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创新初探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创新初探

一、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的创新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葛其明[1](2018)在《证券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证券市场正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18年工作会议中亦已明确要“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2决策层的发声和执行层的尝试均已明确,“包容性”与“适应性”是未来证券市场改革的重要方向。证券市场建设的关键在于基础性制度的完善,因而,“包容性”与“适应性”的改革一定意义上是扩大制度的应用情景,赋予制度以“差异化”的品性。而我国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亦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及披露内容的增加,所披露信息的同质化和形式化时有发生,呈现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的情形。因此,为了突出信息披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必要实施差异化的信息披露。本文旨在系统论述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理论内涵与规则,并总结我国证券市场差异化理念的现有实践,分析境外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并对我国证券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设性的方案和建议。以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本文由绪论、正文六个章节,以及结论等内容构成。各部分的核心内容简述如下:绪论部分分别梳理了选题背景、文献分析、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及不足。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国内外对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研究大多落入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领域,针对差异化披露的研究相对不足,我国学界提出了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构想,但研究局限于方式的呼吁而缺乏体系的深度,在方法上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籍此,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填补相关空白,提出了一个更全面的信息披露观察视角。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正文部分拟分别问答以下问题:差异化信息披露是什么?具有哪些法律特征与法律价值?境外法域下差异化信息披露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与局限性是什么?我国证券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的现有规则及问题有哪些?我国证券市场推行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是否可以做,是否应该做,以及具体怎么做?这些问题的提出紧密围绕本文的研究目标,始终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论证逻辑。不仅如此,上述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分析由表及里。同理,建立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之上,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本文选择的研究方法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正文第一章为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原理解析。本章旨在厘清差异化信息披露是什么?一方面,本章从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基本内涵出发,梳理了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定义和特征,另一方面,本章还透过差异化信息披露定义之乱,从不同的逻辑理路探寻了其内因。为此,本章对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各种定义进行了提炼总结,对其共性进行了甄别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差异化信息披露的一般法律定义。本文认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可以定义为:在一国或地区内,根据上市公司所在市场、所处行业及自身规模等属性的差异,就信息披露的标准做出不同规定,使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进而促进信息披露有效性的一项制度。紧随其后,本章论述了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内涵特征,并将差异化信息披露与选择性信息披露及自愿性信息披露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梳理差异,并通过差异性的展现,进一步澄清对差异化信息披露概念的认识。围绕差异化信息披露作为一项证券法律制度应有的法学理论之义,本章论述了差异化信息披露与公平原则及效率原则的竞合关系,呈现差异化信息披露对于资本市场公平原则的维护和对于效率原则的提升。在分析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则时,本章的讨论以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为脉络展开,构成前述内容的外延和深化,同时也与前文的特征论述形成呼应。本章还梳理重述了证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理论背景,从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结构划分、及质量衡量与评价标准三个方面加以梳理阐述,力求展现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与价值解构,以历史发展与价值评价的视角,强调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意义,这既点题了本章叙述的目的,也是对全文论述的开启。正文第二章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模式的国际比较。本章的宗旨是呈现差异化信息披露有何种表现形式,及其背后的展开逻辑及实际效果。考虑到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模式各异,侧重点不一,本章依据差异化的标准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具体的类别包括区分行业、区分企业规模、区分流动性、区分发行规模及区分重要性水平。为了更好地展示不同法域内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制度细节,本章的几个小节又以法域元素展开排比论证。除了必要的差异化信息披露文本阐述,本文侧重于探析各种差异化披露模式的适用情景,以及结合有关披露情景证明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实然影响力。本章在全文体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差异化信息披露规则细节的分析叙述,旨在进一步厘清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方向,另一方面以此为基础,通过综合比较境内外各主要证券市场关于差异化信息披露在立法起源,基本法律理念,具体法律规定等诸方面的异同,为后续中国证券市场的个体讨论建立一个比较法的基础。正文第三章为我国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现状评价与问题分析。在第一章的理论铺陈与第二章的实务阐述的基础之上,本章提炼、总结了我国证券市场对于差异化信息披露的现有实践,按证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与证券交易市场(二级市场)的逻辑划分方式分别展开分析。本章一方面基于法条研究,分析了持续信息披露阶段定期报告及临时报告中的个性化披露的法律要求,及并购交易中权益变动报告的差异化对待,并以主板和创业板招股说明书为例,阐述了我国证券发行市场现有的差异化披露的法律思想,紧接着,本章对我国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指出存在法律规范的制度有效性不足、法律法规和披露规章过于碎片化,及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执行和操作难以把握等缺陷;另一方面,本章也基于实证研究,分析了几例因不重视差异化信息披露而导致信息披露失效的案例,如重庆啤酒信息披露失效事件和獐子岛信息披露失效事件。从理论联系实际,再从实际升华到理论,这一章的讨论,旨在全面展现我国证券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的现状,讨论其不足,并以此为基础,为我国证券市场最终形成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成熟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章始终不欲夸大制度的现实缺陷,而是希望客观、全面地认知问题,并引发学界与监管层面的思索。本章的写作安排同样是为后文的展开做铺垫,特别是为下文分析我国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改进和完善进路埋下伏笔。正文第四章为我国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本章既是对前文分析论证的呼应,也是后文得以展开的前提基础。本章指出,随着市场的迭代演进,现行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在多年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适用性狭窄的缺陷:从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功能角度而言,无法解决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效能低下的困境,从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价值角度而言,出于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及证券市场营利属性的驱使,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也存在局部改造的必要。本章的分析既是站在现实角度的思索,也是站在理性立场的审视。正文第五章为我国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构建的影响因素,是在法经济学的语境下进行的分析。从法律的价值看,法律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3这种利益关系影响着立法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促使着立法动机的产生,并引导着立法行为的价值目标。具体到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其调整的主要对象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及监管机构之间的三角关系,其中尤以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为重点。因此,对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利益关系的解构与分析,成为信息披露法律制度设计的有益视角,也是本章数理分析研究手段的应用基础。本章运用了博弈理论与实物期权两项法经济学的工具:其一,从探讨信息披露利益攸关方的角色定位出发,建立了博弈均衡模型,并以有限理性为假设,进行动态演化推演,获得了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设计受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成本、处罚强度、监管强度等因素的影响的结论;其二,将上市公司实施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视为是在常规信息披露基础上的一项追加投资,进而将扩张期权与延迟期权的方法引入到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决策过程,得到的结论是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构建也受制度实施选择期,及企业的期望收益率两个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运用法经济学的工具分析获得的结论是:降低差异化信息披露成本、增加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加强监管并使监管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压缩制度实施的选择期、增大上市公司的期望收益率,这五项措施有利于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构建。对这些细节的把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成法并有效执行之关键影响因素的理解。本章最后将法经济学的研究结论与目前我国现有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中的差异化元素及片段结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将理论的发现回归到对实践的指导。正文第六章为我国证券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之构建。本章是基于前面诸章节的分析,提出对于我国构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分两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明确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构建原则,本章阐述了有效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差异性原则,及自愿性原则。原则既是对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发挥其应然作用的总体要求,亦是对其在我国实然境遇的应对建议。结合前文构建的分析框架,本章余下部分阐述了对于我国构建证券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首先是进一步明确差异化信息披露的范畴,本章围绕差异化的区分标准及差异化的形式与内容展开论述;其次是完善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机制,本章从信息披露的内生机制,归责机制,属性认定机制,反馈机制及指引机制的健全完善五个层面提出建议;再次是建立健全差异化信息披露的监管,本章围绕风险导向型监管与监管沙箱制度分别论述;最后本章提出了差异化信息披露中的“完全港”制度作为制度构建的突破点之一,以平衡信息披露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鼓励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披露特征性信息,激发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在“强制性”与“自愿性”之间的良性互动。我国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完善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以差异化披露为切入点,它将为我们打开一扇研究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新窗口。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日新月异,证券发行模式注册制的改革亦箭在弦上,这些都为信息披露的改进提供了制度创新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时代呼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关注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内容与形式,思考推行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改善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实施之进路,无疑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作为总结,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是助力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引擎。欲发动该引擎,在理念与制度设计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不可或缺。

张超[2](2018)在《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及其应用,对促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价值共创与共享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供给,通过资源边界的扩展与价值创造方式的转变,企业所运用的资源由上游扩展到下游,将用户资源纳入到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实现企业与用户的价值共创。实际上,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全流程参与实现了供应链条的一体化,制造业企业只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且趋于平台化,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整合利益相关者资源,在实现用户价值的同时,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与共享,继而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进程。而制造业服务化的核心在于价值共创商业模式的变革,涉及到企业战略、内部运营模式、技术变革、与外部市场和顾客的变化等,不仅仅是服务科学领域的业务问题,更是价值创造与分配的财务问题。因此,文中从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角度,研究在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全过程中哪些价值应该被确认,哪些信息应该被披露、如何被披露以及这些信息该如何被运用等科学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融合了服务主导逻辑、服务科学、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型制造、价值共创、利益相关者以及增加价值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以规范研究为主,辅之于案例研究和实证模型研究,聚焦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理论框架、基于增加价值的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内在机理、报告体系以及信息应用等科学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创新点与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扎根理论与文本挖掘的海尔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及其财务报告案例研究。本文在传统增值表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将文本挖掘中的分词和词频统计技术与传统的扎根理论相融合,对海尔管理创新实践进行案例分析,降低了开放性译码阶段核心概念和范畴选择的主观性,最终得到海尔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及其财务反映的内在机理。(2)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内在机理及有效性研究。基于海尔管理实践,提出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业服务化关键在于用户的全流程参与,核心在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目标是构建制造业的服务生态系统,而制造业企业成为资源整合平台。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是基于企业社会性角色综合反映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价值并分享价值的信息,相比于传统利润指标,增加价值可以作为企业目标变量和价值共创财务报告编制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理论分析框架以及基于增加价值的价值共创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最后,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和生态学的Logistic共生增长模型分别从经济有效性和价值分享有效性角度验证基于增加价值构建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与共享机制是有效的。(3)以增加价值和小微核算为基础的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体系研究。基于小微核算构建对内和对外的分层次报告逻辑,将内外增值表打通,更好地融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提出了包括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共享资产权益状况表在内的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体系;在价值共创财务报告的基础上构建了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基于多方法与多视角的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信息在绩效评价与绩效提升中的应用研究。其中,通过指标历史趋势、时间序列图、行业对标等方式分析海尔价值共创总额、共创效率与价值分享情况,揭示了海尔服务化转型的分阶段过程和不同阶段的表现;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证据理论、AHP、白化权函数等方法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组织管理、财务成果以及未来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对海尔服务化转型以来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战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等级的概率达94.4%;在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融合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信息和评价指标,运用集合论中的定性比较分析法(QCA)探究制造企业取得高绩效的路径,结果发现,高绩效的取得是战略、组织、运营、利益相关者共创等多因素组合共同的结果,股东、员工和用户获得高价值分享可以取得高绩效,而短期内员工和用户进行价值分享并配以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即使股东未得到高利益分享,企业仍然可以取得高绩效。综上所述,以增加价值为核心的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反映了除利润指标之外更多的信息,可以作为传统财务报告体系的补充或未来集成报告的组成部分在制造业企业进行尝试以及推广,反映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共享信息,更好地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决策服务,提升企业创造价值责任体系的有效性。

高辉[3](2014)在《企业综合报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是国家经济运行的载体,企业报告是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重要形式,也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报告应当以何种形式提供何种内容一直是利益相关者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浪潮扑面而来,现行企业报告体系的历史局限性日益凸显。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加剧了人们对当前企业报告体系的质疑和担忧。企业综合报告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系统、有机地整合了企业各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力图克服现行企业报告体系信息超载、内容割裂、形式单一等局限性,从更全面、更宏观的视角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和长远发展。企业综合报告的理论研究国际上刚刚起步,我国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较为滞后。企业综合报告在实务界的推广应以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条件,本文力图通过借鉴国际企业综合报告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其有益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初步构建我国企业综合报告框架,并提出推进企业综合报告制度的政策建议。本文采取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历史动态分析与横向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系统论、决策有用论及控制论等理论学说入手,论述了企业综合报告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阐述了企业综合报告的必要性。其次回顾了我国企业报告体系的历史沿革,阐述了企业报告模式受经济社会环境深刻影响的内在规律,指出企业综合报告将是企业报告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分析了我国构建企业综合报告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我国构建企业综合报告是克服现行企业报告模式局限性、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全面有用信息的需要,而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具备对企业综合报告的需求,国际环境已具备协调发展企业综合报告的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企业编制综合报告提供了支撑。随后本文对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提出的企业综合报告框架进行了研究,对先行国家企业综合报告的实践进行了对比分析,选取了两家公司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出先行企业综合报告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启示。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企业综合报告框架进行了研究,提出企业综合报告的目标、特征、编制原则、主要内容、披露格式及关键绩效指标。本文认为,作为财务报告与非财务报告的有机整合,企业综合报告的目标在于通过披露企业战略目标、内部治理以及经济、环境、社会责任的综合绩效,全面完整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一目标决定了企业综合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应当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和重要性的特征,在编制时应当遵循利益相关者导向、决策有用导向以及可持续发展导向三大原则。本文构建了包括战略分析、内部治理、风险和机遇、综合绩效以及远景规划等为核心内容的企业综合报告内容框架,提出了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社会责任绩效“三位一体”的综合绩效信息披露模式,分析了企业综合报告中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以及风险披露的方式,并结合我国国情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责任绩效三个方面设计了企业综合报告关键定量指标体系。综合绩效指标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可供调整的动态指标体系,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具体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基于研究提出的企业综合报告框架,本文从政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角度提出了推进企业综合报告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政府作为制度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应当从企业综合报告顶层设计的角度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推动企业进行综合报告试点,加快企业综合报告制度的立法建设,制定企业综合报告制度框架和披露指引,建立“以内部监管为基础、行业监管为保障、政府监管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企业综合报告监管体系。二是企业应当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整合战略目标、商业模式、内部治理等信息,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披露关键绩效信息。同时成立多部门参与的综合报告编制委员会,建立环境、社会责任绩效指标管理系统,充分利用XBRL技术,搜集和整理关键的非财务绩效指标,并在企业综合报告编制过程中注重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三是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财务报告法定审计中介机构,具有开展综合鉴证的独特优势,应当重新审视其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提前谋划、尽早准备,创新业务模式,拓展非财务信息鉴证业务领域,探索结合年度审计业务对非财务信息进行独立鉴证的模式,开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新空间。四是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当积极参与到企业综合报告的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行业引领和指导作用,并着手研究本行业特有的非财务绩效指标体系。五是媒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公众应当发挥社会监督和促进作用,为推进企业综合报告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闫光香[4](2011)在《浅谈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揭示或表述财务信息的书面文件,它是企业管理信息披露的主要组成内容,是财务信息的传递手段和表达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财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如何发展,怎样建立

王海兵[5](2011)在《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对企业财务问题进行研究,源于以追逐利润为中心的物本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支撑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障碍。传统的企业被定义为物质资本出资者所有,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改革开放下的市场经济大潮,不断推进着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股东至上”逻辑的主导下,企业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经济财富,物质资本的逐利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例如劳资矛盾激化、产品质量存在隐患、资源过度开采及低效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等。企业商业伦理与财务道德缺失,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现代企业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合约,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以取得员工大力支持和社会广泛认可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企业微观层面,开展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财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能脱离其现实社会属性。我国企业财务理论研究受到西方经济理论的影响很大,不少财务理论都是西方“舶来品”,过于强化财务的自然属性,财务管理的技术性、工具性特征明显,常常是见“物”不见“人”。世界经济理论的主流已经由新古典主义转向人本主义,尽管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尚不完善,但极具生命力,必将对财务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人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绝大多数人;不仅包括当代人,也包括后代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1章:导论。开篇提出本研究的现实背景、理论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分析我国国情和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发展现状、梳理回顾主流经济理论演进对财务理论研究影响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企业应实施以人为本的财务战略。第2章: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包括西方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国内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的政策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以人为本的财务研究对本文的启示。第3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回顾了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涉及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通则应用指引、人力资本财务制度、物质资本财务制度、社会资本财务制度和环境资本财务制度。第4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建设。首先,对企业财务文化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财务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的概念、涵义进行了探讨,并基于文化视角和财务视角对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加以分类,提出以人为本企业财务文化建设内容。最后,引入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对安然公司的企业财务文化进行了评析。第5章:以人为本的企业投融资管理。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融资”和“投资”的概念,其次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投融资管理的具体内容,以人为本的融资包括人力资本融资和体现人本精神的物力资本融资,以人为本的投资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责任投资和环境投资。为了增强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的适用性,以国有企业为例,对自然灾害条件下如何开展以人为本的投融资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第6章: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本章对企业收益分配模式进行了述评,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和企业的微观层面分析考察了我国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收益分配的必要性。运用博弈方法对不完全信息下的物质资本雇佣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收益分配模式选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对于合约选择具有重大影响。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应贯彻成本补偿原则和利润分享原则,探讨了当前我国企业收益分配存在的两大误区以及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基本框架。最后,提出了人力资本以股权化方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观点和政策建议。第7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设计。基于信息观和计量观考察了人本财务报告产生的必然性,提出发展人本会计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括资产权益表、增值表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在内的以人为本财务报告体系。通过对海尔案例的考察,提出了海尔报告模式对我国企业披露以人为本财务报告的若干启示。第8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分析了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上的局限,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理论基础、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原则和评价实施。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设计了包括宏观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在内的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宏观财务制度包括企业财务通则及应用指引,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包括人力资本财务制度、体现人本精神的物质资本财务制度、社会资本财务制度和环境资本财务制度。将广义的资本及权益概念引入到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现代财务管理的本质特征。(2)从财务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开展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具有实践参考价值。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研究是基于“财务”和“人本”双重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是企业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财务变革从文化入手,是一个可行的思路。(3)系统化地发展了人力资本的投融资理论。人力资本融资应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框架下进行,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可以赋予人力资本担保功能。以人为本的投资突破了按照投资标的形态划分的做法,从企业“内部人”(经营者和员工)、企业“外部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等)和“后代人”三个维度,将投资划分为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责任投资和环境投资,并对每一种投资进行了深入研究。(4)提出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式。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成本补偿原则和利润分享原则,前者是资本投入企业的参与约束条件,后者是资本投入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构建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三种股权化形式:人力资本的“干股”模式、人力资本的“实股”模式和“动态股权制”模式。(5)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设计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可资借鉴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指导框架。设计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关键在于发展人本会计,提出了构建包括资产权益表、增值表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在内的以人为本财务报告体系。案例研究表明,海尔集团在披露财务会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报告方面独树一帜,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应用价值,同时,本文也分析总结了海尔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6)提出以人为本的财务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剖析了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建立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原则和具体实施的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本文提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原则,是在反思传统财务分析评价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性。

高云飞[6](2010)在《浅析知识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冲击与创新》文中研究表明知识经济有他自身的特点,是由知识和信息的产生,并在其基础上生产分配是由的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窥觊也不断的进步,知识经济给会计工作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在知识经济的新条件下,不断的改革会计财务报告方式,构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会计财务报告体系。

韦军英[7](2010)在《论知识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冲击与创新》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经济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给现行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人们对现行财务报告指责和抱怨的原因,试就知识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冲击与创新的问题加以论述,提出现行财务报告应改进的方面。

汪梅[8](2008)在《知识经济与会计实务创新》文中认为知识经济不同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必然会引起会计实务创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即会计确认创新、会计计量创新、财务报告创新、会计手段创新。

王桂莲[9](2008)在《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创新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的内部控制和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西方现代系统思考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创新研究。首先,回顾了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追踪研究和评价。以本世纪行为科学的人性假设和管理范式的创新作为契机,以组织比喻的变迁为启示,借鉴系统思考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多种现代系统思考的方法,突破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局限,指出内部控制理论创新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开放系统的观念。其次,从传统的内部控制本身和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传统假设的局限以及组织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指出过时的相关理论(假设)已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桎梏,说明内部控制系统创新的必要性。再次,在比较研究了现行几个主要国家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借用新的系统思考方法,提出并阐明了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同时探讨了在超越内部环境的社会环境下,强化系统本身的内部控制与适应环境挑战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及依据,指出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提出企业风险控制的措施。最后,以21世纪组织的假设和现代企业理论的人性假设为基础进行分析,依据软系统思考的方法,提出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管理的人性化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以软控制补充硬控制,并阐明具体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对现有的内部控制理论进行有益的补充,从而建立与企业成功相联系的内部控制系统。

崔斌[10](2007)在《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知识经济特点的分析,论述了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同时,就适应知识经济要求,推进会计工作发展提出了建议。

二、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的创新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的创新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证券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分析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及不足
    六、论文结构
第一章 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原理解析
    第一节 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基本内涵
        一、差异化信息披露内涵的界定
        二、差异化信息披露内涵的特征
        三、差异化信息披露内涵的辨析
    第二节 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理基础
        一、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关系的客体
        四、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价值
    第三节 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原则与规则
        一、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原则
        二、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则
    第四节 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特征
        一、发展历程上经历了从账簿、报表、报告到多层次信息披露
        二、结构上划分为发行市场信息披露与交易市场信息披露
        三、法律规则上受制于披露质量与评价体系的检验
第二章 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模式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行业属性为标准的差异化披露模式
        一、美国:S-K规章、S-X规章、行业指引、监管备忘录
        二、香港:周年报告的参考披露材料、证券上市规则
        三、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第二十四条之四之七
    第二节 企业规模为标准的差异化披露模式
        一、美国:S-B规章、过渡性披露格式、小型报告公司披露规则、新兴成长公司的信息披露
        二、英国:主板市场与AIM市场的披露差异
    第三节 流动性为标准的差异化披露模式
        一、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第二条、第三条
        二、适用性分析——尊重产品间的差异
    第四节 发行规模为标准的差异化披露模式
        一、美国:A规章的小额发行豁免、JOBs法案的众筹豁免
        二、适用性分析——豁免与强制的平衡
    第五节 重要性为标准的差异化披露模式
        一、美国:兼顾证券价格与投资者决策的二元重要性标准
        二、日本:投资者决策角度的重要性标准
        三、适用性分析——原则化规定的合理把握
    第六节 域外证券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评析
第三章 我国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现状评价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证券发行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现状及评析
        一、不同市场板块之间的制度现状及评析
        二、同一市场板块下的制度现状及评析
    第二节 证券交易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现状及评析
        一、定期报告中的差异化披露
        二、临时报告中的差异化披露
        三、并购交易中的差异化披露
    第三节 我国证券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一、信息披露法律制度自身的有效性不足
        二、差异化制度呈现碎片化,缺乏体系的构建
        三、差异化披露缺乏鼓励自愿披露的制度保障
    第四节 差异化信息披露缺位的案例分析
        一、重庆啤酒疫苗事件——形式化信息披露的危害
        二、獐子岛事件——特征性信息被故意隐瞒
第四章 我国差异化披露法律制度构建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一、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提升信息传递效率
        二、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三、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尊重市场主体属性
        四、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第二节 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内已有碎片化的差异化信息披露经验
        二、国外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可供借鉴
        三、理论上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符合多方主体的价值需求
        四、实践中显示各方主体认同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第五章 我国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构建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法经济学与差异化信息披露
        一、法经济学的定义
        二、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三、法经济学在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第二节 基于博弈理论的影响因素确认
        一、博弈理论应用于信息披露研究的适用性
        二、博弈模型的构建与收益分析
        三、博弈模型的动态演化分析
    第三节 基于期权理论的影响因素确认
        一、期权理论应用于信息披露研究的适用性
        二、应用扩张期权理论的因素确认
        三、应用延迟期权理论的因素确认
    第四节 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信息披露成本
        二、违规处罚力度
        三、监管强度
        四、制度实施的决策选择期
        五、企业的期望收益率
第六章 我国证券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之构建
    第一节 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构建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二、重要性原则
        三、成本效益原则
        四、差异性原则
        五、自愿性原则
    第二节 进一步明确我国差异化信息披露的范畴
        一、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区分标准之评析
        二、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形式与内容之分析
    第三节 完善我国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机制
        一、强化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内生机制
        二、建立权责匹配的差异化信息披露归责机制
        三、规范上市公司差异化属性的认定机制
        四、建立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反馈机制
        五、完善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指引机制
    第四节 建立健全我国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
        一、建立风险导向型的监管模式
        二、探索差异化信息披露的监管沙箱制度
    第五节 探索我国差异化信息披露中的“安全港”制度
        一、“安全港”制度的法律概念与法律特征
        二、差异化信息披露与安全港制度的法律契合
        三、差异化信息披露中的安全港规则设计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工作
附录

(2)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价值共创研究
        1.2.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研究
        1.2.3 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报告模式研究
        1.2.4 文献述评与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
第二章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价值共创理论
        2.1.1 传统价值创造理论
        2.1.2 价值共创概念诠释
    2.2 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共创理论
        2.2.1 服务主导逻辑
        2.2.2 服务科学与服务生态系统
        2.2.3 服务型制造理论
        2.2.4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
    2.3 基于价值共创的财务报告理论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2 增加价值与增值表理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价值共创模式及其财务报告的案例研究
    3.1 海尔案例描述
        3.1.1 研究情景
        3.1.2 数据来源
    3.2 研究方案设计
        3.2.1 研究方法
        3.2.2 数据处理
        3.2.3 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
    3.3 海尔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过程及其财务报告分析
        3.3.1 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开放性译码与主轴译码
        3.3.2 海尔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过程与财务报告的经验总结
    3.4 海尔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及其财务报告反映的内在机理
        3.4.1 基于选择性译码的海尔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构建
        3.4.2 海尔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的财务反映内在机理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构建机理及有效性
    4.1 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模式
    4.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理论分析框架
        4.2.1 基于增加价值的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内涵界定
        4.2.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主体界定与分类
        4.2.3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网络与共创机制
    4.3 基于增加价值的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概念框架
        4.3.1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目标
        4.3.2 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增加价值确认
        4.3.3 基于增加价值的价值共创财务报告要素及信息质量特征
    4.4 基于增加价值构建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的有效性研究
        4.4.1 基于增加价值的价值共创经济有效性
        4.4.2 基于增加价值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价值共享有效性定量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体系研究
    5.1 基于小微核算和增加价值的分层次价值共创财务报告
        5.1.1 小微核算经营体的引入
        5.1.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分层次结构及逻辑关系
    5.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内容
        5.2.1 对内报告的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增值表设计
        5.2.2 对外报告的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增值表设计
        5.2.3 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共享资产权益状况表
    5.3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信息应用指标体系构建
        5.3.1 基于价值共创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3.2 基于价值共创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4 小结
第六章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信息应用研究
    6.1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绩效分析
        6.1.1 海尔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环节财务绩效分析
        6.1.2 海尔利益相关者价值分享环节财务绩效分析
        6.1.3 基于家电行业市场数据的海尔价值共创财务绩效分析
    6.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战略绩效评价
        6.2.1 海尔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2.2 基于证据理论的绩效评价模型
        6.2.3 基于证据理论的海尔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战略绩效评价
    6.3 基于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信息的绩效提升路径研究
        6.3.1 定性比较分析法概述
        6.3.2 海尔制造服务化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绩效提升路径研究
        6.3.3 家电行业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绩效提升路径研究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遴选调査
附录2 海尔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能力专家评估调査表
附录3 关于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相关调查
附录4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重要程度比较调査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企业综合报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逻辑框架
    1.4 研究约定
        1.4.1 常见术语辨析
        1.4.2 论文研究边界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研究不足
2 企业综合报告理论基础
    2.1 企业综合报告基本概念
        2.1.1 企业综合报告的定义
        2.1.2 企业综合报告优势分析
    2.2 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2.2.4 系统论
    2.3 会计学理论基础
        2.3.1 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
        2.3.2 会计控制论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构建企业综合报告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1 我国企业报告制度的发展沿革
        3.1.1 我国企业报告制度的历史回顾
        3.1.2 我国企业报告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
    3.2 构建企业综合报告必要性分析
        3.2.1 克服现行企业报告模式局限性的需要
        3.2.2 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
        3.2.3 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全面有用信息的需要
        3.2.4 企业报告国际趋同的需要
    3.3 企业综合报告的可行性分析
        3.3.1 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具备对企业综合报告的需求: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3.3.2 国际环境已具备协调发展企业综合报告的条件
        3.3.3 技术发展为企业编制企业综合报告提供支撑
    3.4 本章小结
4 企业综合报告国际借鉴和启示
    4.1 国际企业综合报告主要理论
        4.1.1 企业综合报告基本概念
        4.1.2 编制企业综合报告的指导原则
        4.1.3 企业综合报告的构成要素
        4.1.4 对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综合报告框架的评价
    4.2 企业综合报告国家经验:来自南非的实践探索
        4.2.1 样本选择
        4.2.2 报告篇幅对比
        4.2.3 内容对比
        4.2.4 特点分析
    4.3 企业综合报告案例分析
        4.3.1 丹麦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
        4.3.2 南非金田公司(Gold Fields Ltd)
    4.4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4.1 全面客观有用的信息是企业综合报告的核心价值
        4.4.2 企业综合报告是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内在整合
        4.4.3 企业综合报告应重视企业风险的披露
        4.4.4 政府的推动有助于推进企业综合报告的发展
        4.4.5 第三方独立鉴证有助于提高企业综合报告的可信度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企业综合报告框架设计
    5.1 企业综合报告目标和特征
        5.1.1 企业综合报告目标
        5.1.2 企业综合报告的特征
    5.2 企业综合报告编制原则
        5.2.1 利益相关者导向
        5.2.2 决策有用导向
        5.2.3 可持续发展导向
    5.3 企业综合报告主要内容
        5.3.1 企业战略分析
        5.3.2 内部治理
        5.3.3 机遇和风险
        5.3.4 综合绩效
        5.3.5 远景规划
    5.4 企业综合报告信息披露格式
        5.4.1 财务信息披露
        5.4.2 非财务信息披露
        5.4.3 风险及应对披露
    5.5 企业综合报告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5.5.1 经济绩效指标
        5.5.2 环境绩效指标
        5.5.3 社会责任绩效指标
    5.6 本章小结
6 推进我国企业综合报告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政府维度的政策建议
        6.1.1 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开展理论研究
        6.1.2 推动我国企业综合报告试点
        6.1.3 加快企业综合报告制度的立法建设
        6.1.4 制定企业综合报告制度框架和披露指引
        6.1.5 研究建立企业综合报告监管体系
    6.2 企业维度的政策建议
        6.2.1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
        6.2.2 成立企业综合报告编制委员会
        6.2.3 建立环境、社会责任绩效指标管理系统
        6.2.4 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6.2.5 与利益相关者充分沟通
    6.3 其他利益相关者维度政策建议
        6.3.1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拓展业务领域
        6.3.2 行业协会应当参与并推动企业综合报告试点工作
        6.3.3 媒体、非政府组织应当发挥督促和监督作用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附录

(4)浅谈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内容的拓展
    1.1 知识资本信息。
    1.2 社会责任信息。
    1.3 未来信息。
    1.4 公允价值信息。
    1.5 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量, 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及数量。
    1.6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
2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方式
    2.1 实时报告
    2.2 多样化报告
    2.3 交互式报告
3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发展的基础
    3.1 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
    3.2 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完善
    3.3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4 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5)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现实背景和意义
        1.1.2 理论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1.5 关键概念界定
2.以人为本财务研究文献综述:现状与启示
    2.1 西方学者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
        2.1.1 基于人本管理视角的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研究
        2.1.2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研究
        2.1.3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研究
        2.1.4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研究
    2.2 国内学者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
        2.2.1 人本财务管理及人本财务学
        2.2.2 相关研究之一: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
        2.2.3 相关研究之二:人力资本财务
        2.2.4 相关研究之三:利益相关者财务
        2.2.5 相关研究之四:企业社会责任财务
    2.3 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文献综述
    2.4 国内外学者以人为本的财务研究对本文的启示
3.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设计
    3.1 企业财务制度的历史沿革
    3.2 我国财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新《企业财务通则》评析
        3.2.2 改进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议
    3.3 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3.4 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
    3.5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设计
        3.5.1 传统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及其缺陷
        3.5.2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
4.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建设
    4.1 企业建设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的必要性
    4.2 企业财务文化研究的文献回顾
        4.2.1 国外有关企业财务文化的研究现状
        4.2.2 国内有关企业财务文化的研究现状
    4.3 对"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的界定
        4.3.1 "财务文化"、"财务管理文化"和"理财文化"辨析
        4.3.2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的概念及涵义
    4.4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的分类
        4.4.1 基于文化视角的分类
        4.4.2 基于财务视角的分类
    4.5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
        4.5.1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精神文化
        4.5.2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文化
        4.5.3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行为文化
        4.5.4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物质文化
    4.6 案例:安然公司的企业财务文化评析
5.以人为本的企业投融资管理
    5.1 以人为本的"融资"和"投资"概念
    5.2 以人为本的融资管理具体内容
        5.2.1 人力资本融资
        5.2.2 物力资本融资
    5.3 以人为本的投资管理具体内容
        5.3.1 人力资本投资
        5.3.2 社会责任投资
        5.3.3 环境投资
    5.4 以人为本的投融资实践——国有企业自然灾害投融资管理
        5.4.1 国有企业开展自然灾害投融资管理的意义
        5.4.2 建立国有企业自然灾害融资长效机制
        5.4.3 国有企业自然灾害损失预防的投资预算管理
6.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
    6.1 企业收益分配模式述评
    6.2 我国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收益分配的必要性
        6.2.1 从国家的宏观层面考察
        6.2.2 从企业的微观层面考察
    6.3 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博弈分析及合约选择
        6.3.1 人力资本固定支付合约的博弈分析
        6.3.2 人力资本变动支付合约的博弈分析
        6.3.3 结论及应用
    6.4 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原则
        6.4.1 成本补偿原则
        6.4.2 利润分享原则
    6.5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模式
        6.5.1 当前企业收益分配的误区
        6.5.2 资本收益分配的基本框架
        6.5.3 人力资本以股权化方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7.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设计
    7.1 以人为本财务报告产生的必然性
        7.1.1 对财务报告信息决策有用性理论的反思
        7.1.2 发展人本会计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根本途径
    7.2 以人为本的财务报告设计
    7.3 案例:海尔集团以人为本的财务报告模式
        7.3.1 海尔集团情况概述
        7.3.2 海尔报告模式及启示
8.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8.1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概念
    8.2 传统财务绩效评价的局限
        8.2.1 财务绩效评价主体方面的局限
        8.2.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方面的局限
        8.2.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方面的局限
    8.3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8.4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8.4.1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主体
        8.4.2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客体
        8.4.3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原则
        8.4.4 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实施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浅析知识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冲击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知识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冲击的探析
    (一) 货币计量的局限性
    (二) 历史成本的非有用性
    (三) 现行财务报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变化的要求
二、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的创新
    (一) 人力资源信息
    (二) 拓展信息披露内容
    (三) 调整财务报告结构
    (四) 扩展衍生金融工具信息。
三、结语

(7)论知识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冲击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知识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冲击
    1.1 现行财务报告以提供历史性信息为主, 信息的相关性较低, 缺乏前瞻性
    1.2 现行财务报告以有形资产为核心, 而对无形资产反映不足
        1.2.1 对知识资产反映不足
        1.2.2 对人力资源反映不足
    1.3 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 时效性较差
    1.4 现行财务报告缺乏对不确定信息和风险信息的披露
    1.5 公众对多元化信息的需要向所披露的信息不充分的现行财务报告发出了挑战
2 知识经济时代下财务报告的创新
    2.1 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基础将由价值法向事项法转变
    2.2 增加非财务信息
    2.3 增加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
    2.4 增加对创新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
    2.5 改进对无形资产的披露
    2.6 增加分部信息
    2.7 增加预测信息
    2.8 增加增值表
    2.9 实时财务报告将成为主流

(8)知识经济与会计实务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知识经济下的会计确认创新——将自创商誉纳入确认体系
二、知识经济下的会计计量创新——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主
三、知识经济下的财务报告创新
    1. 财务报告内容的创新
    2. 财务报告重点的创新
    3. 财务报告时空范围的创新——建立电子联机实时报告
四、知识经济下的会计手段创新

(9)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0 绪论
0.1 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
    0.1.1 现实意义
    0.1.2 研究现状及理论意义
    0.1.3 研究的目的
0.2 论文研究的框架、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0.2.1 论文研究框架
    0.2.2 本文的基本思路
    0.2.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0.3 论文涉及的范围及研究视角
    0.3.1 研究涉及的范围
    0.3.2 研究的视角
0.4 研究方法
0.5 论文的创新点 1 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1.1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方法的发展研究
    1.1.1 内部控制的会计、审计方法
    1.1.2 内部控制的管理方法
    1.1.3 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1.1.4 内部控制结构的方法
    1.1.5 公司治理观念的演进与内部控制的监督模式
1.2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研究
    1.2.1 COSO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1.2.2 加拿大CoCo 的《控制指南》
    1.2.3 英国的《Turnbull 内部控制》指南
    1.2.4 COSO、CoCo 和Turnbull 框架的比较
1.3 现代系统思考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1.3.1 系统工程方法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1.3.2 系统思考方法的新发展与内部控制理论的创新
1.4 国外内部控制主流观综述
    1.4.1 基于规则导向的遵循观
    1.4.2 基于原则、市场导向的风险观
    1.4.3 COSO 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观
1.5 国内有关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1.6 企业内部控制的界定
    1.6.1 内部控制概念界定的意义
    1.6.2 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
    1.6.3 本文对内部控制的界定 2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创新的依据
2.1 21 世纪管理范式的创新
2.2 行为科学之人性假设的发展
    2.2.1 行为科学的发展由“硬”管理向“软”管理转变
    2.2.2 当代行为科学人性假设的新理念
2.3 现代企业理论的基本假设的影响
    2.3.1 人的有限理性:企业内部控制必须提倡学习与激励
    2.3.2 人的机会主义倾向:监督是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
    2.3.3 环境因素具有不确定性:风险观成为内部控制的主流
    2.3.4 信息压缩:必须加强软控制
2.4 组织理论及组织比喻变迁的启示
    2.4.1 早期组织比喻现在仍主导企业内部控制的观念
    2.4.2 近年组织的比喻与现代系统思考方法的新发展相适应
2.5 多种现代系统思考方法的结合应用
    2.5.1 多重目标的有目的的系统是促进系统方法创新的源泉
    2.5.2 现代系统思考方法是内部控制理论创新的手段
2.6 我国古代朴素的系统观的启示
2.7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创新势在必行
    2.7.1 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本身的局限
    2.7.2 现行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前提的束缚
    2.7.3 政府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法规的执行效果不佳 3 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重构
3.1 现行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呈多样化
    3.1.1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概念及作用
    3.1.2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不同看法
3.2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重构的原因和依据
    3.2.1 束缚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某些传统观念
    3.2.2 重构内部控制框架的理论依据
3.3 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边界
    3.3.1 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应具有整体性
    3.3.2 内部控制系统的特征
    3.3.3 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边界的重新界定
3.4 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设计
    3.4.1 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社会系统的内容
    3.4.2 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之目标及其层次
    3.4.3 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之要素
3.5 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功能和作用
    3.5.1 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3.5.2 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
    3.5.3 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3.6 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质量特征 4 推进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风险控制
4.1 企业风险控制是当代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方向
    4.1.1 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
    4.1.2 内部控制的风险观要求改进传统的内部控制理念
4.2 复杂性理论与企业风险控制理念的强化
    4.2.1 复杂性理论及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影响
    4.2.2 复杂性理论对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的独特解析
    4.2.3 当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环境的严峻性
    4.2.4 强化风险控制意识
4.3 推进企业风险控制的对策
    4.3.1 加强对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
    4.3.2 加强企业日常风险管理的措施
    4.3.3 建立应对危机事件的企业永续经营计划
4.4 应对环境挑战的企业风险控制
    4.4.1 改善公司治理,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4.4.2 强化应对外部社会环境挑战的风险控制
    4.4.3 公司治理、战略管理、企业风险控制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4.5 塑造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5 重视人性化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5.1 人性化的内部控制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概念界定
    5.1.1 21 世纪的组织假设与传统组织观念的碰撞
    5.1.2 以软系统思考方法补足内部控制工程学的短板
    5.1.3 人性化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含义、边界、原则与途径
5.2 人性化的内部控制系统特征
5.3 人性化内部控制系统的灵魂
5.4 软控制的设计
    5.4.1 软控制与硬控制的区别
    5.4.2 软控制的设计与检验
    5.4.3 软控制构筑起内部控制与企业成功的桥梁
5.5 人性化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
    5.5.1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5.5.2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界定
    5.5.3 改良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义及实施的益处
    5.5.4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过程
5.6 实施人性化的内部控制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5.6.1 会计信息失真、公司舞弊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挑战
    5.6.2 注意防止人的机会主义倾向
    5.6.3 树立适应人性化内部控制的价值观与强化监督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0)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知识经济的特点
    (一)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
    (二) 知识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
    (三) 知识经济是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
    (四) 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五) 知识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
    (六) 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灵魂的经济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 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二) 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三) 对会计原则的影响
        1、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影响
        2、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
    (四) 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五) 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1、联机实时报告。
        2、多样化报告。
        3、交互式报告。
三、适应知识经济要求, 推进会计工作发展
    (一) 推进会计工作信息化进程
    (二) 推进会计工作管理化进程
    (三) 推进会计工作国际化进程
    (四) 推进会计工作人才化进程
    (五) 推进会计工作法制化进程
    (六) 推进会计工作创新化进程

四、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的创新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证券市场差异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 葛其明.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2]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及其应用研究[D]. 张超.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3]企业综合报告研究[D]. 高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12)
  • [4]浅谈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的发展[J]. 闫光香. 科技信息, 2011(19)
  • [5]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D]. 王海兵.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8)
  • [6]浅析知识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冲击与创新[J]. 高云飞.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2)
  • [7]论知识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冲击与创新[J]. 韦军英. 科学之友, 2010(18)
  • [8]知识经济与会计实务创新[J]. 汪梅. 商场现代化, 2008(33)
  • [9]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创新研究[D]. 王桂莲. 吉林大学, 2008(12)
  • [10]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J]. 崔斌. 今日科苑, 2007(24)

标签:;  ;  ;  ;  ;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创新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