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

高职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

一、关于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杜小双[1](2021)在《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理解并促进有效教师学习,外语教师学习研究的理论视角不断演变,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理解教师学习的过程和规律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三名高中英语教师通过开展研究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历时18个月的研究,收集了访谈、观察、反思日志、实物资料等多种数据资料,追踪描摹教师学习和认知变化的过程,分析、阐释了这一过程的复杂动态特征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三位案例教师通过专业学习不同程度地改进了英语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她们的认知系统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三位教师的认知系统受到多次“扰动”,并发生自组织变化;其中两位教师的认知系统经历了调整和重组的过程,最后呈现质变的趋势;另一位教师的认知系统经过调整后趋于稳固,未见质变的趋势。(2)教师认知系统受到“扰动”,并因此产生认知冲突或失衡,是教师学习和发生改变的主要动因。她们经历的典型“扰动”事件包括撰写和修改研究报告、与指导教师交流、接受专家点评与反馈等。(3)教师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取决于教师认知系统内外要素之间的互动。随着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教师认知系统内外要素及其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系统内、系统间各要素的互动和组合对教师学习构成支持或限制。比如,个人经历和身份认同的消极影响、知识基础的匮乏、机构文化的限制可能阻滞学习的发生;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教师反思的交互或将促进学习的发生;“扰动”的力度和密度则极大地影响教师学习发生的可能性。(4)教师主观能动性(包括专业发展动机、身份、反思性等)参与系统互动,直接影响认知系统的变化。本研究对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本研究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交互关系解释复杂动态的教师学习现象,加深了对教师学习本质的理解;第二,推动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比如扰动、涌现等)的具体化,增强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实证研究中的适用度和操作性;第三,本研究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用于研究国内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学习过程,有利于推动国内外语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本研究也将对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提供重要启示。为了创造有效教师学习发生的条件,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应把握以下原则:第一,保持教师学习系统的多元差异性的交互性。教师培训项目应确保多元主体参与,利用系统间、多主体间的交互创造学习机会。第二,尽可能制造“扰动”以创造教师认知失衡的机会。教师学习活动应具备高阶性、挑战性和转化性的特点,教育教育者(或培训者)应充当促进者、批判者或“扰动者”,帮助教师打破认知与实践惯性。第三,设计和实施持续的、循环迭代的学习活动,确保教师在“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循环过程中逐渐实现非线性的认知和实践转变;第四,重视和培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教师成长成为自觉、自主、批判的学习者。

田二配,薛国凤,江河,郭铭鉴[2](2021)在《集中实习与高校少先队学科人才培养:理念、路径与作用——基于河北省 H 大学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集中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高校少先队学科研究生可在中小学、各级少工委以及设有少先队基层组织的社区等单位开展集中实习以促进人才培养。以河北省H大学为案例的调查研究发现,研究性学习和服务学习是集中实习的有力支撑理念,在实习中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有助于深化研究生对少先队话语体系、活动规范、队伍建设、队员需求等的认识,对于个人专业视野的拓宽、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学科团队环境的营造、凝聚力的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靳大林[3](2021)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理论、目标、特征和类型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包括整体实施过程、学生的实施步骤、教师的指导策略、以及组织策略和评价展示等。结合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探究型研究性学习、学科专题型研究性学习和课题化社会实践活动等三种形式来落实研究性学习,重点阐述了课题化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和研究案例;以及学校近几年研究性学习的成效等。

韦冬[4](2021)在《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创新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图书馆与研学旅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研学旅行展开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是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之一。论文探讨了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的创新模式,包括:提供研学旅行学习资源,为主办方提供研学旅行决策信息,学生研究性学习"优智"服务,图书馆主题研学游服务,保存研学旅行成果资源,提供研学工具和场所,助力研学旅行生态培育和建设;同时,提出在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国内图书馆的研学旅行服务创新提供借鉴。

刘合荣,廖兆慧[5](2021)在《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七十多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静水流深。从纵向考察,1949—1978年间主要发生的是局部的教学法改革经验积累;1979—1998年间聚焦于教育教学模式实验的探索;1999—2019年间开始拓展、深化和升华教学改革主题,孕育教学思想。从横断面看,学生发展中心地位的确立实现了教学价值观的转变,对教学系统各实体要素及其间复杂关系的认识解放了教学生产力,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使教学充满生机,信息技术加速了教学改革的节奏并倒逼着教学现代化。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教学理论的充分互动则升华了教学及其改革的理性水平。总之,任何一个视角或者侧面的挖掘和回顾均有益于总结中国本土特色的教改现代化,累积教改道路自信,这对谋划和深化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姚慧[6](2021)在《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婷[7](2021)在《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周玲[8](2021)在《“研-行”式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Z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硕士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陈睿曦[9](2021)在《大班建构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冯晓霞在2016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上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学前领域便掀起对深度学习探索的浪潮。幼儿在深度学习中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可以获得多领域的全面发展。但幼儿的深度学习不完全是幼儿自发的行为,而是在教师支持下,迁移应用已有经验,运用高阶思维解决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支持对幼儿深度学习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本研究以成都市某公办一级幼儿园大一班的M教师与参与建构游戏的20名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观察法了解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行为表现、教师在建构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具体行为;其次,再通过访谈法了解教师的建构游戏观以及深度学习观,清晰教师支持行为背后的原因与目的;最后,采用类属分析法,从收集的所有游戏案例中筛选出深度学习游戏案例,并从中总结出建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特征,再将教师支持深度学习的支持行为划分为不同维度的支持策略。本研究在研究结果分析中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建构游戏中幼儿的深度学习的特征有:深度学习一般发生在对建构作品有较高要求的幼儿身上;深度学习一般发生在同伴交流与讨论中;深度学习一般发生在幼儿的反思与评价中;深度学习一般发生在幼儿多次探索后;深度学习一般发生在整个主题建构游戏的后半段。第二,建构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可分为:客观环境的支持策略、班级文化的支持策略、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其中,客观环境的支持策略主要包括建构材料、建构空间、建构区墙面布置以及建构时间等四个方面;班级文化的支持策略主要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以及班级精神文化等三个方面;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主要包括游戏过程中的师幼互动与游戏过程外的师幼互动等两个方面。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为幼儿设置不同的游戏任务;将游戏与教研相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赵宇帆[10](2021)在《基于奥苏贝尔动机理论的高一物理学习兴趣研究》文中提出新高考背景下,以奥苏贝尔动机理论为依托,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兴趣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教学层面上,添力于新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遴选贡献薄力。采取质性结合量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与梳理得到理论基础,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整理得到真实数据,适当运用访谈法,以上海市某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得到以下结论:其一,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中,物理认知内驱力和物理学习自我增强驱力占比较大,物理学习附属驱力占比较小,物理学习自我提高驱力≈物理认知内驱力>物理学习附属驱力。学生自我完善、科学认知、依附的需求相较于自我实现、物理认知、受迫的需求更高。不同水平班级及男女之间各物理学习动机差别不大。其二,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一般,亟待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和物理考试成绩关系不明显。物理学习兴趣水平较低的因素是概括、克难、拓展;较高的因素是实验、投入、因果、关注。且不同物理学习兴趣点一定程度上受班级特点影响。其三,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物理认知内驱力、物理学习自我增强驱力显着相关,与物理学习附属驱力不相关。物理水平自我评价在60分左右,物理选考意向约73.8%。物理学习兴趣与物理水平自我认知以及物理选考意向三者之间是两两相关的。可通过提高学生物理认知内驱力和物理学习自我增强驱力提高物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选考意向。其四,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都是学习过程的催化剂,不会直接提高物理成绩。物理教师应了解物理动机现状和学生物理兴趣点,通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大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催化作用,从教学层面缓解选考过程中的物理遇冷问题。设计了策略实施路径图,具体措施包括了从课堂到课外的五个办法。其五,物理选考意向和实际选考结果不尽相同,选考人数和物理学科地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之间的差异是外界作用的结果,仅仅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或者提升物理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不是应对“物理萎缩现象”的根本之法,还应从制度层面着手,社会各界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二、关于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现状
        1.1.2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职专业发展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外语教师学习理论与实践
        2.1.1 教师学习的定义
        2.1.2 外语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沿革
        2.1.3 外语教师学习实证研究综述
        2.1.4 批判与反思
    2.2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学习
        2.2.1 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转向
        2.2.2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关键概念及其含义
        2.2.3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师学习相关研究
        2.2.4 本节小结
    2.3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教师发展及相关研究
        2.3.1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渊源
        2.3.2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2.3.3 本节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3.1.1 研究问题
        3.1.2 分析框架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1 教师教育研究的质性研究范式
        3.2.2 本研究选择案例研究的合理性
    3.3 研究场域
        3.3.1 H项目和F大学培养基地
        3.3.2 H项目概述
        3.3.3 学员视角的H项目
        3.3.4 依托H项目开展的研究活动
    3.4 研究对象
        3.4.1 进入现场和初步接触研究对象
        3.4.2 研究对象背景信息
    3.5 数据收集过程
        3.5.1 访谈
        3.5.2 观察
        3.5.3 反思日志
        3.5.4 实物资料
        3.5.5 研究日志
    3.6 数据分析
        3.6.1 数据存储、转写与整理
        3.6.2 数据分析
    3.7 研究的可靠性与伦理
第四章 枫叶的学习与认知系统变化
    4.1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态
        4.1.1 开展研究之前:小说教学理念与实践
        4.1.2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状态
    4.2 调整期:检视并发现实践问题
        4.2.1 扰动事件1:授课专家传递不同观点
        4.2.2 扰动事件2:导师反馈冲击固有思维
        4.2.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2.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3 稳固期:理念与实践保持不变
        4.3.1 扰动事件3:行动方案“搁浅”
        4.3.2 扰动事件4:专家意见“冷处理”
        4.3.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3.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4 调整期:根据情境变化调整教学实践
        4.4.1 扰动事件5:“文学圈”学生不配合
        4.4.2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4.3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5 重组期:破除旧观念践行新身份
        4.5.1 扰动事件6:报告遭到导师团队批驳
        4.5.2 扰动事件7:学术导师深度介入指导
        4.5.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5.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6 完成研究之时:教师认知系统建立新的平衡态
        4.6.1 教师认知系统建立新的平衡态
        4.6.2 与认知系统关联的其他系统及其要素的变化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梧桐的学习和认知系统变化
    5.1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态
        5.1.1 开展研究之前:读写教学理念与实践
        5.1.2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状态:失衡态
    5.2 调整期:辨析并确认实践问题
        5.2.1 扰动事件1:导师反馈推动理性思考
        5.2.2 扰动事件2:专家点评促进个人理解
        5.2.3 扰动事件3:导师面谈指向学习原理
        5.2.4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5.2.5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5.3 调整期:在行动中重构实践
        5.3.1 扰动事件4:导师现场观课指导
        5.3.2 扰动事件5:多方角色参与磨课
        5.3.3 教师认知系变化的涌现
        5.3.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5.4 重组期:持续深化理念和优化实践
        5.4.1 扰动事件6:中期汇报加强抽象思维
        5.4.2 扰动事件7:研究课继续优化教学操作
        5.4.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5.4.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5.5 完成研究之时:教师认知系统恢复平衡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银杏的学习与认知系统变化
    6.1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态
        6.1.1 开展研究之前:文化教学理念与实践
        6.1.2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状态:平衡态
    6.2 调整期:问题的形成与论证
        6.2.1 扰动事件1: 课标带动教师反思和行动
        6.2.2 扰动事件2: 选题受到导师团队质疑
        6.2.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6.2.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6.3 调整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转化
        6.3.1 扰动事件3:语篇教学实践初体验
        6.3.2 扰动事件4:中期汇报获专家指导
        6.3.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6.3.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6.4 稳固期:实践转化未见成效
        6.4.1 扰动事件5:研究课未关注行动目标
        6.4.2 扰动事件6:撰写报告再获专家点评
        6.4.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6.4.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6.5 完成研究之时:教师认知系统未发生质变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
    7.1 教师认知变化的复杂动态系统特征
        7.1.1 三位教师的认知变化轨迹
        7.1.2 三位教师的认知变化特点
    7.2 教师学习过程的复杂动态系统分析
        7.2.1 枫叶的学习过程
        7.2.2 梧桐的学习过程
        7.2.3 银杏的学习过程
        7.2.4 系统内、系统间互动对教师学习过程的影响
    7.3 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机制
        7.3.1 教师认知系统的“扰动”
        7.3.2 系统各要素在多个层级之间发生联动
        7.3.3 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重要作用
        7.3.4 教师认知的渐进式或突变式发展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2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
    8.3 本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启示
        8.3.1 保持教师学习系统的多元差异性
        8.3.2 制造“扰动”以创造教师认知失衡的机会
        8.3.3 设计和实施持续的、循环迭代的学习活动
        8.3.4 重视和培育教师的主体力量
    8.4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背景访谈提纲
附录二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以枫叶为例)
附录三 课堂观察笔记样例
附录四 教师反思日志样例
附录五 教师学习活动现场观察笔记(以银杏的开题答辩为例)

(2)集中实习与高校少先队学科人才培养:理念、路径与作用——基于河北省 H 大学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集中实习的理念:研究性学习与服务学习
    1.研究性学习
    2.服务学习
二、集中实习的路径:参与日常工作与实地调查
    1.参与日常工作
        (1)撰写公文,熟悉少先队话语体系
        (2)参与活动组织,明确少先队活动规范
        (3)协助会务筹备,了解少先队工作者的职责
    2.实地调查
        (1)多地走访,认识基层少先队工作
        (2)多校考察,了解少先队员需求
        (3)赴村调研,关注留守少先队员
三、集中实习的作用:个人与学科的双重发展
    1.集中实习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1)提高个人学术能力
        (2)提升个人专业实践能力
        (3)拓宽个人专业视野
        (4)增强个人综合能力
    2.集中实习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作用
        (1)营造更好的学科环境
        (2)增强学科团队凝聚力
        (3)促进学科团队更好地服务社会

(3)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四)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五)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1、课堂探究型研究性学习
        2、学科专题型研究性学习(以化学学科为例)
        3、课题化社会实践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整体实施过程
    (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施步骤(如图12所示)
    (三)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1、准备阶段(研究开始时,教师注重方法的指导)
        2、实施研究(研究过程中,注重鼓励和监督并举)
        3、总结阶段(研究结尾时,要注重表达和交流)
    (四)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三、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一)研究性学习成绩斐然
    (二)校本课程日益完善

(4)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创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图书馆与研学旅行的关系
2 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概念
3 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模式创新内容
    3.1 提供研学旅行学习资源
    3.2 为主办方提供研学旅行决策信息
    3.3 学生研究性学习“优智”服务
        (1)为学生开展信息搜集指导服务。
        (2)为学生开展阅读指导服务。
        (3)研究记录和撰写指导。
        (4)为学生创造研学旅行成果出版的机会。
        (5)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指导。
        (6)研究性学习效果评估指导。
    3.4 图书馆主题研学游服务
    3.5 保存研学旅行成果资源
    3.6 提供研学工具和场所
    3.7 助力研学旅行生态培育和建设
4 对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创新的思考
    4.1 找准服务的定位
    4.2 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协作
    4.3 注重基础知识和新技术的运用
    4.4 重视人才的培养
    4.5 积极推荐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
5 结语

(5)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七十余年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教学法改革经验积累期(1949—1978年)
    (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探索期(1979—1998年)
    (三)教学思想流派孕育期(1999—2019年)
二、教学改革与当代教学实践的融合与推进
    (一)确立学生发展的中心地位,转变了教学价值观
    (二)激活教学系统各要素,解放了教学生产力
    (三)革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学活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步,倒逼了教学现代化进程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实践在互动中发展
    (一)互动推动了教学哲学理论的构建
    (二)互动促进了教学过程理论进化
四、七十余年教学改革经验反思
    (一)走与课程改革一体化推进的道路,开辟了教学改革广阔天地
    (二)走本土化和国际化相融的道路,不但有根而且枝繁叶茂
    (三)走中国教育学派构建的道路,顶天立地并行走于其间
结语

(9)大班建构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深度学习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1.1.2 深度学习对幼儿未来发展的核心价值
        1.1.3 建构游戏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
        1.1.4 教师支持是引发幼儿游戏中深度学习的关键
    1.2 概念界定
        1.2.1 幼儿深度学习
        1.2.2 建构游戏的深度学习
    1.3 文献综述
        1.3.1 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
        1.3.2 幼儿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
        1.3.3 游戏与学习的相关研究
        1.3.4 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相关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践意义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思路
    2.5 研究对象
    2.6 研究方法
        2.6.1 数据收集的方法
        2.6.2 资料分析的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发生深度学习的特征
        3.1.1 深度学习一般发生在对建构作品有较高要求的幼儿身上
        3.1.2 深度学习一般发生在同伴交流与讨论中
        3.1.3 深度学习一般发生在幼儿反思与评价中
        3.1.4 深度学习一般发生在幼儿多次探索后
        3.1.5 深度学习一般发生在整个主题建构游戏的后半段
    3.2 建构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3.2.1 客观环境维度的支持策略
        3.2.2 班级文化维度的支持策略
        3.2.3 师幼互动维度的支持策略
4 建议与反思
    4.1 建议
        4.1.1 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4.1.2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为幼儿设置不同的游戏任务
        4.1.3 将游戏与教研相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4.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幼儿深度学习观察表
附录2 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观察表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10)基于奥苏贝尔动机理论的高一物理学习兴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物理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2.2 物理学习兴趣研究综述
    2.3 新高考制度研究综述
第3章 高一物理学习动机现状研究
    3.1 物理学习动机理论基础
    3.2 物理学习动机理论模型
    3.3 物理学习动机现状调查
    3.4 小结
第4章 高一物理学习兴趣现状研究
    4.1 物理学习兴趣理论基础
    4.2 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查
    4.3 小结
第5章 物理学习动机与兴趣关系研究
    5.1 物理学习兴趣与三种动机的相关性
    5.2 其他相关分析
    5.3 关于物理选考的访谈
    5.4 小结
第6章 激发物理学习动机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策略
    6.1 物理认知内驱力培养
    6.2 物理学习自我增强驱力培养
    6.3 物理学习附属驱力培养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的教学设计
附录C 部分原始数据
附录D 数据交叉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关于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D]. 杜小双.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2]集中实习与高校少先队学科人才培养:理念、路径与作用——基于河北省 H 大学的调查与思考[J]. 田二配,薛国凤,江河,郭铭鉴. 少年儿童研究, 2021(10)
  • [3]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实施[A]. 靳大林. 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 2021
  • [4]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 韦冬. 新世纪图书馆, 2021(09)
  • [5]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J]. 刘合荣,廖兆慧.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1(04)
  • [6]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 姚慧. 黄冈师范学院, 2021
  • [7]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研究[D]. 刘婷.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8]“研-行”式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Z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硕士为例[D]. 周玲.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9]大班建构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D]. 陈睿曦.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基于奥苏贝尔动机理论的高一物理学习兴趣研究[D]. 赵宇帆.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标签:;  ;  ;  ;  ;  

高职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