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侧枝育苗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毛竹侧枝育苗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一、雷竹侧枝育苗造林技术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孟勇,艾文胜,杨明,彭超,李美群,涂佳[1](2021)在《梁山慈竹埋节与侧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梁山慈竹竹节和侧枝为试验材料,研究竹节年龄、部位、侧枝年龄、扦插基质、扦插时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育苗发笋率和成活率的影响,为湖南地区梁山慈竹埋节与侧枝扦插育苗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3年生竹节育苗发笋率和成活率均高于1年生竹节,竹秆中部竹节育苗发笋率和成活率高于竹秆下部和上部竹节,竹腔灌注IBA溶液会降低竹节育苗的发笋率和成活率;1年生侧枝扦插成活率高于2年生侧枝,3月份扦插和5月份扦插成活率变化不大,以黄壤土+腐殖土(1∶1)作为育苗基质、100 mg·L-1IBA溶液处理侧枝扦插育苗成活率最高。

谷瑞,徐森,陈双林,郭子武,章超[2](2020)在《美丽箬竹容器育苗鞭段侧芽萌发生长的位置偏向性》文中指出地被竹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鞭段容器育苗是地被竹生产可全年造林、一次成景竹苗的重要手段,鞭段侧芽萌发生长状况与竹苗质量密切相关。以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一年生鞭段为试材,选取细鞭(鞭径2.90±0.32 mm)、粗鞭(鞭径5.42±0.63 mm) 2种径级的竹鞭开展3种鞭长(3、6、9 cm) 6种处理的鞭段侧芽萌发试验,调查各处理下不同鞭段部位的侧芽萌发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美丽箬竹容器育苗的每个鞭段总体上至少有一个侧芽萌发生长为新竹苗,侧芽萌发生长具有明显的向顶或向基的位置偏向性,即鞭段两端(远端、近端)侧芽萌发生长比例显着高于鞭段中端,而远端、近端间差异不明显;鞭长对鞭段两端侧芽萌发生长比例有明显的正效应,而鞭径效应不明显。鞭长和鞭径对整个鞭段侧芽萌发生长的新竹数量、地径和高度有明显的正效应,对不同鞭段部位的新竹数量也有显着影响,但对不同鞭段部位的新竹地径和高度没有明显影响。相同鞭长和鞭径条件下,鞭段部位对新竹生长特征没有影响。针对鞭段侧芽萌发生长的位置偏向性,建议地被竹鞭段育苗时根据容器大小采取适当的短鞭多段的埋鞭方法,以提高一年出圃容器竹苗的新竹分布均匀度和景观质量。

徐煜,孟勇,彭凌云,杨明,李美群,涂佳,彭超,艾文胜[3](2019)在《丛生竹扦插育苗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述了近些年关于丛生竹扦插育苗内外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重点针对竹种遗传性状差异和枝条类型、年龄、直径、枝序等扦插取材因素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合适的扦插时间、基质配比、激素处理等外部因素对扦插材料成活率的影响,以及内源激素、营养物质、酶活性等内部因素与生根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论述。

李应兰[4](2019)在《两种小型丛生竹竹篼和竹秆性状对容器育苗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观赏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采用高效的育苗方法在短时间内获得优良观赏竹苗,扩大繁殖系数,提高扩繁效率,规模化育苗,已经成为生产中和技术上的重要问题。容器育苗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等特点,是今后竹子种苗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研究容器育苗中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竹篼及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竹篼和竹秆性状对发笋成竹和新竹质量的影响,探索竹篼育苗的最佳母竹年龄和留秆长度,以及埋秆育苗的最佳竹秆部位、埋秆方式和埋秆长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竹篼年龄和留秆长度对容器埋篼育苗成活率的影响不显着。(2)竹篼年龄对小佛肚竹容器埋篼育苗的发笋成竹有显着影响,3年生竹篼的发笋率和新竹规格显着大于1年生竹篼(P<0.05),发笋量显着多于1、2年生竹篼(P<0.05);竹篼年龄对凤尾竹容器埋篼育苗发笋率和发笋量的影响不显着,但1年生竹篼的发枝、生根和新竹规格均显着优于3年生竹篼(P<0.05)。(3)竹篼留秆长度与发笋率呈负相关关系,与发枝数量、生根数量和新竹规格呈正相关关系。小佛肚不留秆竹篼的发笋率显着大于留秆10cm和留秆20cm长的竹篼,留秆20cm长的竹篼的发枝数量显着大于不留秆和留秆10cm长的竹篼,生根数量显着多于不留秆竹篼,平均发笋量显着少于不留秆和留秆10cm长的竹篼(P<0.05);凤尾竹不留秆竹篼的发笋率显着大于留秆20cm长的竹篼(P<0.05),留秆20cm长的竹篼的枝条萌发、根系和新竹生长情况最好,留秆10cm长的竹篼次之。(4)小佛肚竹随着竹篼地径的增大,枝条和生根数量增多、新竹规格增大,竹秆地径以19.6228.02cm范围内的竹篼埋篼育苗后的枝条、根系和新竹生长最好,竹秆地径以13.9919.62cm范围内的竹篼次之;凤尾竹以中等粗度即竹秆地径为6.127.70cm范围内的竹篼的育苗效果较好。(5)小佛肚竹发笋时间比凤尾竹早,发笋期比较集中;竹篼年龄越大,出笋时间越晚。(6)凤尾竹埋秆育苗时,中部竹秆的成活率显着高于中上部竹秆,生根数量显着少于中上部和中下部竹秆,竹苗高度显着低于中上部竹秆(P<0.05);3节竹秆的成活率和发笋量显着大于1节和2节竹秆,生根数量显着多于2节竹秆,但优势根长度显着短于2节竹秆(P<0.05);竹秆直径在6.088.64cm范围内,长度在35.850.4cm范围内的竹苗生长情况更好;埋秆方式对成活率和新竹生长情况的影响不显着。(7)凤尾竹埋篼育苗的竹苗地径和高度显着大于埋秆育苗的竹苗。综上所述:凤尾竹和小佛肚竹可以采用容器埋篼和埋秆育苗,以扩大繁育系数和缩短育苗周期。埋篼育苗比埋秆育苗成活率更高,育苗效果更好。

陈清堤[5](2019)在《闽中山地引栽麻竹造林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引进闽南地区永春县麻竹移栽母竹苗、侧枝苗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侧枝苗各性状表现优于移栽母竹苗,造林成活率高出30.48%,差异显着;当年新发笋株数高出0.2个/株(丛);成竹率高出4.91%;当年新出笋直径,侧枝苗超出移栽母竹苗27.9%。生长状况表现为下坡谷地Ⅰ级地>中下坡Ⅱ级地>中上坡Ⅲ级地。不同坡位造林对麻竹出笋数、成竹率、竹高生长量差异不显着。

温健飞[6](2018)在《香榧育苗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香榧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经济干果及木本油料树种,为我国所特有,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苗木缺乏,尤其是良种苗木,同时高质量苗木移栽成活率低,因此,良种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本论文就香榧的播种、扦插和嫁接等苗木繁育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研究播种育苗的不同催芽方式、基质、容器选择,嫁接育苗的不同接穗、砧木年龄、嫁接时间,扦插育苗的不同插穗类型、激素处理及插穗的粗度和长度对育苗成活率和生长情况的影响,旨在找出筛选出香榧适宜的育苗技术。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3种不同催芽处理方式,得知控制温度是提早出芽的关键。采用双层塑料大拱棚增温催芽方式后,催芽的种子发芽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发芽率能达到90%以上(常规处理50%60%左右),且能比传统香榧育苗提前2个月播种,增加了苗木第1年的生长期。(2)通过对比不同基质培育的香榧苗木苗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得知基质配方为黄心土50%+泥炭土30%+稻壳灰15%+稻壳4%+(有机肥、石灰、缓释肥)1%比较适合香榧苗木生长,苗木的苗高和地径高于在其它基质配方培育下的香榧苗木,该配方下香榧苗木的平均造林成活率可达97%,比其他3种基质高17%左右。(3)通过对比无纺布和黑胶布2种材料的容器育苗,得知无纺布容器育苗方式的苗木在地径、苗高、侧枝数和生长量指标上都明显优于传统的黑胶布育苗。无纺布容器2年生实生苗平均苗高67.15 cm,黑胶布容器为44.7cm,无纺布容器苗高于黑胶布容器苗50.22%,无纺布容器苗平均地径为0.80 cm,黑胶布容器为0.68cm,无纺布容器苗高于黑胶布容器苗17.65%。(4)以2年生榧树苗木作为砧木,嫁接成活率达到93.21%,比1年生和3年生分别高44.92%、24.33%;以优树新梢作为接穗,嫁接成活率达89.27%,高于幼苗新梢25.8%;采用不断砧长穗腹接、45°向外斜截法后成活率都达97%左右,高于普通断砧切接约13%;10月份左右在大棚内嫁接成活率达97%左右,比春季嫁接后成活率高10%左右,生长量也相对较好。(5)选择树干新梢中间枝条作为插穗成活率最高,达89.37%;穗条长度1520cm、粗度0.3 cm以上时成活率达93.33%,比长20 cm以上、粗0.3 cm以上的穗条高了22%,比长20 cm以下、粗0.3 cm以下的穗条高了33%;用6号生根粉1000 mg/kg速蘸后的当年扦插成活率达92.67%,比其他激素处理的成活率高10%35%左右,其保存率和生长量也优于其他激素处理。

姚旺[7](2016)在《两种丛生竹的侧枝扦插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拥有丰富的竹类资源,其中对丛生竹类的开发利用较多。竹子不仅可以为板材加工和制浆造纸提供原料,也可以作为园林绿化植物,改善环境。由于竹子的特殊生活史,育苗成为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提高丛生竹的繁殖效率,本研究以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和大头典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 var. pubescens)的侧枝作为扦插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扦插基质、侧枝年龄和扦插季节等对其侧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并且通过分析插条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和氧化酶类的活性变化来揭示绿竹和大头典竹的扦插生根机理。结果如下:1、通过对绿竹和大头典竹扦插生根过程中的形态研究,发现绿竹和大头典竹是潜伏不定根原基生根型。绿竹和大头典竹的不定根发生大致分为3个阶段:0-14d,枝蔸节上的不定根原基萌发阶段;14-21d,不定根的发生和形成阶段;21d后,不定根继续伸长及发育阶段。2、采用ABT#1、IBA、NAA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分别设置200mg/L、400mg/L、 600mg/L、 800mg/L、1000mg/L五种浓度,用清水处理插条作为对照,研究绿竹和大头典竹的侧枝扦插成活率。其中ABT#1的处理效果最好,IBA和NAA的处理效果不理想。在ABT#1的不同浓度梯度中以600mg/L的浓度处理效果最好,成活率最高,分别达到52.22%和80.00%。3、不同的扦插基质对绿竹和大头典竹的侧枝扦插成活率差异显着,以黄泥土+泥炭土(1:1)为基质时,插条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46.67%和72.22%,泥炭土的扦插成活率次之,黄泥土的扦插成活率最低为32.22%和47.48%。4、不同枝龄的绿竹和大头典竹侧枝扦插成活率差异显着。二年生的侧枝扦插效果最好,成活率分别达到51.11%和72.22%;一年生的扦插成活率次之,分别为32.22%和44.44%;多年生的扦插成活率最低,为15.56%和31.11%5、扦插时间的不同对绿竹侧枝扦插成活率影响差异不显着,对大头典竹的侧枝扦插成活率影响差异显着。11月份扦插的大头典竹侧枝成活率最低为50%。但是绿竹和大头典竹都以7月份扦插的侧枝长势最好,成活率分别为35.56%和71.11%。6、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是先降低后上升;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是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可溶性糖是插条生根过程中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可通过淀粉的转化补充;可溶性蛋白不仅可以补充插条所需要的能量,还可以为插条合成各种生根所需的酶和新细胞的形成提供原料。大头典竹插条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比绿竹插条内的含量高,大头典竹的侧枝扦插成活率也较绿竹侧枝扦插的成活率高。7、侧枝插条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插条生根关系紧密。在不定根的萌发阶段,过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呈上升趋势;到不定根的伸长和发育阶段,过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比较平稳。扦插前期,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升高,能降解插条内吲哚乙酸或形成“IAA-酚酸化合物”,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扦插后期,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有利于吲哚乙酸含量的积累,促进不定根的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保护酶,高活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有利于插条在逆境中生存。

王曙光,杨南,普晓兰,李福秀,丁雨龙[8](2010)在《云南箭竹扦插繁殖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该文首次研究了云南箭竹的扦插繁殖技术,指出云南箭竹扦插繁殖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再生能力差,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生根。最佳的扦插育苗方法为带竹篼埋秆育苗。

王曙光[9](2009)在《云南箭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云南箭竹资源分布、生长状况、应用价值、纤维细胞壁发育动态以及无性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开展了引种及基地建设。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云南箭竹的分布地理最北端为四川冕宁县,最南端为云南凤庆县。根据目前调察主要有三种变异类型。2.节间维管束分为开放型和半开放型两种类型。维管束的长宽比随着取材的部位、种源的变化而变化。3.不同地理种源的胸、地径和生物量进行测定与比较,显示鸡足山的云南箭竹长势最好,白马河林场长势最差。4.不同地理种源之间秆材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并不显着,不同地理种源竹材纤维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大理鸡足山的云南箭竹更适合作为造纸的原材料。不同地理种源之间影响竹笋口感的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5.根据秆韧皮部纤维细胞壁的层数统计,总结出6种细胞壁层数模型。纤维细胞壁的增厚方式:一、细胞壁的层数的增加;二、细胞壁层的加厚。云南箭竹三年生秆韧皮部纤维仍然具有较高的加厚潜力。7.云南箭竹的无性繁殖包括微繁和扦插均非常困难,只通过带竹篼埋秆育苗获得了成功。

余婉芳[10](2008)在《雷竹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雷竹引种栽培时,移栽母竹应用3种方法进行处理。其一用黄泥浆溶液进行处理,二是吲哚丁酸溶液处理, 三是 ABT3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栽培后,对母竹3种处理的试验,苗木生根长鞭、成活率、出笋率、生长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用 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泡的母竹栽培,比吲哚丁酸和黄泥浆溶液处理的生根长鞭分别提高29%、45%,成活率分别提高4%和7%,出笋率分别提高52%、64%。

二、雷竹侧枝育苗造林技术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竹侧枝育苗造林技术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梁山慈竹埋节与侧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区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指标测定
        2.3.1 发笋率测定
        2.3.2 成活率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埋节育苗
        3.1.1 竹节年龄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
        3.1.2 不同部位竹节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
        3.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梁山慈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
    3.2 侧枝扦插育苗
        3.2.1 侧枝年龄和扦插时间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
        3.2.2 基质与植物生长调节处理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2)美丽箬竹容器育苗鞭段侧芽萌发生长的位置偏向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指标调查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鞭段侧芽萌发生长的位置特征
    2.2 鞭段侧芽萌发生长的新竹质量特征
    2.3 不同鞭段部位侧芽萌发生长比例的鞭长和鞭径效应
3 讨论
4 结论

(3)丛生竹扦插育苗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扦插取材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1.1 竹种遗传性状差异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1.2 扦插材料的类型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1.3 扦插材料的年龄、直径、枝序等因素对成活率的影响
2 外部因素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2.1 扦插时间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2.2 扦插基质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2.3 扦插方式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2.4 外源激素处理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2.5 扦插环境和管理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3 内部因素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1 营养物质与扦插生根
    3.2 酶的活性与扦插生根
4 结语

(4)两种小型丛生竹竹篼和竹秆性状对容器育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竹类植物概述
    1.3 丛生竹和丛生竹育苗技术研究综述
        1.3.1 丛生竹竹材及成分研究
        1.3.2 丛生竹林生态学研究
        1.3.3 丛生竹遗传多样性和育种研究
        1.3.4 丛生竹育苗技术研究
        1.3.5 凤尾竹研究
        1.3.6 小佛肚竹研究
        1.3.7 竹类植物容器育苗概况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2.4 试验地概况
    2.5 育苗材料采集地点和采集方法
    2.6 试验方法
        2.6.1 试验设计
        2.6.2 埋篼和埋秆方法
        2.6.3 数据调查和测定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竹篼性状对小佛肚竹容器埋篼育苗的影响
        3.1.1 竹篼年龄对容器埋篼育苗成活率和发笋率的影响
        3.1.2 竹篼年龄对枝条和新竹的影响
        3.1.3 竹篼留秆长度对埋篼育苗成活率和发笋率的影响
        3.1.4 竹篼留秆长度对枝条和新竹的影响
        3.1.5 竹秆地径对小佛肚竹埋篼育苗的影响
    3.2 竹篼性状对凤尾竹容器埋篼育苗的影响
        3.2.1 竹篼年龄对容器埋篼育苗的成活率和发笋率的影响
        3.2.2 竹篼年龄对凤尾竹埋篼育苗的影响
        3.2.3 留秆长度对埋篼育苗成活率和发笋率的影响
        3.2.4 竹篼留秆长度对枝条和新竹的影响
        3.2.5 竹秆地径对凤尾竹埋篼育苗的影响
    3.3 小佛肚竹与凤尾竹容器埋篼育苗的成活和发笋情况比较
        3.3.1 相同年龄的小佛肚竹与凤尾竹容器埋篼育苗的成活和发笋情况比较
        3.3.2 相同留秆长度的小佛肚竹与凤尾竹埋篼育苗的成活和发笋情况比较
        3.3.3 不同年龄凤尾竹和小佛肚竹容器埋篼育苗的初始发笋时间比较
        3.3.4 不同留秆长度凤尾竹和小佛肚竹容器埋篼育苗的初始发笋时间比较
    3.4 竹秆性状和埋秆方式对凤尾竹容器埋秆育苗的影响
        3.4.1 竹秆部位对埋秆育苗成活率和发笋量的影响
        3.4.2 竹秆部位对新竹生长的影响
        3.4.3 埋秆方式对埋秆育苗成活率和发笋量的影响
        3.4.4 埋秆方式对新竹生长的影响
        3.4.5 竹秆节数对埋秆育苗成活率和发笋量的影响
        3.4.6 竹秆节数对新竹生长的影响
        3.4.7 竹秆直径和长度对凤尾竹埋秆育苗的影响
    3.5 凤尾竹容器埋篼和埋秆对新竹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竹篼性状对丛生竹容器埋篼育苗的影响较大
    4.2 竹篼和竹秆中的养分储藏是影响容器竹苗的重要因素
    4.3 容器埋篼和埋秆育苗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
    4.4 结论
    4.5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闽中山地引栽麻竹造林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引种试验地基本情况
3 引种试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类型苗木当年造林成活率比较
    4.2 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对当年出笋数及成竹率比较
    4.3 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对笋径和竹高生长的影响
5 结语

(6)香榧育苗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香榧利用价值
    1.2 香榧生物学特性
    1.3 香榧生态学特征
    1.4 地理分布及优良品种
    1.5 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1.5.1 播种育苗技术
        1.5.2 嫁接育苗技术
        1.5.3 扦插育苗技术
        1.5.4 容器育苗技术
2 引言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3 主要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1.1 试验样地概况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3.1 播种育苗实验方法
        3.3.2 嫁接育苗实验方法
        3.3.3 扦插育苗处理方法
        3.3.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播种繁育技术
        4.1.1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
        4.1.2 催芽方式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1.3 催芽方式对出苗率的影响
        4.1.4 基质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4.1.5 不同材料的容器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4.2 苗木嫁接技术研究
        4.2.1 砧木年龄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4.2.2 不同母树年龄的接穗枝条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4.2.3 嫁接时间对嫁接苗的影响
        4.2.4 不同嫁接处理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4.3 扦插育苗技术
        4.3.1 插穗类型对扦插成活率影响
        4.3.2 激素处理对扦插成活率及保存率的影响
        4.3.3 插穗的粗度和长度对扦插成活率和保存率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7)两种丛生竹的侧枝扦插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1.1.1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1.1.2 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1.2 竹子的扦插扦插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福建东山
        2.1.2 福建福州
    2.2 实验材料
        2.2.1 扦插技术的试验材料
        2.2.2 扦插生根机理的研究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扦插繁殖技术的试验设计
        2.3.2 扦插生根机理的研究方法
    2.4 扦插技术与插后管理
    2.5 测定指标与方法
        2.5.1 成活率的调查
        2.5.2 可溶性糖的测定
        2.5.3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2.5.4 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
        2.5.5 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的测定
        2.5.6 多酚氧化酶(PPO)的测定
        2.5.7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绿竹和大头典竹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3.1.1 扦插生根过程及生根类型描述
        3.1.2 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1.3 不同的扦插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1.4 不同枝龄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1.5 不同的扦插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2 绿竹和大头典竹的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3.2.1 扦插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2.2 扦插生根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
        3.2.3 扦插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3.2.4 扦插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变化
        3.2.5 扦插过程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
        3.2.6 扦插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云南箭竹扦插繁殖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主枝或次生枝育苗
    1.2 秆与主枝连体扦插育苗
    1.3 埋节育苗
    1.4 埋秆育苗
    1.5 带竹篼埋秆育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枝或次生枝育苗
    2.2 秆与主枝连体扦插及埋节育苗
    2.4 埋秆、带竹篼埋秆育苗
3 讨 论

(9)云南箭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竹类植物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1 竹类结构植物学研究
        1.1 竹子结构的发育生物学研究
        1.2 竹子秆茎结构解剖学研究
        1.2.1 表皮和基本组织
        1.2.2 维管束的解剖学研究
        1.2.3 纤维形态的比较研究
        1.2.4 竹节的结构
        1.2.5 叶片结构的比较研究
        1.2.6 根的结构
        1.3 竹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1.3.1 细胞壁发育的研究
        1.3.2 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2 竹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1 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2.2 竹子的秆型结构研究
    (二) 目前国内外竹笋营养成分的研究现状
        1 同一竹种竹笋不同部位营养成分的研究
        2 不同笋龄的竹笋营养成分的研究
        3 不同竹种的竹笋营养成分的研究
    (三) 竹类植物的无性繁殖研究
        1 扦插技术
        1.1 茎插
        1.2 鞭插(埋鞭)
        2 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章 云南箭竹的资源调查
    1 云南箭竹的地理分布
        1.1 调查方法
        1.2 调查结果
        1.2.1 云南箭竹资源分布
        1.2.2 云南箭竹在云南省分布区的主要地理条件
        1.2.3 云南箭竹在四川的分布
    2 云南箭竹的变异类型
    3 总结
第三章 云南箭竹的解剖学特性研究
    1 云南箭竹基本形态与特征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的采集
        2.1.1 竹笋、叶、根样本的采集
        2.1.2 竹材样本的采集
        2.2 实验方法
        2.2.1 石蜡制片
        2.2.2 竹材制片
        2.2.3 显微观察及摄影
    3 结果与分析
        3.1 根的解剖学特征
        3.1.1 根的顶端结构及发育
        3.1.2 根部解剖结构
        3.2 云南箭竹茎秆的解剖学特征
        3.2.1 表皮层
        3.2.2 皮下层与皮层
        3.2.3 基本组织
        3.2.4 维管束的基本形态
        3.3 云南箭竹叶的解剖学特征
        3.3.1 表皮
        3.3.2 叶肉
        3.3.3 叶脉
        3.4 云南箭竹竹材结构的比较解剖
        3.4.1 云南箭竹不同地理种源的维管束的长宽比变化
        3.4.2 云南箭竹不同地理种源后生导管直径的变化
        3.4.3 云南箭竹不同地理种源维管束密度的变化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云南箭竹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
    1 试验地概况
    2 调查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云南箭竹生物量的分配
        3.1.1 云南箭竹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含水量
        3.1.2 云南箭竹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
        3.2 云南箭竹的胸径、地径、秆高、枝下高与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分析
        3.3 云南箭竹各器官与胸径、地径的相关拟合方程
    4 讨论
        4.1 云南箭竹的含水率
        4.2 云南箭竹的生物量分配
        4.3 生物量模型的应用及不同地理种源比较
    5 结论
第五章 云南箭竹化学成分分析及不同地理种源之比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
        1.2 方法
        1.2.1 试样灰分含量的测定(GB/T 26773-1993)
        1.2.2 SiO_2 含量的测定(GB/T 7978-1987)
        1.2.3 苯醇抽提物含量的测定(GB/T 10741-1989)
        1.2.4 木素含量的测定
        1.2.5 综纤维素含量的测定(GB/T 2677.10-1995)
    2 结果
        2.1 不同种源间化学成分的变化
        2.2 不同年龄间化学成分的变化
        2.3 不同部位间化学成分的变化
        2.4 云南箭竹化学成分与其他竹种之间的差异
    3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云南箭竹纤维形态变异规律的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纤维的长度、宽度及长宽比
        2.2 纤维的壁厚、腔径、壁腔比
        2.3 纤维长度的频率分布
        2.4 不同地理种源的云南箭竹纤维比较
    3 讨论
        3.1 纤维的长度、宽度及长宽比
        3.2 纤维的壁厚、腔径、壁腔比
        3.3 年龄、部位对纤维各形态指标的影响
第七章 云南箭竹不同地理种源竹笋营养成分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水分和粗纤维
        2.2 蛋白质、总糖、粗脂肪和单宁
        2.3 无机盐
        2.4 氨基酸含量及其与一些蔬菜的比较
        2.5 不同地理种源云南箭竹笋营养成分的比较
        2.5.1 基本营养成分的比较
        2.5.2 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2.5.3 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
    3 讨论
第八章 云南箭竹纤维鞘细胞壁的发育动态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图片分析及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胞壁结构
        2.2 细胞壁的发育
        2.3 韧皮部纤维细胞壁层数分布的二维模型图
        2.4 细胞壁厚度
        2.5 韧皮部纤维细胞壁厚度分布的二维模型图
        2.6 细胞壁厚度和细胞壁层数
    3 讨论
        3.1 细胞壁厚度
        3.2 细胞壁结构的发育
        3.3 纤维细胞壁厚度和层数
        3.4 韧皮部纤维鞘的二维图像
    4 结论
第九章 云南箭竹的无性繁殖研究
    1 云南箭竹的快繁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方法
        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1.2.1 污染率
        1.2.2 芽诱导与增殖
    2 云南箭竹的扦插繁殖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主枝或次生枝育苗
        2.1.2 秆与主枝连体扦插育苗
        2.1.3 埋节育苗
        2.1.4 埋秆育苗
        2.1.5 带竹篼埋秆育苗
        2.1.6 压枝条育苗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主枝或次生枝育苗
        2.2.2 秆与主枝连体扦插及埋节育苗
        2.2.4 埋秆、带竹篼埋秆育苗及压枝条育苗
    3 讨论与结论
第十章 总结
    1 总结
        1.1 云南箭竹的资源分布
        1.2 云南箭竹的解剖学特性研究
        1.3 云南箭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研究
        1.4 云南箭竹不同地理种源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特征比较与分析
        1.5 不同地理种源竹笋营养成分分析
        1.6 韧皮部纤维细胞壁的发育动态
        1.7 云南箭竹的无性繁殖研究
    2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四、雷竹侧枝育苗造林技术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梁山慈竹埋节与侧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 孟勇,艾文胜,杨明,彭超,李美群,涂佳. 湖南林业科技, 2021(03)
  • [2]美丽箬竹容器育苗鞭段侧芽萌发生长的位置偏向性[J]. 谷瑞,徐森,陈双林,郭子武,章超. 生态学杂志, 2020(09)
  • [3]丛生竹扦插育苗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徐煜,孟勇,彭凌云,杨明,李美群,涂佳,彭超,艾文胜. 湖南林业科技, 2019(03)
  • [4]两种小型丛生竹竹篼和竹秆性状对容器育苗的影响[D]. 李应兰.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5]闽中山地引栽麻竹造林试验研究[J]. 陈清堤. 绿色科技, 2019(09)
  • [6]香榧育苗技术的研究[D]. 温健飞. 安徽农业大学, 2018(02)
  • [7]两种丛生竹的侧枝扦插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D]. 姚旺.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9)
  • [8]云南箭竹扦插繁殖的初步研究[J]. 王曙光,杨南,普晓兰,李福秀,丁雨龙. 竹子研究汇刊, 2010(03)
  • [9]云南箭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 王曙光. 南京林业大学, 2009(01)
  • [10]雷竹引种栽培试验研究[A]. 余婉芳.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标签:;  ;  ;  ;  

毛竹侧枝育苗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