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绘制三视图线排列及投影关系检查

电脑绘制三视图线排列及投影关系检查

一、计算机绘制出三视图图线整理和投影关系的检查(论文文献综述)

王本寰[1](2020)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随着产业转型结构的升级,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方向快速发展。加工制造产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给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中职学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贴近现代企业岗位能力实际需求,培养满足企业岗位用人标准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机械制图》作为加工制造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核心地位。《机械制图》通过图样准确表达工程零件、机械设备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重要技术手段,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但是,由于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脱离企业实际需要,忽视学生心智认知与实践经验,过分强调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忽视工程实践的训练操作,教师照本宣读、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空间想象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实践能力缺乏有效训练,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满足不了新时代智能制造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对机械设计加工类人才能力的新需求,本文提出将三维CAD技术融入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新型融合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将原有基于二维设计思想的传统《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CAD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进行有机融合重组及优化创新,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需求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本论文从中职学生的心智规律和经验水平入手,改变先从画法几何到三视图,由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图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学生经验世界的生活案例,顺应中职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心理过程,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三维CAD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构建工作过程,帮助学生容易实现“由物得图”、“由图想物”的思维转换,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改变学生不愿思考、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满足企业需求的具备读图、制图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

吴雪艳[2](2020)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虚拟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以其沉浸感、交互性、构象性、多感知性的特点,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多种可能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现有《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并通过教材分析、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的方式了解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现状,发现《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直观教学理论进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授课进度和教学实际,选择“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虚拟现实教学案例开发,运用Photoshop、solid works、Unity3D等软件,选用手机虚拟现实眼镜为教学工具,完成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资源开发。依据上述组合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实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课堂教学。并从课堂学习风气、两个班成绩差异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三方面的情况,分析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的教学资源,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教学内容的开发和硬件设备具有重要的价值,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姚琪[3](2019)在《制造·营造·编造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工业设计是多学科、多技术和多重审美观念的复合产物,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通过设计图的表达,才使得设计物的设计概念得以物化并外显,不仅如此,设计图控制着整个的生产过程,还承担着为受众正确解读的义务。因而设计对于生活的贡献,亦可理解为设计图的具体贡献。论文旨在探索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的规律原则及理论架构。论文首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对设计图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追溯。其次从设计方法角度,针对工业设计应用范围内的设计图进行分类,梳理出相应的系统,以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内容等多方面找寻各自系统中典型的表达方法,归纳总结出适应不同内容、目的的设计图的途径。最后在研究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设计表达的基础上,利用视觉传达理论与视觉语意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从理论层面上意义研究(工业设计图学研究)、表达层面的理论研究(视觉表达过程研究)和工业设计图学的表达范式(图学表达范式)三个应用型研究层级,试图为工业设计图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建立一个稳定的理论基础。

靳牧群[4](2018)在《三维重建中体素的识别与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CAD/CAM、3D打印的广泛应用使得三维建模在机械、建筑、航天、医学等领域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在三维建模出现之前,产品设计依靠二维工程图纸描述,如何将工程三视图和三维模型联系起来,将二维数据转化成三维数据模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计算机自动识别和理解工程三视图的核心在于利用知识表示、图形匹配、几何推理、语义提取等技术,自动获取工程图中各种显示描述及隐含的工程图元信息。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可以解决人机交互提取图元信息过程中的效率低下、准确性差以及依赖操作者的工程经验和专业知识等诸多缺点,快速、高效的提取三维实体的空间信息,提高三维重建效率。基于视图三维重建研究中,模型引导法是一种实用并有发展前景的方法。模型引导法包括基本体素的识别和体素之间的布尔运算,本文主要研究基本体素的自动识别问题。计算机自动识别体素投影的关键是对于视图中闭环图形的搜索和体素投影的提取。本文分析了现有的闭环搜索算法以及三维重建方法,对于视图闭环搜索和体素重建展开了研究,主要工作为:(1)分析基本体素的结构特征和三视图的投影特征,建立针对多种投影位置关系的基本体素投影的知识库。(2)研究提出了基于特征图元驱动的基本体素投影搜索方法,该方法首先遍历三视图寻找某一特征图元,将其作为基本体素的主特征投影,然后按照三视图投影规律,采用闭环搜索的方法逐步提取视图中的闭环图形,若其能与知识库中的基本体投影匹配,则将该闭环图形作为基本体素的其它投影;若其与知识库中的基本体投影不匹配,则依据该闭环图形特征并匹配知识库中基本体素投影特征还原得到基本体素的其它投影。(3)将基本体素的三个投影与投影知识库进行特征匹配,完成体素的识别,进而利用坐标转换提取体素的几何参数,为复杂实体三维重建奠定基础。本文以VC++6.0为开发平台,以OpenGL函数库为工具,对文中提出的算法进行了编码验证,证明了文中提出的算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刘科[5](2019)在《基于古建筑保护修缮需求的三维激光几何信息采集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截止至2016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计429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万处,市、县级保护单位及未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数十万处。同时,中国文物建筑分散极广,遍布全国多个省市。文物建筑点多面广带来的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资料存档、保护修缮工作量需求极大;但我国的文物保护专业人员数量却明显偏少[1],队伍整体水平也偏低。并且,以木质材料为主的中国古建筑,其材料特质和特性决定了其保存难度大,保存时间短。木材易腐易燃,一旦发生自然因素破坏或人为因素损毁[2],其研究领域与文化领域的价值损失不可估量,且永不可逆。而现阶段想要降低损失的危害和风险,就必须做好文物建筑的资料保存工作和测绘工作。传统古建筑测量多采用人工现场借助直尺、卷尺等传统工具和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测绘工具对古建关键位置进行单点采集测绘,测绘效率低下,人工干预性大。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高速激光密集打点进行扫描测量,可以快速、海量采集空间点位信息。同时,其非接触、数字化、自动化的特性也在文物建筑数字化保护的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界已越来越引起关注,并成功运用在不少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当中。该技术自引入到中国古建筑测绘领域后,近十年来虽然已进行了大量文物建筑的采集与测绘工作,但由于专业人员缺乏,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以及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三维激光采集技术一直缺少在整体上能够应用到中国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中的技术与方法体系,以及与之有关的针对性研究。尤其在中国古建筑扫描测绘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方法不适用、成果不实用的问题。因此,在当前文物建筑数量众多、保护人员严重缺乏的矛盾面前,以古建保护修缮需求为研究目的,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适宜方法、流程及应用研究是非常重要且十分必要的。本文从三维激光技术领域中常被滥用和错用的精度研究及布站研究入手,根据中国古建筑保护修缮的测绘及制图标准,以理论研究与实验相结合,实际需求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以下内容进行了整理及研究:(1)通过原理分析及实地实验,对三维激光采集技术应用于测绘领域中最重要的精度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测试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及关系,总结提高测绘精度的适宜方法。(2)根据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测量及保护修缮制图需求,通过引入传统测量标准,在满足资料保存精度和原真性的基础上,研究系统科学的布站方案,并结合设备性能及特点制定三维古建采集适应精度采集方案。(3)通过设计试验,验证三维数据拼接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点云格式、抽析比率对于拼接精度的影响,及不同主流点云平台自动拼接精度比较,验证整体控制网在三维古建筑采集中的必要性(4)通过试验研究各种不同格式点云数据的存储方式,了解海量数据的存储原理及压缩方式,从大量点云格式中优选出适宜存储格式和压缩方式。并利用置换贴图技术改变传统数据压缩思路,利用降维手段提高数据压缩比,针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优化,使其适用于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官式建筑的巨大规模的调用、呈现与研究应用。(5)根据中国古建筑保护修缮刚性需求,总结、归纳现阶段三维扫描数据向AutoCAD矢量工程图转化的多种途径与方法,加强三维扫描技术在古建保护修缮领域的适用性与实用性,解决现阶段海量建筑资料保存需求。在本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北京工业大学有幸承担了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导的北京市8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计1097个单体建筑的的数字化采集与存储项目,为采集数据优化及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样本。

胡洋[6](2015)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微课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课正在成为非正式和正式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以及教育工作者对微课作用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应用经验。本文对微课做了介绍,对微课的内涵和特征做了明确的梳理。从教学实践经验出发,以知识分类教学理论和微课理念为指导,建构了微课开发模式,并以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实例设计和初步应用研究。论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第一部分:研究相关概念的梳理及对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的知识分类。对微课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做了概述,界定了研究的核心概念和内容;研究了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现状、通用技术课程教育的内涵。对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识分类理论和L.W.安德森等人对知识类目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按照知识分类理论对《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类。第二部分:提出各类知识教学策略以及微课内容结构框架。一方面对于每一类知识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寻找教学目标中的目标行为规律;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前人对于不同类型知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通用技术课程的各类知识的教学策略,将教学策略对应到微课开发中,提出了各类知识微课的内容结构。第三部分:以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建构了微课开发模式。在前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开发模式,设计并制作通用技术微课具体案例。总结过程中的方法和经验,并对设计的微课进行初步应用,收集师生的反馈和意见,对微课及开发模式进行完善。

郝美琴[7](2012)在《工程图样矢量化与三维重建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分析和总结传统矢量化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图纸以图形为主的特点,利用MATLAB图像处理功能,先提取经预处理细化后的图像轮廓数据,再对直线类及圆弧类的像素点段分别采用分层矢量化和基于整体的矢量化方法,进行数据提取,然后用AutoCAD绘制出相应的图形,完成了将扫描图或照片转换成矢量图的处理;根据组合体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联系,对组合体的三视图进行划分和定位,对于组合体三视图的每个区域,逐一搜索最小封闭环,利用“三等规律”对三个区域的最小封闭环进行匹配,并匹配成功的最小封闭环组合成单连通域,对其进行三维造型重建出组合体中各基本体,再利用布尔运算完成组合体整体建模。同时设计算法实现三维实体向标准二维工程图纸的转换。最后综合运用Visual Basic 6.0、MATLAB以及AutoCAD研制出图纸照片输入、图像预处理、矢量化、三维重建、三维实体模型转换为二维标准图纸的系统平台。

傅自钢[8](2011)在《基于工程图的三维形体重建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工程图的三维形体重建技术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其主要任务是依据形体在二维视图的几何投影信息和拓扑信息构造对应的三维形体,是一个从低维到高维的变换过程。针对目前已有算法在重建效率和应用范围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基于工程图重建三维形体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一个基于实际工程图的预处理算法。首先,针对现有算法只能处理标准三视图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多视图自动分离算法。接着,依据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判别视图的投影方向和所属投影平面,构造复合三视图。最后,将已经确定投影方向和投影平面的视图转换到空间坐标系,以方便后续的重建过程。该算法从实际工程图中提取几何信息构造复合三视图,将同一个投影方向的多个视图归属到一个复合视图,既满足现有三维重建算法的输入条件,又能处理更多更复杂的工程图样,为三维重建技术的实用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2.提出了一个从三视图重建复杂组合体的重建算法。针对具有复杂遮挡关系的组合体三视图轮廓搜索不完备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子视图划分的投影轮廓搜索算法。在应用传统角度判别法找出三视图中所有基环后,以基环为线索动态划分单向子视图并搜索惯性环,对已找到的环进行二元组匹配。接着,依据二元匹配环组动态划分双向子视图并搜索惯性环;最后,从已找到的所有环中搜索基本形体的投影轮廓,通过拉伸或旋转构建基本形体,对基本形体应用正则布尔运算形成最终三维形体。算法既保证了构成组合体的每个基本形体的投影轮廓环不被遗漏、重建结果正确,又避免了穷举式的轮廓环搜索,提高了三维重建的效率。3.提出了一个从三视图构建曲面相贯体的新算法。二次曲面体相交时产生的相贯线一般是高次空间曲线,无法用二维投影精确地表达,通常用拟合的光滑曲线表达,甚至简化为圆弧或直线段,导致相交曲面体的轮廓投影被破坏。而现有构建曲面体的算法都要求曲面体的投影轮廓是完整和精确的,均不适用于曲面相贯体的重建。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种投影轮廓线索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处理曲面相贯体的重建,利用曲面相交时留下的最小迹线在二维视图中恢复曲面体相交之前的正确和完整的投影轮廓,进而重建出完整的曲面体。与以往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曲面相贯体重建算法可以处理视图中出现的简化画法或拟合曲线,解决了二次曲面相交形成的高次空间曲线的投影不精确的问题,扩大了基于CSG表示的重建算法的覆盖域。

陈冲[9](2010)在《基于二维视图信息的三维实体重建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机械、建筑等领域,根据正投影原理得到的实体三视图一直都是早期阶段表达三维实体结构和形状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于三视图的识别,需要工程人员具有丰富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深厚的工程制图知识。三维实体模型弥补了二维视图的缺陷,并具有直观真实的效果,而且包含完整的几何和拓扑信息,便于查看、操作和修改,对零件组装和建筑漫游等后期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研究基于二维视图信息的三维实体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不仅将二维图纸信息或者工程三视图转换为三维实体模型,更有利于三维重建的后期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对DXF文件格式的分析和接口的建立,读取并提取数据文件中的有用图元信息,并用于三维模型的重建,详细描述了三维重建的预处理过程。在对现有的视图分离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在包围盒视图分离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使用扫描线视图分离方法,将工程视图划分为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三个重要区域,减少视图分离过程中的基本图元的逐个匹配,有利于后期的视图数据处理。然后将坐标转换得到的空间投影坐标做特征点的匹配,并通过分析三维实体的数据结构,建立有利于三维重建的视图数据结构,将自底向上的点、线、面数据结构转化为点、面的数据结构,用点节点表达线节点,建立点和点环之间的直接联系,减少数据的存储。在模型构造时,总结自底向上的构造三维模型的方法,结合三维实体模型的结构,针对正投影下的简单规则多面体,提出基于面切割的三维模型重建方法,避免了产生过多余解的过程,减少了删除假元的操作,并最终通过真实感渲染技术的应用,得到实体的三维真实模型。本文通过针对平面实体的二维视图信息的三维重建的研究,在总结已有的预处理和重建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适合平面体的高效的三维模型重建方法,并给出了平面实体的重建结果。

王翔[10](2010)在《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及其在飞行器外形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标实体的三维重建技术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本文正是从飞行器的三维重建这一课题出发,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基于工程视图的目标实体三维重建技术。本文的研究对象以输入为标准格式的工程二维视图。工程视图中含有大量的投影信息,其中既包含了投影实体的几何尺寸信息如:轮廓形状、尺寸大小等,又包含了投影实体的几何拓扑信息如:点、边、面的邻接关系等。但是由于在从空间向平面投影的过程中遗失了大量的几何拓扑信息,从而导致了仅由二维投影视图信息恢复目标实体的三维模型难度大增。如何利用已有的二维投影视图信息加上辅助的工具如:投影法则等手段重建实体的三维模型是本文研究的着眼点。由于工程视图中含有大量干扰图素,为了去除这些噪声干扰以及便于计算机更好地理解二维投影视图,首先需要对输入的二维工程视图进行预处理。实体的重建工作是分两个部分进行的,即平面体(包含规则曲面体)和曲面体。平面体的重建采用的是基于添加辅助线的构造实体几何(Constrctive Solid Geometry)重建算法。通过对二维视图进行添加辅助线处理以达到加速基本体素识别和提取的目的,同时又可以避免错解的产生。算法还着重探讨了视图中含剖视图的重建方法,算法可以对含全剖、半剖以及平行剖视图在内的实体进行重建。本文将斜对称检测引入到了二次曲面体的重建中来。利用了对称这一特殊约束解决了二次曲面体的三维重建问题。首先通过在平面投影中的面内斜对称轴检测得到面内斜对称轴,继而生成斜对称面。利用“五点法”构造投影曲线,得到投影二次曲线的参数表达式,通过三视图相应的投影曲线构造空间二次曲线的坐标式参数方程。然后在检测到的斜对称面内将二次曲线旋转即可得到二次曲面体,最后将目标实体向投影面投影,通过投影匹配来检测解的正确性。由于斜对称投影对于物体的空间位置没有要求,故算法能够处理任意放置的二次曲面体,扩大了实体的覆盖域。本文构造了一种三次参数H-样条曲线,该曲线具有良好的保凸性和可控性,可将其应用于飞行器自由曲线、曲面设计中,经算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设计效果。本文的重建对象是飞行器,针对飞行器的各个部件以及总体外形均进行了算例验证。所有算法和程序采用C/C++语言编制。

二、计算机绘制出三视图图线整理和投影关系的检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绘制出三视图图线整理和投影关系的检查(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机械制图
        二、三维CAD
        三、融合式教学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4MAT教学模式
第三章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与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
        一、培养机械类人才技能的支撑作用
        二、在课程体系中发挥桥梁的作用
    第二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三、教学过程欠缺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四、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五、教学评价忽视学生的差异发展
第四章 《机械制图》融入三维CAD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意义
        一、助推教学模式创新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可行性
        一、三维CAD软件简洁、高效、易学
        二、融入三维CAD技术符合学科知识逻辑性
        三、融入三维CAD技术可实现知识结构转换
第五章 《机械制图》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
        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二、机械制图为主,三维CAD为辅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方法
        一、调整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丰富教学手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演示法
        四、转变教学思维——引入三维建模思维
        五、创新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第六章 《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 CAD 技术融合教学的实践
    第一节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实践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第二节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实施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问卷提纲
附录三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设计
附录四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设计
附录五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六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效果访谈提纲
致谢

(2)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
        1.1.2 《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
        2.1.2 虚拟现实技术
        2.1.3 基于手机VR眼镜的虚拟现实技术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多元智力理论
        2.2.3 直观教学
    2.3 虚拟现实系统分类与课堂教学优势
        2.3.1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2.3.2 虚拟现实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3 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3.1 《机械制图》课程教材分析
    3.2 调查实施
    3.3 教师访谈提纲
    3.4 学生调查问卷
    3.5 结果分析
        3.5.1 访谈结果分析
        3.5.2 问卷结果分析
        3.5.3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4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设计
    4.1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课堂教学目标分析
    4.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定
    4.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课堂教学流程
    4.4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案例设计
        4.4.1 教学案例一: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
        4.4.2 教学案例二:识读零件图
5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案例开发
    5.1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总体框架
    5.2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条件
        5.2.1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软件工具
        5.2.2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硬件设备
        5.2.3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实践条件
    5.3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实现过程
        5.3.1 组合体模型创建
        5.3.2 组合体图纸绘制
        5.3.3 贴图选择和场景设计
        5.3.4 虚拟现实手机APK的制作和打包
        5.3.5 制作组合体3D互动展示模型
    5.4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成果
6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实践与结果分析
    6.1 教学实践的前期准备
    6.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教学实践
        6.2.1 教学实验的设计
        6.2.2 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6.2.3 教学辅助用具
        6.2.4 “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教学实践的具体过程
    6.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教学结果
        6.3.1 课堂学习风气的统计与分析
        6.3.2 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6.3.3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6.4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制造·营造·编造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四节 选题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概述
    第一节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概念与范畴
        一、工业设计定义阐述
        二、设计图学内涵研究
        (一)图学涵义
        (二)设计图学研究范畴
        (三)工业设计图学研究范畴
    第二节 图学的时代演变历程
        一、中国古代图学时代发展
        (一)中国古代图学起源及思想发端
        (二)中国古代制图方法的发展演变
        (三)中国古代制图表达方式的演变
        (四)中国古代图学的应用
        二、西方设计制图范式流变
第二章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的方法
    第一节 制造——产品类型的设计图
        一、分类依据及范畴
        二、设计图典型应用图例
        (一)日用器具
        (二)家用电器
        (三)交通工具
        (四)家具设计
    第二节 营造——展示类型的设计图
        一、分类依据及范畴
        二、设计图典型应用图例
        (一)展会
        (二)展场
        (三)展馆
        (四)展具
    第三节 编造——信息类型的设计图
        一、分类及范畴
        二、设计方法与设计图例
        (一)图标设计
        (二)图表设计
        (三)UI设计
第三章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的思想
    第一节 设计图的视觉表达过程
        一、设计认知过程
        二、元素提取过程
        (一)几何图形的提取
        (二)线条元素的提取
        (三)色彩元素的提取
        (四)光影元素的提取
        (五)比例关系元素的提取
        (六)方向、位置和视角元素的提取
        三、符号选择过程
        四、视觉传播过程
    第二节 设计图的设计表达方法
        一、程序化的表达方法
        (一)设计研究阶段的图纸形式
        (二)概念设计阶段的图纸
        (三)方案呈现阶段的图纸
        (四)工程阶段的图纸
        (五)营销推广阶段的图纸
        二、观察化的表达方法
        (一)线条与形状
        (二)色调与纹理
        (三)形体与结构
        (四)空间与景深
        三、想象化的表达方法
        (一)推想表达
        (二)解析表达
        (三)构图表达
        四、标准化的表达方法
        (一)原理透析
        (二)图纸规范
        (三)平面制图
        (四)立体绘图
        (五)视图选择
        (六)页面编排
        五、概念化的表达方式
    第三节 设计图的语意表达理论
        一、功能性要素
        (一)行业功能语意
        (二)主要功能语意
        二、表达性要素
        (一)比例
        (二)结构与形态
        (三)色彩
        (四)构图
        三、传达性要素
        (一)符号
        (二)文字
    第四节 设计图的表达对象及应用目的
        一、设计师(乙方)
        二、需求方(甲方)
        三、生产制造方(丙方)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三维重建中体素的识别与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三维重建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
        1.2.1 三维重建基本原理
        1.2.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文章结构
第二章 三维重建技术基础
    2.1 工程三视图投影规律
    2.2 工程三视图三维重建的难点
    2.3 目前的闭环图形的搜索算法
    2.4 本文体素投影闭环图形搜索与获取的方法
    2.5 三维建模软件平台
        2.5.1 VisualC++集成开发环境
        2.5.2 OpenGL开发平台
    2.6 本文三维重建软件框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形预处理与体素投影的获取
    3.1 图形链表设计及工程三视图预处理
    3.2 特征图元选取
    3.3 体素投影的自动获取
        3.3.1 基本体素投影分析
        3.3.2 基本体素投影封闭环搜索
        3.3.3 闭环图形搜索与体素的部分投影恢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体素类型识别与参数提取
    4.1 三视图知识库的建立
        4.1.1 工程三视图投影特征分析
        4.1.2 建立知识库
    4.2 视图中投影的匹配与推理
    4.3 识别体素类型
        4.3.1 匹配知识库判断体素类型
        4.3.2 提取体素参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体素识别的软件验证
    5.1 数据结构设计
    5.2 体素提取软件设计
    5.3 体素提取示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古建筑保护修缮需求的三维激光几何信息采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三维激光采集技术概述
        1.1.2 三维激光在中国古建信息采集中的优势
        1.1.3 三维激光在中国古建筑信息采集中的不足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及成果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及成果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及成果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三维激光扫描古建筑采集精度研究
    2.1 引言
    2.2 三维扫描采集的原理
        2.2.1 TOF飞时测距类激光扫描原理
        2.2.2 结构光三维扫描原理
    2.3 影响三维采集精度的因素
        2.3.1 正确认识三维扫描的“精度”
        2.3.2 三维扫描误差产生原因分析
    2.4 扫描距离与入射角对精度的影响
    2.5 三维扫描点云精度分析判定
        2.5.1 实验仪器
        2.5.2 实验过程
    2.6 其他影响点云数据质量因素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维激光扫描古建筑采集布站研究
    3.1 引言
    3.2 与大地坐标对接的局域网布设研究
        3.2.1 古建室外控制局域网布设
        3.2.2 古建室内控制局域网布设
        3.2.3 控制网及大地坐标的导入与使用
    3.3 三维激光扫描布站研究
        3.3.1 布站优化的理论可行性
        3.3.2 以工程图为标准的布站优化研究
    3.4 三维采集仪器介绍与选型
        3.4.1 TLS类三维激光扫描仪
        3.4.2 其他扫描仪类型
        3.4.3 采集需求与对应扫描仪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维数据拼接研究
    4.1 引言
    4.2 点云测量误差及拼接影响研究
        4.2.1 测量误差试验
        4.2.2 拼接测量精度影响试验
        4.2.3 点云误差及拼接试验总结
    4.3 主流平台自动拼接流程及精度对比
        4.3.1 Z+F的 Laser Control Scout
        4.3.2 FARO的 SCENE
        4.3.3 RIEGL的 RiSCAN PRO
        4.3.4 精度对比结果
    4.4 人工辅助精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维数据压缩存储研究
    5.1 引言
    5.2 点云数据压缩方式
        5.2.1 点云存储原理及压缩方式概述
        5.2.2 主流点云数据压缩方式
        5.2.3 平台点云数据压缩比例测试
    5.3 通过降维进行压缩的新思路
        5.3.1 基于Mesh模型数据的压缩
        5.3.2 什么是“降维压缩”
        5.3.3 置换贴图
        5.3.4 Zbrush制作置换贴图及高模还原
        5.3.5 精度误差及压缩比统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三维数据古建筑工程图转化研究
    6.1 引言
    6.2 正射影像转化现状三视图研究
        6.2.1 现状正射点云图
        6.2.2 现状正射点云图的优势
        6.2.3 现状正射点云图转化CAD
        6.2.4 利用深度学习转化CAD
    6.3 三维模型工程图转化研究
        6.3.1 点云截面线辅助建模
        6.3.2 利用特征拟合辅助建模
        6.3.3 利用关键点辅助建模
        6.3.4 以原真性和完整性为基础的复合模型
        6.3.5 三维模型转化CAD图纸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与展望
    7.1 主要成果
    7.2 创新点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微课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起缘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节 国内外通用技术课程微课资源研究现状
        一、国外通用技术课程微课资源研究情况
        二、国内通用技术课程微课资源研究情况
    第三节 通用技术课程微课开发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一、通用技术课程概念
        二、通用技术课程的特征
        三、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四、通用技术课程微课资源开发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混合学习理论
        二、泛在学习理论
        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第二章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通用技术课程知识分类
    第一节 知识分类理论
        一、知识的定义
        二、知识分类概况
    第二节 通用技术课程的知识类型
    第三节 通用技术课程知识分类
第三章 通用技术课程知识的分类分析与研究
    第一节 事实性知识的分析与研究
        一、课程内容目标分析
        二、习得过程分析
        三、教学策略分析
        四、微课内容结构
    第二节 概念性知识的分析与研究
        一、课程内容目标分析
        二、习得过程分析
        三、教学策略分析
        四、微课内容结构
    第三节 程序性知识的分析与研究
        一、课程内容目标分析
        二、习得过程分析
        三、教学策略分析
        四、微课内容结构
第四章 通用技术课程微课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 通用技术课程微课资源的开发模式
        一、通用技术课程微课的开发原则
        二、通用技术课程微课开发模式
    第二节 通用技术课程微课资源开发案例
        一、内容选择
        二、需求分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事实性知识微课设计案例
        五、概念性知识微课设计案例
        六、程序性知识微课设计案例
    第三节 微课资源的制作
        一、技术结构
        二、制作中的相关问题
    第四节 微课的初步应用
        一、微课应用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微课的实际应用
        三、应用效果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第三节 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四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绘制三视图》需求分析问卷与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三 《绘制三视图》微课应用反馈调查与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微课效果预览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工程图样矢量化与三维重建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图像矢量化技术
        1.3.2 三维重建技术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图纸信息采集与图像处理
    2.1 图纸的输入
    2.2 灰度增强
        2.2.1 图像直方图的含义
        2.2.2 灰度值调范围的确定
    2.3 去除噪声
        2.3.1 线性滤波
        2.3.2 中值滤波
        2.3.3 自适应滤波
        2.3.4 滤波效果对比
    2.4 图像矫正
        2.4.1 图像矫正的原理
        2.4.2 图像矫正的实现
    2.5 边缘检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程图样矢量化转换
    3.1 各种矢量化算法分析
        3.1.1 基于细化的转化方法
        3.1.2 基于轮廓跟踪踪与匹配方法
        3.1.3 基于整体识别方法
    3.2 基于图像细化的分层矢量化和基于整体矢量化算法
        3.2.1 图像细化
        3.2.2 直线的矢量化
        3.2.3 圆和圆弧的矢量化
        3.2.4 交叉点处的线合并
        3.2.5 中心线的识别
    3.3 矢量化技术的实例与讨论
        3.3.1 实例分析
        3.3.2 结论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维实体重建算法的研究
    4.1 视图信息预处理
        4.1.1 DXF文件的信息提取
        4.1.2 图元信息的整理
        4.1.3 视图划分
        4.1.4 剖视图的处理
        4.1.5 交点打断
    4.2 组合体分析和封闭环提取
        4.2.1 组合体的分析法
        4.2.2 最小封闭环的搜索
    4.3 组合体的拆分与三维重建
        4.3.1 基元关系的匹配
        4.3.2 基本体的构造
        4.3.3 拆分组合原理
        4.3.4 组合体三维重建实例分析
    4.4 影响三维重建稳定性因素的分析
        4.4.1 不规范视图的影响
        4.4.2 匹配修复及多义性的影响
        4.4.3 基本体不完整(切割、相贯)的影响
        4.4.4 视图复杂性与计算机智能低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维模型生成二维工程图形
    5.1 视图生成原理
    5.2 视图生成实现过程
    5.3 实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
    6.1 软件接口技术
    6.2 系统模块集成
    6.3 矢量化识别模块
    6.4 三维重建模块
    6.5 系统实现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学位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于工程图的三维形体重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工程图学的发展
        1.1.2 CAD技术的发展
        1.1.3 从二维到三维转换的必要性
    1.2 基于二维正交视图的三维重建
        1.2.1 正投影与三视图
        1.2.2 三维形体表达模型
        1.2.3 三维重建问题描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基于B-Rep表示的方法
        1.3.2 基于CSG表示的方法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程图预处理
    2.1 背景介绍
    2.2 机件的表达方法
        2.2.1 基本视图
        2.2.2 辅助视图
        2.2.3 剖视图
        2.2.4 复合三视图
    2.3 基于实际工程图的预处理
        2.3.1 视图分离
        2.3.2 视图数据整理
        2.3.3 构造复合三视图
        2.3.4 视图坐标变换
    2.4 算法实现和分析
        2.4.1 测试实例
        2.4.2 算法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建复杂组合体
    3.1 背景介绍
        3.1.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3.1.2 组合体的投影特征
        3.1.3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3.2 组合体重建的总体流程
    3.3 投影环搜索
        3.3.1 基本概念和定义
        3.3.2 节点预处理
        3.3.3 基环搜索
        3.3.4 惯性环搜索
        3.3.5 基于动态子视图划分的惯性环搜索
    3.4 基本形体构造
        3.4.1 轮廓三元组匹配
        3.4.2 轮廓三元组筛选
        3.4.3 由轮廓三元组构建基本形体
    3.5 三维形体构建
        3.5.1 构造CSG树
        3.5.2 生成结果形体
    3.6 算法实现与分析
        3.6.1 测试实例
        3.6.2 算法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建曲面相贯体
    4.1 背景介绍
    4.2 曲面体重建的相关工作
    4.3 基于线索的曲面相贯体重建算法
        4.3.1 定义与术语
        4.3.2 四种基本线索类型
        4.3.3 线索搜索
        4.3.4 生成旋转半轮廓
        4.3.5 生成基本旋转体
    4.4 算法实现与分析
        4.4.1 测试实例
        4.4.2 算法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9)基于二维视图信息的三维实体重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三维重建的研究背景
    1.2 三维重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1.2.1 三维重建的典型算法
        1.2.2 三维重建的发展趋势
    1.3 三维重建的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三维重建的基础理论
    2.1 数据文件的有关知识
        2.1.1 投影的基本知识
        2.1.2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2.1.3 选择数据源的问题
    2.2 三维重建的理论基础
        2.2.1 三维形体的表达方式
        2.2.2 三维重建的基本原理
        2.2.3 三维重建的主要问题
    2.3 三维重建的开发工具
        2.3.1 OpenGL 的特点及功能
        2.3.2 Windows 下的OpenGL 编程
    2.4 本章小结
3 三维重建的数据文件及其接口
    3.1 数据文件的来源
    3.2 图形交换文件的说明
        3.2.1 DXF 文件的结构
        3.2.2 DXF 文件的实体段
    3.3 数据文件的接口
        3.3.1 数据文件的准备
        3.3.2 DXF 文件的接口
    3.4 本章小结
4 三维重建的数据预处理的研究
    4.1 数据预处理的步骤
    4.2 投影视图的划分方法
        4.2.1 现有的视图分离算法分析
        4.2.2 扫描线视图分离的方法
        4.2.3 视图分离的实例结果
    4.3 视图坐标转换的过程
        4.3.1 三维重建的中间坐标系统
        4.3.2 空间投影系统的坐标转换
        4.3.3 三视图的空间投影坐标
    4.4 视图数据结构的设计
        4.4.1 三维实体的数据结构
        4.4.2 视图数据结构的分析
        4.4.3 视图的主要数据结构
    4.5 视图特征点的匹配
        4.5.1 视图特征点的基本知识
        4.5.2 视图特征点匹配的方法
    4.6 本章小结
5 三维重建的模型构造和真实感技术
    5.1 三维模型重建的概述
    5.2 构造实体的三维模型的方法
        5.2.1 三维实体模型的描述
        5.2.2 基于面切割的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
        5.2.3 三维模型的实例结果
    5.3 三维重建的系统框架和真实感渲染
        5.3.1 三维重建的系统结构
        5.3.2 三维模型的真实感技术的应用
        5.3.3 三维重建的模型实例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及其在飞行器外形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三维重建研究发展概述
        1.2.1 自底向上算法
        1.2.2 自顶向下算法
    1.3 三维重建的复杂性及其发展趋势
    1.4 相关领域理论
        1.4.1 实体造型
        1.4.2 计算机图形学
        1.4.3 计算机视觉
        1.4.4 摄影几何学
    1.5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三维重建预处理
    2.1 预处理的意义
    2.2 坐标系转换
        2.2.1 绘图坐标系转换到视图坐标系
        2.2.2 由视图坐标系到空间坐标系的转换
        2.2.3 求解转换矩阵
    2.3 图文分离
        2.3.1 图文分离的意义
        2.3.2 图文分离算法
    2.4 视图分割
        2.4.1 视图分割的意义
        2.4.2 视图分割算法
    2.5 剖视图处理
        2.5.1 剖视图处理的意义
        2.5.2 剖视图的分类
        2.5.3 剖视图的识别
        2.5.4 剖视图的处理
        2.5.5 含剖视图的重建算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面体的三维重建
    3.1 工程视图以及实体几何表示法的相关理论
        3.1.1 工程视图基本理论
        3.1.2 实体的几何表示方法
    3.2 基于CSG 的添加辅助线重建算法
        3.2.1 建立特征体素库
        3.2.2 投影视图的处理
        3.2.3 确定布尔运算类型
        3.2.4 算例及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斜对称面检测的二次曲面体重建
    4.1 斜对称检测
        4.1.1 斜对称的基本理论
        4.1.2 面内斜对称轴检测
        4.1.3 几何实体内部的斜对称面检测
    4.2 二次曲面基本理论
    4.3 基于斜对称检测的二次曲面体重建
        4.3.1 术语及定义
        4.3.2 求解二次曲线的几何参数表达
        4.3.3 求解二次曲面体的斜对称多边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飞机外形设计中的曲线、曲面重建技术
    5.1 飞机外形设计中的曲线设计方法
        5.1.1 样条曲线基本理论
        5.1.2 用于飞机外形设计的一类三次H-样条曲线
        5.1.3 三次H-样条曲线的构造
        5.1.4 特殊情况的讨论
        5.1.5 应用于飞机外形设计中的三次H-样条曲线
    5.2 飞机外形中的曲面重建技术
        5.2.1 飞机外形设计中的曲面分析
        5.2.2 飞机外形设计中常用的曲面表示方法
        5.2.3 数字化飞机外形建模
        5.2.4 基于曲面特征的飞机外形曲面及主要部件的重建方法
        5.2.5 基于特征约束的曲面改形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飞行器三维重建系统的构造及算例
    6.1 飞行器外形重建的目的和要求
        6.1.1 飞行器外形重建的目的
        6.1.2 飞行器外形重建的要求
    6.2 主要研究思路
    6.3 研究难点
    6.4 飞行器三维重建框架
    6.5 飞行器重建算例
        6.5.1 重建算例飞机参数
        6.5.2 三维重建模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计算机绘制出三视图图线整理和投影关系的检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D]. 王本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2]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 吴雪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3]制造·营造·编造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姚琪.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4]三维重建中体素的识别与处理研究[D]. 靳牧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5]基于古建筑保护修缮需求的三维激光几何信息采集应用研究[D]. 刘科.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6]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微课资源开发研究[D]. 胡洋. 云南师范大学, 2015(06)
  • [7]工程图样矢量化与三维重建系统研究[D]. 郝美琴.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8]基于工程图的三维形体重建方法研究[D]. 傅自钢. 中南大学, 2011(12)
  • [9]基于二维视图信息的三维实体重建方法研究[D]. 陈冲. 河南理工大学, 2010(05)
  • [10]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及其在飞行器外形设计中的应用[D]. 王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电脑绘制三视图线排列及投影关系检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