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东方言动态助词

燕东方言动态助词

一、资源延东土话中的动态助词(论文文献综述)

代婷婷[1](2021)在《桂林雁山灵口土话研究》文中认为桂北平话内部差异很大,语言情况复杂,方言的分区分片有赖于对语言事实的充分掌握。通过桂北平话方言点的语料收集和语言特点的分析,可以为平话的分区分片提供事实依据。论文以桂林市雁山区灵口村土话为调查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灵口村的语音、词汇和词法系统进行细致地描写。第一部分描写灵口土话的声韵调系统及声韵调配合关系,并通过与中古音系的比较,总结归纳灵口土话的语音演变规律。第二部分描写灵口土话的词汇特点,通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发现许多普通话中的双音节词在灵口土话中为单音节词;不少词语的构成语素与普通话存在差异或语素序列与普通话正好相反;表示相同事物的词语,普通话和方言在造词理据上表现出差异,反映出灵口村人对事物的认知特点;词形相同的词汇,灵口土话大多比普通话的词义范围更广或者表现出与普通话不同的义项,只有个别词的词义缩小,如“碑”。第三部分描写灵口土话的构词特点。对名词、形容词着重描写其重叠式和附加式,灵口土话名词的重叠式有“AAB”“ABB”“AA”三种形式,形容词的重叠式有“AA”“A恁A”“A死(人)恁A”“AABB”四种形式;名词前缀主要有“老”“屘”“细”,后缀“头”“崽”“鬼”“佬”“婆”“法”“味”等,形容词的词缀有“里”。量词从其重叠式“AA”、“AA恁”及“A个A”和与普通话搭配不同两个方面来展现其特点。对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形式和用法则逐一进行了系统的描写。第四部分讨论灵口土话的系属,通过灵口土话与桂北平话方言点语音特征及核心词的比较,指出灵口土话与桂北平话众多方言点语音的一致性很高,当属于桂北平话。

秦子梅[2](2020)在《灵川古东平话研究》文中指出文章通过田野调查获取详实的第一手语料的基础上,对古东平话语音、词汇、语法进行较为细致地描写,并与中古音系进行历时语音比较研究,梳理其语音发展脉络和特点;通过古东平话与其他桂北平话方言点的横向比较研究,揭示彼此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通过古东平话与接触密切的桂林官话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与桂林官话接触交融的特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揭示古东平话的面貌,为桂北平话深入比较研究提供新的语料,为丰富语言接触理论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简述灵川县的人文地理及语言概况,综述桂北平话及灵川平话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古东平话语音研究。首先描写古东平话的声韵调系统及声韵调配合规律,并与中古音系进行对比,总结其语音特点。其次,将古东平话与桂林朝阳、灵川潭下、永福桃城等其他桂北平话点进行横向比较,揭示彼此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最后,将古东平话与接触密切的桂林官话进行语音比较,揭示桂林官话接触影响下古东平话的变化及特点。第三章:古东平话词汇研究。通过古东平话与普通话词汇的对比,揭示古东平话在词义、词序、音节数量及古语词沿用等各方面的特点;将古东平话与桂林官话、其他桂北平话方言点进行计量比较研究,揭示古东平话与其他桂北平话词汇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同时发现古东平话与接触密切的桂林官话在词汇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体现古东平话与桂林官话深度接触与交融的特点。第四章:古东平话语法专题研究。在词法方面,重点对名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助词进行描写与分析,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从一些侧面揭示古东平话的词法特点。在句法方面,重点对古东平话的特殊语序、被动句、处置句、双宾句及疑问句进行描写与分析,发掘其特点。第五章:结语。对古东平话的语音特点、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古东平话是一种与桂林官话深入接触交融并受桂林官话影响渗透较深的桂北平话,其本身已有较为凸显的“混合语”痕迹。文章的最后附录古东平话的同音字汇。

文婕[3](2018)在《灵川三街话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街镇位于灵川县中北部,镇上使用语言为三街话,属于桂北平话。三街镇从唐朝龙溯二年始为县治,长期作为灵川县城所在地使得三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重要的影响力,三街话的辐射力也就自然很强,且三街话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全面地研究三街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对整个灵川平话甚至桂北平话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三街话为研究对象,希望在前人和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尽量全面地描写和分析三街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揭示其语言特点。论文共5章。第一章为背景资料的介绍。第二章是三街话的语音研究,描写了三街话的音系、总结了三街话的语音特点、将三街话音系与中古音系和普通话音系做了比较、归纳了三街话的文白异读现象。第三章是三街话的词汇研究,从词义、造词特点、古语词几方面总结了三街话的词汇特点,并列举了 6000多条三街话常用词汇。第四章是三街话的语法研究,从词法、虚词和常见句式几方面从较为全面地描写了三街话的语法现象及特点。第六章总结全文。

张惠英[4](2017)在《语言现象,千变万化——析贺州等地土话现象》文中研究说明贺州钟山土话中的"吾"既作称谓词头也作称谓词尾,这和闽语方言用表示自称的"俺、儿"作称谓词头相类。贺州和周围地区以及广东连州、韶关等地土话,称曾祖高祖为"白","白"可能来自"佛",表示最高最上。以灌阳观音阁土话为例,指出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或持续的那个动态助词,就是"个"的多种读音变体。

钱艺琴[5](2015)在《资源延东直话的动词后缀的语法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法化作为一种语言组织和编码的过程,主要通过重新分析等完成由实到虚的演变。重新分析使实词变虚,虚词更虚,并随之发生了语音、形态上的变化。本文从资源地区的延东方言入手,通过对其动词后缀的用法和意义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方言中的语法化现象。

吕树明,谭敏萍,肖瑜[6](2014)在《近二十年广西境内湘语研究回顾与展望——兼论桂北土话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近二十年广西境内湘语和桂北土话的回顾与总结,概括归纳出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及领域,并针对其研究不足提出建议,为未来广西境内湘方言和桂北土话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王桂亮[7](2014)在《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选择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为跨方言比较的对象。在跨方言比较过程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汉语方言语法资料,借助“两个三角”语法理论,立足于语音形式和语义语法表现,通过综观概貌和微观透视,尽可能全面地考察方言完成体标记成分的形义特征、总体类型、共时分布和历时语音演变情况,力求在描写总结的基础上能够解释现象成因。本文共六章。第一章绪论。首先结合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现状说明语义范畴对跨方言语法比较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汉语体貌范畴的语义范畴属性,从扩大语法事实考察视野角度说明跨方言比较对汉语体貌研究的重要价值,确立本文以方言完成体标记为具体研究对象。其次,结合已有认识说明本文对完成体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办法。再次,结合跨方言比较的特点讨论了本文对“两个三角”和“句管控”研究方法的具体理解。最后说明本文框架、方言语料来源和引用规范等情况。第二章为汉语完成体的研究现状述评。鉴于汉语完成体的有关文献数量庞大(约2000篇),本文单独成章来详细梳理,以便为“整体汉语”视角下的跨方言比较寻求突破口。本章主要分为共同语、方言、历史语法和其他领域来分别梳理,评述得失,从中可以看到各个领域都共同存在着“争议多、不均衡”的共性问题,因此通过跨方言比较扩大语法事实的考察视野就成为重要选项。第三章综观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的总体类型、音义概况、地理分布和演变趋势。首先结合实际情况,把方言完成体标记区分为后附型、前置型和变音型三大类。然后重点考察后附型标记这一主体类型,具体采用方言地图和非地图文献资料互证互补的方法,细致考察各小类的语音形式和地理分布情况,发现南北方言总体表现不同,接着运用语音演变理论从声韵调的具体表现分析该类标记的语音弱化演变趋势的详情,最后把该类标记的突出音义特征概括为“音源多途”和“一标多用”。第四章从相对微观的视角选择后附型标记的两类个案(北方方言“了”类标记和南方方言“掉”类标记)进行跨方言考察。北方方言“了”类标记有同形和异形之分,同形类方言与异形类方言的地理分布呈现为大致对立的分布状态,本章采用“点面结合、单点透视”的处理办法考察了异形类方言“形义错配”的具体表现,从语法系统内部功能分化和语言(方言)接触的不同影响两个主要方面解释了形成地理分布对立的内因和外因。南方方言“掉”类标记体现出很强的共性特征,本章采取分区分小类依次归纳对比的办法,总结出该类标记的多项共性特征和细节差异,然后结合普通话“掉”类词的体貌特征、方言“掉”类标记的历史来源和汉语完成体的总体特点思考了“掉”类标记的完成体地位问题。方言“掉”类标记在地理分布上的共时联系和历时替换过程,可以看出南方方言之间的历史接触痕迹和移民联系,也可以看到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五章梳理变音型标记。本章依据变音方式把变音型标记分为儿化类、D变韵类、变调类、混合变音类等四种主要类型,总结了每类方式的语音特征、语法意义和地理分布等情况。总体来看,变音方式都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受到的限制较多,通常都有特定的变音规则,主要发生在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身上,具体语音来源多与“了1”有关,而且南北方言采用变音方式的总体表现有所不同:北方方言里变韵、变调、混合变音等各种变音方式都比较普遍,而南方方言里似乎只有变调较为常见。本章认为应从是否在方言语法系统中表达了独立的语法意义来认定其语法性质。此外,还结合语法化程度的语音表现将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的语音弱化链条具化为“动词(“了、过”等)→动态助词(“了、过”等)→词缀((?))→屈折化阶段(儿化、D变韵、变调等)→零形式(:/Φ)”,从口语和书面语互动角度推测了变音型标记和普通话“了”等其他标记之间竞争发展的可能态势。第六章结语,总结了本文通过跨方言比较得来的一些基本认识,指出了尚存的不足之处。整体来看,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的总体类型表现南北有别,地理分布特征呈现为“跨区串片”,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形义对应关系基本呈现为“大同小异”的错配状态,语音弱化大趋势与功能单一化并不对应,怎样处置“一标多用”难题将会影响到整个研究进程。本章还结合跨方言比较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思考了跨方言比较的材料处理和多重研究价值问题,就完善方言完成体的调查内容和思路提出了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关注视角尚不平衡和理论解释尚有不足两大方面。

盛益民[8](2014)在《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文中认为本论文是一篇描写吴语绍兴柯桥话的参考语法。全文一共分为十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音系部分,第三章到第八章讨论与句法结构相关的系列问题,第九章讨论语义范畴,最后一章是全文的总结。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绍兴柯桥以及绍兴柯桥话,同时进行了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及本项研究所使用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关注柯桥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以及音节结构。第三章讨论了柯桥话的词、词类和构词法。文章首先根据类型学的操作方法区分了“句法词”和“音系词”,然后在“句法词”的基础上讨论了柯桥话的词类和构词法。第四章主要讨论做论元的名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的扩展主要有两类:受定语修饰和并列。本章先后讨论了外延性定语(包括“指量名”短语、“数量名”短语、领属定语等)、内涵性定语、多项定语共现的语序以及名词性成分的并列。第五章主要考察做谓语的谓词性短语。先是介绍了动词、形容词和状态词这三类不同的谓词,接着讨论了动补结构、动宾结构、连动结构等谓词性结构,最后讨论了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以及并列。第六章讨论柯桥话的简单句。先是讨论了简单句中论元关系的整合及调整,然后介绍了副词性的修饰语,最后讨论了话题成分和焦点表达。第七章研究柯桥话的复杂句和复合句,先后介绍了补足语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包括关系从句和同位语从句)、补语从句、主从复杂句、主次复杂句和并列复合句。第八章介绍柯桥话的句类,分别讨论了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同时讨论了与句类密切相关的句末语气词。第九章讨论了柯桥话的否定、体、情态、量、比较和比拟等重要的语义范畴。第十章总结了柯桥话的语序类型特征。

钱睿[9](2013)在《《云南农村戏曲集》动态助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农村戏曲集”是附于《云南农村戏曲史》中的十五个云南(昆明)花灯剧本的集汇。《云南农村戏曲史》成书于1940年,是徐嘉瑞先生根据其在昆明期间搜集、整理的云南花灯剧本为基础所撰写出的云南地方戏曲史研究论着。它既是一部研究云南花灯剧源流、演变和当时发展状况的专着,又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地方戏曲并为之写史的书。它更是一部及时将“行将消亡的民间文艺”花灯进行抢救和发掘的专着。而这个全方面的反应了那时候昆明方言面貌的文献也恰巧给我们提供了研究上世纪三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昆明方言的语料样本。本文以195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再版的《云南农村戏曲史》中“云南农村戏曲集”所录的十五个共计十二万字的花灯剧本为语料来源,在尽可能多的占有所搜集到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以其中出现的所有动态助词为研究对象,进行穷尽性的搜索并将其录入电脑制作成一个语料库。用比较、统计的方法,全面系统的描写了昆明方言的九个动态助词“着、了、过、将、得(的)、起、掉、定、倒(到)”的用法。并在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分析,将分析结果分别与近代汉语、西南官话、现代昆明方言做历时上及共时上的比较,力求揭示出昆明方言动态助词系统的发展及其源流。

彭福希[10](2013)在《桂北平话核心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桂北平话一直是当前方言学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涉及上百万人口的桂北平话在我们的认识当中就是一个黑洞。尤其是桂北平话的系属问题,更是广大方言研究者近年研究的重点。桂北平话的系属问题不仅是广西语言学界的困扰,也是全国方言学界的空白。刘村汉先生将桂北平话形容为“六亲不认”的一种方言,认为他不属于湘语、粤语、客家话或官话的任何一种。有比较强的内部一致性。为了证明这种一致性,前人多利用桂北平话的语音分析桂北平话系属,取得了卓有成效之进展,已能在相当程度上证明桂北平话自成一系。而各家在利用词汇研究桂北平话系属方面亦有建树,但我们认为,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的词汇标准,对桂北平话的性质系属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Swadesh核心词表,是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之间远近亲疏关系的一种有力手段,在方言分区上,徐通锵、王士元、陈保亚等先生已经利用这一词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给予我们利用这一手段探究桂北平话词汇以积极的启示。本文拟用语言年代学中得Swadesh核心词为主要手段,测算评估桂北平话内部的一致性。具体步骤是,首先利用已出版、公布且较为可信的17个点的方言调查报告为资料,摘列其调查表与Swadesh一百词核心词表重合的部分,然后通过语音和词汇比较,最后统计其异同比例。在比较的过程中,词条的语音差异、词汇选用的异同,有时也能反映出各点方言的历史源流变化。在这一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桂北平话核心词,在一定程度上被周边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所影响,一些原本属于周边方言的特征词汇、少数民族语言的词汇,被桂北地区群众广泛使用。在源流的推测上,桂北平话受到附近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之影响。在核心词中已有体现,值得学者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另外,通过数据统计我们发现,17个方言点,有16个的基本词相似度约在80%左右,得出了桂北平话(土话)各点的内部一致性是相对较高的结论。也为判断桂北系属不明的方言点是否应为桂北平话,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手段。另外,根据历史年代学的推测,16个方言点相似度较高,相似度相近的数据很可能反映的语言事实是:这16个方言点的分裂年代相近,即有一大群移民在同一历史时期移民至桂北,然后在短时间内扩散到桂北各地。这次的大规模移民,是今天我们所听到的平话的形成的起步,而后经过千百年来不同方言影响和自身的演变,形成了如今桂北平话的面貌。17个点中,唯一与其他各点差异较大的方言点是资源延东,其差异主要集中在代词“我(I)”、“你(you)”、“我们(we)”、“这(this)”“那(that)”等上。对于其系属,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资源延东土话中的动态助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源延东土话中的动态助词(论文提纲范文)

(1)桂林雁山灵口土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桂林市雁山区概况
        1.人文地理
        2.语言情况
    (二)桂北平话研究概况
        1.语音研究方面
        2.词汇研究方面
        3.语法研究方面
        4.系属方面的讨论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
        2.描写法
        3.比较法
        4.统计法
    (五)与本文有关的说明
        1.发音人简介
        2.行文说明
第一章 灵口土话语音研究
    (一)灵口土话声韵调系统
        1.声韵调
        2.声韵调配合关系
    (二)灵口土话的语音演变规律
        1.声母演变
        2.韵母演变
        3.声调演变
        4.文白异读
第二章 灵口土话词汇研究
    (一)灵口土话与普通话词汇词形的差异
        1.音节数量差异
        2.构词语素差异
    (二)对古语词的沿用
    (三)造词理据分析
        1.摹声命名
        2.语源型命名
        3.特征型命名
        4.替代型命名
        5.禁忌型命名
    (四)灵口土话与普通话词汇意义的差异
        1.土话词义范围大于普通话
        2.土话词义范围小于普通话
        3.土话词义与普通话不同
第三章 灵口土话词法研究
    (一)灵口土话的实词研究
        1.名词
        2.形容词
        3.量词
        4.代词
        5.副词
    (二)灵口土话的虚词研究
        1.介词
        2.连词
        3.助词
第四章 灵口土话与其他桂北平话的比较
    (一)灵口土话与桂北平话语音的比较
        1.语音特征的一致性
        2.语音特征的差异性
    (二)灵口土话与桂北平话词汇的比较
        1.词汇的内部一致性
        2.词汇的内部差异性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附录A 灵口土话同音字汇
致谢

(2)灵川古东平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灵川县人文地理及语言概况
        (一)人文地理
        (二)语言概况
    二、桂北平话研究现状
        (一)平话的系属争论
        (二)桂北平话的其他研究
        (三)灵川县平话研究概况
    三、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
    四、调查点概况及发音合作人简介、其他相关语料来源
    五、凡例
第二章 古东平话语音研究
    一、古东平话声韵调系统
        (一)声韵调
        (二)声韵调拼合关系
        (三)声韵调配合关系表
    二、古东平话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
        (一)声母比较
        (二)韵母比较
        (三)声调比较
    三、古东平话的语音特点
        (一)声母特点
        (二)韵母特点
        (三)声调特点
    四、古东平话与其他桂北平话语音定性比较
        (一)声母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二)韵母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三)声调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五、古东平话与桂林官话语音比较
        (一)桂林官话声韵调
        (二)桂林官话与古东平话语音的一致性
        (三)桂林官话与古东平话语音的差异性
        (四)桂林官话对古东平话的语音影响
    六、古东平话与其他桂北平话语音亲疏关系计量比较分析
        (一)音值比较
        (二)音类分混特征比较
    七、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古东平话词汇研究
    一、古东平话与普通话词汇比较
        (一)同形异义词
        (二)同素异序
        (三)音节差异
        (四)古东平话保留较多的古语词
    二、古东平话与其他桂北平话词汇计量比较
        (一)词汇比较
        (二)区域性共通词
        (三)从常用词的相似度看古东平话与相关桂北平话的亲疏关系
        (四)古东平话特色词
    三、古东平话与桂林官话词汇比较
        (一)完全一致的词语
        (二)有差异的词语
        (三)古东平话与桂林官话词汇接触交融的特点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古东平话语法研究
    一、词类特点
        (一)名词
        (二)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三)数量词
        (四)代词
        (五)副词
        (六)介词
        (七)助词
    二、句法特点
        (一)特殊语序
        (二)被动句
        (三)处置句
        (四)双宾句
        (五)疑问句
第五章 结语
    一、古东平话的语言特点
        (一)语音方面的特点
        (二)词汇方面的特点
        (三)语法方面的特点
    二、古东平话的性质讨论
    三、文章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灵川三街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灵川县概况
        1.1.1 灵川县地理、人口、历史概况
        1.1.2 三街镇概况
        1.1.3 语言概况
    1.2 桂北平话研究现状
        1.2.1 上世纪60年代
        1.2.2 上世纪80年代
        1.2.3 上世纪90年代
        1.2.4 21世纪以来
    1.3 三街话研究概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1.5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1.6 调查材料来源说明
    1.7 本文所使用的符号说明
    1.8 主要合作发音人情况
2 三街话的语音研究
    2.1 三街话的音系
        2.1.1 声母(20个,包括零声母)
        2.1.2 韵母(36个,包括自成音节的辅音韵母(?))
        2.1.3 声调(6个)
        2.1.4 三街话的连读变调
    2.2 三街话的语音特点
        2.2.1 声母特点
        2.2.2 韵母特点
        2.2.3 声调特点
    2.3 三街话的声韵调配合表
        2.3.1 声韵配合特点
        2.3.2 声韵配合关系表
    2.4 三街话的语音比较研究
        2.4.1 三街话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
        2.4.2 三街话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比较
    2.5 三街话的文白异读
    2.6 三街话的同音字汇
3 三街话的词汇研究
    3.1 三街话词汇的特点
        3.1.1 音节特点
        3.1.2 词义特点
        3.1.3 构词特点
        3.1.4 词汇来源
    3.2 三街话的分类词表
        3.2.1 说明
        3.2.2 分类词表
4 三街话的语法研究
    4.1 三街话的词法
        4.1.1 词内语序
        4.1.2 名词词缀
        4.1.3 重叠形式及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4.2 三街话的词类
        4.2.1 代词
        4.2.2 量词
        4.2.3 动词的特殊小类
        4.2.4 副词
        4.2.5 介词
        4.2.6 结构助词
        4.2.7 体貌助词
    4.3 三街话常见的句法形式
        4.3.1 语序
        4.3.2 比较句
        4.3.3 被动句
        4.3.4 疑问句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三街话语料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6)近二十年广西境内湘语研究回顾与展望——兼论桂北土话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一、湘语研究概况
    ( 一) 广西湘语综合研究
    ( 二) 广西湘语单科研究
        1. 语音方面
        2. 词汇方面
        3. 语法方面
二、桂北部分地区“土话”的归属争议问题研究概述
    ( 一) 整体研究
    ( 二) 分科研究
    ( 三) 桂北平( 土) 话、湘南土话、粤北土话比较研究
    ( 四) 桂北土话研讨会相关情况
三、广西湘语研究特点及不足
四、广西湘语研究的意见与建议

(7)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论题确立
        1.1.1 关于汉语方言语法研究
        1.1.2 关于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1.1.3 本文论题的确立
    1.2 本文对完成体的界定
        1.2.1 当前的认识
        1.2.2 本文的界定
    1.3 研究方法
        1.3.1 关于“两个三角”
        1.3.2 关于“句管控”
    1.4 论文框架和相关说明
        1.4.1 论文框架
        1.4.2 相关说明
第二章 研究现状述评
    2.1 汉语共同语领域的研究状况
        2.1.1 初探阶段
        2.1.2 发展与深化阶段
        2.1.3 总体评价
    2.2 汉语历史语法领域的研究状况
        2.2.1 初探阶段
        2.2.2 发展与深化阶段
        2.2.3 总体评价
    2.3 汉语方言语法领域的研究状况
        2.3.1 初探阶段
        2.3.2 发展与深化阶段
        2.3.3 主要问题
    2.4 其他领域的研究状况
        2.4.1 汉外对比领域
        2.4.2 国内非汉语领域
        2.4.3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2.5 问题和出路
        2.5.1 研究力量不均衡
        2.5.2 观点方法争议多
第三章 音义概貌和地理分布
    3.1 方言完成体标记的类型
        3.1.1 已有的认识
        3.1.2 本文的分类
    3.2 后标记的语音形式和地理分布
        3.2.1 语音形式概览
        3.2.2 地理分布情况
        3.2.3 总体说明
    3.3 后标记的整体表现和演变趋势
        3.3.1 南北方言的总体差别
        3.3.2 语音演变的趋势拟测
        3.3.3 优势标记的音义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后标记个案辨察
    4.1 问题缘起
    4.2 “了”类标记
        4.2.1 关于“了”的分合
        4.2.2 北方异形类的形义对应
        4.2.3 形义错配成因和发展趋势
    4.3 “掉”类标记
        4.3.1 方言学者的调研情况
        4.3.2 总体特征
        4.3.3 “掉”类标记的完成体地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音型标记辨察
    5.1 儿化类
        5.1.1 基本情况
        5.1.2 总体特征
    5.2 D变韵类
        5.2.1 基本情况
        5.2.2 总体特征
    5.3 变调类
        5.3.1 基本情况
        5.3.2 总体特征
    5.4 混合变音类
        5.4.1 基本情况
        5.4.2 总体特征
    5.5 变音型标记性质辨察
        5.5.1 当前的争议
        5.5.2 本文的看法
    5.6 各类标记的整体表现
        5.6.1 变音类型南北有别
        5.6.2 共时差异与演变趋势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共性表现
        6.1.1 类型分布南北有别
        6.1.2 一标多用现象突出
        6.1.3 演变趋势同中有异
    6.2 几点思考
        6.2.1 灵活处理间接的方言语料
        6.2.2 重视语法特征的深层调查
        6.2.3 留意方音变化的语法作用
        6.2.4 挖掘语法比较的多重价值
    6.3 不足之处
        6.3.1 关注视角尚不平衡
        6.3.2 理论解释尚有不足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8)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绍兴和柯桥简介
        1.1.1 地理位置
        1.1.2 绍兴及柯桥的政区变更
        1.1.3 方言系属
    第二节 绍兴话研究综述
        1.2.1 绍兴话研究历史
        1.2.2 语音研究
        1.2.3 语法研究
        1.2.4 词汇、语义研究
    第三节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参考语法
        1.3.2 语料搜集
    第四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音系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2.1.1 声母系统
        2.1.2 韵母系统
        2.1.3 声调系统
    第二节 音节结构
        2.2.1 柯桥话的音节结构
        2.2.2 入声音节的舒化
    第三节 派生音和边际音
        2.3.1 派生音
        2.3.2 边际音
        2.3.3 与单字音系统的不同
第三章 词、词类和构词法
    第一节 从类型学看“词”的界定问题
        3.1.1 “词”的多维性
        3.1.2 类型学界的操作方法
    第二节 句法词及其判定标准
        3.2.1 句法词的判断标准
        3.2.2 特殊的句法词:附着词
    第三节 音系词及其判定标准
        3.3.1 音系词的判定标准
        3.3.2 柯桥话音系词的连调模式
        3.3.3 音系词内的语流音变
    第四节 各类结构的成词性问题
        3.4.1 名词性结构
        3.4.2 谓词性结构
        3.4.3 其他结构
        3.4.4 音系词与句法词的对应关系
    第五节 词类及其操作性定义
        3.5.1 开放性词类
        3.5.2 封闭性词类
    第六节 构词法
        3.6.1 复合构词法
        3.6.2 派生构词法
        3.6.3 复杂的构词法
第四章 名词及名词性短语
    第一节 名词和人称代词
        4.1.1 名词的种类
        4.1.2 光杆名词的指称
        4.1.3 名词的构形成分
        4.1.4 人称代词
    第二节 指量结构修饰名词
        4.2.1 指示词
        4.2.2 量词及其形态
        4.2.3 指量结构修饰名词
    第三节 数词、量词修饰名词
        4.3.1 数词
        4.3.2 数量结构的形态
        4.3.3 数量结构修饰名词
        4.3.4 “一量(名)”结构
    第四节 定指的“量名”结构
        4.4.1 定指“量+名”结构
        4.4.2 “个+名”
    第五节 领属结构
        4.5.1 领属结构的基本构成
        4.5.2 亲属-集体关系领属的表达
        4.5.3 所有权关系领属的表达
    第六节 内涵性定语
        4.6.1 粘合式内涵性定语
        4.6.2 组合式内涵性定语
    第七节 多项定语的共现及语序
        4.7.1 多项粘合式定语的内部语序
        4.7.2 多项定语共现的语序
    第八节 同位结构
        4.8.1 由名词构成的同位结构
        4.8.2 由人称代词参与构成的同位结构
        4.8.3 指示成分复指
    第九节 名词及名词短语的并列
        4.9.1 并列标记
        4.9.2 使用标记与否的差异
第五章 谓词及谓词性短语
    第一节 动词及其形态
        5.1.1 动词
        5.1.2 动词的构形重叠
    第二节 形容词、状态词
        5.2.1 形容词的词类地位
        5.2.2 形容词及其形态
        5.2.3 状态词及其构成
        5.2.4 形容词和状态词的句法功能
        5.2.5 形容词短语
    第三节 动补结构
        5.3.1 “补语”的性质
        5.3.2 结果补语
        5.3.3 趋向补语
        5.3.4 程度补语
        5.3.5 粘合式动补结构的形态
    第四节 动宾结构
        5.4.1 名词性宾语
        5.4.2 谓词性宾语
    第五节 连动结构
        5.5.1 由普通动词构成的连动结构
        5.5.2 由“来”“去”构成的连动结构
        5.5.3 由“有”构成的连动结构
        5.5.4 由“是”构成的连动结构
    第六节 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的指称化
        5.6.1 自指形式
        5.6.2 转指形式
    第七节 谓词及谓词短语的并列
第六章 简单句及其构成
    第一节 简单句的主要类型
        6.1.1 完整句
        6.1.2 非完整句
    第二节 动词谓语句
        6.2.1 及物性
        6.2.2 存在句
        6.2.3 领有句
        6.2.4 系词句
    第三节 论元关系的调整
        6.3.1 致使结构
        6.3.2 被动结构
        6.3.3 处置结构
        6.4.4 相互结构
    第四节 旁格成分和加接成分
        6.4.1 介宾状语
        6.4.2 副词状语
        6.4.3 其他状语成分
    第五节 话题
        6.5.1 话题成分及其构成
        6.5.2 话题结构的结构类型
        6.5.3 话题化的规则
        6.5.4 话题的话语功能
    第六节 焦点结构
        6.6.1 整句焦点
        6.6.2 成分焦点
第七章 复杂句和复合句
    第一节 补足语从句
        7.1.1 主语从句
        7.1.2 宾语从句
    第二节 定语从句
        7.2.1 关系从句
        7.2.2 同位语从句
    第三节 补语从句
        7.3.1 结果补语从句
        7.3.2 程度补语从句
    第四节 主从关系和主次关系
        7.4.1 时间小句
        7.4.2 原因小句
        7.4.3 目的小句
        7.4.4 条件小句
        7.4.5 让步小句
    第五节 并列复合句
        7.5.1 连接复合句的手段
        7.5.2 等立关系
        7.5.3 选择关系
        7.5.4 承接关系
        7.5.5 递进关系
        7.5.6 取舍关系
        7.5.7 转折关系
第八章 句子的功能类型
    第一节 疑问句
        8.1.1 是非问
        8.1.2 特指问
        8.1.3 选择问
        8.1.4 回声问
    第二节 祈使句
        8.2.1 肯定性祈使
        8.2.2 否定性祈使
    第三节 感叹句
        8.3.1 有感叹算子的感叹句
        8.3.2 其他感叹格式
    第四节 语气词
        8.4.1 表交际功能的语气词
        8.4.2 表主观态度的语气词
        8.4.3 语气词的连用
第九章 语义范畴
    第一节 否定范畴
        9.1.1 形态特征
        9.1.2 句法、语义功能
    第二节 时间范畴
        9.2.1 完整体
        9.2.2 完成体和经历体
        9.2.3 起始体
        9.2.4 进行体
        9.2.5 延续体
        9.2.6 即将实现体
        9.2.7 反复体
        9.2.8 先行
        9.2.9 已然和非已然
        9.2.10 体标记的位置关系
    第三节 情态范畴
        9.3.1 情态范畴
        9.3.2 动力情态及其表现
        9.3.3 道义情态及其表现
        9.3.4 认识情态及其表现
        9.3.5 传信
        9.3.6 情态词的连用顺序
    第四节 量范畴
        9.4.1 客观量
        9.4.2 主观量
    第五节 比较和比拟
        9.5.1 差比
        9.5.2 等比和比拟
第十章 总结
    第一节 柯桥话的语序类型特征
        10.1.1 基本语序类型
        10.1.2 话题显赫
        10.1.3 其他类型参项
    第二节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期成果

(9)《云南农村戏曲集》动态助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云南农村戏曲集》及语料性质
        一、 《云南农村戏曲史》简介
        二、 《云南农村戏曲集》语料的性质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 昆明方言动态助词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二、 近代汉语及其他方言动态助词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 从语言学角度对花灯进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汉语时体范畴理论和《戏曲集》动态助词系统
    第一节 汉语时体范畴理论
        一、 汉语的时、体、貌
        二、 汉语时体范畴与情貌系统
        三、 汉语时体系统的表达手段
    第二节 汉语的动态助词与《戏曲集》动态助词系统
        一、 动态助词的界定
        二、 《戏曲集》的动态助词系统
第二章 《戏曲集》中的持续体动态助词
    第一节 《戏曲集》中的“着_1”
        一、 《戏曲集》中“着_1”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着_1”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戏曲集》中的“倒”
        一、 《戏曲集》中“倒”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倒”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 《戏曲集》中的“起_1”
        一、 《戏曲集》中“起_1”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起_1”的历史考察
    第四节 《戏曲集》中的“定”
        一、 《戏曲集》中“定”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定”的历史考察
    第五节 《戏曲集》中的“得_2”
        一、 《戏曲集》中“得_2”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得_2”的历史考察
第三章 《戏曲集》中的完成体动态助词
    第一节 《戏曲集》中的“了”
        一、 《戏曲集》中“了”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了”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戏曲集》中的“掉”
        一、 《戏曲集》中“掉”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掉”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 《戏曲集》中的“将”
        一、 《戏曲集》中“将”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将”的历史考察
    第四节 《戏曲集》中的“得_1”
        一、 《戏曲集》中“得_1”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得_1”的历史考察
    第五节 《戏曲集》中的“着_2”
        一、 《戏曲集》中“着_2”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着_2”的历史考察
    第六节 《戏曲集》中的“过_1”
        一、 《戏曲集》中“过_1”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过_1”的历史考察
    第七节 《戏曲集》中的“起_2”
        一、 《戏曲集》中“起_2”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起_2”的历史考察
第四章 《戏曲集》中的经历体动态助词
    第一节 《戏曲集》中的“过_2”
        一、 《戏曲集》中“过_2”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过_2”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戏曲集》中的“着_3”
        一、 《戏曲集》中“着_3”的用法
        二、 《戏曲集》中“着_3”的历史考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桂北平话核心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研究源起
二、研究背景
    (一) 平话
    (二) 平话的系属
    (三) 桂北平话
    (四) 桂北平话的语音特点及其反应的问题
    (五) 桂北平话的词汇研究与所反映的问题
    (六) 使用Swadesh核心词表研究桂北平话的思路和意义
三、核心词材料的提取、整理与比较
四、材料的统计及其规则
    (一) 统计规则
    (二) 统计结果
五、统计后所反映的问题
    (一) 资源延东与其他各点差距较大
    (二) 其他十六个点的相似程度十分接近的一点推测
    (三) 单个词条在各点中的情况以及所反映的问题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资源延东土话中的动态助词(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林雁山灵口土话研究[D]. 代婷婷.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灵川古东平话研究[D]. 秦子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3]灵川三街话研究[D]. 文婕. 广西大学, 2018(12)
  • [4]语言现象,千变万化——析贺州等地土话现象[J]. 张惠英. 贺州学院学报, 2017(01)
  • [5]资源延东直话的动词后缀的语法化研究[J]. 钱艺琴.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1)
  • [6]近二十年广西境内湘语研究回顾与展望——兼论桂北土话研究概况[J]. 吕树明,谭敏萍,肖瑜. 钦州学院学报, 2014(06)
  • [7]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比较研究[D]. 王桂亮.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6)
  • [8]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D]. 盛益民. 南开大学, 2014(04)
  • [9]《云南农村戏曲集》动态助词研究[D]. 钱睿. 云南大学, 2013(01)
  • [10]桂北平话核心词研究[D]. 彭福希. 广西师范大学, 2013(S1)

标签:;  ;  ;  

燕东方言动态助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