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测试的错误发现能力分析

基于风险测试的错误发现能力分析

一、基于风险测试揭错能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杰[1](2021)在《面向Online Judge的学习者编程能力分析与习题推荐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智能化,在在线教育平台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数据挖掘成为研究的新方向,在教育领域应用数据挖掘,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的智能化管理。目前,大多数教育数据挖掘的研究都集中在大型的教育平台上,而关于程序在线评测系统的研究比较少。随着在线评测系统的广泛应用,用户和题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该平台上积累了大量学习者的历史答题数据和题目信息,但是系统仅是简单的存储这些数据,缺少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反馈,系统上题目信息过载,也使得学习者选题存在盲目性。因此,本文以在线评测系统上“数据结构”课程的编程题为例,分析和研究学习者的历史答题记录和题目信息,实现学习者编程能力评价,建立习题推荐模型。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掌握在线评测系统的数据特征,选取学习者“数据结构”课程编程题的历史答题记录、系统评测结果和习题集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集成、归约和归一化处理。(2)提出基于熵权和离差最大化的GA-BP神经网络编程能力评价方法。熵权法注重数据本身的关系,离差最大化方法注重数据间的关系,根据熵权法和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指标的组合权重,由权重计算得到编程能力评价值,具有客观性。采用BP神经网络编程能力评价方法,选取编程能力评价指标,将其量化为确定的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将编程能力评价值作为期望输出,并使用GA优化BP网络的权值和阈值,通过模型的训练,使得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最小,网络训练效果较好,保存网络用于评价。该方法向学习者提供评价结果的反馈,克服了人为评价的主观性,又避免了仅依据成绩评价的指标单一性问题,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3)提出基于内容和不确定图提取特征词的习题推荐算法。根据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思想,分析学习者的历史答题记录和习题集信息,获得题目的文本信息,将特征词作为连接学习者与待推荐习题之间的桥梁。采用不确定图进行特征词提取,其过程兼顾词频、词间语义关系和词位置信息,通过计算题目间的特征词的相似度,为学习者推荐习题。不同于根据知识点分类的习题推荐,有些在线评测系统题目的知识点分类概括性较强,人为标注知识点也存在主观性和差异性,本文方法提取特征词时使用Word2Vec生成词向量,能够有效的提取文本内容信息来衡量题目间的相似性,并与TF-IDF和TextRank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用本文方法进行习题推荐的效果,其准确率和召回率都有明显的提升。

权梦婷[2](2020)在《基于中心补偿策略的适应性随机测试用例生成算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系统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可靠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软件测试是用来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以较少的开销检测出引发程序错误的失效位置。随机测试(Random Testing,RT)是最为基本的软件测试技术之一,因其思路简单易于实现而在实际生活被广泛使用。RT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在程序输入域中选择测试用例,但是其失效检测能力有限。适应性随机测试(Adaptive Random Testing,ART)通过使测试用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提高其多样性,从而可以提升随机测试的有效性。FSCS-ART(FixedSize-Candidate-Set ART)算法基于“均匀分布”的思想,通过距离指标衡量候选用例,选择到已执行测试用例距离最远的用例作为下一个执行的用例。但是随着已执行用例池的增加,该算法每产生一个测试用例将需要更多的计算开销,高昂的计算开销限制了其广泛使用。此外,高维情况下的边界效应导致算法的失效检测能力显着下降。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中心补偿策略的FSCS-ART算法(Adaptive Random Testing by Center Compensation Strategy,FSCS-CCS)。首先,针对高维情况下的边界效应,FSCS-CCS算法使用动态划分技术将程序输入域均等划分,通过区域候选机制选择在空间中较为稀疏的区域作为候选用例产生的目标区域。在距离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心补偿策略对候选用例进行筛选,选择距离区域中心较近的候选用例作为下一个执行的测试用例。同时为了避免位于边界区域的测试用例被选中的几率过小,采用随机控制策略使得测试用例有一定的概率落位于输入域边界。最后,为了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低维情况下通过基于距离感知的遗忘策略减少计算开销,高维情况下对邻居区域的查询范围限制,减少查询和计算开销,以提升算法的检测效率。为了验证FSCS-CCS算法的错误揭示能力和计算效率相较于FSCS-ART算法是否得到了有效改进,本文中进行了模拟实验和实证实验。模拟实验中,分别设置了低维和高维四个不同维度,每个维度中模拟三种失效模式,并设置了不同失效率的情况。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FSCS-CCS算法在保证失效检测能力的情况下,有效减少时间开销。实证实验中,选取28个ART领域研究中典型公开的种子程序。通过实证实验的实验结果对比可以发现,FSCS-CCS算法在失效检测能力上与FSCS-ART算法相当,或是达到更为良好的检测效果。同时该算法为线性时间复杂度开销,对FSCS-ART算法的性能有了较好的提升效果。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FSCS-CCS算法能以较低的时间开销产生测试用例,并保证用例的失效检测能力,为适应性随机测试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卫津逸[3](2020)在《基于混沌方法的信息系统韧性能力测试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军事信息化的日益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在复杂多变的军事对抗环境中能够稳定、完成关键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系统“韧性”概念的提出,正好用于表征其在军事对抗环境中能够实现关键工作的能力。然而,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其测试技术还远没有成熟,还有很多问题凾待解决。本文以新型测试方法——混沌测试方法为基础,研究信息系统韧性能力测试技术,为军用信息系统在对抗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一套基于混沌方法的信息系统韧性能力测试框架基于混沌思想,结合信息系统能力测试实际过程,提出一套信息系统韧性能力测试框架,该框架明确提出基于混沌方法的能力测试过程中的主要业务活动以及相互间关系,达到对韧性能力测试全生命周期过程的覆盖,对信息系统韧性测试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2)提出一套复杂信息系统韧性故障模式为了逼真模拟信息系统所可能遭遇的不稳定环境以开展韧性度量,对信息系统故障类型进行梳理,提出一套复杂信息系统韧性故障模式,完成了19个故障模式分类,建立了 38项故障模型,可基本达到对信息系统异常场景的全覆盖;3)提出一种基于路径的故障识别算法为了达到信息系统故障场景的精确搜索,以及有效提升故障注入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路径的故障识别算法,结合常见故障模型,实现对故障注入点的有效推荐和自动化故障注入;4)提出一套信息系统韧性能力关键度量指标针对信息系统韧性能力缺少定量评估方法的问题,提出一套信息系统韧性能力度量和分析方法,分别从系统整体能力、系统最大吸收能力、系统恢复能力和系统恢复比方面建立韧性的关键度量指标,并给出相应的指标计算方法;5)研制一套原型工具在Linux上实现一套原型系统,通过开展对典型信息系统的能力测试,验证了上述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同时也展现了本论文工作在实际测试中的应用价值。

欧阳银[4](2016)在《LED分选系统的软件黑盒测试及用例复用开发》文中研究说明LED检测分选一体机是一种软件与硬件高度集成化的综合性系统,其中,分选系统主要是对经过检测的芯片进行分选排列,软件质量的好坏对芯片分选的精度和效率有重要影响,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有效方法,选取有效的测试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LED一体机的分选系统为对象,对其中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与复用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内容有:分析了LED分选系统的工作流程,根据软件的业务需求,从观察型和操作型角度分析了软件的功能性测试需求;根据软件的精度、效率及CPU和内存占用等指标需求分析了分选系统的非功能性测试需求。结合以上测试需求,对比了几种主要的黑盒测试方法的特点,选用了适用于分选系统各个模块的黑盒测试方法。在功能测试中,根据覆盖率和测试优先级的要求,分析了LED分选系统的软件功能模块,确定了基于测试需求覆盖和基于风险的两种测试策略,并设计了黑盒测试用例,有效地发现了较多的bug;在非功能性测试中,根据高精高效与低资源占用率要求设计了性能测试用例,发现了影响芯片分选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同类设备的软件测试效率,对测试用例的复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测试用例复用模型并对对相近领域的软件进行了测试点的共性分析与分类,以LED分选系统与LED重排机为例,验证了较好的复用效果,复用率达到80%以上,发现了128个bug,为后续其他同类设备的测试用例设计与复用奠定了基础。

姜琦民[5](2015)在《基于风险控制的测试管理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软件测试是银行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软件质量、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其目的是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找出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和缺陷。基于风险控制的自动化测试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我国,自动化测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于自动化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银行业软件测试的背景,通过探讨目前商业银行测试管理现状和特点,深层次描述了商业银行测试管理技术及相关的风险管理理论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以依托程序为逻辑控制的自动化测试技术是控制系统风险、提高测试效率的一个重要实践。在介绍软件测试的背景下,通过对商业银行后台系统架构的概述作为认知基础,设计出基于生产发版验证为需求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该系统由Monitor、 Adapter、Analyst、Mediation四个部分组成。Monitor部分是以模拟前端系统的机制,从生产环境中获取日志文件并载入数据库中,以参数化文件形式传送给适配器Adapter。Adapter是针对Monitor阶段的文件数据处理成模拟发版系统中所适用的报文,该报文用于Analyst阶段的交易验证工作。Analyst的任务是回归到测试验证中来,利用Adapter阶段的报文对交易是否成功进行验证。Mediation是截取Analyst中失败或成功交易的报文,选取用户参考的有用数据进行展示。自动化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对系统风险的控制和识别,通过系统的反馈,可以不断对风险点进行识别的过程中有效提取风险点,持续完善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程序控制,是实现人工成本降低,测试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宋林[6](2015)在《风险测试方法在补丁测试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软件开发的规模日渐庞大,软件架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用途越来越广,对软件开发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趋势背景下,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测试环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既要在有限的测试周期和测试资源中完成测试,又要尽可能多的发现缺陷,保证软件的各种功能正常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测试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成为测试领域的一种必然趋势。根据80/20原则,即80%的缺陷往往存在于20%软件模块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测试资源发现更多的潜在缺陷,从而不仅提高测试资源利用效率又提高了软件交付的质量。本文介绍一种基于风险的测试方法,使用该方法对软件的各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风险识别与分析,并对风险进行各种维度的评估,最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测试策略和方案,确保在有限的测试资源内对软件功能进行充分测试。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基于风险的测试,以及与传统测试方法比较有什么优势,并说明了使用风险测试方法的重要意义。其次对风险测试模型的主要环节进行讨论,提出了风险识别、风险策略定义、风险分析、测试准备、测试和风险跟踪等主要环节的输入、输出和操作方法,还对风险度量、风险消减和知识积累等非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对基于风险测试过程方法的可操作性进行完善,实现基于风险测试方法在实践中能够不断自我完善。接着描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风险测试方法的一个案例,介绍了如何将该方法融合在测试工作中,并得到了良好的测试效果,是一次很好的理论应用实践。这说明,风险测试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是可以对风险进行客观的识别,并对测试计划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部署,最终实现我们的初衷,即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情况下既可以对特定功能进行针对性测试,又可以保证相关特性的正常使用。在本文中,将风险测试方法应用在目前实际从事的补丁测试工作中,并根据实际情况梳理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测试流程,提高目前的测试质量和测试效率。但由于本次实践的测试流程是一个单独的测试方法,没有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与制度结合起来,因此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解决。以后应多考虑如何将该测试流程与制度性的建设融合,使这种方法既能发挥作用,又能符合企业的流程管理制度,便于在企业内大范围推广应用。

侯海燕,符志鹏[7](2014)在《软件安全性检测技术综述》文中研究说明该文阐述了网络软件安全检测的重要性,介绍了现有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形式化安全测试、基于模型的安全功能测试、语法测试、基于故障注入的安全测试、基于属性的测试、模糊测试、基于风险的安全性测试、基于故障树的安全性测试以及基于渗透的安全性测试。

李鹏[8](2014)在《选矿过程监控软件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选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选矿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是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减员增效的关键所在。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PLC控制软件在现场投运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费时、费力且带有风险的调试过程,因此,在实验室环境中提前对PLC控制软件进行测试,提前发现并改正PLC控制软件中的错误,对于缩短调试时间、节省现场人力投入、减少调试风险、降低调试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选矿自动化系统中的监控软件是PLC控制软件中的人机交互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监视选矿生产全流程的工艺设备的运行工作状态、工艺流程中检测仪表的动态参数,以及对设备和控制回路的操作,并且提供报警、记录等。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选矿过程全流程先进控制技术”(2012BAF19G01),对选矿过程监控软件特别是流程画面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且进行了监控软件测试平台的设计与研发,具体工作包括:1、结合选矿过程设备多、流程长、规模大的特点,在对选矿过程监控软件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流程画面中可能出现的编程错误和测试需求进行了详细讨论;2、以系统I/O通道表和画面设计文件为基础来设计测试用例,并提出了基于人机交互和黑盒测试的模拟量参数和设备图标的测试方法。设计了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的监控软件的测试平台的整体架构,可以实现对选矿过程监控软件中模拟量参数和设备图标的半自动测试,并自动生成测试报告;3、基于Rockwell公司的RSView32的PLC软件开发环境,采用OPC通讯技术和RSView32软件开发技术,开发了针对Rockwell自动化系统的选矿过程监控软件测试平台;4、以某铁选厂自动化工程的PLC软件监控软件作为案例,对本文提出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平台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借助于该测试平台,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发现和定位PLC监控软件中的一些错误和缺陷,有助于在现场调试期间缩短调试时间、节省现场人力投入、减少调试风险、降低调试成本。

曹珲[9](2012)在《可信软件安全性测评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软件在信息系统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可信性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为此,近年来国内外纷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信软件与可信环境构建的相关研究计划。如美国的《国家软件发展战略(2006--2015)》将开发高可信软件放在首位,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立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TRUST,其目标是为设计、构建和运行可信信息系统建立新的科学与技术基础。同时,我国也于2007年启动了“可信软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该计划从可信软件的设计、开发、应用等问题出发展开理论研究,目前已经支持了数十项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迄今为止,软件设计和开发主要依赖于开发人员的知识和经验,自动化程度不高。由于软件设计及开发人员难免犯错误,导致软件本身在设计和开发时可能有很多潜在的安全问题,在软件被使用时,这些安全问题可能成为可供攻击者入侵或破坏软件运行的安全漏洞。因此,软件安全性分析和测试是保证和提高软件安全性的关键和必不可少的手段。与此同时,尽管有些软件安全性功能测试对软件安全性有直接影响,但软件安全性功能测试与软件非功能性安全指标(例如隐私性、完整性和容错性等)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并不清楚。因此,根据软件功能安全性分析和测试结果建立一个综合性软件安全评价模型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因故,本文围绕可信软件安全性测评的基础理论问题,借助形式化与概率统计数学等理论,重点研究软件系统的隐蔽信道搜索、并发进程间的隐私性分析和基于功能性测试结果获取非功能性安全属性等可信软件安全性评估理论及技术研究。本研究所采用的思想和方法强调对软件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在其理论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对进一步深化软件安全性测评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具体内容包括:(1)针对现有DIFC系统的由于不合理的标签机制导致的隐蔽信道问题:在隐蔽信道的识别和分析方面,基于有向图联通理论,提出了一种针对DIFC系统的隐蔽信道检测模型;并基于回溯算法的思想,提出两个隐蔽信道检测算法。在隐蔽信道的限制和消除方面,通过对现有的标签机制加入的互斥机制,可以有效解决现有DIFC系统的隐蔽信道问题。(2)针对并发程序进程间的隐私性分析问题,以Hoare逻辑理论和经典无干扰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并发进程间无干扰分析模型,将并发程序抽象为逻辑独立的进程单元,在进程单元正确性的基础上对进程间的干扰性进行分析。方面把并发程序功能正确性证明分化为对程序中所有并发进程的形式化验证,以达到复杂程序简单化证明的目的;另一方面根据并发程序的特点,在进程的功能正确性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并发进程间的无干扰性分析。(3)针对软件安全性功能测试与软件非功能性安全指标(例如隐私性、完整性和容错性等)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困难,首先通过软件安全性原始测试数据矩阵模型对测试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通过软件测试结果样品差异判断模型来保证原始数据矩阵的完备性;最后以主成分分析理论为基础,计算分析得出被测软件的多种功能性测试方法和技术结果数据可以使用少数几个非功能性综合安全指标来解释软件的安全性,并能够对这些测试技术和方法在这些指标中的贡献值来分析其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为下次测试过程中的资源分配提供指导,并能提供该软件安全性指标的一些量化数据给安全性评估模型。(4)针对软件安全性测评的问题。结合(1)、(2)和(3)的结果,以多属性效用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可信软件的安全性评测模型,能够让软件运行环境对软件安全性的影响加入到软件是否安全当中;同时,该模型可以为软件安全性测评提供一个量化的安全性指标,通过比较两次安全性分析和测试间的量化安全性指标,能够反映软件的安全性变化。

吕金和[10](2010)在《软件安全性测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软件的广泛应用和其规模、复杂度的不断提高,软件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软件安全性测试是保证软件安全和质量、降低软件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阐述了软件安全性测试概念,重点研究了国内外软件安全性测试的主要方法与工具,最后以一个SQL注入实例具体说明安全性测试的实施。

二、基于风险测试揭错能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风险测试揭错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Online Judge的学习者编程能力分析与习题推荐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编程能力评价模型研究现状
        1.2.2 习题推荐模型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编程能力评价
    2.2 评价方法
        2.2.1 熵权法原理及步骤
        2.2.2 离差最大化法原理及步骤
        2.2.3 GA-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
    2.3 推荐方法
        2.3.1 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
        2.3.2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
    2.4 特征词提取方法
        2.4.1 TF-IDF方法
        2.4.2 TextRank算法
        2.4.3 不确定图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在线评测系统数据预处理
    3.1 数据集选取
    3.2 数据预处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编程能力评价模型
    4.1 编程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4.2 GA-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构建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编程能力评价模块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不确定图提取特征词的习题推荐模型
    5.1 方法概述
    5.2 词向量生成模型
    5.3 不确定图的构建方法及特征词提取
    5.4 个性化习题推荐
    5.5 实验结果及分析
    5.6 习题推荐模块设计与实现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基于中心补偿策略的适应性随机测试用例生成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软件测试技术
        1.2.1 随机测试
        1.2.2 失效模式
        1.2.3 失效率
        1.2.4 算法有效性度量
        1.2.5 适应性随机测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基于距离的适应性随机测试
        1.3.2 基于限制的适应性随机测试
        1.3.3 基于划分的适应性随机测试
        1.3.4 其他类型的适应性随机测试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适应性随机测试的相关研究
    2.1 FSCS-ART算法
        2.1.1 FSCS-ART算法描述
        2.1.2 FSCS-ART算法分析
    2.2 ART-BP算法
        2.2.1 ART-BP算法描述
        2.2.2 ART-BP算法分析
    2.3 IPT-PS算法
        2.3.1 IPT-PS算法描述
        2.3.2 IPT-PS算法分析
    2.4 ART-ORB算法
        2.4.1 ART-ORB算法描述
        2.4.2 ART-ORB算法分析
    2.5 本章小结
3.基于中心补偿策略的FSCS-ART算法
    3.1 算法概述
        3.1.1 相关定义
        3.1.2 算法核心思想
    3.2 失效检测效果提升
        3.2.1 区域筛选策略
        3.2.2 中心补偿策略实施
        3.2.3 边界分布控制变量θ
    3.3 失效检测效率提升
        3.3.1 遗忘策略
        3.3.2 低维距离感知遗忘策略的实施
        3.3.3 高维邻居区域的限制
    3.4 算法描述
        3.4.1 测试用例选择过程描述
        3.4.2 算法流程描述
        3.4.3 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模拟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模拟实验设置
        4.1.1 模拟实验评估标准
        4.1.2 实验设置
    4.2 算法失效检测能力分析
    4.3 算法运行效率分析
    4.4 本章小结
5.实证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实证实验设置
        5.1.1 实证实验评估标准
        5.1.2 实验设置
    5.2 算法失效检测能力分析
    5.3 算法运行效率分析
    5.4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混沌方法的信息系统韧性能力测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课题来源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
    2.1 混沌方法相关研究
        2.1.1 混沌方法发展现状
        2.1.2 混沌方法应用价值
    2.2 韧性相关研究
    2.3 本文研究的价值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混沌方法的韧性能力测试框架
    3.1 实施混沌方法的原则
    3.2 信息系统韧性能力测试框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复杂信息系统的韧性故障模式
    4.1 信息系统故障分类
    4.2 信息系统韧性复杂故障
    4.3 建立故障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路径的故障识别算法
    5.1 故障搜索策略相关研究
    5.2 基于路径的故障识别算法分析
        5.2.1 算法思想
        5.2.2 算法实现
    5.3 基于路径的故障识别算法应用
        5.3.1 常见信息服务及其可注入故障
        5.3.2 复合故障编排算法
        5.3.3 基于路径的故障注入服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韧性能力关键指标度量与分析
    6.1 系统韧性评估相关研究
    6.2 系统韧性能力关键度量指标 #
        6.2.1 韧性过程分析
        6.2.2 关键指标定义
        6.2.3 关键指标计算模型
    6.3 系统韧性能力度量与分析
    6.4 系统韧性度量实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原型工具实现
    7.1 原型工具需求分析
    7.2 原型工具设计方案
    7.3 原型工具实现
    7.4 开发和执行环境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工作总结
    8.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4)LED分选系统的软件黑盒测试及用例复用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分选系统软件黑盒测试需求分析与测试方法
    2.1 LED一体机分选系统基本概述
    2.2 分选系统黑盒测试需求分析
    2.3 各种常用的黑盒测试方法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分选系统功能测试用例设计与执行
    3.1 引言
    3.2 基于测试需求覆盖的测试策略
    3.3 基于风险的测试策略
    3.4 分选系统功能测试用例设计与执行
    3.5 本章小结
4 分选系统性能测试用例设计与实验
    4.1 引言
    4.2 基于分选精度的测试用例设计与实验
    4.3 基于扫描去重效率的测试用例设计与实验
    4.4 基于资源利用率的测试用例设计与实验
    4.5 本章小结
5 分选系统测试用例的复用
    5.1 引言
    5.2 测试用例复用策略
    5.3 测试用例库的框架搭建
    5.4 测试用例复用的验证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风险控制的测试管理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银行业软件测试的发展
        1.1.2 银行信息化项目的测试特点
    1.2 银行信息化项目的测试管理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银行测试管理技术与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2.1 软件测试过程
        2.1.1 单元测试
        2.1.2 功能测试
        2.1.3 整体测试
        2.1.4 专题测试
        2.1.5 验收测试
        2.1.6 发版验证测试
    2.2 传统的软件测试管理模式
        2.2.1 V型模型
        2.2.2 W型模型
        2.2.3 X型模型
        2.2.4 H型模型
    2.3 银行信息化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2.4 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2.4.1 常用的风险评估技术
        2.4.2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
        2.4.3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的实施
第三章 商业银行系统架构简述
    3.1 商业银行系统基本框架
        3.1.1 商业银行系统的组成
        3.1.2 商业银行系统三级架构
        3.1.3 系统架构模型简述
    3.2 核心系统应用架构
    3.3 ESB系统应用架构
        3.3.1 总体架构
        3.3.2 文件传输型服务架构
    3.4 前端系统应用架构
        3.4.1 总体架构
        3.4.2 部署设计
第四章 自动化测试在银行信息化中的实践应用
    4.1 系统主要特点
    4.2 系统结构简述
        4.2.1 系统模块组成
        4.2.2 系统程序架构
    4.3 数据库设计
    4.4 Monitor程序说明
        4.4.1 存储过程说明
        4.4.2 Monitor主程序
    4.5 Aapter主程序
    4.6 Mediation主程序
    4.7 实例说明
第五章 展望与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风险测试方法在补丁测试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应用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解决问题
    1.4 文章组织
第二章 基于风险的测试
    2.1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2.1.1 为什么要测试
        2.1.2 测试方法
        2.1.3 测试度量
    2.2 传统软件测试方法
        2.2.1 模型
        2.2.2 传统测试方法
        2.2.3 工程实践
    2.3 什么是“基于风险的测试”
        2.3.1 传统方法如何分析问题
        2.3.2 基于风险测试概述
        2.3.3 重要意义
第三章 方法实施分析与应用研究
    3.1 揭错能力分析[18]
        3.1.1 揭错能力分析
        3.1.2 测试有效性与风险探讨
    3.2 测试模型
    3.3 如何进行风险识别
    3.4 风险分析
        3.4.1 可能性(RP)
        3.4.2 危害性(RC)
        3.4.3 计算风险值(RE)
    3.5 测试准备
        3.5.1 测试策略准备
        3.5.2 测试执行准备
    3.6 测试和风险跟踪
        3.6.1 测试执行
        3.6.2 风险跟踪
        3.6.3 风险更新
    3.7 如何应用
        3.7.1 适用的对象
        3.7.2 制定风险策略并识别风险
        3.7.3 应用风险分析
        3.7.4 测试准备与执行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风险测试方法应用实践
    4.1 软件补丁的概念
    4.2 测试任务介绍
    4.3 测试工具介绍
    4.4 测试过程
        4.4.1 风险识别
        4.4.2 风险分析
        4.4.3 测试准备
        4.4.4 测试执行
        4.4.5 方法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工作回顾
    5.2 存在问题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软件安全性检测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软件安全测试的主要方法
    1.1 形式化安全测试
    1.2 基于模型的安全功能测试
    1.3 语法测试
    1.4 基于故障注入的安全测试
    1.5 基于属性的测试
    1.6 模糊测试
    1.7基于风险的安全性测试
    1.8 基于故障树的安全性测试
        1.8.1 威胁树
        1.8.2 威胁树生成方法
        1.8.3 生成测试序列
    1.9基于渗透的安全性测试
    1.10其他分类方法
2 总结

(8)选矿过程监控软件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PLC测控软件的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PLC软件测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选矿过程监控软件测试的问题描述与需求分析
    2.1 选矿生产过程及自动化系统的简介
        2.1.1 选矿生产过程简介
        2.1.2 选矿过程自动化系统
        2.1.3 选矿过程监控软件的功能介绍
    2.2 选矿过程监控软件的问题描述
    2.3 选矿过程监控软件测试的需求分析
    2.4 选矿过程监控软件测试的难点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选矿过程监控软件测试平台的设计
    3.1 测试的整体技术思路
        3.1.1 测试方法
        3.1.2 测试步骤
    3.2 测试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
        3.2.1 监控软件测试平台的硬件设计
        3.2.2 监控软件测试平台的软件设计
    3.3 测试用例模块的设计
        3.3.1 测试用例的设计要求
        3.3.2 测试用例所需的相关文件
        3.3.3 测试用例的具体设计
    3.4 测试过程模块的设计
        3.4.1 对比判定的标准模块的设计
        3.4.2 测试过程操作模块的设计
    3.5 测试结果模块的设计
        3.5.1 测试结果记录模块的设计
        3.5.2 测试报告模块的设计
    3.6 OPC通讯模块的设计
    3.7 管理模块的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选矿过程监控软件测试平台的开发
    4.1 开发环境
    4.2 测试用例模块的开发
        4.2.1 测试用例的实例
        4.2.2 测试用例的加载
    4.3 测试过程模块的开发
        4.3.1 设备顺序测试过程模块的开发
        4.3.2 仪表单体测试过程模块的开发
    4.4 测试结果模块的开发
        4.4.1 结果记录模块的开发
        4.4.2 测试报告模块的开发
    4.5 OPC通讯模块的开发
    4.6 管理模块的开发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平台的实验
    5.1 实验对象
    5.2 验证过程与效果分析
        5.2.1 设备顺序测试
        5.2.2 仪表顺序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项目经历

(9)可信软件安全性测评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导论
    1.1 引言
    1.2 可信软件的相关研究
        1.2.1 可信软件形成与发展
        1.2.2 可信软件的一些理论与技术
        1.2.3 可信软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亟需研究的领域
    1.3 软件安全性测评研究现状
        1.3.1 软件安全性测试研究现状
        1.3.2 软件安全性评估研究现状
        1.3.3 软件安全性测评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预备知识
    2.1 Hoare逻辑
    2.2 无干扰理论
    2.3 多元统计分析理论
        2.3.1 样本与常用统计量
        2.3.2 距离
        2.3.3 主成分分析
    2.4 多属性效用理论
        2.4.1 优先序
        2.4.2 多属性价值函数
        2.4.3 多属性效用函数
    2.5 本章小结
3 DIFC系统的隐蔽信道搜索模型及算法
    3.1 研究背景
        3.1.1 DIFC系统
        3.1.2 隐蔽信道的研究现状
        3.1.3 问题的提出
    3.2 DIFC隐蔽信道搜索模型
    3.3 基于搜索模型的算法实现
        3.3.1 IniaPathSearch算法
        3.3.2 QuickPathSearch算法
        3.3.3 实验及分析
    3.4 解决方案
    3.5 本章小结
4 并发程序隐私性分析模型
    4.1 研究背景
        4.1.1 相关工作
        4.1.2 Isabelle定理证明器
    4.2 并发程序的隐私性分析模型
        4.2.1 并发程序的语义及语法定义
        4.2.2 并发程序的隐私性分析模型
    4.3 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功能性分析与测试结果的软件安全性评估模型
    5.1 研究背景
    5.2 建立功能性测试结果与非功能性安全属性关联模型
        5.2.1 安全性原始数据模型
        5.2.2 安全性差异判断模型
        5.2.3 功能性测试结果与非功能性安全属性关联模型
    5.3 安全性评估模型
    5.5 实验及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论文的主要贡献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缩略语汇编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或主持的科研工作
致谢

(10)软件安全性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软件安全性测试概述
    2.1 做好软件安全性测试的必要条件
    2.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安全性测试
3 软件安全性测试方法
    3.1 静态安全性分析
    3.2 形式化安全性测试
    3.3 基于模型的安全性测试
    3.4 基于故障注入的安全性测试
    3.5 语法测试
    3.6 模糊测试
    3.7 基于属性的安全性测试
    3.8 基于渗透的安全性测试
    3.9 基于故障树的安全性测试
    3.10 基于风险的安全性测试
    3.11 基于威胁的安全性测试
4 软件安全性测试工具
5 软件安全性测试实例—SQL注入
6 结束语

四、基于风险测试揭错能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Online Judge的学习者编程能力分析与习题推荐算法研究[D]. 李明杰. 河北大学, 2021(09)
  • [2]基于中心补偿策略的适应性随机测试用例生成算法研究[D]. 权梦婷.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3]基于混沌方法的信息系统韧性能力测试技术研究[D]. 卫津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20(03)
  • [4]LED分选系统的软件黑盒测试及用例复用开发[D]. 欧阳银.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 [5]基于风险控制的测试管理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D]. 姜琦民. 山东大学, 2015(04)
  • [6]风险测试方法在补丁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 宋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7]软件安全性检测技术综述[J]. 侯海燕,符志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25)
  • [8]选矿过程监控软件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 李鹏. 东北大学, 2014(08)
  • [9]可信软件安全性测评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D]. 曹珲. 武汉大学, 2012(01)
  • [10]软件安全性测试研究[J]. 吕金和. 计算机安全, 2010(08)

标签:;  ;  ;  ;  ;  

基于风险测试的错误发现能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