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初探

春夏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初探

一、黑叶猴春夏季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家亮[1](2021)在《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空间利用模式及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黑叶猴是仅分布于亚洲卡斯特石山的濒危珍稀灵长类动物,目前野外种群数量约为2000只。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种群数量为500~600只,是世界上现存野生黑叶猴种群数量最大的区域。本论文基于野外黑叶猴位点数据、保护区DEM图层、地表覆被图层,生境调查,采用Arc GIS、FRAGSTATS、空间分布模型(SAR)、MaxEnt模型和Graphab等开展了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空间利用模式、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研究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偏好选择海拔低于800 m、坡度大于30°、距河流距离小于600 m、距道路距离大于900 m、距居民点距离大于1 200 m、距耕地距离大于900 m、植被类型为灌木和阔叶林的生境。结果表明,黑叶猴生境选择主要受地理因子、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的影响。资源选择模型(RSF)进一步表明,海拔、坡度、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植被类型、乔木胸径、灌木基径共同决定了黑叶猴的生境选择。(2)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空间利用面积为68.87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14%。空间利用最大坡度为20°~30°,达20.99 km2,占总利用面积的30.56%,同时空间利用率随着坡度增加而升高,坡度大于60°的空间利用率达85.71%。(3)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较为严重,主要干扰类型包括道路、耕地和居民建筑。黑叶猴的空间分布密度受人为干扰的影响,与道路距离呈显着正相关,影响域达到1400 m。(4)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适宜栖息地面积为60.95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58%,其中36.29 km2位于核心区,24.66 km2位于缓冲区和试验区;距河流距离、海拔和坡度在模型预测中贡献度最高;保护区适宜生境的景观连接度指数(PC)为9.8×10-4,景观连通性较差。

田明亮,郭爱霞,谢绪昌,刘青,薛媛[2](2019)在《笼养黑叶猴日行为时间分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2015年10—11月及2016年5—6月,采用扫描取样法对济南动物园13只笼养黑叶猴进行日行为时间分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济南动物园黑叶猴日行为中,休息、社会性行为、取食、运动和其他分别占总时间的60. 41%、13. 56%、13. 12%、12. 05%和0. 86%。(2)黑叶猴成年与亚成年个体的运动和取食差异显着(P <0. 05),雄性中成年与亚成年个体的休息和社会性行为差异显着(P <0. 05),雌性中成年与亚成年个体的休息和社会性行为差异则不显着(P> 0. 05)。(3)不同性别黑叶猴的运动差异显着(P <0. 05),不同性别亚成年黑叶猴的休息差异显着(P <0. 05)。(4)雌性黑叶猴妊娠后期的运动和社会性行为与妊娠前期和未妊娠个体相比显着减少(P <0. 05),休息显着增加(P <0. 05)。(5)幼仔在育幼期与母亲关系密切,其幼仔行为包括吮乳、幼仔活动和幼仔休息,在3月龄时可占总时间的54. 27%,而其母亲的育幼行为包括哺乳、携仔运动、抱仔和护仔,可占总时间的43. 92%。(6)黑叶猴幼仔从3月龄生长到6. 5月龄,幼仔行为显着减少(P <0. 05),社会性行为和睡眠显着增加(P <0. 05),其母亲的育幼行为显着减少(P <0. 05),社会性行为显着增加(P <0. 05)。

木仁,楠田哲仕,杨秉山,格根图雅,陈霞,王跃跃,付莎莎,陈春春[3](2019)在《笼养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日活动时间分配及活动时间节律分析》文中认为为了了解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影响活动时间节律的因素,从2017年4月份至2018年3月份,采用瞬时扫描(5 min)法对都匀市西山公园笼养黑叶猴(1雄,2雌)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全年平均日活动时间分配情况为休息72.5%、摄食12.3%、移动5.4%、乞食5.3%、玩耍3.4%、梳理0.6%,其他0.5%;雌性个体全年平均日活动时间分配情况为休息67.3%、摄食11.5%、乞食6.7%、玩耍6.4%、梳理4.8%、移动1.8%,其他1.5%。雄雌性别间移动和梳理行为在不同季节中差异显着(P<0.05),并且黑叶猴具有明显的日活动时间节律性。通常上午出现摄食及移动高峰,中午长时间休息,下午出现明显的移动、玩耍及乞食高峰。下午乞食高峰的出现与游客数量较多有关。不同性别间移动、梳理及玩耍行为的日活动时间节律差异显着(P<0.05)。各季节间雄性个体的移动及乞食行为时间节律差异显着(P<0.05),雌性个体的玩耍行为时间节律差异显着(P<0.05)。说明笼养黑叶猴活动时间节律受人为(游客投食)、性别及季节因素的影响。

陆施毅[4](2014)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与空间生态位相似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与黑叶猴(T.francoisi)均是喀斯特地形所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其中白头叶猴为中国广西所特有,它们被局限在左江和其上游明江所围成的不足200km2的三角地带,左江和明江对岸的喀斯特森林则为黑叶猴的分布区,两者形成了一个隔江相望的分布格局。2013年1月至12月,我们采用瞬时扫描法(Instantaneous Scan Sampling)对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境内的一群白头叶猴和两群群黑叶猴的生态位进行研究,采用物种生态位的方法和思路研究它们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的相似性,以期探讨它们对邻近而且相似的生境中的利用资源的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也为这两种濒危灵长类的异地保护、人工养殖和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均属于典型的叶食性灵长类,树叶是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分别占总觅食记录的67.4%和67.7%;其次为果实,分别占总觅食记录的13.0%和17.9%;花、种子和其他的食物部位所占的比例均不超过1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部位组成的相似性系数(PS)平均值为0.73,最大的是8月,为0.91,最小的是12月,为0.29,食物部位组成的相似性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白头叶猴取食了104种,黑叶猴取食了98种植物,两者累积的食物种类有138种植物,其中有69种植物是它们共同取食的种类,占了取食种类的50.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取食共有32种主要食物中,其中共同取食的植物有17种,相似度(J)达到了53.1%。说明在食物种类这一维度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程度会导致它们在食物的利用上产生激烈的竞争。3.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均有较宽的食物生态位(4.02VS3.71),表明它们均能很好的适应喀斯特石山。白头叶猴总体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黑叶猴的要高,只有4月份和8月份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白头叶猴宽(黑:4.00,白:3.68;黑:4.06,白:3.81)。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相似性指数(PS)为0.59,各月份的相似性指数在0.27与0.61之间变化;而且,主要食物的相似性指数更是达到了0.66,每月取食前10种植物的相似度均高于每月整体的相似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相似程度高,二者的主要食物十分相似。4.在山体这一维度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生态位宽度相差不大(1.74VS1.66),并且不管是全年、雨季还是旱季,都喜欢在悬崖活动,其次是山坡,而山脚部分除了白头叶猴偶尔到达外,黑叶猴几乎不会在山脚区域活动。在对树层利用维度上,白头叶猴比黑叶猴空间生态位更宽(白:1.34VS:1.10),白头叶猴在地面、底层和中下层的活动的比例相差不大(均在30%左右),而黑叶猴花更多的时间在底层活动的,比例接近5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在空间上的综合生态位相似度非常大,相似度最小为0.76(4月份和12月份),最大的甚至达到了0.94(8月份)。白头叶猴与黑叶猴不管是在山体还是在树层这两个维度上,它们的生态位相似度都非常高,说明它们对不同山体部位和树层高度的利用非常相似。

潘红星[5](2013)在《麻阳河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文中提出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栖息于喀斯特生境中的特有灵长类动物。长期以来,人类对黑叶猴栖息地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其不断的萎缩、退化,进而使黑叶猴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弹性,随着栖息生境的破碎化和斑块化程度加剧,野生黑叶猴的种群数量呈现出极度危险的下降趋势,已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于2008年列为濒危物种(EN)。为了探究干扰和退化生境下黑叶猴的行为表型及其影响因子,进而全面了解该物种对喀斯特栖息生境的适应对策,于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Instantaneous Scan Sampling)对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37’30"~28°40’N,108°14’~108°16’E)香菇坝一群13只的野生黑叶猴的食性、日活动节律以及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连续的观察研究,并系统地收集了与其相关的数据。研究发现,日活动节律在全年表现为:上午7:00-8:00、中午12:00和傍晚19:00分别出现一个明显的休息高峰,在上午10:00和下午16:00-17:00各出现一个明显的取食高峰,两个取食高峰之间表现为较高强度的取食持续,移动和其它类型的行为发生频次没有明显的波动。在不同的季节,除了移动之外,日活动节律不尽相同,休息在春夏季均出现4个明显的高峰,而在秋冬季各出现3个,各个季节其持续时间和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四季取食活动与全年日活动节律趋势相似,但在春夏季其取食强度的起伏变化较为明显,春夏季分别出现3个和4个高峰,而秋冬季则表现为较为稳定的取食持续,然而秋冬季也分别出现3个和2个高峰;与此同时,其它类型活动也在夏季存在3个高峰,而在其它季节无明显变化。麻阳河黑叶猴全年平均花费38.46%(SD=8.25%)的时间休息,35.66%(SD=11.43%)的时间取食,14.57%(SD=4.17%)的时间移动,6.62%(SD=4.09%)的时间梳理,2.02%(SD=2.64%)的时间玩耍以及2.68%(SD=0.62%)的时间从事其它类型的活动。在全年四季之间,麻阳河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除休息(One-way ANOVA test: F=1.182, df=3, p>0.05)和其它类型活动(F=0.772, p>0.05)之外,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食物资源相对匮乏的冬春两季,黑叶猴的取食时间明显增多(冬季:39.5%,春季:40.8%),而在食物资源丰富的秋季其花费在取食的时间最少(29.4%);炎热的夏季其移动时间并没有受到影响,移动时间高达18.2%,高于其它三季;梳理和玩耍等社会性行为的发生频次在食物供应充足的秋季分别达到了全年最高,分别为12.2%和5.5%。不同性别/年龄组的黑叶猴其活动时间分配方式也各不相同,成年个体平均用于休息的时间(39.15%)远远高于未成年猴(28.45%);成年雌性黑叶猴因其繁殖投资的能量需求,用于取食的时间为36.9%,均高于其它三个性别/年龄组;成年雌性个体之间基于维系社群稳定的需要,花费在相互理毛的时间(8.7%)也高于其它三个性别/年龄组;而成年雄性个体却花费11.4%的时间用于其它类型活动,远高于其它三个性别/年龄组;相对而言,少年黑叶猴个体相对比较活跃,用于移动的时间最多,为13.8%;而婴幼黑叶猴个体受自身发育条件的限制,故而只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母亲怀抱或周围玩耍,其玩耍时间为51%。研究还发现,麻阳河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与食物资源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夏季,黑叶猴盗食玉米种子时间与取食、移动时间之间呈负相关,而与休息时间呈正相关(rs=0.863, p=0.003for resting;rs=-0.737, p=0.039for feeding;rs=-0.658, p=0.047formoving);而在秋季,黑叶猴盗食红薯块茎的时间与休息、玩耍时间之间呈正相关(rs=0.849, p=0.043for resting;rs=0.917, p=0.033for playing),而与取食时间呈负相关(rs=-0.912, p=0.031),但取食光皮树果实的时间与猴群的各种活动时间分配无关(p>0.05)。随着黑叶猴取食树叶的增多,其用于休息的时间相应地减少(rs=-0.753,p=0.007),而用于移动的时间逐渐增多(rs=0.833, p=0.047);同时,伴随猴群用于采食叶芽的比例增大,其用于休息的时间随之减少(rs=-0.949, p=0.049),取食时间随之增多(rs=0.921, p=0.036),而用于玩耍的时间随之减少(rs=-0.949, p=0.049);随着猴群取食种子的增多,其用于休息的时间增多(rs=0.874, p=0.003),而用于取食和移动的时间随之减少(rs=-0.928, p=0.031for feeding;rs=-0.781, p=0.029for moving);随着猴群采食植物根或块茎增高,其用于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增多(rs=1.000, p=0.000for resting;rs=1.000, p=0.000for playing),而用于取食的时间随之减少(rs=-1.000,p=0.000)。然而麻阳河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却与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雨量并无关系(p>0.05)。上述结果表明,黑叶猴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方式是多种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基于对麻阳河黑叶猴生存现状与目前该区生态环境实际情况的考虑,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韩宗先,王维,胡锦矗[6](2011)在《重庆金佛山黑叶猴的春季生境选择》文中研究指明2007年3—5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调查黑叶猴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情况,采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黑叶猴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是上层乔木郁闭度、灌木胸径、人为干扰、洞穴距离。黑叶猴喜欢在郁闭度大于0.5、乔木和灌木密度大于21棵.(400 m2)-1、灌木胸径大于8 cm、人为干扰大于1 000 m、洞穴距离小于500 m、水源距离小于250 m、南坡的乔木-灌木混交林活动。黑叶猴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21.964+2.126×DBH+2.108×CA+2.081×HD-1.829×DC(DBH为灌木胸径,CA为上层乔木郁闭度,HD为人为干扰距离,DC为洞穴距离)。黑叶猴对生境的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

韩宗先,王维,谢樟桂,马建伦,陈春[7](2011)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黑叶猴个体行为研究》文中指出2007年3-12月,在重庆市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日活动中出现2个觅食高峰和1个休息高峰.觅食高峰分别出现在7:30-9:30和16:30-19:20;休息高峰出现在10:00-16:00.黑叶猴日活动节律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表现为冬季上午和下午的觅食高峰各提前约1 h出现,中午还出现一个小的觅食高峰.研究期间猴群用于休息的时间平均占日活动时间分配的60.57%±9.02%;觅食占20.11%±6.87%,移动占11.28%±3.16%,其它行为占8.04%±2.15%.活动时间分配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韩宗先,胡锦矗[8](2010)在《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春季食物选择》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3~5月,采用焦点猴群连续跟踪观察和记录法对金佛山黑叶猴的食性进行了研究。黑叶猴春季采食的植物主要有18种,分属8科17属。黑叶猴嗜食灯台树、香叶树、毛叶木姜子、山梨、构树和木姜子,喜食山樱桃、山桃、山桑和野桐。取食部位有叶、芽、嫩枝、花和果实。在日活动节律中,觅食行为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7∶30~9∶30和17∶00~18∶30。在黑叶猴每天的时间分配中,觅食所占的时间比例为21.56%±8.13%。

韩宗先,胡锦矗[9](2010)在《金佛山黑叶猴春季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文中研究表明2006年3—5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黑叶猴的行为可划分为觅食、休息、移动、饮水、晒太阳、舔食石壁、社会行为、出洞和入洞9大类.在黑叶猴日活动节律中,休息存在1个明显的高峰期(10:30—14:00);觅食有2个高峰期,分别是7:30—9:30和17:00—18:30;移动也有明显的高峰期,分别是6:30—8:00、14:00—15:30和18:00—19:30;其他行为(包括理毛、玩耍和拥坐等社会活动,以及饮水、舔食石壁等稀有行为)只有1个明显的高峰期(12:00—14:00).在黑叶猴1d(从出洞到入洞)的时间分配中,休息所占的时间比例最大,达到(57.94±12.07)%;其次是觅食所占的时间比例较大,为(21.56±8.13)%;移动占(13.12±5.12)%;其他行为占(7.38±3.11)%.

韩宗先[10](2010)在《金佛山黑叶猴冬季的日活动时间分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日活动类型和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由9个环节组成。休息存在一个明显的高峰期即11:00~14:00;觅食行为有8:00~10:00和16:00~17:30 2个主要高峰期,以及14:00~15:00的小高峰期;移动的高峰通常发生在觅食高峰之前;晒太阳行为的高峰期为13:00~14:00。在黑叶猴1天的时间分配中,休息所占的时间比例最大,达到(54.79±13.15)%;觅食占(22.56±8.74)%;移动占(15.37±6.29)%;晒太阳行为占(4.90±1.52)%。

二、黑叶猴春夏季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叶猴春夏季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空间利用模式及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黑叶猴概述
        1.1.1 黑叶猴简介
        1.1.2 黑叶猴的历史分布
        1.1.3 黑叶猴的现代分布特征
        1.1.4 黑叶猴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
        2.1.2 研究区域地质地貌
        2.1.3 研究区域气候水文
        2.1.4 研究区域动植物资源
        2.1.5 研究区社会经济状况
    2.2 研究方法
3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生境特征及生境选择研究
    3.1 生境选择概述
        3.1.1 生境选择
        3.1.2 生境选择影响因素
        3.1.3 生境选择研究方法
    3.2 数据分析
        3.2.1 黑叶猴的生境选择
        3.2.2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非核心区利用生境因子比较
    3.3 结果
        3.3.1 黑叶猴的生境选择
        3.3.2 麻阳河自然保护黑叶猴核心区与非核心区的生境选择比较
        3.3.3 讨论
    3.4 小结
4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空间利用和景观格局研究
    4.1 空间利用和景观格局概述
        4.1.1 空间利用
        4.1.2 景观格局
    4.2 研究方法
        4.2.1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空间利用
        4.2.2 麻阳河自然保护黑叶猴的空间利用景观格局
    4.3 研究结果
        4.3.1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空间利用的特征
        4.3.2 黑叶猴空间利用的景观特征
    4.4 讨论
        4.4.1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空间利用
        4.4.2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空间利用的景观特征
    4.5 小结
5 人为干扰对黑叶猴的影响
    5.1 人为干扰研究概况
    5.2 人为干扰的调查
        5.2.1 调查方法
        5.2.2 调查表格填写
        5.2.3 干扰数据的确定
    5.3 数据分析方法
        5.3.1 干扰因素确定
        5.3.2 人为干扰的空间分布
        5.3.3 黑叶猴的空间分布模型建立
        5.3.4 人为干扰模型建立
    5.4 研究结果
        5.4.1 人为干扰分布状况
        5.4.2 主要干扰因子的空间分异
        5.4.3 黑叶猴的空间分布与人为干扰关系模型
        5.4.4 人为干扰变量的影响域
    5.5 讨论
    5.6 小结
6 麻阳河自然保护黑叶猴生境的适宜性评价
    6.1 生境适宜性评价概述
        6.1.1 生境适宜性评价
        6.1.2 景观连接度评价
    6.2 分析方法
        6.2.1 模型变量的筛选
        6.2.2 模型运行
        6.2.3 适宜生境的景观连接度
    6.3 结果
        6.3.1 MaxEnt预测结果评价
        6.3.2 黑叶猴的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
        6.3.3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适宜生境分布
        6.3.4 麻阳河自然保护黑叶猴适宜生境的景观连接度
    6.4 讨论
    6.5 小结
7 结论与保护管理建议
    7.1 结论
    7.2 保护管理建议
8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笼养黑叶猴日行为时间分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点
    1.2 研究动物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叶猴日行为时间分配
    2.2 黑叶猴行为日节律变化
    2.3 性别和发育阶段对黑叶猴日行为的影响
    2.4 妊娠对雌性黑叶猴日行为的影响
    2.5 育幼期黑叶猴母仔日行为的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3.1 黑叶猴行为时间分配
    3.2 黑叶猴行为日节律变化
    3.3 影响黑叶猴行为时间分配的因素

(3)笼养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日活动时间分配及活动时间节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2 笼舍情况
3 研究方法
4 数据的统计分析
5 结果与分析
    5.1 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季节性差异
    5.2 日活动时间分配的性别间差异
    5.3 主要活动时间节律的性别及季节间差异
6 讨论
    6.1 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季节性变化
    6.2 日活动时间分配的性别间差异
    6.3 日活动时间节律及影响因素

(4)广西崇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与空间生态位相似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分布和分类
    1.2 生态位研究
        1.2.1 生态位概念
        1.2.2 生态位特征
        1.2.3 非人灵长类生态位需求研究现状
    1.3 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第2章 研究地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点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植被调查
        2.3.2 食物可利用性(Food Availability)
        2.3.3 行为取样
        2.3.4 数据处理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食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
        3.1.1 植被组成
        3.1.2 食物可利用性
        3.1.3 食物部位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
        3.1.4 食物部位组成的相似性
    3.2 食物生态位
        3.2.1 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种类
        3.2.2 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种类的相似性
        3.2.3 白头叶猴和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宽度
        3.2.4 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生态位的相似度
    3.3 空间生态位
        3.3.1 山体的利用
        3.3.2 树层的利用
        3.3.3 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空间生态位宽度和相似度
第4章 讨论
    4.1 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组成及相似度
    4.2 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种类及相似度
    4.3 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宽度与相似度
    4.4 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空间生态位与相似度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白头叶猴的食物种类
附录Ⅱ 黑叶猴的食物种类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5)麻阳河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分类特征
    1.2 分类地位
    1.3 数量和分布
    1.4 种群结构
    1.5 栖息生境
    1.6 家域和夜宿地行为
    1.7 食性、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
        1.7.1 食性
        1.7.2 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
    1.8 黑叶猴的食性、行为生态学研究现状
    1.9 研究目的
2 研究地点和对象
    2.1 研究地概况
    2.2 气候及水文
    2.3 植被特点及动物资源
    2.4 具体研究地点概述
    2.5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季节划分
    3.2 研究对象组别划分
    3.3 取食和行为数据取样
    3.4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日活动节律
    4.2 日活动时间分配
        4.2.1 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其季节性变化
        4.2.2 成年雄性的日活动时间分配
        4.2.3 成年雌性的日活动时间分配
        4.2.4 少年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
        4.2.5 婴幼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
        4.2.6 不同性别/年龄组日活动时间分配比较
        4.2.7 日活动时间分配与食物、温度和降雨量
5 讨论
    5.1 麻阳河黑叶猴的日活动节律
    5.2 麻阳河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
    5.3 不同性别/年龄组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
    5.4 日活动时间分配与食物、温度和降雨量
6 结论与建议
附图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致谢
附录

(6)重庆金佛山黑叶猴的春季生境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资源选择函数 (RSFs) 的含义
    2.2 资源选择指数的计算方法
        2.2.1 资源选择率ωi
        2.2.2 资源选择系数Wi和资源选择指数Ei
    2.3 样方的设置
        2.3.1 已利用生境样方的设置
        2.3.2 对照样方的设置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黑叶猴对生境资源的选择率ωi、选择系数Wi和选择指数Ei
    3.2 黑叶猴的资源选择函数
4 讨论

(7)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黑叶猴个体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年龄组的划分
    2.2 行为取样方法与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黑叶猴的行为谱
    3.2 黑叶猴的活动节律
    3.3 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
4 讨论
    4.1 日活动节律
    4.2 活动时间分配

四、黑叶猴春夏季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空间利用模式及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D]. 韩家亮.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笼养黑叶猴日行为时间分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田明亮,郭爱霞,谢绪昌,刘青,薛媛. 野生动物学报, 2019(03)
  • [3]笼养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日活动时间分配及活动时间节律分析[J]. 木仁,楠田哲仕,杨秉山,格根图雅,陈霞,王跃跃,付莎莎,陈春春.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9(13)
  • [4]广西崇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与空间生态位相似性研究[D]. 陆施毅. 广西师范大学, 2014(11)
  • [5]麻阳河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D]. 潘红星. 西南林业大学, 2013(02)
  • [6]重庆金佛山黑叶猴的春季生境选择[J]. 韩宗先,王维,胡锦矗. 林业科学, 2011(04)
  • [7]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黑叶猴个体行为研究[J]. 韩宗先,王维,谢樟桂,马建伦,陈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8]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春季食物选择[J]. 韩宗先,胡锦矗. 四川动物, 2010(06)
  • [9]金佛山黑叶猴春季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J]. 韩宗先,胡锦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0]金佛山黑叶猴冬季的日活动时间分配研究[J]. 韩宗先.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5)

标签:;  ;  ;  ;  ;  

春夏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