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推进基本理论的分析、归纳与认知

游泳推进基本理论的分析、归纳与认知

一、对游泳推进力基础理论的分析归纳与认知(论文文献综述)

石鑫[1](2021)在《节拍训练对812岁自由泳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节拍训练对8~12岁自由泳运动员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的影响,分析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与25米自由泳成绩的相关性。实验对象均选自徐汇区水上运动学校,大部分游泳运动员训练年限较短,正处在技术学习阶段,游泳时身体协调能力和划水时手臂配合能力较弱,导致出现许多不协调的动作技术,如上下肢动力链脱节、躯干软绵无力、多余代偿动作等,也因此制约了游泳技术的提高。作为典型周期性运动,良好的协调能力对于自由泳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提高上下肢配合的流畅性,还能增强划水打腿的节奏感。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上海市徐汇区水上运动学校80名8~12岁游泳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根据年龄匹配的一致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实验过程中训练内容的设计和确定;运用实验法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前对两组运动员身体基本情况、一般协调能力、专项协调能力各项指标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每周两次的节拍训练。实验后对运动员各项指标再次进行测试并记录,最后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数据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经12周干预后,(1)组别×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p<0.05),并且实验组平衡倒退走步数显着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平衡倒退走步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别×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p<0.05),并且实验组15秒左右侧向跳次数显着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15秒左右侧向跳次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组别×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p<0.05),并且实验组25米自由泳成绩显着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25米自由泳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组别×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着(p>0.05),并且实验组(p>0.05)和对照组(p>0.05)手臂协调指数与干预前均无显着差异;(5)25米自由泳成绩分别与左右侧向跳后测成绩(p<0.05)、平衡倒退走后测成绩存在显着相关性(p<0.01);与手臂协调指数(IDC)后测成绩不具显着相关性(P>0.05)。研究结论:12周节拍训练可显着提高8~12岁自由泳运动员一般协调能力,实验组运动员的时间压力下协调能力和精准控制协调能力两项指标成绩显着提高,是由于节拍训练,使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内能够严格地有节奏地转换的结果;同时25米自由泳成绩与一般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相关性,说明良好的协调能力可以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从而提高运动表现;节拍训练对专项协调能力影响较小,实验前后手臂协调指数无显着性差异。

左川[2](2021)在《基于多体运动的水下海豚泳打腿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使用基于多体运动的水下海豚泳打腿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下海豚泳打腿过程中运动员周围的流场特性,净流向力变化,以及髋关节屈曲角度和踝关节内收角度对水下海豚泳打腿的影响。研究方法使用三维扫描得到一名男性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数据,对数据进行逆向重构,得到游泳运动员的CAD模型。根据水下海豚泳打腿技术动作的特点,对运动员模型的各运动关节进行精细分离,将运动员模型划分为各运动环节,通过控制各运动环节的运动实现水下海豚泳打腿动作的模拟。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为不可压缩黏性流体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湍流模型选择RNG k-e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包ANSYS Fluent 19.0作为求解器进行计算求解。通过改变伸展打腿结束时髋关节的屈曲角度得到三种不同的水下海豚泳打腿动作模式;通过旋转下肢各运动环节得到三种不同踝关节内收角度的运动员模型。研究结果本研究中,净流向力的变化趋势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当水流经过运动员模型的额头、臀部、足跟和做屈曲运动的膝关节等部位时速度增加,而水流经过运动员模型的颈部、腰部和做屈曲运动的髋关节等部位时速度减慢。在伸展打腿结束时,大型的涡结构从运动员模型的膝关节和足部脱落,而在屈曲打腿过程中,一系列小的涡结构从运动员模型的足部脱落。在屈曲打腿阶段结束前,运动员模型受到的阻力达到最大值,在伸展打腿开始后,运动员模型受到的推进力达到最大值。运动员模型受到的阻力随着伸展打腿结束时髋关节的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踝关节内收角度的运动员模型在水下海豚泳打腿过程中受到的净流向力差异很小。结论基于多体运动的水下海豚泳打腿数值模拟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在运动员进行水下海豚泳打腿的过程中,涡结构从运动员身体表面流场中速度梯度较大的区域脱落。涡结构的脱落主要发生在运动幅度较大的下肢,且伸展打腿阶段和屈曲打腿阶段脱落的涡结构不同。推进力主要产生于伸展打腿阶段,且主要来自运动员的足部。髋关节屈曲角度对净流向力有一定影响,在伸展打腿结束时,当髋关节的屈曲角度从20°增大至30°,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减小;踝关节内收角度对净流向力的影响较小。

华雪[3](2020)在《限制性辅助器材对规范自由泳初学者技术动作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竞技游泳项目中自由泳是占比最大的一个项目。奥运会比赛中,游泳项目共32项,自由泳项目占其中的14项。竞技比赛中包括出发、水下腿、中途游进、转身等,中途游进是占比例最大的部分。中途游进就是技术展现的重要时机,也就体现了技术的重要性。世界金牌教练也强调过成绩的提高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凡是世界顶尖的游泳运动员,都具备适用于自己特长的标准技术动作。专业的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中,均有长期、系统的技术完善计划。因此专业运动员在幼儿期间就开始了技术的纠正。这就需要教练员的能力,教练员多半是退役运动员与体育专业院校的专修学生。改进体育院校专修学生的技术水平就有积极的意义。限制性辅助练习器材对自由泳入水、抱水、推水和空中移臂技术动作的规范有积极性影响。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限制性辅助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自由泳技术,能运用视觉、听觉与本体感受认识到自身自由泳技术的标准性与错误。第二、限制性辅助练习器使学生改进自由泳技术更有效率。第三、器材简便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更方便教师指导与使用。第四、限制性辅助器材的练习负荷量较小,能够多次反复进行练习。适用于自由泳初学者进行练习,可以在课堂中得到广泛运用,进行推广使用。本文通过观察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自由泳技术的训练,发现现阶段学生自由泳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合理的自由泳改进方法与手段的计划,并设计有限制性辅助器材,使学生有效的改进自由泳技术。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学生自由泳技术进行水下、水上技术分析。得出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通过16周的实验,使学生自由泳入水技术、自由泳划水技术、自由泳抱水技术、自由泳推水技术与自由泳空中移臂技术有所改善。在自由泳技术改进后达到自由泳成绩的提高。自由泳技术改进后对不同距离的自由泳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自由泳技术的稳定对于长距离自由泳成绩有较好的效果。经过实验后,自由泳成绩有显着性差异。证明限制性辅助练习对于改进自由泳技术的计划的可行性。

金小尘[4](2020)在《11-12岁男童初级蛙泳蹬腿技术教学优化设计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蛙泳是众多游泳初级者学习的第一个泳姿,蛙泳技术的正确掌握不仅可以保护初级者在水中的安全,而且对其他泳姿的学习也有积极的影响。蛙泳蹬腿技术是完整蛙泳运动技术教学中动作较为复杂、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如何提高初级者蛙泳运动技术学习与动作表现成了游泳教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目前在实践中教师或教练员对该动作技术的教学实践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所选择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也不尽相同。基于此,本研究在学习分析相关科研成果和自身教学训练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对现有问题的深入分析,严格遵循11-12岁男童蛙泳初级者身心发展规律,运用运动技能学习理论、游泳运动理论、体育教育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等相关知识,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实验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优化11-12岁男童蛙泳初级者学习蛙泳蹬腿动作技术和教学方案设计,并通过教学实验予以验证。实验采用30名派利斯游泳健身俱乐部的11-12岁男童蛙泳初级者为试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12节游泳教学课的实验控制。实验组采用优化后的蛙泳蹬腿运动技术和指导教学理念安排蛙泳教学课,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蛙泳技术及教学理念。研究结果表明:1、游泳教练员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够全面,蛙泳蹬腿教学内容重点不够明确,练习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练习过程中对11-12岁男童游泳初级者动作规范性描述上较少。2、新设计的教学方案筛选出的主要手段包括:陆上流线型身体姿态、水中流线型滑行、凳上蹬腿、无浮具蹬腿、两次蹬腿一次换气、陆上蹬腿呼吸。3、经过12节教学实验课,实验组11-12岁男童蛙泳初级者的50米蛙泳配合游速、50米蛙泳蹬腿游速、50米蛙泳蹬腿动作次数、50米平均蛙泳蹬腿距离、50米蛙泳蹬腿动作频率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在蛙泳教学课上运用优化筛选后的练习手段优于常规练习手段。4、经过12节教学实验课,实验组11-12岁男童蛙泳初级者蛙泳相关技术认知总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蛙泳蹬腿技术认知可以提高儿童初级者蛙泳相关技术表现。5、经过12节教学实验课,实验组的专项身体素质成绩与对照组成绩均有显着性提升,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优化后的蛙泳蹬腿技术教案对儿童蛙泳初级者身体素质的提升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实验干预,实验组的蛙泳相关技术表现与认知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蛙泳相关运动成绩与技术认知及学习兴趣。说明优化后的蛙泳蹬腿技术教学的理念及练习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提高11-12岁男童游泳初级者蛙泳蹬腿运动成绩及技术认知和学习兴趣。达到了提高蛙泳成绩和技术认知及游泳学习兴趣的目的。

张飞朋[5](2020)在《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郑木岩蛙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文中认为蛙泳是四种泳姿中游进速度最慢,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非常苛刻的项目。蛙泳曾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近年来我国游泳项目的整体竞技能力不断攀升,但中国女子蛙泳的竞技水平起伏不定,年轻运动员郑木岩竞技水平进步较快潜力较大。目前,我国蛙泳技术的研究主要应用二维技术对比赛成绩和比赛视频研究较多。本文应用水下三维技术测试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郑木岩蛙泳技术进行解析获取相关运动学参数,得出以下结论:1.滑行阶段,郑木岩身体轻飘位置较高,利于滑行阶段速度的保持,减阻技术好。但是肘关节和踝关节的位置较低,易破坏流线型身体姿态,应注重身体各关节的核心柔韧性与稳定性协同训练。2.划水阶段,手臂采用宽划水技术,划水效果较好,主要体现在内划实效好和回臂向前送手技术突出,减阻技术较优。但肩关节柔韧性较弱,送肩动作不充分,应加强上肢的稳定性控制能力训练。3.蹬夹阶段,采用快收快蹬蛙泳腿技术,收翻阶段采用边收腿边外翻技术,避阻技术较好。但开始收腿时小腿有上翘动作,造成的迎面阻力较大,由于腿部力量较弱,蹬夹水速度慢,踝关节稳定性较弱,没有完全伸直,应注重下肢力量训练,强化踝关节快速收翻练习。4.配合技术较优,但收腿时机早于开始伸臂,蹬腿时机晚于伸臂结束。收腿较早,但是蹬腿速度慢。伸臂时,膝关节伸展性较弱,开始蹬腿时,肩关节柔韧性较弱,没有完全伸直,应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柔韧伸展训练。5.郑木岩采用滑行式配合技术,手臂划水技术突出。但外划动作频率较慢,蹬夹水速度较慢。应加强体能训练,提高核心肌群的控制能力,应特别注重下肢力量训练。

颜远清[6](2020)在《我国优秀男子蝶泳运动员李朱濠的比赛技战术特征分析》文中提出通过了解我国竞技游泳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虽说我国竞技游泳的整体水平在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但我国竞技游泳项目发展不平衡、游泳后备人才供给不足的现象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改变。尤其是男子蝶泳项目,该项目一直是我国竞技游的弱势项目,迄今为止,我国男子蝶泳运动员还未曾站上过奥运会的领奖台。纵观近些年的国际国内大赛,我国的男子蝶泳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浙江游泳名将李朱濠。他不仅在国内大赛上所向披靡,在国际大赛上也是屡创佳绩,从2014年至今,他曾先后多次获得全国第一、亚运会第二以及国际泳联短池世界杯的奖牌。从目前的竞技水平来看,他是最有希望在东京奥运会上突破中国男子蝶泳奥运零奖牌的运动员。目前国内最高水平的游泳赛事包括每四年一次的全运会以及每年一次的全国游泳冠军赛,这两项赛事对于检验一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有着相当大的参考意义与价值。通过拍摄研究全运会以及全国游泳冠军赛男子100米蝶泳项目获奖运动员与同场国内顶尖选手的比赛,能够全面的获得该项目的精细数据。本文以我国优秀男子蝶泳运动员李朱濠在六次大赛中的比赛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技术录像采集法收集了从2014年到2019年的六次大赛(含一次全运会)男子100米蝶泳决赛录像,并采用图像解析法、数据分析法对以上录像进行解析。分析该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包括:出发反应时、出发15米的时间、转身、途中游的划频、划幅以及呼吸技术,冲刺到边时间以及体能分配等数据,以此探究我国优秀男子蝶泳运动员李朱濠在这六年中的技术变化,进而找出他的技术短板,再针对个别环节的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为李朱濠在该项目成绩提高以及今后的训练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其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经分析和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李朱濠六次大赛数据的纵向对比可以得出,李朱濠的竞赛成绩和竞技能力在2014-2017年获得提升之后在2018年-2019年却出现了短暂的下滑,这种下滑在一定层面上显示出其整体竞技状态还存在不稳定性,而其中最明显的原因就是他的优势技术途中游技术没有发挥出来从而导致最终成绩出现回落。(2)通过分析六次大赛决赛前三名的出发技术指标和转身技术指标可以得出,李朱濠的出发技术和转身技术在六次大赛中就其个人而言是有一定的提高,但与其他优秀运动员相比则是处于落后状态,故而,出发技术和转身技术成为了李朱濠个人比赛技术中的短板。要解决这一短板,教练应当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加强运动员快速反应能力的训练以及完善李朱濠入水后滑行阶段的减阻技术,从而获得更好地推进力。(3)通过分析六次大赛决赛前三名的途中游技术指标和5米冲刺到边技术指标可以得出,李朱濠的途中游成绩和5米到边成绩一直都在稳步提高,其中提高最显着的是他的第二段途中游成绩,他的途中游技术和冲刺到边技术均为他的优势技术,而其中最大的优势点在于他的划幅,他在保持和其他优秀运动员几乎相同的划频下还能保持大的划幅是他对其他获奖运动员建立领先优势的主要法宝。(4)运动员的年龄、大赛经验、以及战术的安排都会对运动员能否在决赛中创造优异成绩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速度储备指数的对比可以发现,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体力不如年轻运动员,因此他们在预赛、半决赛中会温存体力,从而在决赛中迎来爆发。而在半决赛中尽全力游的运动员,往往都是年龄都偏小且大赛经验不足,从而导致决赛成绩不如半决赛成绩。

郝红武[7](2019)在《翻转课堂在高校游泳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革命的到来,世界各国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增强,我国的信息化教育改革也迫在眉睫。翻转课堂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适应了信息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把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了课前,教师在课前把教学内容以视频、文字和图片等形式借助网络媒介传递给学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解答学生存在的疑惑。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纵观近年来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以及对相关文化课的应用研究,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在文化课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翻转课堂在文化课中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为体育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提供了实践依据。因此,本研究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在技术和游距两个方面的标准考核所体现出来的效果进行分析,论证了翻转课堂在高校游泳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笔者从实证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的结论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1.通过游泳教学实验,对学生在技术和游距方面的考评,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2.教学导案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对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标准的技术动作具有明显的优势。3.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游泳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对游泳技术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有助于学生对游泳技术学习自信心的建立。4.通过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重新设计。5.笔者在实验过程中设计了一套适用于高校游泳的教学导案,对高校游泳教学的发展提供实践参考价值,本研究中得出的实证研究结果和结论为本领域的发展提供依据。

李天赠,黄丹[8](2019)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游泳动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通过分析游泳运动员与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索游动过程中阻力与推进力的产生机理,进而提出技术动作的优化方案,实现降低阻力提高推进效率的目的,是当前提升竞技游泳性能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在研究游泳阻力与推力的产生机理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游泳技术动作及人体结构的复杂性,开展游泳运动的动态仿真研究仍然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工程应用的一大挑战。研究旨在通过介绍近几十年来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游泳动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指出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并探讨相关的发展趋势。

黄灿[9](2018)在《论菲尔普斯技术特征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菲尔普斯的技术特征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表明,菲尔普斯技术动作可以归纳为始终保持"独特的"身体流线型、利用"第五种泳姿"等4大主要特征.结论认为,这些特征不仅是菲尔普斯制胜的法宝,也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李想[10](2017)在《高水平男子游泳运动员50米蝶泳途中游技术与推进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蝶泳途中游的运动学技术评价主要是对运动员划幅、划频、游速进行评价;途中游的动力学评价主要是对运动员途中游推进力的评价。对蝶泳途中游技术的研究目前只在划幅和划频层面,对运动员的推进力等动力学方面进行研究很少。本研究主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方法,对8名一级以上高水平男子游泳运动员在50米蝶泳途中游速度、划幅、划频及推进力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对高水平男子游泳运动员在50米蝶泳途中的游速、水中推进力变化特征及它们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运动员在途中游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途中游游速变化规律和影响游速的主要因素。为50米蝶泳技术训练和成绩提高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以8名一级以上高水平男子游泳运动员为实验研究对象,运用陆上和水下高速摄像等手段,获取受试者影像及相关运动学参数;采用拉力传感器获取受试者途中游推进力。对测试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并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测试数据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在男子50米蝶泳途中游测试里得出以下结果:(1)划幅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第二阶段(20米30米)到第三阶段(30米40米)阶段下降最为明显;(2)划频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最后一阶段下降最为明显(P<0.01);(3)由于划频、划幅的下降,游速总体来说呈下降趋势,成绩优秀的运动员游速变化起伏波动不大;(4)途中与测试相比推进力测试中运动员的单周期划手时间和划频没有显着性差异,实验数据可靠性很高;(5)推进力整体呈下降趋势,成绩优异的运动员推进力维持能力更强;(6)在蝶泳划手单周期动作中,外划抓水和内划阶段推进力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上划阶段的推进力达到最大值,空中移臂阶段几乎不产生推进力;(7)上划阶段的作用时间越长、推进力越大,运动员成绩越好;(8)在50米蝶泳中,划幅与游速的相关系数r为0.323,P值为0.042<0.05,有显着性相关,划频与游速的相关系数r为0.861,P值为0.006<0.01,具有非常显着性相关,推进力与游速的相关系数r为0.959,P值为0.000<0.01,具有非常显着性相关,其中,划频与划幅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23,P值为0.012<0.05,相关性显着,划频与推进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77,P值为0.004<0.01,相关性非常显着。通过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途中游中的划频、划幅、游速整体呈下降趋势。提高50米蝶泳的运动水平应提高途中游的划频,增加划幅,并增强途中游划频的维持能力和划水效果。途中游游速的增大是运动员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在确保整个游进过程中游速平稳的同时也要提高爆发力以及延长冲刺距离。(2)途中游推进力整体呈下降趋势。提高和保持50米蝶泳途中游速应提高途中游的推进力和推进力的维持能力。(3)在蝶泳划手动作四个阶段中,外划抓水和内划阶段推进力较小,推进力最大的部分是上划阶段,空中移臂阶段几乎没有推进力。上划阶段的作用时间越长,推进力越大,划水效果就越好。要提高蝶泳的游速必须提高上划阶段的推进力、作用时间以,减少空中移臂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划手动作节奏。(4)在50米蝶泳中,游速与推进力更加相关,游速的变化是由于推进力的变化引起的,推进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肢体对水的作用效果。推进力对游速与划频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二、对游泳推进力基础理论的分析归纳与认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游泳推进力基础理论的分析归纳与认知(论文提纲范文)

(1)节拍训练对812岁自由泳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节拍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节拍
        2.1.2 节拍器
        2.1.3 节奏感
    2.2 协调能力的相关概念界定
        2.2.1 一般协调能力
        2.2.2 专项协调能力
        2.2.3 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2.2.4 影响协调能力的因素
    2.3 研究现状
        2.3.1 关于节拍训练研究
        2.3.2 关于协调能力训练的研究
        2.3.3 关于游泳训练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路线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专家访谈法
        3.3.3 实验法
        3.3.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实验前后平衡倒退走变化
    4.2 实验前后15 秒左右侧向跳变化
    4.3 实验前后25 米自由泳成绩变化
    4.4 实验前后手臂协调指数(IDC)变化
    4.5 实验前后专项成绩与各项指标相关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节拍训练对 8~12 岁自由泳运动员精准协调能力的影响
    5.2 节拍训练对 8~12 岁自由泳运动员时间压力下协调能力的影响
    5.3 节拍训练对 8~12 岁自由泳运动员 25 米自由泳成绩的影响分析
    5.4 节拍训练对 8~12 岁自由泳运动员专项协调能力的影响分析
    5.5 专项运动表现与各项指标相关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研究的局限性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2)基于多体运动的水下海豚泳打腿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 水下海豚泳打腿的定义
    2.2. 水下海豚泳打腿的研究意义
    2.3. 水下海豚泳打腿的研究现状
        2.3.1. 水下海豚泳打腿的运动学研究
        2.3.2. 水下海豚泳打腿的动力学研究
        2.3.3. 水下海豚泳打腿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游泳运动员模型处理
        3.1.1. 游泳运动员模型扫描
        3.1.2. 游泳运动员模型重构
        3.1.3. 游泳运动员模型划分
        3.1.4. 修改踝关节的内收角度
    3.2. 控制方程
    3.3. 运动控制
        3.3.1. 建立坐标系
        3.3.2. 运动关节的角度
        3.3.3. 运动关节的角速度
        3.3.4. 运动关节的坐标和运动环节的角度
        3.3.5. 运动关节的速度和运动环节的角速度
        3.3.6. 编写UDF控制运动员模型的运动
    3.4. 计算域设置
        3.4.1. 计算域尺寸
        3.4.2. 网格划分
        3.4.3. 边界条件设置
    3.5. 计算求解方法
    3.6. 结果后处理
    3.7. 数据滤波处理
4.研究结果
    4.1. 方法的可行性
    4.2. 流场特性
    4.3. 净流向力
    4.4. 髋关节屈曲角度对净流向力的影响
    4.5. 踝关节内收角度对净流向力的影响
5.讨论
    5.1. 方法的可行性
    5.2. 流场特性
    5.3. 净流向力
    5.4. 髋关节屈曲角度对净流向力的影响
    5.5. 踝关节内收角度对净流向力的影响
6.结论
7.参考文献
8.附录
9.致谢

(3)限制性辅助器材对规范自由泳初学者技术动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限制性辅助训练相关研究
    2.2 国外对自由泳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2.2.1 日本
        2.2.2 美国
        2.2.3 德国
        2.2.4 澳大利亚
    2.3 国内对自由泳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观察法
        3.2.3 数理统计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实验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自由泳技术演变
        4.1.1 自由泳入水点
        4.1.2 自由泳划水路线
        4.1.3 空中移臂
        4.1.4 配合技术合理性相关研究
    4.2 两组受试者学生现阶段自由泳技术问题
        4.2.1 两组受试者学生现阶段入水点问题分析
        4.2.2 两组受试者学生现阶段划水轨迹问题分析
        4.2.3 两组受试者学生现阶段抱水问题分析
        4.2.4 两组受试者学生现阶段推水问题分析
        4.2.5 两组受试者学生现阶段空中移臂问题分析
        4.2.6 两组受试者学生现阶段配合问题分析
    4.3 改进自由泳动作的训练计划
        4.3.1 入水技术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4.3.2 划水技术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4.3.3 抱水技术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4.3.4 推水技术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4.3.5 配合技术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4.4 学生实验前后自由泳手臂技术变化分析
        4.4.1 学生实验前后自由泳技术入水点变化分析
        4.4.2 学生实验前后自由泳技术划水变化分析
        4.4.3 学生实验前后自由泳技术抱水变化分析
        4.4.4 学生实验前后自由泳技术推水变化分析
        4.4.5 学生实验前后自由泳技术空中移臂变化分析
        4.4.6 学生实验后自由泳完成配合技术分析
    4.5 学生实验前后自由泳成绩对比分析
        4.5.1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15M自由泳成绩比较分析
        4.5.2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25M自由泳成绩比较分析
        4.5.3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50M自由泳成绩比较分析
        4.5.4 组学生实验后 15M、25M、50M 自由泳成绩比较分析
    4.6 对限制性辅助器材对自由泳改进效果实效性的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11-12岁男童初级蛙泳蹬腿技术教学优化设计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及任务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国外研究综述
        1.4.4 国内外研究评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实验法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游泳健身俱乐部儿童蛙泳初级者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
        3.1.1 游泳健身俱乐部游泳教练员对儿童蛙泳初级者蹬腿技术教学的理解
        3.1.2 蛙泳蹬腿教学活动安排
        3.1.3 蛙泳蹬腿技术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3.1.4 蛙泳蹬腿动作教学的特点
        3.1.5 当前儿童蛙泳初级者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3.2 儿童蛙泳初级者蹬腿技术教学的设计
        3.2.1 蛙泳初级者蹬腿技术设计的理论分析
        3.2.2 11 -12 岁男子蛙泳初级者蹬腿技术教学方案设计
        3.2.3 练习负荷的监控
        3.2.4 优化后教学训练方案与常规教学训练方案对比
    3.3 蛙泳初级者蹬腿技术教学效果分析
        3.3.1 实验组和对照组水中有关蛙泳测试原始数据对比
        3.3.2 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蛙泳相关成绩对比
        3.3.3 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3.3.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有关蛙泳成绩对比
        3.3.5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成绩对比
        3.3.6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训练兴趣量表结果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3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附件六
    附件七
    附件八
    附件九
    附件十
    附件十一
    附件十二

(5)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郑木岩蛙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我国对竞技游泳技战术特征的研究现状
        2.1.2 我国竞技游泳在生物力学、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2.2 国外竞技游泳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拍摄法
        3.2.3 图像解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范围界定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郑木岩身体姿态特征分析
        4.1.1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郑木岩滑行时身体位置特征分析
        4.1.2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郑木岩滑行时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4.2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郑木岩蛙泳划手阶段技术特征分析
        4.2.1 郑木岩蛙泳手臂外划阶段技术特征分析
        4.2.2 郑木岩蛙泳手臂内划阶段技术特征分析
        4.2.3 郑木岩蛙泳手臂伸臂阶段技术特征分析
        4.2.4 郑木岩划手阶段动作时相特征分析
    4.3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郑木岩蛙泳腿部技术特征分析
        4.3.1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郑木岩蛙泳收腿阶段技术特征分析
        4.3.2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郑木岩蛙泳蹬夹阶段技术特征分析
        4.3.3 郑木岩蛙泳腿部动作时相特征分析
    4.4 郑木岩蛙泳臂腿配合时机特征分析
        4.4.1 郑木岩蛙泳划手时下肢技术特征分析
        4.4.2 郑木岩蛙泳伸臂与收腿配合时机特征分析
        4.4.3 郑木岩蹬腿时躯干以上部位技术特征分析
        4.4.4 郑木岩蛙泳伸臂与蹬腿配合时机特征分析
    4.5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郑木岩蛙泳完整配合技术特征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身体姿态
        5.1.2 划手技术
        5.1.3 腿部技术
        5.1.4 臂腿配合时机
        5.1.5 完整配合技术
    5.2 建议
        5.2.1 身体姿态
        5.2.2 划手技术
        5.2.3 腿部技术
        5.2.4 臂腿配合技术
        5.2.5 完整配合技术
参考文献
致谢
自我简介

(6)我国优秀男子蝶泳运动员李朱濠的比赛技战术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内容主要技术指标说明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男子100米蝶泳的项目特点
        4.1.1 能量代谢的特点
        4.1.2 项目项群的特点
    4.2 李朱濠在六次全国大赛中决赛成绩的对比分析
    4.3 李朱濠六次全国大赛主要技术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
        4.3.1 李朱濠在六次全国大赛中出发技术的对比分析
        4.3.2 李朱濠在六次全国大赛中途中游划频、划幅、分段成绩及游速的对比分析
        4.3.3 李朱濠在六次全国大赛中转身技术的对比分析
        4.3.4 李朱濠在六次全国大赛中5米冲刺到边技术的对比分析
        4.3.5 李朱濠个人呼吸技术特点分析
    4.4 李朱濠在六次全国大赛中主要技术指标与其他优秀运动员的横向对比分析
        4.4.1 李朱濠与其他优秀运动员出发技术的对比分析
        4.4.2 李朱濠与其他优秀运动员途中游成绩、划频、划幅、游速的对比分析
        4.4.3 李朱濠与其他优秀运动员转身技术的对比分析
        4.4.4 李朱濠与其他优秀运动员5米冲刺到边技术的对比分析
    4.5 李朱濠六次全国大赛中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4.5.1 李朱濠六次大赛与其他优秀运动员的速度储备指数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翻转课堂在高校游泳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翻转课堂
        2.1.2 导案
        2.1.3 微视频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翻转课堂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与分析
    4.1 高校游泳教学导案的设计与制作
        4.1.1 高校游泳教学导案的设计
        4.1.2 高校游泳教学导案的制作
    4.2 高校游泳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4.3 高校游泳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班与对照班考核结果对比分析
        4.3.2 实验班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5.翻转课堂在高校游泳教学实践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5.1 建立清晰的技术动作表象
    5.2 保证学生的运动负荷
    5.3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
    5.4 对教学进行重新设计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游泳动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计算流体动力学 (CFD) 数值模拟方法
    2.1 动网格方法 (dynamic mesh method, DMM)
    2.2 浸入边界法 (immersed boundary method, IBM)
    2.3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 (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 method, SPHM)
    2.4 游泳运动员模型方法 (swimming human model, SWUM)
3 我国相关研究进展
4 总结与展望

(9)论菲尔普斯技术特征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录像分析法
        1.2.3 比较分析法
2 技术特征分析
    2.1 始终保持“独特的”流线型身体姿势
    2.2 第五种泳姿是菲尔普斯最突出的技术特征
        2.2.1 深潜最大程度减小波浪阻力并提高破水速度
        2.2.2 海豚式打水有效增强推进力
        2.2.3 手腕、头肩的稳定性使减阻程度最大化
    2.3 划水技术细节的优势
        2.3.1 入水无气泡可避免划“空”、减少波浪阻力
        2.3.2 小“s”划水有利于提早发力, 提高划水效果
    2.4 水中能量传递技术的优势
3 启示
    3.1 从基层训练和身体形态两方面狠抓“流线型”身体姿势
    3.2 建议将“第五种泳姿”贯穿日常训练始终
    3.3 运用力学原理将技术动作细致完美化
    3.4 重视柔韧性在游泳运动员选材和训练中的地位

(10)高水平男子游泳运动员50米蝶泳途中游技术与推进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对蝶泳技术的现状研究
    2.2 游泳技术动作综述
    2.3 对游泳推进力的研究现状
    2.4 游泳推进力研究综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学结果与分析
        4.1.1 途中游各阶段划频变化特征研究
        4.1.2 途中游各阶段划幅变化特征研究
        4.1.3 途中游游速变化特征研究
    4.2 动力学结果与分析
        4.2.1 途中游测试与推进力测试可靠性分析
        4.2.2 途中游推进力峰值变化特征研究
        4.2.3 单周期划手中各划手阶段推进力
    4.3 手臂动作上划阶段时间与运动成绩相关性分析
    4.4 50 米蝶泳游速、划幅、划频、推进力的相关性分析
        4.4.1 游速与划幅、划频、推进力的相关性分析
        4.4.2 划幅与划频、推进力的相关性分析
        4.4.3 划频与推进力的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对游泳推进力基础理论的分析归纳与认知(论文参考文献)

  • [1]节拍训练对812岁自由泳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影响研究[D]. 石鑫.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2)
  • [2]基于多体运动的水下海豚泳打腿数值模拟研究[D]. 左川. 上海体育学院, 2021
  • [3]限制性辅助器材对规范自由泳初学者技术动作的实验研究[D]. 华雪.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4]11-12岁男童初级蛙泳蹬腿技术教学优化设计及实证研究[D]. 金小尘.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5]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郑木岩蛙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张飞朋.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6]我国优秀男子蝶泳运动员李朱濠的比赛技战术特征分析[D]. 颜远清.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7]翻转课堂在高校游泳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D]. 郝红武. 山西大学, 2019(01)
  • [8]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游泳动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 李天赠,黄丹. 中国体育科技, 2019(02)
  • [9]论菲尔普斯技术特征及启示[J]. 黄灿.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0]高水平男子游泳运动员50米蝶泳途中游技术与推进力研究[D]. 李想. 西安体育学院, 2017(12)

标签:;  ;  ;  ;  ;  

游泳推进基本理论的分析、归纳与认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