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一、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丰敏可[1](2022)在《达格列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罗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进行随机分组,均分为达格列净组吡格列酮组,每组均为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达格列净组加用达格列净,吡格列酮组加用吡格列酮,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治疗6个月,之后对比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两组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 (1)临床疗效:达格列净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吡格列酮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2)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及HbA1C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达格列净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吡格列酮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3)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治疗前,两组患者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达格列净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吡格列酮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4)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达格列净组患者HOMA-IR明显低于吡格列酮组,HOMA-β水平则明显高于吡格列酮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优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且联用达格列净治疗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高琳,张杨[2](2022)在《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糖波动程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糖波动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9例肥胖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吡格列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糖波动指标、腰围(WC)、内脏脂肪面积(VFA)、身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皮素1(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ET-1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值(MOD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C、VFA、BMI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可改善肥胖型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与血管内皮功能,控制血糖波动程度与体重,减少VFA,值得推广。

高海,罗建贞,黄冠伟[3](2021)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T2DM并MS患者1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99例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研究组99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吡格列酮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胰岛功能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 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6.00±1.20)%、空腹血糖(6.15±2.03)mmol/L、餐后2 h血糖(8.32±2.02)mmol/L低于对照组(7.22±1.68)%、(7.60±2.00)mmol/L、(10.68±2.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9,5.063,7.960,P<0.05)。研究组FINS (5.20±2.03)mIU/L、HOMA-IR (2.00±0.42)低于对照组(7.00±3.03)mIU/L、(2.88±0.38),HOMA-β(50.52±4.50)高于对照组(43.65±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1、15.459、10.297,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62.42±10.57)ng/L、hs-CRP(6.10±1.85)ng/L、TNF-α(83.20±15.00)ng/L低于对照组(78.46±9.87)、(8.85±1.52)、(95.12±13.5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36、11.428、5.869,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有效调节T2DM并MS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胰岛素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适于临床推广。

王小红,聂凤芹,胡山虹,夏美[4](2021)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CRP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着,可明显改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虞建新,周理兰,许仁炜[5](2021)在《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40例。安慰剂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吡格列酮组行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血管内皮功能、外周血清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水平、心理状态评分、体重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吡格列酮组内皮素(ET-1)、ADMA水平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组的一氧化氮(NO)、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DDAH水平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理状态评分、体重指数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着,安全性好,多加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吴庆永[6](2021)在《二甲双胍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或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与分析二甲双胍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或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片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胰岛素敏感性、平均血糖波动(MAGE)、C反应蛋白(CRP),同时对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空腹血糖低、餐后2 h血糖低、糖化血红蛋白低,HOMA-S、Matsuda指数均高,MAGE及CRP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二甲双胍单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发挥较好的降糖效果,可有效调节血糖波动,并对CRP水平进行有效抑制,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胡苑芬,刘锡坚[7](2021)在《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吡格列酮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吡格列酮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治疗药物为吡格列酮胶囊,观察组治疗药物为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吡格列酮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前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PG、2 hPG以及HbA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PG、2 hPG以及HbA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泻、恶心、低血糖以及收缩压降低比例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吡格列酮胶囊进行治疗可改善自身血糖水平,用药安全性良好,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郎鲁洁[8](2021)在《盐酸吡格列酮并用磺酰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盐酸吡格列酮和磺酰脲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到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已采用双胍类与磺脲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试验组予盐酸吡格列酮(卡司平)治疗。比较两组不同阶段剂量稳定的条件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与16周时试验组空腹血糖(7.49±1.56)mmol/L、(7.79±1.40)mmol/L及治疗16周时餐后2 h血糖(8.19±1.5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77±1.1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2、3.057、1.999、2.837,P<0.05);两组治疗16周后胰岛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2.22%>4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0,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双胍类+磺脲类)、运动及饮食治疗不佳时联用盐酸吡格列酮安全有效,能进一步改善代谢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

廖琦[9](2020)在《沙格列汀中间体的工艺研究和吡格列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文中研究指明沙格列汀(Saxagliptin,Sax)是一种强效选择性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IV,DPP-IV)抑制剂,可特异性抑制DPP-IV从而延长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eptide,GIP)的作用时间,促进胰岛素(Insulin,INS)的分泌,通过多机制的作用,保护胰岛α和β细胞,发挥持续安全的降糖功效。其制备的主流方法是由原研厂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提出的半合成法,即先化学合成关键中间体3-羟基-α-氧代-1-金刚烷乙酸(3-hydroxy-α-oxoadamantane-1-acetic acid,HOAA),再经生物酶催化氨化得到Sax。但由于金刚烷环的结构高度对称,稳定性好,使其氧化反应很难法发生,需要十分剧烈的氧化条件才能引入羟基。同时,由于金刚烷环疏水性很大,溶解性不好,常常导致反应不完全,表现为产率较低,基于以上两点的原因,限制了合成的总收率,增大了HOAA的合成难度,不利于Sax的放大。因此改进HOAA的合成工艺,探索一条高效、经济、绿色的适合规模化放大生产的路线,对推动Sax及相关金刚烷衍生物的药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现有合成HOAA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相关路线,根据其优势和不足,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一条酯化活化后再羟基化的制备HOAA的新方法,即以金刚烷甲酸为原料,经酰化,缩合,脱羧,氧化,酯化,羟基化,水解七步合成HOAA,并对各步进行工艺优化,HOAA总收率可达80%。工艺改进的核心在于先酯化再羟基化,通过对金刚烷氧代乙酸进行酯化,引入烃基,通过超共轭,一方面增强金刚烷环整体的电子云密度,使氧化更加顺利,同时封闭羧基,保护了不稳定的金刚烷氧代乙酸结构,避免其在剧烈氧化下脱羧又变为金刚烷甲酸,提高了收率。噻唑烷二酮药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是经典的胰岛素增敏剂,曾经被做视为明星药物推向市场,但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潜在的心血管隐患和膀胱癌风险,先后被欧洲药品监督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以及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予以警告和限制使用,近年来虽逐步予以解禁,但关于TZDs安全性的问题一直如鲠在喉,这限制了TZDs的使用,也使得研究人员对TZDs类药物的研究正在减少。但是TZDs药物抵抗IR独特的作用机制,无论是世界糖尿病联合会,还是美国糖尿病协会,或是我国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对其疗效的认可没有变,TZDs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之中胰岛素增敏剂的推荐地位并未改变,TZDs药物仍是目前被发现对保护β细胞功能证据最强的一类药物,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人们对TZDs药物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评价和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TZDs不仅证明了其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浆脂肪酸水平和脂毒性,并改善血糖和脂质代谢在许多方面上的功效。还发现了抗炎、抗乳腺癌、改善精神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肾病、抗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降糖外功效。因此,以开发新的TZDs药物以克服其不必要的副作用,无疑可以创造巨大的可能性。本文选择了TZDs药物中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的吡格列酮(Pioglitazone)作为母体,基于课题组前期的经验总结,为减少TZDs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强药理活性,采用衍生化修饰的方法,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红外、核磁和质谱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10个化合物结构正确,为TZDs新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分子基础。

李姗姗,李远,李冬玲[10](2018)在《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收治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9%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单纯胰岛素泵(A组)、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B组)和胰岛素泵联合吡格列酮(C组)治疗,所用胰岛素均为门冬胰岛素。比较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的血糖、Hb A1c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 A1c等指标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各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Hb A1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A组,胰岛素日剂量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及C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1/50)、6%(3/50)及4%(2/50),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使用量。

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达格列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血糖水平对比
    2.3 胰岛素水平对比
    2.4 胰岛β细胞功能对比
3 讨 论

(2)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糖波动程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波动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C、VFA、BMI比较
3 讨论

(3)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T2DM并MS患者的血糖指标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T2DM并MS患者的胰岛功能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T2DM并MS患者的炎症因子比较
    2.4 两组T2DM并MS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 讨论

(4)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4 两组CRP、IL-6水平比较
3 讨论

(5)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安慰剂组
        1.2.2 吡格列酮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情况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MA和DDAH水平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评分的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的比较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6)二甲双胍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或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2.2 两组胰岛素敏感性对比
    2.3 两组MAGE、CRP对比
    2.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7)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吡格列酮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3 讨论

(8)盐酸吡格列酮并用磺酰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阶段空腹血糖比较
    2.2 两组血糖指标分析
    2.3 两组胰岛素指标分析
    2.4 不同阶段脂代谢指标比较
    2.5 两组不良事件分析
3 讨论

(9)沙格列汀中间体的工艺研究和吡格列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沙格列汀关键中间体3-羟基-α-氧代-1-金刚烷乙酸的合成及其工艺优化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HOAA的合成路线设计和优化
    第三节 中间体合成的工艺优化
        1 金刚烷基-α-氧代乙酸酯的合成优化
        2 3 -羟基-金刚烷基-α-氧代乙酸酯的合成优化
        3 HOAA的合成优化
    第四节 HOAA的合成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第五节 实验相关可能的反应机理
        1 金刚烷甲基酮合成可能的反应机理
        2 金刚烷氧代乙酸合成可能的反应机理
        3 金刚烷氧代乙酸甲酯合成可能的反应机理
        4 羟基金刚烷氧代乙酸甲酯可能的反应机理
        5 小结
第二部分 吡格列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前言
    第一节 吡格列酮衍生物的合成设计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第三节 吡格列酮衍生物的含量测定
    第四节 吡格列酮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1 LQ-A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1.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1.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1.3 MS
        2 LQ-B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2.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2.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2.3 MS
        3 LQ-C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3.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3.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3.3 MS
        4 LQ-D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4.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4.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4.3 MS
        5 LQ-E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5.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5.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5.3 MS
        6 LQ-F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6.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6.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6.3 MS
        7 LQ-G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7.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7.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7.3 MS
        8 LQ-I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8.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8.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8.3 MS
        9 LQ-J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9.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9.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9.3 MS
        10 LQ-K的结构表征和确证
        10.1 IR结果及归属解析
        10.2 NMR结果及归属解析
        10.3 MS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浅析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发现和不良反应争论
    1.噻唑烷二酮药物的发现
    2.TZDs药物的作用机制
        2.1 PPAR-γ的发现
        2.2 PPAR-γ的分子作用机制
        2.3 TZDs的 INS增敏机制
    3.TZDs药物的不良反应争论
        3.1 肝毒性
        3.2 体重增加和水肿
        3.3 心血管效应
        3.4 骨折
        3.5 膀胱癌
    4.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10)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2.2 三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剂量比较
    2.3 三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达格列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J]. 丰敏可. 医药论坛杂志, 2022(04)
  • [2]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糖波动程度的影响[J]. 高琳,张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01)
  • [3]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J]. 高海,罗建贞,黄冠伟. 糖尿病新世界, 2021(22)
  • [4]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J]. 王小红,聂凤芹,胡山虹,夏美. 当代医学, 2021(30)
  • [5]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J]. 虞建新,周理兰,许仁炜.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6)
  • [6]二甲双胍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或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 吴庆永. 中外医学研究, 2021(24)
  • [7]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吡格列酮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 胡苑芬,刘锡坚. 糖尿病新世界, 2021(10)
  • [8]盐酸吡格列酮并用磺酰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 郎鲁洁.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02)
  • [9]沙格列汀中间体的工艺研究和吡格列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D]. 廖琦.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10]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 李姗姗,李远,李冬玲.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03)

标签:;  ;  ;  ;  ;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