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南段次生悬河成因分析

黄河河南段次生悬河成因分析

一、黄河河南段二级悬河成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杜小康,王开荣,裴洪杨,窦身堂,毕乃双,张辛[1](2021)在《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地貌特征研究》文中提出黄河入海流路自1976年5月改道至清水沟流路以来,其地貌形态一直处于剧烈的变化当中,以往的研究虽然关注了典型断面主槽的形态特征及过流能力的变化,但对于清水沟流路范围界限内河道断面整体形态及其沿程变化等地貌特征还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2019年10月黄河口现行清水沟流路范围渔洼以下河段加测横断面为研究对象,辨识现状地貌分布特点和横断面沿程形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黄河口地貌形成受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既具有主槽、滩地、堤防等河流地貌要素,又具有滩涂、潮沟、拦门沙等海洋地貌要素。在有堤防河段,主槽形态窄深,过流能力较强;在无堤防河段,主槽形态宽浅,过流能力较差;从滩槽高差、唇滩高差、滩地横比降三个指标来看,无堤防河段的"自然悬河"程度大于有堤防河段的"二级悬河"程度。黄河口悬河程度小于黄河下游大部分河段,但黄河口尾闾河道的滩地横比降依然远大于河道纵比降,若发生漫滩洪水将极易引起顺堤行洪,会对黄河口堤防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尹俊文[2](2019)在《黄河下游装配式混凝土透水桩坝水动力学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骤减,黄河下游河道出现一系列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现有控导工程对河势控制不力、岸滩侵蚀严重。本文以黄河下游某河段为工程背景,设计了一种可快速施工的装配式混凝土透水桩坝,并利用MIKE21 FM构建该河段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完成设计混凝土透水桩坝与传统丁坝的对比分析。以上研究可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桩坝设计的关键参数进行研究,得知:桩坝的设计参数优选中,桩径、间距、入射角、布设排数对坝后断面流速均有一定影响。桩径的变化主要会增加坝轴线的长度,从而影响桩坝的迎溜和导溜效果,桩径越大,导溜效果越好,坝后流速越低,桩坝的缓流落淤效果越好;间距的变化对桩坝影响不显着,当桩径为1.2 m时,间距为0.6 m时为临界点,相应透水率为33.3%,间距超过0.6 m,坝后过流能力增加,坝后低流速区面积减小;入射角的变化可以显着改变桩坝附近流速分布,随着入射角的增加,桩坝系统的导溜效果不断加强;桩坝布置的排数增加可以显着地增加坝后低流速区的面积,同时降低流速,最高可达40%左右。(2)依据参数优选结果,分析计算桩坝主要技术指标,设计黄河下游装配式混凝土透水桩坝,研究结果证实:桩坝设计流量分别选择4000 m3/s的整治流量和800 m3/s的枯水常见流量,设计水位取相应流量对应水位;设计冲刷深度的选取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最终确定为15 m;嵌固深度经过计算,取10 m;设计桩径为1.2 m,设计桩净间距为0.6 m,相应透水率为33.3%。综合上述参数,设计混凝土透水桩坝为装配式结构,桩柱等距线性布置,桩柱之间设置潜坝加强非汛期河势控制,顶部设置有工程桥加强桩坝系统稳定性;设计施工方式选取目前技术成熟的钻孔沉桩,通过预制桩坝的方式增强桩坝承载力。(3)以黄河下游某河段为工程背景,利用2017年黄河下游实测地形资料、水文数据建立了MIKE21 FM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并依托该模型研究了桩坝与丁坝对河流的不同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证实:丁坝与桩坝对河流水位、流速分布有一定影响,且丁坝的导流效果强于桩坝的导流效果,可能是由于本文未考虑边界条件变化,造成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着。此外,桩坝具有一系列传统丁坝不具有的优势,如基础稳定,可以快速施工,同时,生态的扰动相对较小,有利于底栖生物的生存与繁殖。

张金良,刘继祥,万占伟,鲁俊[3](2018)在《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变化及应对策略——“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研究”之一》文中研究指明在对黄河下游河道形态演变过程以及"一级悬河""二级悬河"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宽河固堤、窄河固堤、防护堤等治理思路,认为泥沙处理是黄河下游治理的关键所在,下游滩区仍需长期发挥滞洪、沉沙作用,窄河固堤、防护堤等方案将会加剧"二级悬河"的不利态势,不利于黄河长治久安。为实现滩区"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保障黄河下游长期防洪安全,构建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生态空间,推动滩区群众快速脱贫致富,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在充分吸纳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经论证提出了黄河下游生态治理新思路,即对滩区进行功能区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农业区以及资源开发利用区等,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手段,将由黄河大堤向主槽的滩地依次分区改造为"高滩""二滩"和"嫩滩",各类滩地设定不同的设防标准。

王永刚,贾丽,王小冬[4](2013)在《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思路探讨》文中提出水沙条件变化是形成"二级悬河"的主要原因,生产堤和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加速了"二级悬河"的发展,文章在系统分析和总结"二级悬河"和下游河道治理各种设想和措施的基础上,指出今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方向是进行河道的改造。下游河道治理已进入宽河道和窄河道相结合、综合治理滩区,逐步向窄河道发展的时期,"二级悬河"的治理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具体设想是:通过下游河道的改造,滩区的综合治理,形成由现有宽河道、改造后窄河道和窄深主河槽三者相结合的输水输沙和滞洪淤沙系统。

孔祥磊[5](2012)在《黄河山东段河道治理与工程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造就了广袤的华北平原。但同时,黄河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治理开发真正取得巨大进展是最近50年的事,黄河已开始变成为人们兴利造福的河流。然而黄河断流、洪涝灾害的环境恶化相互交加,黄河安澜中隐伏着危机,治黄事业无比艰巨又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黄河的演变,对黄河治理和开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治黄面临着许多问题。黄河山东段是黄河下游最重要的河段之一,在整个黄河治理中即有其整体性又有其特殊性。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就黄河山东段的河道治理进行研究论述。本文根据黄河山东段特点和堤防工程的重要性,着重论述了堤防质量控制的问题,从设计、材料和施工操作三个环节控制对其控制。本文结合国内外河道治理的现状,提出现阶段黄河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关注点单一,无系统化;研究局部,没有统筹考虑;往往重视工程措施,而忽略了非工程措施的重要性;对生态治理关注不足等。并针对问题,从防洪工程建设,黄河滩区及“二级悬河”治理,防洪减淤及泥沙治理和生态治理的各方面系统的介绍了黄河河道治理的措施。总结治黄成败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黄河河道治理应是是综合性的和系统性的,它应包括防洪工程的建设,非实体工程建设,滩区的治理,泥沙的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本文阐述和探索黄河河道治理的方法和方略,揭示黄河演变和发展的规律,并希望为日后黄河河道治理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张立平,史学建,康玲玲,魏义长,刘小强,李莉[6](2011)在《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布设初探》文中指出以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布设的原则、树草种选用应考虑的因素以及各防治区植物措施的布设方式,供同类工程治理参考。

张春元,陈丕虎,张健,关丽[7](2007)在《浅谈黄河聊城河段“二级县河”的形成与治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河以多沙善徙而着称,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抬升,形成了"地上悬河",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黄河下游河道大洪水漫滩的机遇愈来愈少,而中小洪水和枯水期淤积主要发生在主河槽和嫩滩上,远离主槽的滩地因水沙交换作用不强,淤积厚度较小,致使河道平滩水位明显高于主槽两侧滩地,形成了"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本文根据聊城河段"二级悬河"的调查情况,分析了"二级悬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二级悬河"的治理措施,以减少其危害性。

夏富强[8](2006)在《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来源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黄河下游洪水灾害风险及治理途径研究》,作者于2004年6月—2005年4月参加该项目研究,在项目负责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了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的研究。在对黄河下游悬河现状、决溢风险评价有关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的影响因素应当包含水沙运动、区域地壳稳定性、河势演变和堤防稳定性4个方面,并从这4个方面建立了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统一的综合评价模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不同洪水情景下黄河下游悬河的决溢风险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具有以下分布规律:(1)决溢风险随着洪水量的增大而增高;(2)决溢风险随河型的沿程变化而降低;(3)决溢风险较大的河段集中在游荡型河段;(4)游荡型河段南岸的决溢风险相对较高;(5)弯曲型河段北岸决溢风险高于南岸。评价结果同时表明,从水沙运动、区域地壳稳定性、河势演变和堤防稳定性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黄河下游悬河的实际情况;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影响因素众多、作用机制复杂的悬河决溢风险问题;运用GIS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使黄河下游悬河不同空间位置的决溢风险得到了量化,可以客观地反映黄河下游河道不同空间位置决溢风险的差别,对于指导防洪和河道治理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廖小龙[9](2006)在《河道洪水数值模拟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论文结合“黄河下游‘二级悬河’问题数值模拟研究”与“甬江清水浦码头防洪影响评价”两个工程实例,对河道洪水数值模拟的理论与计算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首先,在洪水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方面进行了三项研究:1)通过水力学方法分析得出洪水数值模拟中四种水流边界条件的合理性与洪水流场流态相关,并通过一维水流模型验证了在上下游边界条件都给流量关系时,如果不附加边界条件,便会影响模拟流场的唯一性。2)结合有限差分法和控制体积法,提出了一维水流控制方程在交错网格系下的一种新的离散格式:时间项采用偏心差分,空间项采用控制体积法离散,对流项采用迎风差分格式;3)建立了一种无重叠网格、能同时保证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的新型一、二维耦合水流模型,同时给出模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其次,在河流数值模拟的前后处理和程序设计上做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采用AutoCAD和Matlab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河流数值模拟的前后处理,解决了混合编程中数据传输问题,可以大大提高河流数值模拟前处理工作效率,实现了数值模拟成果快捷方便的查询和编辑,以及数值模拟成果的直观可视化。2)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进行河流数值模拟程序设计,探讨了团队开发日益复杂的河流模拟程序的解决方案。再次,通过两个实际工程问题的河流数值模拟实践,取得一些基本认识:应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黄河下游“二级悬河”问题,分析模拟成果得到了二级悬差的临界控制条件,不同治理方案模拟成果分析表明,采取“增强主槽过流能力”和“滩地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二级悬河”治理,效果较好。应用一、二维耦合水流模型研究了甬江清水浦码头的防洪影响,较好模拟了码头修建前后的流场变化,解决了近海河口长河段工程数值模拟研究中,精细局部流场的嵌套模拟问题。

朱嘉伟[10](2006)在《黄河下游河南段第四纪构造演化与悬河稳定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历史上黄河下游的频繁决溢给沿黄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洪水横溢,尸漂四野,疫情四起”的记载不绝于书。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下游大堤经过多次加高,堤防高度已不是防洪工程的主要问题,目前黄河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下游河床不断淤积升高,水高堤高险情增大,洪水威胁更为严重。 如何合理布置重点防洪工程体系是下游河道治理的重要研究课题。历史上黄河决口迁徙溃决点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地质构造环境关系密切。该项研究工作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对黄河下游地区第四纪构造演化与河流地质作用、河道地貌、河道变迁、大堤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着重从第四纪构造演化角度对下游悬河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定量预测悬河险工地段,为下游重点防洪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悬河稳定性综合定量评价不仅是评价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以悬河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研究为前提,因此,该项研究首先应用遥感、钻探、物探、土壤汞气测量、地应变测量、历史考证等综合技术手段,对河道地貌、隐伏活动构造、河流地质作用、河道决口变迁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悬河稳定性综合定量预测模型,对黄河下游悬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预测评价。 在河道地貌研究中,首次应用“分形理论”并提出了“分形积分”的概念对河道地貌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河床分维模型,定量分析了河床分维值的沿程动态变化。 在隐伏活动构造研究中,通过综合解译提出并证实了郑州—兰考区域性隐伏断裂带的存在;详细分析了郑州—兰考断裂北部断块的掀斜式沉降运动特征,建立了“断块掀斜侧蚀模式”,据此解释了黄河侧蚀南岸的机理。提出了东濮断陷带为“凸陷相间斜列”构造样式的新认识,指出聊城—兰考断裂并不是东濮断陷的边界断裂。 在悬河稳定性定量预测评价中,借鉴矿床统计预测的理论方法,提出了“信息权”的概念,并系统介绍了定量预测的方法步骤,建立了悬河不稳定指数定量预测模型,定量预测出黄河下游10段极不稳定险工河段,15段较不稳定河段,预测方法改进了“专家赋权法”的主观性缺陷,提高了预测成果的客观性,预测成果可作为黄河下游重点防洪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黄河河南段二级悬河成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河河南段二级悬河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地貌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及指标获取
    1.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1.2 指标获取方法
2 横断面地貌分布和形态特征
    2.1 典型河段横断面地貌分布特征
    2.2 尾闾河道横断面沿程形态特征
3 尾闾河道横断面形态特征成因
    3.1 主槽形态特征成因
    3.2 悬河形态特征成因
        (1)唇滩高差和滩地横比降
        (2)滩槽高差
4 结论

(2)黄河下游装配式混凝土透水桩坝水动力学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治河思路的发展
        1.2.2 河道整治研究进展
        1.2.3 桩坝工程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桩坝设计参数优选
    2.1 数值模拟模型构建
        2.1.1 DHI MIKE21 简介
        2.1.2 水槽模型布置
        2.1.3 水动力学模型构建
    2.2 桩径与间距探讨
        2.2.1 不同桩径的桩坝流速分布
        2.2.2 不同间距的桩坝流速分布
    2.3 布设方式探讨
        2.3.1 不同入射角的桩坝流速分布
        2.3.2 不同排数的桩坝流速分布
    2.4 本章小结
3 装配式混凝土透水桩坝设计
    3.1 参数设计
        3.1.1 流量与坝顶高程
        3.1.2 桩径与间距
        3.1.3 入射角与布设方式
        3.1.4 冲刷深度
        3.1.5 嵌固深度及桩长
    3.2 结构设计
    3.3 施工方式选择
    3.4 设计桩坝适用条件
    3.5 本章小结
4 设计桩坝应用分析
    4.1 已建工程概况
    4.2 模型建立
        4.2.1 地形文件
        4.2.2 边界文件
    4.3 模型参数率定及敏感性分析
    4.4 设计桩坝与传统丁坝的对比分析
        4.4.1 水位对比分析
        4.4.2 流速对比分析
        4.4.3 效益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致谢

(3)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变化及应对策略——“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研究”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1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演变过程
2 现状下游河道形态及成因
    2.1“一级悬河”形态及成因
    2.2“二级悬河”形态及成因
        2.2.1 水沙条件变化是“二级悬河”形成的主要原因
        2.2.2 滩区群众修建的生产堤加快了“二级悬河”的发展
3“宽河”“窄河”两种治理方式之争
4 黄河下游生态治理新思路
5 结语

(5)黄河山东段河道治理与工程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流域概括
        1.1.1 河道情况
        1.1.2 来水来沙
        1.1.3 防洪工程
    1.2 国内外河道治理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河道治理的研究及启示
        1.2.2 国内对河道治理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1.3 本课期研究背景和意义
        1.3.1 课题背景
        1.3.2 研究意义
    1.4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1.4.1 指导思想
        1.4.2 基本原则
第二章 河床演变
    2.1 河流泥沙
        2.1.1 河流泥沙的分类
        2.1.2 推移质运动
        2.1.3 悬移质运动
    2.2 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
    2.3 黄河山东段河道形态
第三章 防洪工程建设
    3.1 河流挟沙能力
    3.2 工程措施
        3.2.1 堤防工程质量控制研究
        3.2.2 黄河山东段的堤防建设
        3.2.3 河道整治工程
    3.3 非工程措施建设
        3.3.1 非工程措施内容
        3.3.2 非工程措施是防洪工程的有力保证和补充
    3.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四章 蓄滞洪区及“二级悬河”现象
    4.1 滩区建设
        4.1.1 基本情况
        4.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3 滩区建设的建议
    4.2 东平湖滞洪区建设
        4.2.1 基本情况
        4.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4.3 “二级悬河”现象
        4.3.1 黄河山东段“二级悬河”分布
        4.3.2 “二级悬河”的发展与成因
        4.3.3 “二级悬河”治理的探究
第五章 、防洪减淤与调水调沙
    5.1 防洪减淤治理黄河泥沙问题
        5.1.1 防洪减淤的发展历程
        5.1.2 防洪减淤工程现状
        5.1.3 防洪减淤的布局
    5.2 改造河性河型问题
    5.3 黄河的调水调沙
        5.3.1 黄河调水调沙的背景
        5.3.2 调水调沙的原理和过程
        5.3.3 黄河山东段调水调沙有关情况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布设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二级悬河”概况
    1.1 “二级悬河”发展状况
    1.2 “二级悬河”治理概况
        1.2.1 工程治理概况
        1.2.2 植物措施治理概况
2 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
3 植物措施布设
    3.1 布置原则
    3.2 立地条件分析
    3.3 主要拟选植物种类
    3.4 植物措施设计
        3.4.1 淤填工程区
        (1) 栽植柳树防浪林。
        (2) 黄河大堤堤坡草皮恢复。
        (3) 撒播绿化。
        3.4.2 施工生产生活区
        3.4.3 施工道路区
        3.4.4 退水渠和输沙管线区
4 结 语

(8)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黄河下游概况
    第二节 黄河下游悬河决溢危险
    第三节 黄河下游悬河决溢的可能影响范围及洪水灾害特点
    第四节 悬河决溢风险评价研究的现状和研究目标
    第五节 决溢风险评价的总体思路
第二章 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黄河下游河道的历史决溢改道规律
    第二节 来水来沙条件对悬河决溢风险的影响
    第三节 地质构造因素对悬河决溢风险的影响
    第四节 河势演变对悬河决溢风险的影响
    第五节 堤防稳定性对悬河决溢风险的影响
    第六节 黄河下游悬河决溢的趋势
第三章 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
    第一节 评价的原则
    第二节 评价指标选择及其作用机理
第四章 评价模型的构建与指标处理
    第一节 黄河下游决溢风险评价的定位与目标
    第二节 评价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四节 评价指标的处理
第五章 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综合评价
    第一节 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影响因素评价
    第二节 不同洪水情景下的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第三节 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的分布规律
    第四节 确定决溢风险较大河段、主要影响因素及因子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9)河道洪水数值模拟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洪水演进数值模拟概述
        1.1.1 水动力数值模拟的发展
        1.1.2 水动力数值模拟的特点
        1.1.3 水动力数学模型的分类
        1.1.4 一、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的研究对象
    1.2 论文主要理论基础和研究任务
        1.2.1 主要理论基础
        1.2.2 主要研究任务
第二章 一、二维河流数学模型的基本理论
    2.1 一维河流水沙数学模型基本控制方程和辅助方程
        2.1.1 一维非恒定非平衡水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控制方程
        2.1.2 一维非恒定非平衡水沙数学模型的辅助方程
        2.1.3 断面水力参数处理方法
    2.2 平面二维河流水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控制方程和辅助方程
        2.2.1 平面二维河流水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控制方程
        2.2.2 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辅助方程
    2.3 网格和物理量布置
        2.3.1 网格
        2.3.2 物理量布置
    2.4 数值计算方法
        2.4.1 数值计算方法概述
        2.4.2 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基本控制方程的离散格式和求解方法
        2.4.3 二维水沙模型基本控制方程的离散格式和求解方法
    2.5 定解条件
        2.5.1 上下游均已知水位
        2.5.2 上游已知水位,下游已知流量
        2.5.3 上游已知流量,下游已知水位
        2.5.4 上下游均已知流量
第三章 一、二维嵌套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一、二维嵌套模型的几个概念
    3.2 一、二维水流模型的连接方法
        3.2.1 位置的连接关系
        3.2.2 连接条件
        3.2.3 循环系数的连接关系
        3.2.4 水位和流量的求解
    3.3 分布函数的确定方法
        3.3.1 水位分布函数和水深分布函数
        3.3.2 单宽流量分布函数和流速分布函数
    3.4 河段级别与确定方法
    3.5 连接计算格式和流程
        3.5.1 连接计算格式
        3.5.2 连接计算的流程
第四章 河流数值模拟的前后处理方法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1 河流数值模拟前后处理的概述
        4.1.1 河流数值模拟前后处理的内容和要求
        4.1.2 AUTOCAD软件及其二次开发工具
        4.1.3 MATLAB语言及其混合编程
    4.2 基于AUTOCAD的河流数值模拟前处理方法
        4.2.1 AUTOCAD对象生成和属性提取
        4.2.2 地形和地物数据提取方法
        4.2.3 地形剖分
        4.2.4 计算参数设置
    4.3 基于AUTOCAD和MATLAB的河流数值模拟后处理方法
        4.3.1 基本思路
        4.3.2 VISUAL C++与MATLAB混合编程
    4.4 一、二维河流数值模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第五章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应用和实例分析
    5.1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现状
        5.1.1 “二级悬河”概述
        5.1.2 东坝头至高村河段“二级悬河”现状
    5.2 黄河下游典型"二级悬河"河段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5.2.1 模型范围和网格剖分
        5.2.2 模型区开边界条件的处理
        5.2.3 模型调试与验证
    5.3 “二级悬河”问题数值模拟计算条件
        5.3.1 计算工况
        5.3.2 洪水泥沙条件和河道地形
    5.4 “二级悬”问题数值模拟成果与分析(一)
        5.4.1 流场计算成果分析
        5.4.2 悬差对滩地与沟河分流能力的影响分析
        5.4.3 悬差对断面单宽流量的影响分析
        5.4.4 悬差对断面流速分布图的影响分析
        5.4.5 悬差对顺堤流速的影响分析
        5.4.6 悬差对堤沟水位的影响分析
    5.5 “二级悬河”问题数值模拟成果与分析(二)
        5.5.1 悬差对滩地与堤沟河分流能力的影响分析
        5.5.2 悬差对断面单宽流量的影响分析
        5.5.3 悬差对顺堤流速的影响分析
        5.5.4 悬差对沿程洪水位的影响分析
    5.6 关于“二级悬河”问题的几点看法
第六章 一、二维耦合数学模型的应用和实例分析
    6.1 工程实例概况
    6.2 数学模型建立与验证
        6.2.1 模型建立
        6.2.2 模型调试与验证
    6.3 计算条件与工况
    6.4 模拟成果分析
        6.4.1 最不利工程条件的流态
        6.4.2 水位影响分析
        6.4.3 流速变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
    7.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10)黄河下游河南段第四纪构造演化与悬河稳定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悬河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1.2.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技术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
2 黄河下游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演化历史
        2.1.1 前新生代基底构造的形成奠基
        2.1.2 中生代碰撞造山后的断块作用
        2.1.3 新生代华北平原的整体断陷作用
    2.2 第四纪沉积演化特征
        2.2.1 地层岩性
        2.2.2 岩相古地理
3 悬河河道地貌研究
    3.1 悬河河道地貌特征
        3.1.1 河道地貌的分段性
        3.1.2 河道微地貌特征
    3.2 分形分维理论与方法
        3.2.1 分形分维理论
        3.2.2 研究方法与步骤
    3.3 河床地貌分形分维研究
        3.3.1 河床形态分形分维研究
        3.3.2 河床分形积分研究
    3.4 河床浅滩统计分形与滩槽变化
        3.4.1 河床浅滩分形分布特征
        3.4.2 河床演变
4 黄河下游隐伏活动构造研究
    4.1 区域隐伏构造样式
        4.1.1 基底构造单元划分
        4.1.2 隐伏断裂构造样式
    4.2 主要的隐伏活动断裂构造研究
        4.2.1 东濮断陷带隐伏活动断裂研究
        4.2.2 黄河南岸郑州—兰考隐伏活动断裂研究
        4.2.3 其它穿黄邻黄隐伏活动断裂研究
    4.3 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4.3.1 差异性运动特征
        4.3.2 第四纪运动的振荡性
        4.3.3 断块的掀斜式沉降
        4.3.4 新近时期的构造活动性
5 悬河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1 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演变
        5.1.1 河道变迁历史
        5.1.2 河道决口冲积扇
        5.1.3 河道决口迁徙规律
    5.2 河流形成演化与新构造活动关系分析
        5.2.1 河流地质作用与新构造活动
        5.2.2 河道地貌形成演化与新构造活动
    5.3 悬河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3.1 河流地质作用对悬河稳定性影响
        5.3.2 河道地貌对悬河稳定性影响
        5.3.3 活动构造对悬河稳定性影响
        5.3.4 土体结构对悬河稳定性影响
6 悬河稳定性定量预测评价
    6.1 定量预测理论与方法
        6.1.1 预测理论基础
        6.1.2 预测方法步骤
    6.2 悬河稳定性定量预测
        6.2.1 变量的选取及赋值
        6.2.2 变量信息权系数确定
        6.2.3 悬河稳定性定量预测结果
7 结论
    7.1 取得的成果及认识
    7.2 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四、黄河河南段二级悬河成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地貌特征研究[J]. 杜小康,王开荣,裴洪杨,窦身堂,毕乃双,张辛. 海洋科学, 2021
  • [2]黄河下游装配式混凝土透水桩坝水动力学模拟研究[D]. 尹俊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3]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变化及应对策略——“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研究”之一[J]. 张金良,刘继祥,万占伟,鲁俊. 人民黄河, 2018(07)
  • [4]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思路探讨[A]. 王永刚,贾丽,王小冬. 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1水资源与水生态, 2013
  • [5]黄河山东段河道治理与工程质量控制研究[D]. 孔祥磊. 山东大学, 2012(02)
  • [6]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布设初探[J]. 张立平,史学建,康玲玲,魏义长,刘小强,李莉. 中国水土保持, 2011(11)
  • [7]浅谈黄河聊城河段“二级县河”的形成与治理[J]. 张春元,陈丕虎,张健,关丽.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7(02)
  • [8]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D]. 夏富强. 新疆大学, 2006(12)
  • [9]河道洪水数值模拟理论的研究与应用[D]. 廖小龙.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2006(10)
  • [10]黄河下游河南段第四纪构造演化与悬河稳定性评价研究[D]. 朱嘉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08)

标签:;  ;  ;  ;  

黄河河南段次生悬河成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