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外部支持体系建设研究——以云南省吕梁县为例

农业外部支持体系建设研究——以云南省吕梁县为例

一、农业外部支撑体系建设研究——以云南省陆良县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波,何晓东,易绍林[1](2021)在《云南省陆良县老盘江河道现状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为依托,在分析了陆良县老盘江河道防洪工程现状、污水收集处理现状、河道生态环境现状、河道景观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防洪工程、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生态绿廊工程和景观文化工程4个方面介绍了综合治理措施,为老盘江乃至同类型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王万宾,李森,张星梓,陈异晖,管堂珍,刘岳雄,刘芳[2](2021)在《云南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分布特征》文中指出文章以云南省129个县域行政区为研究目标,系统评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建设用地、水环境、大气环境)的空间分布差异,以期为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承载率为17.54%,承载率总体较低。但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昆明盘龙区、五华区等地区呈"超载"的状态。(2)云南省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合计为25 870.58 km2,占国土面积的5.52%,现状建设开发强度为26.37%,适宜建设用地面积较小,开发强度总体较弱。但鲁甸县、绿春县、凤庆县等县域处于"超载"的状态,红河县、师宗县、彝良县等县域承载率处于0.9~1之间,呈"临界超载"状态。(3)云南省COD、TN、TP水环境容量合计分别为464.56、22.86、4.57万t,水环境承载率分别为7.04%、25.65%、10.08%,总体水环境承载率较低。但昆明、曲靖及玉溪等滇中城市部分县域水环境承载率>1,呈"超载"状态,宣威、水富、陆良县承载率处于0.9~1之间,呈"临界超载"状态。(4)基于适宜建设用地核算的云南省SO2、NOx、PM10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272.15、183.53、247.95万t/a,承载率分别为13.39%、10.90%、8.74%,县域大气环境均呈现"未超载"的状态。

申秀敏[3](2021)在《云南省经济增长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任何经济行为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空间作为载体。准确把握经济行为的差异化,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和规律,科学地评估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一个地区经济的变动会带来空间布局的变化,因此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也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进程。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门户、交通枢纽和文化高地,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结构的优化对改善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不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县域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其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云南省129个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首先系统地梳理了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发展理论和相关研究文献,并在分析云南省经济增长总体进程的基础上,将2003-2019年分为3个阶段。其次利用GDP增长率和GDP增长贡献率指数两个指标,基于“点”要素、“线”要素和“面”要素对云南省经济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进行分析;基于自然断裂法(Jenks)和位序-规模法则对各主要节点和各主要发展轴的经济增长率及贡献率进行空间上的等级规模演变分析;利用ESDA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演化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影响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一般分析和计量分析,进一步挖掘了云南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内在机制,为云南省逐渐摆脱不平衡发展,对于推动云南省经济的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规划制订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意义。从各主要节点的GDP增长率来看,增长差异在2003-2019年有缩小的趋势,且经济增长较快的节点存在变动特征;首先利用自然断裂法对各主要节点的经济增长率进行等级规模划分,结果为:“2-4-7-3”—“3-4-6-2”—“1-6-7-2”;然后利用位序-规模回归对各主要节点的等级规模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各主要节点经济增长的规模分布比较分散,首位度较低,核心节点不明显。从各主要节点经济增长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差异较大,且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节点主要为昆明市主城区;位序-规模回归结果表明各主要节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规模结构较集中,且首位度较高。从各主要发展轴的GDP增长率来看,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轴(一级发展轴)存在变动趋势,一级发展轴的不断变化表明云南省缺乏核心发展轴。从七条发展轴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2003-2012年对云南省经济贡献最高的发展轴(一级发展轴)是昆明至磨憨辐射泰国曼谷发展轴,2012-2019年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的发展轴市昆明-保山-芒市-瑞丽发展轴。从“面”要素的角度出发,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经济增长差异呈缩小态势,在三个时段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的均衡,核心增长县域不明显,等级规模演变为:“2-22-49-53”—“1-80-41-7”—“20-47-44-18”;经济增长重心由禄丰县迁至楚雄市,迁移速度较快,但空间分布在方向上不明显;根据经济增长率的Moran’s I值,云南省经济增长的集聚程度不断减弱,高值区域不断地分散;GDP增长的热点区域大多分布在云南省的外围,存在变动特征且热点的转换速度较快。从贡献率指数的角度看,核心县域突出,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县域单元主要为官渡区、红塔区、麒麟区和昭阳区,且扩散效应较强,等级规模演变为“4-14-32-79”—“5-14-40-70”—“5-18-45-61”;从贡献率的重心移动轨迹来看,由安宁市迁移至禄丰县,空间格局分布在南-北方向上呈增强的态势。根据贡献率的Moran’s I值,各县域单元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更多的不稳定性;贡献率指数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且变动不明显。运用空间面板回归,选取云南省各县域的产业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状况、政府干预、市场发育程度、区域发展策略5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GDP增长率为因变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影响因子分析显示,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提高对云南省经济增长及集聚具有较显着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云南省集聚空间结构的形成。人口增长情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

胡培红[4](2021)在《滇中城市群经济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的地理探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效率是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源泉的重要衡量指标,提升经济效率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关于经济效率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由粗放增长的“规模速度型”转向集约增长的“质量效率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了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经济效率推动的高质量发展对解决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趋同、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具有明显作用,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命题。本研究主要运用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等相关理论,在梳理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强调地理学的时空观,针对现有研究多偏重宏观尺度及侧重因子和回归分析方法的现状,选取滇中城市群各区县为研究对象,尝试刻画城市群内县域尺度下的经济效率演变特征,结合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筛选构建滇中城市群县域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以数据包络分析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为主的测度方法及Arc GIS、Geo Da和SPSS等分析工具,剖析滇中城市群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划分经济效率类型,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深入探究影响滇中城市群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滇中城市群经济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以滇中城市群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城市群提升经济效率、发挥核心增长极带动作用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种理论视角和实践案例。本研究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确定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简述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并界定研究区域。第二部分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在界定相关概念内涵和明确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围绕国内外相关研究展开综述。第三部分为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基础环境总体特征。主要围绕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等,分析滇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特征。第四部分为滇中城市群经济效率时空演变评价。结合滇中城市群实际,构建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剖析滇中城市群经济效率的时序和空间演变特征,并划分经济效率类型。第五部分为滇中城市群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经济优化建议。基于既有研究成果,合理选取影响因素指标,主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中的因子探测模型和交互作用探测模型,定量表征与测度滇中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滇中城市群经济优化发展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展望。归纳总结研究主要结论,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研究前景展望。

杨子明[5](2021)在《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探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县域单元的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能较好地揭示出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演变规律,为地方政府合理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相应的数理依据。近年来,云南整体经济实力在不断提高,但县域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显着。基于此,研究云南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定量探测出影响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对推进云南经济稳步增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基于云南省历年统计年鉴、公报及政府工作报告等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加权变异系数、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测度出2009-2018年间云南129个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探究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缩小云南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合理性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9-2018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波动上升,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低发展水平的县域数量虽然在减少,但仍然广泛分布在滇中地区以外的各州市;较高水平和高水平县域的数量小幅增加,且集中分布在昆明市,以及滇西北旅游业较发达县区。(2)云南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明显。在时间演变上,2009-2018年云南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呈波动缩小趋势;以泰尔指数测度的云南县域经济的总体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后缓慢减小的态势,区域间差异变化不显着,区域内县域间经济差异使云南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在空间分布格局上,2009-2018年云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以“西北-东南”格局为主,经济发展水平在“西北-东南”方向上趋向扩散,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所增加,标准差椭圆外部的县域经济增长速度在加快,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在空间相关性上,2009-2018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集聚效应在增强,但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两极分化明显,低低集聚型县域集中分布在滇东北地区,高高集聚型县域集聚在滇中地区,且被低高集聚型县域包围,滇中地区作为云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周围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3)通过对云南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人口城镇化率、道路密度、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对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有显着作用;且各影响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与人均地方财政支出的交互作用对云南县域经济的影响最强;人口城镇化率、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投资力度、人均地方财政支出和道路密度间的交互作用呈互相增强;地形起伏度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对县域经济的影响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基于此,在协调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等措施来提高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县域经济差距。

王瑞婷[6](2021)在《云南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空间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应从追求速度增长转向追求质量增长,致力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县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起到联结城镇、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县域发展在取得了硕大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过度浪费、创新成果转换率低、环境污染加重等各种问题的制约,如何消除这些障碍因素,进而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关键命题。在以往县域发展过程中,多注重县域经济规模总量的增加,通过规模总量的增长来反映县域发展水平的提升,往往更侧重于数量方面的增加。然而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县域发展应更加注重结构和比例的协调,注重在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到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基于此,本文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及K-Means聚类算法对云南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及空间效应展开实证分析,以明确其内在的运行趋势及差异水平,为进一步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沿用“县域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县域空间效应聚类模型——云南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云南县域空间效应分析——提出推动云南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逻辑思路展开系统性研究与探讨。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对云南112个县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规模逐渐增强、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经济总量偏小,整体实力偏弱;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调整优化压力较大;“三驾马车”拉动能力有限,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2)在新发展理念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从“经济实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大维度构建了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发现人均年GDP、发明专利授权数、进出口总额、地均年GDP、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这六个指标对县域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明现阶段提升经济实力仍是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并进一步对2015-2018年百强县及云南各个县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3)从各维度来看云南各县域发展水平,安宁市的经济实力、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水平均在云南112个县域内排名第一,大理市的创新发展水平排名第一。云南县域整体的经济实力、创新发展、共享发展水平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水平呈波动增长的趋势,但开放发展水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同时,云南省省内县域发展水平极为不协调,大部分县域的经济实力、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等水平仍较为落后。(4)从各县域综合发展水平来看,安宁、大理、楚雄、开远、瑞丽这五个县域的发展水平较高,走在了云南省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前列;从县域整体的发展水平来看,云南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与百强县相比,云南省未有一个县域达到百强县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存在明显的差距,云南县域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5)基于UTM投影坐标量化与K-Means聚类算法,建立县域空间效应聚类模型。为使得聚类的结果更加贴合实际,先使用UTM投影将云南各个县域的坐标进行量化,并依据地理位置及综合发展指数两个维度,通过聚类分析将云南县域分为滇中、滇东北、滇西北、滇西南、滇南五大经济带,从空间上分析云南县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聚类后发现只有滇中及红河片区存在显着的集聚效应,相对来说其县域发展水平较高;在其他经济带中均存在一县独大的现象,其他县域发展水平较低,表明云南县域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极为不平衡,应采取措施推动县域整体协调发展。

陈波[7](2021)在《基于GEE云平台的云贵高原水稻种植区遥感影像识别与监测研究 ——以曲靖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高原山区遥感影像识别中,地块破碎、土地利用类型复杂的情况给影像识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以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为数据处理平台,云南省曲靖市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系遥感数据,计算了一系列植被指数,根据这些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确定水稻提取的关键植被指数,然后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研究区水稻种植信息进行提取。本文选择了四种不同的分类器进行训练和分类,分别是分类回归树、支持向量机、最大熵模型和随机森林。并利用Google Earth Pro历史影像目视解译采集的样本点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最终选出分类结果最好的分类方法,来识别曲靖市近30年水稻种植信息,并对水稻种植信息进行遥感监测和驱动力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分析的水稻遥感特征提取。基于在GEE中在线选取的研究区样本点数据,计算了一系列植被指数,根据各植被指数的时间序列曲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选取能显着区分研究区各地类的植被指数,使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方法平滑时间序列曲线,根据平滑后的时间序列曲线,选用了增强植被指数EVI、陆表水指数LSWI、归一化建筑植被指数NDBI、改进的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MNDWI作为水稻种植信息提取的植被指数。(2)基于多分类方法优选的曲靖市水稻种植信息提取。在GEE中根据构建好的特征使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提取了研究区近30年的水稻种植信息,每隔5年提取一次,得到了研究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9年水稻种植信息,总面积分别为517.47km2、529.71km2、446.18km2、549.25km2、549.90km2、593.69km2、614.03km2,总体精度分别达到79.70%、81.10%、84.33%、89.05%、89.53%、91.25%、94.45%。(3)基于空间分析的水稻种植区域遥感监测和驱动因素分析。基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空间自相关检验、重心分析、空间分异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7年水稻种植信息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初步揭示该区域近30年水稻种植信息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可为研究区水稻估产、生产状况监测和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水稻种植政策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陈雅晗[8](2020)在《乡土特色景观营造的研究与实践 ——以双合湖休闲农业园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很多地区将休闲农业作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途径,通过特定的服务内容、设施和环境的配套,拓展了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方式,也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很多休闲农业项目业主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特色景观的建设,尝试利用具有乡土气息的材料和技法表现朴实生动的农耕文化,营造田园生活环境氛围,为吸引游客创造条件。在相关案例中,有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的景观打造,或通过老式传统建筑的复原再现,让人感受生态原始的地域文化,也有通过乡土材料的景观运用,例如竹子、石材、麦秆、稻草等进行创作,不仅能让游客直观感受淳朴自然的乡土气息,还能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达到节约资源、降低环境营造成本的目的。然而,目前国内不少休闲农业项目对于乡土特色景观营造的意义和方法缺乏认知,在景观打造中仅仅注重装饰性与观赏性,忽略了与所处环境、文化与乡土经验的融合,缺乏乡土特色景观营造的文化意向。如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结合当地资源合理取材,充分体现乡土特色景观的生态性、文化性与功能性,是目前乡土景观设计中面临的难点之一。本文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景观营造理论,从生态、环境、社会等方面对于乡土景观进行解析,借助专题问卷调查和休闲农业项目中乡土特色景观营造的实际案例分析,分别从乡土景观设计思路、营造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典型材料、方法的运用实施乡土特色景观营造进行研究探索,并且最终在双合湖休闲农业园项目中,采用具有乡土特色的草编材料进行景观营造实践,在设计中通过融入古滇文化中特有的“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农耕文化,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土景观。本文对于乡土特色景观营造理论和策略的分析探讨,以及具体项目的设计实践,可为广大景观设计从业人员提供启发与参考,有利于通过不同场景、不同要素的结合与应用,设计与创作出更多具有乡土特色的景观作品。

王敏[9](2020)在《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土地开发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土地承载力是衡量土地资源承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的科学依据,是指导国土空间开发、整治,提升区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与约束条件。因此,对于土地承载力的研究一直以来便是学界和政府机构探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中共十九大以后,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约束性作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文件的出台,更是强调区域土地承载力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要性。中国是世界上的山区大国,山区面积(包括高原、山地和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69%。云南作为我国山区的典型代表,山区面积占比94%。山地垂直地带性和海拔梯度性明显,深刻影响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人口空间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土地承载能力、优化土地资源开发是云南山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论文从地理学综合观出发,以云南为研究的空间载体,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垂直地带性和海拔梯度性明显的山区区域特征,尝试提出并界定土地梯度承载力的内涵和外延,构建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筛选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等为主的方法模型,定量与定性深入分析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剖析影响土地梯度承载力的因素,探讨土地开发优化类型和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云南山区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促进山区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提供区域理论与实践的有益尝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说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简述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为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土地承载力和土地开发优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并界定土地梯度承载力的内涵和外延,并从地理学的空间观,论述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与土地开发空间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为云南山区基础环境特征。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现状三个方面分析归纳云南省基础环境特征,为科学合理的筛选构建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提供客观基础。第四章为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空间分异。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垂直地带性和海拔梯度性明显的山区区域特征,筛选构建集成云南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定量与定性深入分析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剖析影响土地梯度承载力的因素。第五章为云南山区土地开发优化类型特征。以土地开发优化为目标,基于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的空间分析法,从县域空间尺度,分析提出云南129个县(市区)土地开发优化类型分区。第六章为云南山区土地开发优化对策建议。结合土地梯度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土地开发优化类型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云南山区土地开发优化对策建议。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归纳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就不足之处和后续可改进的地方进行说明,并展望今后可深化研究的方面。

韦林宏[10](2020)在《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这一区域涉及广西、贵州、云南三省15地的91个县,其中曲靖市下辖的师宗县和罗平县位列其中。贫困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始终困扰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贫困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同时也与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本选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从描述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的面貌着手,结合曲靖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这一地区贫困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然后,梳理国家层面反贫困措施和曲靖市的反贫困措施以及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使用史密斯的过程模型对这一地区政策实践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目前国内对于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研究农村贫困问题,结合石漠化地区特点,希望为类似地区反贫困问题的研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借鉴。

二、农业外部支撑体系建设研究——以云南省陆良县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外部支撑体系建设研究——以云南省陆良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陆良县老盘江河道现状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工程概况
3 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3.2 污水收集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3 河道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3.4 河道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
4 综合治理措施
    4.1 防洪工程
    4.2 污水收集处理工程
    4.3 生态绿廊工程
    4.4 景观文化工程
5 初步治理效果评价
6 结论及建议

(2)云南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1.2.2 建设用地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1.2.3 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1.2.4 大气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水资源承载能力空间分布
    2.2 建设用地承载能力空间分布
    2.3 水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分布
    2.4 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分布
3 结论

(3)云南省经济增长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及相关文献综述
        二、空间结构理论及相关文献综述
        三、经济增长空间结构理论及相关文献综述
        四、综合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难点
        二、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第二章 “点”要素视角下的云南省经济增长差异及等级规模演变分析
    第一节 云南省经济增长总体进程及阶段划分
    第二节 各主要节点的范围及总体地位
    第三节 各主要节点的差异及等级规模分析—依据经济增长率
        一、各主要节点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分析
        二、各主要节点的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第四节 各主要节点的差异及等级规模分析—依据经济增长贡献率
        一、各主要节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分析
        二、各主要节点的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线”要素视角下的云南省经济增长的差异及等级规模演变分析
    第一节 各主要发展轴的计算范围及总体地位
    第二节 各主要发展轴的差异及等级规模分析—依据经济增长率
        一、各主要发展轴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分析
        二、各发展轴的等级规模划分
    第三节 各主要发展轴的差异及等级规模分析—依据经济增长贡献率
        一、各主要发展轴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分析
        二、各主要发展轴的等级规模划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要素视角下的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第一节 云南省经济增长差异及等级规模演变
        一、基于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及等级规模演变
        二、基于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及等级规模演变
    第二节 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重心变化
        一、标准差椭圆法概述
        二、基于经济增长率的空间重心变化
        三、基于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空间重心变化
    第三节 云南省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一、空间自相关概述
        二、基于经济增长率的空间自相关
        三、基于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空间自相关
    第四节 云南省经济增长的热冷点区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一、Getis-Ord Gi*指数概述
        二、基于经济增长率的热冷点空间格局演变
        三、基于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热冷点空间格局演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影响因素的一般性分析
        一、经济区位
        二、自然资源与交通设施
        三、产业发展水平
        四、区域发展政策
    第二节 云南省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三、影响因子发展状况
        四、计量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4)滇中城市群经济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的地理探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1.4 研究区域界定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3章 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基础环境分析
    3.1 自然地理环境优越
        3.1.1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3.1.2 自然人文资源丰富
    3.2 人口社会发展平稳
        3.2.1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3.2.2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3.3 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3.3.1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3.3.2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第4章 滇中城市群经济效率时空演变评价
    4.1 指标筛选与方法构建
        4.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1.2 指标筛选
        4.1.3 方法构建
    4.2 经济效率时序演变特征
        4.2.1 经济效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且整体水平不高
        4.2.2 全要素生产率呈负增长趋势且波动较明显
    4.3 经济效率空间演变特征
        4.3.1 经济效率空间格局演化较为稳定
        4.3.2 经济效率总体空间自相关性显着
        4.3.3 经济效率县域分异明显
        4.3.4 全要素生产率县域差异明显
    4.4 滇中城市群经济效率类型划分
第5章 滇中城市群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经济优化建议
    5.1 研究方法确定与指标选取
        5.1.1 研究方法
        5.1.2 指标选取
        5.1.3 数据来源
    5.2 影响因素测度结果
        5.2.1 单因子探测结果
        5.2.2 交互作用探测结果
    5.3 经济优化发展对策建议
        5.3.1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县域发展极点
        5.3.2 健全要素流动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5.3.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5.3.4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完善县域基础建设
        5.3.5 深化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交流合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探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县域经济差异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可能的创新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相关概念
        2.1.1 县域经济
        2.1.2 县域经济差异
    2.2 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核心—边缘理论
        2.2.3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2.4 “点—轴系统”理论
    2.3 研究方法
        2.3.1 熵值法
        2.3.2 时间差异测度方法
        2.3.3 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2.3.4 地理探测器模型
第3章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测度
    3.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数据来源
        3.1.3 时间节点的选取
    3.2 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3.2.2 指标选取与体系构建
        3.2.3 确定权重
    3.3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测算与评价
        3.3.1 测度结果
        3.3.2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第4章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4.1 云南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
        4.1.1 绝对差异演变特征
        4.1.2 相对差异特征
        4.1.3 区域内及区域间差异演变特征
    4.2 云南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变特征
        4.2.1 县域经济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化分析
        4.2.2 县域经济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
        4.2.3 县域经济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第5章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探测
    5.1 影响因子的选取与数据处理
        5.1.1 影响因子的选取
        5.1.2 数据处理
    5.2 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因子探测
        5.2.1 因子探测
        5.2.2 因子探测结果解读
    5.3 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交互作用探测
        5.3.1 交互作用探测
        5.3.2 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解读
第6章 云南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6.1 推动城镇群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6.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牢固跨越式发展基础
    6.3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若干万亿级千亿级产业
    6.4 依托点-轴发展模式、优化空间结构布局
    6.5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政策扶持欠发达地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云南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空间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图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县域发展文献综述
        一、关于县域发展特征的研究
        二、关于县域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关于云南县域发展的研究
    第二节 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
        三、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
        四、关于高质量发展空间效应的研究
    第三节 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文献综述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第一节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第二节 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三、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对象
        二、数据来源
    第四节 数据处理与计算
        一、数据预处理
        二、熵权法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综合指数的计算
第四章 县域空间效应的K-Means聚类模型
    第一节 县域经纬度的UTM坐标化
    第二节 空间聚类方法介绍
    第三节 县域空间效应的K-Means聚类算法
        一、K-Means聚类算法原理
        二、K-Means聚类算法最优K值的选取
第五章 云南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空间效应分析
    第一节 云南县域发展现状分析
        一、云南县域发展基本概况
        二、云南县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云南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一、云南各县域发展水平分维度评价分析
        二、云南各县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三、云南县域整体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第三节 云南县域高质量发展的K-Means聚类分析
        一、云南县域经纬度的UTM坐标化
        二、云南县域K-Means聚类算法最优K值的选取
        三、云南县域发展的空间效应分析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推动云南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整体谋划协同推进,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二、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加快县域创新发展
        三、注重多方共同发展,促进县域协调发展
        四、低碳高效节能减排,共创县域绿色发展
        五、坚持全面开放政策,推动县域开放发展
        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县域共享发展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7)基于GEE云平台的云贵高原水稻种植区遥感影像识别与监测研究 ——以曲靖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研究现状
        1.2.2 基于GIS农作物遥感监测研究现状
        1.2.3 农作物时空变化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与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环境
    2.2 数据处理平台概述
    2.3 数据与预处理
        2.3.1 Landsat数据
        2.3.2 样本点数据
        2.3.3 统计年鉴数据
        2.3.4 数据预处理
第3章 基于多机器学习方法优选的水稻种植区遥感提取
    3.1 水稻物候期
    3.2 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构建与重构
        3.2.1 时间序列重构技术
        3.2.2 增强植被指数
        3.2.3 陆表水指数
        3.2.4 归一化建筑指数
        3.2.5 改进的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
    3.3 水稻提取特征集构建
        3.3.1 光谱特征构建
        3.3.2 纹理特征构建
        3.3.3 地形特征构建
    3.4 水稻提取遥感影像分类方法
        3.4.1 分类回归树
        3.4.2 支持向量机
        3.4.3 最大熵模型
        3.4.4 随机森林
    3.5 分类结果对比分析评价
        3.5.1 精度评价理论
        3.5.2 四种分类方法结果对比
        3.5.3 水稻提取结果
        3.5.4 精度评价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GIS的曲靖市近30 年水稻种植区域变化监测
    4.1 GIS变化监测方法
        4.1.1 面积统计
        4.1.2 栅格计算
        4.1.3 分区统计
    4.2 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特征
        4.2.1 县区统计面积变化分析
        4.2.2 总体面积变化分析
    4.3 不同坡度分区下水稻变化特征
    4.4 水稻空间位置变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稻种植信息时空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5.1 水稻种植信息时空变化驱动因素分析方法
        5.1.1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5.1.2 空间自相关
        5.1.3 重心分析
        5.1.4 空间分异分析
    5.2 水稻种植信息时空变化驱动因素选取
    5.3 水稻种植信息时空变化与驱动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5.3.1 区域人为因素
        5.3.2 区域经济因素
        5.3.3 区域社会因素
        5.3.4 生产投入因素
        5.3.5 区域自然因素
    5.4 曲靖市水稻种植信息时空变化分析结果
        5.4.1 县区水稻面积分布空间自相关检验
        5.4.2 曲靖市水稻分布重心分析
        5.4.3 曲靖市水稻空间分异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乡土特色景观营造的研究与实践 ——以双合湖休闲农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状况
        2.国内研究进展
    (四)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六)研究框架
一、相关理论综述
    (一)景观设计相关理论
        1.生态设计
        2.景观的可持续设计
    (二)乡土景观理论解析
        1.生态学理论
        2.环境学理论
        3.社会学理论
    (三)本章小结
二、休闲农业园中乡土特色景观营造的现状分析
    (一)基于休闲农业园中乡土特色景观的相关调查
        1.问卷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受访对象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二)国内休闲农业项目中乡土景观案例分析
        1.以自然为主的乡土景观
        2.建筑景观
        3.人文景观
    (三)国外休闲农业项目中的乡土景观案例分析
        1.日本松板农业公园
        2.美国Fresno休闲农业旅游区
    (四)本章小结
三、乡土特色景观营造策略
    (一)乡土景观设计思路
        1.了解自然环境
        2.融入历史文化
        3.提取文化元素
    (二)乡土特色景观营造的意象表现
        1.通过乡土材料诠释意象
        2.乡土的经验演绎当代景观设计精髓
    (三)乡土特色景观营造的表达手法
        1.陈列手法
        2.集聚手法
        3.夸张手法
    (四)乡土景观营造选材
        1.木材
        2.砖材
        3.竹材
        4.草材
    (五)本章小结
四、双合湖休闲农业园乡土景观设计——以草编景观为例
    (一)项目概况
        1.地理区位分析
        2.基地资源条件分析
        3.场地现状分析
        4.项目诉求分析
        5.草编材料持久性研究
        6.设计依据
    (二)双合湖休闲农业园景观设计
        1.设计理念
        2.设计原则
        3.设计策略
        4.总体平面图
        5.空间结构
        6.功能分区
        7.流线分析
        8.设施及小品分布图
    (三)草编特色景观专项设计
        1.陈列——入口大门
        2.陈列——建筑立面
        3.陈列——稻田休息空间
        4.陈列——景观小品
        5.集聚——景观步道
        6.集聚——中心广场
        7.集聚——滨水带景观
        8.夸张——果林休息空间
        9.夸张——大型草编雕塑
        10.夸张——原始乐园
    (四)本章小结
五、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课题总结
    (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于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中乡土特色景观现状及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9)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土地开发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
        2.2.2 土地开发优化研究进展
        2.2.3 相关研究评述
第3章 云南山区基础环境特征
    3.1 自然资源环境特征
        3.1.1 地理区位条件特殊
        3.1.2 自然环境错综复杂
        3.1.3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3.2 经济社会发展特征
        3.2.1 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3.2.2 社会发展进程总体平稳
        3.2.3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3.3 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3.3.1 国土面积相对较大
        3.3.2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3.3.3 梯度分布差异明显
第4章 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空间分异
    4.1 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筛选
        4.1.1 数据来源
        4.1.2 评价指标体系筛选
    4.2 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
    4.3 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实证分析
        4.3.1 土地梯度承载力本底评价
        4.3.2 土地梯度承载力状态评价
        4.3.3 土地梯度承载力潜力评价
        4.3.4 土地梯度承载力综合评价
    4.4 土地梯度承载力影响因素
第5章 云南山区土地开发优化类型特征
    5.1 土地开发优化方法构建
        5.1.1 三维魔方法
        5.1.2 聚类分析法
        5.1.3 二维关联矩阵法
    5.2 土地开发优化结果分析
        5.2.1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5.2.2 土地利用发展分区
        5.2.3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第6章 云南山区土地开发优化对策建议
    6.1 因地制宜发展,差别化制定政策
    6.2 优化空间布局,切实保护耕地
    6.3 合理配置资源,集约利用土地
    6.4 “三效”均衡发展,保障生态安全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主要结论
    7.2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及其评价
        (一)国内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二)国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一章 关于石漠化地区贫困的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石漠化
        二、贫困
        三、反贫困与精准扶贫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二、福利多元理论
        三、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四、社会治理理论
第二章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发展概述
        一、曲靖市经济发展概况
        二、曲靖市石漠化地区概述
    第二节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师宗、罗平两县农村贫困现状
        一、县域基本情况
        二、地区农村贫困现状
    第三节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的成因
        一、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产生的客观原因
        二、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个体形成的原因
第三章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的反贫困政策及措施
    第一节 中国农村和石漠化地区的反贫困措施
        一、中国农村反贫困进程
        二、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政策
    第二节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现行的反贫困政策和社会扶贫措施
        一、曲靖现行的多部门联动扶贫攻坚政策
        二、曲靖现行的社会扶贫攻坚措施
        三、曲靖现行脱贫攻坚成效监督和考核措施
        四、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第三节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政策执行情况
        一、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师宗、罗平两县反贫困政策执行情况
        二、曲靖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政策落实情况
第四章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实践问题分析
    第一节 政策层面
        一、政策制定存在问题
        二、政策保障不到位
    第二节 环境因素
        一、社会环境
        二、自然环境
        三、经济环境
    第三节 执行主体层面
        一、地方政府财政紧张
        二、部门配合度不够
        三、部分基层组织工作能力不强
    第四节 目标群体层面
        一、脱贫意识不强
        二、存在抵触心理
        三、自我发展能力弱
第五章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策层面
        一、健全法律规章及政策
        二、进一步完善现行脱贫政策
        三、强化支撑保障
        四、提升公信力
    第二节 政策环境层面
        一、社会环境的改善
        二、经济环境的改善
    第三节 执行主体层面
        一、反贫困的政府责任
        二、反贫困的社会责任
    第四节 目标群体层面
        一、树立自主意识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提高自身能力
小结
    一、研究的创新与结论
    二、研究的限制与不足
    三、研究的前瞻与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云南片区)聚类分析
    附录二 :访谈提问清单
致谢

四、农业外部支撑体系建设研究——以云南省陆良县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陆良县老盘江河道现状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J]. 李林波,何晓东,易绍林.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1(09)
  • [2]云南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分布特征[J]. 王万宾,李森,张星梓,陈异晖,管堂珍,刘岳雄,刘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1(07)
  • [3]云南省经济增长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申秀敏.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滇中城市群经济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的地理探测研究[D]. 胡培红.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探测[D]. 杨子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云南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空间效应研究[D]. 王瑞婷.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7]基于GEE云平台的云贵高原水稻种植区遥感影像识别与监测研究 ——以曲靖市为例[D]. 陈波.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乡土特色景观营造的研究与实践 ——以双合湖休闲农业园为例[D]. 陈雅晗.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9]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土地开发优化研究[D]. 王敏.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研究[D]. 韦林宏.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农业外部支持体系建设研究——以云南省吕梁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