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价铒离子掺入磷酸盐玻璃的光学性质

新型三价铒离子掺入磷酸盐玻璃的光学性质

一、Optic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Trivalent Erbium Ions Doped into Phosphate Glass(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川[1](2021)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La2Zr2O7:Sm3+荧光材料及共掺杂离子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稀土荧光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光灯材料、荧光显示器、太阳能材料光吸收增强作用、光催化能量转换以及生物造影成像、靶向诊断治疗等领域。在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固相合成法反应温度过高,原料混合不易均匀,其他湿化学法受制于成本和反应条件,不利于大规模推广。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具有原料混合均匀,流程简单,污染小,成本低的特点,是制备无机材料的理想方法。本文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合成La2Zr2O7:Sm3+荧光粉体,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和共掺杂离子的改性情况:(1)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了Sm3+掺杂La2Zr2O7的荧光粉体材料La2Zr2O7:Sm3+,该粉体为烧绿石结构,拥有比较良好发光性能,在407 nm激发光的激发下,得到Sm3+4f电子4G5/2→6H5/2跃迁过程的565 nm发射峰,Sm3+4f电子4G5/2→6H7/2跃迁过程的606 nm发射峰以及Sm3+4f电子4G5/2→6H9/2跃迁过程的652 nm发射峰,为橙红色发光材料。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烧结温度下,随着钐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其特征发射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在掺杂浓度达到2.5 mol%或5.0 mol%时,不同烧结温度的粉体达到最大发射强度;粉体粒径随着烧结温度的提升而增大,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发射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在以5℃/min为升温速度,850℃下保温2 h烧结下,发射强度达到较大水平。(2)探究了碱金属元素和三价离子共掺杂对于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掺入碱金属元素一方面使得晶格畸变作用加剧,促进了晶格形成和结晶度的提高,有利于发射性能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基体材料内部缺陷的存在,畸变使得晶格振动增强,减弱了Sm3+发射强度。Eu3+和B3+三价离子掺杂产生晶格畸变而空位缺陷产生较少,在烧结温度在950℃下,调整微观对称性,促进激活离子发生禁戒跃迁,提高了粉体发射性能。

赵键[2](2021)在《锆基钙钛矿型氧化物晶格固化Sr、Cs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90Sr和137Cs是高放废液中放射性核素的两种主要共存裂变产物。针对在固化过程中由于Cs+半径大、高温易挥发而导致难以对其有效固化的问题,以结构自调整能力强、包容元素广的钙钛矿型氧化物为固化母体结构,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a1-x(La,Cs)xZr O3、Ba1-ySryZr O3和Ba1-x-ySry(La,Cs)xZr O3固化体,实现对Sr、Cs的低温、同时固化,并制备玻璃陶瓷固化体。通过TG-DSC、IR、XRD、XPS、SEM、浸出率等测试手段研究固化体的组成、物相、结构畸变规律、Sr与Cs的赋存状态及化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单一物相的锆基钙钛矿型氧化物,实现了对Sr、Cs的单独或同时有效晶格固化;而钙钛矿型氧化物对大半径、易挥发元素Cs的有效晶格固化,以及对Sr、Cs的低温、同时晶格固化,未见报道。锆基钙钛矿型氧化物Ba1-x(La,Cs)xZr O3和Ba1-ySryZr O3固化体对Cs、Sr的最大包容量分别为x=0.4,y=1.0;Ba1-x-ySry(La,Cs)xZr O3固化体对Sr、Cs同时固化的最大包容量为x=0.3,y=0.6。Cs、Sr及Sr+Cs能分别进入固化体晶格中的A位;La与Cs一并进入A位,可平衡体系电价、协同调整A位离子半径使得母相晶体结构稳定;Ba1-x(La,Cs)xZr O3固化体随Cs掺入量增加,晶胞参数a、b、c和晶胞体积V变大,Ba1-ySryZr O3和Ba1-x-ySry(La,Cs)xZr O3固化体随Sr掺入量增加,晶胞参数a、b、c和晶胞体积V变小。固化粉体和玻璃粘结剂混合、压片并烧结,成功制备了孔隙率低、致密性好、硬度高的晶型/非晶相相互镶嵌结构玻璃陶瓷固化体。锆基钙钛矿型氧化物固化体和玻璃陶瓷固化体具有优异的抗浸出性能(10-4-10-6 g/m2/d)。这不仅为钙钛矿结构氧化物有效固化Sr、Cs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而且在实现放射性核素及裂变产物的低温固化、多核素包容、稳定性增强方面提供了思路。

马聪宇[3](2020)在《2-3μm波段CNGS类激光晶体的探索及物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激光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研工作者对于激光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与深入。其中处于固体激光核心地位的激光增益介质对于激光器的激光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益介质的基质材料作为激活离子的载体决定了激活离子能否顺利且有效的进入激光材料,并且也决定了激光材料的热学性能、基本理化性能等;而作为介质发光中心的激活离子由于自身具有丰富的能级以及特征的核外电子排布,可通过能级跃迁向外界辐射能量,进而决定着激光材料的光谱特性。LGS(La3Ga5SiO14)晶体及其同型化合物是一类具有优异性能的压电材料。这些电学上的特点也引起了人们对于探索该类晶体能否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全固态激光器件的强烈兴趣。其中LGS系列晶体存在一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占据同一氧配位体的有序构型-CNGS晶体。CNGS晶体属三方晶系,32点群,P321空间群,非中心对称结构,因此由其结构特点可判断CNGS晶体在非线性光学上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相比于LGS晶体,CNGS具有Ga元素含量低、优良的理化性质、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易于生长的特点。目前2-3 μm激光在当今社会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Tm3+在2 μm附近对应于3F4→3H6的能级跃迁,在800 nm附近对应有3H6-→3H4的谱线跃迁,其吸收带覆盖商用LD二极管泵浦的波长范围。Tm3+的电子可吸收LD泵浦至3H4能级,并会以无辐射弛豫的方式跃迁到3F4上激光能级以形成粒子数反转,大大提高了离子的量子效率。此外,Tm3+离子具有相对较长的激光上能级寿命,是典型的三能级系统,并且Tm3+激光器还是重要的可调谐激光光源。而在2.5-3 μm波长范围内,Er3+掺杂晶体由于4I11/2→→4I13/2的能级跃迁能够辐射2.8μm的中红外激光输出,Ho3+掺杂晶体由于5I6→→5I7的能级跃迁能够辐射2.8-3 μm的中红外激光输出。针对以上提及的问题及研究背景,本论文将CNGS晶体这一具有潜在多功能特性的光电材料结合稀土离子复杂能级的发光特性,以探索和研究该材料在近红外至中红外2-3 μm的光谱以及激光性能,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Re:CNGS(Re=Tm,Er,Ho/Pr,Ho/Pr/Yb)晶体的提拉法生长工艺研究本论文利用提拉法分别生长了高质量单掺5 at.%Tm3+:CNGS、较高单掺浓度15 at.%Er3+:CNGS、共掺 1 at.%Ho3+/0.5 at.%Pr3+:CNGS 以及共掺 5 at.%Yb3+/1 at.%H03+/0.5 at.%Pr3+:CNGS晶体,对不同掺杂晶体的生长工艺进行了探索。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我们在化学组份上对CNGS中Ca2+、Nb5+等阳离子格位进行调整,对温场进行改进,同时对课题组之前的CNGS晶体提拉法生长工艺的原料配比、固相合成方法以及生长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合理调节生长气氛以及晶体尺寸,对每次晶体的生长条件以及晶体缺陷进行了分析,最终生长出了高质量稀土离子掺杂CNGS单晶。2.Re:CNGS(Re=Tm,Er,Ho/Pr,Ho/Pr/Yb)晶体结构与基本性能表征论文中我们分别对Tm:CNGS、Ho/Pr:CNGS和Yb/Ho/Pr:CNGS晶体的理论密度和实际密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总体上CNGS的掺杂浓度与其密度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利用粉末衍射XPRD对晶体的物相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稀土掺杂后生长晶体与纯基质晶体的基本结构一致性,同时利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确定了晶体具有较高的结晶质量,并进一步拟合出了 Tm:CNGS、Ho/Pr:CNGS和Yb/Ho/Pr:CNGS 晶体的晶胞参数分别为 a=b=8.080A,c=4.996A,V=282.47A3、a=b=8.088A,c=4.980A,V=282.181A3与 a=b=8.078A,c=4.9920A,V=282.1081A3。利用Rietveld方法对Ho/Pr:CNGS晶体的结构进行了解析,得到了晶胞结构中的各原子坐标、原子间距、平均键长等数据,为后续的理论计算工作做了准备。最后,通过对生长晶体化学组份以及晶体生长质量的研究,确定了晶体稀土离子掺杂后各离子的掺杂浓度以及分凝系数。3.晶体热学性质的表征与研究作为固体激光增益介质,良好的热学性质是晶体至关重要的属性。介质具有较好的热学性能可以防止晶体在激光震荡时产生例如热透镜效应、介质开裂、光束质量差、多模输出等不利的影响。本论文对Tm:CNGS晶体的热扩散、比热、线性热膨胀进行了测试。计算得到了 Re:CNGS晶体的理论摩尔比热Cv为440.6J/(k·mol),Tm:CNGS的测量定压比热Cp为0.662]·g-1·K-1,略低于纯 CNGS 晶体的 0.578 J.g-1·K-1,而 Ho/Pr:CNGS 和 Yb/Ho/Pr:CNGS 晶体的比热相对于纯CNGS有所减小。同时,论文对Tm:CNGS晶体的热膨胀性质进行了研究,Tm:CNGS沿物理学X、Z轴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分别为αX=5.88×10-6 K-1与αZ=7.07×10-6 K-1,与纯CNGS相比Tm:CNGS在温度升高时的热膨胀各向异性要更加明显。相比于钒酸盐体系与硼酸盐体系,Tm:CNGS具有较小的热膨胀系数与热膨胀各向异性。在热导率方面,Tm:CNGS晶体的热扩散系数随温度变化幅度较小,但总体趋势表现为温度越高,晶体的热扩散系数越小。300℃时,Tm:CNGS晶体在X方向和Z方向上的热扩散系数λx和λz分别为0.686 mm2 s-1和 0.773 mm2 s-1,热扩散系数分别为 κx=2.963 W/m·K,κZ=3.338 W/m·K。4.Tm:CNGS晶体的光谱性能表征与研究基于Tm3+在2μm的荧光特性,本论文对Tm:CNGS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激光能级寿命进行了测量,最后对Tm:CNGS的连续激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对于Tm:CNGS的吸收特性,从400nm至2000nm区间,Tm:CNGS的非偏振吸收光谱在685 nm、793 nm、1211 nm和1669 nm处有强的吸收峰,对应于Tm3+的3H6→3H4能级跃迁,且位于商用LD泵浦源输出波长793 nm处的吸收系数、FWHM和吸收截面分别为2.96 cm-1、15 nm和5.01 × 10-21 cm2。在荧光特性方面,在1888 nm附近的发射峰具有最大的荧光强度,其FWHM约为164nm,且对应于Tm3+的3F4→3H6跃迁2 μm附近的荧光衰减约为2.345 ms。5.Tm:CNGS晶体的连续激光性能表征与研究在Tm:CNGS连续激光的测试中,调节泵浦源与谐振腔参数为纤芯直径100μm、聚焦系统1:2、输入镜IM为R=-200 mm,Toc=5%时可获得最优输出,当泵浦功率为5 W时,可获得最大功率为740mW的2 μm近红外激光震荡,其最大光转换效率为14%,斜率效率为17.07%。

裴熳亭[4](2020)在《掺稀土长荧光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具有长荧光寿命的发光材料在LED器件、激光器、生物成像、应急标牌等光电材料和器件领域应用广泛。发光材料的基质和发光中心离子的选择对于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有重要影响,本文选用磷酸盐作为玻璃基质,具有长荧光寿命的铽离子Tb3+为发光中心,研究了 Tb3+在不同化学组成的磷酸盐玻璃基质中的荧光光谱。同时还将Tb3+分别作为能量给予体和能量接受体,分析了 Tb3+在与其它稀土离子或过渡族金属离子共掺于磷酸盐玻璃中时产生的潜在的能量传递过程。本文所有样品均可有效吸收近紫外光的能量。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分别如下: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浓度不同的Tb3+/Eu3+共掺磷酸盐玻璃样品,玻璃基质的成分为P2O5-Li2O-Al2O3-B2O3。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可知Tb3+单掺样品在360 nm的激发下呈现出典型的5D4→7FJ(J=6,5,4,3)和5D3→7FJ(J=5,4,3)发射。Tb3+/Eu3+共掺样品中存在Tb3+→Eu3+能量传递机制,Eu3+的掺杂浓度最高(2mol%)时,Tb3+→Eu3+能量传递效率最高,为31.4%。单掺Tb3+样品的荧光寿命值最大,为2.93 ms。通过调节共掺样品中Eu3+的浓度,可以得到发射白光附近区域光的玻璃样品。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玻璃基质成分为P2O5-Li2O-CaO-Al2O3的Tb3+/Mn2+共掺样品。在360 nm的激发下,Tb3+单掺样品呈现出典型的5D4→7FJ(J=6,5,4,3)发射。当共掺样品中Tb3+的浓度为2 mol%,Mn2+的浓度为0.5 mol%时,Tb3+的最强特征发射(541 nm)最强,荧光寿命值最大,为2.88 ms。随着Mn2+浓度的增大,样品的发光颜色沿着绿光区向红橙光区转变。将此前的磷酸盐玻璃基质的配方进行优化,引入三氧化二锑Sb2O3来改善玻璃的结构,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 Tb3+离子浓度不变的Tb3+/Ce3+共掺P2O5-CaO-Na2O-Al2O3-Sb2O3玻璃样品。在270 nm的激发下,共掺样品中的Ce3+可高效敏化Tb3+的最强特征发射542 nm(5D4→7F5)。共掺样品中,Ce3+向Tb3+的能量传递是通过无辐射能量传递实现的。当共掺样品中Tb3+的浓度为0.8 mol%,Ce3+的浓度为0.6 mol%时Tb3+的荧光寿命值最大,为3.78 ms。

王波[5](2020)在《激光激励下的三价铕离子掺杂高亮氟磷酸盐玻璃荧光体》文中研究表明稀土掺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照明、工业生产、医疗、雷达探测等相关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引起全世界科技工作者强烈的探索兴趣。其中,使用商用紫外激光器泵浦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出高强度荧光用于激光特种照明方向,将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探索方向。采用高温熔融法合成出0.5wt%,1.0wt%,2.0wt%,4.0wt%,6.0wt%Eu2O3掺杂的氟磷酸盐(NBFP)玻璃,其在580-720 nm波长范围内的高效发射使样品成为优秀的橙红色光源潜在候选者。采用相对应的仪器对不同含量Eu2O3掺杂的NBFP玻璃的硬度,密度、折射率、热稳定性、晶态等进行验证和计算分析,并对获得的实验样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净光谱功率分布、光子数分布、荧光寿命、H-I拟合模型、亮度、色坐标进行相关的讨论与分析,本工作取得成果如下:1.通过硬度仪测量Eu3+掺杂的NBFP玻璃,其硬度较小,维氏硬度为124.6MPa。通过XRD图谱对玻璃进行物相分析可知:两个宽的衍射峰表明了Eu3+掺杂的NBFP玻璃是非晶态。随后使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量出不同稀土掺杂NBFP玻璃的密度大约在3.2 g/cm3-3.3 g/cm3。证明随着稀土掺杂含量的提升,氟磷酸盐玻璃的密度相应变大,这是由于Eu3+的增加会使原子的堆叠程度更加紧密。通过Metricon2010棱镜耦合仪测得玻璃在不同波长下的折射率公式:n=1.5314+6668/λ2,进而可以计算NBFP玻璃的阿贝数,可为Zemax仿真中玻璃材料的替代提供新的应用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得0.5wt%,2.0wt%,6.0wt%Eu2O3掺杂氟磷酸盐玻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玻璃的析晶起始温度Tx和玻璃的析晶峰值温度Tc,并对其热力学参数S和Hr进行计算。2.0wt%氧化铕掺杂的氟磷酸盐玻璃样品在实验研究中具有最佳的热力学稳定性,其(35)T的值为164 ℃,Hr的值为0.41,S的值为10.27。适量稀土的增加使得玻璃的热力学稳定性在一定成度上得以提升,并且降低NBFP玻璃的析晶特性。2.Eu3+掺杂的NBFP玻璃吸收光谱的12个吸收峰位于361.5、376.0、381.5、393.5、415.0、464.5、526.0、533.5、578.5、588.0、2083.0和2208.0nm,分别对应7F0→5D4、7F0→5G3、7F1→5G2、7F1→5L6、7F1→5D3、7F1→5D2、7F1→5D1、7F1→5D1、7F1→5D0、7F1→5D0、7F0→7F6和7F1→7F6能级。由吸收光谱导出透过光谱,Eu3+掺杂氟磷酸盐玻璃的光学透过率在340nm-2500nm范围内有80%的透过率。在395nm和465nm的透过率表现出玻璃对上述两种激光的吸收能力。进而测试获得Eu3+掺杂的NBFP玻璃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光谱的形状和位置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其各个峰值的峰值强度随着稀土掺杂含量而升高。由激发光谱知395nm是最有效的激发波长,产生7F0→5L6的电偶极跃迁。在探寻在395nm激发条件时最佳的掺杂的稀土含量,拟合出稀土离子掺杂含量与发射强度的关系曲线,在浓度高于6.0wt%时,忽略交叉弛豫速率和多声子弛豫速率的影响,氟磷酸盐玻璃的最佳发射强度是Eu2O3杂含量为9.07wt%,此时的发射强度是6.0wt%Eu2O3掺杂玻璃发射强度的1.06倍。3.采用积分球进行定标测试获得绝对光谱数据,2.0wt%Eu2O3掺杂NBFP玻璃在25.19和53.46m W的泵浦下净发射功率分别是1.25m W和2.72m W。当Eu2O3为6.0wt%,此时荧光体的总的净发射功率为2.99 m W和6.48 m W。随后根据净光谱功率分布计算吸收和发射光子数,结果表明高浓度Eu2O3掺杂NBFP玻璃能够充分的利用465nm的蓝色激光并且表现出优异的光致发光行为。与此同时,2.0wt%和6.0wt%Eu2O3掺杂NBFP玻璃的量子产率变化范围从40%至54%,卓越的量子产率表明Eu2O3掺杂NBFP玻璃有成为高亮照明材料的潜力。4.通过J-O理论分析,计算出W2是7.461′10–20 cm2,表现出Eu3+周围强的共价性和强的对称性。W4和W6被计算出为6.687′10–20和1.507′10–20 cm2,反映了NBFP玻璃的酸碱度和硬度。此外,5D0→7FJ(J=1,2,4,6)的自发辐射跃迁概率被推导出为63.74,248.30,106.36和1.34 s-1。在此基础上测算出荧光寿命,0.2wt%,2.0wt%,4.0wt%和6.0wt%氧化铕掺杂氟磷酸盐玻璃的荧光寿命分别为2.36ms,2.34ms,2.32ms和2.29ms,这表明铕离子浓度对实验平均荧光寿命的影响是不够显着的。随后将寿命曲线根据Inokuti-Hirayama理论模型进行拟合,得到Eu3+的荧光衰减强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5D0→7FJ(J=1,2,4,6)的荧光分支比被计算为15.19%,59.16%,25.33%和0.32%。为获得更高的发射功率改变光路和增大功率,2.0wt%和6.0wt%Eu2O3掺杂的NBFP玻璃的净发射光谱功率此时分别达到52.67m W和116.52m W。通过光度学公式计算出2.0wt%Eu2O3掺杂NBFP玻璃的发射光通量和残余激光的光通量分别是14.27和31.21lm,6.0wt%Eu2O3掺杂NBFP玻璃的发射光通量和残余激光的光通量分别是31.21和9.61lm。高亮的红光发射可应用简单的于特种环境照明中。结合光谱功率分布并根据色度学相关公式计算出2.0wt%和6.0wt%Eu2O3掺杂NBFP玻璃的色坐标值分别为(0.18,0.07)(0.28,0.13),当激光被屏蔽后,2.0wt%和6.0wt%Eu3+掺杂氟磷酸盐玻璃的发射光谱的色坐标是(0.64,0.36),(0.65,0.35)。

张晗[6](2020)在《硼硅酸盐玻璃中镝离子的近白色荧光发射及其紫外激发适应性拓展》文中提出日常生活离不开光源,近些年来人们不断在追求新型光源。稀土(RE3+)的掺杂玻璃由于在发光传感器,固态激光器,信息存储,医学成像和3D显示器等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并且具有其低成本,成型方便,均匀性良好的和透明度高的优点而被认为是潜在的光源。另外,它可以降低照明系统的工艺复杂性和生产成本,有效地避免了温度淬火和荧光粉涂覆工艺所引起的问题。由于玻璃荧光体在照明和显示领域的巨大诱惑,因此可以被广泛使用。在稀土离子中,Dy3+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Dy3+的4F9/2激发态收到蓝光和紫外激发时会跃迁至基态发出蓝色和黄色光,通过激发波长的调节,能够实现近白色荧光发射成为可能。但是,Dy3+只能被长波紫外线(UVA)有效地激发,而当激发源为UVA时,会产生拖延到可见光区域的现象,这将影响照明的色彩效果,如果采用UVB(中波紫外)和UVC(短波紫外)作为驱动源,则发出的光将比UVA更加纯净,更接近于实际使用。基于以上考虑,本项工作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一系列Ce3+,Sb3+,Dy3+单掺杂的NLKSB硼硅酸盐玻璃,通过DTA曲线、吸收光谱、Judd-Ofelt参数、激发发射光谱、荧光寿命测试、积分球绝对光谱等测试方法对相关样品进行表征,对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获得了相关的光度学参数,基于相关测试结果和参数分析了应用前景。本课题在目前阶段取得的进展如下:(1)DTA差热分析仪的测试结果表明Dy3+掺杂的NLKSB硼硅酸盐玻璃样品的Tg=438℃,Tx=622℃,Tc=658℃,玻璃的热稳定性可由(35)T来进行评估,(35)T可由(35)T=Tx-Tc,来计算。在这里(35)T被计算为184℃>100℃,证实了NLKSB玻璃的热稳定性良好,并且抗析晶能力强。(2)使用350nm波长的长波紫外对Dy3+掺杂的NLKSB玻璃样品进行激发,由于特征发射,发出归属于镝离子4F9/2→6H15/2和4F9/2→6H13/2跃迁的并且位于484和575nm处的可见发射峰,这两个发射峰分别位于蓝光和黄光区域内,这使得玻璃样品发出肉眼可以观测到的黄白色的荧光且Dy3+的掺杂浓度为2.5wt%。基于J-O理论对Dy3+的强度参数进行计算,得到Dy3+掺杂的NLKSB玻璃中的辐射参数,其中?2=6.07×10-20 cm2,?4=1.99×10-20cm2,?6=0.91×10-20cm2较大的?2数值表明在NLKSB玻璃中Dy3+处于强烈的反演非对称性和高共价性的环境。(3)利用积分球测试系统进行绝对光谱表征,在370nm UVA-LED激发下,0.5wt%Dy2O3和2.50wt%Dy2O3掺杂浓度下的发射功率分别为120.44μW和264.81μW,对应的发射光子数为3.50×1014cps和7.67×1014cps,量子产率为4.31%和7.63%,这说明了Dy3+在NLKSB玻璃中有着很强的荧光发射。CIE色坐标及色温的计算表明在370nm UVA-LED激发下Dy3+掺杂的NLKSB玻璃样品实现了近白色荧光发射。(4)对Ce3+-Dy3+共掺杂的玻璃样品和Sb3+-Dy3+掺杂的玻璃样品进行荧光光谱表征:Ce3+和Sb3+的引入使得NLKSB硼硅酸盐玻璃中Dy3+的可激发范围从长波紫外区UVA拓展至中波紫外区UVB和短波紫外区UVC,由于Ce3+和Dy3+之间,Sb3+和Dy3+之间存在的能量传递,在Dy3+掺杂的NLKSB硼硅酸盐玻璃中引入Ce3+,和Sb3+均增加了Dy3+的可见光发射,Ce3+和Sb3+对Dy3+有着很好的敏化效果。(5)对Ce3+-Sb3+-Dy3+三掺杂NLKSB玻璃的情况进行荧光光谱和绝对光谱表征,对比单掺Dy3+和共掺Ce3+-Dy3+和Sb3+-Dy3+的情况下,从发射光谱中看出,三掺杂中,两种敏化剂离子的共同作用下,位于484和575nm处的Dy3+的特征峰峰值强度更强;从激发光谱中得出共同的敏化作用使得Dy3+可激发区域拓展至了整个紫外波段,并且位于200-340nm处的激发峰强度也得到大大提高,说明了具有很好的激发有效性;通过敏化系数的参数计算表明了三掺杂情况下的敏化系数为两种共掺杂情况下敏化系数的乘积,表明了敏华乘积效应的存在。308nm UVB-LED绝对光谱表征,得到三掺杂的方式使得可见区域和Dy3+主发射区域的量子产率是Dy3+单掺杂时的6.52和7.03倍,表明了很大的宏观应用价值。

周楚舒[7](2020)在《掺铒卤化物磷酸盐玻璃的制备与性能》文中提出近十几年来,稀土掺杂的磷酸盐、碲酸盐、锗酸盐等多组分玻璃光纤迅速发展,并成功应用于高发光效率激光、超窄线宽单频激光和超高重复频率飞秒输出等领域。光纤激光技术的发展,对激光增益介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光放大效率和激光发光效率,这成为下一代高发光效率光纤激光材料需实现的目标之一。高稀土离子溶解度的磷酸盐玻璃,是实现高增益光纤的理想材质,因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磷酸盐玻璃的发光性能,本文结合卤化物玻璃高受激发射截面的特点和磷酸盐玻璃高稀土溶解度的的优势,期望研制出一种可实现高发光效率、高效激光输出的光纤增益介质。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热力学方法预测了P2O5-MO-Na Cl(M=Ba,Ca)体系玻璃的玻璃形成区范围,并用实验方法对计算出的玻璃形成区进行了验证,得到了适用于常规熔融冷却法制备的P2O5-MO-Na Cl(M=Ba,Ca)体系玻璃形成区。分析了采用热力学方法预测玻璃形成区所产生的误差原因,并对这些误差进行了校正。2.结合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密度和折射率等测试表征技术,讨论了因为卤化物含量的变化,而引起的P2O5-Ca O-Na X(X=Cl,F,Br)体系玻璃的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分析,探究了玻璃的抗析晶能力。3.研究了掺铒卤化物磷酸盐玻璃的发光性能。借助吸收光谱,使用J-O理论对发光特性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引入卤化物对磷酸盐玻璃局域结构的影响。根据稀土离子能级、上转换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以及荧光寿命,对掺铒卤化物磷酸盐玻璃中的发光做出了解释。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在980 nm LD激发下,引入适量的卤化物有利于提高掺铒磷酸盐玻璃的1.5μm荧光发射,同时提高了其增益特性和带宽特性,更有利于光纤激光器实现高发光效率和高功率激光输出。

罗浩洋[8](2020)在《锰掺杂光功能材料及其复合光纤的探索研究》文中认为光纤作为材料的一维形态,是优异的光学研究和光学器件平台,极大地促进了科技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伴随着功能材料的研发升级和光纤制备工艺的不断精进,涉及材料、结构或功能集成的新型复合光纤已成为光纤波导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光纤激光、光学传感、特殊照明、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过渡金属锰(Mn)离子具有多种价态,其掺杂发光材料可表现出各种特殊的发光性质,并可为基质结构的调控优化提供探针作用。因此锰掺杂发光材料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及应用优势,有望用作前驱体材料探究制备复合光纤。本课题针对复合光纤在余辉特殊照明、光学温度传感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潜力,分别探索相关的锰掺杂新型无机光功能材料的研制组成,研究锰离子在相应材料中的发光性质。其次,尝试探明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间的构效关系,阐释相应内在机理。随后,开展所研制材料的光纤化前期工作,为后续复合光纤的实际拉制铺平道路。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发现了一系列可覆盖红至近红外发光波段(530-830 nm)的新型Mn2+掺杂锗酸盐余辉发光功能玻璃。基于非晶体材料结构连续性的特质,采用简单可行的拓扑策略进行结构调控,成功增强光致发光及余辉性能,将余辉持续时间从30分钟延长至超过24小时。相关电子缺陷的密度增加,且其深度由0.69、0.78和0.83 e V逐渐加深到0.80、0.85和0.90 e V。多种表征手段表明,成分调整改变了玻璃结构网络的规则交联程度,促进了Mn2+在合适格位的掺入和稳定,并改善了带隙和缺陷分布情况,从而有效提升了余辉性能。而缺陷的可能归属不仅源于结构的固有缺陷,还源于Mn2+光氧化引起的缺陷。结合各种因素,我们详细阐述了余辉调节及其发光机制。这些结果加深对结构、缺陷与性能间依赖关系的理解,为合理设计具备持久余辉或高效发光的功能材料提供有意义的借鉴。(2)发现了一种可用于光学温度传感的Mn4+掺杂新型深红色荧光粉La Ti Sb O6:Mn4+,系统探究其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该荧光粉具有峰值位于683 nm的特殊单峰窄带发光(半峰宽为31 nm),其吸收带宽广而强烈。我们进一步研究确定了Mn4+的最优掺杂浓度及浓度猝灭机理,并通过晶体场理论和时间分辨光谱分析揭示了Mn4+的晶场格位取代情况及结构-性能关系。对La Ti Sb O6:Mn4+在0-478 K温度范围的荧光热猝灭特性进行表征,系统评估其光学特性与温度的依赖关系,阐释相应的热猝灭机理。结果表明,利用Mn4+的荧光寿命可在273-418 K区间进行灵敏的光学温度传感,测温范围广且覆盖最相关温度区间(273-373 K),相对灵敏度SR最高可达2.75%K-1。同时设置高温高湿环境检验样品优良的稳定性及化学惰性。这些结果呈现了La Ti Sb O6:Mn4+在光学探温领域的应用潜力,为后续材料的复合研究奠定了基础。(3)开展具备余辉功能复合光纤的前期探究。首先设置图案显示及组织透过性测试探讨呈现所研制Mn2+掺杂余辉玻璃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进行大块玻璃的设计制备,探索确定相关熔制流程,消除气泡、条纹等因素对光纤的影响,并简单检验经优化后大块玻璃的拉丝性能。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该玻璃体系有望作为纤芯前驱体材料,并有助于推进复合光纤的设计及最终拉制。(4)开展具备光学温度传感功能复合光纤的前期探究。模拟复合光纤的材料构成,使用低温烧结工艺探究La Ti Sb O6:Mn4+与玻璃的Pi G复合情况。鉴于荧光粉优良的稳定性,其嵌入玻璃后可与基质良好共存,无明显界面反应。其Pi G复合产品的探温性能在继承La Ti Sb O6:Mn4+的基础上有了有趣的提升,SR可达3.01%K-1。此外,概念性地设计YAG:Ce3+和La Ti Sb O6:Mn4+共同嵌入玻璃基质中制成Pi G复合材料,利用Ce3+与Mn4+不同的发光峰位及热猝灭性质成功实现基于Ce3+/Mn4+非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FIR以及Mn4+荧光衰减寿命的双模式探温(298-398 K)。FIR探温模式SR可达1.61%K-1,具有优异的可重复性。玻璃基质提供的空间隔离环境可有效抑制能量转移,保证探温功能的稳定、无串扰运行。实验表明,La Ti Sb O6:Mn4+荧光粉满足作为纤芯材料的性能条件;通过拓扑复合途径,可为合理设计完善多模式测温材料及其他多功能组合拓展了视野,为后续低温拉制晶体-玻璃复合光纤提供重要参考。

李正宇[9](2020)在《稀土掺杂硅酸盐玻璃光谱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在特种光学玻璃领域,稀土掺杂光学玻璃因其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特殊光学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光传输、光转换、光储存和光电显示等诸多领域。在稀土掺杂光学玻璃基质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无机氧化物玻璃,其主要包括硅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锗酸盐玻璃等。其中,硅酸盐玻璃因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易于热加工、在紫外可见区域有高透射率及低成本等诸多优点,受到科研人员广泛关注。本文对稀土掺杂硅酸盐玻璃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利用稀土离子的多能级特性,针对光转换新型器件高效环保及低成本的实用化要求,制备了Yb3+、Tm3+、Ho3+、Ce3+、Sm3+稀土单掺、双掺及三掺硅酸盐玻璃,对其荧光光谱、反射光谱、透过光谱、折射率等光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上转换发光、下转换发光以及稀土光谱吸收性能调控规律,并对掺稀土硅酸盐玻璃复合隐身材料性能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开展了Yb3+/Tm3+/Ho3+掺杂硅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基于能级跃迁理论,分析了稀土离子间能量传递机理,并阐明了Tm3+/Ho3+离子含量的变化对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在Yb3+/Tm3+和Yb3+/Ho3+双掺情况下,采用980 nm激光泵浦,分析了上转换荧光强度与激发功率的关系,确定其发光均属于三光子过程。通过分析发光强度与Tm3+含量的关系,确定Tm3+最佳掺杂浓度为0.3 mol%,Ho3+最佳掺杂浓度为0.4 mol%。在Yb3+/Tm3+/Ho3+共掺情况下,Yb3+离子的能量传递作用以及Ho3+同Tm3+之间的交叉弛豫过程导致Tm3+发出的蓝色光的强度降低,提升了Ho3+发出的红色光和绿色光的上转换发光强度。2.开展了Ce3+/Tm3+/Sm3+掺杂硅酸盐玻璃的下转换发光特性研究。基于能级跃迁理论,研究了Ce3+/Tm3+/Sm3+三掺硅酸盐玻璃的发光机制,讨论了Ce3+/Tm3+/Sm3+不同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Ce3+单掺硅酸盐玻璃在342nm激发下,峰值位于385nm附近,半高宽约为48 nm。Ce3+最佳掺杂浓度为0.2 mol%;Ce3+/Tm3+双掺硅酸盐玻璃在357 nm激发下,Tm3+最佳掺杂浓度为0.4 mol%;Ce3+/Tm3+/Sm3+三掺硅酸盐玻璃在400 nm激发下,Sm3+最佳掺杂浓度为1.1 mol%。对比分析了Ce3+单掺与Ce3+/Tm3+共掺硅酸盐玻璃、Ce3+单掺与Ce3+/Sm3+共掺硅酸盐玻璃以及Tm3+单掺与Tm3+/Sm3+共掺硅酸盐玻璃荧光光谱。所制备的Ce3+/Tm3+/Sm3+掺杂硅酸盐玻璃实现了吸收近紫外光(280-400 nrn),发射出蓝紫光(400-500 nm)和红橙光(590-680 nm)的稀土掺杂玻璃设计与制备。3.开展了稀土掺杂的硅酸盐玻璃复合隐身材料的光谱特性研究。针对激光隐身复合材料的实际需求,利用稀土离子特征吸收光谱,以稀土Sm3+/Ce3+离子为主要激光吸收元素,以硅酸盐玻璃粉体为基质,以聚氨酯清漆为固化剂,制备了针对1064 nm、1535 nm和1550 nm红外激光隐身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Sm3+掺硅酸盐玻璃浓度、玻璃粉体粒径、玻璃粉体含量复合材料的反射光谱。当Sm3+掺硅酸盐玻璃浓度在40mol%时,制备的硅酸盐玻璃粉体在400 nm的透过率为4.2%,1064nm的透过率小于1%,反射率为3.55%。当玻璃粒径大于110μm,混合比例为1:1时,制备的激光复合隐身材料在1064 nm反射率为6.85%、1535 nm反射率为7.28%,1550 nm反射率为8.45%。实现了多波段的低反射率,该材料适用于抗激光探测用隐身。

竹含真[10](2020)在《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的研究》文中提出高水平放射性废物(HLW)的处理与处置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关于HLW中放射性核素的固化处理,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研究。硼硅酸盐玻璃陶瓷由于具有相对简单的制备工艺和优于玻璃固化体的稳定性,是潜在的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固化基材。本论文在前期实验选取的具有优良性能的硼硅酸盐玻璃配方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晶核剂氧化钛和氧化锆,采用“一步法”热处理工艺制备出了钙钛锆石相-玻璃陶瓷固化体,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背散射电子扫描电镜(BSE)、能谱分析仪(EDX)、拉曼光谱(Raman)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Rietveld结构精修计算了钙钛锆石相与玻璃相的比例及钙钛锆石相对模拟锕系核素铈和钕的固化能力。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不同掺量的氧化铈和氧化钕分别对SiO2-B2O3-Na2O-CaO-TiO2-Al2O3-MgO体系硼硅酸盐基础玻璃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的影响,氧化铈对该体系硼硅酸盐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2)探讨了氧化钙、氧化钛和氧化锆含量对不同的两步法热处理制度制备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的影响,获得钙钛锆石-硼硅酸盐基玻璃陶瓷固化体的配方;在此基础上,以铈为模拟核素,采用熔融-缓冷的“一步法”工艺制备了钙钛锆石-硼硅酸盐基玻璃陶瓷固化体,并分析了其析晶行为、模拟核素铈的固化机制及化学稳定性。(3)研究了氧化铈和氧化钕同时掺杂对硼硅酸盐基玻璃陶瓷固化体物相形成、微观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SiO2-B2O3-Na2O-CaO-TiO2-Al2O3-MgO体系硼硅酸盐基础玻璃对氧化铈和氧化钕的包容量分别为15 wt%和28 wt%,铈与钕的掺杂使玻璃网络结构基团中非桥氧键增加,B-O-B键减少,并促使[BO3]基团转变为[BO4]基团;按PCT标准,在90°C去离子水中浸泡28天后,固化体中硼和硅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在10-3 g·m-2·d-1数量级,模拟核素铈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在10-8 g·m-2·d-1数量级;模拟核素钕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在10-7 g·m-2·d-1数量级,表明该体系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拥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析晶行为研究表明,随CeO2掺入量的增加,玻璃固化体的玻璃转变活化能和析晶活化能均减小,在750℃对其进行热处理后,固化体会以表面析晶的方式析出CeO2晶体。(2)在SiO2-B2O3-Na2O-CaO-TiO2-Al2O3体系硼硅酸盐基础玻璃配方中加入40 wt%的CaO、ZrO2和TiO2(其中Ca:Zr:Ti三者的摩尔比为1:1:2),采用熔融-缓冷的“一步法”工艺成功合成了主晶相或唯一晶相为钙钛锆石-2M相的硼硅酸盐基玻璃陶瓷固化体,通过Rietveld结构精修计算得出钙钛锆石相的含量约为30 wt%,M1、M2和M3样品中所得钙钛锆石相的化学表达式可以分别写成Ca0.96Zr0.72Ce0.32Ti1.95Al0.05O7、Ca0.93Zr0.76Ce0.31Ti1.95Al0.05O7和Ca0.97Zr0.75Ce0.28Ti1.97Al0.03O7,其中有高达84.53%的Ce被固化于钙钛锆石晶体结构中。按PCT标准,在90°C去离子水中浸泡56天后,玻璃陶瓷固化体中的Si、Ca和Ce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分别为4×10-4、1×10-4和8×10-7 g·m-2·d-1,说明该钙钛锆石-硼硅酸盐基玻璃陶瓷固化体拥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3)在SiO2-B2O3-Na2O-Al2O3-CaO-ZrO2-TiO2体系钙钛锆石-硼硅酸盐基玻璃陶瓷配方中同时掺入1040 wt%的CeO2和Nd2O3,均可获得主晶相为钙钛锆石相的玻璃陶瓷固化体。研究显示,当CeO2和Nd2O3的掺量达15 wt%时,主晶相出现钙钛锆石-2M相向钙钛锆石-4M相的转变,并随着CeO2和Nd2O3掺量进一步增加至40 wt%,该玻璃陶瓷固化体中出现了硅酸盐氧磷灰石相。固化体晶粒尺寸随着CeO2和Nd2O3掺入量的增加而减小,模拟核素铈和钕主要分布在钙钛锆石相和硅酸盐氧磷灰石相中。按MCC-1标准,在90°C去离子水中浸泡28天后,固化体中Ca、Si和Nd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分别在10-3、10-3和10-4 g·m-2·d-1数量级。

二、Optic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Trivalent Erbium Ions Doped into Phosphate Glas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ptic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Trivalent Erbium Ions Doped into Phosphate Glass(论文提纲范文)

(1)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La2Zr2O7:Sm3+荧光材料及共掺杂离子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稀土发光材料的分类及发光机理
        1.1.1 能带理论
        1.1.2 稀土荧光材料光谱项表达
        1.1.3 本征发光和非本征发光
        1.1.4 三价离子和二价离子发光
        1.1.5 下转换发光以及常见的发光机理
        1.1.6 上转换发光以及常见的发光机理
    1.2 稀土荧光材料合成方法
        1.2.1 高温固相法
        1.2.2 沉淀法
        1.2.3 溶胶凝胶法
        1.2.4 热分解法
        1.2.5 水热法
        1.2.6 微乳液法
        1.2.7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
    1.3 稀土荧光材料改性方法
        1.3.1 掺杂离子改性
        1.3.2 基体材料改进
        1.3.3 形貌设计改性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表征手段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研究方法
    2.3 表征手段
        2.3.1 XRD衍射光谱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3 荧光分析
        2.3.4 热重分析
第三章 La_2Zr_2O_7:Sm荧光粉体材料的制备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XRD衍射图谱
        3.3.2 SEM形貌分析
        3.3.3 热重分析
        3.3.4 荧光光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掺杂离子对La_2Zr_2O_7:Sm发光性能改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碱金属离子共掺杂
        4.3.1 XRD衍射图谱
        4.3.2 SEM形貌分析
        4.3.3 荧光光谱分析
    4.4 Eu~(3+),B~(3+)和Al~(3+)共掺杂
        4.4.1 XRD衍射图谱
        4.4.2 SEM形貌分析
        4.4.3 荧光光谱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本文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锆基钙钛矿型氧化物晶格固化Sr、Cs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放废物的产生及固化方式
        1.1.1 高放废物的产生
        1.1.2 裂变产物Sr、Cs的特性
        1.1.3 高放废物的固化方式
    1.2 钙钛矿型氧化物固化体的研究现状
        1.2.1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结构特征
        1.2.2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1.2.3 钙钛矿型氧化物对Sr、Cs的固化研究
    1.3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2.实验部分
    2.1 实验所用原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步骤
        2.2.1 固化粉体的制备
        2.2.2 玻璃陶瓷固化体的实验步骤
    2.3 样品分析
        2.3.1 固化粉体前驱物的热分析
        2.3.2 固化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2.3.3 固化体的晶体结构分析
        2.3.4 固化体的表面形貌分析
        2.3.5 固化体的成分及组成元素化学态分析
        2.3.6 固化体的密度测试
        2.3.7 固化体的维氏硬度测试
        2.3.8 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分析
3.结果与讨论
    3.1 锆基钙钛矿型Ba_(1-x)A_xZrO_3对Cs的固化研究
        3.1.1 热分析
        3.1.2 红外光谱分析
        3.1.3 晶体结构特征
        3.1.4 形貌特征
        3.1.5 成分及元素化学态分析
        3.1.6 化学稳定性分析
        3.1.7 小结
    3.2 锆基钙钛矿型Ba_(1-y)A_yZrO_3对Sr固化的研究
        3.2.1 热分析
        3.2.2 红外光谱分析
        3.2.3 晶体结构特征
        3.2.4 形貌特征
        3.2.5 成分及元素化学态分析
        3.2.6 化学稳定性分析
        3.2.7 小结
    3.3 锆基钙钛矿型Ba_(1-x-y)Sr_y(La,Cs)_xZrO_3对Sr、Cs的同时固化研究
        3.3.1 晶体结构特征
        3.3.2 形貌特征
        3.3.3 成分及元素化学态分析
        3.3.4 化学稳定性分析
        3.3.5 小结
    3.4 锆基钙钛矿型氧化物对Sr、Cs的玻璃陶瓷固化研究
        3.4.1 锆基钙钛矿型氧化物对Sr、Cs的玻璃陶瓷同时固化研究
        3.4.2 锆基钙钛矿型氧化物单独对Sr、Cs的玻璃陶瓷固化研究
        3.4.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2-3μm波段CNGS类激光晶体的探索及物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固体激光增益介质的现状与发展
        1.2.1 激光玻璃
        1.2.2 激光晶体
        1.2.3 激光陶瓷
        1.2.4 光纤激光
    1.3 掺杂型激光晶体中激活离子的选择
    1.4 2-3μm波段中红外激光晶体的发展与现状
        1.4.1 2-3μm波段激光应用背景
        1.4.2 铥离子掺杂激光晶体的发展
        1.4.3 铒、钬离子掺杂中红外输出激光晶体的研究进展
    1.5 功能型LGS系列激光晶体的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Re:CNGS (Re=Tm,Er,Ho/Pr, Ho/Pr/Yb)晶体的生长
    2.1 引言
    2.2 提拉法晶体生长的理论基础
        2.2.1 提拉法晶体生长的温场和热量传输
        2.2.2 从能量守恒讨论提拉法晶体的生长工艺
    2.3 晶体生长的实验设备
    2.4 晶体的生长工艺过程
        2.4.1 多晶原料的合成
        2.4.2 温场设计
        2.4.3 晶体生长的工艺
    2.5 提拉法Re:CNGS单晶生长成果与质量分析
        2.5.1 Tm离子掺杂CNGS晶体
        2.5.2 Ho,Pr离子共掺CNGS晶体的生长及工艺的改进
        2.5.3 Ho,Pr,Yb离子共掺CNGS晶体
        2.5.4 高浓度Er~(3+)掺杂CNGS晶体的生长工艺探索
    2.6 晶体的定向与加工
        2.6.1 晶体的定向
        2.6.2 晶体的加工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Re:CNGS(Re=Tm,Er,Ho/Pr,Ho/Pr/Yb)的晶体结构与基本性能表征
    3.1 引言
    3.2 晶体密度的测量与计算
        3.2.1 晶体的实验测量密度
        3.2.2 晶体的理论密度
    3.3 晶体的化学组份分析
        3.3.1 晶体生长中的分凝现象
        3.3.2 X射线荧光分析XRF
    3.4 物相分析与晶体结构解析
        3.4.1 XPRD物相分析
        3.4.2 晶体结构解析
    3.5 晶体生长质量的表征
        3.5.1 高分辨X射线衍射摇摆曲线
        3.5.2 晶体的生长质量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Re:CNGS (Re=Tm,Ho/Pr,Yb/Ho/Pr)晶体热学性质的表征与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条件及设备
    4.3 比热
        4.3.1 固体的比热与热容
        4.3.2 晶体的测量定压比热
    4.4 晶体的热膨胀
        4.4.1 固体热膨胀的物理本质
        4.4.2 晶体热膨胀的测量
    4.5 晶体的热扩散系数与热导率
        4.5.1 晶体热传导的微观机制
        4.5.2 Tm:CNGS晶体热扩散系数的测量
        4.5.3 Tm:CNGS晶体热导率的计算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Tm:CNGS晶体的光谱与激光性能表征与研究
    5.1 引言
    5.2 Tm:CNGS晶体的光谱特性研究
        5.2.1 晶体的吸收光谱
        5.2.2 晶体的荧光光谱
        5.2.3 晶体的荧光寿命
    5.3 Tm:CNGS晶体的连续激光性能研究
        5.3.1 实验
        5.3.2 连续激光性能分析
    5.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6.2 本论文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发表论文两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掺稀土长荧光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引言
    1.2 稀土离子掺杂玻璃材料的发展近况
        1.2.1 稀土离子掺杂硅酸盐玻璃材料发展近况
        1.2.2 稀土离子掺杂磷酸盐玻璃材料发展近况
        1.2.3 稀土离子掺杂锗酸盐玻璃材料发展近况
        1.2.4 稀土离子掺杂氟化物玻璃材料发展近况
        1.2.5 稀土离子掺杂碲酸盐玻璃材料发展近况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掺稀土发光材料光谱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
    2.1 掺稀土发光材料光谱理论
        2.1.1 发光、荧光和磷光概念
        2.1.2 发光的类别
        2.1.3 发光材料的组成
        2.1.4 稀土元素的分类和离子的电子组态
    2.2 掺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2.2.1 高温固相法
        2.2.2 溶胶-凝胶法
        2.2.3 高温熔融退火法
    2.3 掺稀土发光材料的表征方法
        2.3.1 吸收光谱
        2.3.2 激发光谱
        2.3.3 发射光谱
        2.3.4 发光衰减
3 Tb~(3+)/Eu~(3+)共掺磷酸盐玻璃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3.1 前言
    3.2 样品的制备
    3.3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
    3.4 荧光寿命衰减曲线分析
    3.5 Tb~(3+)- Eu~(3+)能量传递机制分析
    3.6 CIE色度坐标
    3.7 本章小结
4 Tb~(3+)/Mn~(2+)共掺磷酸盐玻璃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4.1 前言
    4.2 样品的制备流程
    4.3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
    4.4 Tb~(3+)-Mn~(2+)能量传递研究
    4.5 荧光寿命衰减曲线分析
    4.6 CIE色度坐标
    4.7 本章小结
5 Tb~(3+)/Ce~(3+)共掺磷酸盐玻璃的制备及敏化发光分析
    5.1 前言
    5.2 样品的制备
    5.3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
    5.4 荧光寿命分析
    5.5 Ce~(3+)-Tb~(3+)能量传递机理探讨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 致谢

(5)激光激励下的三价铕离子掺杂高亮氟磷酸盐玻璃荧光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稀土元素
        2.1.1 稀土元素简介及现
        2.1.2 稀土元素及其电子结构
    2.2 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及跃迁方式
    2.3 光度学参数
    2.4 J-O理论基础
    2.5 色度学参数
    2.6 待测样品的维护
第三章 三价铕离子掺杂氟磷酸盐玻璃荧光体的制备与测试
    3.1 三价铕离子掺杂氟磷酸盐玻璃荧光体的制备
    3.2 三价铕离子掺杂氟磷酸盐玻璃荧光体的性能测试
        3.2.1 玻璃荧光体的物理性能测试
        3.2.2 光谱性质测试
第四章 三价铕离子掺杂氟磷酸盐玻璃荧光体的物理性能分析
    4.1 玻璃荧光体的硬度与无序态
        4.1.1 玻璃硬度
        4.1.2 物相分析
        4.1.3 玻璃荧光体的密度及折射率
        4.1.4 玻璃荧光体的折射率
    4.2 玻璃荧光体的热力学参数
        4.2.1 热膨胀系数
        4.2.2 玻璃荧光体热力学参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激光激励的三价铕离子掺杂氟磷酸盐玻璃的光谱性能
    5.1 三价铕离子掺杂的氟磷酸盐玻璃的吸收和透过光谱
        5.1.1 Eu~(3+)掺杂氟磷酸盐玻璃荧光体的吸收光谱
        5.1.2 Eu~(3+)掺杂氟磷酸盐玻璃荧光体的透过光谱
    5.2 Eu~(3+)掺杂氟磷酸盐玻璃荧光体的荧光光谱
        5.2.1 Eu~(3+)掺杂氟磷酸盐玻璃荧光体的激发光谱
        5.2.2 Eu~(3+)掺杂氟磷酸盐玻璃荧光体的发射光谱
        5.2.3 玻璃荧光体的浓度猝灭
    5.3 三价铕离子掺杂氟磷酸盐玻璃的绝对光谱
        5.3.1 积分球绝对光谱功率分布
        5.3.2 绝对光子数分布
        5.3.3 玻璃荧光体的量子效率
        5.3.4 基于发射光谱的J-O理论分析
    5.4 三价铕离子掺杂氟磷酸盐玻璃的寿命拟合曲线及分析
        5.4.1 H-I模型拟合分析
    5.5 优化激光路径后的玻璃荧光体的亮度和色彩预期
        5.5.1 玻璃荧光体的亮度
        5.5.2 色坐标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硼硅酸盐玻璃中镝离子的近白色荧光发射及其紫外激发适应性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稀土概述
        2.1.1 稀土元素的性质
        2.1.2 稀土元素的电子组态
        2.1.3 稀土离子的光谱项和能级跃迁
        2.1.4 稀土离子的能级跃迁及发光
    2.2 稀土离子的光谱性能与能量传递
        2.2.1 吸收、激发和发射光谱
        2.2.2 能量传递
    2.3 玻璃概述
        2.3.1 玻璃的通性
        2.3.2 玻璃制备方法
        2.3.3 玻璃基质分类
    2.4 Judd-Ofelt理论计算
    2.5 敏化发光
    2.6 CIE色度图
第三章 稀土掺杂硼硅酸盐玻璃的制备与表征
    3.1 稀土掺杂硼硅酸盐玻璃的制备与合成
    3.2 稀土掺杂硼硅酸盐玻璃的性能测试
        3.2.1 显微硬度测试
        3.2.2 密度测试
        3.2.3 折射率测试
        3.2.4 热膨胀率测试
        3.2.5 DTA测试
    3.3 稀土掺杂硼硅酸盐玻璃的光谱表征
        3.3.1 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测试
        3.3.2 吸收光谱测试
        3.3.3 绝对光谱测试
第四章 稀土掺杂硼硅酸盐玻璃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1 Dy~(3+)掺杂的NLKSB玻璃的结构分析
    4.2 Dy~(3+)掺杂NLKSB玻璃的密度及折射率分析
    4.3 显微硬度
    4.4 热力学测试
        4.4.1 DTA测试
        4.4.2 热膨胀参数测试
    4.5 荧光光谱
        4.5.1 发射光谱
        4.5.2 激发光谱
    4.6 吸收光谱和Judd-Ofelt参数分析
    4.7 可见发射荧光寿命和内量子效率
    4.8 积分球绝对光谱测试参数
        4.8.1 绝对光谱功率分布
        4.8.2 绝对光子数分布
    4.9 镝离子掺杂NLKSB玻璃的色彩预期
第五章 Ce~(3+)和Dy~(3+)掺杂NLKSB玻璃的紫外激发适应拓展
    5.1 Ce~(3+)单掺杂NLKSB硼硅酸盐玻璃光谱分析
        5.1.1 Ce~(3+)发光中心分析
    5.2 Ce~(3+)-Dy~(3+)共掺杂NLKSB硼硅酸盐玻璃光谱分析
        5.2.1 发射光谱
        5.2.2 激发光谱
    5.3 Ce~(3+)与Dy~(3+)的能量传递
第六章 Sb~(3+)和Dy~(3+)掺杂NLKSB玻璃的紫外激发适应拓展
    6.1 Sb~(3+)单掺杂NLKSB硼硅酸盐玻璃光谱分析
        6.1.1 Sb~(3+)发光中心分析
    6.2 Sb~(3+)-Dy~(3+)共掺杂NLKSB硼硅酸盐玻璃光谱分析
        6.2.1 发射光谱
        6.2.2 激发光谱
    6.3 Sb~(3+)和Dy~(3+)之间的能量传递
第七章 Ce~(3+),Sb~(3+)和Dy~(3+)三掺杂NLKSB玻璃的紫外激发适应拓展及敏化乘积效应
    7.1 Ce~(3+)-Sb~(3+)-Dy~(3+)三掺杂NLKSB硼硅酸盐玻璃光谱分析
        7.1.1 发射光谱分析
        7.1.2 激发光谱分析
    7.2 Ce~(3+)-Sb~(3+)-Dy~(3+)三掺杂NLKSB硼硅酸盐玻璃的宏观发光效果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本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致谢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掺铒卤化物磷酸盐玻璃的制备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激光基质概述
    1.2 磷酸盐玻璃基质概述
    1.3 磷酸盐玻璃的改进与发展
    1.4 卤化物磷酸盐玻璃基质激光材料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样品制备与测试方法
    2.1 玻璃样品的制备
    2.2 样品的测试表征与设备
        2.2.1 拉曼光谱测试
        2.2.2 稀土掺杂离子浓度计算
        2.2.3 折射率
        2.2.4 吸收透过光谱
        2.2.5 荧光光谱
        2.2.6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2.2.7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2.3 光谱理论计算
        2.3.1 Judd-Ofelt理论
        2.3.2 Mc Cumber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力学方法预测磷酸盐玻璃形成区
    3.1 热力学推导玻璃形成区的理论介绍
    3.2 热力学推导和验证P_2O_5-MO-Na Cl(M=Ba,Ca)系统玻璃形成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掺铒卤化物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
    4.1 掺铒卤化物磷酸盐玻璃的密度
    4.2 掺铒卤化物磷酸盐玻璃的拉曼光谱
    4.3 65P_2O_5-9Ca O-1Er Cl_3-x Na Y-(25-x)Na_2O玻璃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4.4 65P_2O_5-9Ca O-1Er Cl_3-x Na Y-(25-x)Na_2O体系玻璃的热稳定性
    4.5 掺铒卤化物磷酸盐玻璃的折射率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卤化物掺铒磷酸盐玻璃发光性能研究
    5.1 掺铒卤化物磷酸盐玻璃的吸收光谱
    5.2 掺铒卤化钠磷酸盐发射光谱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致谢

(8)锰掺杂光功能材料及其复合光纤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复合光纤
        1.2.1 复合光纤概述
        1.2.2 复合光纤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2.3 复合光纤的主要研究问题
    1.3 锰离子掺杂材料
        1.3.1 Mn~(2+)和Mn~(4+)离子的相关性质
        1.3.2 Mn~(2+)离子的相关性质及其掺杂材料的研究进展
        1.3.3 Mn~(4+)离子的相关性质及其掺杂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内容
        1.4.1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4.2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
    1.5 本课题的项目来源
第二章 样品制备与测试表征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样品制备方法
        2.2.1 玻璃样品制备
        2.2.2 荧光粉及玻璃陶瓷样品制备
        2.2.3 大块玻璃及光纤制备
    2.3 实验设备
    2.4 测试表征手段及其相应仪器设备
        2.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4.2 漫反射光谱
        2.4.3 光致发光光谱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
        2.4.5 X射线衍射分析
        2.4.6 拉曼光谱
        2.4.7 傅里叶红外光谱
        2.4.8 核磁共振波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2.4.9 热释光光谱
        2.4.10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4.11 热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具有红到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的Mn~(2+)掺杂新型锗酸盐玻璃的性能优化及结构调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样品制备
        3.2.2 样品测试及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n~(2+)掺杂锗酸盐玻璃长余辉发光性能的优化
        3.3.2 Mn~(2+)掺杂锗酸盐玻璃结构及光谱性质的演变
        3.3.3 余辉增强机理及缺陷来源
        3.3.4 余辉发光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高荧光热敏性能的LaTiSbO_6:Mn~(4+)的发光特性及耐温耐湿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样品制备
        4.2.2 样品测试及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LaTiSbO_6:Mn~(4+)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
        4.3.2 LaTiSbO_6:Mn~(4+)的光谱特性分析
        4.3.3 Mn~(4+)离子能级的晶场与格位占据分析
        4.3.4 LaTiSbO_6:Mn~(4+)的发光热敏特性探究
        4.3.5 LaTiSbO_6:Mn~(4+)的耐温耐湿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光纤的初步探索研究
    5.1 具备余辉功能复合光纤的初步制备探究
        5.1.1 引言
        5.1.2 样品制备与表征
        5.1.3 余辉发光锗酸盐玻璃的应用展示
        5.1.4 纤芯大块玻璃的制备研究
        5.1.5 下一步工作计划
    5.2 具备温度传感功能复合光纤的前期复合探究
        5.2.1 引言
        5.2.2 样品制备与表征
        5.2.3 LaTiSbO_6:Mn~(4+)与玻璃基质的复合设计
        5.2.4 复合产品的光谱及温度传感性能检验
        5.2.5 下一步工作计划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稀土掺杂硅酸盐玻璃光谱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稀土离子
        1.1.1 稀土离子的光谱特性
        1.1.2 稀土掺杂光学玻璃应用
    1.2 稀土掺杂硅酸盐玻璃研究进展
        1.2.1 稀土掺杂硅酸盐玻璃上转化发光研究
        1.2.2 稀土掺杂硅酸盐玻璃下转化发光研究
        1.2.3 稀土掺杂硅酸盐玻璃光谱吸收研究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表征
    2.1 稀土掺杂硅酸盐玻璃体系设计
        2.1.1 玻璃基质体系的选择
        2.1.2 稀土离子的选择
    2.2 稀土掺杂硅酸盐玻璃制备方法
    2.3 稀土掺杂硅酸盐玻璃制备流程
    2.4 稀土掺杂硅酸盐玻璃性能表征
        2.4.0 膨胀系数
        2.4.1 密度
        2.4.2 耐水性
        2.4.3 折射率
        2.4.4 荧光光谱
        2.4.5 吸收/反射光谱
        2.4.6 XRD测试
        2.4.7 SEM测试
第3章 Yb~(3+)/Tm~(3+)/Ho~(3+)掺杂硅酸盐玻璃光谱性能
    3.1 引言
    3.2 Yb~(3+)/Ho~(3+)/Tm~(3+)离子掺杂玻璃样品的制备
        3.2.1 基质玻璃制备
        3.2.2 上转换玻璃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基质玻璃性能
        3.3.2 单掺Yb~(3+)玻璃样品的光谱性能
        3.3.3 Tm~(3+)/Yb~(3+)双掺玻璃样品光谱性能
        3.3.4 Ho~(3+)/Yb~(3+)双掺玻璃样品光谱性能
        3.3.5 Yb~(3+)/Tm~(3+)/Ho~(3+)三掺玻璃样品光谱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Ce~(3+)/Tm~(3+)/Sm~(3+)掺杂硅酸盐玻璃光谱性能
    4.1 引言
    4.2 Ce~(3+)/Tm~(3+)/Sm~(3+)掺杂玻璃样品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基质玻璃的物理性能
        4.3.2 单掺Ce~(3+)玻璃样品光谱性能
        4.3.3 单掺Tm~(3+)玻璃样品光谱性能
        4.3.4 单掺Sm~(3+)玻璃样品光谱性能
        4.3.5 稀土离子掺杂最佳浓度的确定
        4.3.6 Ce~(3+)/Tm~(3+)/Sm~(3+)相互作用对光谱性能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Sm~(3+)/Ce~(3+)掺杂硅酸盐玻璃复合隐身材料光谱性能
    5.1 引言
    5.2 激光隐身原理
    5.3 Sm~(3+)/Ce~(3+)掺杂硅酸盐玻璃复合隐身材料的制备
        5.3.1 Sm~(3+)/Ce~(3+)掺杂硅酸盐玻璃的制备
        5.3.2 Sm~(3+)/Ce~(3+)掺杂硅酸盐玻璃粉体的制备
        5.3.3 Sm~(3+)/Ce~(3+)掺杂硅酸盐玻璃复合隐身材料固化剂的选择
    5.4 结果与讨论
        5.4.1 Sm~(3+)/Ce~(3+)掺杂硅酸盐玻璃物化性分析
        5.4.2 Sm~(3+)/Ce~(3+)掺杂硅酸盐玻璃光谱性能分析
        5.4.3 Sm~(3+)/Ce~(3+)掺杂硅酸盐玻璃浮选对反射率的影响
        5.4.4 Sm~(3+)/Ce~(3+)掺杂硅酸盐玻璃与固化剂比例对光谱性能的影响
        5.4.5 Sm~(3+)/Ce~(3+)掺杂硅酸盐玻璃粉体粒径对反射率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本论文创新性结果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致谢

(10)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绪论
    1.1 放射性废物简介
    1.2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
        1.2.1 玻璃固化
        1.2.2 陶瓷固化
        1.2.3 玻璃陶瓷固化
    1.3 主要研究内容
2、实验研究方法
    2.1 实验所用原料
    2.2 性能表征
        2.2.1 样品的体密度及摩尔体积
        2.2.2 差示扫描量热法
        2.2.3 物相分析
        2.2.4 微观形貌分析
        2.2.5 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
        2.2.6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2.2.7 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
        2.2.8 化学稳定性测试
3、铈和钕分别对硼硅酸盐玻璃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硼硅酸盐玻璃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的研究
        3.2.1 氧化铈或氧化钕掺杂玻璃固化体的制备
        3.2.2 氧化铈对硼硅酸盐玻璃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3.2.3 氧化铈对硼硅酸盐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
        3.2.4 氧化钕对硼硅酸盐玻璃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3.2.5 本章小结
4、不同热处理制度对制备硼硅酸盐玻璃陶瓷的影响
    4.1 引言
    4.2 不同热处理制度对制备硼硅酸盐玻璃陶瓷的影响
        4.2.1 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配方的确定
        4.2.2 不同热处理制度对制备钙钛锆石玻璃陶瓷固化体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铈和钕同时掺杂对硼硅酸盐玻璃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玻璃陶瓷固化体样品的制备
    5.3 铈和钕同时掺杂对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3.1 差示扫描量热法
        5.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
        5.3.3 X射线衍射图谱与背散射图像
        5.3.4 Raman光谱
        5.3.5 体密度与摩尔体积
        5.3.6 化学稳定性
        5.3.7 结果讨论
    5.4 本章小结
6、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Optic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Trivalent Erbium Ions Doped into Phosphate Glass(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La2Zr2O7:Sm3+荧光材料及共掺杂离子改性研究[D]. 张晓川. 西北大学, 2021(12)
  • [2]锆基钙钛矿型氧化物晶格固化Sr、Cs及其机制研究[D]. 赵键.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3]2-3μm波段CNGS类激光晶体的探索及物化性能研究[D]. 马聪宇. 山东大学, 2020(11)
  • [4]掺稀土长荧光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D]. 裴熳亭.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5]激光激励下的三价铕离子掺杂高亮氟磷酸盐玻璃荧光体[D]. 王波.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6]硼硅酸盐玻璃中镝离子的近白色荧光发射及其紫外激发适应性拓展[D]. 张晗.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7]掺铒卤化物磷酸盐玻璃的制备与性能[D]. 周楚舒.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锰掺杂光功能材料及其复合光纤的探索研究[D]. 罗浩洋.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9]稀土掺杂硅酸盐玻璃光谱性能研究[D]. 李正宇.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10]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的研究[D]. 竹含真.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新型三价铒离子掺入磷酸盐玻璃的光学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