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将开拓中国市场

智利将开拓中国市场

一、智利将开拓中国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候淑娟[1](2020)在《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人口数量逐年递增,消费层次的不断升级,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追求“量”升级为“质”和“量”两方面。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加大,中国农产品贸易方向也逐渐转至农业资源丰富的南美地区,因此,分析中国与南美主要的十个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影响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和发展潜力,为进一步激发双边贸易发展空间提供支撑。首先,通过2001-2018年间中国与南美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按照“先整体,后国别”的研究脉络,从“贸易总额—进出口额—产品结构”的逻辑思路,分析了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特点,即贸易总额呈增长趋势,但是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双边贸易的农产品结构差异显着,市场集中度高,分布不均衡,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低于南美十国,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农产品互补性较强。其次,基于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结合最新影响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引入新的变量构成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模型从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三个视角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可针对以上因素提出拉动贸易增长的对策建议。对中国与南美国家的贸易总额潜力、出口潜力和进口潜力分别测算,得出在贸易总额中,巴西、阿根廷、秘鲁与乌拉圭是潜力再造型,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以及巴拉圭五个国家属于贸易潜力巨大型;在中国出口南美国家贸易中,智利、阿根廷、秘鲁、乌拉圭、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国家属于贸易潜力再造型,巴西、哥伦比亚、巴拉圭是潜力开拓型,委内瑞拉属于潜力巨大型;在中国进口南美国家农产品贸易中,巴西、秘鲁、乌拉圭和阿根廷属于潜力再造型,玻利维亚、巴拉圭、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是潜力巨大型。最后,结合前文对中国与南美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影响因素的显着性,根据贸易潜力的类型,因“国别”因“产品结构”的提出对策建议,潜力巨大型国家要加强经贸平台建设,潜力开拓型国家要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潜力再造型国家贸易互补点,推进基础设施联动和人民币国际化等。

王军[2](2017)在《奇瑞汽车国际市场品牌提升方法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从以产品为导向,逐步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战略调整,在这其中,品牌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建设和提升品牌,扩大企业和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成为各大汽车企业越来越聚焦的工作。同时,中国品牌以奇瑞等为代表的汽车企业,把眼光投向了海外市场。然而,随着中国品牌纷纷加入竞争,以及世界欧美日韩等主流品牌,也逐步加强了在海外市场的投入,竞争也逐步升级,因此对奇瑞等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在海外市场建立品牌日趋重要。本文首先梳理了品牌的相关理论,以及对中国市场以及海外出口市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中国和海外市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在品牌漏斗和4P基础上的品牌提升思路,结合品牌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接着对奇瑞海外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韩国现代汽车,就现代汽车如何进行国际化和推广品牌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对奇瑞汽车的借鉴意义。本文总结了奇瑞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历程、遇到的问题,以及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奇瑞在海外市场如何承接总部品牌定位,如何在差异化的海外市场进行品牌定位,同时根据品牌漏斗、4P和相关品牌理论基础上的对品牌提升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然后接着以伊朗和智利两个奇瑞海外典型市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分析这两个国家如何进行属地化的品牌建设和提升的工作,并总结了伊朗和智利在品牌上的差异点。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总结了奇瑞在海外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了奇瑞在后期品牌建设的建议,完善奇瑞品牌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奇瑞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赵君然[3](2017)在《中国与智利双边经贸关系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中智建交46年的时间里,中国与智利双边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方式,为中智两国的产能合作灌输了新的活力。中智自贸协定的签订也开创了我国同拉美地区贸易交流自由化的先河。中智双边经贸关系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根据近期双方国家领导密集提出的中智自贸区合作升级谈判等战略思想的指导,分别从贸易、投资、文化科技交流、政府间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更多的中国企业走进智利,在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基础之上,投资拓展智利市场,让中智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红利得到充分释放,推动自贸协定成功升级。在研究的主要内容方面,笔者在国际贸易、直接投资理论体系的支撑下,利用对相关文献的参考、贸易投资的实际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介绍了智利的基本国情背景及其在南美洲突出的经济政治地位,研究发现智利是我国进入南美洲经贸市场必经的桥梁,应把智利作为打开拉美地区自由贸易市场的重点战略合作目标。笔者将中智两国近年来签署的自贸协定、服务贸易协定以及关于投资的补充协定作为双边经贸发展的政治基础条件,进行解释说明,从而引出了两国经贸合作在此基础之上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中智两国贸易规模稳步提升且出口商品互补性强,但是贸易结构并不平衡;(2)两国直接投资规模较小,矿业投资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他产业投资亟待发展。之后对如何解决两国经贸合作现存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加强中智双边经贸合作总结出了几点政策建议:(1)应继续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优化两国贸易商品结构,提升贸易便利度。同时服务贸易领域中的金融合作也是两国应该逐步加深的地方,能够给未来双边经贸发展打好根基、铺平道路;(2)加强产业和投资合作,中智两国应该在扩大商品贸易的同时,深化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分别从矿业、能源、电信、农业等几大部门浅谈如何拓展投资合作,并给出了对投资风险进行防范的建议;(3)两国政府应推进社会文化交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增进双边政策协调,密切政府间沟通和交流,推动中智两国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经贸合作方向发展。

李会[4](2017)在《《森林保护与粮食安全》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翻译实践项目是译者受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原文文本是《国家林业政策》(National Forestry Policy)一书中的第四章,标题为《森林保护与粮食安全》(Making Roomfor Forests and Food Security)。本章选出冈比亚、加纳、突尼斯、格鲁吉亚、越南、智利和哥斯达黎加这七个国家为案例进行研究,向读者指出了有助于粮食安全和林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项目原文文本中含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名词较多,且句子结构严谨周密、层次分明。根据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发现词汇翻译的难点主要在词义选择、词量增减、词类转译这三个方面,语句翻译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多枝共干”结构、被动语态、长难句的处理上。本报告由四章组成,即翻译项目简介、翻译实践过程、翻译案例分析和翻译项目总结。其中,翻译案例分析是核心内容。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积累了一定的林业知识和翻译技巧,也希望这些经验能为林业科技文本的翻译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孟秋[5](2016)在《智利水果如何在中国打开市场》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进口的蓝莓市场上,智利蓝莓占据了98%的市场份额,总计约4000万美元。作为一个人口只有1700万,距离中国有1万多公里的困家,智利在2014年成为了中国水果第二大进口国。在1月27日智利农业部长卡洛斯·福彻访华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卡洛斯·福彻宣布此行将和中国农业部签署协议,获得向中国出口带壳核桃准入,进一步扩大智利水果和农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份额。

任克佳[6](2013)在《美国对南美太平洋战争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美太平洋战争是1879年至1883年发生在智利与秘鲁-玻利维亚联盟之间的一场地区战争,是19世纪拉丁美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交战双方为了获得太平洋沿岸丰富的硝石资源而展开激烈争夺,最后以智利的胜利而告结束。战前,南美洲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影响力较为薄弱的地区,南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美国向该地区进行扩张提供了机遇。虽然美国不是战争的直接参战方,但它却一直是战争中最为活跃的外部力量。为了最大程度地谋求国家利益,实现称霸西半球的野心,在门罗主义指引下,美国三届政府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战争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战争的进程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战争爆发后,海斯政府的国务卿埃瓦茨宣布中立,企图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通过强调交战国权利打击欧洲势力。此后,美国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秘密调停到公开调停的转变,这种调停活动到“阿里卡会议”时达到了顶峰。出于对欧洲主要是英国势力将因智利的胜利而在南美洲扩张的担心,加菲尔德政府的国务卿布莱恩开始采取“扶秘抑智”政策,在泛美主义口号下干涉双方谈判,反对智利割占秘鲁土地。为此,布莱恩派出特使前往南美,并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威胁。在其去职后,阿瑟内阁的国务卿弗里林海森继续保持干涉,只是他放弃了布莱恩的强硬政策,转而寻求“中间路线”,意图在不过分刺激智利的情况下劝其放弃领土要求。最后,美国的这些调停活动都以失败收场。本文在参阅美国有关外交档案的基础上,通过全面考察美国的南美太平洋战争政策,试图得出以下结论:尽管美国三届政府应对战争的政策各有不同,但其出发点都是门罗主义;在美国从大陆扩张向海洋扩张过渡期间,门罗主义在南美洲开始日益“活跃”,美国对南美太平洋战争的政策反映出门罗主义新的时代特征;南美太平洋战争及后来的美拉关系历史证明,美国始终没有放弃通过干涉来控制拉丁美洲,这是造成美拉之间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晨阳,宫占奎[7](2010)在《APEC拉美成员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探析》文中认为作为APEC拉美成员,墨西哥、智利和秘鲁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拉美3国在积极参与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的同时,还在亚太地区缔结了多个FTA。通过APEC策略和FTA策略的有机结合,APEC拉美成员形成了多元化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不仅为自身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收益,也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孙玉红[8](2007)在《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数量显着增加。1948年至1994年的46年间,GATT接受的与货物贸易有关的贸易协定通报数目为124个,到2005年已经有330个区域贸易协定通知WTO/GATT。从1995年WTO成立到2005年7月这时期,成为历史上区域贸易协定增长最快的时期。迄今为止,在WTO的成员中,只有蒙古没有参加任何区域贸易协定。同90年代之前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新一轮区域合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如: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主;发展中国家热衷于非对称的南北型协定;自由贸易安排的内容更为广泛;自由贸易安排突破地区、距离的限制;泛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大型FTA已经形成趋势,但发展缓慢;自由贸易安排以“轮轴—辐条”形式发展为主,逐渐形成全球FTA网络等。这些新特点将会对全球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根据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反观现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特点,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难以解释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传统一体化理论与当今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现实的背离;第二,双边贸易协定发展快于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的现实与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背离;第三,跨区域的双边贸易协定的产生与发展现实与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背离;第四,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迅速繁衍而世界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的现实与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背离。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及其出现的新特点,以及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对当今FTA发展现实的解释力的下降,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时俱进。对于当今的世界贸易体系,人们更多的是注重世界多边贸易体系,而对于当今交叉重叠自由贸易协定所自然形成的另一种事实上存在的轮轴与辐条(H&S)体系与网络化发展,则有所忽视。全球FTA网络化这种体系的形成和强化,以及其潜在的运行机制,对发展中国家关于参与区域一体化的动机、成本和收益以及贸易伙伴的选择和一体化的利益分配等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世界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格局的重构也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虽然发达国家的北北型一体化的理论发展基本成熟,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加速了签订南北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步伐,并成为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的前锋和主要力量。所以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形成南北型一体化的收益或动机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需要新的理论和角度加以解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本和收益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比较已经大大得到了拓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收益不局限于贸易创造利益和相关的动态利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FTA网络化发展背景下会选择不同的战略和路径,积极参与FTA网络化发展进程,其中一些发展中国家还会主动编织自己的FTA网络体系,力争成为全球FTA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成为FTA轮轴与辐条(H&S)体系下的轮轴国,从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但是该体系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带来的负面作用当然也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影响。在这种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FTA网络化发展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收益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比较已经大大得到了拓展。本文以上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实与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四大背离为研究的出发点,在对全球FTA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上述几方面的背离进行了解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FTA网络化发展这一新的观点,并进一步分析了FTA网络化发展的特点、政治经济原因以及对世界贸易格局及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影响。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FTA伙伴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从总体上设计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了比较系统地来解释传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背离,本文首先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渐次展开并形成一定的逻辑体系,特别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沿理论—FTA形成的政治经济分析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关税同盟理论发展、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理论及其适用性以及区域贸易协定对多边自由化的影响加以评述。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与实践相结合,既可以解释过去也可以指导未来。因此,接下来的研究以前面的理论为基础,可以分为二条主线:第一,分析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现状、特点和形成原因;第二,分析全球网络化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其中,在分析全球网络化发展现状和特点中,运用WTO公布的最新数据对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积极的国家(经济体)的FTA现状进行了统计。在分析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时,从多个不同角度论证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将FTA网络化作为背景之一,论证了发展中国家参与FTA的必要性和FTA伙伴的选择。通过对发展中国家FTA网络化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即双轮齐动,尽快构筑以中国为轮轴国的FTA网络。全文由导论和七章内容组成: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第一章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FTA相关理论综述部分,这一部分分别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理论和FTA相关理论进行了具体介绍,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渐次展开并形成一定的逻辑体系,特别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沿理论—FTA形成的政治经济分析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并对此加以评述。在评述中对上述四大背离从新的角度加以解释。第二章介绍了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本章根据WTO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介绍了FTA网络化发展的现状,并对FTA网络化发展的特点进行归纳,特别是分析了全球FTA网络化发展日益凸显的特征——H&S结构的特点和实质。第三章是全球FTA网络化发展背景和原因的政治经济分析。本章从多边贸易体制、大国的示范和带动、其他国家的防御和追随战略、FTA本身的自我强化功能、非对称性FTA动机的多样性五个方面分别对此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世界经济及贸易格局的影响。本章分析了FTA网络化对参与国与区外国家的影响、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中FTA网络化条件下,轮轴国的福利高于其在全球自由贸易条件下所获得的福利,这会导致FTA网络化的持续和进一步强化,从而对世界经济及贸易格局带来影响。第五章是全球FTA网络化发展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参加FTA的战略选择。本章运用FTA相关理论,结合FTA发展的现实,分别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伙伴选择、南北型FTA有关问题和建立原则、南南型FTA的教训和成功条件,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全球FTA网络化发展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参与FTA的战略。第六章是发展中国家参与FTA收益的实证分析。本章介绍了墨西哥FTA网络化收益的实证分析,包括经济收益和非传统收益的实证分析。第七章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研究。本章论证了FTA网络化条件下,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并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政策和利益分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轮”齐动战略,并提出应尽快构筑一个以中国为轮轴国的全球FTA网络的战略构想。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选题创新尽管目前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FTA方面的研究很多,但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还不曾发现关于全球FTA网络化发展这种提法,更谈不上对于FTA网络化发展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本论文选题是在前人关于轮轴—辐条学说研究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全球FTA网络化发展这一提法的创新意义在于:它不仅强调了由多个FTA的轮轴—辐条结构所构成的FTA网络,而且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体系的动态化发展以及这种动态化发展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各国外贸政策的互动。因而对这一选题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也同样具有新意。2.观点创新(1)发展中国家既可以选择南南型FTA也可以选择南北型FTA来促进经济发展。(2)轮辐—辐条结构中轮轴国所获得的福利可能大于全球自由贸易所获得的福利,从而导致轮轴—辐条结构的强化。轮轴国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有可能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阻力。(3)防止南北型一体化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政策空间减损。(4)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5)双轮齐动,尽快构筑以中国为轮轴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

高静[9](2006)在《以互利共赢的制度保障双边经贸的顺利发展——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意义》文中指出智利是我国在拉美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对我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同我国发生贸易争端最少的拉美国家之一。双边贸易关系的快速、顺利发展基于双边经贸的互补性,得益于以互利共赢为指导思想的双边经贸关系的管理制度。中智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既是对两国建交35年来良好关系的确认,也为未来双边经贸关系的美好前景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对进一步促进我国同拉美其他国家间的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借鉴。

吴洪英[10](2006)在《从经济安全视角看拉美现代化模式选择》文中认为经济安全问题一直是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经济安全既是拉关现代化进程的出发点和重要目标,也是拉美现代化系统工程的重要构件。拉美国家自独立后围绕经济安全问题经历了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新自由主义发展战略三次重大的现代化战略转换。追求安全、平衡的现代化模式一直是拉美国家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目前,拉美国家根据自身国情与地缘政治特点,形成了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巴西模式、墨西哥模式和智利模式。不过,拉美能否真正实现安全、平衡的现代化目标将取决于债务、金融、贫困、竞争力、美国等多种因素。

二、智利将开拓中国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利将开拓中国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构安排
    第三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 比较优势理论
        二 要素禀赋理论
        三 竞争优势理论
        四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趋向
        二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研究现状
        三 贸易潜力研究方法综述
        四 研究评述
第三章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第一节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总体分析
        一 农产品贸易地位不断提升
        二 农产品贸易总额持续增加
        三 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四 农产品贸易结构差异显着
    第二节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国别分析
        一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现状
        二 中国与阿根廷农产品贸易现状
        三 中国与智利农产品贸易现状
        四 中国与秘鲁农产品贸易现状
        五 中国与乌拉圭农产品贸易现状
        六 中国与其它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
    第三节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关系分析
        一 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
        二 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第四章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潜力实证分析
    第一节 贸易引力模型设定和数据选择
        一 模型设定
        二 变量说明
        三 数据来源
    第二节 贸易引力模型的检验
        一 序列平稳性检验
        二 描述性分析
        三 序列相关性检验
    第三节 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一 贸易总额实证结果及分析
        二 出口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
        三 进口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分析
        一 贸易潜力的测算方法
        二 贸易总额潜力测算和分析
        三 出口贸易额潜力测算和分析
        四 进口贸易额潜力测算和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发展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发展建议
        一 加强潜力巨大型国家经贸平台建设
        二 提升潜力开拓型国家产品竞争力
        三 创造潜力再造型国家新贸易互补点
        四 推进基础运输设施联动建设
        五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奇瑞汽车国际市场品牌提升方法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2章 消费者认知角度的品牌理论
    2.1 品牌理论综述
    2.2 顾客和品牌忠诚度相关理论
    2.3 品牌漏斗理论
    2.4 4P理论
    2.5 汽车品牌提升的思路和途径
第3章 中国汽车和出口市场发展历程和问题
    3.1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和趋势
        3.1.1 中国汽车发展分析
        3.1.2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分析
    3.2 中国汽车出口分析
        3.2.1 国际主流乘用车出口市场分析
        3.2.2 中国汽车出口分析
        3.2.3 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经验与问题
第4章 韩国现代汽车品牌提升的方法和借鉴意义
    4.1 现代汽车概况及国际化历程
    4.2 现代汽车国际化历程和表现
        4.2.1 现代汽车国际化市场表现
    4.3 现代汽车国际市场品牌和营销策略
        4.3.1 现代汽车品牌定位
        4.3.2 现代汽车品牌实施策略
    4.4 现代汽车国际化道路的启示
第5章 奇瑞品牌建设的问题和提升路径
    5.1 奇瑞汽车发展历史及品牌现状
        5.1.1 奇瑞汽车发展历史
        5.1.2 奇瑞汽车国内品牌现状及策略
    5.2 奇瑞汽车海外市场发展和现状
        5.2.1 奇瑞海外市场现状和发展方向
    5.3 奇瑞汽车国际品牌定位及策略
        5.3.1 奇瑞海外市场总体战略
        5.3.2 奇瑞海外市场差异化品牌策略
        5.3.3 品牌实施策略
第6章 奇瑞海外重点市场品牌提升路径和方法
    6.1 伊朗市场品牌策略和方法
        6.1.1 伊朗汽车简介
        6.1.2 奇瑞在伊朗市场现状
        6.1.3 奇瑞在伊朗市场品牌现状和目标
        6.1.4 奇瑞在伊朗的品牌提升策略和方法
    6.2 智利市场品牌策略和方法
        6.2.1 智利市场简介
        6.2.2 智利汽车工业现状
        6.2.3 奇瑞在智利汽车市场品牌现状和策略
        6.2.4 奇瑞在智利汽车市场品牌提升途径
    6.3 伊朗和智利市场品牌提升小结
第7章 奇瑞国际市场的品牌借鉴意义和论文不足
    7.1 奇瑞海外市场品牌建设的借鉴意义
    7.2 本论文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中国与智利双边经贸关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论文框架与研究思路
    第四节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智利的基本国情和中智双边经贸发展的战略价值
    第一节 智利的基本国情背景
    第二节 智利在南美洲的经济政治地位
    第三节 中智经贸合作发展的战略价值
第三章 中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中智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 中智自由贸易协定
        二 中智服务贸易协定
        三 中智自贸协定中关于投资的补充协定
    第二节 中智双边贸易关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中智两国贸易规模稳步提升
        二 双边出口产品互补性强
        三 两国贸易结构不平衡
    第三节 中智双边投资关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中智两国直接投资规模较小
        二 矿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
第四章 进一步加强中智双边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双边贸易发展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一 优化两国贸易商品结构
        二 利用电商平台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
        三 积极探寻贸易升级突破口
        四 深化服务贸易领域中的金融合作
    第二节 产业投资合作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一 矿业投资合作
        二 能源投资合作
        三 电信投资合作
        四 农业投资合作
        五 投资风险防范
    第三节 社会文化交流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一 社会文化交流成果
        二 合作展望
    第四节 双边政策协调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森林保护与粮食安全》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翻译项目简介
    1.1 项目介绍
    1.2 项目要求
    1.3 项目文本
    1.4 项目意义
2 翻译实践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平行文本的阅读
        2.1.2 术语表的建立
        2.1.3 指导原则的确立
    2.2 译中监控
        2.2.1 项目进度安排
        2.2.2 项目质量保证
    2.3 译后反馈
3 翻译案例分析
    3.1 词的翻译
        3.1.1 词义选择
        3.1.2 词量增减
        3.1.3 词类转译
    3.2. 短语的翻译
        3.2.1 “多枝共干”结构
        3.2.2 “多枝共干”结构的处理
    3.3 句子的翻译
        3.3.1 被动句的处理
        3.3.2 长难句的处理
4 翻译项目总结
    4.1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2 经验与教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录1: 中英术语表
附录2: 原文及译文
附录3: 章后注汇总

(6)美国对南美太平洋战争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南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地区形势
    第一节 南美太平洋战争的起因
    第二节 秘鲁的卷入与战争的全面爆发
        一、秘鲁“联玻抗智”外交政策的确立
        二、拉瓦列调停的失败与南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第三节 美国在战争爆发前后的反应
        一、战前美国与南美太平洋地区的交往
        二、美国在战争危机中的态度
第二章 战争初期的美国政策
    第一节 埃瓦茨的“中立”政策
    第二节 美国在战争初期的试探性调停
        一、佩蒂斯的“非官方”调停
        二、费舍尔的秘密调停
    第三节 其他国家的调停与美国的应对
        一、美国对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调停的态度
        二、欧洲列强与南美太平洋战争
        三、战争初期美国对英国调停的抵制
第三章 从秘密调停到公开调停:阿里卡会议
    第一节 “中立”政策下美国与战争双方的博弈
        一、美国对智利的“守势”
        二、美国对秘鲁的“攻势”
    第二节 美国“不干涉”立场的转变
        一、美国对中立权益被破坏的不满
        二、欧洲干涉威胁的再次出现
    第三节 阿里卡会议的召开与失败
        一、“奥斯本建议”的提出与批准
        二、阿里卡会议召开前美国的外交准备
        三、失败的阿里卡会议
第四章 布莱恩与南美太平洋战争
    第一节 阿里卡会议后的外交与战场形势
    第二节 布莱恩应对战争的初步举措
        一、布莱恩执掌国务院与美国承认卡尔德隆
        二、布莱恩更换公使与新政策的出台
    第三节 赫尔伯特的外交冒险
        一、“林奇备忘录”风波与智利罢黜卡尔德隆
        二、特雷斯科特调停的启动
第五章 无望的尝试:弗里林海森的战争外交
    第一节 无果而终的特雷斯科特调停
        一、布莱恩去职与弗里林海森对美国政策的全面调整
        二、特雷斯科特调停的失败
    第二节 弗里林海森“中间路线”的破产与战争的结束
        一、弗里林海森的“中间路线”
        二、伊格莱西亚斯的崛起与《安孔条约》的签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8)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
        (二) FTA相关理论
        (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外部性问题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
        (一) 研究方法
        (二) 本文的创新之处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术语的界定
        (二) 关于FTA概念和形式的界定
第一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FTA相关理论综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
        (一) 关税同盟理论
        (二) 自由贸易区理论
        (三) 共同市场理论
        (四) 大市场理论
        (五)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
        (六) 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二、FTA相关理论
        (一) 鲍德温(Baldwin)的多米诺理论
        (二) 地缘政治因素学说
        (三) 非合作博弈和囚徒困境说
        (四) 集体行动成本说
        (五) 新区域主义理论
    三、对相关理论的评述
        (一) 关税同盟理论发展评述
        (二) 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理论评述
        (三) FTA相关理论对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现实的解释
        (四) 关于是‘垫脚石’还是‘绊脚石’的争论
第二章 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FTA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 二战以前区域贸易安排的产生和发展
        (二) 二战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FTA的网络化发展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FTA发展现状
        (二) 全球FTA网络化的形成和特征
    三、全球FTA发展的特点
        (一) 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主体的特点
        (二) 自由贸易协定内容上的特点
        (三) 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中大国不可忽视的领导作用
第三章 全球FTA网络化发展背景和原因的政治经济分析
    一、多边贸易体制方面的原因
        (一) 自由贸易协定存在的多边法律基础
        (二) 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受阻
    二、大国的示范和带动
        (一) 欧美竞相争夺未来新格局和新秩序的主导权
        (二) 美国对外经贸政策重点转向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三) 美国双边协定的主要动机是影响经济规则的能力
    三、其它国家的防御战略和追随效应
        (一) 东亚地区FTA已形成竞争态势
        (二) 发展中国家或后进国家主动寻求南北协定
        (三) FTA先行国追求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协定网
    四、FTA本身的自我强化功能
        (一) 自由贸易区的优越性
        (二) 双边FTA的优越性
    五、非对称型双边FTA动机的多样性
        (一) 非传统收益成为主要动机
        (二) 应对其它区域(多边)合作进程成为主要动机
        (三) 地区安全问题或政治利益成为主要动机
第四章 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世界经济及贸易格局的影响
    一、FTA网络化对伙伴国与区外国家的影响
        (一) FTA网络化发展对伙伴国贸易量的影响
        (二) FTA网络化发展对不同国家福利的影响
        (三) 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区外国家政策的影响
    二、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
        (一) 通过FTA的扩大不会自动导致全球贸易自由化
        (二) FTA成员可能会成为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障碍
        (三) FTA的非贸易条款对多边关税的影响
        (四) 全球FTA“轮轴—辐条”网络体系的影响
    三、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 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二) 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世界贸易与投资格局的影响
第五章 全球FTA网络化发展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参与FTA的战略
    一、发展中国家参与FTA的必要性
        (一) 当今发展中国家所依托的外部环境有所变化
        (二) 被边缘化的第三国可能遭受的危害
        (三) 当今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情况有所变化
    二、发展中国家参与FTA的伙伴选择
        (一) 进口变动与不同类型FTA的福利比较
        (二) 双重比较优势与不同类型FTA的利益分配
        (三) 集聚效应与不同类型FTA的利益分配
        (四) 南北型FTA有利于南方国家吸引FDI和获得技术外溢
    三、南北型FTA主要问题和建立原则
        (一) 南北型一体化的主要问题
        (二) 建立南北型FTA的原则
    四、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教训和成功条件
        (一) 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教训
        (二) 建立南南型FTA成功的条件
第六章 墨西哥参加FTA收益的实证分析
    一、墨西哥从NAFTA获得的经济收益
        (一) NAFTA对墨西哥贸易的影响
        (二) NAFTA对墨西哥利用外资的影响
        (三) NAFTA对墨西哥经济的整体影响
    二、墨西哥的FTA网络与非传统收益分析
        (一) 与美国、加拿大建立NAFTA的非传统收益分析
        (二) 墨西哥的FTA网络强化了墨西哥的经济地位
        (三) 墨西哥双边贸易自由化前进步伐将减缓
第七章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研究
    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和原因
        (一)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
        (二) 中国参与区域合作政策的转变
        (三) 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
    二、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的内容和特点
        (一) 从东亚地区看中国推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
        (二)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
        (三)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伙伴选择标准
    三、双重比较优势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利益分配
        (一) 双重比较优势决定了竞争型双边FTA各成员国的利益分配
        (二) 中国与ASEAN的双重比较优势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三) 结论
    四、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
        (一) 多头并进,侧重双边
        (二) 尽快构筑一个以中国为轴心的全球FTA网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以互利共赢的制度保障双边经贸的顺利发展——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 签订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背景
二 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简评
三 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
    (一) 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
        1.定量模型分析。
        2.实证分析。
    (二) 服务贸易
    (三) 双边投资
四 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意义
    (一) 中智两国之间贸易摩擦较少的原因
    (二) 协定为顺利解决双边贸易争端提供了制度保障
        1.保障措施。
        2.反倾销和反补贴。
        3.争端解决程序。
    (三) 协定的意义
        1.协定反映了两国的国际战略安排, 符合各自的全球战略利益。
        2.协定体现了两国经贸互利共赢的本质。
        第一, 目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能源和原料不足。
        第二, 我国总人口为世界的1/5强, 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
        第三, 中智的科技合作源远流长。
        第四, 智利市场经济改革起步较早, 成绩突出。
        3.协定彰显了我国和平、友好、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四) 协定面临的问题

四、智利将开拓中国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D]. 候淑娟. 郑州大学, 2020(02)
  • [2]奇瑞汽车国际市场品牌提升方法初步研究[D]. 王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3]中国与智利双边经贸关系问题研究[D]. 赵君然. 郑州大学, 2017(02)
  • [4]《森林保护与粮食安全》翻译实践报告[D]. 李会.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5]智利水果如何在中国打开市场[J]. 孟秋. 中国对外贸易, 2016(02)
  • [6]美国对南美太平洋战争政策研究[D]. 任克佳. 南开大学, 2013(06)
  • [7]APEC拉美成员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探析[J]. 刘晨阳,宫占奎. 拉丁美洲研究, 2010(03)
  • [8]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研究[D]. 孙玉红. 东北财经大学, 2007(06)
  • [9]以互利共赢的制度保障双边经贸的顺利发展——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意义[J]. 高静. 拉丁美洲研究, 2006(05)
  • [10]从经济安全视角看拉美现代化模式选择[J]. 吴洪英. Studies of Modern World History, 2006(00)

标签:;  ;  ;  ;  ;  

智利将开拓中国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