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特鲁德·斯坦的创作技巧——以《三个女人》中梅兰克莎的故事为例

论格特鲁德·斯坦的创作技巧——以《三个女人》中梅兰克莎的故事为例

一、评格特鲁德·斯泰因的创作技巧——以《三个女人》中梅兰克莎的故事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胡晓军[1](2022)在《斯泰因重复理论的解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斯泰因作品中的"重复"一直被看作是她语言实验风格的重要特点,但她频繁地使用重复的意图却较少受到关注。斯泰因是一位女同性恋者,文学创造是她隐晦地表达同性恋情感的一种方式。斯泰因在《美国人的成长》中运用重复的解构功能解构了人的根本天性和杰作,最终解构了性属身份。她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重复,也一点一点地改变,同性恋身份在重复中终被解构,不再被认为是"罪孽",而是一种"魅力"。

肖美清[2](2013)在《《三个女人》中三位女主人公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困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是二十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法作家和诗人之一,其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中历来以艰深晦涩而着称。身为同性恋的她,用文字挑战父权文化,她对传统、父权文化的反叛和挑战在其作品《三个女人》(Three Lives,1909)中得到了诠释。《三个女人》是斯泰因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彰显了作者文学创作的独特思想和变革意识。该书由三个独立的故事《好安娜》、《梅兰克莎》和《温柔的莉娜》组成,分别描写美国工人阶级三位普通女性在贫穷、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多重压力下卑微而又无望的悲剧人生。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斯泰纳因的基本情况,以及《三个女人》的基本内容,并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斯泰因及其作品,尤其是对《三个女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提出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第一章主要分析小说中三位女主人公因为性取向不同而在自我和他者之间所处的困境。《好安娜》的主人公安娜是个同性恋者,由于不能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取向,安娜只好通过努力工作来压抑自己的对性的欲望。《梅兰克莎》主人公梅兰克莎是个双性恋者,她与两任男友的爱情没有结果,她与两位女性朋友的爱情不欢而散。而《温柔的莉娜》中的莉娜也喜欢和女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且由于丈夫是个同性恋者,婚姻成为了她的坟墓。第二章主要分析三位女主人公在父权社会里,由于自身的社会性,在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困境。作为他者,三位女主人公无法摆脱父权文化的影响。安娜承受着来自阶级和性别的双重压迫,她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努力工作,尤其是为男性主人工作时,她更是尽心尽力。梅兰克莎奋起反抗社会的不公平,追求真正的经历,由于不谙游戏规则,又势力单薄,她的反抗只是徒劳。莉娜没有话语权,她自己的命运都被牢牢地掌握在别人的手中。第三章主要分析《三个女人》的三位女主人公在与他者身份对抗中,自我所处的困境。对于她的雇主来说,安娜永远都是一个赤胆忠心的好仆人。梅兰克莎过强的自我意识使她彻底暴露在他人面前,成为众矢之的。对于生活没有任何期待和欲望致使莉娜过于顺从,没有任何反抗意识。由于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死亡成为三位女性脱离父权社会的唯一结果。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指出三位女性的生活悲剧主要源于父权文化下自我保护意识的缺失。斯泰因采用独特新颖的创作技巧,刻画出生活在社会底层普通女性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她们悲剧人生的原因。论文的研究将有助于读者对《三个女人》的理解和欣赏。

龙艳文[3](2008)在《论《三个女人》的创作技巧》文中提出《三个女人》(1909)奠定了格特鲁德·斯泰因摆脱19世纪文学进入二十世纪文学的基础。评论家们对《三个女人》的讨论多从女性主义、种族主义、阶级、心理主义和同性恋出发,对它的写作技巧讨论主要是“梅兰克莎”中的语言重复。论文探讨了《三个女人》的创作技巧以及这些技巧的运用给文字表达和篇章构思带来的独特审美效果。斯泰因将《三个女人》置于写作的平面上,像后印象派画家驾驽画笔那样驾驽文字,用简化法、拼贴法和重复法画出一幅处在贫穷、种族歧视,性别重压下的女性卑微而无望的人生。第一章讨论了简化法在文中的运用。斯泰因使用简化法来省去不必要的细节从而刻画出生活简单而又深奥的面貌。简化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桥头镇外貌的简化描写,呈现出一个一成不变、单调、沉闷的生活环境,反映了阶级对立状况,为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铺下了背景。(2)时间的简化描写不仅符合主人公卑微的,无足轻重的身份和性格,而且因其物理时间的省略而获得了永恒。(3)简化的语言赋予作品客观而冷静的语调,更加突出主人公命运的可悲。同时赋予文字新的意义,耐人寻味。第二章对《三个女人》中体现的拼贴法技巧进行了探讨。塞尚的每个部分都是一个整体都一样重要的创作观深深地影响了斯泰因,她摈弃了情节这一个在传统小说中的首要要素,利用后印象派绘画技巧中的拼贴法来构思小说。它的作用有:(1)将各个互不联系的细节拼贴在一起,在分不清主次的氛围中展现主人公琐碎而卑微的生活。(2)这些表面上互不相联的整体或相互渗透或对比强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刻画出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第三章讨论了斯泰因运用的另一个创作技巧—重复法。在无尽的重复中蕴含着无尽的不同和无尽的相同,在相同和不同之中刻画出《三个女人》的卑微而无望的人生。具体体现在:(1)利用重复法来构思整个作品使三个故事形成线性的结构,即从开端到发展、高潮再到结尾的情节,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三个主人相同命运。使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这一本质得到淋漓尽致的渲染。(2)在对同一内容的重复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3)语言的重复使作品萦绕着一层压抑的,让人窒息的气氛,衬托出一个异化的世界。总而言之,简化法、拼贴法、重复法的运用使文章具有独特的魅力,生动地刻画出处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卑微而无望的人生。读者必须仔细阅读才能领悟其中真谛。论文的研究将有助于读者对《三个女人》的理解和欣赏。

郑婕[4](2004)在《评格特鲁德·斯泰因的创作技巧——以《三个女人》中梅兰克莎的故事为例》文中提出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具有与众不同的创作技巧。从她的早期小说《三个女人》中梅兰克莎的故事来看,其通过使用"重复"和"连词叠用"等手段,以人物的思想状态及心理过程缀文,用图解式人物描写手法把人物立体地刻画出来。为此,她以独特的文体和崭新的语言美学为二十世纪乃至以后的文学领航。

二、评格特鲁德·斯泰因的创作技巧——以《三个女人》中梅兰克莎的故事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评格特鲁德·斯泰因的创作技巧——以《三个女人》中梅兰克莎的故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斯泰因重复理论的解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重复的解构意义
2. 重复的解构作用:“人的心灵”与“杰作”意义的解构
3. 重复解构性属身份
4. 运用重复解构意义的目的
5. 结语

(2)《三个女人》中三位女主人公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0.1 Gertrude Stein and Three Lives
    0.2 Literature Review
    0.3 Outline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Dilemma Between Self and Other in SexOrientation
    1.1 Anna's Repression of Her Sexual Desires as a Lesbian
    1.2 Melanctha's Androgyny
    1.3 Lena's Awkward Position in Marriage
Chapter Two Dilemma of Social Identity Between Self andOther
    2.1 Anna's Double Oppression from Class and Gender
    2.2 Melanctha's Futile Rebellion Against the Society
    2.3 Lena's Complete Loss of Discourse Right
Chapter Three Dilemma of Self Identity Versus Other
    3.1 Anna's Foolish Loyalty to Her Masters and Friends
    3.2 Melanctha's Strong Self-Consciousness
    3.3 Lena's Submissive Acceptance of Her Arranged Fates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详细摘要

(3)论《三个女人》的创作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0.1 The Author and the Novel
    0.2 Literature Review
    0.3 Outline of the Thesis
Chapter 1 Simplification of Conventional Creative Codes
    1.1 Simplification of Post-impressionism
    1.2 Simplification in Three Lives
        1.2.1 Selection of the Description of Place—A Reduced World
        1.2.2 Selection of Time—An Immortal World
        1.2.3 Words Through Simplification
Chapter 2 Collage of Details
    2.1 Collage of Each Independent Detail in “The Good Anna”and “Melanctha”-A Trivial and Miserable World
    2.2 Interrelation of Each Detail in “The Good Anna”and “Melanctha”-A New Whole
    2.3 Collage of the Contrasted Details in “The Gentle Lena”
Chapter 3 Repetition
    3.1 Repetitive Technique in the Whole Collection---A Sadly World
    3.2 Repetition of Details in “The Good Anna”and “The Gentle Lena”
    3.3 Psychological Repetition in “Melanctha”
    3.4 Repetition of Language in Three Lives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Appendix B 详细中文摘要

(4)评格特鲁德·斯泰因的创作技巧——以《三个女人》中梅兰克莎的故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四、评格特鲁德·斯泰因的创作技巧——以《三个女人》中梅兰克莎的故事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斯泰因重复理论的解构意义[J]. 胡晓军.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01)
  • [2]《三个女人》中三位女主人公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困境[D]. 肖美清. 中南大学, 2013(03)
  • [3]论《三个女人》的创作技巧[D]. 龙艳文. 湖南大学, 2008(12)
  • [4]评格特鲁德·斯泰因的创作技巧——以《三个女人》中梅兰克莎的故事为例[J]. 郑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标签:;  ;  

论格特鲁德·斯坦的创作技巧——以《三个女人》中梅兰克莎的故事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