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编解码器的视频计费系统

基于软件编解码器的视频计费系统

一、基于软件编译码器的视频会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安百杰[1](2020)在《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不只是一个经济的过程,更是一个政治的过程。这是因为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税收,本质上是公民收入的一种让渡。公民的“税收牺牲”必然要求产生相应的效益,这正是开展公共服务供给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原因所在。在我国,财政资金往往会以“项目”的形式来支持公共服务供给,同时也因为效率、效果、效益等方面的不佳而饱受诟病。开展公共服务供给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促进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水平的提高,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加强财政管理、推动治理效能转换的必然要求。“如何在公共服务视角下,有效地提高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水平?”这一研究问题由此而提出。近年来,中国在公共服务供给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需进一步考察分析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运作现状和理论立场,结合我国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任务与方向,来寻求建立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策略优化路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分析框架的建构是本研究的基础。回顾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涉及的公共管理学、经济学、财政政治学等多重理论渊源,可以发现,除了致力于建构实践工作中使用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框架标准,学界颇多聚焦于对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应更加关注其政治性维度的探讨。财政政治学作为一种在经济社会和政治过程中共同演进的学科视角,核心内容在于认为研究财政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利用数据和模型来分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帕累托最优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从政治学科的角度,基于对国家治理效能和政府合法性的分析,关注公平、公民偏好等问题,来阐释财政现象。由此,财政政治学将政治维度纳入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的理论阐述,成为本研究构建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重要理论依据。研究基于财政政治学构建起以“公共价值理念”“PV-4E分析框架”和“实现机制”为核心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模型的核心内容“PV-4E分析框架”包括了“公共价值”“4E评价标准体系”和“多元主体参与”等主要要素。其中,公共价值是判定绩效达成与否的重要依据,在框架设计中处于顶层设计地位,其外在的衡量标准可以表现为政府行为的回应性和公共性。“4E评价标准体系”主要是基于“经济、效率、效果、公平”(4E)标准的指标体系设计。“多元主体参与”主要是指开展财政项目绩效评价要关注党委、人大、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度。基于所建构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案例分析、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按照“历史经验总结——运转现状描述——发现现实差距——寻找优化路径”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首先,研究通过对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历史梳理和政策文本分析分析,考察了其发展的历程与发展特征。一是结合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发展的历史,细化整个发展历程为财政收支平衡考核阶段、财政投资评审阶段、财政项目绩效评价试点阶段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阶段。二是基于2003年以来的中央层面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类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探索总结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实践方向。三是对中央和部分省市级财政部门中负责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管理的工作机构的组建方式和职能文本进行分析,提炼其核心职能分为顶层设计、技术工具、绩效实践和成果利用等内涵。其次,研究通过对一项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活动的案例研究,考察当前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运作过程。选择了 2017年度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项目资金的财政绩效评价案例,结合对相关人员的“非标准化访谈”记录文本的理解,对项目基本情况、项目评价中的指标体系设计、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进行描述,最终对权责关系和关键环节予以总结。认为,一是财政绩效评价中的程序设计,主要包括绩效评价准备、制定评价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综合分析评价、形成绩效评价报告、整理底稿等六个主要环节。二是论述了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中的权责关系。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涉及多方参与者,主要包括党委、人大机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和独立外部主体等,不同参与方由于其本身政治角色和职能定位特点而权责关系不同。三是财政绩效评价中的关键环节是既注重协商,又要注重评价方法的选择等等。再次,基于“PV-4E”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识别并分析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现实差距。在对收集的案例、政策文本、自填式调查问卷成果等相关文本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依据质性研究的思路,通过构建节点将分析资料的编码位置连接起来,使庞杂的文本资料纳入到“PV-4E”分析框架中予以分析,形成清晰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范畴。从绩效评价理念设计、绩效评价执行和绩效评价信息利用三个维度,总结基于“PV-4E”分析框架的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差距。发现现阶段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差距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价值理念有待深化,表现为理念设计未聚焦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和评价指标构建设计呈现“三多三少”的特征。二是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操作过程科学性欠佳,表现为目标管理粗放,难以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提供借鉴意义;信息意识缺乏,致使实务操作中信息化水平低下;指标关注不均衡,评价中对合规性指标关注较多;绩效评价机构建设不完善,市场导向缺失。三是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利用度有待提升,表现为绩效意识淡薄,信息需求动力未得到充分激发;绩效信息隐匿,信息缺乏公开度、透明度;绩效评价信息挖掘缺失,信息支撑作用难以彰显。最后,在现状运转描述和现实差距分析后,“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探讨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优化路径。一方面,研究对美国绩效评价工具使用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其经验,寻找对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借鉴之处,主要包括:注重法治建设,寻找行政与法治平衡点以及注重多目标设置等方面。另一方面,研究回应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要求,从价值导向提升、技术性优化和绩效评价信息深度利用等方面提出具体优化策略。具体包括:在价值导向提升方面,提出要构建公共价值导向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理理念和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开展理念。在技术操作优化方面,提出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项目选择、指标设计、技术使用和执业质量。在绩效评价信息的深度利用方面,提出创新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的利用机制,丰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向提升治理效能的转换渠道和强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利用的文化氛围等等。总之,开展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是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绩效的十分有效的手段,是尝试用“工具——价值”双重属性的方法来实现对帕累托最优状态后的进一步推进。同时也看到,当前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开展中,各个政府部门普遍聘请专家对公共支出的绩效进行评价,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进步,却不符合税收正义的完全受益原则,因为公共支出的效应应该由承担税负的民众而不是专家在密闭空间中来衡量。由此,要发展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让民众来发挥民意表达和参与预算决策的作用,才是符合财政政治学理念的公共服务供给的治本之策。从逐步关注政府职能到“治本之策”的发展,其间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作为一项“工具——价值”双重属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要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提升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价值性作用,而这也是财政政治学理论指导下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关键优化路径选择。

孙玉甫[2](2011)在《公共信息会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将会计系统建立于微观会计主体内部,试图通过内部个体会计系统的对外职能满足社会经济系统的信息需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会计信息造假等现实表明,这种模式在微观会计主体需要承担广泛社会责任的今天必须做出改变。因为任何一个微观会计主体都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组成部分,都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大系统的要求,与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其他部分或全部子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其中信息的交流就是通过向相关用户发布信息和从各个方面获取信息实现的。信息一经发布,对于有权获取的用户来说,就成为了公开的信息。公开会计信息的特殊公共产品属性对组织其社会化生产提出了要求,信息社会的到来为会计信息的社会化生产提供了实现条件,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生产必须形成建立于微观会计主体内部的个体会计系统与建立于微观会计主体外部的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有机衔接的模式,以便为社会经济的微观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支持,实现社会经济的总体协调发展。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就是从社会经济大系统的角度在微观会计主体外部对其进行会计管理的工作系统。个体会计系统和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在不同层次上的协调运行,既保证了微观会计主体的内部管理需要,又保证了社会经济大系统的高效运行。为了从理论支持上述模式的运作,笔者探索性地建立了全新的公共信息会计理论。公共信息会计理论从理论设计基点、基础理论内容、基本概念框架和具体概念内容、基本程序与方法等几乎所有方面对现行会计理论进行改造创新,从而形成了建立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理论体系。公共信息会计理论以信息社会的政治技术经济条件为依托,确立了服务于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应建立于微观会计主体外部、提供应能获取信息并由多元化信息使用者自行析取所需信息、多种计量属性同时应用的新的理论构建基点。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其立体全息电视直播、全面信息资源整合、行为价值创造管理和公开会计信息析取的本质,界定了其终极对象(微观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直接对象(具有客观经济联系的经济活动信息),说明了其全息动态反映、信息资源整合、过程监管控制和价值创造管理的四位一体的职能体系。依据公共信息会计的本质与职能,确定其目标是向社会经济大系统实时提供反映微观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全息动态信息,其主要信息质量特征是充分与可靠,其基本工作原则是合法、公正、一致、及时,其会计要素包括货币性要素和非货币性要素,并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全面修订了具体会计要素的概念,使之能够满足会计对象扩展的要求。基于上述概念框架建立的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微观会计主体将其从事经济活动的信息及时提交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由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通过验证的信息进行后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不能通过验证的信息提交社会监管部门进行查处。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是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经济活动监管和反映系统,能够依法获得社会各个微观会计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信息,就可以通过联合信息认证判定主体间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也可以通过一个主体进出交易的信息判定主体内部事项信息的可靠性、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从而保证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信息质量,也促使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优化。为了证明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现实性,还从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上说明了公共信息会计理论的实现方式,为进一步实施公共信息会计做好准备;并在回答可能存在的疑问的基础上,说明了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建立运行的技术、经济和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完成了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完整论证过程。总之,公共信息会计研究首次提出了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和会计理论,并为信息对称条件下的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续慧泓[3](2011)在《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如何将创意和概念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应对复杂而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企业需要更为灵活、敏捷的信息系统以支持管理环境的变革。作为企业信息系统核心组件之一的会计信息系统正面临着来自于企业管理环境和会计学科专业领域发展带来的双重压力,面向功能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显然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过程感知方法作为一类新兴的信息系统构建方法,凭借其在流程管理、智能优化、灵活配置、资源协同等方面的优势,迅速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借助于过程感知方法研究会计信息系统成为构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属于交叉学科研究范畴,涉及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管理工程和会计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多个领域。本文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理论基础,全面总结和分析了信息系统建模、业务流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充分论证了将过程感知方法引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业务流程的,具有流程执行、控制、管理和优化能力的信息系统。它基于主流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符合目前企业以流程管理为核心的发展趋势,能够充分反映会计专业领域的特定知识,支持会计业务流程的柔性化,支持内部控制过程向会计信息系统的嵌入以及支持企业及其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会计业务协同。全文以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为主线,在总结和归纳过程感知概念、方法和应用领域的基础上,提炼出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运行原理和总体结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典型会计信息系统构建方法的优劣,提出融合过程感知方法和REA模型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新思路。本文按照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围绕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核心流程构建和流程优化三个主要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采用业务流程管理的思想,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总体框架进行分析,明确了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并提出了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分层应用架构,阐述了它的运行机制;其次,着重对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流程——会计报告流程、内部控制流程和会计协同流程从时间、质量、成本、灵活性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诊断,分别抽象出对应的基于过程感知的会计业务流程模型,并对其实现策略进行分析;第三,对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流程优化进行研究,提出了过程优化的迭代模型,并阐述了使用过程挖掘算法构建智能化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方法和步骤,为构建具有自适应、自学习能力的会计信息系统奠定基础。本文认为过程感知方法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引入,其核心在于采用业务流程管理的思想,借助于工作流管理技术,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实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造,使其适应企业管理环境和会计学科的最新发展,而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也将成为未来主流的会计信息系统之一。本文的章节安排延续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主线,除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外,第三章对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和论述;第四章在分析过程感知方法对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影响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构建方法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差异,并进而阐述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基本运行机制;第五章围绕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核心业务流程展开,分别对会计报告流程、内部控制流程、会计协同流程进行分析、诊断和模型构建;第六章着重对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策略和相关技术进行研究。第七章总结全文观点并对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未来研究趋势作出展望。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有:第一,总结和归纳的过程感知方法的概念和形成,提出了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进而提出以过程感知方法和REA模型相结合构建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新思路,丰富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法;第二,构建了基于过程感知的会计报告流程、内部控制流程和会计协同流程逻辑模型,为构建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奠定基础;第三,引入过程挖掘技术,实现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在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方面的提升和扩展。

王世耆[4](1989)在《计算机农业应用进展》文中提出 电子计算机是本世纪的一项重大科技突破。它问世于一九四六年,至今已历四代。当前正处在第五代,即“智能机”研制阶段。最近又开始了第六代计算机设计的理论研究。计算机应用种类,名目繁多,据国外几年前统计,已多达五千种以上,涉及工业、农业、科技、文教、国防、商业、治安、医疗卫生和服务行业等各方面,几乎遍及社会每个角落。计算机在农业领域内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五十年代初。当时美国的一些农业经济学家首先应用计算机处理数学规划,特别是线性规划问题。在五十一六十年

二、基于软件编译码器的视频会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软件编译码器的视频会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以顾客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观念的风靡
        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背景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剧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紧迫性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共服务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进展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的主题和观点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第五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研究框架
        二、论文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渊源
        一、政府治理基础理论
        二、经济学理论渊源
        三、财政政治学解释
    第二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一、现实依据
        二、理论依据
    第三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构建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PV-4E”分析框架要素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实现机制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构成
    第四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内涵分析
        一、理论内涵
        二、优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第一节 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历史进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收支平衡考核阶段
        二、改革开放后的财政项目投资评审阶段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试点阶段
        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阶段
    第二节 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特征
        一、政策文本的数据选择
        二、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政策发文特征
        三、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推进内容
    第三节 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管理机构的职能特征
        一、绩效评价中财政部门作用描述的必要性
        二、省级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管理机构组建方式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机构核心职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运作——基于S省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研究
    第一节 案例选择缘由及概况
        一、项目选择缘由
        二、项目基本情况
    第二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指标体系设计
        一、指标构建原则
        二、指标设计
        三、指标效度与信度
    第三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执行过程
        一、评价流程
        二、评价方法
        三、现场评价的实施
    第四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结果评估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赋分和评等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问题反馈
    第五节 权责关系与关键环节: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重点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中的程序设计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中的权责关系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中的关键环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差距——基于“PV-4E”框架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中的“PV-4E”框架分析路径
        一、“PV-4E”框架的分析价值
        二、“PV-4E”框架的分析路径
    第二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
        一、研究设计与文本选择
        二、文本情况简述
        三、数据分析过程
    第三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差距分析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价值理念有待深化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操作过程科学性欠佳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利用度有待提升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它山之石:美国绩效评价工具的操作经验
        一、美国绩效评价的主要工具及其特征
        二、美国绩效评价工具的治理经验
        三、美国经验对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启示
    第二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价值导向提升
        一、价值导向提升原则
        二、面向新时代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价值理念深化路径
    第三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技术优化
        一、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项目选择
        二、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
        三、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技术性操作
        四、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执业质量
    第四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的深度利用
        一、创新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的利用机制
        二、丰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向提升治理效能的转换渠道
        三、强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利用的文化氛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分析框架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进程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运作
        四、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差距
        五、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优化路径
    第二节 展望
附录一: 论文中所用的表格
附录二: 论文中所用的图示
附录三: 非标准化访谈提纲要点
附录四: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下绩效信息应用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y位论文y阅及答p情况表

(2)公共信息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关键是实现信息的充分、对称
        1.1.2 财务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运行信息的主要来源
        1.1.3 根治财务会计信息造假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1.2 公共信息会计相关研究的现状
        1.2.1 传统会计理论中的相关研究
        1.2.2 会计理论新领域中的相关研究
        1.2.3 公共信息会计的初步研究
    1.3 研究主要内容、创新点与选题意义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 公共信息会计的理论基础
    2.1 经济学理论与公共信息会计研究的互动
    2.2 财政学理论对公共信息会计研究的支撑
    2.3 管理学理论对公共信息会计研究的支持
    2.4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对公共信息会计系统设计的指导
3 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与公共信息会计
    3.1 基于财务会计系统功能的分析
        3.1.1 微观会计主体大系统对其内部会计子系统的功能要求
        3.1.2 社会经济大系统对会计系统的功能要求
        3.1.3 公开会计信息必须由社会经济大系统组织生产
    3.2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
        3.2.1 公共产品的概念
        3.2.2 公开会计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
        3.2.3 公开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
        3.2.4 公开会计信息只能由政府组织生产
    3.3 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分析
        3.3.1 会计信息化及对会计理论影响的研究
        3.3.2 现行会计理论及其构建基点
        3.3.3 对现行会计理论构建基点的反思
        3.3.4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理论的基本构架
    3.4 公共信息会计的概念与理论结构
        3.4.1 公共信息会计的概念
        3.4.2 公共信息会计的理论体系
    3.5 公共信息会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5.1 公共信息会计与个体会计的关系
        3.5.2 公共信息会计与社会会计的关系
        3.5.3 公共信息会计与价值链会计的关系
        3.5.4 公共信息会计与财务学的关系
4 公共信息会计的基础理论
    4.1 公共信息会计的环境
        4.1.1 会计环境的概念
        4.1.2 现有会计环境要素的研究
        4.1.3 公共信息会计环境的分析
    4.2 公共信息会计的本质
        4.2.1 会计本质研究回顾
        4.2.2 对会计本质现有结论的反思
        4.2.3 公共信息会计本质的界定
    4.3 公共信息会计的对象
        4.3.1 会计对象研究回顾
        4.3.2 对会计对象现有结论的反思
        4.3.3 公共信息会计对象的界定
    4.4 公共信息会计的职能
        4.4.1 会计职能研究回顾
        4.4.2 对会计职能现有结论的反思
        4.4.3 公共信息会计职能的界定
5 公共信息会计的基本理论
    5.1 公共信息会计目标
        5.1.1 会计目标的现有研究
        5.1.2 对会计目标现有观点的反思
        5.1.3 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目标设计
    5.2 公共信息会计假设
        5.2.1 会计假设的现有研究
        5.2.2 对会计假设的思考
        5.2.3 公共信息会计假设的设计依据
        5.2.4 公共信息会计假设的内容
    5.3 公共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5.3.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现有研究
        5.3.2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现有结论的反思
        5.3.3 公共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构建
    5.4 公共信息会计原则
        5.4.1 会计原则的现有研究
        5.4.2 对会计原则现有研究的反思
        5.4.3 公共信息会计原则的内容
    5.5 公共信息会计要素
        5.5.1 公共信息会计要素的概念
        5.5.2 公共信息会计要素的构成
        5.5.3 公共信息会计有关要素的定义
6 公共信息会计的应用理论
    6.1 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过程分析
    6.2 公共信息会计的信息验证
        6.2.1 公共信息会计信息验证的作用与内容
        6.2.2 微观会计主体间交易信息的验证
        6.2.3 微观会计主体内部事项信息的验证
    6.3 公共信息会计的确认
        6.3.1 公共信息会计要素确认的概念
        6.3.2 公共信息会计的确认基础
        6.3.3 公共信息会计的确认标准
    6.4 公共信息会计的计量
        6.4.1 公共信息会计计量的概念
        6.4.2 公共信息会计的计量单位
        6.4.3 公共信息会计的计量属性
    6.5 公共信息会计的记录
        6.5.1 公共信息会计记录的概念
        6.5.2 公共信息会计的记录方法
    6.6 公共信息会计的报告
        6.6.1 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概念
        6.6.2 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信息内容
        6.6.3 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信息组织方式
        6.6.4 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手段
        6.6.5 公共信息会计报告的频率
7 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7.1 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概述
    7.2 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分析
        7.2.1 业务流程分析
        7.2.2 数据流程分析
        7.2.3 数据字典定义
        7.2.4 系统逻辑模型
    7.3 公共信息会计系统设计
        7.3.1 系统组织结构设计
        7.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7.3.3 系统代码设计
        7.3.4 系统输入输出设计
        7.3.5 系统处理流程设计
        7.3.6 系统数据文件与数据库设计
8 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8.1 如何保证微观会计主体向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质量
    8.2 如何保证不泄漏非公共产品的那部分信息
    8.3 建立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技术可行性
    8.4 建立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经济可行性
    8.5 建立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实施可能性
9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管理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挑战
        1.1.2 会计学科发展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挑战
        1.1.3 IT发展带来的机遇
    1.2 研究定位及内容
        1.2.1 研究定位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章节安排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章节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1.6 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
        2.1.2 软件工程相关理论
        2.1.3 业务流程管理
    2.2 文献综述
        2.2.1 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研究
        2.2.2 系统建模方法相关研究
        2.2.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研究
        2.2.4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的兴起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概述
    3.1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概念形成
        3.1.1 过程及过程感知概念界定
        3.1.2 过程感知方法及其形成
        3.1.3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定义
    3.2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结构分析
        3.2.1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
        3.2.2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的运行原理
        3.2.3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的体系架构
    3.3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开发
        3.3.1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
        3.3.2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的应用分类
        3.3.3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
    3.4 小结
第四章 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研究
    4.1 过程感知方法对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影响
        4.1.1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回顾及面临的问题
        4.1.2 基于不同构建方法的会计信息系统比较
    4.2 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4.2.1 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位
        4.2.2 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分析
        4.2.3 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
    4.3 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4.3.1 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4.3.2 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管理
        4.3.3 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模型构建原理
    4.4 小结
第五章 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核心流程构建研究
    5.1 基于过程感知的业务流程设计原则、方法与评价指标
        5.1.1 基于过程感知的业务流程设计原则
        5.1.2 基于过程感知的业务流程设计方法
        5.1.3 基于过程感知的业务流程评价指标
    5.2 会计报告流程模型构建
        5.2.1 会计报告流程分析
        5.2.2 会计报告流程诊断
        5.2.3 会计报告流程建模
    5.3 内部控制流程模型构建
        5.3.1 内部控制流程分析
        5.3.2 内部控制流程诊断
        5.3.3 内部控制流程建模
    5.4 会计协同流程模型构建
        5.4.1 会计协同流程分析
        5.4.2 会计协同流程诊断
        5.4.3 会计协同流程建模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过程挖掘的会计信息系统优化
    6.1 流程优化概述
        6.1.1 流程优化的迭代原理
        6.1.2 过程挖掘在流程优化中的应用
    6.2 过程挖掘的a算法
        6.2.1 a算法定义
        6.2.2 a算法应用步骤
        6.2.3 a算法的局限性
    6.3 利用过程挖掘对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
        6.3.1 日志文件设计
        6.3.2 噪音及其消除
        6.3.3 利用过程挖掘优化会计业务流程实例
    6.4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应用展望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缩略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四、基于软件编译码器的视频会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 安百杰. 山东大学, 2020(01)
  • [2]公共信息会计研究[D]. 孙玉甫.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1)
  • [3]过程感知会计信息系统研究[D]. 续慧泓.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1(12)
  • [4]计算机农业应用进展[J]. 王世耆. 计算机农业应用, 1989(01)

标签:;  ;  ;  ;  ;  

基于软件编解码器的视频计费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