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县人畜布鲁氏菌病防控效果

平安县人畜布鲁氏菌病防控效果

一、平安县人畜布鲁氏杆菌病防治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杨智博[1](2020)在《2008-2017年沈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及流行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收集沈阳市2008-201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数据,对沈阳市人间布病的三间分布、诊断时间间隔分布、病例机构分布等的流行病学内容展开论述和分析;2.根据历史数据来建设时间序列模型,对2018-2020年沈阳市的人间布病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加强人间布病防控与监测提供良好条件。方法:1.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对沈阳市2008-2017年人间布病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按照年份、性别、年龄、职业、地区、诊断时间、报告单位等分类汇总,使用WPS Office 2019和Epi info 3.5.3对布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2.以沈阳市2008-2017年人间布病的月发病数为原始数据建立时间序列,运用R3.5.1,建立ARIMA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18-2020年人间布病的发病情况。结果:1.2008-2017年,沈阳市的布病病例为2407例,2016年发病人数最多,共498例;发病月份主要集中每年的3-8月,5月发病最多为321例,占13.34%;全市13个地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新民市最多为782例,占37.47%,其次为法库县、康平县;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96:1;职业主要以农民主,共2102例,占87.33%;30-69岁为高发人群,40-49岁和50-5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沈阳市医疗机构平均诊断时间间隔为33天,2008-2010年呈升高趋势,2010-2017年呈逐年下降趋势;省市级医疗机构报告的布病病例有2284例,占94.89%,区县级医疗机构的报告有123例,占5.11%。2.经过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模型识别与定阶、参数估计与检验,再根据AIC信息准则,最终确定ARIMA(1,1,1)(0,1,1)12为最优预测模型;2018年1-12月的观测值和拟合值均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预测效果良好,模型应用具有可行性;沈阳市2018-2020年人间布病的发病人数分别为484人、513人和546人。结论:1.沈阳市2008-2017年人间布病发病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每年的3-8月为发病高峰期;新民市、法库县为布病高发地区;男性、农民、30-69岁年龄为高危人群;大部分布病患者能在30天内确诊,且病例报告主要以传染病医院为主。2.ARIMA模型可应用于预测沈阳市人间布病的发病情况,拟合度较好,预测效果理想;沈阳市2018-2020年人间布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

黄超[2](2019)在《石河子部分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分离和生物型鉴定》文中研究表明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感染机体后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和淋巴系统,母畜感染可导致流产、产死胎,公畜感染后可使睾丸及附睾发炎,人一旦感染布鲁氏菌,会严重损伤身体机能,由于目前尚未发现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故最终会发展成为慢性疾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如不对该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的:为了调查石河子地区部分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流行病学状况,防控并逐步净化该地区的布鲁氏菌病,提高该地区奶牛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方法:选取2014年石河子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中的987头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包括育成牛、青年牛和成母牛,采集血清,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结合的方法对奶牛场进行布鲁氏菌血清学调查;采用实验室保存的布鲁氏菌阳性血清样品50份,分别用试管凝集试验、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和荧光偏振检测技术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水平;对石河子地区3个规模场采集的布鲁氏菌阳性血清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柯兹罗夫斯基染色在细菌形态上进行鉴定,通过PCR方法对布鲁氏菌的IS711基因扩增,鉴定细菌到种;对3个规模化奶牛场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实行不同的净化方案,监测2015年-2017年3个奶牛场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的变化,检测净化方案的效果。结果:2014年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987份血清样品中,共检测到64份布鲁氏菌阳性血清,阳性率为6.48%。其中3个牛场奶牛血清的布鲁氏菌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A牛场8.36%(29/347)>B牛场6.53%(23/352)>C牛场4.17%(12/288);且不同年龄的奶牛感染布鲁氏菌的概率均有差异,其中成母牛感染率最高,血清阳性率为8.20%(35/427),青年牛感染率处于中间水平,血清阳性率为5.92%(19/321),育成牛感染率最低为4.18%(10/239);不同方法检测布鲁氏菌血清阳性率也各不相同,荧光偏振检测技术检测阳性率为100.00%(50/50),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检测阳性率为94.00%(47/50),试管凝集试验检测阳性率为84.00%(42/50);血清学检测为阳性的奶牛血清经过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中呈现淡黄色、半透明的小菌落,柯兹罗夫斯基为红色短杆菌,PCR试验的结果显示64份血清中均感染了羊种布鲁氏菌;自各牛场严格执行科学管理和防控净化方案后,3个奶牛场奶牛布鲁氏菌感染率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A牛场2014年-2017年的奶牛布鲁氏菌血清阳性率分别为8.36%(29/347)、7.55%(24/318)、5.44%(16/294)、3.96%(11/278),B牛场2014年-2017年的奶牛布鲁氏菌血清阳性率分别为6.53%(23/352)、6.08%(20/329)、5.18%(16/309)、3.41%(10/293),C牛场2014年-2017年的奶牛布鲁氏菌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17%(12/288)、3.65%(10/274)、2.27%(6/264)、1.16%(3/258)。结论:在血清学检测布鲁氏菌的方法中,尤以荧光偏正检测技术检测阳性率最高,检测结果最可信,石河子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中奶牛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较为普遍,且为羊种布鲁氏菌感染,奶牛养殖要坚持科学的饲养管理,对健康牛定期免疫疫苗,对阳性牛及时淘汰,严禁养殖场周边放牧,这对于牛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与净化非常重要。

冯杰[3](2018)在《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文中指出疫病是导致养羊业损失的重要因素,研究养羊业存在疫病隐患及威胁、找出其流行传播途径,为兽医防疫部门实施源头控制、精准有效免疫提供依据和措施,这对推动高原山地种草养羊产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防止动物疫病所致公共卫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采用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方法,对贵州规模养羊场山羊小反刍兽疫、口蹄疫、蓝舌病、羔羊口疮、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等疫病进行抽样检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0.66%(115/227只份)、蓝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38.69%(53/137只份)、O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49.44%(133/269只份)、亚洲I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7.47%(47/269只份)、A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77只份)、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平均阳性率0%(0/155只份)、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5.91%(67/421只份)、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23.28%(98/421只份)、山羊痘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7.62%(189/328)、布鲁氏杆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4只份)、弓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75.00%(3/4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羊小反刍兽疫病原平均阳性率50.00%(4/8只份)、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平均阳性率28.57%(2/7只份)、蓝舌病病原平均阳性率14.82%(4/27只份)、魏氏梭菌病原阳性率100.00%(1/1只份)、附红细胞体病原阳性率100.00%(2/2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说明贵州山羊存在小反刍兽疫病毒、魏氏梭菌、支原体、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感染。由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可判定贵州省山羊产业存在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等疫病威胁。因此,在深入做好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防控基础上,将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山羊痘作为贵州山羊重点防制疫病净化目标,制定免疫程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程序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以规模养羊场或以乡镇为单位,推行疫病净化工作,逐只进行病原检测,清除带毒、带病羊只,进而减少养羊业的养殖风险。

孙宁[4](2017)在《吉林省2006~2015年人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文中认为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一种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类感染布病后可引起各系统的全身性损害。布病一般预后较好,慢性期可有关节和脊柱强直、肌腱挛缩变硬等。到目前为止,根据对宿主的选择性不同,布鲁杆菌分为9个种,生长对营养要求较高,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吉林省是我国布病高发省份之一,近年来,吉林省布病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本文通过对吉林省20062015年人布病发病情况整理,分析吉林省近十年人布病的总体发病趋势、人布病流行特征和趋势。目的:描述分析吉林省20062015年人布病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的流行特征,分析预测20162018年人布病发病趋势,为调整吉林省人布病监测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的监测数据来源于传染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20062015年吉林省统计年鉴。以吉林省20062015年报告的布病人群为研究对象,20062015年每年新确诊的人布病数为发病数,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描述吉林省人布病的流行特征,采用加权算数平均法分析预测吉林省20162018年人布病的发病趋势。数据的整理利用Microsoft EXCEL,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专题地图制作采用Mapinfo。结果:1.吉林省20062015年人布病人群分布特征:吉林省20062015年共报告布病病例19 449例,男性14 714例,女性4 735例,男女性别比为3.11:1。年龄最小为6个月,最大为85岁。20-59岁人群占88.09%(17 132/19 449),40-49岁人群最高,占31.98%(6 219/19 449),职业分布中农民占83.19%(16180/19 449),牧民占6.77%(1 317/19 449),其他职业占10.04%(1 952/19 449)。2.吉林省20062015年人布病时间分布特征:20062015年的发病率分别为2.21/10万、3.22/10万、7.84/10万、12.63/10万、10.60/10万、7.51/10万、7.11/10万、7.36/10万、6.58/10万、5.90/10万。20062009年呈上升趋势,20092015年呈下降趋势,2009年发病率达到12.63/10万,总体呈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112月的发病数分别为1 682例、1 882例、2 406例、2 446例、2 611例、2 125例、1 930例、1 382例、843例、738例、786例、618例,38月占66.33%(12 900/19 449),5月发病最高占13.42%(2 611/19 449),3.吉林省20062015年人布病地区分布特征:除不详市(系统录入中未显示),吉林省20062015年共有9个市(州)报告了人布病数据,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发病人数的构成分别为4.46%(867/19 449)、1.72%(334/19 449)、5.63%(1093/19 449)、1.73%(336/19 449)、1.28%(248/19 449)、0.47%(91/19 449)、34.29%(6661/19 449)、48.62%(9443/19 449)、1.80%(350/19 449),主要分布在白城市和松原市。白城市的洮南市、洮北区、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发病人数构成分别为29.55%(2 787/9 430)、18.12%(1 709/9 430)、20.34%(1 919/9 430)、10.39%(980/9 430)、21.59%(2 036/9 430)。松原市的宁江区、前郭县、长岭县、乾安县、扶余县发病人数构成分别为9.18%(611/6 656)、24.92%(1 659/6 656)、24.94%(1 660/6 656)、22.51%(1 498/6 656)、18.45%(1 228/6 656)。4.吉林省2016年2018年人布病发病率预测:采用加权算数平均法对吉林省2016年2018年人布病发病率进行预测,预测值分别为6.64/10万、6.56/10万、6.51/10万。结论:男性、青壮年和农牧民为布病的高发人群;每年的38月为布病的流行高峰;白城市和松原市是人布病的高发地区。吉林省20062009年人布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20092015年总体呈下降趋势。

刘建[5](2016)在《新疆拜城县绵羊布鲁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在许多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拜城县自90年代初起,不断检测出牛羊布鲁氏菌病,近年来拜城县绵羊流产、人间布病数量又有所上升,对人类健康及农牧民的经济收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拜城县没有制定出一套全面系统地绵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使布病防范控制处于盲目状态,无完善的防控措施。本研究旨在对拜城县2011年-2015年绵羊感染布病情况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综合分析,掌握布鲁氏菌杆病在拜城县绵羊中的发病情况、流行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拜城县布病防控建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调查感染动物的养殖方式与规模、动物来源、检疫、扑杀情况、自然因素,并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2011年-2015年共累计监测血清19460头份,总体监测率0.60%,监测总体阳性率为3.77%。(2)绵羊不同养殖规模方式监测结果:散养户的阳性率均高于规模养殖场。(3)不同品种布病监测结果:阿勒泰肉用细毛羊监测阳性数554只,阳性率占2.86%(554/19341);西门塔尔牛监测阳性率占0.79%(138/17392),黄牛监测阳性率占1.63%(28/1720),荷斯坦奶牛监测阳性率占0.89%(18/2015),牛布病阳性率平均0.87%(184/21127)。(4)不同地理区域绵羊布病监测结果:拜城县布病阳性率与地域关系不大。(5)人间布病检测结果:布病在人间的感染与从事职业、饮食习惯有很大的相关性,88人中饮食致病的26人,占患病总人数的29.54%(26/88),饲养、畜牧兽医从业人员高达63.63%(56/88)。结论:通过对拜城县2011年-2015年布病的疫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拜城县绵羊布病疫情2011年-2014年呈现上升态势,2015年政府加大防控力度后有所下降。散户养殖方式粗放、牲畜流动中有检疫监督漏洞、人间布病防控疏忽、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偏低、宣传工作没有有效开展、行政政策发挥作用不足等原因造成了拜城县2011年-2014年布病的持续高发态势,综合分析,提出以下防控建议:(1)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引进科技人才,优化队伍结构,不断提升对布病的防控技术的掌握能力,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2)加大宣传力度,每年以乡镇(场)为单位,集中广大养殖户进行布病危害和综合防制的技术的宣传,不断提高养殖户布病防控意识,并引导广大养殖户自觉落实布病阳性畜的扑杀;(3)规范外地购畜制度,完善报检制度,并在拜城县东西两侧建立检测站,降低由外购畜导致布病感染的机率;(4)加大监督监测力度,不断完善检测体系,强制实行免疫制度;(5)加强业务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合作,开展好人畜布病检测、预防工作;(6)积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杜绝由自然交配导致的布病传播。

罗艾[6](2014)在《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结合卫生服务可及性相关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谐社会理论等,对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对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进行分析评价,对构建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框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由于藏区入户调查的难度比较大,所研究的成果有助于在类似地区的经验推广和少数民族人群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与情报分析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检索基本医疗服务、卫生服务可及性理论的起源、概念的界定、研究进展、应用实践和典型案例,作为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的依据。利用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研究藏区基本医疗服务的独特性。(2)理论分析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等,对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3)定性研究通过向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卫生领域专家咨询了解基本医疗服务、卫生服务可及性理论发展前沿问题,并探讨可及性方法论用以分析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前提条件、影响因素与分析路径。(4)定量研究入户调查范围:选取环湖藏区,海北藏区自治州海晏县青海湖乡居民505人;核心藏区,黄南藏区自治州同仁县曲库乎乡居民432人;非藏区,海东地区石灰窑回族乡和沙沟回族乡居民,合计459人。共计1396人。[内容](1)国内外基本医疗服务和卫生服务可及性综合述评研究国内外基本医疗服务和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综合述评,界定基本医疗服务概念,提炼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有关要素,并对各类文献资料中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基础,初步构建藏区基本医疗服务模式的理论框架。(2)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研究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基本情况,通过对核心藏区、环湖藏区、非藏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机构设置、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等情况的分析,描述和分析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3)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实证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核心藏区同仁县、环湖藏区海晏县、非藏区平安县三县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进行统计分析,从需方的角度分析调查三县的地理可及性、经济可及性、文化可及性,从供方的角度分析潜在的可及性、实现的可及性、平等与不平等的可及性,计算出因子得分情况,对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影响不同可及性的主成分,通过供、需两个维度筛选出影响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最关键因素。(4)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因素和问题研究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生活、个人卫生习惯等方面阐述影响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因素,从青海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疾病防治任务、卫生基础设施、卫生人力资源、急慢性疾病防治能力、农牧民卫生经济负担等方面阐述阻碍提高可及性的问题。(5)构建提高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体系和政策建议在对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初步构建的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理论框架进行修正,提出适合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体系,并为政府提供进行完善措施的相关建议,为完善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机制提供决策参考。[结论](1)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研究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的理论基础,一是藏区群众实现基本的健康权利和拥有基本医疗服务;二是藏区医疗卫生事业能够提供的,并且有医疗保障资金能够支付的医疗服务;三是政府能够提供的其他卫生服务。本研究对基本医疗服务概念的界定是:在中央及地方公共财政能够保障的前提下,通过适当人力、分布合理的机构、适宜的技术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对青海藏区群众提供的医疗服务。(2)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分析本研究为分析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基本情况,选取核心藏区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曲库乎乡、环湖藏区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青海湖乡、非藏区平安县石灰窑回族乡和沙沟回族乡共计1396人进行入户调查,对乡村两级基本医疗服务做了现状分析,主要情况如下:一是政府对核心藏区的卫生设施硬件投入相对最多,但是卫生资源利用最高的是非藏区。二是调查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别达到:平安县参合率为99.28%,海晏县参合率为100%,同仁县参合率为100%,各地参合率都高于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89.7%的全国农村平均水平。三是调查地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13.6%比全国农村值10.6%高出许多,并且慢性病中循环系统疾病居第一位,主要慢性病中患病比较严重的是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高血压。(3)建立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国内外对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理论研究集中在地理可及性、经济可及性,并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构建可及性评价指标,对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理论几乎为零,研究相对比较匮乏。本研究在对核心藏区、环湖藏区和非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4)青海藏区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体系的初步构建围绕青海藏区乡、村两级基本医疗服务,并以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为主体研究构建体系。分析构建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背景和形势,以及当前具备的财政资金的支持程度,确定提高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原则和策略和乡村两级基本医疗服务包。(5)研究结果对提高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启示提高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通过卫生资源配置政策调整,增加藏区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适度增加民族特色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和适宜技术,进一步推动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青海藏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不断提高藏区基本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早日实现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继续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力度,基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力资源配置规律,以调整藏区卫生人力薪酬政策为抓手,促进藏区卫生人才的保障制度;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基层卫生工作者服务能力,加强城市医务人员对口帮扶农牧区医疗服务工作,扩大藏区特困户应急救助受助面,探索藏区构建“流动医院”[创新与不足]本研究对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评价指标和模型,首次探讨了卫生服务可及性中文化可及性的评价指标。从医疗服务需方和供方两个维度研究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提炼出青海藏区不同于其他地区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因素。限于研究调查人力、时间和经费的限制等原因,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和不完善之处。需要将来后续研究加以不断深化和完善:(1)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有待增强由于青海藏区地域广阔,本研究抽取的样本量的难度相当于抽取非藏区样本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总的样本量需待增多,在文化可及性研究方面,可能存在不能很好的反应宗教信仰等对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影响权重。因此,文化可及性研究方面其他影响因素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资料收集的范围,进行深入分析。(2)指标体系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时间限制,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还未进行实际操作以检验其可行性,其中有些指标在实际操作时可能还需要调整。

黎银军[7](2013)在《我国布鲁氏菌病时空分布及风险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人布鲁氏菌病,又称地中海热(Mediterranean fever)、波状热(Gibraltar fever)或马尔他热(Malta fever),是全球最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人感染布鲁氏菌后症状轻重不一,潜伏期平均为1-2个月。常见的症状包括长期发热、盗汗、关节或全身疼痛、体重减轻、虚弱等,伴有睾丸炎、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发生心内膜炎。该病的病死率低,有自限性,但易复发。人感染的途径往往通过接触已感染的动物、直接食用原奶制品或未经巴氏消毒的奶酪,人与人直接的传播是极为罕见。农民、牧民、屠宰厂工人和兽医工作者被视为主要的潜在风险人群。绵羊、山羊、猪、牛和狗都可以被感染布鲁氏菌病,导致流产或不孕不育。对人致病的布鲁氏菌种主要包括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牛种布鲁氏菌(B. abortus)、猪种布鲁氏菌(B. suis)和犬种布鲁氏菌(B. canis)。羊种Rev.1疫苗是一种能有效预防小型反刍动物感染的疫苗,但目前仍然没有令人满意的人用疫苗。除某些工业化国家,布鲁氏菌病在世界各地的人和动物中都有分布。各国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为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做出不懈努力,采取很多损害本国经济发展的措施,如隔离或扑杀受感染的动物,并严格依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置感染源。布鲁氏菌病给国民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影响畜牧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布鲁氏菌病疫情经历了多次高低起伏。目前,人布鲁氏菌病在我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发病,部分省份发病率急剧上升,内蒙古自治区自1999年以来成为影响最严重的疫区。自21世纪开始,人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新发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在2000-2006年间,布鲁氏菌病在所有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已由17位上升到10位。国内外研究表明布病的发生与生态环境、职业暴露、社会经济条件、移民与旅游等因素密切相关,而2000年后我国布病疫情发生大范围的上升,其原因或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目的:①明确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如其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职业分布及相关的动物疫情分布等;②探究影响人布鲁氏菌病传播流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宿主密度、海拔、植被覆盖类型(或土地利用)等;③选择重点疫区(如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分析气候因素对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变化的影响,并建立预测模型,明确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我国2004-2010年各县区人布鲁氏菌病疫情数据、动物疫情数据、环境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气象数据等。①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我国2004-2010年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②应用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我国人布鲁氏菌病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③应用Granger因果分析模型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分析重点疫区气象条件对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变化的影响,并建立短期预测模型。结果:①我国大陆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从2004年至2010年,我国大陆地区1,201县(区)(占41%)共报告了162,329个病例。截止2010年,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从0.63/100,000上升为2.72/100,000,增长了约4倍。其流行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尤其是每年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在所有报告病例中,约51-54%的病人发生在30-49岁人群,男性病人占74.59%,男性发病率在所有年龄分组中都显高于女性(P <0.001)。此外,88.78%的病例来自农民和牧民,病人职业分布图显示我国北部与南部之间职业分布存在差异,其中,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尤其是在牧区和农区)大部分患者为农民和牧民,而我国南部或偏远城市地区的风险人群以餐饮服务人员、城市工人和退休工人为主。从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的时空分布图来看,布鲁氏菌病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和山西北部地区,以及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等东北部省份。自2004年以来,人布鲁氏菌病疫区范围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地区不断扩大,2009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在其他省份,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呈零星发病,但疫区范围在不断扩大。在所有县区中,年发病率在每10万人0到1,440病例之间变化,均值为每十万人11个病例。内蒙古的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和镶黄旗年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440/100,000,1,121/100,000和902/100,000。自2005年以来,人布鲁氏菌病疫区范围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地区不断扩大,2009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布鲁氏菌病疫情开始由我国北方地区向南部地区扩张。此外,动物疫情分布图显示羊布鲁氏菌病疫情主要发生在我国北部和西部,而牛布鲁氏菌病的暴发则广泛分布于我国全境。②人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因素分析。单因素泊松回归分析显示,绵羊、山羊和猪的数量、平均海拔、草地分布与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显着相关。牛的数量、稻田和森林占土地利用百分比与布鲁氏菌病没有显着性相关。将所有协变量以单变量分析结果P<0.20的标准纳入多变量泊松回归分析,结果证明绵羊、山羊、猪的数量、平均海拔和草原占用面积百分比等五个变量与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显着性相关。其中,绵阳、山羊和猪饲养量的相对危险度(IRR)分别为1.42(95%CI=1.28-1.57, P <0.001),1.15(95%CI=1.01-1.32, P=0.033)和0.80(95%CI=0.66-0.96, P=0.016)。人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也受海拔和植被分布的影响,而且在中等海拔(800-1600米)和草原分布的县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③气象因素对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变化影响。互相关分析表明,人布鲁氏菌病的月发病率与气候因素显着相关,包括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在发病率最高的四个省中气象因素对发病率的累积效应有0到7个月的滞后效应。除风速外,所有纳入分析的气候因素与发病率呈负相关。滞后4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与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相关性最高,其次是降雨、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与相对湿度和风速1-2个月的滞后期相比,温度、降雨和日照时数的滞后期更长,达到了3-4个月。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在发病率最高的四个省中可能是影响人布鲁氏菌病的传播的风险因素。ADL时间序列回归分析发现在所有四个省中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与温度或日照时数显着相关或两者同时影响,具有1-7个月的滞后期。降雨和风速在最终(或多元)ADL模型中,由于对发病率的贡献最小而被剔除出去。根据根均方误差值(RMSE),所有影响因素对发病率的贡献在此模型得到的最合理的解释。在内蒙古自治区,模型(模型II,模型中只包括HS)中发病率与日照时数显着性相关,且对发病率的影响滞后0到5个月(β:-0.03-0.11,每10小时的变化,约1天)。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中,模型I发现温度在两个省分别滞后0到6个月和0到7个月(黑龙江,β:-0.05-0.002,每1°C的变化;吉林,β:-0.004--0.001)与人布鲁氏菌病的月发病率显着性相关。模型III中,温度和日照时数均有0到7个月的滞后期,该模型在山西省(温度,β:-0.003--0.007,滞后0-5个月,每1°C的变化;日照时数,β:-0.007--0.006,滞后0到7个月,每10°C的变化)最为适用。ADL预测模型中,在各个省分别使用2010年1月到12月观测数据来验证了预测值的可靠性。但是,我们的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被动的监测数据不如主动监测收集的数据可靠。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上报,因为他们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或因为在农村延误诊断而导致报告推迟。此外,旅游业和人口流动影响人布鲁氏菌病的传播过程是很复杂的模式。然而,我们的研究全面介绍了我国大陆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未来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最有效的帮助。结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描述了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确定了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确定了其与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在重疫区分析了气象因素对其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原和中度海拔地区(800-1600米),尤其是在每年冬天和春天较为寒冷或日照少的地区,应集中注意绵羊和山羊疫情监测。此外,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对未来人布鲁氏菌病疫情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方法。

王杏芹,桑彩霞,王锋,张启耀,马坚,赵金东[8](2012)在《人畜布鲁氏杆菌病的检测分析及防制》文中认为为掌握乌鲁木齐县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趋势,逐步控制包括人在内的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病率,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反应(RBPT)和试管凝集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县411份人血、5205份牛血和452份羊血进行布鲁氏杆菌病检测。检出布鲁氏杆菌病阳性血清111份,其中人血2份、牛血71份、羊血38份;可疑血清15份,其中人血2份、牛血13份,羊布氏杆菌病阳性率最高,达8.4%。通过数据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病动物是引起布氏杆菌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目前,防制本病主要采取"检疫、检测、淘汰病畜、消毒"的综合防制措施。

薛红梅[9](2012)在《青海省2006-2010年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掌握青海省2006-2010年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现状和特征,分析引起青海省高危人群布病的可能相关因素,为制定符合青海省布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在青海省一市、5州16个县(镇)范围内的6-69岁常住人口中,选择从事牧业、兽医、家畜饲养、屠宰、菌苗生产和与牲畜及其畜产品有密切接触的高危人群为对象。按照现况调查的方法,采用分阶段分层抽样,对地区、性别、年龄、职业等指标进行感染状况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青海省布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调查10494人,布病感染率3.81%,发病率3.74/10万。不同性质地区、时间、性别、年龄、职业、民族与布病感染有关。2、布病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与绵羊有接触史(χ2=19.545,P<0.001),皮肤接触感染方式(χ2=3.160,P=0.027),呼吸道接触感染方式(χ2=30.166,P<0.001),消化道接触感染方式(χ2=5.884,P=0.015)。3、布病感染相关的行为因素:食用煮的不太熟的畜肉(OR=1.667)、饮用生牛奶(OR=1.193)、饲养家畜(OR=1.612)、产羔期间人羔同室(0R=1.843)、屠宰病畜(0R=1.291)、接触流产物(OR=1.154)、接触病畜时防护不到位(OR=3.227)、吸入有布氏菌的气溶胶(OR=4.05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食用煮的不太熟的肉OR=1.053,95%CI(0.885-2.317)、接触病畜时无自我防护OR=3.181,95%CI(1.357-7.466)、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OR=1.136,95%CI(1.141-2.381)。5、布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回答正确率都低于50%。结论:1、青海省2006-2010年布病有流行趋势,感染率在人群、地区、时间分布上有差异。2、高危人群感染布病的影响因素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途径与患布病的绵羊有接触史。行为因素是食用煮的不太熟的畜肉、饮用生牛奶、饲养家畜、产羔期间人羔同室、屠宰病畜、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接触病畜时无自我防护、吸入含有布氏菌的气溶胶。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食用煮的不太熟的畜肉、接触病畜时无自我防护、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3、高危人群对于布病及其防治知识认知较低。

邓海云[10](2007)在《柳州市布鲁氏杆菌病调查及综合防控对策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1961年柳州市种猪阳性率高达51.59%、高危人群阳性率为10.95%。经过努力,从1998年开始,畜间和人间的阳性率连续4年为零。但是,从2002—2004年的监测结果看,每年都有阳性畜出现,2004年检出两群布病阳性羊群共108只。本文通过对影响柳州布病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发现:柳州市畜间的布病疫情经过“重灾”和“控制(净化)”阶段,目前存在“抬头”的趋势;畜间的布病疫情高峰期曾经与人间高峰期相对应,可能是存在人畜相互感染并传播的潜在因素,但是目前尚未发现人间布病的疫情存在抬头趋势,布病是人畜共患病,应该警惕;柳州市布病疫情防控与当前机构改革工作及兽医队伍建设情况有关,乡镇机构撤消、人员裁减、村级防疫网络不健全、以及“人、财、物”的流失等削弱了对布病的防控工作力度;柳州布病与当前养殖业的发展形势(引种)以及免疫、检疫、监督和人工授精的推广力度有关。由于养殖业的繁荣,动物及其产品交易频繁,同时没有把好引种的检疫监督关;没有开展免疫工作;人工授精工作的推广力度削减等综合因素造成布病的防控工作存在漏洞使布病疫情形成抬头的趋势。柳州市要对布病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控机制,仅简单依靠加大行政或加大技术方面的防制措施来对布病进行防制,是难以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的。必须从行政和技术两方面加以结合,采取加强兽医队伍及管理体制建设、加强防控工作规范建设、加强领导、加强责任制建设;推行科学的饲养及防控技术措施:规范引种、加强原疫区免疫、加大人工授精工作推广力度;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加大监测力度;建立疫情报告体系,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密切配合等多方面的综合防制对策,才能形成一整套有效的防控措施。

二、平安县人畜布鲁氏杆菌病防治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安县人畜布鲁氏杆菌病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2008-2017年沈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及流行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与剔除标准
    2.4 研究方法
        2.4.1 收集数据
        2.4.2 统计分析
        2.4.3 建模预测
3 结果
    3.1 流行强度
    3.2 时间分布
    3.3 地区分布
    3.4 人群分布
        3.4.1 性别分布
        3.4.2 职业分布
        3.4.3 年龄分布
    3.5 病例发现机构
    3.6 诊断时间分布
    3.7 ARIMA模型预测分析
        3.7.1 序列预处理
        3.7.2 模型识别与定阶
        3.7.3 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
        3.7.4 模型预测与评价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实践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石河子部分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分离和生物型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布鲁氏菌病概述
    2 布鲁氏菌病原学特征
        2.1 布鲁氏菌的种类及分布
        2.2 布鲁氏菌的形态结构
        2.3 布鲁氏菌的培养、生化及生物学特性
        2.4 布鲁氏菌的抵抗力
        2.5 布鲁氏菌的抗原特性
    3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
        3.1 布鲁氏菌病的易感动物
        3.2 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源
        3.3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3.4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
        3.5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4 布鲁氏菌病的致病机制
    5 布鲁氏菌病的病理变化
    6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方法
        6.1 病原学诊断方法
        6.2 血清学诊断方法
    7 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7.1 布鲁氏菌病的治疗
        7.2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石河子部分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血清学调查
        2.2 不同年龄的奶牛布鲁氏菌感染情况
        2.3 不同方法对奶牛布鲁氏菌检查情况对比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二 石河子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病原分离和生物型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布鲁氏菌的分离结果
        2.2 柯兹罗夫斯基染色结果
        2.3 PCR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试验三 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与净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3)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贵州省山羊产业现状及其疫病防控研究进展
        1.1.1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自然资源
        1.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山羊品种资源
    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举措及成就
        1.2.1 主要举措
        1.2.2 主要成就
    1.3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存在的问题
        1.3.1 企业带动能力弱
        1.3.2 肉羊育种目标尚未明确
        1.3.3 草料供应不平衡,季节草料不足现象十分突出
        1.3.4 日粮搭配不科学,营养不足现象十分普遍
        1.3.5 产业链条不健全,产品销售难
        1.3.6 产业服务方式单一,产业支撑力度不够
        1.3.7 防疫能力不够,重大疫病威胁依然存在
    1.4 当前威胁羊产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
        1.4.1 小反刍兽疫
        1.4.2 蓝舌病
        1.4.3 口蹄疫
        1.4.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1.4.5 羊痘
        1.4.6 羊传染性脓疱病
        1.4.7 梭菌性疾病
        1.4.8 羊弓形虫病
        1.4.9 羊附红细胞体病
第二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羊血液样本的采集
        2.1.1.2 检测试剂
        2.1.2 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小反刍兽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2.2.2 蓝舌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3 口蹄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4 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5 山羊痘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6 弓形体并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7 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2.3.1 小反刍兽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2 蓝舌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3 口蹄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4 传染性胸膜肺炎风险分析与讨论
        2.3.5 山羊痘风险分析与讨论
        2.3.6 羊弓形虫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7 布鲁氏杆菌风险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病原学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检测结果
        3.2.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
        3.2.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
        3.2.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
        3.2.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
        3.2.5 山羊蓝舌病病原检测结果
    3.3 分析与讨论
        3.3.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5 山羊蓝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病原学检测结论
第四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防制措施及对策
    4.1 整体防制措施及对策建议
        4.1.1 加强组织领导
        4.1.2 建立种羊和羊只准入制度
        4.1.3 科学合理使用优质疫苗
        4.1.4 全面推进程序免疫
        4.1.5 全面推进免疫效果监测
        4.1.6 建立动物疫病控制大数据信息平台
        4.1.7 实施疫病净化行动计划
    4.2 主要疫病防制技术措施
        4.2.1 山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2 山羊口蹄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3 山羊痘防治措施
        4.2.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4.2.5 羔羊口疮的防治技术措施
        4.2.6 山羊梭菌病的防治措施
        4.2.7 养殖场户春季羔羊痢疾防治措施
        4.2.8 母羊流产的综合防治措施
        4.2.9 山羊弓形虫病的防治措施
        4.2.10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全文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4)吉林省2006~2015年人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布病概述
        1.1.1 布病的发现
        1.1.2 布鲁杆菌分型
        1.1.3 布病临床表现
    1.2 布鲁杆菌研究现状
        1.2.1 布鲁杆菌的发现
        1.2.2 细菌性状
        1.2.3 致病性
    1.3 布鲁杆菌检测方法
        1.3.1 细菌学检验
        1.3.2 血清学检验
        1.3.3 分子生物学检验
    1.4 布病流行病学研究
        1.4.1 布病流行史
        1.4.2 布病宿主和媒介
        1.4.3 传播途径
        1.4.4 布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1.5 布病监测现状
        1.5.1 布病监测史
        1.5.2 布病监测现状
        1.5.3 布病流行特征
    1.6 吉林省布病的发现与防治
        1.6.1 吉林省布病的发现与流行
        1.6.2 吉林省布病的防治
    1.7 吉林省人布病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内容
        2.2.1 诊断原则
        2.2.2 诊断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描述性分析
        2.3.2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吉林省 2006~2015 年人布病人群分布特征
        3.1.1 吉林省 2006~2015 年人布病性别分布
        3.1.2 吉林省 2006~2015 年人布病年龄分布
        3.1.3 吉林省 2006~2015 年人布病职业分布
    3.2 吉林省 2006~2015 年人布病时间分布特征
        3.2.1 吉林省 2006~2015 年各年分布特征
        3.2.2 月份发病特征
    3.3 吉林省 2006~2015 年人布病地区分布特征
        3.3.1 吉林省 2006~2015 年各市布病发病特征
        3.3.2 白城市 2006~2015 年各县(区)布病发病特征
        3.3.3 松原市 2006~2015 年各县(区)布病发病特征
    3.4 吉林省 2006~2018 年人布病发病趋势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吉林省2009年后人布病发病率逐渐降低原因
    4.2 吉林省布病地区发病率西高东低原因
    4.3 吉林省人布病发病时间和人群特征
    4.4 吉林省未来 2016~2018 年布病发生率预测分析
    4.5 布病影响因素分析
    4.6 吉林省布病防控现状
    4.7 吉林省布病监测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第5章 结论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个人成果
后记和致谢

(5)新疆拜城县绵羊布鲁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布鲁氏菌病的发展史及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新疆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
        1.4 阿克苏地区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
    2 病原特征
    3 流行病学
        3.1 易感动物
        3.2 传染源
        3.3 传播途径
        3.4 影响感染的因素
    4 临床症状
    5 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6 诊断方法
        6.1 病原分离与鉴定
        6.2 血清学诊断
        6.3 动物试验
    7 防制措施
        7.1 健康绵羊采取的措施
        7.2 对病畜群处理的措施
    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拜城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1 研究内容
        1.1 拜城县绵羊布病现况调查
        1.2 疫病可能传染来源调查(追溯调查)
        1.3 血清学检疫情况
        1.4 提出防治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畜间布病分布调查与分析
        2.2 实验室诊断
    3 调查结果
        3.1 拜城县基本情况
        3.2 自然因素
        3.3 拜城县畜牧业现状
        3.4 布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3.4.1 绵羊布病疫情地理分布
        3.4.2 不同饲养条件下绵羊布病疫情
        3.4.3 不同规模养殖户牛羊布病监测情况
        3.4.4 不同品种牛羊布病情况
        3.4.5 不同年龄绵羊与布病感染情况
        3.4.6 绵羊布病历年发病情况
        3.4.7 畜间布病送检情况
        3.4.8 人间布病发病情况
第三章 拜城县布病感染现状分析
    1 现状分析
        1.1 散户养殖方式粗放(加上养殖方式与布病阳性率调查分析表)
        1.2 牲畜流动中有检疫监督漏洞
        1.3 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
        1.4 畜牧兽医从业人员
        1.5 人间布病防控疏忽
        1.6 宣传工作没有有效开展
        1.7 行政政策发挥作用有待提高
第四章 拜城县布病防控现状及建议
    1 防控现状
        1.1 布病免疫情况
        1.2 绵羊人工授精情况
        1.3 动物防疫监督队伍
        1.4 专业物防疫监督队伍
        1.5 品种改良情况
    2 防控建议
        2.1 加强兽医队伍建设
        2.2 强化监督体系建设
        2.3 规范绵羊引种
        2.4 加强组织领导
        2.5 完善检测体系
        2.6 完善信息监测系统和重大动物疫病分析测报体系
        2.7 落实布病阳性畜无害化处理制度
        2.8 推广人工授精技术
        2.9 加强动物免疫
        2.10 加强宣传力度
        2.11 预防人间布病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进展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研究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理论基础
3 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研究
    3.1 青海省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3.2 青海藏区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3.3 调查地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情况
    3.4 调查地区反应的医疗服务需方可及性情况
4 青海藏区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实证分析
    4.1 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潜在可及性评价
    4.2 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可及性评价
    4.3 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平等与不平等的可及性评价
5 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5.1 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影响因素
    5.2 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
6 提高可及的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
    6.1 构建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背景与形势
    6.2 构建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具备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
    6.3 构建提高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原则和策略
    6.4 青海藏区乡村两级基本医疗服务包
7 政策建议
    7.1 继续加强财政投入力度,力争发挥中央财政的主导作用
    7.2 调整藏区卫生人力资源政策,改善区域差异
    7.3 实施城市卫生支援藏区卫生工作
    7.4 探索开展藏区医疗救助制度
    7.5 普及健康知识教育,倡导科学的就医理念
    7.6 探索实施藏区“流动医院”,补充和完善藏区医疗服务体系
8 研究成果及展望
    8.1 研究主要成果
    8.2 研究创新与价值
    8.3 研究局限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附录2: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县域政府部门和机构调查表
    附录3: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居民基本医疗服务询问调查表
    附录4: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居民健康知识调查表
    附录5: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访谈提纲

(7)我国布鲁氏菌病时空分布及风险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我国布鲁氏菌病时空分布及人群特征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我国布鲁氏菌病传播风险因素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气象因素对布鲁氏菌病传播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已(待)发表文章 个人简历 致谢

(8)人畜布鲁氏杆菌病的检测分析及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样
    1.2 试剂及仪器
        1.2.1 试剂
        1.2.2 仪器
    1.3 布鲁氏杆菌病的检测[1][2]
        1.3.1 血清的分离
        1.3.2 布鲁氏杆菌病的检测
        1.3.2. 1 虎红平板凝集反应
        1.3.2. 2 试管凝集反应 (以牛为例)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9)青海省2006-2010年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和分析
讨论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10)柳州市布鲁氏杆菌病调查及综合防控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布鲁氏杆菌病(综述)
    1 布鲁氏病概述
        1.1 历史
        1.2 疫情分布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症状
    5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6 诊断
        6.1 病原分离与鉴定
        6.2 直接检测病料中的病原
        6.3 血清学诊断
    7 防制
        7.1 对健康牛群采取的措施
        7.2 对病牛群采取的措施
        7.3 区外对布病的防制措施
        7.4 广西在防制布病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行政措施和技术措施
    8 存在问题
        8.1 思想方面
        8.2 老疫点疫区中疫源的存在和扩散
        8.3 动物防疫监督方面
        8.4 与卫生部门对该病的防控工作有关
        8.5 与目前机构改革有关
        8.6 与宣传有关
        8.7 与防控政策有关
    9 展望
第二部分 影响柳州市布鲁氏杆菌病主要防控因素的调查
    1 材料
        1.1 柳州市辖区所有奶牛场
        1.2 柳州市1981-1999年猪布病检疫情况材料
        1.3 柳州市1980-2002年采集布病送检材料
        1.4 柳州市1981-2001年奶牛布病检验情况材料
        1.5 柳州市1981-2001年布病阳性及可疑种猪淘汰材料
        1.6 柳州市1980-2001年人间布病情况调查材料
        1.7 柳州市1981-2001年布病免疫情况材料
        1.8 柳州市1981-2001年猪人工授精情况材料
        1.9 柳州市2000-2002年猪牛羊布病血清检测材料
    2 方法
        2.1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2.2 血清学检测方法
        2.3 布病的诊断
        2.4 猪的人工授精方法
        2.5 阳性及可疑种猪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2.6 布病免疫方法
    3 调查结果
        3.1 柳州市畜间布病疫情分布情况
        3.2 对柳州市布病防控工作方面的调查
    4 讨论
        4.1 概述
        4.2 布病疫情与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有关
        4.3 布病疫情与检疫监督工作开展有关
        4.3 布病疫情与当前机构改革及管理体制有关
        4.4 布病疫情与当地经济状况有关
        4.5 与人间对布病的防控工作有关
        4.6 柳州市布病与养殖和管理方式的关系分析
        4.7 与目前养殖业的市场走势有关
    5 结论
第三部分 柳州市布病综合防控对策探讨
    1 材料
        1.1 柳州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队伍
        1.2 柳州市疫情报告网络
        1.3 柳州市冷链体系
        1.4 柳州市宣传报道体系
        1.5 涉及到柳州市布病检疫、监测、免疫、淘汰、人工授精等材料见第二部分
        1.6 相关的法规规章
        1.7 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
        1.8 相关的政策法规性文件及材料
    2 方法
        2.1 对加强兽医队伍建设的调查分析
        2.2 对我市动物防疫监督机制的调查分析
        2.3 对严格执行异地引种制度的调查分析
        2.4 对加强与卫生部门的紧密配合的调查分析
    3 结果
        3.1 兽医队伍建设的结果
        3.2 对柳州市动物防疫监督队伍及机制的结果
        3.3 柳州市历年异地引种的结果
    4 讨论
        4.1 柳州市乡镇兽医队伍建设情况与布病防控工作的关系分析与对策探讨
        4.2 柳州市动物防疫监督队伍及机制与布病防控工作的关系分析与对策探讨
        4.3 柳州市异地引种与布病防控工作的关系分析与对策探讨
        4.4 其它对策探讨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平安县人畜布鲁氏杆菌病防治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2008-2017年沈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及流行预测研究[D]. 杨智博.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2]石河子部分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分离和生物型鉴定[D]. 黄超.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3]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D]. 冯杰.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 [4]吉林省2006~2015年人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D]. 孙宁. 吉林大学, 2017(04)
  • [5]新疆拜城县绵羊布鲁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D]. 刘建. 石河子大学, 2016(05)
  • [6]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D]. 罗艾. 华中科技大学, 2014(07)
  • [7]我国布鲁氏菌病时空分布及风险预测研究[D]. 黎银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3(01)
  • [8]人畜布鲁氏杆菌病的检测分析及防制[J]. 王杏芹,桑彩霞,王锋,张启耀,马坚,赵金东. 新疆畜牧业, 2012(11)
  • [9]青海省2006-2010年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D]. 薛红梅. 山西医科大学, 2012(02)
  • [10]柳州市布鲁氏杆菌病调查及综合防控对策探讨[D]. 邓海云.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5)

标签:;  ;  ;  ;  

平安县人畜布鲁氏菌病防控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