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针茅草原轮牧与自由放牧比较研究

短针茅草原轮牧与自由放牧比较研究

一、短花针茅草原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爽[1](2020)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间相互关系对放牧的响应》文中研究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具有特殊的物种组成、群落类型、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生态脆弱性和放牧敏感性。由于不同植物种群对放牧干扰的响应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作用及种群间相互关系,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建群种短花针茅和优势种无芒隐子草与碱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不放牧区(CK)、中度放牧区(MG)和重度放牧区(HG)各一个,每个放牧处理三次重复;在2015年~2019年,采用随机取样法获取主要植物种群密度及地上现存量数据,采用机械取样法获取主要植物种群空间数据,并测定土壤养分数据。结合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典范主分量分析和地统计分析等从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动态、生态位、土壤资源分配格局以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了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作用和种群间相互关系对放牧干扰的响应,得到如下结论:(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和放牧年限的延长,短花针茅种群密度、重要值和地上现存量逐渐降低。主要植物种群密度及地上现存量在干旱的年份占群落的比值较大;随着放牧年限的延长,主要种群的占比下降。(2)当植物种群处于同一密度分布状态时,其种间亲和性呈对称性形式。主要植物种群中等密度存在情况下,种间的亲和性表现最强,高密度存在情况下,种间亲和性表现最弱。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种群在相对低密度存在情况下具有较大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中等密度分布区域下空间分布变异性最小。碱韭植物种群在相对高密度存在情况下空间分布的复杂性较大。(3)不同放牧处理下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均大于群落中其它植物种群,且无芒隐子草生态位宽度大于短花针茅和碱韭。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建群种短花针茅和优势种无芒隐子草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大,碱韭的生态位宽度逐渐降低。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程度变化与种对间的竞争能力有关,也与种对间的亲和程度有关,且存在不对称性。(4)放牧使得主要植物种群间向正关联方向发展,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内关联较弱的植物种对间关联作用消失。不同放牧处理下,物种间亲和关系与竞争关系均存在不对称性。放牧干扰导致植物种群种内竞争强度增加,种间竞争强度减弱;在中度放牧强度下,种间亲和程度表现最高。(5)无论是否存在放牧干扰,且放牧强度如何变化,主要植物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尺度逐渐增大,且随着尺度的增加由随机分布逐渐变为聚集分布。植物种群空间异质性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具有特异性,中度放牧处理下,碱韭种群空间分布变异性最为复杂,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空间变异复杂性与之相反。(6)放牧增加了土壤氮元素含量,降低了土壤磷元素和钾元素含量。无放牧干扰情况下,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全钾含量空间分布主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放牧干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全钾含量空间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重度放牧能够使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加强,适度放牧使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减弱。(7)受放牧强度与土壤资源限制的影响,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短花针茅、碱韭和无芒隐子草)间相互关系受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受密度效应的响应最为强烈。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钾元素的含量对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动态和空间分布等影响较大,植物种群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受植物种类的影响,碱韭和无芒隐子草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大于短花针茅。

王晓芳,马红彬,沈艳,许冬梅,谢应忠,李建平,李小伟[2](2019)在《不同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轮牧方式对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可为草地合理放牧提供科学依据。在宁夏荒漠草原,以载畜率0.75只·hm-2为水平,以围封禁牧草地为对照(CK),对连续放牧(CG)、二区轮牧(TG)、四区轮牧(FG)和六区轮牧(SG)方式下草地物种植被组成、群落盖度、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轮牧使荒漠草原优良牧草重要值下降,但可增加植物物种种类;增加轮牧分区有利于优良牧草和多年生草本重要值的保持,但对半灌木的影响较小;2)植被盖度以封育和四区轮牧较高,地上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以四区轮牧和六区轮牧草地较高,地下生物量以封育和六区轮牧处理较高,草地凋落物量以封育较高;3)轮牧可增加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以及优势度,但群落均匀度指数下降;4)各处理下植物群落均不稳定,相比之下,围封禁牧群落稳定性最高,连续放牧最低。综合植被特征和生产中的便利性,研究认为四区轮牧是研究区最适宜的轮牧方式。

王晓芳[3](2019)在《不同轮牧时间对荒漠草原植被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空间异质性是指变量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复杂程度,综合反应了变量的空间缀块性和梯度性。空间异质性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研究放牧干扰对草地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对草地科学放牧有重要意义。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四区轮牧研究基础上,对封育、延迟开始轮牧、延迟开始提前结束轮牧下植物群落特征,植物群落和蒙古冰草、短花针茅、牛枝子和远志4种主要种群的空间异质性,草群可食牧草和主要种群营养成分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1)不同轮牧时间对草地主要物种重要值改变不明显;各处理下群落盖度、密度、高度、生物量差异性不显着。(2)各处理下物种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接近,轮牧处理下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显着高于封育处理。(3)植被密度与速效氮成极显着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着负相关;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成显着正相关。(4)封育和延迟开始处理植物群落的盖度以及各处理下植被的密度、生物量空间自相关性较强。(5)4种主要种群的盖度、密度、生物量的空间异质性不同。总体看,延迟开始轮牧空间异质性较小。异质性的差异除了与植物自身生物学特性有关外,轮牧时间的差异是种群空间异质性不同的主要因素。(6)草群可食牧草粗蛋白、粗脂肪、ADF的差异性不显着;4种主要植物的营养成分在不同处理下的空间特征表现不同;各处理下蒙古冰草和短花针茅粗蛋白的含量为中等程度变异。而牛枝子和远志的粗蛋白在封育小区为中等程度变异。从群落和种群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初步认为,延迟开始轮牧是较为合理轮牧时间。

王晓芳,马红彬,沈艳,许冬梅,谢应忠,李建平,李小伟[4](2018)在《不同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的群落特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轮牧方式对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可为草地合理放牧提供科学依据。在宁夏荒漠草原,在载畜率为0.75只/hm2水平下,以围封禁牧草地为对照(CK),对连续放牧(CG)、二区轮牧(TG)、四区轮牧(FG)、六区轮牧(SG)方式下草地物种植被组成、群落盖度、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轮牧使荒漠草原优良牧草重要值下降,但可增加植物物种种类;增加轮牧分区有利于优良牧草和多年生草本重要值的保持,但对半灌木的影响较小;(2)植被盖度以封育和四区轮牧较高,地上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以四区和六区轮牧草地较高,地下生物量以封育和六区轮牧处理较高,草地凋落物量以封育较高;(3)轮牧可增加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但使群落均匀度指数下降;(4)各处理下植物群落均不稳定,相比之下,围封禁牧群落稳定性最高,连续放牧最低。综合植被特征和生产中的便利性,研究认为四区轮牧是研究区最适宜的轮牧方式。

苏日娜[5](2018)在《放牧对内蒙古草原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世界各地的草原都在面临过度放牧,草原不合理的利用和管理使群落结构和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采取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同步分析方法,深入研究放牧对内蒙古草原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分析草原退化的原因,提出草原合理利用和恢复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建议和对策,对于草原保护与草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依托于内蒙古草原退牧还草项目,在2011-2013年,不同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调查了 250对野外样地(围封和放牧)群落结构(高度、盖度、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分析放牧对草原的影响,并基于CASA模型模拟NPP,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草原类型NPP和载畜量时空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为草原放牧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群落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在不同年份、草原类型和放牧,与围封样地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草原类型对这些变量的影响最大。空间上,放牧显着减少了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群落高度、盖度、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p<0.05),而对荒漠草原影响则不显着(p>0.05)。时间上,群落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响应比均无显着变化(p>0.05)。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与生长季降水之间存在线性和单峰型关系,但在不同年份和放牧干扰下,其具体的关系形式不同。不同草原类型地上生物量与盖度、高度和物种丰富度均显着相关(p<0.0001),其关系的具体形式不受放牧的影响。影响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不同草原类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与植被高度的变化密切相关,而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则主要依赖于植被盖度的变化。(2)空间上,内蒙古草原NPP总体表现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规律,不同草原类型NPP差异较明显,草甸草原NPP最大(122 g.m-2.a.1),典型草原次之(116.17 g·m-2.a-1),荒漠草原最小(39.3 g.m-2.a-1)。时间上,2011-2013年内蒙古草原生长季平均NPP分别为185.01、306.59和340.74 g.m-2.a-1,草原NPP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从时间和空间变化上都呈现出统一特点,即降水越多NPP越大。CASA模型与250个围封样地地上生物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2011年R2=0.53、2012年R2=0.58、2013年R2=0.60;P<0.0001),与放牧样地地上生物量相关性较低,且CASA模型模拟的草原NPP中NDVI、降水和温度是主要的影响和控制因子。(3)2011—2013年,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利用率分别为41.28%、40.38%、38.05%。空间上,基于CASA模型估算的理论载畜量,2011年三种草原类型均超载,2012和2013年只有荒漠草原超载,且2012、2013年部分草原类型产草量仍有盈余。时间上,基于CASA模型估算的载畜量2011-2013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从严重超载逐渐转变到不超载,而荒漠草原超载情况仍十分严重。基于实测地上生物量数据计算的载畜量发现,2011-2013年不同草原类型全部超载,且随时间的推移超载情况逐渐减轻。放牧样地地上生物量主要受放牧强度的影响。而围封样地地上生物量主要受降水因子的影响。总之,本研究表明放牧是引起内蒙古草原产量下降和草原整体退化的主要原因,对于荒漠草原,由于受长期过度放牧和水分限制的共同影响,退化情况严重,应严格控制牲畜数量,特别是对于重度退化的草地实施休牧或长期围封,加速退化草原的恢复。对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在围封区实施季节性休牧或划区轮牧,以草定畜,制定适宜载畜量,合理利用天然草原资源,缓解草原退化。

胡向敏[6](2014)在《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储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是草原向荒漠区过渡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严酷,稳定性差,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反应十分敏感。研究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储量变化规律对于深入揭示草原生态系统及全球碳储量循环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于1999年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建立的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放牧试验平台,选取自由放牧样地、划区轮牧样地和围栏禁牧三类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2012年和2013年生长季内对土壤、根系、地上植物和枯落物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的连续观测,探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植物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过程,从碳储量角度为草原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植物有机碳储量月变化和季节变化明显,根系和地上植物有机碳储量变化表现单峰曲线,8月份出现峰值;枯落物有机碳储量变化表现“V”型,8月份出现最低值。2、不同放牧制度明显改变土壤有机碳储量月变化过程,不同年份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季节变化趋势不同,根系、地上植物和枯落物有机碳储量年际变化明显。3、划区轮牧中早期放牧(5月份初)有利于根系有机碳积累,中期放牧(5月份中旬和6月份初)有利于土壤、地上植物和枯落物有机储量积累。4、生态系统各组分有机碳储量贡献存在明显差别,表现为土壤>根系>地上植物>枯落物,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变化主要由土壤碳储量变化引起,草原地下部分是最主要碳库。5、综合分析表明,有利于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积累放牧制度排序为围栏禁牧>划区轮牧>自由放牧,在划区轮牧中延迟放牧较早期放牧更有利于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积累。

希吉日塔娜[7](2013)在《不同放牧制度和轮牧时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在20102012年间,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关联分析和地统计等分析方法,探讨了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在不同轮牧时间下和不同放牧制度下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早期放牧区短花针茅盖度和密度较大,中期放牧区无芒隐子草盖度和密度较大。在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碱韭和无芒隐子草高度均表现出划区轮牧区高于自由放牧区。短花针茅盖度和密度表现为自由放牧区大于划区轮牧区,无芒隐子草的盖度和密度、碱韭盖度表现出划区轮牧区大于自由放牧区。短花针茅植物种群重要值在中期放牧区表现较小,无芒隐子草重要值在晚期放牧区表现较小,在中期放牧区最大;在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重要值表现为自由放牧区>划区轮牧区,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有利于无芒隐子草重要值增大。2在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表现为自由放牧区大于划区轮牧区,碱韭和无芒隐子草地上现存量表现与之相反。自由放牧区群落地上现存量的变化受主要植物种群影响十分明显,其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占群落地上现存量的比值均超过70%。3划区轮牧可以导致主要植物种群基部变大,而自由放牧使主要植物种群冠幅和根幅增大,同时自由放牧主要植物种群地上叶片数量大于划区轮牧,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根系数量也表现为自由放牧大于划区轮牧。4在早期放牧的RG2区、中期放牧的RG5区、晚期放牧的RG7和RG8区植物种群种间关系比较复杂。自由放牧导致植物种群种间联结情况弱化。在不同小区内,物种的相对喜好程度存在差异,同时其种间关联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5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在自由放牧区受结构性影响因素较大,划区轮牧区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复杂。物种数、总盖度和总密度空间分布结构性因素在划区轮牧区的主导作用强于自由放牧区。6在划区轮牧中的小区不同利用时间下,中期放牧时间较为合理;在不同放牧制度下,划区轮牧优于自由放牧。

陈越[8](2013)在《不同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和土壤的影响》文中提出2012年6月至10月,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制度下各处理区的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放牧导致优势种短花针茅、碱韭高度降低;划区轮牧区无芒隐子草盖度、密度高于自由放牧区。短花针茅自由区重要值高于划区轮牧区和对照区,划区轮牧区无芒隐子草的重要值较高。2划区轮牧区Margar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自由放牧区和对照区。禁牧有利于提高碱韭和无芒隐子草地上现存量。地上总现存量对照区始终高于放牧区。3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划区轮牧区和禁牧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高于自由放牧区。三个处理区速效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划区轮牧区碱韭、银灰旋花C:N低于对照区,自由放牧增加了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的C:P、N:P值。放牧区植物优势种在生长过程受到P的限制。划区轮牧区的浅土层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均高于自由放牧区。土壤20-30cm层,划区轮牧区和对照区C:N和C:P低于自由放牧区,N:P则相反。研究区内的土壤C:N、C:P、N:P值均低于我国土壤的平均值。

刘红梅[9](2011)在《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与草地空间异质性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文中认为以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20062010年期间,对轮牧区不同利用时间及不同放牧制度小区的植物种群数量特征进行动态监测,并分种记录植物种群的高度、盖度、密度,计算其重要值。每年牧草生长旺季对轮牧区不同利用时间及不同放牧制度小区的植物分种齐地面剪割,阴干称重。2009年和2010年在不同试验处理小区选取代表性样地,按机械取样法对样方内植物种类、高度、盖度、密度等群落数量特征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小区各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和生态位,并对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同时在相应的样方取010cm土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土壤养分常规测定,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点。最终采用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除趋势对应分析)和CCA(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探讨植物种群、土壤养分和各试验处理小区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轮牧区不同利用时间下,早期放牧小区主要植物种群的高度均较低,短花针茅的盖度和密度较大;晚放牧小区无芒隐子草盖度和密度较小。不同放牧制度,短花针茅盖度和密度为自由放牧区>轮牧区>对照区;无芒隐子草盖度和密度为对照区与轮牧区接近,均大于自由放牧区;碱韭盖度和密度对照区>轮牧区>自由放牧区。2轮牧区不同利用时间下,群落地上现存量表现为,中期放牧区>晚期放牧区>早期放牧区。不同放牧制度下,群落地上现存量对照区>轮牧区>自由放牧区。3轮牧区不同利用时间下,晚放牧小区植物种群种间关系复杂,早放牧区植物种间关系简单。不同放牧制度下,放牧能够促使种间关系明显加强,而轮牧更能够使种间相关性表现明显。轮牧、自由放牧和对照区物种间种间亲和性的表现均是以正相关为主。4轮牧区不同利用时间下,早期放牧和晚期放牧短花针茅生态位宽度较大,碱韭和无芒隐子草在中期放牧小区生态位宽度较大。不同放牧制度,短花针茅生态位宽度表现为自由放牧区>轮牧区>对照区,碱韭和无芒隐子草生态位宽度均表现为轮牧区>自由放牧区>对照区。主要植物种群之间及其与阿氏旋花、寸草苔、细叶葱和猪毛菜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比较大。5轮牧区不同利用时间下,中期放牧区3个植物种群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较小,植物种群最大空间变异程度较大。不同放牧制度,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异质性均比较小,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同一试验处理小区内3个主要植物种群主要以镶嵌的斑块状分布为主。6轮牧区不同利用时间下,早放牧区随机因素引起土壤全氮、速效钾和有机碳空间异质性较大。晚放牧区全氮和碱解氮最大空间变异程度较大。不同放牧制度下,全氮和有机碳由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表现为自由放牧区>轮牧区>对照区,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由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表现为对照区>轮牧区>自由放牧区。土壤养分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小,空间异质性较小,空间自相关性较强。7在轮牧区不同利用时间下,早放牧和和晚放牧区主要植物种群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在不同放牧制度下,主要植物种群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轮牧区>对照区>自由放牧区。主要植物种群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碱韭>无芒隐子草>短花针茅。轮牧较自由放牧更有利于使植物种群空间分布保持稳定。8轮牧区不同利用时间下的中期放牧最为合理,不同放牧制度下划区轮牧对短花针茅草原可持续发展更为有利。

运向军[10](2010)在《短花针茅草原对禁牧休牧的响应及休牧期家畜舍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于2006年至2008年,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对休牧40天、50天和60天的3个休牧区和自由放牧区及禁牧区进行了不同放牧处理小区的植被群落特征动态观测,并抽取部分植物样品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同时对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分析。2007年4月5日至6月5日,随机选取体貌特征相似2岁绵羊羯羊24只,分成4组,每组6只,以待测饲料及其组合作为唯一日粮进行分圈饲养,通过利用收取剩余饲草量及粪便并测定其营养成分,对比四组日粮配方绵羊的营养吸收量及同化率的差异,确定适宜当地的日粮配给模式。在2008年8月份牧草生长旺盛期利用LI-6400光合仪对各处理区短花针茅、碱韭和无芒隐子草的光合日变化值进行记录和对比,并利用光合仪模拟大气光照强度对比各处理区主要种群的光响应曲线。通过对不同休牧时间下草地植被特征、草群营养成分和日粮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植物种群、群落、土壤对禁牧、休牧的响应以及休牧期家畜舍饲营养均衡饲草料供给模式。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短花针茅高度随着休牧时间延长而增高,但长期禁牧对短花针茅生长不利;禁牧休牧利于一年生植物与整体群落高度与密度的增加;休牧5060d更有利于草地盖度的提高。禁牧休牧有利于短花针茅、碱韭与无芒隐子草生长末期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更好的利于翌年早春返青。2禁牧与休牧较自由放牧提高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的光合能力、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3禁牧与休牧较自由放牧能够提高植物地上现存量,但并不与休牧时间成正比,休牧50d比较合理。4禁牧休牧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但与休牧时间不成正比关系。5 0.5kg秸秆+0.5kg青贮+0.05kg玉米+10g食盐日粮配给模式较合理。

二、短花针茅草原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短花针茅草原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间相互关系对放牧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物种群种间关系及生态位研究
        1.1.1 植物种群种间关系研究
        1.1.2 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1.1.3 生态位与种间关系变化
    1.2 植物种群及群落动态
        1.2.1 种间关系对植物种群密度变化的响应
        1.2.2 放牧对植物种群及群落动态的影响
    1.3 植物空间分布研究
        1.3.1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研究
        1.3.2 植物种群空间异质性研究
    1.4 土壤养分及空间分布研究
        1.4.1 放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4.2 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1.5 植物与土壤养分间的对应关系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1.1 地理概况
        2.1.2 气候特征
        2.1.3 土壤状况
        2.1.4 植被状况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草地植物种群及群落的动态监测
        2.3.2 种间关系
        2.3.3 生态位及生态响应
        2.3.4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密度变化
        3.1.1 短花针茅密度
        3.1.2 无芒隐子草密度
        3.1.3 碱韭密度
        3.1.4 群落密度
    3.2 主要植物种群的地位和作用及群落生物量变化
        3.2.1 主要植物种群重要值
        3.2.2 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
        3.2.3 群落地上现存量
        3.2.4 主要植物种群密度及地上现存量占比
    3.3 土壤养分含量及空间异质性变化
        3.3.1 土壤有机碳含量
        3.3.2 土壤氮含量
        3.3.3 土壤磷含量
        3.3.4 土壤钾含量
        3.3.5 土壤pH值
    3.4 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变化
        3.4.1 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变化
        3.4.2 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变化
        3.4.3 主要植物种群生态响应
        3.4.4 种群生态响应速率
    3.5 主要植物种群相互关系
        3.5.1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种群及群落联结性
        3.5.2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种间灰色关联度
        3.5.3 主要植物种群离散增量分析
        3.5.4 不同放牧强度下主要植物种群种间分离
        3.5.5 不同放牧强度下主要植物种群种间竞争
    3.6 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
        3.6.1 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
        3.6.2 无芒隐子草种群空间分布
        3.6.3 碱韭种群空间分布
        3.6.4 多重分形奇异谱分析
        3.6.5 不同放牧处理下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关联
    3.7 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与土壤养分间的对应关系
        3.7.1 主要种群及群落密度与土壤养分间的对应关系
        3.7.2 主要种群及群落地上现存量与土壤养分间的对应关系
        3.7.3 主要种群生态位与土壤养分间的对应关系
        3.7.4 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与土壤养分间的对应关系
    3.8 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与土壤的影响
        3.8.1 主要植物种群及干扰因素对群落密度及现存量的影响
        3.8.2 荒漠草原植物与土壤不同指标间相互关系
4 讨论
    4.1 放牧对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动态的影响
    4.2 放牧对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4.3 放牧对主要植物种群种间关系的影响
    4.4 放牧对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4.5 主要植物种群种间关系及空间分布对种群密度的响应
    4.6 土壤养分含量及空间分布格局对放牧的响应
    4.7 放牧与土壤双重作用下荒漠草原主要植物多层次组织关系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不同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轮牧方式下植物群落组成
        2.1.1 不同轮牧方式下植物群落组成和重要值
        2.1.2 不同轮牧方式下植物生活型
    2.2 不同轮牧方式下植物群落特征
        2.2.1 不同轮牧方式下植物群落盖度及生物量
        2.2.2 不同轮牧方式下植物凋落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
    2.3 不同轮牧方式下植物群落多样性
    2.4 不同轮牧方式下的群落稳定性
3 讨论
4 结论

(3)不同轮牧时间对荒漠草原植被空间异质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意义
    1.2 文献综述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轮牧时间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3.2 轮牧时间对植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影响
    3.3 轮牧时间对主要种群的空间异质性影响
    3.4 轮牧时间对饲用植物营养成分异质性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轮牧时间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4.2 轮牧时间对植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影响
    4.3 轮牧时间对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4.4 轮牧时间对饲用植物营养成分异质性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5)放牧对内蒙古草原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草原退化现状
    2.2. “退牧还草”工程概述
    2.3. 放牧对草原群落特征影响研究
    2.4. 草原植被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
    2.5. 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研究进展
    2.6. 草原生态系统载畜量与草畜平衡研究进展
3. 研究区概况
    3.1. 内蒙古草原简介
    3.2. 社会经济概况
    3.3. 自然环境特点
        3.3.1. 地貌概况
        3.3.2. 气候特征
        3.3.3. 土壤和水资源
        3.3.4. 植被状况
4. 放牧对不同草原类型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4.1. 研究方法
        4.1.1. 野外调查取样与计算方法
        4.1.2. 取样方法
        4.1.3. 气象数据收集
        4.1.4. 数据分析方法
    4.2. 结果
        4.2.1. 放牧、草原类型、年份对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4.2.2. 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与生长季降水之间的关系
        4.2.3. 放牧对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之间关系的影响
        4.2.4. 影响地上生物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及其相对贡献
    4.3. 讨论
        4.3.1. 放牧、草原类型、年份对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4.3.2. 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与生长季降水之间的关系
        4.3.3. 放牧对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之间关系的影响
        4.3.4. 影响地上生物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及其相对贡献
    4.4. 小结
5. 内蒙古草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5.1. 应用CASA模型估算NPP的方法
        5.1.1. CASA模型
        5.1.2. CASA模型估算NPP流程图
        5.1.3.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5.2. 草原生态系统的NPP和实测地上生物量的关系
        5.2.1. NPP和实测地上生物量的计算
        5.2.2. 模型验证与精度评价方法
    5.3. 相关性分析
        5.3.1. 简单相关分析
    5.4. 结果
        5.4.1. 模型的验证与精度评价
        5.4.2. 内蒙古不同草原类型NPP的时空变化分析
        5.4.3. 相关性分析
        5.4.4. 不同因子对草原NPP的影响
    5.5. 讨论
        5.5.1. 草原NPP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
        5.5.2. 内蒙古不同草原类型NPP时空变化
        5.5.3. 不同因子对草原NPP的影响
    5.6. 小结
6. 不同草原类型载畜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6.1. 研究方法
        6.1.1. 草原载畜量的计算
        6.1.2. 草原利用率和超载率的计算
        6.1.3. 增强回归树分析
    6.2. 结果
        6.2.1. 不同草原类型利用率
        6.2.2. 不同草原类型载畜量时空变化分析
        6.2.3. 围封和放牧样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因子
    6.3. 讨论
        6.3.1. 内蒙古不同草原类型利用率
        6.3.2. 内蒙古不同草原类型载畜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6.3.3. 围封和放牧样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因子
    6.4. 小结
7. 结论、展望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特色与创新之处
    7.3. 展望
    7.4. 不同草原类型合理利用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概述
        1.1.1 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
        1.1.2 草原生态系统碳储量组成
        1.1.3 草原生态系统碳汇
    1.2 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制度
        1.2.1 放牧制度分类
        1.2.2 放牧制度比较与评价
        1.2.3 合理放牧
    1.3 草原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因素
        1.3.1 自然因素
        1.3.2 放牧
        1.3.3 围栏禁牧
        1.3.4 其它因素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和土壤
        2.1.3 气候
        2.1.4 植被构成
    2.2 试验设计
    2.3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3.1 土壤
        2.3.2 地上植物
        2.3.3 枯落物
        2.3.4 根系
    2.4 样品分析
    2.5 有机碳储量计算
        2.5.1 土壤有机碳储量
        2.5.2 根系有机碳储量
        2.5.3 地上植物有机碳储量
        2.5.4 枯落物有机碳储量
        2.5.5 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
    2.6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储量月变化
        3.1.1 土壤碳储量月变化
        3.1.2 根系碳储量月变化
        3.1.3 地上植物碳储量月变化
        3.1.4 枯落物碳储量月变化
        3.1.5 生态系统碳储量月变化
    3.2 划区轮牧不同利用时间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储量季节变化
        3.2.1 土壤碳储量季节变化
        3.2.2 根系碳储量季节变化
        3.2.3 地上植物碳储量季节变化
        3.2.4 枯落物碳储量季节变化
        3.2.5 生态系统碳储量季节变化
    3.3 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储量年际变化
        3.3.1 土壤碳储量年际变化
        3.3.2 根系碳储量年际变化
        3.3.3 地上植物碳储量年际变化
        3.3.4 枯落物碳储量年际变化
        3.3.5 生态系统碳储量年际变化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放牧制度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变化
    4.2 不同放牧制度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
    4.3 不同放牧制度对根系有机碳储量影响
    4.4 不同放牧制度对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影响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不同放牧制度和轮牧时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对放牧制度的研究
    1.2 放牧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1.2.1 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1.2.2 植物群落种间关系研究
        1.2.3 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与土壤
        2.1.3 气候
        2.1.4 研究区植被构成
    2.2 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动态
        3.1.1 主要植物种群高度动态
        3.1.2 主要植物种群盖度动态
        3.1.3 主要植物种群密度动态
        3.1.4 主要植物种群重要值动态
        3.1.5 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
    3.2 主要植物种群生物学特性
        3.2.1 主要植物种群冠幅变化
        3.2.2 主要植物种群基部变化
        3.2.3 主要植物种群根幅变化
        3.2.4 主要植物种群根冠比及体积变化
        3.2.5 主要植物种群叶片数、生殖枝数和根系数
    3.3 短花针茅的空间分布
        3.3.1 短花针茅在样点间变化
        3.3.2 短花针茅空间分布变异
        3.3.3 短花针茅半方差函数分析
        3.3.4 短花针茅分形维数分析
        3.3.5 短花针茅空间分布的平面效果
        3.3.6 短花针茅空间分布的立体效果
    3.4 碱韭的空间分布
        3.4.1 碱韭在样点间变化
        3.4.2 碱韭空间分布变异
        3.4.3 碱韭的半方差函数分析
        3.4.4 碱韭的分形维数分析
        3.4.5 碱韭空间分布的平面效果
        3.4.6 碱韭空间分布的立体效果
    3.5 无芒隐子草的空间分布
        3.5.1 无芒隐子草在样点间变化
        3.5.2 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变异
        3.5.3 无芒隐子草半方差函数分析
        3.5.4 无芒隐子草分形维数分析
        3.5.5 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平面效果
        3.5.6 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立体效果
    3.6 群落特征动态
        3.6.1 群落高度动态
        3.6.2 群落盖度动态
        3.6.3 群落密度动态
        3.6.4 群落现存量动态
        3.6.5 主要植物种群现存量与群落现存量比值
    3.7 群落α多样性
    3.8 种间联结分析
    3.9 种间关联度分析
    3.10 物种数的空间变化
        3.10.1 物种数在样点间变化
        3.10.2 物种数空间分布变异
        3.10.3 物种数半方差函数分析
        3.10.4 物种数分形维数分析
        3.10.5 物种数空间分布的平面效果
        3.10.6 物种数空间分布的立体效果
    3.11 总密度的空间变化
        3.11.1 总密度在样点间变化
        3.11.2 总密度空间分布变异
        3.11.3 总密度半方差函数分析
        3.11.4 总密度分形维数分析
        3.11.5 总密度空间分布的平面效果
        3.11.6 总密度空间分布的立体效果
    3.12 总盖度的空间变化
        3.12.1 总盖度在样点间变化
        3.12.2 总盖度空间分布变异
        3.12.3 总盖度半方差函数分析
        3.12.4 总盖度分形维数分析
        3.12.5 总盖度空间分布的平面效果
        3.12.6 总盖度空间分布的立体效果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不同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和土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放牧制度的研究
    1.2 放牧制度对草地的影响
        1.2.1 放牧制度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1.2.2 放牧制度对草地土壤的影响
    1.3 生态化学计量学
        1.3.1 生态化学计量学涵义
        1.3.2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1.3.3 国内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
2 试验地区域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区域自然概况
        2.1.1 试验地地理位置
        2.1.2 地貌和气候
        2.1.3 自然植被特征
    2.2 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研究内容和测定方法
        2.2.3 数据分析
3 不同放牧制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
    3.1 植物群落特征
        3.1.1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3.1.2 群落高度的季节动态
        3.1.3 群落盖度的季节动态
        3.1.4 群落密度的季节动态
    3.2 群落植物重要值
    3.3 群落多样性
    3.4 群落地上现存量
    3.5 群落营养物质
        3.5.1 粗蛋白质
        3.5.2 粗纤维
        3.5.3 粗灰分
        3.5.4 钙
        3.5.5 磷
        3.5.6 有机质
4 不同放牧制度对土壤系统的影响
    4.1 土壤物理性质
    4.2 土壤化学性质
        4.2.1 土壤全氮和速效氮
        4.2.2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
        4.2.3 土壤全钾和速效钾
        4.2.4 土壤有机质
        4.2.5 土壤 pH 值
5 不同放牧制度对草地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5.1 植物物种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5.1.1 短花针茅
        5.1.2 碱韭
        5.1.3 无芒隐子草
        5.1.4 银灰旋花
    5.2 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6 讨论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与草地空间异质性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对放牧制度的研究
    1.2 放牧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1.2.1 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1.2.2 植物群落种间关系研究
        1.2.3 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1.2.4 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研究
    1.3 放牧对草地土壤的影响
        1.3.1 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1.3.2 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
    1.4 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排序研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与土壤
        2.1.3 气候
        2.1.4 研究区植被构成
    2.2 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植物种群数量特征
        3.1.1 主要植物种群高度动态
        3.1.2 主要植物种群盖度动态
        3.1.3 主要植物种群密度动态
        3.1.4 主要植物种群重要值动态
    3.2 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地上现存量
    3.3 种间亲和性
    3.4 生态位分析
        3.4.1 生态位宽度
        3.4.2 生态位重叠
    3.5 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异质性研究
        3.5.1 短花针茅在不同放牧制度下的空间异质性
        3.5.2 碱韭在不同放牧制度下的空间异质性
        3.5.3 无芒隐子草在不同放牧制度下的空间异质性
        3.5.4 不同植物种群的空间异质性
    3.6 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3.6.1 土壤氮的空间异质性
        3.6.2 土壤磷的空间异质性
        3.6.3 土壤钾的空间异质性
        3.6.4 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
    3.7 主要植物种群与土壤养分Pearson 相关分析
    3.8 排序分析
        3.8.1 植物种群的DCA 分析
        3.8.2 植物种群与土壤养分的CCA 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短花针茅草原对禁牧休牧的响应及休牧期家畜舍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1.1.1 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1.1.1.1 植被特征
        1.1.1.2 群落多样性
        1.1.1.3 牧草生物量和营养成分
        1.1.1.4 植物光合特性
        1.1.1.5 植物贮藏性碳水化合物
        1.1.2 放牧对草地土壤的影响
        1.1.2.1 土壤物理性质
        1.1.2.2 土壤化学性质
    1.2 放牧管理及禁牧休牧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地貌、土壤
        2.1.3 试验区植被构成
    2.2 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内容和测定方法
        2.2.2.1 植物主要种群和群落动态
        2.2.2.2 群落重要值
        2.2.2.3 植物群落α多样性
        2.2.2.4 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
        2.2.2.5 草群营养常规成分测定
        2.2.2.6 主要植物种群光合作用
        2.2.2.7 群落地下生物量
        2.2.2.8 主要植物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2.2.2.9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2.2.2.10 休牧期家畜饲养
        2.2.3 数据分析
3 主要植物种群对禁牧休牧的响应
    3.1 主要植物种群特征
        3.1.1 植物种群密度季节动态
        3.1.2 植物种群高度季节动态
        3.1.3 植物种群盖度季节动态
        3.1.4 重要值
        3.1.5 地上现存量
    3.2 主要植物种群光合特性
        3.2.1 主要种群光合日变化
        3.2.1.1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3.2.1.2 蒸腾速率日变化
        3.2.1.3 气孔导度日变化
        3.2.1.4 胞间C02 浓度日变化
        3.2.2 光合生理指标日均值
        3.2.3 光合生理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3.2.4 主要植物种群的光响应曲线
        3.2.4.1 净光合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
        3.2.4.2 蒸腾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
        3.2.4.3 气孔导度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
        3.2.4.4 胞间C02 浓度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
    3.3 主要植物种群的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3.3.1 主要植物种群的还原糖含量
        3.3.1.1 主要植物种群的还原糖含量年度变化
        3.3.1.2 主要植物种群的还原糖含量季节变化
        3.3.2 主要植物种群的总糖含量
        3.3.2.1 主要植物种群的总糖含量年度变化
        3.3.2.2 主要植物种群的总糖含量季节变化
    3.4 讨论
    3.5 小结
4 植物群落特征对禁牧休牧的响应
    4.1 植物群落种类组成
        4.1.1 植物群落高度年度动态
        4.1.2 植物群落密度年度动态
        4.1.3 植物群落盖度年度动态
    4.2 群落植物重要值及多样性
        4.2.1 群落植物重要值
        4.2.2 不同植物种群的重要值与禁牧休牧小区之间的对应分析
        4.2.3 群落物种α多样性
    4.3 群落现存量动态
        4.3.1 群落地上现存量
        4.3.2 群落地下生物量
        4.3.3 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关系
    4.4 群落营养物质对禁牧休牧的响应
        4.4.1 粗蛋白质
        4.4.2 粗纤维
        4.4.3 粗脂肪
        4.4.4 粗灰分
        4.4.5 钙
        4.4.6 磷
        4.4.7 无氮浸出物
        4.4.8 吸附水
    4.5 草群植物养分、生物量与处理区间的关系
    4.6 讨论
    4.7 小结
5 土壤系统对禁牧休牧的响应
    5.1 土壤物理性质
        5.1.1 土壤容重
        5.1.1.1 土壤容重的年度变化
        5.1.1.2 土壤容重的季节变化
        5.1.2 土壤空隙度
        5.1.2.1 土壤空隙度的年度变化
        5.1.2.2 土壤空隙度的季节变化
        5.1.3 土壤含水量
        5.1.3.1 土壤含水量的年度变化
        5.1.3.2 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
    5.2 土壤化学性质
        5.2.1 土壤有机质
        5.2.2 土壤全氮和速效氮
        5.2.3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
        5.2.4 土壤全钾和速效钾
        5.2.5 土壤养分含量的垂直变化
    5.3 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分析
        5.3.1 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5.3.2 土壤理化性质与处理区之间的关系
        5.3.3 植物养分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
        5.3.4 植物养分和土壤养分的主成分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 休牧期家畜舍饲
    6.1 舍饲日粮配方
    6.2 饲料组分的营养成分分析
    6.3 不同组别的日粮和代谢物养分分析
    6.4 不同饲喂组别的羊增重情况
    6.5 不同组别绵羊对不同日粮的转化情况
    6.6 不同组别的日粮养分转化情况
    6.7 不同组别绵羊测定指标主成分分析
    6.8 不同组别绵羊测定指标对应分析
    6.9 不同组别的日粮养分对应分析
    6.10 讨论
    6.11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短花针茅草原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间相互关系对放牧的响应[D]. 张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2]不同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J]. 王晓芳,马红彬,沈艳,许冬梅,谢应忠,李建平,李小伟. 草业学报, 2019(04)
  • [3]不同轮牧时间对荒漠草原植被空间异质性的影响[D]. 王晓芳. 宁夏大学, 2019
  • [4]不同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的群落特征的影响[A]. 王晓芳,马红彬,沈艳,许冬梅,谢应忠,李建平,李小伟. 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 2018
  • [5]放牧对内蒙古草原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D]. 苏日娜.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6]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储量研究[D]. 胡向敏.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0)
  • [7]不同放牧制度和轮牧时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的影响[D]. 希吉日塔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10)
  • [8]不同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和土壤的影响[D]. 陈越.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S1)
  • [9]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与草地空间异质性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D]. 刘红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1)
  • [10]短花针茅草原对禁牧休牧的响应及休牧期家畜舍饲研究[D]. 运向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短针茅草原轮牧与自由放牧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