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中下段物理烧伤致瘢痕狭窄一例

食道中下段物理烧伤致瘢痕狭窄一例

一、食管中下段物理性烧伤致瘢痕狭窄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琪[1](2021)在《婴幼儿先天性食管肌层肥厚性狭窄的内镜下诊治》文中认为儿童食管狭窄主要是良性狭窄,病因谱很广,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先天性食管狭窄和继发性食管狭窄。为了探讨先天性肌层肥厚性食管狭窄在内镜下的诊治方式和疗效,于2017-2020年,共收治13例食管肌层肥厚性狭窄患儿,其中1例作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治愈,对13例患儿开展了影像学、内镜、超声内镜检查,确定了先天性肌层肥厚性食管狭窄的部位、性质,并通过内镜下球囊扩张实施了治疗,达到食管目标直径12-15mm,患儿1个月后随访检查发现,患儿恢复良好,表明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婴幼儿食管下段肌层肥厚性狭窄安全、有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同时可以减少患儿的痛苦,避免以往切除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对儿童食管狭窄内镜扩张治疗研究进展从分类、诊断、内镜扩张治疗以及一些细节资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分析。

魏便霞[2](2020)在《36例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随着酸性、碱性化合物以日常生活用品的成分走近人们的身边,人们接触腐蚀性物质的几率越来越大。虽然一再强调这些生活用品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无意或故意摄入腐蚀性物质的事件却一直在发生。腐蚀性物质摄入的发病率因国家和文化背景而异,目前无法从现有的文献及病例报道中得知其真实发病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碱性和酸性腐蚀剂是最常见的摄入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凝固或液化反应产生组织破坏并引起消化道损伤。腐蚀性损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没有粘膜损伤到严重损伤。急性期可发生穿孔和坏死,远期的并发症包括消化道的狭窄和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儿童一般是误服腐蚀性物质不同,成年人摄入主要是有自杀倾向或精神疾病所致。上消化道狭窄是腐蚀性物质摄入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其中食管狭窄占大多数,狭窄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取决于所摄入腐蚀性物质的物理形式、种类、数量、浓度、粘膜接触时间和摄入时脏器状态。腐蚀性狭窄的治疗旨在改善症状/体征、避免消化道梗阻并发症并防止狭窄复发。狭窄扩张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术和探条扩张术,既可在内镜下进行,也可在X线透视下或两者联合下进行。与其他良性消化道狭窄相比,腐蚀性狭窄常为多发的、长而成角的、对扩张治疗的反应性低且易发生穿孔等并发症。对于需要多次和频繁扩张以保持消化道通畅的患者,支架置入术可以保持狭窄段持续扩张、延长无症状持续时间并减少因频繁扩张而带来的痛苦。但是考虑到术后反应性组织增生、支架移位发生率高的风险,支架置入术在治疗腐蚀性消化道狭窄方面的疗效及临床广泛应用一直存在争议,其临床效益还需进一步评估。除此之外,目前关于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的研究,目标人群多针对于儿童,治疗方式也多局限于狭窄扩张,支架置入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的临床应用报道不多。随着可生物降解支架的研发及临床应用,亟需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估支架应用在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中的作用及前景。目的通过36例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初步探讨狭窄扩张术、支架置入术及外科手术在治疗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中的应用及其疗效。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纳入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患者共计36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食管狭窄、胃出口梗阻或者二者皆有)且有明显相关症状,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患者可剔除。2.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腐蚀剂性质、狭窄部位、治疗前病程、治疗前吞咽困难评分或胃出口梗阻症状/体征、治疗方式及并发症,并随访治疗后相关症状改善情况。3.治疗方式(1)狭窄扩张术:内镜下硅胶探条扩张术、内镜下/X线透视下球囊扩张术;(2)支架置入术;(3)外科手术:食管替代术、胃大部切除术、幽门成形术。4.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的吞咽困难程度根据Atkinson吞咽困难量表进行评估。治疗有效的终点定义为在最后一次治疗后,吞咽困难的程度降低2分及以上或者胃出口梗阻症状/体征缓解,并至少保持12个月。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达;定性资料以率[n(%)]表示。结果1.回顾性分析36例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病例,其中行单纯狭窄扩张术14例,支架置入术15例,外科手术7例。治疗后随访5~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4.50个月。4例患者因最后一次治疗后未达到12个月而未完成最终疗效评价。2.完成最终疗效评价的32例患者中,31(96.9%)例经治疗后吞咽困难/胃出口梗阻症状明显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饮食,Atkinson评分降低3.00(3.00,4.00)分。其中,13(100.0%)例单纯狭窄扩张术患者均治疗有效;12(12/13,92.3%)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治疗有效;6(100%)例外科手术患者均治疗有效。3.狭窄扩张术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孔,占12.1%;支架移位是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常见问题,占68.4%;管状胃代食管术1(14.3%)例术后出现食管残端腹壁瘘,术后4月余出现吻合口狭窄。结论狭窄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均可取得显着疗效,但存在消化道穿孔、支架移位发生率高的问题。因此,腐蚀性狭窄的治疗要求合理把握各治疗方式的适应症、注意治疗的安全性及减少支架移位的发生。再者,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方式的疗效也不可忽略。

陈俊伶[3](2019)在《广东省某市三级综合医院医生门诊工作量测算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分析广东省某市三级综合医院医生门诊工作量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各临床专家咨询,借助模型测算相关科室各类医生的门诊适宜工作量标准,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医生门诊接诊量标准提供参考,为后续分级诊疗的开展以及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文献调查法:总结我国医生工作量标准。2.采用专家咨询法:首先明确心内科、骨科、妇科、儿内科这四个科室的诊治范围,再将各科室的门诊诊断信息按临床分类相似、诊治难度、医生所花费的时间相近的的原则进行合并,建立各科室病种框架,并通过专家咨询结果和三点估算法计算得到各病种的适宜诊治时间。3.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模型,分别测算医生门诊全天工作量和每小时工作量现状,采用两水平线性回归模型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医生门诊工作量的影响因素;通过适宜工作量预测模型测算符合各专科特点(病种框架及其适宜诊治间)的医生门诊适宜工作量值,并借助旋风图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1.医生门诊全天工作量两水平线性回归中的空模型结果发现数据具有嵌套结构特征,在医院科室水平存在聚集性;多水平结果显示,医生的职称对门诊全天工作量有影响。2.医生每小时门诊工作量:应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发现上午和下午每小时工作量差异有显着性,上午和下午每小时工作量分别用两水平线性回归中的空模型发现数据均具有嵌套结构特征,在医院科室水平存在聚集性;加入水平1变量后,结果显示医生的职称对上午和下午半天每小时工作量均有影响。3.适宜工作量:根据影响因素分析结构分科室、分职称预测医生适宜工作量,通过专家咨询确定得到各科室病种框架及各病种适宜诊治时间,并由此测算得到医生门诊适宜工作量的预测值。各科室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每小时工作量标准区间分别为:心内科6-10、6-11、6-12人次/小时,骨科2-4、3-5、3-5人次/小时,妇科4-7、4-7、4-7人次/小时,儿内科7-12、7-12、7-12人次/小时。敏感性分析中,各科室病种适宜诊治时间对适宜工作量影响最大的几类病种,心内科: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胸痛胸闷胸部不适、高脂血症等,骨科:颈肩腰腿痛、软组织劳损、脊柱骨关节病、骨关节炎等,妇科:阴道炎/妇科检查、AUB(异常子宫出血)、人工流产等,儿科:上呼吸道疾病、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结论】制定三级医院医生门诊标准量有现实意义并需要重新测算。选择“每名医生每小时工作量”作为医生门诊工作量的衡量单位比“每医生日均工作量”更科学合理。不同科室医生工作量不同,制定工作量标准需区分科室。医生上午和下午工作量有差异,上午大于下午。医生职称会影响医生门诊工作量的大小,而由于现实差异小,分职称建立的适宜工作量值差异性不大。三级医院应实行符合专科特点(病种框架及其适宜诊治间)的医生门诊适宜工作量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各个专科医生工作量的上限,而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医生工作量标准的区间范围,再由医生根据自身过往经验确定半天工作量标准。适宜诊治时间对适宜工作量影响最大的病种大类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占比大,分级诊疗的推进会改变三级医院病种构成,影响门诊工作量标准,需要根据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制定“病种负面清单”,未来医生门诊适宜工作量标准应剔除负面清单上的病种后定期更新测算。

胡涵博[4](2018)在《新型生物可降解食管支架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良性食管狭窄的治疗现在仍然是一大难题。目前针对儿童良性食管狭窄的常见治疗方式是进行球囊扩张治疗,根据病变复杂程度,患儿往往需遭受多次食管扩张的痛苦。此外,良性食管狭窄还可以通过传统金属支架进行治疗。然而,金属支架治疗存在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胸痛、出血、穿孔等。此外儿童生长的特殊性也决定了金属支架需要限期取出。这一切均限制了其在良性食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因此,目前急需开发出一种新型食管支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相较于金属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在一段时间内提供可靠支撑性的同时,具有可降解的优点,避免术后取出。进而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为儿童食管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本研究拟建立食管狭窄的动物模型,探索研制生物可吸收食管支架,并验证其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分两部分进行实验研究。第一部分针对目前造模方法的缺陷,采用改良双导管方法建模,以求更稳定、安全地建立动物模型。第二部分进行了新型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制备,优化设计结构、加强径向强度,通过检测降解过程中支架材料的表面形态、径向支撑力和熔点等,对新型食管支架的体外降解行为进行研究。此外,还初步探索了新型食管支架的体内置入情况。结果1、改良双导管建模法较现有造模方法致伤范围可控,更加安全可靠,2周后得到食管狭窄动物模型。2、新型食管支架的径向支撑强度、轴向收缩率、扩张率与商业金属支架相近,表面覆盖率更优于商业金属支架;体外降解实验表明支架的表面形态、径向支撑力、熔点等在早期无明显变化,于12周开始出现明显的降解现象;X线观测下,可将可降解支架成功置入动物模型体内,狭窄段被扩张。结论1、改良双导管法可稳定、安全地建立动物食管狭窄模型。2、新型可降解食管支架因其具有良好的早期机械性能、可降解性、安全性等优点,待经过进一步优化设计后,可为儿童食管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更有利的选择。

李治仝[5](2018)在《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食管狭窄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管腔缩小的疾病,它可引起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呕吐、吸入性肺炎、体重减轻、免疫力下降等,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食管狭窄是恶性的,良性食管狭窄少见。食管良性狭窄常见的原因有食管、胃外科手术后、长期胃食管反流刺激、酸碱摄入烧灼、射频消融治疗、胸部放射治疗或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等引起的食管狭窄。尽管有很多治疗良性食管狭窄的方法,但任何机械处理之后都表现出非常高的复发倾向和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分析河南省良性食管狭窄的特点,结合我科使用球囊导管、支架置入、抗反流手术治疗不同病因的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对不同病因的食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一、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及狭窄特点分析对3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根据其病史、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食管狭窄的类型、狭窄的部位、长度及程度。采用DSA下或胃镜直视下活检明确病变性质。二、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介入科共收集488名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入组。分析所有患者入院时症状、体征、有无合并症等。针对不同病因的食管狭窄采取球囊扩张成形术或者联合食管可回收金属覆膜支架置入术,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随访临床疗效。三、介入手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集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治疗或者联合可回收支架置入)组38例,介入治疗解除食管狭窄后再次抗反流手术组28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合并症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及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四、术前检查评估入院患者术前常规行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食管狭窄的性质、狭窄的部位、长度及狭窄段管径。CT进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观察食管段狭窄有无强化、有无纵膈感染,初步判断食管狭窄的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等。数字胃肠x线造影选用碘造影剂,判断食管狭窄的部位、长度、狭窄管径、有无食管瘘以及是否合并食管裂孔疝等情况。常规胃镜判断狭窄病变情况、贲门有无松弛,明确病变的部位,通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当反流性食管狭窄解除1个月未再复发者,行食管高分辨率压力测定及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观察食管括约肌及反流情况。食道测压可以了解静息时和吞咽时食管各部分结构(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体部和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水平,也能检查出有无食管裂孔疝。食道阻抗-PH联合监测系统主要监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DeMeester(DMS)评分、PH<4所占的反流时间、站立位PH<4的时间、卧位PH<4的时间、PH<4的反流次数、症状指数等。五、食管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头偏向右侧,吸氧、心电监护、铺巾,首先口服造影剂正位造影确定狭窄位置、程度和狭窄长度。5F椎动脉导管和加硬导丝配合下经过狭窄段食管至胃腔,沿加硬导丝交换10、12、15、20、25或者30mm等不同规格的球囊导管,以狭窄环位于球囊正中位置为最佳,慢慢加压充盈球囊。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扩张,或者经球囊导管扩张后食管狭窄仍存在,选用食管支架置入术。六、食管可回收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术前禁食12小时,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头偏向右侧,首先口服造影剂正位造影确定狭窄位置、程度和病变长度。置开口器,在导丝导管引导下经口、咽、食管,通过狭窄部位进入胃腔,经导管造影证实导管进入胃腔无误,交换加硬导丝,沿加硬导丝选用合适型号的食管内支架。常用的食管可回收支架型号为直径:13-22mm,长度:80-140mm。调整支架位置后完全释放复查造影了解自膨式支架位置如何,评估造影剂是否顺利通过狭窄食管段、有无对比剂外溢等。七、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选用腹腔镜下Toupet法胃底折叠术或合并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麻插管,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脚低30°,双下肢分开,主刀者站于患者的两下肢之间。腹部常规消毒、铺巾,在肚脐上缘戳1个1.0cm孔置气腹针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2-15mmHg。然后在腹腔镜下在上腹部再戳1个1.0cm和3个0.5cm孔,置入相应大小的套管针(trocar)。有食管裂孔疝者先将疝内容物复位,用超声刀游离食管周围韧带、网膜组织,暴露左、右膈肌脚及食管,游离下段食管有约3-5cm长度,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先用2-0丝线间断缝合膈肌脚缩小食管裂孔至1.5cm,然后将胃底自食管右侧后方包绕食管下段270°,用2-0丝线间断缝合胃底与包绕的食管约2~3针,宽约2.0~3.0cm,最后形成270°的宽松折叠瓣包绕食管下段。患者在术后恢复胃肠蠕动功能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八、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SPSS,美国芝加哥),所有定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定性资料数据均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连续性资料用t检验,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ann-Whitney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分析。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s,OR)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的相关病因及狭窄特点分析3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中,246例患者(78.8%)为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32例(10.3%)因胃食管反流引起食管溃疡性狭窄;20例(6.4%)为强酸、强碱引起的食管腐蚀性狭窄;14例(4.5%)因肿瘤放疗损伤食管造成狭窄。按照食管狭窄的长度划分,262例84.0%)为短节段狭窄(狭窄长度≤2cm),多见于吻合口狭窄;50例(16.0%)为长节段狭窄(狭窄长度>2cm),多见于化学物质腐蚀性狭窄。二、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疗效观察488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入组,其中368例食管吻合口狭窄患者均先采用小球囊预扩张,300例患者再次采用20mm或者25mm较大球囊扩张成形术,360例球囊扩张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7.8%;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均成功采用25mm或者30mm大球囊扩张成形;35例腐蚀性食管狭窄患者中,30例患者首先空肠营养管置入,1个月后采用12mm或15mm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成功28例,成功率为80%;19例放疗性食管狭窄中均成功采用25mm或者30mm球囊扩张成形。球囊反复扩张后狭窄复发者,选用可回收食管内支架置入。6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成功放置可回收金属覆膜内支架,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放置食管支架,15例腐蚀性食管狭窄放置食管支架,3例放疗性食管狭窄放置食管支架。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0.5±2.9个月,有88.3%的吻合口狭窄组患者临床治愈,24.3%反流性狭窄组治愈,74.2%腐蚀性狭窄组患者治愈,77.8%放疗性狭窄组患者治愈。反流性狭窄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食管狭窄的总体通畅率,在短期内四组没有明显差别,但在中长期随访中发现反流性食管狭窄组通畅率(62.2%)明显低于吻合口狭窄组(90.4%)、腐蚀性狭窄组(87.1%)和放疗性狭窄组(88.9%)。三、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狭窄疗效分析共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入组。其中,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置入)组38例,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0.16±9.82岁;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28例,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7.32±10.35 岁。介入治疗组,失访1例,临床治愈9例(24.3%),有效20例(51.4%),无效9例(24.3%),总有效率75.7%;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无失访患者,临床治愈14例(50%),有效13例(46.4%),无效1例(3.6%),总有效率96.4%。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临床总有效率比介入治疗组显着升高(P<0.05)。结论1.在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大部分是食管或胃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狭窄的发病率也不应忽视。2.球囊扩张或联合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不同病因的食管狭窄临床疗效有差异。球囊扩张或者联合支架置入治疗反流性狭窄组的疗效、通畅率显着低于其他病因的食管狭窄。3.介入治疗联合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率和食管通畅率显着高于单独介入手术。解除食管狭窄的同时,抗反流手术修复抗返流屏障、从根本上治疗病因是可靠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刘洋[6](2016)在《新型聚对二氧环己酮食管支架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良性食管狭窄目前仍然是困扰患儿、家属及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儿童复杂性良性食管狭窄,通常需要对其进行球囊扩张治疗,患儿因此往往需遭受多次食管扩张的痛苦。记忆合金类支架是应用于良性食管狭窄的另一种治疗方案。然而,金属支架导致的胸痛、再狭窄等并发症致使其不适合作为儿童的永久性的治疗手段。严重者还可见出血、穿孔,一旦发生,仍需手术取出,也限制了其在食管良性疾病中的应用。因此,亟待开发出一种新型食管支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相较于金属支架,可降解支架在一定时期内能被降解、吸收,避免术后二次取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儿童食管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拟建立化学烧伤后食管狭窄的动物模型,并探索自行研制的可吸收食管支架的理化性能及其在动物模型中的初步应用。方法为研究新型生物可降解食管支架对烧伤后瘢痕狭窄的治疗作用,我们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分三部分进行课题研究。第一部分比较1%、4%、10%三种浓度的Na OH溶液对兔食管的致伤效果。对比烧伤后食管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羟脯氨酸含量等,以明确建立兔食管腐蚀性损伤后瘢痕狭窄的最适浓度。第二部分针对现阶段造模方法的缺陷,采用自行设计的双球囊导管,以求建立更为安全、稳定的模式动物。第三部分进行了新型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制备,加强其径向强度、优化结构设计、改善示踪性能,并通过检测降解过程中PPDO材料的质量、结晶度和表面形态等,对新型食管支架的体外降解行为进行研究。此外,对新型食管支架的体内置入也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1、1%Na OH仅引起食管I度烧伤,自愈后不见狭窄。10%Na OH严重损伤食管,实验动物多因食管穿孔而早期死亡。4%Na OH溶液能致使兔食管II度及以上烧伤,伤后4周可见瘢痕狭窄。2、自制双球囊导管建模法较现有造模方法用时短、致伤范围可控,4周后得到可靠的食管狭窄动物模型。3、体外降解实验表明PPDO材料的质量、分子结构、结晶度等在早期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显示PPDO从第12周以后开始出现裂痕;机械性能优于现有商业支架;X线观测下,可将PPDO支架成功置入模式动物体内,狭窄段被扩张,随访期内支架未发生移位。结论1、4%Na OH溶液是建立兔食管烧伤后狭窄的最佳致伤浓度。2、双球囊导管法可建立安全、稳定的动物食管狭窄模型。3、从降解速率、机械性能、安全性等考量,新型PPDO食管支架为儿童食管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更有利的选择。

赵士磊,顾春东[7](2013)在《食管烧伤导致瘢痕狭窄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食管烧伤亦称食管腐蚀伤,临床上并不少见,儿童和成人均有发生,主要为吞服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剂造成的食管损伤。食管烧伤后除食管穿孔外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是瘢痕狭窄,该类患者往往伴随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临床医师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就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形式的病因、病理改变、临床鉴别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1食管烧伤及其瘢痕狭窄形成的病因食管烧伤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人群,但以儿童居多。在儿童病例中,主要是自己误食或者在成人误给腐蚀剂后发生。据统计,在743例吞服腐蚀剂的儿童中85%的患儿年龄小于3岁,其中5.8%的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瘢痕狭窄[2]。而成人病

杨中华,吕良英,李心元,王维林[8](2013)在《幼儿食道化学性烧伤紧急处理与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幼儿食道化学性烧伤后的临床特点、紧急处理及后期治疗措施。方法将1992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例幼儿食道化学性烧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幼儿食道化学性烧伤,主要部位在食道中下段,23周后出现明显的食道瘢痕性狭窄。结论幼儿食道烧伤后分为三阶段,紧急处理后及时留置胃管是防止食道瘢痕性狭窄的关键,一旦出现瘢痕性食道狭窄,应及早行胃造瘘术。

邱增华,马宏利[9](2000)在《食管中下段物理性烧伤致瘢痕狭窄一例》文中研究表明

杨秀海,林尚泽[10](1997)在《食管腐蚀伤的防治(附6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二、食管中下段物理性烧伤致瘢痕狭窄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中下段物理性烧伤致瘢痕狭窄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婴幼儿先天性食管肌层肥厚性狭窄的内镜下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病例分析报告
    研究内容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儿童食管狭窄内镜扩张治疗研究进展
    儿童食管狭窄的分类
    儿童食管狭窄的内镜扩张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2)36例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病例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腐蚀性上消化道损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3)广东省某市三级综合医院医生门诊工作量测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医生工作量测算的背景和意义
        1.1.2 制定门诊工作量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医生工作量定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2 医生工作量测算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3 医生门诊工作量的相关参考值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资料来源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医生门诊工作量现状
        2.1.1 门诊全天工作量
        2.1.2 每小时门诊工作量
    2.2 医生门诊工作量影响因素分析
        2.2.1 医生门诊全天工作量的多水平模型结果
        2.2.2 医生每小时门诊工作量的多水平模型结果
    2.3 医生门诊适宜工作量预测
        2.3.1 病种框架及其适宜诊治时长
        2.3.2 适宜工作量预测
        2.3.3 适宜工作量敏感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讨论及建议
    3.1 讨论
        3.1.1 门诊工作量标准重新测算的意义
        3.1.2 门诊工作量衡量单位比较分析
        3.1.3 门诊工作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4 门诊工作量标准预测方法分析
        3.1.5 门诊适宜工作量结果分析
    3.2 对策与建议
        3.2.1 卫生行政部门起指导性作用,制定门诊工作量标准
        3.2.2 以“每名医生每小时工作量”作为医生门诊工作衡量单位
        3.2.3 分专科制定医生工作量标准
        3.2.4 建立三级医院门诊“病种负面清单”,并定期重测工作量标准
        3.2.5 落实相关配套措施
4 结论
5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综述 基于RBRVS测算医生工作量及薪酬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各科室诊治范围外疾病(剔除的门诊诊断)
附件3 各科室病种适宜诊治时间专家咨询调查表
附件4 医师门诊工作量现状异常值

(4)新型生物可降解食管支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
中文部分
    绪论
    第一章 双导管法建立兔食管狭窄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器械及耗材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1.5 实验动物分组
        1.6 模型制作的方法及步骤
        1.7 组织病理学检查
        1.8 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建模操作过程
        2.2 一般情况
        2.3 食管造影
        2.4 组织病理学检查
        3 讨论
    第二章 生物可降解食管支架的研制与实验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器械及耗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4 新型食管支架的制备
        1.5 新型食管支架的物理性能
        1.6 新型食管支架体外降解实验
        1.7 新型食管支架体内置入实验
        2. 实验结果
        2.1 新型食管支架的制备
        2.2 新型食管支架的物理性能
        2.3 新型食管支架体外降解实验
        2.4 新型管支架体内置入实验
        3 讨论
        3.1 新型食管支架的材料选择
        3.2 新型食管支架的设计
        3.3 新型食管支架的物理性能
    结论
    课题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法文部分
    Introduction
    Chapitre Ⅰ établissement du modèle de sténose ?sophagienne chez le lapin par double cathétérisme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1 Matériaux et methods
        2 Résultats expérimentaux
        3 Discussion
    Chapitre ⅡDéveloppement et étude expérimentale d'un nouveau stent ?sophagien
        Introduction
        1 Matériel et méthodes
        2 Résultats expérimentaux
        3 Discussion
    Conclusion
    Limites du problem

(5)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效果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介入手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良性食管狭窄的临床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前言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新型聚对二氧环己酮食管支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
绪论
第一章 碱烧伤法建立兔食管狭窄模型的浓度探讨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器械及耗材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1.5 模型制作的方法及步骤
        1.6 组织病理学检查
        1.7 Elisa法检测食管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
        1.8 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
        2.1 造模操作过程
        2.2 实验动物一般情况
        2.3 食管造影检查
        2.4 组织病理学检查
        2.5 组织羟脯氨酸水平
    3.讨论
第二章 双球囊导管法建立兔食管狭窄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器械及耗材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1.5 实验动物分组
        1.6 食管造影
        1.7 组织病理学检查
        1.8 模型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1.9 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
        2.1 建模操作过程
        2.2 一般情况
        2.3 食管造影
        2.4 组织病理学检查
    3.讨论
第三章 生物可降解食管支架的研制与实验研究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器械及耗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4 新型PPDO食管支架的制备
        1.5 支架示踪性
        1.6 支架径向强度(Radial Force, RF)
        1.7 熔点
        1.8 新型PPDO食管支架的体外降解实验
        1.9 新型PPDO食管支架体内置入实验
    2.实验结果
        2.1 新型PPDO食管支架的制备
        2.2 支架示踪性
        2.3 支架径向强度
        2.4 熔点
        2.5 新型PPDO食管支架的体外降解实验
        2.6 新型PPDO食管支架体内置入实验
    3.讨论
结论
课题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四、食管中下段物理性烧伤致瘢痕狭窄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婴幼儿先天性食管肌层肥厚性狭窄的内镜下诊治[D]. 王雪琪.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36例腐蚀性上消化道狭窄病例的回顾性研究[D]. 魏便霞. 郑州大学, 2020(02)
  • [3]广东省某市三级综合医院医生门诊工作量测算研究[D]. 陈俊伶.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新型生物可降解食管支架的实验研究[D]. 胡涵博.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5]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D]. 李治仝. 郑州大学, 2018(12)
  • [6]新型聚对二氧环己酮食管支架的实验研究[D]. 刘洋.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4)
  • [7]食管烧伤导致瘢痕狭窄的研究进展[J]. 赵士磊,顾春东. 中华烧伤杂志, 2013(05)
  • [8]幼儿食道化学性烧伤紧急处理与治疗[J]. 杨中华,吕良英,李心元,王维林.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03)
  • [9]食管中下段物理性烧伤致瘢痕狭窄一例[J]. 邱增华,马宏利. 中华创伤杂志, 2000(01)
  • [10]食管腐蚀伤的防治(附6例报告)[J]. 杨秀海,林尚泽. 贵州医药, 1997(05)

标签:;  ;  ;  ;  

食道中下段物理烧伤致瘢痕狭窄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