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疱疹的预防和治疗

生殖器疱疹的预防和治疗

一、生殖器疱疹的防与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琴,王清滢,申淘淘,马梦茜,吴思琪,郎娜[1](2022)在《基于“下焦如渎”探讨猪苓汤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文中提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是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导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及肛门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等症状,常伴随灼热疼痛等自觉症状。劳累、发热、饮酒、感染、性行为等为导致其复发的重要因素。在15~49岁人群中,每10人便有超过1人感染2型单纯疱疹病毒。目前尚无彻底清除单纯疱疹病毒,防止其复发的方法,疾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中医认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发病多与风、湿、热、肝肾阴虚、七情内伤及饮食偏嗜等因素有关,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显示中医治疗在降低其复发率方面有一定优势。下焦与皮肤疾病密切相关,且"下焦如渎",与水湿代谢息息相关。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位处下焦,属下焦疾病范畴,下焦的水液代谢、气机通利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在"下焦如渎"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之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病机,认为下焦失畅为其病机。"下焦如渎",宜因势利导,疏通下焦,治法关键在于"其下者引而竭之",引邪自下焦去而不伤阴,以通兼补。猪苓汤为《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小便不利、渴欲饮水的经典方剂,其作用机制实为通过疏通下焦而使渴止便利,故选用猪苓汤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以期为之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思路,有助于其临床辨治。

蒋友琼,高万玲,艾儒棣[2](2021)在《艾儒棣教授运用四君子汤合清瘟败毒饮治疗生殖器疱疹经验探析》文中研究说明临床门诊发现,生殖器疱疹患者比例明显增多,尤其好发于中青年人群,结合自己对本病的认识及艾儒棣教授的经验指导,临床运用四君子汤合清瘟败毒饮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闫明[3](2020)在《土茯苓湿毒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土茯苓湿毒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正虚邪恋型)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选入72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正虚邪恋型)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共36例给予口服土茯苓湿毒颗粒联合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治疗;对照组:共36例口服泛昔洛韦胶囊联合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第2个月、第4个月及第6个月末,记录患者治疗观察期内的用药反应,通过患者观察期内复发频次及HAMD问卷评分变化,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72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在治疗过程中共有5例患者脱落(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总脱落比例6.9%,小于10%,实际完成病例数6 7例(治疗组3 4例,对照组3 3例)。经本临床研究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临床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79.4%,高于对照组的42.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两组在治疗前后复发频次及HAMD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着。不良反应情况:治疗过程中,两组和(或)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失眠症状。经仔细询问患者用药情况并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后,患者不良症状减轻或消失,以上不良反应均与药物成分及剂量无关,未影响本临床研究。结论:1.土茯苓湿毒颗粒联合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有效改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正虚邪恋型)患者的复发频次,效果优于口服泛昔洛韦胶囊联合外用阿昔洛韦乳膏,疗效更为稳定持久。2.土茯苓湿毒颗粒联合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正虚邪恋型)方法安全有效。

段倩旎[4](2020)在《基于膜融合探索中药复方洁泽1号抗生殖器疱疹病毒的作用及机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HSV-2黏附及穿入VK2/E6E7细胞的特征研究目的:为研究洁泽1号体外抗HSV-2感染VK2/E6E7细胞的作用阶段及其作用机制,在已建立的稳定的生殖器疱疹体外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常温及温控技术下HSV-2感染VK2/E6E7时间与宿主细胞的变化特征,探索建立HSV-2黏附及穿入VK2/E6E7细胞的体外模型。方法:通过将HSV-2在Vero细胞中扩增的方法得到毒力稳定且达造模标准的病毒液,使HSV-2感染VK2/E6E7细胞24小时后细胞存活率为正常对照组的40%60%。测定室温及温控技术下HSV-2穿入VK2/E6E7细胞的确切时间,探索温控技术下HSV-2黏附及穿入VK2/E6E7对细胞存活率、病毒囊膜g D蛋白表达位置、病毒蛋白g D、g B、VP16、ICP5和ICP4表达量、细胞膜受体蛋白Nectin-1、Nectin-2和HVEM表达量及宿主细胞超微病理学表现的影响,为采用温控技术建立HSV-2黏附及穿入VK2/E6E7细胞的体外模型提供时间依据。结果:HSV-2在室温下与VK2/E6E7接触5min便可完全黏附并穿入宿主细胞,而在温控技术下需60min,这一特征为探索洁泽1号抗病毒阶段及药效提供了可能性;温控技术下病毒黏附组及病毒穿入组细胞存活率仅为正常对照组50%左右,证明有足够量病毒颗粒感染宿主细胞并使宿主细胞存活率达到造模标准;温控技术下病毒黏附组病毒囊膜g D蛋白集中表达于宿主细胞膜表面,病毒结构蛋白g D、VP16、ICP5表达量显着升高,而病毒复制期蛋白ICP4无表达,且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膜表面附着的大量病毒颗粒,确立此方法确可使病毒颗粒黏附而不穿入于细胞膜;温控技术下病毒穿入组病毒囊膜g D蛋白集中表达于宿主细胞质内,病毒结构蛋白g D、VP16、ICP5表达量显着升高,而病毒复制期蛋白ICP4无表达,确立此方法确可使病毒颗粒穿入于细胞膜而未入核。以上研究结果为探索洁泽1号抗病毒阶段及药效提供了条件。结论:采用温控技术可建立稳定的HSV-2黏附及穿入VK2/E6E7细胞体外模型,为后续研究洁泽1号抗HSV-2黏附及穿入VK2/E6E7细胞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中药复方洁泽1号干预HSV-2黏附与穿入VK2/E6E7细胞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基于稳定的HSV-2黏附及穿入VK2/E6E7细胞模型,研究中药复方洁泽1号抗生殖器疱疹病毒黏附与穿入阴道上皮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稳定的HSV-2感染VK2/E6E7细胞的体外模型并通过常温下药物作用6小时、12小时、18小时及24小时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检测细胞存活率及病毒囊膜g D蛋白的荧光表达,明确洁泽1号体外抗HSV-2药效;分别在HSV-2黏附及穿入阶段给予洁泽1号等药物干预,通过对比各组细胞存活率、病毒囊膜g D蛋白的荧光表达、扫描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病毒蛋白g B、g D、VP16、ICP5、ICP4及细胞受体蛋白HVEM、Nectin-1、Nectin-2的表达研究洁泽1号干预HSV-2黏附与穿入宿主细胞的作用与机制。结果:药物、HSV-2与VK2/E6E7共敷浴24小时条件下洁泽1号与喷昔洛韦均表现出抗病毒、改善细胞形态和提高细胞存活率的作用,且洁泽1号抗病毒作用优于化学药物喷昔洛韦,洁泽1号君药的主要成分小檗碱并未表现出体外抗病毒的作用。洁泽1号抗HSV-2作用在用药6h便可检测到,而喷昔洛韦抗HSV-2作用在共敷浴12h后才发挥。洁泽1号在HSV-2黏附及穿入VK2/E6E7细胞阶段均表现出良好的干预作用,通过下调病毒蛋白g B、g D、VP16、ICP5、ICP4的表达,洁泽1号可明显减少黏附及穿入细胞的病毒量,并改善细胞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但此作用并非通过下调膜融合相关蛋白HVEM、Nectin-1及Nectin-2的表达而发挥,其具体机制尚需深入探索;喷昔洛韦及小檗碱均无明显抗HSV-2黏附及穿入VK2/E6E7细胞的作用。结论:洁泽1号体外有确切的抗HSV-2药效,其抗病毒疗效明显优于喷昔洛韦及组成成分小檗碱,可通过干预HSV-2黏附及穿入宿主细胞发挥作用。第三部分小鼠生殖器疱疹模型的构建及优化目的:为进一步在体内验证洁泽1号抗HSV-2作用并探索其相关机制,需构建稳定的生殖器疱疹小鼠模型。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细化小鼠周龄、体重、造模操作方法、接种病毒量、接种病毒毒力、症状评分标准等参数,进一步优化生殖器疱疹体内模型。并通过检测生殖器疱疹模型小鼠不同时间点目的指标变化趋势为后续实验提供时间依据。方法:控制小鼠来源、品系、饲养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实验小鼠周龄、体重,统一造模操作方法,改良生殖器疱疹小鼠模型症状评分标准及模型成功评价标准,联合TCID50及PFU法测定造模病毒滴度,并对比不同病毒毒力下小鼠造模成功率及死亡率,选择合适的造模病毒使小鼠成模率介于80%-100%,小鼠死亡率介于0%-20%之间。检测生殖器疱疹模型小鼠造模后第12小时、第1、3、5、7、9、12、14天体重变化、外阴症状评分变化、小鼠阴道病变程度、阴道组织T细胞、NK细胞及DC细胞浸润程度、组织膜融合相关蛋白(g D、VP16、ICP5及nectin-1、nectin-2、HVEM)表达的变化,为后续用药时间点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控制小鼠来源、饲养条件、操作手法等实验条件下,适应性喂养体重20±2g SPF级纯系BALB/C雌鼠一周后,连续5天肌注黄体酮注射液,第6天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锐器反复摩擦小鼠阴道50次,注射20μl毒力在1×106 TCID50/0.1ML1×108TCID50/0.1ML之间,或2×104 PFU/ML2×106 PFU/ML之间的HSV-2病毒液,可使小鼠症状高峰期外阴症状评分介于1.5-4分,感染后5-8天体重下降大于1g,且小鼠成模率介于80%-100%,小鼠死亡率介于0%-20%之间,从而建立稳定的生殖器疱疹小鼠模型。造模后12小时,阴道组织病毒蛋白g D、VP16、ICP5与细胞膜融合受体蛋白HVEM、Nectin-1、Nectin-2的表达量迅速升高达到高峰,炎症细胞浸润量增多,故选择造模后12h为探索体内实验中洁泽1号对生殖器疱疹小鼠早期阶段作用的时间点。造模后第9天,生殖器疱疹模型小鼠达症状高峰期,小鼠体重降至最低点,外阴症状评分上升为最高点,阴道粘膜病理表现达到高峰,阴道组织炎症细胞浸润量达到高峰,故选择第9天为探索体内实验中洁泽1号对生殖器疱疹小鼠症状高峰期干预作用的时间点。结论:控制小鼠来源、品系、周龄、体重、饲养条件、病毒毒力、病毒接种量等条件,统一造模操作方法,改良小鼠模型症状评分标准及模型成功评价标准,可建立稳定的生殖器疱疹小鼠模型,并为研究洁泽1号体内抗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中药复方洁泽1号对生殖器疱疹小鼠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建立稳定的生殖器疱疹小鼠模型,基于膜融合探索中药复方洁泽1号对生殖器疱疹小鼠感染早期及症状高峰期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发新型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控制药材质量及凝胶制剂工艺的前提下,制备性质稳定的洁泽1号凝胶。对比不同浓度洁泽1号凝胶对生殖器疱疹小鼠外阴症状及体重的影响,探索整体动物实验中洁泽1号抗HSV-2的有效浓度。选择洁泽1号凝胶最适浓度梯度,对比感染早期及症状高峰期各组小鼠体重、外阴症状、脾脏指数、脊神经节病毒载量、阴道及外阴组织病变程度、阴道分泌物病毒脱落病毒量、阴道及外阴组织T细胞、NK细胞及DC细胞浸润程度、阴道及外阴组织病毒蛋白g D、VP16、ICP5与细胞膜融合受体蛋白HVEM、Nectin-1、Nectin-2的表达量、阴道及外阴组织超微病理表现,探索洁泽1号抗HSV-2感染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2.5g/ml、2g/ml、1.5g/ml、1g/ml及0.5g/ml洁泽1号均可缓解生殖器疱疹小鼠体重下降,而2.5g/ml、2g/ml、1.5g/ml、1g/ml洁泽1号均可减轻生殖器疱疹小鼠外阴症状。故选取2.5g/ml、1.5g/ml及0.5g/ml三个浓度梯度用于后续实验探索洁泽1号体内抗生殖器疱疹的作用及机制。在生殖器疱疹小鼠的治疗中,洁泽1号可通过下调病毒蛋白g D、VP16、ICP5与细胞膜受体蛋白HVEM、Nectin-2的表达量,抑制病毒黏附穿入宿主细胞而减少小鼠阴道及外阴组织病毒感染量,亦可保护细胞器而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减少组织T细胞、NK细胞及DC细胞浸润量,缓解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并促进组织角化修复,从而起到减轻生殖器疱疹小鼠外阴症状并减少其体重下降的作用。通过下调脊神经节病毒载量,洁泽1号可一定程度控制疾病复发。通过减少阴道病毒脱落量,洁泽1号亦可用于预防交叉感染。其中以2.5g/ml洁泽1号疗效最佳。洁泽1号体内抗HSV-2药效与临床常用药物阿昔洛韦相当,而小檗碱无此作用。结论:洁泽1号体内有明确的抗HSV-2药效,可通过干预生殖器疱疹小鼠感染早期及症状高峰期病毒膜融合发挥作用,亦可控制疾病复发,并预防交叉感染。复方抗病毒疗效与阿昔洛韦相当,而组成成分小檗碱无此作用。

黄恩惠[5](2020)在《中医“祛邪扶正”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中医“祛邪扶正”序贯疗法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临床诊断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2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祛邪扶正”序贯疗法,即在该病的发作期予以口服龙胆泻肝颗粒剂联合安慰片剂,连服7天,恢复期服用知柏地黄丸,连服28天;对照组Ⅰ予以连服阿昔洛韦片剂配合安慰剂(颗粒剂)7天,随后口服知柏地黄丸28天;对照组Ⅱ予以口服阿昔洛韦片剂配合口服安慰剂(颗粒剂)7天,随后口服安慰剂(丸剂)28天。比较以上3组患者治疗7天后的症状及体征积分,判定各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同时记录用药35天后患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并且电话随访12个月,比较各组的复发率及判断其远期疗效。结果:1、治疗前3组患者症状及体征评分相近(P>0.05),治疗7天后3组评分均较前下降,差异明显(P<0.01),治疗组的评分相比于其他2组明显要低,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7天后3组愈显率分别为90.0%、60.0%、55.0%,对比可见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即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其他2组;3、后期随访12个月期间,3组愈显率分别为82.35%、55.56%、41.18%,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其他2组;4、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扶正祛邪”序贯疗法中先服用龙胆泻肝颗粒可明显改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症状和体征,后服用知柏地黄丸可明显减少该病的复发频数,且用药期间及之后无明显不良反应,两味中药合用相比于单纯用西药或中西药合用有显着优势,其疗效确切,值的临床借鉴使用。

王苏平[6](2019)在《性病患者无保护性交与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海某专科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是指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近年来,STI发病率持续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对于STI患者,他们具有无保护性交(Unprotected Intercourse,UI)比例高的行为特征以及较高的社会心理问题和自杀意念(Suicidal Ideation,SI)的社会心理特征,不仅影响着STI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总体健康损失。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性病患者的无保护性交及自杀意念现状进行调研,为政府及社会了解该人群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健康提供一线真实可靠数据。同时,对两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后期对提高该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的干预策略提供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在2018年1月至12月,由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进行横断面调研。问卷内容包括调研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等、社会心理学情况以及UI和S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UI和SI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本次调研对象平均年龄38.72±13.03岁。449人(49.3%)在近半年内有UI,218人有SI(24.0%),在抑郁、困顿感、挫败感、自尊、孤独、社会支持、人际需求和性冲动八个有社会心理问题中,有共疫(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调查对象占54.2%。在无保护性交方面:人口学信息中,性别、年龄、性取向、门诊类型和此次就诊疾病类型对无保护性交有影响。单因素分析发现安全套使用态度(ORu=1.96,95%CI=1.48-2.60)、安全套使用技巧(ORu=4.11,95%CI=2.96-5.71)、安全套主观规范(ORu=1.52,95%CI=1.17-1.98)和安全套自我效能(ORu=3.08,95%CI=2.27-4.19)对STI患者的无保护性交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人口学基本信息的影响后,这四个影响因素仍对STI患者的无保护性交有影响且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ORm=0.66,95%CI=0.49-0.90)、安全套使用态度(ORm=1.41,95%CI=1.03-1.93)、安全套使用技巧(ORm=3.11,95%CI=2.15-4.50)、安全套自我效能(ORm=1.91,95%CI=1.35-2.71)对STI患者的无保护性交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在纳入对5个人口学因素后,这四个影响因素仍对无保护性交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分析,结合IMB模型,将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STI预防相关判断纳入信息维度,将安全套使用态度、安全套主观规范纳入动机维度,安全套使用技巧、安全套自我效能纳入技巧维度,无保护性交则纳入行为维度,以信息-动机-行为为核心,得到STI患者无保护性交影响因素模型主要观察指标为路径系数、相关系数及因素负荷量。模型拟合的适配度指数如下:c2/df=2.465,RMSEA=0.040,GFI=0.993,CFI=0.990,表明模型适配度良好。在自杀意念方面:单因素分析发现自尊(ORu=2.41,95%CI=1.77-3.29)、孤独(ORu=2.68,95%CI=1.95-3.68)、抑郁(ORu=7.53,95%CI=4.96-11.45)、困顿感(ORu=6.08,95%CI=4.38-8.48)、挫败感(ORu=4.10,95%CI=2.95-5.70)、人际需求(ORu=2.00,94%CI=1.44-2.78)、性冲动(ORu=1.77,95%CI=1.17-2.68)对STI患者的自杀意念有影响。在调整人口学基本信息的影响后,这七个影响因素仍然对STI患者的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抑郁(ORm=4.51,95%CI=2.87-7.09)、困顿感(ORm=3.33,95%CI=2.31-4.78)对STI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在纳入对自杀意念有统计学影响的7个人口学因素后,自尊(AORm=1.55,95%CI=1.07-2.23)、抑郁(AORm=4.00,95%CI=2.52-6.25)、困顿感(AORm=2.92,95%CI=1.99-4.30)对STI患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以抑郁、困顿感为核心,得到STI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模型(模型拟合的适配度指数:c2/df=3.741,RMSEA=0.055,GFI=0.982,CFI=0.983,表明模型适配度良好。讨论与建议:由于医院接触到STI患者时,他们已经罹患疾病,根据四级预防策略,人群中有着更加广泛地未就医的患者以及感染而不自知人群,不仅要做好二三级预防的防病、防残,更要注重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筛查和零级预防全人群的健康促进,在全人群中做好生殖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防患于未然、预防第一的医学才是公正公平的医学,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医学。根据政策传导理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及疫情的控制,必须由政府主导,发动全民参与,构建健康社会环境。因此,每一位医务人员,每一位医疗决策者,都肩负着使命,将掌握的临床证据转化成预防疾病的决策和政策。每一个居民,要把促进社会整体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任务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人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防微杜渐。然而,目前在整个STI患者医疗体系和后续管理体系,以及全人群的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还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方面,也为我们后续根据具体问题去进行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

王雅洁[7](2018)在《中国梅毒所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估计与胎传梅毒空间分布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梅毒母婴传播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如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早产、低出生体重和胎传梅毒等。随着我国梅毒流行,梅毒母婴传播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收集胎传梅毒病例报告数据,但未收集梅毒所致其他不良妊娠结局资料;此外,由于胎传梅毒诊断复杂,报告病例中存在准确性不足等问题,对胎传梅毒空间分布特征也缺乏了解。因此全面估计我国梅毒所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探索胎传梅毒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问题。目的:估计201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妊娠梅毒及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描述胎传梅毒的空间分布特征,明确梅毒母婴传播防控的热点地区;比较胎传梅毒估计疫情和报告疫情的差异,评价胎传梅毒病例报告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2015年全国31个省份各县区孕产妇梅毒检测、感染与治疗等数据,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妊娠梅毒及相关不良妊娠结局(SP-APOs)模型估计疾病负担;对于缺失数据的县区,采用meta分析法合并同地市或同省其他县区的数据进行补充。利用GeoDa 1.12和ArcGIS 10.0软件以县区为单位进行胎传梅毒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我国胎传梅毒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估计疫情与报告疫情空间分布的差异。同时,对各省胎传梅毒的估计数与报告数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全国30个省份(未收集到西藏数据)、337个地市、2675个县区的妊娠梅毒及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疾病负担估计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估计共有35247名孕产妇感染梅毒,估计感染率为0.23%。估计共导致5232例梅毒所致不良妊娠结局,其中流产/死胎/死产2406例、新生儿死亡92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788例、胎传梅毒1110例。全国梅毒所致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病率估计为34.1/10万,各省差异较大,最高为青海(218.0/10万),最低为甘肃(5.8/10万);有13个省份高于全国均值,其中10个省份高于50/10万。胎传梅毒空间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县区级胎传梅毒估计疫情呈现6个核心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的新疆西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地区的吉林中部,西南地区的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和贵州中西部,华东地区的浙江南部和福建东北部,以及华南地区的广东等,共发现32个热点县区(估计发病数>2例)。2015年全国县区级胎传梅毒报告疫情呈现出5个核心区域,其分布与上述区域基本一致,但覆盖范围更广,共发现100个热点县区(报告病例数>9例)。分析胎传梅毒估计数和报告病例数的差异发现,各省胎传梅毒的平均过度报告比例为84.61%。除上海、浙江和天津外,其余省份的过度报告比例均高于60%,其中7个省份超过90%,最高为陕西,达96.49%。结论:本文首次应用SP-APOs模型以县区为单位对我国妊娠梅毒及其所致不良妊娠结局进行较为精确的估计,发现部分地区疾病负担较为严重,应予以重视。梅毒所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高于50/10万的省份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空间分析的热点县区也主要分布于这些地区,是今后我国梅毒母婴传播防控工作的重点地区。胎传梅毒仅占梅毒所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小部分,建议今后增加收集梅毒所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等数据。我国各省普遍存在胎传梅毒过度报告的问题,建议各省加强胎传梅毒的诊断和报告病例的准确性现场核查工作。

陈亚洲[8](2018)在《龙胆泻肝颗粒对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TLRmRNA和miRNA表达差异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mRNA和miRNA表达差异,探讨龙胆泻肝颗粒对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TLR通路相关的mRNA和miRNA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生殖器疱疹豚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龙胆泻肝组、ACV组、生殖器疱疹组,以15只正常豚鼠作为对照,先分别切取生殖器疱疹组、正常对照组豚鼠外阴上皮细胞,再分离RNA冷冻保存。龙胆泻肝组、ACV组经龙胆泻肝颗粒和ACV治疗后再切取外阴上皮细胞,分离RNA,再统一进行RNA测序及数据分析。观察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mRNA和miRNA的表达谱及其与正常组的表达差异,以及mRNA和miRNA表达的相互关系。观察龙胆泻肝颗粒对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的TLR通路相关的m RNA和miRNA的表达变化。结果:1.本研究共测序了424个miRNA和9336个基因,通过数据过滤和基因组注释,随后鉴定了364个miRNA和4130个基因。与正常组相比,HSV-2感染组总共105个miRNA上调,141个下调;而798个基因上调,503个下调,故与正常组相比,感染HSV-2的角朊细胞mRNA和miRNA表达有差异。2.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与TLR通路相关的mRNA和miRNA的表达差异。基因与TLR通路有关的mRNA受到mi RNA的调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SV感染后豚鼠与TLR(TLR1,TLR3,TLR5,TLR9,TRAF6和TRIF)通路有关的角朊细胞mRNA经量聚合酶链反应表现出表达水平的降低(P<0.05);而与TLR通路有关的角朊细胞miRNA(miR-592,miR-1245b-5p,miR-150,miR-342-5p,miR-1245b-3p和miR-124)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3.龙胆泻肝颗粒使生殖器疱疹豚鼠与TLR(TLR1,TLR3,TLR5,TLR9,TRAF6和TRIF)通路有关的角朊细胞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而与TLR通路有关的角朊细胞mi RNA(miR-592,miR-1245b-5p,miR-150,miR-342-5p,miR-1245b-3p和miR-124)的表达水平下降。且龙胆泻肝颗粒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ACV。结论: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mRNA和miRNA表达有差异,且角朊细胞miRNA与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龙胆泻肝颗粒对感染HSV-2的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TLR通路相关的m RNA和miRNA有干预作用。

杨振辉,陈祥[9](2017)在《陈祥主任治疗生殖器疱疹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生殖器疱疹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此类病毒后,机体不能将病毒完全清除。如何预防感染及复发是本病诊治的关键。陈祥主任医师是中华医学会河南省男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院士,从事男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常年工作于临床一线,临床经验丰富,遣方用药灵活多变,尤其在治疗前列腺、性传播疾病方面颇有造诣,对生殖器疱疹诊治颇有心得体会。

覃玉穆[10](2016)在《参芪止疱颗粒豚鼠体内抗HSV-2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检测对比正常健康豚鼠、HSV-2感染模型豚鼠和HSV-2感染模型治疗组各细胞因子的血清含量测定、蛋白测定及基因表达情况,分析细胞因子在生殖器疱疹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进行了病毒滴度的分析、组织病理及外阴皮肤上皮细胞和神经节超微结构的观察等研究,探讨参芪止疱颗粒豚鼠体内对HSV-2的抑制作用机制,为中医药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同时为现代医学开发利用中医药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以Dunkin Hartly白化雌性豚鼠为实验对象,建立HSV-2感染豚鼠生殖道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参芪止疱颗粒组和阿昔洛韦(ACV)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利用显微镜观察对比各组豚鼠外阴皮肤症状,细胞培养测定豚鼠阴道组织内病毒滴度,HE染色制作子宫、输卵管、卵巢组织病理切片、电镜观察并记录病理结果及外阴皮肤组织上皮细胞及脊髓神经节超微结构的变化。用RT-PCR法测定各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中IL-2、IL-6、IFN-γ、TNF-α、NF-κB mRNA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因子含量,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豚鼠子宫NF-κB蛋白表达。以上各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结束时,将各组豚鼠阴道内病毒滴度,外阴皮肤症状评分,子宫、输卵管、卵巢组织病理及外阴皮肤上皮细胞和脊髓神经节超微结构进行对比,参芪止疱颗粒组与阿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止疱颗粒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中IL-2、IFN-γmRNA表达上调,IL-6和TNF-α、NF-κBmRNA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2、IFN-γ含量高,IL-6和TNF-α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豚鼠子宫NF-kB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芪止疱颗粒组与阿昔洛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止疱颗粒豚鼠体内抗HSV-2作用明显,且与阿昔洛韦治疗效果相当。参芪止疱颗粒通过调控IL-2、IL-6、IFN-γ、TNF-α、NF-κB mRNA的表达,减轻HSV-2感染豚鼠子宫、卵巢组织的炎性损害,从而保护机体,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二、生殖器疱疹的防与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殖器疱疹的防与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下焦如渎”探讨猪苓汤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论文提纲范文)

1 对“下焦如渎”理论的认识
2 中医对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认识
3 基于“下焦如渎”理论认识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3.1 从“下焦如渎”探析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发病机制
    3.2 从“下焦如渎”探析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发病特点
    3.3 从“下焦如渎”探析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
4 基于“下焦如渎”辨治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4.1 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关键之处在于“其下者引而竭之”,引邪从小便而去
    4.2 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精妙之处在于引邪从下焦去而不伤阴,以通兼补
5 总结

(2)艾儒棣教授运用四君子汤合清瘟败毒饮治疗生殖器疱疹经验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疫情对生殖器疱疹的影响
    1.1 户外活动量缺乏
    1.2 饮食不节
    1.3 情志不畅
    1.4 房事不洁和房事不节
2 病因病机
3 生殖器疱疹与虚、湿、毒
4 四君子汤与清瘟败毒饮
    4.1 四君子汤
    4.2 清瘟败毒饮
5 预防调护
6 病案举例

(3)土茯苓湿毒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的认识
        1.2 现代医家的认识
    2.西医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2.1 病例选择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病例标准
        2.4 排除病例标准
        2.5 脱落病例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患者分组
        3.2 治疗组
        3.3 对照组
    4.观察指标及方法
        4.1 观察指标
        4.2 观察方法
    5.疗效评定标准
        5.1 皮损评判标准
        5.2 抑郁量表评价标准
        5.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6.统计学处理
    7.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估
    8.注意事项
结果与分析
    1.完成病例情况
    2.一般资料比较
    3.皮损情况
    4.抑郁量表评价标准
    5.复发频次疗效比较
    6.疗效比较
    7.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7.1 不良反应
        7.2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立题依据
    2.分析
        2.1 方药分析
        2.2 西药药理分析
    3.土茯苓湿毒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结果分析
        3.1 中药颗粒联合外用药对RGH患者复发频次的影响
        3.2 中药颗粒联合外用药对RGH患者HAMD量表评估的情况分析
    4.不足与展望
        4.1 本研究的优势
        4.2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4)基于膜融合探索中药复方洁泽1号抗生殖器疱疹病毒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HSV-2 黏附及穿入VK2/E6E7 细胞的特征研究
    一、细胞及HSV-2病毒体外培养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二、常温下HSV-2 感染VK2/E6E7 时间与宿主细胞变化的特征研究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实验结论
    三、温控技术下HSV-2 黏附穿入VK2/E6E7 时间与宿主细胞变化的特征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四、结论与讨论
第二部分 中药复方洁泽1 号干预HSV-2 黏附与穿入VK2/E6E7 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
    一、洁泽1 号干预HSV-2 感染VK2/E6E7 的作用研究(常温)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二、洁泽1 号干预HSV-2 黏附与穿入VK2/E6E7 细胞的作用研究(温控技术)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三、结论与讨论
第三部分 小鼠生殖器疱疹模型的构建及优化
    一、HSV-2感染小鼠模型的构建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二、生殖器疱疹小鼠不同时间点目的指标的变化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三、结论与讨论
第四部分 中药复方洁泽1号对生殖器疱疹小鼠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洁泽1号干预HSV-2感染小鼠有效浓度探索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二、洁泽1号干预生殖器疱疹小鼠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三、结论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2型单纯疱疹病毒体外感染周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医“祛邪扶正”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试验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退出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评分标准
    2.4 疗效判定
    2.5 安全性指标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三组临床症状评分相比
    3.2 三组中医证候评分相比
    3.3 三组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相比
    3.4 三组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相比
    3.5 不良反应
4.讨论
    4.1 西医对生殖器疱疹(GH)的认识与研究
        4.1.1 生殖器疱疹(GH)的诱因及其发病机制
        4.1.2 生殖器疱疹(GH)的相关治疗
    4.2 中医对生殖器疱疹(GH)的认识与研究
        4.2.1 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
        4.2.2 中医治疗
    4.3 中医“祛邪扶正”序贯疗法的运用分析
        4.3.1 龙胆泻肝颗粒方药分析
        4.3.2 知柏地黄丸方药分析
5 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龙胆泻肝汤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6)性病患者无保护性交与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海某专科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1.2 全球和我国STI流行现状
        1.2.1 STI种类及其流行现况
        1.2.2 STI是全球及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2.3 上海STI的流行趋势
    1.3 STI患者特征
        1.3.1 STI患者的行为特征
        1.3.2 STI患者的社会心理特征
    1.4 无保护性交相关理论模型
        1.4.1 知信行理论
        1.4.2 健康信念模式
        1.4.3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1.4.4 本课题拟采用模型
    1.5 自杀意念相关理论模型
        1.5.1 痛苦哭喊自杀模型
        1.5.2 人际关系理论
        1.5.3 综合动机-意志模型
        1.5.4 本课题拟采用模型
    1.6 相关政策理论研究
        1.6.1 冰山现象
        1.6.2 四级预防体系
        1.6.3 政策传导理论
    1.7 本研究创新点
        1.7.1 统筹考虑被忽视的STI患者群体身心健康情况
        1.7.2 国内首次在STI患者中进行无保护性交的IMB模型拟合
        1.7.3 国内首次进行自杀意念IMV模型的修正
    1.8 研究假设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及伦理
    2.2 研究对象的选取
        2.2.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2.2.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计算
    2.4 质量控制
        2.4.1 研究过程及信息收集的质量控制
        2.4.2 技术路线图
    2.5 研究工具
        2.5.1 研究对象人口学信息
        2.5.2 无保护性交
        2.5.3 自杀意念
        2.5.4 无保护性交的信息
        2.5.5 无保护性交的动机
        2.5.6 无保护性交的技巧
        2.5.7 社会心理问题
    2.6 统计方法
        2.6.1 统计软件
        2.6.2 数据分析
        2.6.3 评价指标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STI患者人口学信息与人群特征
        3.1.1 STI患者人口学基本信息
        3.1.2 STI患者的信息-动机-行为
        3.1.3 STI患者社会心理问题
    3.2 无保护性交的影响因素
        3.2.1 人口学与无保护性交的相关性
        3.2.2 信息-动机-行为与无保护性交的相关性
        3.2.3 无保护性交影响因素模型
    3.3 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3.3.1 人口学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3.3.2 社会心理问题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
        3.3.3 社会心理问题的共疫情况
        3.3.4 自杀意念影响因素模型
第四章 本次研究讨论与总结
    4.1 STI患者基本信息
        4.1.1 人口学基本信息
        4.1.2 无保护性交情况
        4.1.3 社会心理学问题情况及共疫现象
        4.1.4 自杀意念情况
    4.2 STI患者无保护性交的影响因素
        4.2.1 人口学因素
        4.2.2 信息-动机-行为影响因素
        4.2.3 STI患者无保护性交影响因素模型
    4.3 STI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4.3.1 人口学因素
        4.3.2 社会心理学因素
        4.3.3 STI患者自杀意念模型影响因素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研究核心发现
        6.2.1 在STI患者中,HIV状态对UI和 SI影响不大
        6.2.2 国内首次在STI患者中进行无保护性交的IMB模型拟合、修正
        6.2.3 国内首次进行自杀意念IMV模型的拟合
        6.2.4 需要统筹考虑STI患者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
    6.3 政策建议
        6.3.1 完善STI患者的医疗体系和管理机制,减少健康损失
        6.3.2 关注全人群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6.3.3 关注影响健康效果全方面因素,注重传导作用
    6.4 课题研究方法上存在不足
        6.4.1 横断面调查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6.4.2 样本量代表性有局限性
        6.4.3 自我报告和回忆的偏倚不可避免
        6.4.4 关注自杀意念而非自杀行为或实际自杀
    6.5 后续研究展望——对不同人群拓展性进行针对性研究
        6.5.1 性取向少数人群
        6.5.2 女性
        6.5.3 青少年
        6.5.4 老年人
    6.6 后续研究展望——继续挖掘UI和SI影响因素的协同和共疫作用
        6.6.1 共疫在对无保护性交的影响作用
        6.6.2 共疫在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作用
        6.6.3 探索STI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的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7)中国梅毒所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估计与胎传梅毒空间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梅毒流行与疾病负担
    二、梅毒母婴传播的危害
    三、选题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目标 第三章 妊娠梅毒及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估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路线
    二、研究资料与来源
    三、软件条件
    四、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妊娠梅毒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估计
    二、梅毒所致不良妊娠结局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估计
第三节 讨论 第四章 胎传梅毒的空间分布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资料与来源
    二、软件条件
    三、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胎传梅毒疫情的频数分布特征
    二、胎传梅毒估计疫情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三、胎传梅毒报告疫情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第五章 胎传梅毒估计发病数与报告发病数差异比较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资料与来源
    二、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六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各地市梅毒所致不良妊娠结局估计 附录2 论文相关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 致谢

(8)龙胆泻肝颗粒对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TLRmRNA和miRNA表达差异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物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溶液及配制
    1.5 主要软件与系统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模型制备及方法
    2.3 症状评分方法
    2.4 指标及检测方法
        2.4.1 标本收集
        2.4.2 RNA的提取
        2.4.3 RNA的测序和分析
        2.4.4 SmallRNA的测序和分析
        2.4.5 mRNA和miRNA的相互作用
        2.4.6 功能基因本体论分析
        2.4.7 确定与TLR通路相关的角朊细胞的miRNA-mRNA
        2.4.8 逆转录-定量PCR
    2.5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感染HSV-2豚鼠角朊细胞mRNA和miRNA表达谱。
    3.2 对生殖器疱疹组和正常对照组豚鼠GO分析
    3.3 miRNA与mRNA的相关
4.讨论
    4.1 西医对生殖器疱疹的认识
        4.1.1 生殖器疱疹的免疫机制
        4.1.2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参与GH免疫机制
        4.1.3 miRNA的调控机制
        4.1.4 miRNA与TLRs信号通路的相互调控
    4.2 中医对生殖器疱疹的认识
        4.2.1 生殖器疱疹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
        4.2.2 龙胆泻肝颗粒的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4.2.3 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TLR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9)陈祥主任治疗生殖器疱疹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2 生殖器疱疹的辨证分型
3 生殖器疱疹的治疗与预防
4 小结

(10)参芪止疱颗粒豚鼠体内抗HSV-2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实验的主要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的主要材料
    1.2 实验的方法
    1.3 实验操作
    1.4 实验数据与统计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参芪止疱颗粒抑制HSV-2 感染豚鼠阴道病毒滴度的作用
    2.2 参芪止疱颗粒对HSV-2 感染豚鼠外阴皮肤症状改善作用
    2.3 豚鼠感染HSV-2 后症状评分结果
    2.4 参芪止疱颗粒对HSV-2 感染豚鼠子宫、输卵管、卵巢组织病理影响
    2.5 参芪止疱颗粒对HSV-2感染豚鼠外阴皮肤组织及脊髓神经节超微结构的影响
    2.6 总RNA浓度测定及完整性检测
    2.7 各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IL-2mRNA的表达
    2.8 各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IL-6mRNA的表达
    2.9 各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IFN-γmRNA的表达
    2.10 各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TNF-αmRNA的表达
    2.11 各组豚鼠子宫、卵巢组织NF-κBmRNA的表达
3 讨论
    3.1 生殖器疱疹的危害
    3.2 中医对生殖器疱疹的认识
    3.3 中医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实验研究概况
    3.4 现代医学对生殖器疱疹的探讨
    3.5 参芪止疱颗粒的药物分析
    3.6 参芪止疱颗粒方方义
    3.7 本实验结果讨论
    3.8 关于本实验相关材料的选择
    3.9 本课题的特色及创新点、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或索引
综述 生殖器疱疹的中医药治疗和实验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生殖器疱疹的防与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下焦如渎”探讨猪苓汤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J]. 李亚琴,王清滢,申淘淘,马梦茜,吴思琪,郎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04)
  • [2]艾儒棣教授运用四君子汤合清瘟败毒饮治疗生殖器疱疹经验探析[J]. 蒋友琼,高万玲,艾儒棣. 四川中医, 2021(02)
  • [3]土茯苓湿毒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D]. 闫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基于膜融合探索中药复方洁泽1号抗生殖器疱疹病毒的作用及机制[D]. 段倩旎.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5]中医“祛邪扶正”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D]. 黄恩惠.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性病患者无保护性交与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海某专科医院为例[D]. 王苏平.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1)
  • [7]中国梅毒所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估计与胎传梅毒空间分布研究[D]. 王雅洁.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8]龙胆泻肝颗粒对生殖器疱疹豚鼠角朊细胞TLRmRNA和miRNA表达差异的实验研究[D]. 陈亚洲.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陈祥主任治疗生殖器疱疹临床经验总结[J]. 杨振辉,陈祥. 光明中医, 2017(02)
  • [10]参芪止疱颗粒豚鼠体内抗HSV-2实验研究[D]. 覃玉穆.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标签:;  ;  ;  ;  

生殖器疱疹的预防和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