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一、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钱志芬,王静[1](2021)在《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入选84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42例)与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研究组42例),患者出院时进行相关指标评价。结果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健康行为完成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应用效果显着,有助于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健康行为,减轻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

姬学光,倪晓琴,刘娟娟[2](2021)在《高压氧结合院外延续照护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高压氧结合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院外延续照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以及2019年1-12月治疗的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医院2018年1-12月采用常规院外延续性护理措施,2019年1-12月采取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院外延续照护模式,2组患者的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负面情绪、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护理后,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33.14±3.86vs. 43.55±3.77),(35.47±2.95vs. 45.46±3.46)]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t=2.563,P=0.012)、生理职能(t=3.539,P=0.001)、躯体疼痛(t=2.448,P=0.016)、一般健康(t=5.301,P<0.001)、精力(t=2.489,P=0.014)、社会功能(t=3.860,P<0.001)、情感职能(t=5.883,P<0.001)、心理健康(t=3.729,P<0.001)等指标显着高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2组患者的用药依存性、心理调节能力、睡眠状况、饮食调节以及疼痛识别评分均显着上升,且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存性、心理调节能力、睡眠状况、饮食调节以及疼痛识别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不同的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精神状况、运动、生活方式、饮酒、吸烟以及合并慢性疾病情况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精神状况、运动、生活方式、饮酒、吸烟以及合并慢性疾病均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压氧结合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院外延续照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负面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建议对未婚、月收入较低、负面情绪较高、文化程度较低以及合并慢性病的患者予以重视。

陆文婷[3](2021)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规范护理操作,以超声电导靶位透药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的UC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药物保留灌肠。观察组以超声电导靶位透药观察应用效果。通过规范培训护理操作,持续干预2周。2周后使用炎症性指标(ESR、CRP)、改良Mayo评分表,安全性反馈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纳入的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效果评估,其中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1)干预前:两组UC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炎症性指标(ESR、CR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改良Mayo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炎症性指标(ESR、CRP)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炎症水平ESR(11.94±2.13mm/h VS12.33±1.87mm/h)和C RP(3.33±1.15mg/LVS3.40±1.32mg/L)略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改良Mayo评分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得分(2.85±1.26分VS2.97±2.04分)略低于对照组。(3)干预2周后:根据两组患者改良Mayo评分表,观察组干预有效率(94.12%V S84.85%)高于对照组。且无对照组肠痉挛、黏膜水肿、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传统药物灌肠相比,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具有较好的疗效和缓解作用。患者接受度更高,无肠痉挛、黏膜水肿或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本研究认为: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解决传统药物灌肠的适应性问题,为UC患者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孙屿昕[4](2021)在《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1.文献角度梳理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现况,理清现有干预措施种类及结局指标类型,了解临床对该病研究侧重点,确定待加强研究领域,为学者开展领域内研究提供参加依据。2.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中成药进行疗效评价与排序,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研究一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nae Library从建库至2021.03(更新检索时间)。纳入不同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干预措施包括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物疗法,不区分剂型与给药途径;对照措施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不做限制;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安全性结局、中医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学指标、血液指标、电子肠镜表现、肠道菌群。研究采用Mapping review研究方法绘制纳入研究的证据分布情况,并使用AMSTAR 2评估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报告质量。研究二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6月收录的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工作,分析其方法学和临床特征。研究三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0月收录的中成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贝叶斯框架下的网状Meta分析方法,偏倚风险评价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量表,使用Revman 5.3进行直接比较分析,使用ADDIS 1.16.5和STATA 16软件进行网状间接比较分析,对每个结局指标绘制网状结构图和Rank排序图,寻求当前最佳治疗方案。研究方案于2020年10月注册于PROSPERO平台(CRD420213867)。结果研究一纳入73项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报告质量都为极低。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限定为疾病活动期,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为缓解期,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为非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爆发期,13.7%(10/73)系统评价不限制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其他研究未对受试者病情做明确限定。46.6%(34/73)系统评价的干预措施仅为中医药干预,其余均为中西医结合干预。干预措施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灌肠、栓塞纳肛、静脉注射、穴位贴敷、超声诱导。对照措施通常包括西医临床一线用药,如美沙拉秦、柳氮磺胺吡啶、激素制剂、肠道益生菌、安慰剂等。没有研究使用空白对照。58.9%(43/73)的研究报告了有基金支持,39.7%(29/73)的研究未报告受试者的诊断标准。研究二纳入410项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5727名受试者。方法学特征方面,单中心试验占比最多(337/410,82%),10.9%(45/412)试验未报告研究对象来源,双中心的试验有18项,3中心试验7项,4中心试验1项,9中心试验1项,13中心试验1项,18中心试验1项。5.1%(21/410)试验对患者或研究者进行盲法,没有试验报告结局评价人员相关盲法信息。1.7%(7/410)试验进行了随机分配隐藏。64.9%(266/410)试验未报告详细的随机序列生成方法,29.5%(/121/410)使用简单随机方法,其中随机数字表法是最常用的(n=109),随机抽签法(n=9),抛硬币法(n=1),有1项试验仅报告使用简单随机未说明具体方法;另外还包括中央随机法(n=3)、软件随机(n=13)、区间随机法(n=1)。有1项试验报告了样本量估算。0.5%(2/410)试验报告有方案注册。8.5%(35/410)试验报告了存在缺失数据,27.1%(111/410)试验报告有基金支持。平均样本量为(84.2±40.3)例。临床特征方面,59.3%(243/410)试验针对活动期UC患者,2.2%(9/410)试验针对缓解期患者,1项试验针对活动期+缓解期患者,其余38.3%(157/410)未报告疾病分期情况。涉及干预措施265种,其中中成药21种。有3种干预措施的试验超过10项,包括18种中药剂型。干预组中的中药给药途径包括7种,频率前三依次是口服(n=214)、灌肠(n=128)、口服结合灌肠(n=86),其次为药物纳肛(n=4)、静脉点滴(n=1)、口服结合贴敷(n=1)、口服结合静脉点滴(n=1)。纳入研究报告最多的结局指标是临床综合疗效指标,其次为安全性结局、中医症状评分等。研究三纳入33项中成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涉及2862例,其中男性受试者多于女性受试者(男性1209例,女性960例),每组的基线特征在特征方面具有可比性。33篇RCT中,42.4%(14/33)的试验没有报告随机数字生成的方法。三项研究实施了双盲。没有试验对结局统计分析人员实施盲法。18.2%(6/33)的试验得到了资金支持。研究共涉及19种干预措施,多数为中成药与美沙拉嗪联合使用。单独应用中成药的研究较少。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脓血便/腹痛消失率方面使用锡类散联合美沙拉嗪可能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并且安全性可能优于其他干预措施;在腹泻消失率/里急后重消失率方面使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可能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结论关于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数量较多,方法学和临床特征的报告存在一定不足,导致整体研究质量偏低,并且对照措施采用安慰剂的研究较少,目前得出的中成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阳性结果结局指标尚不能被视为确证性结论。领域内涉及干预措施范围较广,需要关注对于缓解期患者的药物干预及卫生经济学、生命质量、安全性指标等结局指标的报道,有针对性的开展数量更多、方法学设计更严谨、研究报告质量更高的临床研究。

赵迪[5](2021)在《黑木耳多糖对炎性肠病的预防作用及其化学修饰》文中认为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炎性肠病(IBD)的患病率正在逐年攀升。炎性肠病根据不同表型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中在我国以UC发病率最高。IBD发病后难以治愈,所以寻找一种有效的预防剂已成为临床上IBD防治的有效方法。本文选择一种天然真菌多糖——黑木耳多糖(Aap)作为研究对象,探究Aap在预防UC中的效果以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黑木耳的深加工以及其应用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使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模型诱导BALB/c小鼠产生急性UC,探究Aap对急性UC的预防作用,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小鼠肠道菌群并找到了差异菌属,最终通过粪菌移植试验验证了肠道菌群在预防UC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使用羧甲基化法对Aap进行修饰,探索解决Aap溶解性不佳的方法。课题得到如下结论:1、BALB/c小鼠连续饮用3.5%DSS7天后,小鼠体重出现了显着下降、稀便明显、便血严重的症状,表明上述条件成功构建了小鼠急性UC模型。2、本课题研究了 Aap对急性UC的预防作用。首先,以40mg/kg体重摄入Aap能显着预防疾病小鼠的体重骤降、显着降低了其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并可以显着提高其结肠长度。同时,与疾病小鼠相比,40mg/kg体重Aap可以显着降低小鼠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白介素(IL)-6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表明Aap可以显着预防UC小鼠的炎症程度。此外,摄入40mg/kg体重Aap小鼠的血浆D-乳酸(D-LA)、二胺过氧化物酶(DAO)含量出现了显着降低,组织切片图显示摄入该剂量Aap小鼠的结肠结构完整,表明Aap可以显着预防UC导致的肠屏障功能损伤。另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摄入Aap后的小鼠与疾病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出现显着差异;由样本丰度热图中可知,Aap组与疾病小鼠相比,包含拟杆菌属在内的有益菌含量升高,包含脱铁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鲁米诺球菌属在内的有害菌含量降低。以上结果表明:Aap对急性UC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并能对小鼠肠道菌群有正向调节。3、本课题进行了粪菌移植试验。结果显示Aap粪菌移植能使结肠长度显着增长,显着降低了 WBC、血清IL-6、TNF-α水平,并能预防组织学损伤。结果表明,接受Aap小鼠粪菌移植的受体小鼠症状表现出明显的缓解作用,Aap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预防了DSS诱导的急性UC。4、通过溶媒法制备了羧甲基化黑木耳多糖(CM-Aap)。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了 CM-Aap在1596 cm-1、1415 cm-1及1322 cm-1处有新的较强吸收峰,表明羧甲基取代成功。与Aap相比,CM-Aap溶解度提高了 71%。然而,羧甲基化后,刚果红实验的结果显示Aap中存在三股螺旋结构而CM-Aap中不存在。与Aap相比,CM-Aap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效率和还原能力均出现了降低。体外抗氧化性的降低可能与羧甲基化过程破坏了Aap中的三股螺旋结构有关。结果显示,羧甲基化修饰可以提高Aap溶解性,但是修饰过程导致的结构改变会影响CM-Aap体外抗氧化性。

林文锖[6](2021)在《清热愈溃汤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案,使用导师自拟的清热愈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通过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化方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以美沙拉嗪治疗,试验组予自拟清热愈溃汤+美沙拉嗪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指标、临床疗效、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以及中医症候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者的总有效率。结果:1.本研究方案一共纳入了病例70份,其中试验组脱落了3例,对照组脱落了2例,总共完成了65例,本研究的脱落率为7%。2.临床疗效:根据改良的Mayo评分得出的结果,对照组中进入临床有效率的病例为18例,临床有效率为55%,而进入临床缓解的病例为6例,临床缓解率为18%,进入缓解期的总有效率为73%。试验组中进入有效的病例为24例,临床有效率为75%,进入临床缓解的病例为6例,临床缓解率为19%,进入缓解期的总有效率为94%。试验组以及对照组相比较发现,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的Mayo评分都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各自与治疗前的指数对比显示P<0.01,且两组对比提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Baron粘膜等级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aron粘膜等级评分均有所好转,两组各自与治疗前的指数对比显示P<0.01,且两组对比提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粪钙卫蛋白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粪钙卫蛋白评分均有所好转,两组各自与治疗前的指数对比显示P<0.01,且两组对比提示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中医证候疗效:经过治疗后,对照组达到痊愈的人数为1人,显效的为6人,有效的为19人,无效的为7人,而试验组达到痊愈的人数为3人,显效的为21人,有效的为6人,无效的为2人,两组相比较以后提示P<0.01,说明清热愈溃汤+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以美沙拉嗪为主的西医治疗方案。6.中医症状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明显好转,各项症状评分对比治疗前结果均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经数据分析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评分对比结果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清热愈溃汤+美沙拉嗪和以美沙拉嗪为主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均有效果,但是清热愈溃汤配合美沙拉嗪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改良的Mayo评分;Baron粘膜等级评分;粪钙卫蛋白指数;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中医症状中效果更优越。

杨洁凤[7](2020)在《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基于网络云平台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设计研发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云平台,实现高效、便捷、智能化的炎症性肠病管理。为探索“互联网+慢病管理”和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慢性病保健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为全程管理服务主要提供者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和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调查问卷的条目池提供了依据。在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运行流程和主要服务内容,并形成全程管理云平台框架结构和主要功能的初步构想。通过专家会议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初步拟定的全程管理模式运行流程、服务内容及云平台框架结构和功能模块,正式构建基于云平台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设计研发全程管理云平台。【研究结果】1.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接受访谈的医师、护士、营养师及医疗行政管理人员和护理管理专家对开展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基于云平台的炎症性肠病全程管理模式均持有支持态度,并愿意参与模式构建,提供相应的疾病管理服务。对半结构访谈资料整理归纳,提炼出服务主要提供者视角的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全程管理模式运行流程和主要服务内容。2.问卷调查结果:612名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听说过、使用过“互联网+”全程管理服务的有57.68%、45.75%,有使用意愿的占92.16%;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诊断不同,炎症性肠病患者对“互联网+”全程管理服务使用意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问卷中所列出的各项服务内容需求率均>75%。需求最高的5项内容依次为异常结果反馈与指导、病情反馈及复诊建议、在线查看检验检查结果、电子版健康教育资料、预约诊疗,需求率均>90%。3.模式正式构建结果: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三大组成要素为云平台、患者、医护管理团队,其中患者是模式的核心,云平台是模式运行的媒介,三者之间由患者终端、医护终端通过互联网与云平台的对接,构成闭环。模式以患者健康档案为基础,衔接患者诊前、诊中和诊后各环节,建立了筛查、分诊、治疗、随访和自我管理为一体的闭环服务。模式运行流程:患者由终端进行居家管理、症状监测和自我评估,云平台分析患者健康数据,评价患者健康状况,给出相应反馈,患者和管理团队及时处理,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进行循环往复的闭环管理。4.云平台设计研发结果: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云平台设置患者终端和医护终端,包括移动应用程序、微信、网页平台三个管理渠道。患者端提供医患互动、健康咨询、自我管理支持、健康数据上传、获取检验检查报告和信息支持等服务。医护端支持互动、自动跟踪随访、远测监测和管理、健康干预等功能。【研究结论】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并形成了全程管理云平台框架结构和主要功能的初步构想。通过专家会议法进行修订后,本研究正式构建了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设计研发了全程管理云平台。为高效、便捷、智能化的炎症性肠病管理提供了发展方向,还可以为探索“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学参考。

史俊杰[8](2020)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以慢性疾病轨迹模式(CITM)为理论框架,结合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在疾病急性期和缓解期两个阶段不同的体验和需求,制定符合患者动态变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并探讨基于该模式的护理干预对UC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取在2019年6月至12月就诊于天津市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8名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8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再利用SPSS 23.0软件设定随机种子数,将88名患者的编号通过软件按照1:1的比例分成两组,每组各44例,1~44号进入干预组,45~88号进入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干预时间从患者入院后第2天到出院后4周,干预前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与疾病资料调查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在UC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两个不同时期护理干预后,分别采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数据收集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两样本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干预前后每个时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行为、焦虑抑郁得分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重复测量方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与疾病资料:本研究研究对象共脱落8名,最终共纳入80名患者,其中干预组41名,对照组39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家庭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家族史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及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3.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及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进行比较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干预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得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活质量。2.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3.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

张巧梅[9](2020)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及用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描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及用药依从性的现状。2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3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及用药依从性的关系,为医务人员制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于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健康素养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用药信念特异性量表及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及用药依从性的现状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的用药依从性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及用药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依次检验方法分析用药信念的中介作用。结果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及用药依从性现状(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的现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的总分为(110.77±5.85)分,均分为(4.62±0.01)分。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改善健康意愿(4.80±0.43)分,信息获取能力(4.75±0.36)分,交流沟通能力(4.65±0.22)分,经济支持意愿(3.47±0.81)分。(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社会支持的现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社会支持的总分为(44.60±6.09)分,均分为(3.19±0.44)分。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客观支持(3.96±0.88)分,主观支持(3.25±0.45)分,社会支持利用度(2.58±0.66)分。(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用药信念现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信念的总分为(8.50±5.96)分。用药必要信念维度得分为(19.97±2.75)分,均分为(3.99±0.55)分,用药顾虑信念维度总分为(11.47±3.73)分,均分为(2.29±0.75)分。(4)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现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总分为(6.30±1.64)分,用药依从性好的占32.3%,中等用药依从性占30.9%,低用药依从性占36.9%,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昨天您是否服用了您所应该服用的所有药物”,得分最低的条目是“您是否认为坚持按计划用药很麻烦?”。2不同特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分析(1)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民族、婚姻状况、居住情况、职业、工作/学习状态、压力情况、睡眠情况、运动情况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疾病相关资料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临床类型、疾病严重程度、病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变部位、疾病所处阶段、家族史、手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住院次数、看门诊次数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及用药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与用药依从性呈正相关(r=0.571,P<0.01);社会支持与用药依从性呈正相关(r=0.552,P<0.01);用药信念与用药依从性呈正相关(r=0.832,P<0.01);健康素养与用药信念呈正相关(r=0.475,P<0.01);社会支持与用药信念呈正相关(r=0.579,P<0.01);社会支持与健康素养呈正相关(r=0.486,P<0.05);4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临床类型、用药信念和健康素养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01),6个变量共解释总变异量的78.3%。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通过用药信念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分别为60.33%和84.96%。结论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素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患者总体的用药必要信念高于用药顾虑信念;用药依从性情况不理想。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及用药依从性之间存在相关性,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用药信念越好,用药依从性也越好。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临床类型、用药信念、健康素养。4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通过用药信念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其用药依从性,提示医护人员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工作时,应充分考虑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水平,改善其用药信念,进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刘沛[10](2019)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护理管理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价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对比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用药、自我监测、运动锻炼、饮食控制人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提升护理效果。

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干预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结果
    2.2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行为评价结果
    2.3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价结果
    2.4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3 讨 论

(3)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工具
    4 质量控制
    5 相关伦理原则
    6 统计分析
    7 技术路线
结果
    1 研究依从性及脱落病例说明
    2 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
    3 患者临床指标分析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两组给药方式比较
    2 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3 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对临床症状的影响
    4 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5 总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文献综述
    1.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概述
        1.1 定义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1.3 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2. 流行病学信息
    3. 患者生活质量
    4. 疾病治疗
        4.1 现代医学治疗现况
        4.2 我国传统医学治疗现况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证据图评价
    1. 背景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资料来源与检索
        2.3 文献筛选
        2.4 数据提取与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2.5 资料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与筛选
        3.2 文献基本情况
        3.3 文献发表情况
        3.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3.5 结局指标报告情况
        3.6 证据分布图
    4. 讨论
        4.1 研究主要发现
        4.2 研究优点与局限性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临床特征系统性评价
    1. 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策略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纳入研究方法学设计特征
        3.3 纳入研究临床特征
        3.4 结局指标报告情况
    4. 讨论
        4.1 该领域RCT方法学特征存在的不足
        4.2 该领域RCT临床特征存在的不足
        4.3 研究的局限性
    5.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中成药辅助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的网状Meta分析
    1. 背景
    2. 方法
        2.1 研究方案注册
        2.2 资料来源与检索
        2.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4 文献筛选
        2.5 数据提取
        2.6 偏倚风险评估
        2.7 资料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筛选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3.5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6 一致性分析及发表偏倚
        3.7 Rank排序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黑木耳多糖对炎性肠病的预防作用及其化学修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炎性肠病的现状
    1.2 炎性肠病的主要致病机理
        1.2.1 炎性肠病与肠屏障功能
        1.2.2 炎性肠病与肠道菌群失衡
        1.2.3 炎性肠病患者与Th17/Treg信号通路失衡
    1.3 炎性肠病模型的建立
        1.3.1 自发性结肠炎模型
        1.3.2 基于半抗原的结肠炎模型
        1.3.3 免疫系统受损小鼠的过继转移模型
        1.3.4 基因工程小鼠
        1.3.5 诱导性结肠炎模型
    1.4 多糖的研究现状
        1.4.1 多糖的表征和生物化学性质
        1.4.2 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
        1.4.3 多糖的衍生化方法和优势
    1.5 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第2章 黑木耳多糖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预防作用
    2.1 本章引言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黑木耳多糖制备方法
        2.3.2 实验动物的饲养条件
        2.3.3 不同药物组预防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施方案
        2.3.4 小鼠血细胞含量测定
        2.3.5 组织学观察
        2.3.6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
        2.3.7 肠道屏障功能的测定
        2.3.8 炎症因子的测定
        2.3.9 结肠内容物菌群测序
        2.3.10 统计学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Aap对于表观症状的预防效果
        2.4.2 Aap对于白细胞计数升高的预防效果
        2.4.3 Aap对于促炎因子升高的预防效果
        2.4.4 Aap对于组织学损伤的预防效果
        2.4.5 Aap对肠屏障功能损伤的预防效果
        2.4.6 Aap对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效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粪菌移植验证肠道菌群在急性溃疡性结肠炎预防效果中的作用
    3.1 本章引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动物的饲养条件
        3.3.2 粪菌移植实验
        3.3.3 指标检测
        3.3.4 统计学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粪菌移植对于对于表观症状的预防效果
        3.4.2 粪菌移植对于白细胞计数升高的预防效果
        3.4.3 粪菌移植对于促炎因子升高的预防效果
        3.4.4 粪菌移植对于组织学损伤的预防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木耳多糖的化学修饰
    4.1 本章引言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黑木耳多糖的羧甲基化
        4.3.2 CM-Aap的物理性质
        4.3.3 CM-Aap的化学组成
        4.3.4 体外抗氧化性测定
    4.4 实验结果
        4.4.1 Aap与CM-Aap物理性质对比
        4.4.2 CM-Aap的化学组成
        4.4.3 Aap与CM-Aap体外抗氧化性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课题总结
    5.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6)清热愈溃汤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疾病评估
        1.2.2.1 病变范围
        1.2.2.2 疾病活动的严重程度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类型
        2.2 病例样本量评估
        2.3 统计方法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项目
        2.5.1 一般情况
        2.5.2 改良的Mayo评分指数
        2.5.3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2.5.4 结肠镜黏膜等级
        2.5.5 粪钙卫蛋白
        2.5.6 评价指标
        2.5.6.1 临床疗效
        2.5.6.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2.5.6.3 结肠镜粘膜等级评价
        2.5.6.4 粪钙卫蛋白
        2.5.6.5 安全性指标
        2.5.7 数据采集
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一般情况分析
        2.1 年龄、性别、病程
        2.2 蒙特利尔分类两组数据对比
        2.3 改良的Mayo评分指数
        2.4 Baron粘膜等级分布
        2.5 粪钙卫蛋白
    3.治疗后结果比较
        3.1 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
        3.2 治疗前后的改良Mayo评分指数对比
        3.3 治疗前后Baron粘膜等级对比
        3.4 治疗前后粪钙卫蛋白对比
        3.5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4 治疗后中医症状比较
        4.1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4.2 对照组中医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4.3 试验组中医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4.4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比较
    5 安全性检验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 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3 对清热愈溃汤的认识
    4 清热愈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4.1 清热愈溃汤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
        4.2 清热愈溃汤对改良Mayo评分指数的影响
        4.3 清热愈溃汤对Baron粘膜评分的影响
        4.4 清热愈溃汤对粪钙卫蛋白的影响
        4.5 清热愈溃汤对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知情同意书
    附录E 随机数字表
    附录F 改良的 Mayo 评分记录表
    附录G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H Baron 粘膜评分
    附录I 钙卫蛋白评分记录表
    附录J 相关理化检查表
    附录K 相关临床观察表
    附录L 纳入病例基线资料表
文献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外研究进展
    1.概述
    2.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3.西医诊断标准
    4.西医治疗
    5.中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6.中医诊断
    7.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IBD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医疗资源的公共卫生问题
        1.1.2 IBD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1.1.3 IBD管理是改善患者疾病转归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1.1.4 “互联网+”慢病管理是顺应我国医疗服务创新发展的趋势
        1.1.5 构建适宜我国IBD患者的“互联网+”全程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互联网+”在IBD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2.2 “互联网+”IBD患者管理效果的研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理论依据
        1.6.1 慢性病保健模型
        1.6.2 技术接受模型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初步探究
    2.1 “互联网+”IBD患者管理相关的文献研究
        2.1.1 资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2 服务提供者对构建基于云平台IBD患者全程管理模式认知与态度的半结构式访谈
        2.2.1 对象与方法
        2.2.2 访谈结果
        2.2.3 讨论
    2.3 IBD患者对“互联网+”全程管理服务的认知与需求现状调查
        2.3.1 对象与方法
        2.3.2 结果
        2.3.3 讨论
    2.4 基于云平台IBD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初步拟定
        2.4.1 基于云平台IBD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初稿
        2.4.2 主要服务内容的初步拟定
        2.4.3 IBD患者全程管理云平台功能模块的初步设计
第三章 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修订与正式构建
    3.1 专家会议法在基于云平台IBD患者全程管理模式修订中的应用
        3.1.1 对象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讨论
    3.2 基于云平台IBD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正式构建
        3.2.1 模式的结构及运行机制
        3.2.2 模式的运行流程
        3.2.3 IBD患者全程管理云平台的设计与研发
        3.2.4 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研究的创新点
    4.3 研究的局限性及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文献综述 “互联网+”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践意义
    4 研究假设
    5 理论及操作性定义
        5.1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5.2 焦虑抑郁(Anxiety and Depression)
        5.3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6 理论基础
        6.1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
        6.2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实施步骤
    7 技术路线图
    8 伦理原则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2.1 研究总体和样本
    2.2 样本的选择
    2.3 样本量的计算
    2.4 抽样与分组方法
3 干预内容与方法
    3.1 干预方案的形成
    3.2 研究工具
    3.3 资料收集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质量控制
    5.1 研究设计阶段
    5.2 专家咨询
    5.3 预实验
    5.4 人员培训
    5.5 干预实施阶段
    5.6 资料收集与录入阶段
6 伦理学原则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1.1 研究对象的脱落情况
        1.2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的比较
    2.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各评价指标的同质性检验
        2.1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及各维度的得分比较
        2.2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焦虑抑郁及各维度的得分比较
        2.3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行为及各维度的得分比较
    3 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各观测指标的效果评价
        3.1 两组UC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3.2 两组UC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
        3.3 两组UC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干预效果
讨论
    1 UC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 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U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 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UC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4 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U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结论
创新点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及用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理论基础及概念框架 5
    操作性定义 6
    技术路线图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类型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工具 4
    资料收集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6
    质量控制 7
    伦理原则 结果 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 2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和用药依从性的现状 3
    不同特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得分比较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与用药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 5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6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信念在健康素养、社会支持和用药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讨论 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情况 2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及用药依从性的现状 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及用药依从性的相关性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5
    用药信念在健康素养、社会支持和用药依从性之间的中介效应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创新性 3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炎症性肠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1
    炎症性肠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 2
    炎症性肠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3
    炎症性肠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 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护理管理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
    2.2 自我管理效果对比
3 讨论

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J]. 钱志芬,王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18)
  • [2]高压氧结合院外延续照护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J]. 姬学光,倪晓琴,刘娟娟.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1(03)
  • [3]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研究[D]. 陆文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D]. 孙屿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5]黑木耳多糖对炎性肠病的预防作用及其化学修饰[D]. 赵迪.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6]清热愈溃汤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分析[D]. 林文锖.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D]. 杨洁凤. 南京大学, 2020(02)
  • [8]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史俊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用药信念及用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D]. 张巧梅.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护理管理效果[J]. 刘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21)

标签:;  ;  ;  ;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