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考察运动是广大地区的一项中心而重要的工作

实地考察运动是广大地区的一项中心而重要的工作

一、查田运动是广大区域内的中心重大任务(论文文献综述)

臧家宾[1](2020)在《1940年代以来中央苏区查田运动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央苏区查田运动作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研究可谓经久不衰。其影响在不同时期的分田、定产、土地复查的实践和文本中均有出现,这也注定了中央苏区查田运动专题史研究在起步阶段就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1980年代后,这一领域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在查田运动的起因、"纠偏"、评价问题以及"人物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其中也存在同质化研究层出,甚至"过度解读"的现象,在史料挖掘、研究范式变革、视野转换以及问题关怀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臧家宾[2](2020)在《1980年代以来苏区时期乡村宗族研究述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区时期的乡村宗族,本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以降中国乡村社会变迁萁豆相系的部分,然而,由于诸多因素,这一时期乡村宗族的研究稍显滞后于苏区史研究的步伐。在研究取径、问题意识等方面均与苏区革命史、苏区社会史研究存在着明显不足。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差距逐渐臻于弥合。本文拟从学术史的角度,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学术成果作一梳理,以期阐述和廓清研究的发展脉络,率有可能丰富和推展之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认识。

邱明[3](2019)在《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文中提出《红色中华》报作为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是中央苏区发行最多、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毛泽东为该报的创立和成长作出了突出贡献,从筹办红色中华社到打造苏区文化事业名片,从报纸的重要撰稿人到成为报纸的重点报道对象,毛泽东引领着《红色中华》报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进程。《红色中华》是毛泽东新闻思想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舞台,毛泽东新闻思想是《红色中华》办报的灵魂。研究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新闻实践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今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丁月[4](2019)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经济民生建设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局部执政和社会建设的早期"试验田"。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和统筹兼顾原则,准确把握了经济发展和革命战争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妥善处理劳资关系,全面发展工农商业,切实保障了贫雇农的生存发展权益,有效促进了中央苏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力支援了革命战争。

谢园园[5](2019)在《《红色中华》与妇女动员研究(1931-1934)》文中认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办《红色中华》,1934年10月3日该报因长征暂时休刊,后于1935年11月25日在陕西瓦窑堡复刊,终于1937年1月25日停刊,共出324期。本文以《红色中华》(1931-1934)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展开分析,研究了《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内容、方法和途径,特征和评价,以及现实启示。首先,《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重视报刊动员,妇女解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追求之一,以及苏区严峻的革命现实为中华苏维埃政府运用《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提供了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妇女动员的丰富经验,以及劳动妇女的革命潜力为中华苏维埃政府运用《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提供了可行性。其次,关于《红色中华》妇女动员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关注社会经济、参与政治、学习文化、支援革命战争;《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方法表现在动员妇女维护切身利益、学习先进典型、投身革命实践;《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途径表现在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平时与特殊节日相结合、政策文件与宣传报道相结合。再次,关于《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特征和评价。《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特征表现在依靠运动推动、依托行政支持、坚持持续斗争、注重阶级划分;《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在整合更多人力资源、推动妇女解放、加强党的领导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具有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妇女解放议题服从革命议题、没有彻底改变传统两性关系格局的时代局限。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展妇女动员具有现实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五点: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满足妇女群体的发展诉求,建立健康平等的两性关系,充分发挥妇女群体的作用,发挥新媒体对妇女动员的作用。

陈龙[6](2019)在《中共办报模式演变史研究(1921-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五四以降,各种“主义”激荡角逐,孕育了以“共产主义”为旗帜的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报刊作为凝聚早期共产党人与共产主义组织的精神核心,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中共报刊工作发源于城市,但1948年中宣部发布的《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提出“我们城市办报的经验还不多,望将经验与问题电告”,似乎忽视了建党以来中共在“城市办报”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聚焦1942年的《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和1948年的《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发布的前因后果,不难激发对于中共办报模式整体转型的想象。这种转变的多次发生,揭示了中共办报模式主要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线性发展,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振荡过程。现有研究表明,意识形态的变迁、地理环境的形塑、中心工作的转换、政党地位的演变是影响中共办报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报刊与党派的关系、报刊与受众的关系、报刊的技术形态、报刊的经营管理及其相互关联与影响的方式是中共办报模式的主要内核。本文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模式”的意涵出发,全面系统地对1921-1949年中共办报模式的演变历程进行研究,对中共办报模式作如下历史分期与类型划分:1921年至1927年是“报为机关:中共办报模式的初步探索”时期,形成了中共办报的“上海模式”;1928年至1937年是“报为工具:中共办报模式的基本成型”时期,形成了中共办报的“瑞金模式”;1938年至1949年是“城乡互动:中共办报模式的多元发展”时期,形成了中共办报的“重庆模式”与“延安模式”。通过对以上模式的符号化描述发现,中共办报模式的发展轨迹基本是以“党报姓党”为中心线,以“城市办报”和“农村办报”为两级上下波动,其发展存在三种逻辑:作为党派工具的报刊、作为社会公器的报刊、作为生产事业的报刊。时代在变化,报刊的使命任务也应随之变化。《红旗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当前报刊的主要使命是“以建设为自任”而非“炫众以导乱”,报刊发展必须兼顾三种逻辑,不可偏废。要解决“在新形势下办报党报,在保持党性的前提下不断增强党报的影响力”的问题,应当推动政治方向的引导、读者需求的满足、报刊事业的壮大的有机结合,这是中共办报模式在两级振荡中的曲折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指明了中共办报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尹占文,张倩[7](2019)在《“阶级”何以在苏区农村落地?——以毛泽东1933年的三篇经典文献为考察依据》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的农民本身没有阶级意识,在革命的背景下,土地革命中开展的查田运动是阶级"落地"的一个重要环节。查田运动中"阶级"是如何落地的,其内嵌逻辑体现为三个环环相扣的关键步骤:阶级意识在下行中嵌入、阶级观念在互动中强化、阶级身份在纠偏中确立。文章以毛泽东1933年的三篇经典文献为考察依据,剖析了查田运动中阶级落地的运作逻辑,再现了农民群众认同接受阶级观念并付诸革命实践的具体过程。

邓密生[8](2018)在《中央苏区党的宣传动员工作研究》文中认为土地革命时期是党的群众工作全面发力、持续深化的历史阶段,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孕育形成的历史阶段。其中,宣传动员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首要方面。这一工作在中央苏区得到集中展开和持续深化。政治宣传动员、土地革命宣传动员、军事宣传动员到文化宣传动员,各种宣传内容随革命形势任务的需要而全面展开;红军宣传兵是宣传动员工作的主体,同时还利用了秘密团体、群众组织进行广泛宣传,此外还尝试在苏区中央局层面建立体制化的宣传机构;宣传的手段多种多样,口头宣传、文字宣传、文艺宣传相辅相成。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的群众宣传动员工作,为党争取和团结最广大群众、进一步组织和武装群众提供了思想前提和政治保证,也为今后党的宣传动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李伏清,胡瑶[9](2017)在《毛泽东与查田运动研究:以《红藏》之《红旗周报》和苏区版《斗争》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一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项目、多达428卷的宏篇巨制《红藏(1915—1949进步期刊总汇)》③由湘潭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正式出版。这项恢宏的出版工程,收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办和在中国共产党影响、组织下创办的151种红色期刊,影印、汇编成428卷凡3亿字的大型原始期刊资料集,其中包括《红旗周报》和苏区版《斗争》。

周一平,雷春梅,杨媚,王鑫[10](2017)在《《红藏》中毛泽东着作目录》文中研究表明凡例一、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藏》,影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其各级机构、组织、团体主办,或在其领导下创办的进步报刊151种,基本上都是1949年10月以前出版的。本目录是将《红藏》中151种报刊中刊登的毛泽东论着、电报、书信、诗词、题字、语录、讲话及毛泽东签署的文件等,辑录而成。凡是毛泽东署名的文献,

二、查田运动是广大区域内的中心重大任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查田运动是广大区域内的中心重大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1)1940年代以来中央苏区查田运动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查田运动史研究概述
二、查田运动起因研究
三、查田运动“纠偏”研究
四、查田运动评价研究
五、毛泽东与查田运动关系研究
六、研究的不足与思考

(3)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毛泽东为《红色中华》报作出突出贡献
    (一)筹办红色中华社
    (二)组建首批编辑队伍
    (三)明确办报宗旨和任务
    (四)打造苏区文化事业的名片
二、毛泽东是《红色中华》报重要撰稿人之一
    (一)毛泽东签发的政策文件
    (二)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署名文章
        一是关于查田运动。
        二是关于战争动员。
        三是关于经济建设。
        四是关于文化教育。
    (三)毛泽东所作的会议讲话、工作报告等
        一是在“二苏大”的讲话和报告。
        二是在其他重要会议上所做的讲话。
    (四)毛泽东以接受记者采访的方式发表谈话
    (五)毛泽东领衔联名发表的书信
三、毛泽东成为《红色中华》报重点报道对象
    (一)新闻报道生动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范
    (二)新闻报道饱含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
    (三)新闻报道回顾了毛泽东的革命功绩
    (四)新闻报道凸显了毛泽东的智谋韬略
四、毛泽东新闻思想是《红色中华》报的灵魂
    (一)党报是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
        一是在办报理念上具有战斗性。
        二是在栏目设置上具有突击性。
        三是在宣传风格上具有鼓动性。
    (二)党报要坚持党性原则
        一是新闻报道体现了鲜明的阶级立场。
        二是宣传党建的知识理论。
        三是积极发挥“喉舌”功能和作用。
    (三)党报要倡导坚持群众路线,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一是新闻内容与群众密切相关。
        二是宣传方式让群众易于接受。
        三是新闻编排符合群众阅读习惯。
        四是坚持群众办报的方针。
    (四)党报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一是指导通讯员开展调查研究。
        二是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的新闻竞赛。
    (五)党报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一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二是坚持新闻时效性原则。
        三是运用简朴生动的文风。
        四是开展新闻舆论监督。
五、结语

(4)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经济民生建设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正确处理“两对关系”,这是解决经济民生问题的根本方法
二、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彻底废除苛捐杂税,这是解决经济民生问题的前提条件
三、制定科学劳资政策,保障人民劳动权益,这是解决经济民生问题的重要保障
四、全面发展农工商业,改善群众生活水平,这是解决经济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5)《红色中华》与妇女动员研究(1931-193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1) 丰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研究
        (2) 推动苏区妇女研究更加全面与系统
        2. 现实意义
        (1) 发扬苏区精神
        (2) 汲取历史经验
    (二) 研究状况
        1. 国外研究
        2. 国内研究
        (1) 关于《红色中华》的研究
        (2) 关于苏区妇女的研究
        (3) 关于动员的研究
        (4) 关于《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研究
        3. 简要评述
    (三) 概念界定
        1. 《红色中华》(1931-1934)
        2. 动员
        3. 中央苏区范围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历史研究法
    (五) 创新与不足
        1. 创新
        2. 不足
一、《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必要性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报刊动员
        2. 中国共产党重视报刊动员
        3. 妇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追求之一
        4. 革命现实迫使苏区政府开展妇女动员
    (二) 《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可行性
        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提供了理论依据
        2. 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妇女动员的丰富经验
        3. 妇女群体是中国共产党可争取的力量
二、《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一) 《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主要内容
        1. 动员妇女关注社会经济
        2. 动员妇女参与政治
        3. 动员妇女学习文化
        4. 动员妇女支援革命战争
    (二) 《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方法
        1. 动员妇女维护切身利益
        2. 动员妇女学习先进典型
        3. 动员妇女投身革命实践
    (三) 《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途径
        1.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2. 平时与特殊节日相结合
        3. 政策文件与宣传报道相结合
三、《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特征和评价
    (一) 《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特征
        1. 依靠运动推动
        2. 依托行政支持
        3. 坚持持续斗争
        4. 注重阶级划分
    (二) 《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评价
        1. 《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作用
        (1) 整合了更多的人力资源
        (2) 推动了妇女解放
        (3) 加强了党的领导
        2. 《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局限
        (1)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2) 妇女解放议题服从革命议题
        (3) 没有彻底改变传统两性关系格局
四、《红色中华》开展妇女动员的现实启示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展妇女动员的必要性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妇女作出新贡献
        2. 妇女解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新内涵
    (二) 以史为鉴开展新时代妇女动员
        1. 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2. 满足妇女群体的发展诉求
        3. 建立健康平等的两性关系
        4. 充分发挥妇女群体的作用
        5. 发挥新媒体对妇女动员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共办报模式演变史研究(1921-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回顾与梳理
        一、国外学界的相关研究梳理
        (一)对中共宣传工作研究的关键词及启示
        (二)有关办报模式与中共整体转型的研究
        二、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梳理
        (一)对于中共办报模式演变的两种认知
        (二)对于中共党报理论发展的主流观念
        (三)对于中共领袖办报思想的充分总结
        (四)对于中共办报模式内涵的初步归纳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界定
        一、模式的基本概念
        二、模式的主要功能
        三、模式的思维缺陷
        四、中共办报模式的概念阐释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框架
        一、勾连学术网络、形成想象空间
        二、引入多学科的视角与研究方法
        三、进行历史分期,凸显模式差异
        四、明晰构成要素,描绘模式全景
        五、形成研究问题,彰显研究意义
    第五节 章节结构与内容
第一章 报为机关:中共办报模式的初步探索(1921-1927)
    第一节 中共办报实践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中共党报理论的基本轮廓
        一、陈独秀:早期中共党报理论的奠基者
        二、机关论:早期中共党报理论的主核心
        (一)党管党报
        (二)全党办报
        (三)上层宣传、下层鼓动
    第三节 中共办报“上海模式”的探索
        一、《新青年》:中共报刊的初始范本
        (一)报为主业,宣传建党
        (二)生产符号权力的报刊
        (三)凝聚政党组织的报刊
        二、“上海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党性原则:“一人之报”到“一党之报”
        (二)内容策略:“知识气质”与“两级传播”
        (三)技术形态:“编印分离”与“全党办报”
        (四)经营管理:拨款制对报刊经济属性的消解
    第四节 “上海模式”的开创意义与不足
第二章 报为工具:中共办报模式的基本成型(1928-1937)
    第一节 中国革命环境的剧烈变化
        (一)中共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二)领导层进入不稳定时期
        (三)党内路线斗争接连不断
    第二节 中共党报思想的体系建构
        一、继承与突破:瞿秋白之于陈独秀的党报思想
        二、向上走与向下走:中共党报理论的发展趋向
        (一)向上走:“党报姓党”与“全党办报”
        (二)向下走:“群众办报”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中共办报“瑞金模式”的形成
        一、党性原则:党报与党“同频共振”
        二、内容策略:斗争性与建设性并存
        (一)“工具论”催生“斗争性”
        (二)执政党办报孕育“建设性”
        三、技术形态:公开刊物“内刊化”
        四、经营管理:普遍采取战时拨款制
    第四节 “瑞金模式”的历史贡献与不足
第三章 城乡互动:中共办报模式的多元发展(1938-1949)
    第一节 中共办报内外环境的变化
        (一)国共两党的相互形塑
        (二)白区与红区路线之争
    第二节 中共党报理论的基本成熟
        一、一以贯之:毛泽东办报思想的深厚积淀
        (一)求学时期:我所愿做的工作是新闻记者
        (二)大革命时期:报刊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
        (三)土地革命时期:报刊内容应“由远及近”
        (四)抗日战争时期: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
        二、定于一尊:中共党报理论的内涵深化
        (一)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确立
        (二)推动全党办报的组织化运作
        (三)明晰报刊的基本内容与策略
    第三节 中共办报模式的分化并立
        一、夹缝生长:中共办报“重庆模式”另辟蹊径
        (一)党性原则:坚守阵地与增强党性相统一
        (二)内容策略: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三)技术形态:以独立面目开展合法斗争
        (四)经营管理:广告业务与多种经营铺开
        二、重庆模式”的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
        三、完全党报:中共办报“延安模式”推向全党
        (一)党性原则:党对报刊的高度控制
        (二)内容策略:联系群众的改版路径
        (三)技术特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
        (四)经营管理:“工具论”下力求自给
        四、“延安模式”的重要地位与历史缺陷
第四章 两极分化:中共办报模式的差异根源
    第一节 中共办报模式的环境差异
        (一)办报业态的差异
        (二)传播对象的差异
        (三)经济来源的差异
    第二节 中共办报模式的路径差异
        (一)“农村办报”的发展路径
        (二)“城市办报”的发展路径
余论
    (一)“工具论”决定了中共报刊面貌
    (二)“工具论”存在以我为主的缺陷
    (三)报刊发展的三种逻辑不可偏废
    (四)推动报刊发展逻辑的殊途同归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向导》篇目一览表
    附录2 :《布尔塞维克》篇目一览表
    附录3 :《红旗周报》篇目一览表
在学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7)“阶级”何以在苏区农村落地?——以毛泽东1933年的三篇经典文献为考察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阶级意识:在下行中嵌入
二、阶级观念:在互动中强化
三、阶级身份:在纠偏中确立

(8)中央苏区党的宣传动员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价值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宣传理论与宣传动员工作
    一、现代政治中的宣传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宣传动员工作
    三、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动员工作的兴起
第二章 宣传动员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宣传动员
    二、土地革命宣传动员
    三、军事宣传动员
    四、文化宣传动员
第三章 宣传动员的主体
    一、红军宣传兵
    二、秘密组织
    三、群众团体
    四、苏区中央局宣传机构
第四章 宣传动员的主要形式
    一、口头宣传
    二、文字宣传
    三、文艺宣传
第五章 宣传动员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一、宣传动员的成效
    二、宣传动员的工作经验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查田运动是广大区域内的中心重大任务(论文参考文献)

  • [1]1940年代以来中央苏区查田运动史研究[J]. 臧家宾.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20(04)
  • [2]1980年代以来苏区时期乡村宗族研究述论[J]. 臧家宾. 苏区研究, 2020(02)
  • [3]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J]. 邱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9(05)
  • [4]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经济民生建设的实践探索[J]. 张丁月. 东西南北, 2019(13)
  • [5]《红色中华》与妇女动员研究(1931-1934)[D]. 谢园园.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6]中共办报模式演变史研究(1921-1949)[D]. 陈龙. 暨南大学, 2019(08)
  • [7]“阶级”何以在苏区农村落地?——以毛泽东1933年的三篇经典文献为考察依据[J]. 尹占文,张倩.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05)
  • [8]中央苏区党的宣传动员工作研究[D]. 邓密生.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9]毛泽东与查田运动研究:以《红藏》之《红旗周报》和苏区版《斗争》为中心[J]. 李伏清,胡瑶. 毛泽东论坛, 2017(01)
  • [10]《红藏》中毛泽东着作目录[J]. 周一平,雷春梅,杨媚,王鑫. 毛泽东论坛, 2017(01)

标签:;  ;  ;  ;  ;  

实地考察运动是广大地区的一项中心而重要的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