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报业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南京:报业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一、南京:报业零售市场争夺异常激烈(论文文献综述)

管雅月[1](2020)在《中国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伊始,中国财经媒体的发展便如火如荼,在传统媒体时代就已形成庞大市场规模。至新兴媒体时代,以内容见长的传统财经媒体仍能逆势安守一隅,同时新兴的财经媒体平台异军突起。财经媒体是传媒产业举足轻重的样本,研究财经媒体市场结构演进,对探讨传媒产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媒体时代,中国财经媒体形成了三个维度的市场格局:在同一媒介之内,财经媒体市场呈现为寡头垄断格局;于不同媒介之间,财经媒体市场产生了不完全替代竞争;处不同地域层级,财经媒体则形成了伞形竞争格局。新兴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并全面重构了中国财经媒体市场结构。一方面,财经媒体市场在内容和平台两个环节均形成了明显的“赢家通吃”趋势;另一方面,财经媒体市场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方覆盖竞争,财经新兴媒体不仅面临其他新兴媒体平台的覆盖竞争,同时也对传统财经媒体及相关新兴媒体平台施加了覆盖竞争。管控制度、媒介技术与商业模式主导着中国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的演进。在传统媒体时代,管控制度奠定了基本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对市场竞争有一定抑制,技术约束对市场竞争则存天然弱化。在新兴媒体时代,网络经济效应致使财经市场出现“赢家通吃”平台,市场扩容和技术革命激化了平台竞争,且管控制度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被逐步消解。而覆盖竞争格局的形成逻辑,则是在于争夺共同利润和交叉补贴策略的主导。媒体市场结构的影响不单在于经济意义层面,更是在于社会意义层面。新兴媒体时代,中国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的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促进内容环节竞争保障内容生产多样性;二是适用“技术中立”保障内容呈现均等性。

陈凌[2](2020)在《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日常生活”为主线考察了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融入社会进程的历史过程,并重点关注这一过程中,个人如何参与到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以及个人意识生成与自我认同的影响问题。在此强调提出,本文研究的广告生产主要指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不在本次研究讨论范围之内。之所以,选择“日常生活”作为考察广告史的线索,是因为既有研究常将广告作为社会生活影响的外部因素,对广告生产如何进入日常生活内部机理关注不足,对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社会实践过程关注比较有限。“日常生活批判”是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列斐伏尔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消费受控制的社会”语境下,日常生活已经沦为一种被规划的对象物,其中市场化与广告的力量尤为重要。广告理论家尤恩·斯图尔特(Stuart Ewen)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此观点,并提出作为“社会生产的广告”概念。本文尝试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社会过程史。本文认为中国广告业40年发展及其社会过程史,与西方消费社会语境并不完全相同,如何理解这一“不同”,并重估它与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的关联,是本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广告业首先是国家推动,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的自上而下进入日常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自下而上的意义博弈过程。加入WTO之后,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影响加剧,广告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博弈关系逐渐打破,广告生产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个人实践的重要场域,并深刻影响个人意识和自我认同的形成。重新叙述这一过程,也是重新理解改革开放40年广告发展史的理论尝试。绪论部分将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并抵达个人实践的过程建构为本文的理论框架。与主流研究以市场营销学和广告心理学为理论视角不同,本文以社会过程论为出发点,关注的是个人参与广告生产实践的意识生成与认同影响过程。这是绪论部分的理论逻辑和研究设想。第二章主要研究商业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的时期(1978年一 1991年)。这一阶段,广告生产经历了由生产资料型广告向生活资料型广告为主的转向过程,与此同时,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日常实践过程也伴随集体价值向个人意识形成的转变过程。第三章主要研究广告生产再造闲暇与工作“新关系”的日常过程(1992年一2001年)。这一阶段,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个人开始积极参与到广告生产的各类型闲暇生活实践中,个人开始认同广告生产的价值体系。第四章主要研究日常生活全面广告化,打造“生活方式”的社会过程(2002年—2009年)。加入WTO后,随着全球化和消费主义进一步影响,广告生产参与到媒体空间、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广告生产将日常生活具象为“生活方式”,这一过程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的程度加深,自我认同的反身性进一步显现。第五章研究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及其个人主义文化(2010年—2018年)。广告生产的智能化、计算化、精准化,使个人逐渐退缩到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中,自我认同的反身性进一步加剧,第五章的结论与第二、三章的研究形成对话关系。第六章对全文研究进行理论总结,并对这段历史考察提出反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广告生产再造生活实践,影响个人意识与自我认同的过程,既有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趋同,也有自身实践的差异。理解异、同问题的过程,是重新理解改革开放40年广告史的补充视角。本文提出三点主要结论:首先,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搭建广告史的研究框架,补充了广告史研究的理论视角。其次,对不同时期个人参与广告生产实践的研究发现,80年代广告与日常生活互为建构的过程,对40年广告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应得到重视。最后,文本将认同困境放置到全球化与现代性语境下探讨,是广告生产在全球化进程与中国语境下展开对话的尝试,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理论建设的新路径。

李斐飞[3](2017)在《价值重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今天数字技术趋于成熟,并在应用领域内迅速普及,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数字时代。新技术与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带来了全新的价值创造方式和商业规则。对于广告公司而言,如何在不断变革的环境下生存发展下去,是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课题。价值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永恒的主题,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发展到今天的信息经济乃至数字经济,社会价值系统呈现出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变化特征,唯一不变的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终极使命——创造“价值”。从微观层面商业模式是企业组织的价值逻辑,它必然折射出特定阶段更为宏观的社会价值系统的价值创造逻辑。本研究以“价值创造”为核心,试图回答“从工业社会价值生产系统走向数字社会价值系统的过程中,广告公司如何通过商业模式来实现生存和发展”这一现实问题。本研究将这一复杂问题分解为四个子问题:第一,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是什么;第二,对比传统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出现了哪些创新?第三,主导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性因素是什么;第四,从传统到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性路径。为了得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本研究采用了理论演绎与经验研究两种研究路径。一方面以价值理论为工具,通过理论演绎将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这一具体问题置于社会价值系统的范畴内,通过社会价值系统的演变过程分析和研究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向和方式。另一方面,从现实材料中,采用定性为主体的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结合部分定量分析,采用NVIVO.11作为案例研究的数据储存、分析工具,通过两个相互联系的子研究,总结业界在实践中给出的解决方案以及相关思考。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可以将从上至下的理论研究与从下至上的经验研究相互对比、相互补充,试图对以上的四个子问题做出比较客观,又具有一定理论前瞻性的解答。全文分七个部分:前两章是论文的基础,第一章绪论,对本研究的基本介绍,包括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并界定研究对象核心概念,澄清研究的基本问题内容、研究方案的设计;第二章文献综述以及理论资源。通过梳理商业模式理论、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统一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商业模式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并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范式的梳理,确定了以理论演绎和案例归纳作为本研究的两个研究方法路径。并在此部分梳理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体范畴内的价值理论体系,明确了本文的理论工具选择;第三、四、五章,是采用理论演绎的路径对四个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这三章的基本理论工具是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价值源泉与价值工具理论,通过对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人类社会价值系统的历史性梳理,总结不同社会价值系统下的价值创造的一般性规律和决定性力量。并由外在社会价值系统的价值创造规律,推导作为企业组织的广告公司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商业模式的变化规律以及发展趋势。第三章,回顾了工业社会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了广告公司在工业社会中的价值定位以及商业模式的一般演进规律,并提出在工业社会价值系统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是基于工业社会内在价值逻辑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主导下的价值创新;第四章从解构到重构:“技术-价值范式”迭代中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从技术社会学视角提出社会价值系统的内在价值逻辑——“技术-价值范式”这一全新的构念。商业模式创新,都是由社会价值系统的“技术-价值范式”所决定和主导的,因此整个社会价值系统的“技术-价值范式”迭代发展,必然导致广告公司旧有商业模式的解构,继而建构符合新的技术价值范式的新商业模式。第五章,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基本范式以及创新路径。本章并通过阐述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的内在逻辑,分析其主导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可能范式,并解析其理想范式的价值创造机制、竞争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从传统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向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重构的可行性路径。本研究的第六、七两个章节,则从丰富的实践案例中,以多案例研究的方式对这四个问题进行了归纳式的研究。第六章,价值重构:基于多案例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证研究。本章采用一种对比研究的方式,通过对传统广告公司商业模式与数字时代商业模式的比较,去回答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以及广告公司商业模式是否存在创新,哪些方面存在创新。第七章殊途同归:基于多案例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动力机制研究。本章通过纵向解剖个案的方式,通过对新进入的广告公司与传统在位者的创新过程研究对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中的推动力量与创新路径进行深描,并提出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一般路径以及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构想。本研究的第八章结论与展望则在总结了本研究的基本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组织层面为商业模式转型中的提出广告公司提出策略性建议,在制度层面为政策制定提出一些思考,并在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的基本特征是价值创新,其创新的方向是由其所属的社会价值系统的“技术-价值范式”所决定的,在“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企业家扮演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内部推动者角色。“技术-价值范式”是复杂性系统:其中技术与价值需求(包括媒体、广告主、消费者)是外部根本性驱动力量;竞争者与合作伙伴,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推动是影响广告公司商业模式模式变迁的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内在驱动是企业内部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这些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并不是直线型因果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演进。它表示在社会价值系统演进过程中,通过系统内彼此相关的元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第二,从传统到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的迭代决定了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必然发生价值重构。其理想的发展范式是构成营销价值网络的“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或“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模式。在“大广告产业”的范畴内,现阶段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是打造“大平台”或“小服务前端”的商业模式,而少数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正在设计打造“大平台+小服务前端”的整体价值网络系统。“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或“大平台+小服务前端”的商业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基于稀缺知识资源的互补,参与者必须建构或者嵌入到特定的营销价值网络系统中,从而获取网络租金。“大平台+小服务前端”的商业模式本身是与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专业分工相互匹配的一种组织合作和价值生产的治理制度,它主动通过关系构建从而进行价值创造,这种商业模式中的价值模块之间通过嵌入到这种组织形态中形成彼此的利益相关者,它们通过相互耦合实现价值的创造,价值转移、价值分配以及价值消费。第三,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实现了创新。广告公司的价值主张发生了创新性的演进:从为广告主提供整合营销传播迁移到提供更加丰富的营销服务演进。以数据作为核心资源的智能投放等企业的商业模式中服务范畴出现较明显的扩展,他们为具有营销或营销传播需求的小微创新者提供营销服务。此外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广告公司提供的价值内容实现了飞跃:一方面大幅度低营销传播过程的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二,是通过创造体验价值,增加商品的价值总和。此外,价值主张创新带动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价值建构方式以及价值获取也实现了创新,从价值建构角度来看,数据、信息、知识,广告公司中愈来愈成为核心资源,而传统价值链式的组织治理方式向价值网络转变;从价值获取视角来看,广告公司的成本结构向大数据技术转移,并在盈利方式上显现出更加弹性、多元化的特征。第四,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从传统走向数字是一个从解构到建构的过程,不同基因的企业有不同的创新路径。从价值系统的层面来看,价值实现机制的演进,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带来价值链模式的解体和价值网络的建构,这是一个从解构到建构的过程,具有普遍性。从具体的企业组织角度来看,在位企业与新进入者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具有显着的差异。新进入者的价值定位是全新的,直接进入数字营销价值系统的核心区域。其商业模式创新是从无到有创新路径:设计—建构—优化。与新进入企业不同,位企业在传统价值系统中的原有价值定位受到新的“技术—价值逻辑”侵蚀后,会有两种选择:固守或创新。采用商业模式创新也与新进入企业不同,在位企业一般选择在原有商业价值主张的基础上,以最小风险成本为目标,渐进性迁移到数字营销价值系统中,采用一种迂回路径:补充—设计一整合—优化。

肖丽琼[4](2012)在《论报媒市场价格竞争的利弊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在市场营销的活动中,商品如何定价对顾客是否愿意购买有着直接的影响。商品如何定价既是企业获利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企业开展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产品的价格既涉及企业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还关系到企业和产品的市场形象,影响竞争者的行为。报纸,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报纸每天都要出版,它甚至已经成为很多读者每天必买的商品。因此,对报媒营销策略的深入分析,有着实践的价值。在当下平面媒体激烈的竞争中,价格竞争战略已成为报纸竞争致胜的重要因素。报纸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为的目的,击溃现有的和潜在的对手,不惜以残酷的价格战为手段进行惨烈的搏杀。对报媒来说,发行量是一个报纸媒体实力的体现。它可以集中反映出一份报纸的办报质量、经济实力,以及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各家报媒都使尽浑身解数来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报纸的发行量。我通过对武汉五家都市类报纸、两家党报营销手段的为期三个月的实证调查,掌握了大量详实的一手资料,了解受众、广告主对报纸营销的感知和评价,以及报纸对营销的认识和对营销手段的运用情况;同时还搜集了国内外报纸行业价格战的经典案例,并从中总结规律;再结合所学的市场营销学、博弈论、微观经济学等理论知识,以及实践中挖掘出的具体的营销案例,从四个方面对报纸媒体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一是武汉报业市场现状综述;二是报媒发行竞争的核心就是价格战;三是报媒发行竞争低价策略的利弊得失;四是价格战中报媒该如何应战。本文不仅对当前报纸“价格战”的背景进行了分析,也深入的对报纸“价格战”的成因进行了思考,从理论上探讨价格战在报业市场营销中的功用和成功方法,还对价格战的利弊做了客观的讨论,并结合市场营销学中,商品的定价原理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对报媒的价格竞争策略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文中,我对“报媒竞争的核心就是价格战,并非‘低级战’”;“报媒竞争低价策略有利有弊”,“报纸参与价格竞争是为了争取注意力资源”,“报纸是富有弹性的商品”等问题上树立了自己的鲜明观点。

尹娜[5](2010)在《报业的生态位定位与行业内战略选择研究 ——基于北京七家都市报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使得报纸等传统媒介面临严峻的生存形势,而报纸行业内部各报纸的竞争方式仍停留在粗放竞争的水平,这就要求报社或报业集团更清醒地认识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而生态位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报社或报业集团探讨自身发展前景的新视角。生态位理论从企业生态的角度解释了报业自身发展与环境的战略关系,这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新时期报业的生态位定位与生态策略的制定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以报业的生态因子为切入点探讨报业的生态位定位,并对2009年北京都市报的生态位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应结果。在报业的生态位定位分析中,本文将其分为两个部分:报业生态因子与报业生态位维度评价。报业生态因子是报业的生态位定位的前提与基础,明确生态因子是生态位分析的第一步。报业生态位维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宽度表明各企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广度,重叠度反映各企业之间的资源利用重叠情况,这两者共同决定了企业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态位。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七家都市报的研究分析,在各生态因子指标下对各报纸进行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指标的数据,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各报纸的生态位不同,相互之间的竞争程度也不一致;有效的生态位分离能够使自己免于激烈的竞争压力。通过实证研究将北京市场上的七家都市报分为三类:宽生态位、中间生态位以及小生位,并且相互之间的竞争力度也不一样,受到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并结合生态策略的制定取向探讨不同生态位状况下各企业的生态策略选择:宽生态位的报社采用K策略,使自身保持在均衡水平,保有现有市场份额;小生位的报社采用r策略,提高对企业生态环境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不断发现挖掘新的生态资源。而对于中间生态位的报社则需从生态位分离与新资源扩充两个方面来实现自身的进化发展。

王秋苹[6](2010)在《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中期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传统媒体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报业被推向了竞争的前台,报业竞争力问题研究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的变化要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对经济思想史上对竞争力理论的历史考察,在分析当代主要国家和地区报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基础上,剖析了国内外报业竞争环境的变迁及影响,对我国当代报业竞争力的基本格局、特征及趋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报业竞争力的环境,同时以《福建经济快报》兴衰为例证,分析了报业竞争环境变化对报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最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提升中国报业竞争力和实现报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战略途径,并对未来报业竞争的趋势进行展望,这对新时期我国报业的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飞[7](2010)在《合肥报业市场都市报竞争态势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对区域内报纸竞争的环境、关系、格局等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试图回答“合肥报业市场都市报竞争的态势如何?”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认为,都市报竞争主要地发生在区域内,具体地又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文化形态影响。总体来说,都市报的竞争主要是以中心城市为主要战场的。基于区域市场都市报竞争的典型意义,笔者以合肥报业市场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对其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按照竞争存在的三个必然要素,可以将竞争分为竞争参与者研究、竞争环境研究和竞争关系研究。就合肥报业市场来说,参与都市报竞争的有五家,即新安晚报、合肥晚报、安徽商报、安徽市场报、江淮晨报。由于合肥只是一个中等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而言并不是非常高,但是就在这样的一个城市里,却有5家都市报。笔者运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五力模式对合肥报业市场的竞争情况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合肥报业市场,无论是从既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激励程度还是对供货商的议价能力等,都反映出合肥报业市场五家现有的都市报竞争参与者所身处的竞争环境较为苛刻。结合相关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合肥报业市场都市报目前处于“三国演义”阶段,《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占据合肥地区广告市场份额的前三名,并且根据“蓝彻斯特法则”,后两名《安徽市场报》与《江淮晨报》由于在广告市场被远远地甩到后面,所以基本没有翻身的机会。本文第三章探讨的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即合肥报业市场五家都市报的竞争关系如何。笔者通过对五家都市报进行版面构成分析,从而得出合肥报业市场出现的三个层面的竞争关系。首先,合肥晚报因为是唯一一份晚出的都市报,所以在新闻和版面内容安排上来看,与其他报纸之间的竞争也相对较弱。其次,安徽市场报的版面构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与其他四家报纸的竞争激励程度不是很强,处于中等水平。最后是新安晚报、安徽商报与江淮晨报,三家报纸的版面设置相似度非常高,同质化也十分严重,三者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笔者提出,合肥报业市场都市报竞争的关键词是“攻城”与“守城”,即对合肥市场的竞争是关键。新安晚报、江淮晨报处于攻城阶段,而合肥晚报、安徽商报等处于守城状态。而面对激烈的竞争,各家报纸又采取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本土化”竞争策略,如《合肥晚报》、《新安晚报》、《江淮晨报》,而《安徽商报》采取的则是差异化竞争策略。由于本研究完成时,《安徽市场报》还未正式改版,所以在竞争策略上还未明确,亟待进一步的研究。

田珂[8](2009)在《报纸涨价对中国报业市场格局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田珂撰写的《报纸涨价对中国报业市场格局的影响分析》,以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对报刊零售市场所作调查的基本数据为分析依据,对2008年报纸涨价后国内各地域报业市场格局的变化情况作了详细的描述,总结出了五个明显的地域性报业市场变化的动向。

董宽[9](2008)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 在改革的年代里成长进步——1992—2007:中国传媒业16年市场经济进程纪事》文中研究表明

钟冬香[10](2007)在《北京报业市场竞争战略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90年代中期以来,北京报业发展迅速,新报不断涌入,相互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面临转折的报业市场,北京各报该采取何种竞争战略来应对这些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备受报业业界人士和报业经营者的关注。但学术界对此的探讨还十分粗略,尤其缺乏实证性研究。本文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在对报纸媒体基本经济行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北京颇具代表性的7家报纸,抽取样本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把握北京报业市场的竞争态势及其经营行为,接着进一步分析北京报业赢得竞争优势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重点集中战略和创新战略。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的现实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对象。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进行简要地阐述,以便从整体上了解本文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竞争战略的文献综述。首先是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其次是对报业市场竞争战略的研究综述。第三部分:北京报业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的总体描述,并提出北京报业在竞争中所呈现的问题,以便整体上了解北京报业的行业概况。第四部分:北京报业经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五力模型”理论的研究思路探讨报纸媒介竞争的“五力模型”,从而直观地分析报纸媒介与政府、受众、广告商之间的基本公共关系。首先从读者角度出发,通过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中影响选择媒介的概率的因素(时间、精力、货币、交易成本等)和报偿保证(提高受众阅报满意度)的分析来探讨受众选择报纸的行为;接着从广告商出发,对广告商行为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决策博弈模型分析广告商的广告行为(做广告还是不做广告),从而得到广告商是否进行广告宣传的盈亏平衡点,从而把握广告商的行为取向;最后从报纸媒介角度出发,本文单纯地从经济效益出发,构筑一个面对受众和广告商两个市场的利润模型公式,分析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价格行为,并试图对报纸的定价策略给出一个合理的思路。第五部分:结合案例和实证调查对北京报业市场竞争战略进行分析:差异化战略、重点集中战略及创新战略。其中侧重通过对北京报业市场同质化程度的实证研究来分析差异化战略。即从版面设置、报道内容和报纸广告三个角度,在若干量化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把握北京报业市场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必要性和风险性。通过对竞争战略的分析来揭示不同战略对北京报业市场整体绩效的不同影响,从而为政府制定报业市场竞争政策,构建更为有效的报业市场竞争秩序和为报业经营者如何在报业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提供有价值的学术支持。第六部分:结论。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后续研究方向。

二、南京:报业零售市场争夺异常激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京:报业零售市场争夺异常激烈(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
第一章 财经媒体市场的竞争格局演化
    第一节 传统媒体时代财经媒体三维度竞争格局
        一、同一媒介之内的寡头垄断格局
        二、不同媒介间的不完全替代竞争
        三、不同地域层级的伞形竞争格局
    第二节 新兴媒体时代财经媒体两环节竞争格局
        一、财经市场内容环节新竞争格局
        二、财经新兴媒体的平台竞争格局
第二章 财经媒体市场的多方覆盖竞争
    第一节 财经媒体面临的覆盖竞争
        一、搜索引擎对财经媒体的覆盖竞争
        二、社交媒体对财经媒体的覆盖竞争
        三、在线应用对财经媒体的覆盖竞争
    第二节 财经媒体施加的覆盖竞争
        一、财经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覆盖竞争
        二、财经垂直平台对门户平台的覆盖竞争
        三、财经垂直平台对其他平台的覆盖竞争
第三章 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的形成逻辑
    第一节 财经媒体传统市场结构的形成逻辑
        一、管控制度对竞争格局的奠基
        二、商业模式对市场竞争的抑制
        三、技术约束对市场竞争的弱化
    第二节 财经媒体平台竞争格局的形成逻辑
        一、网络经济效应形成“赢家通吃”平台
        二、市场容量的激增对平台竞争的加剧
        三、技术对竞争的激化及对管控的消解
    第三节 财经媒体覆盖竞争格局的形成逻辑
        一、共同利润对覆盖竞争格局的主导
        二、交叉补贴对覆盖竞争格局的主导
第四章 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 促进内容环节竞争保障内容生产多样性
        一、市场结构对内容多样性的影响
        二、促进财经内容环节竞争的建议
    第二节 适用“技术中立”保障内容呈现均等性
        一、财经市场可能的“技术中立”
        二、财经市场适用“技术中立”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考缘起、概念界定及逻辑起点
        一、思考缘起
        二、逻辑起点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一、问题提出
        二、相关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对既有成果的分析与本文研究的关系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从集体价值到个人意识: 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1979-1991)
    第一节 重启与转型期的集体价值取向(1979-1983)
        一、政治主导或意义互构: 由《人民日报》的一条广告说起
        二、集体价值取向: 《光明日报》的广告生产(1979-1983)
    第二节 广告生产的生活“新叙事”(1983-1991)
        一、家居生活新想象: 松下电器橱窗广告
        二、流行文化新表达: “燕舞之歌”广告
        三、儿童日常新游戏: 变形金刚的软性广告
    第三节 博弈·徘徊·参与: 个人意识在广告实践中复苏
        一、“家居生活”与广告实践: 博弈协商的现代生活认同
        二、自我价值表达的广告实践: 社群分享与青年认同
        三、偶像崇拜与儿童广告实践: 现代工业与文化认同
    小结
第三章 建构工作-闲暇新关系: 广告生产的生活情境(1992-2001)
    第一节 广告生产与闲暇生活价值
        一、家庭空间市场化: 顺德碧桂园广告项目
        二、闲暇与“美好生活”: 宝洁的中国调查与洗发水广告
        三、整合统一的劳动者日常: “逆流而上”的大宝广告
        四、闲暇与购物关联的“生活想象”: 家乐福的陈列式广告
    第二节 在广告情境中“生活”: 角色、消费实践与认同
        一、角色转换与等级认同: 个人参与碧桂园广告生产的实践过程
        二、能动消费与互构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宝洁广告生产实践
        三、平民认同: 个人参与大宝广告生产的实践动机
        四、现代购物体验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家乐福广告生产实践
    第三节 再思考: 作为“工作-闲暇”分割的广告生产
        一、虚假补偿: 被广告生产分割的孤立“闲暇”
        二、大宝“逆流”: 试图构建“工作-闲暇”统一的日常情境
    小结
第四章 重塑“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2002-2009)
    第一节 打造“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过程
        一、休闲生活的广告效果: “不打广告”的星巴克及广告生产
        二、媒体时、空型塑生活圈广告地图: 分众传媒的广告生产
        三、城乡差异与老年生活广告化: 脑白金的“十差广告”奇迹
    第二节 广告化生活实践: 消费者到“生活者”认同
        一、“生活者”的自我表演: 广告化的个人“闲暇”
        二、“生活者”的生活圈广告实践: 延长的时效与分化的认同
        三、城乡关系与子女广告实践: 家庭新关系与情感认同
    第三节 再思考: “生活方式”作为“生活者”认同来源
        一、空间、技术与家庭情感的广告化:“生活方式”的实践性
        二、“生活方式”: 解体与重构的“生活者”认同的框架
    小结
第五章 广告生产再造“个人化”生活(2010-2018)
    第一节 广告生产再造的“个人化日常”
        一、“狂欢节”与幸福“日常”: 十年“双11”广告项目(2009-2018)
        二、“我”的困境“日常”: “11度青春”广告生产项目
        三、温情的“日常”: 《爸爸去哪儿》中的内容化广告生产
    第二节 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实践
        一、“抢红包”与“分享”: 个人时间的“主题化”狂欢实践
        二、制造话题与强制返场: 以广告生产的个人“日常”引导实践
    第三节 再思考: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意识危机
        一、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抽象的自我意识
        二、个人意识危机: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政治
    小结
第六章 认同困境: 对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反思
    第一节 广告化日常与自我认同困境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广告生产与日常实践
        二、自我认同困境的不同内涵与价值对话
    第二节 反思: “趋同·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及历史启示
        一、趋同与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
        二、对认同困境的反思及其历史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价值重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趋向成熟的中国广告业迎来数字时代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1.1.2 理论背景:数字时代的新价值、新管理视角
1.2 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界定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和基本结构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文的主要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设计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研究述评与理论资源
2.1 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研究评析
    2.1.1 多元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的理论内涵
    2.1.2 静态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与构成要素研究
    2.1.3 商业模式理论的功能与价值研究
    2.1.4 创新理论与动态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2.1.5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研究述评
2.2 管理学与经济学理论视角下的价值研究
    2.2.1 价值的理论内涵
    2.2.2 一元与多元之争:价值源泉理论
    2.2.3 价值链到价值网:价值工具论的演变 3 价值创新: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规律
3.1 工业社会价值系统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演进
    3.1.1 单一价值模块的报业广告批发商模式
    3.1.2 价值链延伸的全面服务广告代理制模式
    3.1.3 多价值链条并行的整合营销传播集团模式
3.2 广告公司的价值定位及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征
    3.2.1 从客观价值到主客观价值并重:广告公司在社会价值系统中的价值定位演进
    3.2.2 价值创新: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征 4 从解构到重构:“技术-价值范式”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
4.1 社会价值系统的内在价值逻辑:“技术-价值范式”
    4.1.1 社会价值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4.1.2 “技术-价值范式”:社会价值系统的价值逻辑
4.2 解构与重构:“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的社会价值系统的演进规律
    4.2.1 人类社会价值系统发展的连续与非连续性
    4.2.2 “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的社会价值系统的演进过程
4.3 “技术-价值范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演进决定性因素
    4.3.1 社会价值系统中的企业组织
    4.3.2 “技术-价值范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决定性力量
    4.3.3 企业家:“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历史推动者
4.4 从“自我完善”走向“价值重构”:“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4.4.1 从建构到解构:工业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主导的传统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4.4.2 从解构到重构: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迭代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5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基本范式以及其创新路径
5.1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特征以及价值实现机制
    5.1.1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的基本特征
    5.1.2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价值实现机制:价值网络
5.2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基本范式
    5.2.1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
    5.2.2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机制
5.3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机制
    5.3.1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来源
    5.3.2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内部竞争机制
5.4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5.4.1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形成的基础
    5.4.2 从解构到建构:大平台+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 6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实证研究一:基本范式的价值重构
6.1 研究方案
    6.1.1 问题、方法与工具
    6.1.2 案例的选择
    6.1.3 资料搜集与处理
6.2 从传统到数字,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比较分析
    6.2.1 以价值主张为主要判断依据的商业模式创新标准
    6.2.2 传统广告商业模式范式
    6.2.3 基于案例研究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
    6.2.4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结论 7 数字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实证研究二:新进入者与在位者的殊途同归
7.1 多案例研究设计
7.2 乘势而起:新进入者商业模式创新
    7.2.1 抓住市场的风口:新进入者在数字环境下的价值主张创新
    7.2.2 回应数字“技术-价值范式”:新进入者的商业模式建构的内在逻辑
    7.2.3 多赢:新进入者价值获取的意图
7.3 基因的选择: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
    7.3.1 基因的不对称动机:在位者的商业模式价值主张创新
    7.3.2 如何实现大梦想: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建构方式
    7.3.3 多元化的价值获取方式: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获取
    7.3.4 如何突破亚历山大难题:在位者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
7.4 结论与探讨一:数字“技术-价值范式”下的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实践驱动因素
    7.4.1 “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技术与价值需求的选择
    7.4.2 “大平台+小服务前端”:价值竞争与价值共创的耦合
    7.4.3 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内部驱动者:企业家(企业家精神)
7.5 结论与探讨二:价值视角下新进入者与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8 结论与展望
8.1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结论
8.2 广告公司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性思考
    8.2.1 培育内部企业家精神,塑造持续创新文化
    8.2.2 建设二元性组织,协调创新与效率矛盾
8.3 制度创新促进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8.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后记

(4)论报媒市场价格竞争的利弊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报纸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1.2 报媒的特殊性是“第2次销售”
        1.2.1 印刷成本
        1.2.2 平均期发数
        1.2.3 采编、发行、广告成本及其他
    1.3 武汉报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2 价格竞争是报媒发行竞争的核心
    2.1 报媒的定价目标和定价方式
        2.1.1 报媒的定价目标
        2.1.2 报媒的定价方式
        2.1.3 价格竞争是报媒竞争的核心
    2.2 中国报媒市场的4大价格战
        2.2.1 中国报业价格战的开端——上海报纸价格战
        2.2.2 1995年、1997年香港两次“割喉战”
        2.2.3 内地报纸市场觉醒的标志——南京报业价格战
        2.2.4 价格战从个案涌向全国——武汉报业价格战
    2.3 报纸为何要打价格战
        2.3.1 注意力资源的稀缺
        2.3.2 报纸是二次销售的商品
        2.3.3 报纸的价格富有弹性
    2.4 报纸为何不能白送
3 报媒竞争低价策略的利弊分析
    3.1 报业价格战的目标和方向
        3.1.1 价格战需为报纸的发行服务
        3.1.2 价格战要为增加广告收益服务
        3.1.3 价格战要为采编竞争服务
        3.1.4 价格战要为报纸引进人才服务
        3.1.5 价格战要服务于报纸的整体战略
    3.2 报媒价格战的益处
        3.2.1 老牌报媒守住阵地之策
        3.2.2 帮助新报纸抢市场的良方
        3.2.3 为报纸开拓广告资源
        3.2.4 促进报业改革
    3.3 报媒价格战的弊端
        3.3.1 报纸成了废纸
        3.3.2 增加出报成本
        3.3.3 造成经营混乱
        3.3.4 破坏赢利结构
        3.3.5 降低报纸品格
4 报媒企业应对价格过度竞争的对策
    4.1 报媒企业应对价格战应考虑的因素
        4.1.1 报纸自身的状况
        4.2.2 读者的类型
    4.2 报媒企业应对价格过度竞争的对策
        4.2.1 重视广告
        4.2.2 进行异质化竞争
        4.2.3 战后提价
        4.2.4 强势宣传,让价格战服从于整体战略
        4.2.5 重视人才
        4.2.6 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
        4.2.7 报业市场的内部商议
        4.2.8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报业的生态位定位与行业内战略选择研究 ——基于北京七家都市报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框架和主要概念界定
        1.4.1 本文的研究框架
        1.4.2 相关概念界定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在管理领域生态位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2.1.2 生态位理论在报业的研究现状
    2.2 企业生态位理论论点综述
        2.2.1 生态位的含义
        2.2.2 生态位因子识别
    2.3 总结
3 报业的生态位定位
    3.1 报业的生态位概念界定
        3.1.1 报业生态位含义
        3.1.2 报业生态位定位
    3.2 报业的生态位因子
        3.2.1 报业生态系统
        3.2.2 报业生态因子
    3.3 报业的生态位评价维度
        3.3.1 报业生态位宽度
        3.3.2 报业生态位重叠度
4 实证研究
    4.1 研究方法设计
        4.1.1 研究样本的选取
        4.1.2 生态位因子指标选取
        4.1.3 数据来源
    4.2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4.2.1 市场资源生态位实证研究
        4.2.2 渠道资源生态位实证研究
        4.2.3 受众因子生态位实证研究
        4.2.4 广告资源生态位实证研究
    4.3 北京各报纸的生态位评价结果分析
        4.3.1 生态位宽度的整体分析
        4.3.2 生态位重叠度的整体分析
        4.3.3 研究结果
5 行业内竞争战略选择研究
    5.1 基于生态位的竞争策略
    5.2 北京都市报的竞争策略
        5.2.1 宽生态位报纸的竞争策略
        5.2.2 小生位报纸的竞争策略
        5.2.3 中间位报纸的竞争策略
        5.2.4 报业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
        5.2.5 报业集团的生态对策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6)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关于报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三、本研究的框架思路
    四、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报业竞争力的理论概论
    第一节 竞争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联理论
    第三节 报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第四节 报业竞争力的一般要素分析
    第五节 报业竞争力的特殊要素分析
第二章 当代报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第一节 美国报业的发展
    第二节 日本报业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报业发展
    第四节 当代报业发展的特点
    第五节 当代报业发展的趋势
第三章 当代报业竞争环境的变迁及影响
    第一节 从传统到现代:世界报业竞争环境的变迁及影响
    第二节 从计划到市场:我国报业竞争环境的变迁及影响
第四章 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的基本格局
    第一节 "十五"以来我国报业竞争发展状况
    第二节 我国报业竞争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三节 我国报业竞争力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当代中国报业竞争的特征
    第五节 当代中国报业竞争的趋势
第五章 当代中国报业竞争环境的影响分析——以《福建经济快报》的兴衰为例
    第一节 《福建经济快报》的前身
    第二节 《福建经济快报》的发展
    第三节 《福建经济快报》的兴盛
    第四节 《福建经济快报》的衰亡
    第五节 《福建经济快报》亏损并停刊的原因透析
附录:见证《福建经济快报》兴衰的几个文件
第六章 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对报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增强报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提升中国报业竞争力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四节 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的前景展望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合肥报业市场都市报竞争态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都市报的涵义与特点
    第二节 都市报竞争的典型性
    第三节 都市报竞争的区域性
    第四节 竞争态势的定义与内涵
第二章 竞争参与者与竞争环境
    第一节 合肥报业市场都市报竞争参与者
    第二节 合肥都市报竞争环境与竞争格局
第三章 合肥报业市场竞争关系分析
    第一节 可替代性指标分析
    第二节 基于版面内容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报纸涨价对中国报业市场格局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闻纸价格一涨再涨, 报纸提价应对
二、市场格局流变, 新一轮洗牌开始
三、中国报业的未来走向分析

(9)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 在改革的年代里成长进步——1992—2007:中国传媒业16年市场经济进程纪事(论文提纲范文)

这是中国报业向外扩张发展的起步之年, 也是报业经营进入风险区的开始
中华工商时报——英雄创业故事正在远去
陈锡添——深情橼笔写东风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 1993年都可以被列入中国传媒业的黄金岁月之一
中国经营报——一张报纸记录一个时代
杨伟光——转圆石于千仞山
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报业自身的发展, 中国报业走到集团化的十字路口
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改革领军疾行
丁望——一个真正的报人
都市报浪潮在城市蜂拥而起, 中国报业开始进入充满竞争激情的都市时间
华西都市报——开启中国都市报的时代
崔恩卿——留恋美好的时光
政治家们显示出的智慧和韬略, 才是真正促动中国传媒业新闻改革的力量
广州日报——中国报业运营首开先河
江艺平——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庇护下, 相当一批发行量未达生死线的行业报逃过一劫
南方都市报——影响源自最深沉的责任
瞿优远——赢下每一场战争
晚报早出实在算不上是一次竞争的胜利, 终结自己命运的失败
财经——在浮躁风气中学会从容
胡舒立——“最危险的女人”
    传媒与资本的故事不断上演着, 或悲或喜, 或者友好分手, 或者无情决裂
南方周末——为社会的进步呐喊张目
邵云环——生命的最后诠释
资本与利益的胁迫和诱惑, 把传媒业带入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错位窘境
新周刊——当灿烂的时刻渐成往事
李颖——一本书开始梦想
真正的报业竞争需要遵守市场游戏规则, 需要竞争对手之间保持足够风度
人民网——做中国的网上主流媒体
何力——一生所卖惟自己
网络媒体终于得到政治生活正式认可, 开始与报纸、广播和电视平起平坐
21世纪体育——生命如同流星一样短暂
席文举——中国都市报之父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机会的电视年代, 我们最不缺乏的是成为时代华纳的梦想
新京报——跨地区合作办报的蓝本
穆青——人民真正的朋友
网络媒体咄咄逼人的成长姿态, 越来越让众多传统媒体感到寒意袭来的危机
北京青年报——在资本市场里学习生存
程益中——也无风雨也无晴
充满豪情却缺少约束力的宣言, 根本无法成为报纸对抗网络媒体的救命稻草
北京广播电视报——全城赠阅模式遭遇失败
吴海民——盛世危言惊四座
不必对中国报业面临的问题惊慌失措, 因为从业者失去信心才是真正的危机
京华时报——道德是报业竞争的标尺
周瑞金——出世之心言天下
中国传媒业正在新的起点重新开始, 就像1992年的春天一样充满想象和希望
网络媒体——显示互联网的传播力量
兰成长——食物链终于断了

(10)北京报业市场竞争战略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现实背景和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
2. 报业竞争战略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竞争战略基本概念的阐释
    2.2 国外学者对竞争战略的研究成果
    2.3 国内学者对报业市场及其竞争战略的研究成果
3. 北京报业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总体概述
    3.1 从数字上看北京报业市场规模与结构
    3.2 北京报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3 北京报业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4. 报纸媒介经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4.1 报纸媒介的基本社会公共关系概述
    4.2 报纸与政府的公共关系分析
    4.3 报纸与受众行为特性的调查及理论分析
    4.4 广告商选择报纸媒介的博弈分析
        4.4.1 建立模型
        4.4.2 广告商广告行为分析(以A 广告商为例)
    4.5 报纸媒介市场行为特性的经济学分析
        4.5.1 简单模型
        4.5.2 改进模型
        4.5.3 复杂模型
5. 北京报业市场竞争战略实证分析
    5.1 差异化战略
        5.1.1 北京报业市场同质化现象的实证分析
        5.1.2 差异化战略的实施途径
        5.1.3 差异化战略的优势与风险
    5.2 重点集中战略
    5.3 创新战略
6. 结论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本文存在缺陷及其后续研究方向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南京:报业零售市场争夺异常激烈(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研究[D]. 管雅月.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D]. 陈凌.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3]价值重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李斐飞. 武汉大学, 2017(06)
  • [4]论报媒市场价格竞争的利弊与对策[D]. 肖丽琼.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1)
  • [5]报业的生态位定位与行业内战略选择研究 ——基于北京七家都市报的实证研究[D]. 尹娜.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2)
  • [6]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研究[D]. 王秋苹.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8)
  • [7]合肥报业市场都市报竞争态势研究[D]. 马飞. 安徽大学, 2010(12)
  • [8]报纸涨价对中国报业市场格局的影响分析[J]. 田珂. 中国报业, 2009(03)
  • [9]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 在改革的年代里成长进步——1992—2007:中国传媒业16年市场经济进程纪事[J]. 董宽. 新闻三昧, 2008(Z1)
  • [10]北京报业市场竞争战略实证研究[D]. 钟冬香. 北京工商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南京:报业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