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引起膝关节劳损的因素及预防

运动引起膝关节劳损的因素及预防

一、体育运动引起膝关节劳损的因素及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石诗萌[1](2021)在《下肢功能性测试工具的研发及其在运动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随着全民健身的推广和体医融合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国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口数量正在逐年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常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人群的损伤风险是非活跃人群的1.5-2.0倍,而最常见的肌肉骨骼运动损伤发生于下象限(Lower Quadrant,LQ)。动作筛查作为一种识别损伤风险和指导实施训练计划以预防运动损伤的手段,在运动康复和体能训练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对现有动作筛查工具进行系统综述,发现这些动作筛查工具的预测能力有限,不能支持其广泛应用于预测LQ损伤风险。因此,有必要研发一套新的预测LQ运动损伤风险的动作筛查工具,并且以期能以该工具的测试结果为依据,制定个性化的针对性训练方案,从而有效降低LQ运动损伤风险。基于此,本研究有三个目的:(1)研发一套新的旨在预测LQ损伤风险的动作筛查工具,即下肢功能性测试(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Test,LEFT);(2)检验LEFT的信度和效度,并通过LEFT测试结果识别LQ损伤风险因素,指导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3)检验基于LEFT测试结果制定的针对性训练能否有效降低LQ损伤风险。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设计研发LEFT。基于既往动作筛查的研究成果,确定LEFT研发的理论框架,并提出LEFT待选动作库;通过国内外专家研讨的方式,筛选确定LEFT动作,并制订LEFT的动作质量与症状评分标准。第二部分通过四个试验(试验1、2、3、和4),系统检验LEFT的信度和效度。试验1信度检验采用3名评分者对20名受试者进行间隔时间为7天的重复测试与评分,采用方差分析(ANOVA)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LEFT的评分者间信度、评分者内部信度以及受试者重测信度。在信度检验的基础上,试验2为区分效度检验,使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25名健康活跃受试者进行LEFT测试并调查测试前12个月的损伤情况,探讨LEFT得分能否区分有、无LQ损伤史的受试者群体。试验3为预测效度检验,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76名健康活跃受试者进行LEFT测试,并对受试者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记录LQ损伤情况,探究LEFT测试能否有效预测LQ损伤风险,并建立预测损伤风险的回归方程。试验4为内容效度检验,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8名受试者进行LEFT、平衡、肌力、柔韧性等测试,探讨LEFT测试结果与以上各独立风险因素的关系,以检验LEFT内容效度。第三部分(试验5),根据试验4所得LEFT筛查工具5个单项动作测试结果与独立风险因素的关系,提出机体功能三维风向标,以此为据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探讨针对性训练对LQ运动损伤风险的影响。采用干预对照试验方法,将75名受试者分为三组,即针对性训练干预组(I组n=25)、常规体能训练对照组(C1组n=25)和非运动对照组(C0组n=25)。I组接受8周针对性训练,C1组接受8周常规体能训练,C0组仅接受宣教。比较三组受试者在干预前、后LEFT测试结果和受试者损伤风险变化。研究结果:第一部分,设计研发了一套新的动作筛查,即LEFT。该测试包含5个涉及不同运动模式、平面、方向和强度的动作任务,囊括了结构和功能的测试,测试结果包括动作质量(Movement Quality,MQ)和症状得分(Symptom Score,SS)。第二部分,试验1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评分者的评分之间(F=0.353;p=0.705)、同一评分者两次视频评分之间(F=0.708,p=0.404)以及受试者的两次LEFT测试MQ得分(F=0.156;p=0.679)均无统计学差异。组内相关系数显示LEFT具有极好的评分者间信度ICC2,3=0.949,(95%CI:0.893-0.978)、评分者内部信度ICC2,3=0.953,(95%CI:0.921-0.972)和受试者重测信度ICC2,1=0.875,(95%CI:0.712-0.949)。试验2研究结果表明有LQ损伤史的受试者MQ(z=-5.387,p<0.001)和SS(z=-3.990,p<0.001)显着低于无LQ损伤的受试者。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MQ(OR=0.937,p<0.001)、SS(OR=0.935,p<0.001)均与LQ损伤史相关R2=0.174(调整R2=0.241)。采用MQ区分LQ损伤史时,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20(p<0.001,95%CI:0.652-0.787),采用SS区分LQ损伤史时,AUC=0.656(p<0.001,95%CI:0.576-0.736),当采用MQ和SS联合区分时,AUC=0.763(p<0.001,95%CI:0.699-0.826),表明有76.3%的案例可以被准确区分。试验验3研究结果表明LQ损伤的受试者MQ(z=-3.489,p<0.001)和SS(z=-3.504,p<0.001)显着低于无LQ损伤的受试者。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LEFT测试结果MQ(OR=0.916,p=0.004)、SS(OR=0.919,p=0.003)均与LQ损伤相关,可以作为预测LQ损伤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R2=0.312(调整R2=0.453)。根据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P=1/[1+e-(12.142-0.088MQ-0.085SS)]。使用MQ预测LQ损伤时,AUC=0.772(p<0.001,95%CI:0.653-0.891),使用SS预测LQ损伤时,AUC=0.771(p=0.001,95%CI:0.638-0.905),当使用MQ和SS联合预测时,AUC=0.853(p<0.001,95%CI:0.754-0.953),表明有85.3%的案例可以被准确预测。试验4研究结果显示,LEFT与平衡的相关性分析中,LEFT测试结果MQ与SOT指标ES(rho=0.456,p=0.013)、BS(rho=0.510,p=0.006)、COMP(rho=0.441,p=0.019)显着相关;MQ与LOS测试指标RT-RA(rho=-0.375,p=0.049)、EPE-A(rho=0.413,p=0.029)、EPE-RA(rho=0.439,p=0.020)、EPE-R(rho=0.399,p=0.036)、EPE-LA(rho=0.495,p=0.007)、MXE-A(rho=0.611,p=0.001)、MXE-R(rho=0.423,p=0.025)、MXE-LA(rho=0.425,p=0.024)显着相关;MQ与睁眼时单腿平衡显着相关(rho=-0.475,p=0.011);LEFT测试指标SS与RT-RA(rho=-0.436,p=0.020)、EPE-RA(rho=0.519,p=0.002)、MXE-P(rho=0.446,p=0.017)显着相关。LEFT与等速肌力的相关性分析中,MQ与膝关节屈肌相对峰力矩显着相关(rho=0.526,p=0.004)。LEFT与下肢柔韧性的相关性分析中,SS与股四头肌(rho=0.434,p=0.024)和髂腰肌(rho=-0.445,p=0.020)柔韧性显着相关。LEFT单项动作与平衡的相关性分析中,LEFT测试指标MQ1与SOT指标ES(rho=0.383,p=0.044)、BS(rho=0.408,p=0.011)、COMP(rho=0.403,p=0.034)显着相关,MQ2与SOT指标ES(rho=0.517,p=0.005)、BS(rho=0.472,p=0.011)、COMP(rho=0.469,p=0.012)显着相关,MQ3与SOT指标ES(rho=0.412,p=0.029)、BS(rho=0.439,p=0.019)、COMP(rho=0.417,p=0.027)显着相关;MQ4与LOS测试指标MEX显着相关(rho=0.552,p=0.004);MQ1与睁眼(rho=-0.400,p=0.035)和闭眼(rho=-0.418,p=0.027)的单腿平衡显着相关。LEFT单项动作与等速肌力的相关性分析中,MQ3与膝关节伸肌相对峰力矩显着相关(rho=0.525,p=0.004),MQ4与膝关节伸肌(rho=0.490,p=0.008)和屈肌(rho=0.593,p=0.003)的相对峰力矩均显着相关;LEFT单项动作与柔韧性的相关性分析中,MQ4(rho=0.524,p=0.005)和MQ5(rho=0.395,p=0.042)均与股四头肌柔韧性显着相关,SS1与髂腰肌(rho=-0.407,p=0.035)和股四头肌(rho=0.426,p=0.027)柔韧性显着相关,SS3与髂腰肌柔韧性显着相关(rho=-0.394,p=0.042),SS5与髂腰肌(rho=-0.468,p=0.038)和股四头肌(rho=0.416,p=0.031)柔韧性显着相关。第三部分,试验5结果表明,干预前三组组间的MQ(p=0.597)、SS(p=0.084)、LQ损伤风险(χ2=0.750,p=0.687)以及LQ损伤率(χ2=0.120,p=0.942)均无显着性差异。干预周期和干预手段对MQ有显着性影响(p=0.040)。经过干预,第4周时,与基线值相比,I组MQ显着升高(p<0.001),C1(p=0.957)组和C0(p=0.113)组无显着性变化。8周时,与基线值相比,I组MQ显着升高(p<0.001),C1组(p=0.776)和C0(p=0.410)组无显着性变化。干预周期和干预手段对SS无显着影响(p=0.218)。在干预周期中I组、C1组和C0组的SS均无显着性变化。经过干预,I组(χ2=8.333,p=0.016)的损伤风险明显下降,C1组(χ2=1.042,p=0.594)和C0组(χ2=0.753,p=0.686)的LQ损伤风险均无显着性变化。研究结论:(1)LEFT是首个用于针对性预测下象限损伤风险的功能性筛查工具。研发提出的理论框架和采用动作质量与症状联合评价的方式,能为今后研发针对其他部位的动作筛查以及改良现有动作筛查提供有益的参考。(2)LEFT是一项稳定可靠且有效的下象限运动损伤风险筛查工具,可以准确区分有无下象限损伤史,并且能通过建立的回归方程预测下象限的运动损伤风险;此外,LEFT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LEFT的各个单项动作分别与这些风险因素相关,这可以作为制定针对性训练的依据。(3)将动作质量和症状得分结合,可提高LEFT的区分效度和预测效度。(4)根据LEFT测试结果设计的针对性训练能够提高动作质量,有效降低下象限运动损伤风险;常规体能训练和宣教未能降低下象限损伤风险;针对性训练、常规体能训练和宣教均未能改变症状得分,因此,对于有相关症状的人群,应考虑运动干预以外的其他干预方法。

霍富坤[2](2021)在《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健康战略的角度提出“体医融合”,加强非医疗手段对于健康的干预,重视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的重要价值。体育运动促进健康已是全民共识,但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增进健康却要科学的指导,体医融合有利于借助体育与医疗的优势解决好运动的安全性、运动的有效性、运动的可持续性三个核心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中职体育如何在体医融合理念及实践探索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改革成为重要课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中职体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德尔菲法选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的构建,通过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部分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基本情况以及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1、体医融合背景下合格的中职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包含四个领域共323个知识点:体育卫生领域分为健康促进,运动与环境,运动与营养,不同人群体育卫生四部分内容;医务监督领域分为体育教学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医务监督两部分内容;运动创伤与防治领域分为运动性病症,运动性伤害急救,运动损伤三部分内容;运动康复领域分为按摩,常见慢性病运动疗法及运动处方,传统体育养生法三部分内容。2、中职体育教师对于体医融合关注度不高,所掌握的体育保健知识不均衡,与职业相关的职业病预防知识不足。3、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提升策略:强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职后培训巩固体育保健知识;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处方门诊进修新渠道;吸引体医融合人才进入中职体育教师队伍。

郭翠[3](2021)在《武警战士军事体能训练的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武警战士任务艰巨,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在训练中运动损伤高发,严重影响战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利于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因此,预防及减少军事体能训练的运动损伤,使战士们能够拥有好的体能训练是当前需要我们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参考前人学者总结的文献、前往武警部队实地考察、并根据考察实际情况和课题研究内容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收回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警战士的个人基本情况、体能训练以及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产生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找寻体能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损伤预防措施,并进行损伤康复研究。研究结论如下所述:(1)武警战士独生子女和大学生参军入伍比例最多,在入伍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士兵很少,身体素质普遍不高。(2)目前军事体能训练现状:体能训练的教练员队伍匮乏,并且很少进行定期培训,训练水平不够专业,训练计划安排不够合理,包括训练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等。(3)武警战士的运动损伤高发;主要受伤部位在四肢还有躯干;负重5公里武装越野等科目训练伤高发;主要是发生在训练考核前期。(4)损伤原因:动态热身和静态拉伸不够重视;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训练计划安排不合理;训练场地不平整、训练设施与设备老化、损坏等;教练员不够专业;运动过度疲劳;心理情绪低落或是过于兴奋;冬季季节因素;缺乏伤病预防及处理的基础知识、没有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的意识等因素。(5)大部分的武警战士对损伤的预防及康复认知程度较低,重视程度不够。(6)建议:新兵入伍筛查部门应当加强筛查力度,筛选在参军入伍前就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水平较好的武警战士;部队增加心理医生,对有思想和心理困扰的战士进行疏导;引进专业的体能训练人才,对武警体能教练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得训练计划安排更有科学性;对运动的热身和放松活动引起重视;开训前教练员应当事先检查训练设施器械的安全性,并且要提高武警战士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的意识;防止运动过度性疲劳;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等;在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季节,做好损伤预防的措施;加强对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的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康复措施对武警战士进行治疗等等。

邓莎莎[4](2021)在《面向青少年运动损伤预防的膝关节保护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青少年体质健康背景之下,青少年体育运动及损伤防护正成为社会尤其是家长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内外针对膝关节运动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损伤后的治疗及后期康复过程,市面相关膝关节防护产品无法针对性满足青少年的运动行为及心理特征,从而导致青少年对于膝关节防护产品的信任度较低,接受度较低,使用持久度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预防角度出发,结合微机械系统,精密传感技术,蓝牙信号传输,柔性气囊等技术提出膝关节保护器的创新设计,为青少年体育运动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保障。首先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研以及用户访谈等方法对现有膝关节保护产品接受度和用户人群行为进行研究,获取用户对于智能化膝关节保护器的核心需求,其次运用AHP和QFD对获取需求进行权重分析,确定需求类型及优先需求,并对设计特性进行转化,通过对产品进行CMF分析和人机工学分析,获取可穿戴式膝关节保护器设计实践,搭载微型传感器,螺旋仪等模块及相应的APP,形成完整的智能可穿戴式膝关节保护器设计,最后利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膝关节保护器的防护性进行测试,利用心率表对产品的舒适性进行实验测定,利用用户调研对产品外观造型等进行主观性打分,从而获得产品的综合性评价。通过利用柔性气囊对智能化可穿戴式膝关节保护器设计的创新实践,提高了产品的贴合度和舒适度,增强了青少年的体育愉悦感,促进青少年健康体质教育良好发展,同时为今后智能化运动预防产品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柴德君[5](2021)在《PRP注射技术结合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后康复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中,应用PRP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技术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在被测患侧膝关节疼痛程度、屈曲活动度以及运动功能情况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在2019年5月到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康复医学科和骨科的膝关节疾病患者中,选择符合标准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60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照组患者给予物理因子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给予PRP关节腔内注射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在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和被测患侧之间的差异。同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指数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膝关节活动度来评定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膝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和功能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和WOMAC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值小于0.01,表明两组之间有显着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和WOMAC评分在治疗后两组均下降,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后两组均有增加,表明症状均有所减轻。通过治疗后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和WOMAC评分的对比分析,实验组改善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实验组效果更好。结论:1、PRP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和物理因子结合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治疗均有显着的效果。2、PRP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并且有见效快,疗效好的的特点,在VAS评分,关节活动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Lequesne损伤评分上均优于物理因子结合康复训练。

孙永生[6](2021)在《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美国健身房出现以来,其训练理念与方法已逐渐推广应用于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等五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为提升普通人群与特殊岗位人群的身体运动功能之需提供了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与具体实践活动指导。然而,综观国内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现状可知,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应用的问题不容忽视,亟待加强。因此,本研究以构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为重点,并希望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立足于通过对国内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实践应用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以此理清楚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释义与分类等找到实践依据;二是立足于近10年来直接参与到多支(体操、跳水、摔跤、飞碟等)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科技服务工作过程中的亲身实践经历,并结合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所思与所析,为总结与提炼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特点与原则等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三是立足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所面临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应用,特别是国内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本土化理论体系尚未建立等现实问题,以期初步构建起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基于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知识图谱分析法、德尔菲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国内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厘清相关概念,对本研究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进行了释义,掌握身体运动功能理论基础,分析提炼身体运动功能分类、特点和原则,在此基础上以竞技体育领域为例构建了身体运动功能的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并在国家飞碟射击队进行实践方面的应用探索。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释义作为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初步构建起了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起源与发展、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释义和内容范畴的界定、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基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分类与特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以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组成内容指标等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2.本研究首次从人的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释义进行了阐述,即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指运动是人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身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满足特定人群和特定岗位之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通过筛查与评估而专门制定和实施的固强、增弱和康损的针对性干预方案和实施的具体活动。其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定义对象为人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范畴。二是满足特定人群和特定岗位对运动功能之需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目的。其中固身体运动功能之强、增身体运动功能之弱、康身体运动功能之损是直接目的,而筛查与评估是基础。三是专业人士和特定岗位及人群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活动的主体;专业人士是筛查与评估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固强、增弱和康损干预方案的制定者和指导者;特定人群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积极配合并参与到具体的干预活动之中。3.以生命周期等视角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提炼与归纳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特点包括:生命周期特征、明确的指向性与针对性、解决问题手段的综合性、系统的开放性、多平面与多角度性、多环节运动链的训练、强调核心柱的稳定性等12个方面。其原则包括:需求分析原则、筛查与评估先行原则、无痛训练原则、质量先于数量原则、训练与再生相结合原则等6个方面。4.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方面,本研究以竞技体育这一特定领域为例,构建起了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以及4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容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权重系数的确定;以此为据,通过在国家飞碟射击队训练方法(实践训练)层面的验证效果显示,比赛成绩提升,并获得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认可。

包春晖[7](2021)在《我国钢架雪车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钢架雪车作为我国新兴的冬季项目之一,虽然起步较晚但成绩提升得很快,有希望在北京冬奥会上创造优异的成绩。钢架雪车作为一项危险性较大的项目,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较高,而运动损伤作为运动员在训练与竞赛中的一支巨大阻力,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成绩。目前国内对于钢架雪车的研究很少,且没有关于伤病情况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钢架雪车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可能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为建立钢架雪车运动员损伤的防治体系提供合理化建议。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我国钢架雪车国家队22名男运动员及11名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进行了研究。参考运动损伤情况调查的相关文献,征求专家意见结合本次调查研究的需求完成了问卷设计;采用重测法完成了问卷信度检验,信度指数为0.84,表示信度较好;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进行效度检验,其KMO值达到了0.870,能够充分表明满足因子分析的标准,有效运用Bartlett球形检验,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9,P=0.000),可认为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了43份问卷(33份初测问卷,10份重测问卷),回收43份,43份均为有效,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也为100%。同时,对2名教练员及3名康复师进行了访谈,访谈以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主要了解以下内容:技术特点,训练计划,运动员常见损伤,运动损伤于不同训练内容的关联,以及目前主要使用的康复方法。使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运动损伤现状,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撞伤,疲劳性损伤以及拉伤为的发生率最高,人均损伤次数分别为0.45次,1.36次及0.63次。疲劳性损伤主要集中在腰部,膝关节以及踝关节,发生率分别为48.5%,75.8%及12.1%。拉伤主要发生于股后肌群及小腿,发生率分别为27.3%及12.1%。肩关节损伤为潜在的专项损伤。力量训练容易引起腰部和膝关节的疲劳性损伤;冲刺训练及起跑训练容易引起腰部、膝关节、踝关节的疲劳性损伤,下肢拉伤;弯道滑行的技术环节容易出现撞伤。同时,运动员及教练员对于康复训练的重视程度存在不足。研究结论:钢架雪车项目速度快,危险性大,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高,因此运动员易受到运动损伤的影响。撞伤、腰膝踝关节疲劳性损伤以及下肢拉伤为我国钢架雪车运动员发生的主要专项损伤,其中疲劳性损伤受到运动员跨项前训练的影响较大。肩关节为潜在的易损部位,且运动员及教练员对康复训练的重视程度不足。

刘玉萍[8](2020)在《广州体育学院排球专项学生步态特征与损伤情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排球专项学生进行步态测试及损伤调查,分析研究长期专项运动或损伤对排球专项学生步态的影响,试图探析排球专项技术、步态特征与损伤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州体育学院1518级运动训练专业64名排球专项学生(男42名,女22名)为实验对象,另选40名无专业训练经历的非体育学院健康普通大学生(男22名,女18名)为对照组。对实验对象进行损伤调查,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对全体受试对象进行步态测试,分别按性别、是否有损伤和不同损伤部位分组。结果:1.排球专项学生损伤率为82.81%(男生88.10%,女生72.73%,男、女无明显差异),损伤多发部位为膝、腰、踝;男、女腰、踝损伤率无明显差异,膝损伤率男生明显大于女生。2.排球专项学生膝、踝单侧损伤率明显高于双侧,单侧损伤以右侧为主,左右无明显差异。腰双侧损伤率稍高于单侧,单侧以左侧为主,左侧明显大于右侧。膝、腰损伤与运动年限明显相关。3.排球专项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步态周期、步速、支撑相占比、单下肢支撑相占比有明显差异;损伤组与无损伤组专项学生步态参数无显着差异。4.男、女专项学生大部分步态特征无明显差异,男生初始着地期占比和脚离地角度明显小于女生。5.膝、腰、踝损伤组与无损伤组步态特征均无显着差异。膝单侧损伤组伤侧脚离地角度明显大于健侧,腰单侧损伤组伤侧双下肢支撑相占比明显小于健侧,踝单侧损伤组伤侧初始着地期占比明显大于健侧。结论:排球专项学生属于损伤高发人群,损伤部位和单双侧损伤存在一定规律。排球专项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步态存在明显差异,这些步态差异可能与损伤无关,可能是长期专项训练引起的良好适应性改变。男专项学生的步速、步幅特征可能与其屈髋不足有关。排球专项学生大部分步态特征不存在性别差异;男专项学生初始着地期占比和脚离地角度明显小于女生,可能与男生小腿三头肌力量或过度紧张有关;男专项学生膝关节损伤最多,且膝关节损伤率明显大于女专项学生,这可能与男专项学生初始着地期占比较小有关。膝单侧损伤组伤侧脚离地角度明显大于健侧,可能是因为膝关节损伤后活动性下降而引起的踝关节步态代偿性改变的结果。腰单侧损伤组伤侧双下肢支撑相占比明显小于健侧,这可能与未考虑到受试者优势侧因素有关。踝单侧损伤组伤侧初始着地期占比明显大于健侧,这可能是踝关节损伤后为保护足后部而出现的保护性机制。

谢楚[9](2020)在《基于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的运动损伤评估与预测研究 ——以江西省羽毛球队为例》文中认为羽毛球是一项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有着良好的健身性和趣味性。但是不少运动员在参与羽毛球运动中饱受伤病的困扰,如何对羽毛球运动损伤进行有效的预防至关重要。功能性动作筛查(FMS)作为评估和预测运动损伤的测试工具,在运动损伤和身体动作评估等领域被广泛运用,通过测试身体灵活性与稳定性达到评估和预测运动员潜在运动损伤风险。本研究主要是对江西省羽毛球队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并分析其结果,探究运动损伤与功能性动作筛查之间的关系,为预防羽毛球运动损伤提供理论知识和参考数据,从而减少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知识图谱法(Citespace),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一、理论部分1.文献资料法:查阅关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损伤”、“功能性动作筛查”“羽毛球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书籍,系统了解相关知识背景和理论框架。通过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对其成果进行借鉴和转化,为设计调查问卷、架构研究框架提供理论依据。2.知识图谱法:使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版本为citespace5.3对当前运动损伤、功能性动作筛查(FMS)以及羽毛球运动损伤等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掌握运动损伤、功能性动作筛查(FMS)以及羽毛球运动损伤现阶段的研究前沿、研究热点和动态发展趋势。二、实证部分1.问卷调查法:制定相关问卷,发放给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并填写,了解队员的基本信息、羽毛球运动损伤易发生部位、运动损伤的性质以及运动损伤类型等。2.实验法:对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包括7个项目的测试,根据测试的标准,给每个运动员进行打分,最后对7项测试的分数相加,得到最后的总得分并记录,然后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损伤监测。3.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调查所获的资料和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结果进行整理,输入Excel,借助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T检验分析、卡方检验等,计算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分隔值、探讨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和身体对称性与运动损伤的关系。一、理论部分研究结论1.美国在运动损伤领域拥有较为完整的监控系统,其研究机构、刊物杂志都具有较高的地位,运动性脑震荡和运动损伤流行病学是目前最主要的两大研究领域,而国内在运动损伤研究领域相对于滞后。2.相比于国内,国外在功能性动作筛查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多,运用更为广泛,国内在功能性动作筛查领域缺乏较为规范的评价体系。3.国内外对羽毛球运动损伤的研究成果较少,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4.功能性动作筛查能够评估和检测人体动作质量,故理论上,功能性动作筛查对运动损伤具有评估和预测价值。5.羽毛球技术动作对运动损伤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羽毛球运动损伤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特征。二、实证部分研究结论1.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的分隔值为15分,小于等于15分的队员具有较高的运动损伤风险。2.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功能性动作筛查7个动作中,过顶深蹲、跨栏上步、躯干稳定性俯卧和直线箭步蹲4个测试动作得分与其运动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3.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身体对称性与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情况有着密切关系,身体对称比身体不对称的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明显要高。4.通过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5,理论与实践的偏离度不显着,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对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的运动损伤具备很好的预测价值。5.通过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5,理论与实践的偏离度交为显着,身体对称性对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的运动损伤不具备很好的预测价值。

肖剑[10](2020)在《老年人群身体锻炼功效研究》文中提出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同时,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群,整个社会均在致力于帮助他们保持与提升健康水平,以拥有更良好的生活质量、及减低社会卫生与医疗成本。毋庸置疑,身体健康是“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社会发展目标的第一要义,大量强有力的研究证据已证实参与体育运动是老年人群获得身体健康收益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体育运动以身体锻炼为核心特征,不同人群(运动员、普通人、病患者等;老年、成年、青少年、幼儿等)对于身体锻炼的功能存在差异性,继而对于不同人群身体锻炼效果的评价、身体锻炼内容及方法的选择均存在本质性的区别。对于普通人群而言,身体锻炼的功能是促进身心健康,身体层面的健康是基础与前提,也是身体锻炼的核心功能。围绕此核心功能展开针对老年人群身体锻炼效果的科学评价,进而有的放矢地实施科学化的锻炼内容、方法及手段以促进老年人群身体健康收益的最大化,即是本研究聚焦及试图解决的问题。依据运动训练科学与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梳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依从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路径,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阐释了老年人群身体锻炼的科学基础及功能需求,提出了我国现行老年人群身体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功效的相关评价标准有待完善与改进、身体锻炼内容及方法有待进一步科学探索的研究假设。基于现行评价标准与当代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编制了老年人群身体锻炼功效的测量工具,包括基础身体形态与基础运动功能两个大类,其中基础身体形态包含体成分与静态姿势两个部分,基础运动功能包含基础动作模式与基础运动素质两个部分。由于身体形态归属于身体锻炼的间接性效果,在实证研究中只选择了基础运动功能的测评以及针对性身体锻炼计划的实施。实验所选取的样本来源于武汉市以太极拳和广场舞等为主要锻炼形式的226名老年人(年龄介于60至76岁),分为实验组132人(男性66、女性66,平均年龄66.5±3.8)与对照组94人(男性40、女性54,平均年龄66.9±3.5)进行平行实验。前期测试结果显示,两组样本均普遍性存在身体主要肌群力量、神经肌肉协同工作能力、平衡能力、主要关节活动度及相关肌群伸展性不足的问题,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后续的12个月中,两组均继续保持太极拳和广场舞形式的运动习惯和内容,针对新解决前测共性问题,实验组额外增加每天一次、每周六次、每次两个练习动作、每次5-10分钟锻炼时长的的身体锻炼计划,后期测试数据显示,实验组的基础动作模式和基础运动素质各项指标均有提高,各项前后测数据差异均呈现统计学显着性。对照组相应指标提高幅度小于实验组,且在肌肉力量和平衡性两项基础运动素质指标上出现下降,各项指标前后测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显着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自前后测数据差值进行比对,除下肢前后不对称发力的动作模式、侧撑动态稳定性的动作模式、以及肩关节活动度三个指标外,肌肉力量、协调、平衡、下肢柔韧性等指标的差异性均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实验组实施的针对性身体锻炼计划对于对于老年人群基础运动功能水平的改善具有较显着的效果。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的老年人群身体锻炼效果评价指标的覆盖性及有效性存在一定不足,现有针对老年人群身体锻炼的建议与指南需要进一步完善及细化,目前我国老年人群在锻炼实践中在锻炼目标、锻炼内容、练习方法、运动强度等层面存在一些偏差及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所编制的老年人群基础运动功能评价方法通过受试者的直观感受,有效地使受试者了解基础动作模式、肌肉力量、协调、平衡、柔韧等运动素质的短板所在,有利于受试者对于身体锻炼“先补短而后均衡发展”理念和目标的正确理解与接受,所设计的身体锻炼计划对于提高老年人群的基础运动功能水平具有较为显着的效果。

二、体育运动引起膝关节劳损的因素及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运动引起膝关节劳损的因素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下肢功能性测试工具的研发及其在运动损伤预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选题依据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思路
    4 技术路线图
文献系统综述
    1 研究方法
        1.1 检索方法
        1.2 文献筛选
        1.3 数据提取和质量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基本信息
        2.2 动作筛查类型和项目
        2.3 纳入研究的证据等级和质量
        2.4 动作筛查的信度和预测效度
    3 讨论
    4 结论
第一部分 研发下肢功能性测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受试者基本情况描述性统计
        2.2 LEFT动作设计
        2.3 LEFT评分标准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LEFT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1 试验 1 LEFT的信度检验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2 试验 2 LEFT区分效度检验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3 试验 3 LEFT预测效度检验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4 试验 4 LEFT内容效度检验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三部分 (试验5)基于LEFT测试结果的针对性训练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量估算
        1.2 研究对象
        1.3 试验材料和设备
        1.4 试验设计
        1.5 LEFT测试
        1.6 LQ运动损伤风险计算
        1.7 干预方案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受试者一般信息
        2.2 干预前、中、后三组受试者MQ的变化
        2.3 干预前、中、后三组受试者SS的变化
        2.4 干预前、中、后三组受试者LQ损伤风险的变化
    3 讨论
        3.1 干预前、中、后三组受试者MQ的变化
        3.2 干预前、中、后三组受试者SS的变化
        3.3 干预前、中、后三组受试者LQ损伤风险的变化
    4 小结
总讨论
    1 LEFT与现有动作筛查的共同点
    2 LEFT与现有动作筛查的不同点
        2.1 测试维度
        2.2 针对部位
        2.3 仪器设备
        2.4 预测方法
    3 LEFT的优势
全文总结
    1 主要结论
    2.研究创新点
        2.1 理论创新
        2.2 实践创新
    3.研究局限
    4.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检索策略
    附录二 Downs-Black质量评估表
    附录三 牛津证据分级标准与推荐意见强度
    附录四 文献信息提取
    附录五 LEFT演示视频
    附录六 运动损伤调查问卷
    附录七 LEFT症状自评表
    附录八 运动损伤随访表
    附录九 LEFT针对性动作库
    附录十 宣教
    附录十一 伦理委员会审批表
    附录十二 大学本科至研究生学习经历学习经历
    附录十三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科研经历

(2)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体医融合综述
        2.1.1 体医融合概念界定
        2.1.2 国外体医融合发展现状
        2.1.3 国内体医融合发展研究
        2.1.4 体医融合与学校体育的结合研究
    2.2 教师知识结构综述
        2.2.1 教师知识研究
        2.2.2 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2.2.3 体育保健知识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德尔菲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构建
        4.1.1 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文本结果
        4.1.2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补充结果
        4.1.3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一轮调查结果分析
        4.1.4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二轮调查结果分析
        4.1.5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三轮调查结果分析
    4.2 山东省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4.2.2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自评结果
        4.2.3 存在问题与不足
5.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提升策略
    5.1 强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2 通过职后培训巩固体育保健知识
    5.3 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4 开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处方门诊进修新渠道
    5.5 吸引体医融合人才进入中职体育教师队伍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武警战士军事体能训练的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军事训练伤概念界定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军事体能训练不足的研究
        2.2.2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现状的研究
        2.2.3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预防的研究
        2.2.4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康复的研究
    2.3 国外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考察法
        3.2.3 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武警战士个人基本情况
    4.2 军事体能训练基本情况
        4.2.1 军事体能训练开展项目
        4.2.2 军事体能训练时间安排情况
        4.2.3 军事体能训练准备活动开展情况
    4.3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现状
        4.3.1 运动损伤发生率
        4.3.2 运动损伤发生部位
        4.3.3 运动损伤发生科目
        4.3.4 运动损伤发生时期
    4.4 导致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的因素
        4.4.1 准备活动因素
        4.4.2 身体素质因素
        4.4.3 对运动损伤预防的认知因素
        4.4.4 场地、设施以及器材因素
        4.4.5 心理因素
        4.4.6 过度疲劳因素
        4.4.7 训练计划安排因素
        4.4.8 季节因素
        4.4.9 军事体能训练专业教练员因素
    4.5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4.5.1 提高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意识
        4.5.2 提高武警战士的身体素质
        4.5.3 体能训练科学化
    4.6 运动损伤康复基本情况
        4.6.1 对运动损伤后康复认知、重视情况
        4.6.2 运动损伤后治疗情况
        4.6.3 运动损伤后康复训练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面向青少年运动损伤预防的膝关节保护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和选题背景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青少年运动损伤研究综述
        1.2.2 防护护具研究综述
        1.2.3 智能可穿戴技术研究综述
        1.2.4 柔性传感器研究现状
        1.2.5 非牛顿流体防护材料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膝关节生理特点与运动防护产品分析
    2.1 膝关节生理结构和受损分析
        2.1.1 膝关节生理结构
        2.1.2 膝关节损伤因素分析
    2.2 膝关节运动防护分析
        2.2.1 膝关节防护理论分析
        2.2.2 膝关节运动防护方式分析
    2.3 膝关节运动防护产品分析
        2.3.1 膝关节保护器材料构成分析
        2.3.2 膝关节保护器结构形态分析
        2.3.3 膝关节保护器尺寸测量分析
        2.3.4 膝关节保护器评价体系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AHP-QFD膝关节保护器设计要素获取
    3.1 用户需求获取与总结
        3.1.1 用户行为分析
        3.1.2 用户需求获取
        3.1.3 用户需求归纳总结
    3.2 用户需求要素分析
        3.2.1 层次分析法步骤实施
        3.2.2 膝关节保护器用户需求模型建立
        3.2.3 膝关节保护器用户需求优先度获取
    3.3 质量屋模型构建
        3.3.1 质量屋模型构建步骤实施
        3.3.2 膝关节保护器相关特性展开
        3.3.3 膝关节保护器技术特性重要度排序
        3.3.4 HOQ自相关矩阵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化膝关节保护器设计
    4.1 创新设计概念生成
    4.2 创新设计方案展开
        4.2.1 膝关节保护器结构设计
        4.2.2 膝关节保护器人机设计
        4.2.3 膝关节保护器材质选择
        4.2.4 膝关节保护器颜色选择
        4.2.5 膝关节保护器方案设计
    4.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3.1 信息架构设计
        4.3.2 效果界面图设计
    4.4 创新设计方案说明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膝关节保护器设计验证与评价
    5.1 膝关节保护器防护性实验测试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人员与实验用具
        5.1.3 实验设计
        5.1.4 实验数据获取与分析
    5.2 膝关节保护器舒适度实验测试
        5.2.1 实验目的
        5.2.2 实验人员与实验用具
        5.2.3 实验设计
        5.2.4 实验数据获取与分析
    5.3 膝关节保护器用户评价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5)PRP注射技术结合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后康复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2.文献综述
    2.1 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机制
    2.2 运动性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措施
        2.2.1 半月板损伤康复
        2.2.2 侧副韧带损伤康复
        2.2.3 交叉韧带损伤康复
        2.2.4 髌骨劳损康复
        2.2.5 膝关节肌腱炎康复
    2.3 PRP的生物学特性
    2.4 PRP的制备和贮存
    2.5 PRP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趋势
    2.6 膝关节常用的评估量表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内研究现状
    3.2 国外研究现状
    3.3 小结
4.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4.1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重点、难点
        4.1.1 研究的主要内容
        4.1.2 基本观点
        4.1.3 重点
        4.1.4 难点
    4.2 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4.2.1 创新之处
        4.2.2 创造性成果
    4.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与手段、诊断标准、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疗效评价指标及可行性分析
        4.3.1 研究方法与手段
        4.3.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4.3.3 技术路线
    4.4 实验方案
    4.5 疗效评价指标
5.研究结果
    5.1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
    5.2 两组实验对象在年龄、性别和被测患侧方面的对比结果
    5.3 PRP结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疼痛的治疗结果与分析
    5.4 PRP结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关节活动度的治疗结果与分析
    5.5 PRP结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情况的治疗结果与分析
6.分析与讨论
7.问题与展望
8.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
附录二 Lequesne损伤评分
附录三 科研知情同意书
个人简介

(6)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任务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的现状
        2.1.1 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认识的研究
        2.1.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践应用研究
        2.1.3 国内研究综述小结
    2.2 国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的现状
        2.2.1 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认识的研究
        2.2.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践应用研究
        2.2.3 国外研究综述小结
    2.3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知识图谱分析法
        3.2.4 德尔菲法
        3.2.5 测试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3.3.1 研究的创新点
        3.3.2 研究的难点
    3.4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3.4.1 研究的内容
        3.4.2 研究技术路线图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理论研究
        4.1.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的指导理论
        4.1.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逻辑起点
        4.1.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框架内容体系的主体构成
    4.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4.2.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产生的背景
        4.2.2 国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4.2.3 国内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4.3 相关概念解析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释义
        4.3.1 相关概念解析
        4.3.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释义
    4.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基础
        4.4.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人体发育学基础
        4.4.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4.4.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解剖学基础
        4.4.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人体生理学基础
        4.4.5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
        4.4.6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神经科学和脑科学基础
        4.4.7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医学基础
    4.5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分类与特点
        4.5.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分类
        4.5.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特点
    4.6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4.6.1 需求分析原则
        4.6.2 筛查与评估先行原则
        4.6.3 无痛训练原则
        4.6.4 运动表现优先原则
        4.6.5 质量优于数量原则
        4.6.6 训练与再生结合原则
    4.7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构建
        4.7.1 构建原则
        4.7.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4.7.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组成内容指标的建立
        4.7.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定
    4.8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组成内容体系的实践探析
        4.8.1 飞碟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筛查与评估
        4.8.2 飞碟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计划制定与调整
        4.8.3 飞碟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效果评定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2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结果统计方法分析说明
附件3 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构建(第一轮)
附件4 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构建(第二轮)
附件5 训练组成内容指标体系构建(第三轮)
附件6 信息采集说明、伤病风险诊断和身体素质的具体测试方案
飞碟运动员伤病风险诊断和身体素质测试期间资料
博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情况
博士期间获表彰情况

(7)我国钢架雪车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1.3.1 现实意义
        1.1.3.2 理论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钢架雪车项目起源与发展
        1.2.2 钢架雪车项目简介
        1.2.3 运动损伤
        1.2.4 国内外雪车雪橇类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概述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
    3.1 问卷调查
        3.1.1 基本信息
        3.1.2 跨项前伤病情况
        3.1.3 跨项后伤病情况
    3.2 统计学结果
        3.2.1 基本信息
        3.2.2 不同部位不同损伤类型分布情况
        3.2.3 跨项前后每项损伤的差异分析
        3.2.4 跨项后男女每项损伤的差异分析
        3.2.5 三种损伤类型的差异分析
        3.2.6 跨项前后腰膝踝的损伤类型分析
    3.3 专家访谈
4 分析与讨论
    4.1 钢架雪车的专项损伤
        4.1.1 撞伤
        4.1.2 疲劳性损伤
        4.1.3 下肢拉伤
        4.1.4 肩关节损伤
        4.1.5 运动员跨项前伤病的影响
    4.2 损伤的预防
        4.2.1 撞伤的预防建议
        4.2.2 腰部疲劳性损伤的预防及治疗建议
        4.2.3 膝关节疲劳性损伤的预防及治疗建议
        4.2.4 踝关节疲劳性损伤的预防及治疗建议
        4.2.5 肩关节损伤的预防建议
        4.2.6 加强康复性训练重要性的教育
        4.2.7 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4.2.8 使用肌内效贴来预防拉伤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钢架雪车运动员伤病情况的调查问卷

(8)广州体育学院排球专项学生步态特征与损伤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运动损伤
        2.1.2 正常步态特征
        2.1.3 步态时间参数
        2.1.4 步态空间参数
        2.1.5 步态不同时相阶段相应关节位置及肌肉控制
    2.2 研究现状
        2.2.1 排球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2.2.2 步态研究发展历程
        2.2.3 运动员步态研究现状
        2.2.4 运动损伤对步态的影响
        2.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测试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实验结果
    4.1 受试对象基本情况
        4.1.1 受试者基本情况
        4.1.2 排球专项学生损伤情况
        4.1.3 排球专项学生损伤部位分布
    4.2 排球专项学生步态特征
        4.2.1 排球专项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步态比较
        4.2.2 不同性别学生之间的步态比较
        4.2.3 排球专项学生左右侧步态的对称性
    4.3 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
        4.3.1 损伤组与对照组、无损伤组的步态比较
        4.3.2 膝关节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
        4.3.3 腰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
        4.3.4 踝关节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
5 结果讨论与分析
    5.1 排球专项学生损伤情况
        5.1.1 损伤发生率
        5.1.2 损伤多发部位及单双侧损伤分布
        5.1.3 损伤的主要原因机制
    5.2 排球专项学生步态特征分析
        5.2.1 步速
        5.2.2 步幅
        5.2.3 步态稳定性
        5.2.4 步态支撑相
        5.2.5 步态对称性
        5.2.6 脚离地角度
    5.3 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分析
        5.3.1 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分析
        5.3.2 膝关节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分析
        5.3.3 腰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分析
        5.3.4 踝关节损伤组专项学生的步态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基于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的运动损伤评估与预测研究 ——以江西省羽毛球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创新之处与研究步骤
        1.2.1 创新之处
        1.2.2 研究步骤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运动损伤相关名词
        1.4.2 功能性动作筛查相关名词
        1.4.3 羽毛球相关名词
        1.4.4 可视化图谱相关名词
2 功能性动作筛查与运动损伤领域研究
    2.1 国内运动损伤领域研究热点以及动态趋势
        2.1.1 数据来源
        2.1.2 结果分析
        2.1.3 小结
    2.2 国外运动损伤领域研究热点以及动态趋势
        2.2.1 数据来源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小结
    2.3 国内功能性动作筛查领域研究热点
        2.3.1 数据来源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小结
    2.4 国外功能性动作筛查领域研究热点
        2.4.1 数据来源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小结
    2.5 功能性动作筛查与运动损伤的关系
        2.5.1 运动损伤的基本原理
        2.5.2 功能性动作筛查的基本原理
        2.5.3 功能性动作筛查对运动损伤的评估和预测原理
3 羽毛球运动损伤领域研究
    3.1 国内羽毛球运动损伤领域研究热点
        3.1.1 数据来源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小结
    3.2 国外羽毛球运动损伤领域研究热点
        3.2.1 数据来源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小结
    3.3 羽毛球运动损伤理论探讨
        3.3.1 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基本原理
        3.3.2 羽毛球运动的技术特征
        3.3.3 羽毛球运动技术与运动损伤的关系探讨
4 江西省羽毛球队FMS测试对运动损伤的评估探究
    4.1 江西省羽毛球队运动损伤情况
        4.1.1 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基本信息
        4.1.2 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常见运动损伤
    4.2 江西省羽毛球队队员FMS得分与运动损伤相关性
        4.2.1 FMS得分和运动损伤情况
        4.2.2 FMS得分与性别的相关性
        4.2.3 FMS得分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
    4.3 FMS得分与运动损伤评估分隔值的关系
        4.3.1 ROC曲线的面积
        4.3.2 FMS得分分隔值的计算
        4.3.3 FMS分隔值评估与实际运动损伤对比情况
        4.3.4 相对危险度值估计值情况
    4.4 江西省羽毛球队七个测试动作与运动损伤的关系
        4.4.1 队员FMS七个动作得分情况
        4.4.2 FMS各项得分对运动损伤风险评估的价值
    4.5 FMS得分情况与身体对称性关系研究
        4.5.1 身体对称性情况
        4.5.2 FMS得分与身体对称性的相关性
5 FMS对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预测效果研究
    5.1 新增运动损伤情况
    5.2 FMS得分对新增运动损伤预测分析
    5.3 身体对称性对新增运动损伤预测分析
    5.4 分析与讨论
        5.4.1 FMS的应用讨论
        5.4.2 队员身体对称性与运动损伤的关系讨论
        5.4.3 四个测试项目与羽毛球技术关系讨论
6 研究总结
    6.1 研究结果
        6.1.1 理论部分结果
        6.1.2 实证部分结果
    6.2 研究结论
        6.2.1 理论部分
        6.2.2 实证部分
    6.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10)老年人群身体锻炼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学科基础
        1.3.1 不同类型体育运动的参与主体及目标
        1.3.2 不同类型体育运动的运动训练特征
        1.3.3 老年人群身体机能的增龄性退化特征
        1.3.4 老年人群身体锻炼与基础运动功能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1.6 研究的操作性定义
2 文献综述
    2.1 身体锻炼的相关研究
        2.1.1 古代阶段(公元前至十九世纪)的相关研究
        2.1.2 现代阶段(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相关研究
        2.1.3 当代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相关研究
    2.2 老年人群身体锻炼的相关研究现状与前沿问题
        2.2.1 老年人群体育运动受益的相关研究
        2.2.2 老年人群体育运动形式的相关研究
        2.2.3 老年人群基础运动功能的相关研究
        2.2.4 中国老年体育特征的相关研究
        2.2.5 老年身体锻炼的应然与实然
    本章小结
3 老年人群身体锻炼功效的评价
    3.1 我国老年人群身体健康评价的现行标准
    3.2 老年人群身体锻炼功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3.3 老年人群身体锻炼功效评价的方法
        3.3.1 身体基础形态评价
        3.3.2 基础运动功能评价(基础动作模式)
        3.3.3 基础运动功能评价(运动素质)
    本章小结
4 老年人群身体锻炼的组织与实施
    4.1 基础运动功能评价(前测)
        4.1.1 基础动作模式前测与分析
        4.1.2 基础运动素质前测与分析
        4.1.3 前测共性问题及原因
    4.2 身体锻炼计划的设计与执行
        4.2.1 锻炼目标的确定
        4.2.2 锻炼内容的选择
        4.2.3 锻炼强度的控制
        4.2.4 锻炼方法的安排
        4.2.5 锻炼阶段的分期
    4.3 基础运动功能评价(后测)
        4.3.1 基础动作模式后测结果与分析
        4.3.2 基础运动素质后测与分析
    4.4 身体锻炼计划实施效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5.2.1 老年人群锻炼活动的建议
        5.2.2 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
    5.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1:实验组身体锻炼计划(2017.3-2018.2)
附件2:关于“老年人群基础运动功能评价指标”的访谈提纲
附件3:关于“老年人群身体锻炼功效”的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体育运动引起膝关节劳损的因素及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下肢功能性测试工具的研发及其在运动损伤预防中的应用[D]. 石诗萌.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D]. 霍富坤.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武警战士军事体能训练的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调查研究[D]. 郭翠. 山西大学, 2021(12)
  • [4]面向青少年运动损伤预防的膝关节保护器设计[D]. 邓莎莎. 燕山大学, 2021(01)
  • [5]PRP注射技术结合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后康复效果的研究[D]. 柴德君.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8)
  • [6]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D]. 孙永生.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
  • [7]我国钢架雪车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研究[D]. 包春晖.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8]广州体育学院排球专项学生步态特征与损伤情况研究[D]. 刘玉萍.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9]基于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的运动损伤评估与预测研究 ——以江西省羽毛球队为例[D]. 谢楚.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10]老年人群身体锻炼功效研究[D]. 肖剑. 武汉体育学院, 2020(08)

标签:;  ;  ;  

运动引起膝关节劳损的因素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