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

探索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

一、探讨体育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张鑫健[1](2020)在《优秀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小学体育教师非语言课堂教学行为为视角,首先构建小学体育教师非语言课堂教学行为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小学体育教师非语言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其次采用自编《小学体育教师非语言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对12节全国优秀小学体育教师上课视频进行观察与分析,揭示了小学优秀体育教师非言语教学行为的特点,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小学体育教师非言语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即示范性动作、象征性动作、表露性动作、说明性动作及距离性动作;小学体育教师非言语课堂教学行为功能主要是支持和修饰言语、代替言语来表达表示的情感以及调控组织课堂教学功能。2.优秀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表露性动作,善于借助面部器官来传递教师的情绪或情感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维护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秩序,这也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3.优秀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多以支持、修饰言语行为为主,常常使用一系列非言语教学行为来强调教学重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最大化保证教学效果。4.优秀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是吹哨子行为,特别是当课堂秩序需要维持时,一个哨音能够让兴奋的小学生较快地安静下来并听从教师的指挥,这充分说明小学课堂教学教师运用哨子的重要性。

杜林[2](2019)在《健美操教学体态语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美操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运动项目,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改善身体形态,还可以陶冶情操,为广大学生所喜爱。作为非言语的信息表达手段,体态语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课堂氛围的活跃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专家访谈、观察、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健美操教学中的体态语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结合健美操教学,根据体态语的运用特点可以将体态语分为符号性、说明性、表露性、适应性及调节性体态语;根据体态语的动作形式分类,体态语可以分为头部体态语、手势体态语、身势体态语、距离体态语;服饰与其他体态语不同,是指人的穿着打扮。(2)有声语言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而体态语则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因此,在健美操音乐伴奏下,体态语更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在无形之中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有效提升教学效果。(3)体态语的功能分为:示范功能、提示功能、说明功能、指示功能、反馈功能、督查功能以及鼓励功能,其中对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是示范功能,其次是提示功能。(4)体态语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包括:无意识伴随性体态语、有意识运用性体态语以及有意识输入性体态语。教师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规范地运用有意识输入性体态语来进行动作示范,准确、恰当地运用有意识运用性体态语来指导教学,并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无意识性体态语,注意对教态的把控,可以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5)体态语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分为组织教学中的运用和动作元素中的运用。体态语在组织教学中的应用分为在服饰中的运用和在头语、表情语、目光语、手势语、身势语、距离语中的运用,在动作元素中的运用则分为在基本步伐中的运用和基本上肢动作中的运用。体态语在两类动作元素中的作用不同,前者主要起到提示下一动作的作用,后者则起到提示当前动作和提醒学生注意动作规范性的作用,两者都有助于学生准确、规范地掌握动作,提高学习效率。(6)健美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教学内容外运用最多的为手势体态语,其次是目光语、距离语、表情语、头语;教师对健美操教学体态语的运用因人而异,资历丰富的教师体态语的运用丰富、自然,可以将多种体态语同时运用,直观准确地表达意图,资历尚浅的教师在体态语的运用过程中相对比较单一,经常出现无意识的小动作。资历丰富的教师教学体态语的表达更明确,教学效果更好。(7)健美操教学中体态语运用存在的问题包括:体态语运用类型不够丰富、体态语运用时机不恰当、体态语运用不够自然、体态语与有声语言的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及教师着装不得体。对策:灵活运用体态语、准确规范地运用体态语、体态语的运用要自然、加强体态语与有声语言的有机配合及教师着装应注意整洁得体。

李敏[3](2019)在《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能够正确、高效地使用体态语是小学教师的必备专业能力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当然也不例外。教师体态语地恰当运用能有效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启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老师都会呈现体态语,但大部分老师均随个人习惯来展现体态语,不能清晰认识到教师体态语的重要作用。因此引起一线教师对体态语的重视、提出一套操作性强的应用策略显得十分必要。为了解前人对教师体态语的研究状况,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进行整理、评述,并结合自身思考提出了教师体态语的理论体系,包括核心概念的界定、教师体态语的特点、分类、功能等。以此为依据,笔者采用改编后的课堂观察量表进入真实小学语文课堂,对不同小学语文教师在不同课文教学上所使用的体态语实施观察。包括对实习学校内的6位老师的18节课直接观察,以及对3名特级教师的9节课的视频进行间接观察。记录数据后结合各类体态语的特点、功能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到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价值并不能全部通过数据体现,笔者还记录了实际观察中出现的优秀应用案例,并在网上寻找名师教学视频进行观看,希望结合具体案例来对教师体态语的分类应用进行阐释。最终形成的应用建议包括应用原则和应用策略两部分,其中应用策略部分在每一类教师体态语下又进行细分,各项应用方式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述。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在使用时教师需根据自身性别、年龄、文本内容等因素个性化使用,本研究仅为各类体态语使用的一般范式,希望能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优化自身体态语提供一些参考。

张宏霞[4](2017)在《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百万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还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角色、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模式乃至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但是对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教学行为比较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体育学科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随着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对体育老师的需求也是逐年增加和每年有大批新体育老师加入教师队伍等原因,由此可见通过从体育学科的角度来研究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差异进而促进新手教师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研究从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的角度,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主要研究方法对南京市76名中学专家体育教师和70名中学新手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主要从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体育课堂的直接教学行为和间接教学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直接教学行为分为语言类教学行为、动作类教学行为和暗示类教学行为,语言类教学行为包含11种教学行为、动作类教学行为包含5种教学行为、交流类教学行为包含4种教学行为。间接类教学行为分为教具类教学行为和暗示类教学行为,教具类教学行为包含5种教学行为、暗示类教学行为包含6种教学行为。研究得出:在语言类教学行为中的指出学生缺点和让学生自评学习情况的教学行为中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差异不显着,在动作类教学行为中的学生示范动作技能的教学行为中差异不显着,在交流类教学行为中的组织学生组内合作、小组长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练习和与个别学生互动的教学行为中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差异不显着,在其余的语言类、动作类和交流类教学行为中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均存在显着差异,在教具类教学行为中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存在显着差异,在暗示类教学行为中与学生击掌和使用人格魅力以及微笑的面部表情教学行为中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差异不显着,在其余教学行为中均存在显着差异。主要建议:对专家教师的建议:专家教师要加强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和熟练教学软件的操作。对新手教师的建议:新手教师要聚焦专家教师的课堂通过学习观摩专家教师的教学进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新手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能力的了解和认识;新手教师要加强实践,积累教学经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学校的建议:加强对新手教师的培训,强化师徒对接。

马妮[5](2015)在《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非言语行为研究》文中认为从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中师生互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师生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通过语言来和学生沟通信息交流,非言语的沟通也对教师和学生信息的传递、课堂氛围、师生关系、组织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体育教学的进行本身就在空旷的室外进行,周边的干扰信息比较多,对于教学的有序进行,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的学生,是认识、情感、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强烈的人际交往互动愿望,体育教师在运用言语教学的同时,借助一些手势、表情、眼神等来与学生沟通交流传递信息也相当重要。本文结合课堂师生互动分析教师有关的非言语行为,同时首次对体育课堂中学生的非言语行为进行研究,本研究所提出的结果将有利于体育教师教学,增加教学的即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采用特尔斐法、观察记录法等方法,对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非言语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得出:1、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表现形式主要有微笑、注视、环视、点头、鼓掌、动作纠正、竖拇指、拍背、动作示范、走近学生、吹哨;学生在课堂互动中非言语行为表现形式主要有点头、微笑、注视、鼓掌、击掌、鞠躬、搭肩、竖拇指、愤怒、雀跃。2、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师生的非言语行为表现形式归纳为正向、中性、负向三种类型,各类型中师生非言语行为又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的行为。3、师生在优质视频课和普通体育课上运用各非言语行为频数上有差异;由于不同年龄、性别、年级、教学内容以及体育课的类型的不同,造成师生体育课互动中非言语行为运用频次也各不相同。4、中学体育教师在优质课和普通课教学中组织的队列队形调动对师生互动中非言语行为运用有一定影响;优质课中可借鉴的体育教学组织队形有圆形、弧形、U形、L形。5、不同教师领导方式下师生非言语行为使用不同导致了师生关系也逐渐变化,本文将教师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指令服从型、指导型、自主合作型,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内容,一节课的各个部分各种模型出现的比重有所不同,对师生关系影响也不同。6、体育课堂互动中非言语行为有不确定性、示范性、多样性、即时性的特点。7、基于体育课堂师生非言语行为的观察,可以从教师教学、学习方式、教学环境三方面来优化体育课堂师生非言语行为。

许文鑫[6](2014)在《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是指在中学体育课堂特定情境下,师生、生生之间为了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遵循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规律,以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为媒介,产生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积极性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实现预期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活动。其有效性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发展度来表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德尔非法、问卷调查法、教育观察法与录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一、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涵义:从情境看,发生在开放式的中学体育课堂特定情境中;从主体看,包括师生、生生间的人际互动,而且关系是平等、融洽的主体间性;第三,从目标看,包括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4个目标;第四,从过程看,既体现出互动形式多样性、互动内容科学性、互动技巧的合理性和互动过程生成性,也体现出互动主体的参与的态度、广度和深度;第五,从结果看,包括了促进学生在4个目标领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二、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多学科理论基础包括:哲学的主体间理论论;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和群体动力性理论;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教育学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三、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的特征包括:互为主体性与公平性共融;交互性与连续性共融;建构性与指导性共融;非言语行为作用显着性与情感突出性;组织化与非组织化共融;多样性、合理性与高效性共融;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性共融;互动效果多元性与信息及时反馈性共融。四、向全国学校体育学专家、部分一线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等进行了前后三轮调研,制订了包括四项一级、十五项二级、六十项三级指标的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指标体系。五、通过对60节中学体育课的互动有效性进行现场观察和评价,结果发现,总体情况不太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互动主体地位失衡,多单向型主客互动,少双向型主体间互动;互动深度不够,多形式化的浅层互动,少实质性的深层互动;互动广度不够,互动参与者范围过窄,互动不平等现象严重;互动内容的单一化,对学生缺少吸引力;互动过程程序化,缺乏应对生成性事件的能力,缺少对有价值生成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进一步深入对开选项与非选项课中学、城市与农村中学、新手与熟手教师之间在60项三级评价指标的差异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六、影响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因素包括体育教师、学生、互动内容和互动环境4个维度30个的影响因素。七、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包括保障策略、设计策略、实施策略、反思策略。

况明亮[7](2013)在《关于非言语指导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文中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非言语教学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乌鲁木齐市体育教师的非言语指导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以期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更好的运用非言语教学手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黄仁惠[8](2013)在《体育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教学行为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语言和非语言都属于人类信息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是通过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共同实现的,其中,非语言手段是对语言手段的必要补充和深化。非语言的内容繁多,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情感表露和对动作或行为进行调整、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和促进师生互动等功能。体育教学中运用非语言手段,应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教境,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灵活地运用,并注意与语言手段的合理搭配,紧密结合。

李娟[9](2013)在《体育教学非言语行为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以及对一般非言语行为训练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体育教学非言语行为的训练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体育教学非言语行为训练的几种方法,以便体育工作者在教学效果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

黄陆[10](2011)在《非言语行为心理语义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文中认为非言语行为是一种能够被溶解到面部和躯干肢体上,反映人的各种心理语义的信息载体,它不仅具有直接感官感受特点,同时有具备间接的心理语义。文章结合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对学生的非言语行为特点与功能进行语义分析,探讨基于学生非言语行为的课堂教学对策,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

二、探讨体育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讨体育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优秀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关于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三、关于体育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
    第三节 研究构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理论构建
    第一节 体育教师非言语教学行为的概念
    第二节 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的功能类型
    第三节 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象征性动作
        二、说明性动作
        三、表露性动作
        四、距离性动作
        五、示范性动作
第二章 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维度验证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调查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专家访谈法
    第四节 小学体育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调查问卷的编制
        一、确定问卷内容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
    第五节 问卷信效度检验
        一、效度检验
        二、信度检验
    第六节 专家论证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观察表的设计及使用要求
    第一节 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观察表的设计
        一、确定观察方法
        二、确定观察内容
        三、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观察表的正式确定
    第二节 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观察表的使用要求
        一、对观察者的培训
        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
第四章 优秀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特点分析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录像观察法
        二、数理统计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优秀小学体育教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的表现形式
        二、优秀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的功能
        三、优秀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的具体动作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1 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2 小学体育教师非言语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3 小学体育教师非言语教学行为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4 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观察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健美操教学体态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3 文献评述
2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分析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观察法
        3.2.5 问卷调查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体态语概述
        4.1.1 体态语的定义与分类
        4.1.2 体态语与有声语言的比较
        4.1.3 体态语的功能
    4.2 体态语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
        4.2.1 体态语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4.2.2 体态语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4.3 健美操教学中体态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3.1 健美操教学中体态语运用存在的问题
        4.3.2 健美操教学中体态语运用对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附件
8 致谢

(3)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政策要求:正确、高效使用体态语是小学教师的必备专业能力
        (二) 客观现实:职前职后教师对体态语缺乏系统认知
        (三) 自身困惑: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不协调”状况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内外关于“体态语”的研究
        (二) 国内外关于“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观察法
        (三) 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教师体态语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非言语行为
        (二) 副语言
        (三) 体态语
        (四) 教师体态语
    二、教师体态语的分类
        (一) 象征性体态语
        (二) 说明性体态语
        (三) 表露性体态语
        (四) 工具性体态语
        (五) 适应、调节性体态语
        (六) 距离性体态语
    三、教师体态语的特点
        (一) 共通性
        (二) 情境性
        (三) 伴随性
        (四) 意会性
        (五) 可控性
        (六) 时代性
        (七) 审美性
    四、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功能
        (一) 一般功能
        (二) 特殊功能
第二章 课堂观察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观察对象
    二、观察方式
    三、观察工具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体态语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师体态语表现形式的统计与分析
        (一) 不同教师体态语表现形式所占比例情况
        (二) 不同课文中教师体态语表现形式所占比例情况
    二、教师体态语功能的统计与分析
        (一) 不同教师体态语功能所占比例情况
        (二) 不同课文中教师体态语功能所占比例情况
    三、小学语文教师体态语表现形式与功能的统计分析
    四、观察结论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体态语的分类应用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师体态语应用原则
        (一) 师生共意原则
        (二) 服从内容原则
        (三) 繁简适度原则
        (四) 理性控制原则
        (五) 尊重善意原则
        (六) 和谐统一原则
        (七) 美感性原则
    二、小学语文教师体态语分类应用策略
        (一) 象征性体态语应用策略
        (二) 说明性体态语应用策略
        (三) 表露性体态语应用策略
        (四) 工具性体态语应用策略
        (五) 适应、调节性体态语应用策略
        (六) 距离性体态语应用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理由
        1.1.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1.3 体育课堂教学研究深化的需要
        1.1.4 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教学行为比较研究不足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专家教师
        2.1.2 新手教师
        2.1.3 教学行为
        2.1.4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2.2 国内关于教学行为的研究概述
        2.2.1 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2.2.2 课堂教学行为的结构研究
        2.2.3 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
        2.2.4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及转变研究
        2.2.5 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2.2.6 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比较研究
    2.3 国外关于教学行为的研究概述
        2.3.1 教师教学行为标准的研究
        2.3.2 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
        2.3.3 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2.3.4 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2.3.5 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比较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工具
        3.3.1 问卷编制依据
        3.3.2 问卷填答与计分要求
        3.3.3 问卷初稿编制及预试
        3.3.4 问卷的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
    3.4 正式施测
    3.5 问卷处理方法
4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体育课堂直接教学行为的比较
        4.1.1 语言类教学行为的比较
        4.1.2 动作类教学行为的比较
        4.1.3 交流类教学行为的比较
    4.2 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间接教学行为的比较
        4.2.1 教具类教学行为的比较
        4.2.2 暗示类教学行为的比较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1.1 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在语言类教学行为上存在差异
        5.1.2 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在动作类教学行为上存在差异
        5.1.3 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在交流类教学行为上存在差异
        5.1.4 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在教具类教学行为上存在差异
        5.1.5 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在暗示类教学行为上存在差异
    5.2 建议
        5.2.1 对专家教师的建议
        5.2.2 对新手教师的建议
        5.2.3 对学校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非言语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体育课堂互动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外体育非言语行为的相关研究
    1.4 概念界定
        1.4.1 体育课堂互动概念
        1.4.2 体育非言语行为概念
    1.5 理论基础
        1.5.1 教育学—师生交往理论
        1.5.2 社会学—符号互动理论
        1.5.3 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观察记录法
        2.2.3 特尔斐法
        2.2.4 逻辑归纳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师生非言语行为的动作表现形式
        3.1.1 体育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动作类型及表现形式
        3.1.2 学生非言语行为的动作表现形式
    3.2 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析
        3.2.1 中学体育教师非言语动作类型的状况
        3.2.2 不同课型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差异比较
        3.2.3 不同年级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差异比较
        3.2.4 不同年龄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差异比较
        3.2.5 不同教学内容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差异比较
        3.2.6 不同性别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差异比较
    3.3 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学生非言语行为的分析
        3.3.1 不同课型体育课堂互动中学生非言语行为的差异比较
        3.3.2 不同年级体育课堂互动中学生非言语行为的差异比较
        3.3.3 不同教学内容体育课堂互动中学生非言语行为的差异比较
        3.3.4 不同类型体育课堂互动中学生非言语行为的差异比较
    3.4 中学体育教师不同课型教学中组织方式对师生非言语行为的影响
        3.4.1 体育教师优质视频课教学中组织方式对师生非言语行为的影响
        3.4.2 体育教师普通体育课教学中组织方式对师生非言语行为的影响
    3.5 中学体育教师不同领导方式课堂互动中非言语行为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3.5.1 指令服从型课堂互动中非言语行为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3.5.2 指导型课堂互动中非言语行为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3.5.3 自主合作型课堂互动中非言语行为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3.6 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非言语行为的特点
        3.6.1 不确定性
        3.6.2 示范性
        3.6.3 多样性
        3.6.4 即时性
    3.7 体育课堂师生非言语行为优化策略
        3.7.1 教师教学策略
        3.7.2 学习方式策略
        3.7.3 教学环境策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教学设计建议
        4.2.2 教师培训建议
        4.2.3 教师运用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附录

(6)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五、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一章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涵义、理念及原则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涵义
        一、互动
        二、课堂互动
        三、课堂有效互动
        四、体育课堂有效互动
    第二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理念
        一、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要求从形式互动走向实质互动
        三、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强调互动的效益
        四、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反思意识
        五、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套策略
    第三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民主平等性原则
        三、有效性原则
        四、尊重差异性原则
        五、思维性原则
        六、情感性原则
        七、生成性原则
        八、发展性原则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多学科理论基础
    第一节 哲学基础
        一、主体间性理论
    第二节 社会学基础
        一、符号互动理论
        二、群体动力理论
    第三节 心理学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 教育学理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特征、模式及价值
    第一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特征
        一、互为主体性与公平性共融
        二、交互性与连续性共融
        三、建构性与指导性共融
        四、非言语行为作用显着性与情感突出性
        五、组织化与非组织化共融
        六、多样性、合理性与高效性共融
        七、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性共融
        八、互动效果多元性与信息及时反馈性共融
    第二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模式
        一、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模式的指导思想
        二、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模式的过程结构
        三、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模型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价值
        一、自然属性层
        二、社会功能层
        三、文化意蕴层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独立性原则
        四、代表性原则
        五、可操作性原则
        六、体现体育学科特点原则
        七、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八、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一、经验选择法
        二、德尔菲法
    第三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指标的确定
        一、初步建立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指标体系
        二、指标的筛选
        三、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指标权重的确立
        四、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指标的释义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观察的理论与方法学基础
        一、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观察的理论基础
        二、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观察类型的选择
        三、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观察记录的方式
        四、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观察的效度和信度
        五、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观察者的培训与分工
        六、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观察者的伦理
    第二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实地观察与问卷调查样本学校的选择
    第三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结果分析
    第四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影响因素的选取
        一、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影响因素问卷编制的过程
    第二节 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体育教师因素
        二、学生因素
        三、体育课堂互动内容因素
        四、体育课堂互动环境因素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
    第一节 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保障策略
    第二节 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设计策略
        一、有的放矢地分析学生,认真研究体育教材
        二、合理地制定体育课堂互动目标
        三、有效地选择和优化体育课堂互动内容
        四、巧妙地进行体育课堂互动策略的创设
    第三节 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有效课堂互动氛围
        二、创设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情境,激发学生互动的动机
        三、巧妙运用互动技巧,确保体育课堂互动的广度与深度
        四、充分利用有价值的体育课堂生成资源,追求体育课堂互动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
    第四节 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反思策略
        一、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反思的内容
        二、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反思的方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附录十
附录十一
附录十二
附录十三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课题研究、论文发表与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关于非言语指导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非言语指导的概念及分类
    1.1 体语
    1.2 人际距离
    1.3 辅助语言
    1.4 其他形式
2 非言语指导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2.1 非言语指导在不同体育项目中的运用情况
        2.2.2 非言语指导的运用形式
        2.2.3 教师采用的非言语指导和学生心里期望的非言语指导对比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2 建议

(8)体育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教学行为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1.1 体态语
    1.2 体育教学中的辅助语言分析
    1.3 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距离和位置
    1.4 体育课堂中对时间和空间的合理控制
    1.5 其他方面
2 体育老师非言语行为的功能分析和运用讨论
    2.1 非言语行为能够将技术动作完整的表现出来
    2.2 非言语行为能够将体育老师的思想和情感完整表露
    2.3 非言语行为在提高课堂组织性和师生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4 非言语行为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3 结语

(9)体育教学非言语行为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室内教师非言语行为训练研究
    1.1 石红训练方略
    1.2 刘一承操作要领
    1.3 刘春芳训练法
    1.4 林化君模式论
2 国外学者对体育教学非言语行为训练的研究
    2.1 美国学者的研究
    2.2 前苏联学者的研究
3 体育教学非言语行为训练的可行性方案
    3.1 借助室内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训练要求及要领
    3.2 针对体育教师示范性非言语行为特点的训练模式

(10)非言语行为心理语义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言语行为的特点与其在体育教学的作用
    1. 搭建情感沟通, 调节师生关系
    2. 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的功能, 提升课堂讲解的生动性
    3. 操纵师生互动, 促进沟通交流
    4. 准确反馈体育教学信息, 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5. 增进学生智能水平提高, 推动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二、基于学生非言语行为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1. 根据非言语行为特点, 有效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 以学生非言语行为的信息流为依据, 激发学习动机
    3. 以学生非言语行为的信息流为补充, 更新教学内容
    4. 注重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与学生课堂非言语行的优化组合, 非言语行和言语行相辅相成
    5. 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升体育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的应用艺术
    6. 营造和谐环境, 培养团队精神,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三、总结

四、探讨体育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 [1]优秀小学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特点研究[D]. 张鑫健.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2]健美操教学体态语的研究[D]. 杜林. 苏州大学, 2019(04)
  • [3]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 李敏.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4]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 张宏霞.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5]中学体育课堂互动中非言语行为研究[D]. 马妮. 沈阳体育学院, 2015(05)
  • [6]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许文鑫.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7]关于非言语指导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况明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13(35)
  • [8]体育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教学行为的运用研究[J]. 黄仁惠. 当代体育科技, 2013(14)
  • [9]体育教学非言语行为训练研究[J]. 李娟. 当代体育科技, 2013(12)
  • [10]非言语行为心理语义对课堂教学的影响[J]. 黄陆. 中国电力教育, 2011(35)

标签:;  ;  ;  ;  ;  

探索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