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气胸4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气胸42例临床分析

一、新生儿气胸4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朝阳[1](2021)在《新生儿气胸肺超声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的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X线胸片检查在新生儿气胸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可避免会使新生儿遭受X射线照射。随着超声检测手段的进步,使得超声诊断新生儿气胸成为潜在的发展方向。方法:对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40例疑似气胸的新生儿分别进行肺超声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对比分析肺超声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40例疑似病例中临床最终确诊为气胸患儿19例,其中X线诊断15例,肺超声诊断16例。两者比较诊断新生儿气胸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系数=0.84)。结论:超声诊断新生儿气胸相比X线在诊断效果上无显着差异且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同时避免了射线接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陈丹,郭爱萍,王院方[2](2020)在《新生儿气胸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调查新生儿发生气胸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8月期间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儿科NICU住院的734例患者,通过分析对比发生气胸和未发生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寻找新生儿气胸的危险因素。结果 734例NICU新生儿中有12例发生气胸(发生率为1.63%)。足月儿中气胸发生率明显高于早产儿(2.36%vs 0.37%,P=0.041),窒息复苏(χ2=4.60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χ2=11.105)、剖宫产(χ2=12.200)、机械通气(χ2=6.695)、湿肺(χ2=14.628)、肺炎(χ2=28.776)方面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通过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窒息复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剖宫产、机械通气、肺炎是造成气胸的危险因素,P<0.05。通过对P<0.1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剖宫产、机械通气、肺炎为造成气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剖宫产、机械通气、肺炎为造成气胸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避免气胸的发生。

祖京楠[3](2020)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新生儿气胸(Neonatal pneumothorax,NP)是新生儿气漏的一种,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肺泡壁破裂,使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胸膜腔积气的状况而产生。新生儿气胸若不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处理,容易引起患儿相关脏器严重损害及功能障碍。新生儿气胸可致患儿原呼吸系统疾病恶化,严重时可致纵隔摆动,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呼吸忽然加快,出现呻吟、皮肤苍白或发绀。查体为:患侧胸廓抬高,双侧胸廓不对称,患侧肺部叩诊呈过清音,患儿患侧呼吸音降低,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音消失。可通过胸片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来判断疾病发生及进展情况。给予新生儿气胸及时、有效的治疗其主要目的是促进肺复张,降低气胸的复发率,从而使患儿心肺功能得到恢复,令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改善,让患儿原发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新生儿气胸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胸腔穿刺抽气、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等,但是因为上述方法具有损伤大、易滑脱、易感染等缺点,甚至有时需要反复穿刺,不方便临床普及及推广。因此,选择准确的治愈方式是目前治愈新生儿气胸的关键。近几年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已获得了显着成效。机械通气主要包含常频机械通气及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等。常频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疾病时,其潮气量相对较大,对新生儿容易造成压力及容量性损伤,更容易引起新生儿气漏的发生,因此不适合新生儿气胸的治疗。HFOV的工作原理是将小潮气量的气体送入或抽取出呼吸道,用接近或等于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ure,MAP)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令萎陷的肺泡得以复张,其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和MAP几乎相等,由于HFOV的这些特征,避免了新生儿因气压过大造成相应的脏器损伤。HFOV应用气体的快速流动速率来加强气体的相对流动,因而令呼吸功能欠佳的患儿可以顺利完成气体交换,其气道压低、小潮气量、频率高的特征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且安全性较高。在HFOV的同时,配合氧气吸入可导致肺泡内氮气浓度低于胸膜腔内氮气浓度,可形成肺泡与胸膜腔间产生氮梯度,使氮气进行梯度运动,从而有利于氮气排出,更好的进行气体弥散过程,来促进气体吸收。近几年,HFOV作为有效措施用来治愈新生儿呼吸衰竭等疾病,效果显着。尤其在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严重哮喘等疾病过程中效果明显。但使用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方面的相关报道较少,新生儿气胸对新生儿有深重影响,如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治疗新生儿气胸的重点在于让胸膜腔气体有效的吸收和使气体快速排空,使患儿被压缩的肺组织及时复张,并且减低患儿的气胸复发率。而HFOV在新生儿气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探讨近几年来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患有气胸的新生儿的治疗情况,对HFOV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比,探讨HFOV在新生儿气胸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到2019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并参考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诊断为“新生儿气胸”的患儿70例。其中,2014年01月至2017年08月诊断为“新生儿气胸”的患儿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共35例;2017年0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新生儿气胸”的患儿采用HFOV治疗,共35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分别于0小时及治疗后4小时胸片变化情况,如果胸片提示肺组织体积较前扩张,气胸线以外的透亮面积减小,且未再复发气胸,则为治疗有效。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分别于0小时、及治疗后8小时、16小时、32小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在新生儿气胸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包含:操作损伤、纵膈摆动、肺不张、导管脱出、胸腔内感染等。并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1.比较两组患儿经治疗4小时后分别复查的胸片结果,提示HFOV组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组77.14%的总有效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后8小时、16小时、32小时复查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收集及整理,收集并比较PH、PaO2、PaCO2、SO2数值变化,结果提示两组患儿于上述时间复查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较0h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FOV组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组好转更明显,治疗效果更好,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提示HFOV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组25.71%的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进行对比,HFOV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组的住院天数,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治疗中有效,且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气胸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2.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的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3.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的治疗中患儿的住院时间少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患儿的住院时间。

刘艳丽,毕丹,黄启坤,左瑞平,李文[4](2019)在《新生儿气胸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及胸腔闭式引流对气胸治疗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新生儿气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对气胸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5例气胸患儿与同期住院的100例非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可能影响气胸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根据是否行胸腔闭式引流将气胸患儿分成两组并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选择性剖宫产、肺炎、窒息后复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湿肺、机械通气等是新生儿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5)。气胸患儿经胸腔闭式引流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0. 05),而撤机后吸氧时间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新生儿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是胎龄、选择性剖宫产、肺炎、窒息后复苏、NRDS、MAS、湿肺、机械通气。严重气胸患儿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及高频机械通气,可促进气胸的治愈。

魏春晖[5](2019)在《新生儿气胸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与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新生儿气胸病因、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2016—2017年收治的气胸患儿60例,其中2016年20例,2017年4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60例患儿普遍存在肺部病变,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伴肺炎、羊水Ⅲ度污染和羊水Ⅲ度污染伴胎粪吸入综合征等。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采用了普通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胸腔穿刺、普通吸氧及胸腔穿刺、呼吸机辅助通气及胸腔穿刺等治疗后,治愈48例,放弃治疗9例,转院治疗2例,气道畸形1例。结论新生儿气胸预防的关键在于加强围生期保健,避免宫内感染和宫内急性呼吸窘迫等的发生,根据患儿病情选择不同的干预策略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中重度气胸仍需谨慎处理。

聂泽坤,范媛,高坤,赵英荣[6](2019)在《胸腔闭式引流在新生儿气胸治疗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气胸是因肺泡过度膨胀至破裂,气体逸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被切开皮肤和组织的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低于穿刺部位60 cm水封瓶,将胸腔内的气体或脓液排出,使压缩后的肺组织得以放松并恢复其功能。胸腔引流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气胸、脓胸等,在新生儿科通常应用于肺组织被压缩30%的患儿,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沛馥[7](2019)在《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采用高频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肺氧合指数(OI)]指标,气胸吸收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CO2、PaO2、a/APO2、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O2、PaO2、a/APO2、OI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胸吸收时间为(42.15±3.62)h,机械通气时间为(2.14±0.64)d,住院时间为(11.52±2.15)d,治愈37例(97.4%),发生并发症5例(13.2%),对照组气胸吸收时间为(48.56±4.14)h,机械通气时间为(3.96±0.31)d,住院时间为(13.62±1.90)d,治愈31例(81.6%),发生并发症13例(34.2%)。研究组气胸吸收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气胸患儿可优选高频通气治疗,安全有效,可促进患儿更快出院。

罗玲,金梅[8](2019)在《新生儿气胸的超声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气胸(neonatal pneumothorax)是新生儿常见急重症之一,该病起病急、发展快,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准确诊断气胸并给予及时地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肺超声(lung ultrasound)在诊断肺部疾病方面独具优势、实时便捷,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目前能够可视化评估气胸的前沿医学技术。

郭秋鹏[9](2019)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早产儿气胸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和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早产儿气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介质的影响进行对比,探讨两种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该疾病治疗上的优劣。方法:回顾性研究九江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早产儿气胸患儿,其中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22例为实验组,进行传统硅胶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3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2天肺复张率、拔管时间、呼吸机撤机天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同时对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观察两组患儿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情况。结果:1.在一般资料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临床疗效比较方面,实验组2天肺复张率为63.64%、平均拔管时间为5.18±1.74天、平均撤机时间为4.55±1.18天,对照组2天肺复张率为70.59%、平均拔管时间为5.35±1.81天、平均撤机时间为4.79±1.41天。两组在2天肺复张率、拔管时间、呼吸机撤机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术后并发症比较方面,实验组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治愈22例,对照组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治愈34例;两组共出现并发症17例(30.36%),其中实验组发生5例(22.73%),而对照组发生12例(35.29%)。在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68±2.52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6±3.83天。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血气分析比较方面,实验组术前PaO2和PaCO2均值分别为33.82±7.52mmHg和56.18±8.52mmHg,术后3小时PaO2和PaCO2均值分别为65.09±9.86mmHg和39.9±4.86mmHg。而对照组术前PaO2和PaCO2均值分别为34.88±8.77mmHg和55.18±9.72mmHg,术后3小时PaO2和PaCO2均值分别为65.88±8.83mmHg和39.4±4.37mmHg。两组PaO2和PaCO2术前及术后3小时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炎性介质比较方面,实验组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的PCT、CRP、IL-6水平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中PCT、CRP、IL-6水平在术后第一天均有一定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二天开始有所下降,但相较于术前水平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天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甚至略有降低,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临床疗效相同,但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方式可以更加便捷、安全、有效地解决早产儿气胸的治疗问题,具有临床应用优势。2.实验组术后炎性反应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对机体内环镜的稳定优于对照组,故实验组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方式有利于患儿身体机能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邓琳,罗铃株,李骥[10](2019)在《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HFOV在新生儿气胸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析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高频机械通气(HFOV)在新生儿气胸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60例新生儿气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HFOV)和对照组(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CMV)两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的起效时间、操作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HFOV在新生儿气胸患儿中的具有突出的临床疗效及可靠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二、新生儿气胸4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气胸4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气胸肺超声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仪器
        1.2.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诊断结果比较
    2.2 诊断部位比较
3讨论

(2)新生儿气胸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2.2 引起气胸的单因素分析
    2.3 造成气胸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3)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气胸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新生儿气胸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及胸腔闭式引流对气胸治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新生儿气胸诊断标准
    1.3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气胸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3 新生儿气胸闭式引流治疗结局
3 讨论

(5)新生儿气胸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与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及检查
    2.2 气胸病因分析
    2.3 治疗方法
    2.4 治疗结果
3 讨论

(6)胸腔闭式引流在新生儿气胸治疗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气胸的病因
2 不同胸腔闭式引流导管的应用
3 引流管置入深度以及置管方法
4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4.1 引流效果观察
    4.2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4.3 气道护理管理
5 拔出引流管的指证
6 胸腔闭式引流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

(7)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临床转归情况比较
3 讨论

(9)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早产儿气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观察指标
    1.3 手术方法
        1.3.1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1.3.2 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1.3.3 拔管指征
    1.4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疗效
    2.3 临床效果
    2.4 血气分析
    2.5 炎性介质的变化
    2.6 典型病例
第3章 讨论
    3.1 临床疗效
        3.1.1 两天肺复张率
        3.1.2 拔管时间和呼吸机撤机时间
    3.2 临床效果
        3.2.1 术后并发症
        3.2.2 住院时间
    3.3 血气分析
    3.4 炎性介质
    3.5 中心静脉导管的缺点
第4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10)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HFOV在新生儿气胸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1.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比较:
    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四、新生儿气胸4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气胸肺超声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的对比分析[J]. 张朝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22)
  • [2]新生儿气胸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陈丹,郭爱萍,王院方. 医药论坛杂志, 2020(06)
  • [3]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祖京楠.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4]新生儿气胸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及胸腔闭式引流对气胸治疗的影响[J]. 刘艳丽,毕丹,黄启坤,左瑞平,李文. 中国妇幼保健, 2019(24)
  • [5]新生儿气胸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与预后分析[J]. 魏春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33)
  • [6]胸腔闭式引流在新生儿气胸治疗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 聂泽坤,范媛,高坤,赵英荣. 全科护理, 2019(32)
  • [7]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体会[J]. 陈沛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21)
  • [8]新生儿气胸的超声诊断[J]. 罗玲,金梅.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9(08)
  • [9]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早产儿气胸中的应用[D]. 郭秋鹏. 南昌大学, 2019(01)
  • [10]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HFOV在新生儿气胸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邓琳,罗铃株,李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09)

标签:;  ;  ;  ;  ;  

新生儿气胸4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