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不同商品原料药及制剂中四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丹参不同商品原料药及制剂中四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一、Contents of four active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commercial crude drugs and preparations of Danshen (Salvia miltiorrhiza)(论文文献综述)

王俐颖[1](2021)在《抗糖尿病肾病候选药物LM49片剂制备工艺及体内外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导致糖尿病患者高致死率。目前,尚无针对DN的特定治疗方法,仍以预防、控制疾病进展为主。2,3′,4′-三羟基-5,6′-二溴二苯甲酮(LM49)是从中药/天然产物中获得的活性多酚化合物,是课题组正在研发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国家一类新药。前期完成了LM49原料药合成工艺优化与中试放大,获得了质量均一的原料药样品。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开展LM49片剂处方与制备工艺研究,考察原料药粒径对片剂体外溶出度、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及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旨在筛选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均提高的片剂处方,为进一步LM49片剂中试放大奠定基础。方法与结果1、处方筛选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方法,以片剂硬度与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筛选辅料种类(包括微晶纤维素、淀粉、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滑石粉)、最佳用量。具体结果为:微晶纤维素加入比例为40.3%,淀粉加入比例为13.4%,羧甲基淀粉钠加入比例为8.0%,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比例为1.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比例为3.0%,滑石粉加入比例为1.0%;按照药典要求开展片重差异、脆碎度、硬度、崩解时限评价,获得LM49片剂初步质量报告。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考察粒径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45 min内,原料药粒径分别为5μm和10μm LM49片剂,在p H值1.0、4.5、6.8缓冲液及纯水中,累积溶出度为87.6%、94.4%、95.0%、95.0%(5μm粒径)和88.7%、91.9%、92.1%、90.8%(10μm粒径),均达到85%以上,5μm片剂溶出度高于10μm片剂。。2、比较5μm和10μm粒径的LM49片剂及原料药的小鼠经口急性毒性,测定LM49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与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5μm原料药LD50为4.3 g/kg,10μm原料药最大耐受量大于4 g/kg;5μm片剂LD50为3.7 g/kg,10μm片剂最大耐受量大于4 g/kg。结果表明,5μm和10μm LM49安全性均较好。3、建立LC-MS法定量测定血浆样品中LM49的方法,评价LM49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特征及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1)单剂量灌胃5μm粒径的45 mg/kg LM49片剂和原料药,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mg·h/L):11.10±3.94(片剂)和5.34±2.07(原料药);Cmax(μg/m L):1.73±0.88(片剂)和0.78±0.25(原料药),t1/2(h):7.89±4.13(片剂)和8.34±7.31(原料药),相对生物利用度:207.88%;单剂量灌胃10μm粒径的45 mg/kg LM49片剂和原料药,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mg·h/L):9.07±8.33(片剂)和5.33±1.34(原料药);Cmax(μg/m L):1.65±1.30(片剂)和0.67±0.10(原料药),t1/2(h):8.76±4.51(片剂)和7.66±1.46(原料药),相对生物利用度:170.04%;2)单剂量灌胃5μm粒径的90 mg/kg LM49片剂和原料药,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mg·h/L):12.67±6.11(片剂)和5.50±2.96 mg·h/L(原料药),Cmax(μg/m L):2.40±1.32(片剂)和0.87±0.22μg/m L(原料药),t1/2(h):6.92±4.35 h(片剂)和7.55±2.14h(原料药),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30.40%;3)单剂量灌胃5μm粒径的22.5 mg/kg LM49片剂或LM49原料药,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mg·h/L):3.91±1.63(片剂)和1.71±1.58(原料药),Cmax(μg/m L):1.01±0.53(片剂)和0.32±0.23(原料药),t1/2(h):7.98±4.49 h(片剂)和6.29±3.23(原料药),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29.19%。结论1、获得了LM49片剂的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2、制备了粒径为5μm与10μm的LM49两种片剂,相对于原料药,两种片剂的溶出度均明显提高,5μm片剂具有更高溶出度。3、建立了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LM49含量的LC-MS方法,获得药物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相对于原料药,5μm与10μm的LM49两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明显改善。5μm粒径的LM49片剂的AUC、Cmax、MRT、相对生物利用度均大于10μm粒径的LM49片剂,故宜选择5μm片剂及制备工艺为最终实验室工艺。4、本研究为片剂中试放大提供了科学依据。

龚燚婷[2](2021)在《药效导向的芪参益气滴丸活性成分生物药剂学属性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是一种根据药物的水溶解性及肠渗透性高低对药物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方法,可预测药物在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能,建立体内外相关联系,并以此为依据用于指导早期的药物设计、新药开发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已成为化药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性药物研发各阶段中的重要工具。然而,与化药的单成分环境不同,中药具备多成分的特点,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极可能影响活性成分的水溶解性及肠渗透性进而影响药效。因此,借鉴BCS理论基础,以吸收为核心,准确评价复方环境下活性成分水溶解性和肠渗透性及影响机制,建立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CMMBCS),有利于实际指导中成药制剂的剂型设计与改进,简化中药新药及仿制药的药效一致性评价,提高制剂的研发与利用。目前,CMMBCS研究仍存在两个研究瓶颈,一是中药具备多成分多药效的特征,如何准确筛选能够代表复方药效的活性成分;二是如何找到复方环境下活性成分BCS属性的变化规律及机制。鉴于临床药效是中药有效性评价的核心指标,本研究从中药复方药效出发,以药效为导向,建立“筛选-验证”相结合的活性成分研究模式,获取基于特定药效的复方活性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开CMMBCS研究,初步分析及探讨其在不同环境下溶解度与渗透性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遵循从简至繁的研究思路,本研究初步选择临床上具有明确药效的芪参益气滴丸作为研究载体。方法:通过文献收集芪参益气滴丸的入血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疾病蛋白”网络,获得复方产生抗心肌缺血药效的关键靶点和特征通路,并以此为依据获得抗心肌缺血潜在活性成分;建立芪参益气滴丸潜在活性成分定量检测分析方法,获得潜在活性成分在复方中的含量关系;建立H9C2心肌细胞糖氧剥夺(OGD)模型,以细胞活力为指标并综合考虑其成分结构特征、文献研究频次、含量、药典记载,明确复方抗心肌缺血活性成分;以细胞活力、LDH活力、CK活力为指标,综合评价混合药液对复方药效的等效性;通过经典摇瓶法和在体单向肠灌流法分别测定芪参益气滴丸活性成分在不同环境和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有效渗透系数;分析其在不同环境下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通过文献共收集芪参益气滴丸中18个入血成分,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OMIM等数据库收集了 407个成分靶点和672个疾病蛋白,利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蛋白”PPI网络,以Degree、Betweenness、Closeness值为筛选条件获得了 82个特征靶点,发现复方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一氧化氮生物合成、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功能,进而达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其中ALB、TNF、TP53、AKT1以及VEGFA是芪参益气滴丸药效网络中的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重新对单味药材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低氧应激通路HIF-1信号通路是黄芪、丹参、三七的共同信号通路能在低氧下能迅速被激活以保护心肌细胞。最终以“成分靶点-疾病蛋白PPI网络”和特征通路HIF-1信号通路的调控靶点为依据,初步确认芪参益气滴丸的潜在活性成分为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丹参素、迷迭香酸、原儿茶酸、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反式-橙花叔醇。(2)建立了芪参益气滴丸中12个潜在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隐丹参酮未检测到),对天士力集团11批不同批次的芪参益气滴丸进行含量测定,发现黄芪甲苷、丹参素、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反式-橙花叔醇为复方中的高含量成分((?)mg),原儿茶酸、芒柄花素、丹参酮ⅡA则是复方中的微量成分((?)<0.05 mg),它们的质量关系如下所示,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丹参酮ⅡA:反式-橙花叔醇=18:0.15:3:1:0.25:0.1:0.8:0.9:1.5:1.2:0.03:8。(3)采用缺氧液和三气培养箱,在5%CO2,94.2%N2,0.8%O2条件下成功建立了 H9C2心肌细胞OGD模型;依据细胞活性结果,综合考虑成分结构特征、文献研究频次、含量、药典记载,最终选择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芒柄花素、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丹参酮ⅡA、反式-橙花叔醇作为复方抗心肌缺血活性成分;制备低、中、高三种浓度的八成分混合培养液和芪参益气滴丸复方培养液,以细胞活力、LDH活力、CK活力为指标评价此8种成分对芪参益气滴丸药效的等效性,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混合培养液和复方培养液相比药效接近,基本无显着性差异,说明上述八种成分可作为芪参益气滴丸抗心肌缺血活性成分,进行后续的生物药剂学研究。(4)采用夹角余弦法分析对比单成分环境和复方环境下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芒柄花素、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丹参酮ⅡA、反式-橙花叔醇的溶解度趋势,发现相对于单成分环境,复方环境下各成分间的溶解趋势有显着的提高;在复方环境芒柄花素、黄芪甲苷、丹参酮ⅡA、反式-橙花叔醇的溶解度有的提升,其中芒柄花素、反式-橙花叔醇由低溶解度成分转变为高溶解度成分,复方中三七的皂苷类成分可能是其溶解度提升的主要因素。(5)采用在体单灌流法分析8个活性成分在低、中、高不同药物浓度下吸收参数的差异,发现原儿茶醛、芒柄花素、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在不同浓度下吸收参数Peff和Ka均无显着性差异,且其在肠的吸收量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故吸收机制应当属于被动扩散;丹参素和迷迭香酸的吸收参数、吸收量和药物浓度存在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其肠吸收存在自身浓度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反式-橙花叔醇的吸收参数高浓度低于中低浓度,说明成分的吸收存在饱和,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并可能存在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对比高浓度下8个活性成分在复方化境下和单成分环境下吸收参数的差异,发现丹参素、芒柄花素、黄芪甲苷的吸收无显着性差异,迷迭香酸、人参皂苷Rg1、反式-橙花叔醇在复方下的吸收参数有显着提升。反式-橙花叔醇是迷迭香酸、人参皂苷Rg1渗透性提高的因素,其促渗作用可能具有非特异性。结论:(1)本研究以药效为导向,综合网络药理学、液相定量分析和糖氧剥夺药理模型,建立了“筛选-验证”相结合的活性成分研究模式,初步确定芪参益气滴丸抗心肌缺血活性成分是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芒柄花素、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丹参酮ⅡA、反式-橙花叔醇。(2)采用“多层次差异比较法”开展芪参益气滴丸抗心肌缺血活性成分的CMMBCS研究,发现丹参素和迷迭香酸在复方下属于CMMBCS Ⅲ类成分,原儿茶醛、芒柄花素、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丹参酮ⅡA、反式-橙花叔醇则属于CMMBCS Ⅰ类成分。(3)复方中的三七皂苷类成分可增大芒柄花素、丹参酮ⅡA、反式-橙花叔醇的溶解度,复方中的辅料仅能增大芒炳花素的溶解度。复方中的反式-橙花叔醇能提高迷迭香酸、人参皂苷Rg1的渗透性;人参皂苷Rg1则能降低迷迭香酸、丹参酮ⅡA的渗透性。

梁晶[3](2021)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策略的丹参溯源及多元校正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中药质量监督及控制是保障临床疗效、人类健康以及整个制药行业稳步发展的关键。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以其独特的无需复杂样品前处理、快速分析等优势,可作为一种中药质量快速评价的有效工具。然而,中药化学组成与结构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等特征,针对复杂中药体系微量多组分的LIBS特征信息有效提取与分辨及精准分析仍然是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本论文从中药质量精准分析与智能评价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丹参为研究对象,从种植环境土壤、中药材以及制剂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基于LIBS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策略的丹参溯源及多元校正方法研究,期望为中药丹参质量的精准分析与智能评价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种植环境土壤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的重金属与营养元素定量分析的角度出发,建立基于LIBS技术与随机森林(RF)相结合的丹参种植土壤质量监控方法。(1)开展基于LIBS技术结合RF算法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考察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RF校正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探索RF校正模型预测能力随不同输入变量(全谱、特征波段、后向区间和变量重要性测量)的变化规律。在最优化的光谱预处理方法、输入变量及模型参数等条件下,建立基于土壤中Cu、Cr、Pb和Ni四种金属元素的RF校正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后向区间的RF校正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能,可以有效实现丹参种植土壤中Cu、Cr、Pb和Ni的准确定量分析(Cu:RMSE=8.0221μg/g;Cr:RMSE=6.0120μg/g;Pb:RMSE=1.7382μg/g;Ni:RMSE=1.2851μg/g)。(2)开展基于LIBS技术结合RF算法的土壤中营养元素(N、K、Ca及Mg)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利用五折交叉验证分别对预处理方法、输入变量及模型参数进行选择与优化,并基于最优化的RF校正模型对预测集土壤样本中四种营养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实现丹参种植土壤中N、K、Ca和Mg四种营养元素的准确定量分析(N:MRE=0.2677;K:MRE=0.1117;Ca:MRE=1.1744;Mg:MRE=0.2955)。因此,本章分别建立了一种基于LIBS技术结合RF的丹参种植土壤的重金属与营养元素定量分析方法,可为丹参种植土壤的精准监测与智能化评价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其次,以中药材丹参为研究对象,从产地判别与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的角度出发,建立基于LIBS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丹参质量评价方法。(1)开展LIBS结合粒子群优化(PSO)-核极限学习机(KELM)的丹参产地判别方法研究。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丹参产地进行无监督判别,然后建立基于全谱作为输入变量的KELM有监督判别模型,并探究不同变量选择方法(RF和PSO)对KELM判别模型的预测性能的影响。在优化的输入变量及模型参数下,分别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RF及KELM判别模型。结果表明,相比其它判别模型,PSO-KELM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能(判别准确率为94.87%);(2)开展基于LIBS结合LSSVM的丹参中三种重金属元素(Cu、Cd和Pb)定量分析方法研究。首先以全谱作为输入变量构建初始LSSVM模型,利用十折交叉验证考察不同预处理方法对LSSVM校正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并基于变量重要性测量(VIM)对LSSVM输入变量选择与优化。在最优化的预处理方法、输入变量及模型参数等条件下,分别构建偏最小二乘(PLS)、RF及LSSVM三种校正模型。结果表明,相比RF和PLS校正模型,VIM-LSSVM校正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能(Cu:RMSE=0.2908μg/g;Cd:RMSE=0.0543μg/g;Pb:RMSE=0.2274μg/g)。因此,本章分别建立了基于LIB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丹参产地判别和重金属定量分析方法,可为中药材丹参的产地智能溯源与质量综合评价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最后,以复方丹参片为研究对象,借助数据融合策略,建立基于LIBS-IR多谱融合(特征级)结合RF的复方丹参片质量评价方法。首先,利用归一化方法消除两种光谱强度量级之间的差异,并构建RF初始化判别模型;然后考察不同变量选择方法(变量重要性测量(VIP)和VIM)分别对基于LIBS和红外光谱(IR)光谱的RF判别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在最优化的输入变量下进行LIBS-IR光谱的特征级融合,并构建RF判别模型用于复方丹参片生产厂家判别。结果表明,相比基于VIM-LIBS和VIM-IR的RF判别模型,基于VIM-LIBS-IR的RF判别模型表现出最佳的预测性能(准确率=0.9333,否定率=0.9667,命中率=0.9619)。因此,本章建立了一种基于LIBS-IR特征级光谱融合技术结合RF的复方丹参片生产厂家判别方法,可为复方丹参片及其相关制剂的生产过程与市场监督提供新技术与新策略。

张彦如[4](2021)在《基于生物效价的紫丹参与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紫丹参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中药材,来源于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云南鼠尾草Salvia yunnanensis C.H.Wright的干燥根茎,有活血祛淤、解毒消肿、凉血消痈等临床功效。紫丹参在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最早记载可见于明代的《滇南本草》:紫丹参“一味可抵四物汤补血之功”。在各药品标准中收录的以紫丹参为制剂的成药有十余种,比如丹参益心胶囊、紫丹活血片、紫灯胶囊、舒心降脂片等,主要用来治疗月经不调、胸痹绞痛、骨伤、血瘀肿痛等疾病。目前紫丹参已纳入《云南省中药材标准》、《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等地方法规。紫丹参与丹参同属唇形科鼠尾草属药用植物,基原相近,临床功效也相似,故在我国云贵地区紫丹参与丹参常不作细分、混淆使用。那么这种代用是否合理,目前尚缺乏科学依据。为解决紫丹参与丹参的质量一致性问题,本研究拟从紫丹参与丹参的活血、抗炎功效入手,利用关联活性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选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抑制COX-2酶活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来评估紫丹参与丹参的生物活性。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丹参、丹参进行多组分化学表征分析,通过联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和生物活性评价建立综合考察紫丹参与丹参的质量一致性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以下几个部分:1.基于多组分化学表征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紫丹参、丹参10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合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对紫丹参与丹参的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测定结果显示,12批次紫丹参相似度在0.831-0.990之间,10批次丹参药材相似度位于0.990-0.999之间,符合指纹图谱对相似度的要求;化学成分含量方面,紫丹参以丹酚酸类成分为主,丹参以丹参酮类成分居多,含量差异明显。色谱峰面积主成分分析也显示,紫丹参与丹参按化学成分含量明显划分为两类,具有不同的化学特征。紫丹参与丹参在化学组分方面没有一致性。2.基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本研究以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指标,考察了溶剂DMSO体积分数、血浆离心力、药物浓度等因素,选择隐丹参酮为标准参照物,构建了基于抗血小板聚集的紫丹参、丹参活血效价测定方法。并运用此方法检测了12批次紫丹参、10批次丹参药材的活血生物效价,效价结果显示,紫丹参平均活血效价为667.25U/μg,丹参平均活血效价为1240.7U/μg,约是紫丹参平均活血效价的两倍。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丹参的活血效价显着优于紫丹参,两者在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1),即紫丹参与丹参在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方面没有一致性。3.基于抑制COX-2活性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选择COX-2作为活性靶点,以COX-2活性抑制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浓度的紫丹参、丹参对于COX-2活性的抑制作用,建立一种结合临床适应症的酶水平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不同批次紫丹参、丹参样品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发现两者均有很好的抑制COX-2活性的作用。紫丹参抑制COX-2平均效价为23.962U/mg,丹参抑制COX-2平均效价为28.202U/mg,两者效价数值大体相当。方差分析也表明紫丹参与丹参抑制COX-2生物效价没有显着性差异(P=0.1641),即紫丹参与丹参在抑制COX-2生物活性方面具有一致性。4.基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选择Caspase-1作为活性靶点,建立稳定的NLRP3炎症小体细胞模型。以NLRP3炎症小体细胞模型分泌Caspase-1的表达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批次紫丹参、丹参对NLRP3炎症小体的抑制作用,发现两者均有很好的抑制Caspase-1表达的作用。紫丹参抑制Caspase-1平均效价为15.245U/mg,丹参抑制Caspase-1平均效价为42.823U/mg,约是紫丹参平均效价的3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紫丹参与丹参抑制Caspase-1生物效价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即紫丹参与丹参在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方面没有一致性。综上,本研究以紫丹参与丹参的质量一致性为切入点,构建了关联活血、抗炎等临床功效的质量评价方法,探究紫丹参、丹参在发挥不同疗效时主要贡献活性成分,通过指纹图谱与生物效价进行相关性研究,从多个生物活性角度评价紫丹参与丹参的质量一致性。该方法为临床功效相似中药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在选定的3种生物活性方面,紫丹参与丹参的作用程度、活性高低存在差异,提示我们两者存在一致性的证据不足。

孙越[5](2021)在《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心可舒片质量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心可舒片(XKS)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种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使用效果颇佳,应用广泛。其共由五味中药组成,按照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君药为丹参,臣药为三七和葛根,佐药为木香,使药为山楂。其中,君药丹参在处方中是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药力居处方之首。对于现行丹参和XKS的质量研究中,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有效成分进行质量评价,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分析时间长,环境不友好等特点,不利于企业实际生产和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在中药的质量评价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产地的鉴别以及活性成分的定量,它能够快速无损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分析成本低、环境友好、多测量指标同时获得等优点。同时,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因其效率高、可现场检测、体积小、携带方便等优点备受关注,非常适合用于原料药采购的现场检测。随着NIRS的应用和发展,化学计量学已成为NIRS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并须不断发展。目前在对XKS和丹参的质量研究中,NIRS的应用仍然较少,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的预测结果能否与高精度仪器保持一致,模型建立不适用、失效,以及目前还未有将NIRS应用于像XKS一样的中成药的非侵入无损检测研究等等,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建立了基于NIRS对心可舒片及君药丹参的质量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和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在丹参质量评价中的对比分析研究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和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收集120份丹参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产地进行判别,两种仪器的模型均能得到比较满意的鉴别结果。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四种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预测的定量模型,四种活性成分分别是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酚酸B。所有成分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S)对验证集预测的相关系数(Rp2)均在0.93以上,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P)小,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3。而便携式近红外光谱(MicroNIRS)模型表现略差:大多数成分的Rp2值可以达到0.92,RPD值也高于3,但对于隐丹参酮预测稍差,可能与有限的样本数目有关。在对抗氧化活性的预测中,由于其参考值的测定可能受到反应的偶然性和实验操作的问题,采用了变量选择的方法来改善模型的预测效果,FT-NIRS模型的RPD值可以从3.3增加到4.1,而MicroNIRS模型在变量选择之后变得更差,可能由有限数量的光谱变量和低分辨率造成。通过对两种仪器的对比分析,本研究可为NIRS快速分析丹参药材质量提供有用的仪器选择和可达的准确性提供参考和依据。2.一种基于光谱相似度的针对未知待测样本的校正集和验证集样本划分方法提出了通过选择与待测样本光谱数据更相近的样本作为校正集和验证集的样本划分方法,用欧氏距离或马氏距离来评估光谱相似度。这种样本选择方法更适合实际应用中对未知待测样本的检测,同时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预测精度。此外,还对校正集样本数目进行了优化,避免异常样本对模型的影响。以丹参和公开玉米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集为研究对象,与KS法(Kennard-Stone)和SPXY法(sample set partitioningbased onjointx-y distances)两种经典的样本选择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未知待测样本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样本集,并具有优于KS和SPXY方法的预测性能,并且当模型无法覆盖待测样本导致预测结果不准确时,这种算法可用于模型的更新和维护。3.心可舒片非侵入式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研究分别建立带铝塑包装XKS片剂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葛根素和丹酚酸B的PLS定量模型,比较不同预处理对模型的优化作用。同时,通过稀释或添加对照品配制不同浓度的XKS溶液,建立XKS溶液的各成分定量模型,相对于带铝塑包装的片剂模型,溶液模型的各成分预测效果可得到明显提升,可能与溶液均一稳定的性质有关,并且用于建模的溶液有更广的浓度范围。以丹参素钠为例,通过斜率截距法(SBC)关联片剂和溶液的模型预测值,提升带铝塑包装片剂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并用于非侵入式快速无损检测XKS片剂质量。

吴文婷[6](2021)在《基于粗粒化分子动力学的载葛根素聚合物混合胶束的设计及其递药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中许多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因水溶性或渗透性差,或者半衰期短等,导致生物利用度低而使应用受到限制。自组装聚合物混合胶束(Polymeric Mixed micellar system,PMMs),不仅能较好地增溶药物或促进口服吸收,也可延长药物体内滞留时间,为药物提供了口服制剂研究的新方向。然而,目前PMMs的递药行为仍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该剂型的设计与开发,当务之急是要对PMMs的载药行为及转运行为进行深入阐释。我们认为,PMMs的载药行为研究应包括对其自身的自组装行为研究及其载药后的空间分布对载药性能的影响研究,而其转运行为是指胶束粒子以完整形态穿过细胞的过程。但由于PMMs的自组装行为、介观尺度的三维结构、微区信息及其内部分子的空间分布等缺乏准确表征技术,且常规荧光探针标记难以分辨完整的胶束粒子和从载体释放出来的自由荧光集团的荧光,给相关研究带来了困难。因此,选用有效的技术分析PMMs的载药行为及恰当的探针跟踪完整粒子的细胞转运过程,从而科学阐释PMMs的递药行为,并揭示其在增强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及提高药效的贡献,对进一步拓展PMMs在中药口服递药领域的应用有着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基于Martini力场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技术(Coarse-grained Molecular Dynamics,CGMD)模拟由聚合物Pluronic F127及Solutol HS15组成的不同聚合物(FS)配比下的FS/PMMs的动态载药行为,选用ACQ探针跟踪不同FS配比的PMMs完整粒子的细胞转运全过程,以期阐释FS/PMMs的递药行为(载药行为与转运行为)在FS/PMMs粒子改善中药有效成分的药动学与药效学方面的作用,并设计出适于模型药物葛根素(puerarin,PUE)的口服FS/PMMs体系。主要内容及要点如下:1.采用CGMD技术结合试验验证研究了FS/PMMs体系的自组装动力学过程,考察了不同FS配比下形成的FS/PMMs粒子介观尺度的三维结构及其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疏水作用驱动下,不同FS配比体系形成的结构有所不同,即低FS配比的体系会形成以HS15子簇为内球及F127分子链为线圈的“线圈绕球”似的胶束,且HS15子簇内部为HS15分子疏水链构成的强疏水区;高FS配比体系会在F127分子的“粘合+包裹”双重作用下形成“球中球”状的多室结构,其内部有较多的由F127疏水链与HS15亲水链构成的“次级疏水区”。此外,高FS配比体系形成的聚集体通常更为紧实,而低FS配比体系得到的聚集体结构更松散。该部分的研究很好地从介观尺度阐释了FS/PMMs体系的自组装行为与粒子内部微区特点及自身结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2.在上一章节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投药浓度下的不同疏水程度的药物在FS/PMMs内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药物分布对载药性能(增溶效果、载药稳定性及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物在FS/PMMs内的分布服从“相似相载”的规律,即疏水性相对更弱的PUE会倾向于分布在疏水性相对较弱的“次级疏水区”,而疏水性强的药物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更偏好分布于HS15子簇内部的强疏水区。我们将药物偏好分布的区域称为“舒适区”。研究还发现,药物分布是影响胶束体系的载药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当更多的药物分子分布在“舒适区”时,其载药稳定性好;当投药浓度过高,部分药物则会分布在“非舒适区”,此时载药稳定性会降低;而当合理共载两种不同疏水性药物时,如PUE与大豆苷元(Daidzein,DAZ),因区域竞争而使药物分子会被更多地分布在各自的“舒适区”,反而能提高载药稳定性。此外,还发现,在体系的瞬时增溶效果方面,药物分布及体系配比对其并无明显影响;而药物分布却是药物释放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当药物分布的“舒适区”是靠近最外层时,体系自身的结构稳定性及载药分布会共同影响药物释放率。该部分研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PMMs分子空间分布与载药性能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还为实现中药功效成分“自洽”共载提供了理论依据。3.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包载PUE的不同FS配比的FS/PMMs体系(System-I-PUE及System-II-PUE),通过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发现,与PUE混悬液相比,System-I-PUE促药物肠吸收效果显着,而System-II-PUE无显着差异,表明不同FS配比下的完整胶束粒子的细胞转运机制有所不同。因此,采用包载了具有灵敏水淬灭性的探针P4的FS/PMMs跟踪不同FS配比制备的胶束完整粒子在Caco-2细胞的转运过程,研究表明FS配比不同会使其内吞途径有所不同,低FS配比体系,即System-I的胶束粒子进入细胞过程中网格蛋白结构和小窝蛋白/脂筏结构介导的内吞过程占了主要位置,而System-II胶束粒子则是巨胞饮介导的内吞在Caco-2细胞摄取过程中的作用强度突出;摄取进入Caco-2细胞内的FS/PMMs粒子,无论System-I还是II,均主要分布在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囊泡、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然而System-II被溶酶体酸化降解的概率会更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胶束的转运量。该部分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完整胶束粒子细胞转运过程的认知。4.通过体内药动学实验研究不同FS配比的FS/PMMs对PUE的药动学的影响,即System-I-PUE及System-II-PUE的药动学。结果表明,System-II的高载药稳定性能有效延长PUE的体内滞留时间,而System-I-PUE完整粒子的高细胞转运量能显着提高血药浓度,由此可见不同FS配比下的FS/PMMs有着不同的改善药动学的效果。此外,以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为模型,考察了载药胶束System-II-PUE干预血压的效果,发现其具有优于葛根素混悬液的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效果,表明除了提高血药浓度外,延长PUE的体内滞留时间也能改善其药效。该部分研究不同FS配比的胶束体系表现出的载药性能与促肠吸收效果均不同,使得它们在改善药物的体内药动学数据上表现有所不同。综上,PMMs的自组装行为的不同会引起粒子三维结构、内部微区特性及结构稳定性上的差异;PMMs内药物分子的空间分布可能存在着疏水性“相似相载”的规律;药物分布会直接影响胶束的载药性能,尤其是载药稳定性及其体外释放;PMMs完整粒子的细胞转运特性受到聚合物配比的影响,进而影响促药物肠吸收的效果;载药稳定性及促肠吸收效果的不同会引起不同药动学参数的改变,且有针对性的参数改善通常在药效上也会体现出相应的改善作用。由此可见,PMMs递药行为的不同会对药物的药动学参数与药效产生直接影响。

惠西珂[7](2021)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抗菌的作用,临床对治疗手足口病、支气管炎、咽炎、腮腺炎、扁桃腺炎等疾病具有显着疗效,是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成方制剂。因为组成该制剂的单味药材产地众多,存在质量差异大、良莠不齐的现象,原药材质量的好坏对该方制剂的疗效影响很大,而许多研究人员对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药理药效以及制剂中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较多,但综合多种指标评价一味药材质量的优劣相对较少,对中药资源进行评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该制剂的原料药进行资源评估,从而制订一套稳定、可行、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为企业筛选出质优、供应稳定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种植基地,建立原药材的质量标准,制订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至关重要。本文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4味中药材为研究对象,以现行药典为基础增加多种质控指标对各药材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并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体系,对各药材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保证药材质量的均一性、优质性与稳定性。此外,针对苦地丁基原植物混杂及采收标准不一的状况,本研究分别建立ITS2序列的DNA分子鉴定方法和HPLC指纹图谱方法用于鉴别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并研究了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通过对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和黄芩四味药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并结合现代研究筛选出的道地产区以及合作企业的种植基地进行走访调研,完成了包括原料药的预计消耗量、预计可获得量、潜在风险、质量分析与评价、可持续利用和稳定质量措施六个方面的药材评估。质量分析与评价部分主要是以2020版《中国药典》为基准,对收集的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综合考虑各药材质量与产量关系,评估结论如下:1、蒲公英:将陕西省渭南市的3个蒲公英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蒲公英原料药,考虑到不可控因素,将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的蒲公英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以备不时之需。2、苦地丁:将河北安国的苦地丁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苦地丁原料药,将江苏新北的苦地丁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3、板蓝根:将甘肃张掖市民乐县的板蓝根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板蓝根原料药,将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的板蓝根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4、黄芩:将内蒙古赤峰市牛家营子镇的黄芩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黄芩原料药,将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黄芩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四味药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能够有效防范潜在风险,预计消耗量接近预计可获得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的风险较低。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质量评价与分析通过对各产地采集的样品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筛选出质优、稳定性好的种植基地,并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蒲公英:薄层鉴别研究中,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咖啡酸指标,建立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咖啡酸、菊苣酸以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的薄层鉴别方法。增加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以及醇溶性浸出物的检测项目并在所得数据基础上建立企业质控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蒲公英指纹图谱,以菊苣酸为参照峰,确定了 14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苦地丁: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检测项目并制定企业质控标准,并将药典浸出物含量标准提升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苦地丁指纹图谱,以紫堇灵为参照峰,确定了 15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紫堇灵、乙酰紫堇灵和二氢血根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板蓝根: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板蓝根指纹图谱,以(R,S)-告依春为参照峰,确定了 10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黄芩: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黄芩指纹图谱,以黄芩苷为参照峰,确定了 14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三、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的鉴别研究基于ITS2序列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DNA分子鉴定:通过对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和其同属植物的ITS2序列鉴定与分析,总DNA提取、PCR扩增、测序成功率为100%,说明ITS2对于地丁草与其同属植物的鉴别完成率好,适用性强。基于对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ITS2序列的序列长度、GC含量、K2P遗传距离以及种间变异位点分析,可有效地鉴别出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通过对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进行特征图谱的建立,夏天无、黄堇、珠果黄堇和巴东黄堇与地丁草的相似度较高,共有峰较多,化学成分较相似。泾源紫堇中紫堇灵和乙酰紫堇灵的含量远远高于地丁草。四、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在对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中可以得出,紫堇灵成分在任一产地的地上部位含量均明显高于地下部位的含量;乙酰紫堇灵在苦地丁地上、地下部位差异性没有紫堇灵大,但地上部位普遍比地下部位含量高;二氢血根碱在苦地丁中的含量相对于紫堇灵、乙酰紫堇灵低,但在地下部位的含量远远高出地上部位,邳州产地的二氢血根碱在地下部位的含量最高,甚至高于其含有的紫堇灵含量。苦地丁中的3种生物碱类成分无论在地上部位还是地下部位,在5月中下旬达到峰值,考虑到量-效比的关系,认为苦地丁的最佳采收期为5月中下旬。

丁永胜[8](2020)在《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因其有着活血止血双向作用的特性,在医疗保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质量评价方法是控制中药质量、保障药物疗效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越来越深入,解决了三七质量控制中的大部分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尚未解决,如:因三七有效成分群尚未完全明确,现建立的以化学成分含量为依据的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完全反映三七真实药效;以传统性状特征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缺乏系统的现代化学及药理学数据支撑。通过前期研究及文献查阅了解到三七活血有效成分主要为三七总皂苷,而三七总皂苷具体组成尚未完全阐释清楚,三七总皂苷含量与三七性状特征之间的关系也无统一定论,因此,仅以几个三七皂苷单体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以三七性状特征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缺乏科学依据。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收集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以活血功效为切入点,利用谱-效相关法深入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以三七有效成分群含量为依据,结合三七谱-效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能够反映三七真实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以活血药效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方法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收集范围,采取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及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三七种植资源分布和市场销售的情况并收集产地信息明确的三七样品,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所收集到的三七样品,为后续研究做准备。2三七药物谱研究取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有目的地制备谱图差异明显的14批次三七样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提升仪器分析检测化学成分的能力,建立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得到三七的药物谱。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采用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观察具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的影响,初步评价14批次三七活血作用强弱。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测具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对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脑体指数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三七活血作用强弱。最终得到三七抗毛细管凝血时间药效谱和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谱。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分别计算大鼠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的综合药效指标、三七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将药物谱分别与单一药效指标和综合药效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三七的抗毛细管凝血有效成分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有效成分群和三七活血作用的有效成分群。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采用HPLC法检测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含量,通过灰色关联法结合活血有效成分群各指标药效系数,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三七质量,并依据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设置商品规格等级阈值,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三七质量评价及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结果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三七种植地主要分布于云南文山州、红河州和玉溪地区,广西仅德保、坡洪等地有少量种植。市场销售三七主产于云南,集散于文山。本研究共收集到50批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样品,对所收集到的样品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三七70%乙醇提取物干膏,发现所收集到的50批次三七样品出膏率范围为24.41%~50.31%,说明各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或种类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后续实验研究材料。2三七药物谱研究通过对14批次三七进行HPLC分析,建立了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 23个共有成分,指认了其中 12 个成分(N-R1、G-Rg1、G-Re、20(R)N-R2、G-Rg2、G-Rh1、G-Rb1、G-Rc、G-Rb2、G-Rd、N-Ft1、20(R)G-Rh2),均为皂苷类化合物。对已指认的 12个共有成分和11个未指认成分分别进行定量及半定量分析,获取了三七的药物谱。14批次三七12个共有皂苷类成分含量分别在0.61%~1.29%、3.90~5.90%、0.42%~1.23%、0.06%~0.11%、0.21%~0.61%、0.14%~0.27%、1.82%~3.70%、0.03%~0.07%、0.08%~0.21%、0.75%~1.30%、0.03%~0.15%、0.04%~0.15%范围内。以上结果说明14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继续进行后续实验研究。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4批次三七的活血效果确实存在显着性差异。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显示,14批次三七凝血时间范围为59.17~97.08 s,与空白组比较均可显着延长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实验结果显示,14批次三七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及脑体指数范围分别为5.87%~32.08%、79.76%~81.45%、0.59%~0.66%,14批次三七给药组各药效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为谱-效相关法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提供了丰富的药效学信息。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建立了三七的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和活血作用综合药效谱。药物谱-抗毛细管凝血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20个化合物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1、G-Rb2和G-Re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贡献度最高,(R)N-R2、G-Rh1对该指标有明显的负向作用。药物谱-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17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梗死面积起正向作用;15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失水率起正向作用;9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体指数起正向作用。药物谱-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8个成分对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2、G-Rc、G-Rd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贡献度最大,(R)N-R2、G-Rh1、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负向作用。药物谱-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7个化合物对活血综合药效指标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学成分中,G-Rb2、G-Rc、G-Rd、N-R1、G-Rb1五种成分对三七活血作用所作贡献较大,G-Rh1、(R)N-R2、N-Ft1对三七活血作用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无论体外、体内实验G-Rh1、(R)N-R2均对三七活血指标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综合药效也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说明G-Rh1、(R)N-R2、N-Ft1可能存在潜在的促凝作用。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构建利用HPLC法对50批次三七进行了活血有效成分的定量/半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成功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建立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50批次三七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范围为0.4170~0.5210,相对加权关联度越大,三七质量越优。人为设置三七商品等级相对加权关联度阈值,初步将50批次三七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相对加权关联度≥ 0.5000;Ⅱ级:0.5000>相对加权关联度≥ 0.4600;Ⅲ级:0.4600>相对加权关联度≥0.4200;Ⅳ级:0.4200>相对加权关联度),检测的50批三七中Ⅰ级8批次,Ⅱ级14批次,Ⅲ级26批次,Ⅳ级2批次。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谱-效相关的三七活血作用有效成分群的快速筛选方法,为全面揭示三七有效成分群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中药材有效成分群的辨识提供了借鉴。2.首次采用熵值法综合体外、体内活血药效指标,利用谱-效相关法明确了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为三七质量评价研究、临床合理使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3.以有效成分的药效系数为权重、含量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能够反映三七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为三七及其他多指标成分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郑彤彤[9](2020)在《仿制药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的研究开发》文中提出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在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药物对比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原研产品面临专利到期,国内仿制药工艺开发也未见报道,因此计划开发与原研药品具有等效性的仿制药产品用于国内市场的申报注册。本文对原研对照品的外观形状的理化性质、处方组成、溶出曲线等进行研究,确认原研对照品为浅黄色圆形薄膜衣片,自研产品需与原研片保持相同的尺寸及外观,无刻痕;确认原研对照品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曲线行为,原研片溶出迅速,4种介质中15分钟溶出度均接近85%,无明显pH值依赖性,选用0.1M HC1为区分性介质。对原料药进行了性质研究,确定琥珀酸索利那新为高溶解性、高渗透性的活性成分,属于BCS I类。通过原料药的降解实验、影响因素实验、稳定性实验确定索利那新对氧化条件或碱性合并氧化条件较不稳定,容易发生降解;对单纯酸、碱、高温、高湿、光照以及闭光条件均非常稳定。辅料相容性实验表明选定的辅料包括预胶化淀粉、单水乳糖、羟丙甲纤维素、聚维酮K30、BHT、柠檬酸、硬脂酸镁、欧巴代03B620030与原料药的相容性理想,可以用于后续的产品处方开发。在处方设计、处方筛选过程中,分别进行了不同粘合剂、润湿剂、抗氧剂、润滑剂筛选及用量的考察、包衣粉用量的考察,最终确定了产品的处方:内制粒部分:68.32%单水乳糖、12%预胶化淀粉、8%聚维酮K30,抗氧剂0.02%BHT和1.33%无水枸橼酸,异丙醇作为湿法制粒的润湿剂;外制粒部分:1%硬脂酸镁,6%聚维酮K30;使用欧巴代03B620030/03B640020 包衣。在此基础上,对自研产品进行小试规模的工艺开发,对湿法制粒溶剂用量、湿法制粒时间、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晶型稳定性等逐一考察,各项质量指标符合目标产品的质量要求,确定了小试的最佳工艺参数:异丙醇加入量:48g/5000片~53g/5000片,额外制粒时间:120s,干燥时间:1.5小时(90分钟)或以上,筛网孔径:φ0.8mm,片硬度:6kp(4—8kp)。小试工艺开发成功后,根据工艺参数的放大原则,拟定了放大工艺,并对放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属性进行研究,包括制粒过程中LOD均匀性,流化床干燥过程、整粒干颗粒、颗粒混合、压片硬度、压片速度、压片工艺稳定性、包衣过程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批次的关键质量指标均符合预定的可接受标准,验证了拟定放大工艺的可行性。最后,对最终获得的自研产品与原研产品进行了 4种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的对比、有关物质的对比及制剂晶型的对比,对比结果显示,4种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均相似,自研产品的特征杂质、总杂质均较原研产品偏低,晶型一致。结果表明自研的琥珀酸索利那新片与对照制剂质量一致。

房静[10](2020)在《坎地沙坦酯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自制坎地沙坦酯片的处方及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合理的处方和科学的生产工艺;建立有关物质、溶出度和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初步考察制剂稳定性,通过质量对比,以期达到自制片剂与进口原研片剂“必洛斯”体外药学一致性的目的。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自制坎地沙坦酯片的处方设计及工艺优化,第二部分是自制坎地沙坦酯片的质量控制研究,第三部分为自制坎地沙坦酯片的稳定性初步考察。在广泛阅读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坎地沙坦酯片进行了合理的处方设计。通过对参比制剂“必洛斯”的处方、辅料、相关物质及溶出行为等进行分析,通过原料药与辅料相容性考察、原料与PEG6000混合方式考察、附加剂用量考察、湿法制粒研究,通过自制坎地沙坦酯片与原研药溶出行为、有关物质等方面的比较,来考察所采用的工艺参数,最终确定处方及生产工艺。通过对鉴别、含量测定、含量均匀度、溶出度及相关物质检查等分析方法的筛选和验证,建立了准确可靠的自制坎地沙坦酯片质量控制方法。通过稳定性考察,获得初步的稳定性数据,为自制坎地沙坦酯片的质量控制、包装、储运条件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结果确定了自制品(8 mg)的处方:坎地沙坦酯8 mg,预胶化淀粉30 mg,乳糖79 mg,PEG 6000 6 mg,HPMC(E5)4 mg,硬脂酸镁0.6 mg,CCNa 3 mg,30%乙醇适量(约12μL)。确定了自制品的制备工艺。预处理:采用漩涡振荡筛将除PEG6000外的辅料过80目筛;混合:按处方量称取乳糖、预胶化淀粉、羟丙甲纤维素于卧式快速搅拌制粒机中混合均匀,得混合物1,再按处方量称取PEG6000加入适量30%乙醇溶液中搅拌均匀使溶解,然后将处方量坎地沙坦酯原料缓缓加入PEG6000的30%乙醇溶液中,采用高速均质机以5 kr/min速度剪切3~5 min,得混合物2,向混合物1中加入混合物2,于卧式快速搅拌制粒机中混合均匀;制粒:于摇摆颗粒机过24目筛制粒;干燥:将所得颗粒在50℃循环热空气下干燥,干燥终点控制在含水量3%;整粒:将干颗粒于摇摆颗粒机以24目过筛;总混:按处方量加入硬脂酸镁和CCNa,并于三维混合机中混匀;压片:照质量研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中间体含量,计算理论片重。按照计算的片重在室温下压片,片重差异范围±5%。确定采用HPLC法对坎地沙坦酯片进行了鉴别。采用HPLC法对坎地沙坦酯片的溶出度、含量及有关物质等进行了测定,建立了自制片质量标准,各考察项目均符合标准。稳定性试验的初步考察结果显示自制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本研究确定了自制坎地沙坦酯片的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并初步考察了自制片的质量和稳定性。自制坎地沙坦酯片达到了与原研药“必洛斯”体外药学质量的一致性,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学一致性要求。

二、Contents of four active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commercial crude drugs and preparations of Danshen (Salvia miltiorrhiz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ntents of four active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commercial crude drugs and preparations of Danshen (Salvia miltiorrhiza)(论文提纲范文)

(1)抗糖尿病肾病候选药物LM49片剂制备工艺及体内外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LM49 片剂处方工艺的硏究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材料
    2.实验方法
        2.1 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2.2 压片方法的选择
        2.3 辅料的筛选及处方优化
        2.4 片剂的质量检测
        2.5 两种粒径的 LM49 片剂溶出度的比较
    3.实验结果
        3.1 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3.2 LM49 湿法制粒压片辅料种类筛选结果
        3.3 LM49 湿法制粒压片辅料组分比例筛选结果
        3.4 处方工艺优化结果
        3.5 LM49 湿法制粒压片质量评价
        3.6 两种粒径的 LM49 片剂溶出度的测定结果
    4.讨论
        4.1 辅料对处方优化的影响
        4.2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4.3 SDS加入对溶出度的影响
        4.4 不同介质对LM49 片剂溶出的影响
    5.小结
第二章 LM49 片剂的急性毒性研究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动物
    2.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2.2 小鼠生存状态观察
    3.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4.小结
第三章 灌胃给予LM49 片剂的大鼠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动物
    2.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质谱条件
        2.3 标准溶液及工作液的配制
        2.4 生物样品处理
        2.5 方法学验证
        2.6 数据处理
    3.实验结果
        3.1 专属性
        3.2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和最低定量限
        3.3 精密度和准确度
        3.4 稀释可靠性
        3.5 提取回收率
        3.6 稳定性
        3.7 药时曲线与药动学参数
    4.讨论
        4.1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
        4.2 微量定量的仪器选择
        4.3 方法学考察
        4.4 色谱与质谱条件的选择
    5.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天然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药效导向的芪参益气滴丸活性成分生物药剂学属性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1 化学药品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研究进展
        2 中药相关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研究进展
        3 BCS的分类依据及常用的吸收参数
    第二节 芪参益气滴丸研究进展
        1 芪参益气滴丸化学成分检测研究进展
        2 芪参益气滴丸化学成分BCS研究进展
        3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肌缺血研究进展
    第三节 心肌缺血体外细胞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1 心肌细胞来源
        2 糖氧剥夺模型构建方法
        3 糖氧剥夺模型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
实验部分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筛芪参益气滴丸潜在活性成分
        1 资料与软件
        2 方法
        3 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芪参益气滴丸潜在活性成分定量测定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糖氧剥夺模型明确芪参益气滴丸活性成分
        第一节 芪参益气滴丸活性成分的重筛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3 结果
        第二节 芪参益气滴丸活性成分的等效性验证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3 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芪参益气滴丸活性成分生物药剂学研究
        第一节 芪参益气滴丸活性成分溶解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芪参益气滴丸活性成分渗透性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策略的丹参溯源及多元校正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
        1.2.1 LIBS技术基本原理
        1.2.2 LIBS技术的分类
        1.2.3 LIBS技术的最新进展
    1.3 红外光谱技术
        1.3.1 IR技术基本原理
        1.3.2 红外光谱仪的分类
        1.3.3 红外光谱的最新进展
    1.4 光谱融合技术
    1.5 化学计量学
        1.5.1 化学计量学起源与发展
        1.5.2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预测模型性能提升策略
    1.6 LIB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在中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第二章 LIBS结合化学计量学的丹参种植土壤评价方法研究
    2.1 基于LIBS技术结合RF算法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方法
        2.1.1 材料和方法
        2.1.2 结果与讨论
        2.1.3 小结
    2.2 基于LIBS技术结合RF算法的土壤中营养元素定量分析方法
        2.2.1 材料和方法
        2.2.2 结果与讨论
        2.2.3 小结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IBS结合化学计量学的丹参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3.1 LIBS结合PSO-KELM的丹参产地判别方法研究
        3.1.1 材料和方法
        3.1.2 结果和讨论
        3.1.3 小结
    3.2 基于LIBS结合LSSVM的丹参中三种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方法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2.3 小结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IBS结合RF的复方丹参片生产厂家判别方法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收集与制备
        4.1.2 LIBS光谱采集
        4.1.3 红外光谱采集
        4.1.4 LIBS和 IR光谱融合技术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复方丹参片的LIBS分析
        4.2.2 复方丹参片的红外分析
        4.2.3 基于LIBS-IR数据融合的复方丹参片厂家判别分析
        4.2.4 三种RF判别模型预测性能对比
    4.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全文工作总结
    2.下一步工作计划
    3.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生物效价的紫丹参与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中药质量评价模式的问题与出路
    1.2 紫丹参研究进展
    1.3 本课题总体研究思路
第二章 基于多组分化学表征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抑制COX-2 活性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抑制NLRP3 炎症小体活性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探究紫丹参、丹参整体化学表征方法
    6.2 建立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紫丹参与丹参生物效价一致性评价
    6.3 建立基于抑制 COX-2 活性的生物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紫丹参和丹参生物效价一致性评价
    6.4 建立基于抑制 NLRP3 炎症小体活性的生物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紫丹参和丹参生物效价一致性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心可舒片质量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1.1 原理及特点
        1.2 在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2 中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2.1 色谱法
        2.2 光谱法
    3 化学计量学的发展
        3.1 预处理方法
        3.2 样本集划分方法
        3.3 光谱变量的选择方法
        3.4 建模算法
    4 心可舒片
        4.1 心可舒片概述
        4.2 心可舒片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4.3 丹参概述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5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和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在丹参质量评价中的对比分析研究
    1 材料
        1.1 样品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近红外光谱的采集
        2.2 一级数据的测定
        2.3 光谱处理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3.2 一级数据测定结果
        3.3 异常样本剔除结果
        3.4 产地鉴别结果
        3.5 活性成分PLS定量模型
        3.6 抗氧化活性的校正模型
        3.7 两种仪器在相同的校正集和验证集下的性能比较
    4 结论
第三章 一种基于光谱相似度的针对未知待测样本的校正集和验证集样本划分方法
    1 材料
        1.1 样品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数据集
        2.2 KS方法
        2.3 SPXY方法
        2.4 提出的FS方法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丹参近红外光谱数据集的结果
        3.2 玉米近红外光谱数据集的结果
    4 结论
第四章 心可舒片非侵入式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1 材料
        1.1 样品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和软件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2 一级数据的测定
        2.3 近红外光谱的采集
        2.4 校正集和验证集的划分
        2.5 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2.6 斜率/截距法原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含量测定结果
        3.2 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3.3 PLS模型的建立
        3.4 SBC方法用于片剂模型预测值的校正
    4 结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和专利
附录1 丹参样本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附录2 丹参样品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附录3 心可舒片含量测定色谱图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基于粗粒化分子动力学的载葛根素聚合物混合胶束的设计及其递药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CGMD技术的FS/PMMs的载药行为研究
    第一章 不同FS配比的FS/PMMs的自聚集行为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不同FS配比FS/PMMs自聚集行为的CGMD模拟
        2.2 不同配比FS/PMMs自聚集行为的验证
        3 结果与讨论
        3.1 FS/PMMs的自聚集行为模拟
        3.2 溶剂可及面积(SASA)与回转半径(R_g)分析
        3.3 聚集过程的能量分布图
        3.4 PUE的方法学考察
        3.5 FS/PMMs的结构表征
        3.6 FS/PMMs的动态稳定性考察
        3.7 FS/PMMs的载药稳定性分析
        3.8 FS/PMMs疏水微区的形成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载药FS/PMMs的空间分布与载药性能的关联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药物疏水性及投药浓度对载药分布的影响
        2.2 载药分布对FS/PMMs体外载药性能的影响
        2.3 共载PUE_DAZ-FS/PMMs的制备及表征
        3 结果与讨论
        3.1 药物疏水性及投药浓度对FS/PMMs内的空间分子分布的影响
        3.2 FS/PMMs内空间分布对载药性能的影响
        3.3 共载药物的FS/PMMs体系性能研究
        4 本章小节
第二部分 不同配比FS/PMMs的整体细胞转运行为研究
    第三章 不同FS配比的PUE-FS/PMMs的肠吸收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 方法
        2.1 不同FS配比的PUE-FS/PMMs的肠吸收液的配制
        2.2 肠灌流液中 PUE 的 HPLC 条件的确定和方法学考察
        2.3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试验
        3 结果与讨论
        3.1 肠灌流液中葛根素方法学考察结果
        3.2 在体肠吸收试验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FS配比的FS/PMMs整体粒子在Caco-2 细胞中的转运行为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P_4-FS/PMMs的制备及表征
        2.2 P_4-FS/PMMs 的细胞毒理学研究
        2.3 ACQ探针P_4的浓度选定
        2.4 P_4-FS/PMMs 的转运行为研究
        3 结果与讨论
        3.1 FS/PMMs的形态完整性考察
        3.2 ACQ探针P_4的荧光淬灭灵敏性
        3.3 细胞生存能力分析
        3.4 P_4-FS/PMMs中ACQ荧光探针P_4浓度考察
        3.5 FS/PMMs 在Caco-2细胞中的转运特性研究
        4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FS/PMMs的递药行为对药物口服效果的影响
    第五章 PUE-FS/PMMs药动学评价及药效学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不同FS配比的PUE-FS/PMMs的大鼠体内药动学考察
        2.2 PUE-FS/PMMs的药效学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3.1 PUE-FS/PMMs的药动学结果
        3.2 PUE-FS/PMMs对 SHR大鼠血压的干预作用
        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葛根素口服给药的药剂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PUE的详细参数信息
    附录2 DTX的详细参数信息
    附录3 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历

(7)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蒲公英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二节 苦地丁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苦地丁的鉴别研究
        4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节 板蓝根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四节 黄芩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五节 中药资源评估研究进展
        1 思路与方法
        2 中药资源评估现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蒲公英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蒲公英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4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蒲公英质量评价
        5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蒲公英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蒲公英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第三章 苦地丁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苦地丁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杂质、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苦地丁药材质量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的鉴别研究
        1 基于ITS2序列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DNA分子鉴定
        2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果分析
        4 讨论
    第四节 苦地丁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苦地丁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第四章 板蓝根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板蓝根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板蓝根药材质量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板蓝根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板蓝根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第五章 黄芩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黄芩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黄芩药材质量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黄芩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黄芩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三七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 皂苷类成分
        2 氨基酸和蛋白质类成分
        3 黄酮类成分
        4 糖类成分
        5 挥发性成分
        6 微量元素
        7 其他成分
        8 小结与展望
    综述二 三七活血功效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在外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3 在脑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4 在骨伤、外科类疾病中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综述三 活血药物药理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体内活血药理模型
        2 体外活血药理模型
        3 小结与展望
    综述四 三七活血药效物质基础及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 三七活血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2 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第一节 广西、云南两省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
        1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实验样品的制备
        1 三七谱-效相关研究实验样品的制备
        2 灰色关联分析实验样品的制备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七药物谱的构建
        第一节 三七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14批次三七指纹图谱中共有成分的定量及半定量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第一节 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实验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三七对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第一节 药物谱与毛细管凝血实验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药物谱与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药物谱与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三七质量
        第一节 50批次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一 全文总结
        1 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
        2 三七药物谱的获取
        3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4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5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6 小结
        7 展望
        二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仿制药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的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膀胱过度症(OAB)及琥珀酸索利那新在治疗上的优势
    1.2 原研药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的基本信息
    1.3 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原研对照品研究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理化性质
        2.2.2 处方组成
        2.2.3 溶出方法开发及溶出曲线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原研片卫喜康~(?)的理化性质
        2.3.2 原研片卫喜康~(?)的处方组成
        2.3.3 溶出方法开发及溶出曲线
        2.3.4 目标产品质量概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研品处方开发
    3.1 原料药的性质研究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 辅料的相容性研究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处方变量的初始风险评估
    3.5 处方筛选试验
        3.5.1 材料
        3.5.2 方法
        3.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6 处方变量的风险评估更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艺开发
    4.1 生产工艺路线的选择
    4.2 生产工艺的初始风险评估
    4.3 小试规模工艺开发
        4.3.1 材料
        4.3.2 方法
        4.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4 最终确定的小试工艺及重现性研究
    4.4 放大批(注册批)工艺研究
        4.4.1 材料
        4.4.2 方法
        4.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4 自研片与原研片的质量特性对比考察
        4.4.5 最终确定的生产工艺
    4.5 工艺变量风险评估更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坎地沙坦酯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坎地沙坦酯片的制备
    1.1 对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
        1.1.2 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坎地沙坦酯片的处方
        1.2.2 坎地沙坦酯片的制备工艺
    1.3 结果
        1.3.1 填充剂的选择
        1.3.2 羟丙甲纤维素
        1.3.3 稳定剂的选择
        1.3.4 其他辅料的选择
        1.3.5 原辅料相容性考察
        1.3.6 原料与PEG6000混合方式的考察
        1.3.7 处方筛选
        1.3.8 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
        1.3.9 生产工艺验证
    1.4 讨论
        1.4.1 处方优化
        1.4.2 工艺考察
    1.5 小结
二、坎地沙坦酯片的质量控制
    2.1 仪器与试剂
        2.1.1 仪器
        2.1.2 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鉴别
        2.2.2 含量均匀度测定
        2.2.3 有关物质测定
        2.2.4 溶出度测定
        2.2.5 含量测定
        2.2.6 分析方法的验证
    2.3 结果
        2.3.1 鉴别
        2.3.2 含量均匀度
        2.3.3 有关物质
        2.3.4 溶出度
        2.3.5 含量测定
        2.3.6 分析方法验证
    2.4 讨论
        2.4.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4.2 色谱条件的选择
    2.5 小结
三、坎地沙坦酯片的稳定性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1.1 仪器
        3.1.2 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检测项目
        3.2.2 破坏性试验
        3.2.3 影响因素试验
        3.2.4 加速试验
        3.2.5 长期试验
    3.3 结果
        3.3.1 破坏性试验
        3.3.2 影响因素试验
        3.3.3 加速试验
        3.3.4 长期试验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坎地沙坦酯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Contents of four active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commercial crude drugs and preparations of Danshen (Salvia miltiorrhiza)(论文参考文献)

  • [1]抗糖尿病肾病候选药物LM49片剂制备工艺及体内外评价[D]. 王俐颖.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药效导向的芪参益气滴丸活性成分生物药剂学属性影响机制研究[D]. 龚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策略的丹参溯源及多元校正方法研究[D]. 梁晶. 西北大学, 2021(12)
  • [4]基于生物效价的紫丹参与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D]. 张彦如. 大理大学, 2021(09)
  • [5]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心可舒片质量分析方法研究[D]. 孙越. 山东大学, 2021
  • [6]基于粗粒化分子动力学的载葛根素聚合物混合胶束的设计及其递药行为研究[D]. 吴文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D]. 惠西珂.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D]. 丁永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仿制药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的研究开发[D]. 郑彤彤. 浙江大学, 2020(05)
  • [10]坎地沙坦酯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D]. 房静.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丹参不同商品原料药及制剂中四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