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极技术指导的帕金森病护理

微电极技术指导的帕金森病护理

一、微电极技术导引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朱钰,夏静[1](2021)在《1例ROSA机器人辅助下脑部电极植入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术配合》文中提出总结1例帕金森病患者行ROSA机器人辅助下脑电极植入术的手术配合。巡回护士通过术前访视、手术间环境布局、特殊体位安置等护理操作以及洗手护士术中的精细配合,顺利辅助ROSA机器人手术的开展,保障患者安全。

孙文玉[2](2021)在《导引术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向怡[3](2020)在《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同期植入双侧电极精度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在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中,同期植入双侧电极,其先后两侧的精确度是否有明显差异,并分析术后疗效。方法:收集2016-2018年本科室29例接受双侧STN-DBS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中植入双侧电极后复查头部CT,并与术前3T-MRI图像(手术计划靶点)融合;测量并计算植入电极与计划靶点的偏差距离。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中的第三部分(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对病人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去研究年龄、性别、起病年龄及病程长短分别与改善率及偏差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最终共纳入27例患者,54侧电极均成功植入,患者年龄、性别、起病年龄及病程长短与改善率及偏差均无明显关系(P>0.05)。第1侧植入电极与第2侧植入电极之间的平均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7,P>0.05)。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开期,全身症状的平均改善率为(78.10±10.25)%,等效剂量左旋多巴平均减少45.07%。第1侧对应肢体症状改善率为(83.15±9.16)%,第2侧为(83.52±11.21)%,双侧肢体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STN-DBS中同期植入双侧电极,其先后两侧电极之间精确度并无较大差异,且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姜建凯,逄涛,冯红霞[4](2019)在《微电极在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并评价微电极在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选的120例帕金森患者资料,给予其实施微电极在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功能评分。结果:120例患者中,轻度障碍6例,中度障碍63例,重度障碍51例,术后改良韦伯斯特(Webster)评分、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效果显着。

张学琴,王月青,李光群,孙克桂[5](2019)在《脑深部电刺激术手术护理配合流程构建》文中研究说明总结80例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目的:探讨手术配合要点,制定围手术期护理方案,优化传统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并对部分护理方法进行改进,旨在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流程,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行DBS手术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细致、缜密的手术护理配合。采取术前评估制定帕金森患者术前评估表,术中密切配合并注意患者的安全管理,时刻关注患者肢体变化,及时做出反应,术后及时的回访。结果:80例患者共植入155侧电极,5例单侧,75例双侧,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血肿,经对症治疗后血肿消失,其余患者无颅内血肿、永久神经系统以及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组80例患者,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改善,专科护士配合,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手术配合的熟练度,手术时间较前有所缩短,术者满意度提高。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流程对DBS治疗PD的疗效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毕慧萍,聂云飞,李婷婷,赵海运,陶晓坤,郝璀璨,刘子航[6](2018)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文中认为目的优化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以期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07—2018-01行DBS手术的25例帕金森病患者,对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进行优化与改进。结果 25例患者均为双侧电极植入,术后随访3~18个月,其中1例术后3个月出现耳后皮肤破损感染,其余24例均未发生电极移位、穿刺道出血、颅内感染、永久神经系统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规范、细致、熟练的护理配合对提高DBS围手术期的安全性,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手术顺利、高效地进行作用显着。

郭亚东[7](2018)在《健身气功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帕金森病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中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以健身气功作为运动干预手段,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方面观察其康复情况,为帕金森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变化,对比前后身体机能的情况,探究健身气功锻炼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推广健身气功在帕金森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方法:实验对象来源于上海市瑞金医院和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的40名符合实验条件的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健身气功组(实验组)和家庭锻炼组(对照组)。每周训练两次,每次60min-80min,实验组会发放锻炼日志,按照锻炼日志每天练习。家庭锻炼组则结合康复指导鼓励患者自行的各项活动,两组均持续3个月。于锻炼前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Minibest简易平衡量表、TUGT起立行走测试、10米步行、30秒坐站、手眼协调测试数据进行收集,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1.UPDRSⅢ和Hoehn-Yahr分期分评分数据显示,实验组实验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组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Minibest简易平衡量表评分数据显示,实验组实验前后对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后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姿势调整和步态稳定方面,实验组实验后得分较实验前明显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实验后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姿势反应和方位觉方面,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前后两组组间也无显着性差异(P>0.05)。3.TUGT起立行走测试数据显示,实验组通过前后对比表明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后两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10米步行数据显示,实验组通过前后对比结果显示,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后两组之间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5.30秒坐站数据显示,实验组实验后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在实验前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6.手眼协调(易拉罐翻转)数据显示,实验组实验前后对比结果显示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后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健身气功习练改善帕了金森病患者的平衡能力,尤其是在姿势调整和步态稳定维度具有明显的影响。(2)健身气功锻炼改善了帕金森病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步行速度。(3)健身气功锻炼增强了帕金森病患者的下肢力量。(4)健身气功锻炼改善了帕金森病患者的手眼协调能力。

刘叔衡[8](2018)在《全身麻醉和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帕金森病DBS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病理生理学上表现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分泌减少,主要以四肢震颤僵硬、起步困难、行动迟缓等作为主要症状,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生活质量的疾病,左旋多巴类药物作为治疗帕金森药物的特效类药物,在疾病演变的后期逐渐效果变差并出现一系列副作用。自国内开展DBS(deep brain stimulation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以来已经20余年,我们逐渐发现传统DBS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存在诸如定位资料不准确、缺乏术前计划系统、患者配合度差、术后靶点误差偏移大等问题。国内外的研究中各种新技术被不断改进运用到术前规划以及手术之中,以期找到一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医院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使用全麻手术代替局麻,利用CT-MRI融合图像能够准确的反应脑深部核团解剖位置、规划靶点和穿刺路径的优势,应用于DBS手术治疗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DBS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年行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50例患者,根据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框架MRI定位手工计算靶点、融合图像计算靶点的不同将病人分为3组(局麻+手工计算靶点组;全麻+手工计算靶点组;全麻+图像融合计算靶点组),统计手术病人两侧靶点偏移误差,手术耗时和6个月后病人药物关期的UPDRS-III期评分。[结果]1、局麻手工组和全麻手工组对比第一靶点误差无显着性差异,第二靶点位置偏移有显着性差异(P=0.03);全麻手工组与全麻融合组对比第一、第二靶点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全麻下DBS术后的帕金森患者药物关期时的UPDRS-III评分(14.6±2.62和16.13±1.96)优于局麻手术患者评分(19.95±4.32)。3、全麻+融合图像定位计算靶点的DBS手术方式耗时更少,手术时间缩短3.4±0.45h,靶点计算时间缩短0.23±0.17h。[结论]全身麻醉以及采用融合图像定位计算靶点安全且可靠,有效的减少靶点偏移和手术耗时,病人配合度好,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明显。

龚大伟[9](2018)在《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治疗术前评估、术中场电位监测及术后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血浆蛋白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目的:探究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蛋白生物标志物,以及手术、脑深部刺激对于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方法:3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在施行STN-DBS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一月未开机、手术治疗后三月(开机两个月)三个时间点分别采集外周血液,分离出血浆后进行质谱分析,同时亦对三名健康对照人员的外周血浆标本进行质谱分析。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比对,分别找出健康对照组(HC)和帕金森病组术前状态(PDpre),帕金森病组术前状态(PDpre)与术后一月未开机状态(PDstimu-off)、术后一月未开机状态(PDstimu-off)与开机后后一月状态(PDstimu-on)的差异蛋白。分析差异蛋白的意义。结果:本项研究一共鉴定到739个蛋白质,其中644个蛋白质包含定量信息。如果以1.2倍为变化阈值,t-test p-value<0.05为标准,那么在定量到的蛋白质中,PD1/CK比较组中18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21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PD2/CK比较组中23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25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PD3/CK比较组中16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19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PD2/PD1比较组中12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12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PD3/PD1比较组中10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5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PD3/PD2比较组中16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19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结论:我们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51种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提现正常人群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区别,而56种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脑深部刺激治疗有关。第二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定量评估----语音分析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对于PD构音障碍症状的影响。方法:10例施行STN-DBS手术治疗的PD患者,在未服药的状态下,分别采集术后一个月未开机(OFF)、开机后一个月(ON1),开机后三个月(ON2)的朗读语音,对采集到的语音信号提取基频相关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HC)比较。结果:STN-DBS手术治疗对语音的基频有一定的改善作用。PD患者术后一个月未开机(OFF)的基频范围和基频变化显着小于术后三个月(ON2),而术后三个月(ON2)的基频范围、基频变化与HC组相比无显着差异,其他时间点的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差异。结论:STN-DBS能改善患者的喉部肌肉及声带僵硬情况,尤其对震颤为主型患者和术前运动能力损伤较轻的患者改善明显。第三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定量评估----运动迟缓的分析目的:运动迟缓作为帕金森病(PD)患者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临床诊断帕金森病的重要指标。对运动迟缓的定量评估将有助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以及药物等治疗的效果评价与优化。方法:被试者包括健康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健康对照组为15例与药物治疗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药物治疗组按照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016版)选择1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左旋多巴药物冲击实验,状态分为服药前和服药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进行评估。应用可穿戴定量评估系统记录两组翻腕、抬腿、10米往返范式动作的运动数据,提取幅度、频率等运动指标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并与UPDRSⅢ中子项及子项组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服药前后状态的翻腕幅度、步幅、转身时间指标均有显着差异,且转身时间与UPDRS步态(Ⅲ29)、中轴症状(Ⅲ18、19、27-31)和迟缓+中轴症状(Ⅲ18、19、23-31)评分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利用可穿戴定量评估系统可对帕金森病运动迟缓症状进行定量测量,进而对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迟缓症状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帕金森病的精准管理提供新的方法。第四部分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场电位监测及定位研究目的:动态检测与帕金森病DBS手术靶点定位相关的丘脑底核场电位信号特征,依据场电位变化规律,寻找确定STN-DBS最佳手术靶点。方法:20例行STN-DBS手术治疗的PD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常规使用微电极记录(MER)确定手术靶点,同时收集距离靶点上6mm,4mm,2mm,以及0mm(即靶点处)的场电位信号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术后使用术前、术后影像资料进行融合重建,进行对比。结果:通过DBS术中植入电极进行场电位的动态检测,可以反应电极和STN核团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微电极记录(MER)、影像重建的结果有良好的符合性。结论:DBS术中场电位检测可以为手术靶点定位提供新的方法,并指导术后刺激位点、参数设置与调整。第五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管理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后336个月的治疗效果和残余症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DBS术后的规范化和个性化管理。方法:本组资料选自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在南京脑科医院行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术前、术后均由相同两位医师一起对其进行UPDRS量表、MMSE、Mo Ca、PNM、PQ39等量表进行评分,其中UPDRSⅢ运动部分的评分在med-on/med-off和刺激器stimu-on/stimu-off四种组合状态下完成。综合比较分析了震颤、强直、运动徐缓、平衡、吞咽、言语等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和和认知、情绪等非运动症状的改变、药物增减情况,观察刺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总结以及术后刺激器程控的最佳设置参数及程控规律。结果:STN-DBS术后,所有患者的PQ39评分评分均得到显着改善(P<0.01)。运动评分显着改善(P<0.01),其中运动迟缓、震颤、僵直改善较好,言语能力初期有改善,姿势平衡改善不明显。认知、情绪改善不明显。术后药物种类减少50%(p<0.01),药物剂量减少43%(p<0.01)。术后主要不适主诉为异动、无力感、姿势步态异常、平衡障碍、睡眠异常、便秘。结论:STN-DBS是对中晚期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对运动症状改善良好,对非运动症状改善不足,需要进行术科学的个性化的管理

蔡沄晅[10](2018)在《DBS的术后并发症及脉冲发生器置换的并发症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分为2部分,第1部分探讨运动障碍患者中,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人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及发生因素。第2部分则讨论,在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患者中,脉冲发生器(IPG)的置换多为患者再次手术的主因,而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并发症造成的失用,则成为现今功能神经外科医生的当务之急。方法第1部分回顾本中心2012-2016年间586例运动障碍患者,其中帕金森病患者423例,肌张力障碍患者134例。罹患运动障碍的患者中行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统计患者因不同的诱因出现的手术并发症或电刺激失效的比率。第2部分则搜集由2012年至2016年间接受IPG更换手术的211例患者。在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行IPG置换术前1天,行锁骨上头颈部正侧位X线检查,确认植入电极和延伸导线连接端位置,并作体表标记以引导术者操作,术后再行回访,统计患者出现不同因素引起的并发症比例。将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类型分为3大类:(1)人为因素;(2)机体自身免疫因素;(3)IPG和电极质量因素。并搜集分类各文献及分析的不同程度有效降低并发症因素及能预防并改善并发症的方法。结果第1部分结果显示,DBS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有85例,约占总体的1.4%,其中颅内出血2例(0.03%),癫痫3例(0.03%),术后感染20例(0.34%)。(2)刺激相关并发症:构音障碍10例(0.17%),眼睑下垂3例(0.03%),情绪改变3例(0.03%),异动症15例(0.25%)。(3)硬件相关并发症:电极重置14例(0.23%),排异反应15例(0.2%)。第2部分结果显示:178例帕金森病患者行IPG更换原因均为IPG电量耗竭。手术中,均无电极损坏;部分患者受益于美敦力Activa系列的新型号IPG交叉电脉冲功能,术后疗效较术前有显着改善,其余患者术后疗效与术前无显着差异;无感染病例;术后囊袋出血6例;IPG部位皮肤磨损穿孔2例;转换接头断裂2例;IPG排异2例;DBS系统电阻异常3例,其中2例为一过性,术后1月复查时,电阻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第1部分中本研究中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硬件相关并发症、刺激相关并发症皆较其他中心比例较低,考虑为与手术前的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的程控有关。在第2部分中更证明,脑深部刺激器脉冲发生器更换术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外科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操作中诸多操作环节及术后处理与术后并发症有关联,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严格细致的手术操作及正确的术后处理可有效地减少和预防IPG更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二、微电极技术导引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电极技术导引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1例ROSA机器人辅助下脑部电极植入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
        2.1.2 环境准备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2.2.1. 1 空间布局
        2.2.1. 2 体位摆放
        2.2.1. 3 体位复位
        2.2.1. 4 心理护理
        2.2.1. 5 术中体温护理
        2.2.2 洗手护士配合
        2.2.2. 1 消毒铺单
        2.2.2. 2 手术步骤
        2.2.2. 3 无菌技术
3 小结

(3)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同期植入双侧电极精度及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评估
    1.3 手术过程
    1.4 术后随访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数据
    2.2 靶点坐标偏差
    2.3 疗效评价
    2.4 偏差与疗效的关系
    2.5 年龄、性别、起病年龄及病程长短分别与改善率和偏差之间的关系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微电极在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用药
        1.2.2 选择手术靶点
        1.2.3 靶点定位
        1.2.4 记录微电极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5)脑深部电刺激术手术护理配合流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手术方法
        2.1 DBS手术流程包括
        2.2 传统DBS手术护理模式
        2.3 传统DBS手术护理模式存在的缺陷
    3 护理流程改进
        3.1 术前访视
        3.1.1 制定帕金森患者术前评估表
        3.1.2 完善术前评估表
        3.2 术中配合
        3.2.1 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3.2.2 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3.3 术毕
        3.4 术后随访
小结

(6)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12-13]
        1.2.1 靶点坐标:
        1.2.2 微电极记录:
        1.2.3 刺激电极植入:
        1.2.4 测试:
        1.2.5 验证:
        1.2.6 刺激器植入:
2 结果
3 围手术期护理配合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讨论:
        3.1.2 术前护理:
        3.1.3 术晨护理:
    3.2 术中护理
        3.2.1 环境要求:
        3.2.2 巡回护士配合
        3.2.2. 1 手术开始前:
        3.2.2. 2 手术进行中:
        3.2.2. 3 手术结束后:
        3.2.3 器械护士配合
        3.2.3. 1 手术开始前:
        3.2.3. 2 手术进行中:
        3.2.3. 3 手术结束后:
    3.3 术后护理
4 讨论

(7)健身气功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帕金森病的患病机理
    2.2 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2.3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2.3.1 药物治疗
        2.3.2 手术治疗
    2.4 帕金森病运动疗法的研究现状
        2.4.1 被动运动康复疗法的相关研究
        2.4.2 主动运动康复疗法的相关研究
        2.4.3 其他运动对运动功能改善的相关研究
        2.4.4 健身气功概述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来源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剔除、脱落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验方法
        3.2.4 数据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分析
    4.2 两组实验前后运动功能筛查(UPDRSⅢ)评分结果
    4.3 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分期结果
    4.4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测试结果
        4.4.1 帕金森病患者Minibest简易平衡量表评分结果
        4.4.2 帕金森病TUGT起立-行走测试结果
        4.4.3 帕金森病患者10米步行测试结果
        4.4.4 帕金森病患者30秒坐站测试结果
        4.4.5 帕金森病患者手眼协调(易拉罐翻转测试)结果
5 讨论与分析
    5.1 健身气功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UPDRSⅢ部分评分影响分析
    5.2 健身气功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分析
    5.3 健身气功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分析
    5.4 健身气功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下肢力量的影响分析
    5.5 健身气功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手眼协调能力的影响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UPDRS第三部份:动作功能检查
    附录二 简易平衡评定系统测试平衡量表
    附录三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四 实验相关图片

(8)全身麻醉和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帕金森病DBS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文献索引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治疗术前评估、术中场电位监测及术后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蛋白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定量评估----运动迟缓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定量评估语音分析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术中场电位监测及定位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引用文献
第五部分 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后管理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引用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DBS的术后并发症及脉冲发生器置换的并发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脑深部电刺激的术后并发症
    引言
    资料与方法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脑深部电刺激脉冲发生器置换术后的并发症
    引言
    资料与方法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微电极技术导引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1例ROSA机器人辅助下脑部电极植入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术配合[J]. 朱钰,夏静. 天津护理, 2021(04)
  • [2]导引术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D]. 孙文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3]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同期植入双侧电极精度及治疗效果的研究[D]. 向怡.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微电极在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J]. 姜建凯,逄涛,冯红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22)
  • [5]脑深部电刺激术手术护理配合流程构建[J]. 张学琴,王月青,李光群,孙克桂.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06)
  • [6]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J]. 毕慧萍,聂云飞,李婷婷,赵海运,陶晓坤,郝璀璨,刘子航.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22)
  • [7]健身气功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D]. 郭亚东. 上海体育学院, 2018(01)
  • [8]全身麻醉和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帕金森病DBS手术中的应用[D]. 刘叔衡.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9]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治疗术前评估、术中场电位监测及术后管理的研究[D]. 龚大伟. 南京医科大学, 2018(10)
  • [10]DBS的术后并发症及脉冲发生器置换的并发症研究[D]. 蔡沄晅.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微电极技术指导的帕金森病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