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虎溪山汉墓一号发掘简报

沅陵虎溪山汉墓一号发掘简报

一、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论文文献综述)

余雯晶[1](2021)在《湘赣地区汉代彩绘陶器初探》文中研究说明湘赣地区汉代彩绘陶器器类丰富,纹样多变,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本文尝试对湘赣地区汉代彩绘陶器的形制、纹样进行系统分析,梳理湘赣地区汉代彩绘陶器组合、器形、纹样、表面处理方式、用色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并对其生产制作、使用情况和地域特征等进行初步研究。

彭军超,李电萍[2](2021)在《汉墓出土案的考古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统计与分析两汉墓葬中出土案情况可知:西汉早中期,随葬案的墓葬数量较少,但是案多为漆、木质,少部分为铜质,做工精致,使用者身份较高,为贵族或官吏,主要功能为宴享;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末,随葬案的墓葬数量较多,陶案成为主流,除贵族和官吏外,地主和平民墓葬也有随葬,功能为宴享或祭奠。

张强禄[3](2021)在《论西汉南越国时期的高等级墓葬》文中指出目次一岭南秦至西汉南越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综述二西汉前期东瓯、闽越、长沙国与先秦越国高等级墓葬举要三南越国高等级墓葬形制特点与族属探讨四余论岭南在先秦时期主要是南越、骆(雒)越、西瓯等越人族群的势力范围。公元前333年楚败越之后,除了偏居浙东南的东瓯,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是楚文化的势力范围。而五岭阻隔下的岭南,还处在各有种姓、自有君长的百越时代。体现在考古学文化上的,是以几何印纹陶器和原始瓷器、越式青铜兵器和工具、

赵化成[4](2021)在《汉代“横葬制墓”的起源与发展》文中指出俞伟超先生在他的《汉代诸侯王与列侯墓葬的形制分析》一文中指出:商周秦汉的埋葬习俗,可以汉武帝前后为界限,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的成熟形态即通常所谓的"周制","汉制"是后一阶段的典型形态。"晋制"的出现,又标志着另一种新形态的最终形成。①俞伟超先生关于"周制"、"汉制"、"晋制"三阶段的划分,以高屋建瓴的宏大视角,开启了中国古代埋葬习俗与制度研究的新思路。

冯媛[5](2021)在《中国古代妆奁设计研究》文中认为

孙元成[6](2021)在《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代器物铭文是指传世和出土的刻铸在汉代器物上的文字。铭文与墨书不同,墨书指书写在器物上的文字。由於铜镜铭文具有较强的美化性和装饰性,需专门考察。墨书、铜镜铭文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只是根据需要,文中个别之处或涉及墨书与铜镜铭文。本文旨在以汉代器物铭文为主要研究材料,对其中的异体字进行考察,总结分析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的类型和特点,说明汉代器物铭文在汉字构形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异体字是指在一个稳定文字系统内变异的构形,它们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并且读音相同或相近。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是一套由构形成分组成的、不断变化和协调的构形机制。笔画、构件是常见的构形成分。根据构件功能的一致性,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分别为构件简省与增繁的异体字、构件位移的异体字、构件替换的异体字。构形变异为异体字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是动态演进的、复杂多变的文字。构形成分是携带意义的、按照一定层次从构形中离析出来的构形要素,它们的功能各异,彼此相互影响。构形成分在汉代器物铭文构形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促进了构形调节和完善。依据异体字构件数量的一致性,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可分为构件简省的异体字、构件增繁的异体字;根据异体字构件组合关系的共性,可分为构件相对位置改变而同一构件方向没有变化的异体字、构件相对位置没有改变且同一构件方向变化的异体字、构件相对位置改变且同一构件方向调换的异体字;参照异体字构件形态的更替,可分为形声字、双声字、部分是形声字而部分是双声字、非形声字构件替换的异体字。这三种异体字分别在数量、组合关系、形态等构件功能上较一致。从构件功能一致性出发对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分类是可行的。变异为异体字产生提供了必要途径,变异构形与原来构形所表示的词或语素义相同是形成异体字的基础。变异影响构形。构形成分变异引起构形趋异和类同,类化、音化是两种不同的变异过程及变异结果。类化主要表现为字内类化和字际类化。音化促进非形声字向形声字、形声字向双声字或与原来构形有别的形声字转变。与原来构形所表示的词或语素义不同的类化、音化构形不是异体字构形。异体字由构形变异产生,异体字不是汉字构形变异的唯一结果。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是动态演进的文字,构形成分的调整和运行影响构形关系。器物铭文文字的形态和结构从早期汉字构形演变而来,与汉代文字构形密切相关,这体现了构形的历史演进和承袭更新。所以,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的构形关系既包含同一历史时期使用的汉字构形关系,又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构形的传承和演变关系,这展示出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的历时传承和共时认同。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语的字词关系。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与汉代器物铭文中的字词关系、类化字存在部分交叉,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笔画与构形里的饰笔、借笔或有重叠。这些问题也体现了异体字构形复杂和多变。

徐畅[7](2020)在《出土秦汉三国郡县乡里官文书简牍的情况及相关问题介评》文中研究指明官文书是秦汉中央集权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维系官僚体制运转的纽带,具有不同的格式、内容与功用,前(5学者在对传世、出土实物进行观察基础上,将其大致分爲诏令文书、章奏文书、官府往来文书、司法文书等类。早期秦汉官文书的研究主要关注王言及奏章。20世纪初敦煌、居延等地出土的汉简爲边郡屯戍文书,虽涉基层,但不同於一般官府往来文书。此後我国简牍的发现於全国呈广布之势,古代官署遗址的井窖中批量发掘的简牍,属郡县制运转中诞生的基层官府文书。由於多种原因,学界对其发现与刊布缺乏通盘把握。本文将对出土秦汉至三国郡、县、乡、里行政文书简牍的情况予以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每一层级文书的性质及其运转情况,归纳官府往来文书的共同特征。

杨小博,吴双成[8](2020)在《汉代夹纻胎漆器的分类与分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夹纻胎是以一层麻布或多层相黏麻布支撑器物外形的漆器[1],亦称"布胎"或"脱胎"。最早发现于长沙左塘三号墓[2],至汉代其技术和数量均臻于顶峰。洪石[3]等学者从文献及考古发现的角度探讨夹纻胎的命名和内涵,但系统研究尚未展开。近年来,科技考古的兴起为夹纻胎漆器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田彩霞[9](2020)在《出土两汉杂器铭文相关研究及文字编》文中研究表明论文开篇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缘由、研究价值及研究方法。论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由出土两汉杂器铭文简况、出土两汉杂器铭文已有研究回顾、出土两汉杂器铭文文字研究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独立为一个章节。下篇是“文字编”。上篇第一章是出土两汉杂器铭文简况,分2个方面阐述。一是界定出土两汉杂器的范围,介绍出土两汉杂器铭文的内涵,并通过分类兼举例的方法介绍出土两汉杂器铭文内容。这是全文的基础。所有出土两汉杂器铭文分类表见附录三。二是介绍出土两汉杂器铭文的着录与公布情况。笔者按照杂器类别分类介绍每一种有铭器物的出土情况。上篇第二章是出土两汉杂器铭文已有研究回顾,从辞书类和文字考释类2个方面阐述。上篇第三章是出土两汉杂器铭文文字研究。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述出土两汉杂器铭文字形规律,第二部分介绍杂器铭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异体字(包括文字和偏旁)和省略字等特殊文字现象,第三部分简要说明杂器铭文刻写的特殊现象。这一章的研究成果,学界已发表的已注明出处,其余为笔者所发现。下篇为出土两汉杂器铭文文字编。这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四部分。一是凡例。凡例对字编选用对象、字编体例等方面予以说明。二是文字编正文,共14卷2152字。三是检字表,检字表的字依笔划顺序排列。四是附录,附录包括汉代有铭杂器出土地分布图、字编所选用的汉代有铭杂器出土信息及出土两汉杂器铭文分类表。汉代有铭杂器出土地分布图由笔者亲自绘制。论文正文後有结语。结语部分对论文上下两篇的内容予以总结,并说明文章的亮点及不足之处。

魏溥均[10](2020)在《汉代饮食漆器具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汉代饮食漆器具为研究对象,从艺术设计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考古类型学、图像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收集与博物馆实地考察,整理汉代饮食漆器具的相关资料,梳理饮食漆器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汉代饮食漆器具发展的宏观史境,着重对汉代饮食漆器具的造型结构、髹饰工艺与装饰纹样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其设计规律。首先,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梳理了饮食漆器具的起源与演变,总结历代饮食漆器的阶段性特征,指出汉代饮食漆器具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汉代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状况、技术水平、文化思想与生活习俗等因素对汉代饮食漆器具的影响;其次,将考古发掘报告中收集的汉代饮食漆器具按照功能分为盛食器、取食器、端食器、饮具、具器,运用考古类型学的分类方法对各个器型进行分型分式,对典型器高度、口径、底径等数值进行统计整理,以人的尺度为参考依据,结合汉代分餐制的饮食生活方式,还原汉代饮食漆器具的使用场景,证明其设计制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归纳汉代饮食漆器具造型的演变规律及设计特征;再者,结合考古报告和图录资料,对汉代饮食漆器具的髹饰工艺与纹样题材进行图像学分析,探究饮食漆器具纹样的变化规律、组织形式与构成法则,阐述汉代社会意识形态对饮食漆器具审美风格的影响,指出汉代饮食漆器具装饰设计特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本文认为,汉代饮食漆器具的设计适应了时代发展的宏观背景,造型设计浑圆饱满,古朴典雅,适应分餐制的饮食习惯,以人的尺度为基准,以功能为导向,呈现出有限度的变化,实用适人。纹样设计上观物取象,以线写形,展现出气韵生动、大气磅礴的装饰特征,审美风格上呈现“由简入繁,返璞归真”的嬗变趋势。

二、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2)汉墓出土案的考古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墓出土案的概况和形制分析
二、汉墓出土案的历史文化分析
    (一)使用者的身份等级
        1. 诸侯王。
        2. 列侯及夫人。
        3. 中小贵族和官吏。
        4. 地主。
        5. 平民。
    (二)摆放位置及功能
三、结语

(3)论西汉南越国时期的高等级墓葬(论文提纲范文)

一岭南秦至西汉南越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综述
    (一)广东省
        1.岩坑石室墓一座(M1)。
        2.土坑木椁墓十八座。有“人”字形顶木椁墓一座,箱式平顶木椁墓十七座。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墓葬形制特点与年代分期
二西汉前期东瓯、闽越、长沙国与先秦越国高等级墓葬举要
    (一)东瓯国
    (二)闽越国
    (三)长沙国
三南越国高等级墓葬形制特点与族属探讨
    (一)象岗山南越王墓
    (二)凤凰岗M1
    (三)猫儿岗M68和浮扶岭M511
    (四)罗泊湾汉墓
    (五)其他
四余论

(6)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异体字的界定
    第二节 研究材料
        一、汉代器物铭文材料
        二、非汉代器物铭文材料
    第三节 相关研究概述
        一、清代之前及清代的研究
        二、民国至今的研究
第二章 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的构形成分
    第一节 构形成分的性质
    第二节 构形成分的作用和功能
第三章 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的类型
    第一节 构件简省和增繁的异体字
    第二节 构件位移的异体字
    第三节 构件替换的异体字
第四章 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的产生
    第一节 异体字的产生途径
    第二节 异体字的产生过程
        一、类化与非类化
        二、音化与非音化
第五章 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的历时演变与共时认同
    第一节 历时演变
        一、研究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历时演变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历时演变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共时认同及共时认同与历时演变的关系
第六章 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的研究意义
    第一节 异体字对语言研究的意义
        一、促进语音研究
        二、反映词汇演变
        三、揭示语法现象
    第二节 异体字对文献研究的意义
        一、对出土文献研究的意义
        二、对传世文献研究的意义
第七章 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与汉语字词关系
        一、汉代器物铭文中的字词关系
        二、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与汉代器物铭文中的字词关系
    第二节 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与类化字
    第三节 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与构形中的饰笔和借笔
结语
附录一 汉代器物铭文字形来源
附录二 引用书籍及简称
附录三 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字例简表
    凡例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索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後记

(9)出土两汉杂器铭文相关研究及文字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上篇
    第一章 出土两汉杂器铭文简况
        1.1 出土两汉杂器铭文的内涵和分类
        1.2 出土两汉杂器铭文的着录与公布情况
    第二章 出土两汉杂器铭文已有研究回顾
        2.1 文字考释成果
        2.2 辞书类成果
    第三章 出土两汉杂器铭文文字研究
        3.1 杂器铭文字形特点
        3.2 特殊的文字现象
        3.3 杂器铭文刻写的特殊现象
下篇
    出土两汉杂器铭文文字编
        凡例
        文字编
结语
检字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10)汉代饮食漆器具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1.1 研究对象
        1.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古代文献中关于漆的论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1.4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一章 饮食漆器具的源流与演变
    1.1 饮食漆器具的起源与演变
        1.1.1 饮食漆器具的起源
        1.1.2 历代漆工艺发展状况与饮器漆器具的演变态势
    1.2 汉代饮食漆器具发展的宏观史境
        1.2.1 社会政治与文化思想
        1.2.2 汉代社会经济状况与技术水平
        1.2.3 饮食文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代饮食漆器具概述
    2.1 汉代饮食漆器出土分布情况
    2.2 汉代饮食漆器具的生产与管理
        2.2.1 官营漆器的生产与管理
        2.2.2 民营漆器的生产与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代饮食漆器具的造型设计
    3.1 汉代饮食漆器具胎骨的制作
        3.1.1 木胎
        3.1.2 夹纻胎
        3.1.3 竹胎、陶胎与金属胎
    3.2 盛食器形制分类
        3.2.1 鼎
        3.2.2 盒
        3.2.3 盂
        3.2.4 碗
        3.2.5 盘
        3.2.6 食奁
        3.2.7 笥
    3.3 取食器形制分类
        3.3.1 匕
        3.3.2 勺
    3.4 端食器形制分类
    3.5 饮具形制分类
        3.5.1 耳杯
        3.5.2 樽
        3.5.3 卮
        3.5.4 扁壶
        3.5.5 壶、锺、钫
    3.6 具器形制分类
    3.7 汉代饮食漆器具的造型设计分析
        3.7.1 汉代饮食漆器具的造型来源
        3.7.2 汉代饮食漆器具造型设计特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代饮食漆器具的装饰工艺与纹样设计分析
    4.1 汉代饮食漆器具髹饰工艺
        4.1.1 髹漆材料与工具
        4.1.2 髹漆工艺
    4.2 汉代饮食漆器具装饰纹样的题材
        4.2.1 动物纹样
        4.2.2 自然景象纹样
        4.2.3 人物故事纹样
        4.2.4 几何纹样
    4.3 汉代饮食漆器具装饰纹样设计分析
        4.3.1 纹样的组织形式
        4.3.2 纹样的构成法则
    4.4 汉代饮食漆器具装饰纹样组合分析
        4.4.1 漆耳杯装饰纹样
        4.4.2 漆盘装饰纹样
    4.5 汉代饮食漆器具装饰设计特征
        4.5.1 气韵生动大气磅礴
        4.5.2 观物取象变形夸张
        4.5.3 对称均衡分割有秩
        4.5.4 红黑交映七彩纷呈
        4.5.5 煌煌盛美彩缕错金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一 汉代漆器出土情况
附表二 汉代饮食漆器具案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编写及获奖情况

四、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湘赣地区汉代彩绘陶器初探[J]. 余雯晶. 南方文物, 2021(05)
  • [2]汉墓出土案的考古学分析[J]. 彭军超,李电萍. 文物春秋, 2021(05)
  • [3]论西汉南越国时期的高等级墓葬[J]. 张强禄. 考古学报, 2021(04)
  • [4]汉代“横葬制墓”的起源与发展[J]. 赵化成. 古代文明(辑刊), 2021(00)
  • [5]中国古代妆奁设计研究[D]. 冯媛. 江南大学, 2021
  • [6]汉代器物铭文异体字研究[D]. 孙元成. 吉林大学, 2021(01)
  • [7]出土秦汉三国郡县乡里官文书简牍的情况及相关问题介评[J]. 徐畅. 简牍学研究, 2020(02)
  • [8]汉代夹纻胎漆器的分类与分期[J]. 杨小博,吴双成. 海岱考古, 2020(00)
  • [9]出土两汉杂器铭文相关研究及文字编[D]. 田彩霞. 吉林大学, 2020(08)
  • [10]汉代饮食漆器具设计研究[D]. 魏溥均. 江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沅陵虎溪山汉墓一号发掘简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