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柔印设备一览

国内外柔印设备一览

一、国内外柔印设备一览表(论文文献综述)

CFTA;[1](2021)在《2020年中国卫星式柔印机销售调查报告》文中指出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行业的整体部署,让全年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当今,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阶段,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渗入到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全过程,即人们要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卫星式柔印机是一种能体现出柔印的效率特长及机器制造水平的重要机型,其最主要的优点是可获得更高的套印精度,且机器的结构刚性好、生产效率高、承印材料损耗低、使用性能稳定。

施建屏[2](2021)在《“十三五”计划收官之年中国柔印新答卷》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是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回顾"十三五"期间,我国柔印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这与中国印刷业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这些法规和政策对绿色柔印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刘洋[3](2020)在《M包装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包装印刷业经过长期发展,其子行业包括包装业、出版业、塑料业、纸制品业等,相应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的各个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包装印刷业持续发展,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逐步向知识化、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清洁生产的被大力提倡,包装印刷业正处于升级生产工艺、做好绿色生产的关键节点,部分企业因为不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而退出了市场,而部分企业符合环保生产的要求得以生存下来。由于我国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进而对产品的包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种趋势下,包装印刷企业也必然要不断更新工艺技术,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目前,包装印刷市场潜力巨大,新进的包装印刷企业也较多,整个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叠加原材料的涨价,部分竞争力弱的企业利润逐年下降。所以在面对危与机时,行业中的中小企业需要通过改进营销策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有效拓展市场,进而发展壮大。本文所研究的M包装公司位于SC省CD市,该公司以鞋类包装起家。在日新月异且高速发展的包装印刷业中,公司未来将会面对很多风险与机遇,所以如何立足于本地市场做好营销策略以保持或拓展市场份额,便是M包装公司被能否得以生存和保持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营销策略及包装印刷业营销策略的文献收集、整理、分析,借鉴营销组合策略的研究成果,基于PEST、SWOT等分析方法对包装印刷行业进行宏观分析和行业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M包装公司目前的营销策略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分析。最终基于STP分析和4V营销理论,通过差异化策略、功能化策略、附加值策略、共鸣策略等四个方面对M包装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改进,并提出了优化营销队伍责任分工、改良营销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包装印刷技术工艺、增设包装创意设计部门、积极参与客户联合营销等五条保障措施展以保证营销策略改进效果。

周瑶[4](2020)在《基于时政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武汉市重点培育的五大千亿产业的一部分,在武汉市经济中的比例逐步提高,但离其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仍然有一定距离。目前,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存在顶层设计不足、行业工作机制不完善、产业竞争力不够强等诸多问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实施,而选择合适的产业政策工具,是保证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而国内关于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的研究大多缺乏系统性,并且各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基础条件存在差异,不能简单照搬,故而开展本研究具有现实需求。本文以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为研究对象,采用时政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经验借鉴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产业政策的基础理论,梳理国内外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构建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箱,深入研究我国及国内典型城市对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的选择,结合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分析,对现阶段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适用政策工具进行选择。1.详细阐述了公共政策和政策工具的定义及分类,总结归纳了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并依据节能环保产业特点,明确了从政府这一政策实施主体角度出发,将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划分为产业扶持政策和产业规范政策这两类。2.为提高产业政策工具的运用效率,运用时政分析法,梳理了国内外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产业政策工具运用情况和产业发展周期,整合出了一个内容丰富、齐备的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箱;进一步的研究了政策工具特性和产业生命周期对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各领域对发展适应性政策工具的差异化选择。3.为提供促进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可借鉴政策工具运用经验,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时政分析、共词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了盐城、湖州、宜兴3地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的选择特点,总结出了4条先进经验。4.为确保下一步提出的促进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选择建议切实可行,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分析了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产业发展现状、企业发展目标和需求,从五个方面总结出了现阶段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结合以上研究成果,从优化顶层设计、完善运行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产业集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武汉市现阶段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适用性政策工具进行了选择,并对具体的政策工具运用方式进行了分析。

CFTA;[5](2020)在《2019年中国卫星式柔印机市场销售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卷筒料柔印机按照滚筒排列方式可以分成卫星式、机组式和层叠式三种类型,其中前两者能体现出柔性版印刷的效率特长及机器制造水平。卫星式柔印机是一种重要的机型,其最主要的优点是可获得更高的套印精度,且机器的结构刚性好,生产效率高,承印材料损耗低,使用性能更稳定。

张学霞[6](2019)在《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下国内外传播学研究中空间转向研究已成为一种显现的趋势。其中,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成为空间转向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研究为顺应传播学空间转向研究态势,同时也为推动中国区域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宁夏新闻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选取宁夏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空间,选取1926年-2018年这近百年的历史时长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时间,重点考察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演进的动力机制,结构性特征,内部要素之间的互动性关系,以及它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功用。本研究拟解决如下问题:如何从特殊性入手追求普遍性?如何在强调地方大众传播经验的同时,提炼出地方大众传播网络在推动和促进国家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实现对求异之上的求同的理解?本文共五章。整体而言,梳理了 1926-2018年间宁夏主要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呈现了它们发生、发展的脉络,展现了其中部分媒体消失、消亡、断裂发展的场景。采用了历时性、结构性的视角,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以文献为基础,勾勒出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生成与演进的全程、全貌,构建出不同历史阶段中宁夏四种大众传播网络模型。绪论。此部分阐明了选题背景、选题缘由、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和研究的问题。对国内外研究做了综述,评析了宁夏新闻传播的研究现状。还界定了核心概念,说明了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不足之处。此部分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命题,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力图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第一章。本章展现了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和这一空间内存在的多民族社会关系。展现了 1926-1949年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提炼出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阐释了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生成的历史意义,并概括指出了制约这一时期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第二章。本章阐明了 1949-1979年间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的缘由和过程,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呈现了这一期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分析了媒体制度、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和制约作用。第三章。本章展现了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认为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团结形象有着重大的建构作用。同时剖析了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第四章。本章展现了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媒介形态、多元力量混杂交织的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的四个结构性特征。剖析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和中国媒体融合、宁夏媒体融合的现状。剖析了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以及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影响。结论与展望。本文发现,有三种主要因素推动和促动了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的生成与演进。是权力贯穿于大众传播网络演进的始终,并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统一性的制度安排为它的生成与演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设施的配置和技术的发展创新成为宁夏大众传播网络不断演进的强劲驱动力。本文还发现,宁夏大众传播网络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以及多民族融合等方面,在反映、形塑和建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象和地方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呈现出以下四个结构性特征。它具有极不稳定-相对不稳定-比较稳定—又开始不稳定的发展特征。同时,它还具有结构上的发展不平衡特征,层级上的汇集性和类别上的分散性特征,以及网络横向间弱连接性等特征。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与演进对当下的启示:未来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必将是不同媒介并立共存、相互转化的过程。媒体融合能够促进传播网络之间的融通和连接。最后,媒体传播网络与政务系统传播网络和自媒体传播网络之间的竞争将加剧。

崇佳文[7](2019)在《企业环保信用体系研究 ——以苏州市S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企业环保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环保法律法规为制定原则和依据,具有评价、反应企业在污染防治、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保障能力和意愿的作用,通过建立守信激励、诚信褒扬、失信惩戒的运行机制,实现督促企业改善环境行为,自觉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引导公众共同参与,是一种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创新手段。研究在苏州市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背景下,以企业环保信用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现有体系实行情况的基础上,以如何有效推行体系发展,提高环境管理成效,激励企业加强自觉环保意识为目标,进行了以下研究:(1)通过比较分析国家和省级地方体系发展历程与情况,归纳总结了各省市体系执行与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与不足。根据比较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探索苏州市体系发展和改进方向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方向。(2)结合江苏省体系发展规划纲要内容和苏州市体系发展现状,针对评价开展模式总结出扩大参评对象范围的目标和三个实施阶段,并提出了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息自主申报的信息收集形式。根据评价指标的功能分类,从明确划分严重失信行为、提升鼓励性指标作用和综合考量社会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现有评价指标内容提出了修改建议;参考分类评价原则,在指标研究建议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环保信用基础评价标准和采用环境行为信用记录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基于苏州市已有的环境管理工作成果,对体系执行的发展与推广,总结了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和实现动态管理的建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建立了具有可视化分析功能的企业环境行为数据管控平台,最后对体系执行环境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3)以S公司作为研究案例,对其环境行为、环保表现和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采用目前执行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和研究改进后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分别对企业模拟了评价的全过程,对两种形式的评价标准与结果、评价模式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企业参与信息归集模式有利于体系评价范围的扩大和企业环保信用档案的建立;改进后的评价指标与标准具有认可企业环境管理成果、鼓励企业朝准更高环保标准的作用,更符合从严评价绿色信用等级的工作要求,有利于环境管理资源的合理分配。将研究成果与江苏省最新发布的评价办法进行了对比,证明研究成果符合体系评价与管理的发展思路与要求,有力地印证了研究提出的建议和改进内容具有实用性与合理性,可以作为苏州市环保信用体系发展过程的参考建议。

李田[8](2018)在《湖北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湖北省印刷行业VOCs排放为研究对象,以制定印刷行业VOCs排放标准为目标,通过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获得了湖北省印刷行业主要生产工艺、产业规模、排放环节和VOCs排放水平,采用类比分析、现场监测、模型计算等方法,确定了 VOCs排放标准控制因子和排放限值,提出了印刷行业VOCs控制措施。本研究为《湖北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对促进印刷行业VOCs源头控制、提高行业整体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截至2016年底,全省印刷企业总量为2801家(不含复印、影印、打字单位),从业人员7万多人。使用化学原材料包括油墨、润版液、清洗剂、上光油、胶黏剂、有机溶剂等。产生的VOCs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丁醇、丙烯酸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丙酮、丁酮、乙酸丁酯等。2016年全省印刷行业工业总产值约426.99亿元。(2)从VOCs排放情况看,全省平版和柔版出版物印刷企业生产过程中VOCs排放水平较低,产生量在10.01-46.14吨/年之间,对应的原材料用量在68.8~345.66吨/年之间。纸质和塑料软包装印刷企业VOCs排放较为严重,产生量在63.19~1191.33吨/年之间,对应的原材料用量在109.32~1616.23吨/年之间;从VOCs治理情况看,采取污染治理措施的印刷企业占少数、主要是大型企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吸附处理和燃烧处理装置,其他企业VOCs多以无组织形式排放。湖北省VOCs治理还有待完善和提高。(3)VOCs污染控制因子的确定是标准制定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开展了 VOCs特征污染物排放量、毒性、对03的贡献等比较分析。从排放量看,湖北省印刷行业苯系溶剂使用量较大,此外,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丁酯也是使用较为普遍的有机溶剂。从原材料毒性看,苯系物毒性最大,其次是异丙醇、乙酸乙酯等。从对O3的贡献看,苯系物的MIR值最大,其次是乙酸乙酯和乙醇;同时,应用5家典型企业监测数据开展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苯有两家企业的风险值均超过了最大可接受值(5.0×10-6);对于甲苯,三家检出企业的风险值都接近且较低;二甲苯有一家企业超过最大可接受值。综合上述因素,确定苯、甲苯、二甲苯为VOCs单项污染控制因子,非甲烷总烃为VOCs综合污染控制因子。(4)为确定标准制定中VOCs污染控制因子排放限值,开展了多介质环境目标值计算。采用阈限值和LD50二种计算办法,按照从严取值的思路,苯、甲苯、二甲苯AMEGAH计算结果分别为0.038、0.535、0.460 mg/m3;DMEGAH计算结果分别为1.6、188、193.5 mg/m3。该结果为下一步VOCs污染控制因子排放限值的确定提供了参考。(5)依据湖北省印刷行业现状调查和典型企业监测数据,参考多介质环境目标值计算结果,类比其他省市相关标准,确定湖北省印刷行业VOCs排放标准限值。其结果为:①印刷油墨VOCs含量限值:平版印刷油墨中,单张纸/冷固油墨3%,热固轮转油墨10%,印铁油墨40%;水基凸印油墨10%,溶剂基凸印油墨30%;水基凹印油墨30%,溶剂基凹印油墨50%;②有组织排放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苯0.5 mg/m3,甲苯3 mg/m3,二甲苯10 mg/m3,非甲烷总烃50mg/m3;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苯0.1kg/h,甲苯0.3kg/h,二甲苯0.5 kg/h,非甲烷总烃1.5 kg/h。③无组织排放厂界监控点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苯0.1 mg/m3,甲苯0.4 mg/m3,二甲苯0.2 mg/m3,非甲烷总烃2.0 mg/m3。(6)湖北省印刷行业应从源头,过程,末端,综合4个方面加强VOCs污染控制,提高行业整体治理水平。标准的实施可有效推动企业逐渐淘汰高VOCs含量的油墨等原辅材料的使用,在现有排放水平上大幅度降低VOCs排放浓度,间接促进大气中PM2.5和O3浓度的降低。标准的实施对改善湖北省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显着作用,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明显。

蒋银[9](2018)在《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规划与布局研究》文中提出在信息技术发展与教学观念改变的双重驱动下,高校图书馆面临转型。高校图书馆正积极通过空间再造应对转型变革,但在空间建设中侧重于考虑信息技术的影响,忽略对学生学习的考察。目前高校图书馆集中关注的学习共享空间仅仅关注了促进互动协作学习,缺乏对学生学习特征的整体考量与图书馆内学习空间的整体规划。基于上述,有必要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进行梳理,明确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区,并结合学生学习行为特征明确学习空间布局侧重与资源、服务提供的新策略。本研究主要借鉴学习理论、信息行为理论以及环境行为理论,选取探讨学生学习行为特征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与布局策略为切入点。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文献调研定义图书馆空间、梳理高校图书馆空间分区。(2)通过网络调查方式,搜集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信息,总结建设现状并结合文献调研总结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区功能。(3)通过《大学生学习行为问卷调查》和《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利用状况问卷调查》两份问卷调查,明确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利用情况和学生学习行为特征。(4)在综合分析文献、网络、实地调研数据及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规划与布局策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高校图书馆的特性,将其与学生行为进行连接,给予空间建设新的理论指导;以空间结合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创新图书馆用户服务方式。总而言之,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特征的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与布局,是高校图书馆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发挥空间价值,创新服务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目前有关研究还仅仅是初步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尚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

施建屏[10](2018)在《2017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销售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为了让广大行业人士了解当前我国中宽幅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应用的真实情况,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性版印刷分会第4次对国内外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供应商进行了调查,对2017年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的销售量进行了统计,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柔印市场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您把脉市场发展方向、抓住市场发展机遇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国内外柔印设备一览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外柔印设备一览表(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中国卫星式柔印机销售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本次调查的几点说明
二、国内外销售数量七年接近360台
三、2020年柔印机的进出口情况
四、结语

(2)“十三五”计划收官之年中国柔印新答卷(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三五”期间颁布的绿色印刷相关政策和标准
二、“十三五”期间制修订的柔印技术标准
三、“十三五”期间中国柔印行业发展现状
四、中国柔印市场的最新应用技术
    1. 印前技术
    2. 印刷工艺
    3. 柔印机的全伺服驱动技术
    4. 配套器材技术
五、中国柔印急需攻克的环保技术难题

(3)M包装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文献综述
        2.1.1 营销组合策略文献综述
        2.1.2 包装印刷业营销策略综述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4V营销理论
        2.2.2 STP理论
第3章 M包装公司发展情况及SWOT分析
    3.1 M包装公司概况
        3.1.1 公司发展概况
        3.1.2 公司组织架构
        3.1.3 现有客户群体
        3.1.4 产品生产情况
    3.2 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行业环境分析
        3.3.1 包装印刷业发展现状概况
        3.3.2 M包装公司竞争市场分析
    3.4 M包装公司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会分析
        3.4.4 威胁分析
第4章 M包装公司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4.1 M包装公司营销策略现状
        4.1.1 差异化策略方面
        4.1.2 功能化策略方面
        4.1.3 附加值策略方面
        4.1.4 共鸣策略方面
    4.2 M包装公司营销策略的不足
        4.2.1 差异化策略需加强
        4.2.2 功能化策略需改进
        4.2.3 附加值策略待优化
        4.2.4 共鸣策略存在局限
第5章 基于4V理论的营销策略改进
    5.1 目标市场战略(STP)分析
        5.1.1 市场细分
        5.1.2 市场选择
        5.1.3 市场定位
    5.2 基于4V理论的营销策略改进
        5.2.1 差异化策略
        5.2.2 功能化策略
        5.2.3 附加值策略
        5.2.4 共鸣策略
    5.3 营销策略改进的保障措施
        5.3.1 优化营销队伍责任分工
        5.3.2 改良营销绩效考核体系
        5.3.3 提高包装印刷技术工艺
        5.3.4 增设包装创意设计部门
        5.3.5 积极参与客户联合营销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时政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产业政策基础理论
    2.1 公共政策及政策工具的分类
        2.1.1 公共政策的定义
        2.1.2 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定义
        2.1.3 政策工具的分类
    2.2 产业政策理论
        2.2.1 产业政策的定义
        2.2.2 产业政策的分类
    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3.1 产业生命周期的内涵
        2.3.2 产业生命周期的特征
    2.4 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及政策工具选择时政分析
    3.1 节能环保产业的定义及分类
    3.2 国内外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
        3.2.1 美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
        3.2.2 德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
        3.2.3 日本节能环保产业政策
        3.2.4 国外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特征
        3.2.5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
    3.3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3.3.1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3.3.2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各领域发展现状及发展重点
    3.4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箱的构建及政策工具选择分析
        3.4.1 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箱构建
        3.4.2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基于政策工具特性
        3.4.3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基于产业生命周期
    3.5 小结
第四章 国内典型城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聚类分析
    4.1 数据来源、预处理与聚类分析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预处理
        4.1.3 聚类分析
    4.2 盐城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分析
        4.2.1 政策关键词聚类分析
        4.2.2 产业政策工具选择
    4.3 湖州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分析
        4.3.1 政策关键词聚类分析
        4.3.2 产业政策工具选择
    4.4 宜兴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分析
        4.4.1 政策关键词聚类分析
        4.4.2 产业政策工具选择
    4.5 小结
第五章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5.1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
        5.1.1 政策概况
        5.1.2 推进机制
        5.1.3 政策导向作用分析
    5.2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5.2.1 产业概况
        5.2.2 发展特点
    5.3 武汉市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目标及需求分析
        5.3.1 武汉市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目标分析
        5.3.2 武汉市节能环保企业发展需求分析
    5.4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5.5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分析
        5.5.1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
        5.5.2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运用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附录2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各领域具体范畴及发展重点汇总
附录3 节能环保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4 武汉市节能环保企业分类认定标准

(5)2019年中国卫星式柔印机市场销售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国内外销售数量六年接近260台
对本次调查的几点说明
2019年柔印机的进出口数据

(6)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选题缘由、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思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报纸传播初占主导地位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26-1949)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中的宁夏及其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一、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以及初始形成
        二、宁夏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第二节 1926-194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中山日报》《贺兰》等报刊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为期几个月的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报纸传播网络初占主导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呈现
        一、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和构建生成的历史意义
        二、制约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
第二章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49-1979)
    第一节 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一、独特的空间再生产: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第二节 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1949-1979年间宁夏6份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三、电视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剖析
        一、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媒体制度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
        三、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制约与支撑
第三章 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79-2003)
    第一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实践
        一、以党报为首、以其他报纸为补充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宁夏无线广播的新闻传播实践
        三、宁夏无线、有线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
        四、1998-2003年间宁夏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第二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逐层呈现
        一、多元报纸传播网络
        二、无线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广播传播网络
        三、有线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电视传播网络
        四、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媒体传播网络
    第三节 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分析
        一、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形象的重大建构
        三、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
第四章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2003-2018)
    第一节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宁夏以党报为首、以都市报为重要支撑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2003-2018年间宁夏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以新闻网站和手机报为代表的宁夏新媒体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二、以媒体微博、媒体微信为代表的宁夏新新媒体的发展及问题
    第三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解析和中国媒介融合的现状
        二、宁夏大众传媒在媒介融合面向中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节 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的逐层呈现
        一、宁夏报纸传播网络中都市报的影响力渐次衰退
        二、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不再居于主导位置,影响力不断收缩
        三、新媒体传播网络曾迅速发展,不断扩张,现在又逐渐归于平淡
        四、新新媒体传播网络不断应用新媒介,影响力却始终有限
    第五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全景式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
        一、整体性结构特征
        二、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双重影响
        三、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冲击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当代启示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清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企业环保信用体系研究 ——以苏州市S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1.2.1 国外相关研究情况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环保信用评价体系的发展研究
    2.1 国家层面环保信用体系相关发展历程
    2.2 省级地方环保信用体系发展简述与研究
        2.2.1 湖北省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发展研究
        2.2.2 安徽省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发展研究
        2.2.3 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发展研究
        2.2.4 上海市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体系研究
    2.3 江苏省企业环保信用体系发展简述与研究
    2.4 当前企业环保信用体系的比较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苏州市环保信用体系研究
    3.1 江苏省环保信用体系建设纲要解读
    3.2 苏州市环保信用体系的现状研究
        3.2.1 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
        3.2.2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3.2.3 信用评价结果
        3.2.4 现状总结
    3.3 评价对象与信息收集的改进建议
        3.3.1 扩大参评对象范围
        3.3.2 企业环保信息的自主申报
    3.4 评价指标的分析与改进
        3.4.1 明确划分严重失信行为
        3.4.2 提升鼓励性指标作用
        3.4.3 综合考量社会影响因素
    3.5 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建立与探讨
        3.5.1 环保信用基础评价的建立与完善
        3.5.2 环境行为信用记录评价模式的建立
    3.6 体系执行与推广的建议与讨论
        3.6.1 完善现有信用动态共享机制
        3.6.2 基于GIS的信用信息的管控与应用
        3.6.3 优化体系执行环境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公司的环保信用评价研究
    4.1 企业的基础情况及评价环境
        4.1.1 基础资料
        4.1.2 企业周边的环境质量
    4.2 企业的生产情况
        4.2.1 标识、标签印刷生产
        4.2.2 印刷版制作生产
        4.2.3 生产用原辅料情况
    4.3 企业的污染防治
        4.3.1 废水排放情况
        4.3.2 废气治理与排放情况
        4.3.3 固体废弃物处置情况
        4.3.4 噪声污染防治
    4.4 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4.4.1 EHS管理体系
        4.4.2 水污染防治程序
        4.4.3 空气污染防治程序
        4.4.4 废弃物处理管控程序
        4.4.5 厂房环境管理要求
    4.5 调查总结与反馈
    4.6 基于S公司调查结果的实例评价
        4.6.1 基于现行标准的评价
        4.6.2 基于研究改进内容的评价与分析
        4.6.3 评价情况的比较分析
        4.6.4 评价体系的新进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湖北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湖北省印刷行业VOCs排放现状调查
    2.1 湖北省印刷行业总体概况
        2.1.1 湖北省印刷企业总量与分布
        2.1.2 湖北省印刷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2.2 湖北省印刷企业生产工艺
    2.3 湖北省印刷行业VOCs排放现状
        2.3.1 湖北省印刷行业原材料使用情况
        2.3.2 湖北省印刷行业VOCs排放环节
        2.3.3 湖北省印刷行业VOCs排放现状
        2.3.4 典型印刷企业VOCs监测结果
    2.4 湖北省印刷行业VOCs控制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标准制定方法与VOCs污染控制因子的确定
    3.1 标准制定原则
    3.2 标准基本结构
    3.3 VOCs污染控制因子的确定
        3.3.1 VOCs污染控制因子筛选原则
        3.3.2 VOCs健康风险评价
        3.3.3 多介质环境目标值计算
        3.3.4 本标准VOCs污染控制因子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VOCs排放限值的确定
    4.1 印刷油墨VOCs含量限值的确定
        4.1.1 国内外标准油墨VOCs含量限值比较分析
        4.1.2 湖北省印刷企业所用油墨VOCs含量特征
        4.1.3 本标准印刷油墨VOCs含量限值
    4.2 VOCs有组织排放限值的确定
        4.2.1 国内相关标准VOCs有组织排放限值比较分析
        4.2.2 典型企业监测结果分析
        4.2.3 多介质环境目标值计算结果应用
        4.2.4 本标准VOCs有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4.2.5 本标准VOCs有组织排放速率限值
    4.3 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的确定
        4.3.1 国内相关标准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比较分析
        4.3.2 典型企业监测结果分析
        4.3.3 多介质环境目标值计算结果应用
        4.3.4 本标准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
    4.4 相关管理规定与监测要求
        4.4.1 环境管理规定
        4.4.2 监测要求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湖北省印刷行业VOCs治理对策与效益分析
    5.1 湖北省印刷行业VOCs治理对策
    5.2 环境效益与技术可行性分析
        5.2.1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
        5.2.2 实施本标准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规划与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价值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价值
    1.3 概念厘定与辨析
        1.3.1 图书馆空间
        1.3.2 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
        1.3.3 学习空间
        1.3.4 图书馆学习空间
    1.4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图书馆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2.1.2 国内图书馆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2.1.3 研究现状述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学习理论
        2.2.2 信息行为理论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及利用情况调查
    3.1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现状调查
        3.1.1 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区
        3.1.2 调查对象与方法
        3.1.3 调查结果分析
    3.2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利用情况调查
        3.2.1 研究设计与方法
        3.2.2 研究对象概况
        3.2.3 调查结果分析
    3.3 综合分析
        3.3.1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现状综合分析
        3.3.2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利用情况综合分析
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行为调查
    4.1 研究设计与方法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人口统计学分析
        4.2.2 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4.2.3 专业课程任务学习行为分析
        4.2.4 专业巩固与拓展学习行为分析
        4.2.5 个人提升学习行为分析
        4.2.6 其他
    4.3 综合分析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规划与布局的原则和策略
    5.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
        5.1.1 现状总结
        5.1.2 存在的问题总结
    5.2 规划与布局的原则
        5.2.1 整体性原则
        5.2.2 以用户为中心原则
        5.2.3 多样性原则
        5.2.4 灵活性原则
        5.2.5 经济性原则
    5.3 规划与布局的策略
        5.3.1 整体规划与布局
        5.3.2 服务配置
        5.3.3 资源配置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2017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销售量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对本次调查的几点说明
国内销售量四年接近150台
出口销售量迎来新突破
2017年柔性版印刷机进出口数据及分析

四、国内外柔印设备一览表(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中国卫星式柔印机销售调查报告[J]. CFTA;. 印刷杂志, 2021(S1)
  • [2]“十三五”计划收官之年中国柔印新答卷[J]. 施建屏. 印刷杂志, 2021(01)
  • [3]M包装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刘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4]基于时政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研究[D]. 周瑶.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2020(04)
  • [5]2019年中国卫星式柔印机市场销售情况调查[J]. CFTA;. 印刷杂志, 2020(S1)
  • [6]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D]. 张学霞.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企业环保信用体系研究 ——以苏州市S公司为例[D]. 崇佳文.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8]湖北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基础研究[D]. 李田. 湖北大学, 2018(02)
  • [9]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规划与布局研究[D]. 蒋银. 东南大学, 2018(05)
  • [10]2017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销售量调查报告[J]. 施建屏. 印刷技术, 2018(05)

标签:;  ;  ;  ;  ;  

国内外柔印设备一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