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英[1](2022)在《贵州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指出贵州省茶叶在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茶叶已成为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贵州省茶叶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价格不断提高,出口的茶叶深受国外消费者喜爱,出口市场结构稳定,然而在茶叶出口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实现茶叶产业化经营、打造具有知名度的茶叶品牌、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扩大茶叶出口市场等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以期促进贵州省茶产业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陈宇芯[2](2020)在《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以福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绿色贸易壁垒的建立给我国的茶叶生产以及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中国茶叶出口企业遭受着难以克服的危机。因此,对我国茶叶贸易壁垒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了解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促进茶叶出口贸易健康发展,占领国际市场,促进我国茶叶出口结构的改善,优化资源配置,填补我国在茶叶贸易壁垒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缺,对中国茶叶出口企业有着很大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研究思路以中国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对绿色贸易壁垒理论研究结合实证分析总结出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理论分析部分阐述了绿色壁垒形成同环境保护意识崛起密不可分,同时新贸易保护主义也成为绿色壁垒形成的理论基础,这正反应了绿色壁垒的隐蔽性特点。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主要有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完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绿色消费取向的形成、各国间贸易博弈以及每个国际自身科技水平差异形成。绿色壁垒的作用机制首先表现为数量控制机制,制定地区的高标准将未达标商品排除在外从而对进口商品进行数量控制;绿色壁垒的价格控制机制形成于高标准增加了出口商在产品生产检测包装等各方面的成本,从而使得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绿色壁垒的控制机制整体是一个动态抑制的过程,标准在不断调整中,对于进出口国而言,打通绿色壁垒是国家间贸易利益的重新分配与调整。本文将福建省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福建省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大省,但茶叶出口结构不够合理,种类单一,良种茶品类欠缺,生产技术标准落后,因此发达国家对福建茶叶的绿色壁垒表现为逐年增强,对福建茶叶出口影响很大。鉴于以上情况,本文选取的了福建近15年的茶叶出口数据,以农残限制项目数和农残限量值标准测量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结构的影响,选择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茶叶出口份额当作分析样本,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国农药残留标准提高阻碍福建茶叶向发达国家出口,进口地区对农药残留限制项目数增加,同样限制出口份额。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对福建省乃至全国茶叶出口的政策建议,深化茶叶出口产业链、优化茶叶出口结构、完善茶叶生产标准化,提升检测标准体体系这些建议可为我国茶叶出口行业提供参考。

行怀勇,曹艳乔[3](2020)在《江西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茶叶产业是江西省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江西省茶叶产量和贸易出口额不断增加,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章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贡献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测算江西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并与其他7个产茶大省进行比较,发现江西省茶叶出口竞争力较低,而且近年来出口贡献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文章利用包含江西省在内的我国8个产茶大省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茶叶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模型,采用面板校正标准误方法和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方法对包含省份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回归。结果显示:以企业规模以上单位数为代表的相关产业发展以及企业战略竞争因素对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大;而初级生产要素则不足以成为阻碍江西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因素;作为需求条件代理指标的实际人均收入对茶叶出口竞争力具有负向影响;政府支持和机会等对国际市场占有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茶叶出口贡献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作用不显着。针对江西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助力提升江西省的茶叶出口竞争力。

王刻铭[4](2020)在《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饮茶人口,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发展出独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叶产业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茶农收入、出口创汇乃至文化输出中均有着独特的作用。当前,茶叶产业发展较快,茶叶生产加工日趋规范化、标准化,无论是国内茶叶消费量、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全球茶叶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忽视的是,单产低、茶园面积与产量不成正比、出口品类结构不平衡、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不高、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低,我国茶叶产业“大国小茶”,“大而不强”特征依然存在。茶叶产业面临着机遇与危机、优势与不足并存的局面,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发展优势,有效克服发展中的不足,是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对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对于我国茶叶产业的持续科学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中国茶叶产业现状,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构建研究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模型和测算指标体系。运用UN Comtrade链接WITS数据库中的样本数据,测算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品出口价格,将测算结果与全球主要茶叶出口国进行对比,探索了中国茶叶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情况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1992~2017年间,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出明显的“U”形走势,先下滑-后筑底稳定-再回升;中国茶叶属于典型的产业间贸易模式,近几年产业内贸易趋势出现细微显现,并不明显;中国茶叶出口在1992~2002年期间具有极强比较优势,而从2003~2017年间则下降为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出口价格也呈现出明显的“U”形走势,并在2017年突破前期记录,不断攀升。从中国四个茶叶品种不同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指标测算结果来看,中国绿茶的国际市场份额、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明显高于红茶,但中国红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产品出口价格又明显高于绿茶。为了检验实证结果,根据钻石理论的四维要素,构建了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机制的统一检验框架,建立了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钻石四维模型,最后得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土地生产效率、市场化改革、本地市场效应,对中国茶叶及其四个贸易品种国际竞争力的四个方面——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内贸易程度、比较优势、出口价格,在大部分情况下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综合实证分析、影响机制研究的结论,文章认为,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既需要茶企的创新与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在战略发展层面,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研发创新、价值提升和营销模式优化等四点对策,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坚持延伸产业链,促进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土地生产效率、坚持科教兴茶理念,提高茶叶产业的科技含量,整合品牌资源,提升行业竞争力、加强外部环境整顿,确保市场有序发展、落实财政支持政策确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六个方面的提升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对我们茶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格。

艾仁娜(Udartceva Irina)[5](2020)在《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茶叶资源丰富的国家,茶叶在中国的对外贸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茶叶贸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茶叶出口地区遍布世界各地,中国香港,摩洛哥,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等都是中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其中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最受关注,具体原因如下:即因两国地缘环境存在互补性,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性,俄罗斯因此成为推进中国茶叶产生,出口,发展的新兴市场。中国对俄罗斯的茶叶出口贸易始终处于较高的贸易水平,但贸易总额与贸易总量却不稳定,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是进一步提升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一步。对加深两国其他农产品贸易往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俄罗斯,98%的人口每天都喝茶。但由于俄罗斯天气寒冷,气候和自然条件都不利于茶叶的种植,因此俄罗斯只能生产出很少一部分的茶叶。所以,多年来俄罗斯每年都大量的进口茶叶。由于俄罗斯是茶叶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出口茶叶的国家(包括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市场非常感兴趣。中国拥有种植茶叶的所有天然优势。中国的气候潮湿和季风,也有利于种植茶叶,中国种植茶叶的数量很大,品种多样性非常丰富。另外,中国有悠久的茶叶历史和文化,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因此,对中国来说,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意义非常重要。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以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竞争优势理论基础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梳理相关国内外文献,通过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以及商务部网站,收集获取数据等方式。本文论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2008-2018年为了了解中俄茶叶生产及出口贸易现状,并通过中国对俄茶叶出口贸易的总量,总额以及贸易结构等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包括贸易规模偏小,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茶叶的认知度不高,茶叶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中国茶叶的运输及清关手续复杂等问题。并通过出口需求模型与回归分析等方式对中俄茶叶出口贸易发展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扩大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规模,提高中国茶叶在俄罗斯市场的知名度,提高中国茶叶质量,提高贸易的通关效率等建议,以期促进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

黄宗培[6](2020)在《桃源县茶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茶产业是常德市桃源县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推动“三农”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品品质安全、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和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查询和实际调研的方法,对桃源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采用波特“钻石模型”对桃源县茶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算,研究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应,为解决桃源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桃源县茶产业发展概况:桃源县2019年茶叶年产量2.01万吨,从2010年以来,复合增长率为15.9%。全县茶园面积15万亩,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茶园有12万亩,其中,绿色茶园原料基地4万亩,生态茶园10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4000多亩。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下,桃源县茶产业的种植和生产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全县拥有“野茶王”、“大叶茶”和“桃源红茶”三个国家地理性保护标志,20多个注册商标,品牌名茶出口200多吨。(2)桃源县茶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中小微型企业种植标准化和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农药化肥使用不符合规范,茶产品品质存在问题;二是融资困难、缺乏发展资金,体现在融资渠道少,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和政府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方面;三是产品利润较低。桃源县茶企数量众多,但是名茶品牌排行过低,主要原因是分、散,产业不能凝结在一起,茶叶加工技术不完善;四是人才资源短缺,年龄和学历比例分布不合理;五是茶产品消费市场有待深入拓展。(3)通过实证分析,对影响桃源县茶产业提质增效影响因素与桃源县茶产业综合产值的灰色关联度进行计算,结果发现,在12个指标因素当中,运输业货运周转量、茶叶产量、加工业茶叶加工能力、生产总值、资金投入和国内消费量为第一梯度,关联系数≥0.9;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茶园面积、中国茶叶出口量和专业科技人员数量为第二梯度,关联系数在0.85~0.9之间;观光旅游收入和企业精制茶加工能力为第三梯度,关联系数<0.85。(4)关于加快桃源县茶产业升级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快标准化茶园的建设,提高茶产品质量,辐射发展;二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茶旅文化建设;三是扩宽销售渠道,开发市场新需求,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茶产业电商化;四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管理水平;五是加强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六是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推进茶产业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

吕飞[7](2020)在《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趋势或离差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着变化。根据时间分为长期气候变化、年际间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人为因素被认为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进入21世纪,洪水、风雹、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共同的责任。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为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努力。《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义务的履行提供了联合履行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贸易机制三种方式;《哥本哈根协议》将“共同减排”的理念和“自下而上”的减排模式确定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模式;《巴黎协定》的谈判和落实一方面使全球气候治理由“强制温室气体减排”转型为“低碳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使“自下而上”的气候治理模式得以固定,开启了气候变化治理的新时代。在国际贸易领域,保护环境与WTO的目标和宗旨并不冲突。国际贸易重视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坚持以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指导政策制定,引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在气候要素波动和极端气候事件爆发两方面。气温、降水、日照和空气相对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带气温和降水的上升幅度略高于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西部地带的日照时间比东部地带和中部地带增加得更快,中部地带相对湿度的上升速度快于东部地带和西部地带。极端气候事件中,旱灾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约占受灾总面积和成灾总面积的一半,水灾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约占受灾总面积和成灾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在新时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同时,实现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相适应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展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责任与担当。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波动幅度较大,逆差逐步扩大,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国内货源地相对集中等问题。气候变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的机理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短期影响作用于农产品出口的供给侧,与农业弱质性、气候变化影响农产品的出口供给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成本增加有关。农业弱质性主要基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两个方面。自然风险是指技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缓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市场风险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缺乏供给弹性,价格信号无法调整当期的农产品供给;二是农产品缺乏需求弹性,价格机制无法对农产品需求进行有效调节;三是农产品缺乏收入弹性,农产品的支出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逐步变小;四是农业生产要素的报酬率低于其他产业,因而导致农业生产资源的流失;五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对环境的贡献具有外部经济的特点,导致农业生产的成本并不能完全从农产品价格中得到回收。气候变化对农产品出口供给的影响通过重新配置农业气候资源,改变农产品生产规律和影响农业生产潜力体现。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增加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三个部分。直接成本是指应用碳减排技术额外增加了农资、机械能源、雇工等方面的费用;间接成本是指应用碳减排技术改变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技术系数,引起了成本的变化;机会成本是指实施碳减排技术增加了农业生产作业时间,减少了务工收入。长期影响体现在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和贸易壁垒两个方面。气候变化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一是因为气候变化引起气候资源禀赋的变化和气候灾害的冲击,从而改变了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二是因为气候变化改变了生产要素的传导机制、关联产业的影响机制和产业集聚水平,从而影响了农产品出口国的竞争力。低碳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影响的经济效应与关税相似。本文选取了2001—2018年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出口贸易总额作为响应变量,特征变量为经济资源、气候资源、气候灾害及农用化学品四类。从实证检验结果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作物播种面积等经济资源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等农用化学品对全国的农产品出口影响显着,且重要性排名均在前十位以内;塑料薄膜、农药和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对农产品出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不利于建设气候友好型农业。与气候灾害相比,气候资源对农产品出口的显着性水平更高,夏季的降水、气温和湿度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更加明显。为降低和消除气候变化对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建议采用气候指数保险分散风险。在影响东部地带农产品出口的各项因素中,重要性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说明东部地带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改造,增强农资的利用效率。气候资源方面,春季的降水、湿度、日照对东部地带农产品出口的正面影响比较明显,水灾、风雹灾等气候灾害是次要的负面影响因素,说明东部地带需要更多地关注春季气候要素的变化,同时注意防范水灾和风雹灾,建议通过保险分散风险。经济资源和农用化学品对中部地带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很大,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化肥施用量的影响显着。冷冻灾害对中部地带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较大且比较显着,这说明中部地带除了要加强农业资源投入,还需要加强冷冻灾害的防范。农用柴油使用量对西部地带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排在首位且十分显着,排在第二的是化肥施用量,且有一定的显着性,这说明农机与农资的投入对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出口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秋季降水量和夏季的平均湿度在重要性排名方面比较靠前,影响也十分显着,反映了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受水资源缺乏的严重制约,建议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总之,无论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经济资源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举足轻重。气候资源对农产品出口重要性紧随其后。气候因素对不同种类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异质性较大,夏季平均气温的上升、冬季日照的增加和春季湿度的增加有利于茶叶的出口,但夏季日照的增加及秋冬二季气温的上升不利于茶叶的出口。夏季气温的上升对大米出口有积极的影响,秋季平均湿度的增加则不利于大米的出口。春季气温的上升和夏季平均湿度的上升有利于植物油出口,但冬季气温的上升则不利于植物油出口。农用化学品中柴油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的增加有利于茶叶的出口,但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带来气候变暖的压力,化肥的减量施用在增加茶叶出口的同时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塑料薄膜的使用有利于植物油的出口,但不利于缓解气候变化。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对策,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一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以应对气候变化。建议在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低碳技术,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同时强化气象灾害预警和预防能力,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体系,优化农业气候指数保险机制,使农业生产能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二是要拓宽农业国际合作的渠道。建议加强国际低碳农业合作和国际涉农碳交易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低碳资金,规范中国农业碳交易机制。三是要完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保障机制。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强化低碳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同时积极应对国外低碳贸易壁垒,加快国内农业低碳产品认证体系建设和碳标签制度建设。

杨芳琴[8](2020)在《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茶叶生产及茶叶出口历史悠久,2018年我国茶叶产量261万吨(t),出口量36.47万t,出口值17.78亿美元,茶叶出口量排名全球第二,出口额排名第一,是全球最大的绿茶和特种茶出口国,在茶叶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浙江是中国传统茶叶生产省份及茶叶出口最大省份,2018年的茶叶出口值5.23亿美元,出口量16.85万t,在中国茶叶出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内茶叶产业迅猛发展及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浙江省茶叶出口的资源禀赋发生了很大变化,给浙江的茶叶出口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以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及实证分析法等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在茶叶生产、出口及出口竞争力方面,通过梳理文献、实地调研及收集相关数据与其他省份进行比较分析。实证分析方面,利用因子分析法及多元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浙江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全文共分为六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首先阐明选题背景及意义,然后整理研究思路,确定框架及方法,最后介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可能的创新点。在第二部分中,阐述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并分层次梳理国内外出口竞争力研究进展并进行评述。在第三部分中,首先,对浙江省茶叶面积、农业产值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茶叶种植布局进行分析,发现与其他茶叶主产省相比,浙江省茶叶面积及产量不算最高,但茶叶农业产值较高,茶叶种植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中西部地区;其次,通过分析全球茶叶贸易现状,发现国际市场上仍以消费红茶为主,但全球绿茶的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占比均呈上升趋势;最后,对浙江省茶叶出口规模、产品结构、出口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浙江省茶叶出口量、及其茶叶出口占全国与全球茶叶出口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输出市场较为集中,且主要集中在中亚及西北非等发展中国家。在第四部分中,运用出口竞争力指标度量其出口竞争力,同时与其他省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贸易竞争力及国际市场占有率上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较强,但走势均呈下降状态,在出口贡献率、比较优势及出口增长优势方面相比其他省份出口竞争力弱。在第五部分中,在波特的钻石模型基础上,实证分析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子,得出其综合出口竞争力与茶叶出口价格、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茶叶产量及国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呈正相关,与生产成本呈负相关。第六部分,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MUSYOKI LINN KENDI[9](2020)在《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肯尼亚茶叶出口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也变的越来越激烈,同时消费者对商品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在世界各种农产品贸易中,茶叶出口规模出现较大的波动。具体来讲,茶叶是肯尼亚近几年对外贸易过程中最有市场的产品之一,作为一种对人们的健康有好处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地位非常明显。茶叶对于肯尼亚的农业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有证据表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整个肯尼亚的茶叶生产地理分布和所生产茶的种类都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肯尼亚茶叶出口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本文运用市场占有率指数、竞争力优势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肯尼亚茶叶出口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肯尼亚出口茶叶产品主要集中在红茶类产品上,并且集中现象越来越明显,出口茶叶商品结构需求适应性较差;肯尼亚茶叶产品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在亚非洲市场,与当前世界茶叶进口市场结构并不匹配;茶叶出口结构近年来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有优化的迹象,但优化的趋势并不明显。接着本文利用CMS模型本对2003-2018年间肯尼亚茶叶出口波动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肯尼亚茶叶出口额波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其中,世界对肯尼亚茶叶需求增加是肯尼亚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而茶叶竞争力的下降、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是制约肯尼亚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结合研究结论为促进肯尼亚茶叶出口增长提出了相应的测建议。

罗欧汉(ROHAN JHA)[10](2020)在《中印两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理论与实践表明,出口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目前,全球偏好饮茶的消费者在逐年增加,研究茶叶的有关专家认为日后茶业市场前景不可估量,属于如日方升的朝阳产业,但茶叶出口情况却不容乐观。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2019年11月发布的世界茶叶产销形势发展报告中指出,近十年以来,中国茶叶的生产量不断增加,已经超过印度成为全球第一大产茶国,中国生产的茶叶绝大部分被中国人自己消费,而面向全世界出口的茶叶贸易市场却持续低迷徘徊不前,茶叶出口增长异常缓慢。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通过印度茶叶行业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后,发现在2019—2020年度印度茶产量占全球茶产量的27.89%,从事茶叶相关行业的工作者大于三百多万人。印度第一大产茶邦是阿萨姆邦,其年茶叶生产量约占印度全国茶产量的50%以上,茶园面积为30.689万公顷,印度阿萨姆邦2017及2018年年产量分别为75.295万吨、77.631万吨,保持平稳增长,出口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综上,中印两国的茶叶生产量持续增加,而茶叶的全球需求量却是冰山一角,这对于种植生产茶叶在全球排名第一、第二的中国和印度来说,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出口压力。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印两国的茶叶出口竞争力进行比较,找出阻碍两国茶叶出口的具体原因,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来打破中印两国出口全球茶叶低迷不前的窘境。本文主要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包括了研究本论文的选题背景、文献综述、选题的目的意义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研究的是印度茶产业的出口现状,具体包括印度茶叶出口规模、印度茶叶出口的竞争力、印度茶叶出口的世界市场、印度茶叶产量及印度茶叶经济;第三部分研究中国茶产业出口现状,具体包括中国茶叶出口规模、中国茶叶出口的竞争力、中国茶叶出口的世界市场、中国茶叶产量及中国茶叶经济;第四部分主要是对中印茶业比较分析,具体包括中印茶叶的比较、中印茶文化的比较、中印出口市场的比较、中印出口数量与价格的比较及中印茶产地的比较;第五部分主要是结论与促进中印茶叶出口的对策。

二、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概况
二、贵州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
    (一)出口规模
    (二)出口结构
    (三)出口市场
    (四)绿色贸易壁垒对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三、贵州省茶叶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发展程度低
    (二)出口茶叶品牌知名度不高
    (三)绿色贸易壁垒阻碍茶叶出口
    (四)出口品类和出口市场结构单一
四、促进贵州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对策
    (一)实现茶叶产业化经营
    (二)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茶叶品牌
    (三)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四)扩大茶叶出口市场

(2)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以福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环境保护与绿色壁垒的理论分析
    2.1 环境保护与贸易
        2.1.1 环境保护与WTO“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
        2.1.2 环保标准与绿色保护的流行
    2.2 绿色壁垒
        2.2.1 绿色壁垒的理论界定
        2.2.2 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
        2.2.3 绿色壁垒的特点
        2.2.4 绿色壁垒对出口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2.3 新贸易保护主义与绿色壁垒
        2.3.1 新贸易保护主义
        2.3.2 绿色贸易保护主义主要观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壁垒保护机理分析
    3.1 绿色壁垒的形成机制
        3.1.1 持续发展观的完善
        3.1.2 新贸易保护的需要
        3.1.3 绿色消费的形成指向
        3.1.4 各国之间的博弈
        3.1.5 技术水平的差异
    3.2 绿色壁垒的作用机制
        3.2.1 数量控制机制
        3.2.2 价格控制机制
        3.2.3 动态抑制机制
    3.3 绿色壁垒的出口国效应
        3.3.1 贸易效应分析
        3.3.2 贸易条件效应分析
        3.3.3 社会福利效应分析
        3.3.4 发展成本效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贸易壁垒与福建省茶叶出口
    4.1 福建省茶叶出口现状
        4.1.1 品种结构
        4.1.2 市场主体
        4.1.3 市场结构
    4.2 福建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基本特点
        4.2.1 绿色壁垒逐年加强
        4.2.2 绿色壁垒显现出歧视性
        4.2.3 对福建的绿色壁垒以亚洲国家为主
    4.3 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影响
        4.3.1 消极影响
        4.3.2 积极影响
    4.4 福建省茶叶出遭受绿色壁垒的原因
        4.4.1 茶叶出口主体结构欠缺
        4.4.2 品牌知名度低
        4.4.3 良种茶叶产出度低
        4.4.4 技术标准落后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绿色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
        5.1.1 引力模型的发展
        5.1.2 引力模型实证研究
    5.2 模型的设定和变量说明
        5.2.1 样本说明
        5.2.2 模型构建
        5.2.3 变量的介绍
        5.2.4 变量的来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分析
    6.2 面对绿色壁垒我国的应对策略建议
        6.2.1 深化茶叶的出口产业链
        6.2.2 优化茶叶出口结构
        6.2.3 坚持发展品牌战略
        6.2.4 推行并完善我国茶叶生产标准化
        6.2.5 安全体系的落实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江西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回顾
    2.1 研究内容回顾
    2.2 研究方法回顾
3 研究方法与理论分析框架
    3.1 茶叶出口竞争力测算方法
    3.2 理论分析框架
    3.3 实证模型构建
4 数据及变量说明
5 实证结果
    5.1 模型筛选
    5.2 模型回归结果
    5.3 结果分析
6 结论、讨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讨论
    6.3 对策建议

(4)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1.2.2 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1.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1.3.2 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宏观研究
        1.3.3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1.3.4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1.3.5 关于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量化测算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5.4 论文结构
    1.6 研究数据来源
    1.7 创新点与不足
        1.7.1 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茶叶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产业
        2.1.2 茶叶产业
        2.1.3 产业竞争力
    2.2 基本理论
        2.2.1 绝对成本优势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要素禀赋理论
        2.2.4 波特六因素理论
        2.2.5 后发优势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3.1.1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3.1.2 中国茶叶产品产销现状
        3.1.3 中国茶叶企业发展分析
    3.2 中国茶叶产业优势分析
        3.2.1 基于产业要素的分析
        3.2.2 基于产业门类的分析
        3.2.3 基于产业政策的分析
    3.3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基于产业主体的分析
        3.3.2 基于产品门类的分析
        3.3.3 基于产品创新的分析
    3.4 中国茶叶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茶园面积大,但单产低,茶园面积与产量不成正比
        3.4.2 茶类丰富,但是品类结构不平衡
        3.4.3 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低,大国小茶特征依然明显
        3.4.4 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影响大众消费及出口
        3.4.5 产品质量安全,贸易壁垒影响中国茶叶市场
        3.4.6 产能过剩,销售压力持续加大
        3.4.7 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低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茶叶市场发展分析
    4.1 国际茶叶市场发展概况
        4.1.1 国际茶叶生产地区分布
        4.1.2 国际茶叶产量情况
    4.2 国际主要茶叶企业发展分析
        4.2.1 立顿
        4.2.2 川宁
    4.3 国际茶叶贸易现状
        4.3.1 贸易总体情况
        4.3.2 茶叶进出口品类分析
        4.3.3 茶叶进出口地区分析
        4.3.4 国际茶叶进出口发展趋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5.1 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依据
        5.1.1 国际市场折衷理论
        5.1.2 产业内贸易理论
        5.1.3 比较优势理论
        5.1.4 相互需求理论
    5.2 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5.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5.2.2 产业内贸易指数
        5.2.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5.2.4 产品出口价格
    5.3 数据样本
        5.3.1 数据样本来源及选取
        5.3.2 HS标准下茶叶出口分类
        5.3.3 全球主要茶叶出口国
    5.4 实证分析结果
        5.4.1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测算
        5.4.2 中国茶叶不同品种的国际市场份额测算
        5.4.3 中国茶叶不同品种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
        5.4.4 中国茶叶不同品种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
        5.4.5 中国茶叶不同品种的产品出口价格测算
        5.4.6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6.1 已有研究回顾
        6.1.1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6.1.2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
        6.1.3 已有研究评述
    6.2 基于钻石理论剖析的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机制
        6.2.1 自然资源禀赋:土地生产效率
        6.2.2 市场需求条件:本地市场效应
        6.2.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2.4 国内企业战略行为:市场竞争程度
        6.2.5 茶叶国际竞争力四维支持因素的相互强化机制
    6.3 基于钻石理论实证检验的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机制
        6.3.1 实证模型
        6.3.2 估计方案
        6.3.3 量化指标
        6.3.4 数据样本
        6.3.5 检验结果
    6.4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结构优化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条件
        7.1.2 产品创新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基础
        7.1.3 价值提升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7.1.4 营销模式优化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7.2 政策建议
        7.2.1 坚持科教兴茶理念
        7.2.2 延伸产业链,促进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7.2.3 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土地生产效率
        7.2.4 整合品牌资源,提升行业竞争力
        7.2.5 加强外部环境整顿,确保市场有序发展
        7.2.6 落实财政支持政策,确保绿色可持续发展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茶叶
        2.1.2 出口贸易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3.1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3.1.1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概况
        3.1.2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特点
    3.2 俄罗斯茶叶进口现状
        3.2.1 俄罗斯茶叶市场
        3.2.2 俄罗斯茶叶进口贸易规模
    3.3 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情况
        3.3.1 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数量情况
        3.3.2 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额
        3.3.3 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结构
        3.3.4 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价格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4.1 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4.1.1 俄罗斯市场对茶叶的需求
        4.1.2 中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1.3 中国与俄罗斯汇率变化
        4.1.4 市场价格
        4.1.5 国际竞争
    4.2 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2.1 模型构建
        4.2.2 数据说明
        4.2.3 回归结果分析
5 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5.1 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规模较小
    5.2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茶叶的认知度不高
    5.3 中国茶叶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
    5.4 中国茶叶的运输及清关手续复杂
6 促进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6.1 扩大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规模
        6.1.1 降低茶叶生产成本
        6.1.2 优化茶叶贸易种类
    6.2 提升中国茶叶在俄罗斯市场的知名度
        6.2.1 搭建中国国际茶叶展示固定平台
        6.2.2 建立知名茶叶品牌
        6.2.3 在俄罗斯开展中国茶产业系列宣传活动
    6.3 提高中国茶叶质量
        6.3.1 提高中国茶叶质量标准
        6.3.2 提升中国茶叶工艺达到国际标准
    6.4 提高中国茶叶贸易的通关效率
        6.4.1 了解俄罗斯法律和认证系统
        6.4.2 积极开展中俄合作提升运输能力
    6.5 结语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桃源县茶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茶产业研究概况
    2.1 国外茶产业发展概况
        2.1.1 国外茶叶生产概况
        2.1.2 国外茶产业标准研究
        2.1.3 国外茶产业生产运营模式研究
    2.2 国内茶产业发展概况
        2.2.1 国内茶叶生产概况
        2.2.2 我国茶产业生产经营模式研究
        2.2.3 我国茶产业标准化研究
        2.2.4 茶产业品牌建设研究
    2.3 茶产业发展水平测算研究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农业产业化的定义及其特征
        3.1.1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3.1.2 农业产业化的特征
    3.2 相关理论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3.2.1 规模经营理论
        3.2.2 产业链理论
        3.2.3 波特的竞争理论
第四章 桃源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4.1 桃源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4.1.1 桃源县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基础
        4.1.2 桃源县人口、经济及产业规模
    4.2 桃源县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4.2.1 桃源县茶叶产业发展趋势
        4.2.2 茶园基地建设与生产标准化概况
        4.2.3 茶产业品牌建设现状
        4.2.4 桃源县茶企发展现状
第五章 桃源县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茶产业生产标准化程度需提高
        5.1.1 种植技术标准化问题
        5.1.2 加工技术标准化问题
    5.2 茶产业融资受阻
        5.2.1 可选择的融资渠道少
        5.2.2 茶产业资金外流现象严重
    5.3 茶叶产品利润低
    5.4 茶产业人才资源的问题
    5.5 茶产业消费市场有待深入拓展
        5.5.1 市场销售渠道单一
        5.5.2 线上销售市场待开发
第六章 影响桃源县茶产业升级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6.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6.2 数据处理与测算
        6.2.1 数据列表
        6.2.2 计算步骤
        6.2.3 实证过程
    6.3 结果分析
第七章 桃源县茶叶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7.1 加快标准化生态茶产业的建设发展
        7.1.1 建立标准化生态茶园
        7.1.2 提高茶产品安全质量
        7.1.3 强化茶产业辐射发展
    7.2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茶园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7.2.1 完善交通建设
        7.2.2 完善茶产业产业链的结构
        7.2.3 加强茶园文化旅游建设
    7.3 开发市场新需求,拓宽销售渠道
        7.3.1 线上与线下市场结合发展
        7.3.2 创新茶产业产业链的销售模式
    7.4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管理水平
        7.4.1 建立品牌识别系统
        7.4.2 政府行使监管和保护
    7.5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
        7.5.1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体系
        7.5.2 人才培养方向
    7.6 拓宽融资渠道,推进茶产业相关项目的建设实施
        7.6.1 优化桃源县茶产业的融资环境
        7.6.2 落实政府政策和文件,提升企业信用指数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本章参考文献
2 理论依据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依据
        2.1.1 税收与补贴经济效应理论
        2.1.2 新要素禀赋理论
        2.1.3 农业弱质性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产品出口供给侧影响的研究
        2.2.2 关于气候变化不均衡性对农产品比较优势影响的研究
        2.2.3 关于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
        2.2.4 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产品贸易模式的影响研究
        2.2.5 文献评述
    2.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中国农产品出口概况
    3.1 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
        3.1.1 全球温室效应
        3.1.2 全球气候灾害
        3.1.3 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应对
    3.2 中国气候变化及应对
        3.2.1 中国气候要素的波动
        3.2.2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爆发情况
        3.2.3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
    3.3 中国农产品生产及出口情况
        3.3.1 农产品的统计范围
        3.3.2 中国农产品生产情况
        3.3.3 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
    3.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4 气候变化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机理
    4.1 短期影响机理
        4.1.1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的弱质性
        4.1.2 气候变化对农产品出口供给的影响
        4.1.3 农业碳减排的成本压力
    4.2 长期影响机理
        4.2.1 气候变化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4.2.2 低碳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5 基于随机森林的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5.1 随机森林简介
        5.1.1 人工智能算法简介
        5.1.2 随机森林原理
    5.2 实证结果及分析
        5.2.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5.2.2 影响农产品出口各项变量的重要性
    5.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6 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
    6.1 基于线性模型的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6.1.1 线性模型简介
        6.1.2 实证结果及分析
    6.2 农产品出口预测比较研究
        6.2.1 模型拟合效果
        6.2.2 模型拟合效果比较
    6.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7 气候变化对不同种类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7.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7.2 实证结果及分析
        7.2.1 茶叶
        7.2.2 大米
        7.2.3 植物油
    7.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8.2.1 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应对气候变化
        8.2.2 拓宽农业国际合作的渠道
        8.2.3 完善农业贸易保障机制
    本章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8)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数据来源
    1.7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7.1 可能的创新
        1.7.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理论基础
        2.1.1 出口竞争力概念
        2.1.2 国际竞争力理论
        2.1.3 比较优势理论
        2.1.4 竞争优势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2.2.2 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
        2.2.3 浙江省茶叶贸易的研究
        2.2.4 研究述评
第三章 浙江省茶叶生产与贸易变动情况
    3.1 浙江省概况
    3.2 浙江茶叶生产情况
    3.3 浙江省茶叶贸易情况
        3.3.1 浙江省茶叶出口情况
        3.3.2 浙江省茶叶出口产品及市场结构分析
    3.4 浙江省茶叶贸易在国际及国内的地位分析
        3.4.1 全球茶叶贸易情况
        3.4.2 浙江省茶叶出口占全球茶叶出口比重
        3.4.3 浙江省茶叶出口占中国茶叶出口比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评价
    4.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2 贸易竞争力指数
    4.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4 出口贡献率
    4.5 出口增长优势变差指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5.1 变量选择
        5.1.1 解释变量选取
        5.1.2 被解释变量选取
    5.2 模型检验
        5.2.1 单位根检验
        5.2.2 Engle-Granger协整检验
    5.3 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
    6.1 研究结论
    6.2 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对策
        6.2.1 不断提高茶叶出口质量
        6.2.2 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链管理水平
        6.2.3 继续挖掘“一带一路”区域市场潜力
        6.2.4 不断优化茶叶出口环境
        6.2.5 培育国际中高端市场
        6.2.6 不断优化茶叶出口结构
        6.2.7 大力实施茶文化走出去战略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肯尼亚茶叶出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茶叶贸易的研究
        1.2.2 关于肯尼亚茶叶出口的研究
        1.2.3 关于CMS模型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市场份额
        2.1.2 国际竞争力
        2.1.3 产品结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3 肯尼亚茶叶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世界茶叶出口现状
    3.2 肯尼亚茶叶出.口总体现状
        3.2.1 肯尼亚茶叶出口规模
        3.2.2 肯尼亚茶叶出口产品结构
        3.2.3 肯尼亚茶叶出口市场结构
    3.3 肯尼亚茶叶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3.3.1 出口增长规模较慢
        3.3.2 出口竞争力较弱
        3.3.3 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4 肯尼亚茶叶出口贸易实证分析
    4.1 CMS模型简介
    4.2 CMS模型构建及模型解释
    4.3 数据来源和说明
    4.4 肯尼亚茶叶出口影响因素的CMS模型测算与结果分析
        4.4.1 对总体茶叶出口影响因素的分解结果
        4.4.2 对分类茶叶出口影响因素的分解结果
5 促进肯尼亚茶叶出口的建议
    5.1 调整肯尼亚茶叶结构以及提高加工水平
    5.2 提升肯尼亚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肯尼亚出口主要国家的茶叶总额和价格(单位:吨,美元/公斤)
附录B 2003-2018年肯尼亚茶类产品出口金额(单位:千美元)
附录C 2003-2018年肯尼亚茶类产品出口总额(单位: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中印两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关于中印茶叶的理论研究
        1.2.2 国内学者关于中印茶叶的理论研究
    1.3 选题的目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印度茶产业出口现状
    2.1 印度茶业出口规模
    2.2 印度茶叶出口的SWOT分析
        2.2.1 优势分析
        2.2.2 劣势分析
        2.2.3 面临的机遇
        2.2.4 面临的挑战
    2.3 印度茶叶出口国的世界市场
    2.4 印度茶叶产量
    2.5 印度茶叶经济
第三章 中国茶产业出口现状
    3.1 中国茶叶出口规模
    3.2 中国茶叶出口的SWOT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2 劣势分析
        3.2.3 面临的机遇
        3.2.4 面临的挑战
    3.3 中国茶叶出口的世界市场
    3.4 中国茶叶产量
    3.5 中国茶叶经济
第四章 中印茶叶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4.1 中印茶叶商品的比较
    4.2 中印茶文化的比较
    4.3 中印茶叶出口市场的比较
    4.4 中印茶叶出口数量及价格的比较
    4.5 中印茶产地的比较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5.1 结论
    5.2 对策
        5.2.1 促进印度茶叶出口的对策
        5.2.2 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对策
        5.2.3 中印合作共同提高茶叶出口的对策
参考文献

四、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J]. 张晓英. 经济研究导刊, 2022(06)
  • [2]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以福建为例[D]. 陈宇芯.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3]江西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行怀勇,曹艳乔. 林业经济, 2020(05)
  • [4]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D]. 王刻铭.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5]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贸易研究[D]. 艾仁娜(Udartceva Irina).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6]桃源县茶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黄宗培. 广西大学, 2020(07)
  • [7]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 吕飞.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8]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D]. 杨芳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12)
  • [9]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肯尼亚茶叶出口问题研究[D]. MUSYOKI LINN KENDI. 大连海事大学, 2020(12)
  • [10]中印两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 罗欧汉(ROHAN JHA).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0(07)

标签:;  ;  ;  

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