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患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神科患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对精神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潘运秋[1](2020)在《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因社会转型、生存加大等原因造成的个体精神、心理问题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社会治安混乱、群体幸福感缺失等问题交错重叠,使得现阶段精神病患者的数量持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对精神病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管理工作更显重要。笔者作为一名在徐州市铜山区济复医院从事精神病人管理的工作人员,针对精神病人管理问题,从所就职的单位入手,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网络化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多种理论出发,利用资源便利与优势,对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对文献、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并进行理论分析等,详细对现阶段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成效、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的成效体现为精神卫生立法工作逐渐规范、精神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以及患者管理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该区精神病人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缺乏、医疗机构收治患者困难、当前报销补偿政策执行困难以及职能部门履职不到位等;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滞后、法律制度不健全、精神卫生投入过少以及相关管理不完善等。随后结合理论和国内外精神病人管理经验,从转变对精神病人管理的思想认识、加强对精神病人相关立法工作的推进、加大对精神卫生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管理运行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为解决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的问题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本选题本着提高精神病人管理效率及效果的目的,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从实地调研理性思考分析精神病人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深层次原因,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在借鉴国内外精神病人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该区现实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刘欢[2](2020)在《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现况,根据需求设计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方案,以系统观、整体观思维来探索提升服务技能的宏观架构,构建精防公卫条线医生为主,家庭医生团队融入,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并为探索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以纳入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项目的6个区县205名家庭医生团队人员为研究对象,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专项培训阶段性资料。培训的设计理念是启发学员用系统观来理解和处理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家庭医生团队能够与个体、家庭、医疗机构、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整个系统工作。从而促进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融合协作,并探索提升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与策略,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大健康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学员以中青年为主,40岁及以下人群占73.17%;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4.39%;其中48.81%公共卫生岗位人员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2.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不同岗位人员对接受培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医生更倾向于专科医院进修;98.05%反映非常愿意将培训内容学以致用;90.73%的学员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培训效果良好。3.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培训现状:48.78%的学员反映政策保障不够;81.46%认为证书含金量需提高;76.59%反映培训与工作冲突较多。家庭医生和公共卫生医生培训意愿相对较高,其中家庭医生团队对心身疾病的诊治、医患沟通与压力管理需求较高。4.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和体系:家庭医生团队反映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比较突出的问题为缺少专业人员(75.61%),缺乏知识技术(65.37%),需提升居民知识(65.85%);90.73%认为从事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应该获得报酬,但实际只有17.56%的人员有报酬;提高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制定合理报酬(93.66%),改进工作环境(74.15%),提供培训机会(68.29%)。5.能力提升远期效应:家庭医生团队较多会将精神心理知识运用在人际关系问题(57.46%)和工作问题(58.21%);专业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会推动经费投入,提升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硬件、软件和人力配置,对居民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提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研究结论1.家庭医生团队结构比较合理,年龄和学历构成是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培训开展要结合团队人员专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设计方案。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需求较高;系统规范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比较受欢迎。2.能力提升要结合家庭医生签约精神卫生服务的推进阶段开展,争取多部门积极配合支持,确保医护人员安心参与;制定适宜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激发家庭医生团队的积极性,对基层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良好促进作用。3.公共卫生人员和家庭医生是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可以将上海三级预防管理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构建以精防条线公共卫生为条,其他人员辅助家庭医生管理精神障碍患者和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为块,条块结合、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单单是卫生部门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更多的一般心理问题干预和健康促进,需要多部门积极配合,更需要完善的基层心理服务网络和人力基础做支撑。4.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的公共卫生岗位人员制约了社区条块结合的良性发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构建全面系统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兼顾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衔接顺畅,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要。5.精神心理卫生人力资源缺乏与分布不均匀短期内难以解决,积极探索市专科-区专科医联、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医联、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联、“互联网+”跨区域医联,是快速解决现有服务资源缺乏的有效方法。

戴进军[3](2020)在《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编制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编制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对量表进行评价,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1)以华森(Jean Harman Watson)人文关怀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小组讨论法构建条目池,经过两轮共计21名专家函询和对60名患者进行预调查后,形成初始量表;(2)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7-11月在全省3所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和设置有精神科的三级综合医院住院的516例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条目分布法、离散趋势法、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内部一致性分析法进行条目的分析和筛选;采用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对量表效度进行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对量表信度进行检验;最终形成正式版量表;(3)以正式形成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抽样调查收集的516例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人文关怀需求情况进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4)采用SPSS18.0录入数据、分析数据,主要统计学方法有: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检验水准a=0.05,P值取双侧概率。结果:(1)编制的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包含6个维度,共49个条目,即人道主义的利他行为的需求(11个条目),帮助和信任的需求(6个条目),鼓励情感表达的需求(3个条目),健康教育的需求(9个条目),提供安全、保护、支持性环境的需求(13个条目),满足基本护理的需求(7个条目)。量表的计算方法:量表条目的选项从“不需要”到“非常需要”,分别计1~5分,总分49~245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人文关怀需求越强烈。(2)效度分析:(1)结构效度: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6个公共因子,可解释变异量为65.71%。各个条目与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11~0.740之间,各个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74~0.774之间;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11~0.884之间,各个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862~0.925之间,显着性均小于0.05,各维度均为正相关。(2)内容效度: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经专家评定后为0.914。(3)信度分析:总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979,各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在0.801~0.938之间;总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24,各维度的折半信度为0.795~0.905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39。(4)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需求整体得分总分为(202.85±35.06)分,总条目均分为(4.14±0.16)分。患者认为关怀性最强的条目和维度分别为“准时为我做治疗及给药”(4.39±0.79)分和“提供安全、保护、支持性环境的需求”(54.79±9.52)分,最不具有关怀性的条目和维度分别为“用适当的肢体接触(如握手、拍肩)表达对我的关心”(4.02±1.06)分和“鼓励情感表达的需求”(11.97±2.73)分。(5)影响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对人文关怀需求高;婚姻稳定患者比婚姻不稳定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高;高中(含中专)学历的患者比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高,但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在某些维度不遵循此规律;收入2000元及以上的患者比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高。结论:(1)编制的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于评估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情况。(2)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程度较高且呈多样化,应根据患者需求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规范化的护理。

谷嘉宁[4](2020)在《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精神障碍患者受疾病及症状影响,可出现暴力、攻击、自伤、自杀等行为紊乱,临床上会使用保护性约束维护患者及周围环境的安全,预防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护性约束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但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较高,尚缺乏基于研究证据的护理方案指导临床实践。目的:本研究拟基于我国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临床实践现状,结合最佳证据、专业人员的判断及患者的意愿,构建适用于我国的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了解目前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临床实践现状,检索相关指南、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进行证据评价和综合,采用AGREEII进行指南质量评价,采用OQAQ量表进行系统评价质量评价,根据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分级。采用专家会议法、精神障碍患者及高年资护士半结构访谈对护理方案进行评议,形成推荐意见,构建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并对精神科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方案的临床适用性。结果:通过对北京市两家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四个病房开展参与式观察,发现不同机构的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临床实践存在差异,尚未开展循证实践。通过对已发表的指南、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进行检索和评价,最终纳入了 3篇高质量指南、10篇系统评价及6篇原始研究进行证据综合,请12名精神科领域的专家、6名高年资护士及10名患者对推荐意见进行评议,最终构建了包含18条推荐意见的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包括教育培训推荐、组织管理推荐及实践推荐等。20名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对方案进行了临床适用性评价,结果显示本护理方案中83.3%的推荐意见在临床情景的适用性、可操作性、经济成本可接受性及安全性的同意率大于 80%。结论:研究构建的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立足于我国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临床实践现状,结合最佳证据、专业人员的判断及患者的意愿,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建议进一步开展应用并验证方案的效果。通过分析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推荐意见与临床实践的共同点和差异,印证了目前临床实践在环境准备、用物准备、人员准备、团队组建及观察与巡视等方面的可靠性,推翻了目前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保护性约束适应证评估的方式和方法,完善了组织管理和教育培训方面的内容,补充了约束后的汇报与审查。

宋涛[5](2020)在《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文中指出背景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在院期间负性情绪明显,对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需求强烈,但现阶段我国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不足,呈现出与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的多样化人文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故急需寻找一种有效的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教学方式进行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人文需求;叙事教学作为一种良好的人文关怀护理教学策略,在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教学中少有实践,需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应用评价。目的构建一个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并在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教学中进行应用评价,以期为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教育探寻新的途径。方法1.建立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本网站基于谢幼如教授提出的专题学习网站的组成设置及设计策略指导下进行建立,其过程包括“素材库的建立”、“网站网页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参考编写”4个部分。在素材库的建立中,使用人文事件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文献检索法收集精神科人文关怀相关事件、视频、图片及文学作品,经精神科护理专家基于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结构模型进行素材内容审议后,进行素材筛选和素材库主题框架设置;在网站网页设计中,基于“凡科在线建站平台”的基础模块选择和交互逻辑设计,实现网站的网页展示;在教学程序设计中,基于学者郭瑜洁提出的叙事教学程序基础上进行配套教学程序设计;在教学参考编写中,结合教学程序,进行“引导问题推荐”、“学习任务”、“相关知识链接”3部分内容的编写。2.网站的教学应用效果评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全体N1层级护士为教学对象,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获得该院N1层级护士68名为教学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名,试验组护士在院内N1层级护士继续教育培养外,加入基于本网站的教学实践(2020年1月-2020年4月),对照组护士仅接受院内N1层级护士继续教育培养。教学实践前后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关怀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调查。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差异,通过t检验比较教学实践前后两组间护士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通过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分析试验组护士反思内容,评价本网站教学应用效果。结果1.构建完成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https://jd17695496.icoc.bz),包含人文故事分享、视频图片鉴赏、文学作品推荐、相关知识链接4种教学素材类型,共计53例;设计和编写与本网站配套的教学程序及教学参考各1项。2.经两组间护士一般资料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护士在性别、学历、职称、护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教学实践前,试验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80±10.918)分、认知维度得分为(79.00±8.428)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0.38±8.835)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0.74±6.047)分;对照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81.56±9.513)分、认知维度得分为(81.03±7.822)分、勇气维度得分为(48.29±7.469)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2.24±6.010)分。经两组间护士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护士在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基于网站的教学实践后,试验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93.29±4.622)分、认知维度得分为(85.12±5.487)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3.32±4.835)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4.85±3.751)分;对照组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83.97±5.859)分、认知维度得分为(81.09±6.703)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0.74±5.765)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2.15±4.439)分。经两组间护士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护士在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护士的教学反思内容经现象学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获得“对素材中患者产生共情体验”、“发现自身同理心不足”2个主题,提示通过本网站的教学应用,可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并促进其发现自身同理心的不足。结论1.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适用于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教育,具有一定的教学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2.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经教学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关怀能力,促进其共情能力提升,增强同理心。

唐瑭[6](2020)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品管圈模式应用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情况以及进一步评价干预效果,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工具,分析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改善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有无差异和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有无差异,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从而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为避免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为精神科护理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对策提供参考,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医院精神科老年患者进餐次数为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2月1日到3月31日即现况把握阶段符合标准的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进餐次数42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1日到8月31日即对策实施阶段符合标准的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进餐次数428例为品管圈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品管圈干预组患者应用品管圈对策实施干预,运用品管圈小组活动工具,分析发生噎食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对应的对策。分别在品管圈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在精神科老年病房收集噎食缺陷例数,对精神科护士进行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考核,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评价品管圈干预效果。结果:1.对照组和品管圈干预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噎食发生率、文化程度、认知情况、对服用药物了解情况、自理能力、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合并服用除精神类药物以外的药物等方面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品管圈活动显着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对照组在精神科病房收集共计428次进食中,发生噎食次数为26次,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11次,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15次,总噎食率为6.07%。品管圈干预组精神科病房收集共计428次进食中,发生噎食次数为5次,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3次,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2次,总噎食率为1.17%,结果可见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显着降低,对照组与品管圈干预组两组结果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统计整理,解析了导致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的重要因素,为进食过快、吞咽功能障碍和药物影响三个因素,并最终通过这三个重要因素分析出导致噎食的真因。4.通过品管圈标准流程和使用品管圈手法、工具对真因解析,提出了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的相应有效对策,分别是加强噎食风险评估和延长进餐时间;提高患者进餐干预措施效果和加强吞咽功能治疗训练;加强对患者噎食相关知识宣教;加强医护沟通和培训药物专科内容。5.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一方面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噎食抢救技能的提升。品管圈实施前后分别对同一个护理团队的15名护士进行了噎食抢救操作考核,考核分数由对照组的(81.33±5.41)分提高到品管圈干预组的(92.73± 1.71)分,两组统计学比较t值为-7.4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专科理论水平的提升,品管圈实施前后分别对同一个护理团队的15名护士进行了精神类药物相关知识考核,考核分数由对照组的(75.93±4.03)分提高到品管圈干预组的(90.87±3.07)分,两组统计学比较t值为-10.4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们在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自信心,责任荣誉感,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雷达图直观的表示出本次品管圈的无形成果取得显着的成效。结论:1.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可以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2.通过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品管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管圈手法运用及团队精神明显提高,同时整个科室医护人员的团队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3.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可以实现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标准化,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职业价值,优化优质精神科护理服务水平。

黄清山[7](2019)在《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精神卫生既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民生问题,现阶段还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人口老龄化呈加速趋势,以及工作、生活与社会环境等原因,我国的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而由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受损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康复、服务和管理及肇事肇祸案事件的预防,成为当前政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目前,我国正在进一步的探索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务求进一步的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康复、防控等落实到社区,社会资源不断的向社区层面倾斜,包括建设延伸到社区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精神卫生人才队伍以及财政支持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广州市统计数据及调查研究,了解广州市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探讨如何完善广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的对策。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广州市精神卫生资源配置、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机制以及社区康复服务成效等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广州市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目前存在社区服务资源不足、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度不高、社区康复服务机制不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法:健全社区康复服务机制、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规范化社区康复服务以及建立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的机制。

胡静[8](2019)在《精神病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以山西省L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后,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占疾病总负担的20%。世界卫生组织已警戒各国,心理行为问题还将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增多,应该被重视。当前,绝大多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选择居家治疗,分散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随着精神病人数量的逐年攀升,患者的社会融入问题也成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L市精神病人群体的社会融入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精神病人在经济层面面临着就业排斥严重、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水准不高等问题;在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人际交往状况不佳和婚姻情况不佳的状况,相关的社会保障与支持也有缺乏;在政治维度,精神病人面临公民权利不足和政治影响力低的难题。在文化心理层面,精神病人群体有将他人的偏见内化为自我污名的现象,同时存在社会规范遵守方面的障碍。造成精神病人社会融入困难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体原因。精神病人由于长期用药,身体机能受损,健康水平很低,造成精神障碍患者参与社会劳动困难,在人际交往方面也难以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而病人群体的生命质量被大幅降低。同时,精神障碍患者群体存在远离社会生活的心理倾向,更加大了精神病人融入社会的难度。第二,媒介原因。家庭和医疗机构是架设在精神病人与社会生活中间的桥梁,然而,他们在精神病人社会融入的进程中也发挥了负面作用。家属对精神病人的护理与监管工作不到位,造成病人的病情反复,进而影响到病人经济、政治等社会融入的方方面面;又因对疾病认知不足与社会融入意识缺乏,而未曾培养病人的社会交往技能,造成后者社会功能的退化。医疗机构对患者隔离式与“宠爱”型的医疗理念与治疗方式,也阻碍了住院精神病人的社会融入。专业机构与人员短缺和医疗资源“占用”的现状使得大量精神病人难以得到优质的医学救治,进而严重影响到自身的社会融入。第三、社会民众因素。民众对精神病人持恐惧心理、对“强制医疗”精神病人有强烈的排斥态度,以及将精神病人进行隔离的情感倾向是阻碍精神病人社会融入的社会因素。针对以上现状与原因,可以从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精神卫生教育、全面提升精神医疗服务、发展精神科多元办医格局、加强精神科人力资源建设、健全保障体系,以及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展开促进精神病人社会融入的政策规划。

张沥支[9](2019)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编制适合用于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了解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患者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人文关怀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干预效果评价,为护理人员更好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人文关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第一部分: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华生的人性关怀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患者访谈、小组讨论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形成问卷初稿。选取20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了预实验,修改了部分调查条目的语言表述,形成预试版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发放235份预试版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采用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离散趋势法、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7种方法对问卷进行检验,最终形成正式版问卷。第二部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四所精神病医院的308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自行编制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应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显着性水准α=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2)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各维度得分及条目得分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3)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得分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进行两两比较;(4)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试验组(n=55)。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人文关怀需求措施。评价指标包括4个方面:(1)护理满意度;(2)自知力和治疗态度;(3)康复疗效,包括5个指标: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4)负性情绪,包括2个指标:焦虑和抑郁症状。应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采用c(17)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差异;(2)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的方法比较护理人文关怀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的变化;(3)采用独立两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护理人文关怀干预前后患者在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康复疗效、负性情绪得分的变化,分析护理人文关怀干预的效果。结果第一部分:根据文献回顾、患者访谈、小组讨论的结果初步形成5个维度和65个条目的备选条目池。经3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后,初步确定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5个维度,共有42个条目。进行预实验后修改了1个条目的语言表述。问卷经过项目分析后,删除了4条不符合标准的条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了5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742%,删除了3个不符合标准的条目,最终形成了5个维度,35个条目的正式版调查问卷。经信效度检验得出问卷总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α系数)为0.932,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16,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11。第二部分: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得分各维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爱与归属的需求(28.07±6.24)、自我实现的需求(27.32±4.97)、自尊的需求(26.98±4.62)、安全的需求(25.94±4.83)、生理需求(25.39±5.76),需求总分(133.7±15.69)。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主要照顾者、住院次数、患病年限、家庭关注度、护理满意度的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病年限、住院次数、家庭关注度、护理满意度是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部分:(1)护理满意度: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由84.6%提高到96.2%,有显着性差异(U=857.0,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6.5%,有显着性差异(U=839.5,P<0.05)。(2)自知力和治疗态度:试验组的ITAQ得分由干预前的8.74±2.69分提高到干预后的13.38±2.07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ITAQ得分13.38±2.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9.37±2.01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3)康复疗效:试验组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得分由干预前的12.36±2.18分、9.87±2.65分、8.04±1.96分、6.12±1.77分、9.25±1.69分降低至干预后的8.02±1.94分、6.51±1.73分、5.15±1.06分、3.08±0.57分、6.11±1.38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工作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得分分别为8.02±1.94分、6.51±1.73分、5.15±1.06分、3.08±0.57分、6.11±1.3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11.86±2.54分、9.56±1.68分、7.63±1.04分、5.88±0.49分、8.73±1.42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4)负性情绪:试验组的SDS、SAS得分分别由干预前的55.24±5.91分、51.42±5.46分降低到干预后的42.53±4.82分、38.45±4.38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SDS得分42.53±4.8分、SAS得分38.45±4.3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DS得分53.64±5.52分、SAS得分48.29±5.37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编制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了解封闭式管理病房的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的护理人文关怀需求情况。(2)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较高并呈现多样化,应根据患者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规范化的护理措施,以达到优质护理的效果。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人文关怀观念,把关怀真正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注重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3)基于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基础上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知力和治疗态度,能增强患者的康复疗效,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蒋锋[10](2019)在《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测量和改进一直是医院管理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医疗质量管理研究多集中在综合医院,对精神专科医院的相关研究较少。近年来,由于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精神专科医院面临一定的医疗质量滑坡的压力,因此,监测和改进医疗质量是精神专科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承担急、重型精神疾病住院收治任务的省级精神专科医院而言由于精神专科医院的特殊性,综合医院所使用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无法直接套用到精神专科医院上,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研发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在国际上,针对宏观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针对微观层面上的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适用于我国的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研究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使用改良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的专家评价模型。在该板块中,首先系统回顾医疗质量理论及测量指标上的研究进展,收集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测量相关的指标。邀请20名相关专业的专家或学者进行专家咨询。经过改良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专家评价模型。该模型中,共有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其中,结果质量指标的权重为0.614,过程质量指标的权重为0.211,结构质量指标的权重为0.175。在结果质量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基于精神科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的疗效指数,其次是出院患者的总体满意度。第二个部分是专家评价模型的应用。将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的专家评价模型中的测量指标转化成三套调查表,分别为调查医院基础信息的机构调查表、调查出院患者住院病历相关临床信息的患者调查表(医生部分)、调查出院患者住院满意度的患者调查表(患者部分),并通过预试验进行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本研究依托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效果第三方评估项目,开展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评价的专项评估,收集32所省级精神专科医院的相关数据,使用专家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专家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同行心目中的排序基本吻合,专家评价模型的信度和效度均可接受。在第三个部分中,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经典医疗质量理论,以专家评价模型为起点,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其进行优化。首先构建出初始模型和饱和模型,再使用32家精神专科医院的实证数据,选定饱和模型为研究基础,剔除权重不显着的测量指标,优化得到修正模型。在修正模型中,共有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各测量指标的权重较专家评价模型中的测量指标权重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构显着地正向影响过程,过程显着地正向影响结果,结构显着地正向影响结果。

二、对精神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精神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6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2 精神病人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精神病人管理相关概念
    2.2 精神病人管理相关理论
    2.3 国内外管理经验
3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现状及其成效分析
    3.1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现状
    3.2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成效
4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的问题
    4.2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5.1 转变对精神病人管理的思想认识
    5.2 加强对精神病人管理的立法工作
    5.3 加大对精神卫生建设的投入
    5.4 建立健全对精神病人管理的运行保障机制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四、独立完成的课题内容
    五、质量控制
    六、研究内容
    七、技术路线图
    八、基本概念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讲师与学员基本情况
    二、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情况分析
    三、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访谈情况分析
    四、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访谈
第四部分 讨论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
    二、系统观指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
    三、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系统观指导的公卫人才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
    五、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
第五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调查问卷
    附件2: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组织体系调查表
    附件3: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反馈评价
    附件4:关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个案访谈提纲
    附件5:系统思维在社区全科团队中的培训效果评估表
    附件6:系统式医学思维在全科团队中的应用课程评估表
    附件7: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文献综述 培养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系统思维能力的思考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3)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编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人文关怀
        1.1.2 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照顾方式选择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量表的编制
        2.1.1 文献分析法
        2.1.2 半结构式访谈法
        2.1.3 小组讨论法
        2.1.4 专家函询法
        2.1.5 预调查
    2.2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工具
        2.2.3 条目分析和筛选
        2.2.4 量表的效度检验
        2.2.5 量表的信度检验
    2.3 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2.4 统计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5.1 研究设计阶段
        2.5.2 研究实施阶段
        2.5.3 研究数据分析和整理阶段
    2.6 伦理原则
    2.7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文献分析
    3.2 患者访谈
        3.2.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3.2.2 主题提炼
    3.3 小组讨论
    3.4 专家函询
        3.4.1 专家一般资料
        3.4.2 专家的积极性
        3.4.3 专家的权威程度
        3.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4.5 第一轮专家函询
        3.4.6 第二轮专家函询
    3.5 预调查
    3.6 抽样调查阶段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7 条目分析和筛选
        3.7.1 条目分布
        3.7.2 离散趋势
        3.7.3 临界比值
        3.7.4 相关系数
        3.7.5 内部一致性分析
    3.8 量表的效度分析
        3.8.1 结构效度
        3.8.2 内容效度
    3.9 量表的信度分析
    3.10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
        3.10.1 各维度得分情况
        3.10.2 各条目得分情况
        3.10.3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3.10.4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的编制分析
        4.1.1 量表编制的科学性
        4.1.2 量表的项目分析
        4.1.3 量表的效度评价
        4.1.4 量表的信度评价
    4.2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分析
        4.2.1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4.2.2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分析
        4.2.3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研究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1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专家函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 2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专家函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 3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情况调查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4)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精神障碍概述
    二、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概述
        (一) 精神卫生领域保护性约束的定义
        (二) 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的适应证
    三、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的研究现状
        (一) 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情况
        (二) 保护性约束对精神障碍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影响
        (三) 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伦理道德思考
        (四) 减少和替代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的方法
        (五) 规范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使用
    四、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一) 确定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的主题
        (二) 基于循证理念收集和评价证据
        (三) 形成推荐意见
        (四) 形成并评价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
    二、技术路线
第四章 结果
    一、确定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的主题
        (一) 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临床实践现状调研
        (二) 明确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的主题
        (三) 成立研究小组
    二、基于循证理念收集和评价证据
        (一) 指南的证据综合
        (二) 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的证据综合
    三、形成推荐意见
    四、形成并评价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
        (一) 形成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
        (二) 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临床适用性评价
第五章 讨论
    一、护士在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目前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临床实践存在差异
    三、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研究证据较少,证据质量有待提升
    四、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五、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构建过程科学性分析
    六、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应用建议
    七、小结
第六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性及意义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1.1 相关概念框架
    1.2 文献回顾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框架
2 教学网站建立与评价
    2.1 精神科人文叙事护理教学网站的建立
    2.2 网站的教学应用效果评价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研究的创新之处
7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叙事教学在精神科人文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报告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2.4 品管圈干预方法
    2.5 技术路线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
    3.2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第4章 讨论
    4.1 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高的原因分析
    4.2 本品管圈对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的意义
    4.3 本品管圈对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的意义
    4.4 本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
第5章 小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噎食发生因素及相关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7)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 课题产生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现状
        1.2.1 国外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现状
        1.2.2 国内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现状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研究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精神障碍患者
        2.1.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2.1.3 社区康复服务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精细化管理理论
第3章 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现状
    3.1 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机制
    3.2 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现状
        3.2.1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供给网络基本情况
        3.2.2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现状
        3.2.3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基本情况
第4章 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存在的问题
        4.1.1 精神卫生专业人才欠缺
        4.1.2 社会保障覆盖率不全
        4.1.3 精神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
        4.1.4 外地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存在漏洞
    4.2 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社区康复服务机制不够完善
        4.2.2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定位没有得到保障
        4.2.3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仍有待加强
第5章 完善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探讨
    5.1. 充分认知强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
    5.2. 充分保障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基础地位
    5.3. 完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
    5.4. 完善多元化服务模式
    5.5. 形成多部门综合治理格局
    5.6. 完善监护制度
    5.7.构建顺畅的转介服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精神病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以山西省L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社会融入研究
        1.3.2 精神病人的社会融入研究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方法
        1.4.1 田野调查法
        1.4.2 问卷调查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精神病人
        2.1.2 社会融入
        2.1.3 强制医疗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融入理论
        2.2.2 人际互动理论
        2.2.3 参照群体理论
        2.2.4 符号互动论
3 精神病人社会融入现状
    3.1 经济维度
        3.1.1 就业排斥严重
        3.1.2 收入水平低,生活水准低
    3.2 社会生活维度
        3.2.1 人际交往状况不佳
        3.2.2 婚姻状况不佳
        3.2.3 社会保障与支持缺乏
    3.3 政治维度
        3.3.1 公民权利不足
        3.3.2 政治影响力低
    3.4 文化心理维度
        3.4.1 认同“污名”
        3.4.2 社会规范遵守障碍
4 影响精神病人社会融入的因素分析
    4.1 个体因素探析
        4.1.1 身体健康水平低
        4.1.2 心理上主动远离
    4.2 媒介因素研究
        4.2.1 家庭媒介
        4.2.2 医疗机构媒介
    4.3 民众因素探究
        4.3.1 民众对精神病人持恐惧心理
        4.3.2 民众对强制医疗精神病人持排斥态度
        4.3.3 民众倾向于将精神病人隔离
5 精神病人社会融入发展规划
    5.1 推行健康生活方式
        5.1.1 营造社会健康氛围
        5.1.2 增强患者身体素质
    5.2 加强精神卫生教育
        5.2.1 加强民众对精神疾病的理解
        5.2.2 增强家属对精神卫生的认知
    5.3 全面提升精神医疗服务
        5.3.1 转变医疗理念,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5.3.2 完善精神科医疗服务体系
        5.3.3 适当发挥中医药优势
    5.4 发展精神科多元办医格局
        5.4.1 完善社区精神康复服务体系
        5.4.2 打造精神科服务产业集群
        5.4.3 建立专门机构帮扶精神病人融入社会
    5.5 加强精神科人力资源建设
        5.5.1 加强精神科专业医疗人员培养
        5.5.2 创新精神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5.6 健全保障体系
        5.6.1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5.6.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6.3 加强精神法治建设
    5.7 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研究理论基础与方法
        1 理论基础
        2 技术路线
        3 研究方法
        4 预实验
        研究结果
        1 文献分析结果
        2 患者访谈结果
        3 小组讨论结果
        4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5 预实验结果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
        2 项目分析结果
        3 效度分析结果
        4 信度分析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 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
        3 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4 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讨论
第三部分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措施干预效果评价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伦理学原则
    研究结果
        1 两组患者剔除与脱落情况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评价指标比较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10)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第一节 医疗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医疗质量评价在精神卫生领域中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医疗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 综合评价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资料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工具
    第五节 统计方法
    第六节 技术路线
    第七节 质量控制
第四章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发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评价框架的选择
    第三节 候选指标池的发展
    第四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主观权重的确定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第一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调查问卷的编制
    第二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第三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现场调查的实施
    第四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现场调查结果
    第六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专家评价模型的测量结果
    第七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专家评价模型的评价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PLS-SEM建立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实证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
    第二节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步骤
    第三节 PLS-SEM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数中的应用
    第四节 PLS-SEM中的阶层成分模式
    第五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的实证评价模型
    第六节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实证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修正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
    第一节 外部权重系数检验
    第二节 路径系数检验
    第三节 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检验
    第四节 修正模型的其他检验
第八章 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修正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第一节 综合评价结果排序
    第二节 修正模型综合评价结果的聚类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四节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
    第五节 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住院病案首页
附录2 第一轮改良德尔菲法征求意见问卷
附录3 第二轮改良德尔菲法征求意见问卷
附录4 第二Plus轮改良德尔菲法征求意见问卷
附录5 层次分析法征求意见问卷
附录6 机构调查表
附录7 患者调查表(医生部分)
附录8 患者调查表(患者部分)
附录9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
基金资助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对精神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潘运秋.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2]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D]. 刘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3]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编制及评价[D]. 戴进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的构建[D]. 谷嘉宁.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精神科人文关怀护理叙事教学网站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D]. 宋涛.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6]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D]. 唐瑭. 长江大学, 2020(04)
  • [7]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黄清山.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8]精神病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以山西省L市为例[D]. 胡静.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9]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D]. 张沥支. 青岛大学, 2019(02)
  • [10]省级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蒋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

标签:;  ;  ;  ;  ;  

精神科患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