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课件选题

浅谈多媒体课件选题

一、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虎晓娟[1](2021)在《现代教育技术在格鲁吉亚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国际中文教学中产生了丰富的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为了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格鲁吉亚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以格鲁吉亚的公派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这些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效果,从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格鲁吉亚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从格鲁吉亚现代教育技术的分类及特点入手,结合格鲁吉亚汉语教学的现状,调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格鲁吉亚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发现:1.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已经为格鲁吉亚汉语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并应用。2.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才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汉语教学方式。3.在汉语课堂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及汉语学习者所接受的。4.现代教育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快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5.格鲁吉亚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许多不足和问题。最后,基于调查结果与分析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并针对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设计了两个教学方案。实践发现: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拓宽了学生选择学习资源的渠道,还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在特殊时期也能跨时区、跨地区照常学习的目标。

石再[2](2020)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文中指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承载我国文化的载体。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提升文化品位、养成人生经验有很大帮助,对于提升语文课程教学乃至其他学科教学的质量也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基础课程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逐步推广,语文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渐成普遍现象,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成为改革阅读教学模式、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以及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农村初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部分农村初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认识不够充分和准确,对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在农村初中的应用范围还不广、应用程度还不高、应用效果还不理想。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结合语文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和特征,探索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和策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使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论文包括六个部分:绪论介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简述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作介绍。第一章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条件。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内涵与特征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的基本条件。第二章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结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阅读课程实施标准,剖析了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好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不足给出改进建议。第三章整合的教学模式和应用策略。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不同类型对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策略与方法进行探讨,也指出了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以课例《苏州园林》为中心,讨论分析课程整合模式的具体实践。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武新玮[3](2020)在《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体系建构及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我国《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发布,以科学素养培养为目标的科学课上升为基础课程。小学生天生对科学有好奇心,然而科学课教学却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能力基础差、无法有效开展开好等问题。而从学校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来看,研究认为为学校课堂配备“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能提升科学课教学质量与效率,缓解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研究试图聚焦“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的需求体系建构与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旨在契合当前科学课变革时机,基于一线科学教师与学生的视角,重点通过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的潜在需求归纳、实验设计与试点,利用经典的KANO模型来分别调研和建构科学老师和学生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的需求体系结构,并对师生之间需求结构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总结和尝试解释。其次,在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体系建构的基础上,以主要决定内容资源是否在课堂应用的教师为重点对象,利用KANO模型与ACSI满意度理论模型来构建假设,检验验证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体系中魅力型内容资源类型、期望型内容资源类型、必备型内容资源类型对教师使用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同时进一步验证前述定性的内容资源需求体系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再次以ACSI模型与TAM模型为理论假设模型基础,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认知提取影响教师对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使用满意度的外部因素并构建外部变量,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确认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教师使用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的显着性,为实践层面的内容资源应用服务提供可靠的原则性指导。最后为实践层面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对策与建议。研究主要应用KANO问卷工具调查法、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方法,以及结合使用了深入实践的深度访谈法与参与式观察法。在同类主题的研究上,研究具有显着的实践特征,通过KANO模型工具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的联合应用,实现了定性和量化研究的有效统一,既发现和提出了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的需求结构,又验证了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并提出和假设检验了影响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实际应用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与成果对推动国家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发展,助力科学素质教育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与较高的实践意义。

苏婷婷[4](2020)在《多模态视角下《轮机英语》(操作级)教材分析和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人多年从事轮机英语教学与研究,发现轮机英语教学存在诸多困难,其一就是使用的教材的问题。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析现行统编教材《轮机英语》(操作级)的模态特征以及针对编写多模态性轮机英语教材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轮机英语教学质量。本研究以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组织统一编写的《轮机英语》(操作级)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来自全国31所航海类高等院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和轮机英语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广泛征集他们对该教材模态方面的评价和改进建议。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彩色插图、音频、视频和动画材料等模态元素的运用对轮机英语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但从多模态视角考察现行的《轮机英语》(操作级),其视觉模态、听觉模态、PPT课件、在线资源等模态资源存在诸多局限。本文作者建议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建设一本涵盖彩色插图、音频、视频、动画等多模态资源的轮机英语教材,并通过设计一个多模态化的轮机英语课堂教学示例将教材运用到教学实践。本研究是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现行教材《轮机英语》(操作级)进行的首次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编写一套多模态性轮机英语新教材提供一定的思路,同时能够进一步丰富多模态理论的内涵,提高该理论在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面的应用价值。

彭灿灿[5](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提升研究 ——以范县农村初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的蔓延牵动了国人乃至全球人民的心,无数医疗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奔赴一线,“隔离”、“封城”成了这个春节的关键词。各个行业停工停产,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为有效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继续蔓延,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国各地学校陆续开启了“主动隔离、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一时间“互联网+”教育模式再一次成为教育界的新话题,而多媒体教学无疑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成功典范。众所周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普及,成为教学中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同时,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教学当中,多媒体带来的作用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第一,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加入多媒体教学,适当的融入教学情境,可以大大增加《道德与法治》课这门学科的有趣性,让学生主动而不再是被动的去接受这门课程,从而达到了优化学科的需要。第二,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有助于部分老师从固有的教学中挣脱出来,优化教学步骤,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让教师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第三,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组织教学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通过对范县六所农村初中发放的调查问卷以及对学校部分师生的访谈,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方面在教学理念、教学知识以及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教学理念方面,存在着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师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的问题。在教学知识方面,存在着部分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跟不上《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节奏、部分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不够有趣等问题。在教学技能方面,部分教师多媒体专业应用能力略有欠缺;学生方面存在着部分学生意志品质薄弱、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知偏差和情感偏差等问题。而在教学环境方面,缺乏多媒体课课后实践交流以及多媒体配套设施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的提升势在必行。文章尝试对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解决措施:针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方面,可以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知识以及提升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展开。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同时应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增加对多媒体教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专业能力、教学应突出多媒体教学重点。针对学生方面,应该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转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的认知。针对教学环境方面,当地教育等部门要对农村初中提供财力和技术支持,更新和改进落后的教学媒体设施。本文在撰写的过程中,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在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以及对学校师生和专家的访谈与观察的基础上,为老师和学生做两份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并对结果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由此得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促进范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并对其他市县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的深化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张慧[6](2020)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今天,《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等文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新要求,强调从“应用驱动”走向“融合创新”。幼儿教师是学前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实践者,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学前教育质量。本研究以安徽省三个地级市的城乡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旨在揭示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应对策略。首先,通过对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参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实行)》和《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形成指标,研制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卷和访谈提纲。随后,对三个地级市的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其中6位不同地域、不同教龄、不同性质的幼儿教师进行访谈。其次,对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幼儿教师的背景变量和访谈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幼儿园信息化环境基本达标;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合格,五维度发展不均衡;幼儿教师的教龄、受教育程度和城乡区别是影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因素。再次,对现状总结分析发现目前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存在六大问题:三通两平台未能实现“物尽其用”;仅处于“应用”水准,各维度发展不均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低;高龄、乡村幼儿教师应用能力落后;提升动力不足。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幼儿教师自身、幼儿园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观念尚未完全转变、未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教育”平台、职业认同感低;幼儿园信息化基础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领导不重视、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社会层面幼儿园区域间差距较大,且信息技术培训机会少,评价不一。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幼儿教师要坚持信息化理念先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设“智慧”游戏,技术支持幼儿教学寓教于乐;强化应用驱动,开展“互联网+教育”探索与应用。幼儿园要以需求为导向,完善教育信息化环境;激发内外动机,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配备专业人员,开展个性化园本研修。社会应均衡信息化基建,促进城乡幼儿教师协同发展;更新未来幼师培养方案,持续激励信息化教学;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分级分层培训。本研究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闫雅茹[7](2020)在《信息化环境下大班幼儿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行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已有幼儿园设立电教中心专门为幼儿教师提供优质课件等教学资源,提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日常教学,学前教育信息化成为一种趋势。生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自然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首要目标。幼儿园除了要做好日常的安全防护工作之外,还需要重视对幼儿进行适宜的生命教育,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来说,感知生命这一抽象的概念显得力不从心。而生动形象又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这一特点恰好解决了幼儿园生命教育缺少教材和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进而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在河南省郑州市S幼儿园开展大班幼儿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本研究计划实施信息化的生命教育主题教学以多样的教学形式引起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生命教育的质量。首先,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大班幼儿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现状和大班幼儿生命态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大部分幼儿教师没有组织过生命教育教学,有些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教学时遇到了困难。另一方面,幼儿生命认知水平较低,幼儿园亟需改进当前的生命教育教学方式以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其次,本研究以生活教育理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和沉浸理论为指导,并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生命教育的目标要求与教育建议,进行信息技术与幼儿生命教育的融合,设计大班幼儿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然后,本研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适宜的数字教育资源融入幼儿课堂教学环节尤其是新知讲授和游戏活动环节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优化了教学设计。经过三轮研究,通过观察、作品分析和访谈比较幼儿学习兴趣和生命态度的变化,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幼儿的生命态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证实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柳宛伶[8](2020)在《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 ——以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产业链推动了线上汉语教学的飞速发展,而一对一线上汉语课堂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语言环境、专业背景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发展迅速。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灵活性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案个性化,面对当今汉语学习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其教学方式近乎“量身定做”,受到对外汉语教学市场的广泛关注。但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始终是根本。在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影响更大。鉴于此,研究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特别是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远程教育理论、混合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论文重点构建了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系框架,探讨在特定教学环境与模式下的教学能力构成。继而以厦门“中学西渐”公司的“Chinlingo”平台为依托,对参与平台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实习项目的职前教师(本文所讲“职前教师”是指在正式进入教师职业之前的、正在接受汉语国际教育或相关师范类教育的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全面调查了以上教师的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能力。调查发现职前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意识较强,但远程教育技术知识及一对一个别授课知识储备不足;有一定的角色转换观念;对线上交互协作能力的重视度较高;信息化课件的制作与设计能力存在学用脱节问题;重视线上教学情景的创设但很少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线上课堂突发情况处置不当。此外,论文对62位职前汉语教师的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案例(含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观察、统计和比较了职前汉语教师的一对一线上教学角色转换能力、一对一线上教学设计能力与一对一线上教学实施能力。研究发现,职前汉语教师在实际一对一线上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角色转换效果不佳,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单一,师生线上互动效果欠缺,突发情况应对力度不足。最后针对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出现的教学能力问题,总结提出了几点培养建议。论文研究成果为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有利于促进线上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马文博[9](2020)在《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 ——以甘肃省部分中学为例》文中指出在本文中,本人选择研究的样本是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在甘肃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选择、不同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不同多媒体形式的尝试,对如何更好的体现教学过程交互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多样化发展,为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提供理论依据。高中化学课堂的知识教学过程并不是单向化的,而是双向、多向实施的交互式教学过程。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交互式教学的手段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并引领学生在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生媒交互等多样化的交互式学习与探究中实现学习兴趣的建立、化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和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的完善。新课标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为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然是教师的有力引导下完成的。那么,这就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教学模式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几乎任何一堂课都已经离不开多媒体设施了,如何有效的使用多媒体设备,如何选择更加有效地多媒体运用形式,就成为了首当其冲需要思考的问题。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学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的组织和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实现学习兴趣的建立和提升,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化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完善学生的能力训练和知识掌握。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积极通过不同教学环节的交互式实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引领学生在交互式互动的化学课堂中积极参与情境导入、有效实现问题突破、高效完成实验探究,进而帮助学生在化学课堂的交互式实施中实现知识的全面掌握、能力的充分锻炼和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健全。在本文中,本人的研究根据文献进行理论研究,结合访谈省级学科带头人、兰州市名师工作室成员、一线教师等相关学者专家,以总结出更贴合甘肃高中化学教育实际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对照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分析结论,对比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及其优劣势,选择利用甘肃省兰州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实际教学课堂进行实操,将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运用其中,研究师生实际的效果及评价,反思其取得的成效与不足,为最终数据处理提供实例数据。在本文中,本人解决的关键问题:1.甘肃省多媒体软件、硬件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于交互性教学模式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多媒体软、硬件进行交互性教学模式的设计的优缺点对比。2.学校教育管理者、学科带头人、一线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层面的群体对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运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接受度的统计分析。3.找到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问题解决方案或建议。本论文本人从甘肃省多媒体软件、硬件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于交互性教学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不同的多媒体软、硬件进行交互性教学模式的设计的优缺点对比,结合理论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力求找出找到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问题解决方案或建议。最好能结合实际教学多媒体设备,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形式,有效的多媒体运用方法,利用多媒体交互性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课堂,希望可以给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为课程改革尽一份绵薄之力。

杨汝夫[10](2020)在《基于色彩构成的初中地理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等特点,高度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性格、信念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地图、图形、图表等是中学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设计在地理多媒体课件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调动学生的视知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烘托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本论文基于色彩相关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地理教学论、多媒体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设计制作3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多媒体课件,选取了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以及同行地理教师,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检验案例课件色彩设计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结合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归纳总结出地理多媒体课件色彩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尝试为地理教师在地理多媒体课件色彩设计中提供一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本研究包括5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章为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为研究理论基础,主要对色彩构成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理论进行了探究。第三章为初中地理多媒体课件色彩设计实证研究,包括地理多媒体课件主题内容与色彩设计实例、地理多媒体课件色彩构成的案例研究。第四章为地理多媒体课件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在文献综述、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地理多媒体课件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借鉴。第五章为主要结论和问题探讨。

二、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教育技术在格鲁吉亚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在格鲁吉亚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分析
    2.1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2.2 格鲁吉亚概况
        2.2.1 格鲁吉亚教育情况
        2.2.2 格鲁吉亚汉语教学情况
    2.3 格鲁吉亚汉语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调查
        2.3.1 问卷设计
        2.3.2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
        2.3.3 现代教育技术在格鲁吉亚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2.3.4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汉语教学中的优势
        2.3.5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
    2.4 教学建议
        2.4.1 教师接受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指导
        2.4.2 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2.4.3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呈现教学内容
        2.4.4 构建资源库及学生交流分享的平台
第三章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设计
    3.1 理论基础
    3.2 设计缘由
    3.3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案
    3.4 教学反馈
第四章 远程教学设计
    4.1 理论基础
    4.2 设计缘由
    4.3 远程教学教案
    4.4 教学反馈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条件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三)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条件
第二章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一)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四)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
    (五)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改进建议
第三章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和应用策略及方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分类及选择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三)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和方法
    (四)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分析
    (一)阅读教学课例《苏州园林》
    (二)课例分析点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体系建构及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1.1.2 新课标下科学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1.1.3 数字原住民的数字化学习背景
        1.1.4 教育信息化发展:从1.0到2.0
        1.1.5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对象相关概念界定
        1.3.1 科学课
        1.3.2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
        1.3.3 客户满意度
    1.4 相关文献综述
        1.4.1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研究综述
        1.4.2 KANO模型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4.3 满意度测评相关理论模型研究综述
        (1)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理论
        (2) 技术接受度模型(TAM)
    1.5 研究框架与路径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应用现状与潜在需求类别分析
    2.1 国内科学课教学内容资源应用现状分析
        2.1.1 国内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主要应用形式
        2.1.2 国内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主要应用问题
        2.1.3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的新型特征分析
    2.2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的需求类别归纳分析
        2.2.1 基于小学科学教学价值取向的内容资源需求类别来源分析
        2.2.2 基于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实践取向的内容需求类别来源分析
    2.3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的类别小结
第三章 基于KANO模型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体系建构研究
    3.1 KANO用户满意度模型及其需求分析方法
        3.1.1 KANO模型分析方法
        3.1.2 KANO模型需求建构分析的优缺点
    3.2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的典型设计与试用实验
        3.2.1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体验案例的实验设计
        3.2.2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试点的实验设计
    3.3 面向科学教师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体系建构
        3.3.1 面向教师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KANO问卷设计发放
        3.3.2 面向教师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KANO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3.3.3 面向教师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的二维属性归类分析
        3.3.4 面向教师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体系结构
        3.3.5 面向教师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体系结构分析小结
    3.4 面向学生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体系建构
        3.4.1 面向学生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KANO问卷设计与发放
        3.4.2 面向学生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KANO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3.4.3 面向学生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的二维属性归类分析
        3.4.4 面向学生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的需求体系结构
        3.4.5 面向学生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体系结构分析小结
    3.5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的师生差异比较分析与总结
        3.5.1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师生需求差异的维度对照
        3.5.2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师生需求差异的维度异同分析
        3.5.3 小结与反思
第四章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教师使用满意度影响机制验证研究
    4.1 理论模型建构
    4.2 变量构念及假设
        4.2.1 使用者满意度
        4.2.2 感知价值
        4.2.3 感知质量
        4.2.4 使用者预期
        4.2.5 魅力型内容资源感知
        4.2.6 期望型内容资源感知
        4.2.7 必备型内容资源感知
    4.3 测量模型与问卷开发
    4.4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
    4.5 信度与效度分析
    4.6 模型检验结果
        4.6.1 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
        4.6.2 模型适配度检验
    4.7 模型假设检验与结论
第五章 基于ACSI理论的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教师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5.1 理论模型建构
    5.2 变量构念及假设提出
        5.2.1 使用者满意度
        5.2.2 感知价值
        5.2.3 感知质量
        5.2.4 使用者预期
        5.2.5 感知有用性
        5.2.6 感知易用性
        5.2.7 感知内容质量
        5.2.8 内容丰富度
        5.2.9 内容匹配度
        5.2.10 自我效能感
    5.3 测量模型与问卷开发
    5.4 信度与效度分析
    5.5 模型检验结果
        5.5.1 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
        5.5.2 模型适配度检验
    5.6 模型假设检验与结论
        5.6.1 基于数据验证的理论模型修正
        5.6.2 基于ACSI模型的研究发现与建议
        5.6.3 基于TAM模型的研究发现与建议
第六章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开发及应用优化对策建议
    6.1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开发优化对策建议
        6.1.1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教学匹配优化建议
        6.1.2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有效有用优化建议
        6.1.3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开发优先级与激发兴趣优化建议
    6.2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应用服务优化建议
        6.2.1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试用体验阶段的服务优化建议
        6.2.2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教师使用自我效能提升建议
        6.2.3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教师使用的价值感知提升建议
第七章 研究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小学生科学课多媒体教学内容需求态度调查
附录2: 小学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程度调查
附录3: 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教师使用满意度调查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4)多模态视角下《轮机英语》(操作级)教材分析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Research Questions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Some Basic and Relevant Concepts
        2.1.1 Modality
        2.1.2 Multi-modality
        2.1.3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2.2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DA
        2.2.1 Studies on MDA Abroad
        2.2.2 Studies on MDA in China
    2.3 Related Studies on EME Textbooks
        2.3.1 Introduction to EME and its Textbooks
        2.3.2 EME (Operational Level)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2.3.3 Researches on EME Textbooks in China
    2.4 Researches on Multimodal Textbooks
        2.4.1 Definition of Multimodal Textbooks
        2.4.2 Studies on Multimoda Textbooks Abroad
        2.4.3 Studies on Multimodal Textbooks in China
Chapter 3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Subject
    3.2 Instruments
        3.2.1 Questionnaire
        3.2.2 Interview
    3.3 Data Collection
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A Multimodal Analysis of EME (Operational Level)
        4.1.1 The Visual Modality
        4.1.2 The Auditive Modality
        4.1.3 PowerPoint
        4.1.4 The Online Resources
    4.2 Suggestions for Compiling a New Multimodal EME Textbook
        4.2.1 Compilation Principles for a New Multimodal EME Textbook
        4.2.2 Imbedding Multimodal Features into a New Multimodal EME Textbook
    4.3 A Suggested Teaching Model with the New Multimodal EME Textbook
        4.3.1 Impact of a Multimodal Textbook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4.3.2 Suggested Teaching Methods for the New Multimodal EME Textbook
        4.3.3 Designing a Teaching Model with the new multimodal EME textbook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References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提升研究 ——以范县农村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观察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相关问题概述
    一、概念界定
        (一)多媒体
        (二)多媒体教学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体验式教学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四)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五)多媒体技术理论
第二章 范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多媒体在范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及成绩
        (一)农村初中多媒体教学现状
        (二)范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况
        (三)问卷调查情况
        (四)取得成绩
    二、多媒体在范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二)学生消极的课堂反馈
        (三)农村初中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多媒体在范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教师没有正确遵循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原则
        (二)学生在认识和态度方面存在偏差
        (三)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不够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的提升策略
    一、提升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
        (二)丰富教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转变学生认知
        (一)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二)转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认知
    三、营造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一)学校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
        (二)学校组织好对《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关于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三)改进《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工具
        (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
        一、教育信息化2.0要求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信息技术渗透学前教育领域,重塑师生教与学
        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2.0时代幼儿教师核心素养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学前教育信息化
        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五节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设计
    第一节 调查工具设计
        一、调研对象
        二、问卷设计过程
        三、问卷设计的指标来源
        四、问卷题项编制
    第二节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一、问卷试测
        二、信度分析
        三、效度分析
    第三节 访谈提纲设计
第三章 现状调查的实施与数据分析
    第一节 调查的实施
        一、样本的选取
        二、问卷发放实施
        三、访谈实施
    第二节 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
        一、幼儿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二、幼儿园信息化环境现状描述性分析
        三、培训情况描述性分析
        四、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
        五、“三通两平台”应用环境现状描述性分析
    第三节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
        一、整体描述性分析
        二、五维度情况描述分析
    第四节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异性分析
        一、性别影响差异性分析
        二、年龄影响差异性分析
        三、受教育程度影响差异性分析
        四、教龄影响差异性分析
        五、NCRE等级影响差异性分析
        六、城乡间影响差异性分析
        七、幼儿园类别影响差异性分析
    第五节 访谈结果分析
        一、信息化资源满意度分析
        二、利用信息技术备课情况分析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情况分析
        四、信息化教学态度分析
        五、信息技术教学对幼儿的影响情况分析
        六、信息化教学处理故障情况分析
        七、信息技术培训情况分析
        八、信息技术提升诉求分析
    第六节 调查结论
        一、现状分析总结
        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三、问题归因分析
第四章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议
    第一节 幼儿教师层面
        一、信息化理念先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二、创设“智慧”游戏,技术支持幼儿教学寓教于乐
        三、强化应用驱动,开展“互联网+教育”探索与应用
    第二节 幼儿园层面
        一、以需求为导向,完善教育信息化环境
        二、激发内外动机,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三、配备专业人员,开展个性化园本研修
    第三节 社会层面
        一、均衡信息化基建,促进城乡幼儿教师协同发展
        二、更新未来幼师培养方案,持续激励信息化教学
        三、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分级分层培训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二 问卷信、效度检验数据
致谢

(7)信息化环境下大班幼儿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1.1.2 学前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要求
        1.1.3 国家对幼儿生命教育提出要求
        1.1.4 幼儿生命教育的问题与困境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1.5 研究信效度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幼儿生命教育
        2.1.2 主题活动
    2.2 研究现状
        2.2.1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2.2 幼儿生命教育研究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生活教育理论
        2.3.2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3.3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3.4 沉浸理论
3 目标幼儿园当前信息化教学和生命教育中存在问题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和方法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3.3.2 幼儿访谈调查结果
        3.3.3 家长访谈调查结果
    3.4 目标幼儿园当前信息化教学和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4 大班幼儿生命教育课程分析
    4.1 大班幼儿生命教育分析
        4.1.1 大班幼儿生命教育目标分析
        4.1.2 大班幼儿生命教育特点分析
    4.2 大班幼儿特征分析
        4.2.1 大班幼儿认知特征分析
        4.2.2 大班幼儿学习特征分析
5 信息化环境下大班幼儿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行动研究
    5.1 行动研究设计
        5.1.1 行动研究环境
        5.1.2 行动研究对象
        5.1.3 行动研究内容
        5.1.4 行动研究评价工具
        5.1.5 行动研究评价材料的收集
    5.2 第一轮行动研究——以《我从哪里来》为例
        5.2.1 问题与假设
        5.2.2 制定计划
        5.2.3 行动实施
        5.2.4 观察分析
        5.2.5 问题反思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以《中秋节人团圆》为例
        5.3.1 制定计划
        5.3.2 行动实施
        5.3.3 观察分析
        5.3.4 问题反思
    5.4 第三轮行动研究——以《小植物大作用》为例
        5.4.1 制定计划
        5.4.2 行动实施
        5.4.3 观察分析
        5.4.4 问题反思
    5.5 行动研究结论
        5.5.1 基于信息化环境开展生命教育丰富活动形式
        5.5.2 基于信息化环境开展生命教育优化主题式活动设计
        5.5.3 基于信息化环境开展生命教育能够改善幼儿生命态度
6 教育建议与展望
    6.1 教育建议
        6.1.1 以幼儿需求为主,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6.1.2 加强信息化教学研修,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6.1.3 打造精品课件,提高生命教育开展质量
        6.1.4 家园共享教育理念,提高家园共育水平
    6.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幼儿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以及生命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我从哪里来》教师访谈记录表
    附录三 《我从哪里来》幼儿访谈记录表
    附录四 《中秋节人团圆》教师访谈记录表
    附录五 《中秋节人团圆》幼儿访谈记录表
    附录六 《小植物大作用》教师访谈记录表
    附录七 《小植物大作用》幼儿访谈记录表
    附录八 大一班幼儿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九 大一班幼儿教师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 ——以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的兴起
        二、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三、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育的重要性
        四、中学西渐公司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概况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学术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线上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二、一对一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三、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
        四、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研究综述
    第四节 理论背景及重要概念
        一、理论背景
        二、重要概念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基础能力
        一、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二、强调线上课堂观察与想象的教师角色转换能力
    第二节 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特色能力
        一、突出信息化与情境创设的教学设计能力
        二、重在交互协作与应变的教学实施能力
第三章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问卷调查与综合分析
    第一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现状问卷调查设计
        一、问卷内容及设计
        二、问卷设计目的
        三、调查对象样本的选取
        四、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第二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基本信息与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模式分析
        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统计与分析
        三、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角色转换能力统计与分析
        四、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设计能力统计与分析
        五、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实施能力统计与分析
        六、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统计与分析
第四章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实际案例分析
    第一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角色转换能力案例分析
        一、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性不足
        二、观察分析能力局限性较大
        三、想象创新能力总体较强
    第二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设计能力案例分析
        一、信息化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二、线上教学情境创设能力意识较强
    第三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实施能力案例分析
        一、交互协作与引导能力总体较弱
        二、突发情况应变能力存在明显短板
第五章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培养建议
    一、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知识结构
    二、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角色
    三、加强信息化素养,培养信息化能力
    四、强调针对性教学,定制个性化方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问卷调查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 ——以甘肃省部分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历史
        1.1.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运用的理性思考
    2.1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2.1.1 教师与教材的交互
        2.1.2 学生与教材的交互
        2.1.3 教师与学生的交互
        2.1.4 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2.2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2.2.1 有助于实现课堂主体角色转变
        2.2.2 有助于调动学生自主性积极性
        2.2.3 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2.4 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2.5 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个性发展
    2.3 学生在多媒体交互式教学中的学习特征
    2.4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交互的共同原则
        2.4.1 主体性原则
        2.4.2 有效性原则
        2.4.3 平等自主原则
        2.4.4 多项多样性原则
        2.4.5 适度调整原则
    2.5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的外在表现
    2.6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及其优劣势
第3章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在甘肃高中化学课堂运用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方法及工具
    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2.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2.2 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4章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运用的实践策略
    4.1 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
        4.1.1 多媒体硬件在化学交互式教学中的应用
        4.1.2 多媒体软件在化学交互式教学中的应用
    4.2 优化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设计
        4.2.1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4.2.2 探索课程改革创新
        4.2.3 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4.2.4 强调知识过程特征
        4.2.5 建立小组评价体系
    4.3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例展示
        4.3.1 《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教学设计
        4.3.2 《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导学案
        4.3.3 《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授课用PPT演示文稿截图
        4.3.4 《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授课用交互式FLASH动画截图
        4.3.5 《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授课课堂实景截图
第5章 交互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所获荣誉

(10)基于色彩构成的初中地理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多媒体课件色彩设计的研究概述
        二、国内关于多媒体课件色彩设计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色彩构成
        一、色彩构成定义
        二、色彩分类
        三、色光三原色与加光混合
        四、色料三原色与减光混合
        五、色彩三属性
        六、色彩对比
        七、色彩心理
        八、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与色彩应用分析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理论
        一、认知负荷理论
        二、信息加工理论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地理教学论
        一、研究对象
        二、中学地理教材编订原则
        三、中学地理教学的方法
    第四节 多媒体学习理论
        一、主要内容
        二、多媒体设计的原则
    第五节 多媒体课件
        一、多媒体课件的定义
        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软件
        四、PowerPoint
    第六节 投影仪
        一、投影仪的应用分类
        二、教室LCD投影仪的使用
    第七节 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一、初中生生理特征
        二、初中生心理特征
        三、初中生色彩心理
第三章 初中地理多媒体课件色彩设计实证研究
    第一节 初中地理多媒体课件的色彩设计原则
        一、符合初中地理教材的原则
        二、符合色彩构成的原则
        三、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则
    第二节 地理多媒体课件的色彩设计与应用
        一、授课内容与色彩象征设计
        二、多媒体课件的主题内容与色彩设计实例
    第三节 案例的选取与设计制作
        一、案例一:《巴西》--绿色系
        二、案例二:《中国的海洋资源》--蓝色系
        三、案例三:《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红色系
    第四节 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实证调研
        一、调查概括
        二、问卷设计
        三、问卷调查
        四、问卷分析
第四章 地理多媒体课件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第一节 地理多媒体课件中色彩构成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教师的色彩理论不够系统全面
        二、色彩设计与应用技能不够、重视度不够
        三、地理要素与色彩属性、感觉联想和情感象征关联度不强
        四、教师教学中忽略了地理要素与色彩关联及对学生的启示
        五、教师忽视了课件与投影仪、教学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地理多媒体课件中色彩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地理教师色彩构成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的色彩设计与应用技能
        三、教师在课件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理要素与色彩构成理论的关联度
        四、教师要重视地理要素与色彩关联对学生的启示
        五、教师要注意投影仪的色差和环境的变换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问题讨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一、主要结论
        二、创新点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教育技术在格鲁吉亚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虎晓娟. 兰州大学, 2021(02)
  • [2]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D]. 石再. 西南大学, 2020(05)
  • [3]科学课数字教学内容资源需求体系建构及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 武新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4]多模态视角下《轮机英语》(操作级)教材分析和建设研究[D]. 苏婷婷.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5]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提升研究 ——以范县农村初中为例[D]. 彭灿灿. 河南大学, 2020(02)
  • [6]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D]. 张慧.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7]信息化环境下大班幼儿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行动研究[D]. 闫雅茹.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 ——以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D]. 柳宛伶. 华侨大学, 2020(01)
  • [9]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 ——以甘肃省部分中学为例[D]. 马文博.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基于色彩构成的初中地理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D]. 杨汝夫.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浅谈多媒体课件选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