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言之间的联系关系

汉藏语言之间的联系关系

一、汉藏语系语言的接触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陈保亚,余德江[1](2018)在《汉藏语和澳台语的核心谱系结构——基于考古文化的词聚有阶分析》文中认为汉藏语系的谱系结构问题仍未解决,争议的焦点主要仍然是侗台语和苗瑶语的谱系归属问题。文章回顾了从语音对应标准到严格语音对应,从核心词有阶分析到基于考古文化的文化词聚有阶分析的方法进展,具体分析了汉台、汉缅、汉藏的语源关系,给出了汉藏语系谱系三族说的核心谱系结构,认为汉藏语和澳台语的谱系关系尚未得到确证,苗瑶语是汉藏语系的一个分支。

王育弘,王育珊[2](2017)在《汉语与南亚语关系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汉语与南亚语的关系问题复杂,历来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两者关系研究的缘起及两者借词关系说、同源关系说、混合关系说三种主要观点的发展以及近期研究动态,回顾了汉语与南亚语关系研究百年来的概况,以期对汉语南亚语关系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后来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王艳[3](2017)在《东亚语言结果式的类型学研究》文中指出“结果”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功能范畴,但不同语言在表达这一功能范畴时可能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由于结果常由动作、过程所引起,因此,反映到语言形式上,表原因的形式主要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为主,但也有一些语言(如汉语)可以由表状态的形容词表达原因。综合各语言事实,表达行为与结果范畴的语言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类:动词及其形态、动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动词+附加词短语、动词+名词及其以上几类的镜像序列,少数语言中存在形容词+形容词的情况。本文使用“结果式”代指以上各种可能的语言形式。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结果式的某些蕴含共性与语族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本文主要从语言系属和句法语义两个维度对东亚区域范围内的语言的结果式进行研究。语言系属上,依次对汉藏语系(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和侗台语族)、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进行介绍。句法语义上,从结果式的句法表征、语义解释以及句法-语义界面进行研究。最后从语言系属和句法语义两个维度所形成的交点间的规律及其蕴含共性,探求东亚地区语言结果式的区域性特征及其相应规则的动因。本文主要结论如下:(一)形态句法的特点从人类对“动作-结果”不同的认知策略来看,编码形式可以有“先因后果”(V-R)与“先果后因”(R-V)两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的大多数语言都是“先因后果”型,结果性成分R置于动作行为V之后,“V-R”的组合序列是各语言的优势序列。但这两大语系中也有少数语言存在“先果后因”的编码方式。但在阿尔泰语系语言与日语中,“先果后因”型与“先因后果”型都是重要的编码策略。东亚地区结果式大致可以分为词汇型、形态型与分析型三类。词汇型、形态型的出现频率与形态变化的丰富程度呈正相关,而形态丰富的语言与VR凝固程度呈反相关。阿尔泰语系结果式以词汇型、形态型为主,藏缅语族的藏语、羌语次之,景颇语与缅语支仍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变化。古代汉语与藏缅语编码形式非常相似。现代汉语以固定句法的VR为主,词汇型、形态型较少;越南语与汉语相近,苗瑶、侗台语族次之,彝语支也已经产生固定且能产的VR结果式。东亚地区结果式VR的发达程度,与语言形态丰富程度或者分析性特征显着程度有关,同时语序类型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依据是否有固定的句法形式及其能产性高低对其进行分类,VR结果式在东亚地区的分布有如下梯度:“汉语>越南语>苗瑶语族、侗台语族(泰语)>彝语支>日语>藏语>羌语>维吾尔语、韩语”。在藏缅语内部表现为“彝语支>缅语支>景颇语>藏语>羌语”。在彝语支内部也呈现一定层次,相较于彝语、傈僳语、纳西语,拉祜语有更为固定的句法形式与更强的类推力。东亚地区语言中进入结果式V的位置上的词类主要是活动动词,有些语言允许状态谓词进入V的位置,但大多数语言中成就动词与完成动词不会出现在V的位置上。少数语言如汉语允许性质形容词出现在V的位置上。能进入结果式R的位置上的词类,主要是形容词、状态谓词、成就动词以及语义发生虚化的动词。东亚地区V、R、O、NEG语序倾向性符合WALS的统计结果,其中SVO语序的语言,“SNegVO”语序为优势语序,VR入句后的语序有三种:(i)“S-NegV-R-O”、(ii)“S-Neg-V-O-R”(iii)“S-V-O-Neg-R”。SOV语序类型的藏缅语中,否定副词进入结果式的语序倾向是“S-O-Neg-V-R”。(二)语义特点如果一种语言中没有弱结果式,那么它也没有强结果式。换言之,如果一种语言中有强结果式,那么它必有弱结果式(Washio1999、2002)。弱结果式无标志,而强结果式有标志(Li Chao2007)。动作行为最自然的结果、规约性结果,容易与动词融合为VR,往往也具有较高使用频率,类推力越强,在越多的语言中使用。句法上有固定VR形式的语言,间接致使、强结果式更为多产。尽管其他语族的语言中也存在强结果式,但结果式的能产性并没有汉语的那么强。从跨语言来看,VR具有极强的类推力,语言中VR产生后,将会推动把更多的原因事件与结果事件压缩进VR内。从语义上看,语义相关度越高、使用频率越高,越容易融合为VR结果式。使用连词的情况,多是语义相关度不高,V与R的语义指向不同。指向宾语的结果式蕴含了指向主语的结果式。若一种语言有例外格标记结果式,那么它一定有指向宾语的结果式。(三)结果式事件结构模板东亚地区语言结果式有四类图式:[ACT]CAUSE[BECOME]、[ACT]CAUSE[ACT]、[BECOME]CAUSE[BECOME]、[BECOME]CAUSE[ACT]。其中,事件结构最为典型的是[[x ACT]CAUSE[BECOME[y]]]。先果后因结果式的事件结构模板主要是“[[BECOME[x]]BY[x ACTy]]”。东亚地区语言连动式比较发达,因此,表示高使动性动作的动词(“[x ACTy]”)可以出现在R的位置上。由于有的语言状态谓词不能出现在原因性成分位置(即V)上,因此,不会出现[[BECOME[x<STATE1>]]CAUSE[BECOME[x<STATE2>]]]。但汉语中有[[x]CAUSE[x ACTy]]类表示低使动性的性状形容词引发高使动性的动作。东亚语言结果式的出现与发展,既有语言内部因素也有语言外部因素的影响。汉语结果式具有形式固定、组合灵活、能产性强的特点,以强大的生命力推动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结果式的发展,不仅影响了相同语序类型的苗瑶、侗台语族,也影响到SOV语序类型的藏缅语族。许多少数民族语的结果式的句法形式越来越趋于固定,更具有类推力。总之,语言接触推动VR结果式在东亚地区的发展。本文研究为结果式跨语言研究提供类型差异与共性的证据,有助于突破各单语研究的局限,重新认识这一个范畴,也有助于促进结果式在机器翻译与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赵志靖[4](2017)在《东亚-太平洋区域语言相似关系计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历史语言学成功地解决了大部分欧洲语言的系属关系问题,从而其扩大研究范围,对世界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阐述语言间的渊源关系。亚洲语言最早从研究印度支那语言的历史关系开始,逐步建立汉藏语系。汉藏语言的系属分类研究已有近200年历史,近百年来,学界对汉藏语系分类存在较大分歧,导致一系列语言谱系分类的争议,涉及东亚大陆、东南亚半岛以及南太平洋区域整个东南半球的语言,包括侗台语、苗瑶语、藏缅语、汉语、南亚语、南岛语等。迄今为止,学界提出了台卡岱语系、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以及澳泰语系和华澳语系等诸多观点,观点的争论从具体语言的归属到语族之间关系等都有涉及,学者们为如何分类争论不休,很难取得共识。传统的语言分类方法,凭经验做定性分析,无法做语言之间关系程度的量化描述。词源统计法虽然能够对语言间关系做量化描述,但其本质是同源词的选取问题,而这就依赖于专家经验,因此该方法并不客观,容易引起争议。针对前人围绕汉藏语言分类研究出现的争议和分歧,本文的目标是依据计算语言学的原则,利用计算机手段,建立客观的、不依赖人主观判断的、可重复的语言分类系统。本文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依据一定的数学模型,编制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来研究语言之间的相似关系,使得语言相似关系的研究形式化、算法化、自动化。客观的语言距离的测量方法是基于语言本身的差异。最近这些年,编辑距离被证明测量语言或方言间距离是有效的。编辑距离可应用于不同的语言学领域,如计算语言学和方言学等。Kessler于1995年第一次利用编辑距离测量爱尔兰盖尔语方言间的语言距离。从那以后,有很多的研究用这种方法来测量语言或方言间的距离,例如将编辑距离应用于测量荷兰方言、撒丁语、挪威语、斯堪的纳维亚语和德语等。以上大部分研究的是欧洲语言。除此之外,编辑距离还被应用于印欧语系、南岛语系、突厥语、印度伊朗语系、玛雅语系、米塞-索克语系、奥托-曼格安语系、Huitotoan-Ocaina、Tacanan、Chocoan、穆斯科格语系、南亚语系等。编辑距离在德国马普所已有实践,获得较好成果,被证明是研究西方语言之间的语言距离的有效方法。编辑距离指的是字符串A转化为字符串B所需的最少编辑数。那么相应地应用到语言学中,一个语言变体的一串语音表达可以相应地对应到另一个语言变体的一串语音表达。编辑距离可以发现一个语音变换为另一个语音所需的最少编辑操作数。我们假设这反映了语音差异的感知方式和语言演化过程中的变化现象。那么基于任何一个关系词的不同语言的语音表达间的编辑距离,不同语言间的语言距离就可以被计算出来了。但是,Greenhill对基于编辑距离的语言分类方法提出了质疑。Greenhill(2011)通过对南岛语族的语言数据进行二次抽样,选取其中的三个语言子集来测试基于编辑距离的语言分类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编辑距离法的分类结果与历史比较法相比,其正确率只有40%;通过使用统一的标音法对语言进行标音后,其正确率提高到最高65%。他认为编辑距离法不能精确地辨识语言之间的关系,并且,导致该方法性能低的主要原因是编辑距离在语言学方面的幼稚性。基于Greenhill的研究结论,本文利用Almeida&Braun调音系统对传统的编辑距离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编辑距离语言分类方法的性能。然后,利用印欧语6种语言和汉藏语藏语支7种方言对改进的编辑距离算法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编辑距离算法的分类结果与已有的传统语言学的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进而说明本文的改进编辑距离算法是可行的,其分类结果是可信的、客观的,可用于语言相似关系的计算并对其进行自动分类。以上系统化的语言相似关系计量研究实现了算法化、自动化,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判断。最后,本文将上述建立好的分类系统应用于汉藏语系的语言相似关系的研究中,对东亚大陆以及东南亚—太平洋区域77种语言/方言(汉语、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南岛语、南亚语)做了一下分类,得到本文自己的语言分类结果,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本文通过对汉语族、藏缅语族、南岛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南亚语族中的77种语言/方言做计量分类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编辑距离语言分类方法可以应用于东亚语言的研究中,完全可以拓展至中国境内所有语言或方言,从而对中国的语言或方言做出全面而准确的比较科学的分类。

赵云[5](2017)在《藏语汉语关系词研究 ——基于藏语语音演变规律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语言不同时地不平衡性的发展是导致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音呈现差异的根本原因,但是语音的发展有严整的规律性,这使得差异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依循这种有规律的对应,我们可以从现在的语言逆推古时的语言,也可以从古时的语言解释现代语言的变化,即可“上溯其源,下推其变”。以往的传统汉藏比较研究正是依循语音对应规律由现代汉语方言逆推上古音再和藏语比较来联系汉藏同源词。那么同理相反,如果汉藏同源,从古藏语到现代藏语的演变规律也应该可以验证藏汉语词的同源关系。“上溯”和“下推”的研究方法互相验证不失为有益的尝试。基于汉、藏语言都有广泛深厚的语言接触历史,本课题以藏语为研究中心,努力证明汉语和藏语有大量音义对应的关系词,但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去“重建原始汉藏语母语”,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去验证一些汉藏语关系词同源的可信度,尝试解释汉藏语研究中一些存在疑问的语言现象。在充分考虑到同源词产生过程会受到语言接触干扰的前提下,本课题遵循语言演变具有规律性的原则,将关注重点放在民族语方面,再结合汉语思考汉藏语关系词问题。从古藏文、汉语古文献上可以获得的藏语和汉语的古老语音入手,结合相关民族语和汉语方言调查,观察它们从中古时代到现代语音的变化,按照语音演变的规律从古推今,即“下推其变”的方法,找出一些汉藏关系词在音韵上的对应和语义上的联系,以此提高它们是同源词的可信度。本课题既从关系词的数量上作一个积累,也从关系词的比较中提出一些问题,为下一步汉藏语言历史关系的讨论做一个材料上的准备。同时希望探寻一种适合汉藏语历史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汉藏语比较研究、汉语古音的研究、汉语史的研究、藏语史的研究以及各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毕青青[6](2015)在《彝语六畜词语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彝语各方言的六畜词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历史音变的视角,探究“马”“牛”“羊”“猪”“狗”“鸡”在彝语各方言及其他汉藏语系诸语言中的关系,包括同源和借用关系。彝族的畜牧业经济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彝语各方言土语中均有大量表示牲畜的词语。本文选择彝语的六畜词语——“马”“牛”“羊”“猪”“狗”“鸡”六畜词语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六畜词语在彝语方言内部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与藏缅语族语言乃至汉藏语系对应词中的语音、语义有怎样的关系,值得探究。(二)彝汉同源词和借词的区分值得研究。彝语在与汉民族的长期交流中,吸收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语借词,它们是彝汉民族交往历史的见证和“活化石”,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考察彝汉民族接触史,也有助于确定汉藏语系语言的同源词。(三)彝语六畜词语的研究较为薄弱,彝语六畜词语及其亲属语言比较的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彝语研究的不足,加深对彝族文化的了解,而且可以为亲属语言比较研究提供典型个案。论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1)共时描写法。依据笔者三次在凉山地区以及云南巍山的田野调查、各类文献材料,搜集彝语各方言、亲属语言六畜词语,描写分析它们的语音、语义。根据上述两种途径获取的语料,比较彝语支方言之间及其与亲属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探索语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为求证六畜词语的来源提供证据。(2)历史比较法。通过彝语方言、亲属语言六畜词语的比较,寻找语音和语义对应规律,参考文献和相关文化材料,确定不同层次(语言、语支、语族、语系)的同源词,鉴别借词,分析借词的历史层次。全文共分为八部分。绪论,包括区分同源词和借词的方法论说明;汉藏语系诸语言同源词、借词的相关研究成果;少数民族语言学界关于牲畜词语的研究情况;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研究意义等的简要说明。第一章至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共时描写与历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搜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依次探讨“马”“牛”“羊”“猪”“狗”“鸡”六畜词语的来源。重点考察它们在彝语各方言以及汉藏语系其他语言中的语音对应形式,并借鉴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文献考古学的相关成果,逐一解释彝语六畜词语的来源。六畜词语同源或借用关系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六畜词语在彝语各方言及汉藏语系其他语言中的语音对应形式,揭示彝语方言内部的一些历史音变规律,为后续更为全面的历史比较研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弥补汉语方音史研究资料的不足,为深入进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比较提供研究个案,同时为语言接触理论研究提供材料依据。

孙宏开[7](2015)在《跨喜马拉雅的藏缅语族语言研究》文中提出中国西南地区喜马拉雅南麓西起巴基斯坦,东到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老挝、孟加拉、越南等国家,分布着大约300多种藏缅语族语言,有的语言还跨境分布。他们与北麓中国境内的藏缅语族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跨喜马拉雅的藏缅语族语言研究就是要对这一带的藏缅语族语言的种类、分布以及发生学分类的简要情况、分类的依据等进行辨析。

韦树关[8](2013)在《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法创新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中国学者在汉藏语系语言谱系分类中同源词和借词的区分方法上有所创新,补充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方法。数据库技术和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的应用,也使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更趋科学化,把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引向深入。

瞿霭堂,劲松[9](2013)在《论汉藏语语言联盟》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讨论历史比较语言学系属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在汉藏语言研究中的问题,并为汉藏语言的系属构建新的语言联盟框架。

张民权[10](2013)在《从羌藏历史看汉藏语同源假说与古音研究问题》文中认为本文从历史文献出发,探讨了藏民族历史发展及"羌藏同源"问题,从语言接触与历史形态特征上论述了汉藏两种语言是否存在着历史同源关系。"汉藏同源"与"汉藏语同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民族问题,后者是语言问题。民族同源是历史文化的认同,语言同源则是语言系统同一母语下的历史原生性,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应当把语源问题与族源问题区别开来,在亲属语言的比较研究中必须考虑汉藏语的时空差异,以及语言的历史变异过程。根据历史考察,现代藏语直接来自唐时吐蕃语,而吐蕃语又来自秦汉时期的西羌语,而古羌语至少在尧舜时代就已独立形成,因此,汉藏语之间很难找到发生学上的同源关系,汉语上古音系的历史比较构拟应当谨慎进行。

二、汉藏语系语言的接触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藏语系语言的接触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汉藏语和澳台语的核心谱系结构——基于考古文化的词聚有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考古文化词聚有阶分析的顺序原则
二、汉台考古文化词聚有阶分析
三、汉藏、汉缅、汉白、白彝考古文化词聚有阶分析
四、汉藏语和澳台语的核心谱系结构

(2)汉语与南亚语关系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缘起
二、借词说
三、同源说
四、混合说
五、新气象
六、展望

(3)东亚语言结果式的类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 本文研究框架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5 语料来源及标注说明
第二章 结果式研究综述
    2.1 VR结果式的界定
        2.1.1 关于真假结果式VR的讨论
        2.1.2 关于VR结果式的名称
        2.1.3 结果式的特点
        2.1.4 结果式VR的判定
        2.1.5 跨语言研究中结果式的定义
    2.2 结果式形态与句法
        2.2.1 V与R的类型
        2.2.2 V、R、O排序
    2.3 结果式的语义特点
        2.3.1 结果式的语义类型
        2.3.2 结果式的语义指向
    2.4 结果式论元实现
        2.4.1 有关句法映射的观点
        2.4.2 结果式的论元配置
        2.4.3 结果式的事件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语结果式
    3.1 汉语概况
    3.2 汉语结果式句法表现
        3.2.1 现代汉语结果式的编码形式
        3.2.2 进入结果式VR的词类及结果式类型
        3.2.3 VR特殊用法及其相关句式
        3.2.4 汉语结果式句法在历时上的演变
    3.3 汉语结果式的语义特点
        3.3.1 结果式的语义类型
        3.3.2 结果式的语义指向
    3.4 汉语结果式论元实现
        3.4.1 结果式的论元配置
        3.4.2 结果式的事件结构模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结果式
    4.1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概况
        4.1.1 藏缅语族语言概况
        4.1.2 藏缅语族结果式研究现状
    4.2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结果式的形态与句法
        4.2.1 藏语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
        4.2.2 羌语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
        4.2.3 景颇语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
        4.2.4 缅语支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
        4.2.5 彝语支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
        4.2.6 藏缅语结果式句法表现的特点
    4.3 藏缅语族结果式语义特点
        4.3.1 藏语支结果式的语义特点
        4.3.2 羌语支结果式的语义特点
        4.3.3 景颇语结果式的语义特点
        4.3.4 缅语支结果式的语义特点
        4.3.5 彝语支结果式的语义特点
    4.4 藏缅语族结果式论元实现
        4.4.1 藏语与羌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
        4.4.2 景颇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
        4.4.3 载瓦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
        4.4.4 拉祜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藏语系苗瑶、侗台语族结果式
    5.1 汉藏语系苗瑶、侗台语族概况
        5.1.1 苗瑶语族情况及语料来源
        5.1.2 侗台语族情况及语料来源
    5.2 苗瑶、侗台语族结果式的句法表现
        5.2.1 结果式的判定标准
        5.2.2 苗瑶语族结果式句法表现
        5.2.3 侗台语族结果式的句法表现
    5.3 苗瑶、侗台语族结果式的语义特点
        5.3.1 苗瑶语族结果式语义特点
        5.3.2 侗台语族结果式的语义特点
    5.4 苗瑶、侗台语族结果式的论元实现
        5.4.1 苗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
        5.4.2 壮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
        5.4.3 傣语与泰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亚语系结果式
    6.1 南亚语系概况
        6.1.1 南亚语系语言概况
        6.1.2 南亚语系结果式研究现状
    6.2 南亚语系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
        6.2.1 V-R类型
        6.2.2 使动范畴
        6.2.3 “先果后因”的编码形式
    6.3 结果式的其他句法表现
        6.3.1 关于V、R、O的语序
        6.3.2 处置式、被动句
        6.3.3 可能式、否定形式
    6.4 南亚语系结果式的语义特点
        6.4.1 南亚语系结果式的语义类型
        6.4.2 南亚语系结果式的语义指向
    6.5 南亚语系结果式的论元实现
        6.5.1 佤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
        6.5.2 越南语结果式的论元实现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阿尔泰语系结果式
    7.1 阿尔泰语系结果式研究概况
    7.2 维吾尔语结果式
        7.2.1 维吾尔语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
        7.2.2 维吾尔语结果式的语义与事件结构模板
    7.3 韩语结果式
        7.3.1 韩语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
        7.3.2 韩语结果式语义特点
        7.3.3 韩语结果式的事件结构模板
    7.4 日语结果式
        7.4.1 日语结果式的研究概况
        7.4.2 日语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
        7.4.3 日语结果式的语义特点
        7.4.4 日语结果式的事件结构模板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跨语言的规则与类型学解释
    8.1 关于形态句法的倾向性与蕴含规则
        8.1.1 各语言结果范畴的编码形式
        8.1.2 各语言进入V、R的词类
        8.1.3 语序类型(SOV\SVO)与V、R、O组合的倾向性
        8.1.4 结果式与处置句、被动句的关系
        8.1.5 结果式的否定形式
    8.2 关于语义的倾向性与蕴含规律
        8.2.1 强弱结果式在各语系、语族间的分布
        8.2.2 指向宾语与主语在各语系、语族间的分布
        8.2.3 歧义句
    8.3 关于事件结构的倾向性与蕴含规律
    8.4 结果式VR在东亚地区语言中普遍使用的条件
        8.4.1 语言内部因素
        8.4.2 语言外部因素
第九章 结语
    9.1 本文研究主要发现与创新点
    9.2 本文研究局限性及研究前景
附录
参考文献

(4)东亚-太平洋区域语言相似关系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提出
    1.1 研究分歧
        1.1.1 李方桂的中国语言关系观
        1.1.2 本尼迪克特的东亚语言关系观
        1.1.3 沙加尔的东亚超级语系观
    1.2 研究目标
    1.3 章节安排
第2章 语言关系研究方法论
    2.1 历史比较法
        2.1.1 西方学者的研究方法
        2.1.2 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
    2.2 计量法
        2.2.1 特征统计法
        2.2.2 词源统计法
        2.2.3 对历史比较法和计量统计法的评论
    2.3 自动相似关系判断法
        2.3.1 方法阐述
        2.3.2 结果举例
        2.3.3 ASJP的进一步发展
    2.4 本文采用的方法
第3章 编辑距离算法与改进
    3.1 序列比对
    3.2 编辑距离算法简介
        3.2.1 编辑距离定义
        3.2.2 编辑距离算法的计算步骤
        3.2.3 编辑距离原理
        3.2.4 回溯路径
        3.2.5 路径选择
        3.2.6 归一化
        3.2.7 最长对齐序列长度的计算
        3.2.8 语言学应用案例
    3.3 元音及辅音间距离的计算
        3.3.1 Almeida&Braun调音系统简介
        3.3.2 元音及辅音间的距离
    3.4 基于ALMEIDA&BRAUN调音系统的编辑距离算法改进
    3.5 语言距离计算
        3.5.1 比较词表的选择
        3.5.2 计算过程
    3.6 语言距离分析
        3.6.1 聚类分析
        3.6.2 多维尺度分析
第4章 改进编辑距离算法的验证
    4.1 印欧语
        4.1.1 印欧语的分类
        4.1.2 印欧语的谱系图
        4.1.3 改进编辑距离的语言分类结果
    4.2 藏语
        4.2.1 藏语方言的分布
        4.2.2 藏语方言的分类
        4.2.3 改进编辑距离的语言分类结果
    4.3 总结
第5章 东亚-太平洋区域语言分类
    5.1 诸家的分类
    5.2 本文的分类
        5.2.1 语言材料
        5.2.2 距离矩阵
        5.2.3 语言关系分类结果
        5.2.4 每个语族的内部分类
    5.3 本文方法与词源统计法的比较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的重要观点
    6.3 本文研究的特色之处
    6.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藏语汉语关系词研究 ——基于藏语语音演变规律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选题缘起
    1.3 藏汉比较实施的依据
    1.4 前人研究概述
    1.5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1.7 研究难点与解决方法
    1.8 创新之处
第2章 藏语音系
    2.1 藏语在汉藏语言比较中的地位
    2.2 古藏语音系
    2.3 藏语语音演变规律
        2.3.1 关于声母
        2.3.2 关于元音
        2.3.3 关于韵尾
        2.3.4 关于声调
        2.3.5 关于前缀
第3章 汉语音系
    3.1 汉语中古音用于藏汉比较的可行性
    3.2 《切韵》在藏汉语比较中的地位
    3.3 《广韵》音系
        3.3.1 广韵的韵母系统
        3.3.2 广韵的声母系统
        3.3.3 广韵的声调系统
第4章 藏语汉语关系词比较例证
    4.1 藏文零韵尾的词与汉语的对应
        4.1.1 藏语rgja“网”与汉语“罟、罛、(?)、(?)、罝”
        4.1.2 藏语rka“水渠”与汉语“渠”
        4.1.3 藏语skja“收成”与汉语“稼”
        4.1.4 藏语skja“墙壁”与汉语“架、糜”
        4.1.5 藏语skja ba“迁徙”与汉语“嫁”
        4.1.6 藏语ηa“我”与汉语“吾、鱼”
        4.1.7 藏语fidra ba“如象”与汉语“(?)、如”
        4.1.8 藏语ma“母亲”与汉语“妈、姥、母”
        4.1.9 藏语rtswa“草”与汉语“苴、菹、蒩、沮”
        4.1.10 藏语(?)t(?)hi ba“死”与汉语“死、(?)、弃”
        4.1.11 藏语(?)di“这”与汉语“时、兹、此、斯、是”
        4.1.12 藏语phji lt(?)ag“反手耳光”与汉语“(?)、批”
        4.1.13 藏语gzi“根基”与汉语“基、丌、址、止、址”
        4.1.14 藏语dkju“驰骋”与汉语“驱
        4.1.15 藏语dkju bo“弯曲”和汉语“觩、觓、朻、虬、纠、捄”
        4.1.16 藏语skru ba“乞讨”和汉语“敲、求”
        4.1.17 藏语skru ba“欺骗”与汉语“诪、侜、倜”
        4.1.18 藏语skru ba“切割”与汉语“刘、镏”
        4.1.19 藏语khju“群”和汉语“仇、俦、逑、遒、揂、九、句、鸠、救”
        4.1.20 藏语“仇恨”和汉语“仇、救”
        4.1.21 藏语glu“山歌”和汉语“(?)、谣”
        4.1.22 藏语spu“毛”和汉语“须、(?)、(?)、髬、髤、(?)”
        4.1.23 藏语“糠秕”和汉语“稃、麸”
        4.1.24 藏语phru“鬃鬣”与汉语“髟、髳”
        4.1.25 藏语phru ba“瓦罐”和汉语“缶、缻、(?)”
        4.1.26 藏语khre“小米”与汉语“斋、齐、齍、粢”
        4.1.27 藏语gje“分开”和汉语“歧、枝”
        4.1.28 藏语ste“是”与汉语“斯、是”
        4.1.29 藏语de pho“雄鸡啼”与汉语“啼、嗁、(?)、(?)、渧、谛”
        4.1.30 藏语“鬼”与汉语“离、魑”
        4.1.31 藏语bde ba“容易”与汉语“崥、崹”
        4.1.32 藏语lde“匙”与汉语“匙、鍉、提”
        4.1.33 藏语brtse ba“爱怜”与汉语“慈、悲”
        4.1.34 藏语sηo“草”与汉语“薮、蔬”
    4.2 藏文-b(-bs)韵尾的字与汉语的对应
        4.2.1 藏语lteb pa“重点”与汉语“叠(叠)、摺(折)、累”
        4.2.2 藏语sleb pa“到达”与汉语“莅、临”
        4.2.3 藏语ldeb“纸张”与汉语“某、叶、揲、碟、蝶、牒”
        4.2.4 藏语grub“成就”与汉语“集、就”
        4.2.5 藏语fitshem“缝纫”与汉语“缉、綅、缀”
        4.2.6 藏语(?)drub pa“愈合”与汉语“愈、合”
        4.2.7 藏语“掩盖”与汉语“覆、窆”
        4.2.8 藏语“答复”与汉语“对、答”
    4.3 藏文-d韵尾的字与汉语的对应
        4.3.1 藏语krad pa“皮革”与汉语“靼、靬”
        4.3.2 藏语gjad“力(力士)”与汉语“杰、桀、偈、朅、健”
        4.3.3 藏语sdud pa“收束”与汉语“休、庥、茠”
        4.3.4 藏语rtod“拴木”与汉语“拙、(?);拴”
        4.3.5 藏语mgo bkad“头发”与汉语“发(发)、根”
        4.3.6 藏语brad“发奋”与汉语“发(发)、奋(奋)”
        4.3.7 藏语brad“说话”与汉语“述、说”
    4.4 藏文-g(-gs)韵尾的字与汉语的对应
        4.4.1 藏语phjogs pa“仆从”与汉语“仆、附”
        4.4.2 藏语dkrog pa“搅”与汉语“搅、掉”
        4.4.3 藏语skjogs“勺”与汉语“勺、酌”
        4.4.4 藏语sgrog pa“宣布”与汉语“讣、控、告、诰”
        4.4.5 藏语snogs“孩童”与汉语“弱、孺”
        4.4.6 藏文dug“毒”与汉语“毒”
        4.4.7 藏语thug pa“接触”与汉语“触、动”
        4.4.8 藏语thug pa“汤面”与汉语“粥”
    4.5 藏文-m(-ms)韵尾的字与汉语的对应
        4.5.1 藏语gjem pa“淫乱”与汉语“媱、淫”
        4.5.2 藏语skjems“饮料”与汉语“渖、沈、饮”
        4.5.3 藏语stem pa“打击”与汉语“椹、砧、碪、揕”
        4.5.4 藏语(?)tshem“缝纫”与汉语“箴、鍼、针”
        4.5.5 藏语(?)dzem pa“害羞”与汉语“惭、慙”
    4.6 藏文-n韵尾的字与汉语的对应
        4.6.1 藏语skjin“野山羊”与汉语“萈、羦、欣”
        4.6.2 藏语bkren pa“吝啬”与汉语“吝、悭”
        4.6.3 藏语ηan pa“低劣”与汉语“赝、贋、雁、鴈”
        4.6.4 藏语(?)phan“幡”与汉语“幡、旙”
        4.6.5 藏语ban“盆”与汉语“盘、盆”
        4.6.6 藏语bran“奴隶”与汉语“銮、民、人”
        4.6.7 藏语bjin pa“小腿”与汉语“髌、膑、寅”
        4.6.8 藏语(?)khrun“分际”与汉语“阃、橉”
        4.6.9 藏语gzun po“优良”和汉语“纯、醇”
        4.6.10 藏语bkren pa“贫困”与汉语“贫、仅、馑、廑、紧”
    4.7 藏文-η(-ηs)韵尾的字与汉语的对应
        4.7.1 藏语skjoη ba“抚养”与汉语“将、养、供”
        4.7.2 藏语skraη ba“肿”与汉语“脤、张、痕、肛”
        4.7.3 藏语glaη“公黄牛”与汉语“犅、刚、牨、(?)、(?)”
        4.7.4 藏语rkaη“根株”与汉语“梗、莄”
        4.7.5 藏语rkjaη“偏要”与汉语“犟、强”
        4.7.6 藏语brgjaη (?)iη“撑架”与汉语“张、撑、绷、绷”
        4.7.7 藏语sgaη“山地”和汉语“冈、堈、阬”
        4.7.8 藏语(?)tchaη ba“柄”与汉语“掌、将;抦、柄、枋、棅、秉”
        4.7.9 藏语gdaη ba“张开”与汉语“炕、抗、搪、张”
        4.7.10 藏语baη ba“库房”与汉语“庰、屏、偋”
        4.7.11 藏语dbjaηs pa“唱歌”与汉语“唱、倡”
        4.7.12 藏语fibaηs“百姓”与汉语“氓、甿、萌”
        4.7.13 藏语spaη“草地”与汉语“坪、垩”
        4.7.14 藏语fibraη“帐篷”与汉语“帐、张”
        4.7.15 藏语bzaη po“善良”与汉语“臧、祥”
        4.7.16 藏语laη ba“天明”与汉语“阳、阳”
        4.7.17 藏语gliη me“祭灯”与汉语“蒸、(?)、(?)”
        4.7.18 藏语mdziη pa“脖颈”与汉语“颈、领”
        4.7.19 藏语gtiη rdo“锚”与汉语“碇、矴”
        4.7.20 藏语mthiη“石青”与汉语“青、靛”
        4.7.21. 藏语ldiη“定”与汉语“亭、停、定、(?)”
        4.7.22 藏语(?)briη ba“平常”与汉语“平、庸”
        4.7.23 藏语skjuη ba“减少”与汉语“纵”
        4.7.24 藏语dguη“天空”与汉语“空、穹、穷”
        4.7.25 藏语sgruη“唱神话故事”与汉语“颂、诵”
        4.7.26 藏语sgruη ba“溶化”与汉语“溶、融”
        4.7.27 藏语duη“胫骨号筒”与汉语“筒、筩
        4.7.28 藏语gduη“氏族”与汉语“统、种、穜、宗”
        4.7.29 藏语rduη ba“捶打”与汉语“冲、撞、独”
        4.7.30 藏语mduη“矛”与汉语“(?)鏦”
        4.7.31 藏语gzuη“性情”与汉语“衷、忠、中”
        4.7.32 藏语sgreηba“举起”与汉语“擎、升”
        4.7.33 藏语gdeηs ka“蛇冠”与汉语“顁、定”
        4.7.34 藏语ldeη ba“足够”与汉语“盈、逞、呈”
        4.7.35 藏语dren pa“呈献”与汉语“陈;呈”
        4.7.36 藏语mdoη“桶”与汉语“桶、筩”
        4.7.37 藏语rmoηs pa“迷惑”与汉语“蒙、蒙、懵”
        4.7.38 藏语(?)dzoη“高”与汉语“耸、崇、嵩”
        4.7.39 藏语loη“沸腾”与汉语“涌、涌”
        4.7.40 藏语loηs spjod“享受”与汉语“用、庸”
    4.8 藏文-1韵尾的字与汉语的对应
        4.8.1 藏语bsηal ba“睡”与汉语“睡、(?)、卧、眠、(?)”
        4.8.2 藏语sgrol ba“驱逐”与汉语“驱、赶”
        4.8.3 藏语sbrel ba“连接”与汉语“维、联、连”
        4.8.4 藏语(?)dol ba“拖垂”与汉语“垂、缒”
        4.8.5 藏语(?)phul ba“推脱”与汉语“排”
        4.8.6 藏语bt(?)il ba“摈除”与汉语“摈、弃”
        4.8.7 藏语gsil ba“洗”与汉语“洒、洗”
        4.8.8 藏语bkral ba“赋税”与汉语“科、课、徭”
    4.9 藏文-r韵尾的字与汉语的以应
        4.9.1 藏语spur“死尸”与汉语“尸、屍、施、殍、殉”
        4.9.2 藏语ηar“颜”与汉语“仪,颜”
        4.9.3 藏语mtshar pa“鲜丽”与汉语“璨、灿、璀、彩、粲”
        4.9.4 藏语dar ba“发达”与汉语“大、单”
        4.9.5 藏语(?)phar“前檐”与汉语“(?)、楣、标、櫋”
        4.9.6 藏语pir“蚌”与汉语“玭、魮、蜱、(?)、蠙”
        4.9.7 藏语(?)tshir ba“挤”与汉语“挤、绞、稹”
        4.9.8 藏语skur ba“授予”与汉语“授、(?);归、馈”
        4.9.9 藏语skur ba“减损”与汉语“倃、咎、(?);摧、亏、毁;损、撙”
        4.9.10 藏语mkhur ba“颧”与汉语“頄、頯、颧”
        4.9.11 藏语figjur ba‘变易”与汉语“敡、(?)、移、爰、辕、换”
    4.10 藏文-s韵尾的字与汉语的对应
        4.10.1 藏语dkjus“经线”与汉语“(?)緭”
        4.10.2 藏语gus pa“贵”与汉语“贵”
        4.10.3 藏语fidus pa“集聚”与汉语“会(会)、荟(荟)、汇(汇)”
        4.10.4 藏语nes pa“罪过”与汉语“孽、(?)”
        4.10.5 藏语mdzed“美丽”与汉语“美、媚”
        4.10.6 藏语skjes“赠品”与汉语“气(气)、饩、(?)、既”
        4.10.7 藏语gos pa“沾染”与汉语“垢,洉”
        4.10.8 藏语dos“驮子”与汉语“驮”
    4.11 藏文-(?)韵尾的字与汉语的对应
        4.11.1 藏语“苦,疲乏,劳累”汉语“盬”
        4.11.2 藏语dgafi ba工资,工钱与汉语“价”
        4.11.3 藏语dga(?)与汉语“悦、兑”
        4.11.4 藏语bt(?)afi ba“副食品,嚼食”与“嚼”
        4.11.5 藏语(?)dafi ba“超过、逾越”与汉语“度”
        4.11.6 藏语mna(?) ma“媳妇、妻”与汉语“女、孥”
第5章 关于声母对应和语义深层对应
    5.1 声母的对应
    5.2 关于语义深层对应
第6章 其它尚需深入研究的相关问题
    6.1 关于同源词
        6.1.1 语言接触视野中对同源词的界定
        6.1.2 语言接触视野中同源词的外沿
        6.1.3 语言接触视野中的汉藏语同源词
    6.2 关于汉语古音构拟
        6.2.1 汉语复辅音问题
        6.2.2 上古汉语开音节问题
        6.2.3 上古汉语阴声韵尾问题
        6.2.4 关于上古汉语元音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6)彝语六畜词语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同源词、借词相关研究综述
    三、汉藏语系六畜词语研究
    四、研究内容、研究设计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 彝语六畜词语之一——“马”
    第一节 彝语方言的“马”
        一、彝语方言“马”的语音特点
        二、彝语“马”的词语和熟语
    第二节 与亲属语言“马”的比较
    第三节 与汉语“马”的比较
第二章 彝语六畜词语之一——“牛”
    第一节 彝语方言的“牛”
        一、彝语“牛”的语音特点
        二、彝语“牛”的词语和熟语
    第二节 彝语方言的“牛1”
    第三节 彝语方言的“牛2”
第三章 彝语六畜词语之一——“羊”
    第一节 彝语方言的“羊”
        一、彝语“羊”的读音
        二、彝语“羊”的词语和熟语
    第二节 彝语方言的“山羊”
        一、彝语方言“山羊”的语音特点
        二、与亲属语言“山羊”的比较
    第三节 彝语方言的“绵羊”
        一、彝语方言“绵羊”的语音特点
        二、与亲属语言“绵羊”的比较
第四章 彝语六畜词语之一——“猪”
    第一节 彝语方言的“猪”
        一、彝语方言“猪”的语音特点
        二、彝语“猪”的词语和熟语
    第二节 与亲属语言“猪”的比较
第五章 彝语六畜词语之一——“狗”
    第一节 彝语方言的“狗”
        一、彝语方言“狗”的语音特点
        二、彝语“狗”的词语和熟语
    第二节 与亲属语言“狗”的比较
        一、彝语支语言的“狗”
        二、与其他亲属语言“狗”的比较
第六章 彝语六畜词语之一——“鸡”
    第一节 彝语方言的“鸡”
        一、彝语方言“鸡”的语音特点
        二、彝语“鸡”的词语和熟语
    第二节 与亲属语言“鸡”的比较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跨喜马拉雅的藏缅语族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喜马拉雅藏缅语族语言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喜马拉雅南麓的藏缅语族语言概况
三、跨喜玛拉雅的藏缅语言研究的基本内容
四、跨喜马拉雅藏缅语族语言研究的难点
    (一)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分析
    (二)要解决分类的依据
    (三)由于分类依据不同而产生的学术观点的巨大差异
五、跨喜马拉雅语族语言研究的进展与最终成果

(8)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法创新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藏语系语言谱系分类中的借词与同源词区分方法
    (一) 同族词比较法
    (二) 深层对应法
    (三) 关系词有阶分析法
    (四) 三级比较法
二、数据库技术在民族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验语音学方法在民族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9)论汉藏语语言联盟(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
三汉藏语言联盟
四结语

(10)从羌藏历史看汉藏语同源假说与古音研究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藏族的历史发展及其藏语的历史形成问题
    1. 古羌语的历史形成
    2. 吐蕃建国
    3. 羌藏同源说之语言学辩证
二藏语的性质及其与汉语的关系问题
三民族同源与语言同源之间的关系
四余论

四、汉藏语系语言的接触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藏语和澳台语的核心谱系结构——基于考古文化的词聚有阶分析[J]. 陈保亚,余德江.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 [2]汉语与南亚语关系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J]. 王育弘,王育珊. 百色学院学报, 2017(04)
  • [3]东亚语言结果式的类型学研究[D]. 王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01)
  • [4]东亚-太平洋区域语言相似关系计量研究[D]. 赵志靖.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5]藏语汉语关系词研究 ——基于藏语语音演变规律的思考[D]. 赵云.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3)
  • [6]彝语六畜词语比较研究[D]. 毕青青. 中央民族大学, 2015(10)
  • [7]跨喜马拉雅的藏缅语族语言研究[J]. 孙宏开. 民族学刊, 2015(02)
  • [8]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法创新与实践[J]. 韦树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 [9]论汉藏语语言联盟[J]. 瞿霭堂,劲松. 民族语文, 2013(05)
  • [10]从羌藏历史看汉藏语同源假说与古音研究问题[J]. 张民权.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3(02)

标签:;  ;  ;  ;  ;  

汉藏语言之间的联系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