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二次人体寄生虫抽样调查

湖南省第二次人体寄生虫抽样调查

一、湖南省第二次人体寄生虫抽样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郑金鑫[1](2021)在《中国与湄公河地区血吸虫病及肝吸虫病传播风险预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各国间的卫生交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澜沧江-湄公河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也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然而,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在这一区域的流行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被忽略热带病专家咨询委员会认为,血吸虫病是一种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消除的疾病,而肝吸虫病是一种可通过干预达到有效控制的疾病。从区域整体角度对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传播特征和传播风险进行研究,可为疾病的控制与消除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为了解和掌握长江流域日本血吸虫病、湄公河流域湄公血吸虫病、中国广西及越南北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湄公河地区麝猫后睾吸虫病的流行特征与传播风险,建立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并从生态学及气候变化角度分析影响上述两种疾病流行与传播的因素。本研究以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对不同区域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传播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同时探究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与肝吸虫病不同监测点选取对预测其风险范围的影响,旨在为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长江流域与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目的:探索长江流域日本血吸虫病、湄公河流域湄公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预测方法,在评估不同模型预测疾病传播风险的同时,筛选影响两种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关键因素,为亚洲血吸虫病消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长江流域日本血吸虫病数据库的构建。主要包括2018年长江流域县级水平钉螺有无的调查数据、2008~2018年长江流域191个气象站点气象数据,以及对应区域的环境、气候、社会人文等数据。(2)湄公河流域湄公血吸虫病数据库的构建。主要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整理2000~2018年老挝、柬埔寨乡镇水平上的血吸虫病时点感染率信息,同时收集对应位置上的环境、气候、社会人文等数据。(3)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特征研究及风险预测。一、通过建立6个的机器学习模型,根据环境等变量预测钉螺的孳生范围;二、根据气象数据计算血吸虫传播指数(AMSI),预测日本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三、利用钉螺的生存概率结合环境等数据,分析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AMSI的准确性,筛选出最优模型;四、通过变量重要性与边际效应探索影响AMSI的关键因素,及这些因素与血吸虫传播指数之间的关系。(4)湄公血吸虫病的传播特征研究及风险预测。一、通过构建多个机器学习模型,根据环境等变量预测血吸虫病感染率;二、在评估不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的基础上,找出影响血吸虫病感染率的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关键因素与感染率之间的关系;三、以关键因素为依i据,预测湄公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区域。结果:(1)2018年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长江流域2369处监测点进行钉螺调查,结果显示钉螺检出率为21.6%(511/2369);(2)通过不同机器学习模型比较,最终发现RF模型(AUC=0.922)最优,提示钉螺适宜生存区沿长江水系分布,主要集中在安徽中南部、湖北中部、江西北部等地区;(3)191个气象站点AMSI值均在48.89-2611.43之间,其中血吸虫病低风险(0<AMSI≤900)站点69个(占36.1%),中风险(900<AMSI≤2000)站点116个(占60.7%),高风险(AMSI>2000)站点6个(占3.1%),提示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血吸虫病中低风险区域;(4)建立环境等变量与AMSI的机器学习模型,结果显示RF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MSE=160.33,R2=0.863),影响AMSI最主要的因素有季节降雨量变异系数(100%)、钉螺生存概率(98.5%)与人类足迹指数(95.5%),其中AMSI与季节降雨量变异系数(r=-0.29,P<0.01)、钉螺生存概率(r=0.13,P=0.03)均呈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2)结果显示,湄公河流域的湄公血吸虫病主要集中在老挝南部的Champasack省,以及柬埔寨北部的Strung Treng、Kratie省,2000~2018年感染率为为1.1%,范围在0~40.9%之间,;RF模型的拟合与预测能力最优(RMSE=0.037,R2=0.743),影响血吸虫病感染率最主要的因素有暖季降雨量(100%)、海拔高度(88.1%)与季节降雨量变异系数(76.9%),上述指标与湄公血吸虫病感染率之间均呈非线性关系;RF预测湄公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集中在老挝 Champasack省的南部沿湄公河流域分布,模型预测血吸虫病感染率最高为30%,出现低估现象。结论: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日本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水平,可以利用血吸虫传播指数和钉螺生存概率共同评估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的传播风险;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不但可估计钉螺的孳生范围,还可探索影响血吸虫传播指数的关键因素,季节降雨量变异系数及钉螺生存概率对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程度影响较大。湄公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其感染率较低,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结合环境等变量估计传播风险可知,影响湄公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因素为暖季降雨量及海拔高度。第二部分大湄公河次区域肝吸虫病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广西与越南北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影响这2种肝吸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同时探索华支睾吸虫病与麝猫后睾吸虫病的地理隔离问题。方法:(1)华支睾吸虫病数据库的构建与分析。从2014~2016年中国第三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数据库中获取广西地区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地理位置信息、县级水平居民是否有吃鱼生习惯等信息;通过文献综述收集2000~2018年越南地区乡镇水平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地理位置及是否有吃鱼生等饮食习惯等信息。此外,收集研究区域环境、气候、社会人文等数据,构建华支睾吸虫病数据库。(2)麝猫后睾吸虫病数据库的构建及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收集2000~2018年泰国、老挝、柬埔寨及越南地区乡镇水平人体感染麝猫后睾吸虫的地理位置、吃鱼生等饮食习惯信息,结合湄公河区域环境、气候、社会人文等数据,构建麝猫后睾吸虫病数据库;利用物种分布原理,构建机器学习模型,估计麝猫后睾吸虫感染概率,根据模型准确性筛选出最优模型,找出影响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关键因素。(3)构建可对华支睾吸虫病、麝猫后睾吸虫病进行分类识别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探索影响该2种肝吸虫病分布的主要因素,筛选出最优模型后进行2种肝吸虫病分界范围的预测。结果:(1)2014~2016年期间,中国广西地区共有85个村镇进行了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其中33个村镇检出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者(33/85=38.8%),广西全部市级行政区中有61个(占54.9%)有吃鱼生的习惯。2000~2018年期间,共检索获得153条越南地区相关文献,结果发现有51个地点出现人体感染华支睾吸虫感染,且集中在越南北部地区;有31.7%(20/63)的市级行政区存在吃鱼生饮食习惯;其中,LM模型拟合和预测发生华支睾吸虫感染效果最优(AUCtraining=0.959,AUCtesting=0.941),华支睾吸虫感染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吃鱼生饮食习惯(100%),结果显示吃鱼生人群发生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概率是不吃鱼生人群的13倍。(2)2000~2018年,泰国地区有425个报道了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地点,全国约67.5%(52/77)的市级行政区有吃鱼生的习惯;老挝有144个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地,44%(11/25)的市级行政区有吃鱼生的习惯;柬埔寨有134个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地,83.3%(15/18)的市级行政区有吃鱼生的习惯;越南地区有18个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地。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感染概率拟合与预测效果最优的模型为RF模型(AUCtraining=1,AUCtesting=0.824),影响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是吃鱼生饮食习惯(100%),吃鱼生者发生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概率是不吃鱼生者的3.3倍。(3)2种肝吸虫病流行地区生态环境差异显着,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平均海拔高度为35.44 m,麝猫后睾吸虫病流行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则约为160m。LM、RF、GBM、DT、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对华支睾吸虫病与麝猫后睾吸虫病的分类准确性为1;变量重要性分析中发现,对2种肝吸虫病分类贡献率均超过75%的因素有雨季均温、年平均温度、年均温占年温较差百分比、温度季节变化方差;除NNET模型外,其余模型均能预测2种肝吸虫病的分界范围,其中DT、GBM与XGBOOST可预测出中国广西西部地区发生麝猫后睾吸虫病潜在风险,但是仅LM模型能预测出2种肝吸虫病可同时出现在越南西北部4个省份、中南部2个省份及老挝北部省份,而同时出现有华支睾吸虫病和麝猫后睾吸虫病分布的地区,为2种肝吸虫病的复合流行区。结论:本研究通过生态环境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了人体华支睾吸虫和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风险区域,并揭示吃鱼生饮食习惯对华支睾吸虫或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影响。2种肝吸虫病流行地区的生态环境差异显着,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和生态环境指标对其分布进行分类。模型结果显示,2种肝吸虫病复合感染区集中在越南西北部4个省、中北部2个省及老挝北部省份,对两种肝吸虫分类影响最主要因素为气候因素中的温度变化。第三部分钉螺和麝猫后睾吸虫病监测调查的空间距离重采样效应研究目的:探索如何运用RF模型在保持长江流域钉螺孳生地分布和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病分布区域预测正确度的基础上,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监测点数量,为完善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利用前期构建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数据库中的数据,设定多个等面积六边形,对长江流域和湄公河流域进行区域划分;假设每个网格代表一个生态区,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监测点,对血吸虫病或肝吸虫病流行区空间分布进行校正;通过改变相邻六边形的空间距离,控制研究区域六边形大小,可减少重新抽样的样本量。第二步,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对重新抽样后的数据进行模型拟合与预测,评估不同空间距离下模型的预测效果,筛选出监测点设置数量最少时的空间距离。最后,依次对长江流域钉螺分布、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病分布进行不同场景下的敏感性评价。结果:长江流域钉螺RF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当分别设定六边形生态区空间距离为0km、5km、10km、50km、100km、150km时,六边形网格数量依次为0、1258、578、126、62、29 个,模型预测的 AUC 分别为 0.886、0.889、0.832、0.723、0.815、0.857,Kappa值一致性逐渐降低(从0.647降低至-0.682)。其中空间距离为5km时,模型预测结果最佳(与原数据的一致性相近似);湄公河流域RF模型预测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概率结果显示,当分别设定空间距离为0km、5km、10km、50km、100km、150km 时,六边形网格数量依次为 0、1318、1257、603、287、122,模型预测的 AUC 分别为 0.823、0.784、0.824、0.682、0.609、0.736,Kappa值分别为0.454、0.429、0.903、0.816、0.963、0.176。其中空间距离为 10km时,模型预测结果最佳(与原数据的一致性相近似)。结论:以生态区为概念设定六边形网格,就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分布和麝猫后睾吸虫病分布进行重新抽样,该方法可以对钉螺监测点和麝猫后睾吸虫病监测点的空间偏倚进行校正,从而获得以最少监测点数量获得有效监测效果的监测策略。长江流域钉螺的监测点可按相邻六边形生态区5 km范围进行布点,将原监测点从2161减少至1338;而湄公河流域的麝猫后睾吸虫病监测可按相邻六边形生态区10 km范围进行布点,只需设置1257个监测点;该监测策略可在减少监测点数量的情况下,达到有效监测钉螺分布、预测麝猫后睾吸虫病传播风险的效果。

单翔翔[2](2021)在《中国湖区与老挝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应用卫生策略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中国湖区与老挝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消除策略的异同,为促进中老两国血吸虫病防控合作提出合理的建议。方法:①文献研究。查询文献资料了解中国和老挝两国血吸虫病消除策略、防治措施、资金投入、政治经济、技术环境、社会人口、自然环境等现状。②系统分析法。将中国和老挝的血吸虫病消除策略都看作是一个系统,对涉及到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发现中国和老挝血吸虫病消除策略的异同。③比较研究法。比较中老两国消除血吸虫策略、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差异、宏观环境等,明确中国湖区与老挝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消除策略的异同。④STEEPLE分析法。分析中老两国社会/人口、技术、经济、环境/自然、政治、法律、道德等宏观环境对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有效实施的影响。⑤关键人物访谈法。通过访谈官员和专家,了解中老两国血吸虫病防治相关政策、措施及实施效果等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结果:中老两国宏观环境的差异。在与血吸虫病传播相关的生活行为上,中国和老挝有不同的地方,中国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在水田劳作也是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之一,而老挝不存在这种现象,这是由于湄公血吸虫中间螺宿主的分布特点所决定;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已成为支撑医疗卫生业务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深化医改的新引擎;老挝经济总量远低于中国,产业结构也不如中国完善,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也低于中国。中国建立了近乎全人群覆盖的庞大医疗保障体系,老挝医疗保险覆盖率相对较低;老挝血吸虫病流行于湄公河流域的局部地区,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相对单一,消除策略上具有统一性。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地理生态环境差异较大,消除策略上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中老两国在卫生立法方面都作出了努力,中国在有关血吸虫病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相对更加完善,法律环境为消除血吸虫病策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宗教信仰对于老挝人民的精神、思想和道德观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老挝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差异分析。湄公血吸虫病的传播是季节性的,流行时间为3-5月,我国湖区血吸虫感染在4-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高峰;湄公血吸虫中间宿主开放拟钉螺只有在湄公河及其部分支流的浅水地区才有发现,在湖泊、水库、沟渠、灌溉渠、鱼塘和稻田中都没有发现过。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是两栖动物,与开放拟钉螺有着不同的栖息地,如沟渠、排水沟、稻田、湿地、湖岸和人工池塘的边缘;在老挝,儿童青少年有更大的暴露和感染风险。在典型的中国湖区,大多数感染发生在18至49岁的男性中,大多数人感染血吸虫是由职业驱动的。中国、老挝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比较分析。老挝的消除策略中没有提到针对螺的控制,我国实施的农业、林业和环境改造工程等尚不适用于老挝。湄公血吸虫的动物宿主目前确认的仅有犬和猪,而猪因进入湄公河水域可能性低,感染并不常见。鉴于中老两国血吸虫动物宿主的差异,我国实施的人畜化疗、封洲禁牧、家畜圈养、以机代牛等措施不适用于老挝的实际情况。因此,在针对动物宿主的控制策略上,中老两国有很大差异。老挝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主要是群体化疗(mass drug administration,MDA)、水-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干预(Community-Led water,sanitation and hygiene interventions,CL-SWASH)、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这些领域,中老两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挝经过多轮MDA的实施,血吸虫病患病率迅速降低,单独应用Kato-Katz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血吸虫病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老挝血吸虫病防治经费主要来源于WHO及其他国际组织和机构,本国政府财政投入非常有限。整体上,经费来源结构相对固定和单一。我国经费来源结构上相对多样化。结论:老挝消除血吸虫病面临的挑战包括:社区防病意识薄弱和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实用型新技术的研发及现场应用有待推广;政府资金投入有限;水利工程和气候变暖的影响;病媒控制困难等。中国消除血吸虫病面临的挑战包括:钉螺控制困难;动物传染源控制困难;生产和生活行为难以控制等。推动老挝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的建议包括:优化政府战略和政策的执行环境;完善卫生筹资体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保障相应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投入;应用实用型新技术提升疾病防治水平和监测能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升社区人群防病意识。深化国际合作推动老挝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一是深化与WHO等机构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二是加强中老血吸虫病防治与研究机构间合作。基于两国的实际情况,中老两国在血吸虫病防治领域的深入合作和交流主要应着眼于MDA、健康教育和CL-SWASH等,具体包括绘制风险地图、提高化疗覆盖率、优化诊断工具、强化监测和应对等。同时实用型新技术(包括检测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的现场应用与推广也将是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

李天悦[3](2020)在《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安居乐业的主要场所,完善的环境卫生设施是健康生活的前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如何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已经成为新时代新背景下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厕所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影响着农村居民健康。本文旨在探究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从而为完善我国厕所建设的相关标准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农村改厕工程提供政策参考,保证农村改厕工程的顺利推进和改厕目标按期完成,为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新思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但是农村人口依然占据我国人口的将近一半,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农村居民健康是提升我国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稳步提升,新生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逐年下降。弄清楚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能够帮助政府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制定农村改厕工程的改进方案,促进农村改厕工程的长效稳步推进,也为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农村家用厕所虽然属于私人物品,但是农村改厕工程能有效减少水源土壤污染和传染病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本文从外部性理论和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出发,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2014年的微观数据,构建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检验,探究其影响机制,给出相应的针对改厕工程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全样本不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对于健康水平低的农村居民健康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对健康水平高的农村居民健康不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对于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健康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对于东部中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健康不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全样本不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即虽然目前我国改厕工程已经取得一定收效,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仍需继续加以改进完善,稳步推进改厕工程。改厕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市场、居民多主体多方面多环节努力改进。第二,农村改厕工程对不同健康水平的农村居民影响不同,对于健康水平低的农村居民健康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对于健康水平高的农村居民则不然,因此农村改厕工程要向村民健康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倾斜,对于村民健康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则要改善改厕方案。第三,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由于各地区的居民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等都会影响居民健康,因此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因此在推进改厕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改厕方案,提高农村改厕工程的实效。同时,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工作,推进改厕工程稳步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提高政府的工作能力和居民的参与能力;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和对改厕工程的配合度、参与度;加强技术探索和培训,提高农村改厕工程的技术支持。

刘铮[4](2020)在《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研究》文中提出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畜禽养殖业发展客观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是制约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短板。畜禽养殖污染不仅造成水源、土壤和空气污染,还容易传播疫病、降低养殖效率、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刻不容缓。畜禽养殖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污染面大以及难以量化等特点,畜禽养殖户应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持续贯彻于畜禽养殖全过程,在养殖生产中积极实施亲环境行为,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降低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养殖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关系的改善,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格局。本研究以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宁省白羽肉鸡养殖户实地调查获得所需数据,将肉鸡养殖户亲环境养殖生产划分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阶段,了解各阶段中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实施状况,揭示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理,明确影响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应,设计并完善促进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出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措施,以期为推进肉鸡养殖业绿色发展和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具体如下:(1)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理论分析。运用卢因行为模型、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动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对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进行心理学分析,发现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可能是出于肉鸡养殖户内心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或者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内部动机产生的影响,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都是以获得利润最大化或收益最大化为前提。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对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进行经济学阐释,发现肉鸡养殖户是否实施亲环境行为决定于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期望总效用,而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期望总效用由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两个维度共同决定。利用博弈论理论分析政府、产业合作组织以及其他肉鸡养殖户对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发现激励型政府规制对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产生促进作用,约束型政府规制对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产生规范作用。加入产业合作组织的肉鸡养殖户需要遵照相关标准实施亲环境行为,产业合作组织会为肉鸡养殖户提供组织支持,能够激发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亲环境行为的经济利益诱因越强、示范效应越好、预期收益越高,肉鸡养殖户越倾向实施亲环境行为。(2)肉鸡养殖户的基本特征和亲环境行为实施状况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受访的466名肉鸡养殖户的基本特征和亲环境行为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分析了肉鸡养殖户的个体特征、经营特征、认知特征、预期收益特征、社会规范特征、政府规制特征和产业合作组织特征等基本特征。结果显示,85.19%的肉鸡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14.81%的肉鸡养殖户未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39.48%的肉鸡养殖户减量使用兽药,60.52%的肉鸡养殖户超量使用兽药;84.12%的肉鸡养殖户进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5.88%的肉鸡养殖户未进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引入效用函数分析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然后构建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分析框架,最后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影响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是由两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构成,即肉鸡养殖户是否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和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程度。产量上升预期、养殖保险、政府补贴、合作组织参与、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标准化养殖场认知、环境风险认知、受教育程度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产量上升预期、政府补贴、合作组织参与、信息服务、标准化养殖场认知、环境风险认知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程度。(4)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借助生产函数模型阐释肉鸡养殖户兽药使用的内在机理,其次构建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分析框架,然后利用损害控制模型对肉鸡养殖户的兽药超量使用水平进行测算,最后运用OLS回归和Probit模型分析影响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肉鸡养殖户的兽药实际平均使用量为112.27元/百只,兽药最优使用量为89.93元/百只,兽药实际平均使用量超过最优使用量的24.84%,每百只肉鸡超量使用兽药22.34元,19.90%的兽药实际平均使用量属于超量使用,表明受访肉鸡养殖户兽药超量使用现象较为普遍,超量使用兽药的肉鸡养殖户比例和兽药超量程度较高。兽药监管、检验检疫、合作组织参与、垂直协作方式、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兽药残留危害认知、兽药使用责任认知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产量下降预期显着负向影响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5)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借助生产函数模型阐释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内在机理,然后构建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分析框架,最后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影响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堆肥还田、制作沼气和出售赠送的处理方式均能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而随意废弃不能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府监管、合作组织参与、声誉诉求、预期收益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堆肥还田、制作沼气和出售赠送;基础设施配备、从众行为和环境风险认知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堆肥还田;政府补贴、基础设施配备和环境风险认知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制作沼气;信息服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出售赠送。在不考虑任何影响因素的情境下,肉鸡养殖户更倾向选择随意废弃的方式处理养殖废弃物。(6)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应分析。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然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亲环境行为对肉鸡养殖户养殖生产绩效的影响,最后运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SI)评价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整体绩效和单项绩效。研究发现: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均值为0.958,说明受访肉鸡养殖户的养殖生产率较高。在克服样本自选择所产生的偏差问题后,分析结果仍然显示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和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均为负;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为正。稳健性检验发现,无论是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还是兽药减量使用行为,亦或是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都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不显着。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整体绩效评价为3.85,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生态效益(3.98)>社会效益(3.74)>经济效益(3.38),均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整体绩效评价为3.49,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社会效益(3.60)>经济效益(3.45)>生态效益(3.23),均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整体绩效评价为4.12,达到“优秀”水平;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生态效益(4.14)>经济效益(3.82)>社会效益(3.72),均达到“良好”水平。(7)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优化与政策措施。结合发达国家在激励畜禽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方面的成功经验,设计并完善促进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立法支持、财税支持和技术支持三个方面,约束机制包括经济约束、法律约束和社会约束三个方面。从政府、产业合作组织、市场和肉鸡养殖户四个方面提出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措施:第一,政府应加大亲环境养殖的宣传推广力度,制定合理的亲环境养殖补贴政策,加大肉鸡养殖生产的监管力度;第二,应积极引导肉鸡养殖户加入产业合作组织,完善产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产业合作组织的监督职能;第三,应建立健全亲环境肉鸡产品的市场体系,加强亲环境肉鸡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肉鸡养殖户应提高亲环境行为的认知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段绩辉[5](2019)在《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70年历程》文中提出经过70年的努力,湖南省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疟疾达到消除疟疾标准,连续13年无本地感染疟病例;丝虫病全省实现消除目标,近22年监测中未发现新感染微丝蚴血症者;钩虫感染率控制在历史的最低水平。有力的保障了全省人民健康,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消除丝虫病、疟疾是湖南疾病控制人员的初心与使命,保障人民健康是湖南疾病控制人员的职责与担当,是一代又一代疾控人的无私奉献及精神传承的结果。

罗静雯,田洪春,谢红,刘阳,钟波,吴子松,陈琳,张骥,陈漪澜,李黎,龚希,张丽萍[6](2019)在《2015年四川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四川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方法 2015年4-6月,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5个生态区的15个调查县(市、区)45个调查点。调查对象为各调查点0岁以上农村常住居民,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采集受检对象粪样,通过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肠道蠕虫卵,通过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包囊、滋养体,通过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6岁儿童蛲虫卵。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感染率通过χ2检验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重点寄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1 403人,总感染率为15.5%(1 762/11 403),检出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粪类圆线虫等5种线虫,感染率分别为4.7%(540/11 403)、 7.1%(811/11 403)、 3.2%(360/11 403)、 0.1%(10/11 403)和0.1%(6/11 403);带绦虫、缩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3种绦虫,感染例数分别为55、 3和1例;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微小内蜒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结肠小袋纤毛虫、布氏嗜碘阿米巴、肠内滴虫等9种原虫的总感染率为2.0%(223/11 403)。川西南-滇中北山地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24.9%(563/2 257),藏东-川西生态区感染率最低,为8. 2%(186/2 273),不同生态区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雷波县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53.9%(407/755),若尔盖县感染率最低,为1.9%(10/522),不同县(市、区)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男、女性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4.6%(768/5 247)和16.2%(994/6 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70~79岁和≥80岁人群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最高,均为21.4%(221/1 034、 46/215), 20~29岁和40~49岁感染率最低,均为12.3%(100/813、 273/2 217),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小学文化程度人群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17.4%(931/5 338),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最低,为5.5%(19/346),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农民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16.5%(1 397/8 475),学生感染率次之,为12.7%(190/1 491),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彝族人群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65.0%(253/389),汉族人群感染率次之,为16.0%(1 255/7 857),不同民族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较大者、彝族人群、文化程度较低者是重点寄生虫的易感人群。结论四川省调查人群的主要感染虫种为蛔虫、钩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川西南-滇中北山地生态区、四川盆地生态区感染率较高,是重点防治地区。女性、年龄较大者、彝族人群、文化程度较低者感染率较高,是重点防治人群。

鲍天一[7](2019)在《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感染现况调查》文中提出寄生虫病对肉牛危害严重,肉牛生长变缓、料肉比变高,严重影响养牛户的经济效益,因此科学防控肉牛寄生虫病,是保障肉牛饲养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铁岭市是辽宁省的肉牛饲养大市,肉牛的饲养量位居全省前列,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8年统计全市肉牛饲养量已达到40余万头。在一些地区,肉牛饲养业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寄生虫病对肉牛饲养业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危害铁岭地区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本研究将对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的感染现况进行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摸清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的感染种类、优势虫种、区系分布,为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铁岭地区肉牛养殖实际情况情况,结合铁岭市的行政区域划分,将调查区域划分为昌图县、西丰县、开原市、铁岭县、银州区5个调查区域;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每个调查区域内分别随机抽检肉牛样本50头,共计抽检肉牛样本250头。本研究采用肉牛全身性寄生虫学剖检法,对选择的250头肉牛样本的体内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阐明铁岭市肉牛寄生虫的感染种类、感染强度,通过对感染强度和感染率的调查统计,研究铁岭市肉牛寄生虫的优势虫种。本次调查共发现铁岭地区肉牛感染体内外寄生虫27种,分别隶属于8纲9目19科26属,其中,发现铁岭地区肉牛感染体外寄生虫5种,分别隶属于2纲3目5科5属,发现铁岭地区肉牛感染原虫6种,分别隶属于2纲2目5科6属,发现铁岭地区肉牛感染体内蠕虫16种,分别隶属于4纲4目9科15属。在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基础上,确定了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的优势虫种9种,按照感染率高低排序分别为矛形歧腔吸虫、胰阔盘吸虫、蛇形毛圆线虫、长角血蜱、捻转血矛线虫、牛艾美耳球虫、扩展莫尼茨绦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牛痒螨。

李燕榕,谢汉国,张榕燕,陈宝建,林陈鑫,江典伟,谢贤良[8](2019)在《福建省3次人体寄生虫病感染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0年来福建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动态和影响因素,探讨今后防治对策。方法分别于1988—1991年(第1次)、2001—2003年(第2次)、2015年(第3次)三个时期,按全国统一调查方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调查点开展调查。结果在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福建省人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84.4%、36.01%和5.77%,第3次较第2次下降83.98%,较第1次下降93.16%;检出的人体寄生虫虫种分别为36种、11种、12种;感染度由轻、中度为主降为轻度为主;第1次以多虫种混合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67.3%,最多一人同时感染寄生虫种数为9种;第3次以单一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为0.33%,仅2人同时感染2种虫种。重点寄生虫蛔虫、鞭虫2015年(第3次)分别仅在20%和60%的调查县检出,较第1次下降99.88%和99.34%;钩虫感染率下降84.46%,局部地区钩虫感染率还处在较高水平。目前,钩虫已成为感染优势虫种。结论福建省寄生虫感染率总体持续下降至较低水平。降低钩虫的感染率仍是今后寄生虫防治工作的重点。

林文,张华勋,夏菁,董小蓉,吴冬妮[9](2019)在《湖北省第3次重点人群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湖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调查采用分层正群抽样方法,在2014—2015年选取15个县36个点农村人群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和肠道原虫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9 718人;选取8个县10个点城镇人群开展华支睾吸虫病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2 77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带绦虫卵、华支睾吸虫卵,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对3~6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湖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57%,共检出肠道寄生虫8种,分别为肠道线虫4种,吸虫1种,绦虫1种,肠道原虫2种,蛲虫的感染率最高(2.55%);全省4个生态区中湘赣丘陵山地生态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3.06%;不同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6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2.25%),且以钩虫为主。不同性别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高于男性。本次调查共涉及到14个职业,仅4个职业人群发现有土源性线虫感染,不同职业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农民的感染率最高为1.59%。结论湖北省第3次的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及肠道原虫感染率与湖北省第2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农村老年人、女性、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感染率仍然相对较高,需加强这类人群的寄生虫防治健康教育。儿童的蛲虫感染应成为今后寄生虫病防治重点。防治重点地区为农村,重点人群是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和文化程度低以及年龄大的农民。

许汴利,张红卫,邓艳,陈正利,陈伟奇,鲁德领,张雅兰,赵玉玲,蔺西萌,黄倩,杨成运,刘颖,周瑞敏,李蓬,陈建设,贺丽君,钱丹[10](2018)在《河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分层抽样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河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选取35个县的104个点农村人群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和肠道原虫病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26 866人;选取37县(区)的62个点城镇人群开展华支睾吸虫病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15 893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钩呦培养法鉴别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结果河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02%,蠕虫感染率(1.48%)高于原虫感染率(0.56%),查出虫种14种,其中肠道线虫5种、吸虫2种、肠道原虫7种,所有检出虫种中蛲虫感染率最高,全省4个生态区中秦巴山地生态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男女性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30,P=0.057);不同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783,P=0.000 1),0~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且以蛲虫感染为主;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118,P=0.000 1)且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呈下降趋势(X2=70.969,P=0.000 1);不同职业人群中学龄前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肠道蠕虫以轻度感染为主,仅钩虫出现2例重度感染。河南省城镇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仅为0.00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X2=15.765,P=0.000 1)、饮用井水(X2=45.589,P=0.000 1)是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危险因素,农民人均年收入是感染肠道寄生虫的保护因素。本研究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原虫感染率与前两次调查相比均有大幅下降,肠道蠕虫感染率与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相比也有大幅下降,检出的原虫、蠕虫、总虫种数均少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结论对比河南省三次的寄生虫病调查结果 ,河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及肠道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儿童的蛲虫感染应成为今后寄生虫病防治重点。

二、湖南省第二次人体寄生虫抽样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南省第二次人体寄生虫抽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与湄公河地区血吸虫病及肝吸虫病传播风险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研究路线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两种血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第一章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在长江流域分布的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日本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湄公血吸虫病在湄公河流域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小结
第二部分 两种肝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第四章 大湄公河次流域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华支睾吸虫病与麝猫后睾吸虫病间分布隔离的地理因素分析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小结
第三部分 钉螺和麝猫后睾吸虫病监测调查的空间距离重采样效应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总结
附录
致谢

(2)中国湖区与老挝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血吸虫病是全球范围亟待控制和消除的重要疾病
        1.1 血吸虫病概述
        1.2 血吸虫病在全球的流行现状
        1.3 WHO《血吸虫病2012—2020行动计划》为全球提出血吸虫病防治目标
    2 进一步优化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是当前我国与老挝同样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2.1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策略
        2.2 老挝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策略
        2.3 中国与老挝卫生合作现状与展望
    3 国内外消除血吸虫病策略研究现状与展望
    4 研究目标与意义
    5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3.2 系统分析法
        3.3 比较研究法
        3.4 STEEPLE分析法
        3.5 关键人物访谈法
    4 指导思路
        4.1 卫生政策与体系
        4.2 全球卫生
    5 技术路线
    6 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中国与老挝STEEPLE比较分析
        1.1 社会人口环境
        1.2 技术环境
        1.3 经济环境
        1.4 环境和自然
        1.5 政治环境
        1.6 法律环境
        1.7 道德环境
        1.8 宏观环境对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影响总结
    2 中国、老挝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差异分析
        2.1 时间分布差异
        2.2 地区分布差异
        2.3 人群分布差异
    3 中国、老挝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比较分析
        3.1 中老两国血吸虫病防治战略规划
        3.2 中老两国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3.3 中老两国血吸虫病防治监测体系
        3.4 中老两国血吸虫病防治经费投入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
    1 中国、老挝消除血吸虫病面临的挑战
        1.1 老挝消除血吸虫病面临的挑战
        1.2 中国消除血吸虫病面临的挑战
    2 推动老挝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的建议
        2.1 优化政府战略和政策的执行环境
        2.2 完善卫生筹资体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2.3 保障相应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投入
        2.4 应用实用型新技术提升疾病防治水平和监测能力
        2.5 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升社区人群防病意识
    3 深化国际合作推动老挝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3.1 深化与WHO等机构及其他国家的合作
        3.2 加强中老血吸虫病防治与研究机构间合作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附件

(3)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农村改厕工程的研究
        (二)农村居民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
        (四)厕所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
        (五)文献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定量分析法
        (三)走访调查法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及其测量方法
        一、农村改厕工程
        二、农村居民健康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一、外部性理论
        二、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
第二章 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假设与数据来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数据来源
    第三节 变量选取与说明
        一、因变量——农村居民健康
        二、自变量——农村改厕工程
        三、控制变量
        (一)农村居民自身特征
        (二)生活医疗设施
        (三)地区变量
    第四节 模型设定
第三章 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实证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分析
        一、因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二、自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三、控制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总体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一)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
        (二)其他控制变量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
        二、分健康水平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一)农村改厕工程对不同健康水平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
        (二)其他控制变量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
        三、分地区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一)农村改厕工程对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
        (二)其他控制变量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
        (三)东、中、西部地区分健康水平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我国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不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二、我国农村改厕工程对自评健康水平较低的村民影响更显着
        三、我国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继续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工程并不断完善
        二、重点关注健康水平较低的村民
        三、坚持各地区因地制宜原则
参考文献
致谢

(4)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1.3.1 研究方法
        1.3.2 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关于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相关研究
    2.2 关于心理认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政府规制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4 关于产业合作组织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5 关于成本收益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6 文献述评
第三章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理论分析
    3.1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3.2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经济学阐释
    3.3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博弈分析
        3.3.1 肉鸡养殖户与政府的博弈分析
        3.3.2 肉鸡养殖户与产业合作组织的博弈分析
        3.3.3 肉鸡养殖户与肉鸡养殖户之间的博弈分析
    3.4 逻辑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查设计与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1 问卷设计
        4.1.1 调查问卷设计流程
        4.1.2 调查问卷设计依据
    4.2 数据来源
    4.3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肉鸡养殖户个体特征
        4.3.2 肉鸡养殖户经营特征
        4.3.3 肉鸡养殖户认知特征
        4.3.4 肉鸡养殖户预期收益特征
        4.3.5 社会规范特征
        4.3.6 政府规制特征
        4.3.7 产业合作组织特征
    4.4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4.4.1 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
        4.4.2 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
        4.4.3 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5.2 变量选取
    5.3 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5.3.1 模型设定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6.2 变量选取
    6.3 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6.3.1 模型设定
        6.3.2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7.2 变量选取
    7.3 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7.3.1 模型设定
        7.3.2 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应分析
    8.1 亲环境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8.1.1 研究方法
        8.1.2 变量选取
        8.1.3 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测算
        8.1.4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8.1.5 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8.1.6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8.2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益评价
        8.2.1 理论基础与模型设定
        8.2.2 评价依据与变量选取
        8.2.3 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8.2.4 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8.2.5 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优化与政策措施
    9.1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
    9.2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
        9.2.1 立法支持
        9.2.2 财税支持
        9.2.3 技术支持
    9.3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约束机制
        9.3.1 经济约束
        9.3.2 法律约束
        9.3.3 社会约束
    9.4 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措施
        9.4.1 政府方面
        9.4.2 产业合作组织方面
        9.4.3 产品市场方面
        9.4.4 肉鸡养殖户方面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5)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70年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疟疾
    1.1 疟疾流行情况
    1.2 疟疾防治历程
        1.2.1 建立防治体系及防治试点阶段(1950-1960年)
        1.2.2 控制暴发流行及降低发病率阶段(1961-1979年)
        1.2.3 基本控制疟疾阶段(1980-2009年)
        1.2.4 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9年)
2 丝虫病
    2.1 丝虫病流行情况
    2.2 丝虫病防治措施
        2.2.1 普查普治
        2.2.2 查治结合群体服药
        2.2.3 普服药盐
    2.3 丝虫病防治历程
        2.3.1 调查摸底和防治试点阶段(1951-1969年)
        2.3.2 大规模普查普治阶段(1970-1977年)
        2.3.3 全面规划及快速发展阶段(1978-1986年)
        2.3.4 基本消除丝虫病考核(1980-1986年)
        2.3.5 消除丝虫病阶段(1987-1997年)
3 钩虫病
    3.1 钩虫病流行情况
    3.2 钩虫病防治措施
4 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主要经验
    4.1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4.2 建立健全寄生虫病防治的机构体系, 专业队伍和群防群治相结合
    4.3 因地制宜, 实行综合性防治措施
    4.4 加强科学研究, 解决防治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4.5 加强疟疾、丝虫病联防协作

(6)2015年四川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与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重点寄生虫感染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1.5 伦理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
2 结果
    2.1 重点寄生虫总体感染情况
    2.2 不同生态区和县(市、区)分布
    2.3 人群分布
        2.3.1 性别分布
        2.3.2 年龄分布
        2.3.3 文化程度分布
        2.3.4 职业分布
        2.3.5 民族分布
    2.4 重点寄生虫感染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
3 讨论

(7)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感染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寄生虫病感染对肉牛饲养业的影响和危害
    1.2 肉牛寄生虫病的诊断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铁岭地区肉牛感染体外寄生虫5种
    3.2 铁岭地区肉牛感染原虫6种
    3.3 铁岭地区肉牛感染体内蠕虫16种
    3.4 优势虫种的确定
第四章 讨论
    4.1 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优势虫种的确定
    4.2 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的感染现况
    4.3 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的地理分布
    4.4 对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五章 结论
    5.1 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感染情况
    5.2 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的优势虫种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英文缩写词表

(8)福建省3次人体寄生虫病感染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调查点选择
        1.1.2 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虫种
        1.2.2 检查方法
        1.2.3 感染度的判定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人体寄生虫感染率
    2.2 土源性线虫调查感染率
    2.3 感染度
    2.4 感染虫种变化
    2.5 混合感染变化
3 讨论

(9)湖北省第3次重点人群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抽样方法
    1.3 检测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2.2 县 (市、区) 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2.3 不同经济水平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2.4 不同生态区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2.5 不同性别农村人群感染寄生虫情况
    2.6 不同年龄农村人群感染寄生虫差异
    2.7 不同文化程度农村人群感染寄生虫
    2.8 不同职业人群感染寄生虫
    2.9 不同民族农村人群感染寄生虫
    2.1 0 城镇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
    2.1 1 与湖北省第2次寄调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四、湖南省第二次人体寄生虫抽样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与湄公河地区血吸虫病及肝吸虫病传播风险预测研究[D]. 郑金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2]中国湖区与老挝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比较研究[D]. 单翔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3]农村改厕工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D]. 李天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4]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研究[D]. 刘铮.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5]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70年历程[J]. 段绩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19(10)
  • [6]2015年四川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J]. 罗静雯,田洪春,谢红,刘阳,钟波,吴子松,陈琳,张骥,陈漪澜,李黎,龚希,张丽萍.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04)
  • [7]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感染现况调查[D]. 鲍天一.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8]福建省3次人体寄生虫病感染调查[J]. 李燕榕,谢汉国,张榕燕,陈宝建,林陈鑫,江典伟,谢贤良. 中国热带医学, 2019(01)
  • [9]湖北省第3次重点人群寄生虫病现状调查[J]. 林文,张华勋,夏菁,董小蓉,吴冬妮. 中国热带医学, 2019(01)
  • [10]河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分层抽样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 许汴利,张红卫,邓艳,陈正利,陈伟奇,鲁德领,张雅兰,赵玉玲,蔺西萌,黄倩,杨成运,刘颖,周瑞敏,李蓬,陈建设,贺丽君,钱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8(03)

标签:;  ;  ;  ;  ;  

湖南省第二次人体寄生虫抽样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