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隔河岩项目深孔钻进技术

357~#隔河岩项目深孔钻进技术

一、隔河岩工程357~#深孔钻进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聪[1](2016)在《帷幕灌浆技术在大藤峡水电站导流围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在能源方面的需求增大,我国在喀斯特地区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越来越多,这些地区往往有着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渗漏问题严重。帷幕灌浆技术广泛用于传统的加固处理、防渗工程,随着将其引入水电水利工程中,其施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针对岩溶地区的施工方法、施工参数等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有时由于各个地域的地层的特殊性、工程条件、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许多工程施工的完成只能借助于相似工程的经验。对于岩溶地区的帷幕灌浆技术在施工时虽然有常规灌浆技术参考,但是其整体仍处于探索总结阶段。因此,岩溶地区的帷幕灌浆作为一个逐渐形成的技术和工艺、学科,在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及效果评价等方面,仍然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灌浆的工艺、参数的选择对完成工程、达到设计防渗目的、完成工程的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依托于大藤峡水电站防渗帷幕工程,对大藤峡地区的帷幕灌浆技术进行了研究,期望对同类工程有所助益。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总结回顾了国内外岩溶地区水库防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对灌浆技术和灌浆理论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到帷幕灌浆施工工艺、参数选择等的方式。3、根据大藤峡水利枢纽实际的工程地质情况对其帷幕灌浆工程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大直径钻灌施工工艺和分段灌注工艺,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工程的复杂程度,施工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结论为分段灌浆的方法更适合该地区。4、针对工程中的施工参数对大藤峡水电站的导流工程的帷幕灌浆工程进行了FLAC3D的数值模拟,研究灌浆压力、水灰比、地层孔隙度,对灌浆工艺的影响。5、结合模拟灌浆量与实际灌浆量对钻孔进行分析得出一定区域内的地层溶洞体积。

唐平[2](2010)在《深孔帷幕灌浆技术参数研究》文中提出矿区地下水治理是开采深埋矿体的关键和难点所在,与传统的地表疏干排水方法相比,帷幕灌浆堵水防渗技术既能较好的保护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又能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使矿山做到安全、经济和环保开采。故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步伐的不断加快,帷幕灌浆技术在深部矿山堵水防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灌浆技术参数是帷幕灌浆技术的核心,是防渗帷幕能否发挥其堵水防渗作用的关键。理想的帷幕灌浆参数既可使地下防渗幕墙满足防渗要求,又能节省工程造价、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因此,从质量安全、工程经济的角度,确定合适的、合理的灌浆参数对深部矿山堵水防渗工程而言具有十分显着的现实意义,而研究灌浆参数的确定、验证及优化方法对深孔帷幕灌浆技术的发展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以在建的“亚洲第一帷幕”中关铁矿帷幕灌浆工程为例,选取灌浆压力和扩散半径两个主控参数为研究对象,以中关铁矿灌浆试验为基础,结合理论计算、经验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深孔帷幕灌浆参数的确定、验证及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对帷幕灌浆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回顾之后,本文总结、分析了灌浆参数在理论、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不足,由此创造性提出确定深孔帷幕灌浆最优参数的“1+3综合法”,并拟从灌浆试验、理论计算、经验计算和数值模拟四个方面对灌浆压力和扩散半径(孔距)等主控参数的确定、验证和优化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文接着对灌浆压力的组成、计算和选择标准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对浆液扩散半径的确定标准、理论和经验计算公式进行较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得到改进后的扩展隆巴迪公式。接着,以中关铁矿两次帷幕灌浆试验为研究主体,对灌浆试验效果及两个主控参数值进行了研究。在灌浆效果分析之后,对灌浆经验压力、控制压力、设计压力和实际压力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分析,得出了深孔帷幕灌浆压力值的确定方法与思路;并据灌浆效果得出两次灌浆试验的浆液扩散半径值(灌浆孔距)仍偏于保守的结论。介于此,本文利用(扩展)隆巴迪公式、经验公式对两次灌浆所得的灌浆压力和扩散半径值进行了验证,并综合考虑、分析试验值与验证值,最终得出了浆液扩散半径(孔距)的优化建议值。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灌浆试验过程的灌浆压力和浆液扩散情况进行了模拟,对灌浆试验结果进行了补充验证。本文最终达到了两个预期研究目的:第一,给出了中关铁矿帷幕灌浆工程的灌浆主控参数优化值(灌浆压力与扩散半径)建议取值范围;第二,证实了采用“1+3综合法”来确定、验证及优化灌浆压力、扩散半径等深孔帷幕灌浆参数是可行的。

李庚许[3](2009)在《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岩溶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突水突泥已成为最严重的工程地质灾害之一。隧道穿越处蕴藏大规模突水突泥的溶洞或暗河,一旦施工中未超前探明或处治措施不合理,不但危及隧道施工安全,影响隧道施工进度,还会在隧道建成后造成严重的运营水害及地表环境恶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为预防岩溶隧道重大突水突泥的发生,需要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研究总结施工中如何防范岩溶隐伏高压富水构造突水突泥地质灾害及永久运营结构防水害安全。以宜万铁路八座I级复杂岩溶隧道最具典型及代表性之一的大支坪隧道为依托,其技术原理是在岩溶隧道掌子面开挖前,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准确探明前方岩溶突水突泥构造,根据岩溶隐伏构造形态及规模,选择注浆、迂回绕行、排泄降压等安全施工方案,并建立健全防灾预警及救援系统。具体包括以下五项主要关键技术内容:(1)岩溶突水突泥隐伏构造综合超前地质精确探测技术该技术用于精确探明隧道开挖前突水突泥岩溶隐伏构造形态及规模,判释成灾类型,准确评估灾害对施工的影响程度。一是通过地表和洞内掌子面地质调查及素描,判断岩溶成灾征兆;二是充分发挥物探仪器作用,通过物探掌握定性一手资料;三是利用长、中、短距离水平钻孔及超长炮孔等直观物理手段,对岩溶位置、涌水量、水压、岩溶充填物性质及规模等定量探测;四是地质预测预报按地质风险分级管理。四者共同形成精确探测、规避突发性地质灾害强有利的技术手段。(2)隧道围岩预注浆加固及堵水技术用于已探明的易发生突水突泥溶腔的注浆加固堵水施工。该技术是利用配套的机械设备,采取合理的注浆工艺,将适宜的注浆材料注入工程对象,以达到填充、加固、堵水、抬升,以及纠偏等目的。对于易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的突水突泥高压富水溶腔,采用轮廓线外3~8m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方案。对于一般裂隙涌水、规模较小溶腔等对工程不会造成施工危害的岩溶构造,则采取局部注浆或开挖揭示后径向注浆堵水方案。该项技术已被广泛成熟地应用到岩溶隧道防突水突泥溶腔的治理上,此成果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是又一次注浆技术系统的总结及升华。(3)大型突水突泥溶腔迂回绕行技术用于已探明的较孤立的、正向迂回绕行可躲避的突水突泥溶腔,利用岩溶发育较弱地带,见缝插针、设置迂回导坑绕行通过。大支坪隧道施工中遇到5处大型高压富水突水突泥溶腔,正面突破不仅难度大、风险高,而且处理工期长,不满足快速向前开辟工作面长隧短打的施组方案。故在综合地质预报超前精确探测地质情况下采用了向左或向右另开横通道迂回绕行安全快速通过向前开辟工作面的方案。(4)高压富水溶腔释能降压技术该技术是针对与地表有较强水力联系,具强烈富水性和透水性,极易形成较大规模突水突泥的岩溶高压富水溶腔,通过设置永久排水洞、与排水洞相连通的排水支洞、钻孔、正洞溶腔临界爆破揭示溶腔等手段达到排水、排泥、排石目的。有效解决岩溶隧道运营正线水沟排泄岩溶涌水能力不足、运营水害永久安全隐患、高压富水泥石充填溶腔突水突泥、由较强抗水压支护结构抵抗外荷载费用高、施工难度大等技术难题。有效避免了重大突水突泥地质灾害的发生,实现了岩溶隧道“堵排结合,限量排放,综合治理”的目的。(5)岩溶隧道防灾预警及救援技术复杂岩溶隧道系统防灾预警及救援技术是当隧道发生突水突泥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时,现场人员能够安全快速躲避、撤离免受伤害和设施免受破坏的安全应急保障系统。技术原理:岩溶隧道结合风险源及风险响应特点,一是建立风险隧道安全等级管理体系。根据与隧道风险等级管理相关的地质预报、雨量、水量、水压观测及围岩监控量测系统,制定风险隧道安全进洞施工条件;二是岩溶隧道各作业面设置可靠的防灾报警、应急照明及逃生救援系统;三是完善与安全有关的进出洞登记、早点名安全教育培训及定期防灾逃生演练制度。以上三项措施确保了高风险隧道快速反应应急机制的有效运行。以上五项核心技术构成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岩溶隧道突水突泥地质灾害预防及处治综合施工技术。

刘美山[4](2007)在《特高陡边坡开挖爆破技术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文中提出国内在建和待建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坐落在大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其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得特高陡边坡的开挖爆破技术研究和爆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成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崭新课题。特高陡边坡开挖量大,高度高、坡度陡,施工布置困难,且边坡永久支护工作随开挖台阶同步下降,爆破与支护相互干扰。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必须采取大区深孔台阶爆破方法、微差顺序起爆网络,轮廓采用光面和预裂爆破技术,单次爆破规模很大,爆破持续时间长,循环次数比较多,爆破振动对边坡安全的影响问题突出。边坡爆破安全问题涉及到工程爆破技术、工程地质力学、爆炸力学及岩石动力学、施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沿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与其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也是我国大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因此,该问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本文以坡高697m(国内水电站第一高边坡)的小湾水电站高边坡为背景工程,结合现场开挖爆破试验,探讨了爆破振动的监测和分析技术,研究了高陡边坡快速开挖爆破技术,分析了爆破对边坡岩体的损伤和破坏机理,研究了爆破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和抑制方法,提出了边坡开挖爆破振动灾害的控制措施,并进行了实践验证。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特高陡边坡快速开挖爆破技术研究。在评介目前岩石开挖中常见的洞室爆破技术、药壶爆破技术、深孔台阶爆破技术、预裂和光面爆破技术、洞室加预裂爆破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采用深孔台阶与预裂和光面爆破相结合的边坡开挖爆破方式,并对这种开挖爆破方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采用控制起爆排数,对一次爆破总药量进行优化设计的新概念;提出了对爆破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可控爆破参数与起爆时差相匹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减小了连续多次爆破对边坡的累积损伤破坏。(2)爆破振动灾害的监测方式与分析方法研究。爆破振动作为边坡危害之首,一直是人们重点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背景工程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边坡监测应当以上一台阶坡脚为控制位置,近区和远区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在分析手段上,采用以质点振动速度为主,质点振动加速度和持续时间为辅的组合分析方法,采用改进的萨道夫斯基公式V=Kρueβ(?)建立了小湾水电站特高陡边坡爆破振动沿边坡方向的衰减规律,采用衰减规律公式对预裂的隔振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到预裂缝对上一马道坡脚处的振动隔振率在32.5%~44.5%之间的理想减震效果。并用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对后续开挖爆破进行了预报和控制。这些都为同类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3)爆破开挖损伤破坏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采用ANSYS/LS-DYNA程序分别对小湾水电站高边坡近区和中远区的爆破损伤破坏规律和破坏范围进行了模拟计算,比较了不同台阶高度、不同药量时,爆破振动的不同效应,并分析总结了位移、应变、损伤物理量的时程、空间分布等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差异,通过对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提出了修正计算结果的折减系数,为预测试验结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4)边坡爆破动力稳定分析与评价研究。结合时程分析法,采用主应力场单元抗剪强度储备比值法来评价爆破振动下边坡的稳定性,得到边坡爆破振动稳定安全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反映了边坡稳定性在爆破过程中的演变过程,为爆破设计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了条件。分析结果表明:爆破振动对岩石高边坡动力稳定性的影响仅限于边坡岩体的表层,对不存在潜在滑动面的完整岩体边坡而言,只要控制爆破振动就不至于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根据动、静应力场确定滑移面S,采用可能滑移面S的抗剪强度比值法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得出在爆破荷载作用下,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1,是安全的。(5)爆破振动灾害的控制方法和技术研究。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降振应该从爆源、传播途径以及保护物的响应三个方面考虑。提出了通过合理优化爆破参数和起爆网络以控制爆源,以及采用预裂缝或者减振孔以切断爆炸应力波的传播途径从而控制爆破振动损伤的方法;同时通过加固终端以提高构筑物抗振能力。这种综合性的爆破振动灾害控制方法和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检验。本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改进和发展了特高陡边坡的爆破开挖方法和技术,分析了高边坡开挖爆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抑制方法,提出了高边坡开挖爆破中振动灾害控制技术和措施,文中所发展的学术思想和方法为同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基础,所提出的方法和技术对类似的高边坡开挖有直接的参考作用。

夏可风[5](2007)在《孔口封闭灌浆法讨论》文中认为孔口封闭灌浆法是我国原创的工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普遍采用。本文对这种工法的由来与发展、理论依据、优点缺点、适用条件进行阐述和评论,对部分工序提出改进建议。

胥元顺[6](2007)在《溪洛渡水电站边坡开挖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综合分析了有关规程规范中对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的规定和说明,对比分析了多个类似工程(包括三峡、葛洲坝、隔河岩、小湾水电站等)的边坡开挖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结合溪洛渡水电站拱肩槽边坡(EL.610m以上)开挖进行了现场爆破试验,内容包括爆破参数试验、爆破地震效应试验、爆破对保留岩体的影响深度检测等内容。以实测不同爆破方案、爆破参数及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边坡质点振动速度、岩石声波波速变化,结合宏观调查和巡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和工程类比,提出了溪洛渡水电站拱肩槽边坡开挖的爆破安全控制标准。溪洛渡水电站边坡开挖的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以爆区上一马道坡脚处作为控制点,对于完整性好、强度高的Ⅱ类岩体边坡,其振动安全的允许标准按15cm/s控制,其他岩石类别的振动安全允许值宜从严控制在10cm/s以下,对于Ⅲ类岩体,按7.5 10cm/s控制,对于强风化Ⅳ类岩体和地质结构不良部位的允许振动速度从严控制在5 7.5cm/s。以上标准是总结EL.610m以上爆破试验阶段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EL.610~520m段边坡开挖中执行上述标准后,控制了爆破规模,降低了爆破振动效应,确保了爆破周围被保护建物的安全,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坝肩槽预裂孔炮孔痕迹残留率达到90%以上,不平整度达标,整体质量达到优良水平,基本实现了预期的质量、安全控制目标。以上情况说明该标准是适用的、合理的。在EL.610m以下坝肩槽开挖中将继续上述项目的适用性研究,通过对溪洛渡水电站边坡开挖爆破安全控制标准试验研究,取得珍贵的现场资料,为300m级双曲拱坝爆破安全控制新标准的出台做出贡献。

吴海涛[7](2007)在《大空隙的深厚覆盖层围堰高压旋喷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大空隙深厚覆盖层围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高压旋喷注浆加固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试验及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的方法对高压旋喷注浆处理大空隙深厚覆盖层围堰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对前人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首先,本文对高压旋喷加固地层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高压旋喷注浆加固地层的主要作用是浆液与土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水泥土。其次,通过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对水泥土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了高压旋喷注浆后生成的水泥土仍属于土的性质,其后期强度增长率较为明显,在高压旋喷注浆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些性质。最后,根据试验目的,在向家坝水电站坝址深厚覆盖层围堰现场进行了单桩、三排桩高压旋喷注浆试验,并采用了一些试验方法对施工效果进行了检测。根据试验数据及检测结果,提出了适合于该地区深厚覆盖层围堰及类似工程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施工的各种技术参数。

郭伟伟[8](2006)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综合技术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隧道工程也是地质工程,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已成为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控制性因素之一,因此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也成为隧道施工工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合(肥)武(汉)铁路客运专线红石岩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为研究实例,主要围绕下面几个方面展开工作。本文介绍了现有常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手段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给出了以地质分析法为主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地质条件与地质成灾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结合红石岩隧道工程实例探讨了以TSP-地质分析-钻探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方法的实际运用效果,预报结果与实际掌子面开挖情况基本吻合。瓦斯(天然气)地质条件及其成灾可能性是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红石岩等多座片麻岩区隧道出现炮后掌子面燃烧的现象,揭示了一种有别于煤系地层瓦斯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本文从隧道相邻区域矿产分布,掌子面碴堆气体成分,连续瓦斯检测等分析入手,初步解释了瓦斯气体来源、成因和赋存状况,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瓦斯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从目前的预防情况来看,达到了较好的预期目标。隧道围岩开挖后变形不仅受施工方法的控制,更是围岩地质条件各因素的综合反映,本文通过对DK188+560段监控量测资料进行非线性回归来判断围岩稳定,采用通过有限差分法Flac5.0软件获取岩体特征参数,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相同围岩级别,相同地质条件段的围岩变形,通过围岩动态变形数据为地质灾害的预报服务,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孙志峰[9](2006)在《高精度水平锚索技术研究及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水力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工程建筑物的投资修建,岩土工程的稳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水利水电工程而言,至二十世纪末,地球上已建大坝四万多座,它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预应力锚索数量极大,工程耗资均在亿元左右。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设高潮,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还将投入这一使用预应力锚索的热潮中。随着坝高的增加、地质条件的复杂化,大坝的安全稳定性越来越显得重要。稳定性问题存在于水工建筑物、边坡、坝肩、坝基等。工程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工程修建的可行性,影响着工程的建设投资和安全运行。本文提出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如下规律性认识:1)内锚头间轴向压应力分布及注浆体与岩体交界面的剪应力分布主要受交界面凝聚力的影响,交界面间的摩擦系数的影响作用不大;2)内锚头间距超过某一最小间距后,注浆体中的轴向压应力及剪应力叠加情况不明显,且其分布形式将趋于稳定;3)注浆体的弹性模量E和岩体变形模量E′的比值对内锚头间距的选取有较大的影响,E/ E′值越小,注浆体和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分布越均匀,内锚头间距的取值可适当的减小,反之亦然;4)注浆体和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和钻孔半径有密切的关系。钻孔半径较大时,内锚头间距的取值可适当的减小,反之亦然。5)内锚头摩擦段侧壁和注浆体间接触面上的剪应力分布特征表明,对于140型内锚头(摩擦段长180mm,摩擦段直径95mm),在600KN荷载作用下,内锚头摩擦段提供的抗剪力约为62KN,约占每个内锚头所受600KN荷载的10%。可见,压缩摩擦组合分散型内锚头设计中摩擦段的设计是合理的,可以有效分散内锚头承压板上所受的荷载,从而提高了内锚头的可靠性。6)内锚头间距的确定压缩摩擦组合分散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内锚头间距在实际工程中如何设计确定,一直是锚索设计人员所关心的问题。通过前述此类型式锚索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基本查明了影响内锚头间距的几项主要因素,即注浆体与基岩胶结面的凝聚力、围岩类别、锚索孔孔径大小等。本文对进行了认真研究。高精度锚索孔是指锚索孔孔斜率设计要求端头锚不大于孔深的2%,对穿锚不大于孔深的1%,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层岩性、机械设备、操作因素等。通过对水平孔和缓倾角孔导直工艺的力学分析从而利用支点纠偏原理进行保直,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对潜孔锤钻进水平孔的弯曲特性与规律进行了研究,影响潜孔锤钻进水平孔弯曲的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因素和工艺技术因素,通过水平锚索孔防斜生产试验摸索出较成熟的施工工艺,从而得出利用潜孔锤能钻进高直度水平锚索孔,满足大吨位预应力锚索的施工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针三峡工程研制的钻探设备、专用器具和工艺。为满足高精度锚索孔的技术要求研制开发了DKM-1型钻机,该钻机具有(1)体积小,重量轻,性能优越,适合陡坡洞内及狭小场地施工;(2)钻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钻机移位轻便灵活,自带定位系统,定位精确方便;(4)与钻机配套的钻杆为双壁钻杆,结构合理特点。为配合DKM-1型钻机完成高精度锚索孔,配套开发研制了专利高强钻杆,通过与钻井高强钻杆的对比分析,专利高强钻杆具有适应水平孔锚索强度高、保直防斜等特点,通过设计的防斜钻具结构较好的实现高精度水平锚索孔的工艺要求。通过三峡工程实践检验,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好的体现了工程技术为解决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作用,也很好的体现了该技术的经济性特点。基于上述的研究成果,对推动锚固技术特别是高精度水平锚索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黄静美[10](2006)在《岩溶地区水库渗漏问题及坝基防渗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内修建的大坝愈来愈多,地质条件良好的坝址,也越来越少,目前,许多大坝修建在岩溶发育的地区,在岩溶发育的岩基上筑坝,其基础处理、水库周边和库区渗漏通道的防渗处理极为重要,同时处理的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论文以隘口水库工程为研究背景,对岩溶地区的库区渗漏问题进行了综述性分析,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库区水向外渗漏一般有两种途径,即库区渗漏和坝区渗漏。无论那种渗漏形式,都存在特定的地质条件;在岩溶发育地区,库区渗漏量主要与岩溶的发育性态有关。2.从库区渗漏的处理措施来看,主要包括:(1)柔毡铺盖防渗;(2)混凝土铺盖防渗;(3)水泥砂浆砌块石勾缝防渗;(4)对溶洞进行水泥灌浆和水泥冲砂灌;(5)混凝土截水墙;(6)防渗帷幕灌浆等6种方法,结合隘口水库工程条件分析,防渗帷幕灌灌浆法是比较适宜的一种方法。3.通过隘口水库工程的灌浆的现场试验表明,实施固结和帷幕灌浆作业后,坝基的防渗性能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也为隘口水库防渗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参数,包括:单位耗灰量及帷幕厚度和灌浆孔排数;灌浆孔的布置和施工程序;孔距、排距、孔向及孔深;灌浆材料及浆液浓度;灌浆压力等。岩溶地区的库区渗漏问题一直是水利工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已在重庆隘口水库工程中得到了直接应用,为实际工程和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参考和指导作用。

二、隔河岩工程357~#深孔钻进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隔河岩工程357~#深孔钻进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帷幕灌浆技术在大藤峡水电站导流围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状况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帷幕灌浆理论
    2.1 帷幕灌浆技术
        2.1.1 浆液的概念
        2.1.2 灌浆理论
    2.2 灌浆参数的选择
    2.3 灌浆工序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工程概况及施工工艺的研究
    3.1 工程简介
    3.2 工程地质条件
        3.2.1 地层岩性
        3.2.2 地质构造
        3.2.3 水文地质条件
        3.2.4 岩溶发育特征
    3.3 工程施工工艺研究
        3.3.1 大直径钻灌法工艺参数
        3.3.2 分段灌浆工艺
        3.3.3 施工工艺对比分析
    3.4 灌浆设计
        3.4.1 钻机钻具的选择
        3.4.2 施工布置
        3.4.3 灌浆材料
        3.4.4 特殊情况处理
        3.4.5 工程质量检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帷幕灌浆数值模拟
    4.1 数值模拟
    4.2 FLAC 3D程序简介
    4.3 计算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简化
        4.3.2 计算理论
        4.3.3 模型建立
    4.4 结果分析
        4.4.1 灌浆压力的影响
        4.4.2 水灰比的影响
        4.4.3 地层孔隙度的影响
        4.4.4 耗浆量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深孔帷幕灌浆技术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帷幕灌浆技术发展概述
        1.2.1 灌浆技术发展概况
        1.2.2 我国矿山深孔帷幕灌浆发展概况
    1.3 帷幕灌浆参数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灌浆参数理论公式
        1.3.2 灌浆参数现场试验
        1.3.3 灌浆参数仿真试验
    1.4 深孔帷幕灌浆的主要特点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深孔帷幕灌浆工程分析
    2.1 中关铁矿工程概况
    2.2 区域地质条件
        2.2.1 地层条件
        2.2.2 地质构造
        2.2.3 水文地质条件
    2.3 帷幕灌浆方案论证
        2.3.1 矿产开采现存问题
        2.3.2 堵水方案选择
        2.3.3 帷幕注浆止水的可行性分析
    2.4 中关铁矿帷幕灌浆工程
        2.4.1 帷幕线地质概况
        2.4.2 灌浆帷幕设计
    2.5 矿山堵水帷幕防渗标准
        2.5.1 防渗标准的确定
        2.5.2 中关铁矿帷幕灌浆防渗标准
第三章 深孔帷幕灌浆机制及主控参数研究
    3.1 深孔帷幕灌浆机理
        3.1.1 帷幕灌浆四种机制
        3.1.2 深孔灌浆机制分析
        3.1.3 深孔帷幕灌浆基本理论
    3.2 帷幕灌浆主要技术参数
    3.3 帷幕灌浆压力研究
        3.3.1 灌浆压力的组成及分类
        3.3.2 灌浆压力的选择和确定
        3.3.3 确定灌浆压力的经验法则
    3.4 浆液扩散半径研究
        3.4.1 扩散半径与孔距
        3.4.2 隆巴迪公式
        3.4.3 扩展隆巴迪公式
        3.4.4 经验公式
    3.5 灌浆参数的确定、验证及优化方法研究
    3.6 帷幕灌浆参数的程序化计算
第四章 深孔帷幕灌浆试验及参数分析
    4.1 两次帷幕灌浆试验概况
    4.2 灌浆试验基本参数设计
    4.3 帷幕灌浆试验效果分析
        4.3.1 第一次帷幕灌浆试验效果分析
        4.3.2 第二次帷幕灌浆试验效果分析
        4.3.3 两次试验灌浆效果综合统计分析
    4.4 灌浆试验压力研究及分析
        4.4.1 灌浆压力的计算
        4.4.2 灌浆经验压力值
        4.4.3 灌浆控制压力值
        4.4.4 灌浆设计压力值
        4.4.5 实际灌浆压力值
        4.4.6 推算灌浆压力值
    4.5 第一次灌浆试验主控参数分析
        4.5.1. 灌浆压力
        4.5.2 孔距及扩散半径
    4.6 第二次灌浆试验主控参数分析
第五章 帷幕灌浆参数验证及优化
    5.1 (扩展)隆巴迪公式验证
    5.2 经验公式验证
    5.3 深孔帷幕灌浆参数综合优化
    5.4 帷幕灌浆数值模拟验证
        5.4.1 UDEC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5.4.2 灌浆过程在UDEC中的实现
        5.4.3 帷幕灌浆模型设计
        5.4.4 模型基本参数选取
        5.4.5 裂隙内灌浆压力数值模拟
        5.4.6 裂隙内浆液扩散数值模拟
        5.4.7 灌浆试验值辅助验证
        5.4.8 灌浆数值模拟的应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岩溶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概况及特点
        1.1.1 工程概况
        1.1.2 水文及地质条件
        1.1.3 工程特点
    1.2 项目研究路线
        1.2.1 项目任务依据及所属技术领域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方法
        1.2.4 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1.3.1 岩溶突水突泥隐伏构造综合超前地质精确探测技术
        1.3.2 隧道围岩预注浆加固及堵水技术
        1.3.3 大型突水突泥溶腔迂回绕行技术
        1.3.4 高压富水溶腔释能降压技术
        1.3.5 岩溶隧道防灾预警及救援技术
第2章 岩溶突水突泥隐伏构造综合超前地质精确探测技术
    2.1 技术概况
        2.1.1 工作目的
        2.1.2 主要工作内容
        2.1.3 探测主要方法
    2.2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管理模式
        2.2.1 组织机构、人员分工
        2.2.2 设备配置
        2.2.3 地质预报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
    2.3 隐伏岩溶构造综合超前地质精确探测实施方法
        2.3.1 TSP203 物探
        2.3.2 地质雷达法
        2.3.3 掌子面单点反射法
        2.3.4 地震负视速度法
        2.3.5 红外探水法
        2.3.6 超前水平钻探
        2.3.7 超长炮孔
        2.3.8 地质素描
    2.4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探测频次及方法组合
        2.4.1 不同地质风险级别划分
        2.4.2 地质风险分级管理的地质预报组合方法及频次
    2.5 岩溶突水突泥隐伏构造综合超前地质精确探测综合实例
        2.5.1 大支坪隧道I 线正洞DK132+291 涌水综合探测
        2.5.2 大支坪隧道正洞平导PDK132+930 掌子面涌水探测
        2.5.3 大支坪隧道F5 断层综合探测技术
    2.6 岩溶突水突泥隐伏构造综合超前地质精确探测成果
        2.6.1 综合探测成果评价
        2.6.2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7 小结
第3章 隧道围岩预注浆加固及堵水技术
    3.1 注浆概述
        3.1.1 注浆概念
        3.1.2 注浆目的
        3.1.3 注浆作用
        3.1.4 注浆分类
        3.1.5 注浆四要素
    3.2 注浆方案选择
        3.2.1 超前帷幕预注浆
        3.2.2 全断面径向注浆
        3.2.3 局部注浆
        3.2.4 补注浆
    3.3 注浆设计
        3.3.1 全断面径向注浆设计
        3.3.2 超前帷幕预注浆设计
        3.3.3 注浆材料选用
        3.3.4 注浆量计算
        3.3.5 注浆压力的选定
        3.3.6 浆液扩散半径
        3.3.7 注浆设备及材料机具
    3.4 注浆施工工艺
        3.4.1 注浆工艺流程
        3.4.2 注浆施工工艺
        3.4.3 注浆结束标准
        3.4.4 注浆效果检查与评定
        3.4.5 高压富水溶腔地段注浆加固及堵水技术
    3.5 注浆施工管理
        3.5.1 注浆施工程序
        3.5.2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5.3 注浆施工资料归档
第4章 大型突水突泥溶腔迂回绕行技术
    4.1 岩溶发育规律研究
        4.1.1 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精确探测
        4.1.2 洞外水文及地质调查
        4.1.3 岩溶发育规律总结
    4.2 迂回绕行技术
        4.2.1 定义
        4.2.2 技术原理
        4.2.3 作用及意义
        4.2.4 国内外同类成果比较
    4.3 遇大型突水突泥溶腔迂回绕行躲避技术
        4.3.1 迂回绕行躲避990 大型突水突泥岩溶异常体技术
        4.3.2 迂回绕行躲避PDK131+547 岩溶管道高压富水溶腔技术
    4.4 结语
第5章 高压富水溶腔释能降压技术
    5.1 高压富水溶腔释能降压技术概况
        5.1.1 定义
        5.1.2 技术解决问题
    5.2 多措施释能降压方案
        5.2.1 增设排水洞及过水通道排泄溶腔水
        5.2.2 多作业面钻孔排泄岩溶水释能降压
        5.2.3 临界爆破揭示溶腔体释能降压
    5.3 临界爆破揭示溶腔释能降压技术
        5.3.1 临界爆破揭示溶腔释能降压锁定边界
        5.3.2 临界爆破设计
        5.3.3 大支坪隧道990 大型溶腔Ⅰ线反向爆破揭示溶腔钻爆技术
    5.4 结语
第6章 复杂岩溶隧道防灾预警及救援技术
    6.1 技术概况
    6.2 风险隧道安全等级管理体系
        6.2.1 规范地质预报和降雨量、水量、水压监测
        6.2.2 设定合理安全进洞施工条件,规范预警程序
    6.3 防灾报警、应急照明及逃生救援系统
        6.3.1 监控量测及观测系统
        6.3.2 防灾报警系统
        6.3.3 应急救援系统
        6.3.4 应急照明系统
    6.4 安全管理规定
        6.4.1 严格执行进出洞一人一卡登记制度
        6.4.2 配齐专职安全人员
        6.4.3 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6.4.4 完善防灾逃生演练制度
    6.5 结语
第7章 大支坪隧道+990 溶腔治理综合实例
    7.1 工程概况
    7.2 +990 富水充填溶腔突水突泥情况
        7.2.1 排水洞PDK132+930、+940 突水涌砂
        7.2.2 平导PDK132+960 突水
        7.2.3 平导PDK132+990 突水突泥
        7.2.4 平导PDK132+990 二次突水突泥
        7.2.5 ⅡDK132+914 突水突泥
        7.2.6 I 线DK133+005~+017 突水突泥
    7.3 +990 岩溶形态及工程水文地质特征
        7.3.1 溶洞形态及充填物特征
        7.3.2 水文地质特征
    7.4 +990 溶腔处理
        7.4.1 爆破揭示开挖前岩溶段帷幕注浆加固地层
        7.4.2 释能降压
        7.4.3 +990 溶腔正洞结构处理
    7.5 结语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论文发表
    获奖成果
企业应用证明

(4)特高陡边坡开挖爆破技术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工程背景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爆破振动监测与分析
    2.1 爆破有害效应简述
    2.2 爆破振动监测和测试
    2.3 边坡的爆破安全控制标准
    2.4 边坡的爆破振动传播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爆破近区损伤破坏规律
    3.1 近区作用简述
    3.2 计算程序
    3.3 岩石爆破损伤模型
    3.4 数值模拟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边坡爆破动力稳定分析与评价
    4.1 研究方法
    4.2 边坡稳定性条件
    4.3 计算模型及参数
    4.4 结构自振特性及阻尼
    4.5 动力计算
    4.6 静力计算
    4.7 动静叠加应力及其分布
    4.8 边坡稳定计算结果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陡边坡开挖爆破技术
    5.1 边坡开挖爆破技术简述
    5.2 爆破方案及参数的确定方法
    5.3 预裂爆破试验成果分析
    5.4 深孔台阶爆破试验成果分析
    5.5 起爆网络试验成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边坡开挖爆破破坏范围
    6.1 概述
    6.2 动力有限元法
    6.3 基于最大拉应力准则确定围岩体爆破破坏范围
    6.4 小湾高边坡爆破影响范围预测
    6.5 与声波测试成果的对比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边坡开挖方案比较与优化
    7.1 预裂、光爆技术及预裂缝隔震机理
    7.2 小湾高边坡开挖方案比较
    7.3 影响岩石高边坡爆破振动速度的主要因素
    7.4 爆破振动的控制措施及其实践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二):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和获奖及专利情况

(6)溪洛渡水电站边坡开挖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爆破测试的作用
    1.2 国内外爆破测试技术的发展
    1.3 类似工程的爆破安全控制标准
2 溪洛渡水电站边坡开挖的特点和要求
    2.1 工程概况
    2.2 边坡开挖内容
    2.3 边坡工程地质
    2.4 工程特点和要求
3 溪洛渡水电站边坡爆破安全控制试验研究
    3.1 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
    3.2 试验研究方案
4 制定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的依据
    4.1 爆破破坏机理
    4.2 爆破近区破坏的可能性判别
    4.3 制定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的依据
5 爆破参数及材料试验
    5.1 预裂爆破试验
    5.2 深孔梯段爆破试验
    5.3 爆破材料试验
6 爆破地震效应试验
    6.1 进行爆破地震效应试验的意义
    6.2 爆破振动试验研究内容
    6.3 爆破地震效应试验工作量
    6.4 测试布置与测试条件综述
    6.5 爆破振动测试成果
    6.6 爆破振动效应分析
    6.7 爆破质点振动速度衰减规律分析
    6.8 最大爆破单段药量控制
    6.9 爆破地震效应测试小结
7 爆破试验成果
    7.1 爆破振动测试成果分析
    7.2 岩石声波测试成果
    7.3 声波孔的注水试验成果
    7.4 爆破裂隙宏观调查和巡视检查
    7.5 现场试验成果综述
8 溪洛渡边坡爆破振动安全标准和应用效果
    8.1 边坡开挖爆破振动安全标准
    8.2 溪洛渡水电站边坡开挖爆破振动安全标准应用效果
9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大空隙的深厚覆盖层围堰高压旋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注浆技术概述
        1.2.1 注浆技术的发展历史
        1.2.2 注浆技术在岩土层加固中的应用范围
        1.2.3 注浆方法的分类
        1.2.4 注浆技术理论的研究现状
        1.2.5 注浆技术的发展方向
    1.3 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国内外发展概况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基本理论探讨
    2.1 高压喷射流的构造和性质
    2.2 高压旋喷注浆加固地基机理
        2.2.1 高压旋喷流对土体的破坏作用
        2.2.2 高压旋喷注浆体的成桩机理
        2.2.3 水泥与土体的固结机理
    2.3 高压旋喷注浆加固体的基本性状
    2.4 高压旋喷注浆水泥土的基本性能
    2.5 高压旋喷注浆法的可靠性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空隙深厚覆盖层围堰高压旋喷注浆试验研究
    3.1 试验目的及内容
    3.2 试验区地质概况
    3.3 试验设备及仪器
        3.3.1 主要设备组合及性能简介
        3.3.2 设备运行状况
    3.4 室内试验
        3.4.1 原材料试验
        3.4.2 浆液性能试验
    3.5 现场试验
        3.5.1 单桩旋喷试验
        3.5.2 三排桩旋喷试验
        3.5.3 特殊情况处理
    3.6 质量控制措施及质量检测
        3.6.1 质量控制措施
        3.6.2 质量及效果检查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空隙深厚覆盖层围堰高压旋喷注浆试验成果分析
    4.1 喷射参数与桩径的相关分析
    4.2 地层组成物质与桩体质量的关系
    4.3 地下水对高喷注浆质量的影响
    4.4 两种高喷工法所形成桩墙的质量差异
    4.5 三排旋喷桩孔、排距分析
    4.6 钻孔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4.7 工效分析
        4.7.1 钻孔工效
        4.7.2 高喷灌浆工效分析
    4.8 经济分析
    4.9 试验结论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综合技术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几个重要着眼点
    1.4 研究的内容、创新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创新
第二章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2.1 地球物理方法(物探方法)
        2.1.1 TSP隧道地震波探测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2.1.2 地质雷达探测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2.1.3 红外探水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2.1.4 其它地球物理预报方法
    2.2 地质分析法
        2.2.1 地表地质调查
        2.2.2 掌子面地质素描
    2.3 超前地质探孔
        2.3.1 超前深孔钻探法
        2.3.2 超前浅孔钻探法(超前风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质条件预报与地质灾害预报
    3.1 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预报的主要内容
    3.2 断层、岩脉破碎带在掌子面前方出露的位置预测
        3.2.1 利用断裂构造的地面和地下相关性预报
        3.2.2 利用侧墙出露的断层预报前方地质
        3.2.3 由掌子面地质素描预报前方断层(断层露头作图法)
        3.2.4 断层参数法
        3.2.5 由平导洞预报正洞隧道
        3.2.6 由钻孔测试资料预报前方破碎带位置
    3.3 可能构成不稳定块体的大裂隙预报
        3.3.1 赤平极射投影作图分析预测
        3.3.2 块体稳定性分析软件Unwedge计算预测
    3.4 地下水活动情况预报
    3.5 地应力状况预测
        3.5.1 高地皮力的地质标志
        3.5.2 低地应力的地质标志
    3.6 瓦斯隧道地质灾害预测
        3.6.1 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3.6.2 瓦斯防突措施及支护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合武铁路红石岩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4.1 工程及地质概况
        4.1.1 地形地貌特征
        4.1.2 地层岩性
        4.1.3 地质构造
        4.1.4 水文特征
    4.2 超前地质预报的准备工作
    4.3 TSP203型隧道地震波探测
        4.3.1 工作概况
        4.3.2 TSP203型隧道地震波探测的方法及设备
        4.3.3 测线布置
        4.3.4 探测结果初步分析
        4.3.5 预测结论
    4.4 地质分析预报方法
    4.5 超前风钻孔预报
    4.6 综合地质预报
        4.6.1 TSP解释准则
        4.6.2 预报成果对比
        4.6.3 含水层部位分析
    4.7 片麻岩区瓦斯地质灾害预报
        4.7.1 合武铁路相邻区域矿产分布
        4.7.2 岩石碴块吸附气体与炮后现场气体采样分析结果
        4.7.3 红石岩隧道瓦斯检测
        4.7.4 隧道施工中炮后碴堆燃烧现象初步分析
        4.7.5 片麻岩区隧道瓦斯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值化模拟隧道围岩变形
    5.1 围岩监控量测技术
        5.1.1 监控量测项目
        5.1.2 监控量测频率
        5.1.3 监控量测数据分析
    5.2 围岩监控量测实例
        5.2.1 监控量测资料
        5.2.2 监控量测回归
        5.2.3 监控量测分析
    5.3 围岩变形数值计算方法模拟
        5.3.1 数值计算模型
        5.3.2 初始地应力计算
        5.3.3 岩石力学参数
        5.3.4 模型本构关系
        5.3.5 反演过程处理与结果
        5.3.6 计算结果分析
    5.4 采用计算模拟进行围岩变形稳定灾害预报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高精度水平锚索技术研究及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锚固技术研究
    第一节 锚固技术的作用机理、特点及应用领域
        一、锚固技术的作用机理
        二、锚固技术的特点
        三、锚固技术的应用领域
    第二节 锚索类型分析
    第三节 锚索施工工艺研究
        一、锚索施工工艺流程
        二、锚索张拉
        三、灌浆工艺研究
    第四节 锚索锚固力计算
        一、锚固力应满足的条件
        二、锚固段形式
        三、注浆体与地层界面的锚固力计算
        四、锚索体与注浆体界面的锚固力计算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锚索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第一节 锚索内锚固段受力状态
    第二节 锚固机理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一、压缩分散型锚索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二、新型压缩摩擦组合分散型锚索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高精度水平孔钻进研究
    第一节 高精度锚索孔导直理论
        一、高精度锚索孔的意义
        二、影响孔斜率的因素
        三、水平孔和缓倾角孔导直工艺的力学分析
    第二节 潜孔锤钻进水平锚索孔技术研究
        一、潜孔锤的分类
        二、潜孔锤钻进水平孔技术研究
    第三节 DKM-1 型钻机及高强钻杆的研制
        一、锚杆钻机概述
        二、DKM-1 型钻机的研制
        三、高强钻杆的研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精度水平锚索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
    第一节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工程概况
        一、结构设计与地质特征
        二、技术特色与难点分析
    第二节 高精度水平锚索的施工工艺
        一、施工措施与技术创新
    第三节 水平锚索的施工效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发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 谢

(10)岩溶地区水库渗漏问题及坝基防渗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论
    1.1 论文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隘口水库工程简介
    2.1 概况
    2.2 工程地质条件
    2.3 水文地质条件
3 岩溶地区的库区渗漏问题
    3.1 一般地区水库渗漏条件分析
    3.2 岩溶地区的库区渗漏问题
    3.3 隘口水库的库区渗漏问题
    3.4 岩溶渗漏的工程处理措施
    3.5 本章小节
4 库区渗漏的帷幕灌浆技术研究
    4.1 概述
    4.2 岩溶帷幕灌浆的基本理论
    4.3 岩溶地区帷幕灌浆工艺
        4.3.1 帷幕灌浆的工艺特点
        4.3.2 帷幕灌浆的操作程序
        4.3.3 工作面施工布置
        4.3.4 工艺适用范围
    4.4 帷幕灌浆的工程评价方法
    4.5 本章小节
5 库区坝基渗漏的现场灌浆试验研究
    5.1 现场灌浆试验的目的
    5.2 灌浆试验区的地质条件
    5.3 灌浆试验施工设计
    5.4 现场灌浆试验成果及分析
    5.5 现场灌浆试验结论
    5.6 本章小节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隔河岩工程357~#深孔钻进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帷幕灌浆技术在大藤峡水电站导流围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王聪. 吉林大学, 2016(09)
  • [2]深孔帷幕灌浆技术参数研究[D]. 唐平. 中国地质大学, 2010(04)
  • [3]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岩溶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技术[D]. 李庚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7)
  • [4]特高陡边坡开挖爆破技术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D]. 刘美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08)
  • [5]孔口封闭灌浆法讨论[A]. 夏可风.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暨第9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 [6]溪洛渡水电站边坡开挖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研究[D]. 胥元顺.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2)
  • [7]大空隙的深厚覆盖层围堰高压旋喷技术研究[D]. 吴海涛. 中南大学, 2007(05)
  • [8]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综合技术方法研究[D]. 郭伟伟.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4)
  • [9]高精度水平锚索技术研究及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D]. 孙志峰. 吉林大学, 2006(10)
  • [10]岩溶地区水库渗漏问题及坝基防渗措施研究[D]. 黄静美. 四川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357~#隔河岩项目深孔钻进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