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途径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途径

一、浅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陈茜[1](2021)在《石柱县土家族竹铃球在中小学校的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

黄秋红[2](2021)在《基于教育视角的壮族歌圩文化家庭传承研究》文中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素有“歌海之乡”之称,歌圩是壮族歌圩文化的载体,是壮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家庭长辈在行为、思想、态度等对晚辈的影响,以及家族活动、传统节日等都是进行歌圩文化传承的过程。本研究基于教育视角,紧扣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角度来阐述歌圩文化所具备的教育功能与传承价值。本研究选择广西武鸣区内不同村屯的10户家庭作为研究点,采用文献法、深入访谈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家庭中传承主客体、传承内容、传承方式、路径等方面来分析家庭中的歌圩传承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家庭中存在传承主体老龄化、文化传承意识淡薄、传承方式简单化、家庭传承政策引导不足、缺乏与学校、社区联系等传承困境。以结构功能理论框架从社会环境变迁、人们对歌圩需求的改变、家庭与学校社区的合作、传承模式来分析歌圩文化传承逐渐衰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传承建议,为其他文化的传承提供借鉴,也为其他民族通过家庭场域传承民歌提供参考,丰富现有壮族歌圩与传承教育的相关研究。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前言部分,包括选题缘由、研究综述、理论基础,概念界定等,从传承目的、内容、方式、场域梳理了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详细介绍了相关理论,并结合歌圩文化的传承构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介绍了歌圩文化对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以及歌圩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和壮族人民的认同价值来进一步阐述传承的意义。第三部分分析了调研点武鸣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当前的传承现状。第四部分针对歌圩文化传承现状,基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框架对家庭中开展歌圩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所提的内容也是基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框架,从迁移圩场、提高文化传承意识、发挥家庭与学校、社区的联合作用以及保护发展在传承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的传承人这几个方面入手。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群体在行为习惯、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信仰等产生共同的认识,是适应社会而产生的,是教育的基础。笔者希望能通过此次论文研究,深入了解不同家庭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态度,说明歌圩文化的教育价值和传承价值,唤起人们对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以及将文化与教育相结合,通过歌圩文化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校教育打好基础。

张丽婷[3](2021)在《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1987-2020年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对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其活动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基本情况对其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概括其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发展的原因。通过对1987年-2020年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分析,为双奥背景下北京今后更好的开展奥林匹克日活动或其他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价值及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1)从1987年至今北京所开展的奥林匹克日活动来看,奥林匹克日长跑活动是其开展的主要内容,群众冰雪体验活动成为奥林匹克日活动的亮点内容;从奥林匹克日活动的组织形式来说,北京市一般是通过联合有关体育部门和一些企业一起组织举办;奥林匹克日包含各式各样的活动,但奥林匹克日长跑是其开展的最主要形式;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2)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1)起步发展阶段(1987~1992年);2)慢速发展阶段(1993~2000年);3)快速发展阶段(2001~2008年);4)加速发展阶段(2009~2015年);5)创新、多元化发展阶段(2016~今)。(3)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变化趋势可以概括为:1)活动形式从线下组织转变为线上线下共同作用;2)活动内容从单一转变为丰富多彩;3)奥林匹克日活动与全民健身日活动趋于协调发展。(4)奥林匹克事业在中国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的推进与实施是影响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发展的原因;目前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的活动中还存在奥林匹克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缺乏活力;大众传媒对奥林匹克日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以及缺乏与举办奥林匹克日活动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等问题。对双奥背景下北京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日活动的建议:(1)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催生奥林匹克日活动“线上+线下”新业态,使群众免受线下名额的限制。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打破群众参与奥林匹克日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调动群众参与奥林匹克日活动的积极性。(2)在活动准备期间、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及活动结束后,利用纸质媒体、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短视频APP以及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及时通报奥林匹克日活动的筹备、进展和重要活动的开展情况,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报道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提高奥林匹克日活动知晓度,提高群众参与度。(3)针对新时代新形势下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每年应制定奥林匹克日活动工作计划方案并公开发布,以奥运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众为目标,及时研究出台支持奥林匹克日活动的政策措施,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

谭晓琴[4](2021)在《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挖掘与传承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拥有灿烂的的民族文化,55个少数民族群星荟萃,谱写出中国最美的少数民族文化新篇章。近年来我国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注度上升到新的台阶。挖掘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民族文化传承的新路径,有利于丰富我国的民族文化基础。土家族作为恩施州人口基数最大的少数民族,研究土家族传统体育对于推动恩施州民族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摆手舞作为恩施州土家族最具有传统文化烙印的代表,其发展却远不及预期的状态。恩施州摆手舞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摆手舞正渐渐淡化于恩施州人民的生活。本文基于目前恩施州摆手舞传承的困境,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与数据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恩施州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土家族摆手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恩施州各景区、学校以及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摆手舞在恩施州景区的发展并不理想。调查了解到开展摆手舞的景区仅仅就三处,景区内摆手舞主要是以歌舞表演的形式呈现。游客对于景区内开展摆手舞的表演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在景区内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游客对于摆手舞非常喜欢与比较喜欢的比例占30.3%、42.42%。2、摆手舞在校园内以体育节上的文化活动展演的方式开展,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体育课堂。但是教师的摆手舞技能水平与政府所要求的摆手舞教练水平相差甚远,根据调查了解到49.18%的教师没有参加过摆手舞培训。大多数学校的重视度还不够,这主要与教学计划有一定的联系,37.7%学生与教师对于校园摆手舞的开展效果觉得一般。3、社区组织作为活动的主要人员,参与人员主要是以50岁左右为主。由于气候的原因使得社区人员参与摆手舞的时间不固定,加之没有专门的室内活动场所提供给社区摆手舞参与人员。社区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是摆手舞在社区发展的挑战。恩施州处于多民族聚集,因此相应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多。摆手舞在恩施州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根据恩施州摆手舞传承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方面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优化摆手舞传承的资金来源结构。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助力摆手舞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推广。政府在摆手舞教练的质量上要严格把关,规范教练的考核制度。2、学校方面应严格要求摆手舞教师的技能水平,学校给教师提供技术交流的机会。结合学校的特色打造属于本校独有的摆手舞,真正将“一校一品”落实到位。3、景区方面可依托摆手舞发展相应的文化产品,景区手工艺品的“摆手舞”元素特色化不仅赋予手工艺品独特性。将观赏区与体验区区分开,增加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加强游客的参与感。4、社区方面可安排相应的教练员到社区进行专业指导,教练可根据学员情况创新摆手舞学习的模式开展相应的小竞赛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奖项的设置更能激发参与者求胜的决心。

安琼[5](2021)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提出,初步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同时也特别强调在少数民族所在地区,应当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近年来,“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在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诸多历史文化成果,这些文化成果多种多样,分地域、种族、派别等,其中就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在历史的发展中承载了少数民族的精神文明以及文化传统。据统计,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不少于100项,它在当地乃至全国各地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地位,它是黔东南州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也是构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基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和改变,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不断的流失与淘汰。可见,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挑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全民健身背景下对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结合当下《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有文化振兴战略等政策背景作为研究依据。通过理论与实证的结合,剖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全民健身理念解决问题,科学的提出决策和规划,并作用于全民健身战略。把研究问题既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际的原则,在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中拓宽研究的领域,提出了新的研究内容和发展途径,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通过研究发现,目前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状是: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不是很乐观,即使是在全民健身的战略背景下其发展仍然面临大挑战,发展之路还很艰难,其发展存在的困境是:一是经济落后,限制了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二是“全民健身”理念“至上而无至下”;三是传承人缺少、文化的丢失、没有注重和缺少对年轻人学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兴趣的培养。目前,其传承与发展途径主要是:一是与旅游产业互存;二是通过参与赛;三是申遗保护;四是走进校园,设置学科课程;五是群众自发的社区组织学习。

周芳[6](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的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村落体育表演是在独特村落地缘空间下产生,以身体动作、身体运动和身体表演为主要展现形式的民间体育活动,是中国式村落风土人情、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和生活情趣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本论文运用逻辑分析、田野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在对村落体育表演实践案例进行充分挖掘、整理基础上,深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村落体育表演的实践价值、生存困境和发展路径,为完善村落体育表演理论,指导村落体育表演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和美好生活实现,加快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村落体育表演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载体,也是宗教仪式人神对话的媒介和节庆活动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村落体育表演体现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具有健身健体、教育教化、娱乐健心、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价值;表现出表演动作模仿性、表演特色差异性和表演形式朴素性等三大特征;并按参与人员数量分为竞技对抗类、休闲娱乐类和信仰图腾类表演;按表演人数分为单人类、双人类和群体类表演;按照项目来源分为生产生活类、宗教祭祀类和军事训练类表演。2.村落体育表演呈现出表演目的由悦神祈禳转向娱人娱心、表演地点由朴素空间转向专业舞台、表演性质由全民表演转向专业表演、表演结构由完整呈现转向多元展示、表演功能由自娱自乐转向他者娱乐等变化指征,充分彰显了村落体育表演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价值。村落体育表演与乡村振兴具有互融互通关系,村落体育表演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基础和行动支持,以集体行动和个体行动两种方式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乡村振兴在村落体育表演中的现象表达主要体现在促进村落产业振兴、提升村落社会治理和加速村落文化共同体构建等层面。3.依据助力村落体育表演发展的主体差异,将村落体育表演分为精英引领型、政府推动型和自组织型。(1)袁窦村鼓子秧歌表演依靠村落精英的积极引领,袁窦村遵循“古村旅游+秧歌表演”的发展思路,将秧歌古村打造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带动袁窦村由省级贫困村发展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袁窦村鼓子秧歌助推乡村振兴面临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经营用地难以扩大;演员年龄老化,人才断档,高层次发展受制约等困境。(2)尚寨竹马表演依靠各级政府推动,尚寨村遵循“文化景观旅游+竹马表演”的发展思路,依托遗址文物、竹马文化残存复现,重构形成省级非遗民俗村,并带动了村落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尚寨竹马助推乡村振兴面临经费来源渠道少,村民功利性较强;文化自觉性弱,权益集中化严重,日常化发展受阻等困境。(3)大梭庄舞龙表演依靠村落自组织、借助村民文化惯习、自觉意识和项目魅力,大梭庄舞龙表演实现了自我传承、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但项目带动产业振兴和文化反哺作用尚需提高。大梭庄舞龙表演助推乡村振兴面临申报非遗评选意识弱;地方政府参与度不高,政策及经费支.持不足;管理组织不稳定;与教育、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等困境。4.精英引领型村落体育表演可通过寻求政府支持,对接社会需求,稳定精英团体,优化村落体育表演的品牌化、特色化和创新化发展。政府推动型村落体育表演可通过引导村落精英积极作为,合理开发村落体育表演文化;鼓励村落力量参与,借力村落旅游发展村落体育表演;拓展衍生产业,提高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等优化路径。自组织型村落体育表演可通过加强自组织建设,提高村落体育表演核心竞争力;动员全员参与,筑牢村落体育表演的群众基础;获取政府帮助,提升村落体育表演的影响力等优化路径。研究提出了多元主体协同型村落体育表演类型,探讨了深化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村落体育表演的理念认同、强化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部门协同、明晰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责任分担等机制,并提出了拓展村落体育表演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空间,加大村落体育表演组织化、日常生活化融入,延续村落体育表演制度化、谱系化非遗传承,开展村落体育表演信息化、科学化创新发展和扩大村落体育表演竞赛化、标准化项目开发等路径选择。5.研究提出了(1)政府部门联动协作,促进村落体育表演发展;(2)村落精英主动参与,加快村落体育表演文化向村落文化产业转化;(3)积极引导村落体育表演自组织内生性发展,提高自我造血、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4)提升村落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塑造良好的村落文化氛围;(5)借助商业化、产业化发展机遇,将村落体育表演与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相结合,促进村落文化和村落体育表演的良性发展;(6)专家学者科研助力,挖掘村落体育表演的文化价值,提高村落体育表演的文化影响力等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的六大发展保障体系。

孟德洲[7](2021)在《鹤峰县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传承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逯阳[8](2021)在《宋代射礼文化复兴的社会融入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射礼文化作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与古代弓矢竞射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蕴含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体育精神,历经千年的沉积和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在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的政策导向下,深入挖掘传统射礼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文化意义,把传统射礼文化融入到新时代的社会生活中,加快传统射礼文化复兴的发展路径是极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探索性课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德育价值、体育价值、美育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娱乐休闲价值、外交价值七个层面分析了新时代复兴传统射礼文化的价值意义。以宋代射礼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思想四个层面对宋代射礼文化复兴发展背景展开研究,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多个维度对宋代射礼文化表现形式和功能性质进行深入地挖掘研究,探索宋代射礼文化复兴的社会融入路径。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宋代政治集中、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为传统射礼文化复兴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导致宋代射礼文化性质、形式、功能的多样化发展。宋代射礼文化在复兴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军礼”的束缚,纳入到了“嘉礼”这一体系,宋代宴射礼盛行,民间射箭运动广泛开展。传统射礼形式的演进更新,均彰显了宋代射礼文化的娱乐性和互动性,同时射礼文化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在宋代政治活动、教育活动、军事活动、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今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通过数据检索、实地考察,以射礼仪式、师资培训、射礼赛事、射礼活动四大类型,对当今社会中射礼文化复兴的相关活动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对射礼文化复兴现状的研究分析,发现新时代射礼文化复兴的社会融入过程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射礼理论体系丞待完善;2.新旧文化的碰撞;3.师资力量的匮乏;4.群众基础薄弱;5.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射箭文化的轻视。这些问题阻碍了射礼文化的复兴发展进程,通过对宋代传统射礼文化复兴发展的研究,总结历史发展经验,以古鉴今,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现状,针对传统射礼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之路,基于社会融入的理论观念,对传统射礼文化复兴的社会融入路径提出了以下建议:1.构建完善射礼理论体系;2.组织举办射礼相关赛事;3.学校开设射礼相关课程;4.组织建设射礼兴趣社团;5.开展社区休闲射礼活动;6.建设体育旅游射礼项目;7.制作文艺传媒射礼作品。

宋哲琦[9](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指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贺丽霞[10](2020)在《彝族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策略研究 ——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如今在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少数民族文化做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保护和传承也不断得到重视。各个少数民族在其实践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为“多元一体”的形成贡献了各自的力量,因此现阶段少数民族文化的长期发展是一种趋势。另外,少先队活动课程也面临着改革,如果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无论是对于少先队活动课程,还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将具有重大意义。不仅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而且少先队活动课程也会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获取丰富的文化内容与多样化的载体,既有利于少先队活动课程目标的达成,培养少年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又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终实现民族团结的目标。彝族做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本研究将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文化为例,在探讨将彝族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可能性、可行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地区小学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试提出将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策略。本研究由以下四大部分构成:第一大部分指第一章。该章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少数民族文化、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等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大部分即第二章和第三章,阐述了对于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基础性认识以及研究基础。第二章主要做了相关概念的界定,对楚雄彝族文化概况、少先队活动课程概述进行说明。第三章深入分析彝族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研究基础,包括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政策文件依据,二者的共通性及融合的价值,旨在探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彝族文化与少先队活动课程之间的契合点。第三大部分即第四章,是发现问题部分。介绍本研究的调查设计,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现状进行调研,并结合调研的情况和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大部分即最后一章,是本文解决问题的部分。首先强调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应坚持的价值取向,提出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接着对可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彝族文化内容进行分类阐述,提出灌输式、渗透式、随境式的融入方式。最后,结合实证调查与前几章内容,试提出实现彝族优秀文化有效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对策。

二、浅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教育视角的壮族歌圩文化家庭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国家政策的重视
        二、个人研究兴趣
    第二节 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研究
        二、民族文化传承内容的研究
        三、民族文化传承方式的研究
        四、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研究
        (一)家庭场域的民族文化传承
        (二)学校场域的民族文化传承
        (三)社区场域的民族文化传承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理论
        二、结构功能理论
        (一) “适应”功能
        (二) “目标达成”功能
        (三) “整合”功能
        (四) “潜在模式维持”功能
        三、文化自觉
        (一)文化认同与适应
        (二)文化的选择
        四、文化资本理论
        (一)身体化文化资本
        (二)客观化文化资本
        (三)制度化文化资本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
        一、家庭教育
        二、文化传承
        三、壮族歌圩
第二章 歌圩文化的功能与价值
    第一节 歌圩文化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一、德育
        二、智育
        三、体育
        四、美育
        五、劳育
    第二节 歌圩文化的传承价值
        一、歌圩文化的自身价值
        二、壮族人民的文化认同价值
        三、歌圩文化的载体
        (一)家庭场域
        (二)传承人
        (三)物质形式
        (四)语言符号
第三章 壮族歌圩文化家庭传承现状
    第一节 武鸣环境背景
        一、武鸣区自然环境背景
        二、武鸣区人文环境背景
    第二节 歌圩文化家庭传承现状
        一、歌圩文化传承主客体
        (一)歌圩文化主客体传承态度
        (二)传承主体老龄化,传承主客体显现年龄断层现象
        二、歌圩文化传承方式
        (一)家庭传承方式使用情况
        (二)家庭传承与学校、社区的联动情况
        三、家庭传承内容
        (一)歌圩文化家庭传承内容
        (二)家庭教育政策缺乏对民族传承的引导
第四章 歌圩文化家庭传承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歌圩文化家庭传承现状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变迁冲散歌圩文化土壤
        (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二)打工潮促进人口迁移
        (三)寄宿制教育的发展
        二、需求的变化削弱文化传承意识
        (一)家庭目标追求现实化,文化认同低
        (二)政府对文化传承官方化、商业化
        三、家庭、学校、政府歌圩文化传承联动性差
        (一)家庭成员的价值整合度低
        (二)学校与家庭缺乏文化传承合作
        (三)政府部门协作联动能力差
        四、缺乏稳定的文化传承体系
        (一)文化载体影响力下降
        (二)个体潜在文化认同感低
    第二节 歌圩文化家庭传承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圩点转移城镇,顺应时代更新家庭传承方式
        二、发挥家庭传承基础作用,提高文化意识
        三、创建家庭与学校、政府传承联动机制
        四、保护发展传承人,保障文化传承系统的运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发展
        1.1.2 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热情高涨
        1.1.3 奥林匹克日活动在全球吸引力越来越大
        1.1.4 中国即将举办第三次奥运赛事为奥林匹克日活动的开展提供契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关于节日体育活动的相关研究
        1.4.3 关于全民健身日的相关研究
        1.4.4 国内关于奥林匹克日的相关研究
        1.4.5 国外关于奥林匹克日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逻辑分析法
        2.2.3 历史研究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基本情况
        3.1.1 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的情况
        3.1.2 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形式的情况分析
        3.1.3 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分析
    3.2 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发展阶段划分
        3.2.1 起步发展阶段(1987~1992 年)
        3.2.2 慢速发展阶段(1993~2000 年)
        3.2.3 快速发展阶段(2001~2008 年)
        3.2.4 加速发展阶段(2009~2015 年)
        3.2.5 创新、多元化发展阶段(2016~今)
    3.3 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变化趋势
        3.3.1 活动内容从单一转变为丰富多彩
        3.3.2 活动形式由线下组织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3.3.3 奥林匹克日活动与全民健身日活动趋于协调发展
    3.4 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奥林匹克事业在中国的飞速发展
        3.4.2 我国对全民健身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3.4.3 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的推进与实施
    3.5 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5.1 奥林匹克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缺乏活力
        3.5.2 大众传媒对奥林匹克日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3.5.3 缺乏与举办奥林匹克日活动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3.6 双奥背景下北京开展奥林匹克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6.1 充分利用“互联网+”,催生奥林匹克日活动新业态
        3.6.2 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度
        3.6.3 制定奥林匹克日活动工作计划方案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挖掘与传承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度提高
        1.1.2 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保护的迫切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
        2.1.1 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2.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研究
        2.1.3 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
    2.2 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相关研究
        2.2.1 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现状研究
        2.2.2 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研究
    2.3 文献综述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的相关研究
        4.1.1 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的服饰与动作类别研究
        4.1.2 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特征与功能研究
    4.2 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现状调查
        4.2.1 摆手舞在恩施州旅游景区推广的情况分析
        4.2.2 摆手舞在恩施州校园推广的情况分析
        4.2.3 摆手舞在恩施州社区推广的情况分析
    4.3 土家族摆手舞在恩施州传承的优势分析
        4.3.1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独具魅力的人文环境
        4.3.2 旅游热潮促进摆手舞的发展
        4.3.3 科技时代的进步加快摆手舞的传播
        4.3.4 全球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背景
    4.4 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现存问题
        4.4.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薄弱
        4.4.2 摆手舞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4.4.3 传承主体年龄层次老龄化明显
        4.4.4 宣传方式的单一性
        4.4.5 缺乏摆手舞文化交流的平台
    4.5 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对策研究
        4.5.1 政府的相应措施
        4.5.2 学校的相应措施
        4.5.3 景区的相应措施
        4.5.4 社区的相应措施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在景区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在学校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 C 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在社区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 D 负责摆手舞的政府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 E 摆手舞传承人的访谈提纲
致谢

(5)全民健身背景下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全民健身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任务之一是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
    1.2 文化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现实要求
    1.3 保护和发展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需要
    1.4 黔东南地域独特,多种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浓厚
2 研究目的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社会意义
3 研究对象和方法思路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3 研究思路
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4.2 国外研究现状
        4.2.1 全民健身发展研究
        4.2.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研究
    4.3 国内研究现状
        4.3.1 全民健身发展研究
        4.3.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4.3.3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研究
        4.3.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用于全民健身发展相关研究
5 研究结果及分析
    5.1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
        5.1.1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原因
        5.1.2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环境
        5.1.3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5.2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相关内容统计
        5.2.1 项目地域分布
        5.2.2 黔东南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
    5.3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情况分析
        5.3.1 全民健身背景下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前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5.3.2 全民健身背景下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前的传承与发展困境
    5.4 全民健身背景下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优势
        5.4.1 政策优势
        5.4.2 自然环境优势
        5.4.3 文化优势
    5.5 全民健身理念下,探索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新路径探析
        5.5.1 以村寨特色为基础打造传统体育特色旅游小镇
        5.5.2 规划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础设施,引导和培养幼孩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习兴趣
        5.5.3 分派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至各县管理和指导民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
        5.5.4 利用现代网络新媒体手段大力宣传与传播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攻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6)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的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依据和意义
        一、研究依据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创新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表演理论
        二、社区理论
        三、社会变迁理论
        四、文化资本理论
第二章 村落体育表演论略
    第一节 村落体育表演本体论
        一、村落体育表演概念
        二、村落体育表演源流
        三、村落体育表演本质
    第二节 村落体育表演的演进
        一、古代社会村落体育表演
        二、近代社会村落体育表演
        三、当代社会村落体育表演
    第三节 村落体育表演的分类
        一、按照表演目的分类
        二、按照表演人员数量分类
        三、按照表演项目来源分类
    第四节 村落体育表演的特征
        一、表演动作的模仿性
        二、表演特色的差异性
        三、表演形式的朴素性
    第五节 村落体育表演的价值
        一、健身健体价值
        二、教育教化价值
        三、娱乐健心价值
        四、社会治理价值
        五、经济发展价值
        六、文化传承价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乡村振兴与村落体育表演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阐释
        一、乡村振兴发展历程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维度
    第二节 乡村振兴中的村落体育表演
        一、乡村振兴为村落体育表演提供发展环境
        二、乡村振兴为村落体育表演提供发展契机
    第三节 村落体育表演中的乡村振兴
        一、村落体育表演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依据
        二、村落体育表演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形式
        三、村落体育表演中的乡村振兴现象表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个案
    第一节 个案选择原则与方法
        一、个案选取原则
        二、个案选取方法
    第二节 个案一: 山东商河袁窦村鼓子秧歌
        一、田野概况
        二、袁窦村鼓子秧歌表演
        三、袁窦村鼓子秧歌源起
        四、社会变迁视域下的袁窦村鼓子秧歌发展历程
        五、袁窦村鼓子秧歌的文化内涵
        六、精英引领: 乡村振兴中袁窦村鼓子秧歌表演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个案二: 山东邹城尚寨竹马
        一、田野概况
        二、尚寨竹马表演
        三、尚寨竹马源起
        四、社会变迁视域下的尚寨竹马发展历程
        五、尚寨竹马的文化内涵
        六、政府推动: 乡村振兴中尚寨竹马表演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个案三: 山东祝阳大梭庄舞龙
        一、田野概况
        二、大梭庄舞龙表演
        三、大梭庄舞龙源起
        四、社会变迁视域下的大梭庄舞龙发展历程
        五、大梭庄舞龙的文化内涵
        六、自组织: 乡村振兴中大梭庄舞龙表演的路径选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优化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的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基本原则
    第二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的优化设计
        一、精英引领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的优化设计
        二、政府推动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的优化设计
        三、自组织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的优化设计
        四、多元主体协同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的创设
    第三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的运行保障
        一、政府部门联动协作
        二、村落精英主动参与
        三、村落自组织积极发展
        四、村落文化认同增强
        五、村落文化产业发力
        六、专家学者科研助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8)宋代射礼文化复兴的社会融入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传统文化复兴的政策支持
        1.1.2 复兴射礼文化的时代意义
        1.1.3 宋代射礼文化的历史定位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古代射礼文化的经典文献及相关论着
    2.3 近代学者对宋代射礼文化的相关研究
        2.3.1 宋代射礼文化的相关研究着作
        2.3.2 宋代射礼文化发展演变的相关研究
        2.3.3 射礼文化内涵和功能价值方面的研究
    2.4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社会融入的研究
    2.5 国外射礼文化相关研究和发展现状
    2.6 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分析法
        3.2.2 历史研究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无结构访谈法
        3.2.5 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论证方法
        3.2.6 实地考察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新时代复兴传统射礼文化的价值意义
        4.1.1 德育价值:立德正己
        4.1.2 体育价值:强身健体
        4.1.3 美育价值
        4.1.4 经济价值
        4.1.5 文化传承价值
        4.1.6 娱乐休闲价值
        4.1.7 外交价值
    4.2 宋代射礼文化复兴的研究
        4.2.1 宋代射礼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
        4.2.2 宋代射礼文化复兴的社会融入路径研究
    4.3 当代射礼复兴的实践活动
        4.3.1 射礼仪式动作的制定
        4.3.2 射礼师资培训活动
        4.3.3 传统射礼赛事的发展
        4.3.4 社会各界复兴传统射礼活动
    4.4 新时代射礼文化复兴的社会融入困境
        4.4.1 射礼理论体系亟待完善
        4.4.2 新旧文化的碰撞
        4.4.3 师资力量匮乏
        4.4.4 群众基础薄弱
        4.4.5 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射箭文化的轻视
    4.5 新时代射礼文化复兴的社会融入路径
        4.5.1 构建完善射礼理论体系
        4.5.2 组织举办传统射礼赛事
        4.5.3 开设传统射礼相关课程
        4.5.4 组织建设射礼兴趣社团
        4.5.5 开展社区休闲射礼活动
        4.5.6 建设体育旅游射礼项目
        4.5.7 制作文艺传媒射礼作品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复兴传统射礼文化的价值意义
    5.2 宋代射礼文化复兴的社会融入路径
    5.3 新时代射礼文化复兴的发展困境
    5.4 新时代射礼文化复兴的社会融入路径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10)彝族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策略研究 ——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需要
        二、少先队活动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基于个人研究兴趣的需要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调查问卷法
    第四节 文献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二章 对楚雄彝族文化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基础性认识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少先队活动课程
        二、优秀少数民族文化
        三、“融入”的涵义
    第二节 少先队活动课程概述
        一、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性质
        二、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三、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
    第三节 楚雄彝族文化概况
        一、精神文化
        二、民俗文化
        三、非物质文化
第三章 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研究基础
    第一节 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文件依据
        一、理论基础
        二、政策文件依据
    第二节 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价值
        一、对少先队活动课程的价值
        二、对彝族优秀文化的价值
        三、对少先队员发展的价值
        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第三节 彝族优秀文化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共通性
        一、目标契合
        二、特点相符
        三、内容互补
        四、方式相通
第四章 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第二节 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调查现状
        一、少先队员对彝族文化的认知与了解现状
        二、少先队活动课程融入彝族优秀文化现状
    第三节 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性、自主性欠缺
        二、少先队员主体地位不突出
        三、组织资源支持不到位
第五章 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策略
    第一节 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
        一、坚持以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基础的价值取向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原则
        一、遵循儿童性原则
        二、遵循激励性原则
        三、遵循创新性发展原则
    第三节 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
        一、政治启蒙相关内容
        二、信仰启蒙相关内容
        三、道德养成相关内容
        四、成长取向相关内容
    第四节 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方式
        一、灌输式——系统性、明确性
        二、渗透式——分散性、渐进性
        三、随境式——灵活性、趣味性
    第五节 促进彝族优秀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对策
        一、起点:增强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专业性、自主性
        二、过程:加强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创造性、积极性
        三、结果:提高少先队活动课程评价科学性、合理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浅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石柱县土家族竹铃球在中小学校的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陈茜. 西南大学, 2021
  • [2]基于教育视角的壮族歌圩文化家庭传承研究[D]. 黄秋红.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研究[D]. 张丽婷.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4]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挖掘与传承对策研究[D]. 谭晓琴. 吉林大学, 2021
  • [5]全民健身背景下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 安琼.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6]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的发展路径研究[D]. 周芳.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7]鹤峰县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传承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D]. 孟德洲. 长江大学, 2021
  • [8]宋代射礼文化复兴的社会融入路径研究[D]. 逯阳.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9]《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10]彝族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策略研究 ——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D]. 贺丽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