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眼镜度数? (第二天)

如何定义眼镜度数? (第二天)

一、眼镜的度数如何定义?(初二)(论文文献综述)

刘依兵[1](2021)在《江苏省初中生体力活动及视力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

王炳南[2](2021)在《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1)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及危害。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用眼负担日益加重,近视已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上升更加迅速。2018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八部门的调研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患病率已高达53.6%,近视对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国家和社会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重视。国家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现象,国家卫建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3)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研究表明,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献综述及当前研究的不足:国内外研究多注重身体活动总时间对近视的影响,而忽略了身体活动的高中低水平对近视影响的差异,且身体活动对近视的影响是否受到户外时间的干扰,尚存在争议;当前文献多将所有的近距离用眼作为统一的变量探索或着重探讨读写对近视的影响,而用电脑、用手机、玩掌上游戏机、弹奏乐器等其他近距离用眼对近视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最后,当前研究多为横断面调查,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后近视进展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还较少。研究目的:(1)分析不同强度身体活动(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以及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是否受到户外时间因素的干扰;(2)分析不同类型近距离用眼(读写、用电脑、用手机、玩掌上游戏机、演奏乐器等)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3)通过一年的队列研究,分析身体活动、户外时间及近距离用眼对已经近视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丰富我国近视研究的内涵,为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推荐标准、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理论依据。(2)实践意义:学校和家长可以根据研究结果调整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户外时间和近距离用眼模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19年10~11月开展测试与调查工作,调查对象为上海市小学生和初中生。调查对象的选择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各抽取3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所公办小学和1所公办初中,共抽取6所小学和6所初中。在小学3~5年级和初中6~9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作为调查与测试对象,共选取72个班级的2015名学生。对参加过基线横断面研究对象中近视儿童青少年进行一年的随访研究,共795人。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与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的图书、政策文件、期刊文献等数据资料。(2)问卷调查法:使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短卷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使用户外时间问卷测量儿童青少年户外时间,使用近距离用眼问卷测量近距离用眼水平。(3)测量法: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儿童青少年视力。(4)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上海市3~9年级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为61.7%,且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女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初中生近视患病率高于小学生。(2)上海市3~9年级儿童青少年的每日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和户外时间分别为55.0±49.1min、35.2±35.3min、40.1±35.6min、75.3±58.2min。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OR=0.874,95%CI:0.776~0.984,P=0.000)、户外时间(OR=0.750,95%CI:0.642~0.875,P=0.004)与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高强度身体活动、户外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视力有保护作用,且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视力的保护作用受户外时间的影响。(3)上海市3~9年级儿童青少年的每日近距离总时间、读写时间、看电脑时间、看手机时间、玩掌上游戏机时间和演奏乐器时间分别为388.0±183.2min、281.4±136.4min、17.9±36.9min、48.9±55.4min、8.5±30.3min,男女在读写时间、看电脑时间、玩掌上游戏机时间、弹奏乐器时间上有显着性差异,其中男生读写时间、弹奏乐器时间显着少于女生,而看电脑时间和玩掌上游戏机时间显着多于女生。小学生在近距离用眼总时间、读写时间、看电脑时间、看手机时间上均显着少于初中生。近距离用眼总时间(OR=1.039,95%CI:1.007~1.071,P=0.015)、读写时间(OR=1.086,95%CI:1.039~1.135,P=0.000)和看手机时间(OR=1.150,95%CI:1.021~1.294,P=0.021)与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有正相关关系,乐器弹奏时间对读写时间有替代效应而与近视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OR=0.711,95%CI:0.575~0.880,P=0.002),看电脑时间与近视患病风险的正相关关系只存在于小学生(OR=1.473,95%CI:1.062~2.044,P=0.020)中,这说明,读写、看手机、看电脑是儿童青少年视力的危险因素。(4)初中生近视进展速度显着快于小学生,在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各种因素中,只有户外时间与而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有负相关关系(B=-0.032,P=0.032),而高、中、低强度身体活动和读写时间、看电脑时间、看手机时间、玩掌上游戏机时间和演奏乐器时间均未发现与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有显着相关性,这说明,这说明只有户外时间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目前上海市3~9年级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为61.7%,近视患病率较高。高强度身体活动、户外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视力有保护作用,且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视力的保护作用受户外时间的影响。读写、看手机、看电脑是儿童青少年视力的危险因素。在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各种因素中,只有户外时间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社会、学校和家长,要认识近视的危害,重视孩子近视,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督促儿童青少年多进行身体活动,并且要重视其强度,尽可能在户外进行高强度身体活动。

石海生[3](2021)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科学方法教育策略研究 ——以教科版教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研究在国内已有30多年时间,新课改中明确要求注重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物理实验科学方法教育需要学者深入探究,并加以明确,有助于教师提高业务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改变物理教学现状。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一是简要介绍了物理实验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文献检索、查阅,论述初中物理实验科学方法国内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内容。二是实验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基础,并对实验科学方法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进行阐述。三是综述物理学中的主要科学方法,并对教育科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教科版”)的四本初中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出高频方法。四是对初中物理常见的实验科学方法教育策略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科学方法教育策略。五是开展物理实验科学方法教育的建议,并结合教学实际,并对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进行教学设计。以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主,对教材中出现的实验探究进行科学方法分析,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科学方法进行显化,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针对实际的科学方法教育给予有效性的建议、可供实际操作的策略、教学案例。

李洋[4](2021)在《小学生视力水平与体力活动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以扬州市蒋王中心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扬州市蒋王中心小学为例,对小学生视力水平、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小学生视力健康及体力活动现状,探索小学生体力活动与视力水平的相关关系。为科学制定小学生健康行为干预策略,以预防近视风险,不仅能够丰富体力活动及视力健康的相关理论,也能为改善学生视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近视防控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选取扬州市蒋王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99人,女生179人。视力水平测量采取裸眼视力与屈光度的检查,体力活动测量采用加速度计和自编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加速度计为美国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对受试学生进行连续7天体力活动测量,其中包括5个学习日及2个休息日,采样间隔10秒,通过加速度计计数等级评价小学生体力活动。研究结果:(1)扬州市蒋王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近视率为46.83%,轻度近视率为10.58%,中度近视率和重度近视率分别为20.91%、15.34%。(2)女生近视率(55.31%)显着高于男生(39.20%),六年级近视率(54.01%)显着高于五年级(39.7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学生静态时间男生为595.79min/d、女生为634.83min/d(p<0.01),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男生为34.14min/d、女生27.89min/d(p<0.05),男女学生MVPA时间均未达到每天60min的国际儿童体力活动推荐量。(4)学习日与周末上,男生LPA、MVPA均高于女生(p<0.05)。男生学习日MVPA、LPA显着高于周末,女生学习日LPA显着高于周末(p<0.05)。五年级学习日LPA、MVPA显着高于六年级(p<0.05),五年级在MVPA、LPA和静态行为时间上学习日显着高于周末,六年级仅有LPA学习日显着高于周末(p<0.05)。(5)不同视力情况学生中,视力正常组MVPA为32.54min/d,近视组为29.64min/d,视力正常组显着高于近视组(p<0.05),而在LPA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静态行为时间上视力正常组(607.54min/d)小于近视组(621.92min/d),视力正常组步数(7712步)高于近视组(7122步),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户外活动和接触阳光行为的时间与学生的近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目前扬州市蒋王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总体近视率为46.83%,存在性别、年级差异,以中、重度近视为主。(2)学生每日静态行为达9h以上,MVPA时间未达到60min/d的国际体力活动推荐量。体力活动量及静态行为时间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学习日MVPA、LPA总体高于周末。(3)视力正常学生MVPA、步数高于近视学生,静态行为时间低于近视学生,体力活动量对视力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行为对小学生视力水平具有良性影响。

曹建雄,张映萍,谢梅芬,易佳胜,刘伟,刘妍,陈勇[5](2020)在《湘潭市中小学生眼屈光不正及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湘潭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屈光不正患病状况及近视主要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2018-09/12,在湘潭市区随机抽取5所全日制小学和3所中学,共6 16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位检查,双眼中任一眼裸眼远视力低于5.0者,进一步测量双眼屈光度数。自制调查问卷以了解近视发生相关因素。结果:在6 164名学生中日常生活视力不良男生检出率为40.3%(1 249/3 099),女生检出率为43.8%(1 343/3 065)(P<0.01)。中小学男生近视患病率59.1%,女生近视患病率68.7%(P<0.01)。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44.1%,远视患病率为3.0%。初中生近视患病率为71.3%,远视患病率为1.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初中)、性别(女)、每天写作业时间(>2h)、平均每天睡眠时间(≤8h)、父母为近视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8、1.55、1.26、1.58、2.13,均P<0.05)。结论:湘潭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近视发病率高,学生近视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需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王明明[6](2020)在《初中学生视力水平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以无锡市张泾中学为例》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文以无锡市张泾中学为例,探究无锡市初中生视力不良的现状及影响无锡市张泾中学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的具体因素,为提升无锡市初中生用眼卫生健康水平及近视防控提供理论参考。对象和方法:以无锡市张泾中学全体学生(剔除智力障碍的学生后共计三个年级987人)为调查对象。对987名学生进行裸眼视力与屈光度检查,自制近视影响因素问卷表视力调查。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无锡市张泾中学学生视力的主要因素问题。结果:1、无锡市张泾中学学生视力不良率为88.23%,其中近视率为83.89%,散光率为35.86%,远视率为1.93%;轻度近视为29.99%、中度近视为44.78%、重度近视为9.12%。视力不良的学生配镜率较低,近视、散光、远视分别为75.51%、20.83%、52.63%。2、女生近视率(89.1%)显着高于男生(79.2%);初二学生的近视率(86.6%)显着高于初一(76.2%);学生右眼平均视力(-2.87±2.16(D))显着低于左眼(-2.49±2.24(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二(86.6%)与初三(89.6%)的近视率没有显着差异。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X9(教室内光线是否充足)、X12(每天阅读电子书籍的时间)、X15(眼保健操进行情况)、X16(是否定期做视力检查)与近视的发生没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最后一个选项为对照发现:男生(OR=0.335)、低年级(初一 OR=0.309,初二OR=0.555)、父母不近视(OR=0.282)、每天完成作业及看书时间少(少于一小时OR=0.431)、眼疲劳时及时休息与缓解(OR=0.522)、每周看电视、玩手机时间短(0-5小时OR=0.278)、没有不良用眼习惯(OR=0.721)是近视的保护因素;每天看书及作业时间长(2-3小时OR=1.158)、阅读时眼书距离小(20-30cm OR=1.044)、有一项不良用眼习惯(OR=1.821)为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张泾中学学生近视率较高,存在年级、性别差异。初二学生近视率增长较快,近视学生以中度近视为主。近视、散光学生配镜率较低,学生配镜意识较差并且缺少细致、精确的眼部检查。遗传因素、学习环境较差、有不良行为习惯和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是影响无锡市张泾中学学生视力的主要因素。

王瑜[7](2020)在《儒家工夫论引论》文中研究指明儒学的核心在个人的道德实践,而狭义的儒家工夫论,便是“内圣”的达成,其包括了明显本体以成就道德自我的方式、过程、次第等内容。通过对工夫论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把握儒学的整体性、包容性、统一性,从而展现中国内含者高度道德自觉和社会责任感的实证哲学。儒家工夫论可溯源至中国古代人文思想萌发和彰显之过程。三代通过“绝地天通”解决民神杂糅之弊,建立起有序、同心同德的宗教文化体系,发展至周代实现了宗教的理性化趋向。自周以“天”代“帝”成为至上神,取消其绝对支配权,并要求君王在“天命靡常”的天命观下,通过“以德配天”维系天人关系。最终,在西周完善了礼乐教化的德育体系,将“德”的意识投射至民间,使周人有了代表理性自觉的尚文重德的时代价值取向。三代时期,人们开始了对“德”的关注与重视,但刚从宗教意识中剥离出来的德意识,还略显薄弱。故而,在三代时期,个人的道德修养自觉意识还很欠缺,同时也没有对人修身成德有系统性的理论论述。直到先秦时期,随着儒家思想的成形,一条明确以个人道德实现为目标的成圣之路便展开了。其将视野聚焦于现世的人文社会,认为人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达成生命的价值,并为个人的德修建构了一套理论,也随之奠定了儒家工夫论的基本样态:博学事人的知识研习、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身心一如的气象践形。在儒学不断发展过程中,工夫论逐步有了一贯的义理建构。儒家围绕理、仁、心、气概念而了其理论基础。第一,儒家之所以要设立天理、理,将其视为统一天地万物的内在规定性,又赋予了理绝对、普遍、客观、形上的特性,实际是为社会伦理和人性之善提供了坚不可摧的理论依据。作为社会伦常规范的“礼”和人先天之性,皆由同一天理所“分殊”而禀受。故而,礼有了理为支撑,便成为人必须遵从的定理。同时,人性禀受了至公至善之理,人便有尽性成圣之义务,而个人道德的实现也就成为了人本固存的潜能。第二,仁为天道流行、通达、感通的“生生之理”。其通过天地之心而能与人心相联,故人心为具有生机又贯通诸德的仁心,能有道德的自发性。也正是天人同源自生生之仁,故仁能表现出“万物一体”之感,而人之所以丧失一体之感,是由私欲之间隔。而要建立起一体之感,便须人能至“仁德”。在儒家看来,仁德为统摄诸德的德性之本,唯有人能力行工夫以至“仁德”,方能由仁德而发诸德之用。第三,儒家由气一元论的建构,将宇宙视为一直处于运动和感通运动之中存在。在无休止的运动之中,作为本体性质的气成为了天地万物的统一,由其气化运动而沟通起了形上形下间的联系,统摄了“万象”之有和“太虚”之无。由此,人因气而能与外界进行沟通,也由气能将人的形神、身心联系起来。因此,人能凭借气的中介作用,改善自身生命力的展现;专注精神而生发智慧;变换气质以趋善成性。第四,儒家将心看做体用相即的一体,对心的工夫便在于寻用入手,而得以“明体适用”。也即是说,通过对心主宰、知觉、思虑、德性之知内容的开发,进而寻得证悟心体之路,进而将心体之无形无限量、虚、灵、神、明、至善、良知良能等难以把捉的内涵彰显出来。在理论铺设的基础上,儒家便建立了更为的深入与细致的工夫修持条目。第一,立志为圣。儒学工夫先立以做圣人、学圣学为目的的志向,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身。端正其志使自己学有所本,而杜绝散漫无章和因循苟且的学习。因此,儒家要求立大、高、远、深、久和勇猛之志,且专一坚定于其志,时刻坚守其志而不屈挠移改。第二,读书明理。儒家工夫不离知识的研习,故要求人能善择良典,进而困勉勤读,熟读精思、虚心静虑、专一沉入、优游涵泳,使得人能通过读书,得以锻炼思维能力、明得辞章的意旨、收摄存心,最终能明理体究而引导与规整自身言行。第三,深研于理。对于物理,要进行逐一、具体、客观且深入的探究,而寻得综摄众理的“天理”,且在认知物理的过程中,培养不溺于物的无私之德。对于事理,便要在日用间寻得人伦事故之理,进而可执本应事,随事存天理与改过迁善。总的来说,对理的探求,在于对理的贯通无间,旨在能明心的全体大用、明明德。第四,自省克己。对人内在工夫来说,须人对治习性偏颇、煎销习气熏染以化却习心以变化气质。其细化和落脚点,便是诚意正念以存养天理。即要求人“实意”而“不自欺”,严格和真切地护持心体的至善之念,进而落实存善去恶。在修持工夫中,亦须重视其中的核心精义:第一,主静。儒家将主静视为精神收敛、平定心气的入门等工夫。第二,居敬。敬的工夫强调了“敬义夹持”,即居养与穷理工夫的一体性,以及修持工夫无分动静的缜密无漏。第三,执中。人行包涵未发已发、性静等体用的致中工夫,以使“中”可推行至极,而能时刻主顺变化、措时宜、通于经权之变。第四,寻乐。人要寻“孔颜乐处”,即不受名利所扰而以圣学为乐,便能乐在循理遵礼、乐于心体流通无碍而与万物一体,从而可践形洒落的圣人气象。通过工夫的修持旨在开悟以揭示心本体,从而成为不离伦常、道德完满的圣人。而悟须直观体认工夫方可达成:它不同于知识的领悟、不依靠语言亦不落言诠、不同于分析法或逻辑法,甚至不是一种思维的方式、不是本能和感觉的范畴。直观体认是而是对心体最直接、整体的自证自觉。通过体认工夫,人得以开悟。对悟过程来说,悟又分顿渐,是为不同根性的人设立的权法。但对于开悟瞬间来说,悟只能是“顿”的,因心体揭示之时是无时空、物我等等分别、浑然为一体的状态。整个开悟过程可分三段:第一,初悟。悟前须人修悟不离,着力无间地渐修。进而,可由循理之思而渐入得悟不思议之本体,此时只有隐见本体而不能形成稳定的悟境。第二,圆悟。初悟后须行保任工夫,保任初悟之得而不旋失,又精专接续地加进所得。此时所证得的境界,是能明昼夜、梦醒之道,昼夜皆不会改变本体呈现的状态;又能通达生死之旨,即无形神、人我之分而能一生死、任生死。第三,化悟。此时圣功完满,本体工夫合一,心体可无滞碍运行周流,便能自然发用道德以康济群生。化悟的证得便是超生死,一念反真,体认得心体超越区别义。儒家的开悟学说,亦裹挟着对人有益的效用:通过育德而得以养生;经透悟而得以开智;由臻于化境的工夫而得以善了生死。通过对工夫论的梳理,亦须反思它的时代局限性,和于现代仍具生命力的价值。儒家工夫论的时代局限性表现在:第一,儒家伦理基础建立在私德的社会条件上,这使工夫论在帝权、父权、夫权为中心的社会中,经异化、压制、扭曲后,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契约性”的社会公共性德性难以建立。第二,对社会生产的制约。儒家伦理有重义轻利的倾向,而使传统上重农抑商,压制了私有经济的发展;又因其君子不器、以德摄知的思想,造成了传统重德轻知的倾向,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教育与人才选拔对专业知识和人才的忽视。第三,对文艺创造的限制。儒家重道轻文的倾向,使传统文化不注重文艺的独立审美性,限制了文学个性表现的可能。儒家工夫论要想在现代发挥其价值,主要有四点:第一,继承五四精神。重新反省和审视儒家文化,对其批判与解构,以对其净化而凸显出真正的价值。第二,儒家优秀文化的认同。我们要认同儒家作为中国人深层文化心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认同其有超越时空的、世界性的价值。第三,正视中西文化的会通。不可抹煞传统的价值而全盘西化,但也要以开放、包容、进取的态度真正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和各类优秀文化。第四,进行创造性质的转化。将儒学中与现代化不相抵牾,甚至是支持、巩固现代化的内容展现出来;肩负起儒家的时代责任和文化责任,在全球文化下,考量其是否能为全人类建立价值;思考如何将“私德”与科学民主等现代化要求相容,以完成儒家的创造性转化。

范宇星[8](2020)在《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个案转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养为主的现代教育朝着国民教育的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实现科教兴国和培育现代化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课程目标从学科内容深入到核心素养,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随着可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的基数大幅增加,学困生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趋势。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初中学生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还须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获得发展,这对原本成绩落后的初中物理学困生来说更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学习大山。因此研究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研究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以国内外物理核心素养和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相关研究为依托,借助教育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编制出初二学生物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其中以调查学生的现有物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和学习成绩为基准,筛选出213名初中物理学困生和182名初中物理学优生,采用课堂观察、访谈、个案研究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为准则,对初中物理学困生进行相关概念界定,并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学困生和学优生群体做出判定;(2)依据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学困生和学优生群体判定的准则,结合教育实践,编制课堂观察量表、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本文研究所需数据资料,运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比分析初中物理学困生和学优生之间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习成绩发展现状;(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探讨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与其物理核心素养发展间是否存在一定联系,深挖深思初中物理学困生核心素养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的普遍原因;(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合当前我国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再通过典型案例转化及跟踪试验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间存在一定关联,二者相辅相成。学困生因缺乏物理观念导致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发展不足,严重影响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致使学习成绩落后。同时学习成绩长期处于末位会使学困生在学习物理时出现负面情绪和不良状态,进一步加剧其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困难,使得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步入恶性循环。(2)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学习兴趣浅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内因和家庭教育错位、学校教育欠妥、社会教育大环境不佳等外因是最突出的致困因素。(3)针对初中物理学困生存在的非智力因素薄弱环节,本文从情感策略、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环境策略出发,提出兼具操作性、实践性、效仿性的多维度、一体化转化策略,帮助初中物理学困生全面提高物理核心素养,走出学习困境。所提出策略由个案转化研究验证具有较高可行性。

田文明[9](2020)在《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隶属贵州省铜仁地区,其地理上处于贵州省东北部边区,是贵州、重庆、湖南和湖北四省市交界之地。我们选取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利用《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进行实地调查,如实地记录了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词语,列出了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分类词表,并据此对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分类词汇进行仔细的研究,以此来考察土家族民俗文化对沿河方言词汇的影响。全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概况及历史沿革、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还交代了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概况。第二部分为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词汇的特点。我们利用斯瓦迪士的200个核心词,通过与北京话、成都话、长沙话的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和亲疏远近关系。然后从几种特殊的构词方式,窥探沿河方言词汇的特征。第三部分为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词研究。我们挑选出部分历史词语、有音无字、有字误写或周边少数民族借词列出词表,然后再选取其中的词语进行研究。第四部分为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文化词及其意蕴研究。这部分我们选择沿河方言词汇中的文化词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风物词、习俗词和观念词三个方面阐述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文化词及其文化意蕴。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本文研究有待深入的问题。

张瑞[10](2020)在《“趣味·生活·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国家课程重要补充的校本课程成为了一线教师们的研究热点。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是有极大价值与意义的。本文在分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理论、现状后,依托《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具有发展性的教学目标与建议,以成果导向(OBE)、施瓦布的实践模式、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人本主义思想为课程开发基本理论,进行了《趣味·生活·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作为基础物理课程的补充与拓展,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在分析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后,结合一线教学经验确定在传统课程上无法达成的目标培养要求,结合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二是确立校本课程的内容,笔者分为四步全面多元的分析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分别是:(1)对《课程标准》具体相关目标培养不足的统计分析,从而细化校本课程具体内容的教学目标。(2)对物理课本的拓展内容栏目统计分析,并梳理有独特教育意义的板块。(3)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交流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以及收集校本课程内容的建议。(4)对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物理学习的心理变化及原因,了解学生对《趣味·生活·物理》校本课程的期待、内容的关注、期望学到的知识、动手的实验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等。三是计划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向其他优秀校本课程学习,将实施流程精简细化,基于本校环境在选修课中开设《趣味·生活·物理》校本课程,以期达成预设目标。四是校本课程的案例研究。笔者分展示并分析校本课程中实施的三类主题的典型案例,分别是:(1)我要变魔术——“水中钓冰”;(2)实践检验真理——“自制简易3D全息投影”;(3)聚焦现代科学技术——“北斗发展史”。五是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1)课堂表现评价与学生成果展示评价,结合学校的智慧校园平台“课堂评价”、“班级空间”APP等进行实时、积累的评价的分。(2)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学生学习完校本课程后的自我评价量表,分析数据反馈真实的教学效果,以期完善该门校本课程。(3)学生物理成绩的调查分析,比较《趣味·生活·物理》校本课程对物理成绩的提高是否有帮助。通过《趣味·生活·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笔者熟练掌握成熟的校本课程开发流程,经过两轮的课程实施,根据成果反馈来改进原有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并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相应反思与启迪。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如创新实验、神奇魔术、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制作、科学调查研究报告等。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真正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物理成绩,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初步达成该校本课程的目标。

二、眼镜的度数如何定义?(初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眼镜的度数如何定义?(初二)(论文提纲范文)

(2)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及危害
        1.1.2 国家和社会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重视
        1.1.3 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图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身体活动
        2.1.2 户外时间
        2.1.3 近距离用眼
        2.1.4 近视
    2.2 国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水平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2.2.1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2.2.2 儿童青少年户外时间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2.2.3 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水平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2.3 国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水平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2.3.1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2.3.2 儿童青少年户外时间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2.3.3 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水平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2.4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测量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研究结果
        4.1.1 横断面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4.1.2 身体活动、户外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
        4.1.3 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
        4.1.4 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一年的纵向研究
    4.2 分析讨论
        4.2.1 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及其特征
        4.2.2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分析
        4.2.3 儿童青少年户外时间分析
        4.2.4 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水平分析
        4.2.5 身体活动、户外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
        4.2.6 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
        4.2.7 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
5 结论、建议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学习工作经历
博士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科学方法教育策略研究 ——以教科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提出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
2 理论基础
    2.1 学习理论的分类
    2.2 物理科学方法及其教育界定
    2.3 物理实验中科学方法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3 教科版初中物理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
    3.1 初中物理声学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3.2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3.3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3.4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3.5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3.6 初中物理磁学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3.7 教科版初中物理实验中高频科学方法总结
4 初中物理实验常见科学方法教育策略
    4.1 观察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4.2 控制变量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4.3 转换法的教学策略
    4.4 理想实验法的教学策略
    4.5 等效替代法的教学策略
    4.6 建立模型法的教学策略
5 开展初中物理实验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建议
    5.1 教师应明确知道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科学方法
    5.2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5.3 循序渐进展开科学方法教育
    5.4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5.5 科学方法综合教育案例一
    5.6 科学方法综合教育案例二
6 论文总结
    6.1 总结
    6.2 不足与希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小学生视力水平与体力活动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以扬州市蒋王中心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体力活动及其相关概念
        2.1.1 体力活动
        2.1.2 静态行为
        2.1.3 体育锻炼
    2.2 国内外关于小学生体力活动的研究现状
    2.3 体力活动的测量方法
    2.4 近视的概述
        2.4.1 近视的定义
        2.4.2 近视的分类及其评定标准
        2.4.3 国内外小学生视力健康研究现状
        2.4.4 近视的影响因素
    2.5 视力水平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小学生视力情况分析
        4.1.1 一般情况分析
        4.1.2 近视的年级情况分析
        4.1.3 近视的性别情况分析
        4.1.4 小学生不同近视程度概况
    4.2 小学生一周体力活动现状情况
        4.2.1 小学生基本形态学指标
        4.2.2 不同性别小学生一周体力活动量情况
        4.2.3 不同年级小学生一周体力活动量情况
        4.2.4 小学生学习日与周末的体力活动量情况
    4.3 小学生视力水平与体力活动的关系分析
        4.3.1 不同视力情况学生体力活动时间的差异性分析
        4.3.2 不同视力情况学生静态行为时间的差异性分析
    4.4 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与接触阳光行为时间现状分析
        4.4.1 不同视力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情况
        4.4.2 不同视力学生每天接触阳光行为时间情况
第5章 讨论与分析
    5.1 小学生视力水平情况
        5.1.1 近视的一般情况
        5.1.2 近视的性别差异
        5.1.3 近视的年级差异
        5.1.4 遗传因素、户外活动及接触阳光行为对近视的影响
    5.2 小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分析
    5.3 小学生视力水平与体力活动的相关关系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专家效度检验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小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四 小学生视力测试及体力活动测试相关资料
致谢

(5)湘潭市中小学生眼屈光不正及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2.1个人信息资料获取及数据收集标准化
        1.2.2远视力检查
        1.2.3小瞳下电脑验光检查
        1.2.4眼位及眼部专科检查
        1.2.5问卷调查
    1.3诊断标准
2结果
    2.1视力不良分布
    2.2屈光状态分布
    2.3近视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6)初中学生视力水平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以无锡市张泾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选题依据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近视等相关概念的定义
    2.2 初中生近视现状
        2.2.1 国内初中生近视现状
        2.2.2 国外初中生近视现状
    2.3 近视的危害
        2.3.1 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3.2 近视对儿童青少年生活学习的不良影响
        2.3.3 近视对儿童青少年家庭的不良影响
        2.3.4 近视会对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2.4 近视的测量方法和评定标准
        2.4.1 测量方法
        2.4.2 评定标准
    2.5 近视的影响因素
        2.5.1 环境因素
        2.5.2 遗传、生理及家庭影响
        2.5.3 户外活动情况
        2.5.4 营养与饮食
        2.5.5 不良用眼习惯及睡眠
        2.5.6 电子产品
    2.6 近视的治疗
        2.6.1 近视的光学治疗
        2.6.2 近视的运动疗法
        2.6.3 近视的针灸治疗
        2.6.4 近视的药物治疗
    2.7 近视的预防
第3章 无锡市张泾中学近视状况调查
    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研究内容
        3.1.3 研究方法
        3.1.4 眼部专科检查
        3.1.5 质量控制
        3.1.6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一般情况
        3.2.2 视力不良学生配镜率
        3.2.3 近视的性别差异
        3.2.4 近视的年级差异
        3.2.5 左右眼视力对比
        3.2.6 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近视率情况
        4.1.1 近视的一般情况
        4.1.2 近视的男女生差异
        4.1.3 近视的年级差异
        4.1.4 近视配镜率情况
        4.1.5 左右眼近视情况
    4.2 近视的影响因素
        4.2.1 遗传对近视的影响
        4.2.2 读写距离及读写时间对近视的影响
        4.2.3 室外活动对近视的影响
        4.2.4 电子产品对近视的影响
        4.2.5 不良用眼习惯对近视的影响
        4.2.6 饮食习惯对近视的影响
        4.2.7 其它因素对近视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附录
    附录1 中学生用眼卫生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参考文献
致谢

(7)儒家工夫论引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趋势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儒家工夫论探源
    2.1 夏商周时期德意识的初步建立
        2.1.1 “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
        2.1.2 “敬天保民”的德政落实
        2.1.3 “礼乐教化”的道德实践
    2.2 先秦时期工夫论的基础奠定
        2.2.1 积学
        2.2.2 践行
        2.2.3 践形
3 儒家工夫论基本依据
    3.1 理
        3.1.1 天地根本之理
        3.1.2 具体事物之理
        3.1.3 社会伦理之理
        3.1.4 人性本质之理
    3.2 仁
        3.2.1 仁的本质: 生生之理
        3.2.2 仁的表现: 万物一体
        3.2.3 仁的实践: 道德来源
    3.3 气
        3.3.1 气一元论
        3.3.2 气化之道
        3.3.3 气之于人
    3.4 心
        3.4.1 心分体用
        3.4.2 心之本体
        3.4.3 心之发用
4 儒家工夫论具体修持
    4.1 修持条目
        4.1.1 立志为圣
        4.1.2 读书明理
        4.1.3 深研于理
        4.1.4 自省克己
    4.2 修持核心
        4.2.1 主静
        4.2.2 居敬
        4.2.3 执中
        4.2.4 寻乐
5 儒家工夫论的目的—“悟
    5.1 “悟”的定义
        5.1.1 “悟”的传统探源
        5.1.2 “悟”与体认工夫
        5.1.3 “悟”与直观体认
    5.2 “悟”的阶段性表现
        5.2.1 初悟
        5.2.2 圆悟
        5.2.3 化悟
    5.3 “悟”的效用
        5.3.1 养生
        5.3.2 开智
        5.3.3 善了生死
6 儒家工夫论的局限性与现代价值
    6.1 儒家工夫论的时代局限性
        6.1.1 以私德为本的局限
        6.1.2 对社会生产的制约
        6.1.3 对文艺创造的限制
    6.2 儒家工夫论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6.2.1 五四批判精神的继承
        6.2.2 儒家优秀文化的认同
        6.2.3 正视中西文化的会通
        6.2.4 进行创造性质的转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个案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现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核心素养
        1.5.2 物理核心素养
        1.5.3 初中物理学困生
2 理论基础
    2.1 元认知理论
    2.2 成败归因理论
    2.3 三层次理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设计
        3.3.1 文献查阅法
        3.3.2 课堂观察法
        3.3.3 访谈法
        3.3.4 问卷调查法
        3.3.5 个案研究法
4 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4.1 内因
        4.1.1 学习兴趣浅薄学习热情不高
        4.1.2 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模糊
        4.1.3 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4.1.4 学习意志不坚学习态度不端
        4.1.5 数学基础薄弱知识储备不足
        4.1.6 缺少知识转化能力忽视知识网络整合
        4.1.7 缺少归因过程缺乏深入思考
    4.2 外因
        4.2.1 家庭教育方面
        4.2.2 学校教育方面
        4.2.3 社会环境方面
5 初中物理学困生典型案例转化研究
    5.1 案例一
        5.1.1 基本情况
        5.1.2 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5.1.3 转化方案
    5.2 案例二
        5.2.1 基本情况
        5.2.2 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5.2.3 转化方案
6 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6.1 情感策略
        6.1.1 激活学习兴趣重燃学习热情
        6.1.2 唤醒学习动机重塑学习意志
    6.2 学习策略
        6.2.1 制定学习目标预习把握教材
        6.2.2 自评听课状态加强自我监督
        6.2.3 独立完成作业树立自觉意识
        6.2.4 及时解答疑难有效整理错题
        6.2.5 借助多种手段强化复习效率
        6.2.6 消除认知误区丰富学习内容
    6.3 教学策略
        6.3.1 实施分层教学满足各级发展
        6.3.2 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展现学科特点
        6.3.3 加强物理概念教学深化知识理解应用
    6.4 环境策略
        6.4.1 管束关爱并重科学健康育人
        6.4.2 重视协同教育加强家校往来
        6.4.3 开展校园主题活动专设学校奖惩措施
        6.4.4 利用差异资源加强校网建设
        6.4.5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敦促教学方式变革
        6.4.6 规范课外辅导机构传递正确价值取向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物理课堂学习行为观察量表
    附录二 :被试者、同伴、教师、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初二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四 :学生物理课堂学习行为自评量表
    附录五 :八年级物理月考试卷2019.10
    附录六 :洛阳市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
致谢

(9)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五节 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语音系统
第一章 沿河方言词汇的特点
    第一节 沿河方言核心词
    第二节 沿河方言的特色构词
        一、特殊的构词方式
        二、特殊的用词方式
第二章 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词研究
    第一节 沿河方言词的收录情况
    第二节 汉语方言本字例释
    第三节 土家语底层词语的遗存
    第四节 周边少数民族借词考察
        一、侗语借词
        二、其他少数民族部分借词
第三章 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文化词研究
    第一节 风物词
        一、生产生活器物类风物词
        二、饮食和服饰类风物词
    第二节 习俗词
        一、信仰祭祀类词
        二、戏曲游乐类词
    第三节 熟语
        一、谚语
        二、歇后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分类词表
    附录2 :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特征词表
致谢
个人简介

(10)“趣味·生活·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1.4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2章 《趣味·生活·物理》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基础
第3章 《趣味·生活·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3.1 校本课程设计的理念与目标
    3.2 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内容的准备与分析
    3.3 校本课程的内容构建
第4章 《趣味·生活·物理》校本课程的实施
    4.1 校本课程的实施准备
    4.2 校本课程实施典型案例研究分析
    4.3 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第5章 《趣味·生活·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关于物理校本课程内容的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四、眼镜的度数如何定义?(初二)(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省初中生体力活动及视力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D]. 刘依兵.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影响的研究[D]. 王炳南.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3]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科学方法教育策略研究 ——以教科版教材为例[D]. 石海生.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小学生视力水平与体力活动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以扬州市蒋王中心小学为例[D]. 李洋. 扬州大学, 2021(09)
  • [5]湘潭市中小学生眼屈光不正及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 曹建雄,张映萍,谢梅芬,易佳胜,刘伟,刘妍,陈勇. 国际眼科杂志, 2020(07)
  • [6]初中学生视力水平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以无锡市张泾中学为例[D]. 王明明. 扬州大学, 2020(04)
  • [7]儒家工夫论引论[D]. 王瑜.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8]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个案转化研究[D]. 范宇星. 洛阳师范学院, 2020(07)
  • [9]沿河土家族汉语方言词汇研究[D]. 田文明. 北方民族大学, 2020(12)
  • [10]“趣味·生活·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 张瑞.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如何定义眼镜度数? (第二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