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心诚意,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诚心诚意,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一、真心诚意 为民解忧(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王伟[1](2021)在《“三心”服务赢得职工连连赞》文中指出"身边绿植环绕,理念润心化人,工作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干劲更足了。""矿上为我们重新装修了职工宿舍,还置办了电视、高速WiFi,增加了洗衣房,待遇福利一天比一天好。"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晋城煤炭事业部晋圣公司及各矿井职工意见征集栏里,一句句暖心、贴心、走心的随手反馈,成为该公司党委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

骆弟燕[2](2021)在《1990年代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研究》文中提出村支书,即村党支部书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的一种文化表征,聚集在其身上的多重关系如官民关系、党群关系等,使他们成为反映农村变化发展的一面镜子。1990年代以来,村支书形象频繁地以主角身份出现在电影中,创作者们以影像呈现村支书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村支书银幕形象进行研究,可以窥见我国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在时代洪流中的深刻变化。本论文以1990年代以来的22部农村题材电影中的村支书形象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影视美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之法,结合社会、文化和时代语境对电影文本进行细致的研究。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村支书银幕形象”作出界定,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嬗变进行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上阐明本论文研究范围确定的依据。第二章主要从共性与特性两方面对村支书银幕形象的塑造进行探讨。共性方面,村支书银幕形象的塑造深深植根于时代沃土、渗透着民族精神,较为注重人物情感温度的统摄,惯于制造矛盾冲突以强化人物性格;特性方面,主要表现在地域文化和影片叙事主题变化对村支书形象塑造的影响两个方面。第三章考察村支书银幕形象建构的意义,并对其进行反思,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向秋[3](2021)在《感悟思想伟力 增强历史定力——努力开创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新局面》文中研究表明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的历史是人大工作者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史和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金乾伟[4](2020)在《全面理解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探讨新时代高校扶贫工作实践路径——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阐明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彻底脱贫的方向和目标。脱贫工作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高校聚集了高学历高职称的知识分子,拥有大量的教学科研设备,要发挥自身优势,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论述的丰富内涵,即高校开展扶贫工作需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其有效路径为重视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通过扎实学习和具体工作来看,加强党的领导是扶贫攻坚的胜利保障,振兴乡村需要培育大量优秀人才。新时代,高校师生要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刘思妗[5](2016)在《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哲学研究》文中指出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的精要概括。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贯穿于毛泽东整个革命生涯,是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道德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思想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既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成分,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内在联系,尤其与马克思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与马克思的历史观、实践观、阶级观等都有内在联系,它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后,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成为了一种新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价值哲学。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有丰富的内容,它的形成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一样,经历了较长时期。研究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起源、形成、成熟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对厘清其思想渊源,还是对该思想的继承发展来说都是必要的。本文通过解读毛泽东的经典文本,考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事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时代条件,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准确地叙述该思想的来龙去脉、理论渊源和哲学内涵,强调这一思想为何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的和执政宗旨,以突出这一思想在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增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和道德准则,进一步发挥它在当代社会思想领域的引领作用。本文由导论、六章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导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前人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等问题。正文前五章阐述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萌芽、雏形、形成、成熟与进一步发展过程,第六章分析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哲学内涵,结语部分阐发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新时期的时代内涵。如下:第一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青年时期萌芽毛泽东出生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和转折期,在家庭环境和周遭黑暗现实的影响下,毛泽东逐渐萌发了要求阶级平等独立、为劳动人民争取利益的思想,为人民服务思想初露端倪。五四时期,毛泽东将对劳苦大众的悲悯同情之心诉诸实践,实践与认识的结合为该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初具雏形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而逐渐成型。毛泽东在建党初期领导并组织了大量为人民谋利的实践活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论认识逐步提高,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所着文章中显现出来,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逐渐成为无产阶级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基本成型随着革命重心的转移和革命政权的建立,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完全形成。在井冈上革命斗争期间,毛泽东领导了各种形式的为农民谋利的实践运动,随着中央苏区政权的建立,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逐渐被确立为共产党人的革命宗旨。长征时期,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长征精神达到了高度统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艰难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完全形成了。第四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走向成熟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这段时期不断发展、走向成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向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体系正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得到全面建构。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将“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被确立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科学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的宗旨。第五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浪潮中继续发展。毛泽东积极开展为人民谋利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为人民服务的理论。这段时期,毛泽东在实践为人民思想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本质,而应思考失误原因,吸收积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弘扬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神实质。第六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哲学内涵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为民、爱民、重民等思想的积极成分,是毛泽东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同时,为人民服务思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历史观和阶级观等有内在联系;为人民服务思想是一种新的政治哲学,一种新的道德哲学和一种新的价值哲学。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既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思想武器和根本动力,又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保障,是共产党员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进一步弘扬毛泽东崇高的道德精神,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践行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宗旨。

梁瑞英[6](2015)在《哲学视域下的好干部标准与干部教育培训论析》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培养选拔好干部的"二十字标准"。从群众史观、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价值论的高度对好干部标准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有助于准确把握干部选拔任用的规律性,从而为教育培训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遵循"20字好干部标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解放心智模式为突破口、以培训方式创新为抓手,以考核使用为引领,从而构建领导干部立体、交叉式的教育培训新格局。

韩影[7](2015)在《习近平群众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人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新时期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习近平群众观应运而生。习近平群众观是在汲取马克思主义、历届党中央领导人的群众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这三大理论来源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以及在地方的执政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新的群众观。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三个方面。习近平坚持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强调要树立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科学政绩观,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最终目标;习近平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智慧之泉,并且强调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习近平强调要把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并且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群众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党的群众观、群众路线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同反腐倡廉工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信息化时代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习近平的群众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上,习近平群众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实践上,习近平群众观有助于正确把握民生问题的基本要素,为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提供思路和原则,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方法论指导。

本刊编辑部[8](2012)在《“下行旋风”席卷神州——全国干部下基层活动扫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犹如鱼水之情,亲密无间。今天,全国性的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再度证明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革命传统正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它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极大地推进了和谐社会的建

吴时茂[9](2011)在《永远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文中提出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科学内涵,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执政、干事、做人树立了光辉的旗帜和标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应?

范欣[10](2009)在《加强作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文中研究指明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发展。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已经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

二、真心诚意 为民解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真心诚意 为民解忧(论文提纲范文)

(2)1990年代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研究创新之处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村支书银幕形象的生成及嬗变
    第一节 村支书银幕形象界定
    第二节 村支书银幕形象嬗变
        一、被英模化的村支书银幕形象(1949—1966)
        二、被符号化的村支书银幕形象(1966—1976)
        三、去中心化的村支书银幕形象(1979—1989)
        四、趋多元化的村支书银幕形象(1990—2020
第二章 1990 年代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塑造
    第一节 1990 年代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共性
        一、时代背景奠基
        二、民族精神渗透
        三、情感温度统摄
        四、矛盾冲突强化
    第二节 1990 年代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特性
        一、地域文化影响
        二、叙事主题变化
第三章 村支书银幕形象建构的意义及反思
    第一节 村支书银幕形象建构的意义
        一、农村干部现状的真实写照
        二、农民滞后观念的多维呈现
        三、城乡两极分化的生动描绘
    第二节 对村支书银幕形象建构的反思
        一、有数量缺质量
        二、对村支书银幕形象建构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全面理解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探讨新时代高校扶贫工作实践路径——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面理解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一)自强:扶贫与扶志
        1.暖心与扶贫。
        2.扶志全覆盖。
    (二)创造:扶贫与扶智
        1.扶智先于扶贫。
        2.创造与脱贫。
    (三)致远:扶贫与行稳
        1.扶贫稳中求进。
        2.扶贫追求远大目标。
二、践行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的路径研究
    (一)民族团结:推动民生建设和社会发展
        1.民族团结和民生建设。
        2.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
    (二)生态永续:健康发展和提升幸福指数
        1.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扶贫理念。
        2.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使之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三)培育人才
        1.扶贫需要高素质人才。
        2.培养文化修养、心理素质、整体水平优秀的扶贫人才。
        3.造就适合当地发展的志愿者和奉献者。
三、结语
    (一)加强党的坚强领导,实现脱贫攻坚完全胜利
    (二)2020年全部脱贫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三)扶贫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5)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哲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四、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萌芽:青年时期(1912—1921)
    第一节 自幼体恤贫苦百姓
        一、家庭的影响
        二、现实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求学期间初露端倪
        一、救民与救国结合
        二、重视伦理学
        三、倡导利他主义
        四、树立救民理想
    第三节 五四时期的爱民思想
        一、道德救民到经济救民的思想转变
        二、鼓励人民争取自身利益
        三、在政治活动中践行爱民思想
        四、国际主义视野
    第四节 为人民谋利的最初实践
        一、“驱张”运动
        二、湖南自治运动
第二章 雏形:建党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
    第一节 建党初期的为民思想
        一、赞同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二、重视人民权利
    第二节 积极参与建党初期为人民谋利的实践
        一、组织成立工会、为工人争取权益
        二、发扬平民政治、拥护人民权利
        三、提倡全民教育、为平民教育创造条件
        四、注意力转移到农村、关注农民的利益
    第三节 大革命时期的发展
        一、国共合作之初拥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二、领导农民运动,维护农民权利
        三、纲领性文件的产生
第三章 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6 )
    第一节 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人民谋利的实践活动
        一、发动土地革命,解决农民迫切需求
        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人民夺取政权
        三、开展党建工作,改善军民关系
    第二节 在中央苏区践行执政为民
        一、加强政治建设,保障人民政治利益
        二、发展苏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三、发展苏区教育,保障人民教育权利
        四、制定法律法规,保障人民各种权益
    第三节 长征时期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发展
        一、救济贫苦百姓
        二、保护少数民族人民利益
        三、长征精神与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统一
第四章 成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1935-1949)
    第一节 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
        一、理论成熟的背景
        二、提出“为人民服务”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高度重视人民利益
        一、“唤醒民众”为自己争取利益
        二、在陕甘宁边区建立民主政权
        三、重视民生问题
    第三节 为人民服务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升华
        一、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保障人民权利
        二、领导土地改革,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三、开展整党工作,改善干群关系
第五章 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76)
    第一节 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充分展现
        一、顾全大局的集体意识
        二、淡泊超脱的奉献精神
        三、热爱群众的道德感情
        四、彻底为公的崇高理想
    第二节 建国后为民谋利的实践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障人民物质利益
        二、开展政治体制改革,维护人民民主权利
        三、提倡实行惠农政策,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第六章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哲学内涵
    第一节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
    第二节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二、为人民服务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三、为人民服务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第三节 一种新的政治哲学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政治哲学的核心
        二、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建立政权的理论基础
        三、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党的执政宗旨
        四、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政治理想的实现条件
    第四节 一种新的道德哲学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道德哲学的核心
        二、为人民服务思想是道德评价的标准
        三、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党的道德建设基础
    第五节 一种新的价值哲学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价值哲学内涵
        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高度统一
        三、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价值目标
        四、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价值取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哲学视域下的好干部标准与干部教育培训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哲学视角看好干部标准
    (一)群众史观:好干部标准体现了充分的民本理念和为民情怀
    (二)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好干部标准是历史与具体的统一
    (三)价值论:是不是好干部要由老百姓去评说
二、践行好干部标准应该遵循的干部教育培训原则
    (一)“信念为本”原则
    (二)“党性提升”原则
    (三)能力优先原则
    (四)“知行合一”原则
三、遵循好干部标准进行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一)教育培训干部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
    (二)教育培训干部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三)教育培训干部要以解放心智模式为突破口
    (四)干部教育培训要以创新培训方式为抓手
    (五)干部教育培训要以考核使用为引领

(7)习近平群众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习近平群众观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2.1 习近平群众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2.1.1 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亟须新的理论指导
        2.1.2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
    2.2 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群众观
        2.2.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群众观
        2.2.3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
    2.3 习近平群众观产生的实践基础
        2.3.1 新时期下对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
        2.3.2 习近平在地方执政的经验积累
第3章 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内容与时代特征
    3.1 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内容
        3.1.1 习近平的为了群众思想
        3.1.2 习近平的依靠群众思想
        3.1.3 习近平的惠及群众思想
    3.2 习近平群众观的时代特征
        3.2.1 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机统一
        3.2.2 与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
        3.2.3 与信息化时代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
第4章 习近平群众观的重要意义
    4.1 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意义
        4.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4.1.2 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执政信念
    4.2 习近平群众观的现实意义
        4.2.1 有助于正确把握民生问题的基本要素
        4.2.2 为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提供思路和原则
        4.2.3 为加强和改善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方法论指导
第5章 结论
    5.1 对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阐释
    5.2 对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内容与时代特征的阐释
    5.3 对习近平群众观的重要意义阐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获奖情况

四、真心诚意 为民解忧(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心”服务赢得职工连连赞[J]. 赵鹏,王伟. 当代矿工, 2021(12)
  • [2]1990年代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研究[D]. 骆弟燕.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3]感悟思想伟力 增强历史定力——努力开创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新局面[J]. 向秋. 民主法制建设, 2021(04)
  • [4]全面理解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探讨新时代高校扶贫工作实践路径——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J]. 金乾伟. 甘肃农业, 2020(09)
  • [5]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哲学研究[D]. 刘思妗.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6]哲学视域下的好干部标准与干部教育培训论析[J]. 梁瑞英.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5(10)
  • [7]习近平群众观研究[D]. 韩影. 东北大学, 2015(02)
  • [8]“下行旋风”席卷神州——全国干部下基层活动扫描[J]. 本刊编辑部. 决策与信息, 2012(05)
  • [9]永远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N]. 吴时茂. 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1
  • [10]加强作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J]. 范欣. 党史博采(理论), 2009(05)

标签:;  ;  ;  ;  ;  

诚心诚意,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