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对策

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对策

一、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韩佩泽[1](2020)在《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受到国家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的阵痛也给中国的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实体经济遭遇发展瓶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也日益膨胀,大量的不良资产不仅侵蚀着商业银行的利润,还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中国金融环境。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2019年全年各项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2402亿元,较上年增加51.03亿元,增长2.1%,2019年累计处置各项不良资产合计超过1900亿元。从地方分行看,工商银行Z分行2019年末各项不良贷款余额合计28.32亿元,较上年增长31.75%,不良率为4.98%。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原有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和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新形势下不良资产的发展。如何高质量的管理处置日益增长的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处置受偿率,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对工商银行Z分行的不良资产大规模集中爆发的成因以及目前不良资产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工商银行Z分行大规模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整体宏观经济环境较差、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政府的行政干预、行业监管体系不健全、“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影响、区域担保圈体系庞大、贷款企业盈利疲态,还贷能力呈弱势;内部因素包括工商银行Z分行信贷政策的转变、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客户经理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贷款投放结构不合理。如此大规模的不良资产不仅会影响工商银行Z分行的发展、增大工商银行Z分行的声誉风险,还会影响区域金融的稳定。从工商银行Z分行目前不良资产管理情况看,处置方式相对单一,在不良资产管理过程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信贷管理水平较差、不良资产处置人员能力不足、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审批流程过于繁复等问题。本文创新点在于针对工商银行旗下的某一家二级分行,根据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其在不良资产管理方面改进的一些建议,其中包括全面排查资产现状,摸清资产质量,放宽处置政策,拓宽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渠道,运用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加强与政府合作,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上述不良资产处置思路和建议,可以为工商银行Z分行提供全新的处置思路,从而能够提高处置管理效率,增加处置受偿率,在目前拨备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提高处置效率。与此同时,本文对其他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提高不良资产管理水平,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度,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建议对于工商银行Z分行提高不良资产管理水平,拓宽处置思路,提高不良资产受偿率有较大意义。本研究对工商银行Z分行本轮不良资产大规模爆发原因总结,可以为工商银行Z分行目前信贷投放提供有力的参考。本文所研究的不良资产处置案例和提出的改善不良资产管理的建议,可供Z市所有商业银行进行参考借鉴。

刘洋[2](2020)在《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研究》文中提出全球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速率开始放缓,各行各业高债务、高杠杆、低产能经营弊端逐渐暴露,出现了大面积债务违约、兑付困难情形,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不良资产余额以及不良率集中升高成为政府及监管机构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商业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如不快速消化完毕,将严重影响自身发展、国家经济以及社会稳定。A商业银行作为湖南省芙蓉区重要的商业银行,其不良余额以及不良率远超同业,加之自身消化速度缓慢,不良资产包袱越来越重,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法,针对A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分析其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及制度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以及不良率、不良资产结构、不良资产行业分布、权责机制设置等基本情况并着重分析了其当前不良资产现状、成因,指出不良资产堆积的危害和不利影响。其次阐述了 A商业银行“自行清收、诉讼追偿、债务重组、批量转让、呆账核销”几种现有处置方式,并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 A商业银行在处置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A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以及同业实操案例,有针对性提出“不良资产证券化、互联网+、买断收购+反委托处置、处置方式组合使用、完善处置定价机制”等处置方式优化措施;并从机构设置、内控体系、员工素质、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相应保障措施,确保处置方式优化措施切实可行,能够顺利推动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效率跟处置进度,逐渐甩除不良资产堆积的包袱。

张秀豪[3](2020)在《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三种模式的比较》文中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我国企业债务问题和银行不良资产诱发的系统性风险引发持续关注。对适合银行未来发展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展开研究,对指引不良资产风险管控和科学处置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提出以清收、呆账核销和以资抵债等为代表的不良资产传统处置模式存在金融风险积聚、资产加速贬值、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探寻以风险隔离理论、看涨期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解决思路,指出针对传统模式的不足应主要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重组和互联网平台化三种优化模式。其次,本文针对三种优化模式展开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通过对三种模式的发展概况进行研判,提出各优化模式发展存在的现实障碍,并基于此提出各模式如何解决问题的发展方向。同时,本文选取“19工元”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华菱钢铁市场化债转股和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平安自建AMS平台等案例,分析各案例及对应模式的特点,为三种模式优化的对比研究提供现实证据和案例支撑。然后,本文着重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重组和互联网平台化三种优化模式在应用分布、资产特征、效率效益和存在的风险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银行和AMC(以及AIC)在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重组两个业务范畴分别具体突出优势,且互联网平台化的发展可以帮助前两种模式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同时,由于三种模式应用的区域和行业存在差异,为分区域和分行业制定模式发展策略提供现实依据。此外,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互联网平台化的信息披露要求较不充分、各模式中投资者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最为突出等结论。最后,针对三种模式的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提出关于法制建设和信息披露、资本市场体系、不良资产基金、律师角色转变以及各方式结合应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对不良资产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边际贡献。

刘金婵[4](2020)在《MC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银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而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持续双升,已成为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不仅制约了新时代银行业乃至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来自Wind数据库及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2-2019年末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9年末,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2.41万亿元,不良率达1.86%,创近十年新高。如何有效处置银行不良贷款,已成为推动银行业稳健发展乃至金融市场稳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国有商业银行多年的贷款管理从业经验,结合国外不良贷款管理相关理论基础,以MC银行不良贷款管理为对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简要阐述不良贷款的含义、分类,侧重介绍了金融脆弱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贷款竞争理论等不良贷款形成理论,以及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等不良贷款管理理论,进一步夯实理论研究基础。其次,介绍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银行业发展情况,并以MC银行近几年的不良贷款金额、不良率、行业分布、不良贷款结构、处置方式等基本业务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着重从管理组织架构不合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科技支撑不足、处置方式不合理、管理队伍薄弱等方面对不良贷款管理作深入分析。再次,从国外不良贷款管理实践中,总结凝练成功经验及启示。最后,针对前述问题,从银行自身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为该银行优化提升不良贷款管理提出针对性的策略,重点阐述了设立专职专岗不良贷款管理部门、严格落实不良贷款精准管理和分类施策制度要求、强化5G技术等金融高科技应用、依托“互联网+”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不良贷款管理工作队伍等策略。

朱予晴[5](2020)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应用研究 ——以PM公司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市场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经济的结构性分化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与质量,也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行业作为我国主要供给端之一,近几年受投资惯性、资产缩水、借贷经营等影响,产能严重过剩,杠杆率也逐年攀升,不仅自身经营变得举步维艰,也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严重负担,急需改善生产经营方式、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情况下,曾在上世纪90年代有效化解银行不良贷款,解决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的债转股再次在煤炭行业大规模展开,此次债转股由于在运作模式上深入贯彻供给侧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理念,因而被冠以“市场化”称号,简称市场化债转股。一方面债权转股权短时期能够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另一方面,“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也有助于企业引入多元产权结构,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因此市场化债转股成为当前有较好发展前景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煤炭企业渡过难关、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的“一剂良药”。然而由于我国应用市场化债转股时间较短,相关理论研究有限,缺乏实践指导,所以在当前面临“落地难”和“明股实债”情况下,对典型案例企业应用市场化债转股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立足于煤炭行业,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市场化债转股进行研究,以期拓宽我国债转股理论研究体系,助推煤炭企业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市场化债转股的背景、含义以及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以区别于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其次,以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概况为背景,分析了煤炭行业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主要模式以及当前所面临的“落地难”和“明股实债”问题;最后,选取PM公司作为具体案例,结合公司自身情况与行业分析探讨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动因及条件,在对该公司市场化债转股具体方案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借助管理用财务报表、雷达图、EVA三项财务指标以及公司战略布局、投融资管理能力两项非财务指标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了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效应。研究发现,煤炭企业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既能够在短时期内切实降低杠杆率,优化债务结构,增强无息负债的应用能力,也能够使企业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用于落后产能的淘汰、生产经营条件的改善以及研发投入的扩大,从而进一步实现“去产能”和“补短板”,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由于“落地难”和“明股实债”问题存在,市场化债转股对煤炭企业治理结构效用有限,难以长期作用于“去杠杆”以及企业价值的提升。为此,本文拟通过在煤企选择、模式优化、政府引导等方面为煤炭企业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能够谨慎对待“明股实债”,提高市场化债转股落地效益,进一步深化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陈雪梅[6](2020)在《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经济风暴促进了全球资源共享,使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得到迅猛发展,银行发展加速了放贷规模的扩大,滋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不仅制约了银行自身的发展,也限制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进程。因此,银行必须更新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度,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增强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实力。合理高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不仅能为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扫除隐患,还能为优化中国经济结构提供重要的支持。ZD银行昆明分行立足云南红土高原,依托客户的支持与信赖,在不断的创新求变中,各项业务取得快速全面发展。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加上内部风险文化的弱化,风险管理存在的缺失,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大规模爆发。本文以经济进入新常态为切入点,立足于银行实际,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界定,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相关理论,以及现阶段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成因、危害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常用的处置方法,具体结合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以及处置模式,提出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运用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了ZD银行昆明分行在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机制转变下,不良资产期望达到的处置效果,进一步探索和优化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及相应的保障措施。旨在提升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减少其经营风险,提高经营利润,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梁伟[7](2019)在《企业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与平衡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益冲突与平衡是破产程序中恒久的话题,利益冲突与平衡充斥于破产重整规范与司法实践的各个角落,几乎不可能总结出全部的冲突样态与平衡路径。这一方面是因冲突类型的繁杂,很难全部囊括;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动随时改变重整中的利益博弈状态,进而随时衍生出新的冲突。但破产重整程序作为破产程序框架下的子项目,以利益相关者的经济人理性为基础,通过再建企业并释放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Going Concern Value)的制度价值却未发生变化。当陷入财务困境但具有可持续经营价值的企业,亟需要破产重整进行拯救时,却因利益冲突而阻遏重整程序的顺利推进,这便需要反问,究竟为何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失去理性的经济思考,而排斥重整程序?虽然主要建立在个案分析之上的研究,不能发现全部的利益冲突类型,并且建立在个案研究基础上的解决路径也可能是相对狭隘的,毕竟债务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之间存在差异,企业的债务结构、盈利状况、经营模式、市场前景、企业文化等均存在差异,恰如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对个案深入的剖析可以发现冲突的真实样貌,最直观的了解到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的面相,在此基础上的平衡路径可以为其他案件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破产重整程序是市场竞争失败主体拯救本位程序,司法介入下利益相关者协商博弈平台的制度架构能够促进市场化主导资源配置的实现,但在利益协商与博弈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冲突。冲突的化解与利益平衡的实现是破产重整制度功能发挥的手段和方式,利益平衡的实现可从社会结构维度推动破产重整制度功能的发挥,既包括社会行为维度的指引功能,也包括社会文化维度的转化功能,甚至是社会经济维度的资源配置转变与宏观经济政策落实功能,但这均需以利益平衡的实现为前提。企业财务困境造成债务人财产不能满足于各方的需求,进而从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将可能爆发激烈的利益冲突,如何实现利益平衡是破产重整程序需要解决的问题。角色多样与利益诉求重合是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复杂的表征,探明利益冲突的实然面相是实现破产重整中利益平衡的必然选择,以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及诉求为视角进行实证分析,既包括以数据为主的分析去解构企业的财务困境与可持续经营价值现实,也包括田野调查发现利益相关者的真实诉求,实证研究能够穿透重整司法实践与制度规范间的迷雾,明晰债权人、债务人及战略投资人等利益群体的诉求,以及行政权、审判权等角色在重整程序中的真实样态。但破产重整程序不可能对全部利益冲突逐一化解,利用破产重整程序实现企业拯救,保留与释放债务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价值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也能够实现重整制度的价值功能,而在此目的之下,对破产重整程序中的利益冲突类型化,对应其成因探索体系化的解决路径。首先是债务人财产与破产重整利益平衡的关联,毋庸讳言,财产的价值归属是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目标,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是基于财务困境的现实,财务困境的现实背后是债务人财产价值和变现能力的有限与不足。人具有逐利的本质,以债权人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为了争夺有限的债务人财产,以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而实施利己的策略,在重整博弈中发生利益冲突。所以,实现破产重整中利益平衡的基础就是提升债务人财产价值并进行妥当的分配。债务人财产保值增值一直未上升到破产法基本原则维度,但破产法相对非破产法的重要特征就是基于破产撤销权、自动冻结制度等以实现债务人财产保值为目标的制度设计,其背后的逻辑是以实现债权人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下的实质公平追求。而挖掘债务人企业破产期间继续经营能力,能有效的实现债务人财产增值。对债务人财产的分配需以非破产法规则为基础确定权利人,锁定权利人范围,并以破产期间时间轴上坐标为尺度,对破产重整前、重整期间及重整完毕后的权利人进行有序的分配与清偿,从而实现破产重整程序制度背后的实质公平和效率价值。破产重整程序利益平衡的实现需要市场化和法治化路径为指引,以债务人财产分配和债务人企业拯救为目的的利益平衡路径也需要在上述框架下实现,重整程序这一司法平台的制度建构要求审判权主导并负责应对重整中利益的冲突,努力实现重整中利益的平衡。可在集体行动逻辑之下,因为重整程序中规范不完备、冲突剧烈而造成审判机关对重整程序持审慎态度。企业破产重整能否成功关乎地方经济发展、职工安置等多重因素,行政权难免不对其产生关注,但行政权的介入会冲击审判权的中立地位,使利益偏离平衡的天平而向某一方倾斜,进而损害其他权利主体的利益。此外,破产管理人的履职受到法院中心主义的影响,而弱化了其自身功能,究其根源在于缺少市场化与科学化的履职评价体系,而变成行政领导式履职,与市场化要求相悖。破产重整利益的平衡需要外部公权力介入的保障,也需要内部管理人权力的积极行动,权力在行政权、审判权与管理人之间能否进行妥当的配置影响着重整程序的成功。审判权基于纠纷裁判者的司法权威性而享有破产重整程序主导权,而其正确运用破产宣告权、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等实现程序控制以克服审慎态度是其正确样态;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备之时,破产重整程序无法有效的借助市场,弱化重整功能,行政权应以辅助破产重整程序成功和企业拯救为目的,从程序主导权的享有者退化为程序失灵时的弥补者;而管理人则应以市场化为基础,以积极能动的履职去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在重整程序中妥当利用商业判断规则,并建立以债务人财产价值为基础的评价标准,以激励管理人积极履职,来实现各方的利益平衡。最后是重整中利益平衡的实现路径,利益平衡的实现是利益的分配过程,破产重整中利益的分配需要接受利益位阶的调整,按照利益位阶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保护,并将权利人以不同的债务人财产进行清偿。公共利益、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是重整中利益的三个位阶层次,在权变理论下,金融债权保护被上升到社会公共利益的范畴予以关注,而群体利益保护也加入了程序参与权,以保障其信息的对称,最后才是通过克服僵化性的一致原则去对个体利益实现保护。针对不同利益位阶中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在重整规范不完备的空白地带,凭借管理人的积极履职与行政权的协助,在审判权的主导之下探索诸如和解式重整的路径,克服僵化的思路去实现重整中的利益平衡,以达到推动破产重整程序成功,保护企业可持续经营价值及发挥重整制度功能的目的。

邢丹阳[8](2019)在《商业银行新一轮债转股问题研究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深化的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基于实体经济去杠杆化、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考量,债转股这一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备受业界关注。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上,李克强表示“企业杠杆率的控制可运用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进行”,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债转股政策的开启。现今,相比上轮债转股时期,我国资本市场更为层次化、多元化,商业银行(含国有大型银行)、企业(含国有企业)与AMC等市场主体已大部分发展为上市企业或股份公司,因而不管是对债务企业或者是银行,公平交易市场规则均更具有约束力。本文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分五个章节对建设银行在新一轮债转股中实施的云锡集团、武钢集团两例债转股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商业银行在本轮债转股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从债转股的基本理论、新一轮债转股情况和商业银行实施债转股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债转股的研究文献,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第二章,债转股实践经验及相关理论概述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债转股的实践经验,中国新一轮债转股的具体情况并与上一轮债转股进行比较,同时介绍了商业银行在新一轮债转股中的具体情况并对债转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章,案例分析部分。本章对云锡和武钢两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首先介绍了案例的基本情况,接着对两例债转股案例的异同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对债转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第四章对新一轮债转股中商业银行的主要实施模式进行总结并提出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灵活选择转股类型、加强债转股后管理、开展第三方评估、引入专业人才队伍五条建议。第五章为结论部分,在总结案例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指出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是我国宏观经济降杠杆和防风险的重要举措。本轮债转股有效运用了资源配置方面市场具有的调控作用,若能控制好相应的风险,通过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商业银行的坏账风险,缓解企业面临的债务压力,并实现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

张超[9](2019)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案研究分析 ——以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受全国经济下行影响,内蒙古地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市场风险加剧,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不能按期偿还银行到期债务,区域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不断增加,银行不良资产攀升,资产质量受到严重挑战。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在金融体系中,银行处于重中之重,其资产质量的良好,经营管理的稳健对整体金融市场,甚至经济发展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不良贷款的有效管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合理有效的化解处置不良贷款是稳定金融市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的归纳分析,根据发展演变过程和特点,以及地区主要行业的发展规律,总结内蒙古地区的客户风险、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深入挖掘上述风险带来的影响,之后着重的对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分析,找到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内外部原因,然后对当前商业银行普遍运用的不良贷款处置方法和国内外不良贷款处置案例进行了介绍,最后通过对比不同的处置方式,结合最新的创新处置方式和案例,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提出处置方式建议,进行处置方案设计,重点对“债转股”和“资产证券化”的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本文旨在通过总结不良贷款处置手段和方法,找到一条有效解决存量不良贷款的道路和途径,进一步加快不良贷款处置进程,提高处置效果,另外,通过反思经营管理中的教训,增强风险预警、识别、应对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改善信贷资产质量,转变经营发展模式,走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关顺远[10](2019)在《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遭受了二零零八年经济重创之后,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位运行,我国的实体企业经济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传统制造业转型压力逐渐增大。银行业作为经济晴雨表,同样遭受了严重的影响,存量信贷资产风险劣变、不良贷款指标持续下降,对银行业信贷资产产生巨大的挑战。基于当前状况,不良资产的处置消化能力逐渐影响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良贷款的化解处置成为全球金融业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研究不良贷款的化解处置策略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主要目的是研究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研究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希望也能够为全国其他商业银行管理不良资产提供经验借鉴。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现有研究。论文在第二章中总结了不良资产相关概念以及“冰棍效应”理论、资产转让理论、资产证券化理论等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接着以城市商业银行A银行为例,全面总结了A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并通过报表数据分析,研究了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A银行现有的催收、重组、核销等处置手段存在催收效率低下、重组客户风险重生等方面问题,同时,从处置手段的丰富性来看,A银行目前的处置手段较为单一,相关不良贷款处置管理较不完善。最后,本文针对A银行现有的催收、重组化解、以物抵债、核销等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同时引入了两种新型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不良资产转让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并对A银行不良资产防控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二、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
第2章 理论依据和研究综述
    2.1 理论依据
        2.1.1 内部控制理论
        2.1.2 风险管理理论
        2.1.3 资产组合理论
    2.2 相关研究进展
        2.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影响因素的研究
        2.2.2 不良资产管理方式的研究
        2.2.3 我国不良资产法治化建设研究
        2.2.4 研究评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成因与后果分析
    3.1 工商银行Z分行发展历程
    3.2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3.2.1 按照担保方式划分
        3.2.2 按照产品划分
        3.2.3 按照行业划分
    3.3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3.3.1 外部因素
        3.3.2 企业内部因素
    3.4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贷款的后果分析
        3.4.1 影响工商银行Z分行的发展
        3.4.2 增大工商银行Z分行的声誉风险
        3.4.3 影响区域金融的稳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贷款管理方式与问题
    4.1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贷款管理方式
        4.1.1 现金清收
        4.1.2 诉讼清收
        4.1.3 还款免息
        4.1.4 以物抵债
        4.1.5 破产重整
        4.1.6 批量转让
        4.1.7 呆账核销
    4.2 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4.2.2 信贷管理水平较差
        4.2.3 不良资产处置人员能力不足
        4.2.4 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审批流程过于繁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先进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经验借鉴
    5.1 银行主导跨区域产业重整模式
        5.1.1 案例情况
        5.1.2 关键要点
        5.1.3 应用条件
    5.2 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
        5.2.1 案例情况
        5.2.2 关键要点
        5.2.3 应用条件
    5.3 重点企业债务重组模式
        5.3.1 案例情况
        5.3.2 关键要点
        5.3.3 适用条件
    5.4 互联网+不良资产管理模式
        5.4.1 案例情况
        5.4.2 关键要点
        5.4.3 应用条件
    5.5 政府定向打包模式
        5.5.1 案例情况
        5.5.2 关键要点
        5.5.3 应用条件
    5.6 化解担保圈模式
        5.6.1 案例情况
        5.6.2 关键要点
        5.6.3 应用条件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商银行Z分行改善不良资产管理的对策
    6.1 全面排查,摸清资产质量
    6.2 放宽不良贷款处置政策
    6.3 进一步拓宽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渠道
    6.4 运用互联网+的管理模式
    6.5 加强与政府合作,充分利用政策资源
    6.6 完善内部考核机制
    6.7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7.3 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访谈提纲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2.1 不良资产相关概念及A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2.1.1 不良资产相关概念
        2.1.2 A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2.2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2.3 A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相关影响
        2.3.1 对A商业银行影响
        2.3.1.1 对A商业银行安全性影响
        2.3.1.2 对A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
        2.3.1.3 对A商业银行效益性影响
        2.3.2 对芙蓉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
        2.3.3 对问题企业的影响
    2.4 A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成因
        2.4.1 外部因素
        2.4.1.1 外部经济环境影响
        2.4.1.2 国家政策法规的不健全
        2.4.1.3 行业周期
        2.4.1.4 企业经营方式落后创新不足
        2.4.1.5 企业信用缺失举债经营
        2.4.2 内部因素
        2.4.2.1 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2.4.2.2 银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第三章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A商业银行现行处置方式介绍
        3.1.1 自行清收
        3.1.2 诉讼追偿
        3.1.3 债务重组
        3.1.4 批量转让
        3.1.5 呆账核销
    3.2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3.2.1 处置方式落后单一无法满足当前处置需求
        3.2.2 内部机制改革不彻底处置部门权责不对称
        3.2.3 处置专业人员缺少处置绩效考核不完善
        3.2.4 内部法律合规审核缺失内控体制不完善
        3.2.5 资产定价过于依赖内部评估 依据不充分
第四章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
    4.1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新方式以及可行性分析
        4.1.1 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提高A商业银行处置效率
        4.1.2 通过互联网+提高A商业银行处置效益
        4.1.3 通过AMC买断收购+反委托模式提高A商业银行处置灵活度
    4.2 传统处置方式组合优化
    4.3 优化处置定价提高处置方式实施成功率
第五章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新方式实施的保障措施与预期效果
    5.1 A商业银行新方式实施保障措施
        5.1.1 进一步建立专业化管理部门以及专业技术团队
        5.1.2 对内部机制进行调整,为处置提供制度保障
        5.1.2.1 简政放权 给予处置部门一定权限
        5.1.2.2 加强法律合规性审核确保处置依法合规
        5.1.2.3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减少管理漏洞
        5.1.3 调整绩效奖励机制,允许将处置利润提前兑现
    5.2 预期效果评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三种模式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不良资产成因研究
        1.2.2 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1.2.3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逻辑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方向
    2.1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与发展趋势
        2.1.1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
        2.1.2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发展趋势
    2.2 银行不良资产传统处置模式及其现实问题
    2.3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2.3.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2.3.2 不良资产重组的概念
        2.3.3 互联网平台化的概念
    2.4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方向
        2.4.1 优化方向一:缓解金融风险积聚
        2.4.2 优化方向二:克服资产加速贬值
        2.4.3 优化方向三:降低信息不对称
        2.4.4 优化方向的不确定性
3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及其实践:不良资产证券化
    3.1 不良资产证券化概况
    3.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障碍
    3.3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方向
        3.3.1 稳步提升投资者的认购信心
        3.3.2 科学组合基础资产的贷款分布
        3.3.3 强化证券化中银行的主导地位
    3.4 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以“19工元”为例
4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及其实践:不良资产重组
    4.1 不良资产重组概况
    4.2 不良资产重组的现实障碍
    4.3 不良资产重组的发展方向
        4.3.1 丰富市场化参与主体
        4.3.2 加强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协调
        4.3.3 完善投资者现金回流和退出机制
    4.4 不良资产重组的实践:以“华菱钢铁”为例
5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及其实践:互联网平台化
    5.1 互联网平台化概况
    5.2 互联网平台化的现实障碍
    5.3 互联网平台化的发展方向及实践
        5.3.1 债权人处置机制和管理体制创新:平安模式
        5.3.2 不良资产服务商催收产业链创新:青苔模式
        5.3.3 AMC和互联网平台战略合作创新:“AMC—阿里模式”
6 三种优化模式的比较研究
    6.1 三种优化模式的应用分布比较研究
        6.1.1 发起主体的性质和优势
        6.1.2 参与主体的数量和标准
        6.1.3 实施的动因和政策支持
    6.2 三种优化模式的资产特征比较研究
        6.2.1 债权的类型和质量分布
        6.2.2 债权的区域和行业分布
    6.3 三种优化模式的效率效益比较研究
        6.3.1 处置周期和信息披露
        6.3.2 处置成本和社会效益
    6.4 三种优化模式的风险比较研究
        6.4.1 投资主体面临的风险
        6.4.2 发起主体面临的风险
        6.4.3 其他主体面临的风险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情况(截至2019/12/12)
附录二 市场化债转股典型案例汇总(2016-2019年)
附录三 文中简称与全称对应表

(4)MC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危害分析
        1.2.2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1.2.3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措施分析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含义与分类
        2.1.1 不良贷款的含义
        2.1.2 不良贷款的分类
    2.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其管理相关理论
        2.2.1 不良贷款形成的相关理论
        2.2.2 不良贷款管理的相关理论
    2.3 相关理论述评
第三章 MC银行不良贷款及其管理现状分析
    3.1 MC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3.1.1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3.1.2 MC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3.2 MC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3.2.1 MC银行不良贷款概况
        3.2.2 MC银行不良贷款特点分析
    3.3 MC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现状
        3.3.1 MC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组织架构
        3.3.2 MC银行防范不良贷款新增的主要措施
        3.3.3 MC银行处置存量不良贷款的主要措施
    3.4 MC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4.1 不良贷款管理组织架构不合理
        3.4.2 不良贷款管理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3.4.3 不良贷款管理科技支撑不足
        3.4.4 不良贷款处置方式不合理、效益低
        3.4.5 不良贷款管理队伍薄弱
第四章 国外不良贷款管理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4.1 国外不良贷款管理的主要经验
        4.1.1 美国不良贷款管理的主要经验
        4.1.2 波兰不良贷款管理的主要经验
        4.1.3 韩国不良贷款管理的主要经验
        4.1.4 日本不良贷款管理的主要经验
    4.2 国外不良贷款管理的主要启示
第五章 MC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5.1 MC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的优化措施
        5.1.1 构建合理完善的不良贷款管理组织架构
        5.1.2 严格执行落实不良贷款管理相关制度
        5.1.3 强化金融高科技在不良贷款管理中的应用
        5.1.4 丰富拓展不良贷款处置方式
        5.1.5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不良贷款管理工作队伍
    5.2 改善不良贷款管理社会环境的建议
        5.2.1 进一步完善不良贷款管理法律、政策体系
        5.2.2 进一步加强对不良贷款管理的审慎监管
        5.2.3 进一步健全规范统一的不良贷款市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5)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应用研究 ——以PM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简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
        2.1.2 债转股概念
        2.1.3 债转股分类
    2.2 理论基础
        2.2.1 博弈理论
        2.2.2 MM理论
        2.2.3 代理理论
        2.2.4 优序融资理论
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行业分析
    3.1 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实施概况
        3.1.1 去产能效果逐渐显现
        3.1.2 去杠杆进程缓慢
        3.1.3 转型升级困难
    3.2 煤炭行业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概况
        3.2.1 签约情况
        3.2.2 主要模式
    3.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行业市场化债转股存在问题分析
        3.3.1 落地难
        3.3.2 明股实债
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PM公司市场化债转股案例概况
    4.1 PM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4.1.1 企业经营概况
        4.1.3 企业财务状况
    4.2 PM公司市场化债转股实施动因分析
        4.2.1 有效去杠杆
        4.2.2 有效去产能
        4.2.3 有效补短板
        4.2.4 特有的竞争优势
    4.3 PM公司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方案概述
        4.3.1 实施方案
        4.3.2 方案评价
5 PM公司市场化债转股的效应分析
    5.1 财务绩效指标分析
        5.1.1 基于管理用财务报表的纵向分析
        5.1.2 基于雷达图分析法的横向分析
        5.1.3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分析
    5.2 非财务绩效指标分析
        5.2.1 基于投融资管理能力角度
        5.2.2 基于战略发展布局角度
    5.3 案例小结
6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市场化债转股有助于煤企落实供给侧改革
        6.1.2 市场化债转股对煤企治理结构效果有限
        6.1.3 谨慎对待明股实债
    6.2 研究建议
        6.2.1 提高煤炭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入围标准
        6.2.2 优化市场化债转股方案设计
        6.2.3 有效落实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2.4 积极发挥政府作用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述
        一、不良资产界定
        二、不良资产分类
        三、不良资产基本特征
        四、不良贷款与逾期贷款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相关理论
        一、信息非对称理论
        二、贷款客户关系理论
        三、“冰棍效应”理论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第四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
        一、宏观层面
        二、微观层面
    第五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危害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第六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
        一、常规处置方法
        二、常规处置方法与处置模式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现状分析
    第一节 ZD银行及其昆明分行基本情况
        一、ZD银行简介
        二、昆明分行情况简介
        三、昆明分行组织架构与发展战略
    第二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现状
        一、ZD银行昆明分行风险管理情况
        二、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规模
        三、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特征
        四、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机构
    第三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一、常规清收与依法收贷模式
        二、常规清收与核销模式
        三、核销与贷款重组模式
        四、核销与批量转让模式
    第四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自主处置模式容易引发风险
        二、借助外力处置模式下银行议价能力不高
        三、现有处置模式导致经济成本高
        四、现有处置模式执行效率不高
        五、配套法律制度不健全
第四章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
    第一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机制转变
        一、政府职能转变
        二、经济结构转变
        三、银行角色转变
    第二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期望达到的处置效果
        一、财力成本方面
        二、人力成本方面
        三、时间成本方面
        四、风险成本方面
        五、机会成本方面
        六、回收价值成本方面
    第三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建议
        一、常规清收和依法收贷与贷款重组整合模式
        二、常规清收和核销与贷款重组盘活模式
        三、核销和贷款重组与不良资产证券化组合模式
        四、核销和批量转让与债转股联合运作模式
    第四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二、优化评级系统
        三、推进授信执行一体化改造
        四、推进合规管理与文化提升
        五、强化机构人员业务培训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企业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与平衡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立法表
案例表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 利益冲突的成因:利益主体与诉求多元化
    第一节 破产重整中利益内涵的阐释
        一、利益的内涵阐释
        二、法律维度的利益阐释
        三、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冲突阐释
        四、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平衡阐释
    第二节 破产重整利益冲突的案例剖析
        一、A企业的破产概况
        二、债务人的利益诉求
        三、债权人的利益诉求
        四、其他主体的利益诉求
        五、法院的审慎态度
        六、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
        七、破产管理人的能动性不足
    第三节 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的类型解析
        一、债务人财产供给的不足产生无序分配
        二、公权力介入时的重整程序控制权争夺
        三、利益相关者多样化造成利益位阶不清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利益平衡的价值:社会结构中重整功能实现
    第一节 社会群体行为导向维度功能
        一、私权意识回归
        二、商业风险分配
        三、实质正义实现
    第二节 重整文化构建维度功能
        一、拯救文化对传统债文化的替代
        二、公共本位对私利本位的替代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维度功能
        一、宏观经济政策落实
        二、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益平衡的基础:财产保值增值与有序分配
    第一节 债务人财产保值增值的实现
        一、规则设计实现债务人财产保值
        二、继续经营实现债务人财产增值
        三、重整成功实现债务人财产溢价
    第二节 债务人财产分配的受益主体
        一、债务人企业的债权人
        二、债务人企业的出资人
    第三节 债务人财产主体间的有序分配
        一、债务人财产清算价值:归属重整完成前债权人
        二、债务人财产重整溢价:归属出资人与重整后债权人
        三、债务人企业隐性资产:归属重整后出资人
        四、企业重整后经营收益:归属出资人与重整后债权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益平衡的保障:权力的正确行使
    第一节 正确介入的行政权:辅助重整成功
        一、行政权过度介入的惯性
        二、行政权过度介入的成因
        三、行政权正确介入的尺度
        四、行政权正确介入的样态
    第二节 克服审慎态度的审判权:主导重整程序
        一、审判权审慎态度的剖析
        二、重整程序审判权主导实现
    第三节 市场化履职激励的管理人:完成重整事务
        一、管理人履职评价体系不完备
        二、不完备评价体系的表现形式
        三、管理人履职评价方式的转变
        四、市场化评价标准激励管理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益平衡的路径:利益位阶下的权益保障
    第一节 破产重整的利益位阶
        一、破产重整中利益位阶的内容
        二、破产重整中利益位阶的重配
    第二节 利益位阶重配下权益保障弱化
        一、实践维度维护公共利益难
        二、规范维度排斥利益群体参与
        三、观念维度个体利益保护僵化
    第三节 特殊主体权益保障的路径探索
        一、金融债权利益保障探索
        二、和解式重整群体利益保障探索
        三、其他主体权益保障探索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8)商业银行新一轮债转股问题研究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债转股基本理论研究
        二、新一轮债转股情况研究
        三、商业银行实施债转股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路线
第二章 债转股实践经验及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国内外债转股实施经验
        一、国外实践经验
        二、国内实践经验
    第二节 新一轮债转股情况介绍
        一、新一轮债转股实施背景
        二、新一轮债转股实施意义
        三、新一轮债转股实施限制条件
        四、新一轮债转股与上一轮债转股的比较
    第三节 商业银行在新一轮债转股中情况介绍
        一、商业银行在新一轮债转股实施中的优势
        二、商业银行在新一轮债转股实施中的利弊
        三、商业银行在新一轮债转股实施中面临的障碍和风险
    第四节 债转股相关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不完备的契约理论
        三、债转股的运作机理
        四、债转股的博弈理论
第三章 新一轮债转股中建设银行实施案例分析
    第一节 债转股参与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一、建设银行简介
        二、云锡集团简介
        三、武汉钢铁简介
    第二节 债转股案例情况介绍
        一、案例实施背景
        二、案例实施动机
        三、案例实施步骤及模式
    第三节 债转股案例实施模式异同分析
        一、相同之处
        二、不同之处
    第四节 债转股实施效果分析
        一、对企业的影响
        二、对银行的影响
第四章 新一轮债转股中商业银行主要实施模式总结及相关建议
    第一节 债转股实施模式总结
    第二节 债转股实施模式评价
    第三节 债转股实施建议
        一、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二、灵活选择转股类型
        三、加强债转股后管理
        四、开展第三方评估
        五、引入专业人才队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9)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案研究分析 ——以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
        1.3.2 国外文献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不良贷款相关理论概述
    2.1 不良贷款概述
    2.2 不良贷款处置
        2.2.1 不良贷款处置的含义
        2.2.2 不良贷款处置的目标
    2.3 不良贷款基础理论
        2.3.1 信用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银行行为理论
        2.3.4 软约束理论
第三章 内蒙古自治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基本概况
    3.1 不良贷款形成的宏观环境概况
    3.2 内蒙古自治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3.2.1 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基本情况
        3.2.2 国有大行不良贷款情况
    3.3 不良贷款处置情况
第四章 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良贷款现状及成因分析
    4.1 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良贷款基本情况
        4.1.1 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贷款情况
        4.1.2 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良贷款情况
    4.2 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4.2.1 宏观经济、政策方面
        4.2.2 地区市场方面
        4.2.3 企业经营管理、内部财务方面
        4.2.4 银行经营管理方面
    4.3 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良贷款处置现状与问题
        4.3.1 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良贷款处置的情况
        4.3.2 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的问题
第五章 不良贷款处置及典型案例分析
    5.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主要方式
    5.2 国内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成功案例及经验
        5.2.1 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成功案例及经验
        5.2.2 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成功案例及经验
第六章 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良贷款处置方案设计
    6.1 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良贷款处置的基本原则
    6.2 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同类型不良贷款处置方案设计
        6.2.1 针对对公煤炭行业企业不良贷款处置方案设计
        6.2.2 针对个人类不良贷款处置方案设计
    6.3 不良贷款处置的保障性措施
        6.3.1 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6.3.2 推动债权评估的国家标准出台
        6.3.3 加强债转股的法律支持,保障债权人利益
        6.3.4 设立专家队伍,保障参与人的积极性
        6.3.5 加强风险预警,提高管理水平
        6.3.6 统筹做好不良贷款的一体化经营处置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研究
        1.2.2 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理论
    2.1 不良资产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冰棍效应”理论
        2.2.2 资产转让理论
        2.2.3 资产证券化理论
        2.2.4 金融创新理论
第3章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 A银行概况
    3.2 A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3.2.1 A银行不良资产基本情况分析
        3.2.2 A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3.3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
        3.3.1 A银行不良资产认定
        3.3.2 A银行不良资产主要处置方式
        3.3.3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考评政策
        3.3.4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效果评价
    3.4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3.4.1 A银行不良资产催收存在的问题
        3.4.2 A银行不良资产重组化解存在的问题
        3.4.3 A银行不良资产以物抵债存在的问题
        3.4.4 A银行不良资产核销存在的问题
        3.4.5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4章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改进建议
    4.1 遵循恰当的处置原则
        4.1.1 成本最低原则
        4.1.2 时效性原则
        4.1.3 市场化原则
    4.2 改进现有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4.2.1 A银行不良资产催收改进策略
        4.2.2 A银行不良资产重组化解改进策略
        4.2.3 A银行不良资产以物抵债改进策略
        4.2.4 A银行不良资产核销改进策略
    4.3 引入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
        4.3.1 不良债权打包转让
        4.3.2 不良资产证券化
    4.4 优化不良资产防控与管理
        4.4.1 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风险控制
        4.4.2 建立科学化、信息化的不良资产管理体系
        4.4.3 提高不良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4.4 完善激励考核制度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果
    5.2 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工商银行Z分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D]. 韩佩泽. 山东大学, 2020(05)
  • [2]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研究[D]. 刘洋.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3]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三种模式的比较[D]. 张秀豪. 浙江大学, 2020(02)
  • [4]MC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D]. 刘金婵. 广西大学, 2020(07)
  • [5]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应用研究 ——以PM公司为例[D]. 朱予晴. 安徽财经大学, 2020(10)
  • [6]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研究[D]. 陈雪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7]企业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与平衡的问题研究[D]. 梁伟. 吉林大学, 2019(02)
  • [8]商业银行新一轮债转股问题研究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D]. 邢丹阳.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9]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案研究分析 ——以某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为例[D]. 张超.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3)
  • [10]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 关顺远. 华侨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