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压缩机气控负荷调节​​系统设计

螺杆压缩机气控负荷调节​​系统设计

一、螺杆压缩机气控负荷调节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彭博,严迪[1](2021)在《螺杆压缩机高能效设计的现状及展望》文中认为作为一种典型的容积式压缩机,螺杆压缩机以急剧增长的趋势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在节能环保等技术要求逐渐提升的背景下,其能效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指标。详细介绍了螺杆压缩机高能效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针对影响能效方面的关键因素,包括几何参数、运行参数、系统的结构形式、驱动形式等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综述。对螺杆压缩机能效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潘曦,李彦澎,王莹,邢子文[2](2021)在《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对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零售业、食品安全与医药行业等获得高度关注,加速食品保鲜、低温储存与冷链运输等工商用冷冻冷藏领域的发展,推动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相关技术的变革。以压缩机种类为划分,调研往复式活塞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涡旋压缩机与转子压缩机的研究现状,确定各种压缩机结构形式的优缺点,讨论不同机型的适用范围,并从结构设计、热力性能、制冷工质和运行控制等角度总结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的现有技术及研究成果。新零售与冷链等领域对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提出的更高要求,讨论4种压缩机的当前技术瓶颈和现有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从结构改进、能效提升、运行控制及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展望,为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领域的研究人员、制造厂商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参考。

赵永涛[3](2021)在《残疾人运动员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系统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坐式越野滑雪运动是冬残奥会中的重要比赛项目,而我国的残疾人坐式越野滑雪运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和欧洲越野滑雪强国相比,存在非雪期训练装备落后,运动员越野滑雪技能测试方法缺乏等问题。因此,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使残疾人坐式越野滑雪运动员的非雪期专项耐力训练不再受季节和场地因素的限制,并为运动员的撑杖能力提供一个科学地量化指标,本课题研制了一套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系统。本系统是一套基于越野滑雪撑杆过程阻力模拟的坐式越野滑雪训练设备,采用一对并列布置的机械式无杆气缸作为运动载体。在撑杆阶段,运动员撑杆推动机械式无杆气缸上的滑台向后移动,此时气动系统通过控制气缸后腔气压变化来实现越野滑雪撑杆过程阻力的模拟,从而给运动员以较为真实的越野滑雪撑杆感受。当撑杆结束后,进入回程阶段,滑台在气缸后腔气压的驱动下,快速返回起点位置,以准备进入下一次撑杆。此外,机械式无杆气缸的滑台上安装有撑杆三维力测量装置,用于监测运动员撑杆过程中的撑杆三维力信号,通过Wi Fi传输并保存到由本课题组同学开发的越野滑雪虚拟画面系统中,实现相应的越野滑雪虚拟场景模拟。在现场安装测试中,完成了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系统的性能测试实验,并对测试者使用双杖推撑技术进行连续撑杆过程中的撑杆力测量曲线及气缸后腔气压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套系统能够较真实地模拟越野滑雪撑杆运动过程,且所模拟的撑杆阻力的稳定性、对称性等特点均能满足本课题的设计指标。

谢永华[4](2021)在《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优化配置》文中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国北方城镇供热负荷及供热能耗量逐年增大,导致北方地区冬季大气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人民身体健康。相对于燃煤锅炉或燃煤热电联产供热方式,燃气锅炉房或燃气热电联产供热方式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气环境,但其供热成本较高且中国冬季燃气供应严重不足。因此,燃气锅炉方案或燃气热电联产供热技术发展与应用受到了约束。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务院要求各地政府,尤其是大气污染物传输通道“2+26城市”,遵循“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创新驱动”方针,积极开展清洁供热,大力开发地热能等可再生源,以优化供热能耗结构。水热型地热具有密度大、温度高、热稳定性好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集中热源。然而,复杂地质构造运动致使水热型地热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部分大型水热型地热田远离城镇供热负荷区,从而导致地热长距离输送成本高,地热资源开发困难。为解决上述地热资源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方式。该集中供热方式在热源站设置升温型吸收式换热机组,在热力站设置压缩式换热机组。其中,升温型吸收式换热机组是由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和水水换热器耦合而成,用于减小地热水与一次管网循环水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提高一次管网的供水温度;压缩式换热机组是由电动压缩式热泵和水水换热器耦合而成,用于实现一次管网循环水热能梯级利用,大幅降低一次管网回水温度,以增大一次管网供回水温差。为清晰表达供热系统优化配置规律,本文结合地热水热能梯级利用需求提出了三种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工艺,建立了供热系统热力学模型,并从热力性能、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方面来研究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优化配置规律。第一种供热工艺:基于直燃型吸收式热泵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第二种供热工艺: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第三种供热工艺:基于压缩式和吸收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研究表明,降低一次管网回水温度不仅有助于增大一次管网供回水温差,而且还有助于高效开发利用中深层地热能。相对于水水换热器,升温型吸收式换热机组的换热过程不可逆损失较小,且其一次管网循环水出口温度高于地热水入口温度。随着地热供水温度变低,热力站中的压缩式热泵与水水换热器容量配置比增大,热源站中的升温型吸收式热泵与水水换热器的容量配置比例几乎不变,三种供热系统的热力性能及节能潜力降低。当地热水温为75℃、供热距离为20km时,第三种供热系统的年化石能源利用率和年产品?效率比第二种供热系统分别提高了0.33和0.68%,比第一种供热系统分别提高了0.53和3.77%。与燃气锅炉集中供热模式相比,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供热系统的燃气消耗量分别可降低90.25%、91.03%和91.46%。当地热水温为65℃、供热距离为20km时,第三种供热系统的年化石能源利用率和年产品?效率比第二种供热系统分别提高了0.55和3.35%,与第一种供热系统相比,年化石能源利用率相差不大,但产品?效率却高了13.79%。与燃气锅炉集中供热方式相比,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供热系统的燃气消耗量分别可降低80.09%%、81.40%和84.15%。当地热水温为55℃、供热距离为20km时,第三种供热系统的年化石能源利用率和年产品?效率比第二种供热系统分别提高了0.33和3.54%,比第一种供热系统分别提高了0.30和19.24%。与燃气锅炉集中供热方式相比,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供热系统的燃气消耗量分别可降低66.27%、73.57%和77.03%。由此可见,在三种供热系统工艺中,第三种供热系统工艺的热力性能最高、节能减排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优,因此其能量利用工艺先进、系统配置最优。当地热水入口温度为75℃时,第三种供热系统的一次管网主干线经济输热距离长达42km;当地热水入口温度为65℃时,第三种供热系统的一次管网主干线经济输热距离长达30km;当地热水入口温度为55℃时,地热利用难度增大,供热系统投资升高,且需要消耗大量的高品位能源,从而导致供热系统运行费用较高,系统投资回收期较长。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具有较高的热力性能、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水热型地热资源丰富的“2+26城市”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地区的中深层地热开发利用和清洁供暖发展提供新思路,也可为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贺旭琳[5](2021)在《基于FTA方法的DCL-32k捣固车供气系统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供气系统作为DCL-32k连续式双枕捣固车气动系统的关键环节,为整车提供足够压力的空气动力源,保证车辆在运行、作业当中有充足的风源。供气系统工作可靠性的研究,对全面掌握设备故障类型,科学制定检修保养措施,进一步消除薄弱环节,提高上线运用安全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供气系统的逻辑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各部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分析,结合现场运用数据进行系统、部件的故障机理分析,梳理、总结出各部件失效形式(10种)和供气系统主要故障(3种)。根据故障机理分析,采用FTA的分析方法,建立供气系统故障树,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导致供气系统故障的主要底事件(18个)及各底事件的重要度,找到了降低供气系统工作可靠性的薄弱环节。针对找到的薄弱环节,结合现行检查保养标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检查保养优化措施,并根据自我工作实践总结,提出供气系统技术改造方案。对改进后的系统进行可靠性预测,同时与测算所得的改造前系统可靠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从故障率及可靠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改造方案可行、有效。根据改造方案实施供气系统改造,设计开发了一种DCL-32k连续式双枕捣固车用空气过滤器,并装车进行运用试验。通过收集现场运用数据,证明空气过滤器现场运用效果显着,达到了提高供气系统工作可靠性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本文系统的分析了供气系统工作原理、故障机理,罗列了供气系统主要故障,为现场人员故障诊断提供参考,同时为供气系统检查保养提供标准。更重要的是,为提升供气系统工作可靠性提供技术改造方案并实施应用,为大型养路机械优化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张明洋[6](2021)在《100kW级风热机组运行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供暖需求的大幅增加使北方城镇冬季的雾霾天气愈发频繁。从清洁供暖角度出发,结合风能以及热泵的热量倍增效应,诞生了风热机组这种全新的供暖方式,在风力机传动机构高速轴侧直连一台压缩机,风力机直接驱动压缩机运行,同时带动整个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具有巨大的经济环境效益。相比于其他形式的风能供暖,风热机组相关的研究较少,在仿真方面缺少对动态模型的研究,在实验方面缺少对风热机组的性能测试研究。为深入了解风热机组的运行特性,本论文在参照风热机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百千瓦风热机组实验平台测试风热机组的功率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完善风热机组的动态仿真模型,根据风热机组的实验功率特性曲线评估风热机组的经济性与环保性。阐述风热机组的运行原理,分析风热机组所在地的风资源及热负荷情况,根据当地的风资源及热负荷情况对风热机组部件进行选型设计。采用100kW风力机驱动开启式螺杆压缩机,热泵系统以氨为制冷剂。为提高系统的制热效率,以土壤为低温热源,通过42组U型地埋管汲取热量。在风热机组的运行特性仿真研究中,对风热机组进行动态仿真建模。借助于风电机组仿真软件FAST以及热泵机组仿真软件Thermosys,建立100kW风电机组模型与热泵模型。总结风电机组以及热泵机组的控制规律,初步确定风热机组的控制策略,并在此控制策略得到风热机组的仿真运行特性。风热机组制热量及功率随风速增加而增加,在9m/s下达到额定状态。在风速、温度、转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风热机组一次能源利用率随风速逐渐减小。通过搭建蓄热装置模型,分析应用蓄热装置后对风能间歇性的改善,100kW风热机组应用蓄热装置可以减少大量其他形式热量的供应。在风热机组的实际运行特性研究中,借助于百千瓦风热机组实验平台,根据已设定的控制规律,应用组态王采集一段时间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首先应用时序分析法得到风热机组风速、制热量在时间上的峰值差异,由于热惰性以及流体传递的影响,风速变化比制热量变化平均快160s。通过时序分析发现由于压缩机调载较慢偶尔会导致停机现象。此外应用区间分析法,在绘制风速散点图的基础上,分析风热机组的功率特性以及性能参数变化规律。在平均温差20℃下,100kW风热机组的额定制热量可达150kW,风热机组的运行根据转速的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启动阶段、调载阶段、调载变桨阶段以及变桨阶段。通过热泵能效系数(COP)、风能利用系数(Cp)以及一次能源利用率(η)评价风热机组的性能,随风速增加COP先减小后不变,Cp先增大后减小,η逐渐减小。最后比较仿真运行特性与实际运行特性,二者表现了一致的变化趋势以及较小的数值差异。根据百千瓦风热机组的性能表现,计算风热机组在不同年平均风速下的年制热量,构建风热机组的经济模型,从而对系统机型经济性评估,在该地区风速分布下,预测风热机组的年制热量为475MWh,对其环保性做进一步评估,该风热机组可减少污染治理费用4.75万元。

刘瑞恒[7](2021)在《大型冷库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大型冷库作为冷链物流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节点,同时也是食品冷冻加工、储存和流通的重要基础设施。制冷系统作为冷库的核心系统,其能效水平的高低将极大的影响冷库的总体效率。通过提高冷库控制效率,可以减小库温较大波动,防止食品变质、质量下降,同时达到了降低能耗、节能的目的。本文以兰州某副食品采购中心M-6大型低温冷库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冷库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对制冷工艺介绍和控制要点的分析,设计了冷库制冷控制系统,并研究了温度控制与节能控制方法。温度控制过程时,由于冷库中随机进行的进货和取货,库内温度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从而使得模糊控制器的控制参数无法达到最优,导致模糊PID算法在冷库温度控制上出现了自适应能力差以及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本文引入变论域思想对模糊PID控制器进行优化,设计了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同时针对冷库温度控制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与模糊PID控制方式相比,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具有超调量小,抗干扰性强等特点。(2)针对节能控制,通过对低温冷库的节能相关问题的分析,确定了冷库制冷压缩机组大多是都处于部分负荷,从而造成了能源浪费,因此采用了滑阀调节结合变频技术对压缩机容量进行优化。(3)设计了以西门子S7-200SMART PLC为核心的冷库监控系统,构建了基于上下位机为主的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下位机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对现场参数进行检测、控制现场执行机构和设备,采用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Modbus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上位机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基于WINCC组态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开发大型冷库控制系统监控界面,实现对大型冷库运行过程的实时监控、参数显示及报警等功能。控制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冷库制冷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能稳定,实现了对大型冷库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控制,达到了预定的控制目标。

姜良,李文琦,张文国,李志权,范吉全[8](2021)在《喷液螺杆压缩机在丙烷脱氢装置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喷液螺杆压缩机属于无油压缩机,兼具了离心压缩机和往复压缩机的优点,压比高,调节范围宽,运转稳定且易损件少;合理的喷液可以吸收压缩过程热,降低排气温度,节省压缩耗功,有效提高机组的使用性能,适合用于含粉尘、含液体及易聚合的工艺气压缩机。通过对喷液螺杆压缩机结构及原理的介绍,结合UOP丙烷脱氢工艺流程特点,对氢气压缩机的选型进行比选,从材料选择、机组配置、系统设计和可靠性等方面,对喷液螺杆压缩机的应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UOP丙烷脱氢工艺流程中,由于氢气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压缩冷却后会产生凝液,便于喷液螺杆压缩机的实施;喷液螺杆压缩机的使用,可以在占地、维护和调节等方面都带来优势。喷液螺杆压缩机能适应UOP丙烷脱氢工艺流程中氢气压缩机的使用需求,并能有效提升其使用性能。

王帆[9](2021)在《自融霜螺杆式空气源热泵除霜过程实测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国家为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由节能、高效的清洁能源供暖方式代替传统的燃煤锅炉,空气源热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空气源热泵冬季运行时,其室外换热器表面会结霜,霜层使得机组供热量降低,甚至导致机组无法继续运行,故热泵运行时必须除霜。目前常用的除霜方法是逆循环热气除霜,这种除霜方法虽然简单,但会导致系统产生冷热相互抵消,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且化霜时间长。针对上述常规除霜方法的缺陷,本课题组开发出了一种空气源热泵自融霜技术,本文是针对使用自融霜技术的超低温螺杆式空气源热泵的现场实测研究;拟利用现场实测的正常运行及化霜过程中的逐时运行数据,揭示自融霜方法的运行规律,为自融霜方法进一步的大规模工程应用奠定基础。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实测热泵机组采用四组室外换热器交替化霜并连续供热的运行模式;实际化霜时间短,运行稳定,化霜期间依然有较大的供热量;每组室外换热器的化霜时间在50s-70s之间;化霜结束后的最高翅片温度约在25℃左右。在-8℃至0℃的室外温度下,回水温度在44℃至45℃之间波动时,除霜周期的平均cop为2.0左右,仍达到了热泵正常运行期cop的2/3。(2)当室外温度为-0.38℃、供水温度为49.5℃时,四组室外换热器化霜期间,热泵连续供热的平均制热量与其化霜开始前的制热量之比分别是69.35%、61.98%、59.45%、58.53%,依次略有下降;在两组被化霜室外换热器之间设有140s-160s的恢复稳定期,其制热量为其化霜开始前制热量的(69.82%-76.73%);化霜结束、经过136s恢复稳定后,热泵制热量为其化霜开始前制热量的108.29%。(3)正常供暖时,压缩机排气温度稳定;在四组室外换热器依次开始除霜时,排气温度均快速下降,每组室外换热器除霜结束后约100s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回升之后,排气温度的高点数值依次略有下降;在第一组室外换热器至第四组室外换热器的依次化霜过程中,排气温度快速下降的幅度逐步增加,由4℃增大至8℃,且室外温度越低,下降幅度越大。(4)当一组室外换热器除霜时,正常工作的其它三组室外换热器的吸气压力相对稳定,维持在(0.02-0.03)MPa之间;但它们的翅片温度围绕环境温度上下波动,并且排在后面化霜的翅片,其翅片温度围绕环境温度上下波动的幅度相对更大;表明在化霜过程中的部分时间里,因为翅片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翅片不能从室外空气中吸热,且化霜后期更严重,说明目前的除霜控制逻辑存在优化空间,自融霜空气源热泵在化霜期间的性能还可以提高。(5)螺杆式热泵四通阀切换除霜时,其外侧翅片处噪音会由83d B增大至90d B,但仅持续3s-5s,避免四通阀切换噪音过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刘华,武晓昆,张治平,龙忠铿,李磊[10](2021)在《永磁变频螺杆制冷压缩机变工况运行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有效提升螺杆制冷压缩机全工况运行效率,研制搭载大扭矩宽负载永磁电机的变频可变压比螺杆压缩机,针对冷水机组高权重运行工况,试验研究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不同转速下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压比适应性调节后,均存在使压缩机效率最高的最佳运行转速,且最优转速随着外压比的升高而增大。依据机组综合能效(IPLV)的满负荷、部分负荷能效权重和工况要求,提出压缩机综合绝热效率(IPLE)最优的设计方法。当压缩机满负荷转速设计值为4 200 rpm时IPLE最高,达到0.773。永磁变频压缩机应用于水冷机组时,相比于定频螺杆机组,IPLV提高35.2%;相比于磁悬浮离心机组,IPLV提高11.9%。

二、螺杆压缩机气控负荷调节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杆压缩机气控负荷调节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螺杆压缩机高能效设计的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历史与背景
2 影响螺杆压缩机能效因素的研究现状
    2.1 几何参数设计及优化
    2.2 工况参数
    2.3 系统结构形式方面
    2.4 驱动形式
3 结论

(2)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冷冻冷藏用活塞压缩机研究现状
    1.1 全封式活塞压缩机
    1.2 半封式活塞压缩机
    1.3 开启式活塞压缩机
2 冷冻冷藏用螺杆压缩机研究现状
3 冷冻冷藏用涡旋压缩机研究现状
4 冷冻冷藏用转子压缩机研究现状
5 结论与展望
    1)冷冻冷藏用活塞压缩机。
    2)冷冻冷藏用螺杆压缩机。
    3)冷冻冷藏用涡旋压缩机。
    4)冷冻冷藏用转子缩机。

(3)残疾人运动员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越野滑雪研究现状
        1.2.1 双杖推撑技术
        1.2.2 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
        1.2.3 坐式越野滑雪训练设备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总体方案设计
        2.2.1 气压传动特点分析
        2.2.2 基于越野滑雪撑杆过程阻力模拟方案的设计
    2.3 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平台设计
        2.3.1 无杆气缸的安装设计
        2.3.2 坐式越野滑雪器的安装设计
    2.4 控制方案分析与设计
        2.4.1 控制系统选取
        2.4.2 无杆气缸滑块位置检测方法
        2.4.3 控制方案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3.撑杆三维力测量装置设计研究
    3.1 撑杆过程三维力测量方案设计
        3.1.1 撑杆三维力测量装置结构方案设计
        3.1.2 测力数据传输方式设计
    3.2 撑杆三维力测量装置设计
        3.2.1 传感器及其安装设计
        3.2.2 受力板的设计安装
        3.2.3 Wi Fi放大器及其安装设计
    3.3 撑杆三维力测量装置性能测试
        3.3.1 测力软件
        3.3.2 硅胶垫传力性能测试
        3.3.3 抗偏载能力测试
        3.3.4 撑杆过程三维力测量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4.气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4.1 气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1 气动元器件选型
        4.1.1.1 气源装置
        4.1.1.2 控制元件
        4.1.1.3 辅助元件
        4.1.1.4 执行元件
        4.1.2 气动系统回路设计
    4.2 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2.1 电控系统元件选型
        4.2.2 电气图设计
    4.3 本章小结
5.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系统性能测试
    5.1 实验场地搭建
        5.1.1 实验场地要求
        5.1.2 实验场地布局及设备搭建
        5.1.3 越野滑雪虚拟画面系统的连接
    5.2 系统各阶段动作调试
        5.2.1 撑杆阶段调试
        5.2.1.1 初始撑杆阻力测试
        5.2.1.2 撑杆过程阻力模拟方案测试
        5.2.2 回程阶段及过渡阶段调试
        5.2.2.1 供气流量的调试
        5.2.2.2 供气时间的调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3.1 撑杆力曲线分析
        5.3.2 气缸后腔气压变化曲线分析
    5.4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创新点
    6.3 未来展望
7.参考文献
附录 1 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优化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集中供热发展动态
        1.2.1 国外供热发展动态
        1.2.2 国内供热发展动态
    1.3 中国地热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技术
        1.3.1 中国地热能资源禀赋
        1.3.2 地热能供热技术发展动态
    1.4 热泵技术研究动态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热力学模型
    2.1 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集成及运行原理
        2.1.1 基于直燃型吸收式热泵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
        2.1.2 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
        2.1.3 基于压缩式和吸收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
    2.2 压缩式换热机组系统工艺及运行原理
    2.3 供热系统热力学模型
        2.3.1 压缩式换热机组热力学模型
        2.3.2 升温型吸收式换热机组热力学模型
        2.3.3 直燃型吸收式热泵热力学模型
        2.3.4 燃气锅炉热力学模型
        2.3.5 一次管网热力学模型
        2.3.6 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热力学模型
    2.4 热力学性能评价指标
        2.4.1 化石能源利用率
        2.4.2 ?和产品?效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优化配置
    3.1 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
    3.2 场景一地热供热系统优化配置
        3.2.1 系统工艺一系统配置分析
        3.2.2 系统工艺二系统配置分析
        3.2.3 系统工艺三系统配置分析
        3.2.4 三种系统工艺热力性能分析
    3.3 场景二地热供热系统优化配置
        3.3.1 系统工艺一系统配置分析
        3.3.2 系统工艺二系统配置分析
        3.3.3 系统工艺三系统配置分析
        3.3.4 三种系统工艺热力性能分析
    3.4 场景三地热供热系统优化配置
        3.4.1 系统工艺一系统配置分析
        3.4.2 系统工艺二系统配置分析
        3.4.3 系统工艺三系统配置分析
        3.4.4 三种系统工艺热力性能分析
    3.5 地热水温度对供热系统热力性能影响
        3.5.1 地热水温度对系统工艺一系统热力性能影响
        3.5.2 地热水温度对系统工艺二系统热力性能影响
        3.5.3 地热水温度对系统工艺三热力性能影响
        3.5.4 地热水温度对系统热力学性能影响
        3.5.5 地热水温度对系统设备配置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效益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4.3 经济效益分析
        4.3.1 工程初投资分析
        4.3.2 供热成本分析
        4.3.3 碳交易价格对供热经济效益的影响
        4.3.4 地热水温度对系统投资回收期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FTA方法的DCL-32k捣固车供气系统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可靠性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可靠性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可靠性及故障树理论基础
    2.1 可靠性概述
        2.1.1 可靠性基本概念
        2.1.2 可靠性分类
        2.1.3 可靠性主要指标
        2.1.4 可靠性模型
        2.1.5 建立可靠性模型一般程序
    2.2 可靠性预测
        2.2.1 可靠性预测基本概念
        2.2.2 可靠性预测分类
        2.2.3 可靠性预测方法
        2.2.4 可靠性预测步骤
        2.2.5 可靠性预测目的意义
    2.3 故障树概述
        2.3.1 故障树分析法基本概念
        2.3.2 故障树分析法常用图形及符号
        2.3.3 故障树分析法分析步骤
        2.3.4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2.3.5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供气系统各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
    3.1 供气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3.2 供气系统各部件工作原理分析[35]
        3.2.1 空压机工作原理分析
        3.2.2 调压阀工作原理分析
        3.2.3 气控阀工作原理分析
        3.2.4 集尘器工作原理分析
        3.2.5 高压安全阀工作原理分析
        3.2.6 散热器工作原理
        3.2.7 消音器工作原理
        3.2.8 干燥器工作原理
    3.3 供气系统各部件失效形式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供气系统故障机理分析
    4.1 供气系统典型故障案例
    4.2 建立供气系统故障树
    4.3 定性与定量分析
        4.3.1 定性分析
        4.3.2 定量分析
    4.4 供气系统检修保养对策建议
        4.4.1 供气系统检修保养现状
        4.4.2 供气系统检修保养优化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供气系统改进及可靠性预测
    5.1 供气系统改进措施
        5.1.1 气控阀连接通路改造措施
        5.1.2 调压阀结构改造措施
    5.2 建立可靠性框图
        5.2.1 供气系统改进前可靠性框图
        5.2.2 供气系统改进后可靠性框图
    5.3 供气系统改进后可靠性预测
    5.4 空气滤清器现场运用效果展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作者简历
    二、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100kW级风热机组运行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能热泵制热技术
        1.2.2 风能热泵研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第2章 100kW级风热机组原理与选型设计
    2.1 风热机组原理
    2.2 风热机组实验区域建筑热负荷及风资源评估
        2.2.1 项目地基本地形气候特点
        2.2.2 建筑物冷热负荷评估
        2.2.3 风资源评估
    2.3 风热机组部件选型
        2.3.1 风力机
        2.3.2 热泵
        2.3.3 地埋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100kW级风热机组动态建模与运行特性仿真
    3.1 引言
    3.2 风热机组仿真模型
        3.2.1 风力机模型
        3.2.2 传动机构模型
        3.2.3 热泵模型
        3.2.4 机组控制运行规律及仿真结果分析
        3.2.5 蓄热装置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100kW级风热机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传感器及测量误差分析
        4.2.1 传感器介绍
        4.2.2 计算公式
        4.2.3 不确定度分析
    4.3 实验数据处理
        4.3.1 数据处理过程
        4.3.2 瞬态结果分析
        4.3.3 功率特性分析
    4.4 风热机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风热机组经济性分析
    5.1 引言
    5.2 风热机组经济性分析
        5.2.1 风热机组的成本模型
        5.2.2 风热机组经济性评估
    5.3 风热机组环保效益评估
    5.4 风热机组优化选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大型冷库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 冷库制冷系统研究现状
        1.2.2 制冷系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大型制冷冷库工艺描述及控制要点
    2.1 大型制冷冷库工艺描述
        2.1.1 大型制冷冷库工艺简介
        2.1.2 大型制冷冷库工艺描述
    2.2 大型冷库制冷系统控制要点分析
    2.3 冷库制冷控制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冷库控制策略研究与仿真
    3.1 PID控制算法
    3.2 模糊PID控制算法
        3.2.1 模糊控制器原理
        3.2.2 模糊控制器设计
    3.3 变论域模糊控制算法
        3.3.1 变论域模糊控制原理
        3.3.2 变论域调整机构的设计
    3.4 控制算法仿真分析
        3.4.1 冷库温度数学模型建立
        3.4.2 仿真分析
    3.5 冷库节能控制方法
        3.5.1 制冷压缩机能量调节方式
        3.5.2 制冷系统节能控制设计
    3.6 小结
第4章 大型冷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冷库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4.2 冷库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2.1 氨气泄漏检测与处理
        4.2.2 FCS总线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4.2.3 控制器设计
    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3.1 节能控制程序设计
        4.3.2 温度控制程序设计
        4.3.3 自动融霜程序设计
    4.4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4.4.1 WINCC组态软件
        4.4.2 WINCC与S7-200SMART通讯
        4.4.3 监控系统设计
    4.5 控制系统的实现与控制效果分析
        4.5.1 控制系统实现
        4.5.2 控制效果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自融霜螺杆式空气源热泵除霜过程实测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低温地区适应问题
        1.2.2 关于除霜问题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2 自融霜螺杆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原理
    2.1 基本原理
    2.2 自融霜螺杆式空气源热泵系统
        2.2.1 冬季热水加热工况工作流程
        2.2.2 冬季除霜兼热水加热工况工作流程
    2.3 大型空气源热泵的优势
    2.4 本章小结
3 空气源热泵系统现场测试介绍
    3.1 实测项目
        3.1.1 实测项目概况
        3.1.2 供暖系统介绍
    3.2 测试方案
    3.3 测试仪器及测点
        3.3.1 设备参数
        3.3.2 循环水流量测量
        3.3.3 温湿度测量
        3.3.4 噪音测试
        3.3.5 系统自带监测设备
    3.4 数据处理
        3.4.1 热泵制热量计算
        3.4.2 热泵机组COP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数据分析
    4.1 机组除霜控制模式
    4.2 电子膨胀阀开度在除霜期间的动态变化
    4.3 热泵进出口水温和制热量在除霜期间的动态变化
    4.4 翅片温度在化霜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4.5 室外换热器吸气压力、吸气温度在化霜周期中的动态变化
    4.6 环境温度、吸气温度与翅片温度在化霜过程中的对比
    4.7 压缩机排气温度与除霜时间关系
    4.8 室外温度、内部温度、外侧翅片处温度之间的对比
    4.9 热泵制热量和室外温度关系
        4.9.1 室外温度对正常供暖期热泵制热量的影响
        4.9.2 室外温度对除霜期热泵制热量的影响
    4.10 室外温度对热泵COP的影响
        4.10.1 正常供暖期热泵COP与室外温度关系
        4.10.2 除霜周期热泵COP与室外温度关系
    4.11 本章小结
5 热泵运行噪音测试
    5.1 噪声的来源
    5.2 供热站周围噪声实测
        5.2.1 金麒麟供热站噪声实测
        5.2.2 粮站供热站噪声实测
        5.2.3 九成宫供热站噪声实测
        5.2.4 唐林苑供热站噪声实测
    5.3 螺杆式热泵除霜噪声动态变化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10)永磁变频螺杆制冷压缩机变工况运行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研究
    1.1 永磁变频双螺杆压缩机
    1.2 试验装置
    1.3 性能参数
2 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转速下运行特性
    2.2 压缩机的应用
3 结束语

四、螺杆压缩机气控负荷调节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螺杆压缩机高能效设计的现状及展望[J]. 彭博,严迪. 液压与气动, 2021(11)
  • [2]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研究进展与展望[J]. 潘曦,李彦澎,王莹,邢子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6)
  • [3]残疾人运动员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系统的设计研究[D]. 赵永涛. 烟台大学, 2021(09)
  • [4]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优化配置[D]. 谢永华.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5]基于FTA方法的DCL-32k捣固车供气系统可靠性研究[D]. 贺旭琳.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6]100kW级风热机组运行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D]. 张明洋.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21
  • [7]大型冷库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刘瑞恒.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8]喷液螺杆压缩机在丙烷脱氢装置中的应用[J]. 姜良,李文琦,张文国,李志权,范吉全. 天然气与石油, 2021(02)
  • [9]自融霜螺杆式空气源热泵除霜过程实测及分析[D]. 王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10]永磁变频螺杆制冷压缩机变工况运行特性试验研究[J]. 刘华,武晓昆,张治平,龙忠铿,李磊. 制冷与空调, 2021(01)

标签:;  ;  ;  ;  ;  

螺杆压缩机气控负荷调节​​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