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与脑梗死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衰老与脑梗死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一、衰老和脑梗死的发病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强[1](2021)在《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即急性脑梗死,中医称缺血性中风,是脑组织因局部的血流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目前溶栓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适应证严格、时间窗短、出血和再灌注损伤风险高,其临床效果受到限制。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中风独具优势。中医认为痰热腑实证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最为常见的证型,而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是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代表性方剂。星蒌承气汤“脑病治肠”、“上病治下”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菌-肠-脑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多临床试验及系统性综述已证实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确切临床疗效与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其效应机制研究尚且不足。因此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及肠道微生态理论,深入探讨缺血性中风的肠道微生态机制及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的效应机理。目的:基于中医“上病治下”理论与现代医学“菌-肠-脑轴”理论,(1)通过中药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全面探讨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机制;(2)明确具有“化痰通腑”作用的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验证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关键靶点与通路;(3)探讨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通腑”与“通便”差异的肠道微生态机制;(4)观察星蒌承气汤对伪无菌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菌-肠-脑轴的影响,验证星蒌承气汤通过直接影响肠道菌群而改善脑卒中预后的假说。方法:(1)借助TCMSP、BATMAN-TCM、ETCM及TCMID等数据库收集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应用STITCH等对未找到靶点的化合物进行靶点预测。通过6个数据库挖掘缺血性卒中的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对交集靶点进行高级功能分析,并用cytoscape3.6.0构建PPI、化合物-靶点及药物-靶点-通路网络。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CAO)组、星蒌承气汤(XCD)组、尼莫地平(Nim)组及舒泰清(PGE)组,通过制备高脂低纤维饮食复合线栓法的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模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除胶实验、TTC和TUNNEL染色,综合评价星蒌承气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运用ELISA、W estern blot等技术验证网药关键靶点与通路;(3)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XCD组、Nim组与PG E组,通过制备高脂低纤维饮食复合线栓法的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模型,采用高通量16srDNA基因测序、代谢组学技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ELISA及流式多因子技术分别对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及其受体GPR43、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NE及TH、血清MTL、脑IBA-1及GFAP、血清炎症因子)进行分析;(4)雄性C57BL/6小鼠在术前14天服用多种抗生素剔除肠道菌群后,随机分为:伪无菌假手术(ABX-Sham)组、伪无菌模型(ABX-MCAO)组以及伪无菌中药(ABX-XCD)组,通过神经功能评分、除胶实验、TTC染色以及高通量16srDNA基因测序、代谢组学技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ELISA及流式多因子技术,观察中药对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1)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星蒌承气汤包含51个活性成分及44个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交集靶点。高级功能分析显示星蒌承气汤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与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凋亡过程的调控、炎症反应、内皮屏障的建立以及对脂肪酸的反应有关。星蒌承气汤发挥作用的有10条关键KEGG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得到AKT 1,PTGS2,TNF,TP53,CASP3,IL1B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对接能力。(2)星蒌承气汤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网络药理学关键靶点及通路的影响:①神经功能评分:与MCAO组相比,XCD组及Nim组术后48h及72h Longa评分降低(P<0.05),PGE组未见变化(P>0.05)。②除胶实验:XCD组和Nim组术后48和72h的接触和去除胶带时间缩短(P<0.05),PGE组未见变化(P>0.05)。③TTC染色:XCD组梗死面积下降(P<0.05),Nim组及PGE组未见变化。④TUNNEL:MCAO组梗死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XCD组和Nim组TUNEL阳性染色减少(P<0.05)。⑤网络药理学验证:XCD组及Nim组TNF-α含量具有下降趋势(P>0.05);XCD组p-AKT、PI3K及NF-κB蛋白表达具有升高趋势。AKT蛋白表达组间未见明显变化(P>0.05)。(3)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菌-肠-脑轴影响:①肠道菌群:与MCAO组相比,XCD组α多样性有升高趋势,Nim组及PGE组无显着变化。β多样性显示MCAO组与Sham组PCoA曲线有显着差异(P<0.05)。MCAO组拟杆与变形杆菌门显着增加,厚壁菌门显着减少;XCD组拟杆菌比例显着降低,疣微菌门显着增加,Nim组变形菌门显着增加,厚壁菌门进一步降低,PGE组菌群组成与MCAO相似,变形杆菌略降低。此外,XCD组Akkermansia比率增加,Nim组Klebsiella增加最为显着,而 PGE 组 Parabacteroides 和Escherichia/Shigella增加较为显着。②SCFAs 及GPR43:MCAO组的SCFAs含量显着降低(P<0.05),XCD组丁酸含量增加(P<0.05)。XCD组及Nim组GPR43表达显着降低(P<0.05)。③自主神经途径:XCD组NE有下降趋势,PGE组NE有上升趋势(P>0.05)。MCAO组及PGE组TH蛋白表达上升(P<0.05),XCD组及Nim组TH表达未见显着变化趋势(P>0.05)。④神经内分泌途径:MCAO组MTL显着升高(P<0.05),PGE组有升高趋势(P>0.05),XCD组及Nim组MTL显着下降(P<0.05)。⑤免疫途径:MCAO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显着活化,小胶质细胞迅速从“静息态”转变为“激活态”,从梗死周边区域向病变部位募集,而XCD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较MCAO组降低。MCAO 组 TNF-α、IL-17A、IL-22 升高(P<0.05),而 XCD 和 Nim 组的 IL-10显着升高(P<0.05),TNF-α、IL-17A 和 IL-22 降低。(4)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影响:①神经保护作用:与ABX-MCAO组相比,ABX-XCD组在Longa评分、除胶实验及TTC染色等方面未见显着变化(P>0.05)。②肠道菌群:ABX-MCAO和ABX-XCD组的α多样性低于ABX-Sham,PCoA分析显示ABX-XCD组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和组成与AB X-MCAO组相似。相对丰度结果显示,在ABX组中,小鼠的微生物区系均以变形杆菌为特征,这与正常小鼠有显着差异。LEfSe分析显示MCAO组富集了更多的病原体或机会性病原体,包括Bacteroidetes,EscherichiaShigella与Helicobacter,而 XCD富集了Verrucomicrobia和Akkermansia等有益菌群。条件致病菌如Streptococcus,Lact ococcus,Morganella,Klebsiella,Proteobacteria,Enterobacteriaceae 等在 ABX-XCD组富集显着增多。PGE组富集菌群主要有oSelenomonadales、cNegativicutes、gRomboutsia及fPeptostreptococcaceae。③SCFAs 及 GPR43:ABX-XCD 的丙酸显着下降(P<0.05)。ABX-MCAO 组 GPR43 表达显着上调(P<0.05),ABX-XCD 组 G PR43表达显着降低(P<0.05)。④自主神经途径:ABX-XCD组NE含量未见显着变化(P>0.05),TH蛋白表达未见显着变化(P>0.05)。⑤神经内分泌途径:ABX-MCAO组MTL升高趋势(P>0.05),ABX-XCD组MTL未见显着变化(P>0.05)。⑥免疫途径:ABX-XCD组IL-22显着升高(P<0.05),IL-17A有降低趋势(P>0.05),余未见显着变化趋势(P>0.05)。ABX-MCAO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显着升高,小胶质细胞显着活化,ABX-XCD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较ABX-MCAO组有降低趋势。结论: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效应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其对伪无菌小鼠中风模型则未发现确切的脑保护效应,说明其脑保护的部分机制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实现的。其具体机制包括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含量,增强肠道短链脂肪酸受体GPR43表达,增加血液IL10、减少TNF-α等炎性因子及MTL水平,最终减少梗死区域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达到中风脑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成果对中风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中风后便秘患者,仅仅“通便”治疗是不够的,需要结合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中医药“化痰通腑”治疗,才能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刘玥欣[2](2021)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鹿茸多肽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鹿茸多肽(Velvet antler peptide,VAP)对神经元修复及保护作用,阐释VAP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作用机制,为临床鹿茸防治MCI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体内、体外实验,探讨VAP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MCI作用机制。1 VAP鉴定及检测利用双缩脲法鉴定VAP理化性质;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VAP分子量;利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Precolumn derivatizat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D-HPLC)测定VAP不同成分含量。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鹿茸改善MCI的作用机制利用TCMID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筛选鹿茸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OMIM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筛选MCI作用靶点;利用Venny 2.1在线作图工具平台筛选鹿茸-MCI作用靶点;利用STRING 11.0蛋白质互作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0网络拓扑属性分析软件,基于拓扑分析、聚类分析筛选PPI网络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 3.8.0网络拓扑属性分析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分析核心成分;利用R语言及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对共同靶点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代谢通路等进行归纳。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VAP改善不同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东莨菪碱法、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分别诱导不同MCI大鼠模型。利用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VAP对不同MCI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VAP对不同MCI模型大鼠海马区病理学变化的影响;利用ELISA检测VAP对不同MCI模型大鼠血清中SOD、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睾酮(Testosterone,T)、皮质醇(Cortisol)含量变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VAP对不同MCI模型大鼠海马区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4基于代谢组学分析VAP改善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二级质谱联用(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对由腹腔注射东莨菪碱法复制的MCI模型大鼠脑组织、肾脏进行检测,分析各组间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动态变化情况。5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VAP拮抗由冈田酸(Okadaic acid,OA)诱导的受损HT22细胞的作用机制利用OA诱导HT22细胞损伤建立模型,给药后,利用CCK-8法检测HT22细胞活性,WST-1法、可分光光度法检测HT22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或含量变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T22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 VAP鉴定及检测实验中选用的VAP理化性质为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2k Da,由17种氨基酸组成,其中必须氨基酸共有7种,含量为393.39±1.65g/kg,氨基酸总含量为826.55±10.75g/kg,不同成分含量稳定,可用于本实验研究。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鹿茸改善MCI的作用机制鹿茸中多数活性成分为VAP中的重要构建物质,利用交互网络发现鹿茸活性成分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改善MCI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体内神经信号转导、神经元损伤、氧化应激过程、性激素类作用等途径相关,为本研究探讨VAP对MCI的改善作用提供方法与思路。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VAP改善不同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VAP能够提高不同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海马区固缩现象,增加不同MCI模型大鼠血清中SOD、BDNF、NGF、VEGF、T、Cortisol含量(P<0.05或P<0.01),减少MDA含量(P<0.05或P<0.01),升高Bcl-2、m TOR表达水平(P<0.05或P<0.01),降低Bad、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P<0.05或P<0.01)。4基于代谢组学分析VAP改善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VAP改善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脑内叶酸及脂质代谢、环磷酸腺苷能量循环、氨基酸生物合成,以及肾脏中性激素分泌等多种途径相关。5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VAP拮抗由冈田酸(Okadaic acid,OA)诱导的受损HT22细胞的作用机制VAP能够提高受损HT22细胞存活率(P<0.01),增强受损HT22细胞中SOD、GSH-PX活力(P<0.01),减少MDA含量(P<0.01),降低Bad、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1),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P<0.01)。结论:VAP可能通过“填精补髓”作用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拮抗由OA诱导的受损HT22细胞,并提高不同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调节肾脏功能、促进神经元细胞生长、增殖与分化,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脑内叶酸及脂质代谢、环磷酸腺苷能量循环、氨基酸生物合成,以及肾脏中性激素分泌等多种途径相关。

米淑琦[3](2021)在《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脑卒中后遗症期遗留吞咽障碍或肢体障碍导致长期卧床的患者是肺炎的高发人群,具有基础情况差、病原菌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西医常规治疗手段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化痰、氧疗等对症处理为辅,在控制感染、排痰不畅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受到关注。既往不少针灸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针刺、拔罐分别用于肺炎的治疗中,具有抗炎、改善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能够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本次研究在于探究针罐结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的优势所在。研究目的1.基于现代文献数据挖掘,探究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提供选穴依据。2.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评价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拔罐在肺炎治疗的作用优势及特点,为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提供参考。3.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针罐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针罐结合辅助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治疗作用,包括对患者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排痰方面)、血液炎性指标、预后等,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提供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1.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分析计算机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4个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2月,纳入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观察、队列研究。采用Excel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6.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分析针灸疗法在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2.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 CNKI、CBM、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Libaray,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1年2月,纳入相关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拔罐在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及有效率方面的作用。3.针罐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依据随机数字表,将6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分至试验组、对照组。3.1治疗方案3.1.1对照组根据2019年《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制定西医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原发病;先使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回示后改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并积极施以化痰、吸氧、退热等对症治疗。治疗7天是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3.1.2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和拔罐治疗。针刺:主穴为肺俞、大椎、尺泽、合谷、足三里。实证加中脘;虚证加气海。发热加鱼际,腹胀便秘加天枢,咳痰不畅加天突。操作:患者取侧卧位,针刺肺俞、大椎,肺俞行平补平泻法30秒,大椎行提插泻法15秒,均不留针;而后取仰卧位,针刺合谷、尺泽、足三里,诸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30秒,留针15-20分钟。拔罐:选穴为大椎、风门、肺俞以及依据胸部听诊啰音较多部位局部选穴。操作: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先在上背部和听诊啰音较多部位施予闪罐,而后在上述选穴施予留罐5分钟,力度使得罐内皮肤隆起约1-2mm,不宜过度吸拔。每日行针刺、拔罐治疗各1次,治疗7天是1个疗程,共1个疗程。3.2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3.2.1主要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排痰积分:痰液性质和排痰量。评价时点:每日监测,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结束后进行比较。3.2.2次要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包括血WBC、NE%、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患者第14天、第28天死亡率。评价时点:实验室指标、CPI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结束后评价。死亡率于治疗结束后第14天、第28天随访记录评价。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一1.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出4276篇文献,查重后剩2740篇文献,最终纳入44篇文献,共提取处穴位处方51组,涉及腧穴82个,总频次340次。1.2结果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选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居多;取穴以四肢、背腰部为主;五输穴、交会穴、背俞穴、络穴较为常用;根据关联规则分析核心穴对:曲池-足三里-合谷。根据聚类分析可分为三大类:足三里、曲池、合谷、太冲、丰隆;列缺、中府、风池;脾俞、肾俞、肺俞、大椎。2.文献研究二2.1纳入文献情况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到714篇文献,最终纳入1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表时间为2007-2020年,均为中文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均为单纯拔罐加西药治疗与西药对照。9项研究对象为儿童,余4项研究对象为成年人,又以中老年人居多。2.2结果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RR=1.19,95%CI(1.14,1.24),P<0.0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能缩短患者退热、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MD=-0.46 天,95%CI(-0.68,-0.24),P=0.0005;MD=-1.86 天,95%CI(-2.05,-1.67),P<0.00001;MD=-1.00 天,95%CI(-1.13,-0.87),P<0.00001]。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而言,试验组能缩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改善肺部体征。3.临床研究3.1排痰积分在排痰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排痰积分经治疗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治疗第3天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痰液性质积分,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排痰量积分,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第3天(P<0.01);对照组中,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评价时点的两两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血液炎性指标WBC在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分别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相比均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NE%在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3天NE%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第7天低于第3天(P<0.01);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治疗各时点两两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第7天、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治疗第7天较第3天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3 CPIS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CPIS评分显着降低(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第3天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评价时点的两两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5第14天及第28天死亡率两组患者在第14天、第28天死亡率经卡方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结果提示:针灸治疗本病重视近部选穴,循经远取;阳经使用居多;强调特定穴使用;核心穴对是“曲池-合谷-足三里”。2.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提示: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肺炎能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和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提高临床有效率,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3.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针罐结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较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改善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改善痰液性质、减少痰量有明显优势;能够降低血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向宪文[4](2020)在《地黄饮子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地黄饮子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临床治疗效果,初步探讨脑梗死后MCI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间在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康复科住院且辨证为肾虚痰阻型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分别是针药联合并用组(简称针药组)、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和对照组各42例,针刺组3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进行统计学比较,使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和一般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针药组应用地黄饮子水煎剂口服,早晚各250ml,日1剂,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治疗,日1次;对照组每日分三次口服艾地苯醌,每次30mg(1片),饭后服用;针刺组应用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治疗。以上治疗每6周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续2个疗程。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MBI)、经颅多普勒(TCD)和血脂三项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1.因患者个人因素,针药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退出。最终针药组统计完成41例,对照组41例,针刺组30例。2.MMSE评分:治疗前评分未发现三组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后MMSE评分三组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1个疗程相比,2个疗程评分有升高趋势,有显着性差异(P<0.05)。比较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增加,并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着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3.MoCA评分:治疗前评分三组无显着性差异,治疗后MoCA评分三组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1个疗程相比,2个疗程评分有升高趋势,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增加,并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着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4.HAMD17项:治疗前评分未发现三组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后HAMD17项评分三组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1个疗程相比,2个疗程评分有下降趋势,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着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5.MBI评分:治疗前评分未发现三组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后MBI评分三组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性显着(P<0.05);与1个疗程相比,2个疗程评分有升高趋势,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增加,并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着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6.TCD检查: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患者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数值和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数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2个疗程后,三组患者的Vs、Vd数值均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RI、PI数值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7.血脂:治疗前三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着性差异;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着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8.临床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针药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71.4%,针刺组76.7%,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地黄饮子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能有效治疗脑梗死后MCI,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艾地苯醌和单纯针刺治疗,并呈一定时效性。2.地黄饮子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MCI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血粘度,改善循环有关。

王瑜[5](2020)在《灵龟八法对衰老大鼠肝组织端粒及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衰老模型大鼠端粒(Telomere)、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抑癌基因p53、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激酶C(PKC)、蛋白磷酸酶2A(PP2A)表达的影响,从端粒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角度探讨灵龟八法延缓衰老的机制,为灵龟八法延缓衰老提供更多实验依据。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共4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灵龟八法预防组、灵龟八法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溶液制备亚急性衰老模型,共42天。造模期间正常组正常称重和抓取,不注射任何药水;灵龟八法预防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造模结束后继续常规饲养;灵龟八法治疗组在造模期间不做治疗,在造模结束后的次日进行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共28天。实验结束的次日处死全部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肝组织中TERT、p53、Rb的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相对端粒长度和TERT、p53、Rb的m RNA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KC、PP2A活性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相对端粒长度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龟八法预防组和灵龟八法治疗组大鼠相对端粒长度显着长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p53和Rb的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龟八法预防组和灵龟八法治疗组大鼠p53的蛋白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p53和Rb的m RNA表达、Rb的蛋白含量均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TERT表达显着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龟八法预防组和灵龟八法治疗组大鼠TERT表达显着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PKC表达显着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龟八法预防组和灵龟八法治疗组大鼠PKC表达显着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PP2A表达显着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龟八法预防组和灵龟八法治疗组大鼠PP2A表达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灵龟八法预防组与灵龟八法治疗组相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但从数据看来预防组优于治疗组。结论:(1)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能有效延缓衰老大鼠肝组织中端粒长度缩短的时间,维持染色体的稳定;能有效增加衰老大鼠肝组织中TERT的表达,激活端粒酶的活性以维持细胞增殖,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2)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能有效增加衰老大鼠肝组织中PKC的表达,下调衰老大鼠肝组织中p53、Rb的表达,下调衰老大鼠肝组织中PP2A的表达,增加细胞的抗衰老能力,控制衰老信号的进一步传导,使停滞的细胞周期得以恢复,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3)灵龟八法对衰老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治疗组能达到与预防组相当的疗效。但从各项数据看来预防组则稍优于治疗组,这也提示我们对于延缓衰老,早做预防可能效果更好。

刘齐[6](2020)在《阴虚质女性渐衰期的肠道菌群与宿主NF-κB信号通路共变化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人体的衰老和老化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养生防衰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主题。明确衰老的机制,阐明衰老过程中人体各组织、器官乃至细胞、分子的生理病理改变,有助于解释各类疾病的原理,同时也有利于人类的防病和保健。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主要学说之一,以此为切入点剖析衰老的机制,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人的体质与衰老具有相关性,偏颇体质更易衰老,其中阴虚质的衰老特征表现最明显。同时肠道菌群对人体衰老的过程有一定影响,并与宿主的相关基因存在共同变化特征。已有研究提示,阴虚质存在肠道微生物失衡,及与细胞衰老经典NF-kB活化途径相关因子mRNA表达异常等现象。《黄帝内经》中记载女性在“五七”至“七七”年龄阶段具有逐渐衰老的特点,这一阶段属于女性的“渐衰期”。而阴虚质女性渐衰期肠道菌群是否参与基因共变化调控尚未证实。本课题基于“体衰相关论”,通过研究阴虚质女性渐衰期的多项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微生物的情况,揭示阴虚质女性渐衰期特有的生理特点和菌群特征,以此为基础研究宿主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与肠道内微生物的共变化机制。方法: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体质判定,选取年龄35-49周岁阴虚质和平和质女性各30名志愿者,采集血液和粪便样本。血液样本一部分运用生化法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另一部分使用Trizol试剂分离总RNA,反转录后用预混液将cDNA和引物采用qRT-PCR分析,研究编码TAK1,NFKBIA,CCL4,BCL2A1和IL8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粪便采集完成后,提取样本的基因组DNA,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纯度和浓度,再做PCR处理。以PCR产物的浓度为依据等量混样,后用1×TAE浓度2%的琼脂糖胶电泳纯化PCR产物,剪切回收目标条带,进行相关文库的构建后,开始16S rDNA测序。最后通过对肠道微生物检测定量各组样品中细菌的丰度和转录组mRNA表达量计算之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找到它们的相关性,研究菌群与基因之间共变化的关系。结果:1.与平和质组相比,阴虚质组样本的TG、HGB、PDW、MPV、RDW-SD、P-LCR数值均较低,WBC、RDW-CV的数值均较高(P<0.05),其中两组PDW、MPV、RDW-CV、RDW-SD、P-LCR的指标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2.在各水平上,与平和质组相比,阴虚质组具有独特的肠道菌群特征,在菌群的相对丰度,多样性,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而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的差异性是两组肠道菌群各方面差异的物质基础,其中阴虚质组相对丰度较大(P<0.05)的微生物类别分别是:脱硫弧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不明蓝细菌科(unidentified Cyanobacteria)、互养菌科(Synergistaceae)、甲烷杆菌科(Methanobacteriaceae)、不明弧菌科(unidentified Victivallales)、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和优杆菌科(Eubacteriaceae);刺骨鱼菌属(Epulopiscium)、不明蓝细菌属(unidentified Cyanobacteria)、芽孢杆菌属(Cloacibacillus)、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不明弧菌属(unidentified Victivallales)、Sanguibacteroides菌属。阴虚质组相对丰度显着较大(P<0.01)的微生物类别分别是: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不明蓝细菌纲(unidentified Cyanobacteria)、互养菌纲(Synergistia)和甲烷杆菌纲(Methanobacteria);脱硫弧菌目(Desulfovibrionales)、不明蓝细菌目(unidentified Cyanobacteria)、互养菌目(Synergistales)、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和根瘤菌目(Rhizobiales);不明根瘤菌科(unidentified Rhizobiales);和草酸杆菌属(Oxalobacter)。阴虚质组相对丰度较小(P<0.05)的微生物类别分别是:弧菌目(Vibrionales);弧菌科(Vibrionaceae);粪芽孢菌属(Coprobacillus),弧菌属(Vibrio)。阴虚质组相对丰度显着较小(P<0.01)的微生物类别分别是:梅迪巴特菌属(Merdibacter)。3.与平和质相比,阴虚质组中NFKBIA、CCL4mRNA表达显着上调,BCL2A1 mRNA显着下调(P<0.05)。同时相关基因的表达与阴虚质组的肠道菌群特征微生物存在较广泛的正相关关系,与平和质组肠道微生物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本课题以中医理论关于女子“五七”至“七七”的生理特征描述为切入点,将中医理论关于女性“天癸”衰老过程论和中医体质理论相结合,重点研究阴虚质女性“五七”至“七七”渐衰期的生理病理分子生物学特征,综合运用基因遗传学、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将反映先天遗传的基因表达与反映后天获得影响的肠道微生物关联起来,探明阴虚质女性渐衰期肠道菌群和基因共变化的部分调控机制。研究发现阴虚质女性渐衰期与平和质相比,在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阴虚质这种血液生化指标的特点可能反映了促炎因子在炎性衰老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且衰老程度重于平和质。另一方面,与平和质相比,阴虚质肠道菌群的差异性也是阴虚质人群衰老特征较其他体质更明显的原因之一。结合NF-κ B信号通路相关mRNA的表达结果分析,证实了相关基因存在与肠道菌群的共变化机制,同时与平和质相比,这种阴虚质的共变化特点是机体衰老倾向更高的原因之一。

郑佳欣[7](2020)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及卒中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指出[目的]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导致不良预后,也是导致死亡和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SAP可能与卒中后发生的免疫抑制有关,卒中后机体免疫系统失衡,外周血白细胞成分比例发生改变。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标记物,卒中后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具有简便易检测的优点,可能是一个客观定量的血清炎性指标,临床应用于预测和诊断SAP。本文通过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通过检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外周血中细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探讨其对SAP的预测及诊断价值,并分析NLR与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及不良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99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AP将患者分为SAP组31例和非SAP组68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缺血性心脏病史、房颤史、卒中史、吸烟史、饮酒史、NIHSS评分、心衰史、肾功能障碍史、抑酸药物的使用、留置胃管等,并在入院后第二天采集血常规、血脂及空腹血糖,计算NLR,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患者进行评分。采用 SPSS21.0 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M(Q25-Q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LR预测SAP的准确性,利用约登指数选取最佳预测截断值。应用Pearson相关评估NLR与入院NIHSS评分的相关性、NLR与出院mRS评分的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AP组患者年龄、卒中史、吞咽功能障碍、抑酸药物使用、留置胃管、NIHSS评分、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NLR与非SAP组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SAP组和非SAP组在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房颤、吸烟、饮酒、心衰、肾功能障碍、卒中类型与卒中部位、血脂水平和白细胞计数之间的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对SAP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年龄、既往卒中史、留置胃管、NIHSS评分和入院NLR是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95%可信区间为0.658~0.813(P<0.05),当取4.32为NLR预测SAP截断点时,约登指数最大,其敏感度为0.853,特异度为0.613。卒中后NLR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25,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患者NLR高于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和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P<0.05)。NLR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159,P=0.116),预后不良组患者NLR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卒中史、NIHSS评分、留置胃管和入院NLR是住院期间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当NLR>4.32时对SAP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入院NLR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高NLR可能与卒中不良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娜[8](2016)在《基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论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季节性规律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田深入探讨四时-阴阳-五行-五脏的关系以及“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在脏腑生理病理变化中的应用,讨论“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与天人相应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四时时令里松果体、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关指标含量的测定,分析实验指标变化出现差异的原因,为“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现代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以《黄帝内经》为主,分析四时-阴阳与五脏的关系,并依据五行休王学说,分析脏腑生理病理变化与四时-阴阳的关系,论述“天人相应”整体观思想与“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五脏相关病症以及五脏应时的现代实验研究成果,论述“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整体观思想,并探讨其在中医藏象本质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2实验研究2.1总体设计本研究选择对光周期敏感的金黄仓鼠(叙利亚仓鼠)为实验研究对象,以四时时令(2013、2014年)为分组依据,测定生理状态下,松果体中褪黑素(MT)含量、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活性水平变化,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关指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3、T4)以及甲状腺AANAT、HIOMT活性、MT含量,为“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提供实验依据。2.2实验动物健康雄性金黄仓鼠,质量(130±10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供应。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标准进行分组,每组6只,且均于各节气日前2周购入。饲养条件为:自然光照,湿度50%-70%,室温冬季(18±2)℃,夏季(25±2)℃。动物组织取材时间:分别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节气日傍晚将动物移至暗室,并于当晚22:00开始取材。2.3指标检测松果体中的MT、AANAT、HIOMT,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各组织中TRH、TSH、T3、 T4、AANAT、HIOMT、MT,以上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含量。2.4分析、统计方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n=6)表示,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两组间比较时,用LSD-t检验或2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积差或者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标准,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松果体中MT含量、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活性的四时变化金黄仓鼠松果体中MT、AANAT、HIOMT含量变化均有显着差异(P<0.05),其含量变化有季节节律性,表现为春分、冬至较高、秋分降低的趋势。并且松果体AANAT、HIOMT活性的季节性变化与松果体MT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呈现正相关。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关激素的四时变化下丘脑TRH、垂体TSH激素含量变化有显着差异,并且均在春分出现峰值,夏至出现最低值;甲状腺中T3、T4含量变化季节差异性不明显;甲状腺HIOMT、AANAT活性变化有差异(P<0.05),有秋分最低、冬至高的趋势。结论1理论部分讨论了四时、阴阳、五脏的关系,并从气的角度阐释“天人相应”思想,为“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思想提供理论依据,从理论角度论述了中医藏象内涵。2松果体分泌的MT含量变化有季节节律性,其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含量变化也有季节节律性,并且MT变化与AANAT、HIOMT活性有关。说明松果体功能的季节节律性,可以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调节,并调控其他器官功能。3下丘脑TRH、垂体TSH含量有季节节律性变化,甲状腺T3、T4含量变化趋势与TRH、TSH一致。说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是有季节节律性的,其功能会随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出现适应性调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9](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说明

许荣家,于国力,凡红,时敏秀[10](2002)在《衰老和脑梗死的发病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和不同年龄正常人周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APAAP法及SIRD法,测定不同年龄组周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结果正常老年前期及老年组CD4明显低于青壮年组,脑梗死组CD3、CD4、CD4/CD8又明显低于正常组;各组中CD3、CD4、CD4/CD8有随增龄而有明显降低或降低趋势,CD8有随增龄而增高趋势;IgG、IgA、IgM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衰老和脑梗死的发病与细胞免疫有关,与体液免疫无关。

二、衰老和脑梗死的发病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衰老和脑梗死的发病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星蒌承气汤药效物质基础及对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1 大黄
        1.1 中医认识
        1.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2 胆南星
        2.1 中医认识
        2.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3 瓜蒌
        3.1 中医认识
        3.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4 羌活
        4.1 中医认识
        4.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5 芒硝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肠道微生态理论的缺血性卒中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失调
        2 菌-肠-脑轴
        3 从肠到脑的上行通路
        4 从脑到肠的下行通路
        5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与肠道菌群
        6 卒中并发症的肠道微生态机制
        7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星蒌承气汤化学活性成分的检索与筛选
        2.2 星蒌承气汤化学成分及缺血性卒中靶点筛选
        2.3 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
        2.4 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2.5 可视化网络构建与分析
        2.6 分子对接
    3 研究结果
        3.1 星蒌承气汤潜在化学活性成分的检索与筛选结果
        3.2 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靶点及缺血性卒中靶点预测结果
        3.3 GO富集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3.4 可视化网络构建与分析
        3.5 分子对接
    4 讨论
        4.1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4.2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
        4.3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星蒌承气汤效应机制
    5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网络药理学关键靶点及通路实验验证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神经功能评分
        2.4 除胶实验
        2.5 TTC染色
        2.6 取材及处理
        2.7 TUNEL法检测皮层梗死周围细胞凋亡情况
        2.8 脑组织ELISA
        2.9 脑组织Western blot
        2.10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神经功能评分
        3.2 除胶实验
        3.3 脑梗死体积评价
        3.4 对缺血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星蒌承气汤对缺血侧脑组织TNF-α的影响
        3.6 星蒌承气汤对缺血侧脑组织AKT、p-AKt、PI3K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星萎承气汤是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代表方剂
        4.2 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脑保护作用及中医理论探讨
        4.3 卒中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探讨
        4.4 卒中模型行为学选择
        4.5 星蒌承气汤与细胞凋亡
        4.6 网络药理学关键靼点及通路实验验证
        5 小结
    实验二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菌-肠-脑轴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取材及处理
        2.4 免疫组化
        2.5 免疫荧光
        2.6 ELISA检测
        2.8 肠道菌群分析
        2.9 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检测
        2.10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3.2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及短链脂肪酸受体的影响
        3.3 星蒌承气对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影响
        4 讨论
        4.1 基于脑肠互动理论探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4.2 星蒌承气汤对短链脂肪酸影响
        4.3 星萎承气汤对菌-肠-脑轴自主神经途径影响
        4.4 星蒌承气汤对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
        4.5 星萎承气汤对菌-肠-脑轴免疫途径影响
        5 小结
    实验三 星萎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神经功能评分
        2.4 除胶实验
        2.5 TTC染色
        2.6 取材及处理
        2.7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2.8 ELISA检测
        2.9 肠道菌群分析
        2.10 盲肠内容物SCFAs分析
        2.11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神经功能评分
        3.2 除胶实验
        3.3 脑梗死体积评价
        3.4 肠道菌群
        3.5 短链脂肪酸
        3.6 星蒌承气汤对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影响
        4 讨论
        4.1 伪无菌模型建立及评价
        4.2 肠道菌群是星蒌承气汤发挥作用的重要靶点
        4.3 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机制的初步探讨
        5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鹿茸多肽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VAP鉴定及检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基于网路药理学探讨鹿茸改善MCI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VAP改善不同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VAP改善M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VAP拮抗由OA诱导的受损HT22细胞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认识
        2 流行病学研究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特点
        5 诊断方法
        6 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综合防治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
        1 病名延袭
        2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认识
        3 治疗方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 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二 拔罐辅助西药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分析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设计
        2.2 样本量估算
        2.3 分组方法
        2.4 伦理审查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
    3 质量控制
        3.1 严格筛选受试者
        3.2 规范针刺、拔罐干预过程
        3.3 依从性保证
        3.4 盲法衡量和判断结果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5.2 观察指标基线比较
        5.3 临床疗效比较
        5.4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选题依据
        6.2 研究方案分析
        6.3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6.4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地黄饮子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脑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治法
        1.3 补肾祛痰开窍法
        1.4 地黄饮子结合针刺治疗
    2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现代医学认识
        2.1 病因和病理机制
        2.2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排标准
        1.4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
        2.3 质量控制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不良情况处理
        3.2 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
        3.3 治疗前后MoCA北京版评分比较
        3.4 治疗前后HAMD17项评分比较
        3.5 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3.6 治疗前后TCD检查Vs、Vd、RI、PI评分比较
        3.7 治疗前后TC、TG、LDL-C评分比较
        3.8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
致谢
个人简介及研究生期间的成果

(5)灵龟八法对衰老大鼠肝组织端粒及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衰老
        1.1 现代医学对衰老机制的认识
        1.1.1 线粒体DNA损伤学说与衰老的防治
        1.1.2 DNA甲基化学说与衰老的防治
        1.1.3 自由基学说与衰老的防治
        1.1.4 端粒学说与衰老的防治
        1.2 传统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1.2.1 肾虚衰老
        1.2.2 脾虚衰老
        1.2.3 肝虚衰老
    2 灵龟八法的理论基础及现代研究
        2.1 灵龟八法的定义
        2.2 灵龟八法的理论基础
        2.3 灵龟八法的演算方法
        2.4 八脉交会穴的认识与应用
        2.4.1 公孙与内关
        2.4.2 照海与列缺
        2.4.3 申脉和后溪
        2.4.4 足临泣和外关
        2.5 灵龟八法的现代应用
        2.5.1 临床研究
        2.5.2 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1.1 实验动物
        1.1.2 动物饲养条件
        1.1.3 动物分组及处理办法
        1.2 模型制备
        1.3 穴位定位方法
        1.4 施灸方法
        1.5 实验仪器及试剂
        1.5.1 主要仪器
        1.5.2 试剂
        1.6 标本采集
        1.7 指标检测
        1.8 统计学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2.2 各组大鼠肝组织中相对端粒长度的比较
        2.3 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53mRNA表达的比较
        2.4 各组大鼠肝组织中Rb m RNA表达的比较
        2.5 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ERT m RNA表达的比较
        2.6 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53蛋白含量的比较
        2.7 各组大鼠肝组织中Rb蛋白含量的比较
        2.8 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ERT蛋白含量的比较
        2.9 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KC活性表达的比较
        2.10 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P2A活性表达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衰老动物模型的选择
        1.1 D-半乳糖致衰模型
        1.2 自然衰老模型
        1.3 去胸腺致衰模型
        1.4 快速老化模型
        1.5 O3损伤致衰模型
        1.6 本实验的模型选择与现代研究
    2 选穴依据及其临床应用
        2.1 理论依据
        2.2 实验研究
        2.3 临床研究
    3 实验结果的讨论
        3.1 灵龟八法对衰老大鼠端粒长度的影响
        3.2 灵龟八法对衰老大鼠p53的影响
        3.3 灵龟八法对衰老大鼠Rb的影响
        3.4 灵龟八法对衰老大鼠TERT的影响
        3.5 灵龟八法对衰老大鼠PKC的影响
        3.6 灵龟八法对衰老大鼠PP2A的影响
    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灵龟八法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阴虚质女性渐衰期的肠道菌群与宿主NF-κB信号通路共变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体质与衰老的关系研究
        1 衰老相关研究概况
        2 中医体质与衰老的相关性研究
        3 阴虚体质的相关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人肠道菌群与衰老的关系研究
        1 肠道菌群的检测方法
        2 肠道菌群与衰老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3 从肠道菌群的角度研究中医体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肠道菌群与宿主NF-κB信号通路共变化研究概况
        1 NF-κB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
        2 NF-κB信号通路与衰老的关系
        3 肠道菌群与宿主NF-κB信号通路的共变化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阴虚质女性渐衰期的血液生化指标特征研究
        1 研究方法
        2 实验仪器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结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的阴虚质女性渐衰期肠道菌群特征研究
        1 研究方法
        2 实验仪器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结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阴虚质女性渐衰期NF-κB信号通路mRNA的表达与肠道菌群的共变化机制研究
        1 研究方法
        2 实验仪器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结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附录1 《中医体质量表(2009版)》
    附录2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发表论文
    2 参加科研课题

(7)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及卒中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炎症相关因子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基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论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季节性规律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天人相应的相关研究
        1 “天人相应”的古代研究
        1.1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理论
        1.2 其他关于古代“天人相应”思想的研究
        2 “天人相应”的现代研究
        2.1 理论研究
        2.2 生理方面的研究
        2.3 病理方面的研究
        2.4 针灸方面的研究
        3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现状
        1 现代医学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进展
        1.1 精神因素所致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
        1.2 内分泌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
        1.3 免疫性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
        1.4 其他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
        2 中医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进展
        2.1 基础理论
        2.2 治法方药
        2.3 针灸治疗
        3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1.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与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
        1.1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中医整体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中医“天人相应”思想的重要体现
        1.3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五脏病变相关
    2 五脏应时的实验研究
        2.1 肝主春的实验研究
        2.2 心主夏的实验研究
        2.3 脾主长夏的实验研究
        2.4 肺主秋的实验研究
        2.5 肾主冬的实验研究
    3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与脏腑的现代研究
        3.1 脑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3.2 肾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部分
    1 材料
        1.1 动物
        1.2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3.1 金黄仓鼠松果体中AANAT、HIOMT活性、MT含量的季节变化
        3.2 金黄仓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关激素指标含量的季节变化
        3.3 甲状腺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变化
        3.4 金黄仓鼠甲状腺AANAT、HIOMT活性与松果体MT含量的季节变化比较
        3.5 2013-2014 年金黄仓鼠松果体、甲状腺轴相关实验指标变化
    4 小结
    5 讨论
        5.1 松果体及褪黑素部分讨论
        5.2 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部分讨论
        5.3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关激素与中医脏腑部分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衰老和脑梗死的发病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D]. 高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鹿茸多肽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D]. 刘玥欣.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D]. 米淑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地黄饮子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向宪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灵龟八法对衰老大鼠肝组织端粒及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D]. 王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阴虚质女性渐衰期的肠道菌群与宿主NF-κB信号通路共变化机制研究[D]. 刘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及卒中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D]. 郑佳欣.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基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论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季节性规律的探讨[D]. 张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10]衰老和脑梗死的发病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J]. 许荣家,于国力,凡红,时敏秀. 中国临床康复, 2002(01)

标签:;  ;  ;  ;  ;  

衰老与脑梗死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