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分析

结合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分析

一、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海军[1](2021)在《基于相对滑移效应影响下的粘钢加固梁承载能力计算研究》文中认为粘贴钢板加固法由于其施工简便,加固效果好而广泛地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其中,粘结层是保证原结构和加固钢板协同受力的关键因素,但由于新旧材料间力学性能的差异,在实际工程中粘结面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相对滑移,从而影响加固后结构的受力性能。为此,进行粘钢加固梁粘结面间相对滑移效应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粘钢加固梁在粘结面间相对滑移效应影响下的结构复合刚度、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以及粘结面间相对滑移效应对加固后结构受力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现行的混凝土结构短期刚度计算理论和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推导粘钢加固梁在粘结面间相对滑移效应影响下的结构复合刚度和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2)运用已推导的理论计算公式,分别给出了简支粘钢加固梁在跨中集中荷载、均布荷载和对称集中荷载形式下的复合刚度及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具体算例。由理论公式和算例结果可知:简支粘钢加固梁在以上三种荷载形式下的最大复合刚度均发生在支点截面处,最小复合刚度均发生在跨中截面处;由相对滑移效应引起的结构附加弯矩同样均在跨中位置处最大。此外,粘钢加固梁的复合刚度随着外荷载的增长而降低,相对滑移效应产生的附加弯矩随着外荷载的增长而增加。(3)建立粘钢加固梁考虑、不考虑粘结面间相对滑移效应的两种有限元模型,根据有限元结果分析比较了二者的开裂荷载、材料应力、复合刚度以及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的结果。由上述分析可知:相对滑移效应降低了结构的复合刚度以及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但对结构开裂荷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此外,由于相对滑移效应的存在,使原混凝土的压应力以及受拉、受压钢筋的应力均比无相对滑移效应时的高,但钢板的拉应力较无相对滑移效应时的小。

杨锐[2](2021)在《高层剪力墙结构开洞改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与提高,不在满足于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人们对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也早已不再局限于最基本的遮风挡雨,对建筑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要求。许多既有建筑在使用功能上稍显落后,为了使其更好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往往需要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和提升。针对剪力墙结构,由于其结构的局限性,剪力墙结构使用空间不够灵活,因此越来越多的剪力墙需要进行开设洞口的改造。对于剪力墙结构进行洞口的开设,一方面使得剪力墙墙体的抗剪切性能降低,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结构的完整性,降低了原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对剪力墙开洞后的受力性能以及抗震性能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对类似加固改造类项目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北省某17层办公楼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改造项目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该工程建筑的剪力墙进行开洞研究,选取三种不同开洞模型,从开洞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几个方面分析剪力墙结构上后开洞口对结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ANSYS软件对开设不同洞口的剪力墙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地震模拟。主要分析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借助ANSY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开洞前的原始剪力墙结构、开设不同楼层不同洞口形状洞口的剪力墙进行有限元建模,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2)本文对各种开洞形式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模态分析,对各种开洞形式下的模型的前6阶频率、前三阶振型以及在各方向的主振型情况进行分析研究;(3)分析每种模型在天津波作用下各楼层平均层间位移角以及平均位移,层间平均剪切力;(4)以实际工程为例,采取合理可靠的加固措施,分析加固后结构的受力及抗震性能,与原结构进行对比,验证加固方案的有效性。

夏冰[3](2020)在《基于实际工程的框架结构加固改造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对建筑进行加固改造可有效提升建筑物结构安全,解决老旧建筑物因结构功能退化、使用功能变更及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结构造成的破坏等诸多问题,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对老旧建筑物加固改造技术进行具体研究。按照结构改造加固工作流程,从业主改造需求、结构检测鉴定、初步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优化到改造加固施工进行了技术分析,对加固后结构的承载力及抗震能力进行了复核验算和对比分析。同时运用Abaqus软件对一榀框架及部分楼板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运用拟静力法对结构抗震进行了建模及计算,对结构通过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及增大截面加固前后承载力和抗震能力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对加固改造后的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并对梁、板、柱进行了承载力验算,分析结果为:与原结构相比,结构自振周期以及结构位移有所减小,框架部分承担倾覆力矩以及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刚度均有所增加。2.选取标准层一榀框架及相邻楼板,一榀框架柱在工程实际中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梁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楼板采用粘贴钢板和粘贴碳纤维布加固,运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论为:加固后一榀框架柱及楼板抗震性能得到提高;楼板使用碳纤维布加固后,承载能力高于钢板加固的承载能力,但抗震性能弱于钢板加固。

陆金健[4](2020)在《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空心板试验与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荷载快速增加,现有混凝土桥梁出现破碎碳化、钢筋锈蚀等一系列病害,桥梁的维修加固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的重视。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技术作为一种梁底配制不锈钢绞线(钢筋),涂抹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做为粘结材料共同受力的新型加固方法应运而生。目前,对于渗透性聚合物砂浆—不锈钢绞线加固法在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普通钢筋加固在机理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针对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研究存在的不足,开展了8m空心板的1/2缩尺试验,以研究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空心板梁的受力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各根抗弯试验梁的破坏模式,裂缝发展形态,荷载—位移曲线,钢筋应变曲线等方面。结果表明,采用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后的混凝土试验梁,较未加固梁抗弯承载力提高约39.27%、44.13%、171.26%、138.87%,其抗弯承载力显着提高,刚度增大,试验梁主裂缝间距减小,裂缝发展缓慢,加固效果明显。为了验证试验结果的合理性,借助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空心板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空心板的荷载效应、应力应变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在试验与非线性有限元模拟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的加筋形式(包括不同的加筋配筋率、不同的加筋钢筋等级)对试验梁抗弯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配筋率比同一配筋率下提高钢筋等级对试验梁加固效果明显,在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同时增大配筋率和提高钢筋等级对试验梁加固效果更为明显。为验证加固试验的合理适用性,以价格平衡作为约束条件,又开展了粘贴钢板加固试验梁、粘贴碳纤维板加固试验梁,结果表明,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在提高抗弯承载力、减小试验梁跨中挠度、抑制裂缝发展方面均优于粘贴钢板和粘贴碳纤维加固,且在力学性能及施工工艺均优于传统加固方法。

李浩[5](2019)在《胶层含石英砂粘钢加固混凝土梁粘贴界面受力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土木工程也在迅速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早期建造的建筑物已经迈入或即将迈入老龄化阶段,从经济性和时效性的角度,考虑到建筑物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许多建筑物不适合重建,所以建筑行业的维护和加固工作比例逐年增加。本文主要针对粘钢加固方法,在现有的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粘钢加固技术进行了改进。在胶层中加入石英砂,以期通过石英砂的加入可以使胶层性能改善,增大胶层的应力传递效率,增强粘钢加固的效果。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了建筑结构构件常用的加固方法,并列举了各种加固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现有粘钢加固技术的研究成果。(2)了解了建筑结构构件需要加固的原因,同时对粘贴钢板加固技术的优异特点、适用范围、一般要求、受力特征和破坏形态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3)以钢板厚度、胶层厚度和石英砂厚度三种主要因素,每种因素分别取五组数据来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组合,在125种组合中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25种组合,因此,制作25根试件梁。(4)介绍了既有文献计算理论,将既有文献中的应力计算公式带入试验参数得出理论计算应力数据,并与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5)由于其中三根试件梁因石英砂与胶的比例过大,掺和之后,胶的粘结性能大大降低,因此将这三组省略。通过试验,将22根初始状态下的钢筋混凝土梁分别进行粘贴钢板加固,在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进行加载,然后根据试验数据对试件梁的挠度、钢板底面正应力、混凝土底面正应力、钢板—胶层间剪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胶层中加入石英砂有助于界面应力的有效传递,使得钢板更充分发挥其作用,证明了试验设想。最后,对实际工程应用中石英砂的用量提出了建议。

史占宽[6](2019)在《粘钢锚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粘钢加固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方法。为了提高原有结构构件的强度或刚度,采用特制的结构胶使钢板和原始结构牢固地形成一个整体,并承受共同的受力和变形。目前粘钢加固用于受弯构件正弯矩区承载力不足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计算和构造措施都已经比较完善,但对于混凝土框架梁负弯矩区承载力不足的加固研究尚不充分。本文设计出了采用不同形式粘钢锚固的节点试件,并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对往复加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负弯矩区采用不同形式粘钢锚固节点试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不考虑钢筋滑移的情况下,运用基本力学方法对粘钢后的T型截面梁及矩形截面梁的受力进行了分析,采用基本力学原理分析截面在梁端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截面极限承载力。(2)鉴于试验试件,建立了基于ANSYS软件平台的不同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负弯矩区粘钢锚固技术的空间仿真分析模型,通过合理设置计算参数,准确的模拟了不同锚固技术梁在单调荷载下的受力过程,所得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数据误差在10%以内,比较吻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延用以上参数设置,模拟了不同锚固技术加固节点在往复荷载下的受力过程。对其滞回性能、延性、承载力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规范、围板和回型加固方法均调动了混凝土参与受力,节点承载力提高12.52%49.23%。后两种均因承载力的提升而导致耗能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滞回曲线均成现Z型,耗能能力要次于规范加固及未加固节点。综合围板、回型加固这两种锚固形式分析结果得,回型加固只对节点和梁端进行了加固,其既发挥了梁钢筋的作用,又起到了对节点锚固的作用。而围板加固只对梁端和柱端进行了加固,导致节点混凝土开裂较早,裂缝发展迅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粘钢锚固应尽量保证混凝土柱、梁及节点的整体性与连贯性,方能充分发挥加固钢板良好的抗震性能。

廖芮[7](2019)在《混凝土梁粘贴钢材或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的耐火保护层研究》文中指出混凝土结构有多种加固方法,其中粘贴加固法因便捷经济、不改变构件尺寸和受力等优点最为常用。但由于结构胶粘剂的耐高温性能极差,如不对粘贴加固构件进行有效的耐火保护会使构件在高温下丧失所加固的承载力,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行业内对粘贴加固结构的耐火研究一直较为欠缺,所以我国现有规范还尚未对不同耐火等级下粘贴加固结构应采取的防火保护措施提出明确的要求。鉴于此,本文针对在水泥砂浆和钢结构防火涂料保护下的粘贴加固梁的耐火性能开展研究,以期为粘贴加固梁的耐火保护层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采用了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以ABAQUS有限元软件为研究工具,以团队共同完成的粘贴钢材及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混凝土梁的耐火试验为数据基础,通过顺序耦合热-应力分析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1、建立5根试验梁的温度场模型,将模拟得到的温度场与试验温度场进行对比拟合,并比较厚薄结合型防火涂料和水泥砂浆两者的防火隔热效果;2、建立5根试验梁的高温力学模型,将温度场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导入模型进行应力-应变场分析,完成模拟跨中位移与试验跨中位移的对比拟合,以验证有限元模型和有限元方法的正确性;3、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选取L1进行水泥砂浆的厚度参数分析,选取L3进行厚型防火涂料、厚薄结合型防火涂料两者的厚度参数分析,以探究不同厚度防火保护层对粘贴加固梁耐火性能的影响,为粘贴加固梁耐火保护层的选择提出工程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砂浆层在高温下无法提供1h以上的有效保护,建议仅在粘贴加固梁的耐火等级为四级时才可以采用。厚薄结合型防火涂料的耐火效果较好,而且相对于厚型防火涂料可以减小10mm左右的喷涂厚度,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和高温下分层脱落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因此建议对耐火等级为三级及以上的粘贴加固梁采用厚薄结合型防火涂料作为耐火保护层。

沈炫[8](2018)在《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法是一种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为理论基础的新型加固法,该方法通过结构胶和螺栓将U型钢与混凝土梁连结成整体,而U型钢底面钢板与混凝土梁底面并不接触,形成箱形结构。本加固法综合了粘结型钢加固法与增大截面加固法的优势,使各种材料的性能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原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该加固法具有加固工艺简单、加固周期短的特点,与现有加固方法相比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可应用于因战争、灾害导致损坏的桥梁结构快速加固,或其他需要快速、大幅度提高承载力和刚度的加固领域。本文结合东湖“3551光谷人才计划”专项资金项目《大幅度快速提升工程结构承载能力的关键技术研究》,对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并获得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加固混凝土梁的方法》(ZL201610163624.4),所完成的工作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11根一次受力加固试件、3根损伤加固试件以及3根二次受力加固试件,对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加固组合梁U型钢截面参数、初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初始损伤程度以及二次受力对加固梁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U型钢通过结构胶和螺栓与混凝土梁连结,能够有效的形成组合截面共同工作,大幅度提高原结构的抗弯承载力和刚度;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加固组合梁截面高度能够显着提高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仅增大U型钢侧板厚度时,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均随之增大;当仅增加U型钢底面钢板厚度时,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也随之增大;加固试件的承载力和刚度受未加固梁初始配筋率的影响较小;随着未加固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加固试件的整体工作性能更好;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受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损伤程度的影响较小;二次受力试件,加固时混凝土梁的二次受力程度对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影响也较小。(2)在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截面内力平衡法对加固试件的承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包括屈服荷载、抗弯极限承载力、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以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所提出公式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3)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U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加固梁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本构模型的选择、模型参数的选用、有限元单元的选择等进行了探讨,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模型能够反映加固试件的受力性能。对加固试件受力过程中各部分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本加固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不同材料各自的优势力学性能。(4)对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荷载下的应变和变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考虑滑移效应以及加固损伤等因素影响的刚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5)对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的界面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 U型钢与混凝土梁界面之间发生剥离的具体类型和剥离机理,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提出了界面水平剪应力以及剥离荷载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6)对加固试件U型钢与混凝土梁剥离后的屈曲现象进行了分析。基于能量法,推导了 U型钢侧板在发生剥离的情况下,粘结区侧板及箱体区侧板在弯曲、剪切以及弯-剪复合应力作用下的临界屈曲应力表达式,并提出了防止屈曲发生的构造措施。

胡玲[9](2018)在《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疲劳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防工程和抗灾抢险活动中,重载车辆需要通过桥梁、涵洞等基础设施,为此,结构构件如梁、板、柱等应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传统的粘钢加固法因受界限配筋率的限制,对结构承载力和刚度的提高幅度有限,但对于能大幅度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增大截面加固法,其对结构的自重影响又较大,且加固过程中需要进行湿作业,施工和养护的周期又较长,两者均不适用于国防工程和抗灾抢险工程。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施工工期短,操作便捷,节省人力物力的快速大幅度提高工程结构承载能力的加固方法——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法。该项加固技术只需用螺栓和结构胶将U型钢腹板与混凝土梁侧面连接,且U型钢底板与混凝土梁底面之间不进行混凝土填充,呈箱形空间结构,减轻了结构自重。加固后所形成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能够充分发挥钢材的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受压性能,同时使得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但目前尚未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与设计方法来指导该技术的应用,鉴于此,课题组对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的基本力学性能开展了研究,本文着重对其中的抗弯疲劳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包括:1、完成了 2根梁的静力加载试验和10根梁的等幅疲劳加载试验,其中包括1根未加固对比梁的静载、1根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梁的静载、1根未加固梁的疲劳试验以及9根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梁的疲劳试验,研究了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与破坏规律。试验表明:1)采用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在静载和疲劳荷载作用下,U型钢与混凝土梁均能较好地协同工作;2)与未加固的混凝土梁相比,加固后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可以显着提高承载力及刚度,大幅延长疲劳寿命;3)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梁的疲劳破坏,首先在U型钢底板一侧焊趾处产生裂纹,此后疲劳荷载继续循环2~6万次,该裂纹扩展使得U型钢的底板和受拉区腹板全部断裂,之后受压区腹板与混凝土梁迅速剥离,且同时受压区混凝土破碎。2、分析了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在静载和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加固后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静载和疲劳荷载作用下,其横截面应变均较好地符合平截面假定;2)在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钢筋及钢板的材料应变和构件挠度的发展均遵循三阶段变化规律;3)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推导,提出了静载作用下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计算公式;4)根据疲劳荷载作用下加固梁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发展规律,探讨了疲劳荷载作用下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累积残余应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3、在探讨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发展规律和刚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基于钢筋混凝土梁刚度解析法和钢-混凝土组合梁折减刚度法对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梁的短期刚度和疲劳刚度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及公式,同时提出了残余挠度变形系数来计算疲劳荷载下加固梁的挠度,研究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4、基于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统计了在不同参数设计下该类加固梁的疲劳寿命分布规律,并以累积损伤值的计算为基础,分析了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的疲劳累积损伤发展过程;基于损伤力学理论,通过对梁刚度衰减规律的分析及疲劳损伤的计算,提出了基于刚度退化的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疲劳寿命预测的方法;同时基于名义应力法,建立了钢板的S-N曲线来预测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5、通过建立任意疲劳加载次数后混凝土本构模型和钢材本构模型,选用Abaqus软件对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加固后组合梁在各个疲劳循环次数后的变形性能和疲劳损伤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同时联合疲劳分析软件Fe-safe对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有限元模型的精确性后,进一步对加固梁进行参数拓展分析,研究发现:1)U型钢腹板厚度对箱形加固梁的疲劳性能影响较大,底板厚度次之,箱体高度的影响最小;2)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随着腹板厚度的增加而呈现单调增加,但与箱体高度和底板厚度的关系并非单调,其中6mm底板厚度和120mm箱体高度可作为疲劳寿命增加的临界点。在工程中当要大幅度提高梁的抗弯疲劳寿命时,应优先选用增加腹板厚度的方法,且腹板厚度不宜超过10mm。

刘廷滨,赵建昌,张家玮,王作伟[10](2017)在《粘钢加固RC梁非线性分析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以现有混凝土本构关系、钢材本构关系、钢板与钢筋混凝土(RC)梁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为基础,引入割线刚度,根据粘钢加固RC梁截面的平衡条件及钢板与RC梁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推导以钢板拉力表达的粘钢加固RC梁非线性微分方程。通过引入位移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分别给出双集中荷载、均布荷载作用下粘钢加固RC简支梁微分方程的通解,以及以钢板拉力表达的粘钢加固RC梁协调工作系数的表达式。5根不同粘钢量、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跨度试验梁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影响该非线性分析方法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有粘结滑移刚度、钢板端部锚固状况和荷载作用形式。

二、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相对滑移效应影响下的粘钢加固梁承载能力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桥梁加固方法
        1.2.1 增大截面加固法
        1.2.2 粘贴碳纤维板(布)加固法
        1.2.3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1.2.4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
        1.2.5 粘贴钢板加固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粘贴钢板加固法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粘贴钢板加固法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计算理论
    2.1 粘贴钢板加固法的原理
    2.2 加固钢板与混凝土梁粘结面间的粘结滑移机理
    2.3 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式
    2.4 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复合刚度分析及理论计算
        2.4.1 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刚度的计算
        2.4.2 粘钢加固梁抗弯刚度的计算
    2.5 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
        2.5.1 粘钢加固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假定
        2.5.2 粘钢加固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相对滑移效应下的粘钢加固梁承载力理论研究
    3.1 相对滑移效应对粘钢加固梁的影响
    3.2 基于相对滑移效应下粘钢加固梁复合刚度计算公式的推导
    3.3 不同荷载形式下粘钢加固梁考虑相对滑移效应的复合刚度
        3.3.1 简支粘钢加固梁受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复合刚度
        3.3.2 简支粘钢加固梁受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复合刚度
        3.3.3 简支粘钢加固梁受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复合刚度
    3.4 基于相对滑移效应下粘钢加固梁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3.4.1 粘钢加固梁相对滑移效应对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3.4.2 粘钢加固梁考虑相对滑移效应下的计算公式
    3.5 不同荷载形式下粘钢加固梁考虑相对滑移效应的抗弯承载力
        3.5.1 简支粘钢加固梁受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3.5.2 简支粘钢加固梁受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3.5.3 简支粘钢加固梁受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3.6 受跨中集中荷载作用的简支粘钢加固梁算例
        3.6.1 复合刚度的计算
        3.6.2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粘钢加固梁的承载能力有限元分析
    4.1 ANSYS有限元基本理论
    4.2 粘钢加固梁的有限元建模步骤
        4.2.1 材料的本构关系
        4.2.2 单元类型的选择
        4.2.3 粘钢加固梁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4.2.4 有限元模型的加载原则
    4.3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4.3.1 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结果分析
        4.3.2 无相对滑移效应的粘钢加固梁有限元结果分析
        4.3.3 有相对滑移效应的粘钢加固梁有限元结果分析
    4.4 有、无相对滑移效应的结果对比分析
        4.4.1 结构位移及复合刚度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4.2 结构组成部分的应力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4.3 结构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高层剪力墙结构开洞改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剪力墙结构抗震构造及加固措施
        1.2.1 剪力墙结构抗震加固必要性分析
        1.2.2 既有剪力墙结构存在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剪力墙结构开洞及加固研究现状
    2.1 剪力墙结构抗震及有限元模拟研究
        2.1.1 研究现状
        2.1.2 存在的问题
    2.2 高层剪力墙结构开洞相关研究
        2.2.1 研究现状
        2.2.2 存在的问题
    2.3 剪力墙结构加固研究
        2.3.1 研究现状
        2.3.2 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框剪结构开洞的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理论
    3.1 框架剪力墙结构理论
        3.1.1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基本假定
        3.1.2 剪力墙布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3.1.3 框架剪力墙结构协同工作原理
    3.2 有限元分析理论
    3.3 剪力墙结构有限元模拟及常用软件
        3.3.1 有限元模拟常用软件
        3.3.2 剪力墙结构有限元模型
    3.4 剪力墙结构本构关系模型及算法
        3.4.1 剪力墙结构
        3.4.2 本构关系模型
        3.4.3 迭代算法
        3.4.4 收敛准则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剪力墙结构开洞对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ANSYS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模型及参数定义
        4.2.2 材料属性定义
        4.2.3 单元定义
        4.2.4 网格划分
    4.3 开洞前后结构整体模型计算
        4.3.1 开洞前结构整体模型计算
        4.3.2 开洞后结构整体模型计算
    4.4 模型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分析
        4.4.1 不同开洞模型承载力分析
        4.4.2 不同开洞抗震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剪力墙结构加固措施分析
    5.1 常用加固方法对比
        5.1.1 传统抗震加固方法
        5.1.2 新型抗震加固方法
    5.2 本工程采用的加固措施
        5.2.1 工程概况
        5.2.2 加固处理方案
    5.3 加固后结构整体模型计算
        5.3.1 加固后承载力分析
        5.3.2 加固后抗震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实际工程的框架结构加固改造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老旧建筑物加固改造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老旧建筑物加固改造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优化设计研究状况
    1.3 加固改造工作程序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老旧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分析
    2.1 工程简介
    2.2 现场检测结果
        2.2.1 宏观检测
        2.2.2 地基基础检测
        2.2.3 构件材料的强度和钢筋的配置检测
        2.2.4 改造方案及结构验算
        2.2.4.1 改造方案
        2.2.4.2 结构验算
        2.2.5 结构抗震检测
        2.2.6 可靠性鉴定
        2.2.6.1 安全性鉴定
        2.2.6.2 正常使用性鉴定
        2.2.6.3 可靠性鉴定
    2.3 检测鉴定结论及建议
        2.3.1 结论
        2.3.2 建议
    2.4 本章小结
3 结构加固优化设计
    3.1 常用加固方法研究
        3.1.1 地基基础加固方法研究
        3.1.1.1 加大基础底面法
        3.1.1.2 加桩托换原基础
        3.1.2 结构加固方法研究
        3.1.2.1 增大截面加固法
        3.1.2.2 外粘钢板加固法
        3.1.2.3 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法
        3.1.2.4 植筋加固法
    3.2 加固设计方案确定
        3.2.1 框架柱加固方案
        3.2.2 梁加固方案
        3.2.3 楼板加固方案
    3.3 设计方案优化
        3.3.1 抗震优化设计
        3.3.2 方案优化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结构加固验算及有限元分析
    4.1 结构加固验算
        4.1.1 结构计算基本条件
        4.1.1.1 计算基本条件
        4.1.1.2 计算参数
        4.1.2 加固前后结构抗震能力分析对比
        4.1.2.1 X向地震作用下内力分析对比
        4.1.2.2 Y向地震作用下内力分析对比
        4.1.2.3 整体抗震分析对比
        4.1.3 加固前后结构承载力分析验算
        4.1.3.1 加固前后梁承载力分析对比
        4.1.3.2 加固前后柱承载力分析对比
        4.1.3.3 加固前后板承载力分析对比
    4.2 改造区域加固构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4.2.1 Abaqus软件简介
        4.2.2 ABAQUS中材料的本构关系
        4.2.3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模型的设计
        4.2.3.1 模型的选取
        4.2.3.2 模型的尺寸和材料
        4.2.3.3 加固方案的设计
        4.2.3.4 参数定义
        4.2.3.5 单元选取的类型
        4.2.3.6 模型的建立方法
        4.2.3.7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4.2.3.8 网格的划分
    4.3 模拟主要抗震性能参数
    4.4 模拟构件应力云图分析
        4.4.1 混凝土和钢筋骨架应力云图分析
    4.5 滞回曲线分析
        4.5.1 一榀框架的滞回曲线分析
        4.5.2 楼板的滞回曲线分析
    4.6 骨架曲线分析
        4.6.1 一榀框架的骨架曲线分析
        4.6.2 楼板的骨架曲线分析
    4.7 延性分析
        4.7.1 一榀框架延性分析
        4.7.2 楼板延性分析
    4.8 耗能能力分析
        4.8.1 一榀框架的耗能能力
        4.8.2 楼板的耗能能力
    4.9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空心板试验与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现有混凝土桥梁加固的主要方法
        1.2.2 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方法
        1.2.3 国外研究现状
        1.2.4 国内研究现状
        1.2.5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梁试验及分析
    2.1 试验梁设计
        2.1.1 试验梁缩尺模型的建立
        2.1.2 试验梁参数
    2.2 试件制作
        2.2.1 普通混凝土梁
        2.2.2 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钢筋加固试件梁
        2.2.3 渗透性聚合物砂浆—不锈钢绞线加固试件梁
    2.3 试验材料力学特征
        2.3.1 混凝土
        2.3.2 钢筋
        2.3.3 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及钢绞线
    2.4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式
        2.4.1 试验装置
        2.4.2 试验荷载及加载方案
    2.5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设
        2.5.1 测试内容
        2.5.2 测点布设
    2.6 试验梁破坏形态
        2.6.1 主要试验现象
        2.6.2 裂缝分析
    2.7 试验梁测试结果
        2.7.1 荷载位移曲线
        2.7.2 受拉纵筋应变
        2.7.3 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普通钢筋应变
        2.7.4 受压区混凝土应变
    2.8 本章小结
3 试验梁有限元模拟及参数分析
    3.1 材料非线性分析理论及本构模型
        3.1.1 材料非线性问题
        3.1.2 混凝土总应变裂缝模型
        3.1.3 钢筋本构模型
    3.2 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模型的建立及计算结果
        3.2.1 模型的建立
        3.2.2 试验梁有限元承载力对比
        3.2.3 荷载位移曲线的对比
        3.2.4 应力分析
    3.3 试验梁有限元参数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与传统加固方法试验对比分析
    4.1 试验梁制作及破坏形态
        4.1.1 粘贴钢板加固试验梁
        4.1.2 粘贴碳纤维板加固试验梁
        4.1.3 粘钢加固、粘碳纤维板加固试验梁破坏形态
        4.1.4 粘钢加固、粘碳纤维板加固试验梁结果
    4.2 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与传统加固对比分析
        4.2.1 承载力对比分析
        4.2.2 挠度对比分析
        4.2.3 裂缝对比分析
        4.2.4 加固梁力学特点及施工工艺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胶层含石英砂粘钢加固混凝土梁粘贴界面受力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程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混凝土结构的常用加固方法
        1.2.1 增大截面加固法
        1.2.2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1.2.3 外包型钢加固法
        1.2.4 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
        1.2.5 粘贴钢板加固法
        1.2.6 绕丝法
        1.2.7 锚栓锚固法
        1.2.8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1.2.9 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法
    1.3 粘钢加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粘贴钢板加固法研究
    2.1 钢筋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原因
    2.2 粘贴钢板加固法的特点
    2.3 粘贴钢板加固法的适用范围
    2.4 粘贴钢板加固法的一般要求
    2.5 粘钢加固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
    2.6 粘钢加固混凝土梁破坏形态
    2.7 粘钢加固混凝土梁理论计算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胶层含石英砂粘钢加固混凝土梁试验设计
    3.1 试验目的
    3.2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3.2.1 配合比选定
        3.2.2 试块加载数据分析
    3.3 试验设计
        3.3.1 材料参数的设计
        3.3.2 正交试验设计
        3.3.3 试件制作
        3.3.4 试件梁的材料选择及配比
    3.4 试验准备
        3.4.1 表面处理
        3.4.2 配胶方法
        3.4.3 粘贴、固定、固化
        3.4.4 粘贴应变片
        3.4.5 接导线、安装试验装置
    3.5 试验装置
    3.6 剥离测试准则、测试内容及加载方法
        3.6.1 剥离测试准则
        3.6.2 测点布置及测试内容
        3.6.3 加载方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胶层含石英砂粘钢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试验结果和挠度分析
        4.1.1 试验结果分析
        4.1.2 挠度分析
    4.2 正应力分析
        4.2.1 钢板底面正应力分析
        4.2.2 梁底面混凝土正应力分析
    4.3 钢板与胶层间剪应力分析
    4.4 界面应力理论值与试验数据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粘钢锚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粘钢加固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国内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3 中柱节点抗震性能国内外研究简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框架节点与梁端加固理论
    2.1 破坏类型分析
    2.2 正截面抗裂分析
    2.3 抗弯承载力分析
        2.3.1 T型截面压区粘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2.3.2 矩形截面压区粘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框架梁粘钢锚固的有限元建模及理论验证
    3.1 概述
    3.2 粘钢锚固方案设计及加载方案
        3.2.1 粘钢锚固方案设计
        3.2.2 加载方案
    3.3 有限元模型
        3.3.1 本构关系
        3.3.2 单元类型
        3.3.3 网格划分
        3.3.4 模型加载及边界条件
        3.3.5 影响混凝土有限元计算收敛的因素
    3.4 试验验证及对比分析
        3.4.1 单调加载试件破坏全过程
        3.4.2 分析结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梁柱节点负弯矩区加固后的抗震性能分析
    4.1 竖向低周反复
    4.2 滞回曲线分析
    4.3 骨架曲线
    4.4 节点延性分析和耗能能力分析
    4.5 节点刚度退化和承载力退化分析
    4.6 钢筋、钢板及混凝土的荷载-应变曲线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混凝土梁粘贴钢材或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的耐火保护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维修加固的前景
        1.1.2 建筑火灾的危害
        1.1.3 结构加固的耐火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固材料的高温性能
        1.2.2 粘贴钢板加固法的耐火研究现状
        1.2.3 粘贴CFRP加固法的耐火研究现状
        1.2.4 结构胶黏剂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耐火试验概况
    2.1 试验目的
    2.2 防火涂料样板试验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结果分析
    2.3 粘贴加固梁耐火试验
        2.3.1 加固梁设计
        2.3.2 温度和位移测点
        2.3.3 试验方法
        2.3.4 试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粘贴加固梁温度场分析
    3.1 引言
    3.2 热传递的基本类型
    3.3 构件材料的热工参数
        3.3.1 混凝土的热工参数
        3.3.2 钢筋的热工参数
        3.3.3 钢材的热工参数
        3.3.4 CFRP的热工参数
        3.3.5 水泥砂浆的热工参数
        3.3.6 防火涂料的热工参数
    3.4 温度场建模与求解
        3.4.1 有限元基本假定
        3.4.2 部件创建与模型装配
        3.4.3 荷载及边界条件
        3.4.4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3.4.5 模型计算与求解
    3.5 温度场数据分析
        3.5.1 温度场云图
        3.5.2 升温曲线对比
        3.5.3 误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粘贴加固梁应力-应变场分析
    4.1 引言
    4.2 构件材料的高温性能
        4.2.1 混凝土的高温性能
        4.2.2 钢筋的高温性能
        4.2.3 钢材的高温性能
        4.2.4 CFRP的高温性能
        4.2.5 水泥砂浆的高温性能
        4.2.6 防火涂料的高温性能
    4.3 应力-应变场建模与求解
        4.3.1 有限元基本假定
        4.3.2 荷载及边界条件
        4.3.3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4.4 应力-应变场数据分析
        4.4.1 耐火极限判断
        4.4.2 高温变形云图
        4.4.3 跨中位移对比
        4.4.4 误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护层厚度对耐火性能的影响探究
    5.1 引言
    5.2 水泥砂浆保护层的厚度参数分析
        5.2.1 有限元温度场分析
        5.2.2 有限元应力-应变场分析
    5.3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厚度参数分析
        5.3.1 有限元温度场分析
        5.3.2 有限元应力-应变场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
        1.2.1 增大截面法
        1.2.2 外包钢加固法
        1.2.3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1.2.4 粘钢加固法
    1.3 粘结型钢加固法
        1.3.1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发展概况
        1.3.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现状
        1.3.3 型钢加固研究现状
    1.4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法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件制作
        2.2.3 材料性能
        2.2.4 试件测点布置及加载
    2.3 试验现象
        2.3.1 一次受力加固试件
        2.3.2 损伤加固试件
        2.3.3 二次受力加固试件
    2.4 试件结果分析
        2.4.1 破坏形态
        2.4.2 极限承载力
        2.4.3 弯矩(M)-挠度(δ)
        2.4.4 沿跨中截面高度应变分布
        2.4.5 钢筋应变及U型钢底面应变
        2.4.6 加固梁延性
        2.4.7 加固梁端部滑移曲线
    2.5 本章小结
3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理论分析
    3.1 引言
    3.2 一次受力U型钢加固组合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2.1 计算基本假定
        3.2.2 加固梁屈服荷载计算
        3.2.3 加固梁极限承载力计算
    3.3 二次受力U型钢加固组合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分析
        3.3.1 计算基本假定
        3.3.2 加固前受荷状态计算
        3.3.3 二次受力时加固组合梁截面受压区高度的确定
        3.3.4 最大初始持载程度的确定
        3.3.5 加固后屈服荷载计算
        3.3.6 加固后极限承载力计算
    3.4 U型钢箱型加固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模型
        4.2.1 单元选取
        4.2.2 本构关系
        4.2.3 界面处理
        4.2.4 模型求解
    4.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3.1 荷载-挠度曲线
        4.3.2 U型钢加固梁应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刚度及变形分析
    5.1 引言
    5.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刚度计算方法
    5.3 U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刚度计算
        5.3.1 换算截面刚度计算
        5.3.2 折减刚度计算
    5.4 U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变形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界面受力分析
    6.1 引言
    6.2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的界面剥离分析
    6.3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的界面应力分析
        6.3.1 三分点处对称集中荷载作用的简支梁
        6.3.2 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以及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梁
    6.4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的界面剥离荷载计算
    6.5 螺栓设计
        6.5.1 螺栓承载力计算
        6.5.2 螺栓数量的计算
    6.6 抗剥离措施建议
    6.7 本章小结
7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侧板稳定性分析
    7.1 引言
    7.2 小挠度理论计算薄板屈曲荷载的基本假定
    7.3 薄板稳定分析的常用方法
        7.3.1 静力平衡法
        7.3.2 能量法
        7.3.3 有限单元法
    7.4 U型钢加固混凝土梁侧板弯曲屈曲分析
        7.4.1 弹性转动约束边界
        7.4.2 粘结区侧板弯曲屈曲分析
        7.4.3 下部箱体区侧板弯曲屈曲分析
    7.5 U型钢加固混凝土梁侧板剪切屈曲分析
        7.5.1 U型钢侧板粘结区剪切屈曲分析
        7.5.2 U型钢侧板下部箱体区剪切屈曲分析
    7.6 U型钢侧板弯-剪复合作用下的屈曲分析
    7.7 U型钢箱型加固混凝土梁抑制局部失稳的构造措施建议
    7.8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完成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疲劳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概况
    1.3 型钢-混凝土组合抗弯加固梁的特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混凝土及钢筋疲劳问题的研究现状
        1.4.2 剪力连接件及钢梁疲劳问题的研究现状
        1.4.3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1.4.4 钢-混凝土组合构件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1.4.5 钢筋混凝土加固梁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1.5 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存在的问题
        1.5.2 主要研究内容
2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抗弯等幅疲劳试验
    2.1 前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验材料力学性能
        2.2.3 试件制备
        2.2.4 试验装置及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案
        2.3.1 应力幅估算
        2.3.2 试验加载方案
        2.3.3 测点布置及测试内容
    2.4 试验现象及分析
        2.4.1 静载梁
        2.4.2 疲劳梁
    2.5 本章小结
3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疲劳性能及累积残余应变计算
    3.1 前言
    3.2 静载作用下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力学性能
        3.2.1 开裂荷载
        3.2.2 极限荷载
        3.2.3 正截面应变
        3.2.4 跨中挠度
        3.2.5 端部滑移
    3.3 疲劳荷载作用下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力学性能
        3.3.1 疲劳寿命
        3.3.2 跨中截面应变分布
        3.3.3 各材料应变发展规律
        3.3.4 跨中挠度
        3.3.5 端部滑移
    3.4 加固梁压区边缘混凝土应变发展规律
    3.5 加固梁压区边缘混凝土累积残余应变计算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疲劳变形性能及刚度计算
    4.1 前言
    4.2 加固梁跨中挠度发展规律
        4.2.1 静载作用下加固梁跨中挠度的发展规律
        4.2.2 疲劳荷载作用下加固梁跨中挠度的发展规律
    4.3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刚度计算方法
        4.3.1 静载作用下的刚度计算
        4.3.2 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刚度计算
        4.3.3 承受疲劳荷载加固梁的挠度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混凝土梁的累积损伤及寿命预测
    5.1 前言
    5.2 梁的疲劳寿命及影响因素分析
    5.3 疲劳累积损伤及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
        5.3.1 基于受压区边缘混凝土残余压应变的疲劳损伤演化
        5.3.2 基于刚度退化的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5.3.3 基于S-N曲线的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Abaqus/Fe-safe的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梁疲劳性能有限元分析
    6.1 前言
    6.2 有限元计算模型
        6.2.1 单元类型选取
        6.2.2 材料本构关系
        6.2.3 单元网格划分
        6.2.4 界面接触处理
        6.2.5 边界条件及加载
        6.2.6 模型求解
    6.3 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与分析
        6.3.1 静力加载结果
        6.3.2 疲劳有限元结果
    6.4 基于Fe-safe的疲劳分析方案
    6.5 加固梁疲劳寿命有限元分析
        6.5.1 疲劳寿命有限元结果
        6.5.2 加固参数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粘钢加固RC梁非线性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粘钢加固RC梁微分方程的建立
2 微分方程求解
    2.1 双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
    2.2 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
3 截面协调工作系数kb表达式的建立
4 粘钢加固RC梁正截面承载力和变形计算
5 试验验证
6 影响非线性分析方法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1) 粘结—滑移刚度
    2) 钢板端部锚固状况
    3) 荷载作用形式
7 结论

四、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相对滑移效应影响下的粘钢加固梁承载能力计算研究[D]. 徐海军. 南昌大学, 2021
  • [2]高层剪力墙结构开洞改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 杨锐.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1(01)
  • [3]基于实际工程的框架结构加固改造研究与应用[D]. 夏冰.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4]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筋组合加固空心板试验与有限元分析[D]. 陆金健.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5]胶层含石英砂粘钢加固混凝土梁粘贴界面受力试验研究[D]. 李浩.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4)
  • [6]粘钢锚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 史占宽.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7]混凝土梁粘贴钢材或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的耐火保护层研究[D]. 廖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D]. 沈炫. 武汉大学, 2018(06)
  • [9]锚粘U型钢箱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疲劳性能研究[D]. 胡玲. 武汉大学, 2018(06)
  • [10]粘钢加固RC梁非线性分析方法[J]. 刘廷滨,赵建昌,张家玮,王作伟. 中国铁道科学, 2017(04)

标签:;  ;  ;  ;  ;  

结合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