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织物手感的模糊综合评价

棉织物手感的模糊综合评价

一、棉织物手感的模糊综合评判(论文文献综述)

朱婉萍[1](2021)在《基于PhabrOmeter的纯棉面料手感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

马顺彬[2](2019)在《芦荟改性黏胶纤维织物热湿舒适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文中研究说明芦荟改性黏胶纤维织物常应用于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为了解芦荟改性黏胶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以6种芦荟改性黏胶纤维及其混纺纱制成的织物为研究对象,测试其保温率、透气率、透湿量和吸水率4个指标,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6种织物在不同的用途和环境下的热湿舒适性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若织物用于夏季服装和家纺织物,6种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由优到差依次为:弹力色织布、纬弹色织皱布、平布、纵凸条布、纬剪花色织布、双层色织布;若织物用于冬季服装和家纺织物,6种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由优到差依次为:弹力色织布、纬剪花色织布、纬弹色织皱布、纵凸条布、平布、双层色织布。无论织物是用于夏季服装和家纺织物,还是冬季服装和家纺织物,弹力色织布的热湿舒适性能最好,双层色织布的热湿舒适性能最差。

范丽君[3](2017)在《芳纶1414混纺织物及其阻燃和耐热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纺织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大多数的纺织材料阻燃性较弱,由其引发的火灾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芳纶1414纤维凭借自身优异的阻燃性能和耐热性能着称于世,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纺织品阻燃材料。但是,芳纶1414纤维价格昂贵、且纤维松散抱合力差、纯纺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芳纶1414纤维的应用和推广,不能满足市场强大的需求。若将芳纶1414纤维与性价比高、可纺性好、服用性能好的纤维(如粘胶、棉)混纺,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纱线可纺性,还可以根据产品阻燃、耐热要求,调整混纺配比,使纤维在混纺织物中优势互补,提高产品附加值。本文将芳纶1414纤维分别与阻燃粘胶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研制不同混纺比的织物试样,研究了混纺纱线和织物的力学性能、阻燃、耐热性能和相关服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混纺纱线和织物的力学性能都随芳纶1414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混纺织物的透气性和透湿性都随芳纶1414纤维含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织物的手感随着芳纶1414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变差;根据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结果可知,混纺比例为60/40的芳纶1414/阻燃粘胶混纺织物其综合服用性能最佳;(2)芳纶1414/阻燃粘胶混纺织物的LOI值均大于27,无需阻燃后整理即可达到阻燃防护服二级标准,芳纶1414纤维含量为80%时,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最好;芳纶1414/阻燃粘胶混纺织物的耐热性能随着芳纶1414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强;(3)芳纶1414/棉混纺织物阻燃后LOI值也都达到难燃级别,阻燃性能随芳纶1414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且洗涤30次后,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仍保持在95%以上;阻燃剂的加入改变了芳纶1414/棉混纺织物的热降解机理,抑制了混纺织物中棉纤维的分解,促进棉纤维脱水炭化,增加混纺织物残渣量,增强耐热性能。

范翔宇[4](2016)在《数学方法在织物风格评价方面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织物风格的客观评价问题,对系统聚类分析、模糊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和人工神经网络四类数学方法的分析原理和在织物风格评价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指出各类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对织物风格客观评价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俞涤美[5](2015)在《多组分功能纤维混纺的服用面料研究与产品开发》文中指出随着当今世界纺织品的日新月异,舒适、健康、安全、环保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主题。人们对服装面料的需求也日益科学化、人性化和多样化,不仅要求能“穿出美丽”更加注重“穿出健康”,因此开发健康、舒适的多功能性纺织品逐渐成为纺织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严重破坏的影响,尤其是在夏季,人体容易受到紫外线侵袭;同时,炎热的环境温度会造成人体大量出汗而产生不适感,因此开发一种集抗紫外、凉爽、吸湿排汗功能及服用舒适性于一体的夏季服用面料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保障人们在夏季户外休闲或工作时的健康需求。为获得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面料,首先在充分考虑各种功能性纤维特性的基础上,选择蜂窝抗紫外纤维、蜂窝玉石纤维以及竹纤维、天丝作为实现织物多种功能的基材。其次,运用扫描电镜观察功能纤维的形态特征,并进行相关的物理机械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蜂窝抗紫外纤维、蜂窝玉石纤维的纵向表面呈现内外贯穿的蜂窝状微孔结构,这使得纤维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毛细管效应,吸湿导湿功能良好。蜂窝玉石纤维含有亚纳米级粒径的玉石粉末,具有天然抗菌、保健功能以及较好的热传导性能。蜂窝抗紫外纤维中含有纳米TiO2,具有较强的紫外线吸收作用。在充分考虑所选用的基材纤维性能的基础上,设计了蜂窝抗紫外纤维/竹纤维/蜂窝玉石纤维(30/40/30)的多组分混纺纱线及其试样织物(G系列),通过相关性能测试发现其UPF值未达到40,抗紫外线性能有待提高。因此设计了其他3种多组分纤维混纺纱线,包括蜂窝抗紫外纤维/天丝/蜂窝玉石纤维(50/30/20)、蜂窝抗紫外纤维/竹纤维/蜂窝玉石纤维(50/30/20)、蜂窝抗紫外纤维/竹纤维/蜂窝玉石纤维(50/40/10)。设计的4种混纺纱线的强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的混纺纱线其力学性能均能满足后续织造的要求。综合考虑服用面料所要达到的功能性及服用性要求,设计了6个系列的试样织物。通过对A,B,C,D,E系列织物的功能性,包括抗紫外线性能、接触冷感、热传导、毛细效应、速干性能,以及织物的相关服用性能,包括透气性、抗折皱回复性、悬垂性、抗起毛起球性等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织物紧度大于84.43%时,影响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主要是所用的纤维原料;小于84.43%时,织物孔隙率是主要影响因素。相同组织结构、紧度条件下,纱线原料不同,织物的接触冷感随着玉石纤维含量的增大而增加。相同含量的天丝与竹纤维的混纺织物相比,天丝织物最大瞬态流量大,接触冷感较好。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分析可知,选择组织时,综合考虑抗紫外线性能、凉爽性和吸湿排汗功能,织物交织频率不宜过大或过小,在0.2-0.4范围内较好;采用3#纱线即蜂窝状抗紫外纤维/竹纤维/蜂窝状玉石纤维(50/40/10)混纺成147.6dtex的混纺纱线作为经纬纱线原料,其织物综合性能相对较优。在保证优良的凉爽性及吸湿排汗性能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产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采用抗紫外效果较好的3#混纺纱线设计了F系列织物。通过对该系列织物相关性能的测试分析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得出:采用蜂窝状抗紫外纤维/竹纤维/蜂窝状玉石纤维(50/40/10)的混纺纱线,5枚2飞缎纹,上机经密为48根/cm,织物纬密为55根/cm时织物综合性能较好,可以考虑开发相应产品。最后论文结合试样的测试分析结果,采用50%蜂窝状抗紫外纤维40%竹纤维10%蜂窝状玉石纤维混纺纱线作为经纬纱原料,结合流行时尚趋势进行了一系列服装面料的设计和开发,设计出具有多种功能的高档衬衫、休闲面料。

陈梦萍[6](2014)在《冬季针织保暖手套的温热舒适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手套是我们寒冬保暖的必需品,更有人将其和帽子、围巾并称防寒三宝。随着人们对着装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评价着装人体在各种环境下的舒适状态已成为新产品设计和功能服装开发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女式冬季针织保暖手套为研究对象,在测量多名女性手部尺寸和走访调研市场的情况下,确定十二款三组不同原料、不同织物组织结构和不同手套结构的试样,运用客观物理实验、主观等级评价和着装生理实验,从多方面对手套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量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等数据处理方法对冬季针织保暖手套的温热舒适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整个研究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影响冬季针织保暖手套温热舒适性的因素有很多,但首先选择合适自己尺寸的针织保暖手套至关重要。所以本文先对200名在校女大学生的手部尺寸进行了测量,并根据人体手部尺寸、构造和针织手套的特点,在走访市场的情况下,确定了试样对象和进行主观测试的实验人员,并建立合适的手部尺寸规格表。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才能为研究冬季针织保暖手套的温热舒适性打下良好基础。(2)对影响冬季针织保暖手套温热舒适性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并分类。进行主观物理实验,测量并比较织物的密度、厚度、单位面积重量、保暖性、绝热率、透气性等指标,确定主观舒适性等级评价方法,通过分析主客观实验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各种性能指标与手套的温热舒适性间的影响关系。(3)以多通道生理记录仪和红外成像仪针对穿戴不同款式手套的测试者的皮温等生理指标进行采集记录,并运用系统配套的Lab Chart软件分析数据,从着装生理测试的角度得到不同款式手套的温热舒适性的优劣排名。(4)根据主客观实验得出的数据,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冬季针织保暖手套的温热舒适性进行主客观模糊综合评价,并结合主观着装评价结果,综合得出不同原料、不同织物组织结构和不同手套结构的手套间温热舒适性的评价结论。本文通过对保暖手套的温热舒适性物理指标的测量,结合整体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和生理实验,为手套的温热舒适性评价提供可操作的预测与评价方法,提高一般手套热湿舒适性预测与评价效率,指导企业设计与生产,给消费者提供消费参考依据,特别对正处经济转型阶段的纺织品制造业来说,相关标准及评价方法的完善有利于相关企业尽可能地增加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周丹[7](2014)在《Sorona舒弹纤维无缝针织物的性能研究与产品开发》文中提出Sorona纤维作为新型涤纶改性功能性纤维,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和生物技术法生产,有很好的环保性。Sorona聚合物赋予纱线和织物柔软的手感、舒适的拉伸回复性、良好的抗皱性能和保形性,提高织物的服用舒适性。本课题将Sorona舒弹丝运用于无缝针织产品中,结合无缝工艺技术,研究Sorona舒弹丝无缝针织物的服用性能,对Sorona舒弹丝的市场推广和无缝针织功能型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课题对Sorona纤维进行电镜观察,测试Sorona长丝回潮率、拉伸断裂和弹性。结果表明:Sorona纤维纵向表面附有Sorona聚合物颗粒,横截面是不规则的多边形。Sorona长丝回潮率比涤纶稍高。与涤纶相比,Sorona长丝的断裂强度、初始模量较小,断裂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较大,塑形变形率较小。因Sorona长丝是涤纶改性纤维,将其与同规格的涤纶丝进行比较。建立Sorona长丝织物的试样方案,设定三个因素:面纱原料、交织比例、组织结构。面纱原料的水平为Sorona长丝与锦纶、普通涤纶与锦纶,交织比为50:50、75∶25、100∶0,组织为纬平针、1+1假罗纹、3+1假罗纹。建立正交试验,试织9块Sorona舒弹长丝无缝针织物。对9块Sorona长丝无缝针织物进行服用性能的研究,比较Sorona长丝与涤纶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Sorona长丝织物的拉伸断裂伸长率、折皱回复性和抗起毛起球性要比涤纶织物好,但透气、透湿、刚柔性比涤纶织物差,两者的吸湿性差不多。Sorona长丝无缝针织物的断裂伸长率受Sorona与锦纶交织比例的影响不大,3+1假罗纹织物伸长率最大。吸湿性随交织比例增大而变小,3+1假罗纹织物的吸湿性最好,纬平针织物最差。透湿性随交织比例增大而变差,3+1假罗纹织物透湿性最好。透气性受三种交织比例的影响效果比较接近,纬平针织物透气性较好。织物抗弯刚度在交织比例75:25时最小,3+1假罗纹织物抗弯刚度最大,纬平针织物最柔软。折皱回复性随交织比例的增加,弹性回复性提高,3+1假罗纹的织物折皱回复性最好。在设定的试样方案中,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服用性能判断,得出Sorona长丝和锦纶交织比为50:50,组织结构为3+1假罗纹的织物综合性能较佳,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本课题研究了Sorona/棉混纺纱的性能,测试Sorona/棉混纺纱的拉伸断裂和弹性性能,结果表明随纱线中Sorona纤维含量的增加,纱线断裂强力、断裂强度和伸长率逐渐增加,塑性变形率下降,弹性回复率提高。建立Sorona/棉混纺纱织物试样方案,设定两种因素:面纱原料、组织结构,面纱原料的水平为棉纱、80/20棉/Sorona、70/30棉/Sorona,组织结构为纬平针、1+1假罗纹、3+1假罗纹,并试织9块混纺纱无缝针织物。对试织的9块混纺纱无缝针织物进行服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纱线中Sorona含量的增加,织物拉伸断裂伸长率、折皱回复性提高,而吸湿透湿透气性、刚柔性则下降。含有Sorona纤维的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要好于没有Sorona纤维的织物。在设定的试样方案中,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服用性能判断,得出采用80/20棉/Sorona,组织结构为1+1假罗纹的织物的综合性能较佳,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最后,以Sorona舒弹长丝为主要原料,利用无缝针织技术,结合人体工效学和Sorona长丝无缝针织物的结构与服用性能的研究,设计开发Sorona舒弹长丝无缝针织服装一套,提高服装的舒适感。

王振杰[8](2014)在《改性聚酯纤维及其产品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酯纤维吸湿透气性差,回潮率低,不易染色,织物抗静电性能低,易起毛起球、易玷污,严重影响了聚酯纤维的应用。改性聚酯是通过化学物理改性改变聚酯纤维内部组成及结构,以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聚酯产品。目前,改性聚酯已广泛应用到仿真丝、仿毛、仿棉等仿真系列产品中,而改性聚酯仿棉产品的发展和应用还尚未成熟,本文对改性聚酯仿棉纤维及其产品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并使用AHP-F隶属度模糊评判法对改性聚酯、纯涤和纯棉产品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主要研究的改性聚酯产品有三种,即通过ECDP(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和聚乙二醇)改性的共聚酯中空纤维(编号为GP-1)、MCDP(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和1,2二甲基丙二醇)改性共聚酯纤维(编号GP-2)、HCDP(高含量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改性的共聚酯三叶形纤维(编号为GP-3)。本文研究了该三种改性聚酯纤维、纱线、织物的结构及性能,并与相应的纯涤、纯棉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在纤维方面,研究了三种改性聚酯纤维的吸湿、内部结构、截面、双折射率、光泽等性能,结果发现较纯涤纤维,三种改性聚酯纤维回潮率均有所提高,但强度有所下降;双折射率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聚酯纤维各向异性程度降低;改性聚酯纤维在不同光波长下对光的反射系数较纯涤、纯棉高,三叶截面的GP-3纤维光泽最强。主要研究三种改性聚酯、纯涤及纯棉五种纯纺纱,GP-3改性聚酯、GP-3与纯棉混纺纱T80/C20、T65/C35、T35/C65、T20/C80、纯棉六种纱线。结果发现,改性后改性聚酯纯纺纱强力较纯涤低;改性聚酯纯纺纱光泽与纯涤接近,但优于纯棉;混纺纱中,混纺纱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随GP-3共聚改性聚酯百分比的增大而降低;改性聚酯与纯棉混纺可以改善条干性能,提高纱线对光的反射作用,改善织物光泽。改性聚酯织物强力均降低,但热阻、芯吸、透气、抗静电性能均有所提高;改性聚酯织物光泽度较纯涤织物低,但高于纯棉织物。本文最新使用AHP-F隶属度合成法对改性聚酯织物与纯棉、纯涤织物进行综合评判,该方法主要评判改性织物与纯棉织物在吸湿保暖及织物强力方面的差别,结果发现改性聚酯织物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纯涤,GP-1综合性能最好,GP-2次之,但与纯棉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聚酯改性作用在聚酯织物应用方面已取的一定成果。

刘变侠[9](2012)在《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丝维尔(Siwear)调温纤维属于粘胶纤维的功能化品种,是将相变蓄热材料技术与纤维织造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该纤维具有蓄热、放热双向温度调节功能。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将丝维尔调温纤维应用于针织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提高针织产品的附加值,拓展调温型针织产品的市场,以满足人们对功能性纺织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本课题所选用的是由河北圣源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丝维尔调温纤维混纺纱线,纱线细度为14.8tex,组分为80%的粘胶基丝维尔调温纤维和20%的精梳棉纤维。本课题从丝维尔调温纤维的基础理论研究出发,系统地对丝维尔调温纤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丝维尔调温纤维混纺纱线的力学性能、条干均匀度、捻度、吸水性、含湿量、耐热性和耐酸碱性进行了测试。在对丝维尔调温纤维及其混纺纱了解的基础上,对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的组织和编织工艺进行了设计,并且通过在STOLL CMS530HP电脑全自动横机上试织,开发出了六种组织的针织面料。并对六种组织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为了使针织物后续的漂白、染色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则对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进行了煮练,煮练工艺为:NaOH8g/L,亚硫酸钠2g/L,渗透剂JFC5g/L,温度100℃,时间2h,浴比1∶30。煮练后,在80℃的条件下,用3g/L的醋酸中和10min,再水洗烘干。煮练后的织物白度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吸水性也得到了改善,强力稍有下降。选用双氧水为漂白剂,对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的漂白性能进行研究与分析。以织物白度和顶破强力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双氧水的用量、温度、时间、pH值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法确定出优化的漂白工艺为:双氧水7g/L,硅酸钠2g/L,精炼剂5g/L,温度95℃,pH值11,时间70min,浴比1∶30。选用活性染料对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进行染色研究和分析。以织物的上染率和K/S值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对食盐用量、磷酸三钠用量、固色时间和固色温度进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的优化染色工艺为:活性艳红KD-8B染料1%(o.w.f),食盐用量40g/L,磷酸三钠用量40g/L,上染温度60℃,固色温度90℃,固色时间45min,上染时间30min,匀染剂0.5g/L,浴比1∶50。之后对染色织物的色牢度进行了测试,得出了织物的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均较好,达到了针织物染色质量的要求。对经过后整理过的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坚牢度、热湿舒适性、刚柔性、外观保形性和功能性进行了测试,具体包含有顶破强力、透气性、透湿性、保温性、吸水性、刚柔性、抗起毛起球性、耐折皱性、悬垂性和调温性,得出: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坚牢度、热湿舒适性、刚柔性和外观保形性均达到了针织物服用性能的要求,且其调温性也达到了要求,适宜开发功能性针织服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服用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其服用性能的优劣。

杨继[10](2011)在《锗纤维性能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文中指出锗纤维是将锗石中的微量元素经过高科技工艺的特殊处理,添加到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制成的具有一定牢固性和持久性的功能纤维。本课题采用的是由上海南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锗纤维混纺纱线进行研究,其规格是14.7tex(40s),纱线由40%的锗纤维和60%的精梳棉混纺而成,其中锗纤维是以涤纶为载体的。通过对锗纤维及其混纺纱的结构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锗纤维的横截面呈不规则的四角形状,胞壁有轻微的裂纹,横截面上有细小的锗微粉体;纵向整体呈不规则柱体,纵向表面比较光滑,且有沟槽;锗纤维的强力较高,弹性恢复性好,断裂伸长率小。锗混纺纱单纱强力和断裂伸长均较好;条干均匀度较好;纱线毛羽一般;捻度不匀率较低;纱线回潮率较高;耐湿热性、干热性均较好,耐碱但不耐强碱,不耐酸。后续加工中应从其性能出发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基于对锗纤维、纱线性能的了解,本课题在电脑横机上设计了五种锗纤维针织面料的编织工艺和编织要点,并且对织物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锗纤维混纺纱线适合开发针织面料。对锗纤维针织物进行了煮练,其煮练工艺为: NaOH4g/L,精练剂1g/L,渗透剂JFC5g/L,浴比1∶20,温度95℃,时间30min。煮练后,用0.5g/L的醋酸在80℃下中和10min,再水洗烘干。煮练后的织物白度有所增加,顶破强力略有下降。对锗纤维针织物进行漂白,选择过氧化氢作为漂白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漂白效果影响较大的漂白剂用量、温度、时间和pH值四个因素进行分析,运用正交分析法对漂白工艺进行优化,以织物白度和顶破强力为评价指标,确定出漂白的优化工艺为:过氧化氢(30%)用量为20mL/L,硅酸钠3g/L,渗透剂JFC为2g/L,漂白温度为90℃,漂白时间为50min,漂白溶液pH值为11,浴比为1∶20。采用此漂白工艺漂白的产品具有较好的白度、较高的强力和较好的手感。由于锗纤维的基体是涤纶,混纺纱就相当于是涤棉混纺纱线,因此对锗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染色运用涤棉混纺织物常用的染料组合: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采用二浴法,染锗纤维混纺针织物中涤纶组分的最佳工艺为:分散蓝2BLN染料为1%(o.w.f),涤纶载体用量为1%(o.w.f),含固量为4%的防泳移剂为5g/L,平平加O为1%(o.w.f),pH为4.5,染色温度为90℃,固色时间60min,浴比为1∶30;染锗纤维混纺针织物中棉组分的最佳工艺为:活性翠兰KN-G染料为1.2%(o.w.f),碳酸钠用量为10g/L氯化钠用量为20g/L,六偏磷酸钠用量为1%(o.w.f),浴比为1∶30,染色温度是60℃,染色时间为30min,固色温度是90℃。固色时间为30min。用此工艺染色后的织物强力损伤较小,且具有较好的耐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对锗纤维针织物的坚牢度、外观保持性、热湿舒适性、刚柔性和远红外发射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出结论:锗纤维针织物的坚牢度、折皱性、刚柔性、悬垂性、抗起毛起球性均较好,缩水率、汽蒸收缩率较小,表明其保形性较好。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良好,即舒适性能良好;锗纤维产品具有远红外发射性能,具有一定的保健性。从各项性能的测试指标反映出,锗纤维针织物的各项性能均符合织物服用性能标准,适合制作针织面料,符合当今消费者崇尚保健、时尚的消费理念,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锗纤维针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综合评判,得出,若要开发出符合本课题所需的贴身穿着的功能性针织物,锗纤维纬平针组织针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最适宜。

二、棉织物手感的模糊综合评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织物手感的模糊综合评判(论文提纲范文)

(2)芦荟改性黏胶纤维织物热湿舒适性的模糊综合评判(论文提纲范文)

1 织物与测试
    1.1 织物与准备
    1.2 织物热湿舒适性能测试标准与结果
2 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判
    2.1 构建因素集
    2.2 确定评判集
    2.3 权重系数计算
    2.4 综合判定结果
    2.5 分 析
3 结 论

(3)芳纶1414混纺织物及其阻燃和耐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芳纶纤维概述
        1.2.1 芳纶纤维的定义
        1.2.2 芳纶纤维的分类
        1.2.3 芳纶纤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芳纶1414纤维的发展状况及应用
        1.3.1 芳纶1414纤维的发展状况
        1.3.2 芳纶1414纤维的应用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主要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混纺织物纤维原料的基础性能测试及试样织制
    2.1 纤维原料
    2.2 纤维原料的基本性能测试与分析
        2.2.1 纤维形态测试
        2.2.2 纤维的细度测试
        2.2.3 纤维的力学性能测试
        2.2.4 纤维的吸湿性能测试
        2.2.5 阻燃纤维原料的耐热性能测试
    2.3 芳纶1414混纺纱线的研制
        2.3.1 混纺纱线的设计
        2.3.2 混纺纱线的工艺思路
        2.3.3 混纺纱线的强伸性能测试
    2.4 芳纶1414混纺织物的研制
        2.4.1 织物规格设计
        2.4.2 混纺织物的基本参数测试
    2.5 芳纶1414/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纺织物的综合性能测试与分析
    3.1 织物拉伸性能测试
        3.1.1 实验方法
        3.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 织物胀破性能测试
        3.2.1 实验方法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织物透气性能测试
        3.3.1 实验方法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织物透湿性能测试
        3.4.1 实验方法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混纺织物手感测试
        3.5.1 实验方法
        3.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测试
        3.6.1 实验方法
        3.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7 混纺织物综合性能评判
        3.7.1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3.7.2 混纺织物模糊综合评判过程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纺织物阻燃及耐热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4.1 芳纶1414/阻燃粘胶混纺织物的阻燃及耐热性能测试
        4.1.1 垂直燃烧测试
        4.1.2 极限氧指数测试
        4.1.3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4.1.4 热重分析实验
    4.2 芳纶1414/阻燃粘胶混纺织物的阻燃及耐热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混纺比对芳纶1414/阻燃粘胶织物垂直燃烧性能的影响
        4.2.2 LOI分析
        4.2.3 残炭形貌分析
        4.2.4 热重分析
    4.3 芳纶1414/棉混纺织物的阻燃及耐热性能测试
        4.3.1 垂直燃烧测试
        4.3.2 极限氧指数测试
        4.3.3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4.3.4 热重分析实验
    4.4 芳纶1414/棉混纺织物的阻燃及耐热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混纺比对芳纶1414/棉织物垂直燃烧性能的影响
        4.4.2 LOI分析
        4.4.3 残炭形貌分析
        4.4.4 热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4)数学方法在织物风格评价方面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聚类分析
    1.1 分析原理
    1.2 方法应用
2 模糊聚类分析
    2.1 分析原理
    2.2 方法应用
3 模糊综合评判
    3.1 分析原理
    3.2 方法应用
4 人工神经网络
    4.1 分析原理
    4.2 方法应用
        4.2.1 BP神经网络评判
        4.2.2 RBF人工神经网络
5 结语

(5)多组分功能纤维混纺的服用面料研究与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紫外辐射防护
        1.2.1 紫外线防护机理
        1.2.2 纺织品抗紫外线实现方法
    1.3 凉爽型纺织品
        1.3.1 热传导机理
        1.3.2 凉爽型纤维
    1.4 吸湿快干纺织品
        1.4.1 吸湿快干机理
        1.4.2 吸湿快干纤维
    1.5 功能纤维的选择
        1.5.1 抗紫外纤维的选择
        1.5.2 凉爽纤维的选择
        1.5.3 吸湿快干纤维的选择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二章 纤维原料的性能测试及试样研制
    2.1 纤维的形态表征
        2.1.1 试验方法
        2.1.2 形态特征与分析
    2.2 纤维回潮率测试
        2.2.1 试验方法
        2.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2.3 单纤强力测试
        2.3.1 试验方法
        2.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2.4 混纺纱线的研制
        2.4.1 混纺纱线的设计
        2.4.2 混纺纱线的强伸性能
    2.5 多功能纤维混纺织物的试样研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样织物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3.1 织物抗紫外线测试
        3.1.1 试验方法
        3.1.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2 织物接触冷感测试
        3.2.1 试验方法
        3.2.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3 织物导热性能测试
        3.3.1 试验方法
        3.3.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4 织物毛细效应测试与分析
        3.4.1 试验方法
        3.4.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5 织物水分蒸发速率测试
        3.5.1 试验方法
        3.5.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6 织物透湿性测试
        3.6.1 试验方法
        3.6.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7 织物透气性测试
        3.7.1 试验方法
        3.7.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8 织物抗皱性测试
        3.8.1 试验方法
        3.8.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9 织物悬垂性测试
        3.9.1 试验方法
        3.9.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10 织物起毛起球性测试
        3.10.1 试验方法
        3.10.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11 织物综合性能的评判
        3.11.1 模糊综合评判实现方法
        3.11.2 模糊综合评判
        3.11.3 结果与分析
    3.1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 系列织物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4.1 F 系列织物的规格设计
    4.2 F 系列织物的功能性测试
        4.2.1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测试
        4.2.2 织物的接触冷感测试
        4.2.3 织物的导热性测试
        4.2.4 织物的毛细效应测试与分析
        4.2.5 织物的水分蒸发速率测试
    4.3 F 系列织物的服用性能测试测试
        4.3.1 织物的湿阻测试
        4.3.2 织物的透气性测试
        4.3.3 织物的抗皱性测试
        4.3.4 织物的悬垂性测试
        4.3.5 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测试
    4.5 F 系列织物模糊综合评判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休闲衬衫面料的设计与产品开发
    5.1 服装面料的图案设计
    5.2 服装面料的色彩选择
    5.3 主题设计一
        5.3.1 灵感来源
        5.3.2 工艺规格设计
        5.3.3 产品实物及模拟效果
    5.4 主题设计二
        5.4.1 灵感来源
        5.4.2 工艺规格设计
        5.4.3 产品实物
    5.5 主题设计三
        5.5.1 灵感来源
        5.5.2 工艺规格设计
        5.5.3 产品实物及模拟效果
    5.6 主题设计四
        5.6.1 灵感来源
        5.6.2 工艺规格设计
        5.6.3 产品实物及模拟效果
    5.7 主题设计五
        5.7.1 灵感来源
        5.7.2 工艺规格设计
        5.7.3 产品实物及模拟效果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6)冬季针织保暖手套的温热舒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手套的简介
    1.3 手套的国内外相关标准
    1.4 课题研究背景和现状
        1.4.1 主客观舒适性相结合的研究
        1.4.2 手套温热舒适性与人体皮肤温度变化关系的研究
        1.4.3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研究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1 课题研究目的
        1.6.2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6.3 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2 客观物理性能测试
    2.1 手部尺寸规格
    2.2 手套试样的选择
    2.3 针织样片的设计与编织
    2.4 试样基本结构参数的测定
        2.4.1 织物密度测试
        2.4.2 织物厚度测试
        2.4.3 织物单位面积重量测试
        2.4.4 基本结构测试结果
    2.5 拉伸弹性测试
    2.6 保暖性能测定
        2.6.1 保暖性
        2.6.2 绝热性
    2.7 透气性测试
3 主观等级评价实验
    3.1 主观感觉来源
    3.2 温热舒适性主观评价实验设计
        3.2.1 实验环境
        3.2.2 试样选择
        3.2.3 测试人员
        3.2.4 评价指标
        3.2.5 评判标准
    3.3 温热舒适性主观评价实验过程
    3.4 主观评价实验结果及分析
        3.4.1 主观评价实验结果
        3.4.2 主观评价实验结果分析
    3.5 结合主客观实验结果的温热舒适性分析
4 着装人体生理测试
    4.1 实验设备
        4.1.1 多通道生理记录仪
        4.1.2 红外成像仪
    4.2 实验内容
        4.2.1 实验参数设置
        4.2.2 其他实验条件
        4.2.3 实验步骤
    4.3 实验结果
    4.4 结合主观着装评价和生理实验的温热舒适性结果分析
5 冬季针织保暖手套的模糊综合评价
    5.1 模糊综合评价
    5.2 针织保暖手套的模糊综合评价
        5.2.1 客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5.2.2 主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5.3 模糊综合评价的综合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7)Sorona舒弹纤维无缝针织物的性能研究与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Sorona 舒弹丝概况
        1.1.2 无缝针织物的特点
    1.2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Sorona 纤维及织物的研究现状
        1.2.2 无缝针织物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Sorona 舒弹长丝性能研究及其织物试样方案的建立
    2.1 Sorona 长丝的形态特征
        2.1.1 Sorona 长丝表面和截面测试
        2.1.2 测试结果分析
    2.2 Sorona 舒弹长丝回潮率的研究
        2.2.1 回潮率实验测试
        2.2.2 测试结果分析
    2.3 Sorona 舒弹长丝拉伸断裂性能研究
        2.3.1 拉伸断裂测试
        2.3.2 测试结果分析
    2.4 Sorona 舒弹长丝定负荷弹性研究
        2.4.1 定负荷弹性测试
        2.4.2 测试结果分析
    2.5 Sorona 舒弹长丝织物试样方案的建立
        2.5.1 纱线方案的确定
        2.5.2 组织结构的确定
        2.5.3 Sorona 舒弹长丝织物试样方案的建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orona 舒弹长丝无缝针织物的服用性能研究
    3.1 拉伸断裂伸长率研究
        3.1.1 实验方法
        3.1.2 结果分析
    3.2 吸湿性研究
        3.2.1 实验方法
        3.2.2 结果分析
    3.3 透湿性研究
        3.3.1 实验方法
        3.3.2 结果分析
    3.4 透气性研究
        3.4.1 实验方法
        3.4.2 结果分析
    3.5 刚柔性研究
        3.5.1 实验方法
        3.5.2 结果分析
    3.6 折皱回复性研究
        3.6.1 实验方法
        3.6.2 结果分析
    3.7 起毛起球性研究
        3.7.1 实验方法
        3.7.2 结果分析
    3.8 Sorona 舒弹长丝无缝针织物服用性能综合评判
        3.8.1 模糊综合评判在纺织中的应用
        3.8.2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步骤
        3.8.3 Sorona 舒弹长丝针织物服用性能综合评判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orona/棉混纺纱性能研究及其织物试样方案的建立
    4.1 Sorona/棉混纺纱性能的研究
        4.1.1 原料的选择
        4.1.2 纱线力学性能研究
    4.2 Sorona/棉混纺纱织物试样方案的建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orona/棉混纺纱无缝针织物的服用性能研究
    5.1 拉伸断裂伸长率研究
    5.2 吸湿性研究
    5.3 透湿性能研究
    5.4 透气性能研究
    5.5 刚柔性研究
    5.6 折皱回复性研究
    5.7 起毛起球性研究
    5.8 织物性能综合判断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Sorona 舒弹丝无缝针织服装的设计开发
    6.1 设计思路
    6.2 设计流程
        6.2.1 原料选择
        6.2.2 款式设计
        6.2.3 内衣织造工艺
    6.3 成品展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改性聚酯纤维及其产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改性聚酯研究现状
    1.3 改性聚酯织物评价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改性聚酯短纤维性能研究
    2.1 改性聚酯简介
    2.2 纤维基本性能研究
    2.3 纤维光泽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聚酯纱线性能研究
    3.1 聚酯仿棉纱线纺纱工艺
    3.2 改性聚酯纱线性能研究
    3.3 纱线光泽性能研究
    3.4 中空改性聚酯纱线截面结构研究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改性聚酯织物结构性能研究及层次分析法评判
    4.1 织物织造整理工艺介绍
    4.2 织物基本性能测试
    4.3 织物光泽测试与纺织材料光泽性能探究
    4.4 AHP-F隶属度合成法评判织物综合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调温纤维研究现状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内容
        1.3.1 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丝维尔调温纤维和纱线的基本性能研究
    2.1 丝维尔调温纤维的性能测试
        2.1.1 丝维尔调温纤维的形态结构
        2.1.2 丝维尔调温纤维的红外光谱
        2.1.3 丝维尔调温纤维的单纤强力
        2.1.4 丝维尔调温纤维的细度
    2.2 丝维尔调温纤维纱线的性能测试
        2.2.1 纱线捻度测试
        2.2.2 纱线强力测试
        2.2.3 纱线的条干均匀度
        2.2.4 纱线含湿量测试
        2.2.5 纱线耐酸碱性测试
        2.2.6 纱线耐热性测试
    2.3 小结
3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设计
    3.1 编织机器的选择
    3.2 STOLL CMS530HP 电脑全自动横机的工作原理
        3.2.1 选针工作原理
        3.2.2 编织工作原理
    3.3 织物组织设计
    3.4 编织工艺要点
        3.4.1 上蜡
        3.4.2 车间温湿度
        3.4.3 操作注意事项
    3.5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基本结构特征
        3.5.1 织物密度
        3.5.2 织物厚度
        3.5.3 单位面积重量
        3.5.4 织物缩水率
    3.6 小结
4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练漂工艺的研究
    4.1 煮练
        4.1.1 实验方法和指标
        4.1.2 煮练工艺流程及配方
        4.1.3 测试结果与分析
        4.1.4 注意事项
    4.2 漂白
        4.2.1 漂白剂的选用
        4.2.2 漂白工艺的确定
    4.3 小结
5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染色工艺研究
    5.1 染色方法的选择
    5.2 染料的选择
        5.2.1 活性染料的分类
        5.2.2 粘胶纤维染色原理
    5.3 染色工艺的确定
        5.3.1 实验方法和指标
        5.3.2 丝维尔调温纤维染色工艺的确定
    5.4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柔软整理
    5.5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定型整理
    5.6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染色效果
        5.6.1 耐汗渍色牢度
        5.6.2 耐洗色牢度
        5.6.3 耐摩擦色牢度
    5.7 小结
6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服用性能测试
    6.1 织物的坚牢度
    6.2 织物的热湿舒适性
        6.2.1 透气性
        6.2.2 吸水性
        6.2.3 保温性
        6.2.4 织物的透湿性
    6.3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保形性
        6.3.1 耐折皱性
        6.3.2 悬垂性
        6.3.3 汽蒸收缩性
        6.3.4 抗起毛起球性
    6.4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刚柔性
    6.5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调温性
    6.6 本章小结
7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服用性能的综合评价
    7.1 综合评判的目的和意义
    7.2 关于模糊综合评判
        7.2.1 模糊综合评判在纺织企业中的应用
        7.2.2 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和步骤
    7.3 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服用性能模糊综合评价
        7.3.1 因素集合与评价集合
        7.3.2 计算与评价
        7.3.3 评价结果分析
    7.4 小结
8 结论
    8.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8.2 本课题的创新点
    8.3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锗纤维性能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功能性针织服装的研究开发情况及发展趋势
    1.2 锗纤维的开发背景
    1.3 锗纤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1.3.1 锗纤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锗纤维的发展动态
    1.4 锗纤维针织产品开发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锗纤维针织产品开发研究的目的
        1.4.2 锗纤维针织产品开发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锗纤维及纱线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2.1 锗纤维的结构与性能测试
        2.1.1 锗纤维的形态结构
        2.1.2 锗纤维的红外光谱图
        2.1.3 锗纤维的单纤维强力
        2.1.4 锗纤维的细度
    2.2 锗纤维纱线的性能测试
        2.2.1 纱线强力测试
        2.2.2 纱线细度均匀度测试
        2.2.3 纱线毛羽测试
        2.2.4 纱线捻度测试
        2.2.5 纱线含湿量测试
        2.2.6 纱线耐热性测试
        2.2.7 纱线耐酸碱性测试
    2.3 小结
3 锗纤维针织面料的设计与工艺研究
    3.1 机号的确定
    3.2 锗纤维针织面料组织的设计
        3.2.1 纬平针组织
        3.2.2 1+1 罗纹组织
        3.2.3 半畦编组织
        3.2.4 罗纹半气层组织
        3.2.5 罗纹空气层组织
    3.3 锗纤维针织物的基本结构特征
        3.3.1 织物密度
        3.3.2 织物厚度
        3.3.3 单位面积重量
    3.4 编织工艺要点
        3.4.1 横机检查及校机
        3.4.2 上蜡
        3.4.3 张力的控制
        3.4.4 车间温湿度
    3.5 本章小结
4 锗纤维针织物前处理工艺研究
    4.1 煮练
        4.1.1 实验的测试方法和指标
        4.1.2 煮练工艺流程及配方
        4.1.3 煮练测试结果与分析
    4.2 漂白
        4.2.1 漂白的目的
        4.2.2 漂白剂的选用
    4.3 漂白工艺的确定
        4.3.1 实验的测试方法和指标
        4.3.2 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条件分析
        4.3.3 过氧化氢漂白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4.3.4 过氧化氢漂白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4.4 锗纤维针织物的最佳漂白工艺
    4.5 小结
5 锗纤维针织物染整工艺研究
    5.1 染色方法的选择
    5.2 染料的选择
        5.2.1 分散染料及分类
        5.2.2 分散染料对锗纤维的染色
    5.3 分散染料染色工艺的确定
        5.3.1 实验的测试方法和指标
        5.3.2 染色工艺条件分析
        5.3.3 染色正交实验的设计
        5.3.4 染色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锗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涤纶组分染色工艺
    5.5 活性染料对锗纤维的染色工艺的确定
        5.5.1 活性染料及分类
        5.5.2 活性染料与纤维的反应
        5.5.3 活性染料对锗纤维混纺织物中棉组分的染色
    5.6 锗纤维针织物的染色牢度评定
        5.6.1 耐洗色牢度
        5.6.2 耐摩擦色牢度
        5.6.3 耐汗渍色牢度
    5.7 锗纤维针织物的柔软整理
    5.8 锗纤维针织物的定型整理
    5.9 小结
6 锗纤维针织物的性能测试
    6.1 锗纤维针织物的坚牢度
    6.2 锗纤维针织物的外观保持性
        6.2.1 缩水率
        6.2.2 织物的折皱弹性
        6.2.3 抗起毛起球性
        6.2.4 悬垂性
        6.2.5 汽蒸收缩性
    6.3 锗纤维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
        6.3.1 保暖性
        6.3.2 透气性
        6.3.3 透湿性
    6.4 锗纤维针织物的刚柔性
    6.5 锗纤维针织物的远红外发射性能
    6.6 本章小结
7 锗纤维针织面料服用性能的综合评判
    7.1 服用性能综合评判的目的及意义
    7.2 模糊综合评判
        7.2.1 模糊综合评判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7.2.2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7.3 锗纤维针织物服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判
        7.3.1 实验与指标测试
        7.3.2 计算与评价
        7.3.3 评价结果分析
    7.4 小结
8 结论
    8.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8.2 课题的创新点
    8.3 课题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棉织物手感的模糊综合评判(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habrOmeter的纯棉面料手感分析与评价[D]. 朱婉萍. 江南大学, 2021
  • [2]芦荟改性黏胶纤维织物热湿舒适性的模糊综合评判[J]. 马顺彬. 现代纺织技术, 2019(04)
  • [3]芳纶1414混纺织物及其阻燃和耐热性能研究[D]. 范丽君. 浙江理工大学, 2017(07)
  • [4]数学方法在织物风格评价方面的应用[J]. 范翔宇. 轻工科技, 2016(08)
  • [5]多组分功能纤维混纺的服用面料研究与产品开发[D]. 俞涤美. 浙江理工大学, 2015(10)
  • [6]冬季针织保暖手套的温热舒适性研究[D]. 陈梦萍. 西安工程大学, 2014(03)
  • [7]Sorona舒弹纤维无缝针织物的性能研究与产品开发[D]. 周丹. 浙江理工大学, 2014(08)
  • [8]改性聚酯纤维及其产品性能研究[D]. 王振杰. 东华大学, 2014(05)
  • [9]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面料的研究与开发[D]. 刘变侠. 西安工程大学, 2012(12)
  • [10]锗纤维性能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D]. 杨继. 西安工程大学, 2011(01)

标签:;  ;  ;  ;  

棉织物手感的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