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分公司营业厅推出适应新形势新举措

安徽省分公司营业厅推出适应新形势新举措

一、安徽省分行营业部 适应新形势推出新举措(论文文献综述)

赵广辉[1](2019)在《A银行蚌埠分行网点转型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与银行顾客之间直接接触的第一线,由于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的普及,银行顾客到店率急剧降低,营业网点业务量大量减少,银行门前排起长龙的壮观场面已经极少出现。随着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竞争者不断加入市场,传统大银行面临着的是营业网点经营状况的大面积低迷,网点绩效指标下滑,零售业务产品营销难度大大增加,在原有的服务水平和硬件环境下,依靠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即依靠客户主动到店办理业务已经很难完成上级下达的业绩指标。因而网点转型是唯一的出路。A银行蚌埠分行于2013年开始进行网点转型的探索,但从近五年的网点发展状况来看,该分行转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本文在该分行当前的转型试点方案的基础上加以研究和分析,从市场营销学相关理论的角度思考研究该行网点转型的方案优化的问题。本文首先对银行网点转型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再对A银行蚌埠分行的整体概况和网点概况进行了相应阐述,分析了该行进行网点转型的必要性。重点对蚌埠分行网点转型的现状和方案进行了介绍和详细分析,从而发现该行在进行网点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网点布局不合理、绩效分配不合理、员工营销积极性和营销水平不高、客户关系维护不足等问题,针对当前转型方案存在的问题,运用6S管理理论、市场细分理论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从基础设施升级、网点员工管理、产品服务与创新三个方面提出蚌埠分行网点转型的优化解决方案,从而为蚌埠分行网点转型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曾益应[2](2019)在《新常态下农发行市级分行绩效管理研究 ——以农发行LA市分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考察时强调,中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家要增强信心,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性的特征出发,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在战略上要以平常心态对待。我国经济的“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时代与阶段,国际金融危机不是全部的因素,虽然我国经济出现了“新常态”,但经济发展一直在我国国家宏观政策容许的范围内,从本质上看,它的出现推动了我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了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新常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经济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的发展;二是不断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服务型行业、消费需求将成为未来的主体,城乡间差距不断缩小,居民的收入不断上升,改革发展成果将逐步惠及广大民众;三是从资源驱动和投资驱动逐渐转变为创新型驱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仅有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如何在“新常态”下,探索一套适合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特别是基层行的绩效管理制度,从而创新绩效管理,快速响应市场的需要,把农发行办成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业政策性银行的重要保证。通过研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存在的绩效管理问题,特别是基层行绩效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套适合政策性银行绩效管理的制度,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文通过逻辑推理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阅读法规文件、查询数据,从农发行的外部环境、变革的动力、阻力方面对农发行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不断运用绩效管理和变革管理等相关理论,结合农发行现实的经营组织管理条件和特点,找出农发行变革绩效管理的对策。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选题的背景、介绍研究的对象、目的及意义,说明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建立论文的整体框架。第二章为绩效管理的有关理论论述及文献综述。主要目标是阐述与本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本课题研究目前的状况。第三章利用有关理论分析农发行绩效管理现状。通过举例分析农发行LA市分行的整体概况,剖析农发行LA市分行绩效管理现状,找出农发行市级分行绩效管理存在的缺陷。第四章利用分析结论探讨农发行市级分行绩效管理制度。包括绩效管理考核体系的优点与积极面、不足等。第五章提出农发行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探讨农发行绩效管理制度建设面对的阻力,提出阻力变革的策略。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宁赫盛[3](2019)在《徽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自上世纪末在我国起步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理念内涵、机理模式、服务范围、技术层次等不断拓展提升,从最初的动产融资,到“1+N”供应链、线上供应链,再到生态圈产融结合,每次迭代升级都契合了形势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产业模式不断发展的自然演化,具有深厚的行业根基,既突破了传统金融业“基于金融而金融”的模式,又兼具了金融业的爆发力和产业的持久性。商业银行依托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将供应链的上下游看作一个整体,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利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及特点,并重点对当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三大业务模式,即预付类、存货类、应收账款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后文对徽商银行的业务发展分析打下了理论基础。徽商银行作为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出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响应了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号召,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自身增加收益、降低风险的根本需求,顺利打开中小企业融资的阀门,市场前景广阔;因此近年来徽商银行一直在持续探索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努力成为区域内一流的供应链金融银行。本文结合徽商银行的实际情况,先对该银行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再对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经营现状进行研究,通过细致分析后,指出了徽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改进对策。

刘云霞[4](2018)在《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中国农业银行2016年年报》英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种形式的金融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频繁展开。为了与投资者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公司每年都会发布年报。上市公司年报真实反映了公司上一年度的经营状况及重大事项,是投资者了解该公司的主要渠道。年报作为应用文体,广泛应用于跨国合作中。因此,其翻译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翻译实践报告讨论的是笔者参与的《中国农业银行2016年年报》的汉英翻译项目。本实践报告分析了年报的文本功能及语言特征,并梳理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语言、文化及语用三个层面。其中语言层面包括财务指标、多义词的翻译与无主句、长难句的翻译;文化层面涉及带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产品名称及缩略词的翻译;语用层面包含缺乏对金融领域语域差异的敏感度及缺乏对地道表达的敏感度。根据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年报属于信息型文本,适合采用交际翻译法。本实践报告旨在交际翻译法指导下就上述翻译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具体为:转换、释译、分译、增译、语域对等及归化等,以期本实践报告提出的方法能对年报文本的翻译提供启示和借鉴。

潘倩[5](2018)在《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近年来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零售业务已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而如何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的零售业务,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对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的零售业务进行了分析,通过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等工具和方法详尽分析了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零售业务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及其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其次通过SWOT分析方法进行战略选择和制定,并通过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客观地找出最佳战略,最后,制定战略保障和措施以实现战略的实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应该采取差异化战略与集中战略,既要实现服务、渠道、网点的差异化,如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体验、加快网点布局结构优化,向个贷客户、电子银行客户、信用卡客户、农户贷款业务客户、互联网金融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定制金融产品,精准化满足他们需求。集中力量服务理财级、财富级、私行级客户,这几类客户的贡献度更高;重视三农客户,这类客户基数大;顺应时代的变迁,强化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强化设备运维管理、有效防范操作风险、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等进行保障。从完善公私联动机制、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理顺业务管理体制、强化设备运维管理、打造专业的零售团队等方面进行实施。本文对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零售业务的竞争力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明荣[6](2018)在《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和经营管理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不断变革,电子银行的出现与发展给银行业带来全新的挑战。电子银行作为传统银行业务与先进的现代信息交流技术的结合,对银行业在市场空间的拓展、柜面压力的分流、经营成本的降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电子银行业务在整个经济社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商业银行需要主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走出作为简单资金中介的局限,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领头人。本论文以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A支行(简称:苏州农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作为研究背景,对于支行层面的电子银行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调查问卷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进行了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等营销环境分析,细分客户群,结合苏州农行A支行的实际情况,利用服务营销领域中的7P理论,从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促销策略、人、有形展示、过程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分别对苏州农行A支行的企业和个人两大客户群体的电子银行业务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企业客户主要是公司类客户的企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及短信通业务,个私类客户的金穗支付通业务;个人客户主要是个人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及掌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上述业务基本覆盖了目前苏州农行A支行所有客户群体的电子银行业务,通过对上述业务提出的营销策略组合,以解决苏州农行A支行在电子银行业务营销上遇到的问题。

石萍[7](2018)在《生态翻译学适应/选择视角下《2016年中国农业银行年度报告》英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陆续“走出去”,与国外的企业开展合作,吸引外资,拓展国际市场,因此,年报翻译成为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工具。然而,鲜有文献研究年报翻译。基于《中国农业银行2016年年度报告》翻译项目,本文总结了该年报的文本特点,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翻译问题。该年报中存在着大量的财经术语、政治新词、数字缩略语及流水句,而且文本类型多样。此外,由于译者没有妥善处理好原文和译文之间的适应与选择关系,翻译问题普遍存在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方面。这些问题主要是术语翻译的不一致性与误译、数字、流水句、数字缩略语、政治新词等的误译,以及原文与译文在呼唤功能、信息功能的不平等性。因此,笔者尝试用生态翻译学适应和选择视角来研究该年报的翻译。根据该年报的文本特点和翻译问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应使自身适应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然后再在翻译过程中对译文做出适当的选择,使原文和译文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维度实现平衡。针对该年报在语言维度的翻译问题,译者应学习或掌握该年报中的金融和会计知识,然后再做出词类转换、词序转换、分译及增译,以及释译的适应性选择;针对该年报在文化维度的翻译问题,译者应先充分了解政治新词和数字缩略语的内涵,然后做出释义的适应性选择;对于该年报在交际维度的翻译问题,译者应先正确判断年报中不同文本类型的主要功能和所要呈现的信息,再做出增译、语义层面转换、句法层面转换及语篇层面转换的适应性选择。

本刊编辑部[8](2017)在《“分支行长谈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主题征文活动获奖名单》文中研究表明银行基层分支行是银行业务的前沿阵地,其竞争能力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近年来,银行基层网点的生存环境和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管理者面临着诸多压力,亟待通过转型与变革重塑核心竞争力。"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对基层分支行发展路径选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如何适应新

黄莉[9](2017)在《南京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业务经营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金融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压缩了银行业传统的利差收入,互联网金融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进一步分流了银行业储蓄存款,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更加剧了“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这一系列变化倒逼着中国银行业改革经营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立足于自身特点的深耕细作,充分利用规模、资源、客户等优势开拓新业务,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信用风险增加,加之政府平台、国有企业信贷政策收紧,占银行收入很大比重的对公业务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相反,信用风险较低的零售业务将成为银行业绩的缓冲地带,可以作为银行改革的切入点反哺对公板块业绩的下滑,零售市场也将日渐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对象。零售业务具有经营成本高、客户流动性强、交易对象多、金额小等特点,这也是一直以来零售业务规模难以做大的重要因素。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以及对公业务与零售业务的联动式发展,高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将被打破,个人理财而非储蓄将成为零售业务的核心,帮助银行吸引更多优质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中间收入。经营模式的转变对商业银行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与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地域限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是其固有缺陷。而立足地方扶植小微,又使得城商行在零售业务中获得一定优势。作为一家上市城商行,南京银行如何在变革中发挥自身优势打造零售业务的生态系统,如何实现零售业务规模提升、结构优化是现阶段南京银行人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在以下篇幅中对我国零售业务概念及零售市场现状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说明南京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概况,并以苏州分行为例对该行零售业务进行SWOT分析,明确发展方向,最后对未来零售业务建设提出建议。

徐纯[10](2017)在《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2015年12月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2016年5月17日,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中,多次强调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这既是对过去三十多年审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更大作用的深切期待和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为我国国家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际,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审计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课题。古人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总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明鉴。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审计史也是一部国家的兴衰史,是一部国家治理发展史,是一部不同利益博弈、不同思想交锋、不同文化碰撞、不同制度更替的历史(刘家义,2015)。通过梳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提供分析依据。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文献资料不多,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领域,如绩效审计制度、环境审计制度、预算审计制度等;或者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内容,如国家审计制度的文化变迁、审计对象的变迁、审计目的的变迁等,;亦或是集中于对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如审计制度变迁的表现、制度变迁的动因或者制度变迁的路径。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完善,并为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因此有必要全面详细地梳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发展脉络。基于内容分析法,本文以1995年至2015年审计署发布的《关于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政府审计工作报告”)、1984年至2016年历任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下文简称“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2003年至2016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等文本资料为研究切入点,梳理和把握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建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来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从而使内容描述获得了一定的历史价值。本文既从原理上阐明国家审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动因,又通过历史考察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为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九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了研究框架和各章写作安排。本章是本文的整体规划。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和内容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发现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以及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三个方面;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情感分析、趋势分析和可读性分析五个方面。本章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研究机会,这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入辨析后,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然后,结合近代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探究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第四章: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构建了由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国家审计功能、国家审计根本目标和国家审计组织体制,探讨了国家审计体制。从审计组织方式、审计实施方式、审计评价方式、审计结论作出、审计报告方式、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人员管理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审计机制。通过构建该理论框架,为后文进一步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奠定基础。第五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以上报告及公告进行词频分析、关键词分析、语义网分析、聚类分析、情感分析以及主题分析,全面细致地梳理和把握了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确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第六章: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本章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分别计算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的可读性得分,并与相关审计信息接收者的受教育程度相配比,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检验国家审计信息的传递效率和效果。第七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国家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协调,直接原因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技术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第八章: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本章从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本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家审计制度和内容分析法的后续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了展望。从主要方面归纳,本文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创造性地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国家审计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将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内容分析法也已被逐步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领域,但还没有专家学者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审计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国家审计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问题,一方面拓展了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范围,另一方面,为研究国%审计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可读性分析是内容分析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创造性地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研究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水平。目前,我国学者针对中文可读性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外国学者发明的可读性公式,如Flesch公式、Lix指数等,研究中英文教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的可读性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直接借用英文可读性公式来测量中文文本,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和文字构造都不尽相同,这不免会造成削足适履的尴尬情形。本文基于台湾学者宋曜廷(2013)和刘忆年(2015)开发的中文可读性公式,综合研究了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问题,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研究空间。此外,本文还开发了研究国家审计报告的情感词典。Tim&Bill(2011)通过研究1994年至2008年间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发现根据《哈佛词典》的释义,在报告中有四分之三被认定为是消极词汇的词语在财务领域并不是消极词汇。同样地,在《辞海》或者《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消极的词汇在审计研究领域也不一定是消极词汇。基于此,本文开发出了一份适用于审计报告研究领域的情感词典,包含审计报告中常用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以便更好地衡量审计信息所传递的情感内容。二、构建了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相关研究不少,但是系统地研究并构建国家审计制度分析体系的文献极少。厘清国家审计制度的内涵,并建立研究架构是分析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变迁的根本。本文认为,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公共利益关系中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是国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国家与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包含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国家审计体制包含国家审计的地位、功能、根本目标和组织体制等内容,国家审计机制包含审计组织方式、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结论作出、报告方式、成果运用、人员管理等。基于这一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对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进行了编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分析。三、创新性地阐释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关于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通过对上述理论的辨析和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本文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国家通过治理体制及机制配置和运行权力,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以及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国家审计就是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是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的过程。在国家代表和集中的利益关系中普遍存在着利益冲突的现象,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主要通过协商、调整、合作、互动等方式解决。国家审计就是为协商和调整国家代表的利益关系中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由公共利益关系中的相关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是国家审计产生的重要基础。

二、安徽省分行营业部 适应新形势推出新举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徽省分行营业部 适应新形势推出新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1)A银行蚌埠分行网点转型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银行网点转型的概念和相关基本理论
    第一节 银行网点转型的概念
    第二节 相关基本理论
        一、6S管理理论
        二、市场细分理论
        三、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四、思科“新网点主义”
第三章 A银行蚌埠分行及其网点转型分析
    第一节 A银行蚌埠分行及其网点概况
        一、A银行蚌埠分行概况
        二、A银行蚌埠分行网点概况
        三、A银行蚌埠分行网点转型的必要性
    第二节 A银行蚌埠分行网点转型现状与实施
        一、A银行网点转型试点方案
        二、A银行网点转型实施现状
第四章 A银行蚌埠分行网点转型试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描述
        二、调查问卷分析
    第二节 网点转型试点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6S管理理论视角的分析
        二、市场细分理论视角的分析
        三、客户关系管理理论视角的分析
        四、思科“新网点主义”视角的分析
第五章 A银行蚌埠分行网点转型方案优化建议
    第一节 网点转型优化的原则与流程
        一、优化原则
        二、优化流程
    第二节 基础设施升级
        一、立足效益优先,重定网点功能
        二、智能设备升级,建设智慧型网点
        三、开阔视野,优化网点内部布局
    第三节 网点员工管理
        一、基层工作人员配比优化
        二、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及人才储备库
        三、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四、建立标准化工作技能培训方案
    第四节 产品与服务创新
        一、大数据技术助力零售业务精准营销
        二、获客、活客模式的改变——线上营销与线下维护联动
        三、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开展特色服务
第六章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新常态下农发行市级分行绩效管理研究 ——以农发行LA市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绩效理论概述
    一、绩效管理概念
    二、绩效管理制度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四、绩效管理难点及对策
第三章 农发行适应“新常态”的管理要求
    一、农发行简介
    二、农发行进入“新常态”的依据
    三、农发行管理面临的新转变
第四章 农发行市级分行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农发行市级分行绩效管理体系
    二、LA市分行组织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三、目前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建立“新常态”下有效的农发行市级分行绩效管理体系
    一、改进现有绩效管理具有迫切性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路径
    三、有效的农发行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第六章 “新常态”下有效的农发行绩效管理体系实施策略
    一、改革现有考评体系的阻力
    二、应对策略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徽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供应链金融概述
    2.1 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2.2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2.3 供应链金融的理论依据
        2.3.1 交易成本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2.4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业务模式
        2.4.1 预付类融资业务模式
        2.4.2 存货类融资业务模式
        2.4.3 应收账款类融资业务模式
        2.4.4 三种融资业务模式的异同点
第3章 徽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分析
    3.1 徽商银行简介
        3.1.1 主体情况
        3.1.2 区域背景
    3.2 徽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动因分析
        3.2.1 内生动力分析
        3.2.2 外在压力分析
    3.3 徽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3.3.1 发展概况
        3.3.2 组织架构
        3.3.3 产品种类情况
        3.3.4 业务发展模式
        3.3.5 授信审批流程
        3.3.6 线上操作系统
        3.3.7 风险管理现状
第4章 徽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问题分析
    4.1 组织架构不利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4.2 供应链金融产品竞争力不足
    4.3 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审批效率较低
        4.3.1 授信准入流程复杂
        4.3.2 授权机制不够灵活
        4.3.3 额度双占模式存在缺陷
    4.4 供应链金融线上操作系统不够完善
    4.5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
        4.5.1 风险意识淡薄
        4.5.2 风险识别流于形式
        4.5.3 风险评估方式落后
        4.5.4 风险控制形式落后
        4.5.5 风险管理部门职责缺失
    4.6 供应链金融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4.6.1 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4.6.2 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4.6.3 激励措施不足
第5章 徽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的改进对策
    5.1 优化组织架构
    5.2 提升供应链金融产品竞争力
        5.2.1 采用差异化产品策略
        5.2.2 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
    5.3 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审批效率
        5.3.1 整合授信审批的前期准入工作
        5.3.2 优化授信审批的授权机制
        5.3.3 改进额度双占授信模式
    5.4 完善供应链金融线上操作系统
        5.4.1 丰富系统的业务品种
        5.4.2 提升数据的共享能力
    5.5 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水平
        5.5.1 树立风险意识
        5.5.2 加强风险识别
        5.5.3 优化风险评估方式
        5.5.4 创新风险控制形式
        5.5.5 强化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
    5.6 加大供应链金融的人力资源投入
        5.6.1 加强外部人才引进
        5.6.2 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
        5.6.3 建立双向轮岗制度
        5.6.4 提升员工激励制度
    5.7 改进对策的保障措施
        5.7.1 思想认识保障
        5.7.2 资金保障
        5.7.3 创新机制保障
        5.7.4 人力资源保障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中国农业银行2016年年报》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I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port
    1.2 Description of the Project
    1.3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1.4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2.1 Studies on Annual Report Translation
    2.2 Theoretical Support
        2.2.1 Peter Newmark’s Text Typology Theory
        2.2.2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2.2.3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pplied in Annual Report Translation
CHAPTER III ANALYSIS OF TEXT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3.1 Analysis of Annual Report
        3.1.1 Text Function
        3.1.2 Language Features
    3.2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the Linguistic Level
        3.2.1 Financial Indicators
        3.2.2 Polysemy
        3.2.3 Sentences without Subjects
        3.2.4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3.3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the Cultural Level
        3.3.1 Financial Product Nam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3.2 Abbreviation
    3.4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the Pragmatic Level
        3.4.1 Lack of Sensitivity to Register Differences in Financial field
        3.4.2 Lack of Sensitivity to Idiomatic Expressions
CHAPTER IV SOLUTIONS TO TRANSLATION OF ANNUAL REPORT
    4.1 Solutions at the Linguistic Level
        4.1.1 Shift
        4.1.2 Paraphrase
        4.1.3 Division
    4.2 Solutions at the Cultural Level
        4.2.1 Paraphrase
        4.2.2 Addition
    4.3 Solutions at the Pragmatic Level
        4.3.1 Register Equivalence
        4.3.2 Domestication
CHAPTER V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 1: Source Text
APPENDIX 2: Target Text

(5)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论文结构框架
二、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理论概述
    (一)零售银行业务相关理论
    (二)竞争战略理论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零售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二)产业环境分析
    (三)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四、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零售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一)资源分析
    (二)能力分析
    (三)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五、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制定
    (一)SWOT分析
    (二)可选择的竞争战略分析
    (三)竞争战略选择
六、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实施
    (一)实施保障
    (二)实施措施
七、结论
    (一)主要内容及结论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下一步计划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一)学习简历
    (二)工作简介

(6)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以及趋势
        1.2.2 国外文献综述以及趋势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电子银行营销策略理论概述
    2.1 电子银行业务概述
        2.1.1 电子银行业务的定义
        2.1.2 电子银行的种类
        2.1.3 电子银行的特点
    2.2 营销策略理论
        2.2.1 营销策略的4P理论概述
        2.2.2 服务营销的7P理论概述
    2.3 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
        2.3.1 赢得客户心理为核心原则
        2.3.2 严格控制误操作风险损失
        2.3.3 电子银行特有的渠道定位
        2.3.4 加强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2.3.5 实行多元化的服务整合
第三章 苏州农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现状及问题
    3.1 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概况
    3.2 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3.3 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3.3.1 银行人员面对客户很难主动营销
        3.3.2 在营销过程中没有与柜面业务有效结合
        3.3.3 客户对电子银行安全性缺乏信任感
        3.3.4 用户对于电子银行体验度低
        3.3.5 同行业电子银行产品竞争激烈
    3.4 苏州农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产品营销分析
        3.4.2 营销渠道分析
        3.4.3 促销及业务推广分析
第四章 苏州农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和7P理论分析
    4.1 营销环境的SWOT分析
        4.1.1 A支行的优势分析(Strength)
        4.1.2 A支行的劣势分析(Weakness)
        4.1.3 A支行的机会分析(Opportunity)
        4.1.4 A支行的威胁分析(Threat)
    4.2 营销策略的7P理论分析
        4.2.1 A支行电子银行的产品策略分析
        4.2.2 A支行电子银行的定价策略分析
        4.2.3 A支行电子银行的分销渠道分析
        4.2.4 A支行电子银行的促销策略分析
        4.2.5 A支行电子银行的人员因素分析
        4.2.6 A支行电子银行的有形展示分析
        4.2.7 A支行电子银行的服务过程分析
第五章 苏州农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的营销策略
    5.1 企业电子银行业务的7P营销策略
        5.1.1 企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及短信通的7P营销策略
        5.1.2 金穗支付通的7P营销策略
    5.2 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7P营销策略
        5.2.1 个人网上银行的7P营销策略
        5.2.2 自助银行的7P营销策略
        5.2.3 掌上银行(手机银行)的7P营销策略
第六章 苏州农行A支行电子银行营销策略的评估及应用
    6.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6.1.1 产品功能的调查结果
        6.1.2 促销活动的调查结果
        6.1.3 使用流程的调查结果
        6.1.4 收取费用的调查结果
        6.1.5 员工业务的调查结果
        6.1.6 产品整体认知的调查结果
        6.1.7 客户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6.2 营销策略的应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内容与结论
    7.2 本文存在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展望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支行电子银行调査问卷

(7)生态翻译学适应/选择视角下《2016年中国农业银行年度报告》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ⅠINTRODUCTION
    1.1 Project Description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1.4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 Ⅱ STYLISTIC AND 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NNUAL REPORT AND STUDIES ON REPORT TRANSLATION
    2.1 Stylistic and 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nnual Report
        2.1.1 Financial Terminologies
        2.1.2 Numeral Abbreviations and Neologisms
        2.1.3 Run-on Sentences
        2.1.4 Hybrid Text Types
    2.2 Studies on Report Transl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Ⅲ ECO-TRANSLATOLOGY REVISITED
    3.1 Status Quo of Eco-Translatology
    3.2 Adaptation/Selection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3.3 Translation Methods of Eco-Translatology
CHAPTER Ⅳ TRANSLATION PROBLEMS OF THE ANNUAL REPORT
    4.1 Translation Problems in Linguistic Dimension
        4.1.1 Inconsistent Translation and Mis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4.1.2 Mistranslation of Numbers
        4.1.3 Mistranslation of Run-on Sentences
    4.2 Translation Problems in Cultural Dimension
        4.2.1 Mistranslation of Numeral Abbreviations
        4.2.2 Mis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4.3 Translation Problems in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4.3.1 Inequality in Vocative Function
        4.3.2 Inequality in Informative Function
CHAPTER Ⅴ ADAPTATIONS/SELECTIONS IN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5.1 Adaptations/Selections in Linguistic Dimension
        5.1.1 Shift at Lexical Level
        5.1.2 Adjustment of Word Order
        5.1.3 Division and Addition
        5.1.4 Paraphrasing
    5.2 Adaptions/Selections in Cultural Dimension
    5.3 Adaptions/ Selections in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5.3.1 Addition
        5.3.2 Shift in Semantics
        5.3.3 Shift at Syntax Level
        5.3.4 Shift at Discourse Level
CHAPTER VI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 1: Source Text for Translation (Excerpt)
APPENDIX 2: Target Text for Translation (Excerpt)

(9)南京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业务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创新和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章 南京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业务分析
    3.1 零售业务的行业总体情况
        3.1.1 资产业务和管理将成为零售业务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3.1.2 利率市场化和第三方支付兴起对传统业务构成冲击
        3.1.3 电子银行将成为未来银行零售业务运作的主要模式
    3.2 南京银行零售业务整体概况
        3.2.1 零售业务规模及产品结构
        3.2.2 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3.3 苏州分行零售业务概况
        3.3.1 个人资产管理规模
        3.3.2 储蓄存款
        3.3.3 个人贷款
        3.3.4 理财业务(含代销)
        3.3.5 个人客户
    3.4 苏州分行零售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会分析
        3.4.4 威胁分析
        3.4.5 结论
第四章 南京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
    4.1 产品品种
    4.2 客户关系管理
    4.3 服务渠道
    4.4 人力资源和考核机制
第五章 推动南京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业务发展建议
    5.1 苏州分行零售业务发展愿景
    5.2 苏州分行零售业务发展举措
        5.2.1 完善产品体系
        5.2.2 提升营销水平
        5.2.3 客户管理
        5.2.4 考核体系
    5.3 苏州分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3.1 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制度
        5.3.2 加大队伍建设力度
        5.3.3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5.3.4 加强风险监管力度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文献综述
        一、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一、描述性分析文献综述
        二、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三、情感分析文献综述
        四、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五、可读性分析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二、免疫系统理论
        三、国家良治理论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五、理论评述
    第二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一、制度变迁理论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理论评述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相关理论
        一、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和应用目的
        二、内容分析法的认识论基础
第四章 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审计体制分析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二、国家审计功能
        三、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
        四、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第二节 国家审计机制分析
        一、审计组织方式
        二、审计实施方式
        三、审计评价方式
        四、审计结论作出
        五、审计报告方式
        六、审计成果运用
        七、审计人员管理
第五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第四节 确定分析单位
    第五节 类目构建与编码
    第六节 编码中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一、效度检验
        二、信度检验
    第七节 数据分析结果
        一、词频分析
        二、关键词分析
        三、语义网分析
        四、聚类分析
        五、情感分析
        六、主题分析
第六章 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
    第一节 可读性测量方法的选取
    第二节 可读性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节 审计报告及公告信息接收者受教育程度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二、国务院领导平均受教育程度
        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四、社会公众平均受教育程度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分析
        一、审计信息接收者平均受教育年数
        二、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可读性分析
        三、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可读性分析
        四、审计结果公告可读性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利益冲突与协调
        一、国家审计制度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功能体现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第二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
        一、经济环境变迁拓展了国家审计的范围
        二、政治环境变迁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容
        三、法律环境变迁增强了国家审计的权威性
        四、文化环境变迁更新了国家审计理念
        五、技术环境变迁创新了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一、明确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象和内容
        二、定期评估并更新审计对象和内容
        三、关注民营资本的运营管理情况
        四、构建对监管者再监督的有效机制
    第二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一、合理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
        二、适当增加统一组织大型审计项目的数量
        三、探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路径
        四、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
    第三节 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
        一、明确区分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范围
        二、扩充政府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
        三、控制审计结果公告中正面评价的词汇数量
        四、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
    第四节 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
        一、完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
        二、完善审计建议采纳机制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
    第三节 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安徽省分行营业部 适应新形势推出新举措(论文参考文献)

  • [1]A银行蚌埠分行网点转型优化策略研究[D]. 赵广辉.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3)
  • [2]新常态下农发行市级分行绩效管理研究 ——以农发行LA市分行为例[D]. 曾益应. 安徽大学, 2019(02)
  • [3]徽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D]. 宁赫盛. 吉林大学, 2019(11)
  • [4]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中国农业银行2016年年报》英译实践报告[D]. 刘云霞.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8(12)
  • [5]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潘倩. 兰州大学, 2018(11)
  • [6]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高明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7]生态翻译学适应/选择视角下《2016年中国农业银行年度报告》英译实践报告[D]. 石萍.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8(12)
  • [8]“分支行长谈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主题征文活动获奖名单[J]. 本刊编辑部. 中国银行业, 2017(09)
  • [9]南京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业务经营策略研究[D]. 黄莉. 苏州大学, 2017(04)
  • [10]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D]. 徐纯.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安徽省分公司营业厅推出适应新形势新举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