基安镇咳祛痰作用研究

基安镇咳祛痰作用研究

一、咳安的镇咳祛痰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冠炜[1](2019)在《不同产地贝母化学成分分析及川贝母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贝母来源于多种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的干燥鳞茎,长期以来被用作中药中最重要的镇咳,祛痰和抗高血压药物之一,其具有广泛的原始植物来源,复杂的种间变异和明显的药效学差异。《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了五类贝母共11种,分别为川贝母6种、伊贝母2种、平贝母、浙贝母和湖北贝母各一种。本文选择收录和未收录的不同产地贝母共7个样品,探究不同产地贝母活性物质的差别,并定量分析。为适宜作为开发贝母生物碱制品的贝母产地和品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HPLC对七种不同产地贝母干燥鳞茎中西贝母碱含量的检测,可得知产地安徽的1号药材的西贝母碱含量最高,为0.084%,与参考文献结果一致。通常认为西贝母碱含量最高的四川产地贝母(3号药材)排第二,西贝母碱含量为0.0570%。通常认为西贝母碱含量较少的浙江产地贝母(7号药材)及湖北产地贝母(6号药材)通过检测证明其含量与四川产地贝母(3号药材)相差不大。在中药药方中常作为川贝母代替品的新疆产地贝母(2号药材)和吉林产地贝母(5号药材)西贝母碱含量反而最低。4号药材作为四川产地的栽培品,其西贝母碱含量为0.0526%,与同为四川产地的3号药材含量接近。以上结果说明,贝母的西贝母碱含量与其产地有一定相关性。通过GC-MS对不同产地贝母的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了组分分析,鉴定了部分化学组成。分析显示,贝母干燥鳞茎普遍含有亚油酸、亚麻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等。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是产地吉林的5号药材,相对含量为31.37%;其次是产地四川的3号药材,相对含量为25.78%。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是产地四川的3号药材和4号药材,相对含量分别为9.19%和9.09%。产地吉林的5号药材和产地浙江的7号药材中未检出亚麻酸。产地湖北的6号药材中四种成分均未检出,但不代表这些成分在药材中不存在,从附录表中数据可以得知它们可能更多的以脂类或者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贝母挥发成分的分析为其保健食品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对川贝母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分别对加热回流提取法和超临界CO2提取法的分别做了提取率考查和方法优化。加热回流提取法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其中提取温度对实验结果有显着影响。经优化后,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40min,料液比1:7,乙醇体积分数75%。测得最优提取率为0.0521%(以西贝母碱含量计算)。超临界CO2提取法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依次为提取压力>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其中提取压力和提取温度对实验结果有显着影响。经优化后,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0min。测得最优提取率为0.0503%(以西贝母碱含量计算)。实验结果显示,加热回流提取法总体上具有更高的提取率。超临界CO2提取法经过优化后提取率仍然较低,原因可能是每次实验的药材原料添加量较少,超临界设备管路较长,导致损耗。论文研发了一种川贝母润肺止咳含片,为川贝母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实验确定原辅料比例即混合提取物,可溶性淀粉,硬脂酸镁与滑石粉最佳配比为45:30:2:23。并额外添加1.0%阿斯巴甜和2.0%柠檬酸时含片口味最受欢迎。通过薄层色谱法检测确定含片中药材均有检出,证明实验方法正确。川贝母润肺止咳含片平均片重1.10885g,片重差异和崩解时限符合相关标准。含片中西贝母碱含量为0.18807mg/g。

陈虞超,郭生虎,关雅静,李明,安钰,刘华[2](2019)在《贝母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归属于百合科(Liliaceae),中国为其资源分布中心,野生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贝母属植物大部分入药,疗效独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国内外对贝母单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缺少对这些研究报道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鉴于此,本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库,分析贝母相关研究报道,从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分类鉴定方法、药用成分及功效、临床应用、繁育技术六个方面,全面综述了中国贝母属药用植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借鉴。

陈慧[3](2017)在《鼻敏感颗粒的药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鼻敏感颗粒处方为江苏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干祖望的临床经验方,由黄芪、干姜、桂枝、麻黄、五味子、乌梅、甘草等七味药组成,具有益气温阳、宣通鼻窍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鼻敏感,疗效持久、副作用小。本文主要按照国家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对该处方进行了药学部分的研究,包括文献研究、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考察及一些拓展性研究。药学文献研究部分 主要对鼻敏感病症的治疗进展、处方的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综述。制剂工艺研究部分 1.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以黄芪甲苷、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含量为指标,考察加水倍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考察结果认为,鼻敏感颗粒正交试验各因素水平,煎煮次数对煎煮效果有显着影响,而煎煮时间和加水量无显着影响,优选的工艺条件为:加十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一小时。验证试验的结果说明,优选的工艺可行。2.浓缩工艺。以黄芪甲苷、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含量为指标,对水煎煮液进行不同浓缩工艺的比较试验,比较常压浓缩和减压浓缩工艺对含量的影响,考察结果认为,减压浓缩较常压浓缩总含量略高,且减压浓缩可提高生产效率,也可能避免未知的有效成分被破坏或减少,所以在中试过程中采用了减压浓缩。3.精制工艺。由于该工艺物质基础变化较大,故以生物效应法确定可行性,并以黄芪甲苷、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含量为指标,对水提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加醇量,醇沉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考察精制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浓缩相对密度1.10,醇沉浓度60%,醇沉时间24小时,效果最佳,三批验证结果可以看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稳定可用。4.成型工艺。主要对成型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将药液稀释至相对密度1.15~1.18左右时进样状态较佳,即药液流动性良好,与其它流化条件如雾化等适应性好。同时根据临床服用剂量以及成品的性状考察,确定了最佳辅料用量,即颗粒中糊精与固含物的比例。由于流化过程中物料的状态不同,根据一步制粒设备的性能及参数,并同考虑设置温度为85℃,当物料温度升至50℃时,进液,并根据流化床内物料的情况及时调节进样速度(0~0.5kg/min)、雾化压力(0.1~0.2MPa)、进风量800~1000M3/hr,喷雾结束,继续干燥1小时,过筛即得。按照最终优选出的成型条件对三批中试产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稳定、可靠,生产易操作。质量标准研究部分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颗粒剂项下规定对三批中试产品进行了制剂通则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2.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对照药材为对照,建立了本制剂中黄芪、干姜、桂枝、麻黄、乌梅、甘草的定性鉴别方法。3.采用HPLC法对三批中试产品中的黄芪甲苷、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并制定了含量限度。稳定性研究部分 对三批中试产品进行了 6个月的加速试验和9个月的长期考察。结果看出鼻敏感颗粒在考察时间内的稳定性很好。同时测定鼻敏感颗粒中的11种成分,建立多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从而更加全面的控制鼻敏感颗粒的质量。

刘文彦[4](2016)在《自拟宁肺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观察自拟宁肺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小儿由于机体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肺脏嫩薄,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外邪侵袭,从皮毛侵犯肺脏,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机不利,气逆而咳,所以临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症状比较常见。近年来,小儿慢性咳嗽越来越多见,容易误诊漏诊,即使确诊治疗效果也不满意。临床上如果患儿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且咳嗽时间大于28天,胸部X线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我们归于小儿慢性咳嗽的范围。西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分为对因治疗,对症治疗,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临床常根据病史及体检得出的思维判断来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进行病因诊断以进一步指导治疗,但检查程序复杂,且小儿不易配合,家长不易接受,实际操作中难以实施,且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常是多种因素混杂,不易判别。有些疾病往往以咳嗽为突出表现,掩盖了一些原发病的症状,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持续严重的咳嗽不仅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并且也给家长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中医辨证论治,往往疗效显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医没有慢性咳嗽的病名,我们归于“久咳”的概念。中医擅长治疗咳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咳嗽的记录,“五气所病……肺为咳”。现代中医在汲取前人智慧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独有的理解,治疗上注重从肺论治,调和诸脏。中医中药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疗效显着,副作用少,家长多倾向于中药治疗,给了中医展示的平台。解英主任医师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不断实践完善,总结出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气虚型的自拟宁肺汤。小儿慢性咳嗽,因久咳耗损肺气,表虚不固,导致更易受邪气侵袭,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本文强调从气出发,辨治小儿慢性咳嗽。本研究以自拟宁肺汤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慢性咳嗽,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资料与方法:收录的70例患儿为2014年10月-2016年1月东直门儿科门诊的患者,符合西医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咳嗽肺脾气虚型诊断,观察服药2周后,咳嗽的病情变化。结果:1.主症次症前后的积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主症咳嗽、咳痰积分,及次症治疗前后自汗、纳食、神疲懒言、面色的积分比较,显示P值均<0.01,表示治疗前治疗后各症状的改善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2.中医总疗效方面经治疗两周后,70例慢性咳嗽的患儿,痊愈6例,显效5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97.14%。表明自拟宁肺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显着,值得推广。3.治疗后咳嗽症状疗效评价70例患者中,痊愈52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6例,有效率91.43%。说明自拟宁肺汤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改善小儿咳嗽症状方面,疗效显着。4.治疗后咳痰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咳痰症状疗效评价:70例患者中,痊愈62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4例,有效率94.29%。通过观察研究,本研究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在改善咳痰方面,疗效明显。5.疾病疗效评价治疗2周后,患儿疾病变化情况:其中70例患儿痊愈52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6例,有效率91.43%。说明自拟宁肺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临床疗效显着。结论:自拟宁肺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气虚型在改善咳嗽、咳痰症状及中医症候疗效、疾病总疗效方面效果显着。

张娣[5](2014)在《杏苏二陈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风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验具有宣肺散寒、祛痰止咳平喘功效的杏苏二陈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风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分组研究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病例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予以杏苏二陈汤(桂枝20g,炙麻黄15g,紫苏梗10g,杏仁10g,细辛6g,陈皮10g,茯苓15g,法半夏15g,南沙参15g,麦冬15g,炙远志10g,炙款冬花15g,桔梗10g,公丁10g,石菖蒲10g,大枣10g,甘草10g,生姜20g),在云南省中医医院煎药室用煎药机煎煮,每剂煎煮3袋,每袋200ml,每次服用一袋,每天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对照组予以止咳丸(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162。)口服,一次6丸,一日2次,饭后半小时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总积分、临床症状体征及疗效性指标并进行比较,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为主要依据做出评分标准,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计划调查78例,实际调查了82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其中1例经审核不符合治疗方案予以剔除,1例未完成治疗予以脱落(详见表1)。全分析集82例,符合方案集80例,安全数据集8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比较结果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结果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症状的改善及积分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两周内,胸部X线,舌象脉象改善均不明显。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异常。结论:具有宣肺散寒、祛痰止咳平喘功效的杏苏二陈汤能明显控制和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风寒证)患者的症状,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风寒证)的临床用药选择。

王莹[6](2014)在《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现代中医内科学把感冒、咳嗽、肺痿、肺痈、哮证、喘证、肺胀、肺痨等八个病证归类入肺系疾病,而在上述肺系疾病中,又以咳嗽临床最为常见。咳嗽病证发作的年龄也不常限是儿童、年轻人或是老年人,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对生活环境的污染,有关肺系咳嗽病证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咳嗽病证亦常伴随其他疾病一起发作,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品质,严重者可发展为肺系的其他疾病如喘证、哮证、肺痿、肺胀等器质性疾病,更甚至危及生命。咳嗽病证作为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西医的急性咳嗽,包括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肺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西医的亚急性咳嗽,多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包括支气管炎、鼻窦炎、哮喘等。西医的慢性咳嗽,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70%左右。其它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心理性咳嗽、药物性咳嗽等。由于肺系咳嗽病证在临床的出现频率很高,病因病机也复杂多样,所以历代医家及当代临床医师都对该病予以了很高的重视。岭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其特定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和人群体质等因素,对该地区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岭南历代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很多,其中有不少具有真知灼见者。在岭南历代医书中也有关于肺系咳嗽病证治疗的记载,积累了大量的方药、组合规律及临床经验,对肺系咳嗽病证的治疗留下了的丰富内容,值得我们研究效法与发扬光大。肺系咳嗽病证的诊治不仅为古代医家所重视,亦是近代医家及科研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着内容丰富,然而,针对岭南历代医家的临床及学术经验方面,其内容资料和思想的整理厥如。因此,亟需要有一个切入点提纲挈领的进行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的归类、分析及研究。岭南中医药历史悠久,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逐渐发展出其独特的岭南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效验。历代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积累丰富经验,本论文尝试从历代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的论述中,作分门别类之整理和系统性研究。按照年代顺序从晋、宋、元、明、清、近代各岭南医家对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现代则以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学术经验为主线,按照咳嗽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理法方药及临床治疗医案进行整理,从中寻找岭南医家对咳嗽病证辨证论治规律与特点,期待能对当今临床与科研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以咳嗽临床病证作为研究岭南中医学术史的切入点,从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方药治法、临证医案等方面进行探讨,将岭南医学中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重要论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岭南医家关于肺系咳嗽病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探讨,整理岭南医家对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成就,发掘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特色。系统研究岭南中医药学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发展过程,使前贤宝贵的学术经验更清晰地呈现在今人及后学者面前,对今后岭南中医学术研究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评述方法完成学位论文。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汇编等。理论评述法:在占有原创资料基础上,采用归类分析、传统阐释、临证解读、相关对比等方式,对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进行评述,探讨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学术内涵及及临床价值。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库CNKI(2001年1月~2012年12月),中医有关咳嗽的论文共计有4152篇。文献检索及综述的结果,仍未见有专门从文献整理、理论升华的角度,系统地探讨肺系咳嗽病症的学术源流和思想,以及各医家的学术论着。笔者寻找到咳嗽病证学术前沿空白点,即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专门研究。论文研究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汇编整理、学术理论分析评述凝练两部分。1.资料收集汇编整理。发掘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古籍文献,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包括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宋代刘防《幼幼新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明代玉华子《程斋医抄密本》,2002年国家图书馆分馆编,国家图书馆藏稀见古代医籍钞(稿)本丛编第十三册;清代何克谏撰《生草药性备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刘渊《医学纂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陈复正《幼幼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出版;何梦瑶辑《医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出版;潘名熊撰《评琴书屋医略》及《叶案括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程康圃《儿科秘要》,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陈珍阁《医纲总枢》,1892年醉经楼藏板;民国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民国21年9月(1932年)出版;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58出版;黄恩荣《洄溪医案唐人法》,1933年黄干南药行出版;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香港雅露毕印务公司1938年出版;胡真《山草药指南》,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现代以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学术经验为主线,广东省名老中医是指1962年出席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座谈会”的广东省各地名老中医共72人,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刘赤选等67人“广东省名老中医”荣誉称号者,他们公开在刊物着述发表有关咳嗽病证诊治学术经验,选择其中对咳嗽具有系统论述及鲜明见解的名老中医,将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进行汇编。2.学术理论分析评述与凝练。已收集的原创岭南诊治咳嗽文献资料非常宝贵与不容易,论文采用纵向研究即按照历史年代沿革之先后,从晋代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岭南医家着作中对有关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相关文献着作进行分析与评述,包括肺系咳嗽病证的各种理论论述、病因病机、症候特点、证治特点、用药特点等进行分析与理论凝练,从内科方药乃至儿科等相关论述内容中,溯其源流,审其变迁,归类整理发掘,整理汇编各岭南医家在其论着中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治与相关理论、方药等,提取与肺系咳嗽、咳喘、喘咳、咳逆相关的医论医案,将每个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相关内容特点,依咳嗽病证治之相关内容,分门别类提纲挈领地归内内容,列出相关研究的纲目顺序,从纵向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在附录部分采取横向研究方法,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体例,分为咳嗽病的定义、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咳嗽病的治疗原则、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包括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杂病咳嗽、小儿咳嗽)、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咳嗽病证医案举隅、当代岭南治咳制剂进行分类整理与资料汇编。并展示本文涉及的古代文献的书影。有基于此,本文主要采用研究方法有:①文献调研,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汇编等,将其录入电脑,以Word、Excel、图片等形式保存,形成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研究素材;②理论评述及资料分析,采用归类分析、归纳演绎、传统阐释、相关对比等方法,对原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凝练学术观点,以《中华医史杂志》、《中医文献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行业标杆发表论着为行文体例,按照其行文规范的要求,对岭南咳嗽病证学术源流进行研究,最终形成学位论文。结果1.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咳嗽病证文献收集与整理。论文从学术发展纵向的研究角度,对自晋代起及至清代,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研究分时段进行探讨。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评述,该段时期岭南医着较少,重点整理了葛洪《肘后备急方》、刘昉《幼幼新书》、释继洪《岭南卫生方》。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诊治的急救方和食疗方,在诊治咳嗽病证,针对各症候证型的治疗中,方药特点是方小药物少,药物制剂多元化,如汤剂、丸剂、散剂等;服药方法不拘一格,尽服、频服等;治疗方法多元,有服药、灸法、吐法、渍法,外治法熏法,食疗兼补等;论述中不乏对药量服用详细说明。宋代刘昉《幼幼新书》论述儿科有关肺系咳嗽病证,包括咳逆、喘咳上气、咳嗽作呀呷声、咳嗽声不出、惊膈嗽、伤风嗽、痰嗽、寒嗽、热嗽、久嗽等诸症,对小儿肺系咳嗽病证的内容汇编,从诊断、辨证、治疗、方药、用药规范、护理、预后等无不论及,且药物制剂及服用方法详备,除常用的丸、散、膏、丹外,亦有针法,灸法及外治法。本书收集的小儿肺系咳嗽病证和代医学文献的内容,症候之多也是史无前例的,其辨证论治内容,全面地反映了古代儿科肺系咳嗽病证各家学说和学术争鸣。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论述南方热带传染病瘴疟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药特点,体现了岭南医学的特色。瘴疾咳嗽兼证,释继洪分别应用苏子降气汤、六和汤、参苏饮三方治疗。释继洪主张因地因时制宜,注意甘温扶正,调理阴阳升降,《岭南卫生方》中“无痰不作疟”的思想,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该书重视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特别重视岭南气候炎热等因素导致人体阳气常泄、引起以上热下寒为特点的病理变化,在防治时主张保护阳气和脾胃,重用温法而慎用清法,对目前临床仍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2.明清两代岭南医家诊治咳病证理法方药收集整理与评述。明清时期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逐渐增多,重点对明代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刘渊《医学纂要》、陈复正《幼幼集成》、何梦瑶《医碥》、潘兰坪《叶案括要》、《评琴书屋医略》及陈珍阁《医纲总枢》、程康圃《儿科秘要》进行研究。明代《程斋医抄密本》仍然未脱离辑录方药的范畴,但其中亦收录了较为经典的理论论述,较之岭南前代的单存辑方有所进步。强调外感咳嗽之“湿邪”,认为“湿有自外入者,有自内得者,阴雨湿地,皆从外入,治宜汗散,久则踪通渗泄之”,内伤咳嗽当效法遵从李杲,内伤脾胃。清代刘渊《医学纂要》在定义和病机上提出理论并做了证治分类,总结咳嗽病辨证论治、各临证特点及咳嗽的症候,并列出有关肺系咳嗽病证的肺痈咳喘等相关病证,系统总结咳嗽病证各个症候特点和证治要点。肺为五脏华盖,主一身皮毛,喜清凉而恶风冷,爱滋润而嫌燥热。脾湿动而为痰也,有痰有声,曰咳嗽,因伤肺气而动于脾湿也。其要有二:一曰外感,二曰内伤。因此,在肺系咳嗽病证的立法和治疗中,内伤宜审阴阳注重温补脾肾,外感宜分寒热为其诊治大法。清代陈复正《幼幼集成》分析小儿咳嗽和成人咳嗽的病因、病机、治疗和预后,论治咳嗽病证的主要证型有:伤寒、肺热、肺虚、肺阴虚、痰嗽、食积、木火刑金等,在病因病机方面则强调小儿咳嗽病因无非“寒热”二证,对于咳嗽病证的治疗主要方法有:清肺、降逆、润肺、补虚等。陈氏汇集儿科诸家之说,研究其肺系咳嗽病证的诊治病案可知,陈氏着书之理论是参以已见编撰而成,无论在儿科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独到的发挥。在治疗方面,更是独具卓见、补偏救弊之功。除了理论方面提供的临床指导外,在临床实际操作方面,给予更多的启发和理论依据。清代何梦瑶《医碥》以外感、内伤为总纲,认为咳嗽皆以肺为主,外感邪从皮毛入,内伤则脏腑之火,上干于肺。何梦瑶认为:火刑肺金,燥痒不能忍因咳。咳因瘁,痒因火燥,是咳必有火,然有虚实之分。何氏论治肺系咳嗽病证中,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都有独到的见解,对先前诸医家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依据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临床辨证论治,全面体现何氏“因地制宜”的临证理论。清代程康圃《儿科秘要》提出儿科“八证六字说”。八症者何?一风热,二急惊风,三慢惊风,四慢脾风,五脾虚,六疳积,七燥火,八咳嗽是也。六字者何?平肝泻心补脾。咳嗽为儿科八证之一,程氏曰:凡咳嗽,总因内先有痰,更与肝风盛、生心火,心火相克肺金,而成咳嗽。治宜平肝、泻心,兼理肺虚,兼理脾以生肺气,要在心、肝、脾、肺四经,风、火、痰而作用。重视小儿咳嗽的指纹辨证,对小儿百日咳提出病因由“乳痰积结,肝肺燥热,肝肺火郁,薰蒸气管而成”,治以“清肺化痰”为法的学术观点。清代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继承了清代以前岭南地区药物学发展的成就,所着《生草药性备要》,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病的经验,对后世医学家颇有影响。何氏从食疗调理、制剂要求、草药生长环境及形态、泡制功效的差别及药物不同部位的功效主治等方面全面汇集整理,直到今天,岭南医家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时,在岭南地区临床中,这些药物常常被使用,且取得很好的疗效,如七叶一枝花、枇杷叶、桑树皮、五爪龙、万年青等。清代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叶案括要》,囊括了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思想及理法方药。其中包括肺系咳嗽病证的各种兼夹症候,以及各类痰嗽证的理法方药。潘氏在整理前辈的方药同时,发挥自已的临证经验及对药物及其剂量的认识。在辨证论治中强调脉诊的重要性,在对肺系咳嗽病证的全面论述中,潘氏把脉诊、药物使用和对《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实践,极致地运用发挥在临床的辨证论治上,为后世学者研究相关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和临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陈珍阁《医纲总枢》具有早期中西汇通特点,将咳嗽喘证病位定在“小息管”,认为“咳嗽为病,息管受病也。”接受西医解剖学的认识,突破传统中医定位在“肺”的藩篱,分别定位在小息管、肺内卫筋、息管等,体现了他对解剖学知识的熟悉,从中西医汇通角度论述喘、哮、咳、嗽等症,丰富了岭南医学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体系。清代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最显着的特点是对中原不同中医流派学术观点的传承,如《医学纂要》传承了张景岳温补学派的观点,《医碥》引进了王肯堂的学术理念,《叶案括要》及《评琴书屋医略》更是全面继承叶天士的理论学说。不同学术流派的理论、观点在岭南的传播与争鸣,促进了岭南医学治疗肺系咳嗽病证的进步。此外,清代岭南医家在辨治岭南咳嗽也开始出现原创性的系统理论总结。《生草药性备要》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疗肺系咳嗽病证的经验;《儿科秘要》在治疗肺系咳嗽病证上运用“平肝泻心补脾”进行系统论述。由此看来,明清时期是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学术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时期。3.民国时期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研究与评述。收录了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胡真《山草药指南》等。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是民国时期注释《金匮要略》的巨着,对仲景学说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理论的阐述极其详尽。陈伯坛注解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有关条文,反映他咳嗽病证学术观点:本条注重在肺咳,心肺位居上焦,异在心恶热而肺恶寒,因心肺交换寒热之故,于是不为寒咳为热咳。论治咳逆(咳嗽)上气,陈伯坛解释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二证使用指征。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传承了黄元御的学术理论。其论咳嗽,认为乃肺胃气逆所成:咳嗽者,肺胃之所病也。胃气上逆,肺无降路,雾气湮塞,故痰涎淫生,呼吸壅咳,则咳嗽发作。其多作于秋冬者,风寒外闭,里气愈郁故也。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阳明之阳虚。造成肺胃气逆的病因有肺寒、燥热、土湿,卢朋着治疗肺胃逆升咳嗽推崇姜苓五味细辛汤。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其对徐灵胎《洄溪医案》的注解,传承了徐灵胎的学术观点。当然黄干南对咳喘证诊治也接受近代西医知识:西医以肺中小气管痰结塞,忽然收缩,气不通行,膈肉向上挺住,翕而不张,气倡不得出,因之咳喘,此体肌物理之变化。治法祛痰开喘,衣必格、或乍波兰的,为发表类中最要药。近始发明麻黄精,明中土麻黄发表定喘之效力(桔梗素治咳亦新近发明)。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与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这两部书使岭南医学中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继承了更多不同的学术流派。但与清代又有所不同,表现在中西医汇通观点的崛起。如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在传承了徐灵胎的学术观点的同时,结合西医观点论述了其对喘证的认识。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更是在中西医汇通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理论达到较高水准。如以咳嗽为主病名嬗变为支气管炎、肺炎型流行性感冒等。黄省三对流行性感冒即使热退后咳嗽仍不止者,用“黄氏贝母紫菀汤方”,卢觉愚对麻黄医治喘息作用及其有效成分的分析,反映这一时期中西汇通诊治咳嗽学术特点。胡真《山草药指南》对岭南草药治疗咳嗽者专门集中论述,有“咳嗽药”专篇,篇中罗列岭南治疗咳嗽的草药共33味,篇中所提到的咳嗽有热咳、内伤咳嗽、小儿乳咳、痰火咳嗽、风寒咳嗽、哮喘咳嗽、风痰咳嗽、血热咳嗽、寒痰咳嗽等,说明已能从病因、病机辨治咳嗽。其中,治痰火咳嗽的药物最多,有7味药,既然岭南治咳草药中治痰火咳嗽者最多,也反映岭南咳嗽以痰火证居多。对岭南草药治疗咳嗽者专门集中论述,在本草学上也超越前代岭南本草专着。该时期岭南医学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方面已渐趋成熟。4.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整理。收录了钟耀奎、陶葆荪、沈炎南、刘仕昌、文子源、黎炳南、何炎燊、邓铁涛、岑鹤龄、董岳琳、甄梦初、关汝耀、罗元恺等岭南当地名医。他们是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岭南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现代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展示出融古今中医学术理论为一炉的水平,并有系统的南药使用经验,针对岭南咳嗽病证的岭南特点做出了阐述与发挥。呈现出岭南医学学术特点与理论特质。本章还收录岭南百年老店潘高寿出品的治疗咳嗽病证的中成药,以此作为岭南诊治咳嗽病证在临床实践上成就的一种展示。岭南医家的理论思想及临床经验,均并注重着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秉承着临床的经验。每个时期,岭南医家在中医文化深厚的理论指导下,将肺系咳嗽病证的方药和地域人群个体体质,匠心独运地以其特有的文化和思想,精妙应用在临床上,使岭南中医独特的方药理论和思想集中地体现,每个时期,不论是外感或是内伤咳嗽,不论是成人咳嗽或是小儿咳嗽,岭南医家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上,都发挥着特有的临证特点。5.附录分二部分。附录一为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分类整理,将已经收集古代近代岭南医家有关咳嗽病证有关论述文献资料,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年)方式,分类整理为咳嗽定义、咳嗽病因病机、咳嗽与肺痈、肺痨、肺胀、哮喘的鉴别、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杂病咳嗽、小儿咳嗽各证)、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和治验医案等,方便读者对原着查阅。“治验医案”选录明代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治疗咳嗽医案十则,张继科、陈复正、黎庇留、潘名熊、蒋希曾、黄晖史、孙言言、陈任枚、陈渔洲、陈应期各一案,有些医家在上文中未有论述,但其治疗咳嗽的医案展示出其独到的学术见解,故采录之以补阙。如:张继科重视脉诊,引经据典,对所诊嗽喘证论理极详;从蒋希曾与陈应期的医案可见其对咳嗽、肺痿、肺痈、痨证的鉴别。附录二收录文中涉及的古籍书影16张,依次是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之三·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刘防《幼幼新书·卷第十六·咳嗽诸疾·咳嗽第一》、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第六:三因门·咳嗽》、刘渊《医学纂要·利集·咳嗽病因》书影、陈复正《幼幼集成·卷之三·咳嗽证治》书影、《医碥·卷之二·咳嗽》书影、《叶案括要·卷二·咳嗽》书影、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卷三·咳嗽》书影、程康圃《儿科秘要·论咳嗽症治第八则》书影、陈珍阁《医纲总枢·卷三·咳症》书影、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肺痿肺痈咳逆上气脉证并治第七》书影、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咳嗽》书影、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黄氏贝母紫菀汤方》书影、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痰喘亡阴》书影、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肺病与麻黄》书影、胡真《山草药指南·咳嗽药》书影。各书具体版本信息见正文。以图片的形式增强对岭南医学的直观认识,也以此保留珍贵的文献材料。结论1.本论文以朝代为主轴,从晋、宋、元、明、清、近代这一轴线,对岭南主要医家及其论着观点进行剖析,总结前辈们的成就成果,并分析前辈们的医学思想。重点阐述从晋代开始,经历宋、元、明、清、近代各历史时期岭南医家临证思想及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大致而言,肺系咳嗽病证,最早见于《内经》,并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等理论观点,为后世医家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对肺系咳嗽病证痰饮、喘咳等证理法方药的阐述为后世临床提供理论和方药研究。至晋唐中医药学全面发展的阶段时间,岭南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成为第一部岭南医家的着作,为后世临床开启岭南特色中医的第一页,从此之后,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研究,不论是从思想理论的发挥和临证方药的思路,或是从成人咳嗽到小儿咳嗽的专述中,其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临床经验无论从时间的跨度,或是从临床的创新,或是从证治分型的立新,中医典籍理论之整体思想、天人合一、五行生克、因地制宜等理论体系完美地贯穿其临床思想的发展,并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论指导。2.民国之前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多散见于各医家之内科病证论述中,搜集这些医着,并摘取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部份,仔细研读找出重点,分门别类地把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相关医论医案的诊治,和临床遣方用药的特点归纳总结。透过研究这些医着及医案,把岭南医家临证的特点内容小结纲要,冀望能对未来岭南人群肺系咳嗽病证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及更充份的理论基础。3.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非常宝贵,他们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岭南临床实践相结合,是解决现代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展示出融古今中医学术理论为一炉的水平,并有系统的南药使用经验,针对岭南咳嗽病证的岭南特点做出了阐述与发挥。中医临床工作者,通过阅读名老中医宝贵的医着及医案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思路,间接地获取宝贵的经验,正所谓“踩着巨人的肩膀”上,激发思想,开拓视野,灵活思路,以求触类旁通。本论文汇编的岭南中医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医着及医案,充实了历代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论述,涉及领域广阔,摘录内容丰富,若能对岭南中医独到的经验加以探索和学习,无疑在临床上将会提高我们的诊治水平和医疗技能。4.本论文在岭南医家针对肺系咳嗽病病证的理论总结和临床研究整理中,无论外感咳嗽,或是内伤咳嗽,自始自终地贯穿中医的整体理论,因此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相互转化,“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思想,更加彰显出“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思想的价值体现,此理论源自临床并指导实践。整理民国前岭南医家论述肺系咳嗽病证的思想内容和理法方药,是由古医藉的资料中,逐一摘取医藉原文,尊守原文的思想理论,把肺系咳嗽病证相关内容,归类铺排,上述研究以前虽有学者进行,但不够系统,多无文献出处等标引。因此,论文第一个创新点,是发掘考证了民国以前历代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论述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历史时期分段整理与评述,这一工作为过去从所未有;论文还对现代部分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经验,从病因病机、证治方药、临证特点、医案医话、验方制剂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研究集成,这是论文第二个创新点。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也积累资料,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不易寻找,故在论文附录部分,从横向的角度,把资料分门别类,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体例分为咳嗽病的定义、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咳嗽病的治疗原则、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当代岭南治咳制剂,进行分类整理附录于后供读者参考,以期能为中医临床和教学科研提供使用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本研究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岭南医学文献的收集困难仍然会有漏失,文献的缺失对于岭南诊治咳嗽病证的岭南特色的凝练也构成影响。在本文的后续研究中,将继续收集、积累岭南论治咳嗽病证的一手文献,希冀能从中进一步凝练岭南医学诊治咳嗽病证的理论创见。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整理岭南历代医家诊治各病证的学术源流,以探讨岭南医学有别与中原医学的学术创见与特点,是凝练岭南医学特色的可行方法之一。相信该领域的研究在以后的时间里会有所进展。

祁波[7](2014)在《清肺抗支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评价清热化痰为主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或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国内临床文献质量,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中药治疗的核心配伍。2评价清肺抗支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诊疗思路。方法:1通过检索近15年国内发表的清热化痰法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的文献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中药治疗的核心配伍。2选取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给予阿奇霉素、痰热清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肺抗支汤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辅以西医对症治疗。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临床文献70篇,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显示,清热化痰法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63篇文献异质性分析(P>0.10,不具有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式,OR值为4.70,95%CI为[3.8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热化痰法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7篇文献异质性分析p>0.10,不具有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式,OR值为3.48,95%CI为[2.02,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热化痰法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或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70篇文献异质性分析p>0.10,不具有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式,OR值为4.53,95%CI为[3.7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清热化痰法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或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优于单用阿奇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中药治疗的核心配伍清肺抗支汤组成为炙麻黄、杏仁、生石膏、黄芩、鱼腥草、桑白皮、紫苏子、前胡、紫菀、百部、陈皮、半夏、甘草。2治疗组痊愈显效率(100%)与对照组痊愈显效率(9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主要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面色、食欲、出汗、舌象等次要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精神、紫绀、口渴等方面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清热化痰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或联合阿奇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但临床文献质量均较低,且存在发表偏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2清肺抗支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可行有效的方法。

罗丹[8](2013)在《乌梅蝉蜕治疗顽固性咳嗽举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乌梅,性味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可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有"去痰"(《本草拾遗》)、"止久嗽"(《本草纲目》)之功效。蝉蜕性味甘寒,入归肺、肝二经,具有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等作用。《本草纲目.第四十一卷》记载:"蝉乃土木余气所化,饮风吸露,其气清虚。故其主疗,皆一切风热之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乌梅与蝉蜕合用治疗风寒、风热犯肺的多种咳嗽,收效良好,举例如下。

程艳芹,王英姿,李明春[9](2013)在《甘草5种方法提取液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甘草5种方法提取液的止咳、祛痰、抗炎、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分别用浓氨水小鼠喷雾引咳法和豚鼠枸橼酸喷雾比较5种方法提取液的止咳作用,用毛细玻管法和气管段酚红法比较祛痰作用,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来观察其抗炎作用,用BaCl2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比较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对药效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进行了小鼠最大耐受量的试验。结果:5种方法提取液使小鼠及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延长、咳嗽次数显着减少;使大鼠排痰量及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显着增加;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明显改善;显着缩短BaCl2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时间;半仿生提取(SBE)组的综合评判R珚值最大;5种方法提取液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90.0g·kg-1,是成人口服剂量的600倍。结论:甘草5种方法提取液均具有显着的止咳祛痰、抗炎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急性毒性甚小,临床用药安全,其中SBE作用最强。

李春玲[10](2012)在《食咳安冲剂治疗小儿食积咳嗽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对比治疗,观察食咳安冲剂对小儿食积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食积咳嗽的认识研究以及根据导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制订了试验研究的方案,将60例符合食积咳嗽纳入标准的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食咳安冲剂及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疗程均为7天,一个疗程结束后,根据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前后所发生的变化而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咳安冲剂具有宣肺止咳、化痰消食、健脾和胃之功,治疗小儿食积咳嗽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显着的优势

二、咳安的镇咳祛痰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咳安的镇咳祛痰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产地贝母化学成分分析及川贝母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贝母的分类与分布
    1.2 贝母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1.2.1 贝母生物碱和皂苷含量
        1.2.2 淀粉含量
        1.2.3 其他成分
    1.3 不同贝母的功效与鉴别
    1.4 贝母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1.4.1 有机溶剂浸提法
        1.4.2 超临界CO_2 萃取
        1.4.3 亚临界萃取
        1.4.4 加热回流提取法
    1.5 活性物质的检测方法
        1.5.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2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
        1.5.3 薄层色谱法
    1.6 立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立题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2.不同产地贝母生物碱含量的HPLC测定及提取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2.1 不同产地贝母生物碱含量的HPLC测定
        2.1.1 材料与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2 不同产地贝母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3 本章小结
3.不同制备贝母生物碱的方法及工艺优化
    3.1 实验材料
    3.2 加热回流提取法
        3.2.1 主要试剂及设备
        3.2.2 单因素实验
        3.2.3 正交实验优化
        3.2.4 结果分析
    3.3 超临界CO_2 提取法
        3.3.1 主要试剂及设备
        3.3.2单因素实验
        3.3.3 正交实验优化
        3.3.4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川贝母润喉利咽含片的制备、工艺优化和质量标准
    4.1 实验材料
    4.2 主要试剂及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川贝母提取物的制备
        4.3.2 桔梗、甘草、麦冬混合提取物的制备
        4.3.3 填充剂、润滑剂、粘合剂、甜味剂,酸味剂的选择与优化
    4.4 产品的质量标准
        4.4.1 片重差异
        4.4.2 崩解时限
        4.4.3 含片中有效成分的定性鉴别
        4.4.4 含片中西贝母碱的含量测定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2)贝母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贝母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及地理分布
2 贝母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类鉴定方法
    2.1 形态学鉴定
    2.2 化学成分鉴定
    2.3 分子标记鉴定
3 贝母属药用植物药用成分及功效
4 贝母属药用植物临床应用
5 贝母属药用植物繁育技术
    5.1 组织培养技术
    5.2 人工栽培技术
6 展望

(3)鼻敏感颗粒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鼻敏感的研究进展
        1.1 鼻敏感的治疗进展
    2 鼻敏感颗粒药学文献研究
        2.1 处方组成及方解
        2.2 处方中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提取浓缩精制工艺研究
    1 处方组成与剂型设计
        1.1 处方组成
        1.2 剂型选择
    2 提取工艺研究
        2.1 提取工艺设计
        2.2 提取工艺研究
    3 浓缩工艺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2 样品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4 精制工艺研究
        4.1 醇沉前后药效学试验研究
        4.2 醇沉正交试验
        4.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成型工艺研究
    1 成型工艺研究
        1.1 仪器与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2 中试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质量标准研究
    1 制剂原辅料质量标准研究
        1.1 中药饮片
        1.2 辅料
    2 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2.1 性状
        2.2 鉴别
        2.3 检查
        2.4 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制剂稳定性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2.2 考察项目
        2.3 考察标准
        2.4 考察结果
    3 结论
第六章 鼻敏感颗粒的探索性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色谱条件的选择与样品的制备
        2.1 流动相的选择
        2.2 测定波长的选择
    3 方法与结果
        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3.2 方法学考察
        3.3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与创新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自拟宁肺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文献研究
        1. 古代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2. 现代中医对小儿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对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1. 小儿慢性咳嗽定义
        2. 病因研究
        3. 病因分布
        4. 发病机理
        5. 小儿慢性咳嗽的流行病学特点
        6. 儿童慢性咳嗽的高危因素
        7. 空气污染导致慢性咳嗽发病率上升
        8 常用的检查
        9. 诊断
        10. 治疗
        11.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疗效标准
        1.4 自拟宁肺汤药物组成
    2. 方法
        2.1 观察指标
        2.2 记录时间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前疗后主症积分比较
        3.3 疗前疗后次症积分比较
        3.4 疗前疗后积分之和比较
        3.5 中医症候总疗效评价
        3.6 主要症状疗效评价
        3.7 疾病疗效评价
        3.8 免疫因素
        3.9 安全性评价
    4. 小结
    5. 讨论
        5.1 本临床研究一般结果分析
        5.2 临床研究主要结果
        5.3 组方思路
        5.4 组方依据
        5.5 临证加减
        5.6 方中单味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杏苏二陈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风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病例来源
    3. 治疗方法
    4. 诊断标准
    5. 病例纳入标准
    6. 病例排除标准
    7.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8. 观察指标
    9. 疗效判定标准
    10. 安全性评价标准
    11. 观察记录方法
    12. 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
    1. 实验分组
    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命体征比较
    4. 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胸部 X 线比较
    5.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比较
研究结果
    1.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2.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期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胸部 X 线比较
    4. 两组治疗前后舌脉象变化
    5.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指标对比
    6. 治疗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对比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3. 本课题的研究特色
    4. 杏苏二陈汤组方分析及各单味药药理探讨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2. 慢性支气管炎的西医治疗概况
    3.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概况
    4. 综合治疗
    5. 中成药治疗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6)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岭南概念的界定
    3. 研究现状
        3.1 咳嗽的病名源流
        3.2 《黄帝内经》论咳嗽病的病因病机
        3.3 《伤寒论》《金匮要略》论治肺系咳嗽病证
第一章 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咳嗽病证文献收集
    1.1 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
        1.1.1 按病位辨证,外感分寒热,内伤分虚实
        1.1.2 按病程分治,新感重祛邪,久病重调补
        1.1.3 与《金匮要略》关系密切
        1.1.4 小结
    1.2 刘昉《幼幼新书》卷第十六咳嗽诸疾
        1.2.1 按症状命名辨治咳嗽
        1.2.2 按病因命名辨治咳嗽
        1.2.3 《刘氏家传方》论治咳嗽
        1.2.4 小结
    1.3 释继洪《岭南卫生方》瘴疾咳嗽兼证治疗药方
        1.3.1 瘴气所感途径由口鼻而入
        1.3.2 瘴疾咳嗽兼证治疗
第二章 明清两代岭南医家诊治咳病证理法方药文献整理
    2.1 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三因门咳嗽专篇
        2.1.1 论外感咳嗽病因有六
        2.1.2 劳嗽一证也属咳嗽范畴,但与咳嗽略异
        2.1.3 按五脏辨证论治咳嗽配以方药
        2.1.4 诊治咳嗽注重对痰湿处理
    2.2 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治疗咳嗽草药
    2.3 刘渊《医学纂要》论治外感、内伤咳嗽喘证
        2.3.1 论成人咳嗽
        2.3.2 论成人喘证
        2.3.3 论小儿咳嗽
        2.3.4 论小儿喘证
        2.3.5 小结
    2.4 陈复正《幼幼集成》论小儿咳嗽
    2.5 何梦瑶《医碥》论咳嗽强调火热致病
        2.5.1 强调火热致病
        2.5.2 论喘哮
        2.5.3 小结
    2.6 潘名熊《叶案括要》、《评琴书屋医略》
        2.6.1 《评琴书屋医略》论咳嗽
        2.6.2 《叶案括要》论咳嗽
        2.6.3 小结
    2.7 程康圃《儿科秘要》八症六字说论治咳嗽
    2.8 陈珍阁《医纲总枢》诊治咳喘主张中西汇通
        2.8.1 论喘证
        2.8.2 论哮证
        2.8.3 论咳症
        2.8.4 论嗽症
        2.8.5 小结
第三章 民国时期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论述与验方
    3.1 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对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病脉证治注解
        3.1.1 论肺痿
        3.1.2 论咳逆(咳嗽)
        3.1.3 论上气
    3.2 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咳嗽者,肺胃之所病也
    3.3 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论治流感并呼吸道感染咳嗽
    3.4 黄恩荣《洄溪医案唐人法》
    3.5 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
    3.6 胡真《山草药指南》咳嗽药专篇
第四章 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
    4.1 钟耀奎
        4.1.1 喘嗽论述
        4.1.2 咳喘顺丸
        4.1.3 钟耀奎治验医案
    4.2 陶葆荪
        4.2.1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认识
        4.2.2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验方
    4.3 沈炎南
        4.3.1 止咳汤治验医案
        4.3.2 肺痨病咳嗽诊治
    4.4 刘仕昌
        4.4.1 咳嗽病诊治
        4.4.2 肺炎咳嗽诊治
    4.5 文子源
        4.5.1 善治小儿咳喘,治法灵活多样
        4.5.2 疏肺理脾蠲痰诊治慢性咳嗽
        4.5.3 文子源治咳嗽方系列
    4.6 黎炳南
        4.6.1 百日咳及小儿咳嗽诊治医案
        4.6.2 组制专方,善治哮喘顽症
    4.7 何炎燊
        4.7.1 阴虚外感咳嗽诊治
        4.7.2 灵活应用前人方药诊治咳嗽
        4.7.3 马脾风咳逆气喘急症救治案
    4.8 邓铁涛
        4.8.1 鉴别外感咳嗽与杂病咳嗽
        4.8.2 咳嗽病位与名称
        4.8.3 咳嗽诊治医案及验方
        4.8.4 研制“活肺通片”
    4.9 岑鹤龄、董岳琳、甄梦初、关汝耀、罗元恺等
        4.9.1 岑鹤龄治慢性咳嗽
        4.9.2 董岳琳诊治咳嗽医案及验方
        4.9.3 甄梦初铁破汤治疗肺病
        4.9.4 关汝耀外感咳嗽治验医案
        4.9.5 罗元恺肺肾咳嗽方
    4.10 治咳百年潘高寿
    4.11 广州地区部分医院治疗咳嗽院内制剂举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7)清肺抗支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部分
    1 文献研究对象
    2 文献来源
    3 文献纳入排除疗效标准
    4 文献质量评价
    5 统计分析方法
    6 发表偏倚的分析
    7 结果
    8 讨论
    9 中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配伍核心
    10 结语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试验方案
        1.1 研究思路
        1.2 临床病例选择
        1.3 临床研究方法
        1.4 观察疗程
        1.5 观察指标
        1.6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7 统计分析方法
    2 临床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两组人口学资料及治疗前临床特征比较
        2.2 治疗后统计结果分析
        2.3 结论
第三章 讨论部分
    1 理论依据
        1.1 中医理论依据
        1.2 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2 选方用药及作用机制
        2.1 方药分析
        2.2 现代药理研究
    3 本研究不足及展望
    4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甘草5种方法提取液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配制
        2.1.1 SBE液
        2.1.2 WE液
        2.1.3 SBAE液
        2.1.4 WAE液
        2.1.5 AE液
    2.2 止咳作用[3, 4]
        2.2.1 小鼠浓氨水喷雾法
        2.2.2 豚鼠枸橼酸喷雾引咳法
    2.3 化痰作用[4, 5]
        2.3.1 小鼠气管段酚红法
        2.3.2 大鼠排痰量——毛细玻管法
    2.4 对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的影响[6-7]
    2.5 对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的影响[8, 9]
3 综合评判
4 毒性比较-MTD的测定
5 讨论

(10)食咳安冲剂治疗小儿食积咳嗽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小儿咳嗽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古代医家对小儿咳嗽的认识及研究
        1.2 现代中医对于小儿咳嗽的认识以及研究进展
    2、西医学对小儿咳嗽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西医学对小儿咳嗽病因的认识
        2.2 小儿咳嗽的发病机制
        2.3 小儿咳嗽的临床表现
        2.4 西医对于小儿咳嗽的治疗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
    2、实验方法
        2.1 观察指标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2.5 不良反应的轻重程度的判定标准
    3、两组患儿治疗前的症状比较
    4、结果
        4.1 两组治疗后总疗效的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的比较
        4.3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疗前疗后积分比较
        4.4 临床不良反应
讨论
    1、食咳安冲剂的疗效分析
    2、立法依据
    3、食咳安冲剂的方药分析
    4、现代药理学研究
    5、药物制剂特点
    6、本次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四、咳安的镇咳祛痰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产地贝母化学成分分析及川贝母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研究[D]. 周冠炜. 西华大学, 2019(02)
  • [2]贝母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J]. 陈虞超,郭生虎,关雅静,李明,安钰,刘华.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8)
  • [3]鼻敏感颗粒的药学研究[D]. 陈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1)
  • [4]自拟宁肺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研究[D]. 刘文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杏苏二陈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风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娣. 云南中医学院, 2014(01)
  • [6]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 王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7]清肺抗支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D]. 祁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8]乌梅蝉蜕治疗顽固性咳嗽举隅[J]. 罗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04)
  • [9]甘草5种方法提取液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比较[J]. 程艳芹,王英姿,李明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06)
  • [10]食咳安冲剂治疗小儿食积咳嗽的临床观察[D]. 李春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基安镇咳祛痰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