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属于全面品质的领导者

未来——属于全面品质的领导者

一、未来──属于全面质量领先者(论文文献综述)

杨昌凯[1](2021)在《XW公司领先者战略环境分析及路径研究》文中认为

吴敏[2](2021)在《开放型外贸港口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与能源消耗问题愈演愈烈,绿色发展的概念开始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因其潜在的环境与经济双重效益,成为国内外学者与组织机构的研究热点。然而,现有文献的研究对象基本上集中在制造业与服务业,港口,尤其是开放型外贸港口作为一国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水污染等的重要来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仅存的少量文献也大都聚焦于单一维度,从静态视角进行分析,无法给出完整的开放型外贸港口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过程。针对这一研究缺口,本文试图基于扎根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从动态视角,描绘开放型外贸港口企业感知绿色技术创新需求、产生绿色创新意识、实施绿色创新行为以及接收利益相关方反馈这一循环过程,呈现出完整的开放型外贸港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螺旋上升路径,并应用供给需求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经典理论对这一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阐述。研究结论显示,表现优异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的需求往往更多地来源于外贸港口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如节约动力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行业示范等;而表现一般的创新项目的需求则更多来源于企业外部,尤其是外部的环境法律法规要求以及财政补贴强度。市场因素,如市场接受度、客户使用意愿等,也会影响外贸港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实施的效果,具体表现为:市场接受度较低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通常会呈现出较高的闲置率,难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益,反而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夏思寒[3](2021)在《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绿色建筑投资决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社会行业领域中,能源消耗量最大的行业就是建筑行业,约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制约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宏观环境需求和能源匮乏现状的推动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为建筑领域提供新的前进方向。绿色建筑秉持着绿色平衡、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最大程度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学习、办公空间,争取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行业需求的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均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发展绿色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绿色建筑虽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但其在发展进程中仍存在诸多难题。一是投资时机不明,相比于传统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言,绿色建筑项目前期投资金额更高、投资回收期更长,设计、施工过程中也存在增量成本超高的问题,导致投资者无法轻易进入市场,往往错失最佳投资时机。二是不确定性问题难以决策,绿色建筑的各个阶段均存在诸多高风险性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相较于传统房地产开发项目,针对绿色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不确定性问题的决策研究目前十分缺乏。因此,本文从两个阶段来分别进行绿色建筑投资决策的研究。第一阶段是在投资商进入绿色建筑市场开始投资前,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和博弈论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构建针对绿色建筑投资项目的期权博弈模型,其次分别建立投资者作为跟随者、领先者及两家开发商共同投资的三种假设情况,在此三种情况下通过模型的运算,进行投资价值临界值及最优投资时间的确定,最后对这三种情况下的投资决策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因素。第二阶段是在投资商进入绿色建筑市场后,在项目的各个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情况,需要进行投资决策,由此引入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并分别建立拓展期权、延迟期权、放弃期权二叉树定价模型,得出绿色建筑投资项目在三种不同情况下分别执行拓展期权、延迟期权、放弃期权所得到的期权价值收益净现值并进行分析,最后当投资商面临多种期权选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建立综合选择期权二叉树模型,分析出最有利的期权进行执行,从而达到利润空间最大化。除此之外,本文引入一个实例进行论证,建立期权博弈模型和二叉树延迟期权定价模型分别对绿色建筑一期和二期项目的投资决策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根据推导计算结果解决了绿色建筑项目一期项目最优投资时间和二期项目是否延迟投资的问题。本文将实物期权理论和期权博弈理论引入绿色建筑投资决策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绿色建筑投资商提供了新颖的、合理的投资决策方法,也为绿色建筑投资决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的支撑。

张安琪[4](2020)在《LT集团双线业务竞争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政府“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国内“互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导致电信运营商传统语音及短信业务利润呈不断下滑趋势,并促使其在探索新的收入增长点的同时,强化以互联网专线、网元电路等政企双线所代表的基础网络业务的发展。在目前集团双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作为中国联通集团固网业务主线产品的集团双线业务,如何快速发展已成为LT集团的紧要任务。论文依据LT集团双线业务的发展现状,一方面应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LT集团双线业务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另一方面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LT集团双线业务的竞争态势,提出了LT集团双线业务的差异化竞争战略;随之对该LT集团双线业务的产品特征、网络特征、发展情况等进行了描述,探讨了LT集团双线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产品运营差异化、营销差异化、运维支撑差异化、客诉服务差异化角度提出了LT集团双线业务竞争策略,并明确了竞争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论文研究结果为LT集团双线业务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提升了LT集团双线业务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也为同类公司发展双线业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沈佳骏[5](2020)在《基于博弈论与控制论的多智能体工业CPSs层级化安全防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将中国的工厂、制造业智能化,实现信息与物理世界中质量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的协同。工业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s)的概念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电力、天然气输送、轨道交通等工业基础设施中。然而,工业CPSs在为社会生产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由于自身具有多智能体(分布式)、信息-物理层相互耦合(层级化)的结构特点,为工业高级可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攻击者入侵原本封闭且脆弱的物理系统提供丰富渗透路径,进而引发水污染、电力中断、油气泄露、交通瘫痪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甚至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当前工业CPSs安全防护仍停留在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安防策略设计,缺少从动态攻防对抗的角度,对基础设施物理组件的内在运行机理以及信息组件如何作用于物理组件的机理过程进行全面正确的理解。博弈论作为描述多方具有竞争、对抗性目标、利益时的行为分析理论工具,尤其适用于刻画攻防安全互动行为特征,且理论成熟度高、相关研究成果丰富。因此,本学位论文从工业CPSs信息层与物理层之间、各智能体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以及工业APT攻击者的隐蔽渗透、物理破坏导向等行为特征出发,基于博弈论与控制论开展层级化安全防护研究,为基础设施安全防御部署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本学位论文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激励Stackelberg博弈的物理层安全控制器设计从工业CPSs安全问题的本质属性“确保物理组件/设施正常运行”入手,考虑物理层控制器作为防御者具有先动优势的安全场景,建立用于描述其与工业APT恶意控制输入之间攻防互动行为的随机激励Stackelberg博弈模型,根据相应的仿射激励解进行控制器设计,对恶意控制输入进行定向安全诱导,实现物理层安全防护。2、基于耦合博弈的信息层最优防御策略、物理层安全控制器设计考虑攻击者能力最大化的安全场景,分别在信息层与物理层构造相互耦合的重复Stackelberg安全博弈与安全控制两人零和随机微分博弈(Zero-sum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game,ZSSDG)。以物理环境动力系统模态切换率与信息安全效用为关键耦合要素,建立安全威胁跨层级扩散量化映射模型。通过求解耦合博弈问题,得到工业CPSs单智能体层级化安全防护策略。3、基于改进型耦合博弈模型的加密单智能体层级化安全防护设计在信息层安全博弈问题中引入不完全信息结构,构造改进型安全信号博弈(Modified security signal game,MSSG)模型,并提出实时性指标量化模型;在物理层安全控制博弈问题的环境动力系统中引入随机时延,求解最优干扰抑制能力作为系统性能量化指标,实现耦合博弈模型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博弈要素优化与精细化描述改进,进而求解针对典型加密工业CPSs的层级化安全防护策略,并通过实物平台验证其有效性。4、基于相互依赖性安全博弈的多智能体信息层安全激励策略设计在单智能体防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工业CPSs多智能体架构下的信息层安全威胁扩散现象,构造Stackelberg相互依赖性安全博弈(Stackelberbg interdependent security game,SISG)模型,量化描述多智能体架构下的信息层安全相互依赖性以及安全决策负外部性,并综合考虑前述单智能体信息-物理层耦合关系,通过求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SPNE)得到信息层安全激励策略,实现对各个智能体信息层安全防护行为的正向激励,消除安全决策负外部性,提升系统整体安全性,实现信息层耦合工业CPSs多智能体安全防护。5、基于随机微分博弈的多智能体物理层安全控制器设计在工业CPSs多智能体集中式信息结构下,考虑通过各单智能体系统状态变量相互耦合的环境动力系统与控制代价函数,以及攻击能力最大化的工业APT攻击者,构造相应N-最劣非零和随机微分博弈(Nonzero-sum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game,NZSSDG)模型,通过求解状态反馈纳什均衡得到物理层安全控制策略,实现物理层耦合工业CPSs多智能体安全防护,使得各单智能体系统能够在攻击者直接(恶意控制代码注入)和间接(次生破坏)影响的双重作用下,仍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后对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舒欣[6](2020)在《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行为研究》文中指出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的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而专利作为重要的创新战略资源,其增长也必然要由“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自2000年后开始“爆炸式”增长,在2011年中国已然成为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然而对于中国专利的增长和质量的研究多基于宏观层面,鲜有从微观层面剖析企业专利行为的研究。本文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跨期微观创新调查,首次在国际可比框架下,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行为的微观机制、专利申请的动机以及专利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本文立足于国际比较的视角,从专利制度、宏观专利行为和微观企业专利行为的特征事实进行全方位比较。主要的结论有:中国的专利制度经历了从主动借鉴到外部驱动,再到内部驱动不断创新的过程,现行的专利体制仍需在专利保护强度、审查力度和效率以及专利实施和运用方面做出改进;中国与美国企业相似,都最重视采取商标或保密来保护创新产出而不是申请专利,而日本企业则最偏好采用专利保护创新成果;中国专利申请的实质性动机低于发达国家,而防止专利诉讼的策略性动机高于欧洲与美国。其次,本文采取了混合截面的定序logit回归实证分析企业专利的选择机制,回答制造业企业是否更偏好选择专利来保护创新成果的问题,并且对这一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最偏好商标机制来来保护创新;我国企业对创新保护机制的选择在这十多年间由偏好保密等非正式机制转向了专利等正式保护机制,尤其对专利机制的使用意愿大幅增加,这一意愿的转变从微观角度部分解释了中国专利激增的事实,即企业自身申请专利的意愿增强;企业对不同机制的偏好与企业规模、创新类型及行业有关。进一步,通过分样本回归,我们指出引进工艺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在2002年不存在策略性专利行为,而在2014年出现明显的策略性专利行为。进一步地,本文依旧采用混合截面的定序logit回归实证分析企业的专利申请动机,然后进一步将企业专利申请动机划分为策略性动机和实质性动机,并对影响企业选择这两类动机而申请专利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企业出于多元动机申请专利,以实质性动机为主,辅以策略性动机;(2)企业出于不同动机申请专利受到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企业家教育程度、政府扶持政策与专利有效性的影响;(3)专利有效性会显着降低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4)政府补贴显着降低企业策略性产品创新行为,但对工艺创新的专利申请动机影响不明显。再者,本文还对企业专利行为带来的结果进行分析,关注企业专利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构建三阶段CDM模型,对企业选择专利等正式机制和选择保密等非正式机制带来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二是探讨申请专利的动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采取保密等非正式保护机制会显着降低企业短期内的绩效,而采取专利等正式保护机制对企业绩效没有显着影响;企业专利申请动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创新类型而有所差异,在2002年两类创新的专利申请动机对企业绩效没有明显影响,2014年策略性工艺创新动机会显着降低企业短期内的绩效,而策略性产品创新动机会显着提升企业短期利润。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与未来研究方向。专利的数量型增长到质量型增长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政策上可以通过构建专利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精准助推“实质性创新”的企业发展、健全创新补贴机制;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上,可以效仿日本、韩国主动弱化实用新型专利制度,明确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之间的相互转化机制,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效率和服务意识。通过一系列措施,激发我国企业高质量、实质性专利的内在研发动力,促使企业专利申请实现由“高增速”转向“高质量”的转变。本文的研究和结论为制定有效全面的保障企业创新产出的政策拓宽了思路,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重要意义。

马丽[7](2020)在《联盟组合网络特征、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然而,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创造性毁灭和知识爆炸式增长加剧了企业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致使众多企业选择了同时与多个伙伴建立联盟关系,构建起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联盟网络——联盟组合,力图达到突破资源约束和降低创新风险,进而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目的。事实上,联盟组合的创新效应能否实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对焦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最为复杂和不确定。因此,构建与企业战略和能力以及组织外部环境相适应的联盟组合对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虽然勾勒出了联盟组合网络特征给企业创新带来影响的大致轮廓,并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联盟组合节点特征、关系特征和结构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但是,现有研究鲜有建立联盟组合网络特征的多维分析框架,且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机制与作用情景也尚缺乏深入的探究和一致的结论,联盟组合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研究也十分匮乏。立足于现实与理论背景,本文确立了“企业应该构建怎样的联盟组合才能有效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研究主题。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本文深入探讨了三个基本问题:一是联盟组合网络特征究竟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能力;二是企业如何在不同的情景下构建合适的联盟组合来提升创新能力;三是企业如何动态调整联盟组合网络特征以持续地提高创新能力。针对以上研究问题,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组织学习理论、权变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联盟组合网络“伙伴多样性–联结强度–网络规模”三维特征分析构架,建立了包含组织学习的中介效应模型、环境动态性和技术战略导向的调节效应模型的理论假设,并运用结构方程法、多元层次回归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了验证,最终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联盟组合网络特征通过组织学习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分析了有关企业的问卷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两个中介变量在伙伴多样性与联结强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在网络规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联盟组合网络特征通过影响企业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进而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2)环境动态性和技术战略导向在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对组织学习的作用机制中发挥调节作用。本研究运用多元层次回归模型分析企业问卷数据的结果表明,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联结强度和企业探索性学习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网络规模和企业利用性学习之间的关系;技术战略导向正向调节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网络规模和企业探索性学习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联结强度、网络规模和企业利用性学习之间的关系。(3)组织学习平衡与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动态的匹配可以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本研究运用纵向单案例分析法,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技术追赶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在二次创新过程中的技术追赶历程。研究发现,在焦点企业的二次创新过程中,随着企业联盟组合网络特征由小规模、低多样化程度和弱强交替网络向大规模、高多样化程度和二重网络演化,动态调整组织学习平衡模式由间断型平衡向双元型平衡转变,如果能够由此实现长期的组织学习混合平衡,将有利于后发企业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与有效赶超。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做出了以下理论贡献:(1)揭示了组织学习是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企业如何在联盟组合中提高创新能力的难题。通过揭示联盟组合网络特征通过组织学习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机制,明晰了组织学习的开展情况是企业从蕴含在联盟组合中的资源中提取创新价值的关键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联盟组合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在联盟组合中究竟应该通过何种途径来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推动了依托联盟组合开展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理论研究的深入,拓展了组织学习理论的研究视角。(2)同时考虑外部环境特性和内部组织特性对联盟组合创新效应发挥的情景作用,对企业根据不同的环境动态性和技术战略导向构建有效的联盟组合网络和组织学习模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环境动态性和技术战略导向对企业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影响组织学习的调节效应的明确,为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特点和内部技术战略,有效调整联盟组合配置以实现相应的组织学习目标,进而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情景视角,丰富了企业通过联盟组合进行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3)探明了联盟组合网络特征、组织学习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规律,为企业长期通过动态调整组织学习平衡模式与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匹配以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联盟组合中蕴含的资源并不会自动转化成企业的创新能力,只有当企业根据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动态地调整其组织学习模式,才能有效获取网络资源中的创新价值,最终为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不竭动力。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属于后发企业并以二次创新为主要创新模式的现实背景下,揭示在二次创新的动态过程中,在外部环境和技术战略导向的具体变化情况下,焦点企业的联盟组合网络特征,组织学习模式和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规律,将有效指引企业在变化中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下,根据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动态调整组织学习模式,从而持续地推进二次创新演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使得联盟组合与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得以纵向拓展,对联盟组合、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理论做出有益的补充。

王铁男[8](2020)在《D公司焦炉机械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取得成效,近两年钢铁、焦炭等行业主流企业逐渐开始企稳。伴随着推动制造业强国建设,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潮流,会给冶金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带来哪些新变化,对行业内企业来讲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D公司焦炉机械产品市场经过前几年大幅下滑后,近来也出现了企稳现象,后续市场趋势将如何变化,需要从长期、全面的视角进行客观系统的研究分析,有助于企业更加科学的进行决策。本文以D公司焦炉机械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为题,通过利用已有营销理论和借鉴国内外文献,并有效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展开研究。首先对D公司产品营销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对其所处宏观环境、国内外市场需求趋势、细分行业环境,以及内部有关环境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然后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的研究阐述。最后应用“4P”理论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维度提出产品营销策略,并提出建立科学降低产品成本、继续完善产品质量、保证产品交货期、加强制造服务发展理念和激励、加强营销人员培训五项保证措施。通过研究可以得出,我国焦化行业已进入提质减量发展阶段,产能结构调整带来的产品需求将向着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现阶段该类产品生命周期总体上比较符合“衰退中的成熟期”特征,产品销量以后会进入一个低水平并维持,主要由于后期会有产品持续升级换代的原因。经过系统分析,得出目前企业营销策略的重点,需要由以往“重产品轻服务”向“产品和服务并重”转变。主要包括应持续保持产品机型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全面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产品成本,同时注重开发产品存量市场,加快向制造服务业转变,逐步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重视服务产品和备件产品市场等,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和具体措施。本文的研究内容对D公司焦炉机械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D公司进一步优化市场营销工作,同时可以为现阶段国内其它重型机械类厂商优化自身的营销策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王晓凤[9](2020)在《房地产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给投资者提供信息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合格还是不合格,短小精悍,使得投资者可以很迅速地获取审计结论,在很长时间内都受到市场的认可。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市场变得复杂,传统的审计报告给投资者提供的信息含量已远远不够。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在2012年就审计报告改革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并在2015年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为了国内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财政部在2016年发布新修订的1 1项审计准则,和新发布1项审计准则,即《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有助于提高审计过程的透明性,投资者在使用审计报告时可以获取更多的增量信息,使得审计报告增加了相关性和有用性。本文通过对房地产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研究,分析1504号准则实施后,目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存在哪些特征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首先,本文对我国审计准则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利用信号传递理论、价值相关性理论、管理层认定理论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对1504号审计准则的定义、目的和要求进行了论述,丰富了审计准则的理论研究成果。其次,本文统计了135家上市房地产公司2016-2018年审计报告涉及的关键审计事项统计分析,并运用对比分析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特点并结合是否能反映行业特性、公司的行业地位是否影响披露、审计报告的类型对披露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应对措施比较,以期反映关键审计事项政策实施以来的落地情况。再次,在所有关键审计事项中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收入确认、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评估和土地增值税的计提进行深入地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确认过程缺少量化基准、同质化信息较多和数量偏少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一步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市场监督机构角度给出对策。

杨健(Michael Yang)[10](2020)在《FD公司市场营销战略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电子产品制造业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行业热点切换加快。传统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相机及打印机出货量在近些年下滑严重,而手机、游戏机、服务器产业出货量成长空间有限。随着大陆连接器厂商的快速崛起,也在不断的抢占市场,FD公司产品近两年来在全球连接器市场份额更是由6%下滑至5.5%,在部分研究机构给出的排名中FD公司已经并被挤出全球TOP 5连接器供应商。本论文以FD公司市场营销战略为研究对象,将市场营销理论作为论文分析基础。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此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先对营销环境之PEST宏观分析理论、波特五力分析以及SWOT分析进行综述,然后对STP营销战略所包含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进行概述。第三章先针对FD公司经营状况做分析,重点针对公司组织架构、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市场营销资源以及公司管理系统资源进行说明。然后利用PEST宏观分析对公司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此外对公司市场竞争环境进行五力分析。最后运用SWOT分析公司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从而找出公司面临的问题点。第四章通过STP理论找出FD公司营销战略的三大问题点,并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先对公司产品市场进行细分为四大产业,然后锁定目标市场为除了稳住提升传统产业的市场份额,重点转型布局汽车、工业、医疗三大产业市场。并对公司的产品发展做好市场定位:除了在低端产品市场做业界的领先者,还需要扩大中高端市场,并具备跟国际大厂抗衡的能力。第六章通过制定改进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确保优化后的市场营销战略有效的开展执行。通过对FD公司市场营销战略优化研究,能给公司未来3~5年的发展起到积极参考作用,也希望透过此论文能给集团其他公司起到一定的借鉴和辅助作用。

二、未来──属于全面质量领先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来──属于全面质量领先者(论文提纲范文)

(2)开放型外贸港口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结构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绿色创新
        2.1.2 绿色技术创新
    2.2 港口企业的绿色创新相关研究
        2.2.1 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
        2.2.2 港口企业的绿色创新
    2.3 理论基础
        2.3.1 供给需求理论
        2.3.2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2.3.3 计划行为理论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国内外开放型外贸港口的绿色创新发展情况分析
    3.1 国外开放型外贸港口
        3.1.1 新加坡港
        3.1.2 荷兰鹿特丹港
    3.2 国内开放型外贸港口
        3.2.1 上海港
        3.2.2 青岛港
4 宁波舟山港集团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
    4.1 龙门吊“油改电”
    4.2 集卡“油改气”
    4.3 船舶岸电
    4.4 绿色技术创新汇总
5 研究设计
    5.1 案例选取
    5.2 资料收集
    5.3 研究品质
6 数据分析过程
    6.1 龙门吊“油改电”的单案例分析
        6.1.1 开放性编码
        6.1.2 主轴编码
        6.1.3 选择性编码
    6.2 逐项复制:纳入其余五个成功案例的多案例分析
    6.3 差别复制:对比船舶岸电的多案例分析
7 研究发现与理论模型
    7.1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需求
    7.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供给能力
    7.3 供需匹配
    7.4 绿色技术创新意识形成
    7.5 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实施
    7.6 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1 研究结论
        8.1.2 政策建议
    8.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绿色建筑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绿色建筑项目投资综述
        2.1.1 绿色建筑项目投资特点
        2.1.2 绿色建筑项目传统投资方法概述
    2.2 实物期权理论综述
        2.2.1 实物期权理论及其可行性
        2.2.2 期权博弈理论及其可行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色建筑投资项目最佳决策分析
    3.1 绿色建筑项目的决策问题分析
    3.2 期权博弈模型演变历程
    3.3 绿色建筑投资项目的期权博弈模型构建
        3.3.1 条件假定
        3.3.2 模型推导
    3.4 不同情况下投资价值临界值及最优投资时间的确定
        3.4.1 跟随者投资价值临界值及最优投资时间的确定
        3.4.2 领先者投资价值临界值及最优投资时间的确定
        3.4.3 两家开发商同时投资时投资价值临界值及最优投资时间确定
    3.5 不同情况下的投资决策分析
        3.5.1 跟随者投资决策分析
        3.5.2 领先者投资决策分析
        3.5.3 两家开发商同时投资的投资决策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色建筑投资项目期权价值分析
    4.1 绿色建筑项目的期权价值问题分析
    4.2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介绍
        4.2.2 模型假设
        4.2.3 模型构建
    4.3 绿色建筑投资项目不同期权价值分析
        4.3.1 绿色建筑投资项目延迟期权价值分析
        4.3.2 绿色建筑投资项目拓展期权价值分析
        4.3.3 绿色建筑投资项目放弃期权价值分析
    4.4 绿色建筑投资项目综合选择期权价值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分析
    5.1 ZY地产绿色建筑项目概况
    5.2 基于期权博弈方法的绿色建筑项目投资决策研究
    5.3 绿色建筑项目投资期权价值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LT集团双线业务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思路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论文研究理论基础
    2.1 集团双线业务及其特征
        2.1.1 集团双线业务及类型
        2.1.2 集团双线业务特征
        2.1.3 集团双线网络特征
    2.2 竞争战略理论
        2.2.1 企业竞争战略的基本内容
        2.2.2 竞争战略类型
    2.3 企业竞争策略
第三章 LT公司集团双线业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LT公司集团双线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LT公司集团双线业务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2.1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3 现有的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3.2.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5 潜在替代品的威胁
    3.3 集团双线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3.3.1 区域移动公司发展情况
        3.3.2 区域电信公司发展情况
    3.4 LT公司集团双线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3.4.1 LT公司及集团双线发展情况分析
        3.4.2 集团双线业务发展情况
        3.4.3 LT集团双线业务存在问题
        3.4.4 LT集团双线业务问题原因分析
        3.4.5 小结
第四章 LT公司集团双线业务竞争战略
    4.1 LT公司的竞争战略的选择
        4.1.1 战略目标
        4.1.2 竞争战略选择
    4.2 LT集团双线业务的竞争策略
        4.2.1 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差异化产品策略
        4.2.2 细分目标客户打造差异化营销策略
        4.2.3 构建联动的支撑体系打造差异化运维支撑
        4.2.4 增设双线专席打造差异化客诉服务
第五章 LT集团双线业务竞争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5.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5.2 加强资源支撑
    5.3 搭建质量评估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博弈论与控制论的多智能体工业CPSs层级化安全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工业CPSs安全威胁与安全防护分析
        1.2.1 针对工业CPSs的高级可持续安全威胁分析
        1.2.2 基于博弈论与控制论的工业CPSs安全防护分析
        1.2.3 后续主要研究内容中所涉及的几类经典博弈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工业CPSs物理层安全防护机制研究
        1.3.2 工业CPSs层级化安全防护机制研究
        1.3.3 多智能体结构下工业CPSs安全防护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激励Stackelberg博弈的物理层安全控制器设计
    2.1 引言
    2.2 两人激励Stackelberg安全博弈问题构造
    2.3 团体最优问题与相应的两人LQZSSDG
    2.4 因果性仿射激励解存在性证明与显式表达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耦合博弈的单智能体层级化安全防护设计
    3.1 引言
    3.2 物理层与工业信息层安全博弈模型构造
        3.2.1 物理层安全控制随机微分博弈模型
        3.2.2 工业信息层Stackelberg安全博弈模型
    3.3 基于信息-物理层耦合关系的博弈效用函数精炼
    3.4 物理层安全控制随机微分博弈求解
    3.5 工业信息层重复Stackelberg安全博弈求解
    3.6 层级化安全防护算法与数值仿真实验
        3.6.1 层级化安全防护算法
        3.6.2 数值仿真实验
    3.7 小结
第4章 基于改进型耦合博弈的加密单智能体安全防护设计
    4.1 带有随机时延的物理层安全控制博弈模型
    4.2 工业信息层改进型安全信号博弈模型
        4.2.1 信号博弈模型及其安全领域应用
        4.2.2 改进型安全信号博弈
    4.3 基于实际工业加密安全场景的博弈要素合理量化
        4.3.1 工业信息层加解密时延分析
        4.3.2 工业信息层实时性量化参数分析
        4.3.3 工业信息层IDPS入侵检测组件检测率/误报率量化分析
    4.4 PBNE博弈均衡分析
        4.4.1 纯策略PBNE分析
        4.4.2 混合策略PBNE分析
    4.5 层级化安全防护算法与仿真验证
        4.5.1 层级化安全防护算法
        4.5.2 仿真验证
    4.6 小结
第5章 基于相互依赖性安全博弈的多智能体信息层安全激励策略设计
    5.1 引言
    5.2 工业信息层Stackelberg相互依赖性安全博弈模型
        5.2.1 Stackelberg相互依赖性安全博弈框架
        5.2.2 基于信息-物理层耦合关系的综合效用函数
        5.2.3 基于相互依赖性安全的综合时延参数模型修正
    5.3 两人场景下的SPNE解及个体/全局最优策略一致性分析
        5.3.1 两人对称型SISG的SPNE解
        5.3.2 两人非对称型SISG的SPNE解
    5.4 多人场景下的SPNE解及个体/全局最优策略一致性分析
    5.5 实物测试平台与实验验证
    5.6 小结
第6章 基于随机微分博弈的多智能体物理层安全控制器设计
    6.1 引言
    6.2 物理层耦合多智能体的安全控制微分博弈模型构造
    6.3 两人ZSSDG与恶意干扰输入全局最劣策略求解
    6.4 N-人最劣NZSSDG与集中式信息结构安全控制器求解
    6.5 数值仿真实验
    6.6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6)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专利行为定义
    2.2 企业专利行为的选择机制
    2.3 企业微观创新调查
    2.4 企业专利选择与动机:基于微观调查的研究
    2.5 企业专利行为与企业绩效
    2.6 评述
第三章 企业专利行为:国际比较
    3.1 专利制度比较
    3.2 企业专利行为的特征事实:宏观比较
    3.3 企业专利行为的特征事实:微观比较
    3.4 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企业专利的选择行为
    4.1 引言
    4.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4 实证结果分析
    4.5 研究结论
第五章 企业专利申请的动机
    5.1 引言
    5.2 企业专利动机的影响因素: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4 实证分析
    5.5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企业专利行为与企业绩效
    6.1 引言
    6.2 理论基础与模型拓展
    6.3 研究设计
    6.4 实证分析
    6.5 研究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启示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联盟组合网络特征、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关键概念界定
        1.3.3 技术路线
        1.3.4 研究方法
    1.4 内容安排
    1.5 主要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联盟组合相关研究综述
        2.1.1 联盟组合的内涵
        2.1.2 联盟组合的成因
        2.1.3 联盟组合网络特征
        2.1.4 联盟组合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2.2 组织学习相关研究综述
        2.2.1 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的内涵与测度
        2.2.2 联盟网络与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的关系
    2.3 环境动态性和技术战略导向相关研究综述
        2.3.1 环境动态性
        2.3.2 技术战略导向
    2.4 研究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变量选择
    3.2 概念模型构建
        3.2.1 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
        3.2.2 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路径分析
        3.2.3 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情景条件
    3.3 联盟组合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假设
        3.3.1 伙伴多样性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
        3.3.2 联结强度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
        3.3.3 网络规模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
    3.4 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假设
        3.4.1 伙伴多样性与组织学习的关系
        3.4.2 联结强度与组织学习的关系
        3.4.3 网络规模与组织学习的关系
        3.4.4 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
    3.5 环境动态性和技术战略导向的调节作用假设
        3.5.1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3.5.2 技术战略导向的调节作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设计原则
        4.1.2 问卷设计过程
        4.1.3 问卷防偏措施
    4.2 变量测量
        4.2.1 自变量
        4.2.2 中介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因变量
        4.2.5 控制变量
    4.3 预调研
        4.3.1 预调研分析方法
        4.3.2 预调研数据收集
        4.3.3 预调研数据分析
        4.3.4 问卷定稿
    4.4 数据收集
        4.4.1 样本选择与问卷发放
        4.4.2 样本特征描述
    4.5 数据分析方法
        4.5.1 信度与效度检验
        4.5.2 相关性分析
        4.5.3 结构方程模型
        4.5.4 多元回归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5.1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5.1.1 信度检验
        5.1.2 效度检验
    5.2 组织学习中介作用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5.2.1 初步数据分析
        5.2.2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分析
        5.2.3 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分析
        5.2.4 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分析
        5.2.5 中介变量间的影响分析
        5.2.6 整体模型的拟合与参数估计
        5.2.7 中介作用的验证与效应分解
    5.3 环境动态性与技术战略导向调节效应的多元回归分析检验
        5.3.1 相关性分析
        5.3.2 回归三大问题检验
        5.3.3 回归分析结果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实证研究结果汇总
        5.4.2 联盟组合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讨论
        5.4.3 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讨论
        5.4.4 环境动态性与技术战略导向的调节作用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联盟组合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能力动态演化案例研究
    6.1 案例研究背景
        6.1.1 二次创新相关研究
        6.1.2 新型平板显示行业发展现状
    6.2 案例分析框架
    6.3 研究设计与方法
        6.3.1 案例研究方法
        6.3.2 案例企业选择
        6.3.3 数据收集
        6.3.4 构念测度
        6.3.5 信度与效度保证
    6.4 案例分析
        6.4.1 京东方二次创新第一时期(1993-2000年)
        6.4.2 京东方二次创新第二时期(2001-2010年)
        6.4.3 京东方二次创新第三时期(2011-2019年)
    6.5 案例讨论
        6.5.1 组织学习平衡与联盟组合网络特征不匹配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6.5.2 组织学习平衡与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动态匹配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7.2.1 理论贡献
        7.2.2 实践启示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D公司焦炉机械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D公司产品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营销现状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2.2 工业品营销相关研究现状
        2.2.1 营销策略有关研究
        2.2.2 制造服务业市场有关研究
3 D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2 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3.2.1 国内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3.2.2 国外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3.3 所在细分行业环境分析
        3.3.1 所在行业的竞争情况
        3.3.2 行业生命周期阶段
        3.3.3 行业竞争结构
    3.4 内部环境分析
        3.4.1 资源分析
        3.4.2 能力分析
4 D公司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4.1 D公司产品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
        4.1.1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4.1.2 市场细分
        4.1.3 目标市场选择
        4.1.4 市场定位
    4.2 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4.2.1 产品策略
        4.2.2 价格策略
        4.2.3 渠道策略
        4.2.4 促销策略
5 D公司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5.1 科学降低产品成本
    5.2 继续完善产品质量
    5.3 保证产品交货期
    5.4 加强制造服务发展理念和激励
    5.5 加强营销人员培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房地产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效果分析
        1.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涉及主题研究
        1.2.3 房地产业关键审计事项研究
        1.2.4 关键审计事项的问题和改进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创新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理论基础
    2.1 我国审计准则发展
        2.1.1 审计准则修改历程
        2.1.2 新旧审计报告准则对比
    2.2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要求
        2.2.1 关键审计事项的确定
        2.2.2 关键审计事项的目的
        2.2.3 关键审计事项的要求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信号传递理论
        2.3.2 价值相关性理论
        2.3.3 管理层认定理论
        2.3.4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第3章 房地产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现状
    3.1 房地产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分析
        3.1.1 平均披露数量
        3.1.2 数量频率分布
        3.1.3 披露数量变化
    3.2 披露特征分析
        3.2.1 文字式和表格式
        3.2.2 事务所类型
        3.2.3 披露内容分类
    3.3 披露内容影响因素分析
        3.3.1 行业和政策影响
        3.3.2 公司的行业地位
        3.3.3 审计意见类型
        3.3.4 会计师事务所
第4章 房地产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确定关键审计事项存在问题
        4.1.1 重大错报风险缺少量化基准
        4.1.2 同质化信息较多,缺少针对性
        4.1.3 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偏少
    4.2 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存在问题
        4.2.1 关键审计事项的描述不规范
    4.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从注册会计师角度——行业专业技能不够
        4.3.2 从会计师事务所角度——未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控制
        4.3.3 从市场监管机构角度——中注协指导和监管不到位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5.1 从注册会计师角度
        5.1.1 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5.1.2 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5.2 从会计师事务所角度
        5.2.1 量化确认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
        5.2.2 规范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的描述
        5.2.3 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控制
    5.3 从市场监管机构角度
        5.3.1 细化指南要求,提示行业审计风险
        5.3.2 强化年报监管,加大执业质量检查
        5.3.3 注重人才培养,增强专题培训力度
    5.4 结论
    5.5 不足与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FD公司市场营销战略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营销战略的理论综述
    2.2 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2.2.1 PEST宏观环境分析
        2.2.2 五力分析
        2.2.3 SWOT分析
    2.3 STP营销战略
        2.3.1 市场细分
        2.3.2 目标市场
        2.3.3 市场定位
第三章 FD公司经营现况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公司组织架构及资源状况
        3.2.1 组织架构分布
        3.2.2 生产能力资源
        3.2.3 技术能力资源
        3.2.4 市场营销资源
        3.2.5 管理系统资源
    3.3 公司外部宏观环境PEST分析
        3.3.1 政治环境
        3.3.2 经济环境
        3.3.3 社会环境
        3.3.4 技术环境
    3.4 市场竞争和环境五力分析
        3.4.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3.4.2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3.4.3 购买方(客户)议价能力
        3.4.4 供应商议价能力
        3.4.5 替代品的威胁
    3.5 市场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
        3.5.1 优势
        3.5.2 劣势
        3.5.3 机会
        3.5.4 威胁
第四章 FD公司市场营销战略问题分析
    4.1 市场细分单一过于依赖消费性电子产业
        4.1.1 消费性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
        4.1.2 消费性电子产品技术门槛低
        4.1.3 消费者追求差异化
    4.2 目标市场选择问题
        4.2.1 消费电子产业市营收占比过大
        4.2.2 汽车、工业产业市占率极低
        4.2.3 通讯产业市占率仍然不足
    4.3 市场定位侧重于中低端产品
第五章 FD公司STP市场营销战略优化
    5.1 市场细分优化
        5.1.1 消费性电子及PC电脑产业
        5.1.2 通讯产业
        5.1.3 手机和无线设备
        5.1.4 AIM产业(汽车、工业、医疗)
    5.2 目标市场优化
        5.2.1 守住消费性电子和PC电脑产业
        5.2.2 提高通讯产业市场份额
        5.2.3 保持手机和无线设备产业领先地位
        5.2.4 加速布局AIM三大产业
    5.3 市场定位优化
        5.3.1 消费性电子产业的成本领先者
        5.3.2 通讯产业市场的技术先行者
        5.3.3 汽车、工业、医疗产业弯道超车
第六章 公司市场营销战略保障措施
    6.1 对策实施计划
    6.2 系统结构优化推进保障
    6.3 技术保障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未来──属于全面质量领先者(论文参考文献)

  • [1]XW公司领先者战略环境分析及路径研究[D]. 杨昌凯.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开放型外贸港口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路径研究[D]. 吴敏. 浙江大学, 2021(09)
  • [3]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绿色建筑投资决策研究[D]. 夏思寒.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4]LT集团双线业务竞争策略研究[D]. 张安琪.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5]基于博弈论与控制论的多智能体工业CPSs层级化安全防护研究[D]. 沈佳骏. 浙江大学, 2020(01)
  • [6]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行为研究[D]. 舒欣. 南京大学, 2020(12)
  • [7]联盟组合网络特征、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D]. 马丽.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8]D公司焦炉机械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王铁男.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5)
  • [9]房地产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研究[D]. 王晓凤. 苏州大学, 2020(03)
  • [10]FD公司市场营销战略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健(Michael Yang). 河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未来——属于全面品质的领导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