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顶工艺对烤烟产量品质和生物碱成分的影响

打顶工艺对烤烟产量品质和生物碱成分的影响

一、打顶技术对烤烟产质量和生物碱组成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解彩军,徐增汉,吕鹏辉,张巨森,严沐辉,施伟平,陈德清[1](2021)在《特色烤烟品种翠碧一号栽培与采烤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翠碧一号是一个清香型烤烟品种,其烟叶香气清雅、吃味醇和,品质优良,工业可用性高。综述了前人对翠碧一号的栽培、采收与烘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提高翠碧一号烟叶质量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产区生产和翠碧一号研究提供参考。

吴红红[2](2021)在《复配多肽对强酸性土壤条件下“云烟87”的生长与品质调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尿素、含酸根化肥的不科学使用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其影响原理主要是基于土壤的酸化导致p H值降低至4.20-4.33,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降低、有机质及其氮磷钾含量降低,从而抑制作物根系发育与作物生长、降低作物品质等系列问题。基于此现状,以利川市柏杨镇(山区,烟叶种植主产区--100000亩)强酸性土壤为种植基地,以课题组制备的速效蛋白多肽(蛋白氮)为研究肥料,以烟草专用肥(CK,主要氮源为铵态氮、硝态氮)为对照。利用“云烟87”为研究作物,全面研究蛋白多肽及其复配组合对烟叶种植的根系发育、烟叶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土壤改良、烘烤品质等参数,为土壤改良、优质烟叶种植、以及山区烟叶种植农户扶贫等建立技术基础,也为烟草专用肥制备建立新的技术储备。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多肽对云烟87根部活力的影响研究。以100kg/亩(含氮12.0kg)、60kg/亩(含氮7.2kg)单一多肽分别设为处理1、处理2,多肽配施烟草专用肥同量磷钾为复配多肽-处理3(含氮6.0kg),烟草专用肥为基肥添加多肽作追肥设为处理4(总氮6.5kg),烟草专用肥组(CK,含氮6.5kg)为对照,系统研究几种组合对云烟87的根系活力、根系生长及其生理指标影响。结果表明,与烟草专用肥相比,施加多肽可以提升烟草根系活力,而复配多肽(处理3)在多肽处理组中效果最好,比CK至少提高了4.31ug/(g*h),最高相差43.57ug/(g*h);通过测定烟草根部所含氮、磷、钾、钙的研究中,复配多肽在烟草生长各个时期(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打顶期、成熟期)均高于烟草专用肥,其最后(成熟期)测量的氮、磷、钾、钙分别比CK提高了1.42g/Kg、0.39g/Kg、1.87g/Kg、1.87g/Kg,这表明多肽及其复配组合具有作为优质烟叶种植有机肥的基础,克服强酸性土壤难以利用常规有机堆肥进行烟叶种植的缺点;通过测定复配多肽的根系长度和根系体积表明,在前期略低于烟草专用肥,但差异未达显着水平,且在后期(成熟期)复配多肽根系长度和体积超过CK,分别提高了1.8cm和53.33cm3。2.多肽对云烟87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几组多肽组合中复配多肽(处理3)对云烟87农艺性状的影响效果与烟草专用肥类似。复配多肽组在生长前期的单株叶片数不如烟草专用肥,差异不显着,分别为5.5片、6.5片,但后期(成熟期)测量的结果是复配多肽平均叶片数比CK多了0.6片;复配多肽叶片的最大叶长与叶宽在前期也低于CK,但在打顶期时比CK分别高了3.83cm和1.13cm,最后测量时(成熟期86.00cm、28.33cm)的叶长、叶宽略小于CK(88.67cm、29.50cm);而复配多肽的烟草株高和地上部分鲜干重在各个时期均低于烟草专用肥(成熟期为134.33cm、1692.30g、377.50g);上述农艺性状表明,烟草专用肥所含铵态氮、硝态氮对烟草株高、叶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也存在株高而叶片的间距较大问题,因而导致叶片数低于多肽组合(处理3),同时专用肥的烟叶表面粗糙,具有较多斑块状黄斑,影响烟叶品质,综合评价,多肽有机肥具有满足烟草种植行业所追求的“优质适产”潜力。3.多肽对云烟87地上部分的生理指标及经济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与烟草专用肥相比,复配多肽(处理3)在烟草旺长期以后,其烟叶和茎部的氮、磷、钾、钙含量方面均有所提高,最终(成熟期)测定时,复配多肽烟叶的氮含量比CK提高0.40g/Kg、磷含量高1.15g/Kg、钾含量高3.80g/Kg、钙含量高5.75g/Kg;而相比之下,复配多肽组合的茎部氮含量提高0.15g/Kg、磷含量高0.12g/Kg、钾含量高0.40g/Kg、钙含量高3.35g/Kg,表明复配多肽显着提升了云烟87烟叶的生理指标、烟叶品质;通过测定烟叶的叶绿素变化表明,复配多肽组烟草叶绿素含量比烟草专用肥提高1.07SPAD;最后复配多肽组经烘烤后的烟草上中等烟叶的比例达到91.10%,比CK高了2.00%,产量(195.4公斤/亩)比CK高了6.3公斤/亩,产值达到5099.94元/亩,比CK高出202.25元/亩,且复配多肽烤后中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比CK高出1.15%,其所制成的香烟口感更好,综合参数表明,复配多肽具有生产出优质烟叶、提高经济指标的肥效基础。4.多肽对云烟87种植土壤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氮磷钾含量背景下,复配多肽显着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含量,分别比烟草专用肥提高了0.13g/Kg、0.01g/Kg、1.77g/Kg、1.65g/Kg;通过测定不同时期的土壤酶活性,发现复配多肽显着提升了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比CK分别高了0.12mg/g/h、0.15mg/g/h和0.08ml/g/h,而在土壤蔗糖酶活性方面,前期复配多肽低于CK,但后期(成熟期)比CK高了2.45mg/g/h;通过测定的复配多肽组土壤p H值表明,前期与烟草专用肥之间差异不大(团棵期为4.56、4.65),但后期(成熟期)显着比CK提高0.10个单位;在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测定中,复配多肽比CK分别显着增加了2.70%和0.6℃;在复配多肽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方面,复配多肽还能改善酸化土壤的微生态种群结构,提高芽孢杆菌等喜碱环境菌群数量(比CK增加1.40%),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比CK高5个微生物种群)。多肽及其复配组合对云烟87的生长、产量、品质、土壤的调控研究表明,复配多肽具有有机肥的特性,同时又能满足烟叶种植肥料要求,具有改良土壤、保温、保湿、速效性,能满足“优质适产”的行业种植需求和代替主要含有铵态氮、硝态氮的肥料潜力,具有研究开发价值。

任梦娟[3](2020)在《基于烟茄嫁接的超低烟碱烟叶的质量变化及代谢组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为探索通过嫁接技术有效降低烟叶烟碱含量的技术及低烟碱烟叶的生产和可用性,于2017-2019年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进行,通过以茄子为砧木,烤烟云烟87为接穗,采用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烟茄嫁接生产低烟碱烟叶的可行性和烟株生长发育、烟叶化学成分、烟叶质量特性和烟叶燃烧过程中烟气成分的变化,并用LC/MS技术,对烟茄嫁接后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主成分(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辨别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等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旨在为通过农业措施选择性大幅度降低和调节烟叶烟碱含量提供新的方法,为超低烟碱含量烟叶生产可行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烟草与茄子嫁接,烟株植物形态和农艺性状无明显变化,烟叶烟碱含量降至极低水平,烤后烟烟叶烟碱含量比对照降低了 95%,假木贼碱和降烟碱含量也有所降低,但假木贼碱的下降比例较小,表明假木贼碱在叶片中有一定的合成能力,新烟草碱在鲜烟叶和烤后烟中均未检测到。烟茄嫁接的低烟碱烟叶受到烟青虫的青睐,在同一环境下,烟青虫优先选择烟茄嫁接的超低烟碱烟叶,当低烟碱烟叶面积为零时,烟青虫开始取食对照烟叶。在接穗底部通过培土诱发了不定根产生,促进了生物碱的合成,造成烟/茄培土处理的烟碱含量比烟/茄不培土处理明显增加。烟茄嫁接生产的超低烟碱含量烟叶,叶绿素含量显着高于对照,成熟较慢,氨基酸、蛋白质、总氮和淀粉含量升高,总糖、还原糖和腐胺含量降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变化较小,但NNN、NNK、NAT和TSNAs含量显着降低,上部叶烟/茄不培土处理的NNN、NNK及TSNAs含量比烟/烟低82.713%、79.461%和68.784%,中部叶烟/茄不培土处理的NNN、NNK及TSNAs含量比烟/烟对照低79.676%、79.799%和68.662%。卷烟烟气中烟碱含量大幅度降低,其中烟茄不培土烟叶比常规对照烟叶低94.118%,焦油、CO、总粒相物、水分和抽吸口数无显着差异。超低烟碱烟叶的香气质、浓度、刺激性和燃烧性无明显变化,香气量、杂气和余味与常规烟叶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劲头下降明显,消费者满足感、愉悦感、接受度显着降低。2、利用LC/MS技术分析烟茄嫁接后代谢通路的变化,结果显示一些代谢通路受到扰动。筛选出了生物碱、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29种差异显着的代谢物,其中上调的有17个,下调的有12个。通过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极显着富集的代谢通路有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烟碱酸与烟酰胺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泛酸酯和辅酶A生物合成;β-丙氨酸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C5分支二元酸代谢;鸟氨酸、赖氨酸和烟酸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等,这些变化的代谢通路与氨基酸和生物碱的代谢有关,烟茄嫁接的生物碱和氨基酸代谢途径达极显着水平,说明烟茄嫁接影响了烤烟的碳氮分配和碳氮代谢。3、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嫁接技术选择性降低烟碱含量对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烟叶质量特性、卷烟烟气成分和代谢途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为通过农业措施选择性降低和调节烟叶烟碱含量提供了新的途径,为超低烟碱含量烟叶生产可行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李林林[4](2020)在《不同栽培和调制措施对洛宁雪茄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王村烟叶生产基地进行大田试验,针对引进的雪茄烟品种,开展了不同氮素水平、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等栽培措施对烟株大田农艺性状和产量等影响的试验,并对发酵后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此外,本文还探索了不同调制方式的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内含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其最佳发酵时间的控制节点。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氮素水平对洛宁雪茄烟品质的影响氮用量为8 kg/667m2(N2)时烟叶品质较优。(1)氮素水平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田生长前期,移栽后75 d,除N1外其余处理农艺性状各指标差异不明显。(2)各处理中、上部叶片随氮用量增加:叶片单叶重增加,叶质重、叶厚先减小后增加,平衡含水率下降;烟碱和总氮含量升高,两糖含量和糖碱比下降,钾含量和钾氯比先升高后降低;产量逐渐增加,且N3、N4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3)中性致香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上部叶片中N2处理最高,为169.72 μg/g,中部叶N3处理最高,为165.23μg/g;新植二烯含量上部叶N4处理最高,为478.42 μg/g,中部叶N2处理最高,为365.63μg/g。(4)随氮用量增加雪茄烟风格、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和综合得分先增加后降低,杂气和刺激性增大,劲头和浓度增强。2、种植密度对洛宁雪茄烟品质的影响种植密度为 120cm*35cm(T3:1588 株/667m2)和 120cm*40cm(T3:1389 株/667m2)时烟叶品质较优。(1)种植密度对大田前期农艺性状影响不明显,移栽45 d后农艺性状各指标差异增大。(2)各处理中、上部叶片随植烟密度降低:叶片单叶重、叶厚、叶质重和平衡含水率上升;总氮和烟碱含量增加,两糖含量和糖碱比降低,钾含量和钾氯比先上升后下降;新植二烯含量逐渐增加;中性致香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先增加后降低,以N3处理含量最高;烟叶产量下降,T2、T3处理产量相近。(3)随种植密度的降低,雪茄烟风格更彰显,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和综合得分先升高后下降,劲头和浓度增强,杂气和刺激性增大,甜度下降。3、留叶数对洛宁雪茄烟品质的影响留叶数18片(P2)时烟叶综合品质较优。(1)移栽后30-45 d处理间农艺性状各指标差异不明显,打顶(移栽60 d)后各指标差异增大,随留叶数增加,最大叶长、叶宽和茎围减小,株高和叶片数增加。(2)各处理中、上部叶片随留叶数增加:单叶重、叶厚和叶质重减小,含梗率提高和平衡含水率下降;烟碱、总氮含量和氮碱比下降,两糖含量和糖碱比上升;中性致香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增加,新植二烯含量下降;产量增加,且处理间差异显着。(3)增加留叶数杂气、刺激性降低,浓度和劲头下降,雪茄烟风格、香气质和香气量得分先增加后下降。4、不同调制方式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1)三种调制方式的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其中总氮含量呈波动性变化,烟碱含量呈左偏单峰变化,发酵后含量均有所降低,C3处理含量最高;两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发酵前期含量下降明显,C1处理含量最高。(2)晾制的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大部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发酵14 d-21 d时含量较高。(3)发酵过程中雪茄烟风格、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和综合得分均先升高后降低;浓度和劲头减小,杂气和刺激性降低。综合而言,以传统晾制方式调制(C3)的雪茄烟叶整体表现最优。

马源[5](2020)在《烤烟新品系CF8704田间打叶模式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卷烟行业结构的不断改变,对烟叶原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从现在的烟叶生产实际来看,一方面烟叶库存较高,另一方面优质烟叶的数量和质量又不能满足卷烟行业的需要,原料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烤烟不适用鲜烟叶田间打叶是指在烤烟生长过程中摘除烟株部分不适用鲜烟叶(下部脚叶或者上部顶叶),调节烟株营养水平和烟叶数量与结构,以实现调控烟叶产质量目的的技术,是解决原料结构性矛盾的有效措施。本试验以CF8704和云烟87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四种打叶模式,模式一:按照目前烟农的常规生产方式,在中耕培土时打掉奶脚叶,常规打顶;模式二:在模式一的基础上,在打顶时,再打掉最下面2片下部叶;模式三:在模式一的基础上,在打顶时,再打掉最下面4片下部叶;模式四;在模式一的基础上,在打顶时,再打掉最下面2片下部叶,打顶后10天,再打掉最上部的2片顶叶。本试验分析了不同打叶模式对CF8704和云烟87烟株生长发育、烟叶产质量、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等的影响,以筛选出CF8704在重庆地区栽培的最佳不适用鲜烟叶田间打叶模式,为重庆地区优化烟叶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烤烟新品系CF8704和云烟87在打叶模式二下可适度提高烟叶的外观品质、化学成分协调性,增加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率。打叶模式二下的烟株叶片开片效果好,株高、茎围和叶片长宽均高于其他三种打叶模式,其成熟烟叶单叶重的鲜重与干重均优于其他三种打叶模式。在色素方面,CF8704打叶模式二的表现最佳,优于其他三种打叶模式;云烟87打叶模式一的表现最佳,优于其他三种打叶模式。在酶活力方面,CF8704打叶模式二的硝酸还原酶(NR)和蔗糖转化酶(INV)活力最高,优于其他三种打叶模式,云烟87打叶模式四的硝酸还原酶(NR)和蔗糖转化酶(INV)活力最高,优于其他三种打叶模式。在化学协调性方面,打叶模式二仅摘除2片下部叶显着提高了烟叶的化学协调性,从化学成分比较来看,打叶模式二在四种打叶模式中的表现最好。在经济性状方面,打叶模式二显着提高了烟叶的产值和上中等烟率,其经济性状在四种打叶模式中表现最优。综合分析以上指标,虽然烤烟新品系CF8704和云烟87的株型不同,两者在同种打叶模式下的农艺性状、叶位变化、化学成分、相关酶活力和经济性状等存在差异,但CF8704和云烟87都在打叶模式二下的综合性状最优,说明CF8704的最佳打叶模式与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的最佳打叶模式相同。因此,CF8704最佳的打叶模式是在中耕培土时打掉奶脚叶,在打顶时再打掉最下面2片下部叶。

王发展[6](2020)在《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于2018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盘古乡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叶面喷施赤霉素、磷酸二氢钾与蔗糖脂肪酸酯对烤烟上部叶生理生长和物理特性、化学品质以及香气含量的影响,探讨提高烤烟上部叶品质及可用性的处理措施。共设置8个处理:CK:喷施清水;CK1:喷施赤霉素;CK2:喷施磷酸二氢钾;CK3:喷施蔗糖脂肪酸酯;T1:喷施赤霉素+磷酸二氢钾;T2:喷施赤霉素+蔗糖脂肪酸酯;T3:喷施磷酸二氢钾+蔗糖脂肪酸酯;T4:喷施赤霉素+磷酸二氢钾+蔗糖脂肪酸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烤烟打顶后的生长发育,不同处理下烤烟上部叶面积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基本呈现出T4处理大于两两配施的T1、T2、T3处理和单施的CK1、CK2、CK3处理结果。在各个时期T4处理下烤烟上部叶面积均为最高,相对于两两配施条件下,尤其显着(P<0.05)高于CK2和CK3和T1处理,平均增幅分别达25.43%、35.53%和12.4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赤霉素、磷酸二氢钾和蔗糖脂肪酸酯的外源喷施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烤烟上部叶面积,特别是三者混施下烤烟上部叶面积提高程度最大。2、T4处理下,相对于CK处理在打顶后15 d和30d烤烟上部叶SPAD值虽有所降低,但差异并不显着(P>0.05)。相对于赤霉素、磷酸二氢钾和蔗糖脂肪酸酯两两配施条件下,打顶后45 d烤烟上部叶SPAD值显着低于T1处理及T2处理。随着生育期的延长,不同处理下烤烟上部叶SPAD值逐渐降低,呈现衰老特征。单施不同外源物质及复合处理下,CK2处理、T3处理及T4处理下烤烟叶片后期成熟落黄表现较好。3、T4处理下,在打顶后期烤烟上部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明显,结合SPAD值的表现也可看出,三种外源物质复合处理后期成熟落黄较好,在烤烟上部叶净光合速率上也有相应的表现。打顶后45 d烤烟上部叶胞间CO2浓度相对于CK处理和CK2处理有不同程度降低。而相对于赤霉素、磷酸二氢钾和蔗糖脂肪酸酯两两配施均有所提高,增幅分别达16.30%、23.50%和13.34%,且差异均显着,此时烤烟上部叶已近成熟状态。4、随着生育期的延长,不同处理下烤烟上部叶淀粉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烤烟上部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T4处理下,在打顶后15 d、30 d和45 d不同时期烤烟上部叶淀粉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较高,相对于对照、单施和赤霉素、磷酸二氢钾及蔗糖脂肪酸酯两两配施,烤烟上部叶淀粉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基本上均高于其他处理。5、T4处理下,烤后烟叶各项物理特性指标较CK处理均有显着改善,其中单叶重、抗张力、叶质重和填充值为各处理中最高,而含梗率相对较低,说明赤霉素与磷酸二氢钾和蔗糖脂肪酸酯三者混施能有效改善烤后烟叶各项物理特性。6、T4处理下,烤后烟叶还原糖、总糖和钾含量为各处理中最高,而总氮、烟碱和氯含量为各处理最低,且相对CK处理及CK1、CK2及CK3处理亦有显着差异,说明复合喷施赤霉素与磷酸二氢钾和蔗糖脂肪酸酯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有益改善最为显着,能够有效提高烤后烟叶还原糖、总糖和钾含量,同时有效降低总氮、烟碱和氯含量,T4处理下,烤后烟叶两糖比、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较其它处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7、赤霉素与磷酸二氢钾和蔗糖脂肪酸酯三者混施下烤烟新植二烯和香气总量>二者复合处理>单施处理>对照处理。赤霉素与磷酸二氢钾和蔗糖脂肪酸酯三者混施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相对于其他处理效果最佳。

赵唯琦,桑应华,黄泽坤,周必贵,冯圭如,石剑,申忠,杨忠祥,余凤塘,刘彦中,罗以贵[7](2019)在《不同打顶时期对烤烟及其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不同打顶时期对上部烟叶内在质量的影响,并为今后云南昭通地区烟叶优质生产提供打顶技术理论依据,本试验以云烟87为试材,研究不同打顶时期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上部烟叶化学成分、香气前体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打顶处理的烟叶叶长、叶宽及叶面积系数最大,分别为53.98 cm、21.61 cm和2.763;烟叶产量最高,为2 083.5 kg/hm2;产值、均价也最高,分别为每公顷41 624.85元、每千克30.75元。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总糖含量逐渐增加,还原糖、总氮及烟碱含量逐渐减少;烟叶多酚类物质及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逐渐增加,香气前体物质含量逐渐增加。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各处理上部烟叶总糖含量在打顶20 d后出现显着变化,烟叶总糖含量最终为T3>T2>T1;各处理还原糖含量在打顶20 d后出现显着变化,烟叶还原糖含量最终为T3>T2>T1;各处理淀粉含量在打顶10 d后出现显着变化,最终为T1>T2>T3。同时,初花打顶后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分数最高为78.5。因此,初花打顶有利于烟叶香气前体物质含量的增加,使内在化学成分更加协调,烟叶内在质量更好。

徐赛[8](2019)在《土壤水分调控对烤烟上部叶理化性质的影响》文中指出鉴于目前我国丘陵烟区灌溉条件差和上部烟叶工业可用性低的现状,本试验以烤烟品种NC102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防雨棚下采用盆栽试验,设计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不同干旱时间及复水处理,测定烤烟基本农艺性状、叶面积变化动态、叶片组织结构、叶片酶活性、光合作用指标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明确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烤烟理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干旱后复水对烤烟上部叶理化性质的补偿效应,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和优质适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干旱胁迫显着影响烤烟生长发育与上部叶的理化性质。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5%85%水平内,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叶面积显着降低,中部叶叶面积降低4.5%68.1%,上部叶叶面积降低9.3%45.3%;叶厚显着增加8.1%18.2%,栅栏与海绵组织比显着增加25.0%75.0%,组织结构趋于致密;游离脯氨酸含量(free proline,Pro)逐渐升高,光合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显着降低;总氮含量增加13.0%60.9%,烟碱含量显着增加10.6%57.8%,化学成分不协调。(2)水分调控对于弥补前期干旱胁迫对烤烟造成的损害,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有显着正补偿效应。随着复水时间的提前,与对照相比,上部烟叶的叶面积显着增加,由低于45.3%补偿至高于8.1%;叶厚显着降低,由高9.6%恢复至对照水平,栅栏与海绵组织比显着降低,由高于49.0%补偿至低于11.0%,组织结构趋于疏松;光合作用增强,叶质重由低于8.2%补偿至对照水平;总氮含量显着降低,由高于28.6%补偿至低于12.8%,烟碱含量显着降低,由高于17.0%补偿至低于13.9%,总糖含量显着增加,由低于12.4%补偿至高于9.1%,氮类化合物含量下降,化学成分趋于协调。(3)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60%水平的中度干旱烟株复水有效调控时间临界点为移栽后50天;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50%水平的重度干旱烟株复水有效调控时间临界点为移栽后40天;有效调控时间复水时间越早,复水补偿效应越显着,上部烟叶可用性越高。

梁兵[9](2018)在《红河烟叶品质特征、影响因子及其提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调查分析红河烟区烟叶品质与生态环境因子状况及关系,并以生态环境因素为依据对烟区进行区划和质量风格特征定位。在生态因素与烟叶品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影响红河烟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以此为基础开展调控技术研究,集成匹配红河烟区生态环境优势的优质特色烤烟生产关键技术体系,有利于实施红河独特红土高原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布局,有利于实施“原料差异化”战略和特色原料供给,有利于卷烟产品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红河州各植烟区县烟叶品质特征表明:整体上红河烟叶化学成分指标含量均值在适宜范围内或接近于适宜范围,烟叶感官质量以弥勒、泸西两县总分最高,其余各县区评吸总分差异不显着。总体表现为:香气质、香气量充足,烤烟香型为清香型,清甜香和干草香为主体香韵,辅以焦甜香、烘烤香。2.通过对红河烟区植烟气象条件、植烟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等进行分析发现:总体上,红河州烤烟大田期的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等气象条件,以及植烟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适宜优质烤烟生长需求,87.24%的植烟土壤养分适宜性等级属于Ⅰ-Ⅲ级,适宜性较好;但12.76%植烟土壤适宜性属于Ⅳ级,适宜性稍差。且48.66%植烟土壤有效硼和17.34%土壤交换性镁离子含量偏低,需调整调整现有施肥方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以此为基础,将红河烟区划分为3个主要生态类型区域,并明确各生态类型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1区包括弥勒和泸西两县的15个乡镇,植烟面积2.08万hm2,属于高纬高海拔植烟区域,气候及各项生产条件完全满足生产优质烟叶原料的要求。生态2区包括弥勒、石屏、建水和开远4县共25个乡镇,植烟面积1.67万hm2,属于中纬中海拔植烟区域,气候及各项生产条件能满足生产优质烟叶原料的要求。生态3区包括建水、个旧、蒙自和屏边4县共14个乡镇,植烟面积0.66万hm2,属于低纬高海拔植烟区域,气候及各项生产条件基本满足生产优质烟叶原料的要求。3.在生态区划的基础上,通过对红河烟区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烟叶品质特征及配方功能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 3个生态种植区域的烟叶品质特征:生态1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好,清甜香最突出,愉悦性、圆润性、甜度、浸润感优,回甜性好,有11.1%可做高端原料,42.6%用于一类原料,46.3%用于二三类原料;生态2区:烟叶化学成分总体协调性较好,清甜香突出,愉悦性、圆润性、甜度、浸润感较优,回甜性较好,有3.7%可做高端原料,27.8%用于一类原料,61.1%用于二三类原料;生态3区:烟叶化学成分总体协调性一般,清甜香、愉悦性、圆润性、甜度、浸润感与回甜性不如1区和2区烟叶,有11.1%用于一类原料,66.7%用于二三类原料,22.2%用于四五类原料。通过与云南其他典型烟区(昆明、曲靖和保山)的生态条件、烟叶品质对比分析,从烤烟种植生态特色、烟叶质量特色以及配方功能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红河州烟叶原料风格特色。种植生态特色:红河烟区属于中低海拔、大田均温较高、降雨量中等、较强日照区域,土壤养分相对协调。烟叶质量特色:糖、总氮和烟碱含量适宜,钾含量中等;香型为清香型,清甜香和干草香为主体香韵,辅以焦甜香、烘烤香;香气质细腻,香气量充足,透发性好,香气厚实绵长,吃味饱满,浓度浓,杂气有,刺激稍大。配方功能:在卷烟配方中承担强化烟气、夯实烟气底韵、增强香气浓度和透发性的作用。4.通过开展红河烟区气象因子、植烟土壤因子与烟叶品质的关系研究,揭示了红河烟区生态因素与烟叶品质之间的关系:烤烟大田期气候条件(降雨量、均温、日照时数等)是影响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并对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影响明显,在一定气候条件下,烟叶感官评吸总分较高,且变幅较小;而土壤理化性状对烟叶化学成分有显着影响,且植烟土壤硼和镁元素的缺乏是制约红河烟叶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需针对关键因素开展优化技术研究。5.针对影响烟叶品质的关键因素,开展红河烟叶品质特征提升技术研究。红河烟区中低海拔段小苗膜下最佳移栽期较常规移栽提前10d,高海拔条件下的小苗膜下最佳移栽期与常规移栽节令相同;利用GIS技术对红河州烤烟小苗膜下移栽种植环境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和区划,结合不同海拔段最佳移栽时间,明确了红河各县(市)不同海拔段小苗膜下最适宜栽烟时段;烟区适宜的施肥方法为:有机肥料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25%~50%,硼肥基施1.50kg/hm2或者75mL/hm2兑水225kg喷施,镁肥60kg/hm2掺拌细土 150kg塘施或者15mL兑水15kg叶面喷施。

郑昕[10](2018)在《万源优质晒烟关键栽培措施与调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明确不同栽培因素、不同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红烟产量、产值以及品质的影响,探明晒红烟适宜栽培措施及调制方式,以万源主栽晒红烟品种万毛3号、万毛9号为材料,设计L9(34)正交试验,以施氮量、单株留叶数和种植密度3个因素为变量,进行关键栽培措施优化研究;以经济性状、内在品质和安全性为指标,设计不同施氮量与单株留叶数栽培试验;以烟叶品质与安全性为指标,设计不同调制方式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表明,万毛9号最优施氮量为14kg/667m2、留叶数为16片/株、种植密度为1100株/667m2;此栽培措施下,烟叶化学成分综合模糊评价得分为9.07;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最高为1581.70μg·g-1,高出其余处理中的最高值17.87%。该条件下,烟叶TSNAs含量为233.53 ng·g-1,高于最低值85.64 ng·g-1,低于最高值157.67 ng·g-1,烟叶安全性相对较高。单因子效应表明: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和感官质量随着施氮量、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留叶数的增加,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先升高降低,感官质量逐渐上升。双因素互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互作效应对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较大,在本试验设置范围内有最优值。对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和感官质量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在施氮量分别为为13.2326 kg/667m2、13.9226 kg/667m2,种植密度分别为1092株/667m2、1096株/667m2,留叶数分别为18片/株、20片/株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感官质量分别能获得最高值。2、随着施氮量的增大、单株留叶数的增加,万毛3号产量、产值呈上升趋势,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呈先上升高后下降趋势。施氮量的增大,烟叶烟碱、总氮、钾以及硝酸盐含量显着上升,糖含量显着下降;中、高施氮处理下烟叶,较低施氮处理,烟叶总氮含量分别提高6.1%、15.6%,烟碱含量提高13.3%、39.0%,氮碱比呈下降趋势;钾含量提高6.2%、12.9%,硝酸盐含量提高9.3%、19.7%;总糖含量分别降低16.1%、29.9%;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显着上升,不同类别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部分质体色素降解物、苯丙氨酸转化物以及茄酮含量上升。单株留叶数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显着升高,烟碱、总氮以及硝酸盐含量下降,氮碱比上升;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呈下降趋势,但其中棕色化产物和茄酮含量显着上升。施氮量的增大与单株留叶数的减少,均使TSNAs含量显着上升,降低烟叶安全性;合理增氮增叶,有利于烟叶香气量、香气质的提升,在改善烟叶感官质量的同时,保证烟叶的安全性。3、研究表明,不同调制方式对晒红烟品种万毛9号烟叶的化学成分、感官品质和安全性均有显着影响。晾制处理下,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低,烟碱转化率、降烟碱和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含量(质量分数)较高,烟叶杂气较轻。折晒处理下,烟叶TSNAs含量显着降低,烟叶安全性较高,余味较好。索晒处理下,烟叶TSNAs含量显着低于晾制,但高于折晒处理,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及重要香气成分含量较高,烟叶香气质较好,感官质量较优。

二、打顶技术对烤烟产质量和生物碱组成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打顶技术对烤烟产质量和生物碱组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特色烤烟品种翠碧一号栽培与采烤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翠碧一号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1 品种特性
    1.2 适时播种与培育壮苗
    1.3 移栽技术
    1.4 种植密度
    1.5 科学施肥
    1.6 适时打顶与合理留叶
    1.7 防治病虫害
2 翠碧一号采烤技术研究进展
    2.1 采收技术
        2.1.1 适熟采收。
        2.1.2 采收方式。
    2.2 烟叶烘烤特性
    2.3 烘烤设备
    2.4 装烟技术
    2.5 烘烤工艺
3 讨论与展望

(2)复配多肽对强酸性土壤条件下“云烟87”的生长与品质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云烟87 简介
        1.1.1 我国烟草种植现状
        1.1.2 云烟87 演变特点与农艺性状
        1.1.3 云烟87 品质特性
    1.2 烟草生长影响因素
        1.2.1 适宜种植的土壤条件
        1.2.2 烟草根系发育
        1.2.3 施肥方式及种类
    1.3 多肽特性
    1.4 选题依据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问题
        1.5.1 研究内容
        1.5.2 拟解决问题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烟草种植实验设计
        2.2.2 实验测定方法
        2.2.3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复配多肽对云烟87 根系的调控作用
        3.1.1 复配多肽对根系活力的调控
        3.1.2 复配多肽对根系农艺性状的调控
        3.1.3 复配多肽对烟草根部氮含量的影响
        3.1.4 复配多肽对烟草根部磷含量的影响
        3.1.5 复配多肽对烟草根部钾含量的影响
        3.1.6 复配多肽对烟草根部钙含量的影响
    3.2 复配多肽对云烟87 农艺性状的调控作用
        3.2.1 复配多肽对株高的影响
        3.2.2 复配多肽对叶片数的影响
        3.2.3 复配多肽对最大叶长叶宽的影响
        3.2.4 复配多肽对烟草地上部分鲜干重的影响
    3.3 复配多肽对云烟87 生理指标与品质的调控作用
        3.3.1 复配多肽对烟叶氮含量的调控
        3.3.2 复配多肽对烟叶磷含量的调控
        3.3.3 复配多肽对烟叶钾含量的调控
        3.3.4 复配多肽对烟叶钙含量的调控
        3.3.5 复配多肽对茎部氮含量的调控
        3.3.6 复配多肽对茎部磷含量的调控
        3.3.7 复配多肽对茎部钾含量的调控
        3.3.8 复配多肽对茎部钙含量的影响
        3.3.9 复配多肽对烟叶叶绿素的调控
        3.3.10 复配多肽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3.4 复配多肽对云烟87 种植土壤的调控作用
        3.4.1 复配多肽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3.4.2 复配多肽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
        3.4.3 复配多肽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
        3.4.4 复配多肽对土壤全钙含量的影响
        3.4.5 复配多肽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3.4.6 复配多肽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4.7 复配多肽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4.8 复配多肽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4.9 复配多肽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4.10 复配多肽对土壤p H的调控
        3.4.11 复配多肽对土壤水分的调控
        3.4.12 复配多肽对土壤温度的调控
        3.4.13 复配多肽对土壤电导率的调控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复配多肽显着促进云烟87 根系生长发育
    4.2 复配多肽显着提升云烟87 的生理指标与品质,对农艺性状有一定调控作用
    4.3 复配多肽显着改善云烟87 种植土壤条件
    4.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烟茄嫁接的超低烟碱烟叶的质量变化及代谢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生物碱的组成
    1.2 烟碱的合成及在烟株体内的分配
    1.3 影响烟碱含量的因素
        1.3.1 内部作用机制
        1.3.2 环境因子对烟碱含量的影响
        1.3.2.1 土壤
        1.3.2.2 气候
        1.3.2.3 矿质营养对烟碱合成的影响
        1.3.3 农业措施对烟碱合成与积累的影响
        1.3.3.1 种植密度
        1.3.3.2 打顶、抹杈及留叶数
        1.3.3.3 施肥
        1.3.3.4 环割和切根
        1.3.4 生长调节物质对烟碱含量的影响
    1.4 低烟碱烟叶的生产途径及特点
        1.4.1 常规育种
        1.4.2 基因工程
        1.4.3 农艺手段
        1.4.4 化学萃取
    1.5 嫁接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及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取样方法
    3.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4.1 农艺性状测定方法
        3.4.2 烟青虫取食选择行为测定方法
        3.4.3 鲜烟叶及烤后烟生物碱的测定方法
        3.4.4 鲜烟叶色素的测定方法
        3.4.5 鲜烟叶及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3.4.6 鲜烟叶及烤后烟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
        3.4.7 腐胺的测定方法
        3.4.8 代谢组学的测定及分析方法
        3.4.8.1 样本前处理
        3.4.8.2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3.4.8.3 数据处理
        3.4.9 中性香气成分的测定方法
        3.4.10 感官质量评价
        3.4.11 TSNAs的测定方法
        3.4.12 卷烟烟气的测定方法
    3.5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烟茄嫁接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4.2 烟茄嫁接对烟青虫取食性及烤烟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4.2.1 烟茄嫁接对烟青虫取食性的影响
        4.2.2 烟茄嫁接对鲜烟叶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4.2.3 烟茄嫁接对烤后烟叶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4.3 烟茄嫁接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4.3.1 烟茄嫁接对鲜烟叶中色素含量的影响
        4.3.2 烟茄嫁接对鲜烟叶中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3.3 烟茄嫁接对烤后烟叶中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3.4 烟茄嫁接对鲜烟叶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3.5 烟茄嫁接对烤后烟中部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3.6 烟茄嫁接对烤烟腐胺含量的影响
    4.4 烟茄嫁接后烟叶代谢组学分析
        4.4.1 代谢轮廓分析
        4.4.2 多远统计得分及响应排序分析
        4.4.3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4.4.4 差异代谢物的KEGG代谢通路分析
    4.5 烟茄嫁接对烤烟烟叶质量的影响
        4.5.1 烟茄嫁接对烤后烟中部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
        4.5.2 烟茄嫁接对烤后烟感官质量和消费者反应的影响
    4.6 烟茄嫁接对烟叶和烟气有害成分含量的影响
        4.6.1 烟茄嫁接对烤后烟叶TSNAs含量的影响
        4.6.2 烟茄嫁接对卷烟烟气成分含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烟茄嫁接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的影响
    5.2 烟茄嫁接对烟青虫取食性及烤烟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5.3 烟茄嫁接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5.4 烟茄嫁接对烤烟代谢产物的影响
    5.5 烟茄嫁接对烤烟烟叶质量的影响
    5.6 烟茄嫁接对烟叶和烟气有害成分含量的影响
6 论文主要创新点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ABSTRACT

(4)不同栽培和调制措施对洛宁雪茄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不同栽培措施对雪茄烟影响研究现状
    1.2 烟草氮素营养研究现状
        1.2.1 氮素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氮素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种植密度对烟草的影响
        1.3.1 种植密度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 种植密度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4 留叶数对烟草的影响
        1.4.1 留叶数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4.2 留叶数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5 调制方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6 雪茄烟叶的发酵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地点
    3.3 试验设计
        3.3.1 不同氮素水平对洛宁雪茄烟大田生长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3.3.2 种植密度对洛宁雪茄烟大田生长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3.3.3 留叶数对洛宁雪茄烟大田生长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3.3.4 不同调制方式对洛宁雪茄烟品质的影响
    3.4 测定指标及方法
        3.4.1 农艺性状
        3.4.2 烟叶物理特性
        3.4.3 烟叶化学成分含量
        3.4.4 烟叶经济产量调查
        3.4.5 烟叶感官质量评价
    3.5 数据处理
4 材料与方法
    4.1 不同氮素水平对洛宁雪茄烟大田生长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4.1.1 不同氮素水平对雪茄烟大田农艺性状的影响
        4.1.2 不同氮素水平对洛宁雪茄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4.1.3 不同氮素水平对洛宁雪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4.1.4 不同氮素水平对洛宁雪茄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4.1.5 不同氮素水平对洛宁雪茄烟叶产量的影响
        4.1.6 不同氮素水平对洛宁雪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4.2 种植密度对洛宁雪茄烟大田生长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4.2.1 种植密度对洛宁雪茄烟大田农艺性状的影响
        4.2.2 种植密度对洛宁雪茄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4.2.3 种植密度对洛宁雪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4.2.4 种植密度对洛宁雪茄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4.2.5 种植密度对洛宁雪茄烟叶产量的影响
        4.2.6 种植密度对洛宁雪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4.3 留叶数对洛宁雪茄烟大田生长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4.3.1 留叶数对洛宁雪茄烟大田农艺性状的影响
        4.3.2 留叶数对洛宁雪茄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4.3.3 留叶数对洛宁雪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4.3.4 留叶数对洛宁雪茄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4.3.5 留叶数对洛宁雪茄烟叶产量的影响
        4.3.6 留叶数对洛宁雪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4.4 不同调制方式对洛宁雪茄烟品质的影响
        4.4.1 不同调制方式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化
        4.4.2 晾制的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
        4.4.3 不同调制方式洛宁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感官评吸质量
5 讨论与结论
    5.1 不同氮素水平对洛宁雪茄烟大田生长和烟叶品质影响
        5.1.1 不同氮素水平对洛宁雪茄烟大田农艺性状的影响
        5.1.2 不同氮素水平对洛宁雪茄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5.1.3 不同氮素水平对洛宁雪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5.2 种植密度处理对洛宁雪茄烟大田生长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5.2.1 种植密度对洛宁雪茄烟大田农艺性状的影响
        5.2.2 种植密度处理对洛宁雪茄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5.2.3 种植密度对洛宁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5.3 留叶数对洛宁雪茄烟品质的影响
        5.3.1 留叶数对洛宁雪茄烟叶大田农艺性状的影响
        5.3.2 留叶数对雪茄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5.3.3 留叶数对洛宁雪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5.4 不同调制方式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
        5.4.1 不同调制方式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
        5.4.2 晾制的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
        5.4.3 不同调制方式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感官评吸质量
参考文献
ABSTRACT

(5)烤烟新品系CF8704田间打叶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摘除不适用鲜烟叶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摘除不适用鲜烟叶对烤烟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2.3 摘除不适用鲜烟叶对烟叶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2.4 摘除不适用鲜烟叶对烟叶部位结构影响的影响
    2.5 摘除不适用鲜烟叶对烟叶化学成分影响的影响
    2.6 摘除不适用鲜烟叶对烟叶评吸质量影响的影响
    2.7 摘除不适用鲜烟叶对烤烟经济性状影响的影响
第三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3.3.1 农艺性状观察记载
        3.3.2 光合色素色素测定方法
        3.3.3 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蔗糖转化酶(INV)活性测定方法
        3.3.4 烟叶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3.3.5 经济性状记载
    3.4 数据分析方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四种打叶模式下CF8704和云烟87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4.2 四种打叶模式下CF8704和云烟87成熟鲜烟叶单叶重比较
        4.2.1 四种打叶模式下成熟鲜烟叶叶片鲜重比较
        4.2.2 四种打叶模式下成熟鲜烟叶叶片干重比较
    4.3 四种打叶模式对CF8704和云烟87烟叶部位结构的影响
        4.3.1 四种打叶模式对每个叶位发育的影响
        4.3.2 四种打叶模式对分组于不同部位叶片数的影响
    4.4 四种打叶模式下CF8704和云烟87烟叶质体色素分析
        4.4.1 四种打叶模式下叶绿素分析比较
        4.4.2 四种打叶模式下类胡萝卜素分析比较
    4.5 四种打叶模式下CF8704和云烟87相关酶活力分析
        4.5.1 四种打叶模式下硝酸还原酶(NR)活力分析
        4.5.2 四种打叶模式下蔗糖转化酶(INV)活力分析
    4.6 四种打叶模式下CF8704和云烟87经济性状分析
    4.7 四种打叶模式下CF8704和云烟87烟叶化学成分分析
        4.7.1 四种打叶模式下中部叶化学成分分析
        4.7.2 四种打叶模式下上部叶化学成分分析
第五章 讨论和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缩写表
致谢

(6)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烤烟品种对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
    1.2 生态因素对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
        1.2.1 光照
        1.2.2 温度
        1.2.3 水分
        1.2.4 土壤
        1.2.5 海拔
    1.3 栽培措施对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
        1.3.1 移栽
        1.3.2 种植密度
        1.3.3 施肥
        1.3.4 打顶
        1.3.5 植物生长调节剂
        1.3.6 采收
    1.4 烘烤工艺对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测试样品的采集
    3.4 指标测定方法
        3.4.1 烤烟上部叶面积指标测定
        3.4.2 烤烟上部叶光合指标测定
        3.4.3 烤烟上部叶碳氮代谢酶活性测定
        3.4.4 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测定
        3.4.5 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测定
        3.4.6 烤后烟叶中性致香成分的测定
    3.5 数据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处理对烤烟上部叶面积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烤烟光合作用的影响
        4.2.1 不同处理对烤烟上部叶SPAD值的影响
        4.2.2 不同处理对烤烟光合参数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烤烟碳氮代谢酶的影响
        4.3.1 不同处理对烤烟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4.3.2 不同处理对烤烟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4.4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4.5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5.1 不同处理对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4.5.2 不同处理对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影响
    4.6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
        4.6.1 不同处理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4.6.2 不同处理对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影响
        4.6.3 不同处理对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的影响
        4.6.4 不同处理对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的影响
        4.6.5 不同处理对新植二烯和香气总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关于不同处理对烤烟上部叶生长的影响
    5.2 关于不同处理对烤烟上部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5.2.1 不同处理对烤烟上部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5.2.2 不同处理对烤烟上部叶碳氮代谢酶的影响
    5.3 关于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品质指标的影响
        5.3.1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5.3.2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5.3.3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不同打顶时期对烤烟及其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地点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管理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农艺性状
        1.4.2 经济性状
        1.4.3 化学成分与多酚类物质、质体色素及有机酸含量
        1.4.4 烟叶两糖及淀粉含量变化
        1.4.5 感官质量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打顶处理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打顶处理对烟株经济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打顶处理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2.4 不同打顶处理对烟叶多酚类物质、质体色素及有机酸的影响
        2.4.1 对烟叶多酚类物质的影响
        2.4.2 对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
        2.4.3 对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影响
    2.5 不同打顶处理对上部烟叶两糖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2.5.1 不同打顶时期上部烟叶总糖含量
        2.5.2 不同打顶时期上部烟叶还原糖含量
        2.5.3 不同打顶时期上部烟叶淀粉含量
    2.6 不同打顶处理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8)土壤水分调控对烤烟上部叶理化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土壤水分与烤烟生产概述
        1.1.1 土壤水分存在形态
        1.1.2 土壤水分测定方法研究现状
        1.1.3 土壤水分与烤烟生长发育的关系
        1.1.4 土壤水分与烤烟品质的影响
    1.2 烤烟上部叶概述
        1.2.1 上部叶概念和特点
        1.2.2 影响上部叶可用性因素
        1.2.2.1 品种因素对上部叶的影响
        1.2.2.2 生态因素对上部叶的影响
        1.2.2.3 栽培因素对上部叶的影响
        1.2.2.4 烘烤调制因素对上部叶的影响
        1.2.3 提高上部叶可用性措施
        1.2.3.1 烤烟品种
        1.2.3.2 合理的种植密度与适宜的移栽期
        1.2.3.3 科学确定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
        1.2.3.4 科学打顶和适当留叶
        1.2.3.5 提高采收成熟度,减少采收次数
        1.2.3.6 烘烤调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地点
    2.2 试验设计
        2.2.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2.2.2 干旱及复水对上部叶理化性质的影响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的测定
        2.3.2 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
        2.3.3 烤烟基本农艺性状测定
        2.3.4 烤烟叶片组织结构测定
        2.3.5 烤烟叶片生理指标测定
        2.3.6 烤烟叶片生化指标测定
        2.3.7 烤后烟化学成分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水分状况对烤烟基本农艺性状影响
        3.1.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对烤烟株高的影响
        3.1.2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对烤烟茎围的影响
        3.1.3 土壤水分状况对烤烟叶面积生长发育的影响
        3.1.3.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对烤烟上部叶叶面积生长发育影响
        3.1.3.2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对烤烟中部叶叶面积生长发育影响
        3.1.3.3 干旱复水对烤烟上部烟叶面积影响
    3.2 土壤水分对烤烟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3.2.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对烤烟叶片组织结构影响
        3.2.2 干旱及复水对烤烟上部叶片组织结构影响
    3.3 土壤水分对烤烟光合作用的影响
        3.3.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对烤烟光合作用影响
        3.3.1.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对烤烟上部叶光合作用影响
        3.3.1.2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对烤烟中部叶光合作用影响
        3.3.2 干旱及复水对烤烟上部叶光合作用影响
    3.4 土壤水分对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3.4.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对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3.4.2 干旱及复水对烤烟上部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3.5 土壤水分对烤烟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3.5.1 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对烤烟化学成分含量影响
        3.5.2 干旱及复水对烤烟上部叶化学成分含量影响
4 讨论
    4.1 土壤水分对烤烟基本农艺性状影响
    4.2 土壤水分对烤烟上部叶片组织结构影响
    4.3 土壤水分对烤烟上部叶化学成分影响
5 结论
    5.1 土壤水分对烤烟基本农艺性状的影响
    5.2 土壤水分对烤烟上部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5.3 土壤水分对烤烟上部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5.4 土壤水分对烤烟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5.5 土壤水分对烤烟上部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红河烟叶品质特征、影响因子及其提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烟叶质量评价方法与烤烟种植区划
        1.1.2 我国不同烟区烟叶品质特征及分区
        1.1.3 植烟生态环境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1.4 栽培措施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2 研究背景、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2 红河烟区烟叶品质特征及产值产量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红河州烟叶品质特征
        2.3.2 红河州烤烟产量和效益
    2.4 讨论
    2.5 结论
3 红河烟区植烟生态环境分析及区域划分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气象因子
        3.2.2 土壤样品采集
        3.2.3 检测方法
        3.2.4 评价指标
        3.2.5 数据统计
    3.3 气象因素
        3.3.1 年降雨量
        3.3.2 年均温
        3.3.3 年日照时数
    3.4 土壤肥力
        3.4.1 样品分布
        3.4.2 土壤质地
        3.4.3 土壤肥力及其评价
        3.4.4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
    3.5 红河烟区的生态区划及其特征
        3.5.1 红河烟区的生态区划
        3.5.2 红河烟区不同生态区域生态环境特征
    3.6 讨论
    3.7 结论
4 红河烟区各生态区域烟叶质量风格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生态区域烟叶化学成分的差异
        4.3.2 不同生态区域烟叶产量、质量、评吸总分及差异
        4.3.3 不同生态区域烟叶风格与感官质量评价
        4.3.4 红河生态因子与烟叶品质特征的关系
    4.4 讨论
    4.5 结论
5 红河烟叶品质特征提升技术
    5.1 引言
    5.2 不同海拔烤烟小苗膜下最佳移栽期研究
        5.2.1 材料与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3 红河州烤烟小苗膜下移栽适宜性区划
        5.3.1 材料与方法
        5.3.2 结果与分析
    5.4 红河烟叶品质提升施肥技术
        5.4.1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技术
        5.4.2 硼肥、镁肥合理使用技术
    5.5 讨论
    5.6 结论
6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万源优质晒烟关键栽培措施与调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晒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2 万源生态条件及晒烟发展现状
    1.3 施氮量对晒烟的影响
    1.4 单株留叶数对晒烟的影响
    1.5 种植密度对晒烟的影响
    1.6 调制方式对晒烟的影响
    1.7 其它因素对晒烟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与设计
        3.1.1 晒烟品种万毛9号栽培措施优化研究试验
        3.1.2 晒烟品种万毛3号双因素互作研究试验
        3.1.3 晒烟品种万毛9号适宜调制方式研究试验
    3.2 指标测定和分析方法
        3.2.1 农艺性状测定
        3.2.2 经济性状测定
        3.2.3 化学成分测定
        3.2.4 香气成分测定
        3.2.5 生物碱成分测定
        3.2.6 TSNAs成分测定
        3.2.7 感官质量评价
        3.2.8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晒烟万毛9号栽培措施优化研究
        4.1.1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农艺性状的变化
        4.1.2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经济性状的变化
        4.1.3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化学成分的变化
        4.1.4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香气成分的变化
        4.1.5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TSNAs含量的变化
        4.1.6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感官质量的变化
        4.1.7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化学成分模糊评价
        4.1.8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香气成分、感官质量评分及其数学模型
        4.1.8.1 基于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数学模型
        4.1.8.2 基于感官质量评分的数学模型
        4.1.9 单因素各水平效应分析
        4.1.9.1 单因素各水平对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效应分析
        4.1.9.2 单因素各水平对感官质量评分的效应分析
        4.1.10 不同因素间互作效应分析
        4.1.10.1 双因素对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互作的效应分析
        4.1.10.2 双因素对感官质量互作的效应分析
        4.1.11 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与感官质量最高值寻优
        4.1.11.1 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值寻优
        4.1.11.2 感官质量最高值寻优
    4.2 晒烟万毛3号双因素互作研究
        4.2.1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农艺性状的影响
        4.2.2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经济性状的影响
        4.2.3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化学成分的影响
        4.2.4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香气成分的影响
        4.2.5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TSNAs含量的影响
        4.2.6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生物碱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4.2.7 万毛3号烟叶各处理TSNAs含量与生物碱、硝酸盐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2.8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感官质量的影响
    4.3 晒烟万毛9号适宜调制方式研究
        4.3.1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3.2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香气成分的影响
        4.3.3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TSNAs含量的影响
        4.3.4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生物碱含量及烟碱转化率的影响
        4.3.5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晒烟万毛9号栽培措施优化研究
    5.2 晒烟万毛3号双因素互作研究
    5.3 晒烟万毛9号适宜调制方式研究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四、打顶技术对烤烟产质量和生物碱组成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特色烤烟品种翠碧一号栽培与采烤技术研究进展[J]. 解彩军,徐增汉,吕鹏辉,张巨森,严沐辉,施伟平,陈德清. 安徽农业科学, 2021(22)
  • [2]复配多肽对强酸性土壤条件下“云烟87”的生长与品质调控[D]. 吴红红. 湖北大学, 2021(02)
  • [3]基于烟茄嫁接的超低烟碱烟叶的质量变化及代谢组学分析[D]. 任梦娟.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4]不同栽培和调制措施对洛宁雪茄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D]. 李林林.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5]烤烟新品系CF8704田间打叶模式探究[D]. 马源. 西南大学, 2020(01)
  • [6]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D]. 王发展.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7]不同打顶时期对烤烟及其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 赵唯琦,桑应华,黄泽坤,周必贵,冯圭如,石剑,申忠,杨忠祥,余凤塘,刘彦中,罗以贵. 山东农业科学, 2019(12)
  • [8]土壤水分调控对烤烟上部叶理化性质的影响[D]. 徐赛.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9]红河烟叶品质特征、影响因子及其提升技术研究[D]. 梁兵.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2)
  • [10]万源优质晒烟关键栽培措施与调制技术研究[D]. 郑昕.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打顶工艺对烤烟产量品质和生物碱成分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