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木树种——杏李发展前景分析

经济林木树种——杏李发展前景分析

一、经济林树种——杏李的发展前景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姣莹[1](2021)在《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完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步入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农业依然事关国计民生,成为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和压舱石,如何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围绕生产、生活、生态问题的持续改善和永续发展,探索基于三农发展的复合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及科技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继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基于脱贫攻坚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步伐,乡村振兴已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完成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有赖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乡村风貌,增强乡村魅力,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乡村发展。因此,进行农旅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和规划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陕西合阳县王村镇为研究对象,在对王村镇农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王村镇的生产条件、优势资源进行了现代农业规划和农旅融合模式的研究。基于研究成果,进行了王村镇农旅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规划的具体实践,研究结论如下:1、现状调查表明,王村镇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有:(1)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占劳动力的52.8%,农业吸引力不足,以土地流转或集中为核心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将成为必然;(2)粮食作物生产约占总种植面积的50.2%,果树、蔬菜、中草药等种植仍然以散户种植为主,缺乏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及产业升级空间巨大;(3)畜牧业生产主要以猪和鸡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个别村,从种养殖互补均衡的角度来看,未来规模化的畜牧业发展十分必要,也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4)二三产业基础薄弱,缺乏产加销一体化的优势支柱产业;(5)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干旱、缺乏生产技术指导、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等。在农旅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对农旅资源认识不足、开发不力,以及农旅开发尚未真正起步。2、案例研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有:(1)现代农业发展有赖于规模化经营的支柱产业及合理的产业布局,并建立三产联动的产业链体系;(2)科技引领与农旅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3)田园综合体等综合性农业项目有利于促进农旅融合发展;(4)乡村村落旅游开发的关键在于盘活宅基地等乡村资产;(5)依托农业生产过程开发农旅项目不失为低投入、低影响开发农业旅游的最佳途径。3、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其的科学认知基础上,除了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特点外,还应该是顺应现代化建设变革生产关系的农业;具有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的农业;具有现代科技引领的技术体系的农业;复合的农业模式与格局的农业。4、现代农业规划路径主要包括:确立“三农”目标定位,明晰现代农业基本构架,革新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健全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完善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力,重视应对5G时代的农业格局。在规划策略上应注重:立足城乡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协同决策,三产联动的多元化产业布局,致力促进乡村繁荣的长远事业等。5、农旅融合应因地制宜,根据资源合理开发农旅项目,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村落游憩拉动模式,旅游景点拉动模式,特色产业农旅模式,观光农园农旅模式,科技示范农旅模式,趣味农业农旅模式,康养康体农旅模式。6、围绕王村镇各区域的资源、产业现状、技术力量和转型的容易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探索了其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和产业布局。王村镇农旅产业开发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科技示范农旅项目开发、农业观光园项目开发、花木主题园项目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和村落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7、在王村镇进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一心、一廊、两轴、两带、一样板、八园、九基地”的规划方案,并对重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从农旅融合的视角,提出了改造提升民居建筑和村落环境,构建特色旅游主题村的规划建议。最后针对王村镇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沟壑生态治理、防护林体系构建、道路绿化规划方面对王村镇进行生态景观提升。

彭睿[2](2020)在《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旨在通过试定义经济林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从产业层面系统研究,提炼区域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驱动机制中的内在规律及其理论建立模型,寻找到适宜的发展路径,结合研究特色与数据可得性等现实条件,重点对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驱动力进行实证分析,最终为新疆经济林果业转型升级基本路径的实现提供决策依据与措施。本研究为新疆经济林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对促进农民增收、打赢新疆地区脱贫攻坚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研究选择新疆全域,特别是新疆南疆四地州作为研究区域,以新疆种植的经济林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近30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数据,遵循经济林培育和利用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等原理,建立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运用LMDI分解法,分析新疆主栽的6种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主要变化特征、贡献和驱动因素。通过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探索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明确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借鉴“钻石模型”,采用归纳演绎法,探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阿克苏地区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特征:(1)红枣、葡萄、香梨、苹果比较优势测算结果显示,规模比较优势指数2.34、3.04、1.09、0.58,效率比较优势指数3.32、1.11、1.22、1.05,综合比较优势指数2.79、1.84、1.15、0.79,新疆苹果生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新疆主栽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与贡献因素:现阶段新疆苹果、红枣和核桃产业呈现规模效率增长模式,葡萄和梨产业向技术效率转变,杏产业在技术层面存在较多问题。主栽经济林果主产区在南疆,其中,主要由规模驱动的是巴州地区的梨(0.59)、喀什地区的枣(0.91)、阿克苏地区的枣(0.68);主要由效率驱动的是阿克苏地区的苹果(0.53)和核桃(0.90)、吐鲁番地区的葡萄(0.52)。(3)新疆主栽经济林果面积变化特征:发展整体向好,在全国主产省中面积占比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苹果和梨种植业竞争力主要在于地域优势;葡萄和杏作为新疆本土种植产业,面积萎缩,市场竞争力下降;红枣和核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特征呈现板块化、生产区域化。(2)构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贡献5个方面选取了17个指标,通过熵值法得出结果:2000-2017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水平指数从0.45提升到0.75。(1)创新发展方面,从0.085增长到0.20,目前新疆林果业创新发展经营上呈现规模化优势;(2)协调发展方面,从0.11呈倒“U”增长到0.16;(3)绿色发展方面,从0.08呈倒“U”增长到0.09,绿色增长效果不明显;(4)开放发展方面,从0.09波动式下降到0.08,开放水平不高;(5)共享发展方面,由0.071增长到0.21,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惠民程度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提升。(3)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结果:(1)相关分析得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与林果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劳动力、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投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林果销售规模、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现代服务业产值、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相关水平较高,除了灌溉面积(0.524)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0.746),其他变量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与各变量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理论假说。(2)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劳动要素投入、灌溉面积和现代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科技投入、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着的负向作用,打破了理论预期假说,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驱动力的正向效果发挥不足。(4)通过引入彼特“钻石模型”,进一步表明科技引领、主体增强、特色发展、产业融合、绿色循环、品牌营造等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研究梳理了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比较优势、增产格局,探索经济林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明晰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驱动力,探索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新疆林果业由量的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林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应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推动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依靠内生动力和外部共同支持。过去30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依靠面积扩大、劳动要素投入等增长,科技投入、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明显。故需尽快连通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科技引领、主体增强、特色发展、产业融合、绿色循环、品牌营造等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董胜君[3](2020)在《山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特种质发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杏历史久远,分布广泛,多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种质资源异常丰富,为山杏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本文在对山杏分布区内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的基础上,对山杏遗传多样性及优特种质发掘进行研究,旨在为山杏种质资源鉴定、分类和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同时也为山杏资源利用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杏无性系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小枝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长度、核厚的Shannon指数最大,小枝长度、小枝粗度等指标与经纬度的变化极显着相关。不同种源间表型性状变异性差异显着,西伯利亚杏表型聚类结果为6类,野杏聚类结果为5类,表型聚类结果反映地理种源特点和表型性状特征。(2)完成山杏简化基因组测序及引物开发,建立并优化了山杏SSR-PCR反应体系。完成叶绿体基因组测序,注释131个基因,包括9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3个t RNA基因和8个r RNA基因。山杏无性系SSR标记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西伯利亚杏NA为7.382,NE为2.666,PIC为0.561;野杏NA为11.433,NE为4.433,PIC值为0.670。SSR标记聚类反映了个体在种源和种质特征上的差异,且与种源分类及表型性状聚类结果均存在着极显着的相关性。山杏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源内,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源内。采用5对引物扩增谱带构建了山杏指纹图谱。(3)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可将西伯利亚杏和野杏划分为3个亚群体,均反映了不同无性系的遗传背景信息,体现了种源和表型特征的遗传多样性,且与种源分类、表型聚类及SSR标记聚类相关性均极显着。山杏SSR位点间存在着广泛的连锁不平衡,检测出15个位点与西伯利亚杏10个性状相关联,14个位点与野杏11个性状相关联。(4)按照20%的入选率共筛选出42个山杏无性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单仁重、单果重等22个性状可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山杏树体的主枝基角、单叶面积、花束状果枝数量、树冠长度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导因子,且主枝基角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筛选出6个无性系为优良丰产类型,5个无性系为花期抗霜冻类型,人工控制霜冻对冻害温度、单株产量及花器官抗冻性作了初步研究。

刘冰洁[4](2019)在《城市园林绿地中果树的运用及其评价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文中认为我国果树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不同果树生物学特性不同,在不同城市绿地中的景观价值、生态效益等各不相同。近年来,果树作为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特殊绿化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相较于其他常见园林绿化植物具有更多样化的特征和优越性。目前,对于果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果树的栽培育种、养护管理等方面,对果树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评价研究较少,且更多地是从决策者主观层面出发的,鲜有基于公众角度进行的评价和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果树在城市绿化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然后以合肥市城区绿化中的果树类树种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类共30个样地,在实地考察获得原始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果树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分析受访者对当前合肥市城市绿化中果树类绿化树种的评价。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获得的重点成果包括如下:(1)通过对合肥市不同绿地果树树种应用的实地调查,在样地内共统计果树类绿化植物34种,涉及17科30属。其中,落叶树种28种,常绿树种6种,乔木类25种,灌木类7种,木质藤本类仅2种,落叶乔木类果树应用最多。(2)基于对样地的实地考察,运用层次分析法科学构建了以“观赏价值、应用特性、生态效益、社会人文效应”为4个准则层以及树形、抗逆性、安全性等15项因子为指标层的合肥市果树类绿化树种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咨询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准则层权重值排序为应用特性>观赏价值>生态效益>社会人文效应。(3)确立果树分级评价系统,并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个等级。选取合肥常见的十种果树让受访者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专业人士中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的是银杏(Ginkgobiloba)、批杷(Eriobotryajaponica)、石榴(Punica granatum),Ⅱ级的是海棠(Malusspectabilis)、桃(Amygdaluspersica)、李(Praunus salicin),Ⅲ级的是杏(Armeniaca vulgaris)、梅(Armeniaca mume),Ⅳ级的是柿(Diospyroskaki)、葡萄(Vitis vinifera);而非专业人士中评价等级为Ⅰ级的是银杏、海棠,Ⅱ级的是石榴、枇杷、桃,Ⅲ级的是杏、李、梅,Ⅳ级的是柿、葡萄。评价等级最高的是银杏,最低的是葡萄。(4)对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特征与评价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受访者中不同年龄、学历背景人群在对“观赏价值”维度上的评价均呈显着性差异,其他维度上各年龄段和学历背景的人群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且男女性别不同评价结果差异性也不显着。(5)受访者都较为重视果树的自然外观和生长特性,但又存在显着的群体差异。非专业人士更重视果树的观赏价值,而专业人士则更强调果树的抗性和低维护性。因此,在城市中发展果树类绿化树种时,要多选择观赏部位丰富、观赏期长、季相变化多样、生长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综合利用价值高的树种或品种。(6)经调查发现,受访者对果树在各类常见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具有广泛接受度。其中,对各类公园、小游园和广场等公共活动场地的认可度最高,其次是居住区;出于安全考虑,普遍认为果树不太适宜作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在果树种植形式上,受访者表示更偏好果树在广场周边、居住区等地成群栽植,青睐于果树独立成景或与其他园林要素相衬托形成复层自然式群落景观。(7)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受访者偏好的果树树种、应用区域和种植方式与合肥市城市绿化中的所应用的种类、区域和方式之间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在此情况下,公众对果树类绿化树种的偏好是果树运用的关键问题。规划者和决策者可以借助这些信息来考虑基于特定城市的自然和规划情况,应如何更合理地运用果树类植物。(8)从问卷和访谈中获悉,受访者对于在城市绿化中果树类绿化树种运用的态度和意愿是积极肯定的。然而综观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果树应用还不充分,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今后政府相关部门、规划设计者、苗木供应方等应加大力度适当发掘潜在果树类绿化树种,有意识地多引导在城市绿化中运用当地适生果树。(9)人们渴望有机会能在城市绿化建设的不同进程中发声表态和深度参与,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一直缺乏契机。今后城市管理部门和绿化景观设计者应积极倡导城市绿色空间的公众多元参与,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参与途径和平台。在为广大公众谋取福利的同时,也为果树类树种的绿化应用推广提供新思路、新技术、新景象。本文希望通过对合肥市果树类绿化树种的运用及其评价的研究,探索基于公众视角的需求,为日后营造更多样、更高品质的并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果树类城市绿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周乃富[5](2019)在《核桃芽接成活的组织学和转录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桃(Juglans regia L.)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我国核桃产业面临着规模化和商品化进程缓慢的突出问题,而良种无性繁殖特别是高效的芽接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核桃良种嫁接繁殖对实现我国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具有深远意义。在核桃芽接实践中,人们以生理学为指导尝试改变果树传统芽接时期和方式,进而使该技术获得重要进展。然而目前仍有经济林树种存在芽接成活的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以核桃为试材,从机制上深入解析,为经济林乃至园艺作物的芽接快繁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以核桃品种‘清香’为砧木,‘香玲’为接穗开展芽接试验,在分析影响芽接成活关键外部因素的基础上,针对芽接愈合关键时期,建立组织和细胞特征图谱,进而开展基因组转录机制解析,在分子水平揭示关键调控基因,从核心生理过程深入认识核桃芽接成活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砧穗的的发育状态、芽接时期和保证接穗“护芽肉”的完整是影响核桃芽接成活的主要因素。采用核桃本砧方块芽接法进行试验,发现中部接芽和处于半木质化状态的砧木组合成活率最高,达93.6%;芽接成活率在萌芽后45天和105天嫁接中达到峰值,分别为94.5%和66.7%,二者差异极显着(P<0.01);接后第0天和第3天灌水均会严重抑制芽接成活,而第6天和9天之后灌水,对芽接成活率影响小。通过对“护芽肉”外部形态、组织切片和电镜扫描进行观察,发现“护芽肉”属于叶芽茎尖成熟区组织,取接穗芽片时,需将“护芽肉”保存完好,否则会导致接芽不能萌发,嫁接不成活;(2)克服各部分组织软硬不均、易脱落等难题,建立了适用于核桃等非均质化组织的石蜡切片方法。具体试验流程如下:采用改进后的固定液(70%叔丁醇:35%-40%甲醛:丙酸:丙三醇=85:5:5:5,v/v/v/v)对核桃芽接茎段材料进行固定;软化处理:过氧化氢-冰醋酸混合溶液(1:1,v/v),处理3小时后,转入70%叔丁醇-丙三醇混合溶液(1:1,v/v)中,于50℃恒温箱中处理2天;采用叔丁醇梯度脱水法,由于叔丁醇有脱水和透明的双重作用,可以省去透明步骤;浸蜡:用叔丁醇替换二甲苯将材料过渡至纯石蜡中。(3)砧穗形成层间的愈合方式是芽接成活的最佳方式,并发现由木射线细胞主导的砧穗愈合新方式。在萌芽后40-47天、70-77天和100-107天的芽接成活关键时期开展芽接试验,并对其愈合过程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砧穗愈合有3种方式,分别为:方式1砧穗形成层间的愈合,约12-15天完成;方式2砧木木质部和接穗形成层间的愈合,约15-18天完成;方式3砧穗木质部间的愈合,约25-30天完成。其中方式3是新发现的核桃芽接愈合方式,其特点是:愈伤组织由木射线细胞脱分化产生;砧木隔离层要先于接穗发生消解;完成愈合的时间长,芽接成活率低。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现阻碍芽接成活的主要原因是接后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受到抑制,或砧穗隔离层无法正常或快速的消解。(4)基于组织学研究确定的芽接愈合关键时期进行精准采样,并开展对应的转录调控分析。筛选出2011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MAPK信号通路等代谢途径;采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鉴定出芽接愈合过程中参与植物激素内稳态和信号转导通路的基因NCED1、AFP2、PIR18和PYL8;参与植物细胞壁合成途径的基因TBL38;重要转录因子基因MYB44;参与植物创伤信号响应的UPF3等发挥枢纽调控作用的功能基因。(5)在差异基因加权共表达网络所得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了核桃芽接愈合过程中内源激素IAA、ABA和ZR的时空分布,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发现IAA和ZR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在愈伤组织快速增殖期含量上升,聚集在接口形成层和砧木表面细胞中;愈伤组织进入分化状态后其含量迅速下降,主要分布于愈伤组织;ABA在愈伤组织快速增殖期的含量和分布位置均无明显变化,愈伤组织进入分化状态后,其含量急剧上升,且集中分布于接穗形成层和愈伤组织,从而提出了芽接愈合过程中内源激素的时空分布模型。IAA/ABA、IAA/ZR和ZR/ABA比值动态变化趋势分别呈现“S”型、“M”型和“N”型。PPO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间期迅速上升;PAL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抗氧化酶类(SOD、POD和CAT)的动态变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魏雅君[6](2017)在《杏李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掌握杏李的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以杏李品种‘风味皇后’、‘恐龙蛋’、‘味帝’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杏品种‘佳娜丽’、‘赛买提’及中国李品种‘美丽李’、欧洲李品种‘女神’为对照,对其花芽形态分化特性、开花生物学特性、授粉受精特性、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3个杏李品种的花芽均于6月下旬分化,10月下旬完成雌蕊分化,花芽分化进程可分为6个时期,各分化时期均存在交错重叠的现象,无明显界线,花芽逐步分化,分化各阶段的组织结构与‘美丽李’基本一致,整体分化进程也与‘美丽李’较为相近,但均比‘赛买提’要慢,进入各分化时期要晚于‘赛买提’。(2)3个杏李品种花期相对集中,均于4月初开花,较对照杏品种晚812 d,与‘女神’的花期较为相近。3种杏李的花器官特征差异不大,与2个李品种较为相似,单花药花粉量与李品种间差异不大,但均低于2个杏品种;3种杏李的花粉萌发率间存在差异,其中‘风味皇后’的萌发率最高,为65.1%,‘味帝’的萌发率极低,仅为3.3%;3个杏李品种开花当天的柱头可授性均为极强,且其柱头直至花后5 d依然可授,3种杏李可授性强度的变化、持续的时间与对照李品种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但略高于2个杏品种。(3)3个杏李品种中‘恐龙蛋’的自然坐果率相对较高,为8.52%,‘风味皇后’和‘味帝’自花授粉后不坐果,为自交不亲和品种,‘恐龙蛋’的自花坐果率为2.16%,自花结实能力低,达不到生产上要求的产量。‘风味皇后’ב恐龙蛋’、‘恐龙蛋’ב风味皇后’、‘恐龙蛋’ב美丽李’、‘恐龙蛋’ב女神’、‘味帝’ב风味皇后’、‘味帝’ב恐龙蛋’及‘味帝’ב赛买提’的坐果率较高,花粉管较早到达花柱基部,且比率较高;而‘风味皇后’ב味帝’、‘恐龙蛋’ב味帝’及‘味帝’ב女神’的坐果率较低,花粉管不容易伸入花柱。‘风味皇后’和‘恐龙蛋’可互相授粉,二者均适合作‘味帝’的授粉品种;‘美丽李’和‘女神’较适合作‘恐龙蛋’的授粉品种,‘味帝’不适合作授粉品种。(4)‘风味皇后’和‘恐龙蛋’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相对较长,均为131 d,‘味帝’为89d;果实三径及干、鲜重的发育动态均呈“双S”型曲线,胚三径及干、鲜重的发育动态均呈“S”型曲线,与对照杏、李品种果实的发育动态变化相似,然而3个杏李品种果实各发育期内的持续时间及日增长变化量与对照杏、李品种均存在一定差异。

齐国辉,马文福[7](2016)在《园林、廊道绿化建设新思路——因地制宜合理选用经济林》文中研究说明经济林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多数经济林树种集叶、花、果、形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和廊道绿化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论述了经济林的园林和廊道绿化价值,经济林在国内外园林和廊道绿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利用途径、树种选择的原则等,并提出了园林、廊道绿化建设中选用经济林树种应注意的问题。因地制宜合理选用经济林树种是园林和廊道绿化建设中的一条重要途径。

杨红丽[8](2014)在《不同杏李品种抗寒生理研究》文中指出杏李(Prunus domestica)是一种杂交出来的新树种,是通过杏与李两个树种经过复杂的、多次的反复杂交并培育产生的树种。杏李这种新兴的树种具有结果早,果实大而肉厚、果皮色泽艳丽,其果实闻起来区别于杏和李,散发自己与众不同的香味,酸甜适口,口感很好,营养价值比较高,其商业开发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很大。众所周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天气,尤其是严寒的气候很容易损害挂果的果枝。在新疆,尤其是杏李栽培比较广泛的阿克苏地区,冬季由于气温比较低,甚至出现霜冻气候,一些杏李树枝梢受到损害,甚至整棵树都被冻死,对杏李的推广非常不利。目前,有关杏李抗寒性的研究还比较少,新疆杏李此方面的研究更是处于空白。本研究进行杏李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抗寒性的研究,其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弥补杏李抗寒性研究的空白,为杏李在新疆的引种栽培服务,乃至对杏李新兴树种的推广栽培起到一定的实践价值。本研究以杏李一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对杏李六个品种的休眠枝进行各抗寒因子测定。设置五个低温梯度(主要包括-15℃、-20℃、-25℃、-30℃、以及-35℃),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枝条进行低温处理,以期研究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杏李枝条不同的抗寒表现及特征。首先,运用电导法测出不同低温条件下枝条处理的电解质渗出率,采用逻辑回归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出半致死温度。其次,进行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杏李枝条的可溶性糖、MDA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最后,依据结果以及模型模拟计算得出的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隶属函数等进行评价,得出各杏李品种抗寒性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不同品种电解质渗出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气温越低,电导测出的值越高;二是不同杏李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不一样,在本研究测定的品种中(即包括恐龙蛋、味帝、风味玫瑰、风味皇后、味王、味厚)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4.43℃、-32.37℃、-38.87℃、-37.41℃、-40.14℃、-31.14℃,其中味王的抗寒性最强,而味厚的抗寒性最差。

谢婷婷[9](2014)在《城市生态风景林规划研究 ——以淄博市张店区为例》文中认为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使城市面积和数量不断扩大,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如何恢复和保护城市生态安全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的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是在21世纪初期兴起的,作为城市森林的一个分支,生态风景林具备城市森林所有的特质,尤其是生态改善和景观营造方面,对满足城市生态系统和居民工作生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一些中大型城市如上海、合肥、北京、哈尔滨、厦门、深圳等地已相继开展生态风景林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城市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相关讨论大多集中在城市生态风景林总体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上,由于其结构、功能、尺度、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及受人为影响的广泛性等因素的限制,深度和广度2个方面研究较为初步和零散,未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如何运用城市生态风景林规划方法和理念来实际建设县域尺度的城市生态风景林的研究则更少。因此启动了淄博市张店区生态风景林规划的研究。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从城市生态风景林相关概念的认识入手,概括了城市生态风景林理论发展,总结并提出了城市生态风景林的概念,分析了城市生态风景林在生态、景观、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与效益。(2)通过对生态风景林相关理论的阐述和分析,并着眼于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生态风景林总体规划原则、绿色植物选择原则和植物配置原则。根据我国城市林业建设用地有限的基本国情,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藤共生的复层结构为主,并与城市水体、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协调,构成“林园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连”,既有自然美又有强大生态功能的系统。在植物选择和配置方面,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以长效型为主,注重景观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农田、河流、道路防护林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近自然型城市生态风景林体系,实现“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美好愿望。张店区生态风景林规划过程中,在遵循适地适树的基础上,突出乡土植物的地位和作用,还充分考虑农民利益和城市经济发展方向,重视经济林的选择和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张店区城市生态风景林规划研究中,在区域内现有基础上依据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园林设计和景观规划的理念,因地制宜提出“楔形导入、廊道贯通、三网交织、三区相辅、多核点缀”的布局结构,形成结构完整、生态功能突出、经济效益显着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高森林覆盖率,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一个可借鉴的途径。(4)通过对张店区生态风景林的规划、布局及建设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张店区生态风景林的规划、布局及建设的模式和方法,指导同类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张店区生态风景林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社会公益性工程。建成后的生态风景林对于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将发挥巨大作用,而且也将获得显着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结合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通过张店区生态风景林建设,改善不良土地流转状况,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收益,使居民生活又快又好地发展。

折小园,弓弼,王晓斐,陈丁钰[10](2014)在《经济林木在陕西新农村人居环境绿化中的应用——以关中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陕西关中地区农村为研究对象,从物种多样性、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个方面分析了经济林木在农村园林绿化中的作用,探讨了该地区新农村人居环境绿化中经济林木树种在街道、庭院、观光果园、围村林、驻地单位和休闲绿地绿化的选择与配置,建议在具体应用时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强化养护。

二、经济林树种——杏李的发展前景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林树种——杏李的发展前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机遇
        1.1.2 客观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关于现代农业的研究
        1.3.2 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
        1.3.3 关于农旅融合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1.4.2 文献研究法
        1.4.3 调查研究法
        1.4.4 案例研究法
        1.4.5 实践验证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王村镇概况及农业现状分析
    2.1 王村镇概况
        2.1.1 区位交通
        2.1.2 自然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1.4 自然资源
        2.1.5 文化资源
    2.2 王村镇农业现状调查分析
        2.2.1 劳动力人口现状调查
        2.2.2 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2.2.3 制约农业生产因素调查
    2.3 王村镇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
        2.3.2 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第三章 案例研究
    3.1 日本“六次产业”战略——三产联动的农业
    3.2 杨陵五泉镇农业特色小镇——科技引领+农旅发展思路
    3.3 杨陵马家底乡村旅游民宿村——盘活乡村资产的农旅
    3.4 无锡田园东方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
    3.5 愉快的新西兰牧场之旅——日常生产过程旅游化的农旅
第四章 相关理论及策略研究
    4.1 现代农业的理论研究
        4.1.1 现代农业的内涵
        4.1.2 现代农业的再解读
    4.2 现代农业规划的理论及策略研究
        4.2.1 现代农业规划的内涵
        4.2.2 现代农业规划的相关理论探析
        4.2.3 现代农业规划的路径及策略
    4.3 农旅融合的理论研究
        4.3.1 农旅融合的内涵
        4.3.2 农旅融合的模式探析
第五章 王村镇农业资源与产业开发思路
    5.1 基于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SWOT分析
        5.1.1 优势(S)
        5.1.2 劣势(W)
        5.1.3 机遇(T)
        5.1.4 挑战(O)
    5.2 基于王村镇资源的产业开发
        5.2.1 农业用地资源
        5.2.2 基于资源的开发思路
第六章 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
    6.1 规划总纲
        6.1.1 规划的指导思想
        6.1.2 规划依据
        6.1.3 规划原则
        6.1.4 发展目标定位
        6.1.5 阶段性发展目标
    6.2 规划方案及重点项目
        6.2.1 基本格局
        6.2.2 规划内容简介
        6.2.3 重点项目介绍
    6.3 乡村旅游规划
        6.3.1 村落休闲旅游项目开发
        6.3.2 农业延伸旅游项目开发
    6.4 生态景观规划
        6.4.1 沟壑生态治理
        6.4.2 防护林体系构建
        6.4.3 道路绿化规划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疆林果业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1.1.2 新疆发展林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和潜力
        1.1.3 林果业已成为新疆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1.1.4 新疆政府高度重视特色林果业发展
        1.1.5 为内陆欠发达区域经济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4.1 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贡献因素分析
        1.4.2 新疆经济林果发展水平评估
        1.4.3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
        1.4.4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综述法
        1.5.2 比较优势衡量方法
        1.5.3 LMDI分解法
        1.5.4 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
        1.5.5 探索性分析
        1.5.6 多元回归分析
        1.5.7 归纳演绎法
    1.6 基本概念
        1.6.1 产业
        1.6.2 经济林与经济林果
        1.6.3 林果业相关概念
        1.6.4 林果业高质量发展
        1.6.5 驱动力
        1.6.6 路径
    1.7 数据来源与研究范围
        1.7.1 数据来源
        1.7.2 研究范围
    1.8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8.1 国外研究综述
        1.8.2 国内研究综述
        1.8.3 国内外研究评述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经济林栽培与加工利用理论
        2.1.2 制度变迁理论
        2.1.3 全球价值链理论
        2.1.4 规模经济理论
        2.1.5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1.6 产业竞争力理论
    2.2 技术路线
    2.3 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3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阶段分析(1988-2017)
        3.1.1 传统发展阶段(1988-1997)
        3.1.2 成长发展阶段(1998-2011)
        3.1.3 成熟发展阶段(2012-2017)
    3.2 新疆经济林果经营规模及结构分析
        3.2.1 种植面积
        3.2.2 产量规模
        3.2.3 品种结构
        3.2.4 空间分布
    3.3 新疆经济林果贮藏加工现状分析
        3.3.1 企业贮藏、加工能力发展情况
        3.3.2 企业贮藏、加工业绩效情况
    3.4 新疆经济林果销售现状分析
        3.4.1 国内销售现状
        3.4.2 对外贸易状况
    3.5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问题分析
        3.5.1 林果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失衡
        3.5.2 林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力薄弱
        3.5.3 林果产品国内外市场开拓不足
    3.6 本章小结
4 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贡献因素分析
    4.1 新疆经济林果业比较优势分析
        4.1.1 比较优势的内涵
        4.1.2 比较优势分析
    4.2 新疆主栽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与贡献因素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研究方法
        4.2.3 新疆苹果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4 新疆梨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5 新疆葡萄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6 新疆杏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7 新疆红枣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8 新疆核桃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3 新疆经济林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变化的特征
        4.3.1 新疆苹果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2 新疆梨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3 新疆葡萄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4 新疆杏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5 新疆红枣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6 新疆核桃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
    5.1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5.1.1 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5.1.2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主要特征
    5.2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2.2 评价指标选取及衡量说明
    5.3 发展水平的评价
        5.3.1 规模经营指数
        5.3.2 全要素生产率
        5.3.3 地均林果产值
        5.3.4 林果产量增长变动
        5.3.5 林果价格变动比率
        5.3.6 单位林果产值耗水
        5.3.7 单位林果产值耗能
        5.3.8 化肥用量缩减比例
        5.3.9 农药用量缩减比例
        5.3.10 林果业投资利润率
    5.4 评价方法
    5.5 评价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实证分析
    6.1 驱动力分析及基本假设
        6.1.1 内部驱动力
        6.1.2 外部驱动力
    6.2 研究设计
        6.2.1 模型选择
        6.2.2 变量选取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探索性分析
        6.3.2 多元回归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7.1 分析框架
    7.2 以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2.1 问题分析
        7.2.2 主要措施
    7.3 以主体增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3.1 问题分析
        7.3.2 主要措施
    7.4 以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4.1 问题分析
        7.4.2 主要措施
    7.5 以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5.1 问题分析
        7.5.2 主要措施
    7.6 以品牌营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6.1 问题分析
        7.6.2 主要措施
    7.7 以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7.1 问题分析
        7.7.2 主要措施
    7.8 新疆典型地区(阿克苏)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执行情况案例
        7.8.1 以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2 以主体增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3 以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4 以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5 以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6 以品牌营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9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构建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8.1.2 新疆经济林果种植、生产特征分析
        8.1.3 评估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水平
        8.1.4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
        8.1.5 驱动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8.2 主要创新点
        8.2.1 构建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8.2.2 提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8.3 研究展望
        8.3.1 完善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模型
        8.3.2 完善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测评依据和评价体系
        8.3.3 驱动路径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3)山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特种质发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山杏概述
        1.1.1 山杏种类及分布
        1.1.2 山杏价值及开发潜力
    1.2 山杏及杏属种质资源研究
        1.2.1 形态学性状的多样性研究
        1.2.2 细胞学水平的多样性研究
        1.2.3 孢粉学形态的多样性研究
        1.2.4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多样性研究
    1.3 基因组测序及SSR分子标记在林木上的应用
        1.3.1 基因组测序技术
        1.3.2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1.3.3 遗传图谱的构建
        1.3.4 亲缘关系研究
        1.3.5 群体结构研究
        1.3.6 连锁不平衡作图及性状关联分析
        1.3.7 表型性状定位
    1.4 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1.4.1 表型性状多样性综合评价
        1.4.2 丰产性综合评价
        1.4.3 花期抗冻性综合评价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山杏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及资源圃概况
        2.1.3 种源地概况
        2.1.4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表型性状频率分布
        2.2.2 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2.2.3 表型性状相关分析
        2.2.4 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2.2.5 表型性状地理变异
        2.2.6 表型性状聚类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山杏基因组测序及SSR标记开发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简化基因组测序
        3.2.2 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3.2.3 叶绿体基因组测序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山杏种质资源SSR分子标记多样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研究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DNA提取
        4.2.2 引物筛选
        4.2.3 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2.4 基于SSR标记的亲缘关系分析
        4.2.5 地理种源与SSR标记的亲缘关系
        4.2.6 种源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
        4.2.7 指纹图谱构建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山杏种质资源表型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SSR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
        5.2.2 群体结构分析
        5.2.3 群体结构划分与地理种源、SSR标记聚类及表型性状聚类的相关性
        5.2.4 表型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山杏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及优特种质发掘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山杏表型性状综合评价
        6.2.2 山杏优良树形无性系丰产类型筛选
        6.2.3 山杏花器官抗冻无性系筛选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4)城市园林绿地中果树的运用及其评价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果树概述
        1.1.1 果树的概念
        1.1.2 果树的分类
        1.1.3 果树相较于其他绿化树种的优势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进展
        1.2.1 国外果树城市绿化应用的发展概况
        1.2.2 国内果树城市绿化应用的发展概况
        1.2.3 国外城市树种应用评价的研究概况
        1.2.4 国内城市树种应用评价的研究概况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3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合肥市概况
        3.1.2 合肥市果树种类现状
        3.1.3 研究区域的划定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与评价主体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2.4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等级的划分
        3.2.5 问卷调查
        3.2.6 数据收集与处理
4 调查与分析
    4.1 合肥城市绿化中果树的应用现状调查
        4.1.1 合肥城市绿化中的常见果树种类
        4.1.2 合肥不同城市绿地中果树的应用形式
        4.1.3 应用频率分析
    4.2 评价指标权重值分析
    4.3 合肥市适生果树类城市绿化树种的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4 受访者基本信息特征分析
        4.4.1 性别分析
        4.4.2 年龄分析
        4.4.3 学历分析
        4.4.4 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
    4.5 问卷结果分析
        4.5.1 信效度检验
        4.5.2 均值与标准方差的计算
        4.5.3 受访者对果树类植物的认知
        4.5.4 受访者对合肥市的果树类绿化的满意程度
        4.5.5 受访者对果树应用区域和种植形式的看法
        4.5.6 受访者偏好与实地调查结果的关系
        4.5.7 公众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参与
        4.5.8 受访者对果树的主要期望点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果树类绿化树种的评价指标筛选调查问卷
附录B 果树类绿化树种的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C 果树类绿化树种评价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5)核桃芽接成活的组织学和转录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经济林木无性繁殖研究进展
        1.2.2 经济林木嫁接成活的组织和生理学研究进展
        1.2.3 经济林木嫁接成活的分子机制
        1.2.4 核桃嫁接繁殖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解决问题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重点解决问题
    1.4 技术路线
    1.5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
第二章 核桃芽接成活的关键外部因素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接芽和砧木的发育状态对芽接成活率的影响
        2.2.2 接芽生长时期对芽接成活率的影响
        2.2.3 芽接后灌水对芽接成活的影响
        2.2.4 “护芽肉”对芽接成活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核桃等木本植物非均质化组织石蜡切片方法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固定液和软化方法的改进
        3.2.2 样品脱水和透明流程的改良
        3.2.3 核桃芽接愈合区域组织切片效果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核桃芽接成活的组织学机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砧木和接穗形成层间的愈合方式
        4.2.2 砧木木质部和接穗形成层间的愈合方式
        4.2.3 砧木和接穗木质部间的愈合方式
        4.2.4 愈合过程中隔离层的溶解
        4.2.5 3种愈合方式的比较分析
        4.2.6 芽接未成活茎段的组织学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核桃芽接成活的转录调控机制解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5.2.2 测序数据统计及质控
        5.2.3 序列比对分析
        5.2.4 转录本组装
        5.2.5 功能注释
        5.2.6 表达量分析
        5.2.7 芽接愈合过程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2.8 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构建
        5.2.9 q RT-PCR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核桃芽接成活的多激素时空变化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的建立
        6.2.2 IAA在嫁接愈合过程中的时空分布
        6.2.3 ABA在嫁接愈合过程中的时空分布
        6.2.4 ZR在嫁接愈合过程中的时空分布
        6.2.5 芽接愈合过程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6.2.6 芽接愈合过程中三种激素的分布模型
        6.2.7 芽接愈合过程中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6.3 小结与讨论
        6.3.1 激素在芽接愈合中的作用
        6.3.2 酶在芽接愈合中的作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6)杏李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杏李花芽形态分化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杏李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杏李授粉受精生物学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杏李果实发育动态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园林、廊道绿化建设新思路——因地制宜合理选用经济林(论文提纲范文)

1 经济林的园林、廊道绿化价值
    1.1 观赏价值
    1.2 文化价值
    1.3 生态价值
    1.4 经济效益
2 经济林在国内外园林、廊道绿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2.1 国外情况
    2.2 国内情况
3 园林、廊道绿化中经济林树种的利用途径分析
    3.1 城市园林绿化
        3.1.1 园景配植
        3.1.2 营造四季景观
        3.1.3 城市道路绿化
        3.1.4 城市公园
        3.1.5 城市小区、庭院绿化
    3.2 厂区和工业区绿化
    3.3 驻地单位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
    3.4 休闲观光园
    3.5 风景区和森林公园
    3.6 廊道绿化
4 园林、廊道绿化中经济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4.1 适地适树
    4.2 观赏性强
    4.3 树种多样性
    4.4 可行性
5 园林、廊道绿化建设中选用经济林树种应注意的问题
    5.1 注意栽植时期
    5.2 高规格整地
    5.3 选用高规格的苗木
    5.4 搞好品种搭配
    5.5 合理整形修剪
    5.6 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5.7 适时收获产品
6 小结

(8)不同杏李品种抗寒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次研究切入点及拟解决的问题
    1.4 六个杏李品种生物学特性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第3章 杏李抗寒性研究
    3.1 不同低温胁迫下杏李枝条电解质渗出率的变化
    3.2 不同杏李枝条的半致死温度
    3.3 不同低温胁迫下杏李枝条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4 不同低温胁迫下杏李枝条MDA含量的变化
    3.5 不同低温胁迫下杏李枝条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3.6 不同低温胁迫下杏李枝条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3.7 各杏李品种枝条低温胁迫后发芽率变化
    3.8 各生理指标与温度的关系
第4章 讨论与建议
    4.1 讨论
    4.2 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城市生态风景林规划研究 ——以淄博市张店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综述
    2.1 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
        2.1.1 生态风景林
        2.1.2 城市森林
        2.1.3 城市生态风景林效益
        2.1.3.1 生态效益
        2.1.3.2 景观效益
        2.1.3.3 经济效益
        2.1.3.4 文化效益
    2.2 研究及发展现状
        2.2.1 国际研究及发展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现状
3 生态风景林规划设计研究
    3.1 有关基础理论
        3.1.1 城市森林生态学理论
        3.1.1.1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
        3.1.1.2 生态平衡理论
        3.1.1.3 植物群落演替理论
        3.1.1.4 生态适应性及生态位理论
        3.1.1.5 森林生态学原理应用
        3.1.2 生物多样性理论
        3.1.3 景观生态学理论
        3.1.4 生态系统管理理论
        3.1.5 城市生态学理论
        3.1.6 恢复生态学理论
    3.2 规划设计原则
        3.2.1 总体规划原则
        3.2.1.1 系统优化原则
        3.2.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3.2.1.3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
        3.2.1.4 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
        3.2.1.5 科学性原则
        3.2.1.6 经济性原则
        3.2.2 绿化植物选择原则
        3.2.2.1 适地适树
        3.2.2.2 生态功能优先
        3.2.2.3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
        3.2.2.4 生态经济原则
        3.2.2.5 生物多样性原则
        3.2.3 植物配置原则
        3.2.3.1 整体性原则
        3.2.3.2 稳定性原则
        3.2.3.3 自然性原则
        3.2.3.4 文化原则
    3.3 规划技术方法
        3.3.1 规划内容
        3.3.1.1 基础资料的收集和背景分析
        3.3.1.2 规划目标定位
        3.3.1.3 规划理念和原则
        3.3.1.4 发展思路
        3.3.1.5 功能布局规划
        3.3.1.6 土地利用规划
        3.3.1.7 工程概预算及评价
        3.3.2 营造技术
4 实践研究——以淄博市张店区生态风景林规划为例
    4.1 张店区区域现状
        4.1.1 自然概况
        4.1.1.1 气候条件
        4.1.1.2 地形地貌
        4.1.1.3 土壤
        4.1.1.4 水文
        4.1.1.5 植被
        4.1.2 森林资源
        4.1.3 交通运输
        4.1.4 经济条件
    4.2 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
        4.2.1 优势条件
        4.2.2 限制因素
    4.3 张店区生态风景林规划总论
        4.3.1 规划期限与范围
        4.3.2 规划依据
        4.3.3 指导思想
        4.3.4 规划原则
        4.3.5 规划目标
        4.3.5.1 总体目标
        4.3.5.2 具体目标
        4.3.6 规划总体思路
    4.4 张店生态风景林总体布局结构
    4.5 张店区生态风景林分区规划
        4.5.1 生态林体系规划
        4.5.1.1 树种选择
        4.5.1.2 道路生态廊道规划
        4.5.1.3 水系生态廊道规划
        4.5.1.4 生态节点
        4.5.2 风景林体系规划
        4.5.2.1 新区中心公园
        4.5.2.2 黄土崖湿地生态观光公园
        4.5.2.3 张店河口湿地休闲公园
        4.5.2.4 三处城区休闲绿地
        4.5.2.5 黑铁山多元生态中心
        4.5.2.6 炒米山森林休闲中心
        4.5.3 经济林体系规划
        4.5.3.1 两新优——杂交杏李、树莓
        4.5.3.2 两用材——速生杨、美国竹柳
        4.5.3.3 六核心——核桃、柿子、香椿、仁用杏、银杏、枣
        4.5.3.4 其他经济树种
    4.6 效益分析
        4.6.1 生态效益
        4.6.2 经济效益
        4.6.3 社会效益
    4.7 投资概算
        4.7.1 概算依据
        4.7.2 投资测算
5 结论与创新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生态林体系规划树种特性表
    附录二 各乡镇经济林布局规划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经济林木在陕西新农村人居环境绿化中的应用——以关中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林木在农村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1.1丰富了树种资源
    1.2提高了景观效果
    1.3增加了经济收入
    1.4改善了人居环境
2经济林木在陕西关中地区新农村人居环境绿化中的选择与配置
    2.1关中地区新农村人居环境背景分析
    2.2经济林木在关中地区新农村人居环境绿化中的选择与配置
3陕西关中地区新农村人居环境绿化中经济林木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存在的问题
    3.2建议
4结语

四、经济林树种——杏李的发展前景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D]. 王姣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D]. 彭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2)
  • [3]山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特种质发掘研究[D]. 董胜君.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3)
  • [4]城市园林绿地中果树的运用及其评价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D]. 刘冰洁.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5]核桃芽接成活的组织学和转录调控机制研究[D]. 周乃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
  • [6]杏李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研究[D]. 魏雅君.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7]园林、廊道绿化建设新思路——因地制宜合理选用经济林[J]. 齐国辉,马文福. 河北林果研究, 2016(04)
  • [8]不同杏李品种抗寒生理研究[D]. 杨红丽.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9]城市生态风景林规划研究 ——以淄博市张店区为例[D]. 谢婷婷. 山东农业大学, 2014(12)
  • [10]经济林木在陕西新农村人居环境绿化中的应用——以关中地区为例[J]. 折小园,弓弼,王晓斐,陈丁钰.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1)

标签:;  ;  ;  ;  ;  

经济林木树种——杏李发展前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