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富”与“宠富”

“恨富”与“宠富”

一、“仇富”与“媚富”(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蕾[1](2019)在《中国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风险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社会发展史来看,人类正在经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广义的网络社会是对当前阶段人类社会的一种命名,狭义的网络社会则是指现实社会中的人在互联网建构的人工空间从事生产生活活动并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深度关联、相互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但同时也冲击着现实社会风险格局,给国家政治安全带来需要重视的风险问题。网络社会政治风险是指国家主权、政治制度、党的执政、意识形态、政治秩序等现实社会的政治安全要素,在网络社会引致、助推或放大等作用下,受到破坏、伤害的可能性。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风险源则是指那些存在于网络社会中,或与网络社会相关的来源、源头或原因、因素,不包括存在于现实社会中,并与网络社会无关的风险源。风险源作为风险演化要素之一在风险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风险源不仅是风险演化的起始点,而且在风险后续演化阶段中持续发挥作用,因此风险源治理既是源头性治理,也是过程性治理。研究采用德尔菲调查法识别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风险源。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查找风险源指标项目,设计德尔菲调查问卷。经过两轮调查,统计得到包括“环境方面”、“主体方面”、“心理方面”、“行为方面”、“动员方面”、“控制方面”等6个维度共37个风险源的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风险源指标体系。6个维度覆盖了网络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在网络社会中活跃的敌对势力问题,网民和媒体的传播心理与行为问题,破坏性网络政治动员问题,以及网络社会治理过程中控制不当、控制不力的问题,较为全面、系统、充分地回答了“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风险源有哪些”。深入认识和把握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风险源,首先要探讨风险源的特征,即客观存在性、动态演变性、相互依附性、不易消除性和单独可控性等;其次,要对风险源作用进行分类,即按照作用来源、作用时长、作用效果等标准分类;最后,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解析风险源的作用机理。一个风险演化过程可以追溯到多个风险源,这些风险源基于一定的逻辑联系发生互动,互动过程包括风险源数量多少的变化和作用大小的变化。风险源数量变化和作用力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风险源作用力变化还可与风险演化的各个阶段耦合,因为风险演化的不同阶段也即风险源作用的不同节点。总的来说,风险源作用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机制,涉及风险源作用力、作用节点和作用范围等三个层面的结合。以习近平网络安全观确立的新“风险观”为治理理念,从源头着手治理网络社会政治风险。风险及其风险源首先具有一定限度的“自我治理”功能。此外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基于风险源构成,在环境方面,要保障基础设施安全;主体方面,要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心理方面,要理解把握网民诉求;行为方面,要培育公众网络素养;动员方面,要监测研判舆情信息;控制方面,要提升网络执政能力。基于风险源作用机理的治理策略,则是避免风险源叠加,阻断风险源相互作用,减小风险源的作用力等,在风险形成期通过风险源治理“防患于未然”,在风险的后续演化过程中通过风险源治理防止风险持续和扩大,促使风险消解。研究基于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基础理论框架,通过实证调查与量化分析,建立了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风险源指标体系。通过定性研究,逐一剖析了37个风险源,阐释了风险源作用机理和风险源治理策略。对于认识和把握网络社会政治风险及其风险源,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周瑞婷[2](2018)在《马克思道德实践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克思道德实践思想具有深刻的跨时代意义,马克思强调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相结合,可以为思政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方法提供一定的改进启示,学习和践行马克思道德实践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思政教育的具体推进。

兰志文[3](2018)在《网络吐槽中的仇富现象研究及其文化反思》文中研究说明吐槽是中国转型时期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吐槽渐渐成为一种情绪宣泄方式,一种交往方式,一种抵抗方式。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社会群体的分化,利益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阶层固化趋势明显、突发事件频发等,压力感和不确定感所造成的焦虑,弥散在民众之中,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会成为网民吐槽的爆发点。当下,“仇富”现象受到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在网络空间中指涉对象为财富、富人阶层或财富符号的吐槽行为是“仇富”现象的表征之一,其产生背景不仅有宏观的社会因素,也有参与者的情感因素。网络吐槽者的仇富心态阻碍人们理性思考网络事件,增加网络社会治理的成本。因此,对于网络吐槽中的仇富现象值得思考和研究。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这两个层面对网络吐槽现象进行分析。宏观层面,该研究沿用迪尔凯姆“用社会现象来解释社会现象”的方法,即将吐槽文化放置于社会场景之中来分析;微观层面,该研究分析了吐槽文化作为日常生活实践的作用,该研究分析了网络吐槽背后的社会根源、社会心态、情感表达和文化心态,从情感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的视角综合解读网络吐槽现象。网络吐槽中的仇富现象具有三种成因,社会根源、心理根源以及媒介技术根源。吐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现实社会中的挫败感,营造一种虚幻的成就感和优越感,然而产生挫败感的环境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一种持续的无能感萦绕着吐槽者。因此,富人应从物质和精神上获得大众的认可,而对于财富积累不足的人需要鼓起勇气去改变造成挫败感的环境。从根本上来说,政府部门要完善财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或者缩小贫富差距,才能够减少网民吐槽次数。此外,对于网络吐槽中出现的触犯法律的行为,应该以法律的手段来治理,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立法,即要确保网民的言论自由,也要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戴清[4](2017)在《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症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影响的优秀作品,但也存在诸多创作症结。具体表现为在艺术真实的处理上,大多存在局部真实与整体失真等硬伤,损害了现实题材剧"揭示真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功能;精神格局的狭小、典型人物的匮乏、程度不同的价值观偏颇与审美风格单一等症结也是其重要表现,坚守、深化现实主义精神是解决这些创作症结的关键。

胡仁蕊[5](2016)在《网络舆论发展中的价值冲突与融合》文中提出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正处于一种变动的过程中,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规范有的正在遭受解构,而新的标准和规范却缺乏一定的认同感,有的缺乏说服力,传播乏力,多元的价值观念正在形成。“当一种新的因素被导入旧环境中时,我们所得到的并非该旧情境加该新因素,而是一种新的环境。”以互联网络为平台构筑的网络舆论,有了不同于传统舆论的特点——网络舆论更具复杂性,舆论内容杂芜、形式多样和意识多元在很多地方造成了混乱无序、权威消解、导向不明的话语乱象;传播技术的发展,使网络舆论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匿名性;而以上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网络舆论具有了难控性的特征。一方面,现存的价值观念的冲突和融合引发了网络舆论话题的兴起和衰落;另一方面,价值观念也受到了网络舆论的影响,其冲突和融合形态更加激烈而不稳定。网络化生存方式正极大地改变或正在改变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及观念模式,进而引发与之相应领域的观念碰撞,而这种碰撞的结果将会是价值观念的融合或冲突。价值冲突与融合是网络舆论发展的常态,人们在经历的同时也不断思考,并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阐述和分析。当下,社会和谐成为主流思想导向,应该实现网络舆论的动态和谐,保持网络舆论中形成“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活力,同时也要使之和谐稳定发展,这两者同样重要。

范宝舟,惠文[6](2016)在《市场失范条件下的财富观乱象及其根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无疑对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市场失范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人们在财富观上的精神幻象问题,即:离开社会现实条件,片面夸大财富的作用,认为"有钱能使磨推鬼";把财富获取手段与目的割裂开来,认为"赚钱就是王道";误认财富的本质,导致人的本质异化,认为"我富故我在"。深入分析上述诸种财富观乱象,有利于人们在财富观上形成理性认识,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卫甜甜,张波[7](2014)在《文化与价值观厘释——基于青年多元价值观构建的视角》文中认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其价值观的构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青年如何在发展快速的社会环境中拥有科学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关乎他们成长成才发展的现实问题,又是一个期待明确解决的理论课题。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身与心、生与死等一系列矛盾,需要有所取舍、有所好恶,需要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因此,青年价值观的构建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许杰[8](2014)在《媒体广告人社会心理问题探议》文中研究指明社会心态是社会心理的直接表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一定社会群体中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和价值取向,它揭示了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是非标准、理想追求和行为方式。健康的社会心态能够为个人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心理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失衡的社会心态不仅影响个人生活和前途,也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塑造民众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将个人梦想和中国梦良好对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持社会

刘琴[9](2014)在《新闻职业道德与网络民粹主义的博弈——以“李某某强奸案”的传播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以"李某某强奸案"为例,选择四家门户网站的信息传播,深入解析网络如何在"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毫不避讳地传播,甚至刻意对其身份进行加工,以及专业媒体又如何在"网络民粹主义"的裹挟下无视《未成年人保护法》,违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原则所进行的报道。在网络民粹主义大行其道、视听被混淆的当下,本文进而重申坚守新闻职业道德。

刘书越[10](2013)在《应加强对富人的“中国梦”教育》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实施,我国收入差距开始加大,逐渐形成富裕群体,当今中国已形成一个日益壮大、备受关注的先富阶层,他们的思想与言行对其他人群有重大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抓好全民的教育,更要抓好对富人的有针对性的"中国梦"教育。一、加强先富阶层"中国梦"教育的必要性"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但不是为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而是造福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刚刚当选为国家

二、“仇富”与“媚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仇富”与“媚富”(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风险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难点
2 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基本问题
    2.1 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概念
    2.2 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概念
    2.3 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演化要素
    2.4 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演化模型
    2.5 风险源在风险演化中的重要性
3 基于德尔菲法识别风险源的研究设计
    3.1 专家组的确定
    3.2 第一轮问卷的建立、发放与回收
    3.3 第一轮问卷的统计
    3.4 第二轮问卷的建立、发放与回收
    3.5 第二轮问卷的统计:确立风险源指标体系
4 风险源的构成:环境和主体方面
    4.1 环境方面的风险源
    4.2 环境方面风险源的根本特征
    4.3 主体方面的风险源
    4.4 主体方面风险源的角色行为
5 风险源的构成:心理和行为方面
    5.1 心理方面的风险源
    5.2 心理方面风险源的逻辑框架
    5.3 行为方面的风险源
    5.4 行为方面风险源的范围调整
6 风险源的构成:动员和控制方面
    6.1 动员方面的风险源
    6.2 动员方面风险源的影响反转
    6.3 控制方面的风险源
    6.4 控制方面风险源的发展态势
7 风险源的重要特征和作用机理
    7.1 风险源的重要特征
    7.2 风险源作用的类型
    7.3 风险源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7.4 风险源作用机制整合
8 风险源的治理策略
    8.1 风险源的治理理念:风险观
    8.2 风险源的自我治理:网络自净功能及其可能性
    8.3 基于风险源构成的治理策略
    8.4 基于风险源作用的治理策略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发现
    9.2 研究不足
    9.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党和政府2012年以来关于网络安全或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观点
附录2:关于“中国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风险源”的德尔菲问卷
附录3:个人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情况

(2)马克思道德实践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生理想和高尚职业观:思政教育的先导工作
二、大众立场和主人翁意识:思政教育的工作重点
三、理论、方法和实践相结合:思政教育者的修养
四、结语

(3)网络吐槽中的仇富现象研究及其文化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网络吐槽中的仇富狂欢
    2.1 吐槽文化的发展历程
    2.2 网络吐槽中的仇富现象
    2.3 网络吐槽中的仇富心理
3 网络吐槽者的仇富缘由
    3.1 网络仇富吐槽的社会背景
    3.2 网络技术赋权与仇富话语释放
    3.3 网络吐槽者的自我呈现
4 网络吐槽者的仇富心态批判
    4.1 财富信仰危机与社会焦虑蔓延
    4.2 习得性无助与怨恨式批评
    4.3 涮富心态与戏谑表达
    4.4 现代犬儒主义
5 网络吐槽文化的理性审视
    5.1 网络吐槽与言论表达自由
    5.2 作为社会减压阀的吐槽
    5.3 网络公共领域建构与群体极化现象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附录

(4)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症结(论文提纲范文)

一、“艺术真实”的局部缺失
二、精神格局狭小审美品格单一
    (一) 典型人物稀缺
    (二) “泛偶像化”弊端
    (三) 价值取向的偏颇
    (四) 审美品格单一

(5)网络舆论发展中的价值冲突与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因果分析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梳理与阐述
    第一节 网络舆论
        一、舆论与网络舆论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三、网络舆论的构成因素与运行规律
    第二节 价值观
        一、价值与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网络舆论和价值观的关系
        一、价值观影响网络舆论表达
        二、网络舆论对价值观的影响
第二章 网络舆论发展中的价值冲突
    第一节 网络舆论发展中价值冲突的表现
        一、网络舆论发展中内容表达冲突
        二、网络舆论发展中主体社会角色差异冲突
        三、网络舆论发展中客体异化冲突
    第二节 网络舆论发展中价值冲突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一)增强舆论活力,扩大事件影响
        (二)活跃人们思维,提供群体智慧
        (三)引发多样思考,促进社会公平
        二、负面影响
        (一)促使舆论分裂,损害社会和谐
        (二)扭曲事件真相,影响人们认知
    第三节 网络舆论发展中的价值冲突的根源
        一、社会转型的三维文化向度
        二、虚拟与现实的价值选择分裂
    第四节 网络舆论发展中价值冲突的控制
        一、弱化网民对立意识
        二、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三、增强网络公关力度
        四、强调社会整体和谐
第三章 网络舆论发展中的价值融合
    第一节 网络舆论发展中价值融合的必要性
        一、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构建
        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维持
        三、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势
    第二节 网络舆论发展中价值融合的可能性
        一、社会公义仍广泛存在
        二、主流媒体价值塑造力强劲
        三、网民主流认知力可嘉
    第三节 网络舆论发展中价值融合的途径
        一、中性“意见领袖”的崛起和引导
        二、“范式订定主义”的存在
        三、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控制
        四、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四节 网络舆论发展中价值融合的表现
        一、网络舆论场的形成
        二、“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趋同
    第五节 网络舆论发展中价值融合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
        二、负面影响——舆论活力受损
第四章 良性价值互动——网络舆论动态和谐的实现
    第一节 价值冲突与融合是网络舆论发展中的常态
        一、网络舆论发展中的价值冲突是绝对的
        二、网络舆论发展中的价值融合是相对的
        三、正确对待网络舆论发展中的价值冲突与融合
    第二节 网络舆论动态和谐的实现途径
        一、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双重兼顾
        二、网络自由和网络责任的有效统一
        三、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协同演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市场失范条件下的财富观乱象及其根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钱能使磨推鬼”
二、“赚钱就是王道”
三、“我富故我在”

(8)媒体广告人社会心理问题探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社会心态失衡的主要表现
    1.1 焦虑
    1.2 怨恨
    1.3 暴戾
    1.4 对抗
2 社会心态失衡的形成原因
    2.1 贫富差距拉大, 影响社会公正
    2.2 民生问题突出, 引起“群体焦虑”
    2.3 社会信任度低, 产生“剧场效应”
3 防范社会心态失衡的对策建议
    3.1 从经济建设层面, 完善收入分配体系
    3.2 从社会建设层面,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3 从制度建设层面, 完善群众工作体系
    3.4 从文化建设层面, 完善思想道德体系

(9)新闻职业道德与网络民粹主义的博弈——以“李某某强奸案”的传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闻职业道德遭遇网络民粹主义
    (一)职业道德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何谓网络民粹主义
二、李某某案件中“名人”“富二代”身份引发网络民粹化喧嚣
三、新闻媒体被“网络民粹主义”裹挟
    (一)除《人民日报》外其余4家媒体都曾经在报道中直呼其名
    (二)《南方都市报》对其姓名未作任何处理
    (三)央视的反复凸显新闻职业道德在民粹主义面前的纠结
    (四)同一组织内部不同媒体的处理相互冲突
    (五)媒体间接表态扛起民粹主义旗帜
四、网络民粹主义泛滥尤需坚守新闻职业道德
    (一)媒体需要警惕民粹主义的负面效应
    (二)少数意见终揭开民粹主义的迷雾
    (三)媒体始终要忠于真理,坚守职业道德

四、“仇富”与“媚富”(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网络社会政治风险的风险源研究[D]. 王雅蕾.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2]马克思道德实践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J]. 周瑞婷. 智库时代, 2018(46)
  • [3]网络吐槽中的仇富现象研究及其文化反思[D]. 兰志文. 暨南大学, 2018(06)
  • [4]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症结[J]. 戴清. 东岳论丛, 2017(03)
  • [5]网络舆论发展中的价值冲突与融合[D]. 胡仁蕊. 广西民族大学, 2016(03)
  • [6]市场失范条件下的财富观乱象及其根源[J]. 范宝舟,惠文. 云梦学刊, 2016(02)
  • [7]文化与价值观厘释——基于青年多元价值观构建的视角[A]. 卫甜甜,张波. 当代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报告——第十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4)优秀论文集, 2014
  • [8]媒体广告人社会心理问题探议[J]. 许杰. 科技视界, 2014(22)
  • [9]新闻职业道德与网络民粹主义的博弈——以“李某某强奸案”的传播为例[J]. 刘琴. 当代传播, 2014(04)
  • [10]应加强对富人的“中国梦”教育[A]. 刘书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 2013

标签:;  ;  ;  ;  ;  

“恨富”与“宠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