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拔罐治疗胸腰部挫伤96例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胸腰部挫伤96例

一、针刺加火罐治疗胸胁挫伤96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倩[1](2019)在《调督通阳针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调督通阳针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调督通阳针法治疗,取穴:百会、大椎、神道、命门、颈夹脊穴,每周治疗3次,每次留针20分钟,连续4周。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颈痛量表(NPQ)、失眠严重程度量表(I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随访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NPQ颈痛量表。收集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病程、PSQI评分、NPQ评分、ESS评分、ISI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ESS评分、NPQ评分、ISI评分及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维持度、睡眠效率因子积分、ESS评分、NP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ISI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3、一个月后随访:组内比较,对照组睡眠潜伏期、睡眠维持度评分较治疗后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较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NPQ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通阳针法治疗颈源性失眠在改善失眠程度、调节心理情绪方面,疗效与艾司唑仑片相似。调督通阳针法在改善日间功能障碍及颈椎病症状上优于艾司唑仑片,且远期疗效更稳定。

段田田[2](2012)在《电针对家兔急性骨骼肌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目的本实验以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家兔为研究对象,观察电针家兔阿是穴、足三里穴、阿是穴+足三里穴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的变化,探讨电针阿是穴、足三里穴、阿是穴+足三里穴对急性骨骼肌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来进一步阐述电针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支持。2研究方法60只新西兰家兔,雌雄不限,采用砸伤器造成右后肢腓肠肌钝挫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是穴、足三里穴、阿是穴十足三里穴组,每组15只。造模后1天开始电针治疗,并在造模后1天、7天、14天和28天取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SOD、CAT、GSH-Px、T-AOC的活性和MDA含量。3研究结果(1)与同时段模型组相比,阿是穴+足三里组血清SOD活性在损伤后第7、14、28天显着升高(P<0.05),阿是穴、足三里组血清SOD活性在损伤后第7、28天显着升高(P<0.05);阿是穴组、足三里组、阿是穴+足三里组相比,阿是穴+足三里组血清SOD活性在损伤后第7、14、28天的升高幅度均显着高于阿是穴组(P<0.05),在损伤后第14天的升高幅度显着高于足三里组(P<0.05);足三里组血清SOD活性在第7天的升高幅度显着高于阿是穴组(P<0.05)。(2)与模型组相比,第1、28天电针各组血清CAT活性无明显差(P>0.05),第7、14天足三里组、阿是穴+足三里组血清CAT活性显着升高(P<0.05)。(3)与同时段模型组相比,损伤后第7天足三里组、阿是穴+足三里组血清GSH-Px活性显着升高(P<0.05),第14天电针各组血清GSH-Px活性均显着升高(P<0.05);阿是穴组、足三里组、阿是穴+足三里组相比,阿是穴+足三里组血清GSH-Px活性第7、14天的升高幅度显着高于阿是穴组(P<0.05),第14天升高幅度显着高于足三里组(P<0.05);足三里组血清GSH-Px活性第7天的升高幅度显着高于阿是穴组(P<0.05)。(4)与同时段模型组相比,足三里组、阿是穴+足三里组血清T-AOC活性损伤后第7、14天显着升高(P<0.05);且足三里组与阿是穴+足三里组血清T-AOC活性在同时间段无显着差异(P>0.05)。(5)与同时段模型组相比,第7、14天电针各组血清MDA含量降低,但阿是穴组无明显差异(P>0.05),足三里组、阿是穴+足三里组显着降低(P<0.05);足三里组、阿是穴+足三里组相比,阿是穴+足三里组血清MDA含量在第7天时降低显着(P<0.05)。4结论4.1电针阿是穴、足三里可以促进急性骨骼肌损伤的修复,其机理可能是通过穴位刺激提高机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自由基的生成,减轻氧化应激损害,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4.2足三里的抗氧化能力要优于阿是穴,但两穴配伍使用抗氧化能力最强。

周威[3](2012)在《经筋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体会》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本部分系统阐释经筋理论,概述颈椎病的中西医认识,以及运用经筋理论指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进展。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针灸治疗方法。方法:观察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运用经筋理论指导治疗,取穴“以痛为腧”“以灶为腧”,针刺时要求直达病所,松解病灶。分别在治疗3次、6次、9次后观察疗效,并记录症状体征积分、VAS疼痛评分,数据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8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9次后,治愈9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0例,痊愈率50%愈显率83.3%总有效率100%。结论:经筋理论指导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选取颈肩部筋结点、疼痛点进行针刺,可使针感直达病所,松解痉挛肌肉、肌腱、筋膜等,解除神经根压迫,缓解疼痛。

孟祥燕[4](2011)在《拔罐疗法治疗优势病症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拔罐疗法古今临床应用内容的研究,总结古今适宜病症、发掘优势病症;完善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的适宜病谱,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古代文献利用《中华医典》数据库为检索源,以“角”、“筒”、“罐”为关键词,获取临床应用的相关条文;现代文献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检索源,以“拔罐”为关键词,选取1980年至2010年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古今文献分成拔罐单独应用和配合其他疗法应用两类,并归属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骨伤科、保健养生类八大疾病体系中,录入电脑、建立资料库,然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得出古今拔罐疗法的适宜病谱。在此基础上,比较古今适宜病症、得出治疗规律和趋势;同时通过疗效和应用频次的高低综合选出古今优势病症。结果:古代文献用《中华医典》检索到“角”20664处、“筒”1920处、“罐”2461处,通过纳入排除标准获得有用条文116条。现代文献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检索源,以“拔罐”为关键词,得4494篇文献,排除后涉及本课题的文献计2016篇。结论:古代拔罐疗法治疗适宜病症共74种,单独和配合应用分别为47种和27种。其优势病症:痈疽、发背、乳疾乳痈、诸疮肿毒、脑疽、黄疸类、产前风、头风、背心生疽。优势疾病学科:外科疮疡类、内科、妇科。现代拔罐疗法治疗适宜病症共316种,单独和配合应用分别为67种249种。其优势病症:带状疱疹及后神经痛、肩周炎、痤疮、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周围性面瘫、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湿疹、坐骨神经痛、痛风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黄褐斑、乳腺炎、足底感染伤口愈合、肌肉组织纤维炎、急性感冒、外感咳嗽等风寒表症。优势疾病学科:皮肤和皮下组织、软组织骨骼系统、损伤和外因造成某些后果、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儿科。研究表明,现代较古代适宜病症种类增多、治疗范围扩大。

罗裕兴[5](2009)在《八会穴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论文包括八会穴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两部分内容。八会穴的理论探讨主要总结了自《内经》至近代历代医家有关八会穴的论述,从八会穴的源流、别名、部位、归经、穴性及临床应用几方面,探讨八会穴独特性之意义及其理论根据,以引证八会穴治疗的独特性。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部分主要通过古今文献中的有关论述进行整理,对八会穴主治作用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研究,找出古今文献中八会穴主治的异同,总结出八会穴的发展演变过程。方法检索清代以及清代以前的中医古籍703部,其中涉及本课题的古籍计200部及1998-2008年期间发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中的文章。建立相应数据库,录入古今文献资料。统计各八会穴主治症出现频次,确定各八会穴常用的五个主治症。结果八会穴主要从归经,部位,和穴性的角度来证明其独特性,为八会穴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八会穴的古今临床应用范围如下:(1)脏会章门古代文献中记载章门穴的主治范围主要集中在肝、脾两脏疾患,如胁痛、不欲食等。而在现在文献中,当代医家对此穴的应用与古代文献基本一致,但仅以肝脏疾病为主,如肝炎、脂肪肝等。(2)腑会中脘古代文献记载中脘穴主治多种腑证,但以治疗胃、大肠、小肠病证为主,如腹胀、霍乱、呕吐等。现在文献中,中脘穴以治疗脾胃疾病为主,如呃逆、胃痛等。另外,其主治症又逐渐扩展至运动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等,如强直性脊柱炎、月经不调等。(3)气会膻中在古代文献记载中,膻中穴多用于治疗各种气病,当中以气机上逆之症候为主,如咳嗽、胸满等。然而在当代文献中,除了古代主治症之外,也扩展至消化系统、妇科疾病及其它病种,如呃逆、乳癖、心绞痛等。(4)血会膈俞古代文献中记载,膈俞主治一切血病,多用于治疗瘀血痹阻所致之心痛、胁痛等,亦用治因血瘀而致胃气不和的呕吐及不欲食。而当代医家以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如呃逆等。并同样应用于皮肤、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等疾病。(5)筋会阳陵泉古代文献中,主治症集中记载各种风证、痿证、痹证,如中风半身不遂,膝痛,膝伸不得屈等。同时又可治疗胆经疾病。但在现在应用中,阳陵泉以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如坐骨神经痛、脑卒中后遗症等。(6)脉会太渊古代文献记载的主治症主要集中在血脉病症,如血脉痹阻的胸痛、心痛等。亦可治疗肺气上逆的咳嗽、喘等。而现今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等,如肩周炎、哮喘、咳嗽及遗尿等。(7)骨会大杼古代应用中可以用于治疗一切骨病,如颈项痛、腰痛等症,同时因大杼有清热散风之功,故也可用治于疟疾、外感发热。现代应用中,除广泛应用于运动系统,还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8)髓会绝骨古代应用中,以主治脾胃疾患之不欲食,以及脚气为主。而在现代应用中,绝骨以治疗运动系统及神经系统为主,如坐骨神经痛、脑卒中等疾病。结论本课题分别总结出八会穴古今临床应用的高频次主治症,可得出现代文献报道的八会穴主治症与古代文献基本相似,符合八会穴原理。另外,随着针灸治疗手段的极大丰富,如电针、磁针、药物穴位注射等,都相应地扩大了八会穴的治疗范围。此外,在现代临床中还应用八会穴治疗一些新出现的疾病及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诊断的疾病。

金普敬[6](2007)在《足厥阴肝经根结标本理论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选题所研究的内容是针灸理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代临床应用很少,没有引起广大的针灸医师的重视,笔者在跟随导师临床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根结标本理论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因此,拟通过此研究加深对足厥阴肝经根结标本理论临床应用的理解。本文分三个研究部分,首先是对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的学术内涵的梳理。其次,足厥阴肝经相关的理论内涵进行了阐释。第三,对于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和足厥阴肝经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合研究,并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相关结论。1.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探讨根结的概念是根,树根,有根本,起始的含义,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结聚,有归结的含义,即头、胸、腹部。杨上善注;“根,本也;结,系也。”张隐庵注:“根者,经气相合而始生;结者,经气相将而归结。”马玄台注;“脉气所起为根,所归为结。”元代《标幽赋》中有“四根三结”,即以十二经根于四肢末端,称为“四根”;结于头,胸,腹三部,称为“三结”。《灵枢?根结》篇说:“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这可见根结理论对治疗与诊断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根结理论说明上下两极存在有机的关系,是“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选穴原则的基础。经络系统内属脏腑,外络支节,是连接人体各个部位部分的基本途径。经气运行气血。《灵枢?本藏》论经络的作用是;“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经气推动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约束气血的运行轨道调节气血的容量,对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协调平衡起着总领的作用。气街,四海主要说明全身经络气血在上下分部中还有内外之间的分段汇通关系。《灵枢?海论》说:“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即指十二经脉像水流一样汇通于四海。气街与十二经的标,结部相通,汇合于四海,故“海”是经络气血精神的最大集合体。2.足厥阴肝经理论探讨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肝主疏泄,是指肝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的功能。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情志的舒畅、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等功能,均取决于肝脏疏泄的功能。肝藏血,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内经》“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它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刚脏”。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互为表里。在解剖上,肝的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肝脏靠近人体躯干中部。同时,中医认为,肝与气血运行关系密切。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体阴而用阳。足厥阴肝经与其它经脉关系密切。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之巅”,均入络脑;在小腹与任,冲脉联系,“络阴器”。可以看出,足厥阴肝脉与元神,元气,生殖,阴器都有相关。而且,肝经挟胃旁,属肝,络胆,沿着喉咙的后面,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等。还有肝部支脉也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3.足厥阴肝经根结标本应用探讨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运用根结标本理论可以治疗各种疾病,例如:偏头痛、头痛、眩晕、胃脘痛、泄泻、遗尿症、呃逆、面瘫、各种眼科病、麻痹性斜视等。足厥阴肝经治疗与膀胱有关的疾病,例如不育症、腰痛、各种阴器病等。膻中穴治疗如顽固性呃逆、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绞痛、产妇缺乳症、急性乳腺炎、高原反应症、饮食积滞、失语,与其他穴位配合治疗咳嗽、气乱、扭伤等。用大敦穴治疗房事茎痛、麦粒肿、血崩、中风后遗症、嵌顿疝、顽固性呃逆等等各种疾病。4.讨论与结论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足厥阴肝经与其他经脉有所区别——结部穴包括两个,即玉英与膻中。膻中穴又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结部相应穴。玉英穴就是现在的玉堂穴。但是,笔者发现几乎没有与之相关的文献发表。《灵枢·根结》说:“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而有关大敦穴的文献研究资料几乎没有,现有的资料主要是关于大敦穴取穴位置的探讨,因此本文缺少有关大敦与玉堂内容的文献表述。笔者导师谷世喆教授非砎厥痈岜瓯纠砺鄣牧俅苍擞茫虼吮韭畚牟杉了一些病案,并归纳出几个特点。第一,导师经常运用根结标本理论进行选穴。第二,导师临床所取的穴位不是一个单纯的点,而是一个区域。运用根结标本理论取标部、本部或者根部、结部。第三,谷老师重视整体气血的调整。其四,导师用针少,常用特定穴,并在辩证分析下选穴,以期提高疗效。综上所说,系统的疏理了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认为这个理论是中医经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肝经的根结标本理论进行了文献研究,并着重对肝经的根结具体部位,进行了探讨。对大敦玉英膻中的部位名称,生理功能。对于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与肝经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合探讨与学习,尤其是继承导师有关根结标本理论的临床特点。

蔡侨贤[7](2007)在《内关穴沿皮透刺在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慢性腰肌劳损是当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而引起社会和医学界的重视。老年慢性腰肌劳损主要是腰部软组织积累性劳损,是软组织充血、水肿、粘连、瘢痕挛缩等引起的长期慢性疼痛。内关穴是治疗多种痛症的效穴,近年来的研究扩大了内关止痛的临床应用范围,但是对于以内关穴为主治疗老年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较少。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沿皮透刺内关穴在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治疗中的作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配至内关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穴位对照组(简称对照组),60例患者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对照组取穴参照《针灸学》(六版教材),治疗组穴位则在对照组穴位基础上加用内关沿皮透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1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疗效评价包括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疼痛、压痛、腰功能活动及所有积分等。两组治疗前基线状况良好,可比性强(P>0.05)。结果:①临床总体疗效: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67%、86.67%,两者的愈显率分别为43.33%和6.67%。经秩和检验,两组的总体改善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治疗组的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86.67%)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愈显率(43.33%)与对照组(6.67%)相比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各指标的改善情况:两组疼痛、压痛、腰功能活动等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压痛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功能活动方面两者疗效相当(P>0.05)。③未出现不良反应和意外情况。讨论:①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于疼痛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对压痛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腰功能活动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取穴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多了内关穴沿皮透刺,而两组疗效差异提示沿皮透刺内关穴在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治疗中具有加强疗效的作用,对疼痛的改善作用尤为突出。本试验表明性别、年龄、病程与疗效无直接关系。②内关穴的沿皮透刺,可加强针感效应,达到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祛除邪气的作用,从而使气血通畅、情志调达,达到治疗目的。

郭玉峰[8](2005)在《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其对人体的安全性,进一步规范有关标准和操作规范,促进临床推广工作。 方法:1.按随机信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带状疱疹病例随机分为火针赞刺组(火针组)、西药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期间禁止使用与研究药物效用相近的中西药品或其他治疗方法。2.火针组32例,取穴以局部阿是穴(疱疹区)为主,针具: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师氏火针。刺灸法:在疱疹起止两端及中间选定好针刺部位,皮肤常规消毒,以疱疹簇为单位,呈“品”字形依次点刺。左手用止血钳夹持点燃的酒精棉球并靠近针刺部位,右手持火针于火的外焰将针烧至发白后,速刺入带状疱疹皮损部位,直入直出,深度以针尖透入疱疹皮肤达到其基底部为度。对于较大的脓疱或血疱,用粗火针刺,刺后用消毒棉球挤净脓液,再选用适当大小的火罐吸拔,并留罐5~10分钟。起罐后如果出现血疱,可用火针再刺。舌苔黄厚腻,便干者火针刺后可用毫针刺丰隆、支沟;如疱液清稀,10余天不愈者,毫针刺气海、足三里并加灸。治疗结束后,以消毒棉球擦净局部皮肤表面,涂以龙胆紫。于就诊第1、2、3天每日治疗一次,以后隔日(第5、7、9天)治疗一次,总共治疗不超过6次。对照组32例,丽珠威每次0.3g,每日两次饭前空腹服用。于就诊第一日起开始服药,连用9天,治疗结束。并对每簇疱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涂以龙胆紫。间隔2~3日换药一次。3.观察指标:带状疱疹症状、体征(刻下疼痛分级、局部痒、烧灼感、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皮损面积、水疱数、疱疹簇数、水疱性状、溃疡、丘疹)的变化,疼痛量表—视觉模拟量表(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等。疗效判定标准:症状体征量化记分总积分,单项症状(皮疹面积,疼痛等)疗效判定标准,时效性判定标准,安全性判定标准。 结果:1.火针赞刺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症状体征量化记分总积分比较。火针赞刺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火针赞刺与口服丽珠威对急性带状疱疹的症状体征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火针赞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间症状体征综合评定水平即量化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火针赞刺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对降低急性带状疱疹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火针赞刺法在降低急性带状疱疹综合评分方面优于口服丽珠威。2.火针赞刺组与对照组,两组间修订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张建英[9](2000)在《针刺加火罐治疗胸胁挫伤96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针刺加火罐治疗胸胁挫伤9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加火罐治疗胸胁挫伤96例(论文提纲范文)

(1)调督通阳针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2.研究方案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方法与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意外情况处理
    2.5 观测指标
    2.6 统计分析
    2.7 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3.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
    3.3 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比较
    3.4 颈痛量表(NPQ)评分比较
    3.5 失眠严重程度量表(ISI)评分比较
    3.6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
    3.7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4.分析与讨论
    4.1 中医学对颈源性失眠的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颈源性失眠的认识
    4.3 调督通阳针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立题思路
    4.4 调督通阳针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疗效分析
结论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医治疗颈源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附录二
附录三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2)电针对家兔急性骨骼肌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骨骼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1 骨骼肌损伤的机制
        2 骨骼肌的修复和再生
        3 自由基理论在骨骼肌损伤防治方面的应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针灸治疗骨骼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1 针灸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临床报道
        2 针灸治疗骨骼肌损伤的机理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指标检测和方法
        4 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结果
        1 造模前后各组SOD、CAT、GSH-Px、T-AOC、MDA值的比较
        2 电针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SOD的变化
        3 电针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CAT的变化
        4 电针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GSH-Px的变化
        5 电针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T-AOC的变化
        6 电针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MDA含量的变化
    讨论
        1 选穴的依据
        2 动物模型的选择
        3 指标选择的意义
        4 电针对急性骨骼肌损伤后SOD、CAT、GSH-Px、T-AOC、MDA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照片

(3)经筋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一 经筋理论概述
    1. 经筋学发展简史
        1.1 萌芽时期
        1.2 形成时期
        1.3 完善时期
        1.4 稳定时期
        1.5 没落时期
        1.6 复兴时期
    2. 经筋的分布和循行
        2.1 经筋的分布
        2.2 经筋的循行
        2.3 经筋循行特点
        2.3.1 起于四肢末端
        2.3.2 向心性分布,无表里交接
        2.3.3 有结有聚
        2.3.4 不入脏腑
        2.3.5 循行分布与十二经脉大致一样,但分布较广
        2.3.6 分支情况与经脉有别
        2.3.7 相互交会
        2.3.8 有“刚”有“柔”
    3. 经筋的分类
        3.1 大筋
        3.2 小筋
        3.3 宗筋
        3.4 膜筋
        3.5 缓筋
        3.6 维筋
        3.7 膂筋
    4. 经筋在解剖学的定位
        4.1 单一组织说
        4.1.1 神经
        4.1.2 筋膜
        4.2. 多种组织说
        4.2.1 筋肉组织
        4.2.2 以神经肌肉为主的更多组织
    5. 经筋与脏腑的关系
        5.1 经筋与脾胃的关系
        5.2 经筋与肝的关系
        5.3 经筋与肾的关系
    6 与经脉的关系
    7. 经筋的生理功能
        7.1 主束骨,维络周身
        7.2 利关节,主司运动
        7.3 筋为刚,保护内脏
        7.4 反映病候及脏腑功能
    8. 经筋病的病候
        8.1 经筋病的临床表现
        8.2 经筋病的阳性体征
        8.2.1 病灶点
        8.2.2 病灶线
        8.2.3 病灶面
        8.2.4 多维性病灶
    9. 经筋病的病因
        9.1 外因
        9.1.1 风邪
        9.1.2 寒邪
        9.1.3 湿邪
        9.1.4 热邪
        9.2. 内因
        9.2.1 脏腑
        9.2.2 痰瘀
        9.3. 不内外因
        9.3.1 外伤
        9.3.2 饮食
    10. 经筋病的病机
    11. 经筋病的诊断
    12. 经筋病的辩证
        12.1 辨阴阳筋缓急
        12.2 辨寒热
        12.3 辨部位
        12.4 辨虚实
    13. 经筋病的治疗原则
        13.1 以痛为腧,以灶为腧
        13.2 辨证取穴
    14. 经筋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14.1 腧刺法
        14.2 燔针劫刺法
        14.3 关刺法
        14.4 恢刺法
        14.5 合谷刺法
        14.6 分刺法
        14.7 输刺法、短刺法
        14.8 浮刺法
综述二 中西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一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 概念
        2 病因病机
        2.1 风寒湿邪
        2.2 外力损伤
        2.3 瘀血痰湿
        2.4 脏腑虚衰
        2.5 姿势不良
        3 中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3.1 常规针灸疗法
        3.2 中药内服
        3.3 中药外敷
        3.4 推拿
        3.5 其他疗法
    二.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 概念
        2 病因
        3 诊断
        4 治疗
综述三 经筋理论指导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与经筋的关系
        1. 颈项部经筋分布情况
        2. 颈项部经筋病灶高发区、高发点
        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筋学诊断
    二.经筋理论指导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一般资料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方法
        3.3.1 观察周期
        3.3.2 观察指标
        3.4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临床疗效的比较
        4.2 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
        4.3 疼痛积分的比较
        4.4 结果分析
    5.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经筋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会
        6.1.1 颈椎易患病的原因
        6.1.2 颈部经筋病灶的产生
        6.1.3 常见病灶点
        6.1.4 经筋刺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6.2 临床观察的一些启示
    7 本次临床观察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拔罐疗法治疗优势病症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检索策略
        (二)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三) 文献归类
        (四) 频次的统计
        (五) 结论
    三、研究内容、结果与分析
        (一) 古代拔罐疗法适宜病症和优势病症情况
        (二) 现代拔罐疗法适宜病症和优势病症情况
        (三) 古今适宜病症和优势病症的结果和分析
        (四) 结论
讨论
    一、发展源流
    二、拔罐疗法其他类的情况
    三、古今优势病症的拔罐机理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5)八会穴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八会穴的理论探讨
    1 中医对八会穴的认识
    2 中医对脏会-章门的认识
    3 中医对腑会-中脘的认识
    4 中医对气会-膻中的认识
    5 中医对血会-膈俞的认识
    6 中医对筋会-阳陵泉的认识
    7 中医对脉会-太渊的认识
    8 中医对骨会-大杼的认识
    9 中医对髓会-绝骨的认识
第三部分 八会穴古今文献中常用主治症的研究
    1 文献检索范围及研究方法
    2 八会穴古代文献中常用主治症的研究
    3 八会穴现代文献中常用主治症的研究
第四部分 讨论
    1 八会穴的源流
    2 论文资料查取及录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八会穴古今运用的异同
    4 八会穴主治规律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
    1 八会穴古代文献中的常用主治症
    2 八会穴现代文献中的常用主治症
    3 八会穴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足厥阴肝经根结标本理论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探讨
    1.1 根结标本
        1.1.1 根结理论的探讨
        1.1.2 标本理论的探讨
        1.1.3 根结标本理论探讨
    1.2 气街的探讨
        1.2.1 气街的概念
        1.2.2 气街的分布
        1.2.3 气街的结构特点
        1.2.4 气街的生理作用
        1.2.5 气街的病理变化
        1.2.6 现代实验证明“气街”存在及形态
        1.2.7 气街的临床应用
    1.3 四海理论的探讨
        1.3.1 四海的概念
        1.3.2 四海的特性
        1.3.3 四海的生理与病理
        1.3.4 四海与气街,营卫气血的关系
        1.3.5 四海与根结标本气街的相互关系
    1.4 小结
2. 足厥阴肝经理论探讨
    2.1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
        2.1.1 足厥阴肝经脉循行路线
        2.1.2 足厥阴肝经的络脉
        2.1.3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特点
    2.2 足厥阴肝经与其他经脉之间的关系
        2.2.1 与足阳明胃经的关系
        2.2.2 与足少阳胆经的关系
        2.2.3 与足太阴脾经的关系
        2.2.4 与手厥阴心包经的关系
        2.2.5 与足少阴肾经的关系
        2.2.6 与督、任、冲、带脉的关系
        2.2.7 与手太阴肺经的关系
    2.3 肝的生理
        2.3.1 肝的特性
        2.3.2 肝的生理
    2.4 足厥阴肝经的功能方面
    2.5 足厥阴肝经病候
    2.6 足厥阴肝经的现代研究
    2.7 足厥阴肝经根结主要穴的探讨
        2.7.1 膻中(结部)
        2.7.2 大敦(根部)
    2.8 小结
3. 临床运用
    3.1 根结标本的临床应用
    3.2 足厥阴肝经的临床应用
    3.3 膻中穴的临床应用
    3.4 大敦穴的临床应用
    3.5 谷世喆教授对肝经根结标本理论的运用
    3.6 总结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个人简历

(7)内关穴沿皮透刺在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
        1 病因及临床表现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
        3 中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内关穴(PC6)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1 内关穴的出处和历代文献记载
        2 内关穴的定位
        3 内关穴的局部解剖
        4 内关穴的主治病症
        5 内关穴的作用机理研究
        6 小结
        参考文献
    课题来源
        1 选题缘由
        2 典型病例
        3 立题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
        2 入组资料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标准
        3 临床研究方法
    结果
        1 总体疗效
        2 各指标的改善情况
        3 不良反应和意外情况
        4 影响疗效的因素
        5 随访结果
    讨论
        1 沿皮透刺内关穴+常规穴位治疗老年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探讨
        2 内关穴的作用机理
        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试验病例随机方案
    附件2 病例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历

(8)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带状疱疹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火针临床应用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试验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处理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标准
        2.5 安全性检测
        2.6 安全性评价
        2.7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2.8 统计方法
        2.9 随访
    3 试验结果
        附件
    4 讨论
        4.1 选题目的
        4.2 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特点及治疗原则
        4.3 有关双侧带状疱疹的探讨
        4.4 配穴组方的确定
        4.4.1 局部取穴施治,是治疗迅速起效的关键
        4.4.2 远端取穴是巩固疗效,整体观念的体现
        4.4.3 配穴分析
        4.5 治疗方法分析
        4.5.1 赞刺法—刺血疗法
        4.5.2 拔罐法
        4.5.3 火针赞刺法的临床应用
        4.5.4 本课题选择火针赞刺法的意义
        4.6 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针刺加火罐治疗胸胁挫伤96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3.2 结果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四、针刺加火罐治疗胸胁挫伤9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调督通阳针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倩.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电针对家兔急性骨骼肌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D]. 段田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3]经筋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体会[D]. 周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3)
  • [4]拔罐疗法治疗优势病症的文献研究[D]. 孟祥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 [5]八会穴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D]. 罗裕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6]足厥阴肝经根结标本理论运用研究[D]. 金普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7]内关穴沿皮透刺在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疗效评价[D]. 蔡侨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8]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综合评价[D]. 郭玉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9]针刺加火罐治疗胸胁挫伤96例[J]. 张建英. 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0(01)

标签:;  ;  ;  ;  ;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胸腰部挫伤9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